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论文800字(7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03-22 15:38:04    小编:zdfb
大学体育论文 文件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大学体育论文800字(7篇)

  • 上传日期:2023-03-22 15:38:04 |
  • zdfb |
  • 7页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体育论文800字篇一

关于大学生体育权利之实现途径研究

本文从分析体育权利的概念及内容入手,概括介绍了各专家学者对于体育权利的认识及内容,并探讨了目前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权利保护现状,进而提出实现大学生体育权利的三个途径,希望能够引导学生健康消费,达到健身和实现学生体育权利的目的。

体育权利 大学生 途径

现代法学的核心是权利,著名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认为法学即为权利之学,作为一门法学学科的体育法,也必然会涉及体育权利这一核心概念。体育权利是体育法学的一个基础问题,而具体何为体育权利,其概念界定出现在各种文献中,各种观点均有。比如陈华荣在《我国体育权利概念认识:困境与发展》一文中,对体育权利做了如下界定:“广义的体育权利包括所有在体育运动中产生或与体育运动相联系的权利。狭义的体育权利是指社会认可或法律承认的,人们参与体育活动、参加体育竞赛、接受体育教育、享受体育生活的资格和可能性。”方燕在其硕士论文《体育权利及其法律保护研究》中指出,体育权利可分为明示的权利和推定的权利,前者如《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中所规定的优先录取权等,后者则是由宪法等法律所规定公民所享有权利的推定或引申权利。刘毅在其硕士毕业论文中也对此做了描述,这三位学者在其论文中详述了各个专家学者对体育权利的看法。此外还有很多学者都以自己的观点对体育权利做了认定,在此笔者不再一一赘述。

在众多对体育权利的界定中,笔者认为胡冠佩等在《<体育法>的权利制度及其完善》一文中,按照《xxx体育法》这部已经颁布17年的法律中的规定来限定体育权利更符合我国的现实状况。《体育法》在第一章总则中规定了了发展权、管理权与参与权三项基本体育权。其中,第二条指出国家要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第三条进一步说明除国家自身要发展体育事业外,还鼓励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兴办和支持体育事业,这是体育发展权;第四条则指出各级行政主管部门需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管理体育工作,此为体育管理权它属于公权力范畴;体育参与权是指权利主体参与体育活动的权利。三种权利中,可以说体育参与权是《体育法》立法之重点向所在,因此除在第一章总则的第二条明确体育工作应全民参与之外,接着在第二章至第五章中又进一步详细规定了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社会团体中的体育发展权和参与权等权利内容。

大学生的体育权利应当是一种能力或资格,即大学生依照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规范的规定,参与到各种体育活动和体育事务中,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能力。大学生的体育权利主要体现在《体育法》第三章的学校体育中,在这一章中,规定了学校应当把体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必须要开设体育课,学校应当为学生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创造条件;为使学生的体育权利能够实现,学校要配备合格的体育教师,按照xxx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配备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学校还应当建立学生体格健康检查制度,加强对学生体质的检测。体育权利实施的主体是学生,体育权利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学生的自主意识,而我们目前的现实是,学生对自己体育权利的认识和重视不够,我曾经问过我所教授的某一班的学生这一问题,知道大学生有哪些权利吗?学生能够回答出我国的教育法中所规定的权利,但当我问什么是体育权利吗?所有学生的回答都是不知道。由此可知,体育权利在大学生中间仍然是一个新名词。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体育但不愿意上体育课,因为体育课很无聊,没有自己喜欢的运动,也不会自觉地从事课外体育活动。

目前各高校都按照体育法的规定安排有体育课来保障大学生的体育权利,也有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来保证体育课程的开展,但仍然存在以下缺陷。第一,体育课只是运动课,却没有学习体育法律法规的课程,包括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内,都没有意识到学习体育也有法律的保障;第二,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的配备不够齐全,只是用于体育课教学,无法满足大多数学生的课外活动需求;第三,因为学生意识的缺乏,没有学生感觉自己的体育权利受到了侵犯,大部分学生不认为自己有自由选择体育活动项目的权利,而是服从老师的安排,而且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机会很少。要想解决这些缺陷,需要加强对学生权利和义务的教育和引导,加强对体育课程和课外活动的管理,转变大学生的体育观念,使他们的体育兴趣与积极性得到提高,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推动体育权利实施的主体和中坚力量。

如何能够保障大学生体育权利的实现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综合目前我国高校的现状,我认为,除了各高校目前普遍采用的体育课来加以保障学生的体育权利之外,我们还可以采取如下几种途径:

(一)充分利用学生社团,保障大学生体育权利实现目标

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愿组成的学生组织,目的是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并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社团多种多样,是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我国高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学生社团的建立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组建学生社团的目的是活跃学校的学习空气,提高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引导学生成立各种不同类型的体育社团,以交流思想,增进友谊。每年可以根据学生社团情况组织一些社团比赛,提高学生参与社团的积极性,使学生社团成为保障大学生体育权利的有力武器。

(二)合理利用学校体育馆,加快大学生体育权利实现效率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体育赛事在我国的大中型城市举行。这些体育赛事仅仅是一个短期事件,但为了使体育赛事能够完满举办完成,每一次的体育赛事都会建设一些保障体育赛事的体育场馆。目前几乎各个高校都有了自己的体育馆,而赛事结束后,体育馆的使用问题就成了高校需要解决的一个新课题,因此,可以结合学生社团以及学生兴趣找出能够合理利用体育馆的方式和方法,使学校的体育馆不至于闲置下来,而且也能够使大学生的体育权利得到进一步的保障。比如中国农业大学的场馆,在奥运会赛事结束后,就得到了充分而合理的利用,目前农大的体育馆已经成为了体育与艺术教学的重要课堂,可以说除了周日外,每天的课程都安排的满满当当的。

(三)加强与校外体育俱乐部的联合,扩大大学生体育权利实现范畴

由于高校体育课时间分配有限,课外体育活动就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外体育活动是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学生将来的职业需求打下了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课外体育活动最主要的实现途径是学校的社团,还有专门的体育俱乐部,体育俱乐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灵活的活动手段,而且因为有及时、专门的引导者,可以提高活动锻炼的质量,并且能够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但因为学校体育老师的时间和空间的影响,不能满足校内俱乐部的课外活动模式,因此学校可以考虑加强和校外体育俱乐部甚或健身房的联系,引导学生健康消费,而非盲目的听信某些健身俱乐部的广告,结果白花了钱,却没有达到健身和实现自己体育权利的目的。

大学体育论文800字篇二

摘要:德育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体育教学情感目标的重要方面。本文针对体育游戏的特点,在体育游戏中把学生身心活动、游戏内容与游戏要求、意识动作、理论实践等结合起来,从渗透规则意识、团队意识、自信意识、诚信意识出发,寓德育于体育游戏之中,让学生既掌握技巧又明白事理。

关键词:德育教育;体育游戏;规则;团队;自信;诚信;渗透

德育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体育教育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领域,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体育的特点和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寓德育教育于各项体育活动之中。由于小学生天性好动,体育游戏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竞争无处不在,小学生对体育游戏尤为喜欢,在体育教学中,大部分的教师都愿意在体育活动中采用体育游戏。体育游戏的规则、竞争、合作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寓德育于身体活动之中,把德育自然渗透到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做游戏的同时,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情操上的陶冶,并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与实践,达到春雨润物、情景交融、潜移默化的功效。

在体育游戏中渗透规则意识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社会成员的行为应该实行自我控制,实行自我调节,不能随心所欲。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体育游戏教学中要渗透规则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行为。小学体育教学就是在“玩中学”“学中练”,要正确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和身心特征来进行体育教学,开发和创编体育游戏,规范学生的体育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规则意识。体育游戏规则性很强,学生们只有遵守规则,才能完成游戏,才能取得好成绩,所以在游戏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规范体育行为,遵守游戏规则。低年级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都有好玩好动、自制力差、没有形成遵守纪律的观念等现象,开展一些有角色、有情节的体育游戏,这种游戏来自生活的“教材”,摸得着,看得见,体会得深,比起空洞的说教更具说服力。例如,进行“群象搬木头”的游戏,开始请好动、能力强、遵守纪律的好孩子当大象,能力弱、胆子小的孩子当小象,并提出大象要开动脑筋,克服困难,帮助小象越过障碍物,搬走木头。为了激发学生游戏的兴趣,应轮换角色。由于孩子都想被同伴推选为大象,而且他们也明白只有遵守纪律并出色地完成游戏中的任务就会被同学们认可和推举为大象,他们会在游戏中遵守游戏规则,控制自己的言行,改掉一些不好的习惯,所以,利用体育游戏的规则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和良好习惯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体育游戏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规则的限制、学生之间的交往,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就会在无形中给学生渗透规则意识,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感悟。

在体育游戏中渗透团队意识

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是体育教学和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学中的很多内容需要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合作完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体育教学的支柱,也是新课标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同时,在游戏中学生的一些作风、态度和品行都会充分展现,这就给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提供了便利,所以在体育游戏的教学中,更应该渗透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体育游戏一般是以集体或小团体的统一活动来实现,如球类比赛、拔河、接力等项目,应该让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在游戏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孩子们的团结互助、热爱集体、与人合作和共同体验成功的乐趣。例如,在“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中,教师在游戏中给学生的讲解和组织直接关系到游戏对学生的作用,如果教师在讲解中侧重于小鸡的团结,就会形成小鸡斗老鹰脱离实际的场面,而是应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强调小鸡的团结,不能离开集体,要及时渗透团结协作的教育,让小鸡在母鸡的保护下与老鹰进行xxx,尽可能地不让老鹰捉走。在游戏过程中,针对队尾的小鸡摔倒的现象,教师要及时的鼓励和引导,让小鸡勇敢地站起来,迅速回队,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老鹰进行斗智斗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依靠集体的力量战胜困难的良好品质。在一些游戏比赛中,学生为了取得胜利,有时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如相互责备、单打独斗、违反规则、作弊等问题。在游戏中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制止和引导,让学生以小组和团队相互协作、互相帮助、遵守规则、诚信做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以及锻炼学生对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团队的力量、集体的强大,体会集体活动带来的乐趣,享受游戏的快乐。

在体育游戏中渗透自信意识

“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自信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支柱,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促使学生充满信心、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的动力。但现实生活中我们注意到,不少孩子因体弱多病或被溺爱,变得孤独、胆小缺乏自信。对孩子的这些不良性格和行为习惯,用强制改正的方法往往事与愿违。在体育游戏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游戏竞争的特性,让学生与同伴竞争、与自己竞争来获得成功,通过身体的竞争、心理的竞争,增强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在游戏的设计中,要考虑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体育游戏中获得快乐,都能体验到游戏的乐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养成顽强、进取的优良品质。例如,在“南极探宝”游戏中,教师针对孩子不同的性格特点,请有胆有魄的孩子担任船长,担负起探险寻宝的重担,胆小软弱的孩子担任船员,协助船长完成任务。由于孩子在游戏中情绪放松,角色分配又符合孩子实际水平,所以孩子能顺利地完成任务,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了自信心。让学生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心,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条件是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完成。例如,在游戏“跳一跳”中,想办法把花篮取下来,从而在不断地成功中培养自信。切忌花篮挂得太高,而实际能力不及,连连失败,致使自信心屡屡受挫。学生需要通过顺利地学会一件事来获得自信。一个在游戏中总做不好的孩子,很难把自己看成是成功的人,他会减少自信心,并由此不愿再去努力,越是不努力,就越是做不好,就会越不自信,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应通过帮助他们,完成他们想要做的事来消除这种恶性循环。另外,对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要格外关心。例如,对胆小怯懦的孩子,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在游戏中担任一定的工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大胆自信。

在体育游戏中渗透诚信意识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道德层面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和做人的基本准则。当前公民诚信意识缺失,面对利益出现了很多诚信失范现象,所以在学校教育中就应进行和渗透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学生遵守规则、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让“诚信”走进课堂。在体育游戏教学中,以体育游戏的规则为前提,积极挖掘体育游戏的诚信教育主题,通过明理教育渗透诚信、教学活动渗透诚信、游戏竞争渗透诚信,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诚信、体现诚信、张扬诚信。例如,《踩气球》游戏,要求学生一定要单脚把气球踩破,而不能用双脚,如果用双脚踩破就不算数。例如,“爬雪山,过草地”的游戏,为了弘扬长征精神,要求学生应该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最终把红旗插到目的地,学生就是凭着守信重承诺的决心,克服途中的种种艰难困苦,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这样的游戏,生动活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将体育游戏的德育内容与学生所要形成的思想融为一体。

体育游戏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体育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在游戏中结合教学内容,把德育与教育融为一体,利用体育游戏的主阵地,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让学生在活泼愉快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教育,寓德育教育于身体活动之中,在无形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1]邢华国.浅析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青春岁月,2012(23).

[2]冯咏梅.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5).

大学体育论文800字篇三

体育论文开题报告(一)

一、题目来源

社会实践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如果一个人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他就会积极参加,热心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充分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

在体育课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还有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每到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总会找出种种借口向老师请假不上课或根本不到课堂上课。但如果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作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克服主观困难,以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广大体育教师寻找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提供参考,同时对于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苏梅青,卢勤。浅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4(35)

[3] 续志红。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4(18):77-78

[4] 谢月芳。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

[5] 顾久贤。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机械职业教育。2004年第4期

[7] 罗士达,王立冲。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2(19):107-108

[9] 缪本海,叶条凤。我院新生体育课的兴趣现状调查与分析[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8):77-78

大学体育论文800字篇四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实验研究方法,对江苏省10所普通高校筛选出的2008级400名新生进行体育运动心理健康干预的研究。结果证明:体育运动对干预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体育运动;心理健康;价值

随着人们追求健康的意识不断增强,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心理健康在人的整体健康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大学生中有的人存在心理障碍;20世纪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来已达到30%[1]。同时,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上,研究者在对随机调查的1516名大学生的研究中显示,的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会出现心理亚健康状态。有时或经常出现单项心理障碍症状的情况占调查总数的~,最为突出的症状为抑郁,占调查总数的[2]。

显然,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大学教育中的突出矛盾。为此,xxx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3]同时,许多学者提出了许多防范和处理的方式,但笔者认为,体育运动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方式。尽管体育运动为什么有助于治疗心理疾病的基本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有关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可以缓解或消除心理疾病的研究已成为现在乃至以后国际运动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领域中的重点研究课题。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江苏省10所普通高校2008级新生400名,其中文科学生200名,理科学生200名。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通过scl—90量表和常用体育锻炼方法调查表对400名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和平时常采用的体育锻炼方法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2.实验法。将通过scl—90量表筛选出的三组共60名分别表现有抑郁、焦虑和人际关系敏感心理问题的新生,随机平均安排在篮球、排球、足球、太极拳、健美操5个锻炼小组中,每周锻炼1h,共锻炼6周。实验前,采用问卷调查了60人的适应力、耐受力、控制力、注意水平、社会交往能力和康复力六项自测指标作为评估标准。6周后再对他们进行心理测试和问卷调查。

二、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结果

通过scl—90量表对400名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发现其中有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依次为抑郁、焦虑、人际敏感、强迫、偏执等。对60名有明显抑郁、焦虑和人际敏感症状的大学生在实验前、后都进行了适应力、耐受力、控制力、注意水平、社会交往能力和康复力六项指标的自评测试(见表1)。

表160名大学生实验前、后六项指标总评情况对比一览表

注:六项指标总评在480分以上者心理健康水平为好;360~479分为一般,360分以下为差。

实验中,被平均分配到各锻炼小组中的三组实验对象,在实验后与其症状相关的因子分也发生了各种变化(见表2)。

(二)分析

从表1中可知,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调节作用明显。因为体育运动的疗法方便易行,不受环境条件的限制,也不需花费过多的财力、物力,便于自我调控。其实际是一种由表及里的通过改善大学生的身体状况来影响其心理状况的方式。此方式对那些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心理有问题或患心理疾病,更不愿意去心理治疗机构咨询或治疗的大学生更为有效。因为体育运动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在运动中可以打破年龄、性别、身份、年级以及地域的界限,相互合作,这就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从而克服孤僻,忘却烦恼和痛苦,提高大学生的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促进大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协调人际关系。

从表2可以看出,抑郁组的学生在各锻炼小组中实验前、后的数据均呈显著性差异(p<),这说明各种锻炼形式均能显著改善抑郁症状;焦虑组的学生只在排球和太极拳锻炼小组中呈显著差异,说明只有排球和太极拳对焦虑具有改善作用;人际关系敏感组的学生在篮球、排球、足球锻炼小组中呈显著性差异。显然体育运动具有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功能。

1.能产生的最优化的心理状态。学生在适当的体育活动中,会产生最优化的运动愉。这种运动愉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是很大的,体育运动具有宣泄、中和、抵消和对抗不愉快情绪的作用,人通过体育运动,爆发出来的不仅仅是能量,同时更重要的是释放了积压的不愉快情绪。体育运动伴随着血流量和吸氧的增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控制抑郁,因为抑郁通常与低肾上腺素分泌量有关,运动增加肾上腺素分泌量。

2.能缓解紧张的情绪。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影响的重要的指标。许多研究发现,参加愉快的、非竞争性的或有节奏的体育运动会产生显著的短期情绪效应,从而形成良好的情绪状态。

如,melnman等人(1993)对运动后的受试者立即进行了测量,发现他们的状态焦虑、抑郁、紧张和心理紊乱等水平显著降低,精力和愉快程度显著提高[4]。hayden等人(1984)有关有氧锻炼与焦虑和抑郁关系的研究发现,长期有规律的锻炼者比不锻炼者在较长时间内很少焦虑和抑郁[5];berger(1993)认为,有规律地从事中等强度(最大心率的60%~75%),每次锻炼时间20~60min,有助于情绪的改善[6]。

在高度竞争的社会,人们经常会产生压抑,紧张等情绪反应,体育运动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情绪,使人们从烦恼中摆脱出来。大学生常常会因为繁多的考试、相互之间的竞争和对未来就业的担忧而产生焦虑的情绪。有规律的运动锻炼可以调节紧张情绪,缓解心理上的紧张压力,降低学生的焦虑状态、学生的心理紊乱等水平;能有效的改善大学生的抑郁情况,减轻抑郁程度;减轻强迫症状;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身体活动的参与者能够体验到运动愉,即个体运动后会产生满足、愉悦、舒畅。心理学家们认为,身体活()动是使神经中枢系统得到适当的激活并得到愉快水平的重要途径,适度负荷的体育运动能促使人体释放一种多肽物质——内啡肽,它能使人们在进行运动后直接感受到舒适愉快的心情。因此,参加体育运动,尤其是参加自己喜爱或擅长的体育活动,可以使人从中得到乐趣,振奋精神,陶冶情操,产生良好的情绪状态。

3.能增强自我控制感。学生通过体育运动,控制感和自我控制得到了发展,他们在体育运动中可更多体验到成功感和竞赛感,也能从运动中体验到压抑感的释放,有满足感,会使锻炼者更加自觉地投入到运动中,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具有直接的心理效益。

4.有助于形成独立的个性。体育运动有助于个性的形成,因为体育运动一方面是以对抗和竞赛为内容便于磨炼人顽强、坚韧、自信、勇敢和机智等品质;另一方面体育运动有以进步和友谊为内容,便于培养人的坦诚、宽容、谅解和互爱等品质,以及使人在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观方面得到加强和提高。

5.有助于培养拼搏进取的意志品质。体育运动本质上讲就是克服自我、战胜自我、净化自我和提高自我的过程,从而在某一种体育运动的磨砺和体育精神的陶冶中,渐渐的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定向,以完成人格的升华。几乎任何体育运动都要求具有勇敢和不怕困难的精神,同时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运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它培养人的勇猛顽强,拼搏进取的意志品质。胜败和体育运动永远相伴,体育运动鼓励人渴望和追求胜利,也培养人勇于接受失败,后者对一个人的成长更有意义。在胜利和成功时保持进取精神并不难,但在失败时保持进取精神就很难了。

6.能改善人际关系。体育运动有利于情感交流和解除自我幽闭,更容易与他人之间形成友朋关系,大学生可以借助运动锻炼的方式来认识、调整和改造心理品质与行为方式。通过运动锻炼,身体素质的提高与锻炼的内在动机是分不开的,运动锻炼的水平与精神健康之间存在一种正相关。

参考文献:

[1]陈敏敏.贸易自由化与中国农业保护[j].中国农村经济,2000,(5):29-32.

[2]佘丹丹,宋少俊.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成因分析[c].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

[3]xxx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n].xxx,1999-06-13.

[4]melnmanad,[j].aujpsyeh,1993,(45):134-140.

[5]haydenrm,[j].jsportsmed,1984,(24):69-74.

[6]bergerbg,[m].in:singerrn,murpheym,tennantlk,

大学体育论文800字篇五

一、优化体育活动内容

我们要打破传统的体育活动内容,充分利用户外空间资源,优化幼儿活动内容,从幼儿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出发,给幼儿提供了更多自由活动的机会。适当的户外体育活动不仅会增强幼儿的体质,还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幼儿综合素质,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不同兴趣、爱好能力水平,尊重幼儿的意愿和选择,精心选择内容,选择适合不同年龄幼儿的体育活动。如跳跃区的袋鼠跳、助跑跳、跳格子、跳绳等。这些游戏都比较质朴、活泼,所以,这样的活动我们也会经常开展,同时根据主题的内容再挖掘生成一些新的体育游戏内容。同时,幼儿园一般都有很多个体育活动区域,如攀爬区、投掷区、平衡区、跳跃区等,我们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区域,自己选择活动伙伴,在活动中体验到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

二、优化体育活动器材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确定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提供器材,在幼儿园现有的器材中选择适当的、有层次的活动材料进行活动,并在运用幼儿园现有的体育器材的基础上进行自制适用的体育器材。教师在选择的体育器材时要避免盲目性,要根据目标选择器材,通过使用器材达到锻炼目的并完成目标来优化选择。如周目标的一项内容为练习幼儿的平衡性,教师选择内容有走跑区的跨栏、乌龟鞋、过平衡木、绕障碍跑、赶小猪等等。在材料特征选择方面,幼儿会习惯选择轻便、灵巧、既能一物多玩又能满足其多种多样需要的材料,教师要尽量满足幼儿的自主选择。当然,对于幼儿喜欢的活动材料要投放足够的数量,以免发生争抢的现象。

三、优化设计体育活动方案

在设计体育活动方案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差异。小班体育活动内容要简单,规则单一,活动角色要少。中班设计体育活动时,活动内容要多样化,加强限制性,增加竞赛因素。因为大班幼儿在活动中控制自己的行为能力在不断地加强,知识经验变得更加丰富,带有情节的游戏占很大的比重,游戏中的角色不断在增加,每个角色都可以有自己的动作和任务,游戏的规则数量大大增加,限制性也更强了一些,因此,大班体育游戏的内容也更加体现多样化,除了跑跳、追捕外,还要通过一定的障碍物,利用一些小型器械进行游戏。如果说将中大班的游戏方案放在小班幼儿来进行游戏活动,幼儿就有了难度从而就退缩;如果说将小班的游戏特点放在中大班幼儿中进行游戏活动,对幼儿来说缺少了挑战性,各项动作发展也难以得到正常的发挥。同时还要注意同一年龄幼儿的个体差异。比如,某大班平时体育游戏活动有基础,班内幼儿又都是从小中班升上来的,这时可根据他们学过的各项动作和体力情况选择一些较复杂、难度较大的体育活动。优化设计体育活动方案,还要明确选编体育游戏的目的。课的基本部分前半部分是练习投掷动作,后半部分选用的游戏应该是流动量大的带有跑、跳动作的,结束部分则应选用活动量小的游戏。正是因为体育活动的各部分对游戏量和动作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在选编体育活动时,必须要考虑一节课的各部分任务。因为游戏能激发幼儿园的情绪,能提高幼儿的积极性。还有,在优化设计体育活动方案时,如果上午进行的是音乐课,则应选用活动量小一些的较安静的体育游戏;如果上午进行安静的语言课、计算课或是美工课等,户外体育活动时选编的应该是活动量较大的集体体育游戏,幼儿在玩的过程中,需要付出较大的体力和精力,如带有跑、跳动作的体育游戏。四、优化体育活动教学方法教师备好课后,在实际教学时不能死板僵化地照搬教案,而应根据上课时的具体情况作适当灵活的处理。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增加幼儿的求知欲,增强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幼儿能很好地学会简单的体育常识和技能,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实际效果,适应身体能力的发展。比如,当发现幼儿在练习强度圈套的教材时已显出中度疲劳状,教师则应立即调整课的节奏,改个人分散练习或集体集中式练习为分组轮换观摩式练习,让幼儿可得到轮流休息,或直接让幼儿休息1~2分钟,教师可利用这一时间讲解、示范或简评,以纠正幼儿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又如,练习双脚向前跳时,如果前面放置一条红带,或画一个圆圈,要求幼儿往这人标志物上跳,效果就更好。为了引起幼儿兴趣,可以适当加入竞赛性。如玩“看谁跑得快”“看谁先追上球”“哪一队站得快”等游戏,这种方法在大班使用的较多。

四、优化体育活动形式

幼儿体育活动要不拘一格,要将“体育活动”与传承民间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家长教育资源,挖掘民间传统游戏。生动、丰富的传统民间游戏活动,能大大激发幼儿了解民间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幼儿感受到运动的魅力,分享着运动的快乐,使得传统文化在家庭、幼儿园得到了传承与发扬。如小班幼儿在师幼互动中形成旧游戏、新玩法,一物多玩、旧物新玩、多物一玩、多物合玩,可以进行老鹰捉小鸡、熊和石头人等游戏;中班幼儿则选择翻饼、烙饼、打沙包、攻城、传电等游戏;大班幼儿可开展跳竹竿舞、编花篮、跳皮筋、踢毽子、滚铁环等。当然,大自然中同样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有目的、有计划、有要求的远足活动,既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育,增强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又能达到陶冶性情,锻炼毅力和意志品质的目的。教师可以和家长沟通,建议家长将自己的孩子带入大自然,让孩子感知春夏秋冬,感受自然本色,感受家乡之美,与大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五、总结

要贯彻教育“一切为了孩子,健康第一”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就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并且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实际发展水平,确定基本动作的学习,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环境、器材、人力物力资源,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自如地驾驭体育活动,让“阳光体育”带给孩子阳光的沐浴、阳光的心态、阳光地释放。

大学体育论文800字篇六

论文摘要:通过文献资料、社会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10所高校1500名大学生体育锻炼方式与体质健康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为:大学生体育锻炼方式与体质健康有显著的相关性,经常锻炼的大学生组体质健康优秀和良好率高于偶尔锻炼的大学生组。建议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实施有效的干预。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体育锻炼方式;体质健康

1前言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目前对人们健康的威胁,15%——20%来自遗传因素,20%一25%来自环境因素,50%——55%来自个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10%——15%来自卫生和医疗保健条件。可见生活方式对人类的健康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召开了“健康促进与身体运动(healthpromotionandphysicalactivity)”为主题的会议,大会敦促各国政府把推动大众体育的发展作为公共健康与社会政策的组成部分。并明确提出了“使体力活动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石。”那么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处于18—23年龄段的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如何,与体质健康究竟呈现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本文将进行深入的研究。

2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2.1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江苏省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为样本具有代表性,根据截至2004年江苏省高等院校结构比例,首先分层抽取10所高校,然后在每所院校抽取150名全日制大学生。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2.2.2社会调查法

2.2.2.1问卷调查法

参考prentice,w.e.于1990建立的生活方式自评量表(来自fitnessandwellnesforlife)j,在11位专家的指导下,制定出我国大学生生活方式自评量表。包含:饮食方式,睡眠方式,体育锻炼方式,嗜好方式,就医方式和应激方式等6个一级指标和28个二级指标,所有的二级指标有“从未”、“有时”、“坚持”三个选项,分别以3、2、1或1、2、3记分,得分高者生活方式相对健康,反之其某些生活方式要素有待改进。本文选取其中的体育锻炼方式指标进行研究。2005年10月下旬,采用研究者现场发问卷,学生独立填写,当场收回的方法,向10所调查院校共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1499份,回收率为99.9%,有效问卷1432份,有效率为95.5%。

2.2.2.2体质健康调查法

向各院校索取对应调查范围的学生体质健康数据(教育部规定《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需归档保存)。

2.2.3数理统计法

首先对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筛选和录入,然后运用$pss12.0作数据整理与统计。

根据量表中锻炼方式的3个二级指标的得分总和对样本进行分组,高于或等于7分者归为经常锻炼组,低于7分而大于4分者归为有时锻炼组,小于或等于4分者归为偶尔锻炼组。运用卡方检验,比较这三个群体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有无显著性差异。

3大学生体育锻炼方式调查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有19.3%的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59.0%的大学生有时参加体育锻炼,有21.7%的大学生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相似的研究成果有:天津7所高校12.3%的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65.9%的大学生有时参加体育锻炼,而21.8%的大学生从未参加体育锻炼;长春市大学生经常锻炼的占22.2%,有时锻炼的占60.0%,几乎不锻炼的占17.8%。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有学校体育教育、体育氛围和政策法规的实施等:首先,目前学校体育的“应试教育”现象十分突出,教学围绕考试圈,为了考试而教学。体育锻炼追求的只是眼前利益和近期效益,体育考试及格、体育达标、中考体育加分等,而诸如体育素养,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技能这些能使学生受益的体育素质被忽略。其次,周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气氛和情调作为一个外界刺激因素,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对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有较大影响的是学校“体育群体”,笔者通过对大学生课余体育现状调查发现,大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主要依靠大学生自发组织。这种活动方式和组织形式不利于学校资源的利用,也不利于高校体育的科学指导和发展。因此我们要想提高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率和质量,必须促进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锻炼环境。最后,虽然教育行政部门历来高度重视学校体育,曾多次以不同法定形式对学生的体育活动进行规定。1990年xxx批准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指出:“要确保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包括体育课)。国家体委于1995年6月23日了《全民健身一二一工程》,强调学校做到保证学生每天要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每年组织学生开展二次远足、野营活动,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身体检查。1995年颁布实行的《xxx体育法》也明确规定学校应当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开展课余训练和竞赛。

1999年6月,《xxx中央xxx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但是,目前我国学校体育领域中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想把体育政策法规落到实处,而不仅仅留于形式或行政口号,要依赖于法律监督、学校领导教师的重视以及有效的舆论宣传和导向。

4大学生体质健康等级调查结果与分析

5大学生体育锻炼方式与体质健康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与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大学生体育锻炼方式与体质健康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经常参加锻炼的大学生组体质健康优秀和良好率高于偶尔锻炼的大学生逐渐趋于平和,运动效果显著。”“健身锻炼每星期至少3次,如每周少于3次,效果就不显著。而全身持久性锻炼(耐力锻炼)的效果与频度有关,频度越多,收获越大。”

为什么经常参加锻炼的大学生组体质健康优秀率和良好率高于偶尔参加锻炼的大学生组呢?由于体育锻炼能对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产生全面的效应。首先,体育锻炼能改善大学生的生理功能:体育锻炼能改善人体神经系统的功能,包括改善神经过程的均衡和灵活性,使人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器官的调节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体育锻炼能提高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包括改善体内物质代谢过程,减少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保持和增强血管壁的弹性;体育锻炼能增强人体呼吸系统的功能,使呼吸次数增加,呼吸加深,使肺通气量大大增加;体育锻炼能增强人体运动系统的功能,包括使骨密质增多,骨壁增厚,骨松质排列有序,并能延长骨化时间,从而增强骨的抗压和抗扭曲性能,能使肌肉力量增强,并能使关节变得灵活坚固,使人体健壮健美;体育锻炼能促进消化吸收增强,使营养物质的吸收更彻底,代谢排除得更干净;体育锻炼能使内分泌活动更加旺盛等。

其次,taylor(1985)对体育锻炼的心理效应研究发现:体育锻炼可增加或提高学业成绩、自信心、情绪稳定性、独立性、心理控制源内控倾向、良好心境、知觉能力、身体意象和身体能力感;berber(1993研究报道,有规律地从事中等强度(hrn~ax的6o%一75%)活动的锻炼者每次活动20—60min,有助于情绪改善;mcdonald&hodgdon(1991)对有氧健身锻炼与特质人格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有氧健身运动在人格与评价上有积极型效果。最后锻炼还能改善大学生的精神面貌。有利于大学生形成一种长期、系统、不懈追求的价值观,有利于大学生建立起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6结论与建议

1)大学生体育锻炼方式与体质健康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经常锻炼的大学生组体质健康优秀和良好率高于偶尔锻炼的大学生组。

2)建议对学生体育锻炼实施干预策略。严格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制定更为严格的实施细则,明确校长为学生体质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对校长实施“以运动锻炼为核心的健康管理模式”的轮训,考核校长的健康管理绩效。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督促学校树立“培养:生体育锻炼习惯优先”的教育思想,对学校体育工作实施“运动锻炼参与率”、“运动习惯巩固率”和“体质健康指标改善率”的三项考核。

大学体育论文800字篇七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生健康教育体育与健康

论文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是职业教育的基础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好坏直接影响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健康状况和劳动者的素质,从而影响着人才质量、经济效益和经济发展速度。但长期以来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还是存在着严重的低效率问题。本人结合中职教育实际情况,初步探讨怎样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体育与健康教育为培养专业型、技术型人才提供身体素质的保障。

新理念中等职业学校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要求,确定中等职业学校体育的总目标为: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进行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促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要使现代青少年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保持完善的健康状态,就必须认真地开发学校体育规划与科学布局以及体育课程资源利用。

一、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观念和指导思想的落后

其一,现在大部分中职学校实行开放招生,招收的学生大多来自不同地区。许多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时期接受的健康教育与目前所接受的健康教育存在根本上的理念差距。部分学生连完整的体育课都没有上过,技能的差异导致学生间接受能力的差异。部分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必然容易对所学事物失去兴趣。其二,大部分中职学校对健康教育的弊端在于对“健康”概念认识模式的模糊不清,这对体育课程的内容设置是十分不利的。

2.课程内容的陈旧与教授方法的落后

教育部在修订后的《纲要》中明确规定:“在中职二年级实行拓展模块(学生自主选项教学),让学生选择自身喜欢的课程。”目前,由于大部分中职学校领导对培养社会紧缺的应用性人才的专业教学方式更加重视,把更多经费投人到校专业课设置与配备上,而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相关功能却无法全部一步到位,导致健康教育只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并没有将健康教育和体育教育合理化地结合。校方的思想怠慢使多数教师丧失了教学积极性。有的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往往忽略实践教育,重视理论的教学,没有很好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3.教学评价方式和标准的不灵活

多数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成绩时主要采用定量评价,而很少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考核标准过于单一。多数教师已经习惯了传统的考核标准,而对新的考核制度不很适应而难以接受,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新的评价体系过于复杂而退求其次。

二、相关建议及对策

1.改善中职学校的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方法发展趋势应以以下教学方法为主流:启发式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合作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就是在体育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启示下,先让学生自己积极思考,然后教师总结明确结论。研究式教学法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先思考、研究、探索、讨论,教师后讲解、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合作式教学方法是一种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合作式教学方法能够提高职校生的团结合作能力,达到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教学目标。

2.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要改变以往评价单一化的做法。要求全面、综合地评价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们不要怕麻烦,尽量做到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考试与测验相结合。努力做到评价方式多元化。

3.结合各校特点,开展阳光体育

长期系统的健身锻炼有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提高骨量,预防骨质疏松,从而使骨变得强壮、牢固;身体活动使得关节更加灵活、稳固;经常参加身体锻炼,可使肌肉产生良好的适应性变化,表现为肌肉的健壮、有力。

4.转变教师观念.加强师资培训

教师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转变教师观念十分重要。新体育课程要求体育教师要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教学的研究者和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因此,教师的责任任重道远。职业学校体育教师的师资培训工作相对比较薄弱,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培训。

总之中职体育校本教材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专业特征进行编写,与时俱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中职特征、学校特征、专业特征,为学生的专业技能添彩,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学校共同进步、社会繁荣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