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简短(通用14篇)
- 上传日期:2023-11-11 15:09:53 |
- zdfb |
- 10页
总结不仅是反思过去,更是为未来的进步制定有效的计划。总结必须客观、准确地描述我们的工作和成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健康养生知识,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保持健康的方法和建议。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简短篇一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
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
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过就其自身而言,就是师生心灵的共同交流与沟通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且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例如:一位我在导读《九寨沟》这篇课文时,有一位学生突然问:“老师,五彩池能不能游泳?”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正是儿童极富好奇心的可贵天性,决无丝毫恶意。学生们议论纷纷,但我很高兴,借机让学生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我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确定五彩池能不能游泳,要取决于四个基本条件,一是池子的大小,二是池子的深浅,三是池水是否干净,四是池底有没有障碍物。让我们来仔细读课文,查资料,看看课文以及资料中有没有这方面的信息?”这样的点拨,学生就不难从课文中找到答案。这样,不仅鼓励了学生敢于大胆提好奇的问题,而且也借“疑”释疑,深读了课文,又提高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堂效果很好。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并把学生的新想法、新见解做了记录,更深刻地认识到:语文课堂,要充分尊重所有人的意见很不容易,作为老师,不能用自己的思维去代替学生,不能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简短篇二
月考结束,下面本人就结合本次考试情况对一月以来的教学情况做如下反思:
本次试题考试范围为语文1、2单元,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综观全卷,本试卷有以下特色:注重双基能力的考察,如1、2、3、4等小题中出现的古诗词默写;着眼于学生仿句能力的训练。如8、11等小题;关注学生阅读视野的开阔程度,如关于名著知识的设置;侧重学生主体领悟能力的考察,如看图说话,让学生站在作品主角的立场上思索、换位思考,这应该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最佳切入点。
(一)进步方面。
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在古诗的背诵、仿句能力、换位思考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关于这些语文最基本知识的学习、训练,要继续坚持。
(二)不足之处。
1、古诗默写,眼高手低。4小题依提示填写诗文原句,得满分的同学很少,其原因不是学生不会背,而是眼高手低。而此类题的评判标准又恰恰非常严格,错一个字就算错。
2、仿句能力虽较以往有所提高,但就整体而言,还不能令人满意。针对仿句题型比重的加大和形式的多样,此项举措的实行已刻不容缓。
3、分数普遍不高。历来是语文成绩优异与否的最大制约因素,它也是语文的老大难,整个八年级学生的作文能得满分的寥寥无几,让人心理真不是滋味。
作文出现失误的原因在于:
一是学生没有认真阅读些写作要求;
三是书写不够规范。字迹潦草的,有乱用标点符号或标点不清的。
1、对古诗的默写有待细化、强化。
2、继续进行仿句题型的强化训练。
3、通过强化训练不断提高学生审题水平。
4、推荐文学名著,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5、加大练笔力度,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
“对症下药,方可妙手回春”,通过此次考试题的分析总结,我一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全力培养学生语文诸多方面的能力,相信在期末时,会有所收获!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简短篇三
这篇课文是鲁迅写的一篇小说,鲁迅的文章是晦涩难懂的。对于现在的初中生来说,理解他的文章是有一定难度的。怎么选择切入点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我慎重的选择切入点。
记得最初教这篇课文的时候我用了一周时间,但是效果却不理想,我很累但是学生却没有收获。我在反思我的教学思路。我是一个勤快的老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时间长了,把学生教得没有灵性了,不会思考,语言贫乏,感情冷漠。
为了不重蹈覆辙。在学这篇这课文之前,我查阅了一些资料。我的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以这两句话为指导的:“小疑有小近,大疑有大近”;把课堂还给学生,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探究出答案来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是没有给学生太多的时间去思考。这是我这些年来在教学中犯的最严重的错误。因为他剥夺了学生的思考时间,久而久之就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第二步就是引导学生分析写作特色,有几点学生自己是能说出来的,例如:对比手法的运用、(对人物的描写)对自然环境的的描写。有些则需要老师的引导。
对于现代文的教学,我越来越感觉到很乱,可能是我的问题的设计缺乏层次性与科学性。我的教学仍然是没有以学生为主。仍然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主。现在的教学怎么是越来越倒退了呢。也许自己对教材挖掘的不够深,还是不能超越教案,还是真正的不能实现老师个性化的阅读。我仍是教案的木偶。这种现状我一定要有改变。否则我的业务是难以提高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以后的教学必需要严格要求自己,否则永远在重复着昨天。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简短篇四
近年来,关于语文教学中教师讲得过多、学生读得太少的呼声较多。语文教学本身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人的语文积累,如何积累?主要还是读书,尤其是要诵读。众所周知,诵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诵读教学的地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其作用也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分析得太细,忽略了诵读,课堂上诵读的频率很低,朗读没有情感,粗略的读课文。大多数学生课堂内外都习惯了默读或略读等其他阅读方式,长期的不出声的读书使学生的情思无法投入,最终学习语文的兴趣难以形成,学生把诵读看成是一种累赘,一种负担,生怕感情投入了会遭到别人的嘲笑。
久而久之,诵读这一阅读方式便被遗忘了。学生诵读的热情受到压抑,天性被扼杀,学习语文的兴趣受到了抑制。如果有了诵读这个阅读习惯之后,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成了一个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阅读主体,就会多了许多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阅读机会。
诵读教学渐渐被淡化,阅读过程被简化,不进行有效的诵读训练,学生对优美语言的口头感知能力就低了,口头表达能力很难提高,写作能力更难提高。只有当进行了有感情的诵读之后,学生的头脑里才会有丰富的、鲜活的语言和事理材料,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试想一下,思维枯竭,写出的东西肯定干巴巴、空洞洞。
基于诵读教学令人堪忧的现状,为使语文教学中诵读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落到实处,现就此进行实施方案设计。
本方案力求对当前加强诵读教学提出一定的方法,为诵读教学健康、良性的发展提出具体的方案。旨在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第一:诵读教学的加强,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学生寻找语言文字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意志,体味其中的精神内涵,怡情养性,增长见识。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语言是文化的根。诵读是吸收这种“民族之根”营养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诵读教学实施得到位,质量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均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第二,通过加强诵读教学,提高学生灵敏的、高层次的语感,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汉语音乐性强,便于诵读,名篇佳句朗朗上口,虚词、实词都有表达语气的作用。,俗语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也只有通过诵读,才能提高对语言的感悟力,心、眼、口、耳并用,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都能为自己所用,达到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在不断诵读的过程中逐渐增强,感悟到文字的魅力,展现了语言的生命力,语言文字流淌到学生的心中,哺育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素质。
第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多积累的基础之上,达到由量到质的成功转变,从而提高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语文是一种素养,也是一种修养。大量的诵读,大量的积累,耳濡目染之下,语言的能力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写作能力也会提高。
诵读面越广,量越大,知识积累的层次就越高,没有感性的积累就没有理性的提高,没有量的积累就不能实现质的飞跃。智力的发展有赖于记忆的发展,大量的诵读积累之后,语文素养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会有新的发展面貌。
首先,从语文教材入手,精选诵读内容,增加背诵的容量。课本要精选文质兼美的文章作为学生诵读的内容,或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文章,或形象生动,动人心弦的文章,或哲理深刻,发人深思的文章。通过注意从整体上体味不同语境中如何运用语言,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领悟运用规律,放宽眼界,最终解决学生诵读的内容脱离社会生活和社会实际的问题。
第二,从教师入手,加强教师的诵读示范,强化诵读的指导和督促。聆听出色的诵读,犹如听一首优美的歌曲,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过硬的诵读基本功,有熟练的朗读技巧,传授给学生一定的朗读知识和朗读技巧,教师的诵读示范对学生影响很大。声情并茂的诵读能给学生一种强烈的美感享受,帮助学生直观地感知课文,激发学生的诵读的欲望。从这个角度入手,解决在诵读教学中缺乏科学的指导,缺乏系统有序,不合乎教学规律的问题。
第三,从学生入手,通过诵读教学,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喜欢进行丰富的奇特的幻想,喜欢别出新裁,标新立异,他们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为加强诵读教学,我们可以对他们加强口头训练,开展多样化的语文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鼓励学生加强诵读训练,在多样化语文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不断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调动学生对诵读的兴趣。这样就能解决诵读教学中学生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第四,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向生活学习语文。目前语文学习提倡大语文教育,大语文教育的外延涉及到读书、看报,看电影、电视,听歌曲、赏音乐,甚至茶余饭后、道听途说、标语广告都包括在内,我们提倡学习生活中的规范汉语,多读、多记范的精当的书面语言,通过诵读准确、生动、鲜明的精彩诗文,并把这些语言材料消化成自己的语言,从读入手,带动说写,养成用规范语言进行思维和表达的习惯。
语文课堂上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语言媒体,大量阅读,可以让学生看电视散文。欣赏优美散文的经典片段、优秀影片中的经典台词,让学生在认真聆听的过程中感悟诵读的魅力。
创新程度、可行性认识和应用价值
诵读教学的创新首先应该是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创新,也就是课堂的创新。课堂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教师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学生在符合语音、词汇、语法的基础上,更准确、更恰当地表情达意。教师积极参与阅读过程,以自己成功的诵读来激发学生的内在的诵读潜能。实践证明,诵读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文章的丰富的内涵,体味到其韵外之致,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
在读的基础之上,可以采用读写想结合的方法,以写代读,以写促读,以写促思。听、说、读、写、思在语文的学习中位置同等重要,听读是语言的输入,说写是语言的输出,写是让学生的知识、能力、技能得到创新性的展示,表现出独立的、自主的、个性的东西来。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还可以利用多每体辅助教学,制作课件,利用音乐来暗示课堂。声、色、图、画可以让学生五官开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愤,提高教学效率。
这样的语文课堂不再是沉闷的课堂,学生学语文的方式丰富起来,诵读的兴趣提高了,整个课堂充满了琅琅的悦耳的读书声,在诵读中语文的生命和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语文的根本任务是学习语言,学习语言的根本任务在于获得语感,而语感获得的方法就是读。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形成了一定的语感。能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文字的丰富的理法知识。叶圣陶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最紧要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诵读是感知教材内容的一种手段,也是学习语文的一扇重要的窗口,加强诵读必将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增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朱自清说:“吟诵,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能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就能化为自己的东西。”
诵读教学是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大凡有建树成材者都有惊人的诵读功夫,更多地将经典作品背诵、积累。提倡诵读,重视诵读,加强诵读,也是不可避免的话题。在诵读教学不尽如人意的今天,提出这一话题,希望能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添加新鲜的营养和血液,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和活力。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简短篇五
《天上偷来的火种》通过一则感人的神话故事向我们讲述了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甘愿忍受酷刑的故事。普罗米修斯为了正义与真理而甘愿奉献一切的英雄形象是我们人类才特有的精神美德。“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是这一类人物的精神诠释。课文的内容不难理解,但若要学生真正能够体会、感受到普罗米修斯这个正义、善良、智慧、仁爱、顽强的形象,并把这种形象典型化,内化为一种精神动力就不是那么容易了。针对教材的特点,在课堂上我立足于整体感悟及情境创设,在“情”字上做足了文章,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感的课堂,一个感悟的课堂。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力求通过词语抓句子,通过句子抓文章中心,注重了以下2个方面的语言积累:(1)根据课文的提示,让学生结合宙斯的回答,想象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去请求宙斯的话。学生在充分朗读之后,展开想象,进行说话训练,不仅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还积累了语言。(2)欣赏普罗米修斯被惩罚的画面,请学生赞一赞普罗米修斯。(3)在学生读了第12节可怕刑罚内容,请学生说说自己认为这个刑罚最可怕的是什么?这样的提问不仅让学生复述了课文小节,还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语文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的目标是通过文本的学习,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形成健康的思想情感,从而增加文化积淀,提高人文素养。在课件中我安排了凶恶的鹫鹰啄食普罗米修斯肝脏的画面。画面的真实可感,给学生视觉上很大的冲击,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机智、坚强无畏。这样有效、适时地使用媒体,增强了文本的感染力。
整堂课始终体现以学生为本,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静心地倾听,仔细地研读,认真地思考、大胆地交流,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课堂上我立足解决三个问题:“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为人类偷取火种?怎么偷取火种?结果怎么样?”在学生找到关键的语段后,我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读——男女生读、分角色读、师生共读、配乐读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要求不同、形式多样、循序渐进的读贯穿了课堂教学的始终,在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进一步感受文本所要揭示的思想内涵,体现了语文课浓浓的语文味,营造出了充满深情有略带感伤的教学氛围,也让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简短篇六
在推进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我发现了语文教学严峻问题,也敢到了自己在作为一个母语教师肩头责任重大。于是不断进行探索和思考、总结,和大家共同交流。对自己在工作中一些体会做一下小结。
一、教学方法要稳中求变
因为单一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厌倦,而太多变教学又让学生琢磨不透,不能形成规律,无“法”可依,所以教学就成了一个需要不断思考和改进,既需要象做饭一样要变换花样,来引起学生求知欲望,又要形成一定格局和习惯,让学生觉得有规律可寻。例如每天预习,需要有一定方法和规律,让学生知道应该做什么。生字、词语以及有关作品背景和作者资料,初次阅读课文,是必须掌握。而有时也需要一些变化是我们需要潜心研究,例如我在教学《变色龙》时候要求学生把自己朗读最好段落录下来,让学生通过读体会人物性格和思想。
二、教学主体要调动激活
要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智慧火花。有时我们总是为僵化课堂气氛而很苦恼,其实学生学习态度和兴趣不是一天可以培养。新课程角度来讲,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是被动执行者。尤其是现在孩子他们从小接受良好教育,聪明指数绝对超过了我们小时候,如果要是用我们来衡量他们是不行,因此我们要相信学生能力,给学生一个施展自己平台。例如:在学习《窗》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设想一下,这个没有看到他所希望看到美景病人,他会怎么样呢?同学们纷纷去说。有说,他懊悔之极,后来自杀了;有说,他也旧病复发,痛苦而死;有说,他在一次次噩梦中死去了;还有说他后来遇到了一个好医生来这个城市,于是很巧治好了他病,而他后来就用自己所有钱,买下了对面土地,把他建成了一个美丽公园……学生想象能力是超出老师想象。
三、教学重点要突出体现
语文课堂要突出重点,体现亮点。其实新课本每单元基本有一个重点,但是每课又有各自特点。例如: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主要是小说,《孔乙己》、《范进中举》、《口技》、《变色龙》、《窗》只有一篇是文言文,其余都是小说,而四篇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运用了对比方法,但是对比角度又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把握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去学习。让学生既看到知识整体特征,又看到每一课特点。既要给学生知识又要让学生感受到快乐,营造快乐语文氛围。例如《孔乙己》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孔乙己境遇而编写课本剧,并进行表演,或者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看已经制成光盘课本剧来感受主人公悲惨命运。《口技》则可以让班上有这方面特长同学去施展自己才能,在快乐同时了解什么是口技。《变色龙》则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分角色读,然后自己选出最佳搭档来展示给同学们。
四、教学情感要交流酝酿
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没有情感教育是失败,没有情感课堂是痛苦,让学生能把自己喜怒哀乐,在课堂上能真情流露,与主人公共命运,与作者形成情感交流与对话,以情来陶冶学生,以情来激励学生。情感既是教育目标,也是教育手段。比如,在学习《背影》一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听了《父亲》歌曲,然后让学生谈自己父亲,想想父亲给自己关爱。其实老师如果有能力,最好自己给学生唱,或者让有能力学生唱,这样学生更有深刻体会。我在教学《白杨礼赞》时候,给学生唱《小白杨》,尽管唱没有歌星好,可是学生还是觉得我们老师真行,于是就更加强了学生对老师崇拜,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范围要拓展延伸
语文教学要走向生活社会。如果就语文课本学习语文是永远无法学习好,我们精彩课堂只是学生学习语文很小一部分,只是能应付考试,而学生能力和实践是无法真正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生语文最终是要在社会中去检验,所以必须让学生能够活学活用。尤其是新教材,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个性思考,不在要求统一答案,所以这就是说老师一定要把思维空间真正还给学生,这样才真正有助于学生提高。要让学生更多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去积累生活,去品位生活。他们有了自己思想才能真正积极去学习语文。
语文作为母语原本有它得天独厚优势,可是现在却因为教学课程而变得过分单一,使语文失去了原本应该有活力。尤其是现在语文,由于文言文是固定,是必考,所以老师们在复习时候有时会过多把经历放在一个一个生字记忆,要求学生一个字不差把文言文背写下来,于是这些原本在新文化中已经没有了语言影响力文章,了老师教学重点,也成了学生学习难点。学生苦不堪言。当然我们不否认古人知识广博,也不否认老祖宗给我们留下辉煌文化遗产,但是不应真正让它成为学生学习重点,我总是觉得应该是一种人文积累,而不是文字积累。古人东西再好,还是应该去更多发展现在理念。由于有文言文很长,学生又没有学习兴趣,所以教师不得不为了考试而逼学生去背。尽管考试时就是那么10分左右题,可是面对一分也不能少考试来说,对于关系着学生命运考试来说,总是不能忽视,所以成了一项负担。对于优秀学生还不是问题,对于差一点学生那简直是如登高峰。
不过,教师也可以分层而论,让学生体会古人语言精炼,可以让学生去积累和欣赏自己喜欢一些诗歌和文章,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背诵课本上几篇,几首。
六、教学内容要开放灵活
努力建立开放语文。语文是母语原本就是学习其他科基础,是学生将来生活重要交际手段之一。
但是长久以来,各科都是孤立进行教学,学科本位思想太严重了。课程过分强调知识传承,忽视了学生知识联系,以及科目交流和沟通,把自己封闭起来,然后说语文怎么也考不好,怎么回事。当然我们不否认语文考试以往存在弊端,而导致应试和素质冲突。课程过度强调统一,东、南、西、北、中,亿万学生同时学习统一内容,使课程变凝固、僵化,缺少了弹性。
可喜是最近考试出现了科目交融,尽管只是那么1、2分,可就是为了这一点分数老师们会苦心去经营,会努力形成一个教育整体。
有时我们生病时会因医院科室分太细,以致有时生病了不知道要去哪个科室而苦恼。其实我们教学也应该是适当有一点沟通,不要因为自己不是英语老师而不敢说一句英语,不要因为自己不是物理老师而为自己对物理知识浅薄而做解释,其实老师应该是一个多元整体,是一个一专多能结合体。
当然不是说语文课都上不伦不类,但是也不是雷池不可跨越。
语文课堂要打破壁垒,逐步做到课堂教学、语文活动,综合实践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让语文课堂快乐融融,让语文不在是学生负担。这是每一个老师和家长心愿。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简短篇七
我们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不是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那就是告诉我们从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自主性学习,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因此,《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将它作为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这样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充分发扬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将这种新的学习方式用于习题课,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在我们传统课堂习题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而忽视学生这个的主体,习题上课学生做,教师讲,纯粹的是以教师对答案为主。学生围着教师转,学生只是一味的听,判断自己做的对与错,上课只是死的知识灌输,无休止的 填鸭 ,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不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学到的是的是 死 的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只能培养出没有主动学习精神的人,培养出不会学习的人。那学生能力的提高就更不可能了。
因此我认为,在习题课上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我校的 1236 的教学模式运用于习题课,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习题课上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要转变角色,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在课堂中教师坚持六个 凡是 :凡是学生都知道的不讲解,凡是学生能说回答的就不解释,凡是学生能思考的就让学生思考,凡是学生能讨论的就让学生讨论,凡是学生能写的就让学生写,凡是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亲自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教师只是适时的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会他们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活学活用。
在九年级教学中,原来辅导学生训练七年级文言文知识的时候,我采取的仍旧是传统的模式,学生先做,然后我就逐题逐题的分析讲解。但我发现课堂上学生变成了死记答案的 机器 ,变成了被填的 鸭子 ,而实际收获甚微。本周我在引导班上的学生复习八年级上册的文言文知识时,就采用了学校教学模式,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做了尝试,收到了好的效果。
教师课前要优化习题,能突出教学重点,并能以此拓展延伸。然后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去完成习题。这是一个 独学 的过程,是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期间老师可来回巡看,以便了解学生的做题动态,确定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与问题。在学生们做题的过程中,我穿梭于各学生中间,发现习题中基础部分掌握的很好,像实词理解、句子翻译及文体常识都能熟练运用,但是内容理解、拓展延伸就有些力不从心。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学情,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在发现问题之后,我采用了 1236 环节中的第3环节合作交流的方式来进行训练。学生们能熟练掌握的习题便让小组内的学困生在组内交流,这样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巩固,更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找到学习的乐趣。而难度较大的习题则由小组长主持在组内交流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时我会鼓励组与组之间进行竞争,比一比,哪一个组交流得更认真,学得更有效率,分析得更依据。只要放手让他们组内去解决,他们对答案的理解往往会更 有理有据 ,会常常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这一环节是对知识进行性的检测,突出了 弱势群体 ,也体现了 兵教兵 兵练兵 兵强兵 的特点,这就是 对学 与 群学 。当我把任务说明白后,沉闷的气氛被打破了,我看到了孩子们变得活跃了,表情也轻松了许多,我看到了他们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
这一环节是生生、师生、组组互动的过程,主角是学生,学生提出习题中的问题与困难,小组内能解决的就在全班展示提升,使其他组的同学分享成果,如果其他组在分享中有所启发,又有更好的解答方法,也可以在全班分享。这样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学习就得到呈现,这种教学不仅容量加大,教学进度加快,教学效率高,而学生的理解、掌握、体会也变得更深更透更快。一节课下来,原定的两节课的内容一节课就解决了。在综合复习了八年级上册的文言知识后,我对知识进行了汇总,把握知识内在联系,触类旁通。从他们的表情上我看得出来他们学得很轻松也很快乐。
无论是哪种课型,作为教师我们更多是要给学生创造这样自主机会,更要善于去引导、鼓励学生多角度地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多方面地去探究问题,支持学生的那些与众不同,而又合情合理的答案。而不是要求学生的思维和精神随着自己的转,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没有拼时间的焦虑,没有拼习题的兼备,有的是课堂上运用智慧的愉悦。总之,在课改路上,我们只有迎着课堂改革的强势东风,以自己的热情、智慧和创造性劳动描绘课堂上最美丽的风景。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简短篇八
摘要:教学反思对于教学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能够知道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作为教师要给与足够的重视,给自己留有充分的反思的时间,不可把它当作可有可无的环节。那么初中语文教师该如何进行反思,反思对于语文教学具有哪些作用,本文着重探讨一下。
所谓教育反思是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和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效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并能通过这个过程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自我的能力。任何学科的教学都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反思,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更少不了教育反思这一环节。
以往的教学中,可能很多教师就是单纯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对于反思这一块并不重视,他们认为这种行为似乎有点浪费时间,而且不是立竿见影的,见不到什么明显的效果,因此,往往被忽略掉了。而我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通过自己的长久的坚持反思和亲身经验得出,教育反思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对于学生,对于自身都是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我们必须重视起来。
那么,教学反思有那些意义呢?
首先,反思有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案进行深度思考。教案的编写虽然至为重要,但是课后进行反思也是不可缺少的,在某种程度上课后反思可以说是二次备课,对于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经验的提高有着促进作用。由于教案的撰写是根据学生、课程内容等多方面为依据的,在编写的时候难免会出现考虑不周的地方。教师就算自己反复查看教案或许也找不出什么缺点和不足,但是,在自己依据教案进行授课时,就会有一些突发状况是自己所没有考虑到的,这些突发状况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笔宝贵的经验。在课程结束后,教师需要及时进行反思,修改自己教案的不足,并及时总结经验,为自己日后的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和依据。通过将教案付诸实践,根据学生的一些答题和提问,可以找出自己在备课时的不足,可以知道自己的备课忽略掉了学生哪些特点,哪些方面是与学生的现阶段的能力所不匹配的和不适合的。
其次,教学反思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很多时候,教师只是依据自己的理想当然去教授课程,对于学生的学的情况以及学生的接受力都是欠缺考虑的。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环节,如果,教师不考虑学生,只是单向灌输是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增加了教学反思,教师可以知道学生的问题所在,知道目的地在哪里,可以省去很多无关紧要的探索,这在节省时间精力的同时还能提高教学效率。
一、反思教学理念。
素质教育提出新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指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主要起引导、帮助作用,不能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要明确课堂应该教给学生,教师不能替代学生去学习。
初中阶段的学生自尊心很强,在对于一些问题和话语上,内心非常敏感。教师应该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有没有做到尊重学生,将学生堪称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人,课堂用于有没有在无意之中给学生造成伤害,一些举止有没有无形之中给学生一些不好的感觉。有的教师喜欢在课堂上用一些诙谐幽默的语言来调动课堂气氛,甚至有的会开一点小玩笑。尤其是,作为语文课,语言是主要的载体,不像数理化等,可能情感这部分内容牵涉的很少,语文在很大程度上是情感的沟通与交流,作为语文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语文学科知识,更多的是一些人文情感和人际沟通。所以,语文教师的反思极其重要,必须时刻考虑学生的现阶段的情感特点和接受度,有没有做到尊重和赞赏学生,有没有落实和贯彻新课改所提倡的教学理念。
二、反思教学目标。
任何学科,任何一节课都必须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就好比人生一样,每一阶段都要有一定的计划和理想,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达到自己最终的人生理想。教学也是一样的道理,每一节课教师都有指定的教学目标,围绕这个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对于教学目标的反思,主要思考这节课我有没有一个完整和清晰的教学目标,学生有没有把握这个目标重点,有没有很好地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在这堂课上,有没有真正贯彻落实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没有和自己的教学内容恰当的进行联系。
初中语文课程,新课改强调在使学生掌握一定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中学语文课文很多内容都是涉及到对人生的感悟对生命的热爱等,教师在讲(转载于:)授这些课程的时候,在使学生明白掌握课文的同时要深层次挖掘课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借机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
三、反思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导入、新授知识、小结和练习以及作业的布置等,在这里,教师着重反思的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是不是合理,有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之中,有没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来。
课堂引导学生思考等环节觉得是在浪费时间,这其实是非常不明智的举措。教学是双向互动的,你单项做再多努力,学生接收不到也白搭,相当于物理学科中的无用功。只有在课堂上增加学生互动的环节,使课堂内容趣味性增加,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愉悦的接收知识。同时还要反思自己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有没有做到肯定、鼓励学生,应该多用鼓励式的评价,只有使学生找到自我价值,得到肯定,学生才有进一步发奋图强的动力。
教学反思除了要反思以上内容,还应该及时的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的得与失。对于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取得的一些成功经验和比较精彩的教学片断可以自己记录下来,作为自己以后不断改进和学习的榜样,对于自己的一些失误的地方,也要深刻的反省,有必要的话也要做一些记录,以便提醒自己在日后的教学中不再出现此类型的失误。
教学反思是很重要的一环,作为初中语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进行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在实践和反思相互碰撞的过程中不断前行,向着优秀教师的目标前进。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简短篇九
反思是对背后的根据进行再思考。
反思是把经历变成经验。
反思是留一只眼睛给自己。通过这只眼睛看清自己的不足。
反思的根本是勇于自我否定。
走进新课程,我们是否组织了真正的好课?我们的课堂是否启迪了学生的心智?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向高层次迈进是教师们共同追求的目标。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我们该作出怎样的冷静思考与总结,让我们逐渐成熟,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
傅道春教授在《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一书中提出,教师的教育关注历来是不同教育目标追求的行为表现,它是通过显性行为反映隐性理念的一种方式,通过教师的教育关注,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位教师的心灵世界。
请看下面两则案例:
(一)某教师借班上公开课,课前先调整投影仪。这位教师先试放了一张与本课教学无关的投影片,问坐在最后面边角上的学生是否看得清楚,又分别坐在最后边几个边角的课桌旁,观看投影的效果,直到满意为止。这节课上得非常成功。
(二)一节音乐课,年轻美貌的音乐教师穿了一件漂亮的裙子。格外吸引孩子们注意的是,裙子上贴着各种颜色的五角星。他们知道,谁认真听讲,谁积极动脑,谁回答问题准确,就能获得一颗五角星,并可以自豪地贴在自己的脑门上。这节音乐课,孩子们学习得特别认真、特别投入。
但意外出现了,受到课堂热烈气氛感染的音乐教师在兴奋地走动时,没注意从裙子上掉下了一颗五角星。这颗五角星被坐在旁边的一位孩子捡到了。他一颗五角星还没有,他很想拥有这颗五角星,并将它贴在自己的脑门上。然而他最终还是把它交给了老师,他用稚嫩的童音说:"老师,您掉了一颗五角星,给。"很多听课者为之兴奋不已,遗憾的是,这位音乐教师以想象不到的平淡甚至可以说是有点冷漠的口吻答道:"噢。"说完就又贴到自己的裙子上,连声谢谢都没有。
就在这节课将结束的时候,这位教师的裙子上又掉下了一颗五角星。拾到这颗五角星的恰巧又是一个连一颗五角星都没有得到的孩子,同样,他也主动地把五角星恭恭敬敬地交到老师面前。然而,更加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教师竟然这么说:"下课了。已经没有用了,把它扔了吧!"这个孩子一下子愣住了,他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而此时,其他的孩子正兴高采烈地从脑门上揭下五角星,在音乐树上找到最明显的位置,把老师奖给的五角星贴上,无疑,这是他们成就的标志,是他们的智慧的体现。
读完以上真实的案例,我们一定会感慨万端。前则中这位老师的心中真正装着每一个学生,能设身处地地想着学生,不只表现出对教育工作的极端负责,更多的是显露对学生的赤诚关爱,这样的教师学生能不喜欢吗?后则中那位教师给我们带来的更多的是遗憾,是一种教育的失误。当第一次那位小朋友将捡到的五角星交给这位音乐教师时,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教育契机呀!如果在这时候,老师能夸一夸这个孩子:"你真是个诚实的孩子,这颗五角星就奖给你了!"然后把五角星贴在这个孩子的脑门上,是多么的合适啊!然而这位音乐老师竟用想不到的平淡甚至可以说是冷漠的语气回答道:"噢。"说完就又贴到自己的裙子上,连声谢谢也没有。再看第二个小朋友将拾到的五角星交到老师手里的时候,老师的一句"下课了,已经没用了,把它扔了吧。"犹如一盆凉水把学生从头浇到脚――让孩子稚嫩的心灵凉透了。我们不难想像,在那个拾到五角星的孩子走向废纸篓的短短几步间,他要经历怎样的心灵煎熬呢?扔掉一颗五角星,也许同时就扔掉了一颗纯真的童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孩子。明智了地爱孩子,乃是我们教育素养、思想和情感的顶峰。"没有爱就没教育,爱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观的精髓,更是我们为师者教书育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爱是耐心、信念。陶行知说:"我希望中国的父亲,都学做富兰克林的父亲;中国的母亲,都学做-爱迪生的母亲;中国的男教师学做富兰克林的父亲,女教师学做-爱迪生的母亲。"
特级教师于漪在教《宇宙里有些什么》时,课文中有一句话:"宇宙里有几千万万颗星星。"这时,一个学生提出了问题:"老师,万万等于多少?"大家都笑了起来,有一个学生说:"万万不等于亿吗?"在大家的笑声中,提出问题的学生只好灰溜溜地坐下了。于老师觉得他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于是她问:"既然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什么不说宇宙里有几千亿颗星星,而说宇宙里有几千万万颗星星呢?"这一问,学生们都哑了。过了一会, 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不用亿用万万有两个好处。第一,用'万万'听起来响亮,'亿'却听不清楚;第二,'万万'好像比亿多。"这时学生们又笑了。其实这个回答是正确的。于老师当即给予肯定,并表扬说:"你实际上发现了汉语修辞中的一个规律,字的重叠可以产生两个效果,一是听得清楚,二是强调数量多。"这时,学生们都用钦佩的眼光看着那个学生,而于老师却说:"大家可以想一想,我们今天学到了这个新的'知识,是谁给予我们的呢?"这时,大家才将目光集中到第一个提出问题的同学,这个学生十分高兴,这对他以后敢于大胆提出问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教育的最终归宿,是对人生命价值的呵护和关注,对人内在精神的唤醒和激励,是塑造一个精神丰满、光彩照人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曾对此作过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但却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会滚落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心灵就如同脆弱的露珠,需要教师备加呵护。"在这堂课上,于老师以其睿智的眼光敏锐地发现了这一教学资源,并及时拓展延伸,既让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更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培养了学生敢于提问的精神,使原本可能尴尬的课堂重又焕发出勃勃生机,充满了青春的活力。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对学生的关注和爱护并不需要轰轰烈烈,对于我们一线的教师,更多地体现在对学生平凡的细节的尊重上。教师对学生不尊重,学生就学习粗俗浅陋;教师对学生不平等,学生就学习无礼野蛮。教师的无意失误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管理者和控制者,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处于教师的监控下,课堂教学是一种"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给我存"的填鸭式教学。教师庄严神圣、高高在上的权威角色使学生不敢与其平等对话。我曾对学校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敢于向教师提问的仅占2 0%,敢于当面指出教师错误的学生更是微乎其微。可见,不是我们的学生没有疑问,而是因为学生"太守纪律"根本就不敢问,也就根本谈不上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选择、自己的权利。对此,我们要呼吁,教师和学生应当是学习的共同体,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教师讲课要以学生为对象,学生并非局外人。因此,我们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不应对学生有太多的限制,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质疑,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衡量学生的学习重要的不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发现了多少;重要的不是要学生仅会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有勇气面对问题。另外,只有学生以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问题,学习才有强大的动力,才能真正开启心智的大门,激发学习热情,领略学习的兴趣与魅力。古人云: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我们的教育应该关注的。因而,我们的课堂应多设计让学生自主提问的环节,设计好激发点,把握好激发的火候,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而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学会倾听,在倾听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敏锐地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的疑惑、学生经验背景中已经拥有和仍然缺乏的,从而决定何时插入对话,介入讨论,该作哪些补充分析。其次,学生因生活阅历、知识水平、领悟能力、审美趣味、看问题角度等的不同,对文本思想和言语的感知理解会有所不同,让学生相互把自己的观点、看法、思考、疑惑等都说出来,甚至进行"针锋相对"的争论,非常有利于他们学习水平的提高、语感能力的增强、学习品质的锻炼。如教学鲁迅的《风筝》时,可引导学生围绕"我对弟弟的行为是爱弟弟还是害弟弟"的话题展开讲论,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课内多一些"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段"、"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个人和哪件事"等问题,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学习中加强"趋异""求新""自信""冒险"等品质的训练和培养,指引学生敢于认识和研究自己所不知道的问题,善于将新的学习内容灵活变通地纳入已有的认识结构,从而改变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实现自身的超越。陶行知认为:教学民-主,解放了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了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了孩子的时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好引导作用:首先,要注重创设学习情境,要通过创设各种真实的、基于学习任务的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其次,要组织好协作学习,教师要通过组织协作学习,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师生、生生互动,从而成为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合作者;最后,要促进问题解决,教师应抓住学生学习中产生矛盾的地方,设计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学习。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困难时,教师不是包办代替,而是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线索与条件,帮助学生化解矛盾,促进问题的解决,真正发挥一个引导者的作用。
当下,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语文教学是师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仅在"辅助"两字,它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课堂讲解,更不可能代替学生的主体阅读。语文的魅力在于语言本身,有些内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而必须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去感悟、领会。若过分依赖多媒体,滥用多媒体,就会在无形中扼杀学生的想象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黑板?quot;不着一字",学生哪能"尽得风流"?听、观多媒体音、画,又岂能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鉴于此,我们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应辅在学生经验的盲区、知识的盲点、思维的堵塞处、情感的模糊处。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绝不能成为一种美丽的"包装",而要坚持为学生的"学"服务,以起到启发、诱导、点拨、开窍的功效,追求点"石"成"金"的境界。
合作学习已成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时尚。教学中,教师们大都采用这种形式,让学生合作、讨论,且无论什么样的课都采用,应用次数频繁。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讨论时间给得不够,刚刚分好组,没说几句,就被教师止住安排下一项内容了,合作学习显得匆忙、零乱。其实这仅是为了给自己的课堂教学贴?quot;学生为主体""研究性学习"等时髦的标签,根本不考虑讨论的质量和效果。如有位教师执教《生物入侵者》一文,上课伊始就给学生布置了"探究"任务。在后来的"讲授式"教学中,教师先后若干次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诸如"课文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问题。课堂上满是"热烈的讨论",以及组长的"交流汇报"。听课的教师议论纷纷:这些常识性的问题用得着花大量的时间来讨论吗?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呈现出许多新的"面貌",但这种新"面貌"呈现出的,大多是一种理念实施的形式化倾向。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操作中,我们往往只看到了"讨论"等形式,而看不到其必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其实质就是给学生穿上了所谓的"新鞋",而继续走接受式学习的"老路",未能很好地拓宽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课堂教学中这样的"点缀",虽然具有观赏性,但却于学生无益。
批判就是为了建设,反思就是为了超越。走进新课程,决不应该只是为应试教育披上一件漂亮的新外衣。新课程是理念、精神,更是实践和探索。我们应抛开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诱-惑,积极吸取先进的课改成果,投身新课程改革的浪潮,让自己的语文教育思想在反思中建设,在实践中成长,我们的课堂一定会"焕发出生命活力"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初中语文教学反思集锦。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简短篇十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于是,教师在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运用点拨教学,优化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多年的课改教学实践,我总结出点拨教学的三个方面。
课堂上紧扣教学目标筛选有价值的,又容易被忽视的词句、重点语段进行点拨。因为这些词句“不仅有显隐题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约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学生搞懂了这些词句,对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说《孔乙己》,我就从课文中找出可以把学生引到深处的东西,选择“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个句子进行点拨,立片言以居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孔乙己是一个可怜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旧时代的小知识分子。
另外,我会在每一课选择一个重点段进行点拨教学,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多方训练综合分析。这样做意义很多,抓住了重点段落,就抓住了主题,就突出了重点,就突破了难点,也就能带来牵一发动全身,以少胜多的效果。
课堂点拨力求点拨出语文味来,即真正使学生嚼出一点味道来或者把学生引向语文审美阅读的轨道,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教朱自清的《春》,老师推敲那句“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咬文嚼字,深究一番,嚼出了一些味道来:春天来了,春日融融,春水涣涣,山也变得明朗润泽了。还有的老师紧扣“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句设疑点析:春天来了,太阳给人什么感觉?“红”字变动词有何含义?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由生活经验入手,启动学生的审美想象,比较自如地把学联想到春天的色彩,欣赏了桃杏艳红、百花争妍的美,产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种温暖、欣悦的感受。
课堂点拨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适时点拨一方面是在学生遇到疑难时,采用艺术化的`点拨,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拨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适时点拨还包括在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教师迅速捕捉,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凭机智的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总之,实施点拨教学的经验告诉我:点拨是一把火,促使学生的思维放出火花。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艺术化点拨,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说实话,在语文教学岗位上也已经有几十个年头了。见识了太多的墨守成规,见识了太多的矫情造作,见识了太多的陈词滥情,自己总是与现实不够合拍,跟不上形势。有同行问我,你是怎么样上语文课的?其实语文课就是要瞎扯。
几十年来,我的语文课总能给学生以不同的感觉,我的课对传统的课来说其实不能说是课,因为课堂上我喜欢瞎扯,说这说那,东拉四扯,海阔天空,信马无疆,扯到哪儿算哪儿,评课者是很感冒的,谆谆教导我,不能脚踩西瓜皮,溜到哪里算哪里,放开教学,就是要放得开,为什么要收回来呢?其实收不回来是也没有关系的,学生其实在我瞎扯时是最认真的时候,也就是教学效果最佳的时候,他们听着听着,就流哈拉子,一不留神,就下课了。让自己那充满智慧的语言、灵动的语言、个性的语言、幽默的语言、甚至是勇敢的语言,更甚至那些语惊人倒的语言,全都犹如钉子般一个一个地钉进学生的心里,一翻学生作文,写下的全是我慷慨激昂的气势,看到这样的作文,如果我改的卷子,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给高分呢?所以学生总是对我的课充满着期待,希望我带他们到处神游,好不快活。自己的肚皮“吃”得饱饱的,并富有全面的营养,然后,“大腹便便”地走上课堂。一番神聊海侃,学生就得要领,就得新知,就解学生心中之惑,使难点疑点就通通变成亮点,真是事半功倍,挣得满堂悦色。
语文一节课能达到多少教学目标?特别是高段,一节课下来,他们就有了爱的冲动了?有爱的感觉了?绝对是瞎扯,其实语文的教学目标决不是一节课,几节课所能达成的,就算字词目标,也是不可能在一节课中达成的,学生通过不停的运用,才慢慢理解掌握的,有时虽然你在上课时讲过一下,带过一下,难道学生就可以初步达成思想目标了?不可能吧!有些目标一个学期,几个学期,甚至几年,也是达不成的,有些目标根本就是虚的。一种价值观,一种情感,一种能力,不是靠某一课堂上的某一环节来完成,但我们必须在潜意识里不断的渗透,而后才能达到一种自然而然的效果。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简短篇十一
话说学习语文最头痛的就是文言文、课外阅读理解和作文。听到这里,有些同学可能已经猜到了,没错它们三位已经从小学跟过来啦!相信我,挣扎是没有意义的,不如赶紧充实自己,才能打败它们。
文言文这个难缠的“小坏蛋”一直以来都是同学们的一块心病,想要学好它,平时的积累是关键!尤其是书下虚实词的注释和特殊句式,一定要熟练掌握。除了课内学过的,同学们还可以在课下读一些短篇的文言文来丰富自己的实词量。如《世说新语》中文章,都是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在阅读过程中,要准备一个笔记本,把自己还不太熟悉的实词积累下来,这样才能够事半功倍。
课外阅读理解在我们初中的语文考试中已经悄悄的升级了。分成了文言文、说明文和记叙文三个部分。对,你没听错!文言文的考查也有课外的呦,所以平日里的阅读和积累就更加重要!说明文部分,主要考查的是说明方法的掌握和审题的仔细,所以不用担心,只要你把文章中的关键信息都划出来了,那么正确答案就就已经再跟你招手啦。记叙文部分的考查难点主要在于赏析划线句子、加点字含义和段落作用的分析。这里就需要开动你的小脑筋了,不要只顺着一个方向想,要多点开花,才能把得分点答全。
作文……这真是一个伤心的话题,对于一些同学来讲,写作文是痛苦、是灾难、是想起来就头痛的“讨厌鬼”。之所以会这样,最大的原因就是没!有!素!材!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积累生活中素材呢?很简单,准备一个小本本把生活中令你有所触动的事情都记录下来。要知道生活处处有惊喜,缺少的只是一支把它们保留下来的笔罢了!除了积累生活的素材之外,想要写好作文,阅读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下和假期的时间多多阅读一些文学作品,将其中一些好的词句和段落积累下来,进行仿写练习,假以时日,作文将再也不会是你的“头号强敌”。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有的功夫都在平时。所以同学们从现在开始加油吧!迎接全新的挑战吧!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简短篇十二
静下心来,细细地思考一翻,于是有了对这些抄袭作业同学调查的念头。经过调查,发现学生抄袭作业原因有三:
三是由于各科的作业太多,学生为了按时完成,就想到了节省时间的“copy”。
如有时语文一个晚上布置一篇作文;数学分发了一张提纲;英语除了一些书面作业要交外,还要背诵单词,还有其他学科布置的作业等,这些作业加起来,你说学生累不累?这也就难怪部分自觉性不高的同学要“copy”。调查完后,我突然觉得学生有太多的“苦衷”,学习也够辛苦的,同时也让我对教学进行了反思:
在目前新课程的环境下,在实施“减负”的今天,为什么学生的学习还会如此辛苦?这固然有学生本身自己的原因,如学习态度、自觉性等,但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是否也要有所反思呢?学生不喜欢听课,激不起听课的兴趣,教师是否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呢?为什么学生会不爱听课,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老师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指导者的角色是否到位等都需要教师好好反思,有些教师对教材研究得很透彻,语言点讲得很仔细,可是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得不够,心中没“装”有学生,因而就形成教与学的脱节,学生学不到知识,不懂得做作业,也就难怪学生会想到“复制”了。
反思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些学生的自觉性不高,自主合作学习不到位,他们往往迷上电子游戏等,出现这种情形,老师就有必要对学生加以学习方式的指导,对那些自主合作学习不强的学生,正确地引导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他们也就不会“复制”作业了。
新课程强调教师之间的合作,要求教师之间要互相沟通、协调发展,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讲究实效性,要求质不求量。教师之间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学生的学习不会感到压力很大,教师布置的作业不一定都是书面作业,也可以是学生喜爱的一些动手制作、绘画、上网搜集材料等作业,这样也就可避免某些学生“复制”作业了。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习,努力改变教学方法,创造让学生乐于学习的气氛,要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加以学法指导,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能自主合作学习,同时教师之间要加强协作,各学科之间要协调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才能得到遏制,也就不会再出现部分学生“复制”作业了。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简短篇十三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涌现出一大批新课例和一些好做法,令人欣喜,叫人振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不少老师的课堂“创新”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形似神异,貌合神离,徒有形式,没有实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过去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语文课不受学生的欢迎。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可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因此,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着力点主要集中在“语言”上,这一点在课堂教学和检测上表现得十分鲜明,于是在教学中,往往出现教师板着面孔教,学生板着面孔学的现象。在教学《小石潭记》一文时尝试着进行了情境教学。
《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来抒发自己在贬居生活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我认为像这样语言优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能够激起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爱好,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于是我决定教学本文时以情感人,重点体会文章的写景抒情的方法。于是我以导游的身份,以课后练习一“发现石潭--潭中景物--小潭的源流--潭中的气氛”为线索,引导学生和我一同游览小石潭。
课前我从网上下载了本文的课件,让学生分组观看。课堂上我激情满怀,联系作者的身世遭遇大谈乐和忧的心态变化,引导学生从“动与静”、“音形色”、“景与情”等角度解读课文,津津乐道作者高超的写景艺术。讲的时候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同学们也听得津津有味,非常投入。我还精心设计了拓展延伸练习:当地政府要把小石潭所在地开发成旅游盛景区,如果请你作为设计师来设计景点,你会怎样设计?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被点亮了:“幽竹阁”、“玉佩泉”、“翠蔓廊”、“观鱼台”、“望溪亭”……争先恐后的发言,掀起了课堂教学的高潮。
可是第二天早读,却发现同学们断句不准,朗读尚成问题,更不用说背诵了。对一些字词理解也有误,虽然进行了补救,但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反思良久,明白了我的失误在于:
第二、忽视了文言文教学诵读这个基本环节,导致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和基本能力训练方面缺失,丢掉了最基本的“抓手”。
由此我也明白了文言文教学决不能忽视文言字、词、句式和常用语法理解,必须重视培养语感,增强学生对文言语言的感受能力。只有学生真正读懂了课文,才能在学习《小石潭记》这样富有情韵,语言优美的作品时,能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想象,才会在脑海里呈现山水的本真性灵。才会透过语言文字看到活泼的绿色,感受到作者笔下那个空灵、静谧,甚至有几分神秘的小石潭景色。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感情。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简短篇十四
经过几周的教学工作体验,感到有一条原则较重要,即让赏识走进语文教学,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爱学语文。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在赏识教育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仅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简便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成功的教学依靠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地期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靠教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教师,应当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期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地位,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教师要充分肯定。即使学生回答的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鼓励、引导、用心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让学生发展自我的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从而提高语文阅读的质量。
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学生在作文中的个性和创造性已消失殆尽。中总是干干巴巴的几段空话,套话、假话连篇,文章脱离了自我真实内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和色彩。在这种情景下,教师鼓励学生写随笔,观察日记,读后感,观后感、周记。此类作文往往有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鲜明个性的跳跃、独特词语的运用,许多优秀之作常常涌现,时间久了,学生就能发现自我的写作个性。
教师能够允许学生有不一样层次的发展,并抓住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加以鼓励:如好的句子,使用准确的词语,好的开头或结尾等,唤起学生写作的热情和自信。评语以鼓励为主,当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还需用委婉的、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指出,那么以后作文,学生会更主动热情,并能更好的展现或表现自我了。以赏识的方式改变学生作文中的一些缺点,效果明显,并能很快提高写作水平。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过去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语文课不受学生的欢迎。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可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教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异常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所以,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本事的培养。仅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梦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立刻理解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我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教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我说了算。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景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我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很多的时间自读,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课学生跑野马,想说啥就说啥。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教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到达什么目标。
说实话,在语文教学岗位上也已经有十四五个年头了。见识了太多的墨守成规,见识了太多的矫情造作,见识了太多的陈词滥情,自我总是与现实不够合拍,跟不上形势。有同行问我,你是怎样样上语文课的其实语文课就是要瞎扯。
十几年来,我的语文课总能给学生以不一样的感觉,我的课对传统的课来说其实不能说是课,因为课堂上我喜欢瞎扯,说这说那,东拉四扯,海阔天空,信马无疆,扯到哪儿算哪儿,评课者是很感冒的,谆谆教导我,不能脚踩西瓜皮,溜到哪里算哪里,放开教学,就是要放得开,为什么要收回来呢其实收不回来是也没有关系的,学生其实在我瞎扯时是最认真的时候,也就是教学效果最佳的时候,他们听着听着,就流哈拉子,一不留神,就下课了。让自我那充满智慧的语言、灵动的语言、个性的语言、幽默的语言、甚至是勇敢的语言,更甚至那些语惊人倒的语言,全都犹如钉子般一个一个地钉进学生的心里,一翻学生作文,写下的全是我慷慨激昂的气势,看到这样的作文,如果我改的卷子,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给高分呢所以学生总是对我的课充满着期待,期望我带他们到处神游,好不快活。自我的肚皮“吃”得饱饱的,并富有全面的营养,然后,“大腹便便”地走上课堂。一番神聊海侃,学生就得要领,就得新知,就解学生心中之惑,使难点疑点就通通变成亮点,真是事半功倍,挣得满堂悦色。
课本上自认美文的几篇文章上完以后,其余的时间都用来给学生讲些课外的东西,比如向学生推荐一些美文,一齐来学,学生兴趣昂然,群情激奋,人人陶醉。或和学生谈谈国内外的大事啊等等,开阔开阔眼界,课堂内外到处都是语文,讲着讲着,常常会发现正讲在兴头上,学生听的正高兴,下课时间却到了……我认为这才算语文课。
应对课改热潮的冲击,刚开始只是“任尔东南西北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心态,但如今,时代发展的强烈需求,信息技术的全面推入,改革课堂教学,尤其迅速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已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下头是笔者在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几点粗浅体会。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开学短句子(实用13篇)
- 九月九重阳节主要活动(优质13篇)
- 2023年会计学暑假实践报告(汇总13篇)
- 2023年简易的婚礼策划案(优秀8篇)
- 药店营销策划方案(优秀12篇)
- 最新超市元旦营销策划方案(优秀18篇)
- 最新描写雨的优美段落50字(模板9篇)
- 星空婚礼主题活动策划案(模板18篇)
- 2023年中式婚礼的策划方案(汇总8篇)
- 讲座策划方案怎么做(优质12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