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实用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11 13:48:11 |
  • zdfb |
  • 7页

总结是一种思维的整合和提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头绪和思考。在写总结的过程中,可以参考相关的模板和范文,但要保持自己的个性和真实性。以下是企业管理专家总结的一些成功经验,值得每个人学习。

教师队伍管理制度篇一

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我县教育教学会议精神,推进我校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强化目标意识,体现多劳多得,奖优罚劣的分配原则,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积极性,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特制定下列奖惩管理制度。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严谨治学。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已,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1.熟练掌握实验教学全过程,示范操作准确、规范。

2.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原理、操作方法讲解清楚。

3.注重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4.对学生指导认真,要求严格,保证学时。

5.发现问题,耐心指导,及时解决。

6.有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且质量好。

7.对实验报告批阅认真、规范。

8.能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9.能结合教学需要补充本学科实验研究的新方法、新进展、新成果。

10.有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1、有胜任所教学科的能力,积极探索新课改的方法,教学效果明显。

12、能正确使用局域网,教学有课件。

为了保证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行,加强对教师的请假管理,特作如下规定;请假分公假、病假、事假及按规定的休假。请假原则;无论何种假,都要有正当理由有假条,实事求是,事先请假,紧急情况事后补假。一般不准他人代为请假。无特殊情况,凡先斩后奏,事后请假者,一律按旷工计算。旷工一日扣10分。

请假手续。

(1)一天之内由主管副校长批假;一天以上向校长请假。

(3)事假。

(4)迟到,

(5)早退(累计。

(6)月累计事假二天以内(含二天),不罚分不罚金。

(7)月累计事假三天以上,每天扣一分。

8)每天不签到一次扣0.5分。

(9)迟到一次扣2分。

(一)、教案作。

教师队伍管理制度篇二

岗位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必要手段。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培训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基础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新课程实施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加强新课程理论和新课程实施方案的培训是教师培训工作的当务之急。

1、培训方式。

培训可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培训。校长、教研负责人参加国家级或省级培训,骨干教师和全体高中教师参加省级、市级或校级培训。主要通过“专家讲座”、理论研讨等方式对课程改革进行全员培训。在培训中应把“参与式培训”作为高中教师培训的主要形式,它不仅因为培训形式的平等、互动,更在于为教师创造了新的环境与新角色,教师不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积极表达自己思想趋向,在与他人的对话中交流、互动、反思,不断丰富对新课程的理解。

2、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包括通识培训、各学科课程标准培训、新教材培训以及继续教育等内容,通过专题培训以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帮助教师深刻领会高中课程改革的意义,详细了解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明确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责任和作用。

3、培训要求。

坚持“全员培训”和“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制定新课程培训方案和质量标准,对培训内容和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控,把新课程培训与业绩考核、评优晋级挂钩,并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

4、培训办法。

(1)根据“边培训、边实验、边开发”的原则,形成“实验、学习、培训、管理、研究”一体化的良好运行机制。

(2)加强教师培训后的反思。教师应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思想、观念、行为和自身教学效果,进而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对象和过程进行有效的反思。

5、培训的组织和质量评估。

(1)教师培训要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教研室在学期初要制定好本学期的教师培训方案,要定出参加各级培训的时间、人员。

(2)校本培训要成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的常规教研活动。在教师培训方案中,要详细计划校本培训的主讲人、培训内容、参加对象、评估方案、时间、地点等,并向全体教师公布。

(3)上级主管部门的培训由培训的组织单位进行质量评估。校本培训的质量评估由教研室组织制定具体评估方案。评估方案内容应包括培训方案、审议、培训过程与培训结果验收三部分,涵盖培训全过程,乃至追踪培训的长期效果。

(4)采取持证上岗制。结合上级培训和校本培训的结果,对参加高中新课程通识和专业培训的教师进行综合评定,合格者发给《培训合格证书》,不合格者,不得承担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教学任务。

1、教研机构。

学校成立教研室、教研组、备课组等教研机构,全面负责学校教研机制运行。

学校要完善各级教研机构制度,保障教研活动的有效进行。

(1)建立教研职责制度。即教研室工作制度、教研组工作制度和备课组工作制度以及教研档案管理制度等。

(2)建立教研激励制度。即课题研究激励制度、教研成果激励制度、论文评选和奖励制度、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制度等。每学年举办一次教研成果(含课题研究、教学论文、教学案例等)评比与展示。

(3)建立课题管理制度。即课题申报制度、课题审批制度和课题结题制度等。

(4)建立教研指导制度。即学科带头人制度,新老教师“结对子”制度等。

(5)建立教学研讨会制度。每学期举办由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参加的学校教育教学研讨会研究和讨论学校各项教学改革措施。

3、教师日常教研。

(1)教师每上完一节课,要进行教学反思,并记录在教案上。争取建立教师个人教学“博客”,利用网络技术与更多的同行进行经验共享、交流。

(2)教师要适时听取学生对教师上课、作业、辅导和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上的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3)教师每完成一个模块的教学任务,要进行一次总结。

(4)教师每学年要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参与至少一个课题的研究。

(5)每位教师每周至少要听一节课,教龄未满三年的新教师每周至少听两节课,见习期教师要跟师傅进行跟班听课。听课必须做好听课记录,包括教学过程记录、总评和反思。

(6)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要撰写一份教学案例或教学研究的总结。

(7)教师应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

1、任课教师要能胜任高中三年的教学工作。

2、教师必须担任一门必修科目和若干门选修科目的教学工作。

3、教师每周工作量12课时至14课时。

4、教师要服从学校安排担任班主任工作,要负责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级管理。

5、学科教师有责任配合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班级管理。

6、教师要积极承担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工作,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负责一个课题指导工作。

7、教师要负责对学生进行选课指导。(实行导师制的学校,每位教师都要成为若干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上的导师,负责学生的选课指导、品德教育、人生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等)。

教师队伍管理制度篇三

教育局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十分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管理制度的好处和必要性。在实践中,我通过对各项制度的学习和贯彻,提高了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教学水平,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在一些有意思的案例中,我对教师队伍管理制度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第二段:加强队伍建设。

教育局规定,对于每一个岗位需要确定梯度标准和聘任制度,实行激励机制。这样的要求使得教师们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为教师队伍建设注入新的动力。教育局还鼓励教师通过参加培训、学习和交流来提高个人学术水平,也着重培养师德师风。通过这样的教育模式,我们的教师队伍得到了增强。

第三段:规范教学行为。

作为一名教师,不光是教学能力和教育思想要健全,还要严格遵守各项教学行规。此时,教育局规定了很多条规来规范我们的日常教学行为,例如:每周要发送学生作业,并及时批改,照顾落后的学生等等。这些规范行为,使得我们教师能够在工作中更好地做到追求卓越的教学成果,带领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四段:突出学科特点。

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教育局对不同学科的管理制度不同。例如,在文科中,注重眼界开阔,需要教师多切入问题,多寻求启示,不断研究。而在理科方面,教育局更关注注重学科性质的透彻掌握、概念的使命、思维的训练。跟随教育局规定,我们可以聚焦在专业知识上,从而让我们的专业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

第五段:总结。

本文从加强队伍建设、规范教学行为、突出学科特点等多个方面探讨了教师队伍管理制度。教育局的各项规定,虽然需要教师相应地付出一些努力,但我们也得到了诸多的实际效益,比如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突出学科特点、使得教育体系逐步深挖强化本身。相信,在教育十分重要的环节里,这些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将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好处。

教师队伍管理制度篇四

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我县教育教学会议精神,推进我校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强化目标意识,体现多劳多得,奖优罚劣的分配原则,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积极性,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特制定下列奖惩管理制度。

一、德育工作(100分)。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严谨治学。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已,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二、教师能力(100分)。

1.熟练掌握实验教学全过程,示范操作准确、规范。

2.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原理、操作方法讲解清楚。

3.注重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4.对学生指导认真,要求严格,保证学时。

5.发现问题,耐心指导,及时解决。

6.有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且质量好。

7.对实验。

报告批阅认真、规范。

10.有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1、有胜任所教学科的能力,积极探索新课改的方法,教学效果明显。

12、能正确使用局域网,教学有课件。

三、考勤和签到。

为了保证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行,加强对教师的请假管理,特作如下规定;请假分公假、病假、事假及按规定的休假。请假原则;无论何种假,都要有正当理由有假条,实事求是,事先请假,紧急情况事后补假。一般不准他人代为请假。无特殊情况,凡先斩后奏,事后请假者,一律按旷工计算。旷工一日扣10分。

(3)事假(4)迟到,(5)早退(累计。

6)月累计事假二天以内(含二天),不罚分不罚金。

(7)月累计事假三天以上,每天扣一分。

8)每天不签到一次扣0.5分。

(9)迟到一次扣2分。

四、教学常规(500分)。

(一)、教案、作。

教师队伍管理制度篇五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管理制度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制度保障,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可以说,教师管理制度的改革不但事关教育体制改革的成败,而且事关整个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目前具有良好的时机和现实条件。一方面,国家对此高度重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另一方面,当前全国师范专业毕业生已经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整体上看,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矛盾已由数量不足转向质量提升,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的目的,就是要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同时,要造就一批教育家、一批优秀的校长,实现总理所描绘的“中国得有成千上万的教育家来办学”的蓝图。

当前,我国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备的教师管理体系,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制度支撑。但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现行教师管理制度也逐步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教师入口把关不严、人员能进不能出、职务能上不能下等问题。健全教师管理制度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主要工作。

第一,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局面有了很大改观,但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要完善并严格教师准入制度,特别是在现有教师任职资格标准的基础上,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促使现有教师队伍中未达标教师努力达标,且不再接受未达标者加入教师队伍。

第二,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认证制度。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我国现行发放的教师资格证书并无时限的规定,已不能满足教育实践发展对教师职业能力不断提升的要求。为此,要在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的基础上,加强教师资格考试和认定制度。

第三,完善中小学编制标准。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存在不均衡发展的现状,传统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城市高于城镇、城镇高于农村的现象还仍然存在。因此要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统筹和推进城乡教师队伍的合理配置、均衡发展,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同时,高度重视农村教师编制及其对农村教育发展的影响,对农村边远地区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实行政策倾斜。

第四,健全中小学和职业学校教师职务(职称)系列。职务(职称)制度是专业技术人才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现有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制度建立于1966年,1983年改革开放之初对其进行了恢复调整,需要改革和创新我国教师职务(职称)制度,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在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完善中小学、职业学校教师的职称结构,提高中小学、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并吸收更多优秀人才从教。

第五,完善教师退出机制。要在健全和完善教师社会保障的基础上,完善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通过正常的教师引进和退出机制,可以清理出不适应教育教学的工作人员,让愿意从教、有能力从教且热爱教育的优秀人才能够进入教师队伍并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第六,加强校长队伍的管理制度建设。校长在教师队伍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当前需要制定校长任职资格标准,促进校长专业化,提高校长管理水平;另外要建立健全中小学校长的流动机制,建立中小学校长定期交流制度,探索实施校长特设岗位和对口支援制度,鼓励优秀校长或管理人才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地区学校任职。

教师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为此,要深入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革计划。可先行在不同类型学校中分批次、有步骤地开展试点,将前期试点的经验成果推广应用到全国。教育行政部门应在改革中发挥好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的作用,为改革提供坚实的配套制度支持和条件保障,确保改革工作的扎实推进,以探索出更加符合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教师管理体制。

篇二:

为了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作如下规定:

一、中小学教师的调配、编制管理以及自然减员的补充,均由县(区)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凡从省外调入的中小学教师,都要认真做好考核工作,严格履行审批手续;由省内往省外或由教育系统调往外系统的,凡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中学教师和具有中师以上文化程度的小学教师以及虽不具备上述相应学历,但确有教学经验的教师,都要严格控制,并须经县9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由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对违反规定调出的,除要追回教师外,还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二、教师的调配工作,要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偏僻地区,加强薄弱环节,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教师从农村调往县城,城郊或县城调往市区的必须严格控制。要鼓励城镇教师去农村或偏僻地区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取定期轮换的办法,分期分批抽调地方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或任命制的学校,如确因编制或职务限额的限制暂不能被任用的教师,要动员和鼓励他们到农村学校去工作。

三、除党政机关选拔县以上领导班子成员外,一律不准到中小学抽调干部或教师。各部门对长期借调的教师,在本规定发布后三个月内必须将其退回原学校;逾期不退者,学校停发工资。

四、高、中等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分配、派遣由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并要按照辽政发〔1986〕89号文件有关规定办理。师范院校毕业生见习期满后,连续工作满五年,经批准方可调动。新分配的毕业生报考高一级师范院校的,必须工作二年以上、本人表现好并经学校同意和县(区)教育部门批准。

五、为了加强普通中小学的师资力量,今后各类专业学校和各高等学校,都不准从中学抽调教师;同时,中学也不要从小学抽调骨干教师。

六、中小学教师中不具备培训条件或经过系统培训仍不胜任教学工作的,可调整安排做其他行政工作或调到其他部门工作。

七、要建立健全教师考核制度。对教师的政治思想表现、工作态度、教学业务能力、教学效果、文化程度等要进行全面考核,并将主要考核材料归入本人档案,作为评聘职务的主要依据。

八、要加强中小学教师的档案管理。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的档案,由县(区)以上教育行政部门配备专人管理。凡属教师离职进修、在职培训以及业务考察、考核、任用、奖惩等有关材料,必须及时整理归档。

九、对教育和教学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要予以表彰和鼓励。给教职工晋级或授予称号的,须由县(区)以上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对校级干部的奖励,须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对教师、职员、工人给予开除留用以上处分的,须经县(区)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对学校领导干部的处分,由其任命机关批准。

十、要加强民办教师的管理。辞退民办教师,须报县(区)教育局批准,并收回任用证书。各地一律不得再吸收新的民办教师,一经发现,必须坚决清退,并要追究领导者和承办人的责任。已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的(含”五大”、”中函”毕业生),在五年内不准调动。

各市可根据本规定,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师管理办法。同时,还可就中小学教师的任用、职责、考核、奖惩、培训进修等问题,制定实施细则,使我省教师队伍的管理更加完善。

本规定也适用于职(农)业中学、盲聋哑和弱智儿童学校、工读学校、中等师范和教师进修院校。

篇三:

一、工作期间参加每月一次学校组织的教师教育政策法规、教育理论的学习。

二、遵纪守法,具有良好师德,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三、未达大专学历的中青年教师(年龄女性40岁以下,男性45岁以下)应参加提高学历学习。

四、做好安全工作,教师行为符合《教师工作安全行为规范》的规定。

五、按校本培训工作的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做到听3节所任学科年级的课程;上2节公开课;开展2次教改实验或教研活动。每学年写800字以上的实验总结或论文。所在学校要做好培训登记和归档工作。

六、按要求参加各种培训、教研活动和业务竞赛活动。

七、工作期间参加每月一次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业务学习。

篇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十分重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明确指出要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高校教师队伍。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形成学习型社会和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障。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健全教师管理制度。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必须坚持四个“有利于”的基本原则。

教师队伍管理制度篇六

为了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作如下规定:

一、中小学教师的调配、编制管理以及自然减员的补充,均由县(区)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凡从省外调入的中小学教师,都要认真做好考核工作,严格履行审批手续;由省内往省外或由教育系统调往外系统的,凡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中学教师和具有中师以上文化程度的小学教师以及虽不具备上述相应学历,但确有教学经验的教师,都要严格控制,并须经县9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由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对违反规定调出的,除要追回教师外,还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二、教师的调配工作,要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偏僻地区,加强薄弱环节,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教师从农村调往县城,城郊或县城调往市区的必须严格控制。要鼓励城镇教师去农村或偏僻地区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取定期轮换的办法,分期分批抽调地方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或任命制的学校,如确因编制或职务限额的限制暂不能被任用的教师,要动员和鼓励他们到农村学校去工作。

三、除党政机关选拔县以上领导班子成员外,一律不准到中小学抽调干部或教师。各部门对长期借调的教师,在本规定发布后三个月内必须将其退回原学校;逾期不退者,学校停发工资。

四、高、中等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分配、派遣由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并要按照辽政发〔1986〕89号文件有关规定办理。师范院校毕业生见习期满后,连续工作满五年,经批准方可调动。新分配的毕业生报考高一级师范院校的,必须工作二年以上、本人表现好并经学校同意和县(区)教育部门批准。

五、为了加强普通中小学的师资力量,今后各类专业学校和各高等学校,都不准从中学抽调教师;同时,中学也不要从小学抽调骨干教师。

六、中小学教师中不具备培训条件或经过系统培训仍不胜任教学工作的,可调整安排做其他行政工作或调到其他部门工作。

七、要建立健全教师考核制度。对教师的政治思想表现、工作态度、教学业务能力、教学效果、文化程度等要进行全面考核,并将主要考核材料归入本人档案,作为评聘职务的主要依据。

八、要加强中小学教师的档案管理。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的档案,由县(区)以上教育行政部门配备专人管理。凡属教师离职进修、在职培训以及业务考察、考核、任用、奖惩等有关材料,必须及时整理归档。

九、对教育和教学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要予以表彰和鼓励。给教职工晋级或授予称号的,须由县(区)以上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对校级干部的奖励,须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对教师、职员、工人给予开除留用以上处分的,须经县(区)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对学校领导干部的处分,由其任命机关批准。

十、要加强民办教师的管理。辞退民办教师,须报县(区)教育局批准,并收回任用证书。各地一律不得再吸收新的民办教师,一经发现,必须坚决清退,并要追究领导者和承办人的责任。已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的(含”五大”、”中函”毕业生),在五年内不准调动。

各市可根据本规定,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师管理办法。同时,还可就中小学教师的任用、职责、考核、奖惩、培训进修等问题,制定实施细则,使我省教师队伍的管理更加完善。

本规定也适用于职(农)业中学、盲聋哑和低智商儿童学校、工读学校、中等师范和教师进修院校。

教师队伍管理制度篇七

教师队伍是每个学校最为重要的资源,而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则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教职工福利的基础。在我担任学校教师队伍管理工作多年后,深感制度对于教师队伍建设的至关重要性。下面我将就“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心得体会”作一番探讨与总结。

在建设科学合理的教师队伍管理制度方面,如何把一个学校的规章制度做到科学合理,运转良好,可操作性强,入手点应该如何把握呢?我的建议是,首先,要对一个学校的品牌战略和发展规划思路做到清晰明确。其次,为保证管理的通畅,必须编制并实施一套严密有效的制度,保证学校内部的合理有序和完善性,相互之间管理的协调一致性,使学校的品牌战略和长远规划得以实现。

建立好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关键在于执行。要想真正让制度发挥出它应有的效益,应当将其落实到具体的教育工作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确保每个细节都得到妥善处理。具体措施可以由学校领导指导,鼓励并加强教师自身的自律和自觉,落实管理的情况,树立行之有效的教育效果。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师队伍管理制度的学习和推广,提高全校教职工的工作素质和管理水平。

既然制度的实施是如此重要,那么制度的有效性也是不容忽视的。针对学校目前教师队伍管理制度的缺可不断调整完善,开展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反馈建议和调研,及时发现与解决制度存在的问题,让制度的运转更为良好,我们会不断从教育中发掘新所需,对机制体制进行不断升级,着力打造一个更为高效的教学管理体系。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在我所任职的学校中,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得到了高度重视,各级领导密切协作,制度得到了全面落地。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对于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职工福利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仍需进一步做好完善化的工作,以推进学校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相信,未来可以实现教育管理的精益升级与智能化发展,真正做到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教师队伍管理制度篇八

1、教师要热爱学生,关爱学生,以正面教育,鼓励表扬为主,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以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潜易默化地影响学生。

2、全体教职工必须严格遵守作息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无大事不随便请假。

3、全勤的教职工每月发给全勤奖___元,有迟到、早退、旷工等现象的,无全勤奖,另外迟到、早退者在当月的工资中扣除___元/次,旷工者扣___元/次。

4、教师要把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中,要全面照顾幼儿,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5、工作中造成轻微责任事故,如磕伤、碰伤、挤伤、烫伤、扭伤等,有上述情况之一,教师本人负责向家长解释,并承担相应费用。如因工作造成重大责任事故,导致幼儿需要住院治疗的,教师必须承担___%的医疗费用。因看管不当造成幼儿转学,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属教师严重失职,教师本人负全责。扣发当月奖金,若无不安全事件发生,当月兑现___元安全奖。

6、班中物品需保管好,如有丢失或损坏,需及时报告,如隐瞒不报,造成不良后果,按失职处理。

7、教师在校内、校外都应自觉维护教师形象和幼儿园声誉。上班期间要微笑面对家长,对家长和来宾态度友好。

8、各班放学后,必须在离园前认真检查,关好门窗,切断电源,将物品放在指定地点,整洁卫生,保证安全。

师生外出活动时,注意及时关灯、空调、电扇等。

9、同事之间应该团结互助,不斤斤计较,严禁同事之间闹情绪,互相诋毁、有损教师形象的事件发生。(出现此类事件,批评、教育不改正者且情节恶劣者,为了维持教师队伍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做劝退处理)。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管理制度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制度保障,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可以说,教师管理制度的改革不但事关教育体制改革的成败,而且事关整个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目前具有良好的时机和现实条件。一方面,国家对此高度重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另一方面,当前全国师范专业毕业生已经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整体上看,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矛盾已由数量不足转向质量提升,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的目的,就是要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同时,要造就一批教育家、一批优秀的校长,实现总理所描绘的“中国得有成千上万的教育家来办学”的蓝图。

当前,我国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备的教师管理体系,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制度支撑。但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现行教师管理制度也逐步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教师入口把关不严、人员能进不能出、职务能上不能下等问题。健全教师管理制度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主要工作。

第一,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局面有了很大改观,但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要完善并严格教师准入制度,特别是在现有教师任职资格标准的基础上,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促使现有教师队伍中未达标教师努力达标,且不再接受未达标者加入教师队伍。

第二,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认证制度。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我国现行发放的教师资格证书并无时限的规定,已不能满足教育实践发展对教师职业能力不断提升的要求。为此,要在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的基础上,加强教师资格考试和认定制度。

第三,完善中小学编制标准。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存在不均衡发展的现状,传统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城市高于城镇、城镇高于农村的现象还仍然存在。因此要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统筹和推进城乡教师队伍的合理配置、均衡发展,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同时,高度重视农村教师编制及其对农村教育发展的影响,对农村边远地区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实行政策倾斜。

第四,健全中小学和职业学校教师职务(职称)系列。职务(职称)制度是专业技术人才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现有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制度建立于___年,___年改革开放之初对其进行了恢复调整,需要改革和创新我国教师职务(职称)制度,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在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完善中小学、职业学校教师的职称结构,提高中小学、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并吸收更多优秀人才从教。

第五,完善教师退出机制。要在健全和完善教师社会保障的基础上,完善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通过正常的教师引进和退出机制,可以清理出不适应教育教学的工作人员,让愿意从教、有能力从教且热爱教育的优秀人才能够进入教师队伍并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第六,加强校长队伍的管理制度建设。校长在教师队伍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当前需要制定校长任职资格标准,促进校长专业化,提高校长管理水平;另外要建立健全中小学校长的流动机制,建立中小学校长定期交流制度,探索实施校长特设岗位和对口支援制度,鼓励优秀校长或管理人才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地区学校任职。

教师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为此,要深入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革计划。可先行在不同类型学校中分批次、有步骤地开展试点,将前期试点的经验成果推广应用到全国。教育行政部门应在改革中发挥好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的作用,为改革提供坚实的配套制度支持和条件保障,确保改革工作的扎实推进,以探索出更加符合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教师管理体制。

为了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作如下规定:

一、中小学教师的调配、编制管理以及自然减员的补充,均由县(区)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负责。

凡从省外调入的中小学教师,都要认真做好考核工作,严格履行审批手续;由省内往省外或由教育系统调往外系统的,凡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中学教师和具有中师以上文化程度的小学教师以及虽不具备上述相应学历,但确有教学经验的教师,都要严格控制,并须经县9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由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对违反规定调出的,除要追回教师外,还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二、教师的调配工作,要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偏僻地区,加强薄弱环节,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教师从农村调往县城,城郊或县城调往市区的必须严格控制。要鼓励城镇教师去农村或偏僻地区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取定期轮换的办法,分期分批抽调地方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或任命制的学校,如确因编制或职务限额的限制暂不能被任用的教师,要动员和鼓励他们到农村学校去工作。

三、除党政机关选拔县以上领导班子成员外,一律不准到中小学抽调干部或教师。

各部门对长期借调的教师,在本规定发布后三个月内必须将其退回原学校;逾期不退者,学校停发工资。

四、高、中等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分配、派遣由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并要按照辽政发〔1986〕___号文件有关规定办理。

师范院校毕业生见习期满后,连续工作满五年,经批准方可调动。新分配的毕业生报考高一级师范院校的,必须工作二年以上、本人表现好并经学校同意和县(区)教育部门批准。同时,中学也不要从小学抽调骨干教师。

六、中小学教师中不具备培训条件或经过系统培训仍不胜任教学工作的,可调整安排做其他行政工作或调到其他部门工作。

七、要建立健全教师考核制度。

对教师的政治思想表现、工作态度、教学业务能力、教学效果、文化程度等要进行全面考核,并将主要考核材料归入本人档案,作为评聘职务的主要依据。

八、要加强中小学教师的档案管理。

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的档案,由县(区)以上教育行政部门配备专人管理。凡属教师离职进修、在职培训以及业务考察、考核、任用、奖惩等有关材料,必须及时整理归档。

九、对教育和教学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要予以表彰和鼓励。

给教职工晋级或授予称号的,须由县(区)以上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对校级干部的奖励,须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对教师、职员、工人给予开除留用以上处分的,须经县(区)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对学校领导干部的处分,由其任命机关批准。

十、要加强民办教师的管理。

辞退民办教师,须报县(区)教育局批准,并收回任用证书。各地一律不得再吸收新的民办教师,一经发现,必须坚决清退,并要追究领导者和承办人的责任。已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的(含”五大”、”中函”毕业生),在五年内不准调动。

各市可根据本规定,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师管理办法。

同时,还可就中小学教师的任用、职责、考核、奖惩、培训进修等问题,制定实施细则,使我省教师队伍的管理更加完善。

本规定也适用于职(农)业中学、盲聋哑和弱智儿童学校、工读学校、中等师范和教师进修院校。

教师队伍管理制度篇九

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中的核心力量,如何管理好教师队伍,是教育管理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教师队伍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直接关系到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教师队伍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确保教师队伍的有效运作,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使教育工作更加顺畅、高效。

教师队伍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教师招聘、教师考核、教师激励和教师培训等方面。教师招聘是教师队伍管理的重要环节,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选出合适的教师,确保教师队伍的素质和稳定性。教师考核是对教师工作质量和能力的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加以改进。教师激励是鼓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手段,通过物质和非物质的激励手段,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教师培训是提供教师继续教育的机会,帮助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和教育观念,引导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教师队伍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是衡量其优劣的重要标准。通过教师招聘制度的实施,可以避免出现教师质量不佳的情况,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和水平。通过教师考核制度的实施,可以让教师深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通过教师激励制度的实施,可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教育工作更加顺畅、高效。通过教师培训制度的实施,可以推动教师继续深造和提高自身水平,让教育工作更具实效性和意义性。

教师队伍管理制度的实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方面,教师考核中一些评价指标不够科学合理,导致对教师的评价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另一方面,教师激励中过分强调物质奖励,可能会对教师的教育职业道德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教师培训中缺乏应用性强的实际项目,可能会影响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在教师考核中,需要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评价指标,鼓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师激励中,需要更加充分地考虑到教育职业道德,重视非物质奖励,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在教师培训中,需要加强与实际教学的结合,让教师真正掌握好教育前沿理论和教学技能。通过以上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效率性,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教师队伍管理制度篇十

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我县教育教学会议精神,推进我校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强化目标意识,体现多劳多得,奖优罚劣的分配原则,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积极性,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特制定下列奖惩管理制度。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严谨治学。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已,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1.熟练掌握实验教学全过程,示范操作准确、规范

2.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原理、操作方法讲解清楚

3.注重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4.对学生指导认真,要求严格,保证学时

5.发现问题,耐心指导,及时解决

6.有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且质量好

7.对实验报告批阅认真、规范

8.能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9.能结合教学需要补充本学科实验研究的新方法、新进展、新成果

10.有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1、有胜任所教学科的能力,积极探索新课改的方法,教学效果明显。

12、能正确使用局域网,教学有课件。

为了保证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行,加强对教师的请假管理, 特作如下规定; 请假分公假、病假、事假及按规定的休假。 请假原则; 无论何种假,都要有正当理由有假条,实事求是,事先请假,紧急情况事后补假。一般不准他人代为请假。无特殊情况,凡先斩后奏,事后请假者,一律按旷工计算。旷工一日扣10分。

请假手续

(1) 一天之内由主管副校长批假;一天以上向校长请假。

(3) 事假

(4) 迟到,

(5) 早退(累计

(6) 月累计事假二天以内(含二天),不罚分不罚金。

(7) 月累计事假三天以上,每天扣一分

8)每天不签到一次扣0.5分。

(9)迟到一次扣2分。

(一)、教案作

教师队伍管理制度篇十一

一、工作期间参加每月一次学校组织的教师教育政策法规、教育理论的.学习。

二、遵纪守法,具有良好师德,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三、未达大专学历的中青年教师(年龄女性40岁以下,男性45岁以下)应参加提高学历学习。

四、做好安全工作,教师行为符合《教师工作安全行为规范》的规定。

五、按校本培训工作的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做到听3节所任学科年级的课程;上2节公开课;开展2次教改实验或教研活动。每学年写800字以上的实验总结或论文。所在学校要做好培训登记和归档工作。

六、按要求参加各种培训、教研活动和业务竞赛活动。

七、工作期间参加每月一次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业务学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