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评课(实用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20:06:24 |
- 李耀Y |
- 12页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时间和资源,为下一步的行动做好准备。怎样使总结既能说到点子上又能表达出自己的个性和风格?下面是一些写作总结的技巧和方法,供大家参考。
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篇一
刘老师设计的这节课教学思路是很清晰的,通过学生特感兴趣的游乐园情景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列出加数相同的算式,比较、发现算式共同特点,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写一写的过程中体会有若干个相同加数相加时还用加法算式特别麻烦,从而引出乘法算式及意义,最后巩固练习。
就是整个教学过程显得零碎,每个大环节设计意图都很好,如果能把每个大环节整合一下,把问题集中在一个问题,学生能自己完成的就让学生自己完成,就不要老师领着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了,比如情境图可以综合成一个情境图,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肯定会说出其中一种游乐活动,“每架小飞机上有3人”“有5架小飞机”这时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提出问题:小飞机上共做了几个人?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其他的问题就可以直接放给学生,“你还能发现其他的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吗?这时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或者直接回答(放给学生并不一定是小组合作),学生应该能模仿刚才的例子提出其他的问题并列出算式。
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应该就是乘法的意义,而不仅仅是有加法算式简单的`变成了乘法算式,要提升到----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就可以用乘法算式,在这个环节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多说一说,加深印象,比如,7×4表示什么,为什么用5×4?提出类似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及思考,加深学生的理解。所以说,在引导学生列出连加算式时,让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加法算式的特点,总结归纳出这些都是几个几相加的和,然后分别说一说其他算式都是几个几相加的和。如果学生直接列出乘法算式,老师应该紧接着问:你是怎样想的?通过学生的解释也可以引出乘法算式及意义,然后紧接着让其他学生也来说一说,最后再比较乘法算式和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发现,意图是通过比较观察体会乘法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要比用加法简便,在学生能想到乘法算式的前提下没有必要再回到100节小火车能乘多少人,什么悬念。
刘老师一直在强调“几个几相加的和,几是这个相同加数,有几个就乘几。”我认为不需要,因为新课标要求不再区分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的前后位置。只要学生会分析是几个几相加了,那么没必要非得强调是“5×3”中5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最后应该提升到,有几个几就用乘法,不需要再结合加法算式,在具体情境中就能体现,比如,有三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能做6人,一共能做几人?就可以直接列式:3×6=18(架)。刘老师的板书设计特别好,字写得好,而且清晰能够很明确的表示出这节课的重难点。
刘老师的语言特别丰富,教态自然大方,值得学习,如果讲课时能走到学生中间那就更有亲和力了,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
王老师的课带给我最大的体会是那儿童般的语言和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环节设计。本节课的亮点有:
在导入阶段,教师出示游乐场情景图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让学生感到加数相同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为下面的教学提供一个平台。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乘法的来历,在教学时,刘老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列连加算式,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当学生列出了几个加法算式后,教师出示了2+2+2+2…+2=?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觉得怎样?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然后引出了可以用乘法计算。这样,乘法的来历就很明了了。
刘老师设计的练习都很典型,涉及了很多方面。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尤其是后面的第4题,每竖行合作写算式时,学生的热情高涨,积极活跃的去做题。而老师在学生的反馈中也引导学生注意先想想是几个几,然后再列式,第六小题,涉及到了有加数不同的时候,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了不同的加数是不能用乘法计算的,只是时间关系,要是再让学生说一说就更好了。
1、在乘法的引入环节上。刘老师引导大家列出了很多几个相同数相加的算式,然后又出示了几个算式去观察是几个几,最后由2+2+2+…+2=?引出了可以写成一个比较短的算式,从而介绍乘法。我觉得可以列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后,直接就介绍可以用乘法来计算,再说说这是几个几,可以写成几乘几,这样会节省出后面练习的时间。
2、对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体现的不太明显。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没有太多的体现。
3、在语言上要多强调是几个几相加,不要光说是几个几。
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篇二
今天听了平飞娜老师的《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下面我就从以下几点说说我对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一些看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让同学们在生活中找角,使学生初步感知角,教师用纸片折角,让学生在观察中,得到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在折好角后,老师让学生感知角的两条线是直直的,这时老师将给出“角的顶点,直直的线是角的边”这一概念,同时让学生归纳出角的组成,从而揭示角的本质属性,在此基础上得出角的共同特点:一个顶点,两条边。以上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这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在进行。
在导入过程中,老师让学生在自己周围找角,有的甚至找到同学身上去了,这把原本抽象的角和生活中的角紧密的联系起来,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角的认识,还让他们自然而然的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就在他们身边。
在整堂课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学生亲自动手折角、画角及改变角的大小,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体验角的一些本质属性。在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中,老师在多个地方运用了多媒体。特别是在显示角的各部分名称,角的画法及变角时,充分运用了多媒体的动画功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知识,而在展示学生所画角和用三根小棒摆角时,老师没有合理的利用投影仪。
在巩固练习的环节上,老师根据较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首先是判断角、数角、做游戏—变角及角的大小,题的练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会到熟,循序渐进。根据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表现可知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达到了的,学生不仅认识了角,会判断角的大小,而且还会画角。另外,将角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充分体现了角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就是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让数学学习与儿童自己的生活充分融合起来,将学习纳入他们的生活背景之中,让他们在寻找发现探索中认识和掌握数学。
值得商榷的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用言语和行动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给予学生及时地肯定。其次,这节课的操作性较强,老师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较少,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太多,没有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学习。总的来说,角的初步认识这节很多地方都值得我们学习。
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篇三
首先我认为这节课陈老师很成功的落实了这样几个问题上:1、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为什么要用乘法。2、什么样的加法才可以用乘法表示。3、怎样用乘法表示以及乘法的写法和读法。其次,陈老师在以下几个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陈老师根据低年段学生的思维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利用数学小精灵并借助多媒体呈现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熟悉的“游乐园”情景中。同时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创设有价值、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动机,为学生理解数学,学习知识搭建一个有力的“支架”。
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为了让学生主动建构,理解乘法的意义,陈老师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活动:
如在课的伊始,教师创设游乐园里“飞机图”的情境,利用生动的生活情境和数一数、圈一圈、说一说等数学活动,从生活情境和加法算式两方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每份数量相同于加法算式中加数相同的特点,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加法算式的书写,为理解乘法的意义积累感性经验。教师提出“观察这个加法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又一次针对本质特点进行提问,充分释放了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才华,通过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算式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从过山车的7个2相加,到8个2,9个2,10个2,再到,如果我们全班都去坐过山车,就有20个2相加,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标准地列出了,2+2+2+2+……通过写连加算式让学生体验到用加法表示多个数相加的繁琐,促使学生不满足于现状,对相同加数的连加产生强烈的改革需要,有一种想创造简便写法的欲望,再一次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经历了知识发展的过程。这时陈老师适时地引入乘法计算。学生进行对比后,自然就体会到了乘法简便和快捷的优越性,同时也充分感知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在练习环节,陈老师也颇费苦心,她以挑战的形式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分层练习,通过写一写、分一分、改一改的练习,既重视了基础训练,同时又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这样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巩固性、多样性、层次性的练习,符合二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陈老师追求课堂。
教学。
有效性的探索过程。
当然,课堂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在此我也想提几点自己觉得疑惑的地方:
1、如何能更好体现乘法的简便。
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是在列加法算式(加数相同)太繁琐时产生的一种简便运算,因此这节课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陈老师在这节课虽然有所体现,但是学生却感受不够深刻,如何设计才能让学生的感受更深刻些呢?如果能够在这里设置情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然后再引出乘法算式,学生或许能够对乘法的意义理解更加透彻。
2、在3+3+3+2=11与前面算式的比较环节,学生感受还不是很强烈。
3、关注学生还不是很到位。
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究,才可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逐步丰满起来,以上都是我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请大家多指正。
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篇四
听了程老师执教的《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深受启发,这节课是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因此非常重要。教师借助了用小棒摆图案的游戏和课本的情境图,大胆放手让学生合作交流,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纵观这节课,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以几个方面。
一、创设了有趣的情境,营造了愉快的氛围。
创设了用小棒摆图案的游戏这一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用这一情境贯穿课的始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二、注重了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索。
接着教师根据10个3相加这个算式制造了一个悬念,如果摆100个3一共用多少根小棒?使学生体验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会很长,写起来会很麻烦。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那该多好啊”,这时候,老师让学生合作讨论“有什么好的办法来使长的加法算式变短。这种讨论是有效的.。通过学生汇报3个3是9……慢慢的引导学生说出了10个3、3个7、4个4。
让学生发现并理解了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有了这些以后,最后引出把加数相同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比较简便,整个过程是在学生不断探索、思考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成功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本节课教学的各个层次做到了趣味化、情感化、活动化、自主化、生活化和开放化。明确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注重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既训练了语言表达,有发展了多项思维。整堂课既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设计了有效的练习。
通过提供信息丰富的游乐园场景,让学生提出问题,并用乘法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联系,学生的能力得以发展。
疑惑:在新授课时,当新知识大部分学生都知道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去处理?(1、要在备课时,充分备学生;2、注意抓住课堂的生成。)。
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篇五
第一,贴近学生的生活,从生活的常见物品中引入新课,例如剪刀、五角星、扇子等等,进而把生活中的原型抽象成数学概念,在通过对教的认识寻找周围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让学生经历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过程,将数学知识植根于生活的沃土。
第二,从直观形象的事物入手,重视让学生亲自感知。教的概念比较抽象,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根本无从解释、概括,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刘老师多处让学生亲自感受、体会。例如新授前先让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抽象出角的图形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找角,通过这样不同层次的感知,初步加深了学生对角的认识。
第三,注重学习过程的动手操作,刘老师多次让学生动手操作,做角、玩角、比角,这些活动不仅仅围绕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玩中学,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再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第四,教学重点、难点突出,教学过程层次清晰。由认识角的形状,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开始,接着用不同的材料做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并探索出多种角的大小和比较方法。这样层层递进,螺旋上升,把学生的学习状态有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在玩中学,在做中学。
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篇六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后进行的教学,也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因此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知识水平,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活动的形式展开教学。刘爽老师的课堂清新自然,在以下几个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节课,周老师安排了简单活跃的拍手活动作为课前游戏,又出示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游乐园”情境进行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在课堂中周老师让学生经历了连加计算的繁琐,在理解完过山车中2+2+2+2+2表示5个2相加,周老师提问,如果20个2相加,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标准地列出了,2+2+2+2+……这时周老师适时地引入乘法计算。学生进行对比后,自然就体会到了乘法简便和快捷的优越性。让学生参与经历数学知识的呈现过程,了解新知产生的由来,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在练习上,周老师也颇费苦心,通过我会连、我会选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乘法算,并能正确写出乘法算式。这些巩固性、多样性、层次性的练习,符合二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整节课下来,我觉得有以下两点值得商榷:
1、从图中来,没有回图中去。课的伊始,刘爽老师很好的利用主题图,让学生发现了其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了数学问题。从而提炼出了3道题目的解决方式。但剩下的大多数时间,周老师都是根据算式理解含义,基本上没有再回到图中去。其实就2年级的小朋友而言,对抽象的算式的理解远难于对形象的图意的理解。
2、3×4与4×3的板书,混淆视线。这节是表内乘法的起始课,虽然很多小朋友已经知道有乘法这种计算,个别小朋友还会背乘法口诀。但是在意义的理解上还一知半解。课上,刘老师有意图的把3×4,4×3这两个算式写在上和下,然而在讲解这两个算式的意义时问题出现了,学生不知道哪个算式表示4个3,哪个表示3个4。我觉得在板书的书写上可以避免这种算式写在上下位置,或者提炼其他的数据作为素材。
1刘老师设计的这节课教学思路是很清晰的,通过学生特感兴趣的游乐园情景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列出......
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篇七
这节课虽然内容简单,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加上生活经验不足,在教学过程中,不容易把角的概念讲清,尤其是“角的大小与两边无关”这一教学难点,学生更不容易理解,所以王老师精心设计每一教学环节,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发现知识,感悟其中的道理,用兴趣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之中。其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王老师一开始让学生先说说生活中哪里有角,然后出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哪里是角,再进一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这一环节使学生初步感知了角的特点,体现了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在本课中王老师从始到终学生都处于主体地位,知识的获得和学习方法的形成是在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形成的。从一开始让学生找角——指角——做角——画角等,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了自己去探究数学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发现并认识角,进一步体会到角的本质特征。
教学中王老师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尤其是做角的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思维空间,学生依据对角的各部分的认识,自由选择材料做角,在互相交流中发现角是有大有小的,进而探究角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并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参与。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王老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把抽象知识直观化。让学生先找生活中看到的角,然后利用电脑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很自然地把实物中的角与角的几何图形联系起来,增强了"角"是源于生活的认识。
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篇八
刘老师设计的《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这节课的设计构思非常巧妙,从鳄鱼张开的嘴巴抽象出角的概念,并用手势表示,再利用三角板的尖尖的角来突出组成图形的要素——顶点和边,然后通过一系列的例证来巩固角的概念,巩固练习中的几个设计也特别吸引学生的眼球,如比较哪个滑梯陡,利用转盘来教学弧线,利用灯光扫射的转动过程来提出哪盏灯扫过的范围比较大,再把灯光扫射的两个角画下来进行比较角的大小等等。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课的开始利用鳄鱼张开的嘴巴产生角,在情境中产生问题,提出了什么是角的大小,“角大”指的是什么,这是一个典型的比较张开度的问题情境,刘老师借此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并通过从“实物图——手势——角”的逐级抽象,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利用转盘来教学弧线也是本课的亮点,在历来的教学中画好角后老师会顺手添上一条短弧,角的定义中是没有也推导不出要画上这条短弧的,这对教师而言是自然而然的事,对初学的学生来说就是“天外飞仙”,老师从没有认真去想过这弧线到底表示什么,只是一带而过地告诉学生,在两条边形成的这个夹角之间可以划上弧线,这就是角。而刘老师通过大转盘转动的不同方向呈现出旋转方向的短弧,学生可以直观知道短弧的表示作用,它表示的是开口的方向,两边所夹区域的含义,再和学生总结出表示角的大小要注意加上短弧,否则会搞不清楚我们所比较的到底是什么。
文档为doc格式。
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篇九
听程老师《角的认识》一课,首先课堂设计清晰明了。学生参与度和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学生对角的认识扎实有效。
课始,由课本情境图引入新课,学生通过观察,借助已有经验,找到图画中的“角”。接着由图画中三角尺中的角引出三角尺,教师拿出实物三角尺,请学生指出角,进而提出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角。老师在画时,根据学生刚才所指,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点(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以为角就是一个点,因而在指的时候都指在了角的顶点处)师指着黑板上的点问学生这是一个角吗?学生说不是,自然引发矛盾,一步步引导学生发现角的组成。然后再画出角的两条边。师先是在黑板上画出两条弧线,引出角的两边是直线。画完后,请学生观察角,在说一说角的特点,引出顶点、边。顶点和边可以直接给出。接着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角。按照找角——画角——观察角——指角的顺序进行。在指角时告诉学生先指顶点,再指边。生领指。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的角,然后动动手、动动胳膊动动腿,找一找角。教师拿手机拍下学生身体上的角,然后同步发到大屏幕上。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但是课堂秩序有些乱。老师是否可以尝试在全部拍完后再投影不至于分散学生注意力。在学生对角有一定了解后利用小魔术变出一个角。引出角的大小。这时候老师可以给出角的嘴长得大,长得小这样的词,来为后续比大小做铺垫。
然后利用一个圆纸片折出一个角。大屏幕展示折的过程,出现量角器的形状。这些环节设计都非常好!
本节课通过画角进一步使学生了解了角的组成,深化了角的认识,也对之前对角的错误认知有了一定更正。整节课可以说设计的很好。但是,老师在对这节课整节课节奏的把握上还有一些欠缺,评价语言不够,“真棒“不错”说的太多,课快结束的时候教师有些紧张。节奏有些赶、但整节课效果很好!值得学习!
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篇十
本节课,周老师安排了简单活跃的拍手活动作为课前游戏,又出示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游乐园”情境进行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在课堂中周老师让学生经历了连加计算的繁琐,在理解完过山车中2+2+2+2+2表示5个2相加,周老师提问,如果20个2相加,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标准地列出了,2+2+2+2+……这时周老师适时地引入乘法计算。学生进行对比后,自然就体会到了乘法简便和快捷的优越性。让学生参与经历数学知识的呈现过程,了解新知产生的由来,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在练习上,周老师也颇费苦心,通过我会连、我会选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乘法算,并能正确写出乘法算式。这些巩固性、多样性、层次性的练习,符合二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整节课下来,我觉得有以下两点值得商榷:
1、从图中来,没有回图中去。课的伊始,刘爽老师很好的利用主题图,让学生发现了其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了数学问题。从而提炼出了3道题目的解决方式。但剩下的大多数时间,周老师都是根据算式理解含义,基本上没有再回到图中去。其实就2年级的小朋友而言,对抽象的.算式的理解远难于对形象的图意的理解。
2.3×4与4×3的板书,混淆视线。这节是表内乘法的起始课,虽然很多小朋友已经知道有乘法这种计算,个别小朋友还会背乘法口诀。但是在意义的理解上还一知半解。课上,刘老师有意图的把3×4,4×3这两个算式写在上和下,然而在讲解这两个算式的意义时问题出现了,学生不知道哪个算式表示4个3,哪个表示3个4。我觉得在板书的书写上可以避免这种算式写在上下位置,或者提炼其他的数据作为素材。
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篇十一
刘老师设计的这节课教学思路是很清晰的,通过学生特感兴趣的游乐园情景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列出加数相同的算式,比较、发现算式共同特点,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写一写的过程中体会有若干个相同加数相加时还用加法算式特别麻烦,从而引出乘法算式及意义,最后巩固练习。
就是整个教学过程显得零碎,每个大环节设计意图都很好,如果能把每个大环节整合一下,把问题集中在一个问题,学生能自己完成的就让学生自己完成,就不要老师领着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了,比如情境图可以综合成一个情境图,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肯定会说出其中一种游乐活动,“每架小飞机上有3人”“有5架小飞机”这时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提出问题:小飞机上共做了几个人?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其他的问题就可以直接放给学生,“你还能发现其他的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吗?这时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或者直接回答(放给学生并不一定是小组合作),学生应该能模仿刚才的例子提出其他的问题并列出算式。
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应该就是乘法的意义,而不仅仅是有加法算式简单的变成了乘法算式,要提升到----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就可以用乘法算式,在这个环节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多说一说,加深印象,比如,7×4表示什么,为什么用5×4?提出类似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及思考,加深学生的理解。所以说,在引导学生列出连加算式时,让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加法算式的特点,总结归纳出这些都是几个几相加的和,然后分别说一说其他算式都是几个几相加的和。如果学生直接列出乘法算式,老师应该紧接着问:你是怎样想的?通过学生的解释也可以引出乘法算式及意义,然后紧接着让其他学生也来说一说,最后再比较乘法算式和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发现,意图是通过比较观察体会乘法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要比用加法简便,在学生能想到乘法算式的前提下没有必要再回到100节小火车能乘多少人,什么悬念。
刘老师一直在强调“几个几相加的和,几是这个相同加数,有几个就乘几。”我认为不需要,因为新课标要求不再区分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的`前后位置。只要学生会分析是几个几相加了,那么没必要非得强调是“5×3”中5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最后应该提升到,有几个几就用乘法,不需要再结合加法算式,在具体情境中就能体现,比如,有三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能做6人,一共能做几人?就可以直接列式:3×6=18(架)。刘老师的板书设计特别好,字写得好,而且清晰能够很明确的表示出这节课的重难点。
刘老师的语言特别丰富,教态自然大方,值得学习,如果讲课时能走到学生中间那就更有亲和力了,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宣传培训会主持词(精选16篇)
- 庆元旦活动领导讲话(汇总10篇)
- 最新袁晓萍平行四边形面积评课稿(优质20篇)
- 最新勾股定理评课用语(通用19篇)
- 2023年我爱我的祖国演讲稿150字(实用11篇)
- 2023年拔河比赛活动总结300字(通用17篇)
- 最新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演讲稿200字(优质17篇)
- 最新财务岗位实践报告(优质10篇)
- 2023年七夕快乐祝福语句客户(优秀16篇)
- 最新大年初八开工祝福语(通用20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