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说课稿(大全20篇)

  • 上传日期:2023-11-13 02:37:05 |
  • 李耀Y |
  • 9页

一个博大精深的领域,我们还有很多需要总结的事情。总结时要注意避免的一些误区有哪些?接下来是一些经过精心挑选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灵感。

幼儿园音乐说课稿篇一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一节大班音乐欣赏《喜洋洋》,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中,欣赏活动往往最容易被人忽视,主要原因就是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让幼儿主动学习”与“教师怎样教”二者之间的矛盾表现得格外突出,教师们也对此颇感困惑,今天,我就以这节欣赏活动和老师们进行探讨。

一、分析教材,把握重点。

1、教材分析:

本节活动是素质教育活动材料大班下学期《音乐》上的一节活动,《喜洋洋》是我国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段式为aba三段式,取材于山西民歌《卖膏药》和《碾糕面》,乐曲欢快活泼、热情洋溢。对于大班孩子,我们重点是引导幼儿通过欣赏活动,感受乐曲的情绪,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使幼儿体会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因此,我确定了本节活动的目标。

2、目标:

(1)通过欣赏,引导幼儿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和优美抒情的风格特点。

(2)培养幼儿对欣赏音乐和表现音乐的兴趣。

3、重点难点:

从活动目标可以看出,本节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通过反复感受音乐,感知全曲旋律优美、欢快活泼,充满喜洋洋的气氛及节奏特点,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难点是感知第一、三乐段与第二乐段的不同。

4、教学准备:

电视机录像机。

及录像带彩笔画纸手绢打击乐器。

二、精选教法,引发兴趣。

“兴趣是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的掌握学习对象。”因此,本节活动,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个教法:

1、把生活经验融入活动,激发幼儿感受与鉴赏的兴趣。

2、多渠道调动幼儿多个感知通道参与活动,使幼儿主动参与音乐欣赏,并表达独特感受与见解。

三、暗授学法,让幼儿主动欣赏。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对想象力的启迪,音乐欣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根据大班幼儿注意力时间短,爱动、爱表现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以下学法:

1、用听、说、看、动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交流互动。

2、融合绘画、舞蹈等艺术表现形式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

这些方法能使幼儿得到不同的心理满足,体现了新《纲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便于实现“因势利导、因人施教”。

四、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兴趣引入。

2、完整欣赏,感受乐曲情绪。

过渡语:小朋友喜欢看电视吗?

播放一段没有声音的闹元宵录像。

看后提问:

(1)你看到电视上人们在干什么?

(2)人们脸上的表情怎么样?你用什么动作表达自己心情很高兴?

(3)这段节目少了什么?我们为它配上一段音乐听一听好听吗?

完整欣赏乐曲。

欣赏后提问:你觉得这首曲子听起来怎么样?你最喜欢哪一部分?

教师小结:这首乐曲节奏活泼、轻快,旋律优美,表现了一种喜洋洋的气氛,适合在热闹的场所播放。

想一想,这么欢快的音乐,除了闹元宵,还可以在什么时候播放?

这一提问设计在这儿,是把幼儿的生活经验迁移到。

活动中,为下面的想象创作进行铺垫。

3、分段理解,想像创作。

欣赏第一段:小朋友可以一边听一边拍手、拍肩,想一想,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提问:这一段音乐感觉怎么样?节奏快还是慢?

欣赏第二段:这一段和第一段一样吗?哪儿不一样?你觉得这一段音乐表现人们在干什么?

欣赏第三段:最后一段和第几段一样?

分段欣赏完,请小朋友从三段中任选一段把自己的感受画出来,画完后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4、整体欣赏,参与实践。

过度语:过几天,我们幼儿园要邀请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幼儿园参加活动,我们用这首乐曲排个节目欢迎爸爸妈妈好吗?喜欢跳舞的小朋友请拿起彩绸,喜欢伴奏的小朋友请选择乐器,我们一起跳起来。

五、感悟与反思。

各位老师: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堂好的音乐欣赏课应该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我想,好的音乐欣赏应该是一种艺术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不当指出,望各位老师给与批评指正,谢谢!

幼儿园音乐说课稿篇二

《纲要》中指出:培养幼童喜欢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幼童都爱音乐,更爱音乐游戏,因为幼童园的音乐游戏是幼童游戏活动中的一种,由于它将音乐活动内容溶于游戏的形式中,让幼童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创编动作,从而使幼童在情感上获得美的陶冶,能培养幼童的想像力、提高幼童的审美力、丰富幼童情感、形成良好的创造心理素质,是幼童创造力的萌发剂,也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必然结果。

孩子们听说要玩音乐游戏,总高兴得拍手欢叫,因为他们可以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习音乐,在音乐的指引下活泼地做游戏。《小猴和小熊》是一首外国歌曲创编来的乐曲。形象性强的音乐引起幼童活动的愿望,另外,在游戏中引导幼童创编不同的小猴动作,使幼童反复感受音乐旋律所表现的不同情绪,使幼童始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导向的作用,根据中班幼童年龄特点,结合新《纲要》中艺术活动的目标,制定如下目标:

1.初步培养幼童聆听的习惯,感受小猴和熊不同形态的音乐,引导创扁各种猴的动作,表现其音乐形式。

音乐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多种感知通道参与,特别是大肌肉运动的参与,能有效地提高幼童对音乐的感知兴趣和感知音乐的效果。新《纲要》中强调:"提供幼童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童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目标1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2.激发幼童喜欢小猴的情感及做音乐游戏的兴趣。

皮亚杰指出:在前运算时期(幼童时期)要发展智慧,关键是让幼童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从娱乐中学,从玩耍中学。小动物是幼童亲密和感兴趣的,因此,目标2是目标1的基础上进行的,又是目标1的突破口,分辨小猴和小熊良种不同情趣的音乐将成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为引起幼童的兴趣,本次活动我作了如下准备:

森林图一幅,各种动物。

本次活动我采用感受体验法和逐层深入的方法,让幼童边玩边学,在玩中感受音乐,在感受音乐的同时玩游戏,减轻了幼童枯燥学习的负担,使得学习在游戏中自然进行,更显趣味性。在活动中我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个体差异,比较注重孩子的相互学习,比如说,在创编小猴子的动作时,我不是让幼童跟着老师转,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变"我来教,你来学"为"你有什么新的动作,我们来学",教师及时退位,达到了教与学的共同目的。

本次活动,我注重教学过程,发挥师生双向的互动作用,教学中尽量使每个幼童都得到充分的表现。

幼儿园音乐说课稿篇三

一、完整欣赏歌曲,创设游戏情景,引起幼儿兴趣。

1、播放歌曲,幼儿完整欣赏歌曲。

2、提问:这首歌里说了一件什么事?目的是引导幼儿简单理解歌词内容,为游戏做铺垫。

二、师幼玩游戏“猫捉老鼠”,鼓励幼儿大胆模仿小老鼠跑、小老鼠吃米、小老鼠睡觉等动作。

1、我们共同进行老鼠跑、吃米、睡觉的游戏,引导幼儿根据音乐变化和角色特点及时做出相应动作。

2、动作要求就是当我的音乐停了之后你不要动,摆一个你认为最美的造型。(模仿小老鼠跑)。

3、继续播放音乐,创设情境:咕噜咕噜肚子饿了,妈妈发现了一个好大的米仓,我们一起去吃米吧!(模仿小老鼠吃米)。

4、在这个环节我会以“吃米的.时候可以怎么吃?”这个问题,从吃的姿势、安全意识等方面去引导、强调游戏规则,吃米的时候不要拥挤,不要把粮仓的米撒出来,把粮食浪费了。

5、吃米环节结束后再次创设“小老鼠困了”的情境,引导幼儿摆出“睡觉”的姿势,我进行评价。(模仿小老鼠睡觉)。

三、预设再次去吃米不被大猫捉住的情景,引导幼儿能听到提示遵守游戏规则。

1、创设不远处有一只大猫在树下睡觉的游戏情境,激发幼儿思考大猫跑出来应该怎么办?

2、引导幼儿掌握逃跑的技巧(学一学踮着脚尖,轻轻走,没声音)强调游戏规则,当唱到来捉老鼠了,才能跑回家。避免发生碰撞、拥挤。

1、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有节奏的跟着音乐做老鼠跑来跑去、吃米和躲藏的动作。

2、配班教师扮演大猫,鼓励幼儿完整进行猫捉老鼠的游戏。

3、教师与幼儿再次完整进行游戏,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幼儿之间互相分享游戏的感受,使幼儿体会到分享带来的快乐。

第一、教师能准确的把握说课的流程,环节清晰,也能结合理论来进行讲述,通过讲述,能感受到这样的场景不仅能使幼儿主动参与、融入游戏,而且能够帮助幼儿逐步制定和完善游戏规则。

第二、本次活动的环节层层递进,在巩固歌词、熟悉歌曲最后一个音为抓、逃信号的规则后,教师通过变化玩法来调控游戏的节律。教师通过变化玩法,不断添加新的刺激与挑战,使幼儿在游戏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在过程讲述时,针对老鼠跑、老鼠吃米、老鼠睡觉、猫来了四个环节在结合理论说说为什么要这么玩?玩的目的在哪说明白、说清楚就更好了。

通过音乐游戏《猫捉老鼠》的体验,延伸出户外游戏《猫捉老鼠》并尝试创编出儿歌:老鼠老鼠坏东西,半夜起床偷吃米,我们安个老鼠笼,咔嚓一声抓到你。

幼儿园音乐说课稿篇四

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唱歌技能是音乐教育的任务之一。不能一味追求单纯的技能技巧。进行唱歌教学的目的为了给幼儿提供享受美的机会,使幼儿获得快乐的源泉,掌握表达感情的工具,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使幼儿能在快乐的唱歌活动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根据以上的指导思想,设计以下活动。

1活动中能享受唱歌的乐趣,并初步知道歌曲的名称,理解歌曲的内容。

2学习用歌声表达歌曲的幽默、风趣。

3教唱歌曲《颠倒歌》并能跟唱整首歌曲。

颠倒歌》这首歌曲旋律有个性,歌曲形象、生动,歌词幽默、风趣,词曲结合得比较好,唱起来上口,十分真实地描述诙谐逗乐的动物局面。幼儿对这些描述既新奇又熟悉,所以很容易理解、掌握,使幼儿在唱歌时感到十分愉快,有利于形成他乐观、开朗的性格。

颠倒歌》音域为6度(1=d最高音b歌曲的旋律主要在儿童最感舒适的音域内进行,比较合适幼儿唱,速度为中速,节拍为2/4拍,节奏平稳,幼儿易于掌握。

颠倒歌》重点在于在活动中能享受唱歌的乐趣。因为我进行唱歌教学的目的为了给幼儿提供享受美的机会,使幼儿获得快乐的源泉。使幼儿能在快乐的唱歌活动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难点在于学习用歌声表达歌曲的幽默、风趣。要求唱歌时有表情,这种情意的发生应出自幼儿的内心,表示在幼儿的歌声中。这就要求幼儿不只要理解歌词,掌握歌曲,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自内心的表示进去。这对幼儿有一定的难度。

教歌曲的方法不能公式化,方法要为目标服务,因此根据歌曲的特点及幼儿的具体情况,运用了游戏法和直观法,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培养了幼儿音乐感受力,音乐想象力,音乐记忆力。

游戏法在幼儿学习中起着重要的动力作用。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则不会使幼儿感到枯燥无味,同时让幼儿体验在集体活动中的乐趣。

老师通过设置疑问,配以色彩鲜艳的图片,把幼儿带入一个诙谐有趣的场景中;视听的结合,有助于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老师的整体教学法及分段教学法加深了幼儿对歌曲的印象,进一步学唱整首歌曲,而在扮演歌曲中,老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及感受力,让幼儿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表现歌曲的风趣,同时也提供给幼儿一个自我表示的机会。

贴绒教具:狮子、老鼠、大象、蚂蚁、小鸟、小鱼、公鸡、母鸡。老师出示了颠倒的图片,使幼儿马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图片直观形象,提高了幼儿的兴趣。

根据大班幼儿学习音乐活动的特点和本活动的目标要求,设计了以下环节:。

1导语、引起兴趣(复习律动)。

幼儿的兴趣,开始局部主要是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他兴趣,为以下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

老师导语:今天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大事,有好多动物都来参与森林大会,看,第一个跑来参加的小马。幼儿听音乐做骑马动作进教室。老师:谁第二个来了幼儿学做小猴子动作。

2节奏训练。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音乐的生命力源泉,因此,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结合语言的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为学习一首歌曲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练声。

音优质美是唱歌的基本要求,应从小培养幼儿习惯于用自然的声音唱歌,而练声是最好的方法,可以让幼儿的声音得到一定的放松及锻炼。

4教唱新歌曲《颠倒歌》。

1设疑、提问。

老师说:森林仙女告诉小动物们今天森林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请小动物仔细听,能不能听出哪些地方发生奇怪的事。老师范唱,幼儿回答。激起幼儿听歌曲的情趣,启动幼儿的思维。

2视听结合,观察对比,加强感知。

出示贴绒教具,老师将大狮子与小老鼠,大象和蚂蚁的力气进行比拟,然后范唱第一段歌曲,再将小鱼与小鸟,母鸡和公鸡的特点进行比拟,并范唱第二段歌曲,加强幼儿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及记忆。

3幼儿学唱歌曲。

老师通过整体教唱法进一步加强幼儿的音乐记忆,学会唱整首歌曲。

4歌曲扮演。

大班的幼儿已经积累了一定唱歌的经验,又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因此,可以进一步向幼儿讲讲为什么自己这么唱,这一首歌自己想怎么唱,这样会使幼儿在学唱的.过程中,情感的表达上既有模仿,也有创新,同时也注意到音色的变化。

老师说:这首歌王老师觉得非常有趣、好玩,所以在唱的时候,脸上带着笑容,声音不能太慢,要轻快活拨,觉得这首歌应该怎么唱呢?引导幼儿用幽默、风趣的歌声及表情来表达。

5复习舞蹈《猜拳游戏舞》。

利用舞蹈结束自然又轻松,可以让整节课推向高潮,令人意犹未尽。

幼儿园音乐说课稿篇五

1、学唱游戏歌曲,能边唱边初步学游戏,遵守游戏规则。

2、发展节奏感和耳朵听辨的灵敏性。

活动准备:手帕一块、美丽的景色图片一副。

1、幼儿听铃鼓舞音乐,脚做踏点步,手上做不同动作进入活动室。

教师:听好铃鼓的声音,做出漂亮的动作来走进教室。

2、听音乐《小司机》,幼儿在音乐旋律、音区的变化中开汽车。

3、学习游戏歌曲。

教师:刚才这么好听的歌曲,使用什么听出来的?

教师:听游戏音乐。听上去感觉怎么样?

教师:听第二遍音乐。幼儿边听边拍手。

教师:告诉名称,教师清唱一遍。

教师:教师再次清唱,听听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教师:第三次示范,歌里唱了哪些小动物,它们怎么叫?

教师:幼儿跟着琴声来唱一唱。

4、学习游戏。

教师:我们现在来玩个游戏好不好?先看老师是怎么来玩这个游戏的。

请部分幼儿游戏几遍。

全体幼儿游戏。

5、幼儿听《全靠两只耳朵》音乐,边唱边表演走出活动室。

幼儿园音乐说课稿篇六

在上周,孩子们都很关注班上每天来了哪些小朋友。点名后,我们老师会和小朋友说说每来幼儿身体状况,在家休息情况等。由此,在小朋友心中产生了相互关爱的情感体验。最近,我们两位老师为了了解孩子的身体健康情况,常在节假日打电话给孩子。因此,他们交往范围由家庭成员扩大到老师,对老师产生了认同感、亲近感。

本班幼儿有时能用简单的言语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还叙述生活中的事。但是,3-4岁的幼儿独白是很不流畅,带有很大的情景性。利用当前大众媒体中的公益广告,引出“打电话”音乐活动。鼓励强化幼儿想和许多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等)打电话,亲身体验和许多朋友打电话的的快乐。该活动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使幼儿逐步熟悉一些社会交往的技能。

1、乐意参与音乐活动,熟悉歌曲旋律。

2、能和老师一起学唱歌曲,对歌曲活动感兴趣。

3、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能唱准节奏,唱清歌词。

分析:由于此首歌比较简单。因此在本次音乐活动中,可以培养幼儿既会唱又能善于表现的能力。

根据音乐的节奏做相应的动作。

分析:小班幼儿动作学习带有较大的模仿性,音乐的表现能力尚处于贫乏时期。说活动过程:

环节一:通过情景表演,引起幼儿的兴趣。

1、出示宝宝和贝贝。

老师以神秘的口吻激起幼儿的观察。如:你们看,今天谁来啦?

2、欣赏《打电话》情节。

老师表演打电话时讲述的话。

好学教育:

此环节以吸引幼儿欣赏为主。为目标(1)“愿意参与音乐活动,熟悉歌曲旋律”服务。环节二:通过念歌词,模仿动作初步表现歌曲。

1、运用示范法:

老师有表情清唱歌词,请幼儿欣赏。

小班幼儿喜欢模仿动作,因此我采用示范法能感染幼儿参与模仿。

2、运用跟唱法:

随录音机哼唱歌曲。

由于歌词比较简单,带上动作幼儿情感更投入。

3、运用集体学习法:

幼儿模仿动作,边做边念歌词。

模仿学习是为后面大胆地表现歌曲服务的。因此只有在经验的基础上,幼儿才有能力进行自我发挥。此环节让幼儿熟悉歌词,为下一环节目标(2)“能和老师一起学唱歌词,对歌唱活动感兴趣”服务。环节三:通过边唱歌,边做动作,进一步表现音乐。

1、幼儿和宝宝、贝贝一起唱歌,表演。

我预设宝宝、贝贝这两个娃娃(引导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动机)。

2、幼儿听琴声进行唱歌。

老师用琴声伴奏的方法,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此环节是重点,难点的聚集之处。重点的解决主要是运用引导法及节奏动作的表现。活动反思:

在本次音乐活动中,我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教授方法,让孩子在初步学会整首曲子的前提下,又不乏对参与活动的兴趣。所以课堂气氛比较好,也基本上达到了活动目标。但是在有些方面还显的不足,例如在情景表演上,如果请大班二名幼儿进行一问一答的方式来带动活动气氛将会更好。幼儿学习的兴趣会更浓,更投入。

幼儿园音乐说课稿篇七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体现以下原则: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结合幼儿成长需要与认知,学习规律精心选择幼儿感兴趣又对其发展具有意义和脚趾的内容".《小花猫伸懒腰》取材于《学前三年教育课程》小班上学期,这是一首演唱歌曲。结合本园艺术特色,我们之前已经和幼儿学了许多首演唱歌曲活动,如:《蚂蚁搬豆》《我有一双小小手》,幼儿已有一定演唱歌曲的经验,他们很喜欢音乐活动。

音乐活动自然离不开音乐,而非所以活动配一些音乐就能成为音乐活动,奥尔夫音乐的基本原则之一"音乐(声乐、器乐)语言(包括朗诵)舞蹈(包括动作表演)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本次活动中正体现了这一点。"伸个大懒腰呀",节奏明快,从而让幼儿在愉悦的音乐活动中自然而然熟悉音乐,感受肢体动作的变化。

1、学会演唱歌曲,体验用肢体动作表现伸懒腰的乐趣。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重点:学会演唱歌曲,体验用肢体动作表现不同动物爱好和叫声动作变化。

突破重点采用的方法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结合幼儿已有的经验,先让幼儿仔细听音乐,每种小动物的.爱好,再请幼儿一起模仿小动物爱爱好的模仿动作。

1、头饰。

2、音乐录音带、录音机、电子琴。

《纲要》中指出,注意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活动。教师应切实地把幼儿园教育的过程看作是幼儿学习的过程,注意研究幼儿发展,从孩子的发展中了解"学",在引导孩子的发展中把握"教".

(一)教法。

1、倾听法。音乐教育中最主要的一种教学方法为倾听,只有在倾听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才能去体会音乐、感悟音乐。本次活动中,我多次让幼儿倾听音乐。

2、分段教学。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采用了分段教学的方法,在理解第一段歌词后,再学习第二段、第三段,有助于幼儿快速的熟悉音乐结构,从而进行演唱歌(3)请幼儿随歌曲的节奏拍手朗诵歌词。

3、学唱歌曲。

(1)听录音谈话:小花猫在干什么?小花猫是怎样叫的?

(2)听录音提问:小花狗爱干什么?它是怎么叫的?

小公鸡在干什么?它是怎样叫的?

(4)幼儿跟录音唱歌曲。

(5)师弹琴幼儿跟唱歌曲。

(6)谈话:那句不好唱?再教唱。

(7)幼儿跟师伴奏唱歌曲。

(8)加上动作演唱歌曲。

(9)师幼一起跟录音演唱歌曲。

3、表演歌曲。

幼儿分组戴头饰,听音乐轮流边唱边表演歌曲。

4、教师评价。

5、创编歌曲。

(1)谈话:小朋友想一想,还可以唱哪些小动物?

(2)教师帮助幼儿根据歌曲内容,进行创编及表演歌曲。

幼儿园音乐说课稿篇八

本活动来源于幼儿园和谐发展课程中班音乐下学期《大雨小雨》。音乐是表示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想要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选择合适歌曲的教材是至关重要的。歌曲《大雨小雨》旋律优美、内容生动,歌词中包含了自然界的声音美妙、动听,大雨哗啦啦、小雨淅沥沥,富有情趣的乐曲有着明显的声音强弱变化。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喜欢倾听各种好听的声音,感知声音的高低、强弱等变化。所以本次活动我将通过多媒体和多种感官的通道,充分让幼儿感受和欣赏音乐,激发幼儿进一步了解大雨和小雨的强弱变化,因此我选择本次活动《大雨小雨》。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定了知识、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知识目标:熟悉歌曲的旋律,会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感知声音的高低、强弱的变化;幼儿能用声音和动作模拟自然界的事物和生活情景。

3、情感目标: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快乐的情绪。

根据目标和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将重点定位于:感知声音的高低、强弱的变化。

难点:能用声音和动作表现出大雨和小雨的强弱变化。

(《指南》指出:"中班幼儿应喜欢倾听各种好听的声音,感知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等变化。"因此我把重点定位于:感知声音的高低、强弱的变化。)。

为呈现活动的趣味性、综合性、寓教于情景游戏之中,我做了以下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我带领幼儿在雨中进行玩耍,感受下雨的情景,让幼儿对下雨有进一步的了解。

2、物质准备:关于歌曲的多媒体课件、图谱、歌曲磁带。

3、空间准备:活动前我把幼儿的座位摆成半圆形,以利于幼儿进行表演。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的课件,将画面直接呈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在此过程中获得直观的感知,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倾听能力。

2、视听唱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为幼儿提供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充分的刺激幼儿的视觉,引导他们轻松地理解歌曲内容。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和音乐的动人熏陶。唱就是指幼儿歌唱掌握正确地唱歌方式,在体验音乐不同变化的同时,能有感情地进行演唱。

2、情境教学法:这种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和场景,以引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使孩子的能力得到培养,心理机能得到发展。

学法:

1、学习交流法:本次活动我让幼儿通过观看,让幼儿体验歌曲中下雨的情景,使活动更为丰富和有趣。

2、多种感官参与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幼儿的智慧是从指间中流出来的。在本次活动中,我引导幼儿通过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演一演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促他们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通过猜谜语,激发幼儿的兴趣,导入课题。

1、猜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是什么东西呢?(雨)。

2、提出问题:请小朋友告诉老师,下雨时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3、教师小结:幼儿模拟下雨的声音。(啦、沙、哗、吧等)。

(二)、练声部分教师结合幼儿模拟下雨的声音,说小雨想和我们一起唱歌,引出歌曲旋律。(老师示范一次,幼儿跟旋律练习三、四遍)我用直观的方法,打破以往的全统模式,直接引导幼儿通过本首歌原有的旋律练声。一步解决了幼儿练声和初步熟悉旋律的目标,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三)完整欣赏歌曲1、通过欣赏歌曲,引导幼儿再次感受歌曲的旋律及理解歌词内容。

2、以提问的形式,让幼儿加深认识歌曲的旋律的高低、强弱。以及学习歌曲内容。

(1)让幼儿自由表达欣赏歌曲后的感受?

(2)教师小结:旋律的高低、强弱表达歌曲情绪。并引导幼儿用拍手声音的高低、强弱来表达歌曲的情绪。

(四)分段欣赏、结合图谱学习歌曲内容。

通过分段欣赏歌曲,培养幼儿喜欢倾听好听的声音,让幼儿把倾听的内容说出来。

1、教师配合幼儿说出来的内容逐一出示图谱并学习。

2、鼓励幼儿用自己的声音和身体动作表现大雨和小雨的强弱变化。

(五)歌曲表演通过集体、分组对唱等等的表演形式。培养幼儿结合声音、身体动作表达大雨和小雨的强弱变化的能力。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快乐的情绪。

活动的延伸是为了孩子再一次巩固所学到的本领,并给每个孩子都当小老师的机会,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本次活动后我让幼儿在家和爸爸妈妈学唱歌曲,一起进行音乐剧表演。

分析本次活动打破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能以最直观的教学方法展示给幼儿,结合自己在生活中已有的经验,学会表达自己对生活情景的感受。从而让幼儿知道音乐带来的乐趣。本次活动根据我们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年龄特点,大大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歌曲中大胆想象的欲望。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等等。

通过这样的设计,我相信一定能完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幼儿一定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发展。

幼儿园音乐说课稿篇九

《我爱我的幼儿园》这是一首简单的4/2拍儿童歌曲,节奏活泼明快,歌曲旋律简单优美,歌词短小易懂,富有生活气息,便于幼儿理解。这些都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符合《指南》中所说的“小班幼儿能模仿学唱短小歌曲。”小班幼儿刚刚进入幼儿园,对幼儿园的环境不熟悉,环境的变化使幼儿感到不安,排斥去上幼儿园,有些幼儿哭着闹着要回家。而这首简单的儿歌通过简单的歌词和旋律告诉幼儿上幼儿园的好处,使幼儿从心底认可幼儿园,喜欢上幼儿园,同时《纲要》指出“艺术就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行成。”因此我选择了《我爱我的幼儿园》作为本次活动的教材。

活动目标就是活动设计的重要环节,它即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起点,又是教育活动设计的终点。同时《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就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所以我制订了以下几个目标:

1,学唱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知道所唱歌曲的歌词是什么。

2,在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下,能随着音乐用自己的肢体动作进行表演。

3,感受音乐的美,逐渐产生对幼儿园的喜爱之情。

活动重点:通过本次活动学会唱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

活动难点:在活动中,能够随着音乐,大胆的用自己的肢体动作进行歌曲的表演活动。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为了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我做了以下准备:

物质准备:1,音乐《我爱我的幼儿园》、《找朋友》。

2,幼儿日常生活照片制成的教学ppt

经验准备:幼儿入园已有一段时间,会唱儿歌《找朋友》,且有交好的小伙伴。

在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法,表达法,观察法等教育教学方法。

游戏法就是指通过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规则的游戏活动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在活动中,我将组织幼儿进行找朋友的游戏。

表达法即发表,表现,就是指幼儿经过思考,领悟,用行动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受,反映对事物认识的一种方法。在活动中,我将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自己的好朋友是谁,他是什么样的。

本次活动,我将分为三个大的环节:

环节一,导入部分(唱一唱)

在本环节中,我将通过和幼儿的相互问好“小朋友们好,老师您好”进行发声的练习,既复习了音阶,又和幼儿进行了交流。作为活动的导入部分,也可以激发幼儿的歌唱兴趣。

环节二:主体部分(学唱歌曲)

1.游戏找朋友

在该环节中,教师播放音乐《找朋友》,幼儿通过找朋友的游戏,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体会幼儿园生活的快乐和团体生活的温暖。

2.听一听

教师播放音乐《我爱我的幼儿园》,让幼儿整体感知音乐,体会歌曲节奏的活泼欢快,大体知道歌曲在唱什么。在该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和小伙伴一起听音乐,与歌曲产生联系,让幼儿体会到幼儿园里朋友多,感受歌曲的欢快和美好。

3.学一学

通过上一环节听一听,联系生活,激发幼儿歌唱的兴趣,让幼儿想知道歌曲在唱什么,应该怎么唱。在该环节中,教师通过逐句教幼儿唱儿歌,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并快速学会唱歌曲。

4.比一比

在幼儿学会唱这首歌的基础上,组织幼儿进行歌唱比赛,可以更好的激发幼儿的歌词兴趣,也可以使部分幼儿得到一定的休息。

5.说一说

在该环节中,教师通过播放幼儿的生活照制成的ppt,请幼儿认一认他是谁,讲一讲自己的好朋友是什么样的。这既可以使幼儿的嗓子得到休息,又可以加深对本班幼儿的认识,这也就是本次活动动静交替的表现。

6.演一演

在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好朋友时,让幼儿感受幼儿园生活的快乐。在本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用快乐的'动作来表演这首歌,教师也应进行适当的提示如拍手等。通过幼儿大胆的表演,既满足了幼儿的表演欲望,又复习和巩固了所学的歌曲。

环节三,结束部分(游戏大家一起唱一唱)

在本环节中,教师将再次组织幼儿进行找朋友的游戏,让幼儿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唱一唱,演一演,让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结束本次活动。

为了更好地完善本次活动,我将活动延伸至美术活动,让幼儿画一画我的幼儿园,画出幼儿自己心中的幼儿园,表达自己对幼儿园的喜爱之情。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幼儿园音乐说课稿篇十

1、学习傣族舞的手势、步伐和简单动作,并能跟随音乐用轻柔、优美的动作表演舞蹈。

2、培养喜爱孔雀爱护孔雀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美丽的孔雀》及《孔雀舞》教师教学资源。

2、《金孔雀轻轻跳》音乐cd。

3、孔雀头饰。

1、观看《美丽的孔雀》教师教学资源,了解孔雀的外形特征和习性。

引导幼儿观察视频中孔雀开屏、梳理羽毛以及孔雀尾羽、领羽的样子,学习孔雀的特点并进行简单模仿。

2、欣赏歌曲《金孔雀轻轻跳》,感受傣族音乐的优美。

3、学习舞蹈。

(1)请幼儿用手部动作模仿小孔雀,指导幼儿做冠形动作时中指、无名指、小指要尽量伸直。

(2)游戏“小孔雀学走路”,练习舞蹈的基本步伐和姿态。

幼儿园音乐说课稿篇十一

1、材料来源:

歌曲《小雨沙沙》,是一首来自幼教刊物上歌曲。这首歌曲能在春暖花开、春雨飘洒的季节,让孩子们更好地体会、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它的教学对象应该是大班幼儿,通过我对歌曲了解和分析后我发现这歌曲非常具有儿童化,旋律优美、易记,歌词通俗、易懂,好学好唱。根据歌曲的特点,对于大班孩子可能较简单了。所以我把这首歌作为中班教学内容进行,希望也能达到好得效果。

2、幼儿情况分析:

在此活动之前,我对幼儿进行音乐欣赏活动,有时让孩子们听一些音乐,他们能根据音乐的节奏、旋律感受音乐不同的性质:欢快、优美、或是忧伤。让幼儿多进行呼吸练习,及怎样用动听声音演唱。孩子们以前唱歌时,不会用方法,常常用嗓子喊歌。也不会换气,通常唱得上气不接下气,通过练习以后情况好多了。还鼓励幼儿常常在听音乐的同时创编动作。通过观察我发现,每次孩子们听到音乐时,他们都会情不自禁的动起来,只是有些孩子不自信、不大胆,不敢把动作做出来。因此,我积极的鼓励每个孩子去创编动作,大大的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表现力。这些都为本次活动打下了良好基础。

3、目标定位: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起始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具体为:

(1)、萌发幼儿感受大自然美好。

(2)、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初步演唱歌曲。

(3)、培养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根据教材的内容、幼儿的情况、和目标的制定,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在:感知大自然的美好,能用肢体语言来表现。活动的难点是: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近些年来,伴随着社会对教育观念的改变,素质教育深入。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教育的理念,也由国外流传进来,为越来越多的幼教人士所接受。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形式。作为一节音乐活动,教师除了用柔美的声音,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自己的形态感染幼儿外,还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给幼儿创设了“情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活动是在一定情景下进行的。通过cai课件的优美画面和动听音乐让幼儿感知大自然的美好。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幼儿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2、在本次音乐活动中还体现了“协作”的要素,在学唱环节中由为突出。我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导向者,带领幼儿打节奏,合着旋律朗诵歌词,并指导幼儿自己把歌词唱到旋律中。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然后,孩子们练唱时,用了多种形式,如:老师唱一句,幼儿唱一句、幼儿两人拍手唱、加律动演唱等等,处处体现了协作的精神。

3、活动中,不仅仅是发展幼儿的“音乐智能”,在其他几个方面也有体现。如:“语言智能”,在活动中让幼儿把看到的画面用语言表述出来,达到理解歌词内容的目的。也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还有,在“肢体运作智能”上有体现,幼儿理解歌词后,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用肢体语言表现“小雨和种子”的动作。用他们的身体表达想法与感受。最后,在“人际智能”方面的体现。幼儿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对老师的提问、动作、表情给予回应,还要和其他幼儿合作学习。在这样的过程中,增进了孩子与教师、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此外,我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游戏法、审美熏陶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获得对歌曲的理解,萌发幼儿的审美能力。

传统的音乐活动总给人感觉比较枯燥,老师教、幼儿唱或跳,常常口干舌燥。幼儿缺乏兴趣,有声无情,没有表现力,幼儿无法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意境。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最优化,我制作了cai课件,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为: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孩子们在我的带领下随着欢快的乐曲跳入活动室,营照了音乐活动的氛围。接下来,利用《小雨沙沙》的曲调做练声曲,为后面的学习歌曲打下基础。

(二)、创设情境,幼儿探索:

利用cai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为幼儿创设情境。多媒体教学把抽象化为具体,把复杂变成简单。它能把自然界中不易观察到的现象清晰地印入幼儿眼帘。课件中,我把种子发芽这一漫长、很难观察到的过程。用十几秒钟的时间在幼儿眼前展现,让幼儿看到种子的发芽过程。因此,孩子们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在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中感受到“小雨沙沙沙的下,种子在发芽”的美好景象。歌曲配上形象、拟人化的动画画面,声象结合富有趣味性,易于幼儿理解和记忆。从而达到学习归纳歌词、理解歌词的目的。正是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才使得幼儿探索的过程显得轻松、愉快。

(三)、学唱歌曲,突破难点:

学唱歌曲,这一部分是整个活动的难点。孩子们首先通过看课件,欣赏歌词,然后在画面和音乐的带动下边打节奏边朗诵歌词。有了多媒体教学让幼儿一看到画面中的图象就会联想到歌词的内容。孩子们很快地熟悉了歌词。以往孩子们学唱歌时,都是幼儿跟着老师唱,孩子们显得很被动,不能发挥潜能。有了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我将学唱歌曲这一环节进行了创新,也加大了难度。让幼儿尝试把歌词唱到音乐中,这是幼儿要学习的一个方法,也是难点。正因为课件中歌曲的旋律和表现歌词的画面配合得很好,当幼儿听到旋律时,就会看到相应的画面想到歌词。所以,通过两遍试唱,孩子们就掌握了歌曲的唱法。利用cai课件就轻松地解决这一教学难点。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些在传统教学中是难以完成的。

(四)、游戏体验: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幼儿对歌曲基本掌握的情况下,要进行练习。这里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种形式进行,增进情感的交融,幼儿也巩固了歌词的记忆。而后,请幼儿扮演“小雨”和“种子”的角色,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音乐游戏。孩子们在课件音乐的伴随下,看着画面中出现的“小雨”和“种子”的形象。分别表演出二者不同的动作,较好地区分角色进行游戏。其实,游戏的过程在建构主义理论中就是意义建构的过程。是将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所学通过游戏的形式加以体现。

本次活动运用课件,多媒体等教育技术。在整个活动中,多媒体教学极大地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萌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课件让歌曲中抽象的形象变为具体可感知的形象,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让幼儿能够较准确的把握住歌曲。多媒体教学能灵活地随意点击,方便了教师的教学,极大丰富了音乐教学活动的教学形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提高了这次音乐活动的质量。让孩子们享受了音乐带来的快乐,促进幼儿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了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幼儿园音乐说课稿篇十二

1.教材分析:《表情歌》这首歌曲是一首旋律生动活泼,节奏感强的幼儿能够表现自我的一个音乐教材。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每个人又有不同的外在表现方式,有的高兴了就拍手,就大笑,就跳起来,而幼儿处在一个模仿力很强,对刺激很敏感的时期,让他们在学习歌曲时模仿各种表情和动作,幼儿是很有兴趣的。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儿童教育实践中,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在这首歌曲中还反复出现一个节奏__|____|,因为幼儿刚从小班升入中班,节奏方面的接触还比较少,而幼儿这个年龄对节奏十分敏感,所以这个教材是很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特点的。

2.目标定位。

师幼互动是本活动的教法学法的最大特点,希望幼儿带着对音乐教育活动的期盼,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自由地与音乐交流、大胆地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体验。为此,我为《表情歌》确定了以下的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能边唱边表演。

(2)掌握__|____|节奏型。

(3)乐意创编新的歌词。

3.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目标,活动重点定位是:在学会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尝试创编新的歌词。难点是掌握__|____|节奏型。

4.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作了以下准备:

(1)、自制了节奏图谱。

(2)、制作了《表情歌》ppt。

二、说教法。

本活动意在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通过师幼互动,运用形象生动的节奏谱、以游戏,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

习节奏型,在不知不觉中幼儿一遍一遍的通过各种动作掌握了这个节奏。

2.图谱教学法: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本身特点来看,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以看图谱上形象的图案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有难变易,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3.提问法: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生活经验和看到的具体形象的图谱联系在一起,是解决活动重点和难点的有效方法。

三、说学法。

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唱唱、听听、看看、想想、动动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讨论法等学法。观察法:幼儿通过观看歌曲图谱了解了歌曲内容,掌握了相应的节奏。

讨论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和做法,是幼儿改编歌词的好机会。

四、说活动过程。

1、以游戏开始,引发幼儿兴趣。

教师做夸张的表情让幼儿猜猜老师的心情。

2、学习歌曲。重点学习节奏__|____|。

3、仿编歌曲。根据表情的不同创编相应的歌词。

4、集体表演,形成学习歌曲的高潮。

幼儿园音乐说课稿篇十三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展示的课程是选自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中班班音乐律动《理发店》。

首先,该内容形象鲜明突出,情节简单,充满童趣,容易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

其次,贴近儿童的生活,儿童能够利用已有经验,增强学习过程的主动性。

正如《纲要》所述:既符合儿童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

既贴近儿童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儿童的经验。本活动分2课时完成,下面我重点阐述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思想,根据教材的编排和本班儿童能力确定目标如下:

(1)回忆理发时的经历,体验生活中的快乐。

(2)创造表现理发师及顾客理发时的动作和表情。

(3)感受音乐的节奏,培养儿童的节奏感。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我做了如下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学习歌曲《理发店》,进行相关经验的谈话。

(2)物质准备:理发所需的各种工具:围布、剪刀、推子、刷子、洗发水、吹风机。

(3)场地准备:将儿童座位摆放成双半圆,以便儿童分组表演。

1、与朋友一起分角色进行表演,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

2、能根据歌词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创编与歌词。

相匹配的动作。

3、在表演的过程中,注意控制好自己的动作,不影响同伴。

1、科学地教——发挥幼师主导作用。

活动中,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引导儿童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编一编、学一学、演一演,调动儿童多种感官的参与,为儿童提供自我感受、自我表现的机会。

2、有趣地学——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

活动中,运用游戏的形式,通过让儿童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不同的动作,使学习活动变得丰富、有趣,调动儿童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幼师出示剪发工具,创设理发店的情景,引导儿童回忆自己参观理发店的经验。

2、幼师与儿童一起学习歌曲《理发店》。

3、幼师引导儿童逐句地根据歌词创编动作。

4、儿童随音乐完整地进行表演,幼师提醒儿童控制好自己的动作,不要影响他人。

5、幼师启发儿童分成顾客和理发师两种角色带着快乐的情绪随。

音乐进行表演。

理发师在为顾客理发时是什么心情?

头发剪好了理发师和顾客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整节活动中儿童的参与性很强,能跟着我积极模仿理发师的神韵和动作,并且快乐的学唱歌曲。活动中,我安排了一些表演内容,这样能满足儿童的身心需要,在游戏情景中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尽管我在一些细节上还有一些挖掘的余地,但是,孩子们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参与活动的兴趣,仍然很投入地配合着我,师幼互动显得很自然。

教材上有一套歌表演的动作,但是我根据生活经验,做了略微的调整,并加入了舞蹈的元素。同时,我也鼓励儿童根据自己的实际观察和在游戏中积累的经验,能创编动作,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到动作中,和大家分享。

幼儿园音乐说课稿篇十四

1、教材分析:

《摘草莓》是一首活泼、抒情的儿童歌曲,以流畅跳荡的旋律、轻盈灵活的节奏和生动细腻的歌词,刻画了小姑娘的可爱形象。第二声部中间的衬词“呦喂”力度由弱到强,节奏由松到紧,又拉宽,这既是对小姑娘美好心灵的赞美,也是小姑娘心里活动的表露。这首歌曲我们和小朋友已经学习过,所以本次活动把学习第二声部作为难点也是重点学习的部分。

2、本次活动的目标为:

(1)运用气息的控制,较有弹性的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轻快、欢悦的情绪。

(2)迁移两个声部念歌词的经验,并在图谱和老师的帮助下演唱两个声部。

(3)知道在两个声部的演唱中,必须边听边唱才能保持美好的声音效果。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歌曲演唱表现出轻快、欢跃的情绪来。能较好地表现力度与速度的变化。

(2)难点:在图谱老师的帮助下演唱两个声部。

1、幼儿已经学会歌曲摘草莓,因为只有熟练地掌握第一声部的歌曲演唱,才能更好地进行两声部的合作演唱。

2、图谱两份,给幼儿更直观的视觉帮助。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准备按照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活动。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小铃铛。

1、幼儿自由演唱。

2、教师范唱。

3、幼儿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1、幼儿用声音为歌曲伴奏,老师范唱第二声部的歌词。

小姑娘在上山摘草莓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呢?(等幼儿说什么就让他们用什么词来伴奏)那请你用啦来为歌曲伴奏,在声音伴奏时声音也要轻柔,还要请你用手摸好自己的肚子,要感受到肚子在一鼓一鼓。(掌握歌唱活动中气息的运用。)。

2、幼儿练习运用气息的控制,较有弹性的演唱歌曲旋律。

3、还可以用什么声音来伴奏,哟,注意你的气息摸好肚子。这是老师有意识地配上第二声部的歌词。(老师运用无意识教学让幼儿学唱二声部歌曲。)。

4、刚才你在演唱的时候听见老师在唱什么,什么时候唱的?

5、出示第二声部的图谱。

看看图上有什么?画圈的地方表示什么?(空拍)除了用刚才的声音,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空拍,我们一起来把这个图谱上的内容唱一下。提醒幼儿用轻柔的声音演唱。

6、教师和幼儿合作演唱幼儿先用声音伴唱,教师唱第二部分的内容。

下面我们一起来进行合作,你们还是用刚才的`声音来为歌曲伴奏,我就唱这一个部分的内容,你们可要注意力集中,唱好你们自己的伴奏。

7、交换,我来为你们伴奏,你们来唱这部分的内容。

8、现在我们要将第一部分的内容也唱出来了,再配上第二部分的内容,听听老师是怎样唱的,现在我请周老师和我合作一下。

9、小结:像有两个部分的内容,有的人唱一部分,另外的人唱另外一部分这种演唱方式就叫做合唱。

10、你们也想来试一试合唱这首歌吗。

那你们先唱第一部分,我唱第二部分,注意用轻柔的声音来演唱,还有注意不要被别人的声音吸引过去。

11、交换老师唱第一声部,你们唱第二声部。

12、现在老师不唱了要你们自己来唱了,在演唱的时候你可以看老师的指挥。

13、交换演唱内容多次练习。

知道在唱歌时要一边唱歌,一边听别人的声音,和别人的声音和谐一致就好听了。

幼儿园音乐说课稿篇十五

在“各种各样的布”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布,了解了布的特性,尤其对丝质布的色彩、图案、飘逸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区域活动中,常常可以看到孩子们三五成群地拿着布条跳舞。能让幼儿自己动手,利用彩色布块制作绸带舞,不仅能使幼儿初步了解彩绸飞舞的传统中国舞蹈,还能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协调能力和合作意识。为此,我设计了本次综合艺术活动。活动中,幼儿根据已有经验,结合喜庆热烈、具有民族风格的乐曲《红绸舞》,通过动手自制彩带、跳绸带舞、画图形、即兴创编组合舞蹈、器乐演奏等多种艺术活动,感受音乐,表现自己对本民族音乐、舞蹈的认识和体验。

活动目标。

1.在做做、跳跳、画画、学学、编编等活动中,感受民族音乐的快乐情绪以及乐曲所表达的多姿多彩、彩绸飞舞的热闹情景。

2.能根据音乐,按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舞蹈动作,尝试表现音乐中的对话情节,从中体会合作、交流的愉快情绪,体验艺术活动的快乐。

3.选择适当的位置和空间大胆地进行活动。

活动准备。

1.彩色布块、布条、剪刀若干,笔、方块纸若干,打击乐器鼓、钹若干。

2.《红绸舞》的音乐带以及录像片段、课件(表示音乐结构的图谱)。

3.幼儿已学会秧歌十字步的基本动作。

活动过程。

1.玩玩做做,感受绸带的飘逸。

每人拿一块布块和一条布条,让它们跟着音乐跳起来,比一比谁跳起来更漂亮。

(这个环节师幼一起随音乐节奏边跳秧歌十字步边自由挥舞布块和布条,并相互交流动作,调动了幼儿的情绪。《红绸舞》的音乐民族风味浓厚,与跳秧歌十字步相辅相成,使幼儿感受到了布条的飘逸荚,有的孩子情不自禁地说:“布条比布块跳舞更漂亮,好像在飞舞。”为下面的舞蹈动作的探索做了铺垫。)。

师:你能把布块变成布条吗?

(在量一量、剪一剪的探索过程中,幼儿两两协作,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享受了自制道具的乐趣。)。

2.跳跳画画,探索绸舞动作之美。

师:你的彩色布条在空中挥舞可以画出什么图形呢?可以两人合作,帮助你的好朋友将布条舞出的图形画出来。

教师将幼儿画有不同图形的记录卡贴到黑板上,并鼓励大家随幼儿的回答逐一模仿。

(此环节我让幼儿探索绸带的动作,并以简单的线条和图形来记录舞蹈动作,因为孩子们有不同的挥舞方法,所以就能画出各种不同的图形,有的孩子画了大圆,有的画了螺旋形,有的画了蛇形……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力、创新能力,使幼儿真正体验到了艺术活动的快乐。)。

师:我们以前学过什么舞蹈也用绸带作道具的?你能加上身体动作跳绸带舞吗?幼儿结合绸带舞的动作,探索身体动作,创编绸带与舞步结合的动作。

(这个环节是个重点,对于大班孩子来说,已学过秧歌舞等用绸带作道具的舞蹈,使得幼儿创编的动作更加符合音乐特点。同时,老师以向幼儿学习的形式来优化动作,以“跳舞娃娃”的简图记录幼儿的动作,并组织幼儿随音乐节奏从练习单个动作到交替练习几种动作。在练习中,老师鼓励幼儿随音乐节奏大胆表现,对孩子感受、理解音乐特点有很大帮助。)。

师:绸带舞是我国特有的民间舞,表演动作多姿多彩,你想学一学吗?

(放《绸带舞》的录像)。

(在舞蹈活动中,幼儿舞蹈动作的获得都采用“先试后导”的方法,老师先尊重和肯定幼儿的想法和创造,接受他们的表现方式,再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一起分享着创造的快乐。观看录像丰富了幼儿的舞蹈动作,有的绸带画八字形,脚跳,小跑步;有的左右交替甩绸;还有的绸带上下画曲线,脚跳起,像翻滚的波浪。老师又问孩子们:“想不想再跟着录像连起来跳一跳?”孩子们兴奋不已,为后面的完整创编作了销垫。)。

3.听听说说,完整感知《红绸带》。

师:有一首乐曲也讲了跳绸带舞的故事,我们一边休息一边听,乐曲共有几句呢?

(在听音乐时,老师和幼儿一起随音乐节奏做动作,孩子们在老师的提示下很自然地在换乐句时换动作。老师也可以问孩子们:“我们换了几个动作?”帮助幼儿感知音乐的结构。)。

出示图谱,师:这张图谱表示这首乐曲,你发现了什么?你看着图谱再听一听,一共有几句?结合图谱,进一步辨别音乐结构。

(每一条光标随着音乐的播放按乐句逐渐出现)(让幼儿完整感知音乐,是一个逐渐提高要求的过程。老师利用动画图谱,将音乐结构直观表现出来,使幼儿在一次次探索中自主得出结论“有六条”。)。

师:请你们仔细听音乐的第三句,你觉得人们好像在干什么?再听一听第五句呢?

(教师分别在钢琴上弹出舞曲的第三句和第五句,让幼儿感知音乐的对话情节)。

(这个环节中,老师以不同的强度和音色弹奏音乐的第三乐句和第五乐句,帮助幼儿感知音乐的对话乐句,有个孩子说:“你说一句,我说一句,好像在对话,可能是在交替跳舞吧。”当老师追问:“交替跳了几遍?你能用动作表现出来吗?”他邀请旁边的小朋友交替跳同一个动作。老师可以随音乐节拍让大家集体练习某个幼儿编出的动作,以鼓励幼儿利用动作去感知音乐的对话节奏型,感知音乐的结构特点。)。

4.编编跳跳,完整表现舞蹈。

师:绸带舞有很多漂亮的动作,我们根据音乐编个舞蹈吧!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给了孩子自由尝试创编的机会,并观察幼儿的尝试,有的孩子将刚才大家创编的绸舞动作编进舞蹈里,也有的孩子自己组合创编舞蹈动作,还有的孩子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流着自己的动作。他们结合自己的经验随着音乐节奏欢快地跳着。)。

互相交流,师:你是怎么编的?你在音乐的什么地方跳这些动作呢?

(老师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在尝试和交流中获得自由表现和创造的快乐。交流时,老师按幼儿讲的顺序,以跳舞娃娃的简图帮孩子记录动作,并放在相应乐句下。老师可以引导幼儿根据讨论出的动作顺序听音乐完整表演舞蹈。)。

师:你还知道哪些绸舞的动作,可以怎样呢?幼儿听音乐自由创编。(本环节老师鼓励幼儿自由组合动作,只要符合音乐节拍、音乐结构即可,给了幼儿大胆表达自己情感的空间,使幼儿在尝试的过程中体验到舞蹈动作的组合可以有许多种,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编排,同时引导幼儿去求异和创新。)。

师:我们找个空地方和好朋友一起跳一跳自己的舞蹈吧!

(这个环节给了幼儿与同伴交流情感的机会,培养了幼儿在有限空间活动的能力,进一步满足了孩子们的探索、创新的需要,激起幼儿浓厚的兴趣及表现的欲望。老师鼓励幼儿大胆表现第三句和第五句的对话情节,孩子们微笑着用眼睛注视着对方,有序地用舞蹈动作对答着,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同时,老师和幼儿可以随音乐讨论配器方案,奏一奏鼓、钹、锣等打击乐器,增添热闹的气氛,此环节可以放到延伸活动中进行。)。

幼儿园音乐说课稿篇十六

1、初步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学习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2、在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创编合适的动作,并初步尝试分角色合作表演。

3、知道妈妈工作的辛苦,会关心、体贴妈妈。

1、音乐磁带一盒。

2、宝宝、妈妈木偶。

3、歌词图片。

1、导入课题。

师:妈妈工作了一天,辛苦吗?回到家,我们应该怎样关心、照顾妈妈?

2、学习歌曲《我的好妈妈》。

(1)操作木偶,幼儿欣赏歌曲。

师:我的好妈妈,下班回到哪儿?妈妈回家累吗?为什么?小朋友应为妈妈做些什么?

(2)听教师随音乐朗诵歌词,幼儿学念歌词。

(3)教师清唱歌曲,幼儿欣赏。

(4)在教师哼唱旋律声中,幼儿学唱歌曲。

(5)幼儿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3、根据歌词内容学习创编动作。

(1)大胆学习创编动作,并请创编好的幼儿带领其他幼儿表演。

(2)师生合作表演。

(3)两两结伴,自由表演。

(1)老师扮演妈妈,请一幼儿扮演孩子,拉妈妈坐下、给妈妈端茶、亲亲妈妈。并请孩子们观察妈妈和孩子开心的表情。

(2)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演妈妈、一组演孩子,进行表演,体验亲自间情感。

幼儿扮孩子,老师扮妈妈,边唱边表演。

《我的好妈妈》这堂课主要是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学唱歌曲,增进关心妈妈、爱妈妈的情感,并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能大的那表演歌曲所反映的情景。在课的一开始,我首先出示了几张图片,让幼儿看着图片来初步感知故事的内容。然后教师试唱歌曲并出示一张张图片让幼儿了解歌曲的内容,引导幼儿回想自己帮妈妈所做过的事情,让幼儿知道妈妈的平时工作的辛苦。最后,我让幼儿表演歌曲的内容,进一步加深歌曲的内容。在整堂课进行到表演的阶段的时候,小朋友显得非常的主动,都很愿意来参与表演活动。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集宠爱于一身,不会感恩、不会关心、不会去爱,因此,我借学习歌曲《我的好妈妈》,激发孩子爱的情感,并让孩子在快乐的活动氛围中感受关爱他人的快乐。活动前我和幼儿进行谈话,让幼儿知道“三八”妇女节是妈妈的节日。活动中我利用课件、游戏、布偶操作等手段,让幼儿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请幼儿自己用动作进行创编加表演来体验活动乐趣,从而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活动后我又和幼儿谈话,了解幼儿心中的体验。整节活动幼儿积极、主动,完成了目标。

幼儿园音乐说课稿篇十七

1.教材分析:

《东方之珠》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七年级第13册第一单元《七子之歌》之综合欣赏课《东方之珠》。本单元以"祖国统一"为题材,本课时主要包含"回归"和"盼归"两个部分,以"同为炎黄子孙"、"浓浓的思乡情怀"抒发"回归"、"盼归"、"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感。歌曲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比眷恋。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从单元的安排上来讲,前面已经学了《七子之歌——澳门》这篇课文,对如何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感做了很好的铺垫。所以,在学习这篇课文时需要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歌曲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根据《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情况,结合教材,我确定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人文及相关的历史知识。

技能目标:欣赏《东方之珠》,能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体验歌曲的内在情感,并在学唱、思考、讨论、探讨的过程中,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

情感目标:能够用歌声体验期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根据《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情况,我将这篇课文的重点、难点设置为:突出本单元"祖国统一"的思想教育主题,深刻体验歌曲中所蕴含的思归、盼归的真切情感。

现在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师生互动为特征的学习共同体,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从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和探索。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在教授本课时,我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性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运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体验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而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是我落实这些教学方法的途径。

这节课我是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的。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刚步入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由于本校地处农村学校,学生的知识面普遍较窄,音乐素质相对较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接受音乐的美感与音乐知识。

本单元的教育主题为:用音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期盼祖国早日实现统一。音乐是情感艺术,在音乐教学中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音乐的美感。本课时包含"回归"和"盼归"两个部分,因而本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听、唱歌曲《东方之珠》,并在学唱、讨论、思考、探究的过程中,深刻体验歌曲中"依恋祖国、渴盼回归"的思想内涵;在师生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里,通过实践、对歌曲的再表现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尔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而创设情境,就好比是一把打开学生知识大门的钥匙,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使他们愉快的进入学习。

教学一开始,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的视频,同时提出问题:"这是发生在什么时间的一件什么事?"众所周知,多媒体课件非常直观、形象,而且视觉冲击力强,它能够全面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等多种感官,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能够紧紧抓住孩子们的心,从而将他们的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相信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很快就能找到答案,而且能够自然而然的记住"香港回归"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学生也对香港产生了好奇心。紧接着,我对香港的地理位置和相关历史稍作介绍,使学生对香港有个感性的认识。

2."走进香港"。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真正秘决是兴趣。"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那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对香港一定充满兴趣。这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导游的身份,结合图片带领学生"游览"香港,让学生对香港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引出本课的课题——《东方之珠》。

3.欣赏歌曲《东方之珠》。

(1)视听结合,整体感知。

让学生随着多媒体画面完整地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音乐所表现的意境。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声像一体、形神兼备,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对音乐所描绘的景象产生联想和想象。通过视听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借机引导:"这么美丽的地方,作者是怎样描述它的呢?"。

待学生欣赏完后,让学生谈谈对歌曲的感受,并适当的给予肯定。

(2)熟悉旋律,教师自弹自唱,学生跟着哼唱。(师生互动)。

(3)分析歌曲,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以下问题:

a.把你听到的优美抒情的旋律,用横线画出来,并用个符号表示这部分。

b.把你听到的比较激昂的旋律,用波浪线画出来,并用个符号表示这部分。

c.说说这两个部分分别描述了什么?

d.歌曲中最能够表达作者内心情感的是哪个部分?如何理解其含义?

在这个环节中,为了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歌曲中所蕴含的"思归"、"盼归"、"渴盼统一"的思想感情,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这首歌曲是作者在香港回归之前创作的,香港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港被英国占领了150多年,不能与祖国母亲团聚。如果你是这个孩子,离开自己的妈妈那么多年,心情会怎样呢?请个别学生谈谈感受,以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体会"思归"、"盼归"的情感。尤其是歌词中"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多次的强调,深刻地揭示了香港同胞同为炎黄子孙,渴望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爱国之情,从而将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奉献给亲爱的祖国。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在课堂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部分中,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共同交流、合作、探讨、学习,加强学生的合作精神,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出看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5.实践活动。

《标准》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1)在充分了解香港的基础上,教师弹琴,男女对唱表演,高潮部分大家一起唱。

(在师生平等互动的学习氛围里,通过对歌曲的演唱,再表现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6.拓展。

(1)欣赏香港回归十周年主题曲——《始终有你》。

(简要介绍香港回归十年间的变化)。

7.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8.趣味作业,展示个性。

(1)爱写作的你,不妨写写你"游"香港的感受;

(2)爱画画的你,不妨画一画你对香港的印象;

(3)爱搜集资料的你,不妨到网上搜一搜与香港有关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这样的趣味作业,在很大程度上会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展示了独特的个性,同时也培养了一些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幼儿园音乐说课稿篇十八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爱我的幼儿园》,这是一个小班的音乐活动,我将从说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准备,教法学法,活动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我爱我的幼儿园》是一首简单的4/2拍儿童歌曲,节奏活泼明快,歌曲旋律简单优美,歌词短小易懂,富有生活气息,便于幼儿理解。这些都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符合《指南》中所说的“小班幼儿能模仿学唱短小歌曲。”小班幼儿刚刚进入幼儿园,对幼儿园的环境不熟悉,环境的变化使幼儿感到不安,排斥去上幼儿园,有些幼儿哭着闹着要回家。而这首简单的儿歌通过简单的歌词和旋律告诉幼儿上幼儿园的好处,使幼儿从心底认可幼儿园,喜欢上幼儿园,同时《纲要》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行成。”因此我选择了《我爱我的幼儿园》作为本次活动的教材。

活动目标是活动设计的重要环节,它即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起点,又是教育活动设计的终点。同时《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所以我制订了以下几个目标:

1.学唱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知道所唱歌曲的歌词是什么。

2.在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下,能随着音乐用自己的肢体动作进行表演。

3.感受音乐的美,逐渐产生对幼儿园的喜爱之情。

活动重点:通过本次活动学会唱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

活动难点:在活动中,能够随着音乐,大胆的用自己的肢体动作进行歌曲的表演活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我做了以下准备:

物质准备:

1.音乐《我爱我的幼儿园》、《找朋友》。

2.幼儿日常生活照片制成的教学ppt经验准备:幼儿入园已有一段时间,会唱儿歌《找朋友》,且有交好的小伙伴。

在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法,表达法,观察法等教育教学方法。

游戏法是指通过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规则的游戏活动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在活动中,我将组织幼儿进行找朋友的游戏。表达法即发表,表现,是指幼儿经过思考,领悟,用行动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受,反映对事物认识的一种方法。在活动中,我将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自己的好朋友是谁,他是什么样的。六,说活动过程本次活动,我将分为三个大的环节:

环节一,导入部分(唱一唱)在本环节中,我将通过和幼儿的相互问好“小朋友们好,老师您好”进行发声的练习,既复习了音阶,又和幼儿进行了交流。作为活动的导入部分,也可以激发幼儿的歌唱兴趣。

环节二:主体部分(学唱歌曲)。

1.游戏找朋友在该环节中,教师播放音乐《找朋友》,幼儿通过找朋友的游戏,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体会幼儿园生活的快乐和团体生活的温暖。

2.听一听教师播放音乐《我爱我的幼儿园》,让幼儿整体感知音乐,体会歌曲节奏的活泼欢快,大体知道歌曲在唱什么。在该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和小伙伴一起听音乐,与歌曲产生联系,让幼儿体会到幼儿园里朋友多,感受歌曲的欢快和美好。

3.学一学通过上一环节听一听,联系生活,激发幼儿歌唱的兴趣,让幼儿想知道歌曲在唱什么,应该怎么唱。在该环节中,教师通过逐句教幼儿唱儿歌,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并快速学会唱歌曲。

4.比一比在幼儿学会唱这首歌的基础上,组织幼儿进行歌唱比赛,可以更好的激发幼儿的歌词兴趣,也可以使部分幼儿得到一定的休息。

5.说一说在该环节中,教师通过播放幼儿的生活照制成的ppt,请幼儿认一认他是谁,讲一讲自己的好朋友是什么样的。这既可以使幼儿的嗓子得到休息,又可以加深对本班幼儿的认识,这也是本次活动动静交替的表现。

6.演一演在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好朋友时,让幼儿感受幼儿园生活的快乐。在本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用快乐的动作来表演这首歌,教师也应进行适当的提示如拍手等。通过幼儿大胆的表演,既满足了幼儿的表演欲望,又复习和巩固了所学的歌曲。

环节三:结束部分(游戏大家一起唱一唱)。

在本环节中,教师将再次组织幼儿进行找朋友的游戏,让幼儿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唱一唱,演一演,让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结束本次活动。

为了更好地完善本次活动,我将活动延伸至美术活动,让幼儿画一画我的幼儿园,画出幼儿自己心中的幼儿园,表达自己对幼儿园的喜爱之情。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幼儿园音乐说课稿篇十九

一,说教材。

首先,我进行一下教材分析、《不再麻烦妈妈》选自新蕾出版社幼儿园多元阳光课程大班下学期教材活动中的一节音乐教学活动。《纲要》中也指出: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特点,培养幼儿初步的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不再麻烦妈妈》这首歌旋律优美,非常贴近幼儿的实际上生活,每个孩子都爱自己的妈妈,但是他们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对妈妈的爱。基于此原因,我设计了本次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主动参与活动,引导幼儿理解在生活中可以通过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来表达对父母的爱,懂得关心父母。

二,说目标。

根据孩子的学习发展特点,也参照《纲要》精神,我设置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初步感受附点音符,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学唱歌曲。

2、初步学习创编歌词和舞蹈动作,尝试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来创造、表现音乐的内容。

3、懂得关心父母,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享受自我服务带来的乐趣。

三,说重难点。

难点为:学习创编歌词和舞蹈动作,懂得关心父母,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通过劳动来表达对父母的爱。

四,说教学法。

《纲要》中提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本次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将会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教法:1示范演唱:在音乐活动中,示范主要是指教师用现场的演唱、演奏。所以在新授歌曲的时候,我会采用边弹琴,边唱歌来教学。

2直观演示法:音乐活动中,演示主要指教师用操作各种直观教具的方法向幼儿提供活动的范例。便于孩子更好接触理解新知识,以及克服教学中的重难点。

五,说活动过程。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本次活动,本活动我共设计三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有一位小朋友呢,他也很爱自己的妈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听听这个小朋友是怎么爱自己妈妈的,在此过渡到第二个环节。

(二)理解歌词内容,学说歌词。

1、出示大屏幕,引导幼儿欣赏歌曲。小朋友,请看大屏幕,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不再麻烦妈妈》这首歌曲。"原来,小朋友都是用这种方法表达的,老师这也有好多表现的方法,你们想不想知道?好,那现在跟老师学唱这首歌,《不再麻烦妈妈》"。

2、出示图片,教师范唱,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欣赏完了,哪位小朋友能说一下,刚才的短片里都说了什么内容?"幼儿自由回答。教师通过幼儿的回答,按照顺序出示图片,结合幼儿的回答,帮助幼儿理解巩固歌词内容。

3、"小朋友,真厉害,都能将短片里的内容说出来,那现在老师边出示图片,小朋友边说好吗?"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完整的将歌词讲述出来。

(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懂得关心父母,能够有节奏、完整的说出歌词,为下一步学唱做好准备。

(三)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学唱歌曲,创编动作。

这一环节我会分以下几步完成。

1、教师弹奏,引导幼儿小声跟唱。

2、鼓励幼儿独立的演唱歌曲,注意附点音符。

3、引导幼儿为歌曲创编相应的动作。

4、教师观察幼儿的掌握情况,对于不熟的地方进行单独练习。

5、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表演、练习如小组形式、男女形式等等。

本次音乐教育活动,我遵循了"玩中学,学中乐"的幼儿教育理念,是以表扬和鼓励为主,随时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积极自信的参与音乐表现以提高学生的乐感和审美能力。

幼儿园音乐说课稿篇二十

音乐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想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与体验,寻找合适的歌曲教材是至关重要的。歌曲《迷路的小花鸭》旋律优美、内容生动,在简短的的几句歌词中包含了一个极富童趣、寓意深刻的小故事。三段歌词描绘了几种不同的情绪,第一段描述的是小花鸭迷路后伤心的情绪,第二、第三段则描述了小朋友送小花鸭回家、小花鸭回到妈妈怀抱的过程,情绪转为活泼欢快。内容的浅显生动与音乐不同情绪的表达,使这首动听的歌曲成为孩子们学习有感情演唱歌曲的好教材。

大班幼儿逻辑思维虽然已开始萌芽,但是主要的思维方式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本次活动我将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通道,运用多媒体与情境表演的手段,充分让幼儿感受与欣赏音乐,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及同情、关心他人的情感与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与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我确定了情感、态度、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让幼儿体验音乐的情绪变化,能随音乐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动作与表情。

2、激发幼儿同情、关心他人情感与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

3、激发幼儿能表现自己地欲望。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理解歌曲的性质与主要内容,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的难点是:能根据歌曲的变化随意做出伤心及快乐的动作及表情,积极参加音乐剧的表演。

总之,我将积极树立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标运作程式。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我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举行过有关于迷路的谈话,使幼儿对迷路及自救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2、物质准备:关于歌曲的多媒体课件、歌曲磁带、鸭妈妈及小花鸭的头饰。

3、空间准备:活动前幼儿的位置摆成半圆形,以利于幼儿进行表演。

科学教法――轻松引领师幼互动。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本次活动中我除了以可爱、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外,我还精选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视听唱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与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为幼儿提供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充分的刺激幼儿的视觉,引导他们轻松地理解歌曲内容。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与音乐的动人熏陶。唱就是指幼儿歌唱掌握正确地唱歌方式,在体验音乐不同变化的同时,能有感情地进行演唱。

2、情境教学法:这种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与场景,以引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使孩子的能力得到培养,心理机能得到发展。

本次活动中,我还将采用审美熏陶法、赏识激励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在体验音乐美的同时,达到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与谐统一。

有趣学法――学海无涯乐作舟。

在本次活动中,我将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表现活动,精选的学法有:

1、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们会对活动的感觉与内容的印象更为深刻。我让幼儿通过观看电教、情境模拟等手段,让幼儿体验歌曲中小花鸭的伤心与快乐,使活动更为丰富与有趣。

2、多种感官参与法:活动中,我将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演一演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促幼儿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流程:激发兴趣――欣赏歌曲――学唱歌曲――表演歌曲――延伸活动。

(一)引入活动,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一,引导幼儿谈话。(课件一的内容是:在碧蓝的天空下,溪水潺潺、杨柳垂垂、荷花盛开,一只可爱的小花鸭却正在伤心的流着眼泪。)。

师:小花鸭怎么了?幼:小花鸭哭了。

师:它怎么哭了?你们猜猜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创设这样的环境就需要老师多提开放性的问题,尽量一问多答,充分挖掘幼儿的思维能力。在这个问题里,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为什么会让他们积极地去思考小花鸭哭的可能性,并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回答问题。也许孩子会说:小花鸭跟好朋友吵架了,好朋友不理它,它就哭了;或者是小花鸭心爱的玩具丢了……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个答案,只要孩子愿意动脑筋,愿意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我想这就是我要求达到的目的。而且这样设疑环节的设置也为下面的音乐学习做了恰到好处地引出,这个时候孩子已经很想知道小花鸭哭的真正原因了,我们可以很自然过渡:“让我们现在就来听听,小花鸭到底为什么哭了吧。”这时多媒体课件与音乐同步进行,孩子们不用你去费心地组织,都认真去听了。)。

(二)欣赏歌曲。

1、第一遍有画面欣赏音乐后,师:“小朋友们,歌中都唱到了谁?歌曲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是一个概括性的问题,我认为大班孩子已有培养这方面能力的必要。

了,在孩子回答时,老师要鼓励他们表述完整,并给予积极的肯定。)。

2、第二遍无画面欣赏音乐后,师:“听了这首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幼一:“听了之后,我的心里感到很难受。”(这个孩子富有同情心,他可能正在同情小花鸭迷路了呢!那我们可趁机教育幼儿要富有爱心,并鼓励他们向歌中的小朋友学习乐于助人的精神。)。

幼二:“这首歌曲真优美,我听了还想听。”(说明这孩子在单纯享受乐曲的旋律美呢!老师在这时就可以顺势引导幼儿了解歌曲的性质了。)。

幼三:……。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回答不可能千篇一律。如何提升幼儿的认识,使他们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那就需要老师不仅要博学多才,还要灵活机智了。)。

3、欣赏教师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后,师:“你最喜欢歌曲中的哪一句?请你来当小老师吧!”

(一首歌曲一下子学会有点困难,但是让孩子在熟悉音乐后,唱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并不难。并且,大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表现欲望了,让他们当个小老师,他们会争先恐后,使以往枯燥的学唱环节生动起来。当然,孩子如果唱得不是很准确,教师要及时引导,并努力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将伤心、快乐等不同的情绪唱出来。《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与权利,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此环节要特别注意面向全体,尤其是能力较差、胆子较小的幼儿更应给予积极的鼓励与机会。)。

(三)学唱歌曲。

1、用“啦、哩”轻声哼唱旋律。

2、师生齐唱(师要有感情地演唱,引导幼儿唱时注意表情及语调的变化)。

3、用几种不同的演唱方式激发幼儿学唱的兴趣。如:个别领唱集体用单音字伴唱;给乐句末尾加后缀词等。

(孩子对一种表现方式的兴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让孩子用不同唱的形式来学唱歌曲。经我多次实践,这样变化的方式很受孩子欢迎。)。

(四)表演歌曲(提供头饰,让幼儿进行音乐情情境表演)。

师:“小朋友们,这首歌曲真好听,它还可以编成音乐剧呢!我们现在就来扮演一下歌曲中的角色吧!”

(由于这首歌曲简单生动,故事内容比较完整,很适合排演音乐情境表演。在这环节中,要尽可能多地请小朋友来表演,可结伴演一个角色,提醒幼儿在唱后加上合适的语言,比如小鸭子……:妈妈,妈妈,你在哪里呀?……别急,别急,我来帮助你。太好了,我的宝宝回家了!使表演更加生动。在表演时,提醒幼儿注意表情的变化,表演结束后请观看的幼儿做裁判,说说谁的表现好,并要求大家向他学习。表演可进行2―3次。)。

《纲要》中指出,老师要培养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情感与体验的能力;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所以我认为我设计的音乐情境表演是孩子领会歌曲的一种升华,也会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

(五)活动延伸。

(活动的延伸是为了孩子再一次巩固所学到的本领,并给每个孩子都当小老师的机会,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