数学说课稿(精选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14:59:32 |
  • zdfb |
  • 13页

健康是人们追求的一种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写总结之前,应该先进行充分的准备和资料收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总结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说课稿篇一

《量体重》是在学生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掌握了小数基本的加减法之后,进行小数进、退位加减法的学习。学好此内容,不仅为将来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了基础,而且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量体重”“智慧爷爷”等情境,引出小数退位减法计算,让学生在情境中自己探索算法。教材还把“小数进位加法”的探索安排在“试一试”中,体现了学习的层次性,又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1、结合问题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2、能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理解、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课件、星星。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学习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探索的过程。最佳的教法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本节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算法的多样化,发展其作出决策的能力。并通过小组讨论,把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课堂教学理念。

(一)创设情境,旧知铺垫。

2.课件出示情境:

0.24+0.10.82-0.321.54+2.39.88-4.32。

售票员阿姨:“只要小朋友能准确地计算出得数,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可以。

3.师引导:可以口算,可以列竖式计算、还可以请教别人,等等。

4.学生计算后、汇报结果。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针对学生的喜欢和好奇心,以游乐园的情境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本环节目的是激活学生学习本课所需的知识,选择不同算法,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特别给予后进生再次学习的机会。)。

(二)提出问题。

1、问题情境。

师:大家计算得真准确!我们可以进去数学游乐园喽!你们瞧,游乐园里真乐闹啊!大象伯伯在那里给大家量体重,我们去看看!哦,有三位小朋友量出来的体重是……(课件出示游乐园情境图)。

3、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从中选择出本节课将解决的问题:(退位减法)。

(1)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2)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1)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1、学生列出算式:45.2-33.4=2、师: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把得数算出来。

2、学生独立探究算法。

3、全班交流:生1:我算出得数是11.8。

(师追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师:很好,不过这种算法的前提是小数的位数相同。

生2:我是把这道题想成钱来算的。我先从45.2元里面拿出33元……。

师:你能把生活经验用在这里解决算术问题真不错。

生3:我能用列竖式的方法来算。

师:你的算法很特别,能不能上台来跟同学们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师:谢谢你。

师: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计算起来更方便呢?

(列竖式)。

师:那好,我们就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第二个问题。

(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行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本环节让学生从具体的问题出发,主动参与,探究小数退位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有效的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数学算法的多样化,并且学会优化选择。)。

(2)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

(课件出示问题及智慧爷爷说的话“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2、请2位学生板演。

3、引导学生评价。

(课件出示情境)。

4、师:数学游乐园里还有个小朋友晶晶还不明白,我们一起来帮帮他。

5、小组讨论:列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不够减时怎么办?如果碰到整数怎么办?

6、分组讨论,并做好记录。

7、汇报交流。(强调智慧爷爷说的话)。

8、师小结:计算小数退位减法时,小数点要对齐,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一。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教师通过课件进行板书。)。

(通过小组讨论,促进生生互动,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归纳、概括数学知识的能力。)。

“有奖解答”

2、p16第一题。

(课件出示)。

(1)看谁算得最准确。

教师着重引导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问题。

小结:计算小数进位加法时,小数点要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3、p16第二题。

新学期开学了,笑笑到商店买了1个书包和1个文具盒,笑笑一共花了多少元?

4、分发奖品。(星星——贴在光荣榜)。

(在“有奖解答”的具体情境中,学生既巩固新知,同时又引出了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问题。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1、师:我们今天的游园活动到这里就结束了,你愿意把今天的收获和大象伯伯分享吗?

2、学生谈收获。

3、师总结:这就是我们所今天学习的——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相信以后遇到小数加减法的问题,应该难不倒你们了。

数学说课稿篇二

9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已学会2-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独立思考和交流,自主探索并掌握9的乘法口诀。在计算上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计算经验独立完成,并逐步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一)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75—76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9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计算9的乘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探索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三)教学重点:熟记9的乘法口诀并应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四)教学难点:初步探索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本节课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 让他们学会用迁移类推的思想去观察、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

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已经学会了编2-8的乘法口诀,针对引导学生编口诀已不存在太大的问题,因此我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把教学的起点抬高了些,力求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动起来,使他们的探究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

二年级的学生的思维虽处于形象思维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他们感兴趣的情景让他们在兴趣浓厚的状态下主动学习,把学习当做一件快乐的事,学生就有了较强的自信心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教学时根据知识间的迁移类推采用观察法、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借助于直观教具让学生动脑思维,动手操作,学生手脑协作,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掌握本节课学习内容。

根据以上各方面的特点,我通过四个环节来完成教学内容。

(一)激情导趣,活跃气氛

(二)独立探究,自主发现

(三)观察比较,巧妙记忆

(四)分层练习,在玩中学

1、激情导趣,活跃气氛

针对二年级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景可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一开始,我便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去观察事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小学生都具有较强的表现欲,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相互竞争,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活跃起来。

2、动手尝试,自主发现

就是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为新知的学习找到相关的理论基础。让学生学会迁移。学生在学习了7,8的乘法口诀之后,已基本了解了学习的思路与方法。在学习9的的乘法口诀时,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四人为一小组,合作学习,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共同探讨,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学有所获。

3、观察比较,巧妙记忆

这部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仅起到点播启发的作用。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并用类似“你发现了什么?” “你有什么好方法要告诉同学们?”等语言,让学生感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在学生运用自己发现的特点去记忆口诀时,再教给他们记忆的方法学生就不会感到枯燥疲惫,而会主动积极的去记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分层练习,在玩中学习。

二年级的学生只有在新异的生动的刺激下,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而且长时间的集中学习会让他们感到疲劳,这时,可将设计的练习容于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中学,这样,让学生轻松学习,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里的练习主要分针对性练习、基本练习及拓宽性综合练习三类。既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要,又适应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板书要一目了然,才能反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本课主要体现学生得出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设计如下:

9的乘法口诀

9×1=9 一九得九 1×9=9

9×2=18 二九十八 2×9=18

9×3=27 三九二十七 3×9=27

9×4=36 四九三十六 4×9=36

9×5=45 五九四十五 5×9=45

9×6=54 六九五十四 6×9=54

9×7=63 七九六十三 7×9=63

9×8=72 八九七十二 8×9=72

9×9=81 九九八十一 9×9=81

数学说课稿篇三

本节课所讲的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章第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对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学习奠定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本节课非常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以及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认识……、掌握……。

能力目标:能熟练运用,通过对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能力。

情感目标:树立思想,培养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心理特点,以及现有的认知水平,从而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境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采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对的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课堂的主要内容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如故事情境,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改变过去"教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模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得出新知。

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1)……。

(2)……。

(3)……。

在我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总结,得出本节课的重点。

(三)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1)出示课本例题,让学生先自己练习,再讨论分析,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并对出现的典型问题加以指正,引起学生警觉。

(2)结合课本内容,创设现实情境,让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能真正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理解生活中的问题。

例:……。

(四)总结结论、强化认识。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点,若学生总结的不够完善,教师再加以补充,强化对知识的认知。

(五)布置作业。

在使全体学生掌握本节知识的基础上,针对性的分层次布置作业,使基础差的学生得到训练和进步,并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六)板书设计。

五、说教学评价。

把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热情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总之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其掌握所学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和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提高。

数学说课稿篇四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认识正方体》。下面我从教学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教学重难点、活动准备、教学方法和活动流程等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方方世界——认识正方体》这一数学活动选自《儿童学习与发展活动指南》大班上学期科学领域中的一次数学活动。积木和卡纸是幼儿常见的玩具,幼儿园的孩子特别喜欢搭积木和玩卡纸,他们可以用积木搭出各式各样的建筑物。《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大班的孩子们已有了一定的空间概念,因此我设计了《认识正方体》这一数学活动,旨在发展幼儿感知立体图形的能力,建立起图形和数量的关系。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性作用。数学是一门集逻辑性、系统性、分辨性于一体的学科,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需要在幼儿的生活认知经验和游戏的基础上去探索、发现。因此,我确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在活动中认识正方体,能区分正方体与正方形,初步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能找出生活中正方体的物品,感知立体图形。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知觉能力。

为了实现本次活动的目标,我根据教学活动流程设计了此次活动的重难点:

1、重点:认识正方体,知道它的显著特征。

2、难点:学习按形体的明显特征分类,提高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充分的活动准备不仅能够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也可以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数学探索的趣味性、因此,此次活动我做了如下准备:

1、教具准备:骰子、正方体图样、课件。

2、学具准备:彩笔。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课件演示法。通过课件中直观图形的展示,不仅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还可以直观的展示活动流程,让幼儿需要完成的任务一目了然。

2、操作练习法。《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于探索活动中。”

3、观察记录法。孩子的记忆很多时候具有临时性,因此,在观察过程中让幼儿学会做标记,不仅有利于巩固所学的内容,也可以提高幼儿的记忆能力。

(一)、导入。

1、师幼问候。

2、情景导入:今天我要带小朋友前往神秘的魔术乐园玩,接下来我们要踏上神秘的魔术之旅了,请小朋友和我一起出发吧。

(二)、集体活动。

(1)幼儿观看课件,师:"图形纸上有什么图形?有几个?它们一样大吗?"师:"这张图形卡纸上有6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我们变个魔术,看看它能变成什么?"。

(2)教师操作课件,将图纸折叠后变成正方体。

师:"现在变成的这个新图形叫正方体。

(3)认识形体请幼儿观察正方体。师:"正方体由几个面组成?"(请小朋友用彩笔点数)师:"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每个图形一样大吗?"小结:用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正方体。

(4)师幼互动师:请小朋友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

(三)、游戏活动。

1、游戏名称:"掷骰子"。

2、游戏规则请一名幼儿掷骰子,幼儿根据骰子的数字回答问题。回答正确的小朋友上台掷骰子(骰子上标注问题)。

数字1:正方体有几个面?

数字2:正方体的六个面一样大吗?

数字3: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的东西?

数字4:生活中有哪些正方形的东西?

数字5:正方体的六个面是什么图形?

数字6:再掷一次骰子。

(四)活动小结。

这四个环节的安排,我是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中的科学指导要点的第一条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整个活动依据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选择最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内容,注重整个活动的可操作性,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在整个活动中,我充分运用了课件与实物的交互功能,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启发幼儿探索,来调动每个幼儿思维的积极性。通过让幼儿动口、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给幼儿一个自由空间,让幼儿自主操作,体验成果。既增强了与孩子们之间的互动,也能让孩子们看得一目了然,便于孩子们的学习,同时也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数学说课稿篇五

3.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师:我们已经学过面积和面积单位。现在复习,什么叫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师:什么是1平方厘米?

生: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师: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生: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边长是1分米。

生:6平方分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用面积单位直接量出来的。

生:麻烦。

生:不能。

生:爱学!

[出示课题: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师:[学生操作完毕]为了让同学们看得清楚,我把这个长方形放大了[贴在黑板上]。

师:这个长方形长5厘米,沿着长边一排可以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生:沿着长边一排可以摆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师:宽3厘米,沿着宽边可以摆这样的几排?

生:沿着宽边可以摆这样的3排。

生:一共有15平方厘米。

师:你是怎样算的?

生:5×3=15(平方厘米)师:对,它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

师:[看图]谁知道沿着长边一排可以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生:沿着长边一排可以摆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师:你没有摆,怎么知道能摆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呢?

生:因为这个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

师:对!

师:沿着宽边可以摆这样的几排?

生:沿着宽边可以摆这样的两排。

师:你没有摆,怎么知道能摆两排呢?

生:因为宽是2厘米。

师:对!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怎样列式?

生:面积是12平方厘米。6×2=12(平方厘米)。

师:很好!谁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和它的什么有关系?

生:长方形的面积和它的长、宽有关系。

师:下面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的面积和它的长、宽有什么样的关系。

师:[指着第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是多少?

生:是15。

师:它的长所含的厘米数是几?宽所含的厘米数是几?

五年级数学长方形面积教学说课稿,标签: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小学数学说课稿,。

生:长所含的厘米数是5,宽所含的厘米数是3。

师:对![再指着第二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是多少?

生:是12。

师:它的长和宽所含的厘米数各是多少?

生:长所含的厘米数是6,宽所含的厘米数是2。

[补充板书如下]。

师:谁发现了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所含厘米数有什么关系?

生: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方形的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

师:对!想一想长方形的面积等于什么?

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个公式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好方法。

[出示教学目标]。

师:请同学们看书第146页倒数第三行和第147页上面。[齐读]。

师:请同学们看卡片口答,看谁回答得最好。

生: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师:[出示卡片]。

生:面积是48平方分米。

师:集体说出算式。

生:8乘以6等于48平方分米。

师:[出示卡片]生:面积是36平方厘米。

师:[出示卡片]。

生:面积是50平方米。

师:很好!从上面的题,我们可以看出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什么?

生:必须要知道长和宽。

师:知道了长和宽,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

生:用长乘以宽就能求出长方形的面积。

师:注意,求面积要用什么单位?

生:求面积要用面积单位。

师:很好!

师:下面我们进行达标练习。

(1)求下面图形的面积。(见图16)。

(2)有一个长方形的养鱼池,长25米,宽20米,它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生:[板演]13×7=91(平方分米)。

答:它的面积是91平方分米。

25×20=500(平方米)。

答:占地面积是500平方米。

师:同学们做得都很好,都能应用公式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个别同学单位名称写错了,要注意计算面积就要用面积单位。下面请同学们看幻灯。

五年级数学长方形面积教学说课稿,标签: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小学数学说课稿,。

每一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分米(见图17)。

师:涂色部分是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分米?面积是多少?

生:长5分米,宽2分米。面积是10平方分米。

师:[将幻灯片抽拉为下面的图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面积是多少?(见图18)。

生:长4分米,宽2分米,面积是8平方分米。

生:长是2分米,宽是2分米,它的面积是4平方分米。2×2=4(平方分米)。

师:长和宽都是2分米,这是什么形?

生:正方形。

师: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就不分长和宽了,都叫什么?

生:叫边长。

[指着算式2×2=4(平方分米)]。

师:这个“2”是什么?这个“2”是什么?“4”是什么?

生:这个“2”是正方形的边长,这个“2”也是正方形的边长,4是正方形的面积。

师:谁知道怎样求正方形的面积?

生: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乘以边长。

师:同学们总结得真好!这就是求正方形面积的公式。

[教师板书公式: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生:[齐读公式]。

师:从上面的推导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道理是相同的。

[出示教学目标]。

师:请同学们看卡片口答。

生: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

师:[出示卡片]。

生:面积是49分米。

生:不对,面积是49平方分米。师:一定要注意求面积要用面积单位。

数学说课稿篇六

总结比较方法:两个小数比大小,先比整数部分,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从十分位开始依次比较小数部分。

2.出示巩固练习。

3.知识迁移。

这样学生们能够进一步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一次知识的延伸与扩展。从而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教师提问:根据你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你对小数的了解,能试着说一说小数怎样比大小吗?

在学生们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比较时是从整数部分开始比较,整数部分大,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大,这个数就大.)。

4.比较分析。

教师:我们归纳出来的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与你最初的猜测相比,有什么不同?

1、出示运动会上110米栏成绩单完成练一练.。

数学说课稿篇七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数》的第一课时《认识整百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百以内的数并能熟练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后继进一步认数和计算的重要基础。教材分三段安排:第一段教学计数单位“百”和“千”,通过“一板小方块”是一百个,来认识3板是三百个,8板是八百个,从而认识整百数,巩固并发展对“百”的认识。然后一百一百地数,从一百数到一千,引进计数单位“千”,并且也很形象地用1000个小方块组成的大正方体来表示一千。第二段教学写、读整百数和一千,先用计数器上的算珠表示数,再比照计数器上的算珠写数,并进行认读。第三段教学整百数加整百数。把整百数加整百数作为例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算法并和同桌交流。整百数减整百数的计算则在“想想做做”中带出,由学生自主解决。最后通过“想想做做”中一系列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整百数和一千的实际含义的理解。

是使学生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

是使学生理解整百数和一千的含义。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千”。知道千以内的数位顺序。初步理解整百数和一千的含义,能认、读、写整百数和一千,能用学具表示整百数和一千,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会初步估计一些常见事物的数量大约是几百。

2、让学生经历数数和实践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类推能力和动手能力,发展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描述身边的事物,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

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我借助媒体创设天使姐姐请小朋友请小朋友数一数“一板”小方块有多少个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由地数一数和交流汇报,确信这样“一板”是一百。这样设计,目的是借助形象的小方块,加深对一百的认识,为后面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作准备。

第一层次,认识整百数和一千。利用课件依次出示“3板”小方块和“8板”小方块,组织学生观察、交流,让学生通过思考、类推,比较形象地知道几板是几个一百,是几百,并逐步抽象为几个百是几百,几百就是几个百。然后引导学生借助多媒体出示的一板一板的小方块,一百一百地从一百数到一千,让学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几个百是几百,再通过电脑演示“10板”小方块慢慢合在一起,拼成一个大正方体,引出计数单位“千”,并让学生借助形象直观的“大正方体”体会一千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几个一百是一千?学生在同桌交流后反馈,根据学生的理解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这样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借助直观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再形成数的概念,有利于学生理解数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第二层次,读写整百数和一千。出示计数器,引导学生观察计数器上的数位及排列情况,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重点讨论千位的位置,然后我揭示扩展后的数位顺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位值原则,同时板书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为读写整百数打下基础。接着让学生在自己小组的计数器上拨出一个整百数,在小组里试着读读、写写这个数,说产它的组成,再全班交流。由于学生在一年级已有了比照计数器上的算珠写整十数的经验,这里我让学生充分利用计数器,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汇报,理解数位,掌握整百数的读写方法。

第三层次,整百数加整百数。首先借助课件出示的例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已有的对加法的理解,列出算式。接着启发学生思考怎样计算200+300,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者借助课件所提供的直观材料,自主探索算法,并和同桌进行交流,再汇报算法。通过交流,让学生在相互评价、相互比较中选择优化的算法。

结合书中的习题,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二层次,口算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解决整百数减整百数的口算,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算法,并形成相应的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类推能力。

第三层次,应用练习。利用多媒体展示“想想做做”第5、6题场景,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图意,独立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探求其中的规律,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这样既激起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愿望,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渗透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观念。

本节课我把认数的过程设计为学生探索的过程,通过教师引导、启发、激趣,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使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在探索中不仅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还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培养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数学说课稿篇八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数学活动《图形宝宝》这个活动来自山东省编教材中班上册《我的好朋友》这一主题。

数学活动的内容具有启蒙性,探索性,和生活性。幼儿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较为具体的感知,对图形有了一个较规律系统的认识。并且和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既培养了幼儿对图形的感受力和认识力又培养了幼儿初步的探索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1、班级情况。

中班幼儿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对于新的事物非常感兴趣,特别喜欢游戏这种活动类型。数学《图形宝宝》这次教育活动,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是游戏形式的猜想活动。打破了传统的数学教法的单一、枯燥,是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了对各种图形分类,充分发展了幼儿的积极参与性和思维的敏捷性。

2、说教材。

《我的图形宝宝》是让幼儿通过测量的方法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建立对形状的基本认识,并且可以让幼儿从生活中拓展,找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以及正方形,让他们了各种各样的形状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让幼儿掌握初步的测量技能和认识以及辨别生活中各种各样形状的知识。

3、说教育目标。

实施这个活动的目标在于:

认知方面:通过观察了解形状的构造特点,使幼儿对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能力方面: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形状特征的学习和了解,找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圆形等形状的物品,并且可以说一说它们是做什么用的。

情感目标:通过对图形的学习,可以拓展知识,用结构玩具搭建基本的图形,并且介绍他们的功能。

4、重点难点重点:能从一堆的图形中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难点:学习用测量的方法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老师使用的正方形,长方形娃娃及图形各一个,贴绒数字卡片若干。

幼儿每人两张纸:一张红色的长方形纸(长边为六个回形针长,短边为四个回形针长1张绿颜色的正方形纸(每边为4个回形针长)回形针若干。

幼儿用书第一册第10—11页。

《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本活动教师将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根据中班幼儿的思维的具体形象的'特点始终贯穿的原则,结合多种教法进行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重点难点我将采用:模拟法游戏法操作练习法等方法进行教学模拟法:我准备正方形,长方形娃娃各一个,先让幼儿找出两个娃娃的不同之处。之后我在用回形针教给幼儿测量的方法,带领幼儿一步一步的测量,直到幼儿可以自己完成为止。

操作练习法:比较一下测量的结果,看看两个娃娃是一样长的吗?

让他们总结一下经验。

游戏练习法:把幼儿分成若干小组,带领幼儿从活动室里找出和长方形,正方形相似的物品,找的最多而且又正确的幼儿给予奖励。

中班的小朋友经过小班的学习,对图形有一个较基本的认识,但是在脑海中还没有形成关于图形的具体印象。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根据中班幼儿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的年龄特点,幼儿所学习的知识与法则应该尽量的避免老师直接交给他们,而是应该在幼儿操作体验中去探索,去发现为幼儿设置游戏化的情景,通过有趣化的游戏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尽量让抽象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

为此我将采用小组讨论,探究实践,自主学习,观察法,归纳分析法来引导幼儿进行学习。

1、导入新课。

我先准备了一个正方形娃娃,一个长方形娃娃,引起幼儿的关注。然后提问"两个娃娃长得一样吗?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相同?发展幼儿的动脑能力。

2、讲授新课。

我引导幼儿用回形针测量,通过动手确定答案,提出测量的要求,步骤如下:

测量时先要将回形针的一头与图形的边对齐图形与回形针要贴紧回形针与回形针之间不能有空隙用相应的数字在每条边上都记录所有回形针的数量。

比较操作结果,感知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3、交流测量结果,引发幼儿的思考:

红色的图形和绿色的图形边长测量的结果是一样的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归纳出两者的不同,由此得出结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

在运用折叠的办法,比一比,验证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

4、引导幼儿总结:

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一样长,有四个角,四个角一样大。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提供多种材料供幼儿操作如小棒毛线尺子等等。

1、鼓励幼儿回家找找哪些物品像长方形?

2、用折叠的物品进行户外游戏活动。

让幼儿回到家以后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像长方形正方形的物品,把看到的这些在家长的帮助下都拍下来,拿到班里的展览区展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