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望海潮教案(优秀10篇)
- 上传日期:2023-11-23 18:44:46 |
- 李耀Y |
- 7页
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编写的一种有关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计划,它为教学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安排。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策略,安排教学步骤,提供教学资源,评估教学效果等。教案的编写需要综合考虑教材要求、学生特点、教学环境和学校要求等因素。教案编写是教师重要的教学技能之一,它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效果。教案的编写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教案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柳永词望海潮教案篇一
了解词和宋词的相关情况;了解柳永的词作。
分析《蝶恋花》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赏析最后两句;分析《望海潮》所采取的铺叙手法和点染手法。
体会柳永的痴情和对杭州的热爱之情。
分析《望海潮》所采取的铺叙渲染手法和点染手法。
分析《蝶恋花》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赏析最后两句。
朗读、鉴赏、背诵、讨论、分析。
多媒体课件。
基本阅读。
2课时。
宋词和唐诗一样,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臻于完善,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宋词的天地,去细细品位它们的动人之处。
词,本来是配乐的歌词,所以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又称长短句。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原来乐谱也即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长调又叫慢词。词可以分段,分2、3、4段的依次叫双调、三调、四调,不分段者叫单调。词有四个特点:a句子长短不齐,又叫“长短句”;b有固定的词牌,字、句数、声韵固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c结构多为两片或两阙;d押韵要么全押平韵,并一韵到底,要么全押仄韵,一韵到底,中途换韵不多。
词始于南朝,定形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宋代词的创作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北宋初年,词人不多,所作限于小令和中调;到柳永、苏轼,词才发展到全盛时期。柳永被认为是婉约派的创新者;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开宋代豪放词的先河。南宋初年,词人目睹中原沦陷,欲图收复而不能,词中常含愤激之情,代表作家是辛弃疾。待到局势稍定,一部分词人又把精力放到音律和辞藻上来,代表作家是姜夔。
宋词分为两种风格: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主要词人有柳永、周邦彦、李清照、姜夔等,他们认为“词为艳科”“诗庄而词媚”,多写情愁别绪、个人遭遇,特别讲究音律格律,风格清丽婉媚。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主张“以诗为词”“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不肯损害意思以迁就音律,“故为豪放不羁之语”,格调高昂,取材广泛。
柳永:北宋词人,原名柳三变,字耆卿,排行老七,世称柳七,福建崇安人。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少年时代到汴京应试,流连于秦楼楚馆,常为歌妓填词作曲。由于流传的轶事和词中所表现的内容,人们都把他看作是一个风流浪子,以至不为时人所重,潦倒一生,功名不扬。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宋仁宗闻而使之落榜,曰“何要浮名,且去填词”。由是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死之时,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而葬。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从他开始,慢词始盛,打破了小令词垄断词坛的局面,使词体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其词多描写羁旅行役、离愁别恨和同情妓女之作,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艺术上,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韵谐婉,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得知,柳永是最早的歌坛偶像,其在当时的影响力绝不逊色于今天的“超女”。他的“粉丝”,也是历史上最狂热最忠诚也最具规模的“粉丝”。
论数量,当时民谣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就说明柳永的“粉丝”到处都有,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多得不计其数。
论狂热,柳永的“粉丝”也丝毫不输于“超女”的“粉丝”。由于他写得一手绝妙好词,随便给哪个歌妓写上几句,她就会身价倍增。于是,歌妓们对他爱得发狂。柳永又称柳七,能和柳七亲热唱和,哪怕是倒贴银子。
论铁杆,柳永的“粉丝”更是忠心不二,无人可匹。柳永死时家无余财,是他的那帮歌妓“粉丝”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认识不认识的“粉丝”们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以至于相沿成习,称之为“吊柳七”或“吊柳会”,后来的话本还据此传有名篇《众名妓春风吊柳七》,影响深远。
论影响,柳永的“粉丝”也是不得了的。连宋仁宗都成了他的最大“粉丝”,虽然他羞于承认,还对柳永有几分嫉妒。
论“副作用”,柳永的“粉丝”也闹出了惊天动地的大动作。追捧偶像,总难免有一定副作用。传说,柳永的名词《望海潮》使得金主完颜亮大举进攻南宋,让他差点儿成为汉奸。
基于柳永词的艺术魅力和他在当时的社会效应,我们现在来学习他的词。
我长久地伫立倚靠在高楼上,微风轻细,望尽天边,春愁黯然而生。碧绿的草色,迷蒙的烟光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又有谁会理解我独自凭栏的深沉含义?打算放纵一下,追求一醉,面对着美酒应当放声歌唱,但勉强寻欢作乐又没有什么滋味。衣带渐渐宽松了我也最终不会后悔,为了她我忧愁得容颜憔悴是很值得的。
师:作者一个人长久地站在高楼上做什么?
生:眺望远方。
师:他望到了哪些景物?
生:草色、烟光、残照。
师:他看到这些景物时,想到了什么?
生:看到这些景物,他想到自己的忧伤又有谁能够理解呢?自己的内心又有谁能够明白呢?因此内心愁闷孤独。
生:情景交融。词人将春景与春愁融为一体。
生:打算放纵一下,唱歌喝酒。
师:他的排解方法有没有起到作用?
生:没有,“强乐还无味”,勉强寻欢作乐没有什么滋味。
师:词人到底为了什么事情而感到愁闷孤独?他怎样看待这种愁闷孤独的?
生:为了情人,思念情人但却见不到她,得了相思病,因而茶饭不思,胃口不好,造成了营养不良,使得连衣服穿起来都变宽松了。但他并不后悔,因为那个情人太优秀了,太有才了,所以即使因为思念她而变得消瘦也是值得的。
师:在上阕中,我们只知道作者很愁闷孤独,但并不知道他愁闷孤独的原因,直到现在才明白了,原来他是为了情人。因此,“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句话在叙事抒情的基础上直抒胸臆,画龙点睛般地揭示了主人公的精神境界,写出了主人公对爱情的坚贞执著,矢志不移,创造了一个形象鲜明的艺术境界。这也是这句话成为佳句和千古名句的原因。
柳永写了一首词,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但出师不利,完颜亮在今安徽采石一战中惨败,自己也被手下杀死。
谢处厚有感于此,写了一首诗:“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哪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作者把完颜亮大动干戈的责任归到柳永身上。
杭州位于东南方地理形势重要的地区,是江吴的都会,自古以来就很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如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汹涌,卷起来的浪花就像霜雪一样,天然的壕沟江河无边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市民家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相过奢华的生活。白堤两侧的里湖、外湖与重叠的山峰非常秀丽,山上有秋季的桂子,湖中有十里的荷花。晴天丽日,处处都吹奏者音乐,菱舟夜泛,传来一阵阵的歌声,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喜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高高的牙旗,官员乘着酒醉听箫鼓的演奏声,观赏、吟唱烟霞风光。日后要把杭州的美好景色画下来,带回朝廷去好让皇帝夸奖。
生:总分。
生:“烟柳画桥”三句写的是“都会”,路桥华美,居室华丽,人口众多。“云树饶堤沙”三句写的是“形胜”,“绕”字写出了树的浓密,“卷”字写出了波涛汹涌的气势,“天堑”说明钱塘江就像一道天然的壕沟阻挡着北方敌人的进犯,地势险要,“无涯”说明钱塘江无边无际,特别的壮阔,这里的景象显得雄伟壮观,跟柳永一贯的婉约风格不一样,体现出豪放的一面。“市列珠玑”三句写的是“繁华”。
生:写景的句子是“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二字,写水里荷花,这三句写出了景物的秀丽。
师:写人的句子是哪些?写了几类人?写出了他们的什么特点?
生:写人的句子从“羌笛弄晴”到“吟赏烟霞”,写了两类人,一是老百姓,一是官员。“弄”字写出了潇洒欢快之情,“泛”字写出了轻盈愉悦之态,“嬉嬉”写出了安闲自在的样子,总之,老百姓过着祥和快乐的生活。官员则过着品酒听乐、吟诗赏景的生活。
师:最后两句写要将好景画下来,拿去给皇帝欣赏。景观美好,实际暗指政绩成就卓越,表达了对官员的祝福。
1、铺叙渲染手法的运用。
师:这首词从表达方式来看,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
生:记叙和描写。
师:在记叙时,作者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生:作者用了铺叙渲染的手法。这首词从最有特色的角度,对杭州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淋。
漓尽致的描绘,大量选用对偶句,并采取艺术夸张的形式浓墨重彩地写出了城市的繁荣面貌。
结合。上阕中,开头三句是点,接着从“都会”、“形胜”、“繁华”三个方面分别详细描绘,是染。下阕中,“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接着的两句“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分别从山中桂花与水里荷花两方面来些,是染。
作业布置:预习《下一课内容》。
柳永词望海潮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这一首词的景物描写方法。
2、了解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
3、掌握词的一些基本常识。
教学重点:
1、柳永对慢词长调的开创意义。
2、这一首词景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数量词运用所体现的风格。
2、景物描写中白描、铺叙手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晏殊是北宋前期的代表性词人,写了很多婉约曲致、歌咏升平的词作。14岁入朝后,历任要职,官至仁宗朝的宰相,生平喜爱文学,又喜欢荐拔人才。北宋诗人张舜民写了一本笔记叫《画墁录》。书中的第一卷里说,柳永第一次赴汴京预备参加科举时,流连于花街柳巷,没能考取功名,他写的《鹤冲天》中有一句词“忍将浮名,换了浅吟低唱”得罪了仁宗皇帝,很长时间内吏部不让他升迁。柳永就去找同是词人的当朝宰相晏殊,希望能拉他一把。但晏殊却讽刺他作“彩线慵拈伴伊坐”之类的情词,和当时的“深斥浮艳虚华之文”的仁宗皇帝一样,鄙视他的俚俗浮艳的词风,自然不肯帮他。不过这个晏殊是个非常有诚信的人,七岁能文,被誉为神童。十四岁参加科举考试时,宋真宗召见了他,让他和进士们一起在朝廷接受面试。晏殊在会试中看了题目后,向皇上奏道:“臣十天前已做过这篇文章,草稿尚在,请圣上另命一题。”皇上赞其诚实,当众赐同叔进士出身。正是他的诚实获得了皇帝的信任,也最终帮助他官场上的升迁。我的故事讲完了,下面把时间留给发言的同学。
(二)、词的基本常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三)、作者生平及创作:
柳永(987?—1055后)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福建)。祖父柳崇,以儒学名,父柳宜,曾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入宋后授沂州费县令,官终工部侍郎。永少时流连于汴京,在秦楼楚馆中恣情游宴。后曾西游成都、京兆,遍历荆湖、吴越。景佑元年(1034)登进士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馀杭令、定海晓峰盐场监官、泗州判官、太常博士,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晚年流落不偶,卒于润州(今江苏镇江)。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宋史》无传,事迹散见笔记、方志。善为诗文,“皆不传于世,独以乐章脍灸人口”。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柳永是宋代词坛上最为流行的词作家。当时有“凡有井水饮出,即能歌柳词”的说法,对后世词家、金元戏曲、明清小说都有重要影响。
柳永的词集《乐章集》流传于世,存词二百余首。这些词作大致分为三类:
一类写羁旅行役内容的词。在柳永之前,并不是没有写羁旅行役内容的词,但柳永是第一个大量创作羁旅行役的词作家。他入仕之前,曾长期漫游;为官之后,又到过很多地方。根据地方志和他的词作,他到过的地方有,汴京,杭州、洛阳、长安……他的词常借用登临水的所见所闻,淋漓尽致地表现一个落魄、不得志的文人的悲哀和感叹。如《八声甘州》相对于五代多写闺阁闺风的词风,这种表达怀才不遇,失意痛苦的作品可谓境界大开,将传统诗歌言志、缘情的功能移植到了词的领域,这种词作也蕴含了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打破了五代词狭小的表现空间。
一类写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风尚。宋仁宗统治时期,号称太平盛世,城市经济更是空前繁荣,汴京、杭州、苏州等都是很繁荣的大都市。柳永是个颇具“市民意识”的作家,他热爱这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乐章集》中有不少描写都市繁华的词。《望海潮》(东南形胜)写杭州。这是一首最早出现的,由文人创作的长调慢词,它形象地描绘出钱塘江的秀美景色和繁华富庶。
一类描写男女情爱。柳永写了不少反映秦楼楚馆生活和男女之情的词作。其中有放纵的欢娱、俗艳的调笑,也有离别的惆怅、真切的思念。这类作品鱼龙混杂,给他的声誉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尽管柳永的这类词作多为文坛上流所不齿,但其中的佳作如《凤栖梧》(伫倚高楼风细细)、《雨霖铃》(寒蝉凄切)得到他们的高度评价。
柳永一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大部分的词诞生在笙歌艳舞、锦榻绣被之中,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四)背景介绍。
在两宋词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大凡名作,往往有本事,本事包括创作过程的故事和传播过程的故事。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里记载,《望海潮》词传到金邦,金主完颜亮听到之后,欣然有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头鞭渡江之志”,激发了他要占领南宋的决心。一首词竟引发一场战争,这种传说可能不甚可靠,但至少说明这首词的传播之广,影响之大。
刚才说的是这首词传播中的故事,其实这首词在创作中,也含有柳永个人的目的。这首词的创作本事是,柳永不得志,到处飘泊流浪,寻找晋升的途径,希望有人能提拔他。柳永到杭州后,他的老朋友孙何正在当杭州太守,但孙何的门禁甚严,柳永是一介布衣,没办法见到孙何。柳永没有法子,只好写了这首词,请了当地的一位著名的歌女,吩咐她说,如果孙何在宴会上请她唱歌,她不要唱别的,就唱这首《望海潮》。后来,这位歌女在孙何的宴会上,反复地唱着首词,孙何就问这首词的作者,歌女说是你的老朋友柳三变写的,那时柳永还没有改名。孙何就请柳永吃了一顿饭,把他打发走了,后来也没有怎么提拔他。由这个故事来看,这首词是一首干谒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
(五)整体感知:
(1)通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和自由读对这一首词进行整体感知。
(2)结合课文的注释和老师的讲解了解词的大意。
(3)同学讨论,老师点拨,分阙赏析:
1、师:上阙写了什么?
明确: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写。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写。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市场里摆满了珠宝等珍贵商品,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户户都满是绫罗绸缎。“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杭州的富庶当然不只这两个方面,但这两者都是妇女常用的装饰用品,暗示城市的声色之盛。
2、师:下阙些什么?
明确:写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巘”,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莲子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南宋杨万里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
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接下来就写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是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人民的游乐。“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写的,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山水之乐。是对地方官员的赞美,暗示这些官员与民同乐。“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对孙何的直接赞美,也在这一首词的结句说明投献的用意。
3、这一首词的是怎样铺叙和赞美杭州的富庶、魅力?
明确:从词的构思上看,“形胜”和“繁华”是词眼。“形胜”是自然环境的美;“繁华”是经济的繁荣发达。“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表现的都是杭州优美的自然景观。“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参差十万人家”表现的是杭州经济的繁荣。
4、这一首词中的数量词的运用有什么特色?
明确:词中数量词的使用尤见匠心,“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前骑拥高牙”等,或实写,或虚写,或夸张,营造出高迈豪放的气势,整首词所表现出来的博大豪迈的格调,已接近于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
5、作为一首投献之作,这首词是否表现出低三下四的奴颜婢膝?
明确:没有,在歌咏太平盛世、湖光胜景的作品中,此词的气格高华。
(六)、作业。
1、仿这一首词写一首胜地胜景的词。
柳永词望海潮教案篇三
1.了解词的知识。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次词的声韵之美。
3.学习铺陈手法。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此的标题是次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次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二、导入。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三、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柳永: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四.朗读本诗。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学生自由朗读。
五.试着背诵。
一、导入。
学生试着背诵。
二、学生齐读。
三、解题。
望海潮,词牌名,柳永开创的。
四、具体分析词。
(一)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写。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写。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
(二)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西湖是美的,苏轼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也是写了山河水量个方面。“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巘”,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莲子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南宋杨万里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
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接下来就写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时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人民的游乐。“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写的,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山水之乐。“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对官员的祝愿。
五、艺术特色。
本文是慢词,所以在艺术手法上与小令有所不同。本词重在用铺叙的手法,例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前面一句是总说,这几句是对前面的分述;又如“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柳永词望海潮教案篇四
我们在讲宋词简介的时候说过,宋词可以分为几个流派?(生:两派。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李清照)。
传说苏轼曾问一个善于唱歌的幕士:“我词何如柳七(柳永)?”这个人回答:“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由此大家可知这两个流派的不同特点。。
能让苏轼与之一争高下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出自哪首词?(生:《雨霖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雨霖铃》(板书)。
一关于柳永。
柳永,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他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柳永在受了这种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即开封),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的生活。大约在少年时的“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在浙江的桐庐、定海等处做过几任小官。晚年死于润州(江苏镇江县)。死时家无余财,群伎和金葬之于南门。
他精通音律,变旧声为新声,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创制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这首词调名《雨霖铃》,就是取唐时旧曲翻制。据《明皇杂录》云,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栈道雨中闻铃音,起悼念杨贵妃之思,“采其声为《雨霖铃》曲”。所以这支曲本来就是寄托相思的,词调极尽哀怨。”柳永充分利用这一词调声情哀怨、篇幅较长的特点,写委婉凄侧的离情。此词当为词人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二整体感知。
(让学生感受词的感情基调)。
师:能感受到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吗?
生:能。哀婉、悲伤、凄清。(板书)。
2指导诵读。
我们讲过诗词诵读要把握的几个要点,首先要读准字音;
其次要读出节奏,宋词不比唐诗那样整齐划一,每句是不同的。再注意韵脚的读法,要短促而清晰;带领学生试读一遍,划分节奏。
最重要的要读出感情,刚才大家已经感受到了,现在就试读一遍,自己体会体会。
学生自由朗读——指明学生朗读——学生齐读。
3疏通词句:(注释中有的不在讲解之列。)。
寒蝉:初秋乍寒时的蝉,偶尚自鸣,但短促无力,至深秋则噤。
烟波:烟雾弥漫水波动荡的水面。
无绪:古,没有心思。今,没有头绪。
念去去:想到将来……(“行行重行行”)。
应是:即便是。
三鉴赏。
学生自读,思考:从时间角度看,这首词的层次应如何划分?
明确:别前、别时、别后。(板书)。
上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师:起首三句写什么?是情?是景?
生:写景。
明确:对。写别时景。点明了季节、时间、地点和事件。勾勒了一个情人离别的典型环境。
师:地点呢?(长亭)时间呢?(晚上)季节(秋季)。
提到秋季会有怎样的感觉?(萧瑟)。
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加之当中“对长亭晚”一句,句法结构是一、二、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起首句已给全诗定下了基调:“凄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师:这写什么?(写情)极写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欲饮无绪,欲留不能,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心思。(问:为什么?他的思绪正在想什么?)正专注于恋人,所以词中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尖锐。
关于这样的环境和心理描写古人有很多。
林逋《相思令》云:“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欲平。”这仅是暗示船将启碇,情人难舍。刘克庄《长相思》云:“烟迢迢,水迢迢,准拟江边驻画桡,舟人频报潮。”虽较明显,但仍属含蓄之作。可是柳永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迂,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可见留恋之情浓。
于是后面便迸出。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师:这句写情态。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
启发学生想象这副画面,把语言形象化进而图象化,以体会诗的意境。(提示:两人相对而立,手握手,眼对眼,泪眼婆娑。是“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是“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既然这么不舍得,那词人为什么要离开呢?也许是统治者不欣赏,也许是迫于生计。总之是不得不离开。古往今来恋人离别都是一样的。所以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念去去”二句便是他的内心独白。
师:这句写什么?
生:写景。
这里的“念”字用得特别好。“念”字是上声还是去声?(是去声。)“名词转折跌荡处,多用去声,何也?非去则激不起。”此词以去声“念”字作为领格,承上启下,表明是设想别后的道路遥远。
“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路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可谓浓矣;既日“千里”,又曰“阔”,空间可谓广矣。
(提示学生想象这副画面:作者站在河边,放目远眺,面前所见:一望无际的海面,远处山色朦胧,海面上层层灰蒙蒙的雾气升腾,整副画面是灰色调。好象一副山水画。)这样的画面给人怎样的感觉?(生:压抑、苦闷)诗人想到前路茫茫,自己将越走越远,离心爱的人越来越远,心越来越苦,愁思也越来越深。全句写景,又全句写情。
下片。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师:下片开头写情,叹息古往今来离情之可悲。“伤别离”点名这首词的主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又推进一层,更何况我正在这冷落凄凉的秋季,多么难以忍受!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柳永把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诗中,又扩大了这种感受,以“更那堪”衬托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更深。
师:“清秋节”一词,照应前面哪句?
生:起首一句“寒蝉凄切”
师:前后照应再次点明离别时的凄清氛围。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后来竟成为苏轼相与争胜的对象。那么它究竟好在什么地方?————词中有画,景中含情。(提示学生想象画面: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
联系特定情境。画面出现在“酒醒”之后,离人借酒消愁,但举杯消愁愁更愁,帐饮时已然无绪,更何况酒醒之后?诗人此时,前晚“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的留在心上,而前路是“千里烟波”,继续前行离爱人越来越远,可以想见他的心情。
感受画面色调。古人有折柳送行的习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折柳送行,取其依依之态。另外,“柳””留”谐音,折柳赠人有挽留之意。所以古代文人写离别之情,往往要写到杨柳。清秋的晓风是凉的,恰合别后心境的凄凉。残月清冷的形象暗合凄清冷落之感。词人寓情于景,借景传情,以风之凉,月之残透露离情别绪。
结合全诗旨趣。这首词的主题句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两句叙述全篇本意,是词的主文,“今宵酒醒何处”两句烘染本意,将诗人的立意渲染为—幅深秋羁旅图。“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典型意象“列锦”式的组合在一起,引起读者无尽的想象和遐思。这两句诗暗含旨趣,画面生动。
师:整个画面的基调如何?
生: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
师: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之中。比之上片结尾二句,虽同样是写景,写离愁,但前者仿佛是泼墨山水,一片苍茫;这里却似工笔小帧,无比清丽。词人采用了画家所常用的点染笔法。“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上两句的基础上进一步渲染这种离别时的凄清。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衬,中间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坏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统一性。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因为上面是用景浯,此处则改用情语。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怅惘而已。
师:“此去”二字,遥应上片“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在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益见钟情之殷,离愁之深。
其以问句做结,更留有无穷意味。
如此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
师:我们再回头看整首词,情语在写情,景语也并非只写景,每句中都包含无限情思。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诵读时注意体会词融情入景的特点。
再就是虚实相济。哪些写虚?别后想象。写实?别时情景。
再想想词中的三副画,给人的感觉都是:哀婉、无奈、凄清。这是这首词的特点,也是婉约词共同的特点。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婉约词的代表作《雨霖铃》,重点让大家把握词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特点。另外还让大家品位词中意象,体会作者感情。在此基础上了解婉约词的风格。
五作业。
1诵读。
2自己任选一句诗,做副画,再现诗中意境,体味作者感情。
柳永词望海潮教案篇五
本单元是学习宋词,所选四位此人都是宋词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大家,因此不能仅停留在对一词一作的赏析,要看到作家的特点和贡献。但考虑到学情本身,及高考要求,需要老师给出明确的鉴赏方向,循序渐进,让学生有的放矢,学有所得,既能满足考试需求,又能真正提高鉴赏水平,完成课标要求——诗词类文学作品的教学应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宋词的常识和词人柳永的有关成就贡献,分析意象与意境,把握情感,分析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品味语言;通过合作探究完成对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
情感态度价值观:希望激起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及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指导朗读,分析意象意境,理解内容和情感,并对艺术手法进行赏析。
鉴赏其中的艺术手法。
:鉴赏艺术技巧。
1课时。
提前预习、背诵。
一、导入:在同学们到过的城市中,你认为哪个城市的风物最让你赞叹?能给我们描述一下吗?(学生自愿发言)对于展现描写都市风貌的美,宋代词人柳永的《望海潮》可谓是最佳典范,传说此作品竟引起金兵南下侵占的欲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看他是如何描写杭州之美的。
二、首先请阅读单元说明,明确单元目标。然后简介宋词的有关常识及作家柳永。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用课件展示)。
三、朗读《望海潮》,因声求气。
1、首先提问背诵,以此检查课前预习情况。(因为熟读成诵是鉴赏的基础)。
2、老师示范朗读,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有意识给同学们校音。
3、全体齐读,振奋精神,便于进入情境。为鉴赏做准备。
四、疏通文意:找两名同学用最优美的语言描绘上阙和下阙,最后用课件展示,意在引起对比,引导学生要提高表达能力。
五、分析意象意境:(作为鉴赏的切入点)。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三分钟,同时找出词中出现的意象(同学们合作研讨,自己去黑板板书)。
2、老师课件提示:指导分析意象和意境:
上片: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十万人家云树堤沙怒涛。
天堑珠玑罗绮————杭州(美丽、富庶繁华)。
下片:重湖叠巘桂子荷花羌管菱歌钓叟莲娃。
千骑高牙————西湖(美丽、祥和、游人不断)。
六、整体把握内容与情感:(落实教学重点)。
研讨课后第一题:(前后桌四人为一组,研讨组织一份共同的答案,五分钟后回答)。
提示: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从地理位置说是东南重镇;从历史传统上看是三吴都会;自然景观方面有钱塘,有西湖,有壮丽,有秀美;从市井面貌上看,建筑设施美观,人口密集;百姓生活方面呈现出安居乐业的祥和局面。
从全词看,作者全面,细致地描绘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七、分析艺术技巧:(突破难点)。
提示:这是结构方面的艺术技巧,用这三句总领全词,概括介绍杭州情况。下面的内容都是针对这方面来铺叙的。(提示同学们:)善于铺叙,首尾完整,这也是柳永词作常用的技巧。
探究问题2、针对景物方面的描写,你能看出哪些艺术技巧,或者表现手法?
提示:整体看1铺陈描写,时空全方位写出杭州的美丽与繁华。(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
2点面结合,既有对杭州全貌的描写,如“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等,也有局部细致的刻画,如“烟柳画桥”“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等典型事物人物的展现。
3大量运用数词,(十万三秋十里千骑)。
4融情入境,作者把对杭州的喜爱完全融入到了对景物的刻画中。
5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珠玑罗绮羌管菱歌嬉嬉钓叟莲娃)。
局部看:比喻(怒涛霜雪)夸张(十里荷花千骑)。
八、深化成果,展示评价:
1、请同学们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同学们结合刚才鉴赏提示,自由发言。老师用课件展示示例)。
2、看前人如何评柳词(课件展示)。
九、课堂小结,整体评价:
迷醉于柳永笔下的杭州,不禁心向往之。然而同学们认为柳永的描写完全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吗?(同学们回答)不尽然,作者这样写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称赞当地长官孙何,这是柳永的一首投赠之作。不过客观评价,这首词在艺术表现方面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承平气象,形容曲尽,为拓宽宋词的艺术表现天地作出了贡献。最后让我们再一次大声齐读全词,来感受一位婉约作家的豪放之气。
十、作业布置:巩固背诵全词,预习并背诵下一首《雨霖铃》。
板书设计:
望海潮——柳永。
意象艺术手法。
形胜。
杭州都会如何表现——。
繁华。
柳永词望海潮教案篇六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柳永其人及其词作风格;
2.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3.深刻体会《雨霖铃》的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
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引导学生以真情品读作品,培养学习诗歌的兴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
2.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难点。
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
五、教学过程。
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上节课我们领略了豪放派词人苏轼的《念奴娇99赤壁怀古》,在我们的心灵之谷中似乎依然回荡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铿然之声。今天让我们再把目光转向另一个“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婉约派词人,柳永的《雨霖铃》。
1.作者简介(多媒体播放)。
柳永(约987年d约1053年),北宋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特别擅长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在他之前,慢词总共不过十余首,而他一人就创作慢词132首)。
他的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足见他的词深受市民喜爱,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对柳永也是倍加推崇地说:“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可见,柳永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2.词牌介绍(多媒体播放)。
《雨霖铃》又名“雨霖铃慢”,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相传,唐安史之乱时,玄宗西逃入蜀。杨贵妃在马嵬坡被赐缢死后,玄宗日夜思念。
入斜谷后,遇上连日霖雨,在栈道中,又听见铃声阵阵,倍感凄凉哀婉,于是作《雨霖铃曲》,寄托思念之情,曲调极其哀怨。有前人称“一曲霖铃泪数行”,可见一斑。
3.写作背景。
本词是作者赴屯田员外郎任时作。黄升在《花庵词选》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宋仁宗颇好词,近臣有意拔擢柳永,在一次宫廷宴会上叫柳永按仁宗的旨意填词。柳作了一首《醉蓬莱》,其中“宸游凤辇何处”一句正与御制的真宗挽词暗合,仁宗感到不快,以此对他冷淡。
所以柳永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屯田员外郎(官职六品,但无实权,是虚职),为此词人在赴任时的那种羁旅行役之情,沦落飘泊之感是可以想见的,更何况还要与心爱的人相别。宦途失意的压抑,与恋人别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内心充满哀怨,于是作此《雨霖铃》以寄别恨。
柳永词望海潮教案篇七
导入:
北宋词人柳永,有人说他是浪迹江湖的游客,有人说他是出没秦楼楚馆的风流才子,有人人他是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也有人说他是创作发展宋词的巨匠,那么,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柳永的《望海潮》和《雨霖铃》,走进他的情感世界。首先我们来学习《望海潮》,走近青年时期的柳永。
师:请同学看一下屏幕上的思考题,(出示幻灯片:思考:词中的哪些内容可能会勾起完颜亮入侵南宋、直指杭州的野心?)哪位同学思考好了就可以发言。
生:我认为“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这句可能会勾起完颜亮入侵南宋的野心,因为大家都把珠宝陈列在市面上面,而且相互攀比自己家的富庶,就可以看出这里是多么富庶,是多么有钱,那完颜亮发现这里是如此富庶,他自然就起了入侵南宋的野心。
师:也就是物质生活的这种诱惑,家家户户是绫罗盈柜,珠宝玉石遍陈于室,人们都在比阔气,讲豪华。非常好.
生:还有哪位?来,你说说。
师:哦!我听出来了,他除了羡慕这里物质生活的富裕之外,还对这里风景的优美引起他精神上的愉悦所向往。
师:好,还有哪位同学可以说一说?
生:“千骑拥高牙,沉醉听萧鼓,吟赏烟霞”会引起他入侵的野心,因为高牙是个官,然后在这里过的这么悠闲自在,太舒服了,他如果统治了这里,就是这里最高的统治者了,所以他活的会更好。
师:恩!非常地羡慕。
生:对,所以他就想自己来拥有这个地方,也能够在这样一个风景优美,人民生活富足,地理位置优越的这样一个城市,占领它,然后自己来拥有它。
生:他的这首词有很多诗句都表现了这个地方的风景优美,我可以把这些句子读一下吗?
师:好的,非常好,你可以把画面的优美读出来。
(生读“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掌声)。
生:谢谢。还有一句我觉得是反映了老百姓当时的生活是比较愉快的,就是“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大概就是这些句子。
师:老百姓为何过的这么幸福快乐呢?
生:我想可能应该就是我所说的他们在这里生活富足,而且这里景色也还比较好。
师:只有物阜民丰,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学生齐说),
师:非常好,那么一首《望海潮》,我们看到,金主完颜亮是不是因为这首诗中的词句引起他的南渡之野心我们是不得而知的,但是,柳永笔下的《望海潮》的确是从空间上全景式地反应了宋初杭州城的盛况,请同学们看屏幕,来欣赏这些画面。(教师ppt展示杭州风景画)。
生:我能读出青年柳永胸怀博大,满腹豪情。
师:很好,他读出了他的满腔豪情。结合他的生平,你还读出了他的什么情感?
生:我从柳永的生平读出了他有一种兼济天下,舒展自己的才华,为国家尽力的心情。
师:就是求取功名,伸展志向的渴望,恩!很好。
师:一首《望海潮》青年柳永这种意气风发、豪情万丈、激情满怀、渴望走上仕途建功立业的这样一种情怀,然而,考场接连的落第,仕途的失意使他留连于勾栏瓦舍,为歌女们填词作曲,并与他们结下了不解的情缘,但同时为了生计,他又不得不四处宦游,以期谋得一官半职,从而又不得不与家人分离,浪迹江湖,只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好,接下来,我们就看他仕途失意,浪迹江湖时期的作品《雨霖铃》,首先我们来听《雨霖铃》的朗诵。声音稍微大一点。
(学生听《雨霖铃》配乐朗诵)。
师:好,那么这首词写的什么内容,哪位同学能够说一说?
生:我觉得写的是柳永佳人给柳永送别的情景。
师:是的,一个红粉佳人和他送别时的情景。
师: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能不能初步品味一下?
生:抒发了他们……。
师:好,你来补充。
生:这首词我觉得主要是描绘了一个送别的一个画面,是他的红颜知己跟柳永离别,可能是柳永借这个事情抒写的一首词。
师:哦!借这个事情抒写的一首词。
生:我觉得主要表现了柳永当时的一种心中的惆怅。
师:哦!离愁别绪。恩!很好。
生:对,可能还有一丝的无奈,这一去可能不是他自己本身所希望的,但是可能因为某种原因他不得不离开这个地方,他有一种不舍,就说这种情况,经历过离别的人可能都知道。
师:还,不舍和无奈,很好。那么我们看到,作者确实写的是他和一个红颜知己离别的情景,抒发的是一种很浓的离愁别绪。那么作者很明显在上阙比较完整地为我们描述了这对离人分别时的情景,在下片他主要是通过想象为我们展示了今宵酒醒处和此去经年之后他的情感状态,好,那么这样一个顺序实际上是作者通过时空的延伸来展现他的离愁别绪的,请同学们自由诵读《雨霖铃》,边读边选择你感受最深的画面来谈谈作者是如何深刻地展现他的离愁别绪的,好,自由朗诵。(学生自由朗诵《雨霖铃》)。
师:好,哪位同学考虑好了,可以举手发言。好,这位同学非常积极。
生:有一句话感触比较深,词的上片“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一句,我觉得首先我要提一个字,这个“执”,为什么是“执手”,作者在分别时用“执”而没有用“牵”手,“握”手,更不用“击掌”,这里一方面体现他在比较郁闷,不舍的情况下他的内心可能不是那么坚强,由于非常舍不得这个心爱的人,所以只能将自己的万千感情融合在这执手的一刹那间,将自己的感情通过这温柔的一执手传递给所爱的人。
生:不一样的,“握”的力度更强,“执”有一种执着。
生:就是后半句“竟无语凝噎”,因为人在分别的时候,万千感慨多少语言说不尽呐,可是在这个时候,却不知用我们语言表达,只能以“无语”来表示了。
师:“无语”还有什么?
生:“泪眼”
师:对泪眼,对,泪眼,无言,对,无言,这让我们想起了孟郊的一句诗“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还有苏轼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生:还有《孔雀东南飞》里的“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师:嗯!“二情同依依”依依不舍,太舍不得了!非常好。
生:所以我觉得这句词感觉非常好。
师:恩,好,他说了,词的上片这句话他感受最深,他认为传递出的画面感非常强,有没有其他同学对上片他们离别的这个过程中其他的画面非常感兴趣,而且体会很深的,你可以谈谈你的理解。
生:“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柳永考试失利后非常不爽,并且又要跟情人分别,在这种难舍难之际,船夫又在催,有一种不愿意离别但又不得不离别的感觉。
师:什么感觉?
生:非常舍不得,无奈。
师:对,无奈又不舍,一方面依依不舍,一方面又在不断催促,这是一种尖锐的矛盾呐!他读出了这句话里的一种无奈,一种不舍,甚至还带一点烦躁的情绪。
师:还有有词的上片你们觉得感受比较深的画面。那位带眼睛的男同学,你来说说。
生:以上观点仅作为个人观点,我个人认为第一句话“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句话写的非常凄凉,对我的感触很大,我觉得这句话词人写的可能最伤脑筋了。(停顿)。
生:我来帮他说一下,首先这个“寒蝉”的意象非常悲凉,那种凄惨和灰蒙蒙的画面,然后寒蝉悲鸣,他和送别的人站在送别的长亭,看着长亭的夜晚,雨才刚刚下过,这个整个的大环境让诗人感觉到非常痛苦,非常不舍,因为“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自己的心情不好,他看到的环境带上的颜色也是灰蒙蒙的。
师:对,天都不留人啊!他们内心的感受是什么呢?
生:无奈。
生:“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前面的灰蒙蒙的感觉在这里可以体现。
师:怎么体现的?
生:“烟”“尘”“阔”,一般暮霭的意象一般都是惆怅的,我认为当时诗人只剩下他的红颜了,红颜在他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因为他他仕途不顺,他和红颜别后的心情在这句可以体现。
生:伤。
生:暮霭本来很清,是浮在空中的,但这个地方是“沉沉”,应该是作者心理沉重,看到雾心里堵得慌。
师:迷雾通常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
生:惆怅。
师:好,你说。
生:看不清楚。
师:对于作者来说,他对于什么看不清楚?
生:未来。
师:对,未来。对未来的一种迷惘。
师:那么刚才大家重点赏析的是“烟波”“暮霭”,好。我们看词人通过这句话从空间上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深入画面里面畅想一下,作者这个时候乘着一叶扁舟,顺流飘荡,在空间上又给你怎样的一种感觉,又传递出词人怎样的情感?(师有感情地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师:哦,你说。
生:这句展现的是一个很大的天地,“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但是作者却乘着一叶小舟,在江上飘荡,这么大的世界,而作者却是孤苦伶仃的一个人,即使有这么大的世界,何处才是作者真正的归宿,作者的心能够回到哪里,我觉得这是一个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生:我觉得从这几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样一个场景我想象的画面是:在江上的一叶小舟中,诗人很有可能就躺在船头或者船尾,酒被秋日的冷风吹醒,感到身心都是非常虚浮的,不知道是虚是实,加上刚刚经历了与心爱的人的别离,那个时候他的心情的苦闷与虚无感应该是非常强烈的,这个时候看到两岸擦肩而过的杨柳,看着空中那轮不完整的残缺的月亮,感受到那一句“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更加重了他内心的孤苦伶仃和虚无之感,下片这几句这句反应了这个诗人这个时候是非常非常失望,非常非常惆怅。后面一句“此去何人说”,更是体现了他对心爱之人的想念与不舍。此去,自己的人生之路到底会怎么走,会怎么谱写,自己并不清楚,就算是以后一帆风顺,有了一些好景,生活情况好转了,可是这些情况,自己的心事又能向谁去倾诉呢?所以诗人这时候所体现的是一种非常强烈的惆怅感。
师:好,你来说。
生:我觉得“今宵酒醒何处”,作者为什么要喝酒,就是因为他希望用酒来寄托他的愁绪,他醉之前可以看到伊人,但是醒来后伊人已不在身边,他看到的不是“大江东去”,也不是“乱石穿空”,而是“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因为他内心全是别离和伤感之情,所以他看到的都是寄托他伤感之情的景色,这更能体现他这时的寂寞和空虚。
师:对,酒醒愁醒,愁醒后伊人已不在身边,映入眼帘的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清冷落的画面,大家读出了他凄清冷落的心情。好,还有没有?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刚才这位同学提到,凉风吹得他很不舒服啊,那么想象一下,他看到的杨柳在风中是个什么姿态,他由此会想到什么?你说说。
生:他想到自己喜欢的人。
师:对,为什么呢?
生:因为他觉得那时自己一个人好孤独.
师:一个人好孤独,想想古代送别时有一个什么习俗?
生:折柳。
生:我觉得杨柳的枝条比较细,又有点柔,当时又在秋天,刚才看到那幅画,杨柳枝上的叶子都没有,就几个枯枝在那里摇摆,就感觉内心挺凄凉,而且杨柳的摇摆就像是…….
师:就像自己在江湖上这种什么……?
生:漂泊。
师:好,你来。
(一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同学鼓掌。)。
师:好,读的非常有感情,是充满深情的,那么今天通过学习《望海潮》,我们读出了青年柳永的情怀,在《雨霖铃》中,我们品味了中年柳永的失意的复杂的这种情怀。那么请你写一段《读你》,表达你对柳永情感或形象的认知,五十到八十字即可。给大家一到两分钟的时间构思一下。
师:好,这位同学我看你写了几行字。
生:我倒是觉得刚才有点感觉,我就把《雨霖铃》改了一下,非常短,大概就是取了里面一些意象组合了一下,“烟波雾霭天,寒蝉长亭雨。留恋处,执子之手,泪光凝固。痛,无语。杨柳晓风残月,清秋行舟别离。酒醉酒醒,良辰海景,万千风情,可与谁诉?”
师(总结):其他同学还可以在课下互相交流自己的《读你》,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柳永已经鲜活存在于我们心中,愿大家深入浩瀚的辞海书卷中,走进其他作者的情感世界,还原一个又一个真实的生命,感谢大家,下课。
柳永词望海潮教案篇八
1、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本词的景物描写方法。
2、了解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
3、掌握词的一些基本常识。
1、柳永对慢词长调的开创意义。
2、本词景物描写的方法。
1、数量词运用所体现的风格。
2、景物描写中白描、铺叙手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1、《中国文学史》(三),游国恩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2、《唐宋词名篇讲演录》,王兆鹏著,广西大学出版社。
3、《中国古代诗词精品赏读丛书:柳永》,赵长征编著,五洲传播出版社。
第一环节:口语训练。
(一)导语:
晏殊是北宋前期的代表性词人,写了很多婉约曲致、歌咏升平的词作。14岁入朝后,历任要职,官至仁宗朝的宰相,生平喜爱文学,又喜欢荐拔人才。北宋诗人张舜民写了一本笔记叫《画墁录》。书中的第一卷里说,柳永第一次赴汴京预备参加科举时,流连于花街柳巷,没能考取功名,他写的《鹤冲天》中有一句词“忍将浮名,换了浅吟低唱”得罪了仁宗皇帝,很长时间内吏部不让他升迁。柳永就去找同是词人的当朝宰相晏殊,希望能拉他一把。但晏殊却讽刺他作“彩线慵拈伴伊坐”之类的情词,和当时的“深斥浮艳虚华之文”的仁宗皇帝一样,鄙视他的俚俗浮艳的词风,自然不肯帮他。不过这个晏殊是个非常有诚信的人,七岁能文,被誉为神童。十四岁参加科举考试时,宋真宗召见了他,让他和进士们一起在朝廷接受面试。晏殊在会试中看了题目后,向皇上奏道:“臣十天前已做过这篇文章,草稿尚在,请圣上另命一题。”皇上赞其诚实,当众赐同叔进士出身。正是他的诚实获得了皇帝的信任,也最终帮助他官场上的升迁。我的故事讲完了,下面把时间留给发言的同学。
(二)口语表达:
话题:同学们可就毅力这个话题,结合自己看过的某本书,某个名人的名言、某个影视中的人物事迹,发生在同学中的某个人或事作主题发言。
训练:请五六名同学上讲台,每个人作五分钟的主题发言。
点评:根据同学发言的情况,针对主题是否鲜明、语言是否流畅,讲话是否有感染力,讲话的姿态等和同学们一起做个点评。并现场打分,作为一项平时成绩。
第二环节:课文教学。
一、词的基本常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二、作者生平及创作:
柳永(987?—1055后)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福建)。祖父柳崇,以儒学名,父柳宜,曾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入宋后授沂州费县令,官终工部侍郎。永少时流连于汴京,在秦楼楚馆中恣情游宴。后曾西游成都、京兆,遍历荆湖、吴越。景佑元年(1034)登进士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馀杭令、定海晓峰盐场监官、泗州判官、太常博士,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晚年流落不偶,卒于润州。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宋史》无传,事迹散见笔记、方志。善为诗文,“皆不传于世,独以乐章脍灸人口”。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柳永是宋代词坛上最为流行的词作家。当时有“凡有井水饮出,即能歌柳词”的说法,对后世词家、金元戏曲、明清小说都有重要影响。
柳永的词集《乐章集》流传于世,存词二百余首。这些词作大致分为三类:
一类写羁旅行役内容的词。在柳永之前,并不是没有写羁旅行役内容的词,但柳永是第一个大量创作羁旅行役的词作家。他入仕之前,曾长期漫游;为官之后,又到过很多地方。根据地方志和他的词作,他到过的地方有,汴京,杭州、洛阳、长安……他的词常借用登临水的所见所闻,淋漓尽致地表现一个落魄、不得志的文人的悲哀和感叹。如《八声甘州》相对于五代多写闺阁闺风的词风,这种表达怀才不遇,失意痛苦的作品可谓境界大开,将传统诗歌言志、缘情的功能移植到了词的领域,这种词作也蕴含了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打破了五代词狭小的表现空间。
一类写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风尚。宋仁宗统治时期,号称太平盛世,城市经济更是空前繁荣,汴京、杭州、苏州等都是很繁荣的大都市。柳永是个颇具“市民意识”的作家,他热爱这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乐章集》中有不少描写都市繁华的词。《望海潮》(东南形胜)写杭州。这是一首最早出现的,由文人创作的长调慢词,它形象地描绘出钱塘江的秀美景色和繁华富庶。
一类描写男女情爱。柳永写了不少反映秦楼楚馆生活和男女之情的词作。其中有放纵的欢娱、俗艳的调笑,也有离别的惆怅、真切的思念。这类作品鱼龙混杂,给他的声誉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尽管柳永的这类词作多为文坛上流所不齿,但其中的佳作如《凤栖梧》(伫倚高楼风细细)、《雨霖铃》(寒蝉凄切)得到他们的高度评价。
柳永一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大部分的词诞生在笙歌艳舞、锦榻绣被之中,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三、背景介绍:
在两宋词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大凡名作,往往有本事,本事包括创作过程的故事和传播过程的故事。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里记载,《望海潮》词传到金邦,金主完颜亮听到之后,欣然有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头鞭渡江之志”,激发了他要占领南宋的决心。一首词竟引发一场战争,这种传说可能不甚可靠,但至少说明这首词的传播之广,影响之大。
刚才说的是这首词传播中的故事,其实这首词在创作中,也含有柳永个人的目的。这首词的创作本事是,柳永不得志,到处飘泊流浪,寻找晋升的途径,希望有人能提拔他。柳永到杭州后,他的老朋友孙何正在当杭州太守,但孙何的门禁甚严,柳永是一介布衣,没办法见到孙何。柳永没有法子,只好写了这首词,请了当地的一位著名的歌女,吩咐她说,如果孙何在宴会上请她唱歌,她不要唱别的,就唱这首《望海潮》。后来,这位歌女在孙何的宴会上,反复地唱着首词,孙何就问这首词的作者,歌女说是你的老朋友柳三变写的,那时柳永还没有改名。孙何就请柳永吃了一顿饭,把他打发走了,后来也没有怎么提拔他。由这个故事来看,这首词是一首干谒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
四、整体感知:
(1)通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和自由读对本词进行整体感知。
(2)结合课文的注释和老师的讲解了解词的大意。
(3)同学讨论,老师点拨,分阙赏析:
1、师:上阙写了什么?
明确: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写。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写。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市场里摆满了珠宝等珍贵商品,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户户都满是绫罗绸缎。“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杭州的富庶当然不只这两个方面,但这两者都是妇女常用的装饰用品,暗示城市的声色之盛。
2、师:下阙些什么?
明确:写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巘”,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莲子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南宋杨万里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
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接下来就写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是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人民的游乐。“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写的,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山水之乐。是对地方官员的赞美,暗示这些官员与民同乐。“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对孙何的直接赞美,也在本词的结句说明投献的用意。
3、本词的是怎样铺叙和赞美杭州的富庶、魅力?
明确:从词的构思上看,“形胜”和“繁华”是词眼。“形胜”是自然环境的美;“繁华”是经济的繁荣发达。“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表现的都是杭州优美的自然景观。“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参差十万人家”表现的是杭州经济的繁荣。
4、本词中的数量词的运用有什么特色?
明确:词中数量词的使用尤见匠心,“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前骑拥高牙”等,或实写,或虚写,或夸张,营造出高迈豪放的气势,整首词所表现出来的博大豪迈的格调,已接近于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
5、作为一首投献之作,这首词是否表现出低三下四的奴颜婢膝?
明确:没有,在歌咏太平盛世、湖光胜景的作品中,此词的气格高华。
五、作业:
1、仿本词写一首胜地胜景的词。
2、背诵《望海潮》(东南形胜)。
第三环节:
柳永词望海潮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
2、通过课堂教学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开拓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
3、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4、掌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
5、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
重点与难点:
掌握古典诗歌传统意象在作品中传情达意的效果。
教学方法:
以学生活动为主,点拨启发,引导讨论,朗读背诵,检查落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如果把我国的古代文学比做一个花园的话,那么其中开的最美最大的两朵就是唐诗和宋词,前两单元我们领略了唐诗的美妙,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体味宋词的别致之美。提到宋词,就不能不提到第一位专力写词的作家——柳永,提到柳永,就不得不提到婉约派,提到婉约派,就不得不提到他的代表作《雨霖铃》。多年来,它常诵不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二、作者简介:
明确三点:
(1)名字:柳永、柳三变、柳七、柳屯田。
(2)特点:精通音律,擅长词曲,创制慢词,贴近市民,“变一代词风”。
(3)影响:“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背景介绍:
这首词的基调格外低沉。作者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得痛苦万分。这首词就集中地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词牌由来:
“雨霖铃”原为唐教坊曲名。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入蜀,路上发生兵变,杨贵妃死。当时阴雨连日,栈道中闻铃声,无比凄切,作《雨霖铃》曲以寄托离恨。宋代人依旧声填词,遂为词牌。
三、整体感知:
(一)自渎诗歌,感知内容,回答问题。
1.这一首词的基调是什么?(感受是什么)。
凄凉、伤感、悲凉、忧伤、痛苦。
2.这一首词写的是什么内容?————离别。
3.这一首词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
4.那么离别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离别前、离别时、离别后。
离别之前:勾勒环境。
离别之时:描写情态。
离别之后:刻画心理。
(二)生读,其他同学点评,老师指导阅读。
寒蝉凄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一般要读的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感情)。
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瑟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三)学生再尝试阅读,老师示范。
四、重点分析(边朗读边进行)。
第1句:写景。通过寒蝉凄切痛楚的叫声、令人伤感的时间和地点以及骤雨初歇后的萧条冷落的景物,映衬出离人此时内心深沉的痛楚。景中有情,字字含情。点明时间、地点、天气。
第2句:写人。京城门外,情人临时搭起帐篷,设宴饯行,然而离人心情不好,食之无味。正当二人难分难舍之时,船公却催促登船。两个转折句,足见其留恋之情深。不管是写景,还是写人,都是为了勾勒出离别前的环境:凄清、萧瑟(板书:凄清、萧瑟)。
第3句:写景。用白描手法,神情逼真地写出了二人分手时的情况,刻画出“别亦难”时的悲痛心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与苏轼的《江城子》中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提问),简直使人柔肠寸断,悲痛欲绝,“语虽不奇,而意致绵密”。
第4句:过渡。一个“念”字,说明下面所写的景物是想象的,是虚写。虽无语凝噎,但思绪万千: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
【提问】此处的景物描写应如何掌握?是否给人以宽广雄伟的气势之感?
【解说】不是。结合写作背景,不难看出此处是借此景衬托离愁的无边无际、离人前途的渺茫及情人相见之无期;也反衬离人孤舟行驶的飘零渺小、孤苦伶仃。由此可以想象出离人在离别时虽无无语凝噎,但望空凝思、情意绵绵之态,自然引出了下文对别后漂泊孤寂的联想,承上启下。(板书:留恋、难舍)。
第5句:点题。用“伤别离”点题(板书),并用对比手法,衬托出自己的离愁比古人更深更重。
第7句:高潮。两个让步假设句,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纵有“良晨美景”,谁与共欢?纵有“千种风情”,谁与共话?设想细腻,语出辛酸,痛切地道出相期之愿,重聚之难。多么伤感!多么苦涩!(板书:伤感、苦涩)。
五、小结归纳:
离愁别绪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题材。显然,这一首词脍炙人口不是以题材取胜,而在于它能够“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把“自古伤别离”和“冷落清秋”的景巧妙地结合,把“千种风情”和“良辰美景”巧妙结合,相互穿插,情景交融。
六、课外作业:
1、挥自己的想象,把这首词改编成其他文学形式。
2、写一段真情实感,情真意切的离别文字。
柳永词望海潮教案篇十
通过学习宋词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作品《雨霖铃》,使学生对宋词有进一步的了解。在诵读、赏析的同时,把握诗作的景与情,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它的意境,并体会婉约的风格特色。
课前准备。
一、每课一诗(词)——《蝶恋花》(宋·晏殊);
二、焦点访谈点评——“心比花红”;
三、使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若干,用于多媒体教学。
一、每课一诗,由徐晓燕同学介绍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蝶恋花》。教师稍加点拨,要求同学们熟读成诵。(略)。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宋词。下面,就请这篇课文的主持人李佳梁同学开始主持。
主: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很高兴我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接下来的这篇课文。刚才,徐晓燕同学给大家介绍了宋代词人晏殊脍炙人口的名作《蝶恋花》,下面我们要学的同样是一首千古流传的好词。说到词,它究竟是怎样一种诗体呢?请大家看投影幕。
〔显示〕词,是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与燕乐的盛行有关(一说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另有诗余(馀)、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主:我们知道,宋词与唐诗一样,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后人习惯上把宋词分为婉约和豪放这风格迥异的两派,前者往往大气磅礴,飘逸洒脱,而后者则以清丽柔婉见长。值得指出的是,这种划分是针对作家创作风格的主要倾向而言的,并不绝对。历史上的许多词人就即有豪放的词作,亦不乏婉约的作品。比如苏轼,我们对他的“大江东去”相当熟悉,但他的作品中也有“……不思量,自难忘”的诗句。这是我们要在鉴赏过程中注意的一点。今天学习的这首词的作者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柳永。
〔显示〕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但作品中时有颓废思想和庸俗情趣。诗仅存数首,《煮海歌》描写盐民贫苦生活,甚痛切。有《乐章集》。
主:北宋词人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在家中排行第七,所以后世也有人称他为“柳七”。后来他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也被称作“柳屯田”。柳永年轻时到卞京应试,常常和歌妓们一起生活,为人狂放不羁。当时的皇帝宋仁宗听到柳永这个人之后,说:“此人任从风前月下浅斟低唱,岂可令士宦!”所以柳永落地了。到了景佑元年,也就是柳永在47岁左右的时候,他才进士及第。柳永终生潦倒,据说在他死后,家中没有多余的钱来安葬他,只能由几个歌妓一起出钱葬在了南门外。柳永的词作音律谐婉,词意妥帖;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其擅长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作中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后人对柳词的评价也较高。宋翔凤在《乐府余论》提到:“柳词曲折委婉,而中具浑沦之气,虽多俚语,而高处足冠群流,倚声家当尸而祝之。入竹垞所录,皆精金粹玉,以屯田一生精力在是,不似东坡辈以余力为之也。”又如刘熙载的《艺概》中说道:“耆卿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善于叙事,有过前人,惟绮罗香泽之态,所在多有,故觉风期未上耳。”但在他的一些作品中,时有颓废思想和庸俗情趣,这是我们应当剔除的。
〔显示〕雨霖铃宋·柳永。
主:下面要学习的.《雨霖铃》这首词,可以说是柳永婉约风格的集中体现。《雨霖铃》这一词调,本来是唐代教坊大曲,一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到了斜口的时候,霖雨连日。他经过秦岭栈道,耳闻铃声,勾起了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大家可以想见这一词调悲怆低回、凄楚欲绝的情味。而当时的柳永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与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是觉得痛苦万状。这首词就反映了柳永当时的这种复杂心情。下面请大家听一听课文的朗读。
主:从刚才的录音朗读中,不难发现这首词的基调格外低沉。作者运用了“切”、“歇”、“噎”、“阔”、“别”、“月”、“设”、“说”等十个入声韵,不押韵的地方也多以仄声来收句,如“绪”、“处”。大家都能感觉到,入声字短促急迫,容易传达悲切痛楚的情绪,加上又用了双声的齿音,如“凄切”,令人想象那种抽泣哽咽之声。由于充分发挥了词的音乐性能作用,作品形象的凄美和声音凄凉相统一,增强了艺术效果。此外,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还应注意保持乐句的完整性。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朗读《雨霖铃》。
主持人领读时不看书。
主:好的诗词,要多读多背。在诵读的过程中,推敲字、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感情,这是十分重要的。有句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得很有道理。所以,下面我给大家4分钟时间,熟读这首词,并在此基础上,争取把它背出来。4分钟以后,我要以小组为单位,检验大家背诵的效果,同时也可以比较一下,那个小组中的成员强记的本领最强。大家现在可以开始背诵了。
大家各自轻声朗读,边读边背。
主:好,时间到。让我们先从第一小组开始,前一位同学在背诵时发生“卡壳”或错背,就请坐下,由下一位同学接着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哪一组用最少的同学解决《雨霖铃》的背诵。
隐去投影幕上的全文显示,四个小组顺次背诵。
主:从刚才各小组的背诵情况来看,大家都用心去读了、背了这首词。《雨霖铃》的字面意思并不复杂,课文的注解也比较详细,应该说大家在字面上的理解不会又太大的问题。接下来的几分钟时间,留给大家提问,不管是字面上的,还是诗作理解上的疑惑,都可以举手发问,我们一起来讨论解决。
〔显示〕词作全文。
主:我认为这句话在整首词中并不矛盾。它表现了作者在离开京城、离开心爱的人之前,对今后的前途感到茫然,楚天辽阔却不知路在何方的内心感受,抒发了一种凄婉哀怨的情感——这是理由之一。第二,在介绍宋词时,我提到过豪放派和婉约派的划分是不绝对的,同一个词人既可以有婉约的作品,也可以有豪放的作品,所以即使这句话被视为“豪放”,也并没有产生矛盾。
师:我再补充一下:我们现在所说的“豪放”也好,“婉约”也罢,都是后人评论的——是后人加上去的。这些词人自己可没有承认过自己是属于哪一派的,更没有想到自己今后会被归作某一个派系,他们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创作的。所以我们在鉴赏宋词时,需要体会和比较这两种不同的风格,却没有必要拘泥于风格的划分,作一个非此及彼的判断。
生二:“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这句话什么意思?作者写这句话,有什么用意?
主:“都门帐饮”意思是在京城门外设帐饯别,“无绪”指心情不好,“兰舟”就是木兰木造的船。整句话可以这样理解:诗人和他的爱人在京城门外设帐饯行,彼此的心里都不好受,就在两人依依不舍,相互留恋的时候,船夫却不停催促诗人可以出发。我们不妨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好友在机场送别你,两人“执手相看泪眼”、相视无语、难舍难分的时候,机场的广播里滚动传出你乘坐的那次航班马上就要起飞的信息,此时你也许会希望时间就在这一瞬间停下脚步,作者当时的体会与你的这种感受应当是相同。
主:在古代晚间不能开船吗?这我没有听说过。你认为这里作者有意把离别的时间定在晚上,这倒不见得。就我看来,两人相对而坐,畅饮饯行,一直到日落西山,只好在夜间出发,这也是顺理成章的嘛。
生四:我记得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浔阳江头夜送客”一句,可见在晚上开船并不足为奇。
师:能够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和知识,并灵活的加以运用,这很好。
主:读完全词之后,相信大家一定感受良多。词中也一定有一两句你觉得相当精彩的句子,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下面就请大家说说自己觉得写的最美的句子,并且一起来讨论为什么这句话会给人这样的感觉。
生五:我最喜欢的一句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千里烟波”让人联想到烟波缥缈的江面,想到江面上的一叶孤舟;黄昏已过,暮色沉沉,诗人正像在黑暗中前行,前途不定;空有望不到边际的辽阔楚天,却不知道下一步该走向哪里。诗人的这种忧伤、无望、彷徨的复杂心情,跃然纸上。
生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首先,我认为这句话生动地刻画了离别时两人恋恋不舍的情态,很是传神。另外,作者在这里“无语凝噎”的描写极能打动人。试想,在这样一个离别的时刻,“无语”明显要比互道珍重的效果好得多。白居易有“此时无声胜有声”,苏轼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和这一句堪称异曲同工之妙。
生七:我觉得全词的第一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很有味道。一个“寒”字点出了送别的季节,凄切的蝉鸣使人想到离人的哽咽;长亭长久以来被视作离别的象征,作者一开篇就勾起了读者阵阵离愁;骤雨初歇交待了送别时的天气,烘托出深秋的寒意,也为后一句的“兰舟催发”作铺垫。全句之中,“凄切”一词是关键,也是整首词的重点所在,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基调。
主:前面几位同学提到的,我都颇有同感。我个人以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句十分精彩。我们知道,举杯的目的在于浇愁,而结果往往却只能是使愁更愁。无论今宵酒醒何处,离愁总是有的。如果挣开眼睛,只是佳人不再身旁,倒也罢了。但诗人睁开眼,却偏偏目睹勾人离愁之物——深秋的晨风寒气逼人,给人透骨的寒意,使得整个环境更显凄楚;而这晓风中飘动的柳枝,让人想起朋友间相互赠别时的折柳相送;空中的一轮残月,更是叫人想到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的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陷入一种人世聚散离合的深深感叹之中。此刻,诗人的离愁之感可谓是达到了顶点。两情恩爱的凄凉回味,创造出《雨霖铃》这首词“凄美清丽”的境界和美感。一叶孤舟,夹岸杨柳,天边残月,这样的一幅画面,布置萧疏错落,显现出烟水凄迷的阴柔之美,淋漓尽致的体现出作者柳永婉约的风格特色。清初的著名诗人王士祯有诗云:“江乡春事最堪怜,寒食清明欲禁烟。残月晓风仙掌路,何人为吊柳屯田?”由于柳永的墓地在真州城西的仙人掌,所以诗中有“仙掌路”三字;而“残月晓风”则说明《雨霖铃》、“杨柳岸晓分残月”和词人的名字,这三者已经难以分拆了。下面让我们站在鉴赏的角度,在讲《雨霖铃》齐读一遍,注意要把作者的感情融入其中。
大家朗读课文。
主:通过刚才的再次朗读,相信大家对《雨霖铃》这首词更多了一份体会。词,无论是虚写、实写,总离不开写景、写情。景是“清秋节”,情是“伤离别”,以清秋之萧飒,写离别之凄恻,即景抒情,融情于景,臻于情景交融的化境。这首《雨霖铃》,乃是写、抒情语叙事的统一,并寓含着说理成分。词人于离别的场面、进程的展示中进行写景、抒情,笔下自是由眼中景包罗了景中人、人中事、事中情、情中理。作者别开生面的写景、写情,是柳永在词的艺术表现上的杰出创造。正如清代词人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所说:“耆卿词曲处能直,密处能疏,傲处能平,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雨霖铃》这首词的题材不很新颖,但在爱情描写上,不仅深挚而且直率大胆,有市民文学的情味,所以能受到普通市民的欢迎。另一方面,又与某些过于浅露、俚俗语较多的柳词有所区别,因而也能为上层文士所接受。柳永继承前人善写悲秋和伤别之情的语言艺术,没有因袭宋玉《九辩》和江淹《别赋》中的词句,却讲“悲哉秋之为气也”、“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的精神融进词内,所以此词又有文人辞赋的某些特色。全词语言清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很适合于歌唱。在句法上,词人也有创造。在柳永之前的词人作品中,沿用近体诗常见句式者甚多,这首词上一下三、上一下四的地方读起来与近体式有全然不同的感受,如“留恋处”、“竟无语凝噎”。词的味道很浓,凄断之音很重。由于时间关系,我对《雨霖铃》的介绍,大致就到此为止,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欢迎课后一起讨论。
师:感谢李佳梁同学的主持,请大家课后完成《雨霖铃》的背诵。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喜迎新年展望未来演讲稿二年级(精选8篇)
- 人力资源部合理化建议 人力提合理化的建议(三篇)
- 2023年委托代理合同纠纷法律规定 委托代理合同和授权委托书的区别(14篇)
- 最新书画社社长发言稿(大全15篇)
- 少先队员的讲话演讲稿三分钟(实用15篇)
- 地下车库租赁合同(精选8篇)
- 最新体育游戏教案反思(汇总11篇)
- 2023年幼儿园三八妇女节简报(精选9篇)
- 2023年房屋改造租赁合同(通用8篇)
- 2023年名人先进事迹300字(通用8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