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陶罐和铁罐课本剧串词 陶罐和铁罐课本剧串台词(13篇)

  • 上传日期:2023-03-21 13:44:53 |
  • zdfb |
  • 14页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陶罐和铁罐课本剧串词 陶罐和铁罐课本剧串台词篇一

音乐《白龙马》起,刀叉碗筷伴乐入场,到舞台中间。

铁罐傲然入场,自夸唱;刀叉碗筷体停,纷纷表示怀疑、不屑、反感。

铁:我老铁,最神气,装着贵妃糖盛着公主饼

皇宫里面我老大,谁都不敢不服气。

音乐停。铁罐狂笑道:

铁:没有对手的日子也真无聊。咦,刀叉碗筷都在,找个家 伙过过瘾吧!

铁罐靠近刀叉碗筷,刀叉碗筷纷纷逃离,并在铁的追逐中一齐下。

陶罐上,气喘吁吁,边走边说。

陶:刚送了一罐酒到京都大酒店,招待从中国来的郑和。陶罐我得回来歇歇。说实话,油盐酱醋我不嫌,腌菜咸肉我不烦。

铁罐气急败坏状,上,见陶罐

铁:死陶罐!

陶:(对观众)我就烦这个无聊的家伙。

(转身作揖)铁兄,有何指教?         

铁:这个高贵的地方怎么会有你这样低贱的东西哇?

陶:请问铁兄,小弟怎么就低贱了呢?

铁:瞧你那穷酸样,再看看我们,

音乐《super star》起,刀叉碗筷上唱:

刀:我是金

叉:我是银

碗:我是无瑕的碧玉

筷:我是象牙,洁白又珍贵

音乐停,铁罐用刚才的乐谱填词并唱

铁:你说谁\会欢迎\你这样的土罐子?(说)真是。

陶:铁兄,你这也太武断了。欢迎不欢迎可不是你一个说了算的。

铁:哦,你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啊。金刀,银叉,象牙筷,玉碗,到底欢迎还是讨厌现在快快发个言!

音乐《北京欢迎你》起,刀叉碗筷边舞边唱。

刀叉碗筷:我们欢迎你,请你注意休息。

相信你了解我们的心情。

我们欢迎你,在皇宫里最见真情,

在心底里最受尊敬。

同时,陶罐表示出谦虚状。

铁罐恼极。赶走刀叉碗筷,转身对陶罐

铁:很了不起哦,你敢撞我吗?

陶:那,倒真不敢,不敢!

铁:哼,我就知道你是个懦弱的家伙,没用的东西。

陶:铁兄此言差矣。是不是懦弱,是不是有用,请听小弟细细道来:

快板乐起

陶:陶罐/铁罐/都是罐,

我是/土烧的/我怕撞;

你是/铁打的/你怕酸,

我朴素,你时髦,

我得/小心/别摔交,你得/注意/要防潮。

所以说,你有/你的弱,我有/我的好。

我们罐子的作用就是把东西装。

铁:笑话,(乐停)你也配与我相提并论,妄想用这些歪理来抬高自己的身价。

陶:不是歪理,(转向台下)是真理。

铁:连撞一下都不敢,讲什么理都不配,哼,你给我小心点!总有一天我会把你撞碎的。

陶:(摇摇头,仰面长叹)哎,人呐,原谅这无知的罐子吧,他已经失去了理智,就让他在岁月里清醒吧!

铁:(走向陶)哼,去你的角落里呆着吧!

陶罐摇摇头,走到一侧。铁罐得意地独自站在中间。

萨克斯《回家》起,铁罐自鸣得意地整整衣服;陶罐袖手抬头闭目养神。

突然“轰”一声响。铁罐倒地,陶罐一怔,蹲下不动。

音乐《上海滩》起。日月风雨举旗上,绕铁罐和陶罐转;

铁罐在地上翻转,脱去外套,显出浑身是洞的衬衣;陶罐蹲下不动。

铁罐艰难起身,《上海滩》停。音乐《济公》起。日月风雨举旗在四处分站,挥旗。铁罐在踉跄中唱

铁:鞋儿锈,帽儿锈,身上的衣裳锈;这里破,那里破,全身到处破。

渐渐地,铁罐颓然跌地。

音乐《悔恨的泪》起,日月风雨举旗绕场转,铁罐单脚跪地:

铁:罐子最悲惨的莫过于脚底破洞,全身伤口,岁月是一把利剑,如今,我已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假如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认清自我,踏实生活。

日月风雨再绕铁罐和陶罐转。铁罐在其间边下边说。

铁:我还想对陶罐说,对不起!我,我不是东西!

停顿三秒

音乐《春天的故事》起。农民甲乙丙上。

陶罐在音乐中伸展,起立。

音乐淡出。

农甲:(朝陶罐)难道你是陶罐吗?

陶:哦,我是。

农甲:(走近打量)你该有几千岁了吧?

陶:哦,应该有啦。

农乙:也许,博物馆会邀请你去工作呢。

陶:哦,是吗?

农丙:等等,这个社会什么都有,我找个考古学家看看吧!

农丙下。

农丙请上了考古学家。考古学家用放大镜绕陶罐打量。渐渐激动起来。

考古学家:古董,古董!!这是一件宝贝哇!

陶转身,四处张望,自言自语:铁罐,哦铁罐兄弟在哪里啊?

考古学家:是铁罐的话,早就销声匿迹了。

钟声一响。所有演员上谢幕。结束。

陶罐和铁罐课本剧串词 陶罐和铁罐课本剧串台词篇二

一、教材解读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新课标第五册的课文,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二、片断欣赏

师:刚才大家学习、合作得特别好。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再合作一次,来个分角色比赛,怎么样?

生:(学生兴奋,跃跃欲试)

师:大家可以自己找学习伙伴,先练习读一下自己喜欢的部分。

生:(学生组成小组,分角色练习读,教师指导、参与。)

师:哪一组有信心先来比一比?

生:(二、四组都抢着比)

师:各组组长以先举手为先。

生:(轮读、抢读、评读)

师:评选擂主。(鼓掌祝贺)

师:刚才大家读的语气和表情太形象了。现在老师有个建议,咱们把陶罐和铁罐的表情画下来怎么样?

生:(大声喊)我能画。

师:在画之前,同学们,先把课文中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找一找、读一读、想一想,然后再画一画。

生:(找、读、想、画)

师:谁愿意到黑板前在图片上画一画?

生:(一男一女到黑板前画。)

师:这两位“小画家”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画得都不错,但我想问一问:为什么这样画?

男生:因为铁罐说话时,特别生气,后来恼怒了,大发雷霆。所以我把它画出眉毛竖起,两眼圆瞪瞪的样子。

女生:老师,我是想表现陶罐当时那种谦虚的表情,所以说话时,它的表情是平静的。

生:那你为什么把它画成笑咪咪的样子呢?

女生:因为铁罐奚落陶罐时,陶罐谦虚不懦弱,它能心平气和地跟铁罐讲理,可铁罐怎么也不听,这时陶罐不理它了。所以陶罐的表情是平和的。

师:大家觉得有道理吗?

生:(点头示意)

师:谁能用恰当的词形容陶罐和铁罐?

生:(想一会儿,纷纷举手)

师:举手的同学愿意到前面来写一写吗?

生:(七名同学表演)

师:这些同学,能想出这些恰当的词,真是了不起,这说明文中的人物对话及生动的神态,动作的描写,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通过读、想、画、大家也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吧!那么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

生:(小组之间展开讨论)

三、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理应放手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主学习,教师不必有过多的引导与课堂设计。然而,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揭示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这是所有寓言类课文教学中的难点,学生所感悟的只是点点表面现象。另外,学会抓住文章主要内容是这一篇课文所在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同学们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非常薄弱,一是由于他们年龄的认知特点所限制;二是由于这种训练也是刚刚起步;三是他们对概括文章的方法积累不够。因此,既要突出学习重点,又要突破学习上的难点,就必须要教师一番苦心设计与引导。

实践证明,我的设计与引导是成功的,达到了一种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水到渠成般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从寓言中所悟出的道理也是精辟的,多彩的。整堂课的氛围是轻松的,愉快的,充满激情和思考的。反思这堂课的教学历程,有几点做法令人回味。

一、分块教学,化繁为简。

将课文分成两大板块组织教学,(一块是陶罐和铁罐当年在国王御厨里的情景;一块是许多年以后的情况。)这两大板块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采取分块学习,便于学生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把握每部分课文内容,避免了学生在篇幅较长的课文中理不清头绪,抓不住要害的缺点。老师只需要在每一部分中设计一个纲领性问题,学生便能很快地抓住每一部分内容。每一部分内容抓住了,全文的主要内容便水到渠成般地抓住了。

二、 两大板块的教学侧重、方法不同。

两大板块中,侧重第一板块的教学,主要通过读、思、议、演来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探究铁罐骄傲的本质。尤其侧重读的训练,要“读”占鳌头。读好了,什么都在其中。第二板块,主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读懂这部分课文中它们所呈现出来的特点。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在读书中学会思考的习惯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陶罐和铁罐课本剧串词 陶罐和铁罐课本剧串台词篇三

在情境中参与在实践中创新

——《陶罐和铁罐》一课教学案例浅析

佚名

[案例]:

《陶罐和铁罐》一文是小学语文第7册第6组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有趣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教学时,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 。第一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其教学过程 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参与。

首先教师提议我们把这一改成课本剧来表演好吗?学生自然兴趣盎然;接着教师引出:要表演课本剧得先有剧本啊,于是师生共同讨论课本剧格式,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填上名称、时间、地点、人物并在书上画出人物对白的语言等。然后讨论如何才能演得好?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指导读书:要演得好,首先读书要有感情,要有感情就得全身心地投入,不但字字要入目、入心,而且脸上要有表情,手上要有动作,而后再让学生分角色小组练习。由于学生兴趣浓厚,因此练习相当投入。

二、组际交流,指导参与。

在给予学生充裕的练习时间的情况下,教师问:“哪一组先来汇报?”同学们纷纷举手。教师请四位同学上台,一做陶罐、一演铁罐、一读旁白、一做评委。之后再请其他同学作导演、顾问、艺术指导、动作设计等并问,有什么建议吗?旨在进一步扩大参与面。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说,“你们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时,要注意那个感叹号,要把铁罐那傲慢无礼,盲目自大的神情与语调表现出来”;有的学生说,“你们在读铁罐恼怒时说住嘴这个词时,俩人要配合好,陶罐还没说完时,铁罐就要打断陶罐的话,提高声音说住嘴”等。老师则不失时机地问“为什么?”、“你愿意示范一下吗?”或给予热情的鼓励。然后请同学们作评委,让上台的小组汇报。由于演得较好,评得也有意思,教室里不时传出笑声。汇报完后,教师请“评委”发言,学生普遍认为汇报得不错,但也有同学认为最后一对话没读好,没有把铁罐那恼羞成怒、恶意侮辱陶罐的样子充分表达出来。教师在肯定学生发言的同时,请这几位同学示范并问为什么这样演。接着,男、女生分角色,集体表演。

三、再创情境,升华参与。

学生集体表演完后,教师问道:“铁罐这样做好吗?”学生自然回答不好,教师再次创设情境:“既然铁罐这样做不好,我们得劝劝它”。教师自已演那个骄傲的铁罐,学生则自由选择演国王厨房里的锅子、勺子、碗等作为剧中人来劝“铁罐”。学生纷纷走上讲台,自报角色。在演之前,让没轮到上台的同学把心里的想法悄悄告诉上来的锅子、勺子、碗等。在演的时候,教师即“铁罐”摆出一副恼羞成怒的样子,并反复强调“我”就是比陶罐硬,从而引出寓理;演出之后,教师让学生评出突出创意奖、优秀表演奖、最佳台词奖等多种奖顼,引导学生学会看别人的长处,让学生感悟做人的道理。由于这样设计联系了生活实际,所以学生参与积极,表演投入,语言幽默而机智,例如当“铁罐”被大家说得“气”消了,但死要面子,还不肯承认错误时,一个演“油瓶”的同学这样说到:“铁罐兄弟,我觉得做一个人,哦,不,做一个罐子(哄堂大笑),既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和短处,更要正视自已的长处与短处,您说对吗?”“铁罐”频频点头,无话可说。自然,学生在表演中、交往中感悟到了做人的道理。

[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看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如何引导参与语文实践,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呢?这一教学案例至少可以有以下几点可借鉴之处。

第一、创设语文实践情境。教者以课本剧的形式,利用角色效应,采取生活再现、表演展示等多种手,创设语文实践情境。如:学生选择国王、厨房里的锅子、勺子、碗等角色来规劝“铁罐”这一片断,营造了童话般的氛围,这样一来,自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习内容这间的心理距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

第二、挖掘语文实践资源。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充分挖掘语文实践的资源呢?角色多样化,合作形式多样化是行之有效的策略。在这个教例中,学生分别扮演了评委、顾问、锅子、勺子等多种角色,与此同时,提建议、说悄悄话、评奖等多种形式也融入小组合作与集体交流,在拓宽语文实践广度的同时充分挖掘了资源,营造了创意无限的课堂时空。

第三、展开语文实践过程。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那么只有展开语文实践过程才能更有效地培养语文实践能力。这一教学案例以“个体自读演练——小组角色合作——小组汇报交流——师生集体评议”为基本环节,充分暴露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展开了语文实践过程,有时,教师的教学方法就是学生领悟学习方法的范例,有时,其他同学的示范与分析也是学生领悟学习方法的途径。在这样的合作与交往中,自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第四、优化语文实践评价。激励成功是强化语文实践的有效保障。在这样的语文实践中,学生的实际收获会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因此,教者优化了语文实践的评价。首先,强调学习评价的个性化,针对不同的角色采用评价的不同形式,如集体商议评各种奖项,肯定学生的成绩,变“纠缪式评价”为“评优式评价”;其次,通过创设应用情境,让学生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激发了新的创新动机,有利于语文实践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陶罐和铁罐课本剧串词 陶罐和铁罐课本剧串台词篇四

一、读读写写。

jiāoàonuò xī miè

( ) ( )弱( )落轻( )

nǎoxiūchǐ shì fù

( )怒( ) 流( ) ( )灭

二、多音字组词。

chǔ( ) shèng( ) xīng( )

处盛兴

chù( ) chéng( ) xìng( )

liáng( ) pū( ) háo( )

量铺号

liàng( ) pù( ) hào( )

shǔ( ) zhǎng( )cān( )céng( )

数 长参曾

shù( ) cháng( )shēn( )zēng( )

三、读课文,回答问题。

(1)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提示:从课文中铁罐的4段话去理解。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

陶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比一比,组成词语。

骄( ) 虚( ) 恼( ) 奚( )

桥( ) 虑( ) 脑( ) 溪( )

六、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骄傲——懦弱——恼怒——

轻蔑——羞耻——美观——

七、读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字(词)。

例:一块(板)

一扇( ) 一顶( ) 一门( ) 一列( ) 一担( )

一棵( ) 一场( ) 一团( ) 一阵( ) 一颗( )

九、讲解下列词语。

奚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谦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懦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轻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恼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羞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提并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睦相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陶罐和铁罐课本剧串词 陶罐和铁罐课本剧串台词篇五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

3、一曲节奏舒缓的乐曲。

4、学生预习课文,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标好每一自然段的序号,读读课文。

1、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陶罐和铁罐,让学生了解他们质地、特点。

2、板书课题,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指名读题。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⑴学生汇报自己预习的情况:读了几遍书。

⑵鼓励学生大胆读书。请愿意读的同学开火车读课文。

⑶学生评议读书情况,把容易读错的生字带大家多读几遍。教师相机小结:读书首先要把每个字音读准。

2、再读课文:

⑴激励学生积极读书:觉得能读得比刚才几位同学还要好的举手!请2位同学分别读课文1至9自然段和10至17自然段。

⑵其他同学继续做评委,听后评议。教师相机小结:读书要正确、流利,不多字,不少字,不回读,不错读。

3、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比比谁知道得多。

⑵学生交流。教师注意激励学生,刚读课文,就知道这些内容,好!

4、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⑴课件显示课文第一自然段,请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教师操作课件,将这一段中的“骄傲”、“奚落”2个词语点红。

⑵课件显示铁罐傲慢无礼的样子,教师点拨理解;“奚落”是什么意思呢?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呢?请你把下面铁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然后同座互相配合读一读,看能不能学到铁罐的神态、动作读出“奚落”的语气。

⑶教师启发:面对铁罐和奚落,陶罐是怎样的呢?课件显示陶罐笑眯眯的样子。请你把下面陶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然后同座互相配合读一读,看能不能学到陶罐的神态、动作读出他的谦虚克制。

⑷请3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1至9自然段。评议后,同座再练习分角朗读。

1、认读课文1至9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

2、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方法,教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

3、练习用这些生字扩展组词。

1、出示1至9自然段里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2、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

3、引导分组观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第三笔是“”。

4、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

5、学生提出需要教师指导书写的字。

教师范写学生提出的字。

6、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进行辅导。

7、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

1、分角色朗读课文1至9自然段。

2、教师小结过渡:傲慢无礼的铁罐和谦虚克制的陶罐有什么样的结局呢?

3、教师与合作学习课文10至17自然段:

⑴课件显示第10自然段,点红“流逝”,学生利用近议词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时间在流逝”。

⑵许多年代过去后,陶罐和铁罐怎么样了呢?引导学生抓住“光洁、朴素、美观、很有价值、影子也没见到”等词语朗读理解。

⑶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找资料,了解铁罐为什么连影子都不见了。

4、分角色朗读全文。

5、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呢?

1、认读课文10至17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

2、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方法,教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

3、练习用这些生字扩展组词。

4、出示课文10至17自然段里要求书写的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5、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

“捧、值”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朴”是左右结构、左右相等的字。“荒、素”都是上下结构、上短下长的字。“受”是上中下结构的字,可联系古文字感受字形:一只手拿着一个像盘子样的东西交给另外一只手。

6、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

7、学生写字,写完与范字对照,学会自我纠正。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8、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

9、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1、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还可以抄写课文中其他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

2、和同学合作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陶罐和铁罐课本剧串词 陶罐和铁罐课本剧串台词篇六

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言寓意。

2、联系生活实际谈对寓言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插图)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你们想不想知道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陶罐和铁罐”(板书课题)

2、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生自由回答)

二、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1—9自然段,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读一读。

(指名读,理解“奚落”)(板书:奚落)

2、从它奚落陶罐的话,可以看出它是什么样的态度?谁能读一读铁罐的话?

3、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呢?(陶罐很容易破碎,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板书:易碎  坚硬)

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是如何处理的呢?(谦虚,忍让,劝说二者和睦相处。)

4、小组内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话,体会各自的态度,语气的变化。

5、请三名学生上台表演。

6、通过这两者的对比,你们更喜欢谁?

三、学习10—17自然段:

1、铁罐自恃坚硬,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奚落、瞧不起陶罐,二者发生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流逝,故事又有什么变化呢?请大家读读10—17自然段,边读边想:许多年过去了,当人们发现陶罐时,它有没有什么变化?(没有变化,和当年一样光洁、朴素、美观。)

问:人们是什么样的态度?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高兴,惊讶)

2、人们是怎样称赞它的?(指导朗读第15自然段)

人们说它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说明它被保存了(很久)(板书:永久)

3、这时陶罐说了些什么?

4、当时铁罐那么奚落它,可它不计前嫌,还惦记着铁罐,说明它有一颗(宽容的心)(板书:宽容)

5、人们找到铁罐了吗?为什么没找到?(相机板书:氧化)

6、当初妄自尊大的铁罐消失了,而被轻视的陶罐如今却成了珍贵的文物。对于这样的结果,铁罐想到了吗?为什么?

(没想到,它只看到自己坚硬的一面,而没看到易氧化的短处,陶罐也只看到自己易碎,未能正视易保存的一面。)

四、理解寓意:

1、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读一遍,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2、从这则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任何事物总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和短处,不能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更不能因此而骄傲自满,要学会全面看待问题。)(板书:要全面看问题)

板书设计:

陶   罐   →  易碎      永久

奚落↑↓宽容                                      要全面看问题

铁   罐   →  坚硬      氧化     

陶罐和铁罐课本剧串词 陶罐和铁罐课本剧串台词篇七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词语。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3分钟)

1、展示实物:陶罐、铁罐。引导学生说说陶罐和铁罐两种不同物质的主要特征。(陶瓷易碎,铁质虽坚硬但易被氧化生锈)相机展示实物:一块锈铁和陶瓷碎片。

2、谈话导入(陶罐和铁罐各有自己致命的弱点。可惜铁罐没有意识到,在它们之间发生了一则寻味的寓言故事)出示课题 27、陶罐和铁罐 (齐读)(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

3、提出学习目标。

①把课文读通读顺。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找出、画出生字词。

②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感受人物(陶罐和铁罐)的谦虚与傲慢。(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

③思考:故事是怎么发生的?文章介绍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情,各在哪些自然段。

二、展示学习成果(20-30分钟)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

2、同桌互相朗读课文,形式自定。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3、指名分段向全班展示朗读。其他同学做评委,听后评议。教师相机小结:读书要正确、流利,不多字,不少字,不回读,不错读。

(二)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

1、说说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2、学生从重点词句中体会情感。

a、“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b、“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c、“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d、“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3、学生展示朗读能力。

分角色朗读课文。(强调把人物语言作为重点,注意对话语气)

三、激发知识冲突(适时进行)(5分钟)

1、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注意激励学生。

四、知识拓展延伸(2分钟)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陶罐和铁罐各是一种什么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3.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4.通过演一演、评一评课本剧,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教学重点

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3分钟)

1、小组分工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陶罐和铁罐的不同语气。

2、讨论陶罐和铁罐各是一种什么人物形象?(铁罐自恃坚硬,狂妄、傲慢无礼;陶罐谦虚、忍让而不软弱。)

3、表演课本剧,欣赏课本剧。(重在体会表演是否体现出人物特点,对话的语气如何?)

二、展示学习成果(20-30分钟)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

2、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a.你觉得铁罐有什么特点?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b.你觉得陶罐有什么特点?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c.教师紧扣学生的朗读,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帮助学生归纳出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奚落”;利用近义词理解“谦虚、懦弱、轻蔑、争辩、恼怒”;通过表演朗读来理解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3、小组再次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领悟陶罐和铁罐各是一种什么人物形象?

(二)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

1、表演课本剧,欣赏课本剧。(分小组上台表演)

2、点评表演情况。

①对话的语气是否体现:

如:“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故意挑衅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狂妄自大、无理

“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蛮不讲理,恼羞成怒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狂妄、蛮横

……②铁罐消逝前的自言自语是否体现哀叹。

三、激发知识冲突(适时进行)(5分钟)

①教师启发: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从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任何事物总有长处,也有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和短处,全面看待事物或问题。)

②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如:学生认为“要谦虚,不要骄傲”可以;认为“要多看别人长处、多看自己短处”可以;认为“谦虚的人有好的结局,骄傲的人下场可悲” 、认为“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也可以。

四、知识拓展延伸(2分钟)(布置作业)

1.拓展延伸,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故事,说说自己或周围的人是否也充当过铁罐或陶罐一类的角色。

2.续编故事。

陶罐和铁罐课本剧串词 陶罐和铁罐课本剧串台词篇八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争辩和它们的不同结局,揭示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做人道理。故事主要通过对话来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这也是本文的精彩之处,其中的神态、语言描写栩栩如生,很具品味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

1、识“陶、懦”等几个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三、教学重、难点:

指导朗读,体会课文寓意,理解重点词句。

四、教学准备:

1、《陶罐和铁罐》的课件。

2、各组的标志牌。

五、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从前,有个国王,在他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想知道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吗?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轻轻地把手中的这个故事读一读吧!碰到生字新词和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待会儿,我们来进行一场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既正确又流利。(生自读)

2、王老师知道,我们三(1)班的同学最喜欢挑战难题是吗?谁愿意把自己认为最难的的一段读给大家听一听?(指明朗读——学生评议)

3、读了这个故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板书问题)

(三)探究感悟:

1、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陶罐和铁罐吧!喜欢研究陶罐的同学带着这些问题(指板书);喜欢研究铁罐的同学,你们来解决这些问题(指板书)。在研究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新的问题,也可以成为你的研究对象。

想知道最好的研究方法是什么吗?老师这里有个秘诀,想听听吗?有句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什么意思呢?就是通过反复的朗读,我们就能自然而然地明白书中所包含的意思了,一些难题也都会迎刃而解。不信的话我们可以来试一试,看看通过朗读,你是否能解决你要解决的问题呢?(学生自由朗读、研究)

2、刚才,同学们研究得可真认真!老师相信,通过朗读研究,你们一定收获不小吧!想不想知道别人有些什么收获呢?那就让我们找一找周围和你研究同一对象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吧!(学生自由交流)

3、集体反馈:

(1)谁能把你的研究成果用朗读的方式来展现一下呢?先请研究铁罐的同学来展示一下吧!(指名读)你读得太棒了,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这么读吗?同意他的看法吗?请你也来读一读。

(2)刚才,我们读了这么多铁罐的话,你觉得读这些话有什么不同吗?(指名回答)研究陶罐的同学,让我们一起配合研究铁罐的同学把故事中的对话来读一读吧!

让我们一边读,一边体会一下铁罐从傲慢到轻蔑再到恼怒的态度变化吧!

(3)通过朗读,我们已经认识了傲慢的、蛮横无理的铁罐。先面,让我们在研究陶罐的同学的指引下来认识一下故事中的另外一个主人公——陶罐吧!(陶罐研究成果反馈)

(4)想不想把我们刚才的研究成果通过表演来展现一下呢?(学生表演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四、总结;

1、同学们,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很多年后,陶罐和铁罐有会发生哪些变化呢?他们的结局如何?你能根据自己的想象,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吗?

2、故事的作者黄瑞云叔叔也给故事安排了一个结局。下节课,我们来个故事大比拼,看看谁的故事结局最出色!

陶罐和铁罐课本剧串词 陶罐和铁罐课本剧串台词篇九

之四

教者 聂淑珍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则寓言故事所阐明的道理

2.抓住重点,词句来读懂课文,评议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3.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本剧

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评议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教学基本模式

引——探——议——练

1. 创设情境,引疑激思

2. 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3. 议论争辩,顿悟创新

4. 训练技能,激励发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二、读读

1. 自由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 再读课文,说说陶罐与铁罐的异同。

三、演演

1. 学生选定自己乐于表演的角色。

2. 学生分小组演练,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按课文所描述的“人物”的语言,表情进行表演。

4. 师生共同评议。

四、议议

1. 默读课文。

思考: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2.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来评价“人物”,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五、说说

1. 让学生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从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2. 提示寓意:全面的看问题,懂得各人有各人的长处,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骄傲自大,要正视自己。

板书设计 

19 陶罐和铁罐

(无价之宝)陶罐——谦虚,友爱,善良

(无踪无影)铁罐——骄傲,自大,傲慢无理

陶罐和铁罐课本剧串词 陶罐和铁罐课本剧串台词篇十

之三

设计人:陈小青

教学目标 :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2、 联系已学课文和生活经验加深对寓言的理解。

3、 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具准备:陶罐和铁罐各一个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大家看一看,老师讲台上摆的是什么?板书(陶罐和铁罐)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在这两个罐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边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自由发言。

3、师归纳。

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

三、学习1——9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

1、听1——9自然段的录音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铁罐自命清高,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

板书:奚落

2、哪一位同学来说一说“奚落”的意思。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3、这几个自然段也就是常讲铁罐常常用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

4、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

① 陶罐的短处是什么?铁罐又是凭什么来奚落陶罐的?

② 铁罐用了哪些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③ 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请同学们边读就边把有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5、生回答老师的问题

6、小黑板出示对话,体会各自态度。

①“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陶罐一开口就是“你敢碰我吗?”它的意思就是陶罐敢不敢碰它,<不敢>。它根本就没有把陶罐放在眼里,它称呼陶罐“陶罐子”直呼其名,说明它有没有礼貌?<没有>。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一个能够体现铁罐态度的词来。<傲慢>。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不敢,铁罐兄弟”。陶罐有没有生气?<没有>。它不但没有生气,还很礼貌地称呼它为兄弟,并承认自己不敢碰它,说明陶罐怎么样?<很谦虚>。

②请同学们自学后面的句子,看看这些句子体现了陶罐和铁罐怎样的态度?铁罐:傲慢、狂妄 陶罐: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

③请同学们看到书101页的插图,看一看,哪个罐子是陶罐,哪个是铁罐,为什么呢?

7、指导朗读1——9自然段。

①通过1——9片段段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铁罐的傲慢、狂妄,陶罐的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我们就来分角色把1——9自然段读一读。

②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读出陶罐的谦虚。

③分角色朗读:男生读铁罐说的话,女生读陶罐说的话。叙述的语句就由老师朗读。

④请两位同学把刚才读的内容演一演。

四、总结1——9段、学习10——17自然段。

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二者就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请大家快速的默读10——17自然段,并思考:

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子?铁罐呢?(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铁罐被氧化消失的无影无踪。)

2、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为什么呢?(高兴、惊讶)(它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

当年被铁罐奚落的陶罐,如今却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存下来,(板书:永久)。而当年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板书:氧化)。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没有,因为它只看到自己坚硬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易氧化的短处;同样陶罐也只看到自己易碎的一面,而没有正视自己易保存的一面。)

3、从这则寓言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学生的课文和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五、总结课文

完成小黑板上的练习

这则寓言采用了手法将陶罐和铁罐人格化,通过人格化的描写,告诉人们看待问题要,任何事物都有和。不能用自己的和别人的比,更不能因此而。

六、作业 :

把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告诉他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用自己的和别人的短处比,更不能因此而骄傲。

板书设计 :

陶罐 易碎 ——→ 永久

忍让 ↑↓ 奚落

铁罐 坚硬 ——→ 氧化

陶罐和铁罐课本剧串词 陶罐和铁罐课本剧串台词篇十一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二)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练习归纳段意。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并且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意思。

本课生字较多,要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1.出示卡片,让学生读生字、新词。

2.采取一字多组词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因为把字放在词中易理解。

逝(流逝)(逝世)(去逝)

耻(羞耻)(可耻)(不耻下问)

3.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出示词语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其义。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落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谦虚——虚心,不自满,肯接受别人的批评。

懦弱——软弱无能,不坚强。

羞耻——不光彩,不体面。

理会——理睬。

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

以上词语如果有同学提出来,就出示出来,如果学生不提,就不必出示。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

1.小声读全文:

本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说的是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让学生认真地读,边读边思考,只要搞清楚写的是件什么事,那末对分段就有所启示。并且也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指名汇报。

本文写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陶罐,埋在地下多年之后,陶罐仍然光洁如新,而铁罐却氧化不存在了。

3.分段。

课文哪部分是写铁罐经常奚落陶罐?哪部分是写两个罐埋在地下之后的情况呢?

请给课文分成两段。

(1)学生默读分段。

(2)汇报分段情况。

(四)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

(1)提示:

①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②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

③陶罐的态度是怎样的?

要求带着以上三个思考题,细读第一段,联系上下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把你理解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同学之间互相读课文,读自己的理解。

(3)指名读。

在汇报过程中,要指名学生朗读,要读出铁罐那种傲慢,不讲理的语气,读出陶罐那种自尊、善良、和蔼的语气。老师适当范读。

本课是阅读课文,内容容易理解,要让学生自己去悟,只要读出了语气,说明就已经读懂了。

(4)归纳段落大意:

根据前两课总结的方法:

写人的文章,用“谁,干什么,怎么样”的句式归纳段意。

写事的文章,用“谁,干什么”的句式来归纳段意。本文是寓言,把铁罐和陶罐拟人化。

本段段意是:

铁罐看不起陶罐,并且经常奚落陶罐。

2.细读第二段:

想:多少年之后(当铁罐和陶罐埋在地下)两个罐发生什么变化?

(1)用以上学习第一段的方法学习这段。

(2)出示句子:“谢谢你们!”……“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从这句话看出什么?

虽然铁罐看不起陶罐,并且还经常奚落陶罐,但是陶罐不和铁罐计较,它很善良,对铁罐很友好。我们要向陶罐学习,宽厚待人。

(3)归纳第二段的段意。

让学生自己归纳,小组汇报,最后指名回答。段意:许多年过去了,埋在地下的陶罐完好如初,而铁罐却氧化不存在了。

(五)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想: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利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读出两种罐的不同语气。

(六)讨论寓意。

1.自己默读全文,想想寓意。

2.小组讨论寓意,即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指名汇报。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七)学习了这课你有什么体会。

可以结合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谈体会。

陶罐和铁罐课本剧串词 陶罐和铁罐课本剧串台词篇十二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骄傲,傲慢"等13个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陶罐,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2,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准备】

1,陶罐,铁罐的图片

2,幻灯片

3,课文的朗读录音带

【教学时间】

2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言

每个孩子的童年都离不开童话,同学们都很喜爱读童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童话,关于陶罐和铁罐的故事,有兴趣吗 (板书课题)指导书写"陶罐铁"三个字.

请大家齐读课题

这就是陶罐的图片,这就是铁罐的图片(粘贴)

下面就请同学们听录音带中的故事,边听边想,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

(板书:谦虚,骄傲)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陶罐的谦虚,哪些语句又体现了铁罐的骄傲

(学习汇报,读文中语句)

2,指名读句子,(出示幻灯片)回答问题.

第一组:a,"你敢碰我吗 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3,出示句子"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① 师:由于陶罐说得有道理,铁罐恼羞成怒了,生气时怎么说话 (声高气粗)

② 指名读,你听出哪些词同学重读了吗 此时的铁罐还只是骄傲吗 (板书:无礼)

③ 谁愿意读读 读出你不同的理解.

④ 陶罐听了铁罐无礼的话后,是如何回答的

4,出示句子"何必这样说呢 "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

① 自读这句,体会出什么 (板书:宽容)

② 谁来读读这句话

③ "有什么可吵的呢 "表达了什么意思 如果把它变成陈述句,好不好,为什么

齐读这句话.

④ 陶罐都已经这样说了,而铁罐收敛了吗 文中是怎样写的

b,"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提问:

① 读这两句时语气一样吗

② 读时能变换语调吗

(不能.a句语调上扬,有挑衅的意味.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b句语气自然平稳.谦虚:虚心,不自满.)

③ 谁愿意读一读.

a,"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b,"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ⅰ,小组内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两句.

ⅱ,学习汇报,评价

ⅲ,你是从哪个词体会出"铁罐的骄傲"的 (轻蔑)

"轻蔑"是什么意思 "轻蔑"是一种什么样的神态 两个"懦弱"在读时语气相同吗 为什么

ⅳ,找两位同学对着读

ⅴ,指名读句子."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仔细看标点,想想怎么读,再读.

ⅵ,过渡:许多年以后,当陶罐被挖出来时,它说的第二句话是什么 谁来读一读.你体会出什么 (友善,宽容)

三,(去掉四部分对话的提示语)朗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

2,指名同位读.

3,分男女生读.

四,谈收获

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要谦虚,不要骄傲

2,要多看别人的长处,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

3,骄傲的人下场是可悲的

五,作业:

1,请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小组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陶罐和铁罐课本剧串词 陶罐和铁罐课本剧串台词篇十三

【教材分析】

《陶罐和铁罐》是学生所喜欢的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讲述了国王的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用尖酸刻薄的话来数落陶罐,而陶罐始终保持着谦虚的品性。当多年过去后,宫殿倒塌了,它们被埋在土里,经过岁月流逝,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趣味性强,寓意深刻,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细读故事,发现故事可分为陶罐和铁罐被埋之前、被埋之后两个部分,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发展,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此外,故事中还有许多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继续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童话故事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已经接触了不少了,他们想读、乐学,而且他们有了一、二年级的学习基础,能够自己预习课文,并能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初步的阅读与分析。但课文中描写铁罐神态、动作的几个词语以及它最后为什么消失的原因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还有学生要通过文中的对话领悟人物的内心,理解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也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思路】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曾说过“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被注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使教师、学生、文本形成真正的对话?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去实践。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词串教学法。学生在整堂课中主要围绕着几个关键词语,在老师创设的故事情境中进行学习。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而课文中有很多描写铁罐和陶罐神态动作的词语,词语是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要理解句子的意思,读懂课文,就必须先弄清词语的意思。我就想抓住文中的这些关键词,引导学生理解,从而去体会铁罐和陶罐的内心。这篇课文又是童话故事,故事性强,学生很感兴趣,因此课堂上我通过自己的语言、多媒体去感染学生,为学生创设故事的情境,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学习,情绪更加高涨。

我首先用讲故事的形式,结合多媒体导入新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然后让学生读课文,自己去发现描写铁罐和陶罐神态、动作的词语,并读准这些词语的音。课文中描写铁罐神态的词语偏多,而且难理解,我就想让学生重点先来理解铁罐,从而体会陶罐的内心。描写铁罐神态的三个词语“傲慢、轻蔑、恼怒”都有傲慢的意思,但又有一些区别。我先让学生体会他的相同之处,从铁罐说的话中找例子来证明铁罐的傲慢,然后再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带着不同的语气、神态、动作来朗读铁罐说的话,通过朗读再领会铁罐的蛮横无礼。文中有一句铁罐说的话没有写出他说话时的神态,我就让学生根据铁罐说的话来补充词语,再读句子。这样既理解了铁罐此时的心态自以为了不起、不可一世,又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

而对于陶罐的理解,我还是抓住词语“懦弱”来引导学生体会陶罐的内心。我故意装糊涂,提出两个问题去激学生,让学生自发地反驳我的看法:1、陶罐明明很容易碎,一碰就破裂了,怎么能说不懦弱?2、铁罐总是横眉冷眼、冷嘲热讽地对待陶罐,而陶罐还总是一脸微笑地对待,怎么能说不懦弱?学生通过反驳可以谈自己的各种理解,从而去体会陶罐和铁罐都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易碎只是陶罐的短处,并不是懦弱,他不和铁罐吵并不代表他懦弱,那是他谦让的美德。

学生理解了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后,我设计了一个无声的动画,让学生配音,这样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再一次训练了学生的朗读。

这篇课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二部分的学习,我还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词语,像第一部分那样,找出描写人们和陶罐神态的词语,把板书补充完整,然后根据板书朗读,读出人们的惊讶与高兴,再体会人们为什么惊讶、高兴。从而明白陶罐成了古董,受到人们的欢迎和保护,而铁罐最后没有好下场,消失的无影无踪。学到这学生便明白了课文所要告诉人们的道理,很自然地说出了自己的体会,从而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本课教学难点是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讲述故事,情境导入。

1、屏幕展示国王的御厨,让孩子走进文中的童话故事。(御厨富丽堂皇,陈列着精美的瓷盘、锃亮的炊具)

2、请生自由表达自己看到御厨后的感受。

3、老师借助图片生动讲述故事,并同时在屏幕中出示主人公陶罐和铁罐。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片和老师对故事生动地讲述,以及在讲述中与学生的互动,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课文所描述的童话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挖掘词语,感悟铁罐。

1、挖掘词语,读准字音。

(1)(屏幕出示题目:我要把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语找出来。)请生读题。

(2)请生拿出笔,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

(3)生自由读文,师巡视,把生找到的词语板书(板书:铁罐:奚落、傲慢、轻蔑、恼怒,陶罐:谦虚、争辩)。

(4)请生看板书,齐读词语,师纠正错误读音,对于难读词语师范读,生跟读。

2、理解词语,感悟铁罐。

(师手指“傲慢、轻蔑、恼怒”这三个词语)生再读这三个词,并围绕这三个词语理解铁罐的傲慢。

(1)师:这三个词语都是写铁罐态度傲慢,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2-8自然段,从铁罐说的话中,找一个例子来证明铁罐的傲慢。

(2)生默读课文,并谈自己找到的例子,体会铁罐的傲慢,对于生找到的例子给予恰当点评。

(3)小结:看来这个铁罐的确是个傲慢的家伙,大家再读一读这三个词语。(师手指“傲慢、轻蔑、恼怒”三个词)

(4)师:这三个词语都有傲慢的意思,可又有什么不同呢?

(5)请生做个轻蔑的样子给大家看看。

(设计意图:文中描写铁罐的三个词语含义并不深奥,但却用得准确、传神。我通过让学生找词语、读词语,谈例子、表演来发现、琢磨、比较这几个词语,感受陶罐的傲慢无礼,使学生义会词意、增强语感,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对词义的理解升华到对句子的理解,对人物的解读。)

三、入情入境,读出韵味。

1、自创表情动作,表演感悟:

屏幕出示三句话:

a“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b、“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c、“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1)请生自由读这三句话,并从中选一句来设计相应的表情、动作再读一读。

(2)生自由表演读,体验铁罐的傲慢自大、不可一世。

2、师创设情境,指导学生个性朗读与表演。

a、师傲慢地说:“我来找一找!哪个是傲慢的铁罐?”(屏幕出示:“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请一名学生声情并茂地读这一句,师给予指导。

b、师:“太精彩了,好一个傲慢地铁罐!”师带着轻蔑的语气问:“轻蔑的铁罐在哪里?”(屏幕出示:“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指导一名学生一边表现出轻蔑的样子一边带着讥笑的语气朗读。

c、师:“真是一副瞧不起人的样子。”师恼羞成怒地问:“谁又是那个恼怒的铁罐?”

(屏幕出示:“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

请几名学生分别来演绎这个恼怒的铁罐,感受铁罐此时的愤怒。

3、领悟情感,学写词语,积累词语。

(1)(屏幕出示:“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

师:“铁罐在说这句话时是怎样的神情呢?”

(屏幕出示:“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        地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

师:“你们能填上一个词语,来表示铁罐这时候说话的神态吗?”

(2)请生填词,并根据自己填的词语读出其中的味道,表现出铁罐此时“怒不可遏、怒火中烧、怒发冲冠、大发雷霆……”生每读一个句子,师都及时点评指导,要求学生读到位。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的朗读教学中,老师主要通过自身的神态、语气来感染学生,学生在教师步步引导中领悟朗读的技巧,个个跃跃欲试,读出了韵味,读出了心境,读出了画面,读出了场景,读出了个人的体验。伴随着读,铁罐的傲慢形象在学生心中更是入木三分。)

四、激情思辨,领悟陶罐。

1、师鼓弄玄虚引出关键词,师:“学到这,陈老师不得不不请大家帮我解决一件棘手的事了。你们看,就是它!”(屏幕出示:懦弱)

2、请生读这个词语,师纠正错误读音,并范读,生再读。

3、请生读辞海中关于“懦弱”的解释,理解“懦弱”。

4、师抛砖引玉提出疑惑,生畅谈理解,感悟陶罐:

(1)师手指“懦弱”:铁罐说他要把这个词语送给陶罐,你们说陈老师能听他的吗?

(2)师装糊涂,问:“怎么不能?铁罐确实很容易破嘛,只要一碰他,他不就碎了,怎么还不懦弱?”

学生大胆辩驳,谈自己如何理解陶罐并不懦弱。

(3)师继续假装糊涂:“可陈老师还是疑惑!你们看!”(屏幕出示铁罐图片)“铁罐总是横眉冷眼、冷嘲热讽地对待陶罐,可陶罐(屏幕出示:陶罐图片)还是一脸微笑。铁罐都指着陶罐的鼻子骂了,陶罐还不还击,这还不懦弱啊?”

激发学生再次辩驳,畅谈自己的理解。

5、师小结:是啊!陶罐哪里是懦弱。分明是他谦让的美德。(屏幕上的“懦弱”消失)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主要抓住词语“懦弱”,给学生卖了个关子:正话反问。师两次看似糊涂的问话,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反对,激起了学生大胆辩驳,并畅谈自己的理解,学生在辩驳中领悟了陶罐的种种表现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谦让的美德,学生对两只罐子截然不同的品质,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五、配音朗读,再起高潮。

1、为生创设展现自我的舞台,每个人都来当配音演员

师:“刚才同学们学得很好,现在陈老师为你们设计了一个脚本,请你们来演一演。你们看!”(屏幕出示:陶罐和铁罐对话的无声动画)

师:“今天就要请你们来当一回配音演员。文中正好有四组对话,第一组同学配第一组对话,照此类推。排练时要记住把台词背下来,还得配上神态、动作。”

2、同桌两人练习配音。

3、小组推荐配音演员:师:“有请配音演员!”(每组各请一桌同学)

4、生配音,师点评,

(设计意图:充分运用多媒体,结合文本制作了无声动画,营造了视觉氛围,请学生担当配音演员,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尽情演绎,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六、积极创作,深化感悟。

1、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用课文第一部分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请生来当一回编剧,根据剧本第一幕的时间、地点、主人公,找出剧本第二幕的时间、地点、主人公。

(屏幕出示:第一幕时间:古时候 ,地点:国王御厨, 人物:陶罐和铁罐)

(屏幕出示:第二幕时间:       ,地点:        ,人物:         )

(2)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神态,师:“如果我们要编排第二幕的戏,我们也要注意人物的神态。你们看黑板上的板书。”(师板书:人们、陶罐)

(3)捕捉词语,为第二幕的人物设计神态:师:“你们能学着左边的板书填右边的板书吗?”

(4)生默读课文的10-17自然段,并完成板书。师根据学生口述,把板书补充完整。

(5)通过老师的语言渲染,结合引用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个人与全班合作读的形式,指导学生根据人物神态,读出人物的内心感受。

(6)请“编剧”谈谈为什么如此设计并演绎人物,从而感受到陶罐已成为古董,非常有价值而铁罐却消失得无影无踪,无人问津。

2、完成板书,谈感受,领悟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

(1)师:“哦!许多年后,铁罐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深深的启发!看板书!”(板书:启发 )

师:“这又该填什么呢?”

(2)生根据自己所填的板书,谈自己学完本文后所受到的启发,感悟故事所告诉我们的道理。

3、总结:看来这个故事已走进了我们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它给了我们深深的启示,大家回去后把这个故事说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听听!

(设计意图:第一部分的教学重点主要落在理解主人公陶罐和铁罐的不同品质,而第二部分的教学则转为理解人们在见到出土后的陶罐时那种兴奋、高兴的心情,二者在学习方法上有相似之处,因此我通过学习方法的迁移,让孩子来当编剧,又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很自然地引出了学生对本篇课文所要揭示的道理的领悟,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升华。)

【板书设计】

27、陶罐和铁罐

铁罐    陶罐 人们    陶罐

奚落

傲慢    谦虚 惊讶    兴奋

轻蔑    争辩 高兴

恼怒

启发:       

【作者简介】

陈茹,女,小学语文一级教师,现任福州市台江第三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1999年福州师范毕业,2003年获“小学教育”大专文凭,现就读于福建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函授班。从教八年来,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 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力求创设灵动活泼的课堂,曾多次进行公开课教学,其中《画杨桃》,《她是我的朋友》、《赵州桥》、《陶罐和铁罐》等课得到了同行们的肯定与好评,《陶罐和铁罐》一课于2007年校组织的教学年会上观摩。本人还撰写了《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优化自主学习的心理效应》、《朗读 语文教学的基点》等多篇论文,并收入汇编。

【简评】

福州群众路小学特级教师   林学舜

陈茹老师的这堂观摩课,能够挖掘课文中的关键词语进行词串教学,体现了“以情励学,以趣激学,调动参与,启迪创造,注重内化”的教学风格。课堂上,陈老师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毫不放松语言训练。课上师生心灵相同,情感互动,时时生成,处处出新,摆脱了那种呆读死记毫无生命气息,缺少人文关怀,把学生当成接受者的窠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思维的火花频频闪现。本堂课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两元统一,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立体的有机结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