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优秀14篇)

  • 上传日期:2023-11-11 19:18:25 |
  • zdfb |
  • 13页

总结是对过去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规划和决策的参考。总结要具备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10.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够提供一些启示。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篇一

一上到高中,很多同学都会觉得学习变得很困难,其实只是你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的同学觉得生物变得很难,但是有的同学依然能考高分,这是为什么呢。本文为学生们收集并整理了高二生物在复习过程中各个知识点口诀,分享给学生进行参考。

蓝色细线织(支)毛衣。

即蓝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

铁猛碰新木桶。

femnbznmocu。

方法一。

携一两本单色书来。

方法二。

姓赖的好色(赖、色),笨笨的(苯、丙),头上光光的(亮、异亮),苏嫁刘(苏、甲硫),赊了(缬)。赖、色;苯丙;亮、异亮;苏、甲硫;缬。

(从上到下)胡黄ab。

前中后末由人定。

(各期人为划定)。

仁消膜逝两体现。

(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纺锤体出现。)。

赤道板处点整齐。

(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处)。

姐妹分离分极去。

(染色单体分开,移向两极。)。

膜仁重现两体失。

(核膜、核仁重新出现,染色体、纺锤体消失)。

光合作用两反应,

(光反应、暗反应)。

光暗交替同步行;。

(光反应为暗反应基础,同时进行)。

光暗各分两不走,

(光反应、暗反应都包括两步)。

光为暗还供氢能;。

(光反应为暗反应还原c3化合物提供氢和能量)。

色素吸光两用途,

(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两方面用途)。

解水释氧暗供氢;。

(分解水释放氧气,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氢)。

adp变atp,光变不稳化学能;。

(光能转变成atp中不稳定的化学能)。

光完成行暗反应,后还原来先固定;。

(在光反应的基础上进行暗反应,先固定co2再还原c3)。

二氧化碳由孔入,c5结合c3生;。

(co2由气孔进入,与c5化合物结合生成c3化合物)。

c3多步被还原,需酶需能又需氢;。

(c3化合物的还原需要酶、能量、还原剂氢,经历多步反应)。

还原产生有机物,能量储存在其中;。

(c3化合物被还原生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

c5离出再反应,循环往复不曾停。

(c3化合物被还原,分离出c5化合物,继续固定co2)。

性原细胞做准备,初母细胞先联会;。

排板以后同源分,从此染色不成对;。

次母似与有丝同,排板接着点裂匆;。

姐妹道别分极去,再次质缢个西东;。

染色一复胞两裂,数目减半同源别;。

精质平分卵相异,其他在此暂不提。

dna,四碱基,a对t,g对c,互补配对双链齐;。

rna,没有t,转录只好u来替,augc传信息;。

核糖体,做机器,trna上三碱基,能与密码配对齐。

核、质基因,特点不同。

父亲有,子女没有,母亲有子女才有,基因在细胞质;。

父亲有,子女也有,基因在细胞核;。

基因分显隐,判断要细心。

无中生有,此有必为隐;。

显性世代相传无间断;。

基因所在染色体,有常有x还有y,

母病子必病,女病父难逃,是x隐;。

父病女必病,是x显;。

传儿不传女,是伴y;。

此外皆由常。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篇二

4.变异主要有哪三方面?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

5.图解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

6.单倍体育种有什么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简述单倍体育种的过程。

7.遗传病预防的措施有哪些?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咨询、避免遗传病患儿的出生、婚前体检,适龄生育。

8.秋水仙素使染色体加倍的原理?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

9.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哪些?胚胎学,比较解剖学,生物化学,古生物化石。

10.生物进化的趋势和一般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

11.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基本观点。

12.现代进化学说的基本论点。

13.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变异、选择、隔离。

14.生物多样性包含哪三个层次?遗传、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

15.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6.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哪三大类?就地、迁地、离体保护。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篇三

1、大宗小宗不是绝对而言,而是相对而言的。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大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宗。

2、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具体表现有秦朝的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而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主要事件有秦朝推行郡县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3、明朝以前,宰相被赋予决策大权;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以及行政或决策机构,而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阁臣的升降是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明朝的内阁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而英国的内阁是君主立宪制下的最高行政机构。

4、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是民主政体特征的充分体现。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陪审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高级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也由陪审法庭终审。

5、罗马法从形式上分习惯法和成文法,从适用范围上分公民法和万民法。《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属于公民法。

6、注意古希腊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制,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实行的是间接民主制。

7、中华民国建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民主化进程。

8、三民主义思想有其局限性。民族主义未明确提出反帝,民权主义未将整个地主阶级作为革命对象,民生主义未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新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方面明确反帝,民权方面规定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方面除了强调平均地权之外还增加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等内容。

9、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而不是民族矛盾尖锐。太平天国运动既反封建反侵略,但不能称之为“反帝反封建”,因为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没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0、五四运动未取得彻底胜利。应是取得阶段性胜利(或初步胜利)。

1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未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

1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是党内合作,不是两党合并,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党外合作,合作名称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3、左倾与右倾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右倾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左倾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现,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两者都有危害性,尤其是左倾错误的危害性更大。

14、南昌起义失败的教训是不根据本国国情,坚持“城市中心论”,从中得到启示是应该从城市转入农村,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秋收起义中向井冈山进军实现了转变。

15、《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编》最后都没有实行。根本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在于其落后性和空想性,《资政新篇》在于无社会基础和实践条件。

16、近代前期两次运动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7、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的名称辨析:

“革命根据地”特指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由于这一时期,大部分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又被称作“苏区”(苏维埃区域的简称),主要分布在南方。(红军)。

“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指1937年到1945年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下的地区。

“敌后”主要指这些根据地绝大部分位于敌人(日军)的后方;“抗日”则指明了这一时期根据地存在的目的和主要作战任务,主要分布在北方。(八路军、新四军)。

18、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在中国东北,日本局部侵华,1935年发生华北事变,日军威逼平津地区,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在北平(属于华北地区),日本全面侵华,中国抗日战争开始,百团大战发生在华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实施的。

19、解放战争时期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是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战略决战是指1948年9月一1949年1月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解放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20、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代百年以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以来的屈辱历史。

21、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沙皇统治;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

22、一五计划包括优先发展重工业和一化三改造。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它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3、台湾问题不同于港澳问题,前者是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而后者是殖民主义遗留。东西德、韩国和朝鲜问题的产生,则是二战后根据国际协议形成的,属于二战的遗留问题。

24、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政治民主化的重大标志。《共同纲领》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25、20世纪上半期中国历史上的几部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孙中山1912年在南京颁布。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当时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其临时宪法的职能终止于1954年宪法的颁布。1954年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6、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他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并逐渐成为国际社会所公认的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27、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同”是指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而不是意识形态的相同;“异”是指亚非国家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

28、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

29、1972年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阐述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原则,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这样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

30、中国多边外交的中心是联合国而不是周边国家。维和属于这方面。

31、美国的“冷战”政策是指,除直接军事交战以外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美国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在局部地区实行“热战”,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32、“冷战”结束后,“一超多强”的局面出现,但不能说多极化格局已经定型,因为多极化是一个趋势,有一个发展过程。

33、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而是指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

34、资本主义萌芽不但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还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就全国而言,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35、中国古代朝贡贸易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36、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在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使中国社会逐步落后于西方。

37、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而不是瓦特改良蒸汽机。

38、“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是指其使用机器生产。

39、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是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40、中国“过渡时期”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41、大跃进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实质在于生产关系的调整超越了历史发展水平。

4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43、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到了新三民主义才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民权主义要求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44、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受到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中国的政治活动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45、戊戊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婚姻制度。辛亥革命后,逐渐形成社会风尚。

46、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

48、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和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三个国家结合本国国情,将计划和市场相结合。因而,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没有社会本质之分。

49、罗斯福新政在社会福利方面采取措施,增加了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了社会秩序。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发展起来,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渐完备,20世纪80年代以后,规模缩小。

50、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战争时期采取的非常措施,适应了战时需要,具有必要性。但是它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斯大林模式:一方面苏联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另一方面也存在严重弊端。

51、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中的“新”

从新理论方面来看,前者利用商品市场理念;后者利用凯恩斯主义理论。

从新特点方面来看,前者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后者是国家干预经济。

52、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初期宗旨是战后欧洲经济的复兴,后来转向发展援助,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是对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

53、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

54、关贸总协定是一个临时的多边贸易协定,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常设组织,这样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

55、孟子“民本”思想与社会主义民主思想比较:民本思想以“君”为本,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目的。

56、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反对的是封建教会与宗教思想,并不是放弃宗教信仰。

57、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宋刻本是珍品。明清时期我国科技继续发展,而西方文艺复兴后科技也在迅速发展,但二者并不等同,我国明清时期的科技属于传统科技,落后于西方,而西方的是近代科技。

58、相对论和量子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59、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发电机的出现,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60、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但他对西方了解并不深入,只是开研究、学习西方之先河。

61、康有为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变法,新文化运动则喊出“打倒孔家店”,但二者的本质都是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62、维新派、革命派、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都属于资产阶级政治派别,但具体的主张并不同。维新派要求保留清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而革命派则要求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度;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民主与科学。

63、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特征:一是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二是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历程。几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1915年至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篇四

1、生长素的发现:

(1)达尔文实验过程:a单侧光照、胚芽鞘向光弯曲;b单侧光照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c单侧光照尖端罩有锡箔小帽的胚芽鞘,胚芽鞘直立生长;单侧光照胚芽鞘尖端仍然向光生长。——达尔文对实验结果的认识:胚芽鞘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能在单侧光照条件下影响胚芽鞘的生长。

(2)温特实验:a把放过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b把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

——温特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并运到尖端下部促使某些部分生长。

(3)郭葛结论:分离出此物质,经鉴定是吲哚乙酸,因能促进生长,故取名为“生长素”。

2、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成分是吲哚乙酸,生长素是在尖端(分生组织)产生的,合成不需要光照,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往下端(如胚芽鞘的尖端向下运输,顶芽向侧芽运输),而不能反向进行。在进行极性运输的同时,生长素还可作一定程度的横向运输。

3、生长素的作用:

a、两重性:对于植物同一器官而言,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浓度的高低是以生长素的最适浓度划分的,低于最适浓度为“低浓度”,高于最适浓度为“高浓度”。在低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促进生长的效果越明显;在高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对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大。

4、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

a、在低浓度范围内: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不易生根的枝条,可促进枝条生根成活;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b、在高浓度范围内,可以作为锄草剂。

5、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发育中需要生长素促进,而生长素来自正在发育着的种子。

6、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分布在正在分裂的部位,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脱落酸和乙烯(分布在成熟的组织中,促进果实成熟)。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篇五

1.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a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比利时的维萨里发表了巨著《人体构造》b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他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命名者;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了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c魏尔肖补充了“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学说的内容:a.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c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2.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菌的结构有:鞭毛,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拟核,绝大多数的细菌是异养生物。蓝藻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拟核,此外还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分子。不同点:原核细胞内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而有拟核,真核细胞有细胞核。

3.细胞膜的成分: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是流动的。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也是可以运动的。(见书本68页图4-6)。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膜具体选择透过性:例如,用台盼蓝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利用这个特点,可以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

生物膜系统: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功能:a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b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c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

4.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具有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基质中含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少量dna,rna;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具有双层膜,有基粒(类囊体垛叠成),基质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少量dna,rna。核糖体:生产蛋白质的'机器。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溶酶体:是“消化车间”。细胞器之间是协调配合的:例如: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以及线粒体供能。(见书本45,46页的各个细胞器的结构图)。

5.细胞核的结构:核膜(双层膜),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核仁和核孔。功能: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篇六

1、原生质:指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包括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三部分。不包括细胞壁,其主要成分为核酸和蛋白质。如:一个植物细胞就不是一团原生质。

2、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7、自由水:可以自由流动,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参与生化反应,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的废物。

8、无机盐: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

9、糖类有单糖、二糖和多糖之分。a、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动、植物细胞中有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b、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植物细胞中有蔗糖、麦芽糖,动物细胞中有乳糖。c、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的糖。植物细胞中有淀粉和纤维素(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和动物细胞中有糖元(包括肝糖元和肌糖元)。

10、可溶性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11、脂类包括:a、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生物体内主要储存能量的物质,维持体温恒定。)b、类脂(构成细胞膜、线立体膜、叶绿体膜等膜结构的重要成分)c、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具有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生殖过程的作用。)。

12、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13、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键(-nh-co-)。

14、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15、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有几个氨基酸叫几肽。

16、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17、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决定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氨基酸在结构上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18、核酸:最初是从细胞核中提取出来的,呈酸性,因此叫做核酸。核酸最遗传信息的载体,核酸是一切生物体(包括病毒)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9、脱氧核糖核酸(dna):它是核酸一类,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是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此外,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有少量dna。

20、核糖核酸:另一类是含有核糖的,叫做核糖核酸,简称rna。

总结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

五篇归纳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知识的学习要点。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以下是小编......

归纳五篇分享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

梳理篇整合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下面是......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篇七

1.糖类代谢、蛋白质代谢、脂类代谢的图解参见课本。

2.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三类营养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程度不完全相同,一是转化的数量不同,如糖类可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二是转化的成分是有限制的,如糖类不能转化成必需氨基酸;脂类不能转变为氨基酸。

3.正常人血糖含量一般维持在80-100mg/dl范围内;血糖含量高于160mg/dl,就会产生糖尿;血糖降低(50-60mg/dl),出现低血糖症状,低于45mg/dl,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多食少动使摄入的物质(如糖类)过多会导致肥胖。

4.消化:淀粉经消化后分解成葡萄糖,脂肪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氨基酸。

5.吸收及运输:葡萄糖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主动运输),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以甘油和脂肪酸和形式被吸收,大部分再度合成为脂肪,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中。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

6.糖类没有n元素要转变成氨基酸,进而形成蛋白质,必须获得n元素,就可以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蛋白质要转化成糖类、脂类就要去掉n元素,通过脱氨基作用。

7.唾液含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胃液含胃蛋白酶消化蛋白质;胰液含胰淀粉酶、胰麦芽糖酶、胰脂肪酶、胃蛋白酶(消化淀粉、麦芽糖、脂肪、蛋白质);肠液含肠淀粉酶、肠麦芽糖、肠脂肪酶(消化淀粉、麦芽糖、脂肪、蛋白质)。

8.胃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

大肠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小肠吸收:以上所有加上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

胃和大肠都能吸收的是:水和无机盐;。

小肠上皮细胞突起形成小肠绒毛,小肠绒毛朝向肠腔一侧的细胞膜有许多小突起称微绒毛微绒毛扩大了吸收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篇八

1、劳动者的权利:是指劳动者依照劳动法律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

(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

(2)取得劳动报酬。

(3)休息休假。

(4)获得劳动保护。

(5)接受职业培训。

(6)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

(7)提请劳动争议处理。

(8)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2、劳动者的义务:是指劳动者必须履行的责任。

(1)完成劳动任务――最基本的义务。

(2)提高职业技能。

(3)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4)遵守劳动纪律。

(5)遵守职业道德。

3、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劳动者在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两者是统一的。任何权利的实现总是要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的。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篇九

应激性。

生长、发育、生殖。

遗传和变异。

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和影响环境生物体的基本组成物质中都有蛋白质和核酸。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新陈代谢是活细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生物学发展三阶段:

《物种起源》――推动现代生物学的发展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孟德尔;dna双螺旋结构;

生物科学发展生物工程、医药、农业、能源开发与环保疫苗制造――核心:基因工程。

抗虫棉;石油草;超级菌。

生命的物质基础。

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

化学元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

分类:大量元素、微量元素。

化合物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化学元素能够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

化合物水、无机盐、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

水――自由水、结合水。

无机盐的离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糖类――单糖、二糖、多糖。

脂质――脂肪、类脂、固醇。

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可以把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细胞。

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细胞形态、功能。

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也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脂肪是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减少身体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减少内脏摩擦,缓冲外界压力。

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胆固醇、维生素d、性激素;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生殖过程。

蛋白质与核酸蛋白质和核酸都是高分子物质。

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蛋白质结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和肽链的空间结构。

蛋白质功能:催化、运输、调节、免疫、识别。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分类:真核生物、原核生物。

细胞具有非常精细的结构和复杂的自控功能。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细胞膜结构:流动镶嵌模型――磷脂、蛋白质。

基本骨架:磷脂双分子层。

糖被的结构:蛋白质+多糖。

细胞壁:纤维素、果胶功能:流动性、选择透过性。

选择透过性:自由扩散(苯)、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能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除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有害物质。

糖被功能:保护和润滑、识别。

细胞质基质――营养物质。

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各种细胞器是完成其功能的结构基础和单位。

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叶绿体是细胞光合作用的场所。

内质网――光面:脂类、糖类合成与运输。

粗面:糖蛋白的加工合成。

核糖体。

高尔基体。

液泡对细胞的内环境起着调节作用,可以使细胞保持一定的渗透压和膨胀状态。

细胞核结构:核膜、核仁、染色质。

核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但不是半透膜。

染色质――dna+蛋白质。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和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功能:

核孔――核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孔道。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起着决定作用。

原核细胞主要特点是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

其细胞壁不含纤维素,而主要是糖类和蛋白质。

没有复杂的细胞器,但有分散的核糖体。

拟核裸露dna。

细胞相对较小。

细胞增殖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有丝分裂。

细胞周期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是有周期性的,也就有细胞周期。

动物与植物有丝分裂区别:前期、末期不同种类的细胞,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不同。

分裂间期最大特点:完成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意义: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细胞分化仅有细胞的增殖,而没有细胞分化,生物体不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

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胚胎时期达最大限度。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篇十

(1)基因工程: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2)基因工程诞生的理论基础是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技术支持有基因转移载体的发现、工具酶的发现,dna合成和测序仪技术的发明等。

基因工程操作中用到了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

(1)在农业生产上:主要用于提高农作物的抗逆能力(如:抗除草剂、抗虫、抗病、抗干旱和抗盐碱等),以及改良农作物的品质和利用植物生产药物等方面。

(2)基因治疗不是对患病基因的修复,基因检测所用的dna分子只有处理为单链才能与被检测的样品,按碱基配对原则进行杂交。

蛋白质工程的本质是通过基因改造或基因合成,对先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新的蛋白质,所以被形象地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基因工程在原则上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篇十一

(1)定义: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叫做这段导体的电阻。

(2)公式:r=u/i(定义式)。

说明:

a、对于给定导体,r一定,不存在r与u成正比,与i成反比的关系,r只跟导体本身的性质有关。

b、这个式子(定义)给出了测量电阻的方法――伏安法。

c、电阻反映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二、欧姆定律。

(1)定律内容:导体中电流强度跟它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i=u/r。

(3)适应范围:一是部分电路,二是金属导体、电解质溶液。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篇十二

16.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其结构特点是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是物质交换和保护,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主动运输的进行需要载体和atp。

17.细胞壁的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植物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酶、atp等)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0.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

21.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22.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3.中心体是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7.细胞以分裂是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8.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篇十三

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复习要点:。

1.1细胞的分子组成:。

(-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这个侧链基团用r表示。结构通式如下:

nh2—ch—cooh|r。

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中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的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6.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这些生物大分子又称为单体的多聚体。例如:组成多糖的单体是单糖,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7.水有两种存在形式:结合水和自由水。自由水的作用: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细胞内的许多生物化学反应也都需要有水的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总之,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无机盐的作用:构成细胞中复杂化合物的重要成分如血红蛋白中有铁元素;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缺钙会抽搐,缺碘,大脖子病;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同时脱去一分子水。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nh-co-.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由此类推,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做多肽。多肽呈链状结构,叫做肽链。肽链能盘曲,折叠,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

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每种氨基酸的数目成百上千,氨基酸形成肽链时,不同种类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此,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是极其多样的。

蛋白质的功能:a构成细胞核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如头发,肌肉,羽毛。b催化功能,如酶c运输功能,如血红蛋白d信息传递功能,如胰岛素e免疫功能,如抗体。

3.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核酸分为两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分布: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核酸的功能: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4.糖类的种类: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不能再水解的糖,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二糖:水解后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常见的有麦芽糖,蔗糖和乳糖。多糖:水解后产生多个单糖的糖,常见的有淀粉,纤维素和糖原。

糖类的作用: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1.2细胞的结构。

1.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a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比利时的维萨里发表了巨著《人体构造》b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他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命名者;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了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c魏尔肖补充了“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学说的内容:a.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c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2.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菌的结构有:鞭毛,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拟核,绝大多数的细菌是异养生物。蓝藻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拟核,此外还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分子。不同点:原核细胞内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而有拟核,真核细胞有细胞核。

3.细胞膜的成分: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是流动的。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也是可以运动的。(见书本68页图4-6)。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膜具体选择透过性:例如,用台盼蓝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利用这个特点,可以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

生物膜系统: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功能:a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b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c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

4.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具有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基质中含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少量dna,rna;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具有双层膜,有基粒(类囊体垛叠成),基质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少量dna,rna。核糖体:生产蛋白质的机器。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溶酶体:是“消化车间”。细胞器之间是协调配合的:例如: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以及线粒体供能。(见书本45,46页的各个细胞器的结构图)。

5.细胞核的结构:核膜(双层膜),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核仁和核孔。功能: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有氧呼吸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一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上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结合形成水,释放大量能量。无氧呼吸过程: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乳酸。(见书本93页)。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相同点:都有丙酮酸这一中间产物;第一阶段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都释放能量。不同点:a进行场所不同:有氧呼吸先在细胞质基质,后在线粒体。无氧呼吸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有氧呼吸需要氧气,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c分解产物不同,有氧呼吸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无氧呼吸是酒精,二氧化碳或乳酸。d释放能量不同: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形成大量atp,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花盆里的土壤要及时松土透气;稻田要定期排水;包扎伤口要用透气的纱布;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种子储存时要干燥,低温;水果保鲜,温度零度以上低温。

6.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1771年,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1779年英格豪斯发现,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在阳光照射下才成功,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1845年梅耶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通过实验:他把绿叶先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得营养物质。然后,一半叶片曝光,另一半遮光。用碘蒸汽处理这片叶,发现曝光的一半呈深蓝色,遮光的一半不变色。这个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1941年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卡尔文证明了二氧化碳中得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得碳的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见书本101页到102页)。

叶绿体中的色素种类: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作用:吸收,传递,转化光能。

光合作用的过程:a光反应阶段: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第一步:水在光下发生分解,生成氧气和【h】;第二步:在有关酶的催化下,adp与磷酸基团发生反应生成atp.b.暗反应阶段: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第一步: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与c5结合,生成两分子c3。第二步:c3接受atp释放的能量并且被【h】还原,最终形成糖类。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水,矿质元素(n,p,mg)等。(见书本103页图5-15)。

1.3细胞的代谢。

和72页图4-8)。

2.细胞代谢的概念: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3.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所以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和ph.酶的作用:催化作用,同无极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正是由于酶的催化作用,细胞代谢才能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

:中文名: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是高能磷酸键。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过程:atp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tp分子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易水解,所以脱离下来,形成游离的磷酸,同时释放大量能量,atp就转化成adp。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dp可以接受能量,同时与一个游离的磷酸结合,重新形成atp.特点:这种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的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中。(见书本89页图5-6)。

细胞内的化学反应有些是需要能量的,有些是释放能量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也就是说,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因此,可以形象的把atp比喻成细胞内流通的能量“通货”。

5.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细胞呼吸的意义: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4细胞的增殖。

1.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细胞增殖的意义: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2.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具有周期性。过程: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b中期:着丝点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c后期: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这样,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两级。d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细丝,纺锤丝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了一个细胞板,逐渐形成了新的细胞壁。最后,一个细胞分裂成了两个子细胞。(见书本113页图6-3)。

有丝分裂的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的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直接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子一代全是高茎的.用子一代自交,子二代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而且比例接近于3:1.

1.5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1.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如果没有细胞分化,就不可能形成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生物体就不可能正常发育;使多细胞生物体中得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2.细胞的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体细胞内含有本生物物种全套的遗传信息。

3.细胞衰老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减小,新陈代谢速率减慢,多种酶的活性降低,色素积累,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叫做细胞凋亡。

实验部分:。

1.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以被苏丹三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四染液染成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产生紫色反应。

2.显微镜的使用:先在低倍镜下观察,调节粗准焦螺旋,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象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此时,调节细准焦螺旋。

3.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作用:有助于研磨的充分;加入碳酸钙,可以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无水乙醇,作用:溶解色素。结果: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橙黄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也就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4.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步骤: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染色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染液进行。解离时候已经杀死植物细胞,所以看不到动态的过程。观察时找到分生区细胞进行观察。在视野中看到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

本第5页图1-5和第7页图1-6.)。

本第10页图1-8)。

验证方法:测交法。让子一代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进行杂交,结果后代是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比例接近于1:1:1:1.(见书本第10页图1-9).自由组合定律内容: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4.有关概念: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5.伴性遗传: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遗传特点: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交叉遗传,隔代遗传,女性色盲患者的父亲和儿一定是色盲。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遗传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但部分女性患者病症较轻;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的后代中,女性都是患者,男性正常。

2.2遗传的细胞基础。

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复习要点:。

2.1遗传的基本规律。

1.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实验方法:假说—演绎法.处理方法:运用统计学的方法.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实验: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及主要行为的变化,详见课本23页“模型建构”。

2精子的形成过程:在减一前的间期,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构成。不久,初级精母细胞中得同源染色体进行两两配对,称为联会。随后,各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附着在纺锤丝上。不久,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这样,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了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别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这样,就形成了四个精细胞,再经过变形成为精子。(见书本第17页图2-2)。

3.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与精子的基本相同,首先是卵原细胞增大,染色体进行复制,成为初级卵母细胞,然后,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一和减二,形成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主要区别是: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大的叫次级卵母细胞,小的叫极体。次级卵母细胞进行减二分裂,形成一个大的卵细胞和一个小的极体,在减一中形成的极体也分裂成为两个极体。这样,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就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三个极体退化消失,结果是,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见书本第20页图2-5)。

4.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在受精作用进行时,通常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同时,卵细胞的细胞膜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阻止其他精子在进入。不久后,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这样,受精卵中得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得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外面。因此,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见书本第45页图3-6).

4.遗传物质除了dna外,还有rna,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某些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hiv病毒,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主要特点:两条链,反向平行,脱氧核糖和磷酸排列在外侧,碱基排列在内侧,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见书本第49页图3-11).dna分子中得遗传信息蕴藏在4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特点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分子的复制:概念: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完成的。过程:开始时,dna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双链解开,然后,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利用细胞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模板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这样,复制结束后,一个dna分子就形成了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条件: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7.遗传信息的转录:概念: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过程:第一步:dna在解旋酶的作用下双链解开,碱基暴露。第二步,游离的核糖核苷酸随机的与dna链上的碱基碰撞,当碱基互补时,以氢键结合。第三步,新结合的核糖核苷酸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连接到正在合成的mrna分子上。第四步,合成的mrna从dna链上释放,dna双链恢复。(见课本63页图4-4)。

8.遗传信息的翻译: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得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过程:详见课本第66页图4-6.

9.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一: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例如:豌豆的皱粒,人的白化病。二: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例如:囊性纤维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10.中心法则的内容: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遗传信息也可以从rna流向rna,即r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rna流向dna,即rna的逆转录过程。

2.3遗传的分子基础。

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摩尔根的实验:亲本:红眼雌果蝇(xwxw),白眼雄果蝇(xwy),子一代:无论雌雄全是红眼:红眼雌:xwxw,红眼雄:xwy.子一代中雌雄交配:子二代:红眼雌:xwxw,xwxw红眼雄:xwy,白眼雄:xwy.(见书本第29页图2-10)。

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r型菌无毒,s型菌有毒。格里菲斯的实验: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后杀死的s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并从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书本43页图3-2)艾弗里的实验:将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发现:只有加入dna,r型菌才能够转化为s型菌,并且dna的纯度越高,转化就越有效。如果用dna酶分解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就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见书本44页图3-3)。实验证明: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生物学习方法。

(一)课前预习。预习是学生上课前的自学,是学生学习的预备。同学们坚持经常课前预习,不仅使自己对即将上的新课有个概括的了解,而且能对自己在新课中必须重点掌握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提高了同学们的自学能力。

(二)上新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能否上好课,教师的教是一方面,学生的学是更重要的方面,因此同学们要掌握听课的方法。为此,同学们在上生物课时要做好以下几点:

(1)注意听,认真记。注意听不仅仅是要求同学们集中精力,更重要的是听课要听思路,注意听老师是如何引人新课,怎样展开讲解的,最后又是怎样归纳小结的。特别要注意理解教师在讲课中反复强调的重点和难点,并在不影响听课的前提下记些要点。

(2)多动手、多观察。生物课l,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常常利用实物、标本、模型、挂图、课件等直观手段进行教学。有时教师还领学生做些探究性实验,同学们应在教师指导下多动手细观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对现象和过程进行比较、分析,这样不但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技能,同时培养了自己的科研素质,同时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勤思考、多提问。上课前同学们应对教师讲的每个问题都要认真地进行思考,尤其要重视教师的提问,不论提问谁,都必须把自己置于“主人”的位置上来,敏捷地思考这个问题我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同学们在听课中凡是自己不懂的或发现的新问题都要虚心向教师请教,决不能不懂装懂。

生物学习技巧。

学会归纳。

知识归纳将帮助我们系统的整理知识和思路,很有效的提高了复习效率,达到比较好的复习效果。我认为生物知识归纳包括基本知识的归纳、习题归纳和特殊知识点归纳。

基本知识的归纳就是把书本上的所有知识点有条理的罗列出来,解释各个术语的含义,列出它包含的的种类或分支的方向,并清晰地标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种知识归纳能帮助你准确的理解并牢固的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做这个归纳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参考一些参考书上的归纳,大家可以以之为基本框架,再把更具体的东西,尤其是书上的例子补充进去。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篇十四

一、磁场:

1、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方入其中的磁极、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

2、磁铁、电流都能能产生磁场;

3、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

4、磁场的方向:磁场中小磁针北极的指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1、磁感线是人们为了描述磁场而人为假设的线;

2、磁铁的磁感线,在外部从北极到南极,内部从南极到北极;

3、磁感线是封闭曲线;

三、安培定则:

四、地磁场:地球本身产生的磁场;从地磁北极(地理南极)到地磁南极(地理北极);

五、磁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是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量。

2、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放在该点的小磁针北极的指向)。

3、磁感应强度的国际单位:特斯拉t,1t=1n/a。m。

六、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1、大小:在匀强磁场中,当通电导线与磁场垂直时,电流所受安培力f等于磁感应强度b、电流i和导线长度l三者的乘积。

2、定义式f=bil(适用于匀强电场、导线很短时)。

3、安培力的方向:左手定则:伸开左手,使大拇指根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跟手掌在同一个平面内,把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并使伸开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七、磁铁和电流都可产生磁场;

八、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九、电流和电流之间亦有力的作用;

(1)同向电流产生引力;

(2)异向电流产生斥力;

十、分子电流假说:所有磁场都是由电流产生的;

十一、磁性材料:能够被强烈磁化的物质叫磁性材料:

(1)软磁材料:磁化后容易去磁的材料;例:软铁;硅钢;应用:制造电磁铁、变压器、

(2)硬磁材料:磁化后不容易去磁的材料;例:碳钢、钨钢、制造:永久磁铁;

十二、洛伦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叫做洛伦兹力。

(1)洛仑兹力f一定和b、v决定的平面垂直。

(2)洛仑兹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而不改变其大小。

(3)洛伦兹力永远不做功。

2、洛伦兹力的大小。

(1)当v平行于b时:f=0。

(2)当v垂直于b时:f=qvb。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