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养成教育工作总结报告通用(实用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17:13:12 |
  • zdfb |
  • 9页

报告需要准备充分,并注意选择合适的题材和观点。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首先需要明确报告的目标和受众,确定写作的重点和结构。报告范文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个写作的参考框架,帮助快速组织报告的内容和结构。

学生养成教育工作总结报告通用篇一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学生养成教育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是学校加强学生养成教育的必要前提,也是关键,正所谓“正人先正己,教人先自教”。教师的行为表率是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养成教育的有效方式。教师的模范行为是推进学生进行道德实践和行为仿效的榜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兴趣爱好,他们必然在教师中寻找自己的榜样。各学科教师的群体形象及教师平时的一言一行,本身就是养成教育丰富的资源和最形象、最生动、最富有感召力的教育。因此,学校在狠抓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同时,重点强调了师德建设,大力提倡“爱学生、爱学校、爱事业”的三爱教育,力求以优良的师德师风去感染、教育学生。在师德教育中,做到治本为先,抓起点、抓风气,对教师高要求、严要求,大力倡导“学校无小事,教师无小节”的育人观念,从教师的自我养成,自我完善着手。特别是在仪容仪表、言谈举止、遵纪守法、爱护学生等方面,教师要做到彬彬有礼,温文尔雅,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

学生养成教育工作总结报告通用篇二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生时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积极影响。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责任。下面谈几点自己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体会。

1、时间上越早越好。

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从分班的第一天开始,我就着重观察学生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到教室后首先要打扫卫生,我就细心观察学生打扫卫生是否积极,谁在无动于衷;全体同学做好后,还要进行自我介绍,我就认真观察谁在自我介绍时表情自然、言语通顺、吐字清晰。最后对各个环节进行总结:对衣着得体的,打扫卫生积极的,自我介绍时表情自然、语言流利的进行及时表扬,对着装不符合要求的、打扫卫生不积极的及时指出问题并令其及时改正。对自我介绍时表情不自然、言语不通顺的要进行适当鼓励。让学生们认识到,班主任从一开始就在关注他们的言行。“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从一开始趁坏习惯还立足未稳,及时进行纠正,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培养。

2、注意顺序上的递进。

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学生习惯的培养,要有耐心,有条理,有思路;循序渐进,循循善诱,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一定不能囫囵吞枣,半途而废。

1、行为习惯。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要求学生做好行为规范之前,我先为他们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学生。然后再强调学生注意平时的言行举止要得体,要适宜。对于长辈和老师,要报以尊敬和善的态度;对于同辈,要友善亲切,团结互助。例如,上下楼梯靠右行;进办公楼要轻声慢走,不能大声喧哗;进办公室要先敲门,得到老师的允许再进去;上学放学要遵守交通规则;升旗集会时保持安静等。“细节决定成败,”我坚持从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着手,让学生从小事中明白“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从而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2、生活习惯。

“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一生的身体健康。”对于学生,在学校里就必须注重自己的衣着整洁,头发、指甲不要过长,不要在衣着上与他人攀比。自己的学习用品也要摆得整整齐齐。另外,生活在集体中,除了保持好个人卫生,还要爱护班级的卫生。做到积极做值日,不乱扔杂物。

3、学习习惯。

(1)制定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定期树立目标,确立自己的赶超对象,给自己的前方竖一面红旗。这样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就不会再感到无所事事,没有压迫感,而成绩也在追赶目标的过程中提高了。

(2)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办事要讲究效率,学习也是一样。学生学习的主要时间在课堂上,而利用好课堂40分钟就显得尤其重要。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积极思考是提高学习效率、成绩优异的必备条件。为了让整个班级在课堂上形成一种争先恐后,积极发言的良好氛围,积极做好班级干部和头20名同学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起好带头作用。

(3)积极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是对新知识巩固复习的一个过程,是检查自己一天的知识是否掌握了的过程,也是一个预习第二天功课的过程,虽然一年级没有书面作业,可为了让孩子养成每天要完成作业的习惯,我每天都布置读的作业,并且让家长签名,以便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并且及时检查,查漏补缺。

(4)养成正确书写的习惯。现在的孩子也许是娇生惯养,上课写字时总喜欢趴在桌子上,尽管总是提醒,可还是坚持不了几分钟,于是我在开学初就强调写字的“三个一”每节课严格把关,并分了小组进行比赛,定时对优胜小组进行颁奖,鼓励好的带动差的,现在学生的书写习惯已经基本养成了。

一个人成长过程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有这三方面的教育一致互相配合,保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连续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单靠学校教育是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而学生的主要活动范围是学校和家庭,所以学校教育更应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只依靠学校一个阵地,要随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做好家长工作,请求家长在家里也要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把家庭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的轨道上,成为学校教育的得力助手。例如,每天作业、课堂订正让家长签名,这既能让学生重视作业,按时订正,也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每天的学习情况。学生在家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也需要家长的及时监督、培养。相信只要学校和家庭达成共识,学生一定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教师教育学生是非常辛苦的,但教师默默的奉献也是有意义的。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养成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人生。我们今天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培养教育学生,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对他们的一生,乃至于对整个人类社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学生养成教育工作总结报告通用篇三

近期我们校开展了“践行五和郧阳,争做美德少年”、“人人争做文明小公民”主题道德养成教育活动,以此为契机,强化学生行为规范训练;注重道德实践,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使得学校养成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现总结如下:。

“践行五和郧阳,争做美德少年”、“人人争做文明小公民”是对广大学生的要求,也是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是我们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及卫生意识,安全意识,校园环境意识等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小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形成特色,开创我校养成教育的新局面,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1、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教育机制,全方位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2、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领导和少先队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整体提高党建带团建、团建带队建的工作水平。

3、创新学校常规管理,激活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一支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学校干部和教师队伍。

4、通过大力开展养成教育活动,培养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

责任教育主要包括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班级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将责任教育渗透于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之中,常抓不懈。

(2)强调“秩序”教育。

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提出具体的礼貌要求,分步骤实施,积累滚动,形成规范。

(4)落实“和善”教育。

倡导人心和善,互相帮助,将心比心,善待他人,善待自然。(5)促使“上进”教育。

在学校开展了“比学赶帮超,人人争上游”的活动,激励强化学生的上进争先。

(6)狠抓“卫生”教育。

对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重点将放在卫生习惯上,严禁学生乱丢、乱扔、乱画,对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进行教育。.开展了“除陋习、树新风”主题系列活动。向全校同学发出“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家园”的倡议。举办“践行五和郧阳,争做美德少年”、“人人争做文明小公民”主题演讲、征文等丰富多彩的养成教育活动。

实行养成教育以来,学校校容校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课下学生活动非常有序,上下楼梯靠右走,学生的各种活动井然有序如打球、做游戏等;学生个人卫生洁净了,校园环境整洁了,学生自觉维护校园环境的意识增强了;课堂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生守纪律了,学生会学习了,自信心增强了,文明学生越来越多,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认可。

虽然我们的养成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在养成教育方面的工作更需要注意积累,不断提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学习,吸收别人的经验,把我校的养成教育做得更好。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贵在坚持,持之以恒。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创新,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基。

文档为doc格式。

学生养成教育工作总结报告通用篇四

学生时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积极影响。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责任。下面就来谈一谈本学期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体会。

首先,在总结上学期工作成效和不足的基础上,制订本学期学生好习惯培养实施方案,并利用电话家访及与家长面谈等方式增强家长与学校、教师的沟通,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其次,我以身作则,以身示范。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要求学生做好行为规范之前,我先为他们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学生。然后再强调学生注意平时的言行举止要得体,要适宜。对于长辈和老师,要报以尊敬和善的态度;对于同辈,要友善亲切,团结互助。例如:上下楼梯靠右行;进办公楼要轻声慢走,不能大声喧哗;进办公室要先敲门,得到老师的允许再进去;上学放学要遵守交通规则;升旗集会时保持安静等。细节决定成败,我坚持从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着手,让学生从小事中明白“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从而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第三,注重行为习惯培养的递进性。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学生习惯的培养,要有耐心、有条理、有思路;循序渐进、循循善诱,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一定不能囫囵吞枣,半途而废。

第四,注重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一生的身体健康。”对于学生,在学校里就必须注重自己的衣着整洁,头发、指甲不要过长,不要在衣着上与他人攀比。自己的学习用品也要摆得整整齐齐。另外,生活在集体中,除了保持好个人卫生,还要爱护班级的卫生。做到积极做值日,不乱扔杂物。

只要学校和家庭达成共识,学生一定会养成好的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此项工作不能急于求成,贵在坚持,持之以恒。在今后的德育工作中我会继续坚持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学生在进步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学生养成教育工作总结报告通用篇五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搞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点工程。多年来,我校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重点,把贯彻道德规范同进一步落实《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坚持不懈的努力: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苗圃。新组建的班级,集体成员的.行为习惯毕竟会不同,势必不利于班主任的协调与管理。为此,学校在每学年开始都责令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根据《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提炼出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内容,制定班规。班规的内容不要求过多,但一定要可行,符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再制定出班训,以此约束班级的整体行为,初步使班级形成目标明确、奋发向上的氛围。制定完成后,班主任将班训、班规及时下发到学生手中,在熟记的基础上,不断对照自己的言行反省自己。班主任以班规为标尺,时时处处、方方面面监督学生、警示学生,遵守得好的,及时表扬。故意违反班规校纪的,严厉批评,指出其危害,以树立正气,形成良好的开端。

一些所谓的小事,既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渠道,又是检验学生是否有良好习惯的试金石。抓住身边的一些小事。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我校长期以来重视、研究和实验的一个课题。

1、警句的鞭策作用。

名言、警句具有鼓舞人、教育人的作用,能发挥良好的警策作用,教育效果不可低估。如何使学生在感悟中明白甚至于接受“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我们从政治、语文课本中搜集了一些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古语、名言、警句,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千里大堤,溃于蚁穴”、“针眼大的窟窿斗大的风”等,把他们请到德育教育的课堂,引导学生把握它们的意旨,领悟其中的内涵,牢记它们说明的道理,实践其中的真理。

2、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学校从抓教师的行为习惯入手,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积极贯彻并认真落实县局提出的“卫生就是形象,卫生就是作风”的口号,建立教师轮流值日制,值日教师每天到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整理办公室的卫生,领导每天检查,并抽查卫生保持情况。通过表扬和批评、量化公布等手段,大大增强了教师讲卫生、争文明、树形象的积极性。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的“伸伸手、猫猫腰”活动,教师也积极参加,教室讲台前的粉笔头及时捡到粉笔盒里,校园、操场的废纸、脏物及时捡到垃圾箱中。由于教师注意了身边小事的示范作用,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不论在教室、办公室还是校园都受到良好的影响。

3、发挥班主任的督导作用。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这一特殊职能就决定了与学生的广泛接触与相处,正确发挥班主任的督导作用,是促使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推动力。为了达到利用小事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目的,学校向班主任提出了“四勤”的原则:一是“腿勤”班主任上班坚持“车棚——清洁区——教室——办公室”这条路线,及时发现各区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勤到班级,多与学生在一起,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工作有的放矢;二是“眼勤”,勤观察并善于观察,捕捉苗头性的东西,使一些小事变成教育引导学生的素材;三是“嘴勤”经常召开有班委会成员和值日干部参加的会议,让他们将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掌握第二手材料,共商管理的策略。四是“脑勤”,就是经常想问题,从自己掌握的大量材料中概括出共性的东西,抽象出规律性的东西,更好地指导自己以后的工作。可以说,这“四勤”是提高学生良好的习惯实效的良方。

都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育管理也是如此,要坚持软、硬兼施的原则,既要“硬落实”又得“软管理”。为此,我们寓养成教育与丰富的活动之中,通过开展多种活动,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比如:通过组织“谈理想”和“小法庭”班会、知识竞赛、手抄报比赛、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将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竞争意识强的特点引导到有意义的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精神;利用五四青年节、教师节、国庆、新年等重大节日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明确意义,受到教育;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不良现象:不讲卫生、不爱护公物、不按时完成作业、不按时到校、偷看不健康读物等开展“独立作业的好处有那些?从校园内捡起一片废纸与随时丢下一片废纸有何不同?迟到,会给同学带来什么影响?怎样正确评价自己的优点与缺点等讨论活动。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增强了预防效果,升华了学生的认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有力地促进养成教育。

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主要是学校和家庭,为此在养成教育的开展中,我们还注意了家庭、家长的作用,以家访、召开家长座谈会等形式适时、及时地与家长沟通,主要围绕三方面进行:一是在在尊重家长前提下,认真听取家长对孩子在家中学习、生活等情况的介绍和家长的意见与要求;二是客观地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向家长宣传学校、年级、班级在近一个学期内的工作要求,增强透明度,为双方更好地配合打基础;三是热情地和家长商定下一步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对一些教育方法欠妥的家长,给予指导,努力达到在教育学生方面的学校与家长的“互联网“效果。

初中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大,我们不能指望通过几次有意义的活动就能完成养成教育任务,必须树立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实效、长效,才能逐步实现养成教育的目的。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方面,我们只是迈出了一小步,在实践中,有许多的方法、途径还需要不断的探索、更新,为此,我们还将不断地努力,力争早出成果,多出成果,为我县的素质教育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学生养成教育工作总结报告通用篇六

我们学校自20xx年10月启动了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将学生行为习惯细化分解,以文明礼仪教育为重点,扎实开展了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们学校被国家关爱成长行动委员会评定为“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我本人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先进个人”。我们根据学生实际,坚持全面贯彻实施新《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大力开展学生养成教育各项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小结如下: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请别忽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否,关系到教育者的教育目的的成败。”叶圣陶也曾经说过,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由此可见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通过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行为,这就是养成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

皇城村作为全国十佳小康村,皇城小学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素质的要求也就必须更高。我校以学习新颁布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重点,不断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以树立良好的师生形象。首先,我们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做到熟记于心,并不断对照检查自己的行为。

针对学生在上下楼梯及走廊内不按规则乱行走,且经常发生拥挤吵闹现象,教育学生“请靠右慢行”,并让值周生检查监督,有效地控制了学生行走不规范的现象,基本养成了靠右走的习惯。针对学生喜欢在课桌上乱涂乱画的现象,配合学校在对各班的课桌进行清理建档,并定期检查的同时,教育学生爱护课桌,保持课桌的整洁。这一措施采取后,学生在课桌上乱涂乱画的现象明显减少了,对保持良好的学习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同学就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在课桌上乱涂乱画,我并不觉得怎样。现在知道了,那样做就是破坏公共财物,又破坏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设施,这是不对的。”另外,在美化校园环境的同时,我们尊重一部分学生喜欢花的天性,让他们亲自选择自己喜欢的花带进学校,带进教室,使学习环境更具优雅。针对有的学生随意丢弃废物的不良习惯,配合学校的弯腰工程,我不光靠制度来约束,还以身作则来引领。发现同学喜爱吃零食,经常随意丢弃果皮纸屑,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在学生面前把废物捡起,后来这些同学也就不好意思再随意吃零食了而乱扔东西了。我们说,老师的良苦用心感动了学生,在我们的校园里渐渐地学生往地上乱扔废物的现象没有了。

经常组织开展帮困活动,对贫困学生进行慰问和资助;组织开展了感恩演讲活动和亲情游戏活动。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不仅感受到做父母的养育之恩,更感受到了父母的劳累辛勤,从而激发了学生对长辈的敬爱之情,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为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有一定的依据,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还应把握其具体可行的特点,如我们要求学生要礼貌用语,就应该让他们明确哪些是礼貌用语,应怎么样使用。对长辈要尊称“您”,不能直呼其名;向别人提出要求时要说“请”;给别人添麻烦时说“对不起”;得到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在生活中不管使用任何东西都要轻拿轻放,用完后要放回原位。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捡到东西要上交等等。要求具体明确,学生就容易掌握了。此外,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上存在着差异,所以我们应分层次对待,尽量具体可行,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所接受。

让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的作用不可忽略。有些孩子,在家中和在学校是完全不同的表现。对此,我利用每天两次接送孩子放学的时机,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希望家长能配合老师的工作,共同将孩子培养成人。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通过这些工作,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有了明显转变。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创新,让我所带的每个孩子都拥有人生最重要的金钥匙——好习惯。

学生养成教育工作总结报告通用篇七

在法制教育工作中,我校除了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上校长讲话和保证每周一节法制课外,我们还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

1、在班级中开展主题班会。我们开展了以“平安国家”“珍惜生命”、“做文明守纪好学生”、“马路不是游戏场”、“别让地球哭泣”等主题班会。活动中,学生各抒己见,气氛热烈,从中懂得从小应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不断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应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现不良行为倾向应及时纠正;应不断增强道德和法律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法律常识和法律素质。

2、法制教育与行为规范相结合。开展争创“达标班级”、“流动红旗”活动。几年来,我校把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作为一个重点,并制订了一系列操作规程、进行量化评分,将学生行为规范细化为国旗、国歌、国徽的认识教育及进校、离校、对人有礼貌、走楼梯要求、保护校园环境、爱护公共财物、见垃圾就检等行为,收到良好效果。

3、充分利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条件,组织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观看交通安全教育专题片,提高学生交通安全知识水平、促进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发生。

4、组织学生参观图片展,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增强守法意识。

5、发挥班级“学习园地”宣传作用,每月出一期法制内容的专栏。

6、利用学校的校园广播及墙报和宣传栏等阵地对学生进行法律宣传教育,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

学生养成教育工作总结报告通用篇八

摘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是维护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也是构成高等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部分。由于岗位职责和工作性质的要求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作为以德育工作为主的高校辅导员应该而且也能够参与到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本文从一位大学生辅导员的工作实践出发,阐述从角色定位中挖掘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潜能。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辅导员。

大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期,更是转折期。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学习压力加大,就业竞争激烈严峻,人际交往紧张,大学生现今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往往产生一些心理困惑。辅导员肩负维护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任,因此深化其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是保障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之必需。

一、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必要性。

1、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做好大学生心理工作应立足教育,重在预防。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心灵健康的守护者,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人生;应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发展自我,遇到问题冷静客观地了解事情的真伪,积极倾听;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接受能力、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长善救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坚持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在高校中,大多数学生遇到的问题关乎自身的健康发展,关乎学业与人际交往,关乎个体成长与成才等。辅导员坚持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是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个性特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问题,协助他们应对在大学生活中各个阶段遇到的心理困扰。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在内容的构建上体现人本主义潜能观,方法上以预防性干预为主、反应性干预为辅,为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3、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人生成长中心理断乳的关键期。在这段时间里,大学生离开家庭,摆脱高中时期对家庭父母的依赖,独立完成自我心理世界的构建。同时,这段时间也是成长过程中心理矛盾集中、频发的阶段。辅导员应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增强大学生战胜困难、抵御挫折、经受考验的能力。

二、辅导员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选择。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解析心理异常现象,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既包括对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的介绍和普及,也包括对心理调适方法的传授与应用;既包括心理健康知识的呈现、心理素质拓展活动的体验,也包括对学生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

1、心理健康意识的培养对于大学生个体来说,自觉完善心理健康不仅是大学阶段的任务,而且是终身学习的任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的培养,使大学生掌握有关预防、识别、调节心理健康问题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学会自我心理保健,缓解、消除在学习、生活及成长中的心理困惑和心理矛盾。

2、优化心理品质,提高适应能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在于课堂书本知识的'传授,更在于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及大学生应对能力的培养,提高科学应对当前学习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冲突和心理问题的能力。因此,辅导员应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学活动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和他人;认识并适应环境;了解并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合理应对学习、生活、交往和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变化;学会自我分析、自我调控,学会排除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大学生能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3、开发心理潜能,促进自我实现现代心理学和脑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潜能远远未能得到良好地开发与利用。作为现代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其目的不仅在于对心理问题的预防和消解,更在于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心理潜能的开发及自我价值实现的促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形成恰当的成就动机,具备人际交往的基本观念与技能,建立健康的情爱观,初步理清价值追求,帮助大学生在明确规划中找到目标,在和谐人际交往中获得社会支持,有效管理情绪,保持乐观心态,脚踏实地的完成学业。

4、网络认知教育网络的运用现今已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娱乐和交往等各个方面,网络也应该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媒介、新手段、新环境。网络信息传播的内容良莠不齐,辅导员应积极引导大学生恰当利用网络资源,正确辨别网络信息。同时,提高大学生的选择、判断、鉴别与自控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信息的侵蚀,增强自我约束能力,遵守网络规范,做遵纪守法的文明网民。

三、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途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既可以通过有目的和内容明确的显性教育方式,也可以通过潜在教育因素,依靠受教育者自身特点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隐性教育方式。显性教育方式和隐性教育方式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方式的完整体系。1、显性教育方式一是课堂教学。随着大学校园内恶性的不断发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渐受到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5月,国家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明确了该课程的性质、教学的目标、教学包含的主要内容。教育部要求所有高校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成大学生必修课程。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入教学计划,辅导员要承担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任务,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设不同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制订心理素质培养方案,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运用心理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二是专题辅导。面对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或频繁出现的心理困惑,诸如环境适应问题、学习动力不足、情绪管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恋爱心理问题、网络成瘾、挫折应对问题等,通过专题辅导和心理讲座的形式,有的放矢地进行培训。辅导员可以在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中的主题班会上结合大学生常见的一些心理问题以专题辅导的形式开展,以此解决大学生中经常出现的心理困惑,拓展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空间,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优化。三是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从形式上主要包括个体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个体心理辅导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辅导员可以及时发现某一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疏导错误认知,排除负面情绪,纠正不良行为等,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品质,提升其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团体心理辅导有别于个体心理辅导,是指在团体情境中给具有相同或类似心理困扰的某一群体进行心理指导与帮助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辅导员针对大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主要以分组的方式进行。它是通过团体内各位成员之间的人际交互作用,促使团体中的每一位成员在互动中通过观察、体验、学习、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接纳自我,调整人际关系,学习新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改变改善不良行为,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能力。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要建立互助机制,团体成员之间相互的鼓励和支持对咨询效果有较大的帮助。心理辅导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解决当前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而且能通过处理眼前问题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矫正其不合理信念,悦纳自我,增强自信,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2、隐性教育方式隐性教育方式是相对于显性教育方式而言的,隐性教育方式主要是指在宏观主导下通过隐蔽的、无计划的、间接的、内隐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熏陶和影响的教育过程。它把教育目的渗透于日常生活、休闲娱乐中,以“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受教育者的态度、情感、思想、观念、价值、道德等产生影响。大学生正处于青年初期,朝气蓬勃,积极热情,爱好、兴趣十分广泛,他们渴望通过参加校园活动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辅导员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的群体活动,诸如拍摄心理微电影、举办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理故事会或演讲比赛、心理沙龙等活动,将心理健康的理念贯穿活动始终,使大学生在活动中交流思想、加深了解、开阔胸怀,这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最直接、最生动、最为有效的方式。

学生养成教育工作总结报告通用篇九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习惯养成教育是关怀学生一生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是关乎学生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奠基工程。现将“八大习惯”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根据上级县教育局文件为进一步加强各校学生养成教育工作,建设文明礼仪校园、书香校园、绿色校园、平安校园,我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地开展了各项活动,有目标、有过程、有总结的完成了实施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各项习惯与养成教育。

教育学生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掌握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与他人、与自我的基本关系,使学生在学校做一个求上进、会自理的好学生,在家里做一个有孝行、知感恩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与开端。

1、在学校设立了“轻声区”和“静走区”,懂得尊重他人,不影响他人的工作和休息。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随时提醒学生的读写姿势,学会学习的方法、专心听讲、认真作业。

3、在学生中间开展了“记录成长每一天”的活动,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写作,每天写一篇日记,养成从阅读中思考,从思考中动笔的好习惯。

4、坚持每天“阳光体育一小时”做好两操,低年级的学生开展了跳绳练习与比赛的活动高年级的学生开展了乒乓球年级擂台赛等活动。让学生走好路、站好队、做好操、跑好步,让“阳光体育”深入人心。

5、在教室、校园等宣传位置进行标语,培养学生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废弃物,做到保持环境的整洁有序。

6、利用班会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坚持每天做一件家务事,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7、教育学生学会节俭,不攀比、不浪费,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孝敬父母,懂得感恩。

8、利用安全教育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习惯,遵守交通规则,安全用水用电,不做危险游戏,体育课上进行安全活动的指导,让学生增强安全意识。

9、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了明确的工作目标、与实施方案,各班主任制定了本班的实施细则,将“八大习惯”养成教育渗透到班会、队会中。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密切了家校联系。

10、定期进行了学生与教师以及“文明班级”的评比活动,进一步的将“八大习惯”养成教育规范化,细致化,有效化进行。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我校养成教育一定会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完善。

学生养成教育工作总结报告通用篇十

为了有效地挖掘和整合学校德育工作力量,形成全员育人的“大德育”体系,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组员包括副校长、各职能部门主任、团委书记、年级主任,并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分工,将学校德育工作细化为每个人的职责,形成“校长政教处年级班主任”的管理网络和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参与实施德育的格局。在注重德育领导机构力量配备的同时,学校十分重视德育队伍的建设。重点加强了“二支队伍”建设:即教师队伍和班主任队伍。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是学校加强学生养成教育的必要前提,也是关键,正所谓“正人先正己,教人先自教”。教师的行为表率是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养成教育的有效方式。教师的模范行为是推进学生进行道德实践和行为仿效的榜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兴趣爱好,他们必然在教师中寻找自己的榜样。各学科教师的群体形象及教师平时的一言一行,本身就是养成教育丰富的资源和最形象、最生动、最富有感召力的教育。因此,学校在狠抓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同时,重点强调了师德建设,大力提倡“爱学生、爱学校、爱事业”的三爱教育,力求以优良的师德师风去感染、教育学生。在师德教育中,做到治本为先,抓起点、抓风气,对教师高要求、严要求,大力倡导“学校无小事,教师无小节”的育人观念,从教师的自我养成,自我完善着手。特别是在仪容仪表、言谈举止、遵纪守法、爱护学生等方面,教师要做到彬彬有礼,温文尔雅,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

班主任队伍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是学校实施养成教育的关键,班主任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养成教育的目标能否落实到实处。为此,学校加强了对班主任队伍的培训工作,做到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学校每两周召开一次班主任会例会,通过例会组织班主任进行理论学习,向班主任传递最新的德育信息与方法。请优秀班主任作班级管理和教育学生的经验介绍,外请教育专家举办讲座,从而提高了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班级管理和育人工作。学校还安排青年教师承担副班主任和政教处义务德育教导员的工作,使青年教师在实际工作得到锻炼,培养了大批的班主任后备力量,为青年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养成教育工作总结报告通用篇十一

学校形成了“以德立校、全面育人”的办学思想和“规范管理、开放教育”的管理模式,11月中学生养成教育工作总结。在办学实践中秉承这一思想,重视德育工作,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志向高远、道德高尚、体魄健美、心理健康、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基础扎实、特长突出”的优秀中学生。在常抓不懈的德育实践中,育人为核心,以养成教育为主线,以校园生活课程为载体,以贯彻《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规校纪为抓手,抓基础,抓常规,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坚持从理论上进行指导、从思想上进行启迪、从情感上进行交流、从行为上进行训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个人有了好的习惯,必然会产生好的结果。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养成教育是育人的基础工程,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不是某个人或是某些人的工作,而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需要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参与的工程。为此,确立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理念,要求全体教职员工都要以严谨的行为和良好的表率成为养成教育的实施者,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职员要做到管理育人,工人要做到服务育人,让学生在每天的学习生活中时时刻刻都能受到教育,工作总结《11月中学生养成教育工作总结》。为此,学校在管理制度方面,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以“勤政、奉献、开拓、高效”为宗旨制定了学校领导岗位职责;以“立志、尚学、求实、创新”为宗旨制定了学生行为规范;以“爱校、爱生、爱事业、讲奉献”为宗旨制定了教师岗位职责。学校还制定了《教师十要十不要》、《教师文明用语与文明忌语》、《禁烟规定》、《职能部门岗位职责》、《教职工工作考评制度》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通过全校大会,以及其他各种教育形式,贯彻到干部教师的工作中,使全体干部、师生的行为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可依。这些规章制度也督促教职员工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为学生做好表率,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和谐有序的工作学习氛围,保证了养成教育的健康发展。

为了有效地挖掘和整合学校德育工作力量,形成全员育人的“大德育”体系,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组员包括副校长、各职能部门主任、团委书记、年级主任,并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分工,将学校德育工作细化为每个人的职责,形成“校长―政教处―年级―班主任”的管理网络和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参与实施德育的格局。在注重德育领导机构力量配备的同时,学校十分重视德育队伍的建设。重点加强了“二支队伍”建设:即教师队伍和班主任队伍。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是学校加强学生养成教育的必要前提,也是关键,正所谓“正人先正己,教人先自教”。教师的行为表率是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养成教育的有效方式。教师的模范行为是推进学生进行道德实践和行为仿效的榜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兴趣爱好,他们必然在教师中寻找自己的榜样。各学科教师的群体形象及教师平时的一言一行,本身就是养成教育丰富的资源和最形象、最生动、最富有感召力的教育。因此,学校在狠抓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同时,重点强调了师德建设,大力提倡“爱学生、爱学校、爱事业”的三爱教育,力求以优良的师德师风去感染、教育学生。在师德教育中,做到治本为先,抓起点、抓风气,对教师高要求、严要求,大力倡导“学校无小事,教师无小节”的育人观念,从教师的自我养成,自我完善着手。特别是在仪容仪表、言谈举止、遵纪守法、爱护学生等方面,教师要做到彬彬有礼,温文尔雅,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