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西游记三探无底洞读后感50字(模板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23 03:15:56 |
  • zdfb |
  • 9页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写读后感时,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观点,给予作品更加深入和独特的解读。来看看下面这些读后感范文,或许有助于你写出一篇好的读后感。

西游记三探无底洞读后感50字篇一

知识与技能:知道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单位。

过程与方法: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对温度进行准确测量的必要性,养成采集科学准确数据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摄氏温度的规定。

【教学难点】温度计的使用。

【实验器材】各种温度计各一只,演示温度计一只,三只烧杯,分别盛冷水、温水、热水。

【教学过程】。

设疑自探(一)。

水无常形,变化万千,无处不在。

云,形状各异!似鱼鳞,像城堡。你是否知道,让人浮想联翩的云从哪里来?

雨,时而悄然无声,时而瓢泼倾盆。他来自何处,又落向何方?

雪,使大地“银装素裹”!传说雪花来自天上“婆婆”的羽毛枕头,你相信吗?

解疑合探(一)。

1、水变化万千,它不仅可变成云、雨、雪,而且还可以化为露、雾、霜等,那么自然界的水是怎样循环的`呢?让学生讨论,看教材p3.

2、将冰放入水壶中,然后加热,观察冰的变化。

不断加热,水沸腾后,用勺子靠近壶嘴。

通过观察大家知道了什么?

找学生总结:水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称为物态变化。

设疑自探(二)。

1、什么是温度?符号?

2、生活中常用的温度单位及单位符号?

3、摄氏温度是怎样规定的?

4、人的正常体温是多少?怎样读?

5、还应了解自然界中哪些温度值?

6、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什么?它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什么?

解疑合探(二)。

〖演示〗请一位同学将手伸入三只分别盛冷水、温水、热水烧杯中并说明感觉。

教师:从这个实验中可知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很不可靠的。要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

西游记三探无底洞读后感50字篇二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归纳创新问题,勇于评价问题,同时养成了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和不断反思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表达、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思考、探索、创新,快乐,全面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彻底改变,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之路。

所谓“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新知识阶段的三个主要环节,即:

3、质疑再探: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已学知识提出新的问题,深入领会教材内容,探究更全面、更深刻的问题答案。

最后,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拓展,因此这个教学模式也被概括为:“三疑三探,运用拓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奠基作用,同新课标的要求也是一脉相通的,它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传道、授业、解惑“本身,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弟子规》中说到:“学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正是紧扣了一个“疑”字和一个“探”字。“疑”与“探”的妙处是:一方面,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所以课堂教学就应该从从疑问开始,到释疑结束;另一方面,提问需要能力,解疑更需要能力,学生在不停地疑问与探索中寻找着问题的答案,在不断地思考和释疑中提高着自身的能力,在进一步地运用与拓展中丰富着自己的知识,在一次次地实践和创新中体会着学习的快乐,因此,“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就是“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好模式、好方法。

2、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减负喊了这么多年还是减不下来,究其原因是课堂效率低下或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教师只好采取加强课前预习,加大课后练习的方法来弥补不足,过重的课后作业和严格的课前预习,使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影响了教学质量。

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不倡导学生课前预习,不提倡课后布置作业。认为课外预习实际上是占据了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属于变相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因为真正高效的学习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迅速地发现问题、梳理问题并通过探究去迅速解决问题;而过于繁多的作业则会导致学生学习上的“倦怠”,“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取消课前预习,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促使了学生课内高效和快乐地学习。此外,由于学生当堂完成了学习目标,基本不用再布置课外作业,所以学生不存在课外负担的问题,因此“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拥护,媒体称“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为:“异军突起的成绩,轻负高效的课堂,课堂教学的革命”,我认为一点都不夸张。

3、增加了教师教学的'.乐趣:教师多年来一直做着枯燥的重复劳动:教同样的教科书,说同样的话、讲同样的习题,课堂上喋喋不休地传授知识,工作显得单调而无聊。“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教师真正“活”了起来,虽然课堂上的问题是让学生自己提出,答案又是让学生自己解决,但是这样开放的课堂需要老师有渊博的知识,独到的见解,才能驾驭课堂,又由于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各种挑战性的问题,这就迫使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也迫使倦怠的教师忙碌起来,他们要认真研究教材,开阔视野,才能上好每堂课,才能回答好学生的各种问题,现在一桶水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三疑三探”促使教师必须有持续不断的“源头活水”,于是教师在不断地学习和思考中提升着自己的价值,同时也享受着教学的乐趣。

4、解决了课程改革的难题:课堂教学的操作方式不改变,即使教材再变,要求再多,课程改革也不会有质的变化,从我们近几年来的课改情况看,虽然素质教育喊得惊天动地,但是应试教育依然有生存的土壤,老师们也知道培养学生的能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可是面对各种考试和排名,教师不知道采用什么方法才能两全其美,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反复推进过程,是一个培养创新能力步步升华的过程。从设疑、解疑、质疑到最后的编“疑”,四个环节实际是一个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和解决深层次问题、用问题创新问题的思维递进过程,学生能编拟习题,说明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和创新,从西峡县实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后看,全县中小学学生疑探能力明显增强,教师素质也迅速提升,教学质量得到突破性进展。因此说“三疑三探”为广大教师更好地实施新课改找到了一个抓手和载体,能从根本上解决新课程实施“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

2.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观摩后的认识。

看了西峡县三所学校的几节课后,我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一节课的内容是讲会,还是学会,是授之于鱼,还是授之于渔的问题,新课改倡导“合作探究”,“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正是体现了这个精神,不同的是,新课改实验中依然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再让学生“合作探究”,而“三疑三探”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再由学生探究答案,后者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疑”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探”,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头脑中没有问题是一种悲哀,由学生自己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再由学生自己去探究、解决这些问题,才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西游记三探无底洞读后感50字篇三

“猴哥猴哥,你真了不得……”小时候的我,穿着开裆裤,扛着金箍噜棒,嘴里喊着“俺就是老孙!”打打杀杀,见谁都像妖精,逢人就喊八戒,总而言之,那时的我,正宗“猴粉”。

长大后,逐渐懂得“西游记小说”的含义,但浓浓的“猴哥情结”已侵入血液。当我再一次读完好书推荐排行榜吴承恩《西游记》,目光,已不仅仅停留在猴哥身上。从这支伟大的取经团队中,我读出了更多以往从未关注的内容。

孙悟空,当之无愧的男一号,但我不得不承认,取经成功,唐僧起了决定性作用。

那个我曾经觉得一无是处,甚至很窝囊,很胆怯的唐僧,如今看来,却是师徒四人中舍身求法,最为勇猛的人。因为唐僧既没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猪八戒的上天入地,也没有沙僧的水下功夫,连白龙马都比他有本事,他除了一身极具诱惑力的肉之外,就剩一颗坚定不移的心。男妖怪喜欢他的肉,女妖怪更喜欢他的肉,可看似软弱的他却毫不畏惧,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这条异常艰险、凶险的西行之路,去追逐那渺茫的梦想。一个肉身凡胎的人,不畏艰险,走了十万八千里从如来佛那取回了真经,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从唐僧身上,我得到的最大启示,就是给自己一个目标,让自己百炼成钢。

再看看悟空,取经路上他是不断成长的。最初的他,骄傲自满,口出狂言,大闹天宫后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依然不思悔改。即便在取经路上,遇到妖怪,也是一棒子打死了事。经过唐僧和观音多次的教诲以及紧箍咒的法力,逐渐驱除心中滥杀无辜的理念和目中无人的态度,他变得低调、谨慎。到后来,居然养成了“有问题,找菩萨”的习惯。悟空从一开始的逞强到后来的示弱,真实演绎了“齐天大圣”到“斗战胜佛”的成功转变。虽然内心深处,我永远喜欢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齐天大圣”更多一些,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这些小时候无法无天的男孩子,在吴承恩的谆谆善诱之下,才会慢慢长大。

八戒,众所周知,好吃懒做,喜欢挑拨离间,经常被大师兄骂作呆子。这个大俗人,身上有着最难以克服的两大欲望:食欲和色欲。然而,他却是中国妇女最想嫁的如意郎君。为什么?因为猪兄憨厚强壮、脏活累活都肯干,还很有家庭观念,偶尔使点小聪明,偷点懒啥的,在人们眼里,也是一种“天然萌”,而非“自然呆”啊!

西游记三探无底洞读后感50字篇四

目的要求: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要求写的字。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正确、整洁。

4、积累词语:读读记记本课的8个词语和课后的6个词语。

教学重点:

是学习生字词,知道春天的一些景物,了解春天的特点,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

教学难点:

认写本课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法学法:

“三疑三探”教学教法。

教具学具:

词语卡片,朗读词带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5分钟)。

教师出示挂图(灯节、课件),并动情描述;春风吹醒了整个大地,春天悄悄地来了。好美的一幅春景图!小朋友,请你仔细地看一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设疑,老师梳理问题:春天有什么特征?小燕子为什么飞回来了?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二、解疑合探。(22分钟)。

1、看图,谁来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小草吐绿,柳树发芽,蜜蜂飞舞,小朋友们放起了风筝……)。

2、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呀!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吧!

3、教师采取多种方式认读学习生字、生词,并结合生活实际给生字组词。(开火车认读、指名读、齐读等。)。

5、做“组字”游戏。让学生准备好部件,教师请几名学生上讲台用部件拼字,其余学生在下面拼字,当堂反馈。

6、指导书写生字:应重点强调每个字的重点笔顺、

(1)注意让学生仔细观察要求书写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在观察的基础的上,指出写好这些字的应注意的地方。如“风”要注意排列匀称。“冰”“桃”是左窄右宽的字。“雪”注意上下的比例。

(3)注意书写时提醒学生要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7、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将“春风吹”、“放风筝”、“桃花开”、“小草绿”、“冰雪融化”、“燕子归来”、“柳树发芽”、“蜜蜂飞舞”这8个词语贴在图上相应的位置,并根据图意讨论理解每个词的意思。

三、质疑再探。(6分钟)。

学了这一课,你有那些不明白或者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预设:你还知道春天还有哪些其它的特征?还知道那些描写春天的词语,说出来让大家听听记记。

先小组内进行交流,班内再进行补充,教师点拨。

四、拓展延伸。(7分钟)。

1、课间休息随着《春天在哪里》的旋律唱歌、跳舞。

2、课后第二题有6个描写春天的词语,我们来读一读,记一记。

3、完成课后第三题、第一题写一写。描描写写后,完成“比一比,组词语”。

4、继续完成课后第四题把你想写的字或词语写一写。

板书设计:

春天来了。

春风―风筝桃花―小草―柳树。

燕子―蜜蜂冰雪。

教后反思:

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改进措施:

西游记三探无底洞读后感50字篇五

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之后,1月19日正式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明确规定,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这表明,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离”新格局已经形成,标志着我国农村土地的第三次改革拉开了序幕。有鉴于此,笔者以基层情况为视角发表一孔之见,以期有助于“新格局”之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

一、落实集体所有权。

宪法第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表明,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由两种所有制组成,那就是全民(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二者构成国家经济制度之基础。而所有权是所有制的表现形式,所有制是所有权的性质归属。就土地而言,宪法第十条将其划分为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即:“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另外,宪法同时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上列宪法规定表明,我国的土地无论城市土地和农村土地,其性质只能是公有制,不允许土地私有,以任何形式主张土地私有的行为都是违反宪法原则的。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201号文件所称之“落实集体所有权”,是指坚持以生产资料的土地集体所有制为导向,保障集体土地所有权在生产资料上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能之实现。“落实集体所有权”之含义,笔者理解有三:第一、坚持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是实现农村土地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根本方针和原则,是消灭土地私有制和变相私有现象的根本手段,是维护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核心价值所在。第二、农村村、社及其经济组织作为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主体,对其所拥有的土地具有独立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之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无权干涉,非为国家公共利益的需要不得征收征用,凡经征收征用必经依法予以补偿,任何单位无权随意处置或者无偿使用。第三、“落实集体所有权”,还包括正确行使所有权人对土地的发包权和土地流转的依法监督权及管理权,充分发挥集体所有权在处理土地撂荒方面的监督作用,在平整和改良土地方面的主导作用,在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方面的桥梁作用。

二、稳定农户承包权。

我国农村推行的土地农户承包权,是农村土地第二次改革所创造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该经营体制赋予了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第三条);国家依法保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后,土地的所有权性质不变,承包地不得买卖(第四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依法承包由本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的农村土地,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和非法限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土地的权利(第五条)。应当说,我国广大农村推行的家庭承包土地的方式,是比较成功的土改制度改革,不但极大地调动了农户的土地使用积极性,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在解决了温饱的基础上,促进了农业经济的繁荣,加速了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发展,而且对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溶入了全国性的打工潮,两亿多生力军走向了城市和工业建设第一线,原本充满土地承包经营活力的农户大多成了空巢家庭,老残妇幼的主体结构已经无法持续发挥家庭承包的功效,突出问题是撂荒、废耕现场随处可见。这是目前农村中土地承包权发生巨变的现实而又急需着手解决的突出问题。“稳定农户承包权”的关键落在“稳定”上,如何“稳定”呢?笔者认为目前有三个方面的工作要做。一是,在尽可能加大控制农村现有劳动力外流力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承包农户的积极性,力所能及地发挥承包农户的.生产功能,尽一切可能减少撂荒、废耕现象。村、社基层组织应充分发挥管理上的协调作用,在抢种抢收季节抓好协调,必要时请求政府调配力量应付农忙局势,比如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及在校学生突击抢种抢收,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机械耕作,用机械化取代人力化。二是,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情况普查,通过示范和典型引路吸引他们返乡就地发展,政府给他们创造返乡发展的环境、条件和基础,推动外出劳动力回流,稳定农户的土地承包权。三是,按照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张红宇司长的见解,在承包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格局下,承包权主要体现在承包主体通过让渡经营权而获得财产收益,在土地被征用或退出后获得财产补偿,以及未来对承包土地的继承权。

三、放活土地经营权。

土地经营权是从农户承包权上分离出来的相对独立的权利。这种新的权利,需要在承包权与经营权之间审慎分割农村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相关权能,使之既不能引发承包权利人的不满,又能体现出对经营权利人经营利益的保护。一方面,从目前情况看,已经比较明确的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赋予经营权在农地新增的两项权能,那就是抵押权和担保权,即经营权利人可以就其经营之土地行使抵押权和担保权。因为抵押权属于担保物权之一种(除此还有信托、质权等),()土地作为不动产抵押实行的是不转移占有,只应转移不动产的有关契据或者证明资料即可实现;而担保权则是债务人或第三人为保证债务之履行而向债权人设定的物权,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情况下,债权人有权直接变卖担保物而受偿。另一方面,如前所述,全国性打工潮冲击,使农户的土地承包权向土地经营权发生分离。事实上,在打工潮形势下发生的农地的规模经营模式也在逐渐扩大,相继出现的合作社、家庭农场主、农业产业大户、工商企业等新兴经营主体,给农户承包权让渡经营权开辟了广阔前景。

需要注意和强调的是,农户流转出去的是经营权,而经营者用于抵押、担保的也是经营权,承包权始终仍然在农户手里,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权益。同时,由于经营权相对独立,为其在更大范围流转和更高效配置提供了便利,有助于拓展其权能空间,从而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见《半月谈》年第3期该刊记者高至远所撰写文章)。总之,既要有效稳定农户的土地承包权,又要放活土地的经营权;既要保护农户承包权的合法权益,又要照顾到土地经营者的正当利益。这一切,需要政策的细化、条件的创设和程序的厘清,并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扬长避短,努力探求新路,方能实现承包权与经营权让渡之双赢。

西游记三探无底洞读后感50字篇六

施金辰的'博客。

努力了,总能有收获。《神探柯南》主要讲了一个坏蛋用炸弹把拦河大坝炸出了好几个大口子,洪水从口子里倾泻而出。波涛汹涌的洪水朝着一个村庄奔涌而去,眼看着村民就要遭到灭顶之灾。柯南运用他的智慧造成一次人造雪崩,把滑雪场里的雪堆起了一座雪山,改变了洪水的流向。村民得救了,他们一个个欢呼雀跃,高兴极了。柯南真是一个机智勇敢的神探。我长大后一定要向他学习。

西游记三探无底洞读后感50字篇七

听过河南省西峡县杨文普校长的报告,感触很深,尤其是他们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推广经验更值得我们学习。

反思我校“一设二导三学”教学模式从确立到实施,经历了两年的时间,虽然大多数教师课堂上能够按照这种模式去上课,但是从学生的方面看不出有什么变化,也就是说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多少,学生的成绩是否提高了,这些都不是很明显,原因何在。正如有的教师这样说过:为什么推广这种模式如此艰难,问题是教师付出很多努力去备课、上课跟不去研究这种模式有什么区别。从经济上、成绩上、荣誉上又有哪些倾斜呢?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应该是我们只是从教师教的方面考虑,没有从学生如何学,学得怎样去考虑。

结合西峡县的“三疑三探”教学经验,我认为我校在教师创设教学情境中,应该围绕学生质疑方面下功夫,也就是创设出“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出问题、到会完全表达出来”这样的教学情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也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要学得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所以,我们在征集教师的教学设计、反思、案例、体会的基础上,看看教师们对“一设二导三学”这种模式的想法,再进一步研究出下一步我们应该如何开展好这种教学模式。

西游记三探无底洞读后感50字篇八

到达西峡后,我们就深入到西峡名校——五里桥初级中学参观学习。那井然有序地管理,优美的校园环境,无不令人心神向往,也令我大开眼界。通过此前的网络学习,我了解到“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及操作流程包括四个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

第一步,“设疑自探”。这是课堂的首要环节,也是课堂导入的过程,即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景,设置具体问题,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第二步,“解疑合探”。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和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第三步,“质疑再探”。是指在基本完成本节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质疑,甚至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勇于向课本、教师以及其它权威挑战,让不同学生针对本节所学知识再次提出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再次进行深入探究并且引导学生自己解答,从而达到查漏补缺、深化知识、发散思维、求异创新的目的。第四步,“运用拓展”。是指师生围绕学习目标,针对本节所学知识,分别编拟基础性和拓展性问题,让学生训练运用,并在此基础上反思归纳本节知识。

全天我奔波于不同的教室,共听了六节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课。纵观这六节课,每节课教师和学生都激情澎湃,充实而又真实。教师引领学生在设疑、释疑、质疑中对教学内容进行着不同形式的“解读”,对学生而言是一顿丰盛的饕餮大餐,对我而言,再次见证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成功应用。

六节课听下来,这种教学模式给我的整体印象是,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快乐。除了以上认识,这种教学模式在我看来至少还有三大优点:一是真正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二是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以及反思评价能力。三是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即“实战”能力,这一点我认为是这种模式的亮点。一直以来,我们的巩固练习都停留在教师设计习题让学生巩固训练的层面,然而这六节课我们看到的却是教师能够大胆放手学生让学生自编习题,相互训练。这不正体现出著名教育家怀特海所说:“教给学生运用知识的艺术,让知识活起来,这应是一切教育的核心目的。”

“道可道,非常道。”我们对这种模式的学习,也许还远远表达不了它的全部内涵,只有把这种教学模式当成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精神,然后在实践中去加以践行,也就善莫大焉了。“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当我对这种模式下的课堂教学由衷叹服的时候,油然产生是学以致用,身体力行的念头。“学起于思”,真正地学习是从思考开始的。联系我们当下实行的“洋思”教学模式,我觉得它们异曲同工之妙。例如,“设疑自探”即为“洋思”模式的自学指导环节,只不过“设疑自探”更注重学生的质疑,而“洋思“注重教师的总结。再比如“解疑合探”即为“洋思”模式的“小组讨论”环节等等。两种教学模式的精神实质是一样的,这也许是一个理念,各自表述罢了。但我们在相互比较,相互观照中,能够对蕴含其中的理念精神进一步内化吸收,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也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灵动地操作。我们可以根据课的特点、学生的特点以及个人的教学风格,将它们重新熔铸,锻造出适合我们自己的精品课堂。毕竟,发展才是硬道理,质量就是生命线。

西峡之行已结束,但学习还远远没有结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真正需要的是我们脚踏实地地在教学中践行。

西游记三探无底洞读后感50字篇九

在战争期间,听说自己的母亲得了病,他急忙赶了回来,看见母亲的衣服脏了,赶紧来帮母亲洗,这一举动感动了母亲。如果我要跟陈爷爷比,就差多了,我在家里,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都快成了家里的`“小公主”爸爸妈妈都快成了我的“奴隶”一天,爸爸出差,妈妈生病。中午,妈妈带病给我做了一碗蛋炒饭,我见没有肉,就使出自已的“看家本领”――哭,妈妈见我哭了,连忙说“我的小祖宗,别哭了,妈妈这就去给你买!”齿离家近近超市都没有妈妈只好到45公里的菜市场去买肉,买来之后,妈妈的病情又加重了。

那一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一想,妈妈在店里一定没有带伞,于是,我披上了雨衣,穿上了胶鞋,去给妈妈送雨具。因为雨下得太大,我中途想过要回去,可是一想到陈爷爷我还是继续前行,到了之后,妈妈见我送雨具给她,可感动地哭了,对我说:“我家琪琪长大了!”我以后要多为爸爸妈妈做点事,做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西游记三探无底洞读后感50字篇十

新课改以来,我也尝试了不少的教学模式与方法,通过实践运用,我觉得推行的“三疑三探”教学方法与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相吻合。

一、“三疑三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疑三探”分为四步:1设疑自探、2解疑自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照这四个步骤,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去质疑解探,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相互合作、学会发现问题、学会归纳创新,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三疑三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生怕漏掉一个地方,是填鸭式的'教学,至于学生能否活学活用,不可而知。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让教师在教学中只起到了启发、诱导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独立自学探究尝试解答问题,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老师说得少了,学生说得多了,做得多了。

三、“三疑三探”提升了学生能力,促进了学生习惯的养成。

我在教学中运用这种方法让学生学习提问、解答。虽然刚开始学生无所适从,通过引导学生慢慢适应了这种教学模式。通过自探,学生学会了提出问题,锻炼了特们的能力;通过合作解疑,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质疑再探深化了知识和能力,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运用拓展把语文和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感悟到学语文、用语文的快乐。这种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以后的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他让学生在语文中焕发主体意识,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更适应于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我乡、我校的契合度很高,拥有良好的发展土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结合班情灵活运用该模式,为学生思想的解放装上一对“自学”“会学”的翅膀,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西游记三探无底洞读后感50字篇十一

5月7日、8日,我们一行20人在白河中心校的组织下,来到西峡县学习“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期间我们感受“三疑三探”、走近“三疑三探”、倾听“三疑三探”,我们在学习中思考着,在思考中兴奋着,因为我们看到了真正的“教师与学生共成长”的教育的春天,每个人都被“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吸引着下面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理解。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归纳创新问题和勇于评价问题,同时养成了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和不断反思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表达、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思考、探索、创新、快乐,全面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彻底改变,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之路。

所谓“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新知识阶段的三个主要环节。

(3)质疑再探: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已学知识提出新的问题,深入领会教材内容,探究更全面、更深刻的问题答案。最后,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拓展,因此这个教学模式也被概括为“先疑后探,编题自练”。“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奠基作用,同新课标的要求也是一脉相通的,它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传道、授业、解惑”本身,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第一,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弟子规》中说到:“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正是紧扣了一个“疑”字和一个“探”字。“疑”与“探”的妙处是:一方面,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所以课堂教学就应该从疑问开始,到释疑结束;另一方面,提问需要能力,解疑更需要能力,学生在不停的疑问与探索中寻找着问题的答案,在不断的思考和释疑中提高着自身的能力,在进一步的运用与拓展中丰富着自己的知识,在一次次的实践和创新中体会着学习的快乐。因此,“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就是“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好模式、好方法。

第二,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减负喊了这么多年还是减不下来,究其原因是课堂效率低或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教师只好采取加强课前预习,加大课后练习的方法来弥补不足,过重的课后作业和严格的课前预习,使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影响了教学质量。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不倡导学生课前预习,不提倡课后布置作业。认为课外预习实际上是占据了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属于变相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因为真正高效的学习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迅速地发现问题、梳理问题,并通过探究去迅速解决问题;而过于繁多的作业则会导致学生学习上的“倦怠”,“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取消课前预习,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促使了学生课内高效和快乐地学习。此外,由于学生当堂完成了学习目标,基本不用再布置课外作业,学生不存在课外负担的问题,所以“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拥护,媒体称“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为:“异军突起的成绩,轻负高效的课堂,课堂教学的革命”,我认为一点都不夸张第三,增加了教师教学的乐趣。教师多年来一直做着枯燥的重复劳动:教同样的教科书,说同样的话,讲同样的习题,课堂上喋喋不休地传授知识,工作显得单调而无聊。“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教师真正“活”了起来,虽然课堂上的问题是让学生自己提出,答案又是让学生自己解决,但是这样开放的课堂需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独到的见解,才能驾驭课堂,又由于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各种挑战性的问题,这就迫使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也迫使倦怠的教师忙碌起来,他们要认真研究教材,开阔视野,才能上好每堂课,才能回答好学生的各种问题,现在一桶水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促使教师必须有持续不断的“源头活水”,于是教师在不断地学习和思考中提升着自己的价值,同时也享受着教学的乐趣。

第四,解决了课程改革的难题。课堂教学的操作方式不改变,即使教材再变,要求再多,课程改革也不会有质的变化,从我们近几年的课改情况来看,虽然素质教育喊得惊天动地,但是应试教育依然有生存的土壤,教师也知道培养学生的能力比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可是面对各种考试和排名,教师不知道采用什么方法才能两全其美。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一个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反复推进过程,也是一个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从设疑、解疑、质疑到最后的编“疑”,四个环节实际上是一个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和解决深层次问题、用问题创新问题的思维递进过程,学生能编拟习题,说明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和创新,从西峡县实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后看,全县中小学学生的疑探能力明显增强,教师的素质也迅速提升,教学质量得到突破性进展。因此说“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为广大教师更好地实施新课改找到了一个抓手和载体,也从根本上解决了新课标“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

二、对“三疑三探”教学观摩课的认识。

听了西峡县三所学校的九节课后,我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一节课的内容是讲会还是学会,是授之于鱼还是授之于渔的问题。新课改倡导“合作探究”,“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正是体现了这个精神,不同的是新课改实验中依然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再让学生“合作探究”,而“三疑三探”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再由学生探究答案,后者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疑”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探”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头脑中没有问题是教育的悲哀,由学生自己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再由学生自己去探究、解决这些问题,才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第一,在“设疑自探”这个环节里,八位教师都是根据所教内容的特点,简洁恰当地导入新课,都能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归纳、梳理和补充,尤其是城区二小的语文课、城区一中的英语课、四小的语文课,教师都能通过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的期待,在润物细无声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城区一中的语文课,由于涉及古文,难度较大,所以教师采用读课文、查词语、翻译难懂的句子的方法,先扫除障碍,再要求学生提出问题,这样显得课堂更真实,更实用,也体现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城区一中的英语课一开始出示图片让学生通过猜测练习导入新课,巧妙的构思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这个环节里,虽然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可是教师们始终在引导学生经历着思考——发现——提问——筛选——梳理的思维过程,这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第一步。

不足之处:个别科目对学生自探方法没有给予适时的指导,加之没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导致学生提出的问题没完全抓住本节课的重点,教师补充的问题相对较多,甚至有些问题没有及时处理。

不足之处:在“解疑合探”环节中,有几节公开课的个别问题,学生只是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是不是真正知其“所以然”?教师没很好地关注,这与“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初衷是不一致的。

第三,在“质疑再探”这个环节里,教师们不满足让学生解决自己所发现的问题,还引导学生不断挖掘问题,提出更有深度和价值的问题,教师不仅引导学生解决新问题,而且慎重处理、解答学生提出的怪异问题,收放有度,对于教师自己也没把握的问题,师生把这些问题带到课外进一步探究,但是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有难度的问题教师没有肤浅应付的现象。老师们的高明之处就是一步步通过实验、讨论、演示、评价、设例,让学生将问题和疑惑,将知识点和能力的培养巧妙地结合起来,很好地解决了学生的困惑,真是太妙了!

不足之处:有节数学课,在学生“质疑再探”之前,教师过早地对学生说:“看来大家对今天的内容都掌握了,都学的很好,现在看谁还有问题?”这样便给学生一个错误的信息:提不出问题的学生是好学生,说明完全掌握了,提出问题的学生说明没学好,这样学生即使有问题也不敢提了,该环节也形同虚设了。第四,“运用拓展”这个环节是一堂课的亮点,是教学改革的大胆设想,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对所学知识的不同理解,自己编写练习题。一方面,在对新学内容进行梳理的同时也巩固了所学知识,在编写和习作别人的习题中也灵活掌握了所学知识;另一方面,还能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使问题进一步升华,在完善认知结构中,实现求异创新。在这个环节里,几位教师都是采用亲自审阅、组内交流的形式或班级评价的形式处理的,以确保巩固所学知识。另外,城区一中的王燕老师等还采用让学生谈收获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尤其是一小的语文课,在运用拓展环节中,要求学生根据课后生字,课文中的四字成语、重点语句以及课文内容给自己设计作业,还有四小的语文老师补充了“你别问这是为什么”一段作为拓展练习,让学生朗读、补充、体会,真的是别出心裁、独具匠心!

不足之处:

(1)有节数学课,反馈学生所做练习时,时间不够了,练习处理的有点仓促,显得虎头蛇尾,有点遗憾。

(2)还有一节课用了55分钟时间,拓展练习有点重复,时间把握不够好。另外,在运用拓展环节中,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了作文,除了教师本身对学生平时训练有素外,这不能不让人觉得多少有“做秀”的成分。总之,“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课堂,亮点不断,精彩连连,课堂教学设计美,以理服人;任课教师语言美,以情动人;加之学生巧妙的发问、精彩的回答,融洽的气氛让讲课者、听课者都觉得不仅是在学习,更是一种美的享受,我从师生的脸上读出了“快乐”,我仿佛突然明白了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原来老师应该这样教,学生应该这样学,才是我们教育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三、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我认为:在“设疑自探”环节中,如果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前,教师能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浏览所学内容,经过快速思考再提出问题,这样可能提出的问题质量会更高一些,也能更接近教学目标,教师整理补充起来也比较容易,不至于在设定问题上浪费时间。即使教师整理、补充自探提纲,也应该是在学生所提问题的基础上整理、补充,而不是另外设定问题。

我认为: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中,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的任务,教师可以不要求学生两两谈论或分组讨论,不要让学生有依赖思想,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也是“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精髓。

我认为:在“质疑再探”这个环节里,如果学生提不出更有深度的问题,教师应该尽量引导、培养他们进一步质疑的能力,如果这节课内容确实没必要再次质疑,教师也不应该照搬“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应该灵活处理,遵循“无疑不探”的原则,进入下一个环节。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棘手,很尖锐,教师不应该要求学生立即回答,应该给时间让学生再讨论,思考成熟后再回答,不要为了完成任务而走形式。对于“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我们要活学活用。

我认为:这个环节主要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在巡视时要重点关注学困生和中等生的编题情况,学生展示习题要体现知识的基础性和拓展性,要注重学生所编题的质量,教师还要对训练题进行预设,以备学生所编习题偏离教学目标时进行补充、完善。从学生被动做题到学生主动编题,是一个“质”的飞跃,是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是创新思维的提炼和升华,是新课堂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同时学生自编自练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自我创造的价值,所以教师千万不要让这个环节走过场,要好好把握,认真对待。

第五,让学生评价学生的回答是“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又一个“亮点”,那么怎样的评价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呢?我认为: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时,不要让学生简单地说“他回答的完全正确”,要教会学生这样评价“他回答的很精彩,因为”,“他回答的还不够完善,因为”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而不是简单地要求他们在书中找到正确答案,要让学生“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第六,“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这么优秀,是不是我们学习、运用之后就一定要完全否定以前先进的教学模式,如情景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目标教学法等。

我认为:学习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以前优秀的教学模式,我们可以考虑有机地将适合自己学科特点的教学法融入“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中,形成更适合自己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但是不能偏离“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精神实质,即“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运用的几点见解。

第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应该要求人人尝试,校校重视,但不能急于求成。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过程,我认为目前在大力宣传、学习、领会“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同时,应该要求教师一边尝试运用,一边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只有专业知识扎实,边缘知识丰富,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才能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上级管理部门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先重点抓几个学校,学校重点抓几个教研组,教研组内由部分素质好的教师重点尝试运用,分段试点,以点带面,学校可以让先实验的教师成为第一梯队的实验教师,其他教师为第二梯队的实验教师,等第一梯队的实验教师基本成熟后,再做示范课,再全面铺开,这样“有的放矢”,才能百战百胜。

第三,“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优势无庸置疑,谁先掌握了它,谁就走在教育教学的最前沿。但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任何一种好的教学模式,不一定完全适合所有科目,不一定要让所有教师必须完全照搬,可以因人而已,灵活运用。在上级管理部门制定具体方案,具体制度时,我建议由统一细化管理型转变为灵活松绑型,因为要求过于细化、过于统一,容易束缚教师的创新意识,所以在管理制度制定上,主管部门只需拿出大的轮廓,鼓励学校、教师结合实际创新运用。但是松绑不等于放任自流,督导时可用学校、教师自己制定的管理方案进行督查、考核,要抓管理,抓落实,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我区有效地推广运用,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区的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以培养学生的设疑探究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为目标,巧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敢于大胆质疑,积极回答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把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变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最大限度地解放了教师,解放了学生。这一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恰到好处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践行了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师的责任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的教育思想,也是同新课标的要求一脉相通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