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毕业生就业感想(优质16篇)

  • 上传日期:2023-11-24 11:49:18 |
  • zdfb |
  • 12页

总结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注意总结的篇幅,不要过长或过短,一般应根据所总结的内容和要求来合理控制字数。掌握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

疫情期间毕业生就业感想篇一

近日,中组部、民政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创业的通知》。针对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社区工作力量短板,和疫情常态化背景下,落实“六稳”“六保”任务需要,意在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为基层一线、城乡社区建设输送新鲜血液和新生力量,为城乡社会治理提供人才支持,为党的事业发展储备干部。“牵牛要牵牛鼻子”,在此项工作贯彻落实中,要善于处理好三方面关系,不断激发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工作的“嚼头”“奔头”“劲头”。

畅通“入口”和“出口”,让毕业生在基层有“嚼头”。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去基层一线,到城乡社区锻炼提高,是“出干部”的一个重要途径。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工作同样存在“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的问题。这就要求畅通“进口”,通知提出,“城乡社区工作者队伍出现空缺岗位要优先招用高校毕业生,或拿出一定数量岗位专门招用高校毕业生”。现实中,有些毕业生本有意愿在社区工作,却也有自身的一些顾虑,比如基层晋升“天花板”问题,揪心将来过上“一眼望到边”的生活。对这些毕业生的“关心事”“闹心事”“揪心事”,基层理应有所回应,这就要畅通“出口”。通知第七条中提出,“进一步强化基层和实践导向,加大从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中招录(聘)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特别是街道(乡镇)干部力度”。有助于帮助毕业生放下包袱和顾虑,进一步打开思路,在实践中修正认知,在基层工作同样前景广阔,同样可以大有作为。让毕业生越干越有味道,越干越有“嚼头”。

贯通“理想”和“现实”,让毕业生在基层有“奔头”。理想和现实仿佛雄鹰之双翼,缺一则无法翱翔天宇。基层要帮助高校毕业生,树立扎根一线的理想信念。无论在基层何种岗位,植根城乡大地,履职尽责、为民服务,都是为党工作,都可以有一番作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做到敬业精业乐业。通知第六条指出,“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观念引导”。从思想、观念、引领、宣讲等多个层面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职业观、事业观。另一方面,要“强化高校毕业生社区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消除“本领恐慌”,及早掌握在基层工作的“傍身之技”。“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重点围绕‘互联网+’健康、养老、托育、家政等领域组织专项培训”,有力强化毕业生在社区的“即插即用”功能。第三,从政策扶持、住房、医疗、落户等社会保障上消除毕业生后顾之忧,在政治引领和政治吸引上充分调动毕业生在城乡社区建功立业、干事创业的精神头,缩短理想和现实的距离,贯通理想和现实,让毕业生越干越有精神,越干越有“奔头”。

激发“内生”和“外在”,让毕业生在基层有“劲头”。伟大出自平凡,“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毕业生既要心怀宇宙苍穹,有“诗和远方”,也要脚踏实地,“俯身敢为孺子牛”。“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成大事必要务实功,要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马步”功夫。青年习近平从繁华的北京到偏远穷困的梁家河,历春秋四季、寒暑酷热,一身泥水一片真情,一干就是7年,练出浑身的真本领、硬功夫,毕生受用无穷。毕业生当不断激发自我内生动力,多一份勤于“练功”之心,扎根基层、植根社区,在老百姓大事小情的处理中砥砺初心、锤炼思想,打磨本领。通知第四条提出,“推进由‘养人’到‘办事’”的转变,“培育发展各类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通过服务供给增加带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优先安排在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专长的社区工作岗位”,从外在环境上,通过精细化社区治理,专业化社区服务,精准化力量投送,既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也满足了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创造了契机。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伟大的时代已经向高校毕业生抛出了橄榄枝,发出了动员令。毕业生当勇于积极响应时代号召,在基层一线、城乡社区建功立业,敢于“墩墩苗”。同时,各级组工部门、纪检监察部门也要及时跟进。一方面在火热的实践中亮出“相马之术”,让真正的“千里马”脱颖而出。另一方面要全程监管,防止基层成为极少数人“作秀”的秀场、“镀金”的作坊,在阳光下用权,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强化党对干部工作、人才工作的政治引领,把此项工作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水平抓出实效。

疫情期间毕业生就业感想篇二

最近,一档时下兴起的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火了,节目里面的姐姐们成为了焦点,她们无畏年龄、无畏质疑、无畏挑战,乘风破浪勇敢做自己。而作为今年毕业的一名硕士研究生,我也谱写了自己乘风破浪的故事。历经了就业、实习等“惊涛巨浪”的拍打,乘着突破自我的风,破除了艰难前行的浪。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对于每个毕业生而言,毕业找工作是最令人头疼的事,随时都可能把人压垮,而疫情让这件本就困难的事难上加难。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我也毫不例外地经历了其中的难。今年疫情影响了经济大环境,也进一步影响了整体就业环境。用人单位需求下降,我们面临“僧多粥少”的困境;用人单位各类考试推迟,我们面临一边准备考试一边找寻其他工作的双重压力;用人单位现场面试改为网上面试,我们面临无法和单位近距离交流充分展现自己的难题。在找工作这条道路上困难重重、荆棘丛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尽管路途荆棘丛生,而我却从未退缩过,更多的是对自我的信任。我始终相信只要自己足够坚持、足够努力、足够优秀,一切的困难都不是困难,而是通往成功道路上收获的财富。在找工作的那段岁月里,我总是从白天找寻到夜晚,又从夜晚找寻到白天,在电脑面前找寻一个又一个工作机会,面试一个又一个工作岗位,奔波于一个又一个可能,痛苦纠结了无数个白天黑夜,总是在自我否定后又自我重建,自我奔溃后又自我安慰,找着找着又哭了,哭完之后又继续找寻中度过。最终,能有幸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来到眉山市东坡区委组织部实习,看到了就业道路上的那丝光亮。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然而实习只是一个开始,这条路上仍然充满艰难险阻。实习后我接到的第一个任务便是整理全区“东坡英才”评选材料,这看似常规的工作,却充满了挑战性。我必须熟悉每个参评人员的资料,将其提交的资料归纳整理到相应的电子表格中以便于专家评审,而参评人员较多,个别人员资料厚如“新华字典”,这项工作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第二个任务是建立符合全区高层次人才情况的“人才之家党支部”,对于从未有过这方面经验的我,这也并非一件易事。对于学了七年会计的我来说,从事的工作和以往熟悉的领域并不相关,一切都需要从头来过,同时由于刚到岗位对工作内容不熟悉,也经常犯一些小错,这些都严重打击了我的自信心,也让我一度陷入迷茫状态。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虽然这条道路崎岖难行,但我从未想过放弃,而是想办法一一突破。参评人员资料过多,那我便花更多时间去熟悉这些资料,运用逻辑思维方式,找到其中的规律,更快归纳整理,同时铭记评选标准,提前为后续评选做好其他资料准备,做到事半功倍。此外,我还结合在校期间的干部经验,设计了一套评分模板,得到专家、领导、参评人员一致认同,促使此次评选流程更加公正、透明。“人才之家党支部”的创建没有经验,那我便首先通过网上查找资料,学习各地的优秀经验,然后请教组织股“前辈”关于党支部创建的知识,最后结合“人才”这类人群的特殊性及创建目的,从而成功创建了“人才之家党支部”,并开展了我们的第一次活动,更好地服务人才。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我经历了迷惑、痛苦、折磨、纠结等各种情绪折磨,但打不倒我的这一切磨难只会使我更强大。现在的我已经熟悉这里的工作,也爱上了这份工作。我相信,所有的困难都是暂时的,风雨过后定有彩虹。而年轻人要敢于吃苦,勇于吃苦,才能乘着风浪,驶向胜利的港湾。

愿我们继续背负梦想,乘风破浪,无所畏惧!

疫情期间毕业生就业感想篇三

岁末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肆虐神州大地,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连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医院到社区,全国上下多方力量投入到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也唯有人人行动起来,守责尽责,才能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赢得主动,获得最终胜利。

病毒横行,党群有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能不能带领人民、依靠人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关键在于党组织力量硬不硬、党员本领强不强。在危机和困难面前,我们党始终把维护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面对疫情,党组织应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看得高于一切,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抓实抓好,压实工作责任,不让老实人吃亏;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干在前、冲在前,拿出敢于牺牲、甘于奉献的顽强品质,不“讨价还价”,将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检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试金石”。

减少出行,防护知情。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一场人民战争,广大人民群众都应是一名英勇无畏的战士,而减少外出、做好防护就是普通人对最终战胜疫情做出的最大贡献。此次疫情发生正值春节假期,人员流动性大,走亲访友、聚会聚餐等聚集性场合多,还有一些农村地区群众防疫认识不足、防护本领不强,无疑给遏止疫情蔓延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和挑战。要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增强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精准化、人性化综合施策,劝导群众减少外出、非必需不外出,避免在人员密集的场合逗留,隔离病毒而不隔离“爱”;帮助群众提高防护本领,让戴口罩、勤洗手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在人民群众中筑起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

明辨言行,善察实情。面对突发疫情,群众产生恐惧心理本是情理之中,但如果此时谣言满天飞,不仅会加剧群众的恐慌,更对疫情防控带来巨大的消极影响。“抽烟喝酒能杀灭病毒”“钟南山院士建议用盐水漱口”……如此种.种谣言,一度在网上疯传,消费着大家的感情和信任,以致“乱花渐欲迷人眼”。主流媒体要及时站出来发声亮剑,坚持人民群众在哪里,舆论宣传就覆盖到哪里,让科学和事实“跑”在前面,驳斥谣言,以正视听;广大群众要提高信息鉴别能力,多从官方渠道获得权威信息,不听小道消息、不“转发”未经证实的消息,善于在铺天盖地的疫情信息中辨真伪,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关部门要加强信息发布特别是互联网内容监管,对造谣、传谣的行为坚决依法予以打击。

携手同行,共抗疫情。非常时期需要采取非常措施。延长春节假期、稳定市场秩序、加强交通管制、调配人员物资,从一线到后方,一连串的务实举措,迅速编织起一张防护大网“围追堵截”,力求将疫情尽快控制。当今社会,各方面高度交融,牵一发而动全身。消灭疫情,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群体的事,需要全社会、全要素密切配合、共同参与。要调动一切有利资源,全力保障前方需要,让一线战斗人员有信心、有力量,以更加饱满的状态和精力投入到紧张斗争之中;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充实后方保障,“十个指头弹钢琴”,形成战斗“梯队”态势,各方面恪尽职守、各尽其责,形成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

我们完全相信,胜利只是时间问题,前进道路上的挫折只会让中国人民更加团结,更加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

 

 

疫情期间毕业生就业感想篇四

(一)组织网上就业招聘会。全市教育系统在疫情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之前,暂停举办各类高校毕业生现场招聘活动。市教委将联合市人社局、市国资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以及部分区政府开展网上招聘,高校要组织毕业生积极参与。高校要充分发挥教育部“2020届高校毕业生全国网络联合招聘——24365校园招聘服务”活动(24小时365天招聘活动)作用,不断拓展网上就业岗位。

(二)凝聚就业信息服务合力。高校要及时发布毕业生学科专业及生源信息,鼓励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通过网络进行供需对接,多渠道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充分发挥学术资源、校友资源作用,调动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研究生导师等,举全校之力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服务。要建立严格的信息审核机制,确保招聘单位及岗位信息真实准确。

(三)优化网上就业服务。强化“互联网+就业”理念,加快建设天津市高校就业信息化服务平台2.0版,实现人岗信息智能匹配、精准推送,推动实行网上面试、网上签约。各高校要积极使用天津市高校就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开展就业服务,已有就业平台的学校要逐步实现与天津市高校就业信息化服务平台2.0版的互联对接。加强网上就业信息归集,各学校发布的就业招聘信息,要积极发布在天津市高校就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上。要探索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招聘网站的链接与信息共享,研究利用网络为留学回国毕业生提供便捷的学历学位认证服务,做好相关就业信息服务。

(四)强化线上就业创业指导。高校要充分利用各类国家、省(市)和高校教育资源,开发、共享一批线上就业创业精品课程和就业创业讲座视频,方便毕业生点播观看。市教委将集中择优推荐一批优秀就业指导课程,教育部将汇总发布各地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汇编及就业创业网站信息,方便毕业生查阅使用。

二、拓宽毕业生就业深造渠道。

(五)促进毕业生基层就业。高校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好“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以及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招聘,有关笔试面试时间调整等信息要及时通知学生。高校要聚力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引导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到现代农业、社会公共服务等领域就业创业。要落实好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考研加分等优惠政策。

(六)支持毕业生多渠道就业。高校要建立校企合作对接平台,在重点区域、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中加强人才供需对接。要深入挖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造的就业机会,充分利用平台经济、众包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形态平台,支持毕业生以新就业形态、灵活多样方式实现多元化就业。市教委要会同人社局等部门研究支持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加强高校众创空间建设,举办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和支持更多毕业生自主创业。

(七)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参军入伍。高校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开大学新入伍大学生回信精神,配合兵役机关落实好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今年征兵工作部署,针对毕业生群体开展精准宣传动员和重点征集。

(八)加大高校毕业生补充教师队伍力度。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区实际需求,积极争取本区编制、财政部门的支持,在____年公开招聘计划数量的基础上,努力增加招聘的编制和岗位,广泛招聘2020届高校大学毕业生。要做好我市公费师范生就业工作,保证应届毕业生有编有岗。

(九)持续推送大学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高校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及时收集发布国际组织招聘信息,组织开展专家讲座、训练营、国际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拓宽实习任职渠道。

(十)增加毕业生升学深造机会。高校要努力挖掘资源潜力,综合考虑学校学科、专业、师资、住宿等办学条件,积极申报增加硕士研究生和普通专升本招生计划,为更多学生提供升学深造机会,并按照教育部和市教委要求做好分专业招生计划安排工作。

三、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

(十一)加强思想教育和就业心理辅导。针对当前就业形势和疫情影响,高校要及时了解掌握毕业生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市教委已开通市级心理咨询热线,高校也要开通校级就业心理咨询和就业帮扶热线,疏导毕业生就业焦虑情绪,缓解就业心理压力。

(十二)强化湖北等重点地区和重点群体就业帮扶。高校要重视湖北特别是武汉生源学生就业工作,研究针对性帮扶政策,以“一对一”方式为每位湖北籍毕业生提供专门就业指导,推荐工作岗位,并协调用人单位适当延长招聘时间、推迟体检时间、推迟签约录取。同时,高校要全面掌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身体残疾等毕业生情况,实行分类帮扶,逐一安排就业指导教师,以“一对一”方式推荐就业岗位,实行“一人一策”动态管理,帮助学生尽快就业。

四、提升就业工作服务水平。

(十三)维护毕业生就业权益。高校要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在教育系统招聘活动中,不得发布拒绝招录疫情严重地区高校毕业生的招聘信息,严禁设置性别、民族等歧视性条件和院校、培养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等限制性条件。要落实《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非全日制研究生关心关怀,为他们提供平等就业机会,提升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质量。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安全教育,严密防范招聘陷阱、就业欺诈、“培训贷”等不法行为,并配合有关部门予以打击。

(十四)改革完善就业统计制度。高校要按照教育部最新的就业统计要求,做好就业统计和报送工作。高校要严格遵守就业签约工作“四不准”要求(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确保数据真实准确。教育部将委托第三方对就业信息进行核查,市教委将研究建立市级就业状况核查机制,对发现的弄虚作假情况,依法依规对相关责任人员严肃问责。

(十五)健全就业状况反馈机制。高校要广泛开展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线上跟踪调查,并及时将调查结果反馈高校招生、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管理部门,结合就业实际推进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十六)适当延长毕业生择业时间。高校可视情况适当延长就业签约时间,及时为已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办理就业手续,全市延长毕业生报到证手续办理时间至2021年9月1日。要配合有关部门引导用人单位推迟面试和录取时间,对延迟离校应届毕业生推迟报到、落户等时限。高校要根据市教委工作部署,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信息衔接和服务接续工作,并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持续提供就业服务。对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将户口、档案在学校保留两年,并为落实单位的毕业生按应届毕业生身份及时办理就业手续。

五、加强高校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

(十七)强化统筹部署。市教委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设立大中专就业信息服务中心,加强大数据分析研判和就业工作推动。各级教育部门要强化组织领导,把促进毕业生就业摆上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研究推进就业创业的重大举措。要加强与人力社保、发展改革、卫生健康、公安、财政等部门的工作协调和信息沟通,共同研究制定稳定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合力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

(十八)强化高校责任。高校要把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当前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认真落实“一把手”工程,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部署,分管领导要靠前指挥,院系领导要落实责任,进一步健全校内相关机构分工负责、协同推进、院系联动、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要主动作为,制定促进本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方案,细化本校就业工作安排,精心组织就业活动,加强工作部署和推动。要及时掌握毕业生求职心态和就业进展,帮助学生解决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充分体现对毕业生的关心关爱,确保毕业生就业局势稳定。

疫情期间毕业生就业感想篇五

我的家乡____,既是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都,又是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年轻”城市。而适逢春节,这座热闹繁忙的城市才会歇歇脚,褪去洪流裹挟的喧嚣,享受传统文化的静谧与滋养。

往年此时的____年味儿正浓,亲朋好友提着年货在寒冬中送去最炽热的新春祝福,大街小巷张灯结彩。而今年,突发的新冠肺炎使全国笼罩在阴霾下,各家各户取消了群聚活动,出入往来皆以口罩示人。____的年味儿好像没那么浓了,但____人的心却更凝聚了,齐赴千里之外的武汉,关注着白衣天使的医疗物资,担忧着武汉人民的生存现状,时时心系着前线疫情的进展。

2021年遭受着疫情的磨难,但也完成了“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的突破性进展,终将中国经济牢牢控制在既定轨道上平稳运行。而就业形势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窝在家里用微信与朋友同学联络感情中,提及今年就业形势更为严峻的字眼,担心“疫情下的家里蹲”现象将成为应届生就业常态。美团ceo王兴曾言,____年是过去10年里最差的一年,却是未来10年里最好的一年。这不仅诉说着经济下行趋势,也道出了举步维艰的就业现状。意气风发的少年人在历经秋招洗礼后,哀叹找工作之不易,从千挑万选心仪岗位,到只要公司接收就满足的心态剧变,充分显现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这一现象引人深思,能否让高校毕业生在社会现实中实现“软着陆”,最大化地满足“月亮与六便士”的双重追求......在促进就业的大环境下,毕业生们虽然受着学校、企业和政府的多方呵护,但他们实际的就业痛点仍待被发觉,仍需被认知。

____年____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做好经济工作的“六稳”要求中将“稳就业”放在首位。____年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的讲话中提到,要出台更多鼓励就业创业的措施,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返乡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就业问题。为深入剖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笔者以在____就业的学生为例,对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了一次微信线上调研。

(一)缺乏对自身能力及职业需求的双重认知。

在与____届和2020届同学的交流过程中,不难发现,就业初期的“海投”是普遍现象。“海投”显现出毕业生对自身能力和就业需求匹配上的模糊化,也透露出毕业生择业过程中的“随大流”。毕业生模糊化自身的能力与需求,甚至照搬其他同学的就业目标,进而造成他人得到面试机会,自己惨遭淘汰的焦虑心理。此时,毕业生已经忽略自身的内在需求,心态也从从众心理向攀比心理进发,阶段性恐慌与迷茫伴随发生。这是就业上的战略性懒惰,即在未认清自身就业目标下,一窝蜂式涌入秋招大军,最终造成自我否定的结果。在交流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同学在秋招过程中投出300余份简历,涵盖国企、外企、民企等多个公司,而最终面试通过数仅为个位数。有人会说,面试过不同的公司,了解过不同的岗位,才能做出最优的选择。但这无疑是一种内耗。每一次投递几乎都伴随着一次网申,每次网申少则10分钟,多则半小时,如此累加计算,花费时长达数百小时。此时,反观通过率,便发现秋招过程中存在着大量无用功,其中包括为本就不想从事的工作耗费的时间。此外,还有的同学手握多份offer,但不知如何选择,“担心做出错误决定”,这同样没有关注自身的核心需求,也没有与未来的职业规划联系起来。而这些问题大多是交流过程中,朋友们遇到的普遍困惑。因此,盲目加入校招队伍,更让人担心。

(二)企业岗位需求大幅减少和信息不对称问题。

在交流过程中,笔者的朋友普遍认为今年就业形势比去年更为严峻。体现在以下几点:在对学校的要求上,企业更偏爱录用“211、985”和“top100”的高校毕业生。在岗位需求上,各类企业继续缩减招聘数量,可供毕业生的选择越来越少。而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新高,____年达834万。另一方面,企业岗位要求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例如,有同学看过公司的岗位要求后,还是不能明确公司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不了解工作内容和分工,也不了解该岗位的发展前景和职业规划,在参加双选会,且询问过相关人力职员后,仍得到模棱两可的回答。此外,有些同学在最终面试过程中,仍不能获得晋升空间、晋升渠道、薪资待遇等核心问题的明确回答。这都造成了高校毕业生和应聘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继而从外在层面加大了毕业生对工作的选择难度。对留学生而言,其承受着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就业岗位不明晰的双重困惑,而且海外留学也导致缺少国内企业实习经历。对于需要实习经历的岗位,更加大了就业难度。还有个别企业以实习后考察录用的名义,延迟对应届毕业生的录用......种种问题不一而足。

(三)高校及其他相关单位的帮助收效甚微。

高校通过定期举办双选会的形式,为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提供便利。但据笔者向同学的了解中得知,部分学校组织的双学会企业与毕业生的期望并不契合,相当一部分学校可能“好心做了无用功”。学校通过官网发布双选会企业邀请函,感兴趣的企业提交材料申请,通过学校审核后即可在约定时间参加双选会。事实上,这是“名义上的双选会”。学校仅充分考虑到招聘企业的意愿,未了解本校学生对目标公司的喜好,因此导致部分双选会并不受学生欢迎,而效果也可见一斑。进京落户同学向人社局打电话询问,“与前公司签订两方关系是否影响在现单位落户”,未得到相关工作人员的明确回答,只得到回应“到时候审查不合格会通知你,但现在无法解答这个问题”。而人社局的“到时候”则是次年的5-____份。这对于以应届生身份获得留京资格的毕业生来说极具风险,很可能工作至“到时候”后,因审查不通过,致该生未能获得留京户口。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几点思考。

(一)面向择业的需求分析。

毕业生对择业目标的迷茫,归根结底还在于学生对社会的了解途径过于单一,内容太过片面。高校应定期组织就业指导讲座或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在学生刚进入大学时就指导其对未来进行职业规划。在校招前夕,邀请专业人士对毕业生进行人才测评,以科学的手段让毕业生认识到自身的潜力。还可请回往届学长学姐或工作年限更长的校友,介绍典型公司岗位特点和行业发展前景等,让象牙塔的学生们更有“择业主见”。

(二)立足岗位的信息对称。

在举办大型双选会前,发布双选会参会单位名单,列出单位网址,需求岗位及其他细节信息,允许应聘学生提前询问相关信息。若有大量相似问题,hr可集中一并回答。此外,针对岗位要求和职业前景等问题,公司可在官网招聘信息中添加新板块,以流程图等多种方式直观表达,增强求职者意愿与公司岗位需求的匹配度,降低沟通成本。

(三)明确痛点的精准服务。

疫情期间毕业生就业感想篇六

亲爱的学弟学妹:

恭喜你们即将毕业,在社会这所大船上劈波斩浪。从此你们将自食其力,用双手打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但是你们一定心中充满了悲伤与烦恼,尤其是经历了新冠疫情,你们还没来得及开学就已经毕业了。

网上有很多你们拍的“云毕业照”,你们把自己的头像p到学士服和硕士服上,实现了拍毕业照的愿望。院长也在线上为你们拨穗,给你们祝福,愿你们顺利毕业,有一个灿烂而美好的前程。

我看着觉得新颖好玩,又觉得无奈心疼。你们错过了最美的毕业季,没法和同学好友再次相聚,也没法子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毕业旅行,心里一定充满了遗憾与伤感。此刻的你们,等来了毕业,可是却不知道何去何从,因为工作还没有着落。

这几天,两会召开,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39次提到就业,凸显出党和政府对就业的关心。我看到最近兴起的“云招聘”,看到政府打算让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这都是对毕业生们最深切的爱。就业是民生大计,也是我们每一个人最重要的事。作为一个毕业多年的老学长,我也想对你们说说关于就业的心里话。

找工作心态一定要稳。既要调整预期,又不能丧失信心。刚毕业的我们如同一张白纸,有很强的可塑性,但是也需用奋斗好好去涂抹。年轻是我们的资本,所以千万不要怕被拒绝、被打击。说实话,我刚找工作的时候,总是觉得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但是最后发现,我学的专业其实很难满足用工企业要求的。这就让我很受伤,等到了后来我就有些不自信,再找工作也就更加艰难了。尝试一下并不可怕,因为我们年轻有无数次的机会;可怕的是一蹶不振,再无拼搏向上的勇气。

找工作打铁还需自身硬。很多学弟学妹心怡着中国五百强、世界五百强,可是这些大企业需要的素质是多样性的,所以仅仅熟悉书本知识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与之相适应的能力。当然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持续地历练,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我们渴望踏入成功的殿堂,但倘若暂时没法胜利,也不妨树立新的人生目标,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奋斗。所谓“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只要方向对了,奋斗一定可以开出美丽的花朵。

找工作不妨到人民需要的地方。一些同学选择去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但是我们看中西部已经开始了抢人计划,祖国和人民需要我们,我们也可以选择去振兴东北、促进中部崛起,也可以去西部锻炼自己。本科毕业时,我错过了西部计划,但是后来读研来到了西南边疆,看到了西部之美,也发现这儿有很多的机会,所以最终选择留下。我的同学们不少下了基层,做起了村官,他们从不叫苦叫累,反而在为人民服务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更是值得敬佩的。

找工作应把目光放得远一些。疫情期间,我们发现旧有的知识已很难适应这个时代了,一切的习以为常也变得动荡不安,这更加剧了学习的紧迫性。世界千变万化,我们决不能手足无措、坐以待毙。如果对学术有兴趣,我们不妨继续深造,去知识的海洋里继续遨游。这次的选择也具有另一重意义,因为经历了疫情、经历了大变局、经历了挫折和磨难,在第二次的求学路上,我们更能够认识到不足和短板,认识到这个世界的变化,想得也就更远更广。目光所及,我们也可以走得更远。

李克强总理说:“今年大学毕业生创新高,要让他们成为不断线的风筝。”你们是风筝,无惧风雨,一定可以飞向蔚蓝的天空;你们是后浪,奔流不止,一定可以奔向广阔的大海!

“明朝即长路,惜取此时心”,惟愿学弟学妹们都能找到自己心心念念的工作,走出人生的康庄大道,做一个永不言弃的追梦人!

星星学长。

疫情期间毕业生就业感想篇七

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肯定他们到边疆基层工作的选择,对广大高校毕业生提出殷切期望。

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难度较大。作为刚刚走出“象牙塔”的莘莘学子,尤其是毕业生中的党员,要念好就业“三”字经,尽快就业,努力提升,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以脚踏实地从零开始。明朝冯惟敏的《玉抱肚·赠赵今燕》曲中有一句词:“琵琶轻扫动人怜,须信行行出状元。”后来经演化,形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谚语广为流传,说的是各行各业都有杰出的人才,基层是广阔天地,只要热爱本职工作,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再平凡的工作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就业是双向选择,当前很多人没工作做,很多工作没人做。高校毕业生中的党员要带头降低身段,不宜过分挑剔,要根据所学专业,根据自身性格、兴趣爱好、长处等方面,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单位。不管是考公务员、机关事业人员、国企、民企,还是创业,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脚踏实地从零开始,一定会有所建树。

“三”人行,必有我师——要以学思践悟提升能力。《论语·述而》里有一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很多人同行时,必定有人能作为我的老师;我选择学习他人善的方面,看到他人做得不好的方面就对照改正。大学生们尽管经过数年的知识学习,但大多停留在理论上,需要在工作实践中历练。因此,作为刚就业的党员毕业生,要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审视,要明白“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道理,要深知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在工作实践中,要见贤思齐,要放下面子,虚心向领导学,向同事学,向群众学;要多观察勤思考,多对照反思,充分学习他人的经验,吸取他人的教训。只有这样,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成为本职岗位上的行家里手,从而脱颖而出。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要以团队精神合作共赢。“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谚语有多个版本的解释,一种说法是指三个“裨将”的智慧能顶一个诸葛亮,“皮匠”是“裨将”的谐音;另一种说法来自于小学课本里《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文章,三个皮匠献策,用牛皮筏帮着诸葛亮过江。不管是哪种说法,强调的都是团队精神,只要团结一心群策群力,就能商量出好办法来。作为初入职的青年党员,要明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的道理,凡事要主动配合,切不可斤斤计较,自以为是。“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每个人的知识面和特色不一样,因此同事之间要互相补台,自己有事多找同事问对策,同事有事要主动贴上去出主意想办法,要把团队精神充分融入,在圆满完成每一项任务中,践行自己的初心使命,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

疫情期间毕业生就业感想篇八

又到一年大学生就业季,作为2020届毕业生,我很荣幸、也很感激,很荣幸成为贵州省选调生中的一员,感激自己在就业时坚定选择了选调生这条泥泞与鲜花并存之路。选调生作为年轻干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要磨练自我,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练就过硬本领,做到知行合一,做实干家。学到的知识不能只停留于书本,更应该付诸实践,落实于行动,我们刚从校园出来,切忌眼高手低,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提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抓落实,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伟大的目标,再宏伟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老英雄张富清就是这样的实干家,在部队他保家卫国,战功赫赫,退役后到偏远山村工作,造福一方百姓,默默用行动展现了作为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保持求知欲,积极探索,做学习者。世界日新月异,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发展,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岁月中,他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但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他勤奋好学到了夜以继日的程度,干了一天活再累,晚上也要看书到深夜,听说一个知青有《浮士德》这本书,就走了30里路跑去借这本书,又走了三十里路去还这本书,也正如总书记所说,“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要在学习中增长知识,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要坚定理想信念,不怕困难,勇于开拓,做奋斗者。我们青年人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刚健勇毅,不畏惧艰难险阻,在劈波斩浪中开辟天地,“铁人院长”张定宇在身患渐冻症的情况下,带领全院医护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这样的选择并非偶然,从医三十年,每一次在患者和自己之间做选择,他都是选择了以患者为先,2008年汶川地震,他带领团队出现在重灾区,挽救无数生命;2011年的除夕,作为湖北第一位无国界医生,出现在巴基斯坦的医院。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愿在下一个秋日,在全国各地的选调生队伍中,出现你们的身影!

疫情期间毕业生就业感想篇九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给社会按下了“暂停键”,也给作为应届毕业生的你们带来了许多彷徨与迷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毕业之际,许多人选择了前往基层,与广大基层干部并肩,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基层建设者。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中肯定了他们到边疆基层工作的选择。生逢其时、肩负重任,毕业生们,请牢记总书记“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的嘱托,到基层广阔天地挥洒青春,想为更“敢”为。

谋事在人,有“敢”赴基层的决心。“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基层的发展需要注入年轻一代“源头活水”,正处于朝阳时期的你们,劝君惜取少年时,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之势奋勇拼搏。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内生动力,选择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补足“精神之钙”,以坚定如磐的姿态为基层建设奉献青春。要敢于干事创业强化担当作为,有“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决心,在基层建设、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等一线阵地奋勇拼搏,一步一个脚印地脚踏实地、坚定前行。

我将无我,有“敢”入基层的勇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从象牙塔到社会,从“校门”到“基层门”,是你做出的人生抉择,愿你有无悔的勇气、拼搏的勇气,深入基层、扎实工作,续写人生新篇章、交出无悔青春答卷。有适应基层艰苦条件的勇气,从学校“小”课堂到基层“大”课堂,可能没有优渥舒适的环境,没有配备齐全的学习设施,你要适应基层工作条件、工作节奏,在田间地头、桌边炕沿的交谈中与群众打成一片。有直面自我挑战自我的勇气,作为青年毕业生,有干劲有拼劲有闯劲,但在面对困难和复杂问题时却容易自乱阵脚,要攻坚克难勇前进、挑战自我提高度,在基层经风雨长才干。愿你们在基层之路勇敢地乘风破浪、披荆斩棘。

安营扎寨,有“敢”驻基层的毅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来了就不要想着走,干了就不要想着退。既然选择了远方,便要风雨兼程,毕业生们,选择了基层,就要敢于扎根基层、奋斗基层、奉献基层。要敢于吃苦磨毅力,在基层工作岗位扑下身子、沉到一线,以“吃苦”精神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在吃苦中磨练毅力、扎根基层。要久久为功长奋斗,日积跬步,终行千里,毕业生们,请牢固树立永久奋斗观、奋斗幸福观,在砥砺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在扎根基层中升华人生境界,在突破自我中书写青春答卷。

善文能武,有“敢”干基层的能力。“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崇尚实干、学以致用是基层工作的不二法则,“干成事”需要相应的工作能力与经验积累,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为适应新环境、新挑战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毕业生们,请让学习成为工作常态,让能力提升作为基本工作追求。在坚持学习中积淀知识,学习是一切进步的先导,向书本学、向同事学、向领导学、向群众学,在砥砺学习中提升思想境界。在干事创业中沉淀经验,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初入基层的你需要真抓实干来积累经验。在一线攻坚中磨练心灵,到脱贫攻坚一线去,到群众身边去,在田间地头、桌边炕沿转一转,在一线攻坚中为心灵寻找“诗和远方”。毕业生们,愿你背上行囊,以无悔的目光、坚定的步伐在基层之路行稳致远。

疫情期间毕业生就业感想篇十

栀子花开,又是一年毕业季。近900万2020届毕业生又将背负行囊,走出校园,投身社会,将自己的汗水和足迹留在祖国每一个角落。继续深造或是直接就业,考取公务员或是选择企业,留在大城市或是来到基层……无论今天做出什么抉择,我们都要活出青春该有的“颜色”,不负美丽韶华,不负美好时代。

你的青春应该有一抹“严谨的灰色”。灰色代表谦虚、稳重,就像严谨的人生一样总是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北斗三号“收官之星”发射成功,标志着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参加工作一年,让航天新人许哲琪感受最深的就是航天工作的严慎细实。这一抹“严谨的灰色”是“北斗人”20年来的精神传承,也是我们每个毕业生该有人生底色。作为“职场新人”,我们不仅要克服经验缺乏、阅历不足等短板,更要沉下心来,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克服“差不多”思想和浮躁心理,以“归零”心态,一点点学习、一点点积累、一点点成长,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追求完美、追求极致、追求卓越,早日完成由业务新手到“行家里手”的华丽蜕变。

你的青春应该有一抹“奋斗的橙色”。橙色代表活力和青春,就像奋斗的人生一样总是积极进取、不懈追求。作为名牌大学研究生的黄文秀,本可在城市找一份满意工作,但她却选择回到基层,在脱贫攻坚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并最终献出宝贵生命。这一抹“奋斗的橙色”虽然短暂却像流星一样璀璨夺目。选择安逸是很简单的事,但明知艰辛却义无反顾选择奋斗才是新时代青年应该有的人生态度。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最具活力、最有生机的青年群体,我们就要黄文秀同志那样始终保持“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奋斗激情,勇敢跳出“舒适圈”、勇于挑战“不可能”,主动到艰苦一线和复杂环境中去磨练意志、增长才干,以奋斗的汗水浇灌出美丽的青春之花。

你的青春应该有一抹“奉献的红色”。红色代表积极、热情,就像乐于奉献的人生一样总是带来温暖、给人希望。面对汹汹疫情,在大家都避之不及的时候,很多人却选择“逆行而上”,其中涌现了大量“90后”“00后”年轻人,他们放弃休假奔赴一线、不分昼夜坚守岗位、冒着风险救治病人,用一抹奉献的红温暖了“疫情寒冬”。事实证明我们这代青年不仅不怕吃苦,而且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当然讲奉献绝不是单纯的“喊喊口号”,对于刚步入社会的毕业生来讲就是要树立正确价值导向,自觉摒弃“精致利己主义”思想,少考虑些个人进退、得失,多想想国家发展、社会需求和集体利益,以担当为荣、以奉献为乐,无论身处何地、身居何职都始终发光发热、奉献青春。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结束校园学习,进入社会“大课堂”,未来的人生道路还很长,路上也难免遇到“雷电”和“暴雨”,但只要我们坚持心中的梦,走好脚下的路,那我们的青春一定会像雨后彩虹一样“五彩斑斓”。

疫情期间毕业生就业感想篇十一

就业乃民生之本,要打好政策的“组合拳”,稳定就业保障民生。疫情发生以来,我中心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突发情况,多渠道促进就业,保障在疫情期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稳定。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21年3月26日,____高校毕业生系统数据库中我区毕业生590名,其中192人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信息系统进行了实名登记,对已登记的高校毕业生,定期跟踪回访,掌握其实际就业状况。对有求职意愿的毕业生,提供职业指导、岗位信息、档案托管以及调档咨询;对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提供创业服务,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对有培训意愿的毕业生,组织参加职业培训,提供技能鉴定服务;对有见习需求的毕业生,组织参加就业见习,帮助其累积经验等。截至2021年3月26日,我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基本完成报到,目前我区高校毕业生590名就业率99.47%。

二、主要做法。

主要是采用“互联网+”的方式进行就业指导回访,即qq+电话+村(社区)。网络为主,电话为辅,走访入户兜底。建立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q群共590人,其中192人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信息系统进行了实名登记,对已登记的高校毕业生,定期跟踪回访,掌握其实际就业状况。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基本完成报到,就业率99.47%及时收集并发布就业创业信息和相关政策,让所有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能第一时间了解到国家和各级政府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相关政策文件。同时及时发布公务员、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大学生、农村特岗教师、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等与高校毕业生相关的招考(聘)信息,帮助、指导毕业生报名参加公开招考(聘),进一步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稳定和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对于微信及q群上咨询的问题,一一耐心作答,并根据毕业生就业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做到精准帮扶。

(二)优化服务平台,提高对接实效。为进一步优化大学生就业服务环境,我区专门为高校毕业生建立了网上咨询方式,方便、高效、及时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发布、就业创业指导、就业状态跟进、就业岗位推荐、人事档案托管等就业基础服务。同时通过网络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就业援助月”和“春风行动”等招聘会,做好宣传与咨询工作,发放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材料,为群众及高校毕业生及时就业搭建桥梁、提供贴心服务。

(三)突出政策宣传,鼓励就业。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兴媒体优势,全方位宣传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招聘信息,不断提高大学生政策知晓率,积极鼓励和引导他们返乡就业创业、为家乡“代言”。同时,为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就业掌握相关技能,我区积极宣传就业技能培训政策。

(四)强化资金扶持,夯实创业支撑。为了提高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率,我区以“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后续跟踪服务”模式为标准,把创业培训及贷款打造成高校毕业生的“加油站”,对毕业5年内的高校毕业生首次在北海市创办小微企业并正常经营12个月以上的,给予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扶持补贴,为高校毕业生扫除资金不足这个“拦路虎”,目前我区已对1名高校毕业生进行创业就业补贴5000元;同时,根据创业实际,定时进行后续创业指导跟踪服务,推动我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再迈新台阶。

(五)落实见习基地,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创造条。

目前根据企业申报、区人社局认定并挂牌成立北海市金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为我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目前已吸纳4人在见习基地见习就业。引导和鼓励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参加就业见习,拓展大学生就业的渠道,努力推动我区高校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三、主要存在问题。

(一)疫情期间,虽然我区高校毕业生共590名就业率达到99.47%。但是我们去年以来认定的就业见习基地对吸纳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高,高校毕业生到见习基地见习就业积极性不高。

四、工作建议。

疫情期间毕业生就业感想篇十二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也是非常重要的就业群体。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事关基本民生,也是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2020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而今年受经济下行压力和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叠加影响,就业形势会更加复杂和严峻。

第一,市场招聘需求下降。受疫情影响,一些中小企业效益下滑,特别是旅游服务、餐饮娱乐、销售贸易等行业,而这些中小企业又常年是“招人用人大户”。由于中小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工成本占比较高,导致很多企业不得不减少招聘。

第二,线下招聘渠道尚未恢复正常运作。许多线下招聘渠道尚未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正常运作状态,许多人力资源市场尚未开放,线下招聘会也没有如期召开。高校毕业生求职渠道多以线上招聘为主,求职效果不如以往。

第三,出国留学暂缓学生和留学回国毕业生加重就业总量压力。上半年,一些国家的领事馆暂停普通签证业务的受理,同时一些国家相继开始采取入境管制措施,这就使得一些原本准备出国深造的高校毕业生,有可能不能顺利拿到签证,暂时放弃留学事宜,转向国内就业市场,导致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增加。

国家及地方出台政策措施的特点。

第一,提高思想意识水平,明确重点定位。高校毕业生历来是就业工作的重点群体之一,疫情发生之后,作为受影响较大的群体之一,政府及时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点位置,进行精准帮扶。

第二,内容涉及面广,服务方式精准。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其中第三章是专门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而言,在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方面指明了方向。另外,政策在优先投资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产业,优化自主创业环境,支持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均有明确规定,政策内容涉及面广且精细、精准。

第三,多部门统筹协调,开展专项行动。多部门联合发起多项行动。近期,教育部、人社部等6部门和单位共同实施“百日冲刺”行动,从5月份到____中旬,重点组织开展十大专项行动。

后疫情时代的思考与建议。

随着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的不断变化,以及高校毕业生离校日期的到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迎来新的挑战。对于下一步的工作,笔者有如下思考与建议:

第一,压实就业工作责任,加强政策督促落实。时至年中,抗疫已经半年,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已出台不少。后疫情时代,加强政策的督促落实是关键。要强化组织领导,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抓实抓细,对政策文件中的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另外,优惠政策的落地离不开资金保障,要加大就业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完善就业工作表扬激励机制,对落实政策到位的地方给予表扬激励。多手段多方式提高相关政策措施的实施效率。

第二,切实加强困难帮扶,提高就业帮扶率。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中有需要高度关注的重点群体,如贫困家庭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对此,要重点落实“一对一”帮扶举措。另外,针对部分就业压力大的普通本专科院校,以及“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高校,建议建立服务联系对接机制,定向投放岗位信息、职业指导等服务资源。教育部门和人社部门要做好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信息对接工作,开展实名服务,组织参加见习培训,提高就业帮扶率。

第三,严格审核线上信息,确保信息真实可靠。拓宽就业渠道是妥善做好疫情期间及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键,而线上招聘则成为主要渠道之一。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对用人单位以及招聘岗位可信度的鉴别,成为线上求职毕业生的关切。建议人社、教育、工商、工信等多部门联合,严格审核线上用人单位及招聘岗位的信息,确保信息真实可信有效,坚决防止虚假招聘、传销团伙对毕业生的欺骗与危害,避免高校毕业生掉入求职陷阱。

疫情期间毕业生就业感想篇十三

核心观点:现阶段,新冠肺炎疫情对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表现为就业季按下暂停键、毕业生就业需求难满足、线上应聘模式待完善、用人单位面临人才流失风险。为解决上述问题,应做到:精准帮扶,减负稳企扩就业;多管齐下,拓宽毕业生出路;依托互联网平台,提升线上就业服务能力;强化政策力度,鼓励毕业生留鄂就业创业。

保就业作为“六保”之首,是各级政府工作重点,大学生就业一直是我省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此次新冠病毒疫情给全省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了较大影响:现场招聘活动被暂停,就业节奏被打乱;各类用人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出现困难,用工需求明显下降。为促进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央和我省分别出台《教育部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2020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若干措施》。省内高校和企业正常运行秩序短期内难以完全恢复,在当前就业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发展趋势下,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确保就业大局稳定。

(一)就业季按下暂停键。

春招素有“金三银四”说法,每年三月份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高峰期。按照目前形势,我省2021年春招工作无法如期顺利开展已成定局。近日省内高校均发布通知,疫情结束前不接受任何单位线下招聘申请,不举办任何类型现场双选会和宣讲会,2021年上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疫情期间,线下实习活动暂停,用人单位将部分毕业生实习安排在线上,毕业生从实习到正式签约的周期被延长。虽然部分高校第一时间推出网上签约等优化措施,但因签约、鉴证等涉及各方流转,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就业签约进程。

(二)毕业生就业需求难满足。

中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主力军,在此次疫情中受影响更大。一是企业不得不通过减少外部招聘、裁员、降薪等方式减轻自身压力,面向应届大学生的新增岗位大幅缩水。二是面向高校毕业生的部分岗位工资降低,未能达到毕业生预期薪酬。

(三)线上应聘模式待完善。

人社部和教育部2月5日联合发文,要求暂停各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现场招聘活动。线下招聘受限,促使企业将面试改为电话或视频面试等方式。由于线上面试经验少,部分毕业生短期内难以应对。此外,相比线下招聘,线上招聘增加了企业“筛选成本”和毕业生“判别成本”,也加大了各高校“精准就业”难度,无法快速实现“精准推送、精准对接、精准匹配”。

(四)用人单位面临人才流失风险。

近年来,我省通过实施“三大计划”、“我选湖北”计划等人才战略,省内高校毕业生留鄂就业创业比例不断提高,____年省内高校毕业生留鄂比例已超60%。目前,受疫情影响,省内用人单位仍未完全复工复产,招聘工作短期内难以开展,面对外省“抢人大战”,如何留住高校毕业生成为重要问题。

在现阶段如此严峻就业形势下,为引导省内高校毕业生按时毕业、顺利就业,建议从如下方面精准施策:

(一)精准帮扶,减负稳企扩就业。

从源头上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首先需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稳企业才能保就业。一是降低企业税收、用能、融资、用工等成本负担,支持中小微企业尽快复工复产。鼓励核心企业通过信贷、债券等方式融资,以预付款形式向上下游企业支付现金,降低上下游企业现金流压力和融资成本,支持企业以应收账款、仓单和存货质押等进行融资。二是出台配套财政政策,从社保费用阶段性减免、就业补贴等方面进一步扩大企业对大学毕业生吸纳规模。将中小微企业招用毕业生补贴、小微企业社保补贴范围扩大至我省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取消初次就业要求。

(二)多管齐下,拓宽毕业生出路。

1.促进毕业生多渠道就业。

继续推进实施“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新农村义务教师等基层服务项目。扩大相应岗位招聘规模,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我省高校毕业生,在原有补贴基础提供额外补助,鼓励引导更多人才到基层立业。加大公务员、选调生、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招录(聘)力度,将事业单位空缺岗位用于专项招聘我省高校毕业生,努力创造更多面先应届毕业生的公益性岗位,策划定期开展面向我省高校毕业生专项招聘活动。

2.引导毕业生自主创业。

加强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宣传,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借力“资智回汉”项目,一是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设立省级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引导基金,扶持范围扩大到带动大学生创业的青年创业者;二是简化政策经办手续、优化申领工作流程,推进享受政策便利化;三是提高贷款扶持精准性和有效性,开辟贷款“绿色通道”,根据创业规模提供不同贷款额度,解决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困难问题;四是全面推进税费减免,在原有补贴标准基础上,给予创业大学生更多房租、水电费等补贴。

(三)依托互联网平台,提升线上就业服务能力。

一是搭建我省高校毕业生“互联网+就业”特色智慧平台:开通录用、入职、在职、离职、外延五大板块;联合企业和高校,通过网上登记建立用人单位招聘岗位信息库和毕业生职业能力信息库,将企业招聘和毕业生求职信息进行有效匹配、精准推送;推广电子合同应用,优化线上签约流程;建立岗位评价体系,为毕业生提供岗位信息反馈。

二是开放、共享线上就业精品课程和就业讲座视频,开展网络面试技巧培训活动,如网上模拟面试、线上就业指导讲座等,提升毕业生求职能力。打通部、省、校三级就业网络体系,积极组织毕业生参加教育部24365校园招聘、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等有关部门组织的网络招聘活动。

(四)强化政策力度,鼓励毕业生留鄂就业创业。

疫情期间毕业生就业感想篇十四

日前,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共青团中央印发《关于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推进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七项措施,从专项摸排、岗位落实、“双创”扶持、专项服务、能力提升、困难帮扶、权益保护各方面提供相应支持,促进毕业生尽早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位居“六稳”“六保”之首。当下进入“后疫情时代”,需要在防控不松劲、攻关不懈怠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持续推动2020届和往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不断开创主体共建、常抓共管、多元共保的崭新局面。

打好就业“组合拳”,稳住发展“平台提优”,推动主体共建“人人有责任”。就业,关乎百姓生计,关系发展大局。在2020年9月15日至12月31日对高校毕业生开展集中服务,普遍落实实名帮扶举措。要坚持分级“建设+实施”确保全面覆盖,对就业主体需求、服务渠道、求职意向、职业规划等进行专项摸排、清单管理,既要把牢就业发展“准入关”,也要稳固“云”招聘、政策扶持、优化服务的发展“基本盘”,实现就业创业更高质量、资源配置更加充分、发展结构更加合理的新局面。要构建“引聚固管用”五级一体化人才发展体系,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提供专项就业支持,统筹机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主体资源,拓展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整合、网络共享、快速传递等优势,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实现“稳就业、扩就业、再就业”有机融合,就业机会公平普惠、岗位供需和岗责精准对接。要让就业主体“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发展前景“立足当下”和“长远谋划”相适应,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大力度整合、加快进度推动,扩大“参与实习、团建激励、成长孵化、周期培训”平台优势,确保就业岗位足、责任实、摸排细、人员清。

攥紧服务“不断线”,增进双创“自我造血”,确保常抓共管“事事有回音”。创新是就业之源,针对性职业服务指导,为加速就业创业内生“双循环”提供强大动力和持续后劲。要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就业择业创业观念,着力激发扎根向下守业情怀,培育科技驱动创业能力,实现“应培尽培、应管尽管”新模式,在基层“大熔炉”培养造就一大批科技人才、领军人才、青年人才、本土乡贤,成为科技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有力支撑。要积极探索“过渡性就业”机制体制,畅通求业渠道,加强招聘组织,推动回乡创业和返乡就业,加快产学研共同体深度融合,落实双创经营场所、担保贷款、补贴等“政策礼包”,助力实现减负、稳岗、扩就业“三管齐下”。要加密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周期,推动“一卡通”办理、“一站式”配套服务,提升双创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合作、专业化服务“含金量”,聚力打造“金秋九月”主题招聘、“百日冲刺”行动等招聘示范样本,激发内生“造血”活力,形成劳动力出得去、稳得住、留得下的良好态势。

织密民生“保障网”,激活帮扶“神经末梢”,促进多元共保“件件有落实”。2020届高校毕业生874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值,实现就业创业从“稳”到“保”、以“保”促“稳”,就必须托底民生,抓住抓牢就业帮扶“牛鼻子”。要聚焦民生保障短板弱项,突出艰苦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存在因疫致贫返贫风险地区等的主体地位,强化扶贫助困,加大后续帮扶力度,确保“扶智+扶志”能扶到“根子”上,实现政策环境开放、体制机制配套、资金倾斜到位,助力毕业生就业创业更有底气信心,示范带动模式落到“点子”上,消除贫困的代际传递。要结合基层治理、教育医疗、农业技术等领域,深入挖掘平台经济、数字经济从业机会,激发数据支撑、能力示范、动力补给强大优势,实现帮扶举措落地“扶上马送一程”,打通新就业模式“最后一公里”,形成人尽其才、各展其才的“比学赶超”竞争局面,确保措施细、保障足、从业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要加快补齐就业保障法律“空白”,保证监督检查不留“死角”“盲区”,从制度层面保障新业态从业者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诉求,规范招聘市场秩序和意向书、合同、“三定方案”签订程序,对随意毁约、虚假签约、就业率“掺水”等行为进行严格监督、通报曝光、严肃处理。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是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稳压器”,是民生改善和社会大局稳定的“基本盘”。各地区各行业统筹好“稳”与“保”、结合好“培”与“管”、落实好“战”与“督”,定能让毕业生真正端牢“饭碗”,实现推进行动人人有责任、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疫情期间毕业生就业感想篇十五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也是非常重要的就业群体。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事关基本民生,也是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20__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而今年受经济下行压力和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叠加影响,就业形势会更加复杂和严峻。

第一,市场招聘需求下降。受疫情影响,一些中小企业效益下滑,特别是旅游服务、餐饮娱乐、销售贸易等行业,而这些中小企业又常年是“招人用人大户”。由于中小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工成本占比较高,导致很多企业不得不减少招聘。

第二,线下招聘渠道尚未恢复正常运作。许多线下招聘渠道尚未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正常运作状态,许多人力资源市场尚未开放,线下招聘会也没有如期召开。高校毕业生求职渠道多以线上招聘为主,求职效果不如以往。

第三,出国留学暂缓学生和留学回国毕业生加重就业总量压力。上半年,一些国家的领事馆暂停普通签证业务的受理,同时一些国家相继开始采取入境管制措施,这就使得一些原本准备出国深造的高校毕业生,有可能不能顺利拿到签证,暂时放弃留学事宜,转向国内就业市场,导致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增加。

国家及地方出台政策措施的特点。

第一,提高思想意识水平,明确重点定位。高校毕业生历来是就业工作的重点群体之一,疫情发生之后,作为受影响较大的群体之一,政府及时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点位置,进行精准帮扶。

第二,内容涉及面广,服务方式精准。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其中第三章是专门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而言,在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方面指明了方向。另外,政策在优先投资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产业,优化自主创业环境,支持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均有明确规定,政策内容涉及面广且精细、精准。

第三,多部门统筹协调,开展专项行动。多部门联合发起多项行动。近期,教育部、人社部等6部门和单位共同实施“百日冲刺”行动,从5月份到____中旬,重点组织开展十大专项行动。

后疫情时代的思考与建议。

随着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的不断变化,以及高校毕业生离校日期的到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迎来新的挑战。对于下一步的工作,笔者有如下思考与建议:

第一,压实就业工作责任,加强政策督促落实。时至年中,抗疫已经半年,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已出台不少。后疫情时代,加强政策的督促落实是关键。要强化组织领导,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抓实抓细,对政策文件中的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另外,优惠政策的落地离不开资金保障,要加大就业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完善就业工作表扬激励机制,对落实政策到位的地方给予表扬激励。多手段多方式提高相关政策措施的实施效率。

第二,切实加强困难帮扶,提高就业帮扶率。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中有需要高度关注的重点群体,如贫困家庭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对此,要重点落实“一对一”帮扶举措。另外,针对部分就业压力大的普通本专科院校,以及“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高校,建议建立服务联系对接机制,定向投放岗位信息、职业指导等服务资源。教育部门和人社部门要做好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信息对接工作,开展实名服务,组织参加见习培训,提高就业帮扶率。

第三,严格审核线上信息,确保信息真实可靠。拓宽就业渠道是妥善做好疫情期间及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键,而线上招聘则成为主要渠道之一。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对用人单位以及招聘岗位可信度的鉴别,成为线上求职毕业生的关切。建议人社、教育、工商、工信等多部门联合,严格审核线上用人单位及招聘岗位的信息,确保信息真实可信有效,坚决防止虚假招聘、传销团伙对毕业生的欺骗与危害,避免高校毕业生掉入求职陷阱。

第四,据实情提早谋划,线上线下共发力。虽然疫情期间鼓励通过网络及其他通讯方式进行招聘和应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疫情带来的影响,但是线上招聘的周期较长,招聘效果还有待观察。近期,全国多个地区疫情防控趋势持续向好,各部门要提早谋划,根据各地疫情风险程度,分区域分步骤推动人力资源市场线下招聘活动的恢复。一旦疫情解除,要迅速组织动员全国各级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服务机构,密集推出行业化、特色化的现场招聘活动,线上线下齐动员,共同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更充分更有质量的就业。

疫情期间毕业生就业感想篇十六

我省未来5年的高校人才培养规划是在分析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从业人员情况、人才队伍现状、“十三五”时期人才需求情况初步调查结果、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十二五”时期大学生就业情况,以及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编制的。

《规划》用了很大篇幅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方面,辽宁将鼓励增设面向“十三五”时期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

大力支持高校设置面向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业的相关专业。

停招或撤销重复设置、办学水平低、就业质量差的部分学校的专业点;。

对于社会短缺或市场需求量较大的机械类、材料类、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等专业类别的相关本、专科专业适当扩大招生规模。

调减广播电视编导、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英语供大于求,就业质量差专业招生计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