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反思(通用13篇)

  • 上传日期:2023-11-13 07:09:16 |
  • zdfb |
  • 7页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挑战,从而提前做好准备和应对策略。写作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也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每一个范文都有其独特的亮点和精彩之处,值得我们认真品味和学习。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反思篇一

《爬天都峰》一课主要讲了天都峰的高和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解决困难爬上天都峰的。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体会善于从别人身上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解决困难的道理。

课堂上,我首先对生字和词语检查过关,然后就把重点放在朗读感悟上。这一课中我把朗读感悟重点放在了对天都峰的高和险上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的话语上面。这里重点说一直对于第二自然段的教学。在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险上,我让学生多次朗读第二段,在读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如:“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体会天都峰的高;通过“挂”等词体会天都峰的陡。但是在找一找这些词语时,却碰到了一些困难,尤其是对于“挂”这个词语,很多小朋友不能理解,因此花在这里的时间就相对多了些,最后我希望通过知识的迁移来使学生理解,我举了《望庐山瀑布》的例子,通过这里的“挂”字来使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挂”字,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了《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所以这样一来就比较容量理解了,我也认识到有些东西的学习对三年级刚升上中段的学生不能太强求了,要通过知识的迁移和感性的事物的帮助才能行!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反思篇二

《爬天都峰》是习作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学习写作方法是重点。今天的课虽然是奔着这个重点去的,但是上得很枯燥,我还不能完全从文章跳出来,把它当做一个例子来看。

上课的条理仍然不够清晰,我觉得还是对文本把握的不到位。孩子们听得半睡半醒,这节课的效果好坏,一目了然。

教参上指出,本篇课文需要孩子掌握的,是要体会作者是用“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来把爬山过程写清楚的。

因为文中出现了大量的对话,联想到学生们平时作文中最擅长的“机器人对话”描写,我不禁把重点改成了,学习文中的对话描写,可以在“说”字前,对人物的动作,神态加以描写。比如:他点点头,笑着说:“……”。她头也不抬的说:“……”同时对标点符号的运用,适当渗透。

然而还不敢把教参的重点抛在一边,所以这堂课上的有点乱,没有主次。其实,写到这里,我心里已经清楚,关键原因还是在于,备课不到位,不够细致。想起于永正先生的“备课”,课文中涉及到的字或者将要板书的字,他一定会在课前练很多遍,直到写好为止。我为自己的“轻描淡写”式的备课而脸红。

以后还是要加强自己的备课。同时还要加强自己的表达能力,语无伦次,缺乏组织能力是我的常态,我必须要改掉它。

《爬天都峰》二次备课:

一、首先出示天都峰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其陡峭,并表达自己看到这样的山后的畏惧心理。之后,出示文中第二段内容(作者所想),师:我们可以像作者一样,把自己的感受写进文章里。

学生读二段内容,感受作者害怕的心理以及其用词准确。

二、师:这个时候,作者碰见了一个老爷爷,她是这样描述的(出示文本句子):我回头看,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比我爷爷年纪还大哩!(提示学生,可以对自己事件当中见到的人物进行描写。)。

三、从人物对话中感悟“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学习对话描写。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找出作者开始不敢爬,最后却成功登顶的原因:是老爷爷的话,给了她鼓舞和力量。老爷爷也是因为作者的鼓舞,所以爬上了山顶。点明本课主题。

2、出示文中的几处对话,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学习对话描写中,可以对说话的人物进行适当的描写,这样会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如:他(……)说:“……”。

3、作者爬山时,是什么样子呢?

学习第6段,关注并圈画动词,学习作者的动作描写方法。

四、爬山后,他们又做了什么?作者又是从哪些角度进行记录的呢?

1、在鲫鱼背前拍照做纪念。(做)。

2、老爷爷,作者和爸爸,三人之间的对话。

3、写作顺序。

五、总结。

作者从爬山这件事中,领悟到了一个道理:……在整个爬山事件中,作者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爬山这件事写清楚了。

结合“交流平台”点明,把一件事写清楚,需要注意什么。……。

六、拓展阅读《一件小事》。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反思篇三

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课文开头简单地交代了“我”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这件事;接着围绕着爬天都峰,按事情发展顺序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作者站在天都峰脚下看到的情景。讲了两点:一是山峰的“高”,二是山峰的“陡”。第二层讲爬天都峰前的情况。先讲“我”担心能否爬上,接着讲“我”和老爷爷相互鼓励下一起爬。第三层讲“我”和老爷爷、爸爸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讲了爬上天都峰之后的情况。先讲在鲫鱼背前“我”和老爷爷照相留念,接着“我们”互相道谢,最后课文用爸爸的话对“我”和老爷爷讲的话进行总结。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并正确读写本课生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重点是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难点是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朗读课文,抓关键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朗读感悟、情景教学法。

搜集黄山图片。

第一课时。

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课文范读,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第二课时。

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这么高的山,“我爬得上去吗?”

(1)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引导学生说)。

(2)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指导朗读)。

(3)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指导朗读)。

3、哟,这么高的山,要摆在你面前叫爬,你爬不?

(引导生的换位思考)。

4、这么高的山,看得“我”直发抖,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

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2)“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3)“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学生读书圈划。

b.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5、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a.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课外延伸,交流课余生活。

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指名交流,师生评议。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反思篇四

语文具有丰富的情感性,情可以感人,情可以育人。《爬天都峰》一文,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相处中,能给人以很多的启迪。因此,我将"体验情感"作为自己此课的重要目标之一,并以读促思,以思促说,以说促情,使学生较自然地将课文主人翁和作者的积极情感化为己有,并将在学生人生之路上刻下深刻的印迹。

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提出了"阅读教学要带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的观点,即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去,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我引导学生从读中去悟,去思,去自由表达,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以达到善读善悟,让学生欢乐的沉醉于语文的海洋。

言为心声,抓住两次对话,以角色体验的方式,通过填补内心空白,让学生透过语言的外衣,洞悉思想的本质。教师引导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以真情告白的方式,强化了感受,引起了共鸣,既丰满了角色形象,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体验"与"情感"同时出现,总目标中强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如何透过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就需要充分的感悟,设身处地地发挥想象,受到文中感情的激励,如从片断中老爷爷和我登上山顶的喜悦中受到感染,去联想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类似事情,从内心感受到战胜困难的喜悦,真正体会感悟和朗读紧密地结合,以读促思,以思促说,体验情感的过程。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反思篇五

三年级的教学侧重点要从识字写字教学转移到阅读作文教学,如何才能把握好这个度,让学生的语言与潜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呢?“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是崔峦教授提出的常态语文教学。这也是我们一线教师所追求的。

课文透过“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最后一齐爬上了天都峰的描述,向我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三年级的学生,刚从低年级向中年级过渡,对于生字的掌握学生还是会有必须的难度。在揭示课题后,我示范写“爬”,让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笔顺、结构。还()让学生拿起笔写写“爬、峰”两个字,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写字时间,同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一些难理解的词语,透过老师指导性地阅读,让学生主动去理解体会词语的意思。比如:“笔陡”,透过简笔画的形式进行理解。“发颤”,透过让学生找近义词的方法进行理解。

本册教材比较重视语言的积累。在每篇课文中都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在课后练习中也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因此,从一开学,我就引导学生学完课文后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读,并摘抄下来。优秀的学生还能够选取性地背一背,背背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因为背诵是积累语言的好方法,学习语言十分需要适当的记忆。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词语和句群,一篇篇精致的美文,会给他的语文功底打下坚实的基础,语言运用潜力也会随之提高。《爬天都峰》第二自然段中的两个句子准确、形象、巧妙地将天都峰的险峻峭拔描述了出来,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材料。在教学这两句话时,我让学生在充分感悟、朗读的基础上,及时地让学生进行了积累。除了极个别学生,大部分的学生都能流利地背诵。充分地利用课本资源,会让我们的孩子学得更简单一点。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反思篇六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反思意为自我反省。那么优秀的反思是什么样的呢?白话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教学反思(优秀7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白话文给您最好的朋友。

三年级的教学侧重点要从识字写字教学转移到阅读作文教学,如何才能把握好这个度,让学生的语言与潜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呢?“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是崔峦教授提出的常态语文教学。这也是我们一线教师所追求的。

课文透过“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最后一齐爬上了天都峰的描述,向我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三年级的学生,刚从低年级向中年级过渡,对于生字的掌握学生还是会有必须的难度。在揭示课题后,我示范写“爬”,让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笔顺、结构。还让学生拿起笔写写“爬、峰”两个字,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写字时间,同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一些难理解的词语,透过老师指导性地阅读,让学生主动去理解体会词语的意思。比如:“笔陡”,透过简笔画的形式进行理解。“发颤”,透过让学生找近义词的方法进行理解。

本册教材比较重视语言的积累。在每篇课文中都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在课后练习中也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因此,从一开学,我就引导学生学完课文后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读,并摘抄下来。优秀的学生还能够选取性地背一背,背背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因为背诵是积累语言的好方法,学习语言十分需要适当的记忆。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词语和句群,一篇篇精致的美文,会给他的语文功底打下坚实的基础,语言运用潜力也会随之提高。《爬天都峰》第二自然段中的两个句子准确、形象、巧妙地将天都峰的险峻峭拔描述了出来,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材料。在教学这两句话时,我让学生在充分感悟、朗读的基础上,及时地让学生进行了积累。除了极个别学生,大部分的学生都能流利地背诵。充分地利用课本资源,会让我们的孩子学得更简单一点。

《爬天都峰》一课教学,有两点我觉得很成功。

一、针对课题提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实践证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学生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学生很乐意提问,并且一般问题都能在当时解决,这不仅鼓励了爱提问题的同学,更激励其他同学课前认真预习。重点问题是“他们是怎么爬上天都峰的”,梳理出这个问题,作为重点进行学习讨论。以学生问题定教学重点,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二是运用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突出了本单元训练重点。如第二自然段教学,通过多种读书方式,教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从中体会到什么,有什么感受,再用画一画,评一评,读一读的方法,一步一步引导感悟。对“小妹妹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启发学生紧紧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理解——从抽象的“奋力”,到具体的“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再到“终于”包含的艰辛与喜悦,有词句意思的理解与指导,有读的训练,有情境、形象的想象,有情感体验的表达。课文没有直接、明显地写老爷爷怎样受小妹妹勇气鼓舞,下决心爬上天都峰的,对他为什么也能爬上天都峰的理解难以具体。这一环节教学,我采用静心读书、独立想象、自由练说、表演读等方式,借助前面学习的方法和认识基础,启发学生联系天都峰的特点、老爷爷的年纪和话语来合理想象,既扩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具体理解了老爷爷的话的内涵,顺利解答了问题,又较好展现了启发想象这一“放”的教学环节,落实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发展了语言。

《爬天都峰》这篇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一件事。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本篇课文具有丰富的情感性,情可以感人,情可以育人,同时能给人以很多的启迪。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朗读感悟上,以读促思。在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这两个特点时,我让学生对第二段进行多次形式多样地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又让学生画一画,画出天都峰的高耸入云、山高路远,学生运用喜闻乐见的方式体会出天都峰的“高”和“陡”。同时,也达到了熟读成诵的教学效果。

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提出了"阅读教学要带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的观点,即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去,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在学习“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这一部分内容时,我抓住两次对话,以角色体验的方式,通过填补内心空白,让学生透过语言的外衣,洞悉思想的本质。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分角色朗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个个都跃跃欲试,争先恐后来要求角色。其中一个小男孩还运用上了肢体语言,弯腰驼背,手捋虎须,声音也是老气横秋的,虽然他这样的举动换来了个别学生的嬉笑声,但是学生还是接受了他,纷纷效仿。就是这样的朗读引起了共鸣,既丰满了角色形象,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不过,由于时间有限,对学生的重点字词指导不到位,比如“奋力、爬呀爬、终于”等等。

《爬天都峰》一课主要讲了天都峰的高和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解决困难爬上天都峰的。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体会善于从别人身上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解决困难的道理。

课堂上,我首先对生字和词语检查过关,然后就把重点放在朗读感悟上。这一课中我把朗读感悟重点放在了对天都峰的高和险上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的话语上面。这里重点说一直对于第二自然段的教学。在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险上,我让学生多次朗读第二段,在读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如:“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体会天都峰的高;通过“挂”等词体会天都峰的陡。但是在找一找这些词语时,却碰到了一些困难,尤其是对于“挂”这个词语,很多小朋友不能理解,因此花在这里的时间就相对多了些,最后我希望通过知识的迁移来使学生理解,我举了《望庐山瀑布》的例子,通过这里的“挂”字来使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挂”字,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了《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所以这样一来就比较容量理解了,我也认识到有些东西的学习对三年级刚升上中段的学生不能太强求了,要通过知识的迁移和感性的事物的帮助才能行!

今天是第一次讲公开课,题目是《爬天都峰》。反思内容如下:

1、心态。上课前很紧张,早上五点半的时候就突然醒过来了,意识里还是准备的公开的教案。但在正式上课前,给自己做了积极的心理建设。因为我明白,如果我怂了,声音中传递出紧张、害怕的情绪或直接的磕绊、颤音等,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会更加紧张,不敢回答问题了。因此,正式上课后,大概有1分钟的过渡吧,之后就没再想这件事,所有的都是围绕教学和学生发言情况展开。

2、时间。上课前会担心自己的教学任务是不是有点多,时间够不够用,学生能不能消化得了。上课后,感觉对于每一个教学任务的时间分配上不是特别清晰。但最后的结果是,总结刚说完,铃声敲响了。所以不知道是否能证明自己很好地把握到了。

3、教姿教态。无论是从衣着还是行为举止上,感觉都符合一个教师的身份,这一点对自己还是满意的。

4、教学方法,明白以启发式的教学思想为指导,具体采用了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法、朗读法、讲授法等。

语文具有丰富的情感性,情可以感人,情可以育人。《爬天都峰》一文,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相处中,能给人以很多的启迪。因此,我将"体验情感"作为自己此课的重要目标之一,并以读促思,以思促说,以说促情,使学生较自然地将课文主人翁和作者的积极情感化为己有,并将在学生人生之路上刻下深刻的印迹。

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提出了"阅读教学要带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的观点,即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去,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我引导学生从读中去悟,去思,去自由表达,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以达到善读善悟,让学生欢乐的沉醉于语文的海洋。

言为心声,抓住两次对话,以角色体验的方式,通过填补内心空白,让学生透过语言的外衣,洞悉思想的本质。教师引导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以真情告白的方式,强化了感受,引起了共鸣,既丰满了角色形象,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体验"与"情感"同时出现,总目标中强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如何透过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就需要充分的感悟,设身处地地发挥想象,受到文中感情的激励,如从片断中老爷爷和我登上山顶的喜悦中受到感染,去联想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类似事情,从内心感受到战胜困难的喜悦,真正体会感悟和朗读紧密地结合,以读促思,以思促说,体验情感的过程。

教了《爬天都峰》之后,一种感觉就是自己教低段的时候,好像在打散弹,课文的教学没有高段那样顺畅。首先还是想到了三年级的特点,在文章的人文性方面关注更少了,而在字词的学习上做了很多的文章,花了很大的力气。每篇课文的生字学习,读认扩词就要花半节多课的时间。并且有时还要选取一些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展开训练之后学生的速度不快,而我又想训练得到位一些,所以两堂课就顾及不了人文性的一些思想教育了。但我觉得我的路是走对的。尤其是在教学《爬天都峰》后,更让我坚定这种上课的套路。在教学中,我们选取了这样三个训练点,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在孩子们充分朗读第一小节之后,我问孩子一个普通的问题:天都峰是一座怎样的山峰孩子们立刻得出——高、陡。我之后并没有停留在这样的理解上,而是引导孩子去探讨,作者怎样写的原先前面一句是说特点的,后面一句是举个例子的。“高”的特点,课文举了“在云彩之上”的例子。我话锋一转,说:“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有特点的事物,我们也来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

池塘里的水很深,天空中的小鸟飞得很快,学生思路开阔,畅所欲言,不时有好的句子冒出来。我想这种练习时对学习“总分”句式的铺垫,对写作有必须的帮忙。

二是补一补课文中的一个空白点。在爬天都峰的描述中,作者写了自己是怎样爬的,“手脚并用”、“像猴子一样”等,但老爷爷是怎样爬的,课文中并没有写出来,我又安排了一个训练,让孩子们谢谢老爷爷怎样爬的,同学们想象丰富。

老爷爷左手扶着铁链,右手住着拐杖,眼睛盯着石级向上爬;

老爷爷弓着身子,吃力地迈着脚步,爬得气喘吁吁的;

老爷爷一边拉着叔叔的手往上爬,一边嘿哟嘿哟的为自己鼓劲。

这个训练是需要孩子们进行合理的想象,并且放开思路才能够完成的。

三是学习了课文的三次对话之后,让孩子们再次补充对话。

这次对话不但是一个语言文字的训练点,让孩子们填出我与老爷爷对话的提示语,有助于孩子对“我”与老爷爷的情感的定位,更重要的是孩子自己说出了这篇课文的主旨:在困难面前要有信心,有勇气,要相互鼓励;只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勇于尝试就能够获得成功等等。真是一石两鸟啊!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反思篇七

《爬天都峰》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本课教学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课外材料的补充和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本课所涉及到的天都峰和鲫鱼背,没有亲自去过的学生也许对这些景色了解甚少,课外材料的补充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因此,在预习本课时,我让学生查找了有关天都峰和鲫鱼背的资料,然后在课前进行交流。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我出示了天都峰和鲫鱼背的图片。这些环节,为学生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以及爬风的不易,一老一小的相互鼓励,都起到了很好的铺垫。

然后抓关键词语感悟,悟中读,读中悟。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写了天都峰的高和陡。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说一说这一段写了什么?从哪些地方读出了天都峰的高?陡?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让学生区分“望”和“看”的区别,“望”写出了天都峰的高;观插图,找到“石级”,理解“笔陡”,画简笔画更加直观形象;“挂”?感悟高和陡;“发颤”什么意思?为什么发颤?写出了作者的怎样的内心世界?在理解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独有的感受,学生的朗读水到渠成,绘声绘色。

最令我惊喜的是班中有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说出了“爬天都峰”的“爬”的妙用。一个爬字写出了天都峰的高和陡,更写出了爬天都峰的艰辛和不易,爬上天都峰是需要勇气的,爬上天都峰都是了不起的,一老一小的互相汲取力量,才爬上了天都峰,所以一老一小互相致谢。

不足之处是可能学生读得多,读得多,说的也多,在祖孙俩的对话中,相对读得少了些,最后导致收尾有些仓促。以后要更加准确把握教学时间。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反思篇八

《爬天都峰》这篇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一件事。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本篇课文具有丰富的情感性,情可以感人,情可以育人,同时能给人以很多的启迪。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朗读感悟上,以读促思。在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这两个特点时,我让学生对第二段进行多次形式多样地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又让学生画一画,画出天都峰的高耸入云、山高路远,学生运用喜闻乐见的方式体会出天都峰的“高”和“陡”。同时,也达到了熟读成诵的教学效果。

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提出了"阅读教学要带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的观点,即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去,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在学习“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这一部分内容时,我抓住两次对话,以角色体验的方式,通过填补内心空白,让学生透过语言的外衣,洞悉思想的本质。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分角色朗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个个都跃跃欲试,争先恐后来要求角色。其中一个小男孩还运用上了肢体语言,弯腰驼背,手捋虎须,声音也是老气横秋的,虽然他这样的举动换来了个别学生的嬉笑声,但是学生还是接受了他,纷纷效仿。就是这样的朗读引起了共鸣,既丰满了角色形象,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不过,由于时间有限,对学生的重点字词指导不到位,比如“奋力、爬呀爬、终于”等等。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反思篇九

今天是第一次讲公开课,题目是《爬天都峰》。反思内容如下:

1、心态。上课前很紧张,早上五点半的时候就突然醒过来了,意识里还是准备的公开的教案。但在正式上课前,给自己做了积极的心理建设。因为我明白,如果我怂了,声音中传递出紧张、害怕的情绪或直接的磕绊、颤音等,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会更加紧张,不敢回答问题了。因此,正式上课后,大概有1分钟的过渡吧,之后就没再想这件事,所有的都是围绕教学和学生发言情况展开。

2、时间。上课前会担心自己的教学任务是不是有点多,时间够不够用,学生能不能消化得了。上课后,感觉对于每一个教学任务的时间分配上不是特别清晰。但最后的结果是,总结刚说完,铃声敲响了。所以不知道是否能证明自己很好地把握到了。

3、教姿教态。无论是从衣着还是行为举止上,感觉都符合一个教师的身份,这一点对自己还是满意的。

4、教学方法,明白以启发式的教学思想为指导,具体采用了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法、朗读法、讲授法等。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反思篇十

《爬天都峰》一课教学,有两点我觉得很成功。

一、针对课题提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实践证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学生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学生很乐意提问,并且一般问题都能在当时解决,这不仅鼓励了爱提问题的同学,更激励其他同学课前认真预习。重点问题是“他们是怎么爬上天都峰的”,梳理出这个问题,作为重点进行学习讨论。以学生问题定教学重点,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二是运用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突出了本单元训练重点。如第二自然段教学,通过多种读书方式,教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从中体会到什么,有什么感受,再用画一画,评一评,读一读的方法,一步一步引导感悟。对“小妹妹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启发学生紧紧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理解——从抽象的“奋力”,到具体的“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再到“终于”包含的艰辛与喜悦,有词句意思的理解与指导,有读的训练,有情境、形象的想象,有情感体验的表达。课文没有直接、明显地写老爷爷怎样受小妹妹勇气鼓舞,下决心爬上天都峰的,对他为什么也能爬上天都峰的理解难以具体。这一环节教学,我采用静心读书、独立想象、自由练说、表演读等方式,借助前面学习的方法和认识基础,启发学生联系天都峰的特点、老爷爷的年纪和话语来合理想象,既扩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具体理解了老爷爷的话的内涵,顺利解答了问题,又较好展现了启发想象这一“放”的教学环节,落实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发展了语言。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反思篇十一

这篇课文通过“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登上了天都峰的事,告诉我们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课后思考练习的要求,应当把教学重点确立为:弄清“我”登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读懂爸爸的话。基于上述认识,我在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初步感知全文内容,了解行文顺序和认识天都峰的又高又陡,并启发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第二课时转入深究课文内容,以梳理出的学生的疑点为线索,解决教学重点;第三课时安排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练习,有单项的、综合的,口头的、书面的,必做的、选做的……以达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加深的目的,并让全体学生都有所得。

下面对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做进一步说明。这课时有四个大的教学步骤:

1.复习回忆,再现天都峰的高和陡;

2.深入读议,理解小妹妹受老爷爷鼓舞登山的过程;

(这是扶,实际上是学生体会小妹妹会从老爷爷身上汲取力量,解决教学的第一个重点。)。

3.启发想象,理解老爷爷受小妹妹鼓舞登山的过程;

(这是放,实际上是让学生体会老爷爷会从小妹妹身上汲取力量。)。

4.总结全文,体会爸爸说的话。

(在前两步基础上,学生理解爸爸说的“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就不困难了,教学的第二个重点也顺势解决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把读的训练放在首位,在读书中教给学习的方法。

在本课设计中,读书贯穿了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了包括自读、默读、试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等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感情朗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弄清“我”是怎样爬上天都峰时,设计了几个相关问题:(1)小妹妹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2)她看见了老爷爷,心里又怎么想呢(3)后来,她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让学生静下心来一边读一边想。

课文第六自然段讲的是“我”受老爷爷精神鼓舞,不怕困难,奋力向峰顶攀登。为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奋力”一词,首先,指名读本节,其余学生感受“我”是怎样不怕困难爬天都峰的;再让学生自读,找出体现我“奋力”爬的词句,并理解这些词句;最后,让学生结合生活感受,带着自身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以指导学生读书为主线组织阅读教学活动。

2.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主体潜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不再用自己对课文的分析讲解去取代学生自身的主体感受,而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我活动,去读书、去思考,参与议论,参与交流,使他们能更充分、更直接、更自如地接触课文,从而更好地去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在学生活动方式上,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全班学习这一形式,而是以个体的独立学习为主,加强同桌及小组的合作学习,有机地把各种方式恰当地安排、组合,从而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呈现出双向和多向并存的局面,使学生们始终有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

3.挖掘教材的创造性教育因素,启发学生合理想象,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课文没有直接、明显地写出老爷爷爬天都峰的思想变化及攀登天都峰的具体过程,但学生们可以凭借前面理解到的小妹妹在老爷爷鼓舞之下爬上天都峰的那些认识,在自己头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的形象来。而且如前所述,老爷爷在小妹妹的鼓舞下终于爬上了天都峰,又正是体会爸爸说的“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一个方面,因此这里可以作为一个启发想象的训练点。设计了一组想象思考题:(1)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2)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3)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让学生在想象的空间里去塑造老爷爷奋力登山的生动形象,从而对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二、教学实录与评析。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生:爬天都峰。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其中一个是:天都峰有多高,它是什么样子的呢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这个问题已经解答了。让我们来回忆一下,请翻开书,一起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生齐读第2自然段。)。

师:读得好。(多媒体出示天都峰画面)天都峰真高啊!峰顶在云彩上面哩!天都峰真陡啊!登山的石级和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

师:但是,小妹妹、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同学们,上节课你们还提出了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呢,是什么力量使他们爬上天都峰的呢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这也是这堂课我们共同学习要解答的主要问题。让我们先来看看小妹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请你们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听一听小妹妹是怎么说的。

(生自由读,师巡视检查。)。

师:小妹妹说了什么。

(指名读小妹妹的话)。

师:好,请坐。小妹妹说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生自由读小妹妹的话)。

师:她说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请你说。

生:是因为她爬上的时候,她……。

师:她怎么样啊。

师:来到天都峰脚下,小妹妹犹豫了。那当她看到老爷爷时,心里又怎么想呢请你来说。

生:她看到老爷爷的时候,她应该想,我这么小的年纪,来爬天都峰,会害怕。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还要来爬天都峰,他都不害怕,我应该鼓起勇气来爬上天都峰。

师:你是说老爷爷的勇气鼓舞了小妹妹。她还会怎么想呢。

生:小妹妹看见老爷爷,是这样想的,她想老爷爷那么大年纪了,还来爬天都峰啊!

师:她感到怎么样啊。

师:说得真好!对,老爷爷不怕,小妹妹也不怕!你们是从哪儿看出这是一位年纪很大的老爷爷呢你读。

生:我从“比我爷爷还大哩”这里看出来这个老爷爷比她爷爷还大。

师:还从哪儿看出老爷爷年纪很大。

生:我从“白发苍苍”看出来老爷爷的年纪很大。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通过读表现出老爷爷年纪很大。

(生齐读相关句子)。

[通过读表现理解,增强体会,不失为较低年级学生阅读理解的好办法。]。

师:你们从哪儿看出这位年纪这么大的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呢。

生:我是从“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和“老爷爷也点点头:‘对,咱们一起爬吧!’”看出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

师:你真会读书。这是她发现的,你又从哪儿看出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请你读。

生:我还从“小妹妹,你也来爬天都峰”这里看出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

师:同学们会学习。你们又从哪儿看出小妹妹这时下定决心,自己也要爬天都峰了呢。

生:我是从“我不再犹豫”这里看出小妹妹要爬天都峰。

师:请你把这个句子读完整,好吗。

(生读句子,师相机板书:不再犹豫)。

师:请你们通过读让老师感受到小妹妹不再犹豫了。

(生齐读相关句子)。

师:小妹妹下定了决心,应该读得再坚决一点儿,再读一次。

(生再读相关句子)。

师:小妹妹看到老爷爷要爬天都峰,不再犹豫,下定了决心爬天都峰。她怎样爬天都峰的呢在书中去找答案。你来说。

生:她是奋力向峰顶爬去。

(板书:奋力)。

师:“奋力”是什么意思你说。

生:“奋力”的意思是拿定主意。

师:拿定主意是不再犹豫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想想“奋力”是什么意思。你说。

生:奋力就是充分鼓起劲来。

师:对,使出了全身的力气。想一想,怎样读才能表现出体出了全身的力气呢自己试一试。

(生试读)。

师:请同学们读。

(生齐读)。

师:我怎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呢往下读。

(生齐读相关句子)。

师:“攀着铁链上”。“攀着”是什么意思。

生:“攀着”就是紧紧抓住东西使劲爬上去。

师:那“攀着铁链上”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用力抓住铁链往上爬。

师:理解得好!那“攀着铁链上”怎么读。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攀着铁链上”)。

师:是使劲儿抓住铁链往上爬。再用点儿力,读。

(生再读)。

师:读得好。再读一次。

(生再读)。

师:她为什么要紧紧抓住铁链往上爬请你说。

生:因为天都峰很陡,如果不紧紧抓住铁链上,就会掉下来。

师:说得好!她联系了天都峰的陡来考虑。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想要是小妹妹不抓紧铁链,她会摔下来的。

师:那“攀着铁链上”该怎么读,一起读。

(生齐读)。

师:多险啊!再读“攀着铁链上”。

(生再读)。

师:读得好!再读一次。

(生再读)。

师:真有力气!那“手脚并用向上爬”又是什么意思呢你说。

生:“手脚并用向上爬”的意思是手和脚一起用力向上爬。

师:说得对!小妹妹为什么要手和脚一起用力向上爬。

生:因为她不手和脚一起用,她就会摔下来。这样比较安全。

师:这是你的理解。还有吗。

生:因为如果她用两只脚走的话,有时候脚会走累了,她用手一起爬的话就比较省力。

师:有感受。你还怎么想联系天都峰又高又陡来想想。

生:因为天都峰那儿铁链是直下来的,不“手脚并用向上爬”,只用脚爬,是爬不成的。

师:噢,有道理。那我们来读“手脚并用向上爬”。

(生齐读)。

师:读得好。小妹妹就是这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板书:奋力攀登)请同学们自由练读这个自然段。

(生自由练读第6自然段)。

师:同学们读得多好啊!我们再一起读。

(生齐读第6自然段)。

生:老师少念了个“终于”。

师:那句子中有了“终于”这个词,让你感觉到什么呢请你们自己试着读一读,体会一下。

(生试读体会)。

师:你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他们爬得很累,很不容易。

师:理解得好!还有吗。

生:我体会到他们爬呀爬,最后终于爬上了峰顶,他们感到无比的喜悦!

师:这个词用得好!那你能把你的体会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生有感情朗读句子)。

师:读得多好啊!同学们,拿起书,一起读。

(生齐读)。

师:老师看到有的孩子读的时候笑眯眯的,就像自己也爬上了峰顶一样。请大家再读一读。好多小脸儿都笑起来了,多可爱啊!

(生齐读)。

师:同学们提出的小妹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这个问题,现在你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所以,小妹妹说——请女同学读。

(女生读小妹妹的话)。

师:那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天都峰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老爷爷爬上峰顶后说的话。

(生自由读老爷爷的话)。

师:老爷爷说他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呢。

生:老爷爷是小妹妹的勇气鼓舞了他,他才爬上天都峰的。

师:理解得好!你能不能用老爷爷的话来说一说。

(生读相关句子)。

师:一起读。

(生齐读相关句子)。

师:课文中没有具体告诉我们老爷爷怎样受小妹妹勇气鼓舞下决心爬上天都峰的,但你们只要仔细读书就能体会出来。请同学们静静地再认真读第2至7自然段。(多媒体出示思考题:(l)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2)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3)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生默读,师巡视、指导。)。

师:想好了自己说一说。

(生自由练说)。

师:说完了以后,孩子们可以讨论一下。

(生分组讨论,师巡视倾听。)。

师:很多小组讨论得非常热烈。你们对哪些问题感受深,就说哪些问题。哪个同学愿意先说。

师:老爷爷看到小妹妹这样想,是吗下来再静心读读老爷爷的话,再想想。——还有吗。

生:老爷爷站在天都峰脚下,心里会想,我这么大的年纪,能爬上天都峰吗。

师:你能联系天都峰的高和陡来想象,很好!——还有吗。

生:老爷爷他看到小妹妹以后,心里会想,小妹妹年纪这么小,爬得上去吗再看看我年纪这么大,肯定能爬上去。这时,他不害怕了,心里充满了信心。他想,他一定会爬上去的。

师:老师发现不少同学觉得老爷爷一开始就敢爬天都峰,是不是这样。

生:是。

师:让我们再来听一听老爷爷说的话,一起读画红线的部分。

(生齐读)。

师:老爷爷一开始就下决心爬天都峰了吗。

生:没有。

师:他在什么情况下下决心爬天都峰的。

生:他是看小妹妹也要爬天都峰,才下决心爬天都峰的。

师:那刚才两个同学提到的他看到小妹妹时想,我年纪这么大了,肯定能爬上去。是不是一开始就想的我肯定爬得上去你说。

生:是的。

师:那你再读一读老爷爷的话。大家一起帮他,好吗。

(生齐读)。

师:老爷爷先下决心了吗。

生:老爷爷一开始还没有下决心。

师:对了。什么时候下决心的。

生:是老爷爷看到小妹妹也要爬天都峰的情况下才下决心的。

师:所以,你刚才的说法——。

生:不对。

师:刚才那个同学也说老爷爷一开始就要爬,你说的,是吗你现在觉得你该怎么说。

生:我觉得应该说老爷爷是看到小妹妹那么小也要爬天都峰,他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师:现在你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好,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继续讨论。请你说。

生:后来,他是这样爬上天都峰的。我想老爷爷爬不上去的时候,小妹妹会说:老爷爷,你——你要有勇气爬上天都峰,爬上天都峰就可以看到黄山的云海了。然后,小妹妹没有信心的时候,老爷爷又会给小妹妹鼓励,又会说:小妹妹,无限风光在险峰,你只要爬上了天都峰,你就一定能看到美丽的风景。

师:他们始终在相互鼓舞。答得棒!请坐下。有没有同学把这几个问题连起来想了这么多能干的同学都思考了,请你来说。

生:老爷爷在峰顶下面,他看到天都峰,心想,我这么老的年纪,要来爬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可能爬不上去吧他对自己有些怀疑。他看到小妹妹,他会想,小妹妹这么小的年纪都来爬天都峰了,我一定也要爬。后来,他看见小妹妹爬不上去的时候,他说,小妹妹,一定要爬上去,爬到上面,我们就又可以休息,可以看黄山的云海了。老爷爷爬不上的时候,小妹妹会说,老爷爷,你加油啊!无限风光在险峰,你一定要爬上去呀!

生:明白了。

师:那我们再来读一读老爷爷说的话。请男生读。

(男生齐读老爷爷说的话)。

师:上节课,同学们还提出了一个问题,小妹妹和老爷爷互相道谢以后,爸爸为什么要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这一老一小哪点儿有意思,有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他们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师:他们都会从别人身上——。

生:汲取力量。

(板书;汲取力量)。

师:爸爸笑着说的话是对这一老一小的赞扬。让我们学着爸爸,也笑着来赞扬这一老一小吧!

(生齐读爸爸的话)。

师:让我们记住爸爸的话吧!这节课上到这里。

总评:

本课从内容重点看,写如何“爬”的文字并不多,而用了大量笔墨去写天都峰的特点,写小妹妹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再从中心思想看,并非只在表现不怕困难、奋力攀登的精神,而是要说明应该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据此,编者在“思考·练习”中设计了两个重要的问题:(l)课文是怎样讲天都峰的“高”和“陡”的(2)“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以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这实际上提示了学习本篇课文的重点和思路。

罗老师准确地把握住了教材的上述特点,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采用变序式学习方法,紧紧抓住小妹妹与老爷爷“互相道谢”的话切入,再反顾前文,去体会他们对话所包含的丰富内容;最后归结到对爸爸的话的理解,从而感知全文的中心思想。这使整个教学目标明确而又恰当,教学重点集中而有深度。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着眼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针对该课的教学对象仅为三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和生活经验都有限的实际,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小妹妹的话时,重在“扶”;理解老爷爷的话时,着力“放”,“扶”“放”结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着眼于读书的训练。

教师始终把指导读书作为教学的一条主线。采取了试读、引读、自由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并有机地结合教师的指导与演示、学生的观察与讨论,训练学生正确阅读,深入理解,形成阅读能力与习惯。

3.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教师根据教学进程各个阶段的训练目的与需要,适时地交换着教学组织形式,或个体静心读书,或小组合作学习,或全班讨论、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发挥主体作用,自主学习。

4.着眼于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启发学生理解老爷爷感谢小妹妹的话时,安排了较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大胆想象老爷爷受小妹妹鼓舞下决心爬天都峰的情景和过程,然后进行说话表达。这既落实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又锻炼了语言表达。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反思篇十二

这篇课文通过“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登上了天都峰的事,告诉我们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课后思考练习的要求,应当把教学重点确立为:弄清“我”登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读懂爸爸的话。基于上述认识,我在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初步感知全文内容,了解行文顺序和认识天都峰的又高又陡,并启发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第二课时转入深究课文内容,以梳理出的学生的疑点为线索,解决教学重点;第三课时安排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练习,有单项的、综合的,口头的、书面的,必做的、选做的……以达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加深的目的,并让全体学生都有所得。

下面对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做进一步说明。这课时有四个大的教学步骤:

1.复习回忆,再现天都峰的高和陡;

2.深入读议,理解小妹妹受老爷爷鼓舞登山的过程;

(这是扶,实际上是学生体会小妹妹会从老爷爷身上汲取力量,解决教学的第一个重点。)。

3.启发想象,理解老爷爷受小妹妹鼓舞登山的过程;

(这是放,实际上是让学生体会老爷爷会从小妹妹身上汲取力量。)。

4.总结全文,体会爸爸说的话。

(在前两步基础上,学生理解爸爸说的“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就不困难了,教学的第二个重点也顺势解决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把读的训练放在首位,在读书中教给学习的方法。

在本课设计中,读书贯穿了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了包括自读、默读、试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等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感情朗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弄清“我”是怎样爬上天都峰时,设计了几个相关问题:(1)小妹妹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2)她看见了老爷爷,心里又怎么想呢(3)后来,她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让学生静下心来一边读一边想。

课文第六自然段讲的是“我”受老爷爷精神鼓舞,不怕困难,奋力向峰顶攀登。为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奋力”一词,首先,指名读本节,其余学生感受“我”是怎样不怕困难爬天都峰的;再让学生自读,找出体现我“奋力”爬的词句,并理解这些词句;最后,让学生结合生活感受,带着自身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以指导学生读书为主线组织阅读教学活动。

2.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主体潜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不再用自己对课文的分析讲解去取代学生自身的主体感受,而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我活动,去读书、去思考,参与议论,参与交流,使他们能更充分、更直接、更自如地接触课文,从而更好地去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在学生活动方式上,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全班学习这一形式,而是以个体的独立学习为主,加强同桌及小组的合作学习,有机地把各种方式恰当地安排、组合,从而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呈现出双向和多向并存的局面,使学生们始终有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

3.挖掘教材的创造性教育因素,启发学生合理想象,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课文没有直接、明显地写出老爷爷爬天都峰的思想变化及攀登天都峰的具体过程,但学生们可以凭借前面理解到的小妹妹在老爷爷鼓舞之下爬上天都峰的那些认识,在自己头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的形象来。而且如前所述,老爷爷在小妹妹的鼓舞下终于爬上了天都峰,又正是体会爸爸说的“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一个方面,因此这里可以作为一个启发想象的训练点。设计了一组想象思考题:(1)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2)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3)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让学生在想象的空间里去塑造老爷爷奋力登山的生动形象,从而对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二、教学实录与评析。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生:爬天都峰。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其中一个是:天都峰有多高,它是什么样子的呢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这个问题已经解答了。让我们来回忆一下,请翻开书,一起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生齐读第2自然段。)。

师:读得好。(多媒体出示天都峰画面)天都峰真高啊!峰顶在云彩上面哩!天都峰真陡啊!登山的石级和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

师:但是,小妹妹、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同学们,上节课你们还提出了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呢,是什么力量使他们爬上天都峰的呢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这也是这堂课我们共同学习要解答的主要问题。让我们先来看看小妹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请你们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听一听小妹妹是怎么说的。

(生自由读,师巡视检查。)。

师:小妹妹说了什么。

(指名读小妹妹的话)。

师:好,请坐。小妹妹说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生自由读小妹妹的话)。

师:她说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请你说。

生:是因为她爬上的时候,她……。

师:她怎么样啊。

师:来到天都峰脚下,小妹妹犹豫了。那当她看到老爷爷时,心里又怎么想呢请你来说。

生:她看到老爷爷的时候,她应该想,我这么小的年纪,来爬天都峰,会害怕。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还要来爬天都峰,他都不害怕,我应该鼓起勇气来爬上天都峰。

师:你是说老爷爷的勇气鼓舞了小妹妹。她还会怎么想呢。

生:小妹妹看见老爷爷,是这样想的,她想老爷爷那么大年纪了,还来爬天都峰啊!

师:她感到怎么样啊。

师:说得真好!对,老爷爷不怕,小妹妹也不怕!你们是从哪儿看出这是一位年纪很大的老爷爷呢你读。

生:我从“比我爷爷还大哩”这里看出来这个老爷爷比她爷爷还大。

师:还从哪儿看出老爷爷年纪很大。

生:我从“白发苍苍”看出来老爷爷的年纪很大。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通过读表现出老爷爷年纪很大。

(生齐读相关句子)。

[通过读表现理解,增强体会,不失为较低年级学生阅读理解的好办法。]。

师:你们从哪儿看出这位年纪这么大的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呢。

生:我是从“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和“老爷爷也点点头:‘对,咱们一起爬吧!’”看出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

师:你真会读书。这是她发现的,你又从哪儿看出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请你读。

生:我还从“小妹妹,你也来爬天都峰”这里看出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

师:同学们会学习。你们又从哪儿看出小妹妹这时下定决心,自己也要爬天都峰了呢。

生:我是从“我不再犹豫”这里看出小妹妹要爬天都峰。

师:请你把这个句子读完整,好吗。

(生读句子,师相机板书:不再犹豫)。

师:请你们通过读让老师感受到小妹妹不再犹豫了。

(生齐读相关句子)。

师:小妹妹下定了决心,应该读得再坚决一点儿,再读一次。

(生再读相关句子)。

师:小妹妹看到老爷爷要爬天都峰,不再犹豫,下定了决心爬天都峰。她怎样爬天都峰的呢在书中去找答案。你来说。

生:她是奋力向峰顶爬去。

(板书:奋力)。

师:“奋力”是什么意思你说。

生:“奋力”的意思是拿定主意。

师:拿定主意是不再犹豫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想想“奋力”是什么意思。你说。

生:奋力就是充分鼓起劲来。

师:对,使出了全身的力气。想一想,怎样读才能表现出体出了全身的力气呢自己试一试。

(生试读)。

师:请同学们读。

(生齐读)。

师:我怎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呢往下读。

(生齐读相关句子)。

师:“攀着铁链上”。“攀着”是什么意思。

生:“攀着”就是紧紧抓住东西使劲爬上去。

师:那“攀着铁链上”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用力抓住铁链往上爬。

师:理解得好!那“攀着铁链上”怎么读。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攀着铁链上”)。

师:是使劲儿抓住铁链往上爬。再用点儿力,读。

(生再读)。

师:读得好。再读一次。

(生再读)。

师:她为什么要紧紧抓住铁链往上爬请你说。

生:因为天都峰很陡,如果不紧紧抓住铁链上,就会掉下来。

师:说得好!她联系了天都峰的陡来考虑。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想要是小妹妹不抓紧铁链,她会摔下来的。

师:那“攀着铁链上”该怎么读,一起读。

(生齐读)。

师:多险啊!再读“攀着铁链上”。

(生再读)。

师:读得好!再读一次。

(生再读)。

师:真有力气!那“手脚并用向上爬”又是什么意思呢你说。

生:“手脚并用向上爬”的意思是手和脚一起用力向上爬。

师:说得对!小妹妹为什么要手和脚一起用力向上爬。

生:因为她不手和脚一起用,她就会摔下来。这样比较安全。

师:这是你的理解。还有吗。

生:因为如果她用两只脚走的话,有时候脚会走累了,她用手一起爬的话就比较省 力。

师:有感受。你还怎么想联系天都峰又高又陡来想想。

生:因为天都峰那儿铁链是直下来的,不“手脚并用向上爬”,只用脚爬,是爬不成的。

师:噢,有道理。那我们来读“手脚并用向上爬”。

(生齐读)。

师:读得好。小妹妹就是这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板书:奋力攀登)请同学们自由练读这个自然段。

(生自由练读第6自然段)。

师:同学们读得多好啊!我们再一起读。

(生齐读第6自然段)。

生:老师少念了个“终于”。

师:那句子中有了“终于”这个词,让你感觉到什么呢请你们自己试着读一读,体会一下。

(生试读体会)。

师:你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他们爬得很累,很不容易。

师:理解得好!还有吗。

生:我体会到他们爬呀爬,最后终于爬上了峰顶,他们感到无比的喜悦!

师:这个词用得好!那你能把你的体会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生有感情朗读句子)。

师:读得多好啊!同学们,拿起书,一起读。

(生齐读)。

师:老师看到有的孩子读的时候笑眯眯的,就像自己也爬上了峰顶一样。请大家再读一读。好多小脸儿都笑起来了,多可爱啊!

(生齐读)。

师:同学们提出的小妹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这个问题,现在你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所以,小妹妹说——请女同学读。

(女生读小妹妹的话)。

师:那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天都峰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老爷爷爬上峰顶后说的话。

(生自由读老爷爷的话)。

师:老爷爷说他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呢。

生:老爷爷是小妹妹的勇气鼓舞了他,他才爬上天都峰的。

师:理解得好!你能不能用老爷爷的话来说一说。

(生读相关句子)。

师:一起读。

(生齐读相关句子)。

师:课文中没有具体告诉我们老爷爷怎样受小妹妹勇气鼓舞下决心爬上天都峰的,但你们只要仔细读书就能体会出来。请同学们静静地再认真读第2至7自然段。(多媒体出示思考题:(l)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2)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3)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生默读,师巡视、指导。)。

师:想好了自己说一说。

(生自由练说)。

师:说完了以后,孩子们可以讨论一下。

(生分组讨论,师巡视倾听。)。

师:很多小组讨论得非常热烈。你们对哪些问题感受深,就说哪些问题。哪个同学愿意先说。

师:老爷爷看到小妹妹这样想,是吗下来再静心读读老爷爷的话,再想想。——还有吗。

生:老爷爷站在天都峰脚下,心里会想,我这么大的年纪,能爬上天都峰吗。

师:你能联系天都峰的高和陡来想象,很好!——还有吗。

生:老爷爷他看到小妹妹以后,心里会想,小妹妹年纪这么小,爬得上去吗再看看我年纪这么大,肯定能爬上去。这时,他不害怕了,心里充满了信心。他想,他一定会爬上去的。

师:老师发现不少同学觉得老爷爷一开始就敢爬天都峰,是不是这样。

生:是。

师:让我们再来听一听老爷爷说的话,一起读画红线的部分。

(生齐读)。

师:老爷爷一开始就下决心爬天都峰了吗。

生:没有。

师:他在什么情况下下决心爬天都峰的。

生:他是看小妹妹也要爬天都峰,才下决心爬天都峰的。

师:那刚才两个同学提到的他看到小妹妹时想,我年纪这么大了,肯定能爬上去。是不是一开始就想的我肯定爬得上去你说。

生:是的。

师:那你再读一读老爷爷的话。大家一起帮他,好吗。

(生齐读)。

师:老爷爷先下决心了吗。

生:老爷爷一开始还没有下决心。

师:对了。什么时候下决心的。

生:是老爷爷看到小妹妹也要爬天都峰的情况下才下决心的。

师:所以,你刚才的说法——。

生:不对。

师:刚才那个同学也说老爷爷一开始就要爬,你说的,是吗你现在觉得你该怎么说。

生:我觉得应该说老爷爷是看到小妹妹那么小也要爬天都峰,他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师:现在你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好,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继续讨论。请你说。

生:后来,他是这样爬上天都峰的。我想老爷爷爬不上去的时候,小妹妹会说:老爷爷,你——你要有勇气爬上天都峰,爬上天都峰就可以看到黄山的云海了。然后,小妹妹没有信心的时候,老爷爷又会给小妹妹鼓励,又会说:小妹妹,无限风光在险峰,你只要爬上了天都峰,你就一定能看到美丽的风景。

师:他们始终在相互鼓舞。答得棒!请坐下。有没有同学把这几个问题连起来想了这么多能干的同学都思考了,请你来说。

生:老爷爷在峰顶下面,他看到天都峰,心想,我这么老的年纪,要来爬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可能爬不上去吧他对自己有些怀疑。他看到小妹妹,他会想,小妹妹这么小的年纪都来爬天都峰了,我一定也要爬。后来,他看见小妹妹爬不上去的时候,他说,小妹妹,一定要爬上去,爬到上面,我们就又可以休息,可以看黄山的云海了。老爷爷爬不上的时候,小妹妹会说,老爷爷,你加油啊!无限风光在险峰,你一定要爬上去呀!

生:明白了。

师:那我们再来读一读老爷爷说的话。请男生读。

(男生齐读老爷爷说的话)。

师:上节课,同学们还提出了一个问题,小妹妹和老爷爷互相道谢以后,爸爸为什么要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这一老一小哪点儿有意思,有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他们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师:他们都会从别人身上——。

生:汲取力量。

(板书;汲取力量)。

师:爸爸笑着说的话是对这一老一小的赞扬。让我们学着爸爸,也笑着来赞扬这一老一小吧!

(生齐读爸爸的话)。

师:让我们记住爸爸的话吧!这节课上到这里。

总评:

本课从内容重点看,写如何“爬”的文字并不多,而用了大量笔墨去写天都峰的特点,写小妹妹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再从中心思想看,并非只在表现不怕困难、奋力攀登的精神,而是要说明应该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据此,编者在“思考·练习”中设计了两个重要的问题:(l)课文是怎样讲天都峰的“高”和“陡”的(2)“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以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这实际上提示了学习本篇课文的重点和思路。

罗老师准确地把握住了教材的上述特点,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采用变序式学习方法,紧紧抓住小妹妹与老爷爷“互相道谢”的话切入,再反顾前文,去体会他们对话所包含的丰富内容;最后归结到对爸爸的话的理解,从而感知全文的中心思想。这使整个教学目标明确而又恰当,教学重点集中而有深度。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着眼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针对该课的教学对象仅为三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和生活经验都有限的实际,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小妹妹的话时,重在“扶”;理解老爷爷的话时,着力“放”,“扶”“放”结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着眼于读书的训练。

教师始终把指导读书作为教学的一条主线。采取了试读、引读、自由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并有机地结合教师的指导与演示、学生的观察与讨论,训练学生正确阅读,深入理解,形成阅读能力与习惯。

3.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教师根据教学进程各个阶段的训练目的与需要,适时地交换着教学组织形式,或个体静心读书,或小组合作学习,或全班讨论、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发挥主体作用,自主学习。

4.着眼于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启发学生理解老爷爷感谢小妹妹的话时,安排了较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大胆想象老爷爷受小妹妹鼓舞下决心爬天都峰的情景和过程,然后进行说话表达。这既落实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又锻炼了语言表达。

三、执教教师简介。

罗德淇,女,24岁,大专学历。小学一级教师。1993年毕业于四川省成都师范学校。工作以来,积极参与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潜心钻研,虚心求教,取得显著的成绩。1995年参加成都市锦江区青年教师“四赛”活动,荣获一等奖。1996年参加成都市第三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赛课活动,荣获一等奖。1999年4月参加四川省第三届小学语文中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荣获一等奖。1999年10月参加全国第三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荣获一等奖。曾先后荣获“良师益友”、“新苗奖”、“锦江区优秀青年教师”、“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反思篇十三

1、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人文教育目标:

让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旧能不怕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理解“我”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与“……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运讨论法和感情朗读理解课文。

课件、小黑板。

二课时。

一、简介天都峰,导入新课。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危险的三大奇峰之一。天都峰有“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课文中的一位小妹妹和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登上去了,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学了课文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学习爬天都峰这一课。

教师介绍有关天都峰资料,让学生从中感受天都峰的高与险,为后面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用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认读。

2、认读多音字“假、都”。

3、提名分节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读后想一想课文的叙述顺序,画出文中表示这个顺序的词句;教师投影出示:

来到天都峰(1)。

在、、、、、、脚下(2-5)。

爬上、、、、、、(6—7)。

爬上、、、、、、之后(8—10)。

2、小组讨论,一部分一部分的学习课文,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全班讨论,老师再补充解答。

(不懂的词语或问题,可以在书上做上记号)。

四、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

2、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文中“?”、“!”。

3、提名读,齐读。

4、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天都峰的高和陡。)。

5、小结:望着高耸入云的天都峰,看着登山的石级是那么笔陡,小妹妹惊叹之后,已经感觉到登山的艰难,需要有勇气才能登上去。

(天都峰的高与险,要让孩子们在充分的读中体会:互相欣赏读,教师范读,指名读等等。读中感悟。)。

五、布置作业。

1、自己学习生字。

2、感情朗读课文。

一、复习检查。

1、提名朗读课文。

2、听写生字。

二、学习新课。

1、“我”和爷爷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大家讨论。

2、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体会两次对话的意思。

(1)第一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结果怎样?(学生联系前后文,知到是在面对高而陡的天都峰,缺乏自信和勇气时,“也”分别表示了一老一小的惊讶、怀疑和敬佩,有了勇气,这个力量鼓舞着自己奋力攀登,爬上了天都峰。)。

(2)他们相互汲取的力量是什么?(读第二次对话,知道这个力量就是“勇气”。)。

4、读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4、说说读了这两段课文,自己有什么想法?(让学生从具体生动的叙述中感悟汉语言的形象逼真,作者用词的确切。)。

5、齐读末段中爸爸的语言,自己再读读,看还有什么问题?

(要让孩子们充分理解爸爸的话,需要他们反回来继续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互相汲取力量”的真正含义,并变成自己的语言与同学们交流。)。

三、完成练习第二、三题。

四、布置作业。

用“终于”写一段话。

3、爬天都峰。

来到天都峰(1)。

在、、、、、、脚下(2-5)。

爬上、、、、、、(6—7)。

爬上、、、、、、之后(8—10)。

本文表达上的一个明显特点是通过人物的对话反映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对话语言朴实但内涵丰富。学习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懂得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学会运用多读多想、边读边想的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在教学中,我明显感觉孩子们对课文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就给孩子充分读的时间,引导孩子们在读中理解了课文,并且整节课轻松但效率极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