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说课稿(模板16篇)

  • 上传日期:2023-11-11 19:48:34 |
  • zdfb |
  • 9页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已有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并避免重复犯错。如何写好一篇议论文是许多人感兴趣的问题,下面给出几点参考意见。总结范文中的案例和观点,可以给我们提供总结的写作思路。

黄河颂说课稿篇一

《黄河的主人》是西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篇含义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课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驾驭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镇静、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精神。文章没有直接描写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浓墨重彩写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极力渲染黄河气势之大,筏子险情重重,乘客从容淡定,为下文描写黄河主人的品格做了铺垫。艄公的沉着稳健,深深地震撼了作者的心灵,震撼了读者的心灵,让人感到人类的伟大。

针对以上学情,结合四年级教材的特点及新课程理念,我初步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通过对课文的品读,读懂课文内容。

2、以学定教,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评价能力。通过看录像,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

3、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难点:让学生明白只要勇敢、智慧、沉着、机敏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关于黄河、艄公、羊皮筏子的图片、文字资料及黄河、艄公驾驶着筏子漂流在黄河上的视频。

本篇课文教学大胆取舍文本,紧紧扣住文中的中心句,通过情境展示、自悟交流、说写结合、情感朗读等方法,使学生从黄河的磅礴气势,羊皮筏子的小而轻,乘客的谈笑风生等方面来理解和感受艄公的勇敢和镇静的风采。

在学法上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写”等学法指导。

我预设用两课时来完成本课教学,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本课时共分五个模块。

首先出示自学提示一。

1、文中哪些词句是描写黄河的?勾画出来。

2、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出示:(黄河视频图)。

这时我指导学生朗读,读出黄河的气势之大。紧接着我播放黄河万马奔腾、滚滚东流的视频,领略黄河的气势,感受黄河的磅礴宏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这段话。这一个环节由文本走进网络,再由网络走进文本,达到文本和网络的有机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个环节分三步进行:

1、认识筏子。引导学生点击筏子的图片,一边看筏子,一边说筏子,从而认识水上这一交通工具。

2、文字感受筏子。出示自学指导二:

1、结合插图,朗读2—5自然段并阅读旁边批注。

小组交流:(1)羊皮筏子的特点。

(2)羊皮筏子行驶时的艰险。

教学时我把大量的时间放在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时我再次播放黄河中的筏子视频。体会我看到羊皮筏子的心情是:提心吊胆、惊讶、激动、兴奋、吃惊。这时我我抓住了“一个小小的”和“啊”字进行品读,感受作者的那份担心、惊讶,体会筏子在黄河上的那份惊险。

3、欣赏筏子。让学生欣赏艄公驾着筏子漂流在黄河上的视频,亲眼目睹筏子在黄河上的惊险。

(这一个环节由直观图片到抽象的文字,再到直观的影像让学生对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漂流的那份惊险有了更深的认识,为下文感悟人物品质做了反衬与铺垫。))。

出示自学指导三。

1、浏览课文,找到描写艄公的句子,朗读、品悟、简单批注。

2、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艄公勇敢、智慧、镇静和机敏?

自然的引导学生找出并出示文中最为关键的中心句:“”

紧紧围绕这一句话,深入到文本,自读自悟,用自己的话谈谈梢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分别表现在哪里?读相关的句子,适当地点拨、评价,让学生读中有思,有感,有悟,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再一次走进艄公,深入艄公的内心世界,去发现艄公能战胜黄河的其它原因。

最后,把这段话改成一首小诗,男女生一起合作读,将课堂气氛推至高潮,让艄公的形象更加丰满。

面对黄河“波涛汹涌、”“浊浪排空”的气势,领略黄河主人勇敢、镇定的风采。此时学生心中都有许多话想要倾诉,而此时的小练笔更能突出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这一版块中,我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多项选择的机会。

如:黄河我想对你说……。

艄公我想对你说……。

我想对自己说……。

学生在对不同的角色的选择与对话中更好地诠释了自己对课文,对生活的理解。课后,我将给学生布置这样的几个多项选择的作业:1、在人与外界的各种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种人,请你收集一些介绍他们的有关资料,2、搜集有关“勇敢、智慧”的名言背下来。3推荐阅读:《森林的主人》或《鲁滨逊漂流记》。

一幅好的板书,不仅在内容中概括分析、准确精要、恰到好处、浑若天成、而且在形式上也各具一格、自成一体、结构精巧、情趣横生。板书作为一种形象的无声语言,不仅能够加深学生从有声语言中获得的印象,而且能创设课堂审美情境与和谐气氛,引起学生的审美心理体验,产生一种“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艄公沉着镇静。

乘客谈笑风生从容。

黄河颂说课稿篇二

《黄河的主人》是一篇意蕴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这篇散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驾驽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的精神,并以“黄河的主人”的美誉来赞美他。课文按照人们观察事物,了解事物的规律,依循“初看羊皮筏子---细看羊皮筏子---感受羊皮筏子”的顺序来结构全文。文章开篇并没有直接描写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浓墨重彩写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极力渲染黄河气势之大,险情重重,为下文描写黄河的主人的品格作铺垫。汹涌奔流的黄河足以让作者赞叹不已,然而更使作者惊叹的是在湍急的黄河上还有羊皮筏子铁浪前进,如履平地,而且还载着六七个人,文章到此,场面惊心动魄。行文处处充满惊奇,扣人心弦,易于引起读者的高度注意。羊皮筏子的乘客在急流中谈笑风生,勇敢大胆,羊皮筏子的艄公沉着稳健,从容不迫的气质深深地震撼了作者的心灵,震撼了读者的心,让人感到人类的伟大与不平凡。因而作者由衷地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纵观全篇课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层层渲染,中心突出,是培养学生感悟文字,积累语言,提高语言修养的佳篇。

因为学生没有真正感受过黄河那波浪滔天的气势,更无法目睹艄公那精湛的驾船技术,所以透过文本感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有一定得难度。针对以上学情,结合四年级教材的特点及新课标理念,我们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准确找出最能体现本课中心思想的句子,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

4. 道理。

5. 能结合课文内容,激发挑战大自然的豪迈气概。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分别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和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四、设计理念:

1.以读为本。以语言文字为“根”,通过情境展示、拓展阅读、自悟讨论、情感朗读等方法,始终引领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感知感悟、品味、赏析和运用中,理解艄公“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的人物形象,使学生从黄河的磅礴气势,羊皮筏子的小而轻,面对艰难险阻艄公的表现、乘客的谈笑风生等方面来理解和感受艄公的勇敢和镇静的风采。让学生在自主积极的阅读实践中来获得心灵的震撼和人生的启迪。

2.读写结合。课文是读与写的例子,要用好这个资源,创设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学生理解感悟课文语言的基础上,创设“当艄公遇到艰难险阻时的不同场面会怎么做怎么想”的情境,让他们及时表达,从而把写作字训练和学生心灵的感悟有机结合起来。

五、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把她分为四大板块

一、多管齐下,感受黄河的壮美

首先复习文中词语,让学生在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

接着引导学生理解感悟第一自然段,感受作者心中的黄河,指导学生读出黄河的气势,读出黄河的壮为了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内容,可以通过黄河的视频欣赏,引导学生感悟眼前的黄河的汹涌澎湃的景象。

(简评:这一个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黄河的惊涛骇浪所带给作者的震撼。)

二、赏读结合,体验筏子的惊险

这个环节可以分三步进行:

1.认识筏子。出示筏子的图片并介绍让学生体会筏子的渺小,从而认识水上这一交通工具。并介绍一些筏子的驾驶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艄公的技术高超。

2.文字感受筏子。学习2-3小节,要求学生边读边画出作者看到筏子后感受的句子,体会作者第一次看到羊皮筏子的心情。这其中抓住重点句是数数的和一个小小的“啊”字进行品读,感受作者的那份担心、惊讶,体会筏子在黄河上的那份惊险。

3.创设情境,体会乘坐的险。老师设问:如果是你,敢坐这样的筏子吗?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乘坐羊皮让人胆战心惊的情景。然后老师过渡引入:如果是我在作者袁鹰的旁边,我也不敢,即使上了,也是死死抓住羊皮筏子上的竹杆,双眼紧闲,不敢看一眼,因为脚下就是滚滚的黄河。

(这一个环节由直观图片到抽象的文字,再到直观的影像让学生对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漂流的那份惊险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感悟到乘筏的心惊胆寒的体验,为下文感悟人物品质做了反衬与铺垫。

三、读写结合,感悟艄公的形象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

首先,老师老师渲染情境,动情描述在这样的情境下第一次坐羊皮筏子的人的感受。

接着,学习第六自然段。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呢?课文没有具体的描写,仅用了一句话来写:“那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的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黄河水势,大胆破浪前行。”如果仅凭这一句话就让学生去感悟出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学生很难形成具体形象的认识。而这又是文本的主旨所在。为此,老师首先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这一句话,深入到文本,自读自悟,互论互品,用自己的话谈谈梢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分别表现在哪里?读相关的句子,适当地点拨、评价,让学生读中有思,有感,有悟。

之后,创设具体的情境,进一步引导学生再一次走进艄公,深入艄公的内心世界,去发现艄公能战胜黄河的其它原因。老师设计在艄公驾筏行进过程中遇到的不同情况是怎么解决的,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当时的场景写下来,这样不仅丰富了对文本的内容,又深化了对艄公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形成鲜活的印象,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达到一箭三雕的效果。

(评价: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抓住通过想象具体的语言情境来感悟人物品质,与文本对话,把握了文章的主要意图。同时,以“读写结合”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潜心会文,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让学生在交流中将自己的认识不断完善。)

四、化文为诗,升华艄公的精神

1.学生从外到内认识了艄公,认识了这样一位看似普通却不普通的人物。在教学最后一自然段时,以诗歌的形式在屏幕显示,先让学生自由练读,然后采取师生配合朗读,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再一次面对滚滚的黄河,面对滚滚黄河上的艄公,升华对艄公精神品质的理解——因为他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终于成了这黄河的主人。

《黄河的主人》教案

涟水县南门小学 李小前

一、品析1自然段

1.齐读课题

再读一遍。

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哺育了中华民族,她养育了中华儿女。多少年来,我国历史上有多少文人墨客都在高声赞美黄河。无数诗人都写下了壮丽的诗篇。

(出示),让我们一起来和着诗人的感情,赞美一下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起。(生读)

师:(充满感情色彩)黄河的水啊,就像天水滚滚流到了人间,奔腾不息一直流向大海!让我们再一次吟诵这两句诗词!“黄河之水——”起。

(学生大声朗诵)

4.这就是诗人眼中的黄河。

看着这样的黄河,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啊?书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语啊?板书胆战心惊,理解。

这是我们站在伟大的大自然面前,在黄河面前的感受——胆战心惊!拿起书,再读,把作者第一次见到黄河的感情读出来。

“黄河滚滚——”起。

师:胆在颤抖,心在害怕,这就是黄河,这就是母亲河,来再读一遍

二、品析2、3、4自然段

1.是的,这样的黄河怎能不令作者胆战心惊呢!可就在这波涛滚滚、让人胆战心惊的黄河上却有一个小小的东西在漂流,是什么呢?读读课文234节。

作者看到了什么了呀?

见过羊皮筏子吗?(屏幕显示羊皮筏子)介绍。

2.出示:自由读课文234节,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并划出有关词句,多读几遍,再与同桌交流交流。

3.这儿有个词,老师不知道该怎么读?(啊 变红)

师范读

4.这里面还有一句话,是数数的,该怎么数?

真不敢相信,这么小的羊皮筏子上竟然还有人,还不只一个人,坐着六个人。哎呀,真让人担心。让我们一起来读读234节,感受一下作者担心、惊讶的心情。

5.出示图片

同学们请看,在湍急的黄河上有一只羊皮筏子在贴着水面漂流,它那么小,那么轻,仿佛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难怪作者会如此担心,如此惊讶。

让我们捧起书,再来感受一下。

三、品析6、7、8节

同学们,这样的羊皮筏子让你坐,你敢坐吗?

如果我在作者袁鹰的旁边,我也不敢,即使上了,也是死死抓住羊皮筏子上的竹杆,双眼紧闲,不敢看一眼,因为脚下就是滚滚的黄河。

听坐过羊皮筏子的人说(口述第7节)

1.课文中乘客们怎么样呢,读6自然段,找一找。

2.板书 谈笑风生

一起读读,什么意思?

3.谁来读读乘客们谈笑风生的句子?

是呀,乘客是那样的笑谈风生,那座古塔是怎样的古塔?那里的景色好美。

4.为什么乘客们会谈笑风生呢?板书 艄公

那稍公凭什么赢得了乘客的信任?

板书:勇敢和智慧

镇静和机敏

从哪儿看出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请同学们再读第6小节,划一划,写一写。

5.交流。

6.同学们注意到没有,既然他大胆了吗,为何又小心呢?不是矛盾了吗?

(小心黄河水势,大胆破浪前行)

出示

请同学们拿起笔,选择一处,想一想,写一写。

指名读。

引读:

正因为艄公这么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皮筏上的乘客读------

之所以乘客能谈笑风生,那是因为再读——

这样的艄公令我们肃然起敬,让我们不由得赞颂。一起读最后一节。

8.他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就是一首雄壮的诗。

自由读。(屏显:用诗歌的形式显示最后一小节)

师生读。分组读。全班读。

此时,我们心中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谁来说?

(出示填空:( )——他,就是黄河的主人!

师:此时的语言已经汇成了一首壮丽的诗篇,这不仅是艄公战胜黄河的动人诗篇,更有艄公对黄河的一片深情,更有对黄河的热爱!

四、总结

今天,我们跟随作者袁鹰一起领略了黄河的气势,艄公的丰采。

我们第一眼看到黄河时——胆战心惊,我们第一次看到羊皮筏子时——担心,惊讶,但是筏子上的乘客们却谈笑风生,因为他们相信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

这就叫衬托

我们以后在写作时,不妨学习运用侧面衬托的方法来更好地表达中心,这样你的文章将更具感染力。

作业。

板书:

黄河的主人

“我” 胆战心惊

乘客 谈笑风生

艄公 勇敢和智慧 镇静和机敏

黄河颂说课稿篇三

《黄河的主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篇含义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课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驾驭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镇静、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精神。文章没有直接描写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浓墨重彩写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极力渲染黄河气势之大,筏子险情重重,乘客从容淡定,为下文描写黄河主人的品格做了铺垫。艄公的沉着稳健,深深地震撼了作者的心灵,震撼了读者的心灵,让人感到人类的伟大。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自主学习,激活学生的思维;。

3、运用圈、点、划、注的方法感悟文本,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

一、教学重点。

二、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只要勇敢、智慧、沉着、机敏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感悟黄河的险恶,感知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的景象,感受驾驭羊皮筏子的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学会网上查看资料。

2、情感和态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通过对课文的品读,读懂课文内容。熟读成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过程和方法目标:以学定教,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评价能力。通过观看录象,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

3、情感态度目标: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第一模块:整体感知,初步感受黄河。

自由快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后用一个词语(最好是成语)说出黄河给你留下的印象。指导学生朗读,读出黄河的气势之大。播放黄河万马奔腾、滚滚东流的录像,领略黄河的气势,感受黄河的磅礴宏伟!在播放录象的同时教师相机朗诵,激起学生的共鸣。

第二模块:自读自悟,感受皮筏的小、轻。

第一次看到羊皮筏子作者是什么感觉呢?让学生通过读一读二至五小节,边读边把有感想的地方划出来,写一写感受。然后交流各自的认识,教师适时点拨,老师点出“作者初见到湍急的黄河,为一惊,远望鼓浪的橡皮筏子为之再惊,细看到筏上有人更惊”的观察思路、认识思路,并用朗读展现这种越来越惊的层次。(由远而近)看到羊皮筏子的心情是提心吊胆、惊讶、激动、兴奋、吃惊。我把大量的时间放在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我抓住了“啊”进行多元解读,读出其惊讶。“一个、二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怎么读,如何让学生读进去。通过反复阅读、评价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该怎样读好。

第三模块:交换角色,感受艄公技术高超。

这样小而轻的羊皮筏子,在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上漂流,作者不禁提心吊胆,如果让你坐在上面,你敢吗?来读一读6、7小节,体验乘客与“我”形成的鲜明对比,反衬出艄公高超的驾筏技术。接着用一组排比句试问:羊皮筏子之所以能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那是因为读——之所以羊皮筏子能在汹涌的黄河上鼓浪前行,那是因为读——之所以乘客能谈笑风生,那是因为——让学生连读三遍“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一段,再现艄公高超的技艺。

第四模块:抓关键句,深入感受“主人”形象。

以“皮筏上的乘客凭什么能谈笑风生?”为切入点,了解那艄公凭什么赢得了乘客的信任?理解中心句“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能联系6—8节,说说对勇敢、智慧、镇静、机敏这几个词的理解。在理解词语的同时,引导学生讨论艄公会遇到的怎样的困难,他又会如何克服,在此基础上找寻艄公能克服这些困难的原因,深入感受羊皮筏子的艄公沉着稳健、从容不迫的气质及他那高超的驾筏技术和丰富的经验。相机理解“如履平地”这一字!领略艄公风采后,齐诵最后一自然段,用作者的话赞美艄公。

第五模块:读写结合,内化精神。

刚才我们充分感受到了黄河波涛汹涌、浊浪排空的气势,领略了黄河主人勇敢镇定的风采,此时,再活用语言和语言规律,进行极具个性色彩的言语实践,用“艄公,我想对你说——”写一段话,用自己的话赞美艄公。

交流完毕,播放黄河录象、歌曲,再次感受黄河的气势和黄河主人的风采。

第六模块:延伸拓展,升华主旨。

黄河上的艄公至今已是罕见,学生由于陌生,往往很难与自己联系起来,请学生课外收集一些在外界的挑战中获胜的人物,如航天英雄、登山运动员等,这样进一步落实德育目标,感受人类的伟大和不平凡,激励学生要向他们一样勇敢地面对一切,做生活的强者、生活的主人。

将来,你还想成为什么的主人呢?

课堂总结:愿同学们像艄公一样,撑起人生自信的竹篙,扬起希望的风帆,不畏艰险,努力拼搏,成为学习、生活的小主人!

黄河颂说课稿篇四

《黄河的主人》,听后感想颇多。这节课老师的教学定位是以读为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文字、感受艄公这一形象和激发学生情感。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即“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然后由这个重点挈领全文,让学生去感受黄河的气势、感受羊皮筏子的惊险,从而感受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这样,对课文的赏析就不是零碎的,使课文有了一个整体性。

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老师适时巧妙地抓住黄河和艄公两者的对比、羊皮筏子体积之小与其载物这之多的对比、旁观者和当事人的对比,这三个对比来引导学生精读感悟。

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黄河和艄公的对比。文章开篇并没有直接描写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浓墨重彩写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极力渲染黄河气势之大、险情重重,为的就是增加黄河和艄公两者在力量上的悬殊,将自然和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下文描写黄河的主人的品格作铺垫。

在上课伊始老师就“多管齐下”,引导学生深入感受黄河。先由课题入手,让生谈谈对黄河的了解,接着出示课文第一节内容,指名读。然后,理解“滚滚”、“万马奔腾”“浊浪排空”、“胆战心惊”后,再指导感情朗读,最后利用多媒体播放黄河万马奔腾、滚滚东流的录像,直观地感受黄河的气势,让学生在这一情境中想象如果此刻你就站在黄河的岸边,会有什么感受?指住课题,趁势反问,黄河是如此的桀骜不驯,究竟谁是黄河的.主人?引出“艄公”,出示“艄公”图片,进而将两者进行对比,表面上看,“前者”如狼似虎,“后者”血肉之躯;“前者”凶险异常,险象环生,“后者”一篙在手,别无他物。一强一弱,明显不过。可是最终“弱者”却成了“强者”的主人。这是说明了什么呢?课堂上学生们几乎没有人一下子说出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只答出了说明艄公很“大胆”、很“勇敢”。我觉得这就可以了因为此时,学生对文章还没有深入地研读,所以这里的对比,应该也只是一个铺垫,不能过早拔高了学生对艄公的情感。完全可以先放手让学生自由去读文,自由谈感受,老师在引导学生一层层深入读书体会的过程中,逐步渲染、积累,最后让学生自然生成心中的“敬仰之情”。这样,学生的情感才是发自内心的,也才能让文本真正深入学生内心,打动学生的心灵,这样的学习才是更加有深度,有效果的。

黄河颂说课稿篇五

再读一遍。

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哺育了中华民族,她养育了中华儿女。多少年来,我国历史上有多少文人墨客都在高声赞美黄河。无数诗人都写下了壮丽的诗篇。

(出示),让我们一起来和着诗人的感情,赞美一下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起。(生读)。

师:(充满感情色彩)黄河的水啊,就像天水滚滚流到了人间,奔腾不息一直流向大海!让我们再一次吟诵这两句诗词!“黄河之水——”起。

(学生大声朗诵)。

4.这就是诗人眼中的黄河。

看着这样的黄河,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啊?书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语啊?板书胆战心惊,理解。

这是我们站在伟大的大自然面前,在黄河面前的感受——胆战心惊!拿起书,再读,把作者第一次见到黄河的感情读出来。

“黄河滚滚——”起。

师:胆在颤抖,心在害怕,这就是黄河,这就是母亲河,来再读一遍。

1.是的,这样的黄河怎能不令作者胆战心惊呢!可就在这波涛滚滚、让人胆战心惊的黄河上却有一个小小的东西在漂流,是什么呢?读读课文234节。

作者看到了什么了呀?

见过羊皮筏子吗?(屏幕显示羊皮筏子)介绍。

2.出示:自由读课文234节,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并划出有关词句,多读几遍,再与同桌交流交流。

3.这儿有个词,老师不知道该怎么读?(啊变红)。

师范读。

4.这里面还有一句话,是数数的,该怎么数?

真不敢相信,这么小的羊皮筏子上竟然还有人,还不只一个人,坐着六个人。哎呀,真让人担心。让我们一起来读读234节,感受一下作者担心、惊讶的心情。

5.出示图片。

同学们请看,在湍急的黄河上有一只羊皮筏子在贴着水面漂流,它那么小,那么轻,仿佛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难怪作者会如此担心,如此惊讶。

让我们捧起书,再来感受一下。

同学们,这样的羊皮筏子让你坐,你敢坐吗?

如果我在作者袁鹰的旁边,我也不敢,即使上了,也是死死抓住羊皮筏子上的竹杆,双眼紧闲,不敢看一眼,因为脚下就是滚滚的黄河。

听坐过羊皮筏子的人说(口述第7节)。

1.课文中乘客们怎么样呢,读6自然段,找一找。

2.板书谈笑风生。

一起读读,什么意思?

3.谁来读读乘客们谈笑风生的句子?

是呀,乘客是那样的笑谈风生,那座古塔是怎样的古塔?那里的景色好美。

4.为什么乘客们会谈笑风生呢?板书艄公。

那稍公凭什么赢得了乘客的信任?

板书:勇敢和智慧。

镇静和机敏。

从哪儿看出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请同学们再读第6小节,划一划,写一写。

5.交流。

6.同学们注意到没有,既然他大胆了吗,为何又小心呢?不是矛盾了吗?

(小心黄河水势,大胆破浪前行)。

出示。

请同学们拿起笔,选择一处,想一想,写一写。

指名读。

引读:

正因为艄公这么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皮筏上的乘客读------。

之所以乘客能谈笑风生,那是因为再读——。

这样的艄公令我们肃然起敬,让我们不由得赞颂。一起读最后一节。

8.他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就是一首雄壮的诗。

自由读。(屏显:用诗歌的形式显示最后一小节)。

师生读。分组读。全班读。

此时,我们心中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谁来说?

(出示填空:()——他,就是黄河的主人!

师:此时的语言已经汇成了一首壮丽的诗篇,这不仅是艄公战胜黄河的动人诗篇,更有艄公对黄河的一片深情,更有对黄河的热爱!

今天,我们跟随作者袁鹰一起领略了黄河的气势,艄公的.丰采。

我们第一眼看到黄河时——胆战心惊,我们第一次看到羊皮筏子时——担心,惊讶,但是筏子上的乘客们却谈笑风生,因为他们相信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

这就叫衬托。

我们以后在写作时,不妨学习运用侧面衬托的方法来更好地表达中心,这样你的文章将更具感染力。

作业。

板书:

“我”胆战心惊。

乘客谈笑风生。

艄公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

黄河颂说课稿篇六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

《黄河的治理》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教材上承中国自然环境的位置、地形、气候,下启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黄土高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国第二长河,被称为母亲河。了解黄河的基础知识,感受黄河的母亲情怀,感同身受的去感知黄河的忧患意思和治理策略。通过本课的学习,探究出黄河的忧患及治理措施,同时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对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是有益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很密切。真正可以做到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本节课是初二的地理教材,对学生的情况作如下四个方面的分析:

1、知识掌握上,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于河流的学习方法有一定了解,知道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去掌握,而黄河这一特殊的河流有较生疏,因此要想办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心理上,学生对于地理课有一定的厌倦的心理,不掌握学习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去吸引学生。

3、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教师在学中应抓住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采取多种直观的手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加强双边活动,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生学习本节课将遇到一些知识障碍,如:黄河地上河的成因,黄河的奉献与危害这两个截然相反的特征等不易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2、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并逐步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分析黄河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贡献及带来的灾难,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治理方案。

教学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

1、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图形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学会用图: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学会探究: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3、学会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4、学会归纳:要求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概括归纳的意识,并能用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达某一问题的含义。

导入新课:李白的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大家都耳熟能详,殊不知,李白却犯了两个常识性的错误,首先,黄河之水并不是天上来,奔流到海也不是不复回。(简要介绍水循环,为高中地理学习打下伏笔)。要想知道黄河之水哪里来,又流到哪里去?就要来好好学习《黄河》之一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幽默的语句,使学生马上进入课堂情景,欲擒故纵,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一、了解母亲河 步骤:

要求学生读“黄河流域水系图”,并配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政区图”,沿源头到入海口依次找出黄河的发源地、沿途所经过的支流、地形区、省级行政区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旧孟津。各小组充分讨论后,派代表回答,并填绘到练习本上。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及锻炼他们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建立空间观念,使学生对黄河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

二、母亲河的奉献

本课的重点虽然不在这里,但可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念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为什么把黄河比做母亲?

步骤: 1、教师出示“黄河流域水系图”,宁夏平原的景观图片,壶口瀑布照片等。

2、各小组讨论,得出问题的答案后,

进行完这个活动,此时同学们对母亲河的奉献,有了初步的感受。

教师适时总结:黄河,曾无私养育了两岸的人们。但如今,却成了世界上最难治理的一条河流,历史上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三、 母亲河的忧患:

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一个重点,采用读图分析——发现问题——启发引导——主动探究的思路来完成的。

1. 多媒体显示:“黄河的忧患”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图,结合资料,教师提出问题:“黄河忧患在上、中、下游各有哪些表现?”允许学生大胆回答,教师再设疑:说一说造成黄河忧患不断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各有哪些?这些因素可能产生什么影响?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适时启发、引导进而得出答案。

情况预测:这个活动,以学生探究为主,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扩展思维,主动回答,有的同学可能回答不准确,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给予引导、帮助,适时总结。

设计意图:以上活动,利于培养学生获取图文信息能力,推理分析的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母亲河的治理:

通过以上活动,我们分析了黄河带来的忧患及形成的原因,那么如何治理黄河这个问题就呈现在眼前了,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点,我采用了“角色扮演法”来完成。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母亲现在多灾多难,做儿女的怎能袖手旁观呢?”

角色扮演:“假如让你来治理黄河,该们么做呢?”学生献计献策。 教师展示:“引黄淤灌图” 及上、中、下游的治理措施(上游:梯级开发,兴修水利;中游:保持水土,植树造林;下游:固堤分流)。

然后观看图片,介绍“保护母亲河行动”及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学生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自感悟,亲身实践,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学习主动性、参与性;另一方面增强社会责任感。

九、说作业

1、把本节课知识点总结成知识树。

2、作为中学生可以为治理黄河做什么工作?

黄河颂说课稿篇七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黄河的主人》。

《黄河的主人》是小学语文国标本第八册的一篇课文,它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驾驭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精神,并以“黄河的主人”的美誉来赞美他。课文语言生动形象,行文跌宕起伏,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

对我们这儿的学生来说,离黄河实在太遥远,对羊皮筏子的了解又近乎零,因此,要让学生感受并想象到滚滚黄河的壮观和惊险,感知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的惊心动魄的景象,是有一定困难的。另外,要使学生弄清各部分和中心句之间的有机联系也是一个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初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2个多音字及3个绿线内的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理解中心句,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教学重难点: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2.大诗人李白赞美黄河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让学生去读一读。

3.再者,屏幕出示描写黄河及艄公的词语,让学生读读,有感情的读,读中体会黄河的壮美。

4.继而让学生运用这几个词说说文中的大意?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是学生再次感知课文内容,并唤起学生想对艄公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二、感受黄河。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黄河气势之磅礴,艄公之勇敢。屏幕出示。

描写黄河的词语,让学生再去读一读,及文中的第一自然段。让他们思考: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旨在让学生读中体会。

4.可是在滚滚的黄河中,作者被什么东西吸引?它又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小组交流,并说说,后指生读。

我旨在让学生感受黄河之险,多媒体出示黄河画面,让学生能直观感受黄河的气势磅礴,并通过让学生说说想用什么词和语句来形容你此时此刻看到的黄河,以达到积累运用的目的。

三、认识羊皮筏子。

1.那像那像强磁力一样吸引着我们的是在惊涛骇浪中自由地穿行的羊皮筏子。

屏幕出现。

(3-5自然段)描写羊皮筏子的语句及段落。让学生去读。品味。

2.屏幕出示羊皮筏子图片,让学生欣赏后思考:黄河上的羊皮筏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小组交流,说一说。继而我来小结:羊皮筏子那么小,都看不清楚;那么轻,好像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3.屏幕出示文中第五自然段,再读,说说你的感受?

4.指引学生再读文中3-5节,描写筏子的语句,男生读第三节,女生读第5节,最后齐读。

读中体悟,品读羊皮筏子。

小结:惊讶、担心、害怕如果我在作者袁鹰旁边,我可能根本不敢上,即使上了,也是死死抓住羊皮筏子上的竹竿,双眼紧闭,不敢看一眼,因为脚上就是滚滚的黄河。可是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却能如履平地,乘客却能谈笑风生,这是黄河上一道奇特的风景!引领学生一起去欣赏一番。

我旨在以激起学生情感的体验,以图对文,让学生直观感受,并交流述说自己的感受及感想,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赞颂艄公。

1.我让学生默读课文的6—8小节,画出乘客、艄公在羊皮筏子上具体表现的语句。小组合作交流。指生说。

2.屏幕出示第六节,想想看羊皮筏子的乘客会谈些什么?大家交流一下。

思考,指生交流。

4.后屏幕出示第六节,小结: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我追问学生们:你们的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情景呢?学生交流。

继而,屏幕出示问题行驶在滔滔的黄河上,遇到不好的情况,比如,遇到风浪、礁石等艄公会怎么办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选一两种情况说一说。

(屏幕出示第八节,学生齐读)。

指导学生回答,你们觉得这段“颁奖词”用在艄公身上合适吗?为什么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交流回答。

颁奖会上的主持人,该怎样来宣读这段颁奖词呢?指生读。其次,让孩子们赞美一下艄公,并写下来。

这个环节:旨在培养孩子的读,说,写的能力,因为孩子已经感受黄河磅礴。

的气势,领略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一定会有很多话要说。

7.总结:学到这里,黄河的主人——艄公那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的形象已矗立在大家心中!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艄公一定会给我们勇气,给我们力量,给我们智慧,我们也就会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大自然的主人!

五、布置作业。

(能让学生起到巩固、复习的作用)。

板书设计。

黄河颂说课稿篇八

《黄河的主人》是一篇意蕴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这篇散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驾驽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的精神,并以“黄河的主人”的美誉来赞美他。课文按照人们观察事物,了解事物的规律,依循“初看羊皮筏子---细看羊皮筏子---感受羊皮筏子”的顺序来结构全文。文章开篇并没有直接描写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浓墨重彩写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极力渲染黄河气势之大,险情重重,为下文描写黄河的主人的品格作铺垫。汹涌奔流的黄河足以让作者赞叹不已,然而更使作者惊叹的是在湍急的黄河上还有羊皮筏子铁浪前进,如履平地,而且还载着六七个人,文章到此,场面惊心动魄。行文处处充满惊奇,扣人心弦,易于引起读者的高度注意。羊皮筏子的乘客在急流中谈笑风生,勇敢大胆,羊皮筏子的艄公沉着稳健,从容不迫的气质深深地震撼了作者的心灵,震撼了读者的心,让人感到人类的伟大与不平凡。因而作者由衷地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纵观全篇课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层层渲染,中心突出,是培养学生感悟文字,积累语言,提高语言修养的佳篇。

因为学生没有真正感受过黄河那波浪滔天的气势,更无法目睹艄公那精湛的驾船技术,所以透过文本感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有一定得难度。针对以上学情,结合四年级教材的特点及新课标理念,我们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准确找出最能体现本课中心思想的句子,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

4.道理。

5.能结合课文内容,激发挑战大自然的豪迈气概。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分别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和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四、设计理念:

1.以读为本。以语言文字为“根”,通过情境展示、拓展阅读、自悟讨论、情感朗读等方法,始终引领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感知感悟、品味、赏析和运用中,理解艄公“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的人物形象,使学生从黄河的磅礴气势,羊皮筏子的小而轻,面对艰难险阻艄公的表现、乘客的谈笑风生等方面来理解和感受艄公的勇敢和镇静的风采。让学生在自主积极的阅读实践中来获得心灵的震撼和人生的启迪。

2.读写结合。课文是读与写的例子,要用好这个资源,创设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学生理解感悟课文语言的基础上,创设“当艄公遇到艰难险阻时的不同场面会怎么做怎么想”的情境,让他们及时表达,从而把写作字训练和学生心灵的感悟有机结合起来。

五、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把她分为四大板块。

一、多管齐下,感受黄河的壮美。

首先复习文中词语,让学生在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

接着引导学生理解感悟第一自然段,感受作者心中的黄河,指导学生读出黄河的气势,读出黄河的壮为了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内容,可以通过黄河的视频欣赏,引导学生感悟眼前的黄河的汹涌澎湃的景象。

(简评:这一个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黄河的惊涛骇浪所带给作者的震撼。)。

二、赏读结合,体验筏子的惊险。

这个环节可以分三步进行:

1.认识筏子。出示筏子的图片并介绍让学生体会筏子的渺小,从而认识水上这一交通工具。并介绍一些筏子的驾驶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艄公的技术高超。

2.文字感受筏子。学习2-3小节,要求学生边读边画出作者看到筏子后感受的句子,体会作者第一次看到羊皮筏子的心情。这其中抓住重点句是数数的和一个小小的“啊”字进行品读,感受作者的那份担心、惊讶,体会筏子在黄河上的那份惊险。

3.创设情境,体会乘坐的险。老师设问:如果是你,敢坐这样的筏子吗?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乘坐羊皮让人胆战心惊的情景。然后老师过渡引入:如果是我在作者袁鹰的旁边,我也不敢,即使上了,也是死死抓住羊皮筏子上的竹杆,双眼紧闲,不敢看一眼,因为脚下就是滚滚的黄河。

(这一个环节由直观图片到抽象的文字,再到直观的影像让学生对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漂流的那份惊险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感悟到乘筏的心惊胆寒的体验,为下文感悟人物品质做了反衬与铺垫。

三、读写结合,感悟艄公的形象。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

首先,老师老师渲染情境,动情描述在这样的情境下第一次坐羊皮筏子的人的感受。

接着,学习第六自然段。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呢?课文没有具体的描写,仅用了一句话来写:“那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的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黄河水势,大胆破浪前行。”如果仅凭这一句话就让学生去感悟出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学生很难形成具体形象的认识。而这又是文本的主旨所在。为此,老师首先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这一句话,深入到文本,自读自悟,互论互品,用自己的话谈谈梢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分别表现在哪里?读相关的句子,适当地点拨、评价,让学生读中有思,有感,有悟。

之后,创设具体的情境,进一步引导学生再一次走进艄公,深入艄公的内心世界,去发现艄公能战胜黄河的其它原因。老师设计在艄公驾筏行进过程中遇到的不同情况是怎么解决的,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当时的场景写下来,这样不仅丰富了对文本的内容,又深化了对艄公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形成鲜活的印象,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达到一箭三雕的效果。

(评价: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抓住通过想象具体的语言情境来感悟人物品质,与文本对话,把握了文章的主要意图。同时,以“读写结合”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潜心会文,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让学生在交流中将自己的认识不断完善。)。

四、化文为诗,升华艄公的精神。

1.学生从外到内认识了艄公,认识了这样一位看似普通却不普通的人物。在教学最后一自然段时,以诗歌的形式在屏幕显示,先让学生自由练读,然后采取师生配合朗读,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再一次面对滚滚的黄河,面对滚滚黄河上的艄公,升华对艄公精神品质的理解——因为他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终于成了这黄河的主人。

涟水县南门小学李小前。

一、品析1自然段。

1.齐读课题。

再读一遍。

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哺育了中华民族,她养育了中华儿女。多少年来,我国历史上有多少文人墨客都在高声赞美黄河。无数诗人都写下了壮丽的诗篇。

(出示),让我们一起来和着诗人的感情,赞美一下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起。(生读)。

师:(充满感情色彩)黄河的水啊,就像天水滚滚流到了人间,奔腾不息一直流向大海!让我们再一次吟诵这两句诗词!“黄河之水——”起。

(学生大声朗诵)。

4.这就是诗人眼中的黄河。

看着这样的黄河,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啊?书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语啊?板书胆战心惊,理解。

这是我们站在伟大的大自然面前,在黄河面前的感受——胆战心惊!拿起书,再读,把作者第一次见到黄河的感情读出来。

“黄河滚滚——”起。

师:胆在颤抖,心在害怕,这就是黄河,这就是母亲河,来再读一遍。

二、品析2、3、4自然段。

1.是的,这样的黄河怎能不令作者胆战心惊呢!可就在这波涛滚滚、让人胆战心惊的黄河上却有一个小小的东西在漂流,是什么呢?读读课文234节。

作者看到了什么了呀?

见过羊皮筏子吗?(屏幕显示羊皮筏子)介绍。

2.出示:自由读课文234节,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并划出有关词句,多读几遍,再与同桌交流交流。

3.这儿有个词,老师不知道该怎么读?(啊变红)。

师范读。

4.这里面还有一句话,是数数的,该怎么数?

真不敢相信,这么小的羊皮筏子上竟然还有人,还不只一个人,坐着六个人。哎呀,真让人担心。让我们一起来读读234节,感受一下作者担心、惊讶的心情。

5.出示图片。

同学们请看,在湍急的黄河上有一只羊皮筏子在贴着水面漂流,它那么小,那么轻,仿佛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难怪作者会如此担心,如此惊讶。

让我们捧起书,再来感受一下。

三、品析6、7、8节。

同学们,这样的羊皮筏子让你坐,你敢坐吗?

如果我在作者袁鹰的旁边,我也不敢,即使上了,也是死死抓住羊皮筏子上的竹杆,双眼紧闲,不敢看一眼,因为脚下就是滚滚的黄河。

听坐过羊皮筏子的人说(口述第7节)。

1.课文中乘客们怎么样呢,读6自然段,找一找。

2.板书谈笑风生。

一起读读,什么意思?

3.谁来读读乘客们谈笑风生的句子?

是呀,乘客是那样的笑谈风生,那座古塔是怎样的古塔?那里的景色好美。

4.为什么乘客们会谈笑风生呢?板书艄公。

那稍公凭什么赢得了乘客的信任?

板书:勇敢和智慧。

镇静和机敏。

从哪儿看出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请同学们再读第6小节,划一划,写一写。

5.交流。

6.同学们注意到没有,既然他大胆了吗,为何又小心呢?不是矛盾了吗?

(小心黄河水势,大胆破浪前行)。

出示。

请同学们拿起笔,选择一处,想一想,写一写。

指名读。

引读:

正因为艄公这么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皮筏上的乘客读------。

之所以乘客能谈笑风生,那是因为再读——。

这样的艄公令我们肃然起敬,让我们不由得赞颂。一起读最后一节。

8.他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就是一首雄壮的诗。

自由读。(屏显:用诗歌的形式显示最后一小节)。

师生读。分组读。全班读。

此时,我们心中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谁来说?

(出示填空:()——他,就是黄河的主人!

师:此时的语言已经汇成了一首壮丽的诗篇,这不仅是艄公战胜黄河的动人诗篇,更有艄公对黄河的一片深情,更有对黄河的热爱!

四、总结。

今天,我们跟随作者袁鹰一起领略了黄河的气势,艄公的丰采。

我们第一眼看到黄河时——胆战心惊,我们第一次看到羊皮筏子时——担心,惊讶,但是筏子上的乘客们却谈笑风生,因为他们相信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

这就叫衬托。

我们以后在写作时,不妨学习运用侧面衬托的方法来更好地表达中心,这样你的文章将更具感染力。

作业。

板书:

“我”胆战心惊。

乘客谈笑风生。

艄公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

黄河颂说课稿篇九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3课《黄河的主人》。它是篇意蕴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黄河那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及羊皮筏子在奔腾咆哮的黄河上鼓浪前进的壮观场景,赞颂了黄河艄公机智勇敢、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精神。纵观全篇课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层层渲染、中心突出,是培养学生感悟文字、积累语言,提高语言修养的佳篇。

因为学生没有真正感受过黄河那波浪滔天的气势,更无法目睹艄公那精湛的驾船技术,所以透过文本感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有一定的难度。针对以上学情,结合四年级教材的特点及新课程理念,我初步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通过对课文的品读,读懂课文内容。

2、以学定教,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评价能力。通过看录像,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

3、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则成为本文的重点。而帮助学生弄清课文各部分和中心句之间的有机联系则为教学难点。

我预设用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我打算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来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首先,出示古代描写黄河的诗句,引出交流的话题,进而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黄河的了解,初步感受黄河的特点。而后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进行质疑、梳理,以几个关键的问题做为学生自读的主线,在检查自学情况对鼓励学生读懂生字。对重点字词如“艄、油、整”等翘舌音及“凭”等后鼻音进行正音。联系具体语境理解“浊浪排空”“如履平地”等词语的含义。并在交流评读中理清文章脉络。课后我为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找到文中能够表现艄公机智、勇敢、沉着、镇定的词句,抄写下来,也可适当写写自己的感受,为下节课进一步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第二课时的设计。

这课时的教学我设想通过整体感知—自读自悟—读写结合等方式带领学生品读课文。

一、整体感知,初步感受黄河那磅礴的气势。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对黄河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让学生脑海中的资料变成直观的画面,我将播放黄河万马奔腾滚滚东流的录像,届时教师相机配以解说词。让学生感受黄河的磅礴宏伟。这时顺势让学生浏览课文,看哪一段最能体现黄河这一恢弘的画面。学生借助第一自然段中的“浊浪排空”“胆战心惊”等词语将画面与文字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下文艄公的出现作以铺垫。

二、自读自悟。体会黄河主人的勇敢、智慧、镇静、沉着。

(一)寻找中心句,确定突破点。

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我借助刚才的录象清想象这样一个画面:黄河以“排山倒海”之垫,冲天而来,让人看了“胆战心惊”,有人竟然能够驾驭它。那就是就是—艄公。由此,引发学生心中的疑问:艄公到底凭借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呢?继而启发学生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并动笔画一画。学生通过默读,很快就能找到文章的中心句:“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让这一中心句则成为突破、掌握难点的一条主线。

(二)以情感变化为切入点感受勇敢和智慧。

围绕这一中心句,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第一次看到羊皮筏子时是一种怎样的感受?而后让学生细细地品读2—4自然段,边读边把有感想的地方划出来,写写自己的感受,然后在小组内读一读、议一议,各抒己见。在交流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作者的情感变化边读边想象,适时点拨“作者初观湍急黄河为之一惊,远望鼓浪的羊皮筏子为之更惊,细看到筏子上有人更为惊讶”的观察思路和认识思路,并鼓励学生用朗读来展现作者看到羊皮筏子由远及近时的心情是提心吊胆、惊讶、激动、兴奋、吃惊。例如,我抓住了“啊”、“哩”两个语气词、动词“贴”及“一、二、三、四、五、六”几个数量词进行多元解读,鼓励学生联系上下文,进入角色,通过评读、赛读、范读等方式让学生明白才能怎样读出作者的惊奇、读出作者不可思议的感觉,使学生从侧面感受到艄公的勇敢和智慧。

(三)在对比中感受艄公高超的技艺。

在学生交流第五自然段时,我将指导学生抓住“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与五位乘客一位艄公及两只装满的麻袋”进行对比,让学生继续采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受到正是由于艄公高超的技艺,所以他才会这样胸有成竹、无所畏惧。

(四)抓住关键句,深入感受主人形象。

在品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时,我将以“皮筏上的乘客凭什么能风生?”为切入点,创造一个现场采访的情境:学生们此时就是那些乘坐皮筏的乘客,就是那专心致志的艄公,而我则以采访者的形式让学生设身处地体会游客们当时谈笑风生、从容不迫的样子,放心自在悠闲的心态,游客的第一次乘筏的勇气和胆量,感受到艄公沉着稳健、从容不迫的气质及他那高超的驾筏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此时读文章的最后一段,赞美之情自然发自肺腑。

三、延伸拓展、升华主题。

面对黄河“波涛汹涌、”“浊浪排空”的气势,领略黄河主人勇敢、镇定的风采。此时学生心中都有许多话想要倾诉,而此时的小练笔更能突出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这一版块中,我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多项选择的机会。

如:黄河我想对你说……。

艄公我想对你说……。

我想对自己说……。

学生在对不同的角色的选择与对话中更好地诠释了自己对课文,对生活的理解。课后,我将给学生布置这样的几个多项选择的作业:1、在人与外界的各种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种人,请你收集一些介绍他们的有关资料,在了解的基础上仿照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写法赞一赞他。2、搜集有关“勇敢、智慧”的名言背下来。

以上内容仅仅是我的初步设计,我还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的提高和修改。

板书设计:

艄公沉着镇静。

乘客谈笑风生从容。

黄河颂说课稿篇十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黄河颂,它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首诗歌。

下面我将从五大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诗歌着眼于“歌颂”,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这样的课文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新教材选入这篇课文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强化爱国热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

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碰撞将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基于以上考虑,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将分三个维度设定:

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

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初一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黄河颂》这首诗歌潜藏着一定的民族文化内涵,需要学生用心品悟与积极交流,否则就会造成学生对诗歌要旨的把握片面、肤浅甚或偏向。因此,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设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质疑、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见解;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体验感受、对话交流、探究思考”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罗素曾经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新课标也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并将从课堂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返还到自身,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情境体验”“合作探究”“四边对话”是我这篇课文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是我落实这些教学方法的途径。为了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明晰的学习模式,展示导学的索引问题,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们对于音乐的体验,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而对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却未必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黄河颂》音乐壮阔、热情、深切,表现了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激越飞腾,激情澎湃,情不可遏,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因此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以读启悟,教学语言诗意化,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本课在学法指导和学习习惯培养方面注重以下几点的指导教学:

1、怎样才能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诵好一首诗词。

2、在合作学习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3、利用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

4、敢于向教材、老师及学习伙伴发问质疑。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师-----深入了解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

学生-----通过历史课了解抗日战争时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事迹,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地理课了解黄河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感受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激情。

记得高枫在《大中国》中这样唱道:“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是的,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浪涛见证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黄河澎湃的惊涛,恢弘的气势和那奔腾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为之拼搏奋斗。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励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豪迈的黄河赞歌―――《黄河颂》。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充满激情的开头,激发学生的民族感情,形成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心理,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

1、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第一、七、八乐章的片段,并对音乐所要描绘的内容和表达的主要情感进行自由想象。

2、学生说脑中想象到的画面并谈谈从音乐感受到了怎样的感情。

3、带着从音乐中体会到的感情来齐读课文。

(首先借助音乐,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然后通过想象音乐中描绘的场景和体会音乐中的感情完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交流转换。《黄河大合唱》中八个乐章的感情一脉相承,因此最后就能以学生自己从音乐中感受的思想感情来朗读诗歌,效果显然胜于教师对学生说要用怎样的感情来朗读)。

4、朗读交流。

1)、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2)、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3)、全班齐读诗歌。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在课堂中应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交流中应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出看法。先给一点时间小组中交流,可避免刚开始就单独朗读的胆怯。)。

(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2、歌词中哪些内容是来歌颂黄河的?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

3、在“颂”之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4、最后一段就是尾声,主要写了什么?(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精神)。

5、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针对教学目标1以全班交流的形式将课文的结构、内容、主题进行梳理明确,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朗读诗歌)。

1、小组中练习。

2、上台配乐朗读表演。

3、师生共同评出最好的小组。

(通过深入理解课文,朗读时可以更好地把握感情,再配以画面音乐的辅助,将学生的感情提升到最高。借助表演和评选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给予适当的刺激和压力。)。

朗读还要注意表达语气,老师建议大家用“选读”精彩段落的方式朗读体会。在读时,要注意用恰当的语速、语气、语调来表达字里行间的感情。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通过老师、学生的互评探究进一步总结出朗读的要点: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2,对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的把握3,对诗歌语言的品味4,调节自己的感情。

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分层教学的需要:一般的学生都能说出自己最直接的心灵体验和文章中所蕴含的道理,而有一定语言鉴赏功底的学生则会选择“让我最欣赏的”形式发言,对于喜欢另辟蹊径思维独特的学生来说,“我有这样的疑问”这个话题则更能激发他们发言的热情。

新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学习的革命〉〉中说过:“头脑不是一个需要充塞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在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创新实践活动”这一环节,鼓励“百花齐放”式的个性阅读。活动的方式是:从以下方式中选择一种展示你这节课的阅读收获:a配乐朗读(音乐由多媒体放送)由学生选择自己最为欣赏的一部分朗读,获得一种审美娱悦;b写意绘画,画出你心中的黄河;c写作补白,这首诗歌让我感受到,学生通过写作可以填补这个空白。d链接生活,讲述课文实际意义,这样文本的内涵才能得到实际的开发和利用。

教师对以上活动予以整体评价,评价的目的是总结学习经验,表扬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学生以更大的学习热情大胆地、愉快地进行自主阅读。

上网查找有关黄河颂的资料,和家人一起欣赏咏唱交响乐《黄河大合唱》。(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环节旨在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让学生克服以往以书本为中心进行学习的倾向,实现教材内外的沟通和课堂内外的交流。)。

本课的设计是课前准备用“了解黄河历史”拓展着学生的视野,激发着学生的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了一个厚实的背景。导入新课后以“欣赏黄河颂歌”将学生引入课文情感的波涛,从中感受体味诗中澎湃激昂的颂扬赞美之情。中间研讨“探究黄河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家庭作业“咏唱黄河歌曲”是活动形式的变换,也是对课首的呼应,同时让全课的教学余味犹存。

黄河颂说课稿篇十一

《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以爱国为主题。也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诗歌着眼于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它潜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读来情绪慷慨激昂,是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

《黄河颂》还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诗歌语言凝练,表意深刻,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方法,多角度地描绘了黄河的形貌,颂扬了黄河的精神。是七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掌握诗歌朗读方法,提高诗歌朗读水平的好材料。

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碰撞将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二、说学生。

七年级的学生朗读能力不强,对诗歌的节奏、重音、语气把握不够熟练,对诗歌的内容理解还没达到一定的程度,学习诗歌的方法还在探索阶段。但现在的他们的学习欲望强烈,有一定的表现欲望,还会在课堂畅所欲言,在老师的指导下会愿意去接受学习诗歌的方法。

三、说目标。

基于以上考虑,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2)培养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诗歌。(2)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2)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文本特点,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设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质疑、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见解。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说方法。

(一)说教法。

(1)情境体验法。

(2)朗读法。

(3)合作讨论法。这是一首诗歌,语言凝练、简洁,重在抒情,又涉及到了历史、地理、音乐等相关知识,所以,我主要运用了情境教学法、朗读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二)说学法。

(1)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2)尝试课外通过网络、报刊、书籍等收集各种信息资料的方法(如:黄河的古诗名句、黄河的传说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做批注法。

五、说教学设计。

(一)欣赏:让我们静静地听。

(1)欣赏《黄河颂》歌曲,自由想象音乐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听《黄河颂》的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字词的读音,朗读的重音、节奏、语气语调等。《黄河颂》本身是一首歌。我就先播放这首歌曲,让学生首先从声音上去感受黄河的气魄,让学生明白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我们对于音乐的体验,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而对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却未必能产生心灵的共鸣。《黄河颂》音乐壮阔、热情、深切,表现了险峡急流、怒涛漩涡、激情澎湃,气势磅礴。学生边听边想,这样既感染了学生,也借助音乐的力量让学生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新课标提出:教师的职责,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情绪展开的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其所获就越多。这首诗,是一首现代抒情诗,关键是朗读。所以,我侧重引导学生静静地听课文朗读录音,既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也让学生初步了解字词的读音,朗读的停顿、重音、语气语调等。有了朗读录音的范读引路,为学生创设了朗读的氛围,也有了展示朗读的欲望,学生听起来自然全神贯注,收获多多。(听了之后,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读的环节吧。)。

(二)诵读:让我们朗朗地读。

(1)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并讨论如何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感情。

(2)学生总结交流朗读方法,包括重音、节奏、语气语调等。

(3)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

(4)分声部男女生,合诵朗读,读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这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这一环节,就是我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讨诗歌朗读的方法。所以,我设计了以上这四个步骤。本诗歌语言浅显,我没有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重在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初读、细读、精读、有感情的读这些灵活多样的朗读形式,由浅入深的进行朗读。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诗歌的内容,掌握了朗读的方法,也提高了朗读诗歌的水平。(读中生悟,以悟促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诗歌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主题。)。

(三)品析:让我们细细地品。

(1)找出直接描绘黄河和赞美黄河的诗句?

(2)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请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结合具体内容,说说诗歌蕴含的情感。

(3)请你找出诗歌中最能体现黄河雄浑好豪迈的词语,仔细品味并写出批注。

(4)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朗读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而有感情的朗读又必须建立在真正地理解诗歌的内涵的基础上。基于这个目的,我提出了上面这四个问题,让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将课文的结构、内容、主题梳理明确,细细品析,以悟促读,帮助学生更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朗读中抒发对黄河的赞颂之情。

(四)颂扬:让我们乐乐地写。

学习黄河的伟大与坚强,号召中华儿女奋起抗争,这确实是作者的心声,下面让我们以作者写黄河,就是以此颂扬伟大的黄河吧!要求学生用“我欣赏这首诗,因为xxx的句式写话。

学生畅谈学诗的感受、体会,组内交流后,班内展示。此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围绕着诗歌的内容、语言、思想、结构等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我欣赏这首诗的画面,因为它为我们呈现了黄河立体的美,近远结合,纵横相接,全方位展现了黄河独特的美(雄浑的美、壮阔的美、蜿蜒的美),使我们真切感受到黄河的磅礴气势、勇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这足以激发每一位华夏儿女的民族精神和信念。)。

(五)拓展:让我们美美地说。

课前让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有关黄河的知识,下面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让我们来说说黄河,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

(1)歌颂黄河的古诗名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大漠孤烟直,长沙落日圆。(王维)。

(2)与黄河有关的俗语、谚语、成语。

(3)与黄河有关的传说。

最后一个环节是让我们美美的说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课标对老师的基本要求。这一环节我安排了三个说的内容,旨在利用现代网络、报刊、书籍等多种形式,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克服以往以书本为中心进行学习的倾向,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实现课堂内外的交流。完成小语文向大语文的转化。

六、说教学反思。

总之,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诗歌教学贵在化抽象为形象。在这节课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黄河颂》音乐和朗读录音,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视、听觉感受,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情感熏陶。

(2)注重朗读。诗歌关键就是朗读,我利用灵活多样的朗读形式,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朗读,读出黄河奔腾咆哮之声,更读出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3)教师始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4)用六字教学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认知特点,也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断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黄河颂说课稿篇十二

《黄河的主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意蕴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

这篇散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驾驭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精神,并以“黄河的主人”的美誉来赞美他。

文章开篇并没有直接描写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浓墨重彩写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极力渲染黄河气势之大、险情重重,为下文描写黄河的主人的品格作铺垫。

汹涌奔流的黄河足以让作者惊叹不已,然而更使作者惊讶的是在湍急的黄河上还有羊皮筏子贴浪前进,如履平地,而且还载着六七个人,文章到此,场面惊心动魄,行文跌宕起伏,处处充满惊奇,扣人心弦,易于引起读者的高度注意。

羊皮筏子的乘客在急流中谈笑风生,勇敢大胆,羊皮筏子的艄公沉着稳健、从容不迫的气质深深地震撼了作者的心灵,震撼了读者的心,让人感到人类的伟大与不平凡。因而作者由衷地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

综观全文,课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层层渲染,中心突出,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针对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通过对课文的品读,读懂课文内容。熟读成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过程和方法目标:以学定教,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评价能力。通过观看录象,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

3、情感态度目标: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即“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教学的难点是对黄河的认识,因为黄河离孩子很远很远,要借助媒体来突破这一难点,帮助学生弄清课文各部分和中心之间的有机联系也是难点。

第一课时。

我准备围绕“介绍黄河,板书揭题、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字词,巩固练写”这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

介绍黄河,板书揭题。

让学生谈谈心中的黄河,听老师介绍黄河,出示古人描写黄河的诗句,读一读,初步感受黄河。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在这环节中,让学生充分的阅读,在朗读中自学生字,了解大意。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采用多种朗读的形式,对文中重点字词进行正音、理解。

四、学习字词,巩固练写。

示范“艄、滔、履”的写法,说说注意点。

第二课时。

共分六个模块。

第一模块:整体感知,初步感受黄河。

自由快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后用一个词语(最好是成语)说出黄河给你留下的印象。指导学生朗读,读出黄河的气势之大。播放黄河万马奔腾、滚滚东流的录像,领略黄河的气势,感受黄河的磅礴宏伟!在播放录象的同时教师相机朗诵,激起学生的共鸣。

第二模块:自读自悟,感受皮筏的小、轻。

第一次看到羊皮筏子作者是什么感觉呢?让学生通过读一读二至五小节,边读边把有感想的地方划出来,写一写感受。然后交流各自的认识,教师适时点拨,老师点出“作者初见到湍急的黄河,为一惊,远望鼓浪的橡皮筏子为之再惊,细看到筏上有人更惊”的观察思路、认识思路,并用朗读展现这种越来越惊的层次。(由远而近)看到羊皮筏子的心情是提心吊胆、惊讶、激动、兴奋、吃惊。我把大量的时间放在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我抓住了“啊”进行多元解读,读出其惊讶。“一个、二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怎么读,如何让学生读进去。通过反复阅读、评价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该怎样读好。

第三模块:交换角色,感受艄公技术高超。

之所以羊皮筏子能在汹涌的黄河上鼓浪前行,那是因为读——。

之所以乘客能谈笑风生,那是因为——。

让学生连读三遍“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一段,再现艄公高超的技艺。

第四模块:抓关键句,深入感受“主人”形象。

以“皮筏上的乘客凭什么能谈笑风生?”为切入点,了解那艄公凭什么赢得了乘客的信任?理解中心句“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能联系6—8节,说说对勇敢、智慧、镇静、机敏这几个词的理解。在理解词语的同时,引导学生讨论艄公会遇到的怎样的困难,他又会如何克服,在此基础上找寻艄公能克服这些困难的原因,深入感受羊皮筏子的艄公沉着稳健、从容不迫的气质及他那高超的驾筏技术和丰富的经验。相机理解“如履平地”这一字!领略艄公风采后,齐诵最后一自然段,用作者的话赞美艄公。

第五模块:读写结合,内化精神。

“艄公,我想对你说——”写一段话,用自己的话赞美艄公。

交流完毕,播放黄河录象、歌曲,再次感受黄河的气势和黄河主人的风采。

第六模块:延伸拓展,升华主旨。

黄河上的艄公至今已是罕见,学生由于陌生,往往很难与自己联系起来,请学生课外收集一些在外界的挑战中获胜的人物,如航天英雄、登山运动员等,这样进一步落实德育目标,感受人类的伟大和不平凡,激励学生要向他们一样勇敢地面对一切,做生活的强者、生活的主人。

板书设计:

(艄公)。

勇敢。

智慧。

镇静。

机敏。

这就是本堂课的板书设计。以上仅仅是我对本课的认识,望大家批评指正!

黄河颂说课稿篇十三

《黄河的主人》是小学语文国标本第八册的一篇课文,它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驾驭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精神,并以“黄河的主人”的美誉来赞美他。课文语言生动形象,行文跌宕起伏,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

对我们这儿的学生来说,离黄河实在太遥远,对羊皮筏子的了解又近乎零,因此,要让学生感受并想象到滚滚黄河的壮观和惊险,感知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的惊心动魄的景象,是有一定困难的。另外,要使学生弄清各部分和中心句之间的有机联系也是一个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初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2个多音字及3个绿线内的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理解中心句,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其中目标3是重点也是难点。我预设用两课时完成以上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我准备采用三个层面的读,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首先,让学生谈谈印象中的黄河及古往今来描写黄河的诗句,再多媒体展示波涛汹涌的黄河画面,使学生对黄河的气势有初步感受。接着揭示课题,由学生质疑,然后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接着,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着重对“漂”“系”两个多音字及众多成语进行正音,并对一些不容易读好的句子留心指导,如“不止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要注意提醒学生数字间的停顿。在初步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仔细读课文,并适时梳理课文,如,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课文写到了在黄河上的哪些人和物?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在描写?通过不同层面要求的读,引导学生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复习导入,再次感知,唤发情感。

上课伊始,我首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并指名交流,使学生再次感知,课文内容,并唤起学生想对艄公了解更深的情感,为进一步学习作准备。

二、研读课文,展开想象,引发共鸣。

在学生回顾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我将相机出示中心句,并以“板艄公的勇敢和机智、镇静和机敏表现在课文的哪些地方?”这一主脉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领学生自读课文,找到有关句子,多读读,品味品味,然后同桌或四人小组交流交流。在学生充分自主研读的基础上组织交流,并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到位:

1、烘托渲染,感受黄河之险及羊皮筏子的小、轻伴随着钢琴协奏曲《黄河》的激昂乐声,多媒体出示黄河画面,让学生在直观的感受中领略黄河的磅礴气势,并通过让学生说说想用什么词或诗句来形容你此刻看到的黄河,以达到积累致用的目的。

那么,第一次看到羊皮筏子作者是什么感觉呢?学生自读自悟2―5自然段,我将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朗读、想象,再结合多媒体画面上羊皮筏子与黄河的鲜明对比,体会到羊皮筏子是“那么小,那么轻”。接着引领学生对第3自然段的“啊”进行多元解读,可以感受到那么小的羊皮筏子竟载人又载物,带给作者及我们心灵震撼的该是一份怎样的提心吊胆与惊讶呀!此时,再来读1―5自然段,学生与文本之间定能形成共鸣。

2、朗读想象,感受艄公的“主人”形象。

相较于作者的提心吊胆,羊皮筏子上的乘客又什么表现呢?引领学生读第6自然段,抓住“谈笑风生”“从容”等词句,体悟到乘客对艄公的一份信任。接着以“皮筏上的乘客凭什么能这样谈笑风生?”为切入口引领学生去感受艄公的“主人”形象。如理解第6自然段中“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这两句时,我将首先引导学生说一说“沉着、专心致志、小心、大胆”的反义词,再进行假设:如果艄公惊慌、心不在焉、粗心、胆怯,会导致怎样的后果,接着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艄公是怎样专心致志驾驶羊皮筏子的,从而让学生了解到艄公的这份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包含了对乘客生命、安全的高度负责。再引导学生进行情境拓展:讨论艄公会遇到怎样的困难,他又会如何克服,从而深入感受羊皮筏子的艄公沉着稳健、从容不迫的气质及他那高超的驾筏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最后,我将充满激情地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并让学生谈谈对中心句的理解,相信学生对它一定有了更深一层的感悟。此时让学生怀着对艄公的一份敬意再读课文,相信定能达到披情入文的境界。

三、读写结合,升华主题,内化精神。

当学生充分感受到了黄河波涛汹涌、浊浪排空的气势,领略了黄河主人勇敢镇定的风采后,心中一定有很多话要倾吐,因此我将建议选择下面四句话中的一句开头写一段话:

1、黄河,我想对你说……。

2、艄公,我想对你说……。

3、同学,我想对你说……。

4、我想对自己说……。

5、我想对××说……。

以上只是我的预设,教学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不少“生成”,我将作及时而相应的调整。

板书设计:略。

黄河颂说课稿篇十四

《黄河的主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课文。它我国著名散文家袁鹰的一篇意蕴深刻、震撼人心的叙事散文。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黄河磅礴的气势“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接着描述了羊皮筏子在奔腾的黄河上鼓浪前进的壮观场面,“在这惊涛骇浪中,驾羊皮筏子的艄公却满载着五六位乘客和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破浪前行”在对人物从容不迫的神态的描写中,歌颂了黄河艄公的勇敢、智慧、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精神,赞美敢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中华儿女。

课文所要告诉我们的就是艄公的精神,因而课文重点围绕"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一中心句来写的。但课文开始没有直接描写艄公,而是浓墨重彩地描绘黄河的那惊人的气势和羊皮筏子在黄河上行进时的惊险态势,为体现人物的精神作铺垫。然后作者把镜头推近,为我们展示了羊皮筏子上的情况,筏子虽小,但承载的东西却一点都不少,抓住人物的不同表现,作者的提心吊胆,乘客的谈笑风生,艄公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最后通过描写坐羊皮筏子人的初次感受继而进一步表现艄公,点名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创造了奇迹,是黄河的主人。

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黄河的气势,品味羊皮筏子鼓浪前行的惊险,从而理解文章的中心句,了解为什么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能力的获得是一个学生自主内化的过程,因此我们的教学首先要注重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落实。要让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多接触阅读材料,更多地直面文本,让学生在一次次自主地与文本的对话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其次我们要让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生氛围,适宜的学习情境,激活学生的内在需求,疏导学生“开而弗达,导而弗牵”给学生留有余地,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有的放矢地去接触文本,通过文本去认识和感受世界,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获得更多的提高。

第三是全面发展观,要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第一是简洁明了的导入。

在学生读课题之后,让学生说一句描写黄河的古诗,从已有知识中了解一下黄河,而后让学生跟随作者去走近黄河。

第二是引导学生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为体会主题做准备。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来说说通过朗读感受到了什么?

2、是学生交流。抓住重点的词体会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指导学生读好课文。

3、给学生看多媒体图片,直观地感受黄河那万马奔腾,排山倒海的气势,

4、最后让学生在有了直观感受后再次朗读课文,把黄河的那种雄壮的气势更好地表现出来。

第三是引导学生感受羊皮筏子在黄河上的惊险。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到描写羊皮筏子的句子。

2、小组交流学习,学生在小组里读找到的句子,并说说从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

3、集体交流。

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筏子的小,联系黄河的波涛汹涌,感受筏子在黄河上的惊险。在学生交流中让学生看羊皮筏子的图片,教师介绍更直观地了解羊皮筏子。

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的句子。

第四是追溯人物形象。

1、过度:想象假如你此刻坐在那羊皮筏子上,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3、阅读文章,找到艄公的动作神情,感受乘客从容的原因。阅读句子,感受艄公的勇敢、沉着、谨慎。

第一模块:整体感知,初步感受黄河。

自由快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后用一个词语(最好是成语)说出黄河给你留下的印象。

第二模块:“多管齐下”,深入感受黄河。

1、多媒体出示课文第一节内容。指名感情朗读,齐读。

2、小组合作学习:除了用朗读来表现黄河的气势之外,你还能用哪些方式来表现呢?

3、多媒体出示“巨石被推入黄河中,推出几十米远”的动画演示。

4、播放黄河万马奔腾、滚滚东流的录像。看后再次感情朗读。

第三模块:读写结合,内化精神。

(一)读。

1、激发、体验情感:如果是你在这黄河的羊皮筏子上,你的感受如何?作者的心情又是怎样呢?细读课文2~6节。

2、黄河的主人又是怎样的风采?练读第6节。说说你觉得应该怎样读。

(二)写。

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项练写:

1、围绕“专心致志”展开想象,把“艄公驾驶筏子破浪前行”写具体。

2、围绕谈笑风生展开想象,把乘客的表现用“有的有的有的”的排比句写具体。

体会以上两项之间的联系。

第四模块:延伸拓展,升华主旨。

学生自主选择:

1、黄河,我想对你说。

2、艄公,我想对你说。

3、同学,我想对你说。

4、我想对自己说。

5、我想对××说。

黄河颂说课稿篇十五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众所周知,水是大地的血脉,它滋润着崇山峻岭,灌溉着沃土良田;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它养育着飞禽走兽,哺育着花草树木;水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因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呈上升的趋势,但如今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沉重的现实问题:干旱缺水、水污染等水资源恶化的趋势日益严重,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

在中国,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近400个城市缺水,110多座城市严重缺水。

近年来,因为经济开发、工业迅速发展再加上自然灾害影响,我们身边的水环境也日益恶劣,越来越多的水被污染,我们能用的水越来越少了。

保护水环境并不仅仅是特定的人、特定的部门或者部分企业的责任,保护水环境人人有责。

我们不想看到世界的最后一滴水是我们苍老的眼泪,因此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到来之际,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1、节约用水,养成合理用水、科学用水的良好生活习惯;。

2、珍惜水,保护水,善待水资源,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3、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环境,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

5、倡导健康文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引导科学用水,一水多用,循环用水,反对浪费用水,创造一个爱水、节水的良好氛围。

不舍细流,方成汪洋。

您节约一滴水,也许可以孕育一棵绿色的生命;他节约一滴水,也许可以救活一只云雀;千百万人联合起来,拯救的将是整个人类。

亲爱的朋友们,生命呼唤水源,我们热爱生命,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提高忧患意识、节水意识,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节约每一滴水。

金融希望小学。

黄河颂说课稿篇十六

《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以爱国为主题。也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诗歌着眼于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它潜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读来情绪慷慨激昂,是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

《黄河颂》还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诗歌语言凝练,表意深刻,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方法,多角度地描绘了黄河的形貌,颂扬了黄河的精神。是七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掌握诗歌朗读方法,提高诗歌朗读水平的好材料。

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碰撞将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七年级的学生朗读能力不强,对诗歌的节奏、重音、语气把握不够熟练,对诗歌的内容理解还没达到一定的程度,学习诗歌的方法还在探索阶段。但现在的他们的学习欲望强烈,有一定的表现欲望,还会在课堂畅所欲言,在老师的指导下会愿意去接受学习诗歌的方法。

基于以上考虑,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1、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诗歌。

2、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1、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2、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文本特点,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设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质疑、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见解。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1、情境体验法。

2、朗读法。

3、合作讨论法。这是一首诗歌,语言凝练、简洁,重在抒情,又涉及到了历史、地理、音乐等相关知识,所以,我主要运用了情境教学法、朗读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1、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2、尝试课外通过网络、报刊、书籍等收集各种信息资料的方法如:黄河的古诗名句、黄河的传说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做批注法。

1、欣赏《黄河颂》歌曲,自由想象音乐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听《黄河颂》的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字词的读音,朗读的重音、节奏、语气语调等。《黄河颂》本身是一首歌。我就先播放这首歌曲,让学生首先从声音上去感受黄河的气魄,让学生明白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我们对于音乐的体验,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而对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却未必能产生心灵的共鸣。《黄河颂》音乐壮阔、热情、深切,表现了险峡急流、怒涛漩涡、激情澎湃,气势磅礴。学生边听边想,这样既感染了学生,也借助音乐的力量让学生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新课标提出:教师的职责,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情绪展开的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其所获就越多。这首诗,是一首现代抒情诗,关键是朗读。所以,我侧重引导学生静静地听课文朗读录音,既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也让学生初步了解字词的读音,朗读的停顿、重音、语气语调等。有了朗读录音的范读引路,为学生创设了朗读的氛围,也有了展示朗读的欲望,学生听起来自然全神贯注,收获多多。听了之后,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读的环节吧。

1、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并讨论如何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感情。

2、学生总结交流朗读方法,包括重音、节奏、语气语调等。

3、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

4、分声部男女生,合诵朗读,读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这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这一环节,就是我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讨诗歌朗读的方法。所以,我设计了以上这四个步骤。本诗歌语言浅显,我没有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重在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初读、细读、精读、有感情的读这些灵活多样的朗读形式,由浅入深的进行朗读。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诗歌的内容,掌握了朗读的方法,也提高了朗读诗歌的水平。读中生悟,以悟促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诗歌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主题。

1、找出直接描绘黄河和赞美黄河的诗句?

2、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请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结合具体内容,说说诗歌蕴含的情感。

3、请你找出诗歌中最能体现黄河雄浑好豪迈的词语,仔细品味并写出批注。

4、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朗读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而有感情的朗读又必须建立在真正地理解诗歌的内涵的基础上。基于这个目的,我提出了上面这四个问题,让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将课文的结构、内容、主题梳理明确,细细品析,以悟促读,帮助学生更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朗读中抒发对黄河的赞颂之情。

学习黄河的伟大与坚强,号召中华儿女奋起抗争,这确实是作者的心声,下面让我们以作者写黄河,就是以此颂扬伟大的黄河吧!要求学生用“我欣赏这首诗,因为xxx的句式写话。

学生畅谈学诗的感受、体会,组内交流后,班内展示。此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围绕着诗歌的内容、语言、思想、结构等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我欣赏这首诗的画面,因为它为我们呈现了黄河立体的美,近远结合,纵横相接,全方位展现了黄河独特的美(雄浑的美、壮阔的美、蜿蜒的美),使我们真切感受到黄河的磅礴气势、勇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这足以激发每一位华夏儿女的民族精神和信念。

课前让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有关黄河的知识,下面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让我们来说说黄河,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

2、与黄河有关的俗语、谚语、成语。

最后一个环节是让我们美美的说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课标对老师的基本要求。这一环节我安排了三个说的内容,旨在利用现代网络、报刊、书籍等多种形式,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克服以往以书本为中心进行学习的倾向,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实现课堂内外的交流。完成小语文向大语文的转化。

总之,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诗歌教学贵在化抽象为形象。在这节课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黄河颂》音乐和朗读录音,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视、听觉感受,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情感熏陶。

2、注重朗读。诗歌关键就是朗读,我利用灵活多样的朗读形式,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朗读,读出黄河奔腾咆哮之声,更读出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3、教师始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4、用六字教学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认知特点,也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断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