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精选10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21:43:36 |
- zdfb |
- 9页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并改正错误和不足,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完美的总结应该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成绩和不足,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法。以下是社会学者总结的实现社会公平的建议,请大家关注社会问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篇一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基础上学习的,但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计算的,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所以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打下的基础。
三、说教学法、学法。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要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2)让学生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在学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结合教材的编写和本节课的特点我认为。
教学重点:用递等式显示计算过程的格式。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四、教具准备。
五、教学法、学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我利用情境、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学生是学习是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六、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习为立足点。将设计以下的五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购物情境,自主解决问题。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购物经验,让学生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一个。
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口答。
(二)、探讨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这段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
分为五个步骤:
5×3=15(元)再算一共多少钱?15+20=35(元)。
2、看图解决问题。
3、列综合算式:我手指5×3+20像这样的算式,它是由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的一道两步算式,我们叫它综合算式。这个综合算式里,在计算时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白综合算式的意义。我再次总结指出: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向学生介绍递等式表示方式。接着让学生用递等式巩固联系。
4、方法多样:如果我们把综合算式列成这样:20+5×3,可以吗?
让学生明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就是把一个书包和3本笔记本的总价合起来,所以符合题意,是可以的。
在这个综合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为什么也要先算5×3?
让学生自己仿照上面的书写格式进行脱式计算,教师巡视,帮助困难生,捉错误资源。
5、展评作业: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道综合算式的计算,让学生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里,无论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通常叫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进行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三)、探讨合有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1.首先谈话:同学们真爱动脑筋,帮助小军解决了问题,小军谢谢你们。(同时课件出示:小晴说:我也想请你们帮忙,我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谁能帮我计算出“应找回多少元”呢?)。
让学生讨论准备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再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你们是怎样列出综合算式的?为什么?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捕捉错误资源。
可能出现的脱式计算有:
=14(元)=64(元)。
=14(元)=14元)。
根据学生的计算情况,相应进行讨论评价。
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篇二
分数混合运算(二)是北师大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分数混合运算(一)的基础上,继续通过情景分析,利用分数混合运算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增加几分之几”或“减少几分之几”的意义,充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中“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要求,焦老师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景解决具体问题,并学会分析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2、通过知识的迁移,经历观察,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构建数学模型,让学生学会画图分析题意。
3、注重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焦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努力: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焦老师先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确算式的意义。
四、说设计理念。
1、注重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主动让学生参与。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收获。
3、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五、教学程序。
1、学情调查:
让孩子回忆已学知识,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质疑探究:
焦老师在该环节不是枯燥传授知识,而是靠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构建,根据学生的画图思考,交流汇报解决关键问题,分析出数量关系,然后利用知识的迁移,突破教学难点。
3、达标检测:
以教材练习为依托,通过认真练习,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真正向40分钟要效率,要质量。
4、拓展延伸:
通过自主探究与相互合作相结合方式,进一步升华教学效果,真正理解在解决有关分数实际问题中的“量”与“率”的问题。
以上就是我对焦老师所执教内容不成熟的说课,恳请各位评委赐教,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篇三
听了老师这节课后,有以下体会:
他通过对学生情况的全面掌握和对课程标准熟悉以及对中考要求的把握。合理的设计教学过程,熟练的驾驭教学过程,较好的达成教学目标。例如:陈德军老师根据复习课的特点把知识和方法梳理成概念、性质、判定和应用,让学生对前面所学过的知识是什么、有什么规律、怎样运用、要注意什么非常清晰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概念、性质、判定和应用中每一个问题的例题设计,强化了前面学习中存在模糊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的分析。进一步剖析了与其它知识的联系,在学习与分析中感悟数学中辩证统一的客观规律。
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对知识的回顾和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同时老师还通过学生的讨论、问题的回答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进行鼓励和表扬,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得快了和愉悦。
例如: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发现学生回答突出点后,他马上说:你把最后一句话再说一遍,“……”我就要你这句话;简单的一句学生重复,再加上老师调侃幽默的肯定,从中就让我们感悟到老师教学语言的艺术和幽默。板书设计的合理,粉笔字秀气都体现了授课老师较深得教学基本功底。
这节课如果课堂的应试味道再淡一些,再给学生一些时间进行归类和总结就更完美了。
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篇四
平行线的性质在教材中安排了两个课时,田老师根据她教学实践的经验及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的内容的安排做了统整,即将二课时的内容合并为一课时上,从本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来看,这样的安排是完全科学合理的,学生们在一节课中能将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完整、系统的接受下来,充分显示了教材统整后所产生的较好的教学效果。
田老师这堂课的例题是经过精心选择的,首先从最基本的图形即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所形成的三线八角着手,从易到难,层层递进,从图形的变化中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同时也展现了数学几何图形中的变幻莫测,激发了学生学习几何的热情和积极性。
初一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几何,对说理及证明还比较陌生,田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及符号来表达和说理,耐心细致,循循善诱,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这堂课里,田老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从直线的角度变化和直线的位置变化过程中,利用几何画板的计算、度量功能,使学生直观的认识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起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几何画板的动态图形对初一学生来说非常有吸引力,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
我认为这节课上得非常的精彩,虽然这节课的容量非常大,但学生们学得还是很轻松,真正实现了课堂大容量,课后少作业的要求,达到了减负增效的教学效果。
这节课的瑕疵是在时间上控制的不够好,有拖堂现象。建议今后如发现时间来不及,可以随机应变,灵活调整。
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篇五
评课人:孙x。
主题:训练学生准确表达数学语言的能力。
今天上午有幸听了施老师的讲课,讲了一节一年级数学上册关于“6、7、8加几”的课程,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
1、教师对知识的复习充分,了解到9加几的加法计算利用凑十法来进行计算,复习巩固了算法的原理以及方法,让学生明白9如何凑十,如何分解两一个数,这完全为本节课计算6、7、8加几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也能够很快的从中领会到计算原理。
2、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施老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到位,学生从课堂的说凑十法的过程非常熟练,在课堂上也做到了不断练习,充分让学生反复说,准确说,流利说。
3、对课本的教学用图充分挖掘,从例题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明白题意,知道给出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的会利用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知道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解决问题,有前后人数相加,有不同衣服颜色的人数相加,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4、注重计算的方法练习,例如在计算85=的时候强调可以看8分5,也可以看5分8,从两个方面进行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明白凑十法的灵活应用。
5、从一个儿歌帮助学生解决凑十法的口诀要点,抓住特点进行计算,提供学生快速计算的小诀窍,利用减法计算结果,很得出结果。可以说是整节课教师都把握住了重点内容,强调方法练习,讲解细节重点内容,让学生明白抓住关键内容进行计算。
对本节课意见和建议:
1、能否在写课本例题时,让学生说说算式可以怎么列,或许有85或58,76或67的不同列法,这样可以结合到最后一题,为下节课渗透。
2、摆小棒时可以让学生上台圈一圈或摆一摆,感受过程,计算结果也可以做到进行验算。
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篇六
一、说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第一课时。
二、说学习目标:。
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说学习重点:。
让学生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学习方法: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五、学习过程:。
一、初步感知间隔的含义。
1导入:我们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做操,上体育课都少不了要排队,你会不会派队呢?
现在老师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按照老师的要排队,谁愿意来?
出示要求:1面向老师排成一路纵队。
2每两位同学之间相隔一米。
告诉学生:第一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叫队伍的长,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叫间隔.
2过度语:其实,这样的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仔细观察,你发现植树棵树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呢?(自己先想想,再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4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两端要栽时,植树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植树棵树-1。
小结:同学们不仅会观察,而且还能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真不错,那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数学广角运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
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篇七
1、教学内容:《混合运算》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创设了如“图书阅览室”等多个问题情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脱式运算,了解运河运算的计算方法。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情景教学法:新课开始,让学生通过图书馆等情景,理解运算顺序。
2、发现、讨论法:利用我们小组合作座位优势,让小组间讨论、说计算过程,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三、说学法。
运用书本为载体,以观察、比较、小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为主线,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和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
四、说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一般通过以下五个环节完成: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设计一些口算题,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获取和数学有关的信息,明确题目要求,引导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反馈解法,初步感知,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方法一:分步算式;方法二:综合算式,学生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明确概念,揭示课题。使学生明确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引导学生总结运算规律。运用规律,脱式计算,讲解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体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小结。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主要采取方式:
2、学生计算每道算式,教师巡视,巡视时关注学生书写的规范性。
3、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引导学生谈学习收获。
(五)课堂作业。
布置适量的作业,进行巩固提高。
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篇八
生活中常用的单位:
质量: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长度: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0毫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面积: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人民币: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11、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1)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是要把小数部分省略,要看十分位,如果十分位的数字大于或等于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小于五则舍。
(2)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就要把第一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二位,如果第二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3)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就要把第二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三位,如果第三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4)为了读写的方便,常常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向左移4位,即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往左移8位即在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亿”字。然后再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零去掉即可。
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篇九
知识点:。
1、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
含有个级、万级和亿级的数,必须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即从高位读起)亿级或万级的数都按个级读数的方法,在后面要加上亿或万。在级末尾的零不读,在级中间的零必须读。中间不管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2、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
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的顺序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多位数比较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这个数就大,位数少的这个数就小。如果位数相同,从左起第一位开始比起,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开始比第二位……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一、创设良好的开端,引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首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以教师良好的情趣去感染学生,促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态势,为一节课的学习作好必要的心理铺垫。如果开场白讲的好,就能先生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宛如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维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因此,导入新课要在“求奇、求趣、求妙、求新”上下功夫。
二、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新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那么如何更好的创设问题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第几》一课时,我采用了讲故事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我先在黑板上画了美丽的森林,然后依次贴上了小白兔、小熊猫、狮子、松鼠、小马。变贴边讲故事:美丽的森林里新来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他们今天都搬到新家了。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住在什么地方……这节课老师创设了一个生动而有趣的问题情境,我们一起编故事,一起讲故事,让学生犹如进入了一个美丽的大家园。通过更巧妙新颖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思维活动。
三、改变例题和练习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已经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课本的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但这些毕竟是静止的东西,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还有很大的欠缺。低年级儿童往往对活动的事物更感兴趣,如能把这些静止的资源活动化,进一步增加它的趣味性,那一定会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双眼。如在教学《10的认识》一课时,我把0-9十个数字设计成拟人化的“数字小朋友”,让这十个“小朋友”一一在黑板上呈现。看到抽象的数字长上了手脚,成了会哭会笑的小精灵,学生的热情异常高涨。
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篇十
一、学情分析: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已经有了感性认识,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质量观念还比较淡薄,况且质量单位又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克与千克质量观念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克、几克和1千克、几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能力目标:1、认识常见的称,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克和1千克的关系;
难点是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三、教具、学具:
这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建立一定的质量观念。围绕这个目标,本节课的设计就立足于学生的体验和操作,我准备的教具有:盘秤4台、天平一架、、曲别针、黄豆若干;500克食盐2袋、1千克洗衣粉4袋。
学具有各种水果、日用品若干;2分硬币若干枚。
四、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诱思探究等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五、教学过程。
设置了课前小调查,让学生找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目的是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在收集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了解2种质量单位的不同用法和字母表示法。本节课设计了四大教学环节: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是自主探究,感悟新知;三是巩固深化,拓展应用;四是全课总结,生成创新。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猜一猜:
(1)出示2包大小不一的物品。这是小红陪妈妈逛超市时买的两样食品,:猜一猜,哪袋轻,哪袋重?(学生凭直觉任意猜测)。
(2)此时教师提问,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检验?学生发现:用秤检验是一种好办法。
(3)介绍生活中的秤。
(4)用盘秤检验。
2、表示物品的轻重,用什么做单位?导出课题:克(g)和千克(kg)。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用眼睛观察或用手掂一掂并不能准确判断物品的轻重,用秤称一称才能准确知道物品的轻重。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亲切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建立轻和重的初步感知,然后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所以分3步来实施:
第一步:认识克。
1.掂一掂,感受1克。
教师拿出1枚2分的硬币,请同学们也拿出1枚,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一下它的轻重,并告诉学生这枚硬币的质量约1克,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2)说一说,自己身边大约重1克的物品(纽扣,螺丝钉,花生米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演讲稿(优质14篇)
- 2023年方案策划做(优质18篇)
- 最新大一团支部工作计划(大全9篇)
- 最新个人房屋租赁合同免费(模板12篇)
- 脱贫攻坚工作个人心得体会(优质8篇)
- 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优质11篇)
- 2023年小学教师介绍信九篇(精选)
- 学校教师介绍(实用13篇)
- 2023年初中毕业班主任毕业感言(优秀10篇)
- 六一儿童节教育演讲稿3分钟(精选8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