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论文5000(大全20篇)

  • 上传日期:2023-11-11 09:31:11 |
  • zdfb |
  • 7页

总结要具备客观性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特点,避免敷衍和过于主观的情绪色彩。总结要有自己的特色,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采用独特的观点和见解。这些范文中还提出了一些进一步学习和提高的建议,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指明了方向。

财务管理论文5000篇一

证券市场中财务报告目标是现代会计理论建立的基础,它决定着其所要披露信息的质量,而证券市场中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则影响着证券市场的效率和公平。证券市场中的财务报告的“供”与“求”是相互作用,以至于达到最终平衡的一个过程。

证券市场财务报告目标供求。

证券市场中财务报告目标就是在各种矛盾之间找到平衡点,使企业在不损害自身合法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满足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市场中客观地存在着以投资人为代表的众多的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然而不同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要求各不相同,信息供应者则是根据法律制度和企业自身利益的需要确定所提供的信息,他们对财务报告信息有着不同的判断。

财务报告目标是现代会计理论建立的基础。财务报告目标作为系统理论的形成,则是在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公司制产生与实行之后。在西方,到20世纪70-80年代,关于财务会计报告目标的研究形成了“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两个主流观点。

“受托责任观”。“受托责任观”形成于公司制盛行时期,其发展与公司制和现代产权理论的发展息息相关。按照产权理论,财产所有者将财产委托给受托者,并要求受托者对财产进行妥善的保管并使其增值;受托者接受委托者的委托,同时获得财产的自主经营权和处置权,并负有向委托者报告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义务,这样,基于财产所有权上的受托责任便得以确立。在委托—受托关系中,委托方和受托方都关注着受托资源的保值与增值,这一目标的实现,则须借助于会计人员,“会计人员是作为第三者介入受托责任关系之中的,以便在受托者和委托者之间,可以顺利地把委托的责任和交卸的责任交代明白”。一旦受托方未能完成既定的受托责任,委托方可以更换受托方。因此,该观点认为,反映受托者对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是财务报告的目标。

“决策有用观”。“决策有用观”的产生依托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在资本市场中,股份公司的股权分散更加广泛,所有权关系淡化,所有者和经营者不是直接地进行沟通、交流,使得委托代理关系变得模糊,极其分散的投资者不可能行使一般意义上的管理,作为市场投资者,他们不是关心企业的资本保值和增值,而是更关注股票行情,即资本市场的平均风险和报酬水平以及企业可能的风险和报酬。如果经营者的业绩不能令人满意,所有者不是直接更换经营者而是通过资本市场直接卖出其拥有的股份,并购入其认为有利的股权,从而使得资源受托方将管理的中心,从有效的管理受托资源转向在资本市场上最大限度地树立良好形象。

“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都是以特定的环境为前提来阐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情况下的财务报告目标,二者互不相让、争论不休,并都产生了广泛影响。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是“决策有用观”的支持者,1978年发表的第1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中提出:“编制财务报告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提供于作出企业和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编制财务报告应为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信贷者以及其他用户,提供有用的信息,以便作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和类似决策”。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注册会计师协会(icaew)和苏格兰注册会计师协会(icas)发表的《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式》认为,财务报告的主要目标有两个:第一,为使用者提供信息,帮助他们对企业的过去业绩进行评估,以便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前景并作出与企业相关的经济决策。第二,为与会计数据有关的合同的制定和执行提供基础。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公布的《编制和提供会计报表的框架结构》中,指出“财务报表的目的是提供在经济决策中有助于一系列使用者的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变动的资料。”“财务报表还反映企业管理当局对交托给它的资源的保管工作或核算工作。使用者之所以评估企业管理当局的保管工作和核算工作,是为了能够作出经济决策”。英国会计界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试图把两种观点统一起来。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在第11条中指出“会计信息应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内部加强经营管理的需要”,被认为是我国现阶段的会计目标。“但对这一表述理论界认为还不够完备,过于概括和笼统。认为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理论指导作用,而且也无法对实践进行指导”。

财务报告是一种商品化的社会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同样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供求双方的相互制约、作用,决定了财务报告的目标。而财务报告目标则决定着其所要披露的信息的质量,尤其在证券市场中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影响着证券市场的效率和公平。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中存在着许多“噪音”,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令人堪忧。

英国的《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式》认为,财务报告的主要需求者是那些无法直接从报告主体获得信息的相关利益集团,包括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人、债权人、职工和业务相关单位。对于使用者的信息需要,该报告引用了两种表述:其一认为使用者至少需要公司为业主、职工和债权人创造盈利的能力以及企业现在和未来的偿债能力的信息;其二认为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可概括为:有关衡量企业目标执行情况的信息;有关企业现有财富的信息,以便与过去的业绩进行对比并了解企业财富变化的原因;有关企业未来发展计划及未来发展计划的可动用资源方面的信息。

美国会计学会(aaa)发表的《基本会计理论》,将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区分为外部使用者和内部管理人员,其中外部使用者包括目前和潜在的投资人、债权人、雇员、股票交易所、政府机构、顾客和其他人士或组织,也包括这些使用者的代表,如证券分析者、同业工会、资信评估机构和工会领导等。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第1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中提出:企业财务报告应提供给现在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的需求者作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和类似决策的信息、提供给现在的和可能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需求者用以评估来自股利或利息以及来自出售或到期证券、贷款等预期现金收入的金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性的信息,提供有关企业经济资源、对这些资源的要求权以及引起这些资源和其所有权发生变化的交易、事项和情况的信息,提供关于企业如何获得并花费现金的信息,关于企业举债和还债的信息,关于资本交易的信息,关于可能影响企业的变现能力和偿债能力的信息,提供关于企业管理当局在使用业主所委托的企业资源时怎样履行“受托责任”的信息,提供对企业经理和董事们在按业主利益进行决策时有用的信息。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公布的《编制和提供会计报表的框架结构》中对会计信息需求者及其需求的论述为:投资者。风险投资的提供者以及他们的顾问关心他们投资的内在风险和投资报酬。他们需要信息来帮助他们决定是否应当买进、持有或卖出。股东们还关心帮助他们评估企业支付股利能力方面信息。雇员。雇员及其代表性组织关心有关其雇主稳定性和获利能力方面的信息。他们还关心能使他们评估企业提供报酬、退休福利和就业机会的能力的信息。贷款人。贷款人关心那些使用他们确定自己的贷款和贷款利息在到期时能否得到支持的信息。供应商和其他商业债权人。他们关心那些能使他们确定欠他们的款项在到期时能否得到支持的信息。顾客。顾客关心有关企业延续性方面的信息,尤其是当他们与企业有长期性联系或依赖企业时。政府及其机构。政府及其机构关心资源的分配,因此也关系企业的活动。为了管理企业的活动、决定税收政策和作为国民收入等类似统计资料的基础,它们也需要信息。公众。企业以各种方式影响公众的成员。

我国会计学者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认为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分为三类:一类是国家宏观调控部门或者机构,主要包括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和证券监管部门等;二类是投资人和债权人(主要是投资人);三类是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或者国有股占主导地位(可对该公司施加重大影响)企业中的职工。

可以说,各国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需求者及其需求信息的认识虽然不完全相同,但多数国家(或会计组织)都把投资人和债权人及其对信息的需求作为首要问题。虽然各类使用者各有其不同的信息需求,甚至同一类使用者也会因其决策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信息需求,但会计信息是难以完全满足个别使用者的特定需要的,因为财务报告的提供者无法具体了解每一位使用者利用信息的目的以及信息在其决策中扮演的角色,而具有共性的一般目的的财务报告足以满足大多数使用者的需要,正如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第4号公告中所指出的:在财务会计中之所以强调通用信息是因为大量的用户需要相似的信息。通用信息并不意图满足个别用户的特殊需要。众多的使用者中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最为广泛,可以说,能够满足投资者需要的会计信息基本上能够满足其他使用者的大部分需要,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结构框架》中也写到“因为投资者是企业风险资本的提供者,因此,为了满足他们的需要而提供的财务报表,也可以满足财务报表的其他使用者的大部分需要”。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经营者是信息的供应者、财务报告的编制者,研究财务报告不应该只强调信息的需求,还要从供应者的角度研究其提供信息的强制性和主动性。一方面政府作为社会和经济的组织者与管理者,有必要对企业财务报告进行宏观管制,以有助于宏观管理与调控、税收等,同时,资本市场的运行与发展,也要求政府建立一个公平的信息市场,因此,政府以法律、法规等强制性手段要求企业必须提供所要求的信息。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企业都不能脱离市场而存在与发展,其中取得资本市场和社会的信任尤其重要,因此,企业为自身需要提供尽可能多的会计信息,以获取资本市场和社会的信任和支持,这是企业自愿提供信息的动力所在。

但是,财务报告信息作为一种经济资源,其决不是供给无限度地、完全地适应信息需求,影响企业提供信息的因素主要有:政府的管制,各国政府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对财务报告均采取管制手段,只是由于各国政体和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不同,导致在管制程度和方式也各有不同。为了保护自己的竞争地位,企业在对外披露信息时,总是将那些属于商业秘密的信息,限制在有限的范围内,而不向社会公开提供,从而保护企业和利益关联者的利益。成本效益关系,如果企业提供某项信息的成本大于提供这一信息所产生的收益,企业也不会主动提供这一信息,除非法律要求如此。由于信息使用者和提供者的目标不可能完全一致,有时甚至存在一定的冲突,作为信息提供者的经营者,为了实现自己的最大报酬等有利于自身的目标,往往会隐藏一些信息,或避免披露一些对其不利的信息,这对信息的披露产生极大的制约。

可见,财务报告的“供”与“求”是相互作用,以至于达到最终平衡的一个过程。

1.吴联生.上市公司会计报告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孝林等.会计基本理论比较.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3.陈少华.企业财务报告理论与实务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

财务管理论文5000篇二

步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以及国际市场的日趋扩大,市场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加之近年来金融危机的影响致使不少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外部宏观经济变化对其影响大等因素的存在,使其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导致其在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本文旨在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及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我国必须对重视解决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资金和财务问题,确保中小企业的健康稳步地发展。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存在原因;管理对策;财务控制;财务管理创新。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近1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它所提供的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总数的60%和40%,并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成为县及县以下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可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外部宏观经济变化对其影响大等因素的存在,使其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导致其在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分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促进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是当前经济形势下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长期从事财会工作的人,有时难免会产生厌倦情绪,相信这是不少同仁都曾有过的感受。究其原因,和财会工作特点不无关系:第一,财会工作单调,天天与数字为伴,时时写写算算,长年累月重复反复,缺少变化,趣味性差。其二,工作压力大。财会工作受到法律、法规的严格规定和界定,出现错误,不仅会因财务数据失真而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触犯法律,受到制裁。因此,财务人员责任大,精神压力也大,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的思想状态。要改变这种状态,从根本上讲是要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增强职业道德。本文就财会人员对财务管理的几个认识问题进行讨论。

(一)专业与综合。

在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属于专业管理,财会人员也常常自我定位为财务专业工作者。然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一方面表现出专业性特征,另一方面又表现出综合管理和法治管理的特征。认识到这些特征,不仅能正确认识财务管理的本质特性,在专业管理的基础上,丰富扩充了财务管理的内容,而且提高了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增强了自豪感。把财务管理归类于专业管理,是强调其专业性强的业务特征,突出财务指标、计算的特点。然而,过分强调专业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则是把财务管理局限在专业管理范围内,影响了财务管理功能的空间扩展,造成财会人员在心理上认同上把财务管理指标化、计算化而产生工作简单、单调想法,降低了对工作的兴趣。把财务管理归类于综合管理,是财务管理实务运作的客观反映。财务管理由事后算账的会计管理,发展到事先预测、事中控制、事后总结的管理会计,使财务管理由单纯的算账功能发展为预测、控制、总结的综合功能,这是财务管理一次质的飞跃。这次飞跃标志着财务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闭路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如资金是生产经营的血液,财务管理已成为同其他要素密不可分的重要因素。

以前常用的本、量、利平衡分析法,就是通过财务分析找出成本、产量、利润的平衡点,这是靠综合功能才能完成的管理任务。近年来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通过对财务目标的制定、实施、控制、协调,直到实现预定目标,体现出财务管理的综合性和与其他管理的关联性,财务管理已从实质上成为综合管理。财务管理系综合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其法治性。在企业管理中,没有哪一种管理象财务管理那样明显的法治特色。财务管理必须严格遵守《会计法》,必须按照会计准则进行账务科目归类、处理,从资金管理到照章纳税,从贷款担保到融资使用,从成本构成到利润分配都必须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操作,不能越雷池半步,否则就是违法违规。财务管理所具有的法治特征,进一步说明财务管理的综合特征。把财务管理由专性管理提升到综合管理,彰显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会人员必须提高综合能力才能适应综合性的工作要求,因为财务功能的提升过程,也是财务工作者职业道德、专业水平和协调能力的提升过程。

(二)观念与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出现频率最高的新名词莫过于观念,观念更新成为各行各业,尤其是企业及企业家的口头蝉。财务管理受计划经济影响深,观念滞后,观念更新更要有紧迫感。客观地讲,财务管理观念更新说得多,决心也大,但实际效果并不尽人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其中对观念与实践的认识不到位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观念的认识停留在表层上,对其本质缺乏深入了解。什么是观念?观念就是观点、信念,属于思想范畴。思想决定观念,观念不同思想方法也不同,因此判断问题的标准不同,分析问题的方法也不同,解决问题的途径也不同。如果把观念与思想切割开来,不改变财务管理的思想,观念更新便成了空中楼阁,一事无成。对更新什么观念,即舍弃哪些旧观念,树立哪些新观念认识模糊,思想准备不足。观念更新要适应财务管理的实际,要结合本部门本人的实际才能有的放矢。从共性看,财务管理要更新计划经济观念,树立市场经济观念;更新旧的财务核算观念,树立既重视结果,更重视动因的观念,即重视从预测到实施的有效控制观念;更新旧的财务管理以算为中心的观念,树立以人为中心的观念等。从个性看,则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准观念更新的切入点,例如对存货是资产还是负债、资金的价值是流动还是固化、财务的安全与风险等观念。观念滞后,就会被形势淘汰;观念更新,才能跟上潮流。

2、对怎样更新观念不知所措。更新观念是思想转变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观念更新的先导是思想改变,也是通过实践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离开实践,观念更新无从谈起。毛主席指出,“理性认识,依整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财务管理的观念更新,也必须经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即由实践到观念的飞跃过程。如果把观念更新停留在口头上,写在材料上,而不去亲自实践,没有从实践到思想的飞跃,就没有观念更新。观念更新是随着实践不断深化、发展而不断深化、不断更新的过程。观念更新必须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两次飞跃过程。财务人员在两次飞跃中实现观念更新,思想境界有大的提升。

(三)共性与个性共性与个性,在哲学上就是普遍性和特征性。

毛主席认为,“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关于共性与个性,哲学上认为包括三层念义:其一,任何事物都存在普遍性或特殊性和绝对性或相对性,即都存在共性与个性。其二,共性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一切共性是无条件存在的,呈绝对性;个性则表现为某一事物独有的特殊性质,一切个性都是有条件地暂时地存在的,呈相对性。其三,共性包含于一切个性之中,即个性包含共性,无个性既无共性。搞清了共性个性的关系,就可以正确认识财务管理上共性管理与个性管理的问题。有些财会人员误以为共性管理包含个性管理,甚至认为个性管理是管理的简化,这显然是错误的。恰恰相反,共性管理是包含于个性管理之中的,因此个性管理不是简化而是在包容共性前提下的个性发展。明白这个道理,在财务管理上才能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关系:一是重视共性管理,因为这是财务管理共同遵循的模式,是管理的基础。

共性管理因其通用性而显示普遍性和适用性。二是尊重个性管理,因为个性管理是共性管理的突破,是在共性管理上的发展,具有导向功能,起带动作用。例如,我们进出口财务管理不但包含一般财务管理所有内容、方法,而且还具有一般财务管理很少涉及的定单核价、报关、结汇、汇率变化处置等内容。三是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管理的关系。共性与个性存在于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两者有机结合,就会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处理不好两者的关系,就会造成负影响。实际上,共性与个性并不排斥,有着相互结合的内在要求。从事进出口财务管理如果搞不清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就可能认为进出口,比一般财务简单,而工作有所懈怠。明白了共性是包含于个性之中,知道自己不但要有一般财务共性知识,还要有进出口财务个性知识,就会对自己提出了更高要求,就会自觉在不断提高共性业务能力的同时,不断提升进出口个性业务能力,更好适应工作要求。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典型的财务管理模式是家族式管理。这种权度严重失衡的财务管理模式在企业领导者知识不足、管理观念落后,对新的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与了解的情况下,势必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造成企业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失灵、会计信息失真。

(二)缺乏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对项目投资缺乏科学论证。

一是片面追求“热门”产业,有些企业甚至片面认为国家调控什么就应该上什么,肯定能赚钱。二是对对项目建设和经营过程中将要发生的现金流量缺乏可靠的预测,仓促上马。一旦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收紧银行信贷,使得建设资金不能如期到位,企业就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甚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三)财务风险意识淡薄,企业始终在高风险区运行。

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过度负债。有些企业在借入资金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一些企业进入了靠贷款维持生存的恶性循环。其结果是债台高筑,财务风险极大。二是短债长投。一些企业就采取变通的办法,擅自改变贷款用途,将短期借债用于投资回收期过长的长期项目投资,导致企业流动负债大大高于流动资产,使企业面临极大的潜在支付危机。三是企业之间相互担保。这给财务监管带来很大困难,造成整体负债率不断抬高,企业经营成本和财务费用不断加大,支付能力日渐脆弱,资金链条过紧并随时可能出现断裂。

(四)财务控制薄弱。

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形成资金闲置或不足。有些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二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应收账款周转缓慢,资金回收困难。

(五)财务会计工作流程不规范、不严格。

一是原始凭证、会计分录、科目应用、账册设置以及财务收支等方面工作不规范,没有形成严格的制度。二是会计报表的编制既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又没有完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去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对材料、工时、动力等消耗没有进行严格的定额管理和健全的分析核算制度。三是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督机制。

(一)股权结构与经营模式的影响。

中小企业的所有权结构一般来说是高度集中的,在经营模式上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在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的企业,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项目决策不科学,不民主,随意性较大,个人说了算的情况盛行,难免造成投资决策失误。

(二)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和管理能力的影响。

现有的中小企业,大部分是在八十年代短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其中相当一部分管理者的素质、能力还停留在当时的水平,管理观念陈旧,管理思想落后,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通盘考虑和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三)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的影响。

一是企业组织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职责不明确。二是工作流程不规范,制度不健全,致使财务审批随意性大,越权行事现象严重,造成财务管理混乱。三是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缺乏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法制观念比较淡薄,对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缺乏充分的理解和认识。

财务管理掌持着企业的经济命脉,但却是相当多中小企业的软肋。从近年来财政部对中小企业检查的情况看,大部分中小企业存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白条抵现金、财务管理混乱、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在现实运作中,尽管一些中小企业的产品也具有竞争力,其发展初期的经营业绩也较好,但最终还是陷入了种种困境,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自身财务管理的混乱,使企业缺乏真实可靠的财务资料,从而导致经营决策的失误。这些说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仍处于低效率低水平阶段,与其日益发展壮大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小企业融资政策法规和制度不够完善。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一直受到“融资难”问题困扰,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环境和法律法规建设还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现有融资体系也不利于中小企业长期资金的融通。由于中小企业的贷款管理成本平均是大型企业的5倍左右,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跟踪监控费用增加,使它们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愿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二)中小企业税负过重,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

中小企业的税金一般按销售额乘以6%的征收率计算,这样小规模纳税人的实际税负高于一般纳税人,使得中小企业的赋税过重。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其主要原因:

1.负债过多,融资成本高,风险大,造成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

2.国家没有专设中小企业管理扶持机构,国家的优惠政策未向中小企业倾斜,使之长期处于不利地位。

3.大多数中小企业是非国有企业,有些银行受传统观念和行政干预的影响,对其贷款不够热心。

4.中介机构不健全,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和贷款担保机构。

(三)投资能力较弱,且缺乏科学性。

1.中小企业投资所需资金短缺。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是中小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但中小企业吸引金融机构的投资或借款比较困难。银行即使同意向中小企业贷款,也因高风险而提高贷款利率,从而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

2.追求短期目标。由于自身规模较小,贷款投资所占的比例比大企业多得多,所面临的风险也更大,所以它们总是尽快收回投资,很少考虑扩展自身规模。

3.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只看到多元化经营所带来的分散风险作用和将企业规模做大的虚荣成就感,而忽略了企业扩张与其资金实力、技术开发、市场开拓及内部管理等方面的矛盾,忽略了跨地区、跨行业乃至跨国的多元化经营是需要条件的,且多元化经营也不一定能满足人们分散风险的初衷,反而可能导致财务分散、风险增大。

(四)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会计控制薄弱,监管不利。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法律法规和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避免或降低各种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会计控制和内部审计控制是其中的主要内容。

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核心就是实行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内部牵制制度。多数企业为了节省成本而缩减财务人员,将原本应该由财务、会计和出纳三个人完成的工作交给一个人来完成。一些企业的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不健全;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其中的几项制度,但实际工作中从未认真执行过。内部审计在中小企业中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多数企业没有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有的即使有,也是将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合并,或在财会部门内设审计人员,这样不能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一些企业怕开展内部审计会伤了和气,除非有重大嫌疑或已经出了问题,否则不开展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形同虚设。同时由于内部审计要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甚至企业的核心机密,有些中小企业不敢轻易让“外人”负责内部审计工作,所以在用人上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内容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会计控制的薄弱、监管不力。具体表现为: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违反现金管理制度,常有超过规定限额的现金支出未按规定通过银行结算和坐支销货款现象发生;固定资产管理失控,固定资产增减不记账,日常核算中不计提或多计提折旧,账面与实际严重不符;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成本控制水平落后,成本费用核算不实等等。

(一)强化财务管理意识,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素质。

长期以来,我国民营企业的“财务”与“会计”不分,财务管理从属于会计工作,财务管理的内容也往往仅限于营运资金管理。在财务管理已取代生产管理成为企业管理核心的今天,这种状况必须改变。为此,中小企业应重视财务预算和营运资金管理、财务控制等工作,从大局把握企业经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层次,并要在思想上提高对新形势下财务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再认识,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同时,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中小企业还应聘请和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这些财务人员的责任不仅限于对企业资金、资产的记录,其工作重点应放在对已有资金的控制、对各项资产的管理、对企业的投资、筹资进行合理的管理上,应能从较高的理论角度进行经济活动分析,从数字变化的表面分析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活动,为改善经营管理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二)强化信用观念,提高信用等级,拓宽融资渠道。

资金作为现代经济运行的“血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备要素。若不尽快解决融资难问题,中小企业就缺乏发展的后劲和活力,很容易被市场淘汰出局。中小企业要想摆脱目前融资难的困境,一方面必须强化信用观念,主动提高自身信用等级,做到诚实守信,规范经营;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可以加强与大企业的联系,借助大企业的信用为其担保,获得银行贷款。还可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不断向银行通报企业经营情况,让银行能够把握住企业资金的流向,取得金融机构的信任,并按银行信用等级评定标准规范企业的各项制度,积极争取银行的信用等级评定。

(三)科学投资,降低投资风险。

以对内投资方式为主。对内投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对新产品试制的投资。

2.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

3.注重人力资源的投资。

从某种角度说,加强人力资源的投资,拥有一定的高素质的管理及技术型人才,是企业制胜的法宝。规范项目投资程序。当企业在资金、技术操作、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实力之后,应规范项目的投资程序,实行投资监理,对投资活动的各个阶段做到精心设计和实施,规避投资风险。

(四)加强对日常经营活动的财务控制。

1.合理估计和保证日常的现金流量。现金管理的起点正是估算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确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时间,尽可能准确地预测未来的资金需要,并且保证非常及时地提供资金满足这些需要。这方面常见的错误是高估销售收入,低估了费用开支,或者在现金流量中没有加入意外开支的准备金。

2.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企业一般都会存在大量的赊销,因此应收货款问题是屡见不鲜的。要想解决这个难题,从一开始就需要严格把关,把某些付款条件规定清楚,防止客户在事后故意拖延。如果应收款已经发生,企业就需要制定严格的回收政策。

3.加强存货管理。不良的存货状态是消散企业资金的一个严重威胁。每多花一块钱用于存货,就等于少花一块钱用于生产。所以,对每一种储存在库的产品,应尽量需要寻求理想的存货余额。

(五)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中小企业不同于大型国有企业,在制定财务会计制度时,应当遵循针对性、操作性和强制性原则,制定一套符合企业实际的财务管理制度:

1.要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统一负责企业的资金融通、现金出纳、财会管理、工资核算、固定资产以对预算编制、决算实施工作。

2.要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如现金、采购、报销、稽核等制度,实行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3.要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强化监督机制。根据各岗位的权利和责任,强化财务人员的责任,规范财务工作程序,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坚决杜绝不规范、不合法的会计业务和财务行为的发生。

4.要求企业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审计监督,以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将财务管理工作与企业的经济业务紧密结合起来,促进财务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

(六)明确企业财务管理中各岗位职责与权限。

为了实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目标,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开展中还应加强岗位职责与权限的明确。根据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特点以及管理体系、管理目标对各岗位人员的需求进行岗位职责与权限的确定。通过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岗位职责与权限的明确,是企业各岗位人员嫩能够了解自身实际工作中与财务管理相关工作内容及职责权限。进而使企业各岗位人员能够根据财务管理要求开展自身的相关工作,促进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七)强化财务预算管理,促进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针对中小企业资金链通畅的重要性,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应针对资金管理要点进行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通过对企业经营方向、经营目标的分析确定企业全年资金预算以及季度、月的资金预算。在此基础上要求各部门对资金使用进行预算编制。各部门预算编制应符合企业经营的实际、符合企业经营目标。通过科学的预算编制为企业资金筹集与使用提供基础资料,为保障现代中小企业资金链的通畅奠定基础。同时,中小企业还应针对以往预算编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对策分析与调整。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开展预算管理工作,以此为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奠定基础。

如何有效地通过财务资金的监管,规避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中最直接的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从传统地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到股东利益最大化、相关利益体、社会利益最大化方向不断地发展。

1.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体制。

经济的进步最显着的特点就是信息技术的应用,财务管理也进入电算化进程。电算化使财务管理更加快捷、高效,也使相关财务信息、数据得到有效的验证,建立一个以财务为中心的企业管理信息处理系统,这样才会使会计核算与企业的生产管理、业务管理等融为一体,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优化,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与资金保障。

现阶段,财务管理的重心包括各项资金的有效利用和财务风险的规避,它要求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有效识别财务风险预兆,规避风险,并对财务风险可能带来的问题及损失进行提前预估,为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健全财务风险的控制及转移机制,企业经营不可避免的就是风险的来临,面对风险企业必须健全财务风险控制及转移机制,运用多元化经营、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案,实现对风险的分散与回避。

知识经济的到来,也为中小型企业带来了许多机遇,知识已转化为生产力,成为超过有形资产外更为有力的“知本”,这也对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要求,打破传统的有形资产管理理念,将知识转变为生产力,不仅是对人力资本的重视,更有效提高了知识资本的利用效率,再度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1.王晓东,关于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工业技术经济》,2005.

2.唐红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其改进方法,《企业经济》,2005.

3.王珍义,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财务管理问题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

4.曾健如,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场现代化》,2005.

5.徐荣华,吴国灿,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局限性研究[j],《财会通讯》,2005.

6.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j].马克思主义经典文选,1991.

7.项怀诚。领导干部财政知识读本[j].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8.常虹玉。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要点与重点的探讨[j].企业经营与管理,2011.

9.王倩。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重要性分析[j].财经快报,2011.

财务管理论文5000篇三

[摘要]财务管理是组织财务活动,处理和协调好财务关系的经济活动,它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确保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确保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实现企业的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经营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企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我国市场经济发育还不健全,财务管理中的风险更是层出不穷。如财务管理意识淡薄、投资缺乏科学性、资金筹集渠道狭窄、企业财务核算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本文借此针对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分析存在的风险,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期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调控与风险防范机制。

在我国企业迈着坚定的步伐,向着建立现代企业模式挺进时,自身却面临着一个严重的挑战,那就是企业财务管理严重滞后,我国大多数企业仍然以会计核算代替财务管理,有些企业决策者甚至对财务的基本概念诸如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资金成本、财务杠杆等都不了解,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不相符合。而不确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随时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企业造成一定的威胁。所以清晰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并能运用相应的对策进行控制与防范,使企业减少甚至避免财务损失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1、融资困难,资金不足。

充裕的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条件,目的是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但目前来看,由于竞争激烈,市场行情不断变化,银行为了降低放贷成本,减少放贷风险,不愿意贷款给经营规模小、业绩不稳定的中小企业;同时,现代中小企业本身资本金就不充足,在效益好时,企业大量投入资金,盲目扩大生产规模,没有注意资本积累,可用资金很少。一旦企业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就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虽然现在有一些金融中介机构和贷款担保机构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但大多不健全,而且高出国家法定利率许多,财务费用的增加制约了企业发展。

2、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财务信息失真。

企业一般重销售、生产,轻管理,许多财务人员会计基础知识不扎实,平常也不注意提高,而且许多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也没有设立严格的复核审批制度,更无约束监督机制。所以导致掌握相关权利的人员篡改会计数据,收受贿赂、贪污公款,非法侵占企业资金等不法行为的产生。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企业领导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财务管理意识,对财务管理人员未严格把关。以上现象均已严重影响了企业资金的正常分配及合理利用,所以急需转变。

3、内部控制环节薄弱。

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比如缺乏明确的职责分工,以及原始凭证制单、记账、稽核等制度要求,管理非常混乱,致使相互之间的核算很难统一口径,企业很难通过及时地掌握真实的、准确的财务信息来控制物资和资金流,容易导致投资失误,或者投入的资本金经过生产经营过程之后不能成功地回到起点,企业无法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增强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不能实现集团化、多元化。另一方面就是考核奖惩机制不够健全,未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约束,导致其缺乏责任心。

二、“风险观”的转换:财务环境变迁的内在要求。

财务是环境的产物。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财务管理需要适应企业制造技术和管理方式的变化不断调整与优化自己的行为与策略。

首先,通过收益与风险之间的正确权衡作出科学的企业风险决策。以企业资本经营为例,企业资本经营决策的基本原则是“探求一种风险尽可能小而收益尽可能大的方案”。然而,企业资本经营,寻求资本价值的不断增值,必然会涉及许多新的经营领域,如房地产交易、股票交易、期货交易、产权交易等等。这些对象的收益性和风险性的差异很大,要求经营者具备的条件也不一样。例如,房地产交易投资规模大,投资的财务杠杆率高,资金周转期长,资产的流动性差,估计的技术难度大,因而要求经营者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较好的商业信誉和较深的专业知识储备。又如期货交易具有套期保值和获取风险利润两种基本功能。它的特点是选择余地大、风险报酬高、获利机会多、市场透明度高。但期货市场上投机因素多,转眼之间便可能大盈大亏,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敏捷果断的判断力和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就不能从事期货交易。

由此可见,通过资本经营不断开拓新的投资与经营领域,既给企业带来了可能的高收益,同时也引发了企业经营的高风险。因此,企业资本经营必须适应竞争性财务管理的内在要求,通过资本经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应用风险价值理论规范各种经营与财务风险,正确区分可分散风险与不可分散风险,通过有效管理减少可分散的风险;同时,加强风险权衡理论的研究,广泛应用净现值法、当量调整法、风险调整贴现率法以及期权法和博弈法等风险分析方法,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使企业资本经营真正达到风险小、成本少、收益好的目标。

其次,适应新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优化企业风险决策。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通常遇到的风险有4种:经营风险、金融风险、灾害风险、环境和法律风险。而随着互联网在企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各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开始发生。对内,作为数据管理的计算机往往被作为逃避内部控制的工具,同时,经济资源中智能因素的认定将比无形资产更加困难,其随着技术环境和信息环境的改变而发生价值波动,也容易产生各种客观上的失控现象;对外,由于“媒体空间”的无限扩大,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网上银行”、“电子货币”、交易无地域化和无纸化,这使得国际间资本流动加快,资本决策可在瞬间完成,稍有不慎可能会产生难以估量的损失。总之,由于网络经济的非线性、突变性和爆炸性等特点。企业需要加强对诸如资讯保护风险、内部矛盾和外部侵入风险、破坏与舞弊风险、交易完整风险、无形资产投入速度快、知识积累更新加快、产品的寿命周期不断缩短等风险的研究。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在以网络、信息经济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建立新的风险管理模式就势在必行了。

调企业计划、采购、控制等职能的一体化,使所有子公司、职能部门的子目标与企业整体目标相趋同,这种基于多层次委托代理关系下的累加代理成本才会最小。这就需要财务管理有一条“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主线,各个部门应当围绕这条主线展开,而事前分析、计划预算管理将成为企业的基础性工作。

第三,开发合理、有效的财务管理工具,预测和防范风险。在网络、信息技术条件下,不断创新风险预测与防范手段是企业在对世纪中获取竞争优势,取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当前,适应企业跨国经营,以及应对加入wto之后可能对企业产生的风险影响,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界应当加快财务风险工具的开发。其中财务电子预警是现代财务管理预测和防范风险的一个重要工具。财务电子预警是借助于网络技术开展的财务预警,其目的是为了发现重大问题。企业财务的预警系统是指企业财务管理机构通过专门的方法监测、分析企业财务经济活动和理财环境,预先警示企业现在及将来可能存在的重大财务问题,它是整个企业经济预警系统的核心。财务预警不同于财务诊断,它是一项长期、持续的财务风险预测和监控体系,而财务诊断往往是针对财务事项展开的分析和对策研究,是短期的、应急性的财务管理手段或方法。在集团企业中,财务预警活动由母公司财务管理部门组织,视其必要可在子公司及其成员单位(包括海外公司或单位)设置“监测站”,具体承担实地观察和收集信息的任务。财务电子预警的方法多种多样,如财务失败电子预测模型、风险预测模式等。

总而言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企业要想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就必须预防和规避财务风险。如树立科学的企业财务管理观,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增强财务管理的意识,并针对自身存在的财务管理不足,积极探索新的财务管理渠道,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财务管理论文5000篇四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开放和发展,小微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在我国企业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比重,成为备受关注的一个群体。但其整体状况却不容乐观,而财务管理作为小微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发展环节一直备受关注,在这一环节存在的问题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首先对我国小微企业在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作了讨论,在此基础上对小微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并在分析产生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目前,我国小微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了5000万家,成为了我国市场经济的主体,为我国解决了大量的就业人口和将近三分之二的所得税,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我国小微企业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鼓舞下,并随着20xx年1月份的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发展得越来越快了。与此同时,众多小微企业在现阶段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小微企业自身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还有许多不足,资金势力和技术力量较为薄弱,限制着小微企业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小微企在财务管理方面不够规范,对会计准则把握不够准确,这些同样影响到了小微企业经营济活动的正常运行。

小微企业现在的规模虽然不是很大,但小微企业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鼓励科技创新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随着在“国进民退、国退民进”的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及在当前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小微企业将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更显重要。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就是财务管理工作,这也得到商界和学术界的认可。

(一)小微企业财务管理是内部管理的中心环节。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以价值为导向,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必须围绕价值这个中心目标开展,现代财务管理能洞察企业运行中各项管理工作的过程和最终结果,因此,做好财务管理是做好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关键。而小微企业经营活动的过程和效果都离不开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中心环节。

(二)财务管理是促进小微企业和企业外部有效沟通的桥梁。

小微企业经营的好与坏,可以通过财务会计中提供的信息反映出来,社会上各种渠道汇总的财务会计信息能为小微企业财务管理提供完整的、可供小微企业决策所用的经济信息。同时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资料对小微企业外部的决策者、投资者等其他外部主体提供重要的财经信息。因此,财务管理是小微企业和外部主体之间的一种信息沟通的桥梁。

小微企业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有限,决定了其在运行中抗风险能力弱,这样会造成小微企业收益的不确定性。如果在技术上没有优势、在管理上不规范,特别是财务管理上不规范,更会使小微企业举步维艰。由于小微企业可能会受各种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小微企业的收益往往偏离预期目标。通过财务管理来规避将要发生的风险。这实际上是财务管理的财务风险预警能力。因此,在小微企业管理中,正确运用财务管理的财务风险预警能力是小微企业有效规避财务风险的有效途径。

(一)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困难,资金来源单一。

目前我国小微企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发展很快,特别是在注册资本取消约束后,更是如雨后春笋一样发展迅猛。资金来源主要是合伙人出资,形式较为单一。难以通过正常的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形式进行筹资,由于小微企业本身规模小,资本也小,负债高借款能力低,一旦企业面临违约行为甚至濒临破产,则银行等金融机构将面临无法收回本金和利息的风险,所以大多数微小企业很难满足借贷条件。

(二)缺乏明确的产业方向。

很多企业有明显的盲目跟风现象,不顾自身的客观条件和能力,也无视国家宏观调控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只凭自己粗浅的认识,认为什么热门就做什么,什么行业好就做什么,根本求考虑自身情况和长远发展,有些企业甚至片面认为国家调控什么就应该上什么,肯定有利可图。盲目上马,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损失。其次,对自己要上马的项目没有进行可行性分析,投资规模应该多大?资金来源、资金结构是什么样?建设周期多长?市场需求怎样?都没有进行认真的规划和测算,对于项目的财务和风险没有进行可靠预测。如果市场出现异动或国家发布宏观调控政策,那么企业的资金可能因为不能及时到账而陷入困境,从而导致经济损失。

(三)缺乏风险意识。

对于一个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来说,如果没有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企业就会很容易产生财务危机。小微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负债过多问题。小微企业产生负债是很正常的现象,小微企业如果想稳定长期发展,那么负债经营是不可规避的。如果小微企业不顾及自身的经济偿还能力,过分地向银行贷款,那么就很难让有限的资金充分发挥效益。第二,就是短债长投。这种现象是指的是一部分企业采取变通的办法,擅自做主对贷款用途进行更改,将短期借债运用于投资回收期。

(四)缺乏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在小微企业财务内部管理期间,相关部门不能合理对中小企业进行财务内部控制,无法提高小微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效率,甚至会出现影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问题。一方面,在财务内部管理的时候,相关管理部门无法对会计控制工作进行管理,难以控制各类风险。另一方面,小微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人员不能明确权责利制度,难以提高小微企业财务控制权责利管理效率。

(一)拓宽融资渠道。

融资渠道单一一直是限制小微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拓宽融资渠道需要来自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可申请适当放宽对小微企业的放贷条件,积极争取优惠政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自身也应努力提高自身,首先应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入手,规范的企业治理结构,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良好的信用评估,展现积极向上的态度。政府方面也应当不断完善有关小微企业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小微企业在政策上的支持,加大对小微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方面的扶持。金融机构也应不断完善当前的债券融资市场,建立多层次的中小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助力。另一方面,成立信用担保机构可以有效降低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的风险,使小微企业更容易筹措到发展资金。

理念决定企业的发展高度,如果理念偏离正确的方向,企业则永远无法得到发展,作为企业管理职能部门应定期不定期对企业领导者进行理财知识培训,给他们提供创造学习的机会,并应把企业领导是否会理财作为考核企业领导者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使企业领导者真正认识到,不会理财的领导者,不是一个合格领导者,不会理财的企业,是不能发展的企业。

(三)建立财务预警机制。

企业要提高风险意识,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机制。在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机制时,我们可以分两步走,首先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短期预警的目标不是盈利,而是保证小微企业的现金流,从而使企业可以正常运作。其次,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当出现不利于企业财务状况的因素时,财务指标的变化会触发财务预警机制,使管理人员有更多时间从容处理,降低财务风险。

小微企业的内部控制有助于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需要不断的完善,明确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账目登记工作,企业财务专用章、法人代表章分人管理等。结合当前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对于提升小微企业的行业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好的实现总校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小微企业因企业规模有限,在内部控制上所承担的费用也不尽相同,小微企业只需建立一个简单的控制系统即可,在实际工作中寻找内控效果与内控成本间的合理比例。

综上所述,在我国小微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财务管理工作既具有专业性,又具有综合性,它存在于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在实际工作中,应防微杜渐,找准企业的发展方向,完善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拓宽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坚持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财务管理论文5000篇五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离不开强有力的财务管理。但就当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施工企业中的财务管理仍存在些许问题,而致使施工企业的发展停滞不前。鉴于此,文章从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内容与其必要性入手,进一步分析财务管理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几点强化措施。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不足;策略。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更是不断崛起,施工企业也愈加增多。当前建筑市场的竞争俨然进入一个白热化状态,且施工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也愈演愈烈,使得施工企业在对业主的议价能力难以提升,这也是当前施工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如此竞争激烈的市场之中,建筑施工企业若能拥有高效科学的财务管理方式,那么对于降低成本费用,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获取利润最大化大有裨益。为此,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解决其不足之处值得探究。

首先,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第一,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主要是为资金科学筹措而提供相应方案。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大,需求量亦大,在实际生产运行过程中,企业必须获得财务管理的强有力支撑,借以分析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状况,从而制定出合理的资金筹措对策,以保障企业的健康运行;第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应分析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在施工过程中难免存在着一些安全风险隐患,企业正式投资之前,应通过财务管理手段来分析其项目投资的可行性,并提供相应的风险评估,以保障企业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合理性。其次,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阶段具有复杂性,其招投标、原材料购置、设计图纸、竣工结算等皆包含在内,这些工作的展开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工作的支撑。企业制定价格、预估算成本等方面的工作亦需要财务管理加以审核计算。这也意味着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活动与财务管理工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两者必须加强沟通合作,方能确保企业所有经济活动的健康运行。除此之外,企业若想寻求利益最大化,便需通过加强财务管理,来保障其经济活动所取得的最大利润的合法性。

建筑施工企业对财务管理缺乏重视度的主要原因无外乎就是企业管理层的财务意识相对薄弱,不能够科学地认知财务管理知识,对于在整个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功能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而较之其他企业,建筑施工企业的流动较大,所涉及的方面也较广,财务运作周期相对较长,财务管理更是涉及多个环节,这也是建筑施工企业有别于其他企业财务的内容所在。此外,在传统财务经验和管理理念的影响下,多数财务人员并不能够深入了解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运作状况,所以难以充分认知财务管理,这就使得财务运营过程中的纰漏现象极易发生,建筑施工企业的正常运行显然受到影响,更甚者会导致施工企业产生难以估量的损失。

2.2会计基础工作相对薄弱。

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作量相对较大,且地点较为分散,也因此对于财务管理的要求极高。当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中的个别项目经理或是部门并没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意识,以致出现财务管理方面问题时,不是难以提出解决方案便是“欺上瞒下”,而在部分财务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专业能力较为不足的状况下,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显然会逐步下降。一方面,财务管理部门控制资金时,资金控制力度往往显现出不足的状况,使得企业的财务核算受到影响,其应收应付账款回收更是难上加难;另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的实物台账及其材料核算相对复杂,在归集材料时,资料有所残缺,未能归集完整的现象更是时常发生,致使企业实物资产管理脱节与财务资料核实有误的问题发生。此外,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没有确切落实好责任制度,分工和责任承担人没有准确划分,从而影响了财务工作的稳序进行,财务审批与核算工作也难以有效展开,财务报表信息缺乏真实性亦是时有之事,财务管理工作可谓存在较大漏洞。

2.3财务制度有待完善。

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如何对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具有直接性影响,也就是说,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收益。为此,当前建筑施工企业若想切实提升经济效益,理当强化成本管理,并积极运用多种现代化管理方法来提高其管理质量、效率。但从目前总体管理趋势来看,许多建筑企业仍未真正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体系。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会计对于成本管理的重点难以确切把握好,使其成本过高,显然不利于施工企业的盈利。此外,部分施工企业由于责任意识相对薄弱,且又缺乏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致使管理费用时常发生超支浪费现象。在此形势下,若想将企业产品成本最大限度降低,并减少劳动力,获取经济效益最大化难度极大。

2.4财务人员综合素养不高。

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存在着创新能力较为不足的状况。一些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高,知识结构呈现老式化,却仍旧凭借以往的知识经验来处理相关财务管理工作,致使许多复杂的财务管理技术不能得以施行,或是在实际施行过程中难以取得有效成果。如部分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监督及其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技巧和新时代下所要求做到的并不能够相适应,这就导致在分析和统计会计数据时,难以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致使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不断增多。

3.1完善债权债务管理机制。

作为企业正常运行的保障,资金对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关键,更是保证企业生存的基础。企业资金管理主要是分析和判断企业的运作过程,把控好资金的运作流程,从而科学预算并决策资金分配状况。企业理当及时回收资金,并合理分配资金,以将资金运作周期缩短,提高资金监管力度,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加强资金监管和周转的必须条件便是逐步完善债权债务管理机制。一方面,要从源头抓起,从签订合同抓起。签订合同必须严格遵循我国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保障合同权利的有效,对于合同规定的义务也应切实履行;另一方面,要科学规划施工过程中的资金问题,逐渐强化中间阶段的结算工作,对于竣工结算阶段也要加以重视,以便收款项能够处于企业可控制范围之中。最后,施工企业生产过程中,还要与甲方定期核对往来款项,并采取相应的催款举措,避免资金回收不拢现象的发生。

3.2更新财务管理理念,重视财务管理。

部分施工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并没有准确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也没有发挥出财务工作的主导作用,这对于企业健康发展显然产生了消极影响。为此,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理当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将财务管理工作真正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的始终,并建立健全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财务监控体制,以便在企业运作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切实发挥其主导作用。同时,还要立足生产,将企业效益作为核心,逐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以为建筑施工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打下坚实的根基。

3.3强化资金管控,提高资金利用率。

对于企业整个资金运作应加以程序化和规范化管理,并加强对资金使用风险的控制,以促使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生产效率得以强化。首先,应全面规划和预测资金的使用,制定出详细的预算编制,逐步健全监管机制,明确要求职员根据规划来进行实践操作,对于资金链的每个环节都要严格监控,以保障资金被用到实处,避免贪污挪用事件发生;其次,企业应定期展开资金安全自查,对于存在的资金风险漏洞,要施以有效整改,并密切关注整改状况,保证安全隐患确实得到解决。

3.4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为此,企业应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定期组织职员进行继续教育,使其业务能力、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得以提升。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并提供一定的机会,让财务工作人员不断学习深造。如对于实际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或是继续教育、培训中表现良好的财务人员施以一定的奖励,并树立先进标杆,以鼓励并带动全体职工的勤奋上进,从而真正提高整个企业员工的整体素养。

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切实利益,更关乎着整个企业的生存发展。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方可保障企业有效控制资金,并发挥其主导作用,帮助企业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不断加以改善,更新管理理念,以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的稳序发展。

[1]侯杰.简析新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j].财会学习,2017(3):66.

[2]于龙让.浅析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及改善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6(6).

[3]李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不足及改进建议[j].知识经济,2016(24):86.

财务管理论文5000篇六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一直是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研究方面的重要课题。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微观企业主体的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也在不断的变化,向更为科学、合理、全面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有关财务管理目标的讨论也从未停息,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广泛运用与认可的财务管理目标,正在接受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挑战。

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组成部分,财务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势必对企业的整体运营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财务管理目标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导向性因素,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和重大意义,这也更为凸显财务管理目标合理选择和定位的重要性。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目标的集中体现和深刻反映,决定着企业的行为模式,对整个企业管理活动具有根本性的影响。由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本身的确定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同时考虑到企业所处环境的差异性,使得不同行为主体基于内部运营所需和外部环境的不同,在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上呈现出盲目性,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活动,最终导致企业经营活动无法有序开展,给企业的长期稳定带来负面作用。因此,财务管理目标的科学定位,对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财务管理目标,较为普遍的理论有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等。各种观点在接受理论推敲和实践检验的过程中,呈现出了各自具有的特点,也推动了财务管理目标的不断变化发展。

资本是以追逐利润为本性的,企业的产生及其发展壮大是不断逐利的过程,因此利润最大化最为直接地解释了企业存在的意义,该目标赤裸地揭示了资本的逐利性。在经济大发展的时期,利润最大化自然地反映了企业经营的根本,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企业的变迁,其在理论逻辑和实践效果上的缺陷也暴露无疑。首先,利润最大化忽略实现利润的时间和资金时间价值,使得利润仅仅表现为一个片面的数字,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及其所得利润的内在价值。其次,利润最大化完全不考虑行业差异性,用相同的标准衡量不同的情况,未能将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存在的风险差异体现。再次,作为一个绝对数,没有反映企业投入产出配比情况,无法客观体现企业的效益性。以上弊端的存在,导致企业趋利性尤为明显和短视行为严重,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和长远发展。

随着资本市场的充分发展和股份制企业的逐渐流行,每股收益最大化逐渐发展为财务管理目标。每股收益作为上市公司最重要的财务指标,受到投资者及相关利益者的高度关注,投资者往往将每股收益的高低作为衡量企业优劣的标准。由于上市公司具有的特殊属性,企业在注重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更为注意每股收益这个指标性因素。但每股收益最大化目标并没有弥补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时间价值和未考虑相关风险的不足,其适用范围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西方国家广为接受的理论,是股东至上理论的集中体现。股东财富最大化是在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的情况下,通过财务活动和经营管理,使股东的财富达到最大。该目标认为,企业所有者的权益在企业经营活动及财务管理决策中起主导作用。股东财富最大化反映了对资本和资本家利益保全的重视,但由于资本市场发展程度存在不同,上市公司的企业组织形式也未得到全面发展,加之经济体制差异性的存在,股东财富最大化并不能够完全适应。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在充分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关系的基础上,强调企业在发展中应合理协调各方利益,通过最优财务策略及合理经营积累企业财富,使得企业总价值得到最优化。该理论避免了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缺陷,同时能够解决由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所导致的利益不均衡的弊端。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核心导向是保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强调企业在不断增长自身价值的过程中协调各方利益,实现相关利益者均衡的目标。由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合理性与全面性,其被广泛运用和认可。

在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前提下,现代企业首先要考虑到利益关系对企业发展产生的系列影响。股东作为企业所有者,其权责利在企业中是最为重要的,与此同时,企业经营者、债权人、员工、客户和政府也成为企业发展的利益关联者。由此,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出发点。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对企业价值的进一步发展,扩大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所考虑的对象,将多方利益纳入财务管理目标的范围。目前,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新的财务管理目标开始得以推行。

在以上观点中,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新的财务管理目标,并未能完全取代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论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的合理性并未减弱,而对于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质疑也不断呈现。两者的对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两者在具体内容上体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企业价值最大化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所包括的具体内容具有的一致性为:

(1)强调风险与报酬的均衡;

(2)协调各方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

(3)关心企业职工利益,创造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

(6)关心政府政策的变化,努力争取参与政府制定政策的有关活动。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具体内容基本与企业价值最大化一致,单从此角度考虑,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仅仅是名称的转换,并没有在本质上得到创新和突破。

其次,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导向并未十分明确,存在整体协调性较差的缺陷。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使得企业财务管理更为细化与多元化,由于相关者的多样性及其利益存在的相悖性,使得财务管理工作的侧重点较为复杂和凌乱,导向不明。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多元化外在表现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内在本性是相一致的,其主要是要通过协调各方利益实现企业的最大价值。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明确了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关注各方相关者利益,并不断实现和积累企业价值。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各方的利益能够得到充分实现,但由于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目标存在高度异质化,其偏好是和方向存在着不一致性。因此,从根本上来说,相关者利益最大化难以确保各方利益均能同时实现最大化。

再次,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可操作性较差。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否实现及其实现的程度如何衡量,是衡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否合理的重要因素。由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多元化及其利益的多重性,使得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中包含的变量更为繁杂,通过某种标准或模型对其进行量化很难达到。即使能够建立模型,由于各利益方的相悖性将导致变量的异向变化,最终也将无法得出结论。因此,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很难量化,无法量化的财务目标是很难用以指导实际财务活动和企业管理活动的。相对来说,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可以通过“未来报酬贴现法”进行衡量。

综上所述,相比较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而言,企业价值最大化更具优势。企业价值最大化体现了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目标的一致性,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具体内容及其整体和谐性来考虑,该目标在结合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均衡理论的同时,注重股东利益的实现性,还同时考虑了与企业密切相关的债权人及员工、政府等各方利益。当企业的财富增值后,各方利益都会有所增加,这将更有利于企业的运营环境,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和所处环境的良性循环,确保企业的稳定和长远发展。

财务管理论文5000篇七

既然财务管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那么中小企业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要研究对策,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作出适当的改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对企业的资源分配和财务监督的职能,帮助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中小企业在进行具体的财务管理操作之前,其经营者与财务负责人应该首先为企业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因为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导向约束和评价的功能,有了明确的目标以后,企业可以有明确的前进方向,能够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去实现这样的目标,最后通过一个个目标的实现,来促进整个企业的快速、健康和长远的发展。

财务管理目标是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从根本上说,财务目标取决于企业生存目的或企业目标,取决于特定的社会经济模式。一般情况下,企业都会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但是,中小企业有着不同于其他大型企业的特点,因此在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和确定上,必须要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和发展要求来制定,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目标导向、约束和评价的功能,才可以指导企业向着科学的方向前进。

2.2改变落后的财务管理观念,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企业管理者要充分认识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积极主动的学习现代管理方法。企业在招聘财务人员上,要严格遵守《会计法》规定的人员上岗资格,及对财务管理人员经常进行在职培训,使他们能够尽快的更新观念,接受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规范财务人员的行为,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人员管理体制,采用激励措施提高财务人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定期进行业务考核,竞争上岗。

2.3中小企业应注重积累,合理分配资金。

随着经济的日趋全球化,中国加入wto,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和生存压力,中小企业必须要具有国际化的战略眼光,积极进行企业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走得长远。而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只有财务管理搞好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才能顺利进行。所以中小企业对财务管理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并积极进行革新,这样才能令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财务管理论文5000篇八

医院财务管理作为医院平稳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受到的关注不断在上升。我国自进行改革开放以来,就不断致力于建立健全完备的医疗制度体系来保障人民生活,所以医疗体制也在不断进行着改革和发展。而在这个发展过程当中,就要时刻注意着医院财务的相关管理,力争让医疗发展具有整体性。据此,对医院财务管理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医院财务管理指的就是对医院运行资金进行的管理,对医院资金在分配、筹集等各种方面的运用进行计划和监督,是能够保证医院正常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我国对医疗基础设施给予重大的关注,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因此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医疗制度改革不断发展的情况之下,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医院各方面都要进行合理的改变。医院财务管理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所需要进行的改变发展更是迫在眉睫。

2.1相关部门缺乏财务管理意识,财务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财务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但是在一些医院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医院相关管理人员的财务意识不够完备,因此医院的财务管理体系所具有的作用没有被发挥出来,以至于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之上,而不能够达到真正有效的工作效果,也不利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对医院财务管理的改革具有阻碍作用。虽然医院在人才引进的方面做出了较大的改变,但是在财务管理的部门所引进的专业人才却是相对较少的,许多的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而且也不具备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所以这方面也是主要问题。

2.2医院在一些设施建设投资上太过盲目,对投资项目的价值不够重视。

医院进行医疗设施的采购以及医院房屋建设中,不能够对医院资金进行合理科学的分配,而且在投资之前也没能够对投资收益和价值等做出计划判断,导致了一定的盲目性,对医院资金的合理利用率不够高,使得一些资金被浪费。

2.3预算编制不科学,人员执行力度不够强。

医院财务进行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医院进行财务预算,是以医院的工作任务与发展计划作为基础,对各个方方面面的资金支出进行预算安排,以达到合理利用医院资金、促进医院有效运转的目的。但是有些医院却对财务预算并不重视,编制不科学,而且人员对于预算编制的执行力度不够强,在执行过程中没有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沟通,以至于预算管理工作得不到彻底的执行。

如今医院普遍实行的财务管理制度都是较长时期以前所制定的,到现在仍是没有改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需求的变化,医院财务管理制度需要做出符合时代潮流的改进发展。如今大多数医院所运行的财务管理制度中的条规条例不够完备,在现实中也无法得到运用。而且对于一些职责也要界定分明,防止出现内部人员互相推诿的现象,对医院财务管理的整体发展也不利。

3.1强化医院财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

医院要加强财务管理的话,就要注重对内部监督机制进行完善,力争建立一个健全的医院财务管理监督体系,这样一来,医院的各个不同的部门、肩负不同职责的人员之间相互监督制约,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效率,能够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也能够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具有合理科学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是能够流畅进行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前提,改进完善了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才会依照制度中所设定的方面进行工作,提高医院资金的利用率,还能够使得医院经济与社会利益双丰收,对医院的整体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3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总体素质。

医院财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够高是其主要问题之一,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就不能够无视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医院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总体综合素质,加强财务人员的财务意识和专业财务知识的学习,并且要增强财务工作人员的法制意识,以达到有效遏制财务人员的“监守自盗”现象的产生,也能够防范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风险的出现。

3.4对医院财务管理进行合理的分析评价。

在医院财务管理过程中对其工作进行分析,能够充分了解工作中的各个部分和细节,而进行评价,就能够使得工作中的优缺点被了解,从而财务管理相关部门才能对此进行相应的改进,为财务工作人员提供信心,最终达到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医院发展的最终目的。

当今医疗方面的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医院财务管理作为医院运行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就必须对其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剖析,从而能够就相关的问题作为基础进行改进和完善。本文根据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认为医院财务管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必然需要完善和健全,希望本文中所提出的对策能够对加强我国医院财务管理提供推动力。

财务管理论文5000篇九

题目: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分析。

学生姓名:郭洋洋学号:1113041041系别:管理系专业:工商管理提交时间:2012年11月成绩: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分析。

摘要。

关键词竞争力;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一、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财务管理宏观环境复杂多变。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这些都是企业的外部环境,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预知的,它对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机遇和挑战并存。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必须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否则就会产生财务风险。但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够完善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不强。

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都说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不管是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还是资金回收、利益分配等活动,都存在着风险。但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及企业经营者对财务风险缺乏足够了解,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不能从根本上把握风险的本质,认为只要掌控好企业的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由于风险意识淡薄,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未建立财务风险预测、预警、防范和控制系统,致使财务风险时有发生。

(三)、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和预见性。

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缺乏科学性和预见性,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个人认为,主要是我国现在很多企业的决策层搭配的不合理),例如,在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中,由于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发生,使投资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在对外投资中,由于对投资主体、投资项目和合作伙伴缺乏足够的了解和分析,或投资项目的相关政策、经营环境以及合作伙伴等情况发生重大变化,都有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给企业带来损失。

(四)、企业内部管理不善、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在市场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是不现实的。所以,企业在确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时不能一味追求低风险甚至零风险,而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因此,要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化解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一)、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

1、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前控制。

企业在实施某一方案进行决策时,既要考虑可能获得的利益,又要兼顾风险,通过对财务风险的存在及其原因分析,运用多种科学的决策方法进行决策,制定有余地的管理方法,保证企业能有效应对意外的发生。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

2、对财务运行过程进行事中控制。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法,计算、监控企业财务风险状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出现的偏差,有效遏制不良事态的发展,将风险降到可以控制的程度,减少经济损失,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

3、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后控制。

对于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要建立风险档案,从中吸取教训,以避免同类风险的再次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损失,应及时消化处理,若长期挂账,势必给企业今后的发展留下隐患。要盘活存量资产,加快闲置设备的处理,将收回的资金偿还债务。

(二)、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面对财务风险通常采取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控制风险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筹资风险控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企业筹集资金渠道有两大类:一是所有者投资,如增资扩股,税后利润分配的再投资。二是借入资金。筹资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有几方面:由于利率波动而导致企业筹资成本加大的风险,或筹集了高于平利息水平的资金,此外,还有资金组织和调度风险,经营风险,外汇风险。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负债经营规模。

2、投资风险控制。

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三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上,二是投资证券市场,三是投资商贸活动。然而,投资项目并不都能产生预期收益,从而引起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的不确定性。在进行投资风险决策时,其重要原则是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在决策中要追求的是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让稳健性原则起一种平衡器的作用。

3、资金回收风险控制。

财务活动的重要环节是资金回收。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应收账款加速现金流出。它虽然使产生利润,但并未使企业的现金增加,反而还会使企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加速现金流出。因此,对于应收账款管理应在以下几方面强化:一是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二是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三是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四是建立销售责任制。

4、收益分配风险控制。

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投资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企业如果扩展速度快,销售与生产规模的高速,需要添置大量资产,税后利润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当水平,就可能企业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因此,必须注意两者之间的平衡,加强财务风险监测。

警机制。总体财务预警机制的主要功能是让企业经营者掌握企业的总体财务状况,预先了解企业财务危机的征兆。部门财务预警机制,即以企业主要经营部门分别确定检查要点,设立相应的预警线,如对生产部门的生产成本、营销部门的销售费用、管理部门的管理费用等设定警戒值,侦查企业财务运营可能失衡的地方,及时进行必要的改进。部门财务预警机制不仅能帮助总体财务预警机制寻求财务问题产生的源头,而且有利于不同部门之间沟通协调,解决问题,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四)、加强资金管理。

合理调动使用资金。防范财务风险,需要财务人员进行货币资金的合理调度。根据企业自身资金运动的规模和生产特点,妥善安排货币资金收支活动,使企业能保证日常的生产经营需要,并且在还款和分红付息期到来时,及时筹措和调度资金,以避免出现无力支付的情况。

(五)、完善科学的决策机制。

财务风险本身具有综合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有风险最终都反映在财务风险中,使决策科学化和合理化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所以企业必须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公司制企业决策机制具体内容包括: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股东作为所有者,在财务上享有对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发行股票和公司债券以及公司合并、分立等重大事项投票权,享有公司剩余索取权。董事会作为公司最高决策机构,享有广泛的权利,对公司经营方针和投资方案决定权;对公司的年度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弥补亏损方案、公司增减注册资本以及发行公司债券的方案具有制定权;有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方案的拟定权;对公司财务经理人员的任免权等。公司董事会与财务经理人员是委托与代理的关系,公司财务经理人员受聘于董事会,在权限范围内财务经理有权对日常财务经营活动,包括组织实施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拟定公司具体财务制度等进行决策,其他人不得随意干预,同时董事会对财务经理人员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和监督。

结论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防范财务危机,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加强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风险控制,加强资产管理,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主要参考文献。

【2】《企业管理概论》姚和平李道芳主编。

【3】《经济法》(第三版)赵威主编。

财务管理论文5000篇十

摘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核心,是事业计划及任务全面完成的有力保证,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未能在资金管理、经营决策、投资决策、分配政策等方面充分发挥应其有的作用,因此出现了诸多的漏洞与不足。加强财务管理,完善内部财务控制,已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学习,提出了完善内部控制的切实措施,为读者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控制;问题;意义;对策。

一、财务控制的内涵以及事业单位实施财务控制的积极意义。

财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财务工作质量,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各项经济业务活动有效进行,确保会计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实现单位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个权责明确、制衡有力的一系列方法、措施和流程。财务控制贯穿于单位整个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单位的经济活动和管理,就需要相应的财务控制。

事业单位主要依靠财政拨款或收支自身平衡,不以盈利为目的,业务核算相对简单,基本没有经营压力,部分事业单位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认识不到位,执行不到位,因而在某种程度上会出现财务收支失控,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进一步健全财务控制体系,确保财务控制的有效实施,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二、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1.会计基础工作比较弱化。

有些事业单位对原始凭证审核不认真,很多原始凭证规定的内容没有填写完全,比如有的凭证不填数量和单价,或没有经手人签字、只有领导签批等。有些事业单位对会计记账凭证摘要填写的过于笼统,对经济业务的具体情况和内容不能说明清楚。一些单位没有设置总账,没有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账簿,混用银行存款日记账和现金日记账,更正登记账簿上面的错误时使用的方法也不规范。还有一些单位财务报告内容不完整,没有财务状况说明和报表附注,只有报表。这些现象都说明了现阶段我国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仍然比较薄弱。

2.预算编制不够完善且执行力度不够。

一些事业单位不重视预算编制,虽然国家预算管理要求事业单位应根据事业发展的计划来编制财务收支计划,但一些单位在编制预算时没有对本事业计划对预算的要求进行客观地分析,而只是简单的采用增量预算法,即在往年预算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系数来编制预算,这就导致了编制的预算和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并不适应。部分事业单位对资金的收入与支出管理不规范,预算外资金理应纳入单位预算管理,进行统一管理和核算,但一些单位并没有将其纳入单位预算。有些单位对支出审批制度不严格,对资金的用途随意进行改动,扩大了开支的范围,导致部分单位经费使用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

部门预算编制在安排项目支出预算时人为因素较多,使得预算编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一些部门的某些项目缺乏必要的论证,使资金和应办的项目脱节,专项资金支出范围存在着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一些部门对业务活动的开支情况通常是列出一个粗略的包干支出数,业务经费的用途与数目并不清楚,而仅靠预算编制部门难以进行准确的核算论证,这就不利于相关部门编制预算的准确性,导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追加和调整预算的现象较为普遍,也不利于项目绩效考核的进行。

3.固定资产管理比较混乱,资产流失严重。

长期以来,固定资产管理一直是事业单位的薄弱环节,资产使用效率低,存在资产闲置浪费、处置不规范等不良现象,资产流失比较严重。一些事业单位存在着家底不清、帐实不符的问题,实际已经报废或完全失去使用价值的资产却长期挂帐未作任何处理;一些单位存在着大量的帐外资产没有入账,导致资产处置更加随意;还有一些单位物资和工程项目没有通过政府采购和招投标,自行采购的公开透明度较差,更易出现侵吞国有资产现象,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4.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继续教育缺乏。

一些事业单位领导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缺乏财务管理意识,没有充分发挥出财务管理应有的辅助决策和监督控制功能。有些领导对财务管理方面的政策和规定并不是很了解,不懂得对财务状况应用会计信息来进行分析,难以在经营运作中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一些财务管理工作者认为财务管理工作只是简单的算账,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重视。还有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以及财务管理者没有把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联系起来,把财务管理工作停留在表面,致使两者严重脱节,不利于发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深层次存在的问题。很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知识落后,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缺乏专业的系统学习以及后续教育,不能及时补充新的财务以及会计知识,不利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完善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的措施。

1.健全财务控制制度,规范单位经济秩序。

效的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把财务监督与内部审计和民主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保证各项经济活动正常、有序、规范运行。制定出最佳的财务计划、加强会计核算和成本费用控制,实现最合理的资本结构,有效地利用各种资金,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健全资金使用审批制度,增加资金使用透明度。

2.增强财务控制意识,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加强财务人员的素质教育,提高工作人员录用标准,严禁无证人员上岗,同时还需加强其岗前培训及在职人员继续再教育,使他们熟悉法规、掌握技能,完全胜任财务工作。此外,也不能忽视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应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失真的重大危害,强化其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自觉执行的力度,形成自上而下全面重视单位内部控制的良好环境,有效促进财务工作水平的全面提高。

3.开展“集中管理”的财务运行体制。

财务管理必须在单位统一领导下,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统筹安排和使用各项经费和资源,对财经工作和财务活动进行集中管理,实行“统收统支,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根据资源分布情况和各部门承担事业发展任务的需要,统一调配、合理安排资源的使用和购置,避免资源浪费。

4.细化预算编制,严格预算控制。

预算编制一是要实行“大收入”、“大支出”。即各项收入全部纳入收入预算,各项支出全部纳入支出预算。二是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不搞赤字预算。三是要积极稳妥、统筹兼顾与节约。在编制收入预算时,既要考虑经费来源渠道的增加和收入的增长,又要尽量核实收入,避免赤字隐患;在编制支出预算时,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切忌片面强调发展而不顾财力乱铺摊子、上项目,避免资金使用上的浪费。根据预算计划合理安排费用,控制费用支出。把费用分成相对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理清费用属性,分门别类的按预算、按计划进行控制,做到事前计划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总结。使预算控制达到最佳效果。

5.强化资产管理,提高资产利用效率,防范资产流失。

位资产的品种、数量、存放地点进行盘点,确保固定资产账账、帐实相符。加强产权管理。资产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固定资产产权登记、界定、变动和纠纷的调处,保全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参考文献:

财务管理论文5000篇十一

在石化企业,一些经营者对财务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一般会计原理”的认识,错误地认为财务不过是记记账和报销报销单据,完全忽视了会计财务管理的决策职能,导致企业普遍缺乏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基本的认识,即便在事关重大的投资决策中,也往往凭领导经验甚至是一时冲动进行决策。财务制度不健全、不规范、不科学,甚至存在较大漏洞。

传统财务的内容和方式都比较简单、落后,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国内、国际市场要求。现代企业管理要求,企业的财务部门不仅具有资本融通、投资决策、成本控制等职能,而且还要在质量管理、价值链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专业知识和能力不足。

世界经济一体化要求石化企业必须与国际经济接轨,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财务管理思想和方法,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一些财会人员却不思进取,满足于现状,习惯于“一把算盘一本帐”面对如此迅速的电子化进程,包括很多领导、很多财会人员尽管感到茫然,疲于应付,但对现代财务管理新理念、新方式、新程序仍不主动学习和接受,致使石化企业会计及财务核算流程的再造难以顺利实施。

(四)传统财务会计流程不能满足管理需要。

在组织的日常工作运营中,传统财务会计流程导致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其他业务系统的相对独立,已无法使“大会计信息系统”的思想延伸到企业业务流转的全过程,会计信息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尽管拥有冗余的人员配置,但财务部门不能准确、及时地提供管理信息,错误的票据处理,不能正确及时地按照合同规定的付款条件与付款日期进行支付;对顾客投诉的处理方式以及对企业内员工费用报销的耽搁时有发生。推行变革、实施财务业务流程再造势在必行。

(一)建立科学完善的预算规划体系。

石化企业会计及财务核算流程的再造方式,应充分考虑石化公司新营销体制的要求,在会计集中核算的基础上,企业通过价值形式,制定责任目标、责任评估和编制责任执行报告等方法,在资金的管理上实行“收支两条线”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并通过建立专职的财务稽核队伍,规避风险,利用信息反馈来对经济业务进行控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确保石化公司各项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集中会计核算方式。

一是辅助核算账套的设置。各石化企业应建立一套自身的财务信息系统,比如中油石化的油fmis6.0财务信息系统,它包含了在会计科目下设置成本中心和部门核算的功能。所有损益类科目借助此功能均设置部门核算或成本中心;根据批发、零售分开核算的要求,在部门核算和成本中心区分批发单位和零售单位;根据加油站站内成本核算的要求,在部门核算和成本中心的“零售单位”下分别设置单个加油站,以实现单个加油站效益分析。二是财务数据的及时采集、录入、归集。财务人员根据各自岗位,处理财务录入点所核算与管理的加油站、油库、批发机构的经济业务,都可以通过石化本公司的财务信息系统,实现财务数据在本责任中心的数据归集,进而实现财务数据的逐级责任中心归集,最终归集到总公司一级责任中心。三是会计报表合并后由总公司出具。新账套运行后,报表的出具流程由以前层层合并、逐级上报改为财务处统一编制,使石化公司合并报表可以直接从一级责任中心出具,而且各责任中心的报表可以一并出具。

(三)实施“共享服务”方式。

这种方式的目的:一是建立一种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财务与管理组织模式。二是紧紧围绕企业的运作开展计划和分析工作。三是对非核心化的业务活动进行外包。四是将会计业务处理集中化。这种方式主要为企业内部组织提供服务的,是一种商业经营,宗旨是满足顾客的需要,并通过服务收费来弥补成本。此外,企业内部服务机构必须要想顾客之所想,向顾客提供及时有效,质优价廉的服务,以便于其它服务供给者竞争。如果共享服务不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或更低的服务成本,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则企业可以通过如外包等其他的途径获得更高质量、成本更低的服务。通过对企业内部重复建设的业务功能进行整合,共享服务可以提高企业的后台服务效率、节约成本、削减开支,是当今企业管理界的加倍推崇的方式。

财务管理论文5000篇十二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航空工业的作用是无法忽视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与航空工业具有密切相关的联系,为此,有必要在财务管理中多下功夫,以做到航空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在此基础上,重点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在传统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要想实现进一步的创新管理,就要在财务管理上多下功夫,创新性的管理模式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另一条崭新的出路,并且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下文中将作出具体的阐释。

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正在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风险性的投资,这主要体现在财务管理方面,这是因为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应该更加慎重,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这有助于降低风险所带来的损失,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在航空工业的发展进程中,主要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只有更加有效的运用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应用于航空工业中,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航空工业长远发展的目标,这具有极其重要的发展意义。

首先,应该认识到的是,在航空工业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变迁发展史,同时也经历了在不同阶段的创新性发展,正是因为如此,才更加应该运用所学到的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对航空工业进行进一步的发展,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变革。因此,转变发展方式,进行产业的优化升级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发展的重要目标,创新是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财务管理作为航天工业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就要做到将这二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航天企业是社会发展中的主要企业类型,在航天企业中实现财务管理的创新发展是十分可行的,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航天企业已经由过去的负债逐渐转化为盈利的模式,这不仅要归功于体制上的改革,同时也要归功于观念上的创新。在发展的过程中,航天工业在财务管理中主要凸显了以下几种特点。其一是组织结构的转化,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中,航天企业主要是以总分的形式进行管理的,即在总的管理体系下又分别创设了不同的管理部门,具有不同的职能,各个部门分工合作,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这样在共同发展的模式下实现了航天企业的创新化管理,在此基础上,还将自主经营权与业务管理权进行了有机的分离,以成本管理为中心,航空工业由此实现了大发展、大转变。在传统的管理中,航天企业是以三位一体的管理方式实现发展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逐渐朝着新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转变,主要变革的内容是将企业品牌形象的提升作为发展的重点环节,品牌形象的提升不仅有助于在整个行业间树立起积极的形象,还有助于在国家的发展中树立起榜样,企业的品牌价值就是新的商业模式开展的契机,所以说企业品牌价值的实现有助于促进航天企业在我国地位的提升,有助于人们对于航天工业具有更加深刻的认知。

在我国的众多行业中,航天工业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因为这一行业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与整体实力的提升,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在朝着技术密集型的模式进行转变,未来的社会必然是科学技术为主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因此,航空企业作为这一领域中的佼佼者,所肩负的责任是十分重要的,正是因为如此,才有必要大力开展财务务管理的创新之路,因为财务管理是企业中的中心环节,企业的发展与财务管理具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只有做到加快创新,才能实现未来发展的目标。刚柔并济是财务管理中首先要遵循的原则,在这一过程中,航空工业需要投入的资金量更大,这一点可以在其他国家的发展中借鉴相关的经验,航空工业具有系统复杂、工程量大,并且专业性要求高的特点,因此,只有加大资金成本的投入,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科技成果,研究工作是一项漫长的过程中,在这之中会经历多次失败,并且也会面临众多的不确定因素,只有勇于突破,勇于挑战才能实现成功,才能获得更大的价值,这就要求财务管理实现刚柔并济的发展目标,将研发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针对投入与产出的特点进行资金的投入,将风险降到最低,这样财务管理才会在企业的发展中稳定下来,实现更加有序的管理,刚柔并济中,柔主要是针对环境的变化而言的,无论是外部的环境还是内部的环境,都要做到快速而又准确的进行决定,对于不确定性的因素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长久的发展航空工业。

刚则是指任何决策的制定都是以相应的法律法规为基本前提的,所有的活动,包括研究工作、研发生产都不能违背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定,只有做到将刚与柔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共同为财务管理的创新性发展服务,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财务管理创新性发展的目标,促进航天工业的长远发展。除此之外,航天工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要努力实现纵向价值链的发展,当前,国际上的竞争环境应该使人们意识到这一环境的变化不仅是一次重要的机遇,同时也是一项挑战,只有抓住国际环境变化的大机遇,才能令财务管理朝着创新的趋势变化着。航天企业要更加重视产品的实际价值,不断优化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流程,从生产、供应以及竞争等各个环节形成链条式的发展,并且以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发展航天工业,不再以传统的管理方式对企业进行约束。在过去的纵向链条式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已经认可了价值链的重要作用,并且价值链的实现可以最大化的凸显产品的实际价值,在财务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将财务战略进行了统一的调整,并且保证财务信息的有效性以及准确性。当价值链上的信息活动在一个个信息孤岛进行时,集团总部将财务管理制度和政策层层“下达”,集团成员单位将财务信息层层“上传”“、汇总”等活动的协同性、及时性、有效性无法得到保证。基于传统虚拟价值链的财务管理方式,虚拟价值链上的信息孤岛将使集团的财务政策、制度的执行力和控制力大大弱化,进行价值链重组和优化,实现整个集团的信息集成。最终实现集团能够做到集中管理和配置关键资源。

新经济条件下,创新是我国航空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动力,财务管理创新是其战略实现的基础和保障。本文针对我国航空工业产业财务管理创新的特殊性、重要性及迫切性,有效、有针对性并有重点地解决了我国航空工业财务管理创新的难点问题。对于提高我国航空工业产业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实现其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宏起,武建龙.企业核心能力形成机理研究综述[j].软科学,2007(1).

[2]施杉杉.江苏航空工业企业融资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

[3]杨乔木.远大航空工业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1.

财务管理论文5000篇十三

摘要:随着股权激励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股权激励在西方发达国家取得的成功,增加了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信心。然而,鉴于股权激励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尚短,要想充分发挥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发展的促进作用,还需要在股权激励制度、机制方面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约束机制。

一、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

最近两年,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根据和君集团发布的2011年股权激励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一共有114家a股上市公司首次披露了股权激励方案,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近72.73%,创历史新高。随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发展的日趋成熟,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选择实施股权激励。然而,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在不断完善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一)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自主性受到制约。

在我国股权激励推广初期,上市公司的主要构成是国有企业。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内部人控制、股东缺位等,这一时期股权激励的监管目标主要是保护全体股东的利益,避免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随着股权激励在我国的进一步推广,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进入了上市公司的行列。原来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的股权激励监管制度,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一般具有明显的家族经营特征,它的大股东其实就是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往往参与在企业的运作管理中,使得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在此情况下的股权激励,必然会受到大股东的监督和约束。因此,以国有企业为主导情况下形成的监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使民营企业的激励自主性受到了限制。例如,《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中对上市公司的激励规模有严格的限制,而这种限制很可能导致企业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甚至可能会导致公司内部不公平感的产生。这些都不利于上市公司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股权激励约束机制相对不足。

股权激励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的顺利实施,与公司治理等相关配套制度密切相关。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在监督约束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激励条件方面,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条件过低或者激励条件流于形式,具体表现为上市公司业绩考核水平远低于公司历年的业绩水平。有关财经人士指出,监管部门设定的这种低业绩考核门槛,并不能起到激励上市公司进步的作用,甚至反而会使上市公司退步。与此同时也引发了学者们对股权激励是激励还是福利这一问题的思考。毫无疑问,过低的业绩考核门槛不但无法体现股权激励的激励作用,还增加了利用股权激励向激励对象输送利益的可能性。此外,统计发现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等待期都过短,一般都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中规定的下限1年。等待期过短使得激励对象发生短期行为的概率增大,也使得股权激励的长期激励效应无法体现。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采用的模式主要是以股票期权为主,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高低与激励对象获得的收益紧密相连,从而会诱导激励对象进行股价操纵,谋取私利。另外,股票价格受公司内在因素和市场整体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市场因素导致的股价上涨与激励对象的努力程度并无联系,这部分收益不应该属于激励对象。在这个方面,没有上市公司采取过相应措施来过滤这一部分收益。

(三)股权激励相关配套措施滞后。

股权激励涉及股票来源、激励对象、激励费用化与会计处理、税收政策等一系列问题,要想充分发挥股权激励的激励作用,离不开这些相关制度的配合。然而,目前与股权激励相关的配套措施仍然相对滞后。

首先,在会计处理方面,虽然已经基本确立了相关规则框架,但是在实际执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个问题是公允价值估计。由于缺乏详细的指引,导致上市公司的做法不尽相同。上市公司在确定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等的公允价值时,一般都需要借助估值模型。常用的估值模型主要包括b-s模型、二叉树模型等,但对模型参数的选择各个上市公司差异很大。在不同的模型和参数选择下,估值结果就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得上市公司间业绩的可比性大大降低。另一个问题是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也会产生影响。如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利用资产减值政策操纵会计盈余,从而来影响激励的行权条件。如何在制定会计政策的同时规避上市公司高管的自利主义行为,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之一。

其次,在税收方面,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关于股权激励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等一系列相关规定,但《通知》中规定的税负相对较重。同时,《通知》要求股票期权在行权时就要缴纳税款,使得激励对象常常面临大量行权导致的支付困难。过重的税收负担不但会影响上市公司高管实施股权激励的积极性,更会诱发高管的机会主义行为。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股权激励的税收政策还不够合理,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会阻碍上市公司对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

二、完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政策建议。

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时间尚短,在制度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阻碍,影响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有效实施。为了更好的发挥股权激励的长期激励作用,促进上市公司能够持续快速的发展,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不断完善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制度。

(一)放松股权激励管制,提高上市公司的激励自主性。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在备案制度、备案程序等方面要逐步完善,如可以通过发布指引等方式,对具体要求、具体标准进行明确规定,从而提高股权激励的实施效率。同时,应该对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若干限制进行适度放宽,使上市公司能够自主灵活地操作,以满足公司不同发展时期的不同需要。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中明确规定,上市公司激励计划所涉及的股权激励股份不得超过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0%。然而,随着上市公司的不断发展,证监会规定的股权激励规模可能无法完全满足公司的激励需要。对股权激励规模的限制进行适当程度的放宽,有利于上市公司及时调整激励规模,以适应公司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另外,在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由于股权激励而获授的股份方面,应该放宽其减持限制。股权激励所得股份在行权时已经经历了一定的等待期,与二级市场购买获得的股份不同。因此,在颁布相关规定时应考虑单独对待这部分股份,对其减持限制进行适当的放宽。对于可预留股份的比例,根据上市公司对人才的引进规律以及实际需要,建议对可预留股份的比例给予适当的提高,从而使股权激励能够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发挥激励作用。

(二)强化内外约束机制,保护股东利益。

股权激励的有效实施需要加强股权激励的内在约束机制。董事会和股东大会是上市公司主要的股权激励决策机构,随着独立董事独立性的不断提高,应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监督职能。在设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时,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约束条件,如追回违规收益、提高业绩门槛等等。此外,还可以尝试建立专门的监测程序,通过测试股权激励实施的适应性,来控制股权激励的负面效应,并及时调整股权激励方案。

股权激励的顺利实施也离不开有效的外在约束机制。首先,要逐步完善对股权激励信息披露的监管。具体做法如下:针对股权激励信息披露发布专门的指引,细化股权激励各个部分的披露要求,并规范股权激励信息披露在年报中的格式。其次,要规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公允价值估值方法。可以通过采用统一的估值模型及相同的模型参数,增加上市公司间业绩的可比性。最后,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还应该在风险管理方面不断加强。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要设定合理的业绩指标,并不断丰富股权激励的手段和模式,控制激励对象为谋取私利而发生损害公司价值及股东利益的行为。

(三)完善配套制度,保障股权激励的顺利实施。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要想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还需要在股权激励的会计、税收制度方面不断完善。在会计制度方面,要完善会计相关规则,并对公允价值的确定等给予明确的规定。在税收制度方面,股权激励的纳税时点应该适当延后,可考虑将股票期权的纳税时点由行权时改为实际出售时。另外,还应对企业的股权激励费用进行明确规定,避免发生重复缴税的问题。

此外,现存的关于股权激励股票来源的规定存在不一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中对股票来源的规定为:上市公司定向发行股票只需证监会备案。然而,我国《证券法》以及《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中则要求证监会核准。为解决这个不一致性问题,可以考虑对《证券法》及《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对其中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发行股票的核准给予特殊规定。

三、总结。

由于股权激励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还不是不长,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我们在肯定股权激励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防范股权激励的负面效应。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属于公司自治领域,特别是对于民营性质的上市公司,监管部门的介入应保持适当的度,使上市公司具备充分的自主灵活性,以应对股权激励实践中发生的各种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环境的日渐成熟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自律规范运作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对股权激励的认知也逐步成熟。上市公司可以积极尝试股权激励,通过股权激励来调动管理层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股权激励的激励效应,进一步推动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财务管理论文5000篇十四

企业财务管理是根据资金运动的规律,随着经济体制的转换要求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思想和观念也随之更新,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巨大作用后,企业界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现代企业必须重视管理,企业管理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组织企业资金活动、处理企业同各方面的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就是资金运动增值的过程,财务管理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企业管理必须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如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物资供应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他们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具有各自的特点:有的侧重于使用价值的管理,有的侧重于价值的管理,有的侧重于信息的管理,有的侧重于劳动因素的管理。鉴于在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地存在着奖金活动,于是对企业资金活动的管理就逐渐独立化,形成了企业的财务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财务分析、财务预测、决策、计划、奖金筹集管理、投资产品成本管理、收入与利润分配等。此外,还包括企业设立、合并、分立、改组、解散、破产的财务处理。所以财务管理区别于其他管理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价值管理,是对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运动所进行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务管理又是企业管理中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企业各方面生产经营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大都可以资金运动中综合反映出来,而通过合理地组织资金运动,又可以对企业各方面的生产经营活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财务管理的各项价值指标,是企业经济决策的主要依据,将企业生产情况与财务情况及时、客观地反映出来,并深入分析,寻找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措施,堵塞漏洞,提高效益,加强成本管理,以更低的耗费获取同样或更高的收益。

在我国财务管理从国家对企业高度集中管理到成为企业综合管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计划经济体制占主导地位时,企业缺乏经营自主权,企业经营和管理始终是围绕着国家统一计划来进行的。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为竞争的主体,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使社会资源流向那些利用效率高、效益好的企业,而最终达到合理配置使投入的资本不断运动和增值,这就迫使企业注重运用资金控制成本和增加赢利。现代企业是依法设立的以赢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企业一旦成立,便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企业只有在发展中求生存,取得利润才能实现其存在的价值。企业为实现其生存发展的目的而实施各种各样的如生产、质量、销售等管理工作,而这些管理工作的轴心是财务管理,它们的最终结果都会反映到企业的财务成果上来。可见,如果缺乏财务管理的观念,其他工作做得再好,产品的价值不能得以实现或不能补偿支出费用,企业也就不能得到生存和发展的保障。

总之企业财务管理贯穿企业经营全过程,覆盖经营全方位。搞好财务管理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1要做好资金的运作。

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前提,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血液,资金管理是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合理筹集资金,确保资金占用和资金成本最低。集团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除少部分经营资金由各子公司筹集外,由集团公司财务部门统一安排。集团公司根据集团预算编制筹资计划。集团公司筹资时,应充分考虑各个子公司之间的资金余缺,充分利用集团的闲置资金;另外还要考虑银行贷款利率的变动趋势,合理安排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之间的结构,以确保资金占用和资金成本最低。

合理使用资金,加强资金使用过程的控制。集团公司资金管理最好的办法是实行集权式管理,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出现资金使用散乱的现象,而且可以利用闲散资金进行研究开发、对外投产等工作,谋求资金的短期效益。

2.2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

财务管理是一个循环过程,一般来说它应与本企业生产周期相吻合,它应包括财务预测,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财务检查五个环节。这些管理环节,互相配合,紧密联系,形成周而复始的财务管理循环过程,构成完整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

通过科学的财务管理机制的建立和运行,从预测、目标的发布、监控、考核、信息的反馈与分析,到目标的下一次修正、发布、往复循环,使整个企业管理得以强化,充分发挥了财务管理的中心作用。

2.3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

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对整个集团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预算管理宜在集团公司总会计师的领导下进行,在对市场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以目标利润为前提,编制全面的销售预算、采购预算、费用预算、成本预算、现金收支预算和损益表预算,使企业生产经营能沿着预算管理轨道科学合理地进行。

【参考文献】。

[1]裴慧丽,张晓冬.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关系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7(26):149.

[2]王晓洁,周艳平.内、外资企业合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探讨[j].经济与管理,2005(10).

[3]哈特维尔·亨利三世.企业并购和国际会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财务管理论文5000篇十五

大数据浪潮已席卷全球,使得区块链发展迅速,其独特的优点运用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将会大大减少财务等方面发生错误的可能性。

:中小企业;区块链技术;财务管理。

现如今区块链(blockchain)风起云涌的发展着,那么区块链是什么呢?有些国政府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报告中解释到:“区块链是数据库的一种。它持有很多记录,然后把这些记录全部放在区块链中,而不是简单地整理在纸上。通过使用加密签名的每个区块,可以链接到下一区块。人们使用区块链可以像使用账本一样,重要的是能够共同分享,还可以让符合权限的人查询。”简言之,区块链是集分布式记账、智能合约、共识机制等功能为一体的技术。区块链最大的特点是去中心化。鉴于使用分布式的核点计算和信息存储,任何节点的义务和权利都是同等的,没有中心决定节点的硬件或相关管理机构,整个大的系统是由具备维护功能的节点配合维护系统中的存储块。其次,区块链技术具有开放的功能。相关数据在区块链中是对所有参与者公开的,若想查找一些信息,参与者能够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再次,区块链技术具备自我控制的功能。协议及规范是基于共同商量以取得一致意见形成的,因此节点上的所有数据可以在去信任的环境中自如调换。从次,区块链技术具备不可篡改的功能。数据可以永久存储区块链中,除非有不小于51%的系统控制链上的节点,否则对单个节点更改是不起作用的。最后,区块链技术还具备匿名的功能。节点之间调换的顺序有着固定算法,所以交易双方不需要公开身份就能让彼此产生信任,这也无异于增强了企业信用。

2.1中小企业的特征。

2.1.1企业数量数不胜数,但规划出的实体场地小,地区差异较突出中小企业的数量数不胜数,不管在大城市还是农村都有分布,但对小规模的企业而言,人才、资金、物品等资源都很有限,所以竞争力相对大企业来说并不强。此外,中小企业经济动态数列水平会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如地处中东部地区的中小企业在工业总产值方面强于西部。

2.1.2组织程度差,主要面向国内市场相关领域里中小企业配合程度差,内部管理制度及管理结构尚待完善,大多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植和服务体系的建立都比较欠缺,加上本身资金不足,技术过时,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小企业适应能力较弱,由此面向国内市场的颇多。

2.1.3生产灵活,劳动密集度高中小企业可以依据市场需求进行品种多样化、小批量生产,生产方式比较灵活。又因为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落后,所以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这无疑充分利用了闲置的劳动力,在促进社会就业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2.2中小企业现行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

2.2.1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由于我国担保体系尚不健全,融资制度和法律制度尚不完善,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的融资主体,融资方式主要分为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中小企业处于上升阶段时,急需大量资金,但企业现有规模和抵押的资产不成比例。此外,一些中小企业负债过多,经营风险大,信用观念淡薄,经营行为不规范,损害了中小企业的信用形象,从而使许多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其次,国家对大型企业设有专门的筹资机构,而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不够,颁布的优惠政策较少,这也使很多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2.2.2管理理念传统,机制不健全中小企业划出的实体规模小,这使财产所有者一人独揽了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但由于管理者缺少相对应地财务管理理念,仅凭经验和感觉行事,很难做到真正地科学决策。财务管理这一工作在中小企业的管理中并非处于核心位置,与之相反地却是,在大型企业中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体现得很明确。并且在现如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要想顺应时代发展,企业目标和财务管理目标应当具有一致性。然而中小企业仅把它作为一般管理机构,这无非制约了企业发展。

2.2.3管理制度尚且不够完善,财务分析欠科学合理大多中小企业缺乏完好的财务管理制度,没有严谨地遵从我国现行的《会计法》和《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制定合乎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员工在处理财务管理工作时无章可循,仅凭自己的经验操作。更有企业任人唯亲,财务岗位均由具有血缘关系的人员担任,职务间缺乏制衡,难以建立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无法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并且在当今这个社会,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缺乏真实性和准确性,对财务分析的方法也不够科学,所以不能很好的把握企业运行状况。

2.2.4财务控制薄弱在我国中小企业中,财务控制薄弱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首先,企业现金管理不严,导致资金闲置或短缺,大量资金未能参与生产周转,其用于投入到与生产无关的不动产的现象此起彼伏。其次,存货控制不规范,没经过细致地调查就进行生产,导致存货占用大量资金。最后,成本费用核算不严格,导致资金投入没有产生最大效益。

2.2.5重数据、轻信息,出现信息孤岛中小企业往往不能很好地适应宏观市场经济环境,所以一般从外部引进通用的财务软件来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但这些软件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都不够高。同时,由于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高,不能熟练地操作这些财务软件,无法完全发挥这些软件的价值。此外,大量财务人员埋头于核算,财务信息不能实现共享,企业内外部衔接能力不强,使得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长期偏低。

3.1区块链技术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对财务管理风险的灵敏度。

区块链可实时监控智能合约的状态,智能合约生成时,无需中介的参与自动执行,这样能够避免中小企业赊账给客户,资金却不能及时收回的情况。智能合约还可以通过整合大数据和预测分析来增加会计流程的智能。结合大数据,智能合约可以在被动式到预测式变革之上进行分层,以提高风险灵敏度,降低中小企业经营风险,规范经营行为,增强信用意识和树立信用形象,从而使中小企业在银行中获得更多贷款良机,以解决资金短缺和融资难问题。

3.2区块链技术有利于健全中小企业体制机制,做到科学决策。

区块链能够通过其独有的共识机制,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对交易的验证和确认。只要利益没有关联的节点能够实现共同的认识,我们就可以确定全网对此也能够达成共同认识。若中小企业应区块链技术于财务管理中,财务信息将会公之于众,一旦被外部人员发现信息存在问题,则对该企业产生不利影响。正因如此,应用其技术有利于督促中小企业完善体制机制,并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宏观了解到其他企业的财务状况,使其做到真正的财务科学。

3.3区块链技术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

在区块链的世界里,大家共同维护一个分布式账本,所有的交易数据无法篡改。这原理就和微信群类似,群里记录的是聊天信息,聊天信息是不能篡改的,区块链也一样存在着“聊天信息”,不同的是这些信息在区块链的世界里称作“交易”。企业用区块链保存这些历史交易则不容易被篡改,所以应用该技术不仅有利于中小企业之间相互制衡监督,更能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

络客户端就能使用,区块链网络还可以统筹于点对点的价值转移清算与结算,保证了成本费用核算的准确性,增强了企业财务控制能力,同时它会不断运行,以此提高账本及时更新的效率。除此之外,有着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的货币能直接进行点对点的支付,减少了银行这一中间环节的操作,节约手续费的同时也降低了资金运作成本。

3.5区块链技术运用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利于财务数据的更改。

在区块链中,企业想要更改链中的数据几乎不可能。当企业在对财务数据进行搜集整理时,万一数据资料输送的地址不正确,对企业来说就会造成重大损失。原因是哈希值在每个区块中都有所不同,同时哈希值的输出会被之前的区块引用,这就会导致企业不能在区块链的中间调换区块,所以当输入错的财务数据,又没有及时发现时,会使公开的财务数据难以更改,不具有真实性。

3.6区块链技术难以做到信息监管平衡,不利于中小企业机密信息的保护。

区块链由于通过节点自由选择中心和数据不能被篡改等特点,在很大程限上让信息透明公开,这在教育、公共服务等领域是非常有利的,但对于企业而言,涉及行业机密的信息并不希望公开化,若使用该技术则容易被竞争对手获知相关信息,怎样保证相关信息不被泄露,正是区块链技术所需要完善的地方。

3.7区块链技术的延迟性,不利于中小企业时间成本的节省。

区块链技术具有延迟性,原因在于交易时要被网络上大多数节点得知这一情况,中间大约需要花上十分钟,并且还要等大部分节点验证认同这笔交易后才算成功。所以中小企业把数据传输到区块链中会耗时很多,增加了时间成本。

财务管理论文5000篇十六

随着现代经济形势的转变,新的观念认为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二者是可以逐渐融合发展的,所以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内容的交叉和重复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本文先从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出发,分析比较两者,体现二者之间相互借鉴吸收,并共同促进各自的发展。其次,再全面分析它们的工作侧重点和重点对象,从而界定两者的内容。

在会计学专业中,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具有同样的重要性,两者有很深的历史渊源,两者都源于20世纪20年代,在内容上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两者都有各自的角度和侧重点,并且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和服务对象与发展方向。本文旨在通过比较分析和研究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证明管理会计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财政部门在全国注册会计师指定的参考书中提出,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部分,是有关资金的取得并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这个定义突出了财务管理是一项有关资金如何获取、并如何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国内的一些专家在引进西方的管理会计后,认为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预测、决策、控制和考核的需求而产生的,把管理与会计结合起来,是为了加强企业管理,并提高经济效益。它既是一种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手段,又是一项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从以上的定义中可以看出,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拥有同样的管理属性,它们的基本作用都是为企业的管理服务,并满足企业营运发展的需求。除了这一根本的共性外,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还有以下相同点:从方法体系、管理理论和管理过程来看,二者均是按照计划、决策、执行和控制这个顺序来进行的;二者分析信息的来源都是企业的财务会计资料;两者在管理中产生的数据资料、报告文本等文字载体都不具有法律效力,对外也几乎都不承担法律责任;两者主要是根据企业的运作现实情况,从而采取一定的措施,积极促进企业的发展。

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发展到今天,二者的不同点也尤为明显。二者间最根本的区别是: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管理资金,考虑的重点是如何以较低的成本来获取更多的资金和如何更加有效地使用资金。财务管理是外部环境与企业连接的重要纽带,与金融市场的运行紧密相关。管理会计则是关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信息系统,不仅需要考虑如何高效运用资金,还需要考虑物化后的资金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如何最佳的配置。管理会计还通过业绩评价、责任会计与控制会计来实现管理人才,并通过有效地安排来高效搭配人才、资源和岗位,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财务管理中的时间价值观念引入了经济学学科中关于成本利润的相关内容,影响企业经营的管理和经济效益。而管理会计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众多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与方法也可以被财务管理消化和吸收。此外,管理会计吸收的激励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对经济实践中的财务管理活动与绩效评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值得借鉴。

处理这个问题过程中的总体原则是:首先要将两个课程间的教学内容的重复率降到最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和兴趣,并能按照实务的要求,连贯各个知识点,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笔者觉得应该把传统的管理会计的内容和财务管理课程相融合,或直接合并成一门财务管理课程。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说,新兴的管理会计已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同时,传统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在研究目的、对象、特征和反映内容上都基本一致,这也是两者可以相互融合的基础。这两门课程合并成一门课程有很多优点:

(1)有利于从整体上体现两者理论上的相互关系,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2)在实训课程的安排上,将相关内容综合以后再实训,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企业资金管理的内容和本质,使其更具有真实感,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实训效率和实训兴趣。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工作都是内部管理的需求,它能够有效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大化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虽然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之间的关系仍处于争辩阶段,但是从不同角度分析仍可区分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它们虽然分工有所不同,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1]杜学森.管理会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陆正飞.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4]熊焰韧,张朝宓.当代管理会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财务管理论文5000篇十七

医院财务管理即针对于医院财务活动的相关管理工作,医院的财务活动主要包括了资金筹措、资金使用和资金收入分配三项内容。财务管理以对资金的管理作为主要工作重心,并且围绕资金管理展开相对应的工作。资金是医院正常运作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也使得财务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就当前我国医院财务管理来说,存在较多问题和不足,严重影响到医院正常的经营和发展秩序。

目前,我国多数医院在财务管理体制上存在较大缺陷,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导致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多数国内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主要由医院院长以及医疗专家进行承担,缺乏丰富和专业的资金管理知识和方法,并且缺乏资金管理经验,这不仅体现出了医院对财务管理工作的不重视,也表现出目前医院对财务管理工作认识的不到位。

财务管理工作是维持医院正常运作的关键,医院财务人员以及医院财务管理者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财务风险意识,才能够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最终质量。目前,我国医院院长负责医院财务管理主要工作,但是在财务重视上依旧有所不足,重收入而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医院的管理形势非常严峻。而医院财务人员则非常缺乏风险意识,没有将财务工作摆在合理位置,缺乏责任心和责任感,财务人员往往仅按照领导指示开展必要的登记和核对工作,而没有财务监督的意识。

财务人员负责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财务人员的素质能力直接影响到财务管理的最终结果。目前我国医院财务人员普遍存在专业知识不足、工作意识、职业道德缺乏等现象,严重制约着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于医院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医院财务人员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较大问题,医院财务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知识培训,医院财务人员没有掌握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和技巧,财务管理理念没有得到有效确立,使得财务人员业务能力极为有限,严重影响到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首先,医院必须要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对于医院的发展和运营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医院收入主要由政府拨款和医疗服务收费两个方面组成,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行,医院逐渐取消了药品差价收入,导致医院经营收入受到限制。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医院必须要加强财务管理工作,重视对资金资源的合理支配,降低医院的经营成本,维持医院良好的发展趋势。因此,医院必须要正确看待财务管理工作,将医院财务管理上升到较为合理的高度,正确认识医院财务管理的作用和价值。

良好的财务管理制度是财务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医院必须要建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医院财务管理部门由院长直接管理,院长及医院管理人员负责对财务管理部门工作进行定期检查,以保证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医院财务管理部门不仅负责账务的登记和核对,同时需要对各部门财务预算进行统计和评估,针对预算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地指出和解决,以最大化地控制医院的经营成本。同时,医院财务管理部门必须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管理工作,对于设备的采购等工作予以全程的监督和跟踪,明确医院资金的流动方向,保证医院资金支出的合理性。

医院财务人员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依靠,优秀的财务管理队伍建设,能够保证医院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实现对医院财务管理质量的显著提升。首先,医院必须要适当提升医院财务人员的薪资待遇,建立全面的绩效考核制度,将工作量和工作质量与员工的薪资相挂钩,以更好地吸引社会中优秀的专业人才参与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并提升医院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医院应该加强和优秀专业院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为院校提供适当的实习岗位,并为医院提供良好的人才引入途径。医院必须要加强和其他医疗结构的合作,开展财务人员工作交流会议,学习和借鉴优秀的财务管理手段和方法。此外,医院必须要定期对财务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帮助财务人员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先进的财务管理知识和方法,并对培训效果进行抽查,以全面提升医院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水平。

医改环境下面临全新的发展形势,医院必须要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完善医院财务管理体制,加强医院财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对医院的资金筹措、医院资金投放以及医院资金使用等环节开展深入的管理工作,以降低医院的经营成本,实现对资金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调控,提升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降低医院的财务风险,为医院的健康平稳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财务管理论文5000篇十八

我国中医院大多属于公立医院,对财务管理缺乏市场敏感性,因此导致很多中医院都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想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医院财务管理问题,必须要优化中医院资本运作方式,在中医院的综合管理方面引进市场因素,从而促进中医院内资源的合理配置,建立健全中医院的财务管理体系。

相较于我国大型综合性医院,中医院的发展较为缓慢,在医院规模、收益以及发展前景上都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中医院想要将我国的中医文化发扬光大,必须从中医院的实际出发,结合我国医疗改革的具体方针,积极改善财务管理,加强中医院自身对资本运作的管理能力,在我国市场经济大环境中走良性发展之路。资本运作的良性循环在促进整个中医院财务管理的健康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中医院的资本运作主要分为资本筹集与资本运营。[1]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医疗改革方案的实施都为我国医院筹资指明了大方向,我国医院仅仅依靠政府拨款就想发展的思路已经行不通。医院想要在新的时代中站稳脚跟,必须要积极优化资本结构,建立多元化的市场融资体系。目前,中医院的运作资金主要来自于银行贷款、商业贷款、社会融资、社会基金以及捐赠,中医院自身处于较被动的地位,想要化被动为主动,中医院必须加快资本筹集,合理优化自身的资本结构,并且加快提升中医院的经济运营效益。受传统中医学的影响,中医院和大型综合型医院相比,除了规模、效益上的不足之外,其在整体技术创新以及市场适应性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因此,建立适合时代特点的资本运营模式,突破传统观念的限制、树立市场运营观念,调整中医院本身的发展模式对于中医院的壮大有着重大作用。合理的资本运营方式可以让中医院在资本筹集方面摆脱传统的靠政府扶持的陈旧之路,走上随市场发展规律前行的科学发展道路。

随着资本运作开始在中医院财务管理方面发挥作用,许多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目前中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在资本运作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中医院收支不平衡、市场适应力太差、资本盲目投资以及人力资源管理较差等方面。[2]患者康复率是衡量一个医院好坏的首要指标。随着我国现代化医疗设备的引进以及大型综合医院的发展,中医的患者治疗率相对西医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据统计,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拔罐等的患者治疗率仅在25%左右,住院治疗率更不乐观,这远远低于国家医疗部门对中医治疗率的期望值。[3]中医院治疗率较低直接影响影院的整体收益,限制了中医院提升医疗条件以及引进更多人才的指标,不利于中医院科学可持续发展。为了改变现状,必须加强资本运作的应用,改善中医院的筹资及资本运营模式,切实提高中医院的患者治疗率,促使我国传统中医学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能够持续发挥自己的优势。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设以及医药改革的不断跟进,目前中医院正在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通过调整自身的收入结构,逐步实现以中医技术带动医院收益的崭新发展模式。但是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在当前的发展模式中取得新的突破,并且保证中医院的资本运作处于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状态。针对我国中医院普遍存在的结余率偏低的情况,能够保持多元化的资本筹资以及多维化的资本经营成为了医院发展的一个“瓶颈”。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谋取自己的一席之地,加强中医院本身的资本运作是保证医院实现收支平衡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医院在处理医院规模扩大以及降低负债的关系上,必须权衡自身财政实力,降低在发展路上可能出现的风险,实现中医院整体平稳发展。

中医院在现代药品以及现代医学技术方面无法与大型综合医院相比,传统的经营模式又使中医院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不断降低,因此中医院必须加强对自己中医特色专科的投入力度,培养自己的特色,为增强市场竞争力增添筹码。中医院在进行财务支出时,应该加大对传统中医院校的研发力度,深入学习我国传统中医的精髓,用创新有效的治疗方法为医院赢得好评,拉动中医院的经济效益。另外,广泛的宣传也是改变中医院目前困境的有效方法。

医院具有的总资产量也是评判医院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限制着医院规模的扩大程度。[4]随着资本运作在中医院财务管理中逐渐发挥作用,中医院拥有的总资产量在不断上升。目前,我国众多中医院正在通过各种资本筹资方式改善医院的医疗环境、引进先进的医疗器械,这种做法无疑是为了增强中医院的市场竞争力,但是同样避免给医院带来一定的负债风险。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很多中医院财务工作者无法正确评估这些投资所带来的效益,稍有不慎便会导致中医院的财务风险,为医院的可持续健康经营留下了隐患。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产生,从源头上避免这种风险投资,中医院必须在进行大笔投资前对风险做好预测、评估,做好合理的预算管理,避免盲目投资、盲目扩张现象的产生。(四)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资。随着国家对人才培养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中医毕业的高校毕业生开始走进中医院,致力于我国中医事业的发展。目前,中医院中的技术医师数目不断上升,但是所占的比例却持续走低。[5]由于我国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短暂的大学教育阶段只能让学生对中医学达到入门阶段,倘若不继续深造,很难达到临床实践的水平,很多高等院校中医学毕业生只能进入医院进行基本的服务工作,这就导致了中医院专业人力资源的不足,极大地妨碍了中医院的发展。想要提高中医院的整体水平,人才资源绝对是重中之重。中医院的财务管理部门必须加强人力资本运营意识,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资,积极引进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并且加强对在职人员的义务培养力度,打造一批本医院的核心骨干,增强医院的整体就诊水平。

中医文化是我国优秀文化中宝贵的一部分,我们必须发扬光大先人的智慧。中医院的科学、持续、健康发展关乎中医文化能否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完美传承。财务管理的是否得当又是限制中医院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积极引导资本在中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有效运作。只有不断完善中医院的财务管理机制,才能使中医院实现更稳定、快速的发展。

作者:赵俊平单位:涉县中医院。

财务管理论文5000篇十九

高校核心专业课程财务分析的教学质量决定了财会专业学生掌握财务知识技能以及在企业财务岗位中财务分析的实践能力。因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引导下,提高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是财会专业教学者需探讨的问题之一。从提高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方法,改善财会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等方面,详尽探讨如何提高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

财务分析课程;教学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

大学本科财务分析课程是财会类专业核心课程,这门课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财务会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设置,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应用性。培养应用型财会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学习财务理论知识同时学生要有财务专业实践能力,财务分析课程是培养财会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核心课程,为了提高财务分析教学质量,实现财务分析教学在企业实际中的运用目标,很多高校教师对提高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张先治(2007)指出保证财务分析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建设一个全面的财务分析教学系统。陈卫军、徐文学、陈平(2012)指出财务分析课程采用实训教学时可以选取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作为实践教学的案例材料,培养学生运用财务分析理论知识的能力。财务分析教学方法与模式的创新是为了提高财务分析教学质量,培养以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学生运用所学财务分析知识在实践中的能力,为企业输送高知识技能专业人才。与此同时,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对提高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也起到关键的作用。

(一)案例教学。

《财务分析》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教授《财务分析》课程中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再将实际案例融合进去,让学生们以学制用,充分理解和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财务问题。采用案例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是将一个典型案例并与《财务分析》课程讲授的知识点进行分析的一种案例教学方法。一般会让学生在巨潮资网上选取结合当前经济热点的行业的财务报表,通过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数据为基础,对该企业进行财务分析,这样学生对分析的案例公司较熟知,同时在教授理论知识时更能让学生增加兴趣。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在选取某上市公司作为典型案例时要剔除具有复杂业务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业务太复杂将会影响财务数据准确性;并且不能选取st公司作为案例公司,该类公司连年亏损,财务数据不稳定且不具有代表性,可能随时退市。在选取的上市公司最好是近几年公司业绩良好并稳定属于具有良好前景的企业;同时最好是成熟的上市公司,上市时间在五年以上的一般财务数据及资料相对比较完善。根据以上要求选取的上市公司作为典型案例来用于《财务分析》课程的讲解具有全面性和可靠性,有利于学生掌握财务分析知识更加具体。

(二)实践教学。

财务分析课程基于会计学、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对应用型财会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知识要求较高,并且要求应用型财会专业学生还要具有较强的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型财会专业学生要想学好财务分析课程,首先要掌握会计学,经济学等相关专业知识。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除了需要进行案例教学之外,更需要加入实践环节。实践教学第一是要培养学生通过运用软件直接可以计算财务数据中相关数值的能力,第二是培养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理论知识,锻炼自身分析公司财务数据的能力。实践教学一般分成上机操作教学和课堂组织讨论教学,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熟练掌握财务数据的分析以及财务报告的撰写,将应用型财会专业人才今后输送到企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1.上机操作教学进行上机操作,首先让学生上网,进入上市公司网站,下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将选取的公司财务数据导入excel中。然后通过所学财务分析理论知识并运用excel的计算功能对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财务比率分析,最后撰写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报告中说明上市公司整体的财务状况,并提出自己对该公司相对应的财务见解。与此同时在分析上市公司报表时,要求学生了解与该公司同行业情况,并将同行业相关数据导入excel中对比分析该公司与同行业财务状况。上机操作教学让学生掌握运用excel如何对公司财务数据进行各财务指标的分析比如财务比率分析、质量分析和综合分析,更好地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财务分析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方法得到实践训练。

2.组织讨论教学组织讨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另一种形式,将班级学生以四五个人为一个小组,组织各组同学对选取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分析出相对应的指标进行分析得出案例上市公司近几年的财务状况,如公司的偿债能力、获利能力、投资能力以及企业的发展能力,分析得出上市公司财务状况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上市公司可能需要完善的意见。组织讨论课时,一般由各组选派代表,并通过制作ppt的形式讲解各组选取上市公司的基本简介、行业基本状况、披露该公司的财务报表以及相对应的财务比率,同时对在分析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提出小组的意见,汇报完毕以后其他组学生对该组同学讲解的内容进行提问或者评价。通过互动学习可以提升学生们对于这门课的积极性同时加强了专业知识,对分析案例公司的情况更加了解,拓宽了课本之外的知识。互动学习之后,授课教师对每组同学分析上市公司给予点评并提出改进的意见。通过组织讨论教学的形式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来,让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各组同学分析上市公司的方法以及针对不同公司财务状况提出的宝贵意见。

提高财务分析课程质量的前提是需要专业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财务分析课程教授与学生的掌握,从而影响到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效果。该门课程是与财务管理原理、中级财务管理和会计学都有相关性,随着信息时代发展,固步自封的学习模式早已被淘汰,专业学科知识都在日新月异信息时代中不断更新,专业教师要随时对自己进行充电,学校可以组织同行专家为年轻专业教师进行知识讲座。专业教师要具备教研能力,研究新的教育理念,采用适合财务分析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首先授课不能采用填鸭式教学,课堂上要给学生留出时间去消化本节课的知识并培养学生对这门课实训部分自主学习习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专业教师要具备运用先进多媒体教学模式,这样可以提高授课效率并在课堂授课时可以及时补充一些专业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多的接受到专业知识增加专业知识面。专业教师具备运用网络教学模式,网网上的学习资源丰富,巨潮网、上深交易所数据都披露了财务分析所需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数据,这些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可用于财务分析的教学。另外教师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借助qq、微博等沟通工具进行课下答疑。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深入到企业中锻炼实践技能,结合在企业锻炼中实际发生的事项作为案例进行实践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大学中专业教师要具备双能型的教学资质,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提高财务分析的教学质量。专业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就财务分析课堂表现进行反思、检查、评价、总结。在总结时,可以向本专业教师探讨教学思路,学习或借鉴同行的教学经验,这样教师教学能力得以螺旋上升,从而财务分析课程质量效果会稳步提高。

提高财务分析课程质量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学生自我能力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方法影响着应用型人才学习这门课自我的创新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实践技能,从而让学生对该门课深层的理解起到关键作用。与此同时,教师通过提高自身教学能力适应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对专业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可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加全面具体,在学生将来学习专业课程时可以更好地把相关课程衔接在一起,在各门课之间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财务管理论文5000篇二十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一直是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研究方面的重要课题。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微观企业主体的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也在不断的变化,向更为科学、合理、全面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有关财务管理目标的讨论也从未停息,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广泛运用与认可的财务管理目标,正在接受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挑战。

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组成部分,财务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势必对企业的整体运营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财务管理目标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导向性因素,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和重大意义,这也更为凸显财务管理目标合理选择和定位的重要性。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目标的集中体现和深刻反映,决定着企业的行为模式,对整个企业管理活动具有根本性的影响。由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本身的确定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同时考虑到企业所处环境的差异性,使得不同行为主体基于内部运营所需和外部环境的不同,在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上呈现出盲目性,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活动,最终导致企业经营活动无法有序开展,给企业的长期稳定带来负面作用。因此,财务管理目标的科学定位,对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财务管理目标,较为普遍的理论有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等。各种观点在接受理论推敲和实践检验的过程中,呈现出了各自具有的特点,也推动了财务管理目标的不断变化发展。

资本是以追逐利润为本性的,企业的产生及其发展壮大是不断逐利的过程,因此利润最大化最为直接地解释了企业存在的意义,该目标赤裸地揭示了资本的逐利性。在经济大发展的时期,利润最大化自然地反映了企业经营的根本,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企业的变迁,其在理论逻辑和实践效果上的缺陷也暴露无疑。首先,利润最大化忽略实现利润的时间和资金时间价值,使得利润仅仅表现为一个片面的数字,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及其所得利润的内在价值。其次,利润最大化完全不考虑行业差异性,用相同的标准衡量不同的情况,未能将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存在的风险差异体现。再次,作为一个绝对数,没有反映企业投入产出配比情况,无法客观体现企业的效益性。以上弊端的存在,导致企业趋利性尤为明显和短视行为严重,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和长远发展。

随着资本市场的充分发展和股份制企业的逐渐流行,每股收益最大化逐渐发展为财务管理目标。每股收益作为上市公司最重要的财务指标,受到投资者及相关利益者的高度关注,投资者往往将每股收益的高低作为衡量企业优劣的标准。由于上市公司具有的特殊属性,企业在注重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更为注意每股收益这个指标性因素。但每股收益最大化目标并没有弥补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时间价值和未考虑相关风险的不足,其适用范围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西方国家广为接受的理论,是股东至上理论的集中体现。股东财富最大化是在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的情况下,通过财务活动和经营管理,使股东的财富达到最大。该目标认为,企业所有者的权益在企业经营活动及财务管理决策中起主导作用。股东财富最大化反映了对资本和资本家利益保全的重视,但由于资本市场发展程度存在不同,上市公司的企业组织形式也未得到全面发展,加之经济体制差异性的存在,股东财富最大化并不能够完全适应。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在充分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关系的基础上,强调企业在发展中应合理协调各方利益,通过最优财务策略及合理经营积累企业财富,使得企业总价值得到最优化。该理论避免了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缺陷,同时能够解决由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所导致的利益不均衡的弊端。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核心导向是保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强调企业在不断增长自身价值的过程中协调各方利益,实现相关利益者均衡的目标。由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合理性与全面性,其被广泛运用和认可。

在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前提下,现代企业首先要考虑到利益关系对企业发展产生的系列影响。股东作为企业所有者,其权责利在企业中是最为重要的,与此同时,企业经营者、债权人、员工、客户和政府也成为企业发展的利益关联者。由此,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出发点。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对企业价值的进一步发展,扩大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所考虑的对象,将多方利益纳入财务管理目标的范围。目前,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新的财务管理目标开始得以推行。

在以上观点中,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新的财务管理目标,并未能完全取代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论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的合理性并未减弱,而对于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质疑也不断呈现。两者的对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两者在具体内容上体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企业价值最大化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所包括的具体内容具有的一致性为:

(1)强调风险与报酬的均衡;

(2)协调各方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

(3)关心企业职工利益,创造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

(6)关心政府政策的变化,努力争取参与政府制定政策的有关活动。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具体内容基本与企业价值最大化一致,单从此角度考虑,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仅仅是名称的转换,并没有在本质上得到创新和突破。

其次,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导向并未十分明确,存在整体协调性较差的缺陷。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使得企业财务管理更为细化与多元化,由于相关者的多样性及其利益存在的相悖性,使得财务管理工作的侧重点较为复杂和凌乱,导向不明。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多元化外在表现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内在本性是相一致的,其主要是要通过协调各方利益实现企业的最大价值。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明确了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关注各方相关者利益,并不断实现和积累企业价值。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各方的利益能够得到充分实现,但由于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目标存在高度异质化,其偏好是和方向存在着不一致性。因此,从根本上来说,相关者利益最大化难以确保各方利益均能同时实现最大化。

再次,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可操作性较差。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否实现及其实现的程度如何衡量,是衡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否合理的重要因素。由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多元化及其利益的多重性,使得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中包含的变量更为繁杂,通过某种标准或模型对其进行量化很难达到。即使能够建立模型,由于各利益方的相悖性将导致变量的异向变化,最终也将无法得出结论。因此,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很难量化,无法量化的财务目标是很难用以指导实际财务活动和企业管理活动的。相对来说,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可以通过“未来报酬贴现法”进行衡量。

综上所述,相比较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而言,企业价值最大化更具优势。企业价值最大化体现了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目标的一致性,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具体内容及其整体和谐性来考虑,该目标在结合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均衡理论的同时,注重股东利益的实现性,还同时考虑了与企业密切相关的债权人及员工、政府等各方利益。当企业的财富增值后,各方利益都会有所增加,这将更有利于企业的运营环境,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和所处环境的良性循环,确保企业的稳定和长远发展。

[2]张雯,陈曦.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思考.财会之窗.2009.

[4]曹素娟.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两元性.现代会计.2007.1:6-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