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钱塘湖春行教案一等奖(通用18篇)
- 上传日期:2023-11-25 17:11:29 |
- zdfb |
- 8页
教案是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师进行备课的必备工具之一。教案的编写要注重语言的简练明确,避免冗长和模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样例,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钱塘湖春行教案一等奖篇一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诵读为主,学生为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导入新课。
2、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歌政治倾向非常鲜明,重视讽喻,崇尚简单易懂。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二、揭示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
2、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准确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三、整体感知。
1、点名朗读,同学纠正。
2、听录音朗读,感染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标出韵脚)。
3、学生齐读诗歌一遍(注意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1)、通过诗歌的题目,我们可以发现什么信息?大家猜一下作者是如何游西湖的?
(2)、作者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呢?
(3)、此诗写的是西湖什么时候的景色?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
四、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放声朗读诗歌,对照课文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如有疑难,可与同桌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2、生自学;师巡视;教师抽查学生自学情况。
3、指名学生译讲诗歌。
五、三读课文,品味探究。
1、诗中为突出早春的特点,描写了那些典型的景色?
2、“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3、举例说明本诗中引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4、诗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是哪句?
5、师生共同归纳赏析诗歌的方法。
六、拓展延伸。
猜猜下列诗句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排列。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七、课堂达标训练。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渐欲”和“才能”表现了()。
(2)这首诗是写()作者的兴趣不在于介绍某一处名胜或某一种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
八、课外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诗。
2.根据你对《钱塘湖春行》的理解,把它改写为一篇小短文,题目自拟。
九、教师寄语。
最后老师根据这首小诗,送给大家一幅对联,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富有诗情、诗心之人:
莺歌燕舞,姹紫嫣红,西湖处处春明媚。
诗情画意,齐欢同乐,心海时时爱暖盈。
板书设计:
白居易。
孤山寺水涨云舒。
贾公亭游春莺歌燕舞。
白沙堤踪踪花乱草绿。
西湖早春图(最爱)。
钱塘湖春行教案一等奖篇二
1、调动积累:运用联想将原来学过的诗文来为该诗作注脚,用散文去诠释诗句。本单元中,朱自清的《春》中的“春草图”、“春花图”跟《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几家新燕着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有异曲同工之妙。启发学生回忆背诵,比较两种表现方式的异同,解读、理解律诗的特点,欣赏律诗的声律和声韵之美,积累诗句。朗读品味对偶句,读出韵味。
3、研读与赏析:“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讨论明确: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
插页题解:“西江月”是词牌名,词是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也称“诗余”、“长短句”等。这首词有个题目“夜行黄沙道中”,黄沙,即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辛弃疾退隐上饶带湖期间,经常行经风景优美的黄沙道中。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词人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触觉到的,都是如此令人心旷神怡。物象丰富、意趣盎然。这首词构画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优美动人。夜色那么清幽,气氛那么恬静,充满了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1、评读,品评意趣。寻找词中有哪些地方表现出了诗的意趣?探究后明确
(1)夜行山中忽逢阵雨, 恰好“忽见”住过的茅店,想什么就有什么,作者真是喜出望外!
(2)赏明月、拂清风、看惊鹊、闻稻香、听蛙声与蝉鸣,感觉闲适与喜悦。
(3)上片写景色其实是烘托,下片写避雨才是词人的本意所在,也是词的意趣所在。
2、吟读,读出词的韵味,划分节奏。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讨论明确:小令的前三句,18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顿生色彩,都带上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全篇纯用白描勾勒出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愁苦之情。
3、改写:如果把修饰语和中心词略加改动,让诗的情绪变得清新、喜悦,如何改?
4、析词补白:诗句的简洁,为读者创设了丰富的想像空间,正像绘画和书法中的 “飞白”, 让人产生无穷的联想。请学生想像语词之间的关系,为这首小令补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小令体现的意境表达出来。可以画、可以讲故事、可以配乐朗诵、可以翻写新诗或者散文。
1、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2、课外查找资料,将下列诗词补充完整,说说诗词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什么景物,并背诵下来。
(1) 风吹柳花满店香(李白)
(2)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李煜)
(3)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钱塘湖春行教案一等奖篇三
1、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片断。
2、请你说一说:春天究竟在哪里?
春天在……更在白居易的诗里。让我们随白居易一起去钱塘湖游览一番。
1、学生自读。
2、教师范读。并要求学生标注出停顿。
(1)、教师讲解诗的节奏,学生找规律。
(2)、结合幻灯展示的停顿齐读。
(3)、以接龙的形式读诗。
(4)、节奏既可以按音节划分,又可以按意义单位划分。范读。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4、学生介绍作者。
5、同桌一人读,一人闭上眼睛想象,在脑海中勾勒图画。
6、边想象画面边读。
明确:游踪。
学生交流后回答:早莺争树,新燕啄泥。莺争暖树,燕啄新泥。
3、问题二继续探究:
早莺争树——新燕啄泥。
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试读这一句,体会添加上的字词有什么表达效果。注意重音的处理。
1、张开想象的翅膀,把你最喜欢的诗句所表现的画面和情感涌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2、学生描绘,教师板书总结。
结合朱自清的《春》,品析颈联。
男生读出醇厚,女生读出景美请柔。
3、同桌之间吟咏背诵。
4、制作卡片,送给同桌。要默写上这首诗。
提示这些字的写法:啄,阴,初。
5、让学生到讲台前表演“春行”。
6、春诗春歌知多少。
拓展阅读赏析《春晓》、《咏柳》、《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乱花渐欲迷人眼”在今天已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屏幕展示两组例句。学生齐读。
布置作业:设计一个语境,恰当的用上“乱花渐欲迷人眼”。
板书设计:
节奏。
钱
塘
湖
春景行踪。
水涨云舒喜悦孤山寺。
莺争燕啄贾公亭。
花乱草浅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教案一等奖篇四
1、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片断。
2、请你说一说:春天究竟在哪里?
春天在......更在白居易的诗里。让我们随白居易一起去钱塘湖游览一番。
1、学生自读。
2、教师范读。并要求学生标注出停顿。
(1)、教师讲解诗的节奏,学生找规律。
(2)、结合幻灯展示的停顿齐读。
(3)、以接龙的形式读诗。
(4)、节奏既可以按音节划分,又可以按意义单位划分。范读。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4、学生介绍作者。
5、同桌一人读,一人闭上眼睛想象,在脑海中勾勒图画。
6、边想象画面边读。
明确:游踪。
学生交流后回答:早莺争树,新燕啄泥。莺争暖树,燕啄新泥。
3、问题二继续探究:
早莺争树——新燕啄泥。
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试读这一句,体会添加上的字词有什么表达效果。注意重音的处理。
1、张开想象的翅膀,把你最喜欢的诗句所表现的画面和情感涌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2、学生描绘,教师板书总结。
结合朱自清的《春》,品析颈联。
男生读出醇厚,女生读出景美请柔。
3、同桌之间吟咏背诵。
4、制作卡片,送给同桌。要默写上这首诗。
提示这些字的写法:啄,阴,初。
5、让学生到讲台前表演“春行”。
6、春诗春歌知多少。
拓展阅读赏析《春晓》、《咏柳》、《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乱花渐欲迷人眼”在今天已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屏幕展示两组例句。学生齐读。
布置作业:设计一个语境,恰当的用上“乱花渐欲迷人眼”。
板书设计:
节奏。
钱
塘
湖
春景行踪。
水涨云舒喜悦孤山寺。
莺争燕啄贾公亭。
钱塘湖春行教案一等奖篇五
1、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片断。
2、请你说一说:春天究竟在哪里?
春天在......更在白居易的诗里。让我们随白居易一起去钱塘湖游览一番。
1、学生自读。
2、教师范读。并要求学生标注出停顿。
(1)、教师讲解诗的节奏,学生找规律。
(2)、结合幻灯展示的停顿齐读。
(3)、以接龙的形式读诗。
(4)、节奏既可以按音节划分,又可以按意义单位划分。范读。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4、学生介绍作者。
5、同桌一人读,一人闭上眼睛想象,在脑海中勾勒图画。
6、边想象画面边读。
明确:游踪。
学生交流后回答:早莺争树,新燕啄泥。莺争暖树,燕啄新泥。
3、问题二继续探究:
早莺争树——新燕啄泥。
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试读这一句,体会添加上的字词有什么表达效果。注意重音的处理。
1、张开想象的翅膀,把你最喜欢的诗句所表现的画面和情感涌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2、学生描绘,教师板书总结。
结合朱自清的'《春》,品析颈联。
男生读出醇厚,女生读出景美请柔。
3、同桌之间吟咏背诵。
4、制作卡片,送给同桌。要默写上这首诗。
提示这些字的写法:啄,阴,初。
5、让学生到讲台前表演“春行”。
6、春诗春歌知多少。
拓展阅读赏析《春晓》、《咏柳》、《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乱花渐欲迷人眼”在今天已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屏幕展示两组例句。学生齐读。
布置作业:设计一个语境,恰当的用上“乱花渐欲迷人眼”。
板书设计:
节奏。
钱
塘
湖
春景行踪。
水涨云舒喜悦孤山寺。
莺争燕啄贾公亭。
花乱草浅白沙堤。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钱塘湖春行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钱塘湖春行教案一等奖篇六
语文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和学习能力为指导思想。本诗篇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进行不断的诵读去体会诗歌的魅力,感受中华诗词的韵律美。
文以载道,经典古诗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处世为人的哲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蕴含其中。
1、《新课程标准》对学习古诗文的要求:初中语文新课标对古诗词的标准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与审美情趣”。这个目标体现了初中古诗词教学更突出“诵读”、“欣赏”。
2、《钱塘湖春行》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第三单元主要是说“山川之美”,学习本单元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学习本单元的要求是反复诵读,借助联想与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
3、中华上下五千年,无数的文人志士用文字抒写了自己的情怀,为后人留下了文化宝藏。古诗文本身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对古诗词的学习中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特别是古诗诵读。
无论在学习的哪个阶段,古诗文鉴赏永远是一个难点。大多数同学对古诗文的学习都保持一种排斥的态度。八年级的学生虽然之前对古诗文有所接触,在七年级的时候也做过相应的训练,但是在鉴赏能力方面依然有所欠缺。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发现同学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诵读。他们在读诗词的时候完全是没有感情地机械地去读,读不出诗歌的美感与意蕴。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诵读的方法,真正地爱上古诗词,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1、掌握诵读诗歌的方法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中华诗词的语言美
3、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悟诗人的情感态度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掌握诵读诗歌的方法
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语言美与情感美。
1.教法:
诵读法,对话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2.学法:
预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训练与练习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归纳策略、探究策略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一、未雨绸缪
(一)课前预习
1.掌握本文字词,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认识并熟悉作者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在课前让学生通过预习打破与文本的陌生感,所谓“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二)对话导入
学生:读过,《赋得古原草送别》、《池上》、《忆江南》......
设计意图: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增进彼此的感情。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使学生迅速跟随老师进入状态。
二、知人论世
介绍作者与该诗创作背景(幻灯片形式呈现)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及背景简介可以帮助学生解除阅读障碍,体会诗歌情感,做出知人论世的评价。品味语言的精妙,提高诵读的兴趣。
钱塘湖春行教案一等奖篇七
纵观长春版的新教材,增大了经典古诗文的阅读量,诗歌的内容均在每册教材的第一课就要出现,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由浅入深的提出了新的要求,我认为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强调诵读、读出节奏、读出轻重、读出韵味。
2、正确工整默写诗句,体会诗歌感情。
3、品味字句,体会诗歌语言精妙。
八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文学底子薄,学习古诗还没有形成良好品读赏析方法,多数同学还停留在记诵阶段,教师在课堂要适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积极性,逐渐培养学生的古诗欣赏能力。
根据新课标中阅读教学要求:“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对文学作品阅读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让学生初步形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及对学习古诗应达到记诵、积累的要求,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构建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初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背诵默写古诗,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能力。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感情。
反复诵读,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理解诗歌的内涵。
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升欣赏品味、培养审美情趣。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学习基础,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和赏析,体会诗歌意境,感受诗歌蕴含的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境感悟,体会诗歌语言的'精妙,培养学生初步赏析能力。
俗话说:“教有常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学情,本课特点和教学目标,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我准备采用如下教法和学法。
1、通过情境激趣法、诵读法、讨论法,采用“读诗、解诗、赏诗、悟诗”四步教学法来完成教学任务。
2、通过教师启发,打造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语文课堂,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国历史上,在天堂杭州做过刺史的不乏名人,其中最有名的当推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宋代文豪苏东坡,他们不但在杭州给人留下任人缅怀的政绩,而且也流传下许多描写杭州西湖的诗文,苏轼就有“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白居易对西湖更是情有独钟,在《春题湖上》曾言“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在此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白居易咏西湖的名篇《钱塘湖春行》,领略作者笔下杭州西湖的美丽景致。
1、钱塘湖即杭州西湖,春:表明季节,行:走,游览。
2、七言律诗,律诗分为四联(首、颔、颈、尾)。
1、范读:(听音乐,朗读录音)。
2、通读:要求读准音,读顺畅(自由读、齐读)。
3、诵读:要求读出重音,读出节拍,读出韵味(个人读、评价)。
4、再读:要求读出诗句的情感、美感(分组读、齐读)。
(1)解诗(自主学习)。
1、请你说说诗的大意。
2、找出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你能看出写的是西湖什么季节的美景?
3、寻找诗人的游踪。
(2)赏诗(合作探究)。
1、首联中“水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云脚低”?
4、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什么表达方式?
(3)悟诗(讨论交流)。
2、律诗讲究对仗,本诗中应是哪联?本诗的韵脚?压什么韵?
3、你最喜欢本首诗中的哪一联?理由是什么?
4、钱塘湖除了优美的自然景观,还有两位忠臣陪在湖边,知道他们吗?
1、比较《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与本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请你说出你所熟悉的写春的诗句。
教师富有激情地总结学习重点,并进行德育渗透,而“授之以渔”即赏析诗的方法。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应掌握赏析诗的基本方法,即读诗、解诗(自主学习)、赏诗、悟诗(合作探究学习)。
1、流利背诵、工整正确默写这首诗。
2、通过合理的想象,将本文改写成一篇小散文。
钱塘湖春行教案一等奖篇八
教学分析:
1、掌握朗读技巧,有感情地反复朗读直至背诵。
2、品味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想象联想感悟诗歌内容。
3、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的热情,培养审美和品鉴能力。
朗读并背诵;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1课时。
1、制作导学案,布置学生查找与这首诗有关的资料,思考本课的重难点问题。
2、多媒体ppt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苏东坡曾写过这样一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诗是描写哪里的美景呢?对,西湖。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不仅流传着动人的爱情故事,更有一首首动人的、优美的诗篇。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美丽景色的《钱塘湖春行》,它的作者是——白居易。
二、初读诗歌:
(一)读准字音、节奏:
师:请同学们拿出之前所预习的导学案。我们在学习一首诗之前,首先是要去读它。请一位同学来朗读全诗。
生读。
师:请一位同学来评价他(她)的朗读,认为他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做出示范。
预设:学生可能评价字音、朗读节奏或是情感方面,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相应点评或补充。
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先在书上划分出诗歌的节奏,根据学生的划分,教师引导主要可以按照二二三的节拍来划分,只是在朗读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声断气不断,音断意相连”,注意气息的运用,不要刻意停顿。
生齐读。
(二)读出韵律:
师:找出这首诗的韵脚。
生:西、低、泥、蹄、堤。
师:介绍律诗的二四六八句的最后一个字押韵,首句可押韵也可以不押韵。方法指导:押韵是为了让整首诗听起来更朗朗上口、音韵和谐、便于记诵。我们在读律诗时,对于押韵的字要稍微拖长一点,再齐读。
师:过渡:读准节拍和韵律还不够,还要读出感情,怎样读出感情呢?必须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具体的看看这首诗的内容。
三、品读诗歌:
(一)解题。
师: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诗的标题。
生读。
师:从标题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地点:钱塘湖;时间:春天;事情:游览。
连成一句话:作者春天前往钱塘湖(西湖)游览。
(二)品读首联。
预设:结合书上注释,孤山寺、贾公亭是西湖特有的,紧扣“钱塘湖”
结合书上注释解释,水面初平和云脚低紧扣“春”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朱自清《春》中的“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和浮云低垂,与水相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师帮助学生找怎么样紧扣题目中的“行”,从“北”和“西”,可以看出作者是边走边看,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边,明白作者出游的行踪。
齐读首联。
(三)品读颔联和颈联。
师:从题目和首联看出,作者在春天来到西湖,从孤山寺出发,经过贾公亭,作者放眼望去,春水初涨,与堤岸齐平,浮云低垂,同湖面相连。那么,除了水面和云脚以外,作者还看到了哪些景物呢?继续往下读。
生:从颔联和颈联找出: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师:颔联中的早莺和新燕都属于——动物,颈联中的乱花和浅草都属于——植物,莺是春天的歌者,燕是春天的信使,还有五彩缤纷的花朵,新生的草,这又是作者看到的初春的一番美丽景象。颔联中的“争”采用了——拟人的修辞,“争”和“啄”通过动物的情态和动作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这两个字要重读。
一起齐读颔联和颈联。
师:老师我在讲课的时候呢,喜欢让我的学生动脑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双眼和真情去感受文本,不迷信权威。那这首《钱塘湖春行》呢,是千古流传的描写西湖美景的名家名篇,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颔联和颈联。但是我们今天要来做一个小小的挑战,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挑战白居易,我们把颔联和颈联七言改为五言,大家看行不行。怎么改?讨论一下,不只有一种改法。
预设: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几莺争暖树,家燕啄春泥。
师:强调,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要对仗,要构成对偶句,在你改完之后也要构成对偶句。
预设:花欲迷人眼,草能没马蹄。乱花欲迷眼,浅草能没蹄。
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
师:改了之后可不可以?请你针对某一种改法说一说不能改的理由。
预设:1、颔联中的“几处”,“谁家”去掉后,可以理解为“处处”、“家家”,不能更好体现“初春”之景。同理,去掉“早”和“新”也一样。
师补充:2、颈联中的“乱”字写出的是诗人边走边看,时间久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便有迷乱之感,这样写,暗切题中的“行”字;而草刚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去掉后不符合诗意。
3、“渐欲”是“渐渐就要”的意思,强调一个动态过程;“才能”是“刚刚能够”的意思,强调程度,这两个词也恰好描绘的西湖初春的景象,让人想到过不了多久,这里就会姹紫嫣红开遍,呈现出草长莺飞二月天的热闹景象。
4、至于去掉“人”和“马”,唐朝人们有骑马游春的习俗,马在浅草上轻快地走,人的心情自然也感到舒适,加上如此的美景,不禁让人联想到真是“踏花归去马蹄香啊!况且删掉“人“和“马”,就让整首诗缺乏了画面感。
师:从刚才挑战白居易的游戏中我们发现,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往往一个字,一个词就是一幅画,一个生活场景,一段历程,让人遐想,引人深思。虽然我们挑战失败,但也让我们明白:在读诗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一概而过,很难发现其中的韵味,只有仔细推敲,用心品味,让诗歌浸润心灵,才能真正体会到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才能品到“春风又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这样的炼字,才会浮现“著一字而意境全出”的画面。
师:大家闭着眼睛试背一下这两联。
(四)品读尾联。
齐读尾联。
师:尾联中有一个字说明了他的感情?——爱。
作者最喜爱的是不是刚才看到的景物?不是。最喜爱——白沙提。
他有一个动作表明了,是“行不足”。“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诗人从孤山寺到贾公亭,再到白沙提,最流连忘返的就是“白沙堤”,写到这,作者已经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白沙提有什么好?——“绿杨阴里”,初春时候,柳条将舒未舒,除了这点,“白沙堤”到底怎样美,我们不知道,作者也不再写,留下含蓄的结尾让我们去回味和想象,这也是诗歌的精妙之处。
我们再来朗诵这首诗,那现在除了准确、流利,还应该做到——有感情(喜悦),请你带着喜悦的心情自己读一读。
请一位同学带着喜悦的感情给我们读一读。
时间充足可以教师范读,学生小声跟读。
四、悟读诗歌:
过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老师的朗读不过也就是加入了自己的体会和理解。相信大家通过练习,也一样可以读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你的感受吧。
优秀的写景的诗篇往往都是“诗中有画”,诗歌用最凝练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内容,现在设想你穿越时空,梦回唐朝,来的美丽的西子湖畔,利用这首诗中的景象,找出你最欣赏的句子,运用联想和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将画面描绘出来。
妙笔生花:
在……中,我仿佛看到了……。
在……中,我仿佛听到了……。
在……中,我仿佛感受到了……。
请两三名同学交流。
收集有关描绘西湖或早春景象的诗句,积累在读书笔记本上。
钱塘湖春行教案一等奖篇九
1、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片断。
2、请你说一说:春天究竟在哪里?
1、学生自读。
2、教师范读。并要求学生标注出停顿。
(1)、教师讲解诗的节奏,学生找规律。
(2)、结合幻灯展示的停顿齐读。
(3)、以接龙的形式读诗。
(4)、节奏既可以按音节划分,又可以按意义单位划分。范读。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4、学生介绍作者。
5、同桌一人读,一人闭上眼睛想象,在脑海中勾勒图画。
6、边想象画面边读。
明确:游踪。
学生交流后回答:早莺争树,新燕啄泥。莺争暖树,燕啄新泥。
3、问题二继续探究:
早莺争树——新燕啄泥。
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试读这一句,体会添加上的字词有什么表达效果。注意重音的处理。
1、张开想象的翅膀,把你最喜欢的诗句所表现的画面和情感涌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2、学生描绘,教师板书总结。
结合朱自清的《春》,品析颈联。
男生读出醇厚,女生读出景美请柔。
3、同桌之间吟咏背诵。
4、制作卡片,送给同桌。要默写上这首诗。
提示这些字的写法:啄,阴,初。
5、让学生到讲台前表演“春行”。
6、春诗春歌知多少。
拓展阅读赏析《春晓》、《咏柳》、《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乱花渐欲迷人眼”在今天已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屏幕展示两组例句。学生齐读。
布置作业:设计一个语境,恰当的用上“乱花渐欲迷人眼”。
板书设计:
节奏。
钱
塘
湖
春景行踪。
水涨云舒喜悦孤山寺。
莺争燕啄贾公亭。
花乱草浅白沙堤。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钱塘湖春行教案一等奖篇十
2、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是公认的天下名胜。那西湖风光究竟有多美,大家想不想知道啊?好!今天,就让我们追随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足迹,去做一次超越时空的西湖之旅吧!
二、检查预习及课下积累。
2、写作背景。
三、读一读领略诗之韵。
1、听录音朗读。
2、学生齐读。
3、男女生共读。
四、译一译通晓诗之意。
小组合作,对照课文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如有疑难,可与小组。
内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3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讲解诗句意思。
五、品一品探寻诗之妙。
小组合作,从以下三个角度赏析诗歌。
1、赏物像(描绘了什么景物?)。
2、赏语言(品味关键词、抓修辞)。
3、体会诗中表达出的诗人情感。
六、想一想感受诗之美。
请大家插上想像的翅膀,飞向那早春的西湖。把自己从诗中所欣赏。
到的西湖美景用散文式的语言描绘出来。
七、背一背积累经典诗作。
请自由朗诵诗歌,比谁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感情地背诵。
八、作业。
完成练习册,背诵诗歌。
九、结束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钱塘湖春行”就要结束了,请不要忘记风光秀丽。
的西湖;不要忘记妙笔生花的白居易;更不要忘记我们曾经欢聚一堂,
共同学习。谢谢大家!下课!
板书:
苏轼。
内容:早春景物。
语言:生动精炼。
情感:喜爱赞美。
钱塘湖春行教案一等奖篇十一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古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美读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搜集有关描绘西湖的诗文,体会西湖的美。
学情分析及相应对策:
七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初中,对诗词的教学在小学阶段要求背诵为止,而到了初中阶段古诗的赏析已是考试考查的范围了,所以在初中阶段除了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还需要教给学生赏析诗词的方法,并能够品味诗中的意境。所以在上课时除了让学生多读、美读、背诵,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完成教学任务,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中获得知识,得到美的熏陶。
教学手段:
为增强本节课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参与性,让学生更容易品味诗的形象和意境,借助多媒体网络辅助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投影西湖春景图,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乐,由图片及音乐营造一种浓浓的学习氛围,从而引入课题。
2、引出白居易,简介作者。
3、出示学习目标。
二、初读诗,知诗意。
1、给生字注音:啄没堤。
2、听录音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
a、朗读的节奏。
b、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按照古诗的要求学生集体读课文,四人学习小组互读课文。
4、请个别学生作示范性朗读,然后让学生互相点评。
5、学生说出标题提示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地点:钱塘湖、季节:春、事情:出游)。
6、明确诗的体裁(七言律诗)。
7、学生读后讨论提出诗中难理解的字词:水面初平云脚低暖树乱花不足。
8、诗题说“春行”,说说作者的游踪:孤山寺—贾亭—白沙堤。
三、再读诗,赏美景。
1、学生自读后讨论:诗中所写的是春天的哪一个阶段,找理由说明:
写的是早春,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是“早莺”,而且几处,不多,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是不多的几家,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而春天百花争艳,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草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
2、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怎样写?
春水,春云,春鸟,春树,春泥,春花,春草,
春水初涨,春水淙淙;白云重叠,同湖面相连,水云相接连成一体;早莺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新燕刚回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而春天百花争艳,眼前一片姹紫嫣红,数量多,颜色艳,使人眼花缭乱,便有迷乱之感;草初生,刚能淹没马蹄印。
四、品读诗,赏妙笔。
1、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都是“吟安一个字,抚断数根须”的结果,白居易、欧阳修、贾岛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颜色之艳,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眼花缭乱,便有迷乱之感;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
2、诗中还有类似的妙笔,学生讨论找出并说说妙在哪里?
初、低、早、争、暖、新、春、渐、浅”
3、想象诗中优美的意境,教师配乐朗诵。投影钱塘湖的春景图。
在一个明丽的春日,我信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西。一场春雨刚过。云气同湖面上的微波连成一片,像贴在水面似的。而湖水涨得满满的,快要跟岸齐平了。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沿途繁花东一簇,西一丛,快要让人眼花缭乱了。而路上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够遮住马蹄。春神把花挂在树上,把草铺在地上,供人们尽情赏玩,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这里绿杨成荫,白堤静静的躺在湖边,安闲,自在,真要让人留连忘返了。
五、精读诗,悟诗情。
1、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最爱”,表达作者对钱塘湖美景的赞美热爱之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2、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我们应持什么样的态度?
例:苏东坡《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六、全班学生自由朗读,直到能背诵。
七、全文总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截取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开头写“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荫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令人目迷神驰。
教学反思:
(1)注重文言文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多读、精读、美读中对诗意逐步了解,以至熟悉诗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读,进一步品味诗的好词妙句,感受诗中的优美意境,最后达到诗词教学的目的,熟读成诵。
(2)在合作学习中培养探究能力。
赏析诗中的好词妙句,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好的词句,在合作小组中讨论探究,交流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从而形成合作学习的能力。
(3)多媒体教学手段激趣。
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的音乐,有关的春的图片,有关的课件,让学生有兴趣去学习,使教学的内容直观形象生动有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钱塘湖春行教案一等奖篇十二
1.掌握朗读技巧,有感情地反复朗读直至背诵。
2.品味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想象联想感悟诗歌内容。
3.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的热情,培养审美和品鉴能力。
朗读并背诵;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1课时。
1.制作导学案,布置学生查找与这首诗有关的`资料,思考本课的重难点问题。
2.多媒体ppt课件辅助教学。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苏东坡曾写过这样一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诗是描写哪里的美景呢?对,西湖。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不仅流传着动人的爱情故事,更有一首首动人的、优美的诗篇。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美丽景色的《钱塘湖春行》,它的作者是——白居易。
二、初读诗歌:
(一)读准字音、节奏:
师:请同学们拿出之前所预习的导学案。我们在学习一首诗之前,首先是要去读它。请一位同学来朗读全诗。
生读。
师:请一位同学来评价他(她)的朗读,认为他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做出示范。
预设:学生可能评价字音、朗读节奏或是情感方面,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相应点评或补充。
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先在书上划分出诗歌的节奏,根据学生的划分,教师引导主要可以按照二二三的节拍来划分,只是在朗读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声断气不断,音断意相连”,注意气息的运用,不要刻意停顿。
生齐读。
(二)读出韵律:
师:找出这首诗的韵脚。
生:西、低、泥、蹄、堤。
师:介绍律诗的二四六八句的最后一个字押韵,首句可押韵也可以不押韵。方法指导:押韵是为了让整首诗听起来更朗朗上口、音韵和谐、便于记诵。我们在读律诗时,对于押韵的字要稍微拖长一点,再齐读。
师:过渡:读准节拍和韵律还不够,还要读出感情,怎样读出感情呢?必须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具体的看看这首诗的内容。
三、品读诗歌:
(一)解题。
师: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诗的标题。
生读。
师:从标题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地点:钱塘湖;时间:春天;事情:游览。
连成一句话:作者春天前往钱塘湖(西湖)游览。
(二)品读首联。
预设:结合书上注释,孤山寺、贾公亭是西湖特有的,紧扣“钱塘湖”
结合书上注释解释,水面初平和云脚低紧扣“春”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朱自清《春》中的“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和浮云低垂,与水相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师帮助学生找怎么样紧扣题目中的“行”,从“北”和“西”,可以看出作者是边走边看,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边,明白作者出游的行踪。
齐读首联。
(三)品读颔联和颈联。
师:从题目和首联看出,作者在春天来到西湖,从孤山寺出发,经过贾公亭,作者放眼望去,春水初涨,与堤岸齐平,浮云低垂,同湖面相连。那么,除了水面和云脚以外,作者还看到了哪些景物呢?继续往下读。
生:从颔联和颈联找出: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师:颔联中的早莺和新燕都属于——动物,颈联中的乱花和浅草都属于——植物,莺是春天的歌者,燕是春天的信使,还有五彩缤纷的花朵,新生的草,这又是作者看到的初春的一番美丽景象。颔联中的“争”采用了——拟人的修辞,“争”和“啄”通过动物的情态和动作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这两个字要重读。
一起齐读颔联和颈联。
师:老师我在讲课的时候呢,喜欢让我的学生动脑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双眼和真情去感受文本,不迷信权威。那这首《钱塘湖春行》呢,是千古流传的描写西湖美景的名家名篇,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颔联和颈联。但是我们今天要来做一个小小的挑战,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挑战白居易,我们把颔联和颈联七言改为五言,大家看行不行。怎么改?讨论一下,不只有一种改法。
预设: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几莺争暖树,家燕啄春泥。
师:强调,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要对仗,要构成对偶句,在你改完之后也要构成对偶句。
预设:花欲迷人眼,草能没马蹄。乱花欲迷眼,浅草能没蹄。
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
师:改了之后可不可以?请你针对某一种改法说一说不能改的理由。
预设:
1.颔联中的“几处”,“谁家”去掉后,可以理解为“处处”、“家家”,不能更好体现“初春”之景。同理,去掉“早”和“新”也一样。
师补充:
2.颈联中的“乱”字写出的是诗人边走边看,时间久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便有迷乱之感,这样写,暗切题中的“行”字;而草刚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去掉后不符合诗意。
3.“渐欲”是“渐渐就要”的意思,强调一个动态过程;“才能”是“刚刚能够”的意思,强调程度,这两个词也恰好描绘的西湖初春的景象,让人想到过不了多久,这里就会姹紫嫣红开遍,呈现出草长莺飞二月天的热闹景象。
4.至于去掉“人”和“马”,唐朝人们有骑马游春的习俗,马在浅草上轻快地走,人的心情自然也感到舒适,加上如此的美景,不禁让人联想到真是“踏花归去马蹄香啊!况且删掉“人“和“马”,就让整首诗缺乏了画面感。
师:从刚才挑战白居易的游戏中我们发现,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往往一个字,一个词就是一幅画,一个生活场景,一段历程,让人遐想,引人深思。虽然我们挑战失败,但也让我们明白:在读诗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一概而过,很难发现其中的韵味,只有仔细推敲,用心品味,让诗歌浸润心灵,才能真正体会到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才能品到“春风又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这样的炼字,才会浮现“著一字而意境全出”的画面。
师:大家闭着眼睛试背一下这两联。
(四)品读尾联。
齐读尾联。
师:尾联中有一个字说明了他的感情?——爱。
作者最喜爱的是不是刚才看到的景物?不是。最喜爱——白沙提。
他有一个动作表明了,是“行不足”。“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诗人从孤山寺到贾公亭,再到白沙提,最流连忘返的就是“白沙堤”,写到这,作者已经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白沙提有什么好?——“绿杨阴里”,初春时候,柳条将舒未舒,除了这点,“白沙堤”到底怎样美,我们不知道,作者也不再写,留下含蓄的结尾让我们去回味和想象,这也是诗歌的精妙之处。
我们再来朗诵这首诗,那现在除了准确、流利,还应该做到——有感情(喜悦),请你带着喜悦的心情自己读一读。
请一位同学带着喜悦的感情给我们读一读。
时间充足可以教师范读,学生小声跟读。
四、悟读诗歌:
过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老师的朗读不过也就是加入了自己的体会和理解。相信大家通过练习,也一样可以读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你的感受吧。
优秀的写景的诗篇往往都是“诗中有画”,诗歌用最凝练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内容,现在设想你穿越时空,梦回唐朝,来的美丽的西子湖畔,利用这首诗中的景象,找出你最欣赏的句子,运用联想和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将画面描绘出来。
妙笔生花:。
在……中,我仿佛看到了……。
在……中,我仿佛听到了……。
在……中,我仿佛感受到了……。
请两三名同学交流。
五、拓展延伸:
收集有关描绘西湖或早春景象的诗句,积累在读书笔记本上。
钱塘湖春行教案一等奖篇十三
1、知识: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2、潜力:诵读潜力;联想、想象潜力。
3、德育:陶冶美的情操。
4、重点目标:诵读这首诗。
5、目标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检查上首诗的默写。
(二)背景和作者介绍。
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任杭州刺史时写的。诗中描述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情绪。
(三)齐读本诗二遍。
(四)理解此诗的意境。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这两句是近景,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初平”写春水漾满湖堤。“云脚低”写远望白云朵朵,似与湖水相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近景,写高处,写莺、燕的动态。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它们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初春生机勃然的感觉。“诗眼”在“早”“新”两个字上:“几处”而不是“处处”,“争暖树”是说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云歌唱,可见是“早莺”。“谁家”而不是“家家”,“啄春泥”则是刚刚开始筑巢,可见是“新燕”。这都是早春特有的景象。诗人以很轻的疑问语气叙述这些景象,不是实问,也不是存疑,而是对早春景色情动于衷的喜悦。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也是近景,写地上的花草,写人们骑马游春的陶醉感。走马看花,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儿也在与诗人游戏。春草虽茂,但却不高,也才刚刚没过马蹄。这是作者对景物入情入微地观察,将游春人也融入春色来写了。
这两句透出诗人游春的舒感。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这两句略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诗人在这儿完全陶醉了,留连忘返了。这两句写诗人游春十分尽兴。
小结:这首诗虽是写景,但景中有情,对尽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淋漓酣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钱塘湖春行教案一等奖篇十四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诵读为主,学生为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一、创设情景。
1、导入新课。
2、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歌政治倾向非常鲜明,重视讽喻,崇尚简单易懂。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二、揭示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
2、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准确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三、整体感知。
1、点名朗读,同学纠正。
2、听录音朗读,感染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标出韵脚)。
3、学生齐读诗歌一遍(注意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1)、通过诗歌的题目,我们可以发现什么信息?大家猜一下作者是如何游西湖的?
(2)、作者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呢?
(3)、此诗写的是西湖什么时候的景色?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
四、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放声朗读诗歌,对照课文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如有疑难,可与同桌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2、生自学;师巡视;教师抽查学生自学情况。
3、指名学生译讲诗歌。
五、三读课文,品味探究。
1、诗中为突出早春的特点,描写了那些典型的景色?
2、“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3、举例说明本诗中引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4、诗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是哪句?
5、师生共同归纳赏析诗歌的方法。
六、拓展延伸。
猜猜下列诗句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排列。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七、课堂达标训练。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渐欲”和“才能”表现了()。
(2)这首诗是写()作者的兴趣不在于介绍某一处名胜或某一种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
八、课外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诗。
2.根据你对《钱塘湖春行》的理解,把它改写为一篇小短文,题目自拟。
九、教师寄语。
最后老师根据这首小诗,送给大家一幅对联,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富有诗情、诗心之人:
莺歌燕舞,姹紫嫣红,西湖处处春明媚。
诗情画意,齐欢同乐,心海时时爱暖盈。
钱塘湖春行教案一等奖篇十五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1、收集与春有关的资料;
2、收录机、磁带;
一个
(板书:孤山寺,贾公亭,白沙堤)
小组自由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后自由发言)
(板书:水平云底,莺争燕啄,乱花浅草)
师小结:白居易用妙笔为我们绘出了一幅水涨云舒,莺歌燕舞,花乱草绿,游人如织的西湖早春图。
(板书:西湖早春图)
看书,讨论,自由发言。
1、自由讨论作者诗中流露的情感(板书:最爱)
2、师生一起讨论晏殊的词《浣溪沙》的情感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 水平云底
贾公亭 莺争燕啄
白沙堤 乱花浅草
(最爱)西 湖 早 春 图
钱塘湖春行教案一等奖篇十六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感受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诵读为主,学生为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导入新课。
2、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歌政治倾向非常鲜明,重视讽喻,崇尚简单易懂。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二、揭示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
2、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准确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三、整体感知。
1、点名朗读,同学纠正。
2、听录音朗读,感染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标出韵脚)。
3、学生齐读诗歌一遍(注意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1)、通过诗歌的题目,我们可以发现什么信息?大家猜一下作者是如何游西湖的?
(2)、作者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呢?
(3)、此诗写的是西湖什么时候的景色?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
四、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放声朗读诗歌,对照课文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如有疑难,可与同桌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2、生自学;师巡视;教师抽查学生自学情况。
3、指名学生译讲诗歌。
五、三读课文,品味探究。
1、诗中为突出早春的特点,描写了那些典型的景色?
2、“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3、举例说明本诗中引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4、诗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是哪句?
5、师生共同归纳赏析诗歌的方法。
六、拓展延伸。
猜猜下列诗句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排列。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七、课堂达标训练。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渐欲”和“才能”表现了()。
(2)这首诗是写()作者的兴趣不在于介绍某一处名胜或某一种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
八、课外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诗。
2、根据你对《钱塘湖春行》的理解,把它改写为一篇小短文,题目自拟。
九、教师寄语。
最后老师根据这首小诗,送给大家一幅对联,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富有诗情、诗心之人:
莺歌燕舞,姹紫嫣红,西湖处处春明媚。
诗情画意,齐欢同乐,心海时时爱暖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古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1、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美读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要求学生搜集有关描绘西湖的诗文,体会西湖的美。
学情分析及相应对策:
七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初中,对诗词的教学在小学阶段要求背诵为止,而到了初中阶段古诗的赏析已是考试考查的范围了,所以在初中阶段除了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还需要教给学生赏析诗词的方法,并能够品味诗中的意境。所以在上课时除了让学生多读、美读、背诵,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完成教学任务,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中获得知识,得到美的熏陶。
为增强本节课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参与性,让学生更容易品味诗的形象和意境,借助多媒体网络辅助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投影西湖春景图,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乐,由图片及音乐营造一种浓浓的学习氛围,从而引入课题。
2、引出白居易,简介作者。
3、出示学习目标。
二、初读诗,知诗意。
1、给生字注音:啄没堤。
2、听录音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
a、朗读的节奏。
b、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按照古诗的要求学生集体读课文,四人学习小组互读课文。
4、请个别学生作示范性朗读,然后让学生互相点评。
5、学生说出标题提示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地点:钱塘湖、季节:春、事情:出游)。
6、明确诗的体裁(七言律诗)。
7、学生读后讨论提出诗中难理解的字词:水面初平云脚低暖树乱花不足。
8、诗题说“春行”,说说作者的游踪:孤山寺—贾亭—白沙堤。
三、再读诗,赏美景。
1、学生自读后讨论:诗中所写的是春天的哪一个阶段,找理由说明:
写的是早春,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是“早莺”,而且几处,不多,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是不多的几家,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而春天百花争艳,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草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
2、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怎样写?
春水,春云,春鸟,春树,春泥,春花,春草,
春水初涨,春水淙淙;白云重叠,同湖面相连,水云相接连成一体;早莺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新燕刚回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而春天百花争艳,眼前一片姹紫嫣红,数量多,颜色艳,使人眼花缭乱,便有迷乱之感;草初生,刚能淹没马蹄印。
四、品读诗,赏妙笔。
1、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都是“吟安一个字,抚断数根须”的结果,白居易、欧阳修、贾岛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颜色之艳,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眼花缭乱,便有迷乱之感;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
2、诗中还有类似的妙笔,学生讨论找出并说说妙在哪里?
初、低、早、争、暖、新、春、渐、浅”
3、想象诗中优美的意境,教师配乐朗诵。投影钱塘湖的春景图。
在一个明丽的春日,我信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西。一场春雨刚过。云气同湖面上的微波连成一片,像贴在水面似的。而湖水涨得满满的,快要跟岸齐平了。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沿途繁花东一簇,西一丛,快要让人眼花缭乱了。而路上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够遮住马蹄。春神把花挂在树上,把草铺在地上,供人们尽情赏玩,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这里绿杨成荫,白堤静静的躺在湖边,安闲,自在,真要让人留连忘返了。
五、精读诗,悟诗情。
1、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最爱”,表达作者对钱塘湖美景的赞美热爱之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2、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我们应持什么样的态度?
例:苏东坡《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六、全班学生自由朗读,直到能背诵。
七、全文总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截取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开头写“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荫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令人目迷神驰。
教学反思:
(1)注重文言文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多读、精读、美读中对诗意逐步了解,以至熟悉诗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读,进一步品味诗的好词妙句,感受诗中的优美意境,最后达到诗词教学的目的,熟读成诵。
(2)在合作学习中培养探究能力。
赏析诗中的好词妙句,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好的词句,在合作小组中讨论探究,交流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从而形成合作学习的能力。
(3)多媒体教学手段激趣。
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的音乐,有关的春的图片,有关的课件,让学生有兴趣去学习,使教学的内容直观形象生动有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钱塘湖春行教案一等奖篇十七
白居易潜力目标: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潜力。
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透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资料。
一、导入:下面请大家欣赏几幅画,看看谁能说出画所在的地方。(ppt)。
生答(杭州西湖)。
例:苏东坡《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写的《钱塘湖春行》(板书)。
二、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钱塘湖才春行》是他在任杭州刺史时写的。钱塘湖,也是杭州西湖。拓展: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李清照,字易安,号易安居士。
三、朗诵。
播放范读;学生读。
低、泥、蹄、堤——七言律诗。
四、初读。
1、从标题中你明白了哪些方面的资料?(地点:钱塘湖、季节:春、事情:出游)。
2、那除了标题外,你从哪里明白它描述的是春天。
透过湖水、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充满活力。
3、标题写着“春行”那出行的路线是怎样的?
孤山寺—贾亭—白沙堤。
五、精读。
1、讨论:,找理由说明:把“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改为“把“处处早莺争暖树,家家春燕啄春泥””
写的是早春,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是“早莺”,而且几处,不多,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是不多的几家,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而春天百花争艳,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草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
2、把“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改为“把“几处早莺寻暖树,谁家春燕衔春泥”
钱塘湖春行教案一等奖篇十八
1、准确朗读并默写。
2、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和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和积累文言词汇。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1、作者情况和写作背景(多媒体显示)。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在杭州做过几年地方官,兴修水利,巩固堤坝,官声极好。他在闲暇时喜欢游山玩水,西湖的“白沙堤”是他最喜欢的地方。这首诗就是他在杭州任上写的。
2、诵读全诗。
(1)听录音把握文章重点字词。同时,注意断句,七言诗的节拍有“xx/xx/xx/x,xx/xx/x/xx、”。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感谢奶奶感谢信100字(模板13篇)
- 最新舅舅结婚日记400字精选(模板14篇)
- 最新舅舅婚礼四句致辞简短大全(优秀19篇)
- 最新舅舅结婚写日记4篇(大全9篇)
- 高中毕业生的自我鉴定500字(通用15篇)
- 2023年大学生助学金感谢信(优秀19篇)
- 最新初中生每日安排计划表(通用12篇)
- 学校写给物业的感谢信优秀(模板17篇)
- 新学期开学的发言稿(实用8篇)
- 2023年最新教师节座谈会发言稿(汇总13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