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模板16篇)

  • 上传日期:2023-11-11 12:04:56 |
  • 李耀Y |
  • 8页

总结是不断进步的秘诀,缺少总结将难以取得长足发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需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和领悟。通过阅读这篇总结范文,我们能够了解到总结的作用和意义,也可以发现自己在写总结时的不足之处。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篇一

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1)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2)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趋势。

2、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区别:(1)它们产生和形成的原因不同,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偶然性产生于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2)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必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时空上比较确定,是同类事物普遍具有的发展趋势,偶然性则是不稳定的、暂时的、不确定的,是事物发展中的个别表现;(3)它们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必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偶然性居于从属地位,对发展的必然过程起促进或延缓作用,使发展的确定趋势带有一定的特点和偏差。

3、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1)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2)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把必然性和偶然性割裂开来会产生三种错误观点:(1)机械决定论,只承认必然性,否认偶然性;(2)唯心主义非决定论,把一切看成是纯粹偶然的,根本否认必然性,它既会导致唯意志论,也会导致宿命论;(3)既承认必然性,也承认偶然性,但认为有些事情是纯粹必然的,有些事情是纯粹偶然的,把必然性和偶然性看成是没有联系的'两种孤立的现象。

原因和结果。

1、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客观世界到处都存在着引起与被引起的普遍关系,唯物辩证法把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称为因果关系或因果联系。其中,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而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

2、因果联系的特点是:因果联系是有时间顺序的联系,总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但并不是任何前后相继的现象都存在着因果联系。

(3)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

可能和现实。

1、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范畴。

(1)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2)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2、注意区分几种不同的情况:(1)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2)要区分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非现实)的可能性;(3)要区分两种(好或坏)可能性。

3、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1)可能性和现实性是两个内容不同的范畴,具有明显的区别;(2)可能性和现实性紧密相连,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篇二

一、平衡电位的决定因素:

神经细胞在兴奋过程中,na+内流和k+外流的量决定因素,这个问题考研常考,考研复习指导中也经常的出现。应为各自平衡电位,而非阈电位及钠泵活动程度。一定要注意区分。

细胞在兴奋过程中,离子跨膜流动是由于膜上离子通道开放允许离子通透而引起,此时的离子跨膜流动属于顺浓度差的经通道易化扩散。膜内外离子的不均匀分布是通道开放后出现离子流的基础,这一基础是由钠泵的不断活动造成的。驱动离子跨膜扩散的力量是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和电位差,即电化学驱动力。某种离子电化学驱动力的大小取决于膜电位与该离子平衡电位的差值。平衡电位与膜电位的差值越大,电化学驱动力越大,离子流量越大;反之,平衡电位与膜电位的差值越小,电化学驱动力越小,离子流量越小。细胞的阈电位和所给刺激强度均与兴奋的引起有关,而与细胞兴奋时的离子流量无关。

二、腕管综合征和肘管综合征的鉴别:

腕管综合征和肘管综合征这部分的考题很多考生容易出错,根本原因是没有掌握这部分解剖知识,根据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推导出的结论往往是错的。

肱骨内髁和内上髁之间形成尺神经沟,其浅面有尺侧副韧带、尺侧腕屈肌筋膜和弓状韧带共同形成的`顶,两者之间形成的通道即肘管,尺神经行经此管中。肘关节屈、伸时,尺神经在肘管内被反复牵张或松弛,肘管结构和形态异常时,如肘外翻、尺神经沟较浅或肘管顶部筋膜、韧带结构松弛,尺神经半脱位、肱骨内上髁骨折骨折块下移压迫尺神经、肘外伤后此处发生异位骨化等等,均可使尺神经受卡压或异常牵张,使尺神经受损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即肘管综合征。腕管系由腕骨构成底和两侧壁,其上为腕横韧带覆盖而形成的骨纤维隧道,管内有拇长屈肌腱,2~4指的屈指深、浅肌腱和正中神经通过。当腕管受到外源性压迫,管腔本身变小,管腔内容物增多、体积增大时,可压迫正中神经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即腕管综合征。此外,长期过度用力使用腕部,使腕管管腔内压力反复出现急剧增高变化,也是正中神经发生慢性损伤的原因。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篇三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同党内一度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进行了斗争,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遵义会议以后,直至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分析和批判了胶条主义的错误,并及时吸取抗日战争的新经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和党的建设思想,特别是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精辟地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提出了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第二次结合”,并对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艰辛的探索。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篇四

1、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

(1)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2)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3)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3、处于初级阶段的时间:(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1956年)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1世纪中叶)。

4、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就社会性质而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就发展程度而言。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5、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及解决的途径:

(1)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解决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6、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7、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本质)、根本原则、根本任务:

(1)根本目的(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2)根本原则:实现共同富裕;。

(3)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篇五

(单项选择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含“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它们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完整理论体系。其中,公平正义是()。

a.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b.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c.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d.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正确答案】a。

【名师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它反映和指引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也是立法、执法、守法与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包含“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涵。这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构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完整理论体系。其中,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a项正确。

b项错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执法为民;

c项错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依法治国;

d项错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是服务大局。

故正确答案为a.

【本题来源】20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第13题。

【本题考点】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篇六

(多项选择题)。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在我国,爱国主义()。

a.既是道德要求,又是法律规范。

b.既继承了优良传统,又具有时代特征。

c.体现了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d.体现了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正确答案】abcd。

【名师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爱国主义。

在我国,爱国主义既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了爱国守法与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一起是公民基本的道德规范。我国《宪法》第五十四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源远流长,自古以来,爱国主义就受到人们的褒奖和景仰。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内涵极为丰富,并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扬光大,与时代发展同步,体现着时代特征,成为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在当代,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自成立以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就,显示出了社会主义的无比优越性。社会主义是我国的国家性质,热爱我们的国家就会爱社会主义,就会爱中国共产党,就会爱人民政府,这具有深刻的'一致性。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热爱自己的祖国,就会拥护国家的统一,反对国家分裂。在我国表现为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对国内外敌对分子对国家的分裂行为。反过来说,拥护祖国的统一,也是爱国的一种表现。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是一致的。

故正确答案为abcd.

【本题来源】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第31题。

【本题考点】爱国传统和民族精神。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篇七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革命、建设、改革。

毛泽东思想解决革命和建设的任务,中特理论解决建设和改革的任务。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毛”和“中特”;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4.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方法:群众路线。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解决社会主义),三个代表(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科学发展观(实现怎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第二次飞跃;思想基础;根本指针。

9.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

毛泽东思想与中特理论相同点:思想基础是实事求是。

(3)实事求是——实质和核心;(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验证条件和目的。

1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核心。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篇八

(单项选择题)。

人生目的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它所认识和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a.人为什么活着。

b.人如何对待生活。

c.怎样对待人生境遇。

d.怎样选择人生道路。

【正确答案】a。

【名师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人生目的。

人生观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人生目的指的是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a项正确。

b、c项错误,人如何对待生活是人生态度的内容;

d项错误,怎样选择人生道路是人生道路的内容,不是人生目的要认识和解答的根本问题。

故正确答案为a.

【本题来源】20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第13题。

【本题考点】人生价值观。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篇九

道德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古人云:“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下列名言中与这段话在含义上近似的是()。

a.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b.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c.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d.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正确答案】b。

【名师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道德修养。

题干中的古文出自《荀子。劝学》,意思是说:堆积土石成为山丘,风雨就在山中兴起;汇集水流成为渊泽,蛟龙就在渊中产生;积累善行,成为德行高尚的人,自然就会聪明睿智,具备圣贤的心意。所以不积累每次迈出的一小步,就不能到达千里之外;不积累每一条细小的水流,就不能汇成汹涌的江海。讲的是道德修养的方法,注重平时的`细节,大的道德都是从小事做起的,积善成德。b项“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意思是:不要认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不要认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这句话所包含的道理与题干的相近,都是强调积善成德的道德修养方法。b项正确。

d项的意思是:“真有人肯花一天的功夫用力在仁道上吗?我没有见过力量不够的。或许真有这种人,但是我还没见过”,同样与题干所表达的含义不相似,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b.

【本题来源】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第11题。

【本题考点】道德教育总论。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篇十

3.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要求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规定了改革的根本方向)。

5.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鲜明指向)。

6.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解放思想:前提、总开关。解放生产力、社会活力:必然结果和重要基础。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根本目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坚持。

8.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1.改革力度、发展速度、社会可承受程度;2.重要结合点:改善人民生活)。

9.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互利共赢,外交政策是开放共赢。118页,互利共赢:正当利益。119页,了解怎么实施互利共赢战略)命运共同体意识“一带一路”。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篇十一

现阶段部分考生已经开始着手政治复习,为了帮助大家在考研政治中取得高分,考研教育网编辑团队现将思想政治思修部分五大易错知识点总结如下,希望广大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着多多注意。

一、爱国主义部分: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但不是说爱国主义要求必须爱社会主义;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要始终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反对全球政治和文化一体化;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开放。

二、人生价值部分:

人生观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方面体现出来。其中,三者中起决定作用和核心作用的是人生目的。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或者;人生态度回到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崇高的、科学的人生观。反对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人生观。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是社会价值,是贡献程度的大小。人生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三、道德总论部分:

道德的本质是对社会关系的反映。道德基本功能有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其中调节功能是最重要、最突出的社会功能。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内容:国家意识、仁爱原则、谦敬礼让、诚信一致、追求境界、重视道德践履和主体能动作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原则是集体主义,基本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荣辱观;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也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四、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有: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公共法律规范的作用有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其中指引作用是法的首要作用。

五、法律部分: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骨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包含: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自由平等和权利义务四个观念。法律思维方式有四种:讲法律,以法律为准绳。讲证据,证据具有客观性、合法性和关联性。讲程序,程序公正是法治的核心。讲法理,理由必须公开,有法律依据有说服力。法律权威的维护靠内在说服力和外在强制力。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具有内容上规定根本、法律效力最高、制定修改程序严格三项特征。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人身和财产关系的部门法,平等、公平、自愿、诚实信用和禁止权利滥用是它的法定原则。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已满16周岁的公民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已满16不满18周岁但有固定工作收入的也是。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是刑法五种法定主刑刑罚。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是刑事诉讼法五种强制措施。程序法分为诉讼程序法和非诉讼程序法,诉讼程序法分为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非诉讼程序法分为调解和仲裁制度。其中调解分为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三种方式,前两者没有法律强制效力,后者为诉讼中调解,调解书和法律判决书具有同等效力。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篇十二

1、事物的联系和运动构成规律。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客观的联系。

(1)规律是本质的联系;(2)规律是必然的联系;(3)规律是稳定的联系;(4)规律是客观的联系。

2、唯物辩证法的诸范畴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现象和本质。

1、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

2、现象和本质的区别:(1)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2)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而本质是一般的、共同的;(3)现象是多变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的;(4)现象是丰富的,本质是比较深刻、单纯的;(5)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假象与错觉不是一回事。

3、现象和本质的统一:(1)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没有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2)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即使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篇十三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2.毛泽东思想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毛泽东的科学体系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二、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姜堰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开始了马克思主义第二次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三、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邓小平理论首要基本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体系包括“四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五、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实现基础,当代世界的发展时间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篇十四

1、含义:马克思主义包括三个部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3.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把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3、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马克思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形成;《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二、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1、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这种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和最鲜明的特征。

2、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

(1)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1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2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

2.这是一脉相承的表现;。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篇十五

从近几年考研政治真题中我们发现思修法基部分的考点重复率较高,而且有一定的命题规律。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下面就结合大纲,对一些常考常错的知识点做了总结,帮助大家提供复习思路。

爱国主义部分: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但不是说爱国主义要求必须爱社会主义;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要始终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反对全球政治和文化一体化;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开放。

人生价值部分:人生观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方面体现出来。其中,三者中起决定作用和核心作用的是人生目的。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或者;人生态度回到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崇高的、科学的人生观。反对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人生观。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是社会价值,是贡献程度的大小。人生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道德总论部分:道德的.本质是对社会关系的反映。道德基本功能有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其中调节功能是最重要、最突出的社会功能。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内容:国家意识、仁爱原则、谦敬礼让、诚信一致、追求境界、重视道德践履和主体能动作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原则是集体主义,基本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荣辱观;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也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有: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公共法律规范的作用有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其中指引作用是法的首要作用。

法律部分: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骨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包含: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自由平等和权利义务四个观念。法律思维方式有四种:讲法律,以法律为准绳。讲证据,证据具有客观性、合法性和关联性。讲程序,程序公正是法治的核心。讲法理,理由必须公开,有法律依据有说服力。法律权威的维护靠内在说服力和外在强制力。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具有内容上规定根本、法律效力最高、制定修改程序严格三项特征。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人身和财产关系的部门法,平等、公平、自愿、诚实信用和禁止权利滥用是它的法定原则。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已满16周岁的公民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已满16不满18周岁但有固定工作收入的也是。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是刑法五种法定主刑刑罚。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是刑事诉讼法五种强制措施。程序法分为诉讼程序法和非诉讼程序法,诉讼程序法分为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非诉讼程序法分为调解和仲裁制度。其中调解分为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三种方式,前两者没有法律强制效力,后者为诉讼中调解,调解书和法律判决书具有同等效力。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篇十六

经济学:

1、价格由购买力决定。

2、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3、等价交换是指每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应与价值相一致。

4、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5、高新技术能够使用权单位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

6、国有资产等同于公有资产。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混同。

8、国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9、国家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干预经济。

10、政府要减少对市场经济的干预。

11、微观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宏观经济总是对立的。

12、股票是一种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1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降低失业率。

14、国民收入与财政收入混同。

15、税收可以由税务机关随意加以调整。

16、国债可以无限制发行。

17、消费决定生产。

哲学部分。

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2、意识能够对客观事物起促进作用。

3、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直接的推动作用。

4、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为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5、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6、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7、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实现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8、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9、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10、整体就是指由事物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

11、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12、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变化就是发展。

13、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造和消灭,是永恒不变的。

14、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15、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16、只要把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就能收到预想的效果。

17、感性认识的总和就是理性认识。

18、获得正确的理性认识是认识的目的。

19、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

20、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1、事物的本质是稳定的东西,对事物本质的正确认识也是稳定不变的。

22、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是现象的总和。

23、矛盾就是对立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24、主要矛盾就是急需解决矛盾。

25、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

26、理性认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27、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就能对实践起重大的指导作用。

28、承认个人利益就是个人主义。

29、坚持集体主义就不能讲个人利益。

30、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31、人生的真正价值就是多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

32、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33、邓小平理论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34、认识的根本目的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

35、人生最重要的是对理想和事业的追求,没有金钱并不妨碍实现人生价值。

36、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37、外因推动事物的发展。

38、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

39、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40、量变是事物的变化,质变是事物的发展。

41、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42、精神状态决定着人们办事情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

43、现象是个别的、多变的,本质是稳定的、永恒不变的。

44、人们揭示了事物的本质规律,办事情就能获得成功。

46、符合规律的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47、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48、要获得知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

49、主观能动性决定办事的效果。

50、具体科学知识讲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51、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所以人的意识都是正确的。

5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而矛盾是无差别的。

53、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是一切认识的起点和目的。

54、抓住了主要矛盾,就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55、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56、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反作用于事物。

57、人的认识必须符合终极真理。

58、解决主要矛盾是解决一切矛盾的前提。

59、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60、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

61、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

62、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63、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64、认识了事物的现象,就等于把握了事物的本质。

65、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

67、理性认识不必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68、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69、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70、要实现社会价值最好先实现自我价值。

71、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的最终目标。

72、有些认识不需要通过实践即可获得。

73、应对反倾销要加强行政干预。

政治常识:

1、政府直接行使管理经济的职能。

2、政府参与企业经营活动。

3、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间接行使者。

4、直接选举是我国选举制度的本质特征。

5、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

6、权利与义务等同。

7、党代会修改宪法。

8、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有制定法律的权力。

9、全国人大和其它国家机关是相互监督的关系。

10、人民代表大会和其它国家机关都是由选民选举产生的。

11、国务院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12、中共中央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机关,行使最高决定权。

13、人民政协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14、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共同执政。

15、财产多少是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主要标准。

16、我国解决了各民族间发展晃平衡问题。

17、经济发展是各民族平等和团结的充分条件。

18、国家之间的关系是由社会制度决定的。

19、处理国际问题要按联合国的决议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

20、安理会成员国三分之二赞成即可通过决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