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化工作会议主持词(汇总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1 05:53:41 |
  • zdfb |
  • 8页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思路,更好地理清工作和学习的重点和目标。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这是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我们可以从中寻找灵感,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信息化工作会议主持词篇一

同志们:

这次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工业和信息化会议精神,总结经验,表彰先进,部署工作,动员全市上下坚定信心、克难攻坚,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刚才,会议表彰了年度发展突出的大企业(集团)、“小巨人”企业以及企业服务先进单位和个人;副市长同志总结了“”时期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成绩,对“”时期特别是今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和指导性,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讲4点意见。

一、要把工业发展放在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来认识。

工业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力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战场、“三化”协调发展的主动力,在国民经济中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快工业发展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推动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快工业发展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具体体现。人类走出农耕文明以后,工业发展就成为整个经济发展的关键,抓工业发展就抓住了经济发展的“牛鼻子”。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的过程实际就是工业化的过程,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也无一例外是通过快速发展做大工业来做强经济总量的。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工业居于主导地位已有30多年的历史,而我市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40%的时间尚不到20xx年,加快工业发展仍是我市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二)加快工业发展是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期间,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工业兴市战略,扎实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工业经济突飞猛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年,全市gdp总量位居全省第4,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十五”末的65%提高到71%;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5%,比“十五”末提高8.2个百分点,高出全省14.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近700亿元,是“十五”末的3.4倍。这些数字表明,工业一直是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而且将在当前和今后的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更加突出的地位。

(三)加快工业发展是加速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城市是工业的载体,工业是城市的支撑,工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相辅相成。目前,我市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6个百分点,城镇化滞后已成为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生产要素配置低效的重要原因,基于此,市委、市政府做出了以新型城镇化带动“三化”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就“三化”协调发展来讲,城镇化是工业化的伴生物,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本动力。只有加快工业发展,形成产业高度集聚,提供日益增多的就业岗位,有效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才能带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因此,加快城镇化发展,必须以产业发展尤其是工业为支撑,没有工业基础,城市发展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四)加快工业发展是科学发展的紧迫任务。站在“”发展的历史新起点,市委提出了“三化协调、两高两好、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总体要求。实现这个目标,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90%,三次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市农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逐步下降,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有所提高,但也只是在20%左右徘徊。只有加快工业发展,才能形成充足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推动金融保险、现代物流、商贸旅游、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只有加强工业的主导地位,不断提高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才能带动全市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才能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奋力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新局面。

二、要把结构调整作为工业发展的战略任务来落实。

精心调结构、积极转方式,是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做好今年和“”时期工业工作的着力点,各级各部门要强化措施,抓好落实。

(一)要坚持项目带动。把项目建设作为调结构、转方式主要抓手,促使在建项目快推进、竣工项目快产出、投产项目快做强。要紧紧抓好今年安排的76个工业和服务业重点项目,确保今年60个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10亿元、16个重点现代服务业项目完成投资23亿元。积极争取省重点项目和省“转型升级双千工程”项目,力争100个以上项目纳入省项目盘子。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带动作用,鼓励引导民间投资,促进产业项目投入持续扩大。认真筛选、论证、推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立产业转型升级重大项目储备库,着力构建运作持续、接续有力的产业项目推进机制。坚持完善市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重点项目联审联批制度等工作推进机制,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二)要推进技术创新。把技术创新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支撑,切实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推动企业摆脱困境、加快发展。目前,我市大多数企业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自主创新能力较差,发展过于依赖外延扩张,一旦遇到市场需求下降或激烈竞争,就很容易被挤出市场。要把引导、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认真落实《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深入实施“1010”科技工程,以骨干企业为主体,着力抓好省重大科技专项和企业研发平台建设;扎实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

(三)要加快产业集聚。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最佳平台,持续提升发展水平。一要实施好产业集聚区“3213”发展计划。即全市10个产业集聚区要完成投资300亿元,其中工业投资200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00亿元。二要建设好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加快推进80个亿元以上在建工业项目,确保早建成、早见效。积极采取bt、bot等融资方式和整体开发模式,加快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和生产性服务设施建设,基本实现起步区和近期发展区基础设施全覆盖。三要加快多层标准化厂房建设。每个产业集聚区标准化厂房面积要达到30万平方米以上,严格执行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标准,严格控制“两高”项目入驻,推动产业集聚区集约节约发展。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在投资强度上每亩地不能低于200万元,投资亿元以下项目原则上不予单独供地,必须入住标准厂房,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节省建设用地、促进产业集聚区集约节约发展,也是为了企业减少投入、降低成本;香港150平方公里的面积70%以上为山地,但目前仍有40%的后备用地,靠的就是集约发展。同时,要增强环保意识,严把高污染企业的准入关口,否则,我们当代和子孙后代都要为之付出代价。四要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认真落实省、市促进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用好产业集聚区发展扶持资金,完善产业集聚区建设协调推进机制,推动产业集聚区持续快速发展。

(四)要健全完善体系。把新型工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以高端产业为引领,着力构建现代工业体系。一要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扎实推进风电装备制造、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超硬材料、生物医药等五大工程,力争风电整机项目批量化生产,新能源电动汽车项目市场化生产,智能电网、新材料、生物医药项目产业化生产。二要做强做优主导特色产业。深入实施电力装备、食品、发制品等产业调整振兴计划,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做精做优食品工业,巩固壮大能源工业,加快发展电力电子、烟草、发制品、金刚石等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提升三大主导、四大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当然,这里也有一个创新问题,各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路子,我们也希望能够总结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但创新是企业共同的发展路子。原阳县有一家生产酒的企业,用我们禹州的钧瓷做瓶子,一瓶酒卖到了3800元,他们把两种不同的元素融合在一起,这就是创新。三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大力实施创新工程,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的高端高效发展。突出抓好纺织、箱包、建材、再生金属加工等传统产业,积极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市场占有率。

三、要把企业培育作为工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来推进。

企业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先行军,也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和扩大就业的主要载体。要加大企业培育力度,促使企业快速做大、做强、做优。

(一)要培育骨干企业。扎实推进大企业培育工作,形成一批特色明显、主业强大、产业高新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实现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高新技术产业化。要以现有龙头企业和引进的重大产业项目为支撑,快速扩充产业规模,积极培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发挥其在推进产业集群中的辐射带动作用。突出抓好50家大企业集团、100家小巨人企业和20户高新技术企业,给予要素倾斜、重点服务,使其成为行业领军企业。要按照省政府培育“双百”企业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以50家大企业(集团)作为我市“50强”企业,以100家小巨人企业中的前50名作为我市“50高”企业,加大培育力度,力争今年全市超百亿元企业达到3—4家。

(二)要加快上市步伐。以培育和推动企业上市为主要抓手,促进企业调整结构,规范管理、上档升级,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要加大对拟上市企业的培育、指导力度,通过举办上市培训、推介等活动,强化企业对资本市场的认识和了解,帮助企业解放思想、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尽快确定上市目标;特别要做好大企业(集团)、“小巨人”企业、百户重点企业中优秀企业的上市辅导。要培植更多的优质上市资源,推动更多的企业多形式、多渠道上市,形成梯次推进的企业上市工作格局,今年要争取1—2家企业成功上市,推动2—3家企业进入辅导报备,上市预备队企业保持在30家左右。已上市公司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突出主业,搞好规范运作,实现持续发展。

(三)要加强对外合作。企业加强对外合作是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要学会合作,善于合作,借用外力,走合作扩张发展的路子。当前,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正处于黄金机遇期,要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积极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在转方式、调结构中求得新的突破。要创新投资合作模式,以产业招商、园区招商、代理招商等形式,吸引创新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投资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大力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要不断推进与国内外500强、央企、行业龙头企业等大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突出“招大招强”,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重组我市相关产业和企业。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进一步优化投资合作软硬件环境,提高行政效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过硬的投资平台。

(四)要提升管理水平。企业提升管理水平要用好两个途径。一个途径是通过上市形成倒逼机制,促进管理升级,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另一个途径是苦练内功,努力探索适合于自身发展的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管理办法,把规范管理的理念融入生产、经营、销售各个环节,打造管理科学、运转高效的现代工业企业。同时,要推进管理创新,不断学习和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战略性资源管理水平,真正向管理要效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要把环境优化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来打造。

工业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大局,涵盖众多行业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努力形成推动工业发展的强大合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强化领导责任,搞好统筹协调,根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安排,抓紧做好工业经济运行指标和重点工作任务的分解落实,对经济运行、工业投入、节能降耗、技术创新、质量兴市等涉及到的指标任务,要抓早、抓紧、抓主动,明确目标责任,制定工作方案,精心谋划,有的放矢,狠抓落实。

(二)要搞好企业服务。今年,市里拿出496万元对企业进行了奖励,力度很大。市本级每年用在工业领域的奖、贴、补3项资金达到6800万元,另外还有土地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一些隐性支持,这表明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已从过去的直接管理型转变为服务型,当前开展的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基础设施配套、搭建招商引资平台、从优办理各种手续、营造发展环境等工作,都是为给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下一步,要继续认真落实市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和市直单位分包重点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服务长效机制。要每月召开一次面向100家重点企业的政策咨询会,宣讲政策,收集解决问题,服务企业发展。要精心实施大企业集团和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以实施“800家重点服务企业计划”为抓手,认真落实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全市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做优。

(三)要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各部门都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来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打破部门、行业、地域界限,各出其力、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联动,营造全市一盘棋的工业发展氛围。要围绕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大局,制定支持企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警企地治安联防工作领导小组要建立联系企业制度,对影响企业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的违法犯罪活动给予严厉打击,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对不作为、乱作为等影响企业发展的单位和个人,纪检监察部门要依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同志们,做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意义重大,任重道远。全市上下一定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努力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确保全年工业经济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实现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信息化工作会议主持词篇二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这次全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会议,是市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金土工程和省国土资源厅对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要求,全面推进我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市州国土资源局信息中心主任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市下阶段信息化工作,进一步强化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全面提升我市国土资源信息化水平。刚才,传达了全省市州局信息化主任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了全市前阶段信息化工作情况,并对今后两个月的工作做了具体安排和部署,讲的很全面、很实在,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性,我都同意。今年,全市信息化工作的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抓好落实。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信息化工作,强调三点意见。

一、切实增强加快信息化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信息化是继工业化之后人类文明的又一场革命,其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发展竞争力、经济成长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党的xx大要求我们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五化”当中,信息化被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紧排工业化之后,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当今时代特征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目前,我市国土资源系统正处在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和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工作上要积极推进,务求取得新的突破。

第一,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推进国土资源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谋势方能布局,才能引领发展之先。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的本质特征,信息化建设工作对国土资源事业发展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当前,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对于提高劳动生产力,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支撑和促进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将国土资源事业推向新的高度,就必须适应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要求,切实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第二,加快信息化建设,是开创国土资源新局面的必由之路。近几年,国家、部、省、市对我们国土资源事业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需要精细化的国土资源管理,相应地要求信息支撑要全、准、快,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信息和遥感技术应用水平。只有这样,我们作为国家宏观调控部门之一,才能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务支持,为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地服务,充分发挥国土资源信息在基础性和公益性服务方面的整体应用价值。

第三,加快信息化建设,是建设服务型机关的客观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职能日益向加强宏观管理、优化经济环境、保护知识产权、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转变。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重要举措,也是稳妥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有效手段,信息化建设对促进国土资源事业发展,改善办公手段,扩大政务公开,提高工作效率,树立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的国土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努力提升全市信息化发展水平。

信息技术的普及是前提,信息技术人才是基础,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关键。工作中,要重点抓好政府、企业、社会和公众四个层面的信息应用。各县区局要把干部的信息化知识培训作为工作重点,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分层次地抓好培训。提倡各县区局向当地党委、政府和市局汇报工作使用电子文件,进行多媒体演示,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加大信息人才培养的力度,广泛挖掘本地本部门的人才,积极培养精通信息技术的专门人才和“土专家”,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利用信息化技术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在国土资源部门和群众之间架起方便快捷的连心桥。今后,计算机应用水平也将会纳入年度考核的内容,能否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必将成为干部提拔使用的一项新指标。在座的各位要以“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带头学习钻研计算机操作技术,带动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干部职工学习计算机操作技术的热情。

三、进一步完善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机制。

各县区局要把信息化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设立专门机构,安排专人抓信息化工作,积极筹措信息化建设经费,多向当地政府汇报、多与财政部门衔接、沟通,争取支持,将信息化建设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还没有进行这项工作的县区局一定要尽快抓紧落实。要进一步明确职能和分工,加快建立统一协调、运转高效的信息化管理体制。市局信息中心要加强调查研究,切实做好全市信息化工作的规划、管理、服务、监督和指导工作。市局和各县区局的财务部门要把信息化建设经费的保障工作放在当前财务工作的首位,确保三级联网不因资金问题影响工作进度。人事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把肯吃苦耐劳,接受能力强,干事扎实的人员优先充实到信息中心,为信息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信息化建设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对完不成任务的县区局,市局将追究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责任。

同志们,信息化是我们国土资源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新一轮竞争挑战的必然选择。我们要以更加务实的精神、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过硬的措施,全面加快我市国土资源系统的信息化步伐,推进全市国土资源事业发展,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信息化工作会议主持词篇三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锡山召开全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总结我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成效,现场学习锡山分局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设经验,确立以信息化引领无锡国土资源现代化的“十三五”信息化工作目标。局党委经过慎重研究,决定在今天召开信息化工作现场推进会,并作了认真筹备;恰逢上周五省国土资源厅在盐城召开全省国土资源综合动态智能监管系统建设现场会,又为今天的会议丰富了很多内容。为确保今天会议的顺利召开,陈艳副局长召集有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相关会议材料都是局党委集体研究后印发给大家的。刚才,我们看了盐城综合动态智能监管系统的视频,锡山分局黄朝奎局长汇报了锡山分局数据中心建设成果,陈艳副局长从四个方面对“”无锡国土资源局信息化工作作了客观的总结,提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十三五”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的方向。请陈艳副局长就刚才讲话稿进一步征求各地意见,形成无锡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文本下发。建议大家认真研究、认真学习,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抓好落实。

今天会议规模很大,参加会议的有各市(县)局、分局班子领导成员、机关中层以上干部以及各国土所所长,是信息化专题工作会议前所未有的,这是因为信息化与每一项国土资源工作、每一个国土人都是密切相关的。今天会议的主题,就是要确立“十三五”无锡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的目标,以信息化引领国土资源工作现代化。下面,我简要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期间无锡国土资源信息化对国土资源工作的支撑。

陈艳副局长在讲话中客观总结了信息化工作的四方面成果:一是硬件设施逐步完善,基础保障能力实现跨越;二是核心数据基本健全,科学决策支撑能力实现跨越;三是软件平台快速发展,行政服务水平实现跨越;四是制度体系基本成形,信息化规范程度实现跨越。对此大家都是有目共睹。从20xx年初开始,市局就加大了信息化工作力度,先后建成“一张图”、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天地图,实现了市区国土资源档案云查询。同时,无锡国土资源美誉度、影响度因信息化工作而有了很大提升。我市国土资源“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获省厅科技创新一等奖,是唯一一个评审专家全票通过的项目;今年6月,我局研发的基于智慧物联的测量标志、地质灾害易发区实时监测体系项目被评为20xx年智慧江苏行业应用示范工程。特别是我们应用信息化成果,大力推动行政审批改革,催生了“四全”服务模式。20xx年3月12日,省国土资源厅在我市召开现场会,推广我市的经验;20xx年4月25日,市委在我局召开教育实践活动现场推进会,号召全市党政机关和部门学习我局“四全”服务模式。

从分局层面看,各地信息化建设同样与时俱进、各具特色。锡山分局以数据建设为抓手,实现国土资源精细化管理,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也是为什么今天选择在锡山分局召开现场会的原因,后面我会作进一步剖析。江阴市局信息化工作保持了“科学发展先行者”的特点,不仅是省内通过“一张图”验收的首家县级局,也是全市系统首个建成并使用网上交易系统进行土地“招拍挂”的县级局;宜兴市局依托信息化提高执法水平,自行研发了“国土卫士”实时视频监控系统,对全市土地利用动态和矿山宕口开采运输情况做到全方位、全天候监控,因成效显著而在全市进行推广;惠山分局在惠山区行政服务中心和钱桥中心国土资源所建成2个不动产统一登记服务窗口,提供房地联办一站式服务;滨湖分局更加突出信息化建设的服务功能,推出了全省系统内首辆“零距离”移动服务车;作为农村宅基地、农房统一登记工作试点单位,完成整合地籍、土地发证、房产发证等数据建库,为统一发证作了有益探索;新区分局信息化工作体现了浓厚的创新意识,率先启用移动办公平台、率先开通微信公众账号,为全市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很多“金点子”。城区各分局积极配合市局推进信息化工作,也做出了大量的有效的工作。

五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要牢牢把握信息化工作的引领地位;无锡国土系统工作在近几年内取得这么多显著成效,最主要的是一开始我们就把信息化工作的放在引领地位,以信息化引领国土资源工作现代化,把握住这个定位,从最基础的工作抓起,一步一个脚印,最终带动国土资源整体工作的跃升。五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的工作方法;从问题入手,以解决问题推动业务工作发展,在解决问题中强基础、强素质、强业务,这样才能保证发展的方向不偏、路径不弯。五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有科学系统的顶层设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抓信息化工作,抓“四全”服务模式建设,都得益于先期深入的调研、考察、研讨、论证和反复征求意见,最后党委决策形成了着眼长远、科学体系的顶层谋划,明确了工作的高起点、高标准和高要求,才有了后来取得的显著成效。五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善于抓重点的关键;李小敏书记曾说,要善于抓全局的重点、抓重点的关键、抓关键的具体。我们信息化建设的经验也与之相契合,我们抓信息化建设,紧紧摁住数据和流程这两个关节点,将最基础的地块数据上图入库,坚持法律底线下的流程再造,通过这两个要素由量变到质变的突破,带动提升信息化工作整体水平;五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有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执行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建成覆盖全市域的基础数据中心,开展工业用地调查,开展可利用资源调查,这都是一点一滴工作的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最终才能成就一项工作或事业。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信息化工作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同时,还有个非常客观的问题,即信息化本身是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如果停顿就会落后,哪怕小步往前走,也会落后。信息化技术已然十分成熟,信息化工作也很容易创新,信息化建设和作风建设一样,永远在路上。

二、锡山分局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给我们的启示。

7月上旬,我带队赴锡山进行实地调研,回来后又专门安排市局有关领导率调研组进行深入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就是为了探讨研究锡山数据中心的经验在全市有没有推广价值;同时,在省厅推广会前,我就派出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到盐城盐都学习考察,看看无锡信息化处在全省什么样的水平,锡山处在什么样的水平。局党委一致认为,确实有必要在锡山召开现场会,推广锡山信息化工作经验。通过黄朝奎同志的介绍,在座各位都应有所启发。主要有四方面:

(一)认识的高度决定了发展的高度。信息化表面是技术方法的变革,深层次其实是思想观念的变革。锡山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架构与技术并不复杂,但赢在理念,胜在实干。锡山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背后,凝结着锡山的思想。按照建设“专题覆盖广、部门协同优、数据现势强、系统开放好、决策支持有力”的“五位一体”区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这个目标,制定了《信息化建设三年计划》,方向清晰、目标明确、计划具体。准确把握并抓住了信息工作“服务管理、服务发展、服务社会”的核心定位,结合国土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出基于“大数据”的融合应用解决方案。将数据中心建设与制度规范、人才培养同步规划、同步推进,硬件软件一起抓,实现国土资源工作服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数据的精度决定了管理的精度。国土资源工作抓什么?就是抓数据。每一项业务都是由这项业务背后的数据来支撑和决定。锡山信息化工作最核心的经验,是以数据为中心,解决好了三大问题:一是数据的完整细化。近年来,锡山分局积累了大量的数据,统筹国土资源全过程管理和全方位业务,科学划分数据结构,形成4个专题图层、38个子图层的国土资源数据中心。通过细化调查,全区24万亩建设用地每一宗地的基本情况都一清二楚,这是要靠积累的。很多工作都可以捷径,但数据的积累没有捷径可走,必须要进行深入调查。二是数据的真实准确。“耕保、用地、储备、登记、监察”等业务工作全部在数据中心开展,工作成果自动成为下一项业务的基础,一数一源、不重不漏;系统还带有比对校验和在线修改(即在线“灭红灯”)功能,将现行数据与历史数据叠加比对,发现问题及时修改,确保各类数据准确可靠。三是数据的互联互通。从最初的用地需求分析、农转用征收、供应、登记和监管等,全部以图为据提供全业务跟踪服务,结合日常工作建立了常态化、全过程的数据动态更新机制,实现业务工作与数据同步更新。同时,不仅局限于国土部门本身的业务,而是集规划、建设、财政、税务等多部门数据,初步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大数据”。首先是包容开放,他部门需要国土数据,我们提供;我们需要他部门数据,也同样有共享通道,所以数据越做越大。

(三)融合的深度决定了服务的深度。信息化建设源于业务,也最终服务于业务。锡山分局从实际业务需求出发,研究上级部门要求,剖析基层工作难点,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到国土资源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有效整合各类基础数据,通过关联分析和叠加比对等手段,实现耕地保护以及“批、供、用、补、查、登记”全过程实时监管。深挖用地潜力分析功能,落地上图,有效引导各乡镇板块精准利用土地潜力资源进行招商引资;深挖拆迁成本分析功能,建立人地数据库和农村宅基地成果数据库,为基层政府准确测算征地拆迁成本、村庄复垦征用成本提供依据。

(四)执行的力度决定了信息化工作的成效。为什么我会受感动?我到锡山分局国土所调研,国土所所长亲自向我介绍,每一块地、每一个项目情况如数家珍。锡山从“一把手”局长到国土所所长,每一个人都能对国土资源状况清清楚楚,展现出了不折不扣、一抓到底的执行力,这是确保改革取得成效的关键,值得推广。众人拾柴火焰高,锡山分局取得的成果,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

我们认为,锡山的理念隐含着一种精神,即敏思、笃行、担当。前阶段我们一直在征集无锡国土精神,也有其他待讨论方案,但这六个字是必须要提的。“敏思”即善思善谋,围绕国土资源工作做深做透,不断有新的想法,精心做顶层设计,这是国土事业不断取得突破的制胜法宝;“笃行”即埋头苦干,一个业务一个业务做好,一个数据一个数据建起,这是广大国土人勇毅果敢的气节写照;“担当”,即看准的事情坚持到底,踏踏实实,遇到困难不退缩,哪怕做错也要勇于承担,这是我们必须具备的履职能力和工作作风。“敏思”代表头脑,“笃行”代表双脚,“担当”代表肩膀,就是一个完整的人的形象。这也是无锡国土资源系统多年来各项工作中凝练出的精神,是我们精神状态的真实体现,也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内在动力。

当然,这也是讨论方案,今天不作定论,欢迎大家继续探讨交流。局党委在“无锡国土精神”的凝练上也是慎重再慎重,广泛征集意见,反复讨论研商,充分尊重系统内每一名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凝练出最准确最丰富的,既能很好总结过往、又能积极引领未来的核心精神。我们不仅要学习锡山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同时也要学习锡山国土人的精神。

三、以信息化引领无锡国土资源工作现代化。

什么是国土资源工作现代化?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什么是无锡国土资源现代化呢?从近年来的经验看,国土资源信息化水平有多高,国土资源工作水平就有多高。我理解,“智慧国土”就代表了国土资源工作现代化。“智慧国土”靠什么?靠信息化的引领。锡山分局在国土资源工作现代化建设上起了步,今天会议就是要学习锡山的做法,全系统确立“以信息化引领国土资源工作现代化”的路径,敏思笃行担当,通过信息化水平的再跨越,推动国土资源整体工作水平的再提升。

(一)在建设谋划上要高起点,用信息化的思维推动国土资源管理方式根本转变。国土部门要瞄准现代化国土资源工作这个目标,做好信息化工作,以当前的技术水平完全可以实现,最关键就是看我们有没有眼界。眼界有多高,事业就能做得多好。在建设过程中,国土部门真正要做的,只是数据采集和建库,其他功能开发和决策挖掘技术上都能帮助我们实现。无锡发展正处于负重爬坡的关键时期。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确立了“产业强市”思路,制造强则工业强,工业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经济强,经济强则城市强。李小敏书记也说了,我们现在面临资源环境的约束,土地开发强度高达31.93%;如果按照20xx年33%的开发强度,未来6年我市建设用地总量空间仅剩73995.3亩。所以国土部门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首先要准确定位国土资源现代化,信息化路径自然就明确了。

(二)在顶层设计上要抓住数据、关联、平台等关键要素。方向有了,怎么做呢?打个比方。悉尼歌剧院的设计思路来源于设计师女儿切出来的几块苹果,设计师受女儿启发,将苹果造型用在了歌剧院造型设计上。反观我们的信息化工作,苹果造型就是顶层设计,代表了我们的眼界,而如何满足建设需要、实现设定目标,就需要我们有清晰的思路。三个方面:一是数据的建设,建成覆盖全市各个地块属性数据中心。二是数据间的关联,根据业务需要实现数据关联。三是平台的建设,统筹整合业务应用与服务体系,将数据资源、政务办公、综合监管、公共服务无缝对接,在同一个平台上实现行政管理、文件传输交换、统计分析、在线查询、电子文件归档等功能。原先是“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现在部里正在推进“国土云”平台建设,对无锡而言,则是国土资源“四全”服务平台。这三个方面要有清晰的思路。

(三)在工作落实上要营造“定了干、马上办、办到底”的良好氛围。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十三五”期间全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任务相当艰巨,需要系统上下同心干、一起拼,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决心实干攻坚。一是要实现国土资源数据“大起底”。即细化调查,把国土资源核心数据库真正建起来,先形成静态数据。二是要让静态数据“动起来”。锡山现在已经实现了每季度更新,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到“地动即知”。三是要让海量信息“用起来”。建立数据中心就是要为国土资源工作服务的。不是为了搞信息化而做信息化,而是为了把国土资源工作做的更好而来开展信息化。按照这个思路,真正建成满足国土资源工作现代化要求的信息化。我们有信心,“十三五”能够达成这个目标,建成“智慧国土”。

(四)在务求成效上要做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担当,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责任,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去年12月11日,我在“四全”服务模式运行总结推进会上,提出“要四位一体推进‘四全’模式从品牌化向体系化跨越、打造‘四全’模式3.0版本”的目标;今年年初,局党委结合“清风行动”,制定了“四全”服务模式争先创优、平台提优、效能监管3个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时至年中,各项既定任务推进有序,部分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全系统要抓住全省“四全”服务模式大发展的契机,优化服务平台、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不断赋予“四全”服务模式新的内涵和生命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是全局性工作,在座每一个单位、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同志都是参与者,也都是受益者。希望全系统戮力同心,主动担责,以严实相成、久久为功的精神,全力推动“十三五”信息化各项建设任务执行落地见效。

同志们,面对奔涌而来的信息化大潮,我们一定要抢时夺势,勇于担当,在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不畏艰险,阔步前行,以更大气魄、更大手笔、更大力度,推动无锡国土资源工作迈上现代化之路!

信息化工作会议主持词篇四

今天,我们召开一个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这个会,我一直想开。党的以来,我国互联网事业快速发展,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扎实推进,取得显著进步和成绩,同时也存在不少短板和问题。召开这次座谈会,就是要当面听取大家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一些措施和办法,以利于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

刚才,几位同志讲得很好,分析了当前互联网发展新情况新动向,介绍了信息化发展新技术新趋势,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听了很受启发。你们的发言,体现了务实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强烈的责任感,也体现了在互联网领域较高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对我们改进工作很有帮助。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能吸收的尽量吸收。下面,我谈几点意见,同大家交流。

第一个问题,讲讲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

听了大家发言,我有一个总的感觉,就是对互联网来说,我国虽然是后来者,接入国际互联网只有20多年,但我们正确处理安全和发展、开放和自主、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推动互联网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现在,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越来越成为获取公共服务的新平台。我国有7亿网民,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从社会发展史看,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正在经历信息革命。农业革命增强了人类生存能力,使人类从采食捕猎走向栽种畜养,从野蛮时代走向文明社会。工业革命拓展了人类体力,以机器取代了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了个体工场手工生产。而信息革命则增强了人类脑力,带来生产力又一次质的飞跃,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军事等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目标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说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今天,我们13亿多人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

我国曾经是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后来在欧洲发生工业革命、世界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丧失了与世界同进步的历史机遇,逐渐落到了被动挨打的境地。特别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更是陷入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状况。想起这一段历史,我们心中都有刻骨铭心的痛。经过几代人努力,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如此之近,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历史机遇,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决不能同这样的历史机遇失之交臂。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是我们对中华民族的责任,是对前人的责任,也是对后人的责任。

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提出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按照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总要求和大趋势。古人说:“随时以举事,因资而立功,用万物之能而获利其上。”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要适应这个大趋势。总体上说,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新的发展方向,应该也能够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要有新动力,互联网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我们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带动全社会兴起了创新创业热潮,信息经济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不断攀升。当今世界,信息化发展很快,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我们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资源深度整合,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党的xx届五中全会、“十三五”规划纲要都对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大数据战略等作了部署,要切实贯彻落实好,着力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促进资源配置优化,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推动创新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挥积极作用。

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相比城市,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是我们的短板。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农村互联网建设步伐,扩大光纤网、宽带网在农村的有效覆盖。可以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发展智能制造,带动更多人创新创业;可以瞄准农业现代化主攻方向,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水平,帮助广大农民增加收入;可以发挥互联网优势,实施“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文化”等,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以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更多困难群众用上互联网,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可以加快推进电子政务,鼓励各级政府部门打破信息壁垒、提升服务效率,让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解决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等等。这些方面有很多事情可做,一些互联网企业已经做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有专家提出,我们的国家治理中存在信息共享、资源统筹、工作协调不够等问题,制约了国家治理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这个问题要深入研究。我们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信息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依据,要发挥其在这个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发展电子政务,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打通信息壁垒,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更好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

第二个问题,讲讲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

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会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会对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人生的看法产生重要影响。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同心干,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共同理想,没有共同目标,没有共同价值观,整天乱哄哄的,那就什么事也办不成。我国有13亿多人,如果弄成那样一个局面,就不符合人民利益,也不符合国家利益。

凝聚共识工作不容易做,大家要共同努力。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网上网下要形成同心圆。什么是同心圆?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古人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很多网民称自己为“草根”,那网络就是现在的一个“草野”。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不然怎么联系群众呢?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不断提高这项本领。

网民大多数是普通群众,来自四面八方,各自经历不同,观点和想法肯定是五花八门的,不能要求他们对所有问题都看得那么准、说得那么对。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谁都不愿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虚假、诈骗、攻击、谩骂、恐怖、色情、暴力的空间。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利用网络鼓吹推翻国家政权,煽动宗教极端主义,宣扬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活动,等等,这样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和打击,决不能任其大行其道。利用网络进行欺诈活动,散布色情材料,进行人身攻击,兜售非法物品,等等,这样的言行也要坚决管控,决不能任其大行其道。没有哪个国家会允许这样的行为泛滥开来。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形成良好网上舆论氛围,不是说只能有一个声音、一个调子,而是说不能搬弄是非、颠倒黑白、造谣生事、违法犯罪,不能超越了宪法法律界限。我多次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发挥舆论监督包括互联网监督作用。这一条,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要注意,首先要做好。对网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对互联网监督,不论是对党和政府工作提的还是对领导干部个人提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我们不仅要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取。

第三个问题,讲讲尽快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

20多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中,包括一批技术方面的成就。目前,在世界互联网企业前10强中,我们占了4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我去看了“互联网之光”博览会,来自全球的250多家企业展出的1000多项新技术新成果中,我们也占了不少,这令人高兴。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同建设网络强国战略目标相比,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在互联网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共享、产业实力等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其中最大的差距在核心技术上。

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一个互联网企业即便规模再大、市值再高,如果核心元器件严重依赖外国,供应链的“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我们要掌握我国互联网发展主动权,保障互联网安全、国家安全,就必须突破核心技术这个难题,争取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实现“弯道超车”。

核心技术要取得突破,就要有决心、恒心、重心。有决心,就是要树立顽强拼搏、刻苦攻关的志气,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向核心技术研发,集合精锐力量,作出战略性安排。有恒心,就是要制定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设备发展战略纲要,制定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明确近期、中期、远期目标,遵循技术规律,分梯次、分门类、分阶段推进,咬定青山不放松。有重心,就是要立足我国国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紧紧围绕攀登战略制高点,强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任务部署,把方向搞清楚,把重点搞清楚。否则,花了很多钱、投入了很多资源,最后南辕北辙,是难以取得成效的。

什么是核心技术?我看,可以从3个方面把握。一是基础技术、通用技术。二是非对称技术、“杀手锏”技术。三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在这些领域,我们同国外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如果能够超前部署、集中攻关,很有可能实现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我国网信领域广大企业家、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要树立这个雄心壮志,要争这口气,努力尽快在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的重大突破。正所谓“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我国信息技术产业体系相对完善、基础较好,在一些领域已经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市场空间很大,有条件有能力在核心技术上取得更大进步,关键是要理清思路、脚踏实地去干。

第一,正确处理开放和自主的关系。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推动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互联网很复杂、很难治理,不如一封了之、一关了之。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中国开放的大门不能关上,也不会关上。我们要鼓励和支持我国网信企业走出去,深化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做到“国家利益在哪里,信息化就覆盖到哪里”。外国互联网企业,只要遵守我国法律法规,我们都欢迎。

现在,在技术发展上有两种观点值得注意。一种观点认为,要关起门来,另起炉灶,彻底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靠自主创新谋发展,否则总跟在别人后面跑,永远追不上。另一种观点认为,要开放创新,站在巨人肩膀上发展自己的技术,不然也追不上。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道理,但也都绝对了一些,没有辩证看待问题。一方面,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要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市场换不来核心技术,有钱也买不来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己研发、自己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强调自主创新,不是关起门来搞研发,一定要坚持开放创新,只有跟高手过招才知道差距,不能夜郎自大。

我们不拒绝任何新技术,新技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只要有利于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我们都不拒绝。问题是要搞清楚哪些是可以引进但必须安全可控的,哪些是可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哪些是可以同别人合作开发的,哪些是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的根源问题是基础研究问题,基础研究搞不好,应用技术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二,在科研投入上集中力量办大事。近年来,我们在核心技术研发上投的钱不少,但效果还不是很明显。我看,主要问题是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要围绕国家亟需突破的核心技术,把拳头攥紧,坚持不懈做下去。

第三,积极推动核心技术成果转化。技术要发展,必须要使用。在全球信息领域,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整合能力越来越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最终结果,不应只是技术报告、科研论文、实验室样品,而应是市场产品、技术实力、产业实力。核心技术脱离了它的产业链、价值链、生态系统,上下游不衔接,就可能白忙活一场。

科研和经济不能搞成“两张皮”,要着力推进核心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经过一定范围论证,该用的就要用。我们自己推出的新技术新产品,在应用中出现一些问题是自然的。可以在用的过程中继续改进,不断提高质量。如果大家都不用,就是报一个课题完成报告,然后束之高阁,那永远发展不起来。

第四,推动强强联合、协同攻关。要打好核心技术研发攻坚战,不仅要把冲锋号吹起来,而且要把集合号吹起来,也就是要把最强的力量积聚起来共同干,组成攻关的突击队、特种兵。我们同国际先进水平在核心技术上差距悬殊,一个很突出的原因,是我们的骨干企业没有像微软、英特尔、谷歌、苹果那样形成协同效应。美国有个所谓的“文泰来”联盟,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只配对英特尔的芯片。在核心技术研发上,强强联合比单打独斗效果要好,要在这方面拿出些办法来,彻底摆脱部门利益和门户之见的束缚。抱着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想法,抱着自己拥有一亩三分地的想法,形不成合力,是难以成事的。

一些同志关于组建产学研用联盟的建议很好。比如,可以组建“互联网+”联盟、高端芯片联盟等,加强战略、技术、标准、市场等沟通协作,协同创新攻关。可以探索搞揭榜挂帅,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在这方面,既要发挥国有企业作用,也要发挥民营企业作用,也可以两方面联手来干。还可以探索更加紧密的资本型协作机制,成立核心技术研发投资公司,发挥龙头企业优势,带动中小企业发展,既解决上游企业技术推广应用问题,也解决下游企业“缺芯少魂”问题。

第四个问题,讲讲正确处理安全和发展的关系。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古往今来,很多技术都是“双刃剑”,一方面可以造福社会、造福人民,另一方面也可以被一些人用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民众利益。从世界范围看,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并日益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领域传导渗透。特别是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面临较大风险隐患,网络安全防控能力薄弱,难以有效应对国家级、有组织的高强度网络攻击。这对世界各国都是一个难题,我们当然也不例外。

面对复杂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各方面齐抓共管,切实维护网络安全。

第一,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理念决定行动。当今的网络安全,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网络安全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在信息时代,网络安全对国家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同许多其他方面的安全都有着密切关系。二是网络安全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信息技术变化越来越快,过去分散独立的网络变得高度关联、相互依赖,网络安全的威胁来源和攻击手段不断变化,那种依靠装几个安全设备和安全软件就想永保安全的想法已不合时宜,需要树立动态、综合的防护理念。三是网络安全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只有立足开放环境,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互动、博弈,吸收先进技术,网络安全水平才会不断提高。四是网络安全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没有绝对安全,要立足基本国情保安全,避免不计成本追求绝对安全,那样不仅会背上沉重负担,甚至可能顾此失彼。五是网络安全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这几个特点,各有关方面要好好把握。

第二,加快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金融、能源、电力、通信、交通等领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运行的神经中枢,是网络安全的重中之重,也是可能遭到重点攻击的目标。“物理隔离”防线可被跨网入侵,电力调配指令可被恶意篡改,金融交易信息可被窃取,这些都是重大风险隐患。不出问题则已,一出就可能导致交通中断、金融紊乱、电力瘫痪等问题,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杀伤力。我们必须深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

第三,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没有意识到风险是最大的风险。网络安全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一个技术漏洞、安全风险可能隐藏几年都发现不了,结果是“谁进来了不知道、是敌是友不知道、干了什么不知道”,长期“潜伏”在里面,一旦有事就发作了。

维护网络安全,首先要知道风险在哪里,是什么样的风险,什么时候发生风险,正所谓“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感知网络安全态势是最基本最基础的工作。要全面加强网络安全检查,摸清家底,认清风险,找出漏洞,通报结果,督促整改。要建立统一高效的网络安全风险报告机制、情报共享机制、研判处置机制,准确把握网络安全风险发生的规律、动向、趋势。要建立政府和企业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机制,把企业掌握的大量网络安全信息用起来,龙头企业要带头参加这个机制。

有专家反映,在数据开放、信息共享方面存在着部门利益、行业利益、本位思想。这方面,要加强论证,该统的可以统起来,发挥1+1大于2的效应,以综合运用各方面掌握的数据资源,加强大数据挖掘分析,更好感知网络安全态势,做好风险防范。这项工作做好了,对国家、对社会、对企业、对民众都是有好处的。

第四,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网络安全的本质在对抗,对抗的本质在攻防两端能力较量。要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制定网络安全标准,明确保护对象、保护层级、保护措施。哪些方面要重兵把守、严防死守,哪些方面由地方政府保障、适度防范,哪些方面由市场力量防护,都要有本清清楚楚的账。人家用的是飞机大炮,我们这里还用大刀长矛,那是不行的,攻防力量要对等。要以技术对技术,以技术管技术,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目前,大国网络安全博弈,不单是技术博弈,还是理念博弈、话语权博弈。我们提出了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四项原则”、“五点主张”,特别是我们倡导尊重网络主权、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赢得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赞同。

第五个问题,讲讲增强互联网企业使命感、责任感,共同促进互联网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互联网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在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让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既是企业家奋斗的目标,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企业命运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脱离了国家支持、脱离了群众支持,脱离了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企业难以做强做大。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我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时强调,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一项大政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我们党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上的观点是明确的、一贯的,而且是不断深化的,从来没有动摇,这是不会变的,也是不能变的。我不仅讲了话,而且很快就把我的讲话公开发表了,这就是要让广大企业家吃个“定心丸”。

我们国家这么大、人口这么多,要把经济社会发展搞上去,需要各方面齐心协力干,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非公有制企业搞大了、搞好了、搞到世界上去了,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更大贡献了,是国家的光荣。党和政府当然要支持,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

在我国,7亿多人上互联网,肯定需要管理,而且这个管理是很复杂、很繁重的。企业要承担企业的责任,党和政府要承担党和政府的责任,哪一边都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网上信息管理,网站应负主体责任,政府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主管部门、企业要建立密切协作协调的关系,避免过去经常出现的“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现象,走出一条齐抓共管、良性互动的新路。

第一,坚持鼓励支持和规范发展并行。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处在创新第一线,处在掌握民众需要第一线,市场感觉敏锐,创新需求敏感,创新愿望强烈。应该鼓励和支持企业成为研发主体、创新主体、产业主体,鼓励和支持企业布局前沿技术,推动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创造和把握更多机会,参与国际竞争,拓展海外发展空间。

当前,我国互联网市场也存在一些恶性竞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情况,中小企业对此意见不少。这方面,要规范市场秩序,鼓励进行良性竞争。这既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升竞争能力、扩大市场空间,又有利于平衡各方利益、维护国家利益、更好服务百姓。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侵权代价和违法成本,震慑违法侵权行为。党的xx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规条款。这些要求要尽快落实到位。

第二,坚持政策引导和依法管理并举。政府要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加快推进审批制度、融资制度、专利制度等改革,减少重复检测认证,施行优质优价政府采购制度,减轻企业负担,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党的xx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我当组长,已经推出的很多改革方案都同这些方面有联系。改革要继续推进,也就是我说的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

同时,要加快网络立法进程,完善依法监管措施,化解网络风险。前段时间发生的e租宝、中晋系案件,打着“网络金融”旗号非法集资,给有关群众带来严重财产损失,社会影响十分恶劣。现在,网络诈骗案件越来越多,作案手段花样翻新,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这也提醒我们,在发展新技术新业务时,必须警惕风险蔓延。

要依法加强对大数据的管理。一些涉及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的数据,很多掌握在互联网企业手里,企业要保证这些数据安全。企业要重视数据安全。如果企业在数据保护和安全上出了问题,对自己的信誉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第三,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一个企业既有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也有社会责任、道德责任。企业做得越大,社会责任、道德责任就越大,公众对企业这方面的要求也就越高。我国互联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承担了很多社会责任,这一点要给予充分肯定,希望继续发扬光大。

“行生于己,名生于人。”我说过,只有富有爱心的财富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财富,只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企业。办网站的不能一味追求点击率,开网店的要防范假冒伪劣,做社交平台的不能成为谣言扩散器,做搜索的不能仅以给钱的多少作为排位的标准。希望广大互联网企业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在自身发展的同时,饮水思源,回报社会,造福人民。

第六个问题,讲讲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网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人才是第一资源。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我说过,要把我们的事业发展好,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干一番大事业,就要有这种眼界、这种魄力、这种气度。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建设网络强国,没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没有人才创造力迸发、活力涌流,是难以成功的。念好了人才经,才能事半功倍。对我国来说,改革开放初期,资本比较稀缺,所以我们出台了很多鼓励引进资本的政策,比如“两免三减半”。现在,资本已经不那么稀缺了,但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依然稀缺。我们的脑子要转过弯来,既要重视资本,更要重视人才,引进人才力度要进一步加大,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步子要进一步迈开。网信领域可以先行先试,抓紧调研,制定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办法。

互联网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也是技术更新最快的领域之一。我国网信事业发展,必须充分调动企业家、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早年在正定县工作时,为了向全国一流专家学者借智,专门聘请华罗庚等专家学者给我们县当顾问,有的亲自到正定指导工作。企业家、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要有国家担当、社会责任,为促进国家网信事业发展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心底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营造宽松环境,提供广阔平台。

互联网主要是年轻人的事业,要不拘一格降人才。要解放思想,慧眼识才,爱才惜才。培养网信人才,要下大功夫、下大本钱,请优秀的老师,编优秀的教材,招优秀的学生,建一流的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互联网领域的人才,不少是怪才、奇才,他们往往不走一般套路,有很多奇思妙想。对待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

要采取特殊政策,建立适应网信特点的人事制度、薪酬制度,把优秀人才凝聚到技术部门、研究部门、管理部门中来。要建立适应网信特点的人才评价机制,以实际能力为衡量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论文,不唯资历,突出专业性、创新性、实用性。要建立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让作出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获得感。要探索网信领域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利益分配机制,在人才入股、技术入股以及税收方面制定专门政策。在人才流动上要打破体制界限,让人才能够在政府、企业、智库间实现有序顺畅流动。国外那种“旋转门”制度的优点,我们也可以借鉴。

我国是科技人才资源最多的国家之一,但也是人才流失比较严重的国家,其中不乏顶尖人才。在人才选拔上要有全球视野,下大气力引进高端人才。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有很多国家的人才也希望来我国发展。我们要顺势而为,改革人才引进各项配套制度,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只要是优秀人才,都可以为我所用。这项工作,有些企业、科研院所已经做了,我到一些企业、科研院所去,也同这些从国外引进的人才进行过交谈。这方面要加大力度,不断提高我们在全球配置人才资源能力。

同志们!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是“十三五”时期的重头戏。希望同志们积极投身网络强国建设,更好发挥网信领域企业家、专家学者、技术人员作用,支持他们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信息化工作会议主持词篇五

同志们:

这次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是省政府同意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全国工信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工作,交流经验,表彰先进,分析形势,研究部署20xx年工作,确保“”开好局、起好步。省委省政府对经信发展高度重视,姜异康书记、姜大明省长多次听取经信工作汇报,作出重要指示;明天上午,王军民副省长还要做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努力开创全省经济和信息化科学发展新局面。

下面,我根据省经信委党组研究的意见,讲三个问题。

一、20xx年及“”工作回顾。

20xx年是全省经信工作经受严峻考验,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经信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工业经济和信息化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顺利完成了“”规划的目标任务,为“”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业生产和效益平稳较快增长。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3%。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3.5%,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增长25.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959.5亿元、利税8622.4亿元、利润5389.4亿元,分别增长26.6%、33.1%和37.5%。工业品产销率累计达98.5%。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6940家,比年初增加3383家。20xx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可增长15%以上,利税、利润分别增长31%和36%。

——企业技术进步步伐加快。技改投资力度加大,1-11月,全省完成工业技改投资7079亿元,同比增长18.1%,分别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0.4%和33.4%。投资结构优化,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36.2%和29.2%。全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7600亿元、增长18%的目标能够实现。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成效明显,全年共组织实施省技术创新项目2539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769项、占30.3%,项目总投产率达85%。

——信息化建设有较大进展。1-11月,全省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84.9亿元,同比增长22.8%;软件业务收入完成802.6亿元,增长41.9%。信息化建设在政府、社会、工业等各领域不断深化,信息化对企业效益增长贡献率超过25%,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得到加强。

——节能降耗取得扎实成效。前三季度,全省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62%,20xx年底我省能够如期完成“”降低22%的任务目标。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7.2%。省千户重点耗能企业49项产品单耗指标中,有42项下降,实现节能量405.8万吨标准煤。

——煤电油运保障有力。推进电煤资源、运输方式和储备能力的全面拓展,1-11月,全省统调主力电厂完成电煤总调运量1.03亿吨,同比增长37%。发电、用电量较快增长,预计全年用电量3313亿千瓦时、增长12.6%,其中工业用电量2560亿千瓦时、增长11.2%;接受省外来电208亿千瓦时,增长2倍。成品油供应比较充足,销售汽油678万吨、柴油1089万吨,分别增长13%和4.8%。

回顾20xx年,全省经信系统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一)纵抓产业层次提升,横抓区域高地培育,产业升级步伐显著加快。推进工业调整振兴。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若干重要问题的意见》,落实好省调整振兴规划意见,发挥省调整振兴联席会议作用,省市县和广大企业协同实施,结构调整扎实推进。狠抓技术改造。1-11月,全省竣工技改项目9081项、同比增长9.5%;集中力量实施了千个重点项目,已有228个竣工投产;发布的20xx年技术改造项目导向计划有效引导了技改资金投向。利用好国家和省专项资金,支持了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打造区域产业高地。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重点区域战略部署,引导高新技术、海洋装备、临港工业等聚集发展。集中力量扶持了威海等4市的7个重点产业集群,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做大做强。首批培育认定了35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其中4个成功入选国家级示范基地。发展现代物流业。实施40个重大示范项目,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扶持龙头物流企业,22家企业进入全国物流百强。推动物流标准化,制定了47项物流业地方标准,在33家单位开展了省级物流标准试点。20xx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可完成9.7万亿元,增长12%。

(二)打造高水平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高质高效发展有了新突破。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全省集中实施了31个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共投资6.7亿元;新认定12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建光伏太阳能等16个行业技术中心。成功举办以加快工业设计发展为主题的全省产学研展洽会,达成合作协议310项,成交金额96.3亿元;与省科学院联合成立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院,开展战略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建立浙江大学山东技术转移中心,加强专题性交流合作。20xx年有192个产品成为国内和省内首台套技术装备,17个项目列入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10个项目列入国家“核高基”和电子发展基金重大专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规划引导,认真贯彻省政府加快新能源、新信息、新材料、新医药发展的若干政策,落实好省20个新兴产业发展意见,培植新的增长点。加强政策资金支持,建立金融机构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项目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许多市也相应建立政策机制,促进了一批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加强新兴产业产品推广应用,推动以用兴业。推动工业设计创新实现新突破。新培育认定工业设计优秀产品118个,建立工业设计中心19家、工业设计示范单位6家。抓好质量和标准化工作。落实好省《加强工业产品质量信誉建设的实施意见》,企业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提升重点企业质量控制能力,18家企业通过国家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初审。

(三)促大培小,创新企业管理,企业发展素质明显提升。大力推进管理创新。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企业管理大会精神和《关于在全省企业中大力推广应用六西格玛管理的意见》,召开三次大规模企业推广会,宣传推广六西格码管理等先进管理方法,受到广大企业欢迎。实施管理创新活动,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培养60多个先进管理典型,促进了面上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加快大企业发展。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意见》,搞好大企业“五个带头”,加快发展步伐。1-11月,350户工业企业集团实现营业收入、利税和利润,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32.7%、38.1%和29.1%。支持中小企业快速成长。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工、农、中、建、农信社五大金融机构综合授信500亿元,支持了2110个重点项目;启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通,省再担保集团和省建设银行贷款60亿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建设山东中小企业全程电子商务平台,完善服务体系。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省和17市均设立了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减轻企业负担工作指导意见,突出落实好停缓减的204项涉企收费项目,开展专项治理,优化了企业发展环境。

(四)提升企业营销能力,国际国内市场一起抓,市场开拓成效显著。深入开展“市场开拓年”活动。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深入开拓市场扩大工业品销售的意见》,建立健全企业现代营销体系,召开全省工业企业开拓市场电视会议,对市场营销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奖励。实行政府引导、协会搭台、企业唱戏。开展“七个一”工程,举办各类会展活动108个,参展参会企业达5万余户,签订产销、购销合同500亿元。大力推动企业“走出去”。深入开展对非合作,拓展欧盟、港台交流合作渠道,举办10多项对外合作经贸活动,签署贸易投资合同、协议20项,合同金额达5.5亿美元。结合对口支援开拓市场。抓好产业援疆,编制了对口4县工业园区专项规划,先后5次组织185户企业赴喀什地区深入考察,组织山东黄金等10多家企业进行产业对接,产业合作初见成效。胜利完成北川工业园区建设,入驻企业34户,完成投资21.7亿元,其中山东企业25户、投资19.1亿元。高度重视援藏工作,一位委领导担任山东援藏干部总领队,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对口支援。

(五)狠抓节能降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强组织领导与监督考核。针对严峻节能形势,省和17市政府均成立了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工作指挥部,有效加强组织领导。实行节能预警调控,全省实施预警调控企业1087家,减少能耗1685万吨标准煤。加强各市、部门和重点企业节能责任落实,组织了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和督查。认真贯彻《山东省节能条例》,开展了千户企业节能专项监察和千家公共机构节电专项检查。扎实推进结构节能。搞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防止盲目建设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加快发展节约型产业,颁布实施山东省太阳能行业联盟标准,实施了一批太阳能集热应用项目;加快培育12个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加快节能技术改造。组织实施国家节能项目87个、省节能项目200个,年可实现节能量380万吨标准煤。落实国家节能灯推广财政补贴政策,创建高效照明产品推广示范村1000个,推广节能灯728万支。推动节能产品认证,全省获“节字标”证书1229张,比上年增加619张。搞好重点企业和行业节能。在全国率先开展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44家企业建立了能源管理体系。开展能源管理师制度试点,573人取得了能源管理师资格。组织开展能源审计,全面加强企业能耗监测分析。以水泥行业为重点,推动高耗能行业开展能效对标活动。协调推进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节能。强化建筑节能,全省完成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1908万平方米,完工太阳能建筑一体化面积1545万平方米。推进交通节能,组织112家企业开展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对省直116个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进行了检查考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总结推广试点市、园区和重点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培育了100个示范单位,实施了100个重点项目,圆满完成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任务。实施以资源产出率为考核指标的循环经济统计试点,扎实抓好汽车零部件、办公信息设备和矿山机械再制造。积极推动清洁生产,出台了《山东省清洁生产促进条例》,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自愿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单位达468家。开展城市矿产、建筑废弃物、尾矿、餐厨废弃物等资源综合利用,新组织认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135家,全省主要工业固体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率达95.1%。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全省共有14个行业的316户企业淘汰了落后产能,其中淘汰立窑水泥熟料产能2065.7万吨、炼铁330万吨、炼钢76.3万吨、焦炭247.7万吨,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六)壮大信息产业,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经济社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积极开展信息化助企活动,建成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综合服务平台以及轻工、纺织等9个行业子平台,5家企业入选国家首批“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示范试点,点(企业)、线(行业)、面(地域)三级“两化”融合推进模式基本形成。发展壮大电子信息产业。积极培育海尔、海信、浪潮等电子信息龙头企业,4家企业进入20xx年全国电子百强,9家企业进入软件百强;加快推进济南中国软件名城建设,建成应用集成电路设计服务平台、rfid服务平台、软件和信息服务云计算平台等公共载体。稳步推进政府和社会信息化。扎实开展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活动,加强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协调推进三网融合工作,青岛进入国家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在德州等4市开展了第二批“无线城市”试点,正式启动社区信息普遍服务工程。出台了《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制定矿山安全传感网标准,启动实施一批物联网产业发展重大示范项目。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和无线电管理。成立省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建成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支援平台,规范电子认证服务市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试点稳步推进。进一步提升无线电频率台站管理水平,全面建成无线电技术设施三期工程,无线电检测实验室顺利通过国家认可监督评审。加强无线电日常监测和干扰查处,月均开机监测2万多小时,圆满完成14次大型体育赛事、22个经贸活动、各类资格考试等重大任务的无线电安全保障。圆满完成网上世博工作。开通世博山东官方网站,建成山东网上体验馆、山东名特优企业和产品网络平台,编辑出版了网上世博综合推介电子读物。

(七)搞好运行监测,强化要素保障,工业经济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抓好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和预警预测。建立分行业千户重点企业经济运行调度直报系统,推进经济运行调度信息化。加强经济运行态势调度分析,做好超前预测和预防,及时掌握结构调整、治理通胀等有关政策对企业的影响,为省委省政府决策和指导组织经济运行提供依据。加大煤电油运供应保障。实施省政府电煤储备30天战略,强化煤电互保,加强统调发电企业电煤储备考核,积极开拓海运煤通道、内陆电厂增用海运煤实现突破,加快解冻库、储煤场等设施建设,实行高速公路免收电煤通行费等支持政策,努力多储煤、多供煤。强化电力运行调度管理,不断完善有序用电方案,科学编制和充分发挥发电量计划的调控导向作用,完成以大代小替代电量356.2亿千瓦时,出台《山东省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条例》,电力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保障成品油市场供应,集中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出台《山东省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与中石化、中石油协同努力,及时缓解了柴油供应紧张形势。抓好重点行业管理。加强医药行业管理,搞好中药材基地建设,开展全省药品储备专项检查。出台《山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加强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出台《山东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规定》,加快推广散装水泥。严格执行行业准入政策,加强钢铁、化工、建材和有色金属等行业的生产经营规范管理。加强化学品企业管理,配合国际禁化武组织进行了两次现场核查。推动茧丝绸行业技术输出,在广西、云南等地建立生产基地。

各级经信部门认真编制“”发展规划。省经信委承担了制造业、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现代物流业等3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专项规划。同时,紧紧围绕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需要,编制了20个行业规划、30个专项规划,均已处于收尾阶段。各市县也都围绕自身发展实际,精心编制一系列发展规划,对指导和推动“”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他方面,包括调查研究、经信宣传、协会管理、人员培训、教育办学、认证鉴定等,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回顾“”,我省工业和信息化战线战胜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在保持年度均衡平稳增长、总量效益跃上新台阶的同时,产业升级取得可喜进展。五年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增长1.9、1.7和1.7倍。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0.8%、比20xx年提高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比达34.7%、提高16.1个百分点。工业技术改造投入2.6万亿元,更新改造设备110余万台(套),引进15万台(套)国外先进设备,建设2万条先进生产线。主要行业技术装备居国内先进水平以上的比重由20xx年的40%提高到62.1%,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能占比由32%提高到85%,1000立方以上炼铁高炉产能占比由33%提高到47%,120吨以上炼钢转炉产能占比由40%提高到45%,统调公用机组平均单机容量由18.9万千瓦提高到28万千瓦,十大造纸企业产能集中度由40%提高到58%,离子膜法烧碱产量占比由19.8%提高到37%,轮胎子午化率由18.9%提高到29.7%,钢材板管比由31.1%提高到42.4%,钢材薄板冷热比由30.3%提高到59.6%。累计淘汰落后水泥立窑熟料产能7595.8万吨、炼铁821.6万吨、炼钢527.3万吨、焦炭469.7万吨、造纸137.4万吨。机械、服装和家电行业中95%以上的企业推行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近60%的企业实施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宽带互联网用户从234万户增加到912万户。

“”时期,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这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驻鲁单位、省各部门支持帮助下,全省经信战线干部职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结果,是广大企业奋力拼搏、创新发展的结果。五年来,全省经信系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提高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加深了对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律的认识。一是注重把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保障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基础上,注重发挥政府引导和推动作用,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迅速加强经济运行的组织领导,大力推进工业调整振兴,及时遏制了工业增幅快速下滑势头。二是注重把自主创新与技术改造有机结合,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把自主创新作为引领和支撑,大力打造高水平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强化产学研联合,集中研发突破关键技术,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把技术改造作为重要手段,集中改造提升关键薄弱环节,推动整个产业链条层次和水平的提高,促进工业经济向高端高质高效发展。三是注重把市场开拓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提升企业发展素质。坚持企业外抓市场,内强管理,推进企业现代营销体系建设,实行政府推动与企业主导开拓市场并举,深入推进管理理念、管理内容和管理方法创新,企业市场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四是注重把技术节能与结构节能有机结合,增强结构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在强化节能目标责任的基础上,一方面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淘汰落后产能,建设节约型产业体系;另一方面狠抓节能技术改造与节能技术产业化,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五是注重把发展信息产业与提升信息化水平有机结合,加快推进信息化进程。坚持发展壮大信息产业和软件服务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政府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六是注重把机构改革与作风建设有机结合,努力提高服务水平。顺利完成经信系统机构改革,突出团结协作、务实高效、运转良好,加强机关业务建设、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为基层和企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经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依法行政、科学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业和信息行业管理基础性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发挥经信系统整体合力、协同发展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这些问题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改进和完善。

二、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时期,是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全省经信系统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关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形势,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做了全面阐述,我们要加深对经信发展环境的认识,把握工作上的主动权。

从有利方面看:我们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一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产业结构正在进行新一轮调整,各国普遍重视实体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孕育重大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对我有利;二是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政府投资和信贷资金将更多投向实体经济,重点向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等领域倾斜,进一步为我省工业转方式调结构提供支持;三是我省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为产业整合、萌发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重大契机;四是我省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特别是经受住了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应对风险挑战、攻坚克难的经验和能力不断增强。

从困难和挑战看:一是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区域发展不平衡,回升动力不强,经济不稳定因素较多,易发生突发性事件;二是近期央行连续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将对企业融资产生一定的影响;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结构性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工业增长方式仍较粗放;四是能源、原材料和初加工产业占比较大,能源消耗总量居各省市首位,节能任务仍十分艰巨;五是棉花、煤炭、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加之外贸出口退税调整、国际贸易保护加剧、劳动力成本增大和人民币持续升值,企业经营成本将大幅上升;六是煤炭价格上升,电煤供应不确定因素增多,电力供应保障任务艰巨。

我们要准确判断形势,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克服不利因素,做好应对新风险的准备,努力把经济和信息化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20xx年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突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切实做好节能减排、信息化建设和生产要素保障,加强企业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推进工业由大变强,确保“”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20xx年主要预期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左右,经济效益同步提高;技改投资完成8700亿元,增长15%以上;万元gdp能耗下降3.66%。

三、20xx年重点经信工作安排。

20xx年,全省经信系统要进一步创新思路,把握重点,着力抓好“八个突出”:

(一)突出“双轮驱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培育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技术先进、清洁安全、产业链完善、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手抓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以优化结构、提高技术含量和加工深度、增强配套能力、拉长产业链条为重点,做强做大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产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制造业,巩固扩大传统产业优势;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围绕“四新一海”重点领域以及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认真落实规划、产业政策和财政扶持政策,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一是全面落实各项规划。尽快完善出台全省工业和信息化“”规划,20xx年要迅速起步,抓紧实施,力争在推进产业升级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今年是实施三年调整振兴规划的最后一年,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新变化和技术发展新趋势,充分发挥调整振兴联席部门工作合力,下大力气抓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指导意见的落实,确保完成三年规划目标。

二是切实抓好重点技改项目建设。做好调整振兴规划项目与“”前期项目的衔接。对20xx年实施的千个重点项目、工业调整振兴项目,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争取早日投产达效。实施好20xx年千个重点项目,特别是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选择一批市场前景广阔、对产业优化带动作用大的好项目,新兴产业项目要占整个盘子的50%以上。认真做好技改项目导向计划发布实施,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加强重大项目储备,为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和增强发展后劲做好必要准备。切实发挥财政投资对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优先保证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求。项目建设要遵循国家产业政策,严格执行用地、节能、环保、安全等准入标准,提高投资效益。

三是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推进现代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加快多式联运工程建设,提高现代物流一体化和专业化水平,力争20xx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增长12%,物流业增加值增长13%,多种运输方式换算周转量增长8%以上。重点培育100户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综合物流企业,扶植50户专业化和一体化物流企业。继续抓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试点项目,打造山东物流品牌。

四是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按照国家部署和20xx年我省淘汰任务,早安排、早落实、早见效。对列入今年淘汰计划的落后产能,确保9月底前关停,12月底前拆除主体设备和生产线。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淘汰工作可以超前一些,提高淘汰标准,扩大淘汰范围。发挥关闭中小企业补助专项资金作用,促进不符合环保、安全条件的小企业退出市场。

(二)突出自主创新,增强工业内生发展动力。以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为契机,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做强技术中心,推进开放式、市场化建设,加大投入,完善运行机制,提升创新能力。省重点企业技术中心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重要保持在5%以上。加强与国家部委及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组建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企业创新平台,新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0家。充分发挥行业技术中心的辐射、技术传导和转移作用,面向中小企业提供创新服务。

二是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实施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对行业共性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创新项目,以及制约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工艺、原材料、零部件研发项目,集中力量,重点投入,加快实施。特别实施好重大技术装备研发专项,鼓励支持首台(套)重大装备研发与生产,实施好“核高基”和电子发展基金重大专项。全年实施省级新技术新产品研发项目2500项以上,重点突破100项产业共性、关键性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组织好20xx年全省产学研展洽会,加强紧密型产学研专题合作,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步伐,争取100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大力推进以“泰山学者”和创新团队建设为重点的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积极组织企业与高校开展人才培养、专业设置以及实训基地的合作对接,新培育认定校企合作人才定向培养示范基地5家,新建省级企业实训基地155个、总数达到1000个。

三是大力发展工业设计产业。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促进建立集创新成果、设计中心和产业集聚于一体的工业设计创新体系。重点支持研发100个重大工业设计创新成果,培育30家工业设计中心,打造10个工业设计示范基地。

四是抓好质量品牌建设。突出企业的质量主体责任,以机械、纺织、电子信息、汽车等行业为切入点,加快实施一批质量技术攻关项目,建立企业质量管理控制和诚信体系。推进自主品牌建设,出台指导工业产品品牌建设的政策措施,鼓励培育区域性、行业性品牌。完善企业标准体系,鼓励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

(三)突出市场开拓,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占足省内市场,多占省外市场,拓展国际市场,切实扩大工业产品销售,为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广空间。

一是深入开展“市场营销年”活动。支持企业创新营销模式,运用现代营销方式发现和培育市场,围绕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销售模式。表彰和奖励市场营销优秀企业和先进单位,推广市场营销优秀企业的先进做法,抓好典型带动和示范引导。开展市场营销培训,普及现代营销理论,加强营销队伍建设。

二是“多管齐下”开拓省外市场。以市县经信部门和行业协会为主,推动我省纺织、服装、轻工、食品等名优新特消费品南下,大力开拓南方市场;推动机械、化工等长线产品北上,扩大华北和东北市场销售;推动建材、冶金行业西进,借助对口援疆机遇,支持钢材、矿山设备、工程机械、纺织服装等产业向喀什地区转移,深度开发新疆、中亚、西亚等市场。

三是抓好会展组织工作。继续组织好108个国内外会展,发挥会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商品消费,拉动工业生产。加强对品牌展会的引导培育,对各市、各行业协会组织和承办的优秀会展活动实行以奖代补,提高我省经信会展层次和规模。

四是“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重点开展对中东、非洲、东欧、拉美、西亚等市场的经贸交流合作,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抓好对非洲有关工业园区建设,推动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借助工业园区开拓新兴市场。

五是开展电子商务。鼓励企业加强虚拟终端市场建设,推动企业开展面向商家、面向客户的电子商务业务,通过网络营销拓宽销售渠道、扩展和延伸品牌价值,提高经济效益。

(四)突出优化布局,推进工业集中集约集聚发展。把集中集约集聚发展作为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加快打造区域定位明确、特色和规模优势突出、配套能力强的工业发展布局。

一是实施好省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五大区域带动战略,明确企业载体,找准突破方向,抓紧布局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积极打造区域发展新高地。加快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突出青岛龙头地位,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高端产业集群。抓住我省作为全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省的机遇,加快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推动全省钢铁工业向沿海转移、向高端发展。

二是加大管理创新。把加强企业管理作为应对通胀压力、加快企业集约发展的重要措施。继续深入贯彻省政府意见精神,大力推广应用六西格玛管理。实施一批企业管理专项,把企业管理真正抓在手上、落实到具体项目上。组织好第二届山东省企业管理奖。进一步加大典型培育和先进管理方法推广,推动全省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是建设现代企业组织体系。重点工业企业要做好战略规划,加强风险防范,继续发挥“五个带头”作用,加快做强做大。20xx年,350户重点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税、利润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要保持在30%以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实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小企业培育、中小企业成长和特色产业提升四项计划,进一步完善信用担保、技术支持、信息服务、市场开拓等服务体系,积极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新36条,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完善我省鼓励民间投资发展的配套措施,促进民间投资稳定增长。加大企业兼并重组力度,抓紧出台我省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加快推进钢铁、机械、化工、煤炭等规模效益显著行业的资源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整体竞争力。

四是加强产业集群和先进园区建设。实施产业集群壮大工程,重点围绕食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16个行业,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产业园区为载体,进一步优化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建设好140个特色产业集群,力争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到100个。提升工业园区发展水平,以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抓手,引导生产要素向先进工业园区聚集,新培育认定30家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示范基地争取达到10家以上。

(五)突出节能降耗,努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把节能降耗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完善节能目标责任评价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作用,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企业和全社会节能内生动力。

一是巩固“”节能成果。突出抓好今年一季度的节能工作,防止高耗能产能快速释放和万元gdp能耗出现反弹。继续按照六项调控标准和“三不一对标一协商”原则,实施节能预警调控,建立常态化预警调控机制,促进高耗低效企业转型升级或关停淘汰。总结“”节能经验,研究提出节能长效措施。

二是强化节能目标责任。组织好“”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考核,表彰奖励一批先进集体、企业、成果和个人。根据国家下达的“”节能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市、省有关部门和重点企业。完善节能执法体系和机制,增强节能执法能力。加强节能监察,依法处置违法用能行为。强化源头管理,抑制增量能耗,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三是推进节能技术进步。狠抓节能技术改造,推广节能低碳技术,以工业锅炉改造、换热技术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等为重点,实施200个节能项目。以钢铁、有色、电力、建材等行业为重点,实施100个节能技术产业化项目。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支持一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发展一批节能服务机构。公布节能技术、装备和产品推广目录,积极淘汰改造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加快节能产品认证,扩大节能产品政府采购范围,落实节能产品惠民政策。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培育20家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和100家节能环保骨干企业。

四是狠抓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节能。实施能源管理师制度,打造高素质专业化节能管理队伍,培训能源管理师3000人以上。加快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形成持续改进的企业节能机制。组织企业开展节能低碳行动、能效对标活动和能源审计,推广节能自愿协议,挖掘节能潜力。以建材、化肥、钢铁、有色等行业为重点,建设企业能源管理中心。推进节能标准化,制定一批节能标准和太阳能行业联盟标准。协调推进建筑、交通、公共机构、民商等领域节能工作。发展绿色建筑,推广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发展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开展车船路港低碳行动。强化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五是发展循环经济。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实施循环经济示范单位和重点项目“双百”工程。围绕废旧金属、废塑料、废玻璃等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建设一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扩大再制造领域,发展汽车发动机、工程机械、机床、办公信息设备再制造。加快工业、建筑、餐厨等废弃物综合利用,主要工业固体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95.3%以上。贯彻落实《山东省清洁生产促进条例》,完善配套政策,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新增清洁生产自愿审核企业1000家。

(六)突出“两化”融合,全面提升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水平。坚持把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深入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水平。

一是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重点产品、技术和服务,推动淄博建成全国重要的rfid、ic卡封装测试和生产基地,潍坊建成国家级电声器件产业园。加快发展软件产业,重点发展中间件、云计算、物联网、信息安全等软件产品。推动中国软件名城正式落户济南,大力支持青岛软件产业发展,打造一批软件产业名园区、名企业、名产品。进一步拓展山东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云计算平台功能,逐步在工业、行业应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领域实现服务。20xx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9000亿元,其中软件业务收入达到1200亿元。

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完善“两化”融合评估体系,积极开展企业自评估,指导中介机构开展行业评估。在轻工、纺织、石化、机械、建材、冶金等优势行业,加快实施“四个一百”工程,争取培育各类中心100家。加快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进一步完善10个市县试验区的实施方案,加快建成一批区域“两化”融合促进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同时,进一步深化农业、服务业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完善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体系,推广数字模拟、精准农业等先进技术;大力发展网络增值、电子金融、数字传媒、专业信息服务等新型服务业,积极建设商贸、餐饮、旅游等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升服务业信息化水平。

三是加快政府和社会信息化步伐。加强电子政务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启动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共享平台,推动企业基础、空间地理、人口基础、宏观经济等信息共享。推行网上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加快科技防腐体系建设。推进教育科技、卫生医疗、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实施“无线城市”、城市居民“一卡通”等重点工程,增强信息化服务民生能力。健全各级国防信息动员机构,完善资源数据库建设,提高平战转换能力。

四是推动三网融合和物联网发展。扎实推进青岛国家级试点,建设省级集成播控平台,加快省级试点步伐,初步建立起我省三网融合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组建三网融合产业联盟,加快发展相关产业。深入贯彻《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重点实施“5412工程”,加快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培育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开展一批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实现物联网发展新突破。加快发展基于三网融合和物联网的信息服务业,整合各类资源,扩大后续增值服务规模。

五是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无线电管理水平。发挥省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办公室作用,统筹全省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大力推行信息安全测评和风险评估,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加强信息安全检查和技术监测,加大信息安全教育培训,确保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合理规划配置无线电频谱资源,完善无线电技术设施建设,加强无线电台站管理和日常无线电监测,及时查处无线电干扰,强化专用频率保护、军地配合和国际协调,做好重大任务无线电安全保障。

(七)突出监测保障,切实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监测分析和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协调指导,超前把握经济走势,及时协调解决煤电油运等重大矛盾和问题,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监测分析和预警预测。抓好行业重点企业及重点产品的直报调度系统建设,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区域经济的监测分析,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密切关注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对工业经济的影响,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态势,及时协调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抓好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的组织协调,超前安排好春节生产,加强情况调度,努力实现良好开局。

二是提高要素保障能力。继续实施电煤储备30天战略,加大电煤储备目标考核,兑现发电量奖励政策,进一步提高全省统调电厂电煤储备水平。落实省内外电煤资源,铁路、公路、海上多渠道加大电煤调入。各市要加强煤电运组织协调,保障地方发电企业电煤供应。加强煤炭经营市场管理,维护煤炭经营秩序。加强成品油管理,及时掌握供应和价格动态,加强生产和调运,确保市场供应。强化信贷支持,鼓励企业通过直接融资解决资金需求。

三是强化电力运行管理。加强对电力生产供应的日调度、周预测和月分析,积极做好电力生产调度、组织协调和考核管理,超前组织好夏季、冬季用电高峰和重大活动、节日期间以及薄弱地区的电力运行和供需衔接。坚持完善差别发电量计划管理,充分发挥在优化资源配置、推进节能减排方面的调控导向作用。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做好《山东省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条例》的宣贯和配套法规政策的制定,加强执法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电力行政执法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是抓好应急保障工作。不断完善经信系统应急保障预案和工作联系机制,落实工业应急物资的生产能力调查和重要物资生产储备,做好应急时期重要生产和生活物资的生产协调、紧急调度和运输保障。积极引导企业及时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减少因灾损失。

(八)突出高效服务,进一步提高经信系统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总抓手,进一步加强机关建设,提高素质,树立形象,为不断实现经信工作新突破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加强学习。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全面系统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加强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相关领域知识的学习,努力成为行家里手。把学习的着眼点放到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上来,把学习的成果体现到工作成效上来。

二是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加深对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年初,全省经信系统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重大调研部署,集中精力,集中时间,组织开展全面深入的专题调研,认真研究新情况、谋划新思路、提出新措施、推进新发展。加大经信工作宣传力度,总结经验,推广先进,营造良好的舆论宣传氛围。

三是加强立法执法。强化立法和依法行政意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重点围绕企业权益保护、电子签名认证、循环经济发展、软件产业促进、无线电电磁环境保护、企业技术改造等领域,搞好立法调研和草案起草。进一步加强经信执法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培训,树立依法行政观念,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行业电子政务建设,提高依法行政工作效率和协调办公服务能力。

四是加强行业管理和服务。各级经信部门要坚持贴近基层、贴近实际,深入了解行业和企业的真实情况,研究采取有效实施行业管理的政策措施。各行业协会、直属单位要发挥贴近行业、熟悉行业和专家队伍的优势,多为行业发展出谋划策;加强行业基础管理,完善行业统计体系;切实维护企业权益,加强行业自律。各高职学院要面向工业化、信息化,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平,在稳定办学规模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五是加强作风建设。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巩固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努力把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充分发扬勤勉敬业、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优良作风,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经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营造风清气正、高效廉洁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20xx年是“”开局之年,做好经信工作,事关大局,事关长远。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创新实干,促进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建设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献礼!

元旦刚过、春节将至。在此,向大家致以节日问候,祝大家新年愉快、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阖家欢乐,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的成绩!

信息化工作会议主持词篇六

同志们:

我市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已有两年多的时间了。20xx年八月,我市争取列入了全国47家制造业信息化重点城市行列,当年选择了九家企业试点示范;去年示范企业扩大到21家,并开展了十余项应用技术攻关。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并迎来了全省制造业信息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我市隆重举行。今年是"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关键的一年。等下,巧艺同志将就去年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安排布置今年的工作。我先强调几点意见。

1、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是应对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的迫切需要。

全球化和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显著特点。随着第三轮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包括资金、技术和人才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流动和配置的范围越来越大,传统国界的作用日益弱化。制造业也不例外,全球化制造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引发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打造了新兴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同时通过对传统制造业的渗透和辐射,使机械、冶金、化工、纺织等传统制造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制造业信息化因此成为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另一大趋势。目前,国际上正在进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这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特点是,由于发达国家的劳务成本不断攀升,很多产品的生产制造将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我国由于经济连年高速增长,社会政治稳定,加之有比较便宜且素质较好的人力资源,成为很多跨国公司的首选。去年底我到德国进行访问考察时,非常强烈地体会到了这一趋势,我市德国工业园的建立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应该说,我们迎来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的机遇期。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其过程是不可逾越的。但我们更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在信息时代,工业化的过程是可以缩短的,跨越发展是可能实现的。英国实现工业化用了200年的时间,日本用了100年的时间,而韩国只用了30年的时间,究其原因,就是韩国抓住了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技术革命的机遇。目前我市尚处在工业化进程中期,为了尽快提高我市制造业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核心竞争能力,必须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

2、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是实现湘潭经济跨越发展的客观要求。

去年,市委在全市开展了"解放思想,实现跨越发展"的大讨论,全市上下都形成了必须加快湘潭经济发展的共识。市委、市政府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根据湘潭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优势,提出了建设"三个中心"的战略思路,即从今年起,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将湘潭建设成"湖南先进制造业中心、湘中南现代物流中心、长株潭生态休闲中心"。其中建设"湖南先进制造业中心",又是建设"三个中心"中的重中之重。湘潭是一个老工业基地,工业是我市重要的财源,而制造业又占了工业的90%以上,用信息技术提升和改造我们的传统产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成为我市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

企业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基本单元,企业是投资主体,实施主体,受益主体。制造业信息化最后必须落实到企业,落实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今年市里重点抓好30家示范企业,创造条件,全面铺开。示范企业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很好把握。

一是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与管理改革和流程再造有机结合。以erp为代表的企业管理软件,不仅是一种先进生产力,而且是一种先进文化。它代表了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是国外许多优秀企业成功管理经验的结晶。如果我们原来的管理模式不改变,不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实践证明,再好的管理软件也难以奏效。湘钢的企业信息化工程,有一条很重要的经验,他们非常强调管理和流程必须服从系统。

二是企业的信息化必须一把手亲自抓,必须是一把手工程。原因很简单,因为企业信息化是一场革命,涉及到权力和利益的调整与再分配,是企业由"人治"向"法治"转变的一个过程,如果没有企业的主要领导特别是一把手的坚决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极有可能半途而废。只有企业的一把手对这个问题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并且背水一战,坚决推进,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三是不能为信息化而信息化。信息化仅仅是手段,是工具,企业信息化工程不等于软件工程。企业信息化必须讲求务实,不能搞花架子。软硬件的购置都应当既要兼顾长远又要立足现实,以先进适用为原则。没有必要盲目攀比,切记"只有合脚的鞋才是最好的鞋"。

我市拥有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工程学院三所本科院校,一大批中等专科学校及科研院所,科研实力雄厚。我们要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人才优势,促进科技与经济的进一步结合,为信息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通过政府的政策导向、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的技术支持与服务,中介组织的咨询服务,企业的积极参与,建立有效的制造业信息化产、学、研结合的运行机制。

要进一步发挥专家组技术支撑作用。继续实施专家与企业对口联系制度,促进专家与企业紧密联系;同时开展应用技术攻关和二次开发工作,近期内力争完成1~2个具有突破性、代表性攻关课题;在流程型、离散型等各类型企业中总结出2~3个示范样板,并在全市的同类型企业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工作力度,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培训应分两个层面进行。工程技术人员信息技术培训:着重于信息技术的应用,着眼于信息技术与其它技术的结合,主要解决微观的技术问题。管理人员培训:着重于信息技术对传统管理方式的改变,着眼于对生产经营组织方法的创新,主要解决思维方式和宏观决策问题。

政府推进企业信息化的主要任务是营造环境。科技局、经委、信息化办、计委、财政局要紧密配合,要积极为企业服务,积极向上级部门申报各类信息化项目,争取上级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新闻媒体(电视台、报纸)应继续加大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宣传和推介,对实施成功的典型案例进行专题推广。进一步扩大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社会影响,在全市上下形成依靠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升我市传统产业,加速我市经济发展的共识。

同志们,制造业信息化的战鼓已经擂响,让我们以奋发图强的精神状态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共同推进这项宏伟工程,为提升我市企业竞争力,实现湘潭经济跨越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信息化工作会议主持词篇七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全省上下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和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总结年初以来全省旅游信息化工作,研究部署20xx年全省旅游信息化工作,探讨如何推动全省旅游信息化工作更好更快地发展,以推进智慧旅游发展为动力,进一步加大宣传推广美好江苏旅游新形象的力度,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刚才各位局长介绍的全年工作情况和明年工作的计划安排,谈的很好,也很全面。从大家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各地旅游部门对旅游信息化工作越来越重视,从事旅游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越来越善于工作,旅游信息化工作的成果越来越丰硕,成绩越来越显著。借此机会,我代表省旅游局党组对在座各位同志长期以来为江苏旅游信息化建设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由此所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谈两点意见,与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讨。一、全省旅游信息化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局面近年来,在国家旅游局、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和领导下,全省旅游部门依靠有关部门和一批现代信息技术企业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全省旅游信息化工作不断创新思路,开拓进取,加大投入,加快发展,以智慧旅游为龙头的旅游信息化建设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一是智慧旅游建设的综合效益开始显现。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省旅游业逐步成长为现代服务业中最具有发展潜质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增强,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发挥着重要的综合带动作用。在现阶段全省整个旅游产业发展中,以智慧旅游建设为代表的旅游信息化发展更是异军突起,迅速成为我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突破,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尤其是现代信息产业融合发展的新领域,推动旅游业朝着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方向发展。

智慧旅游这个新概念的出现,在国内还不到3年时间,江苏已经迈出较大的一步。国家旅游局继去年批准中国智慧旅游服务中心落户镇江以后,今年5月份,又公布了全国首批18个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我省7个城市进入试点。6月份,省旅游局与南京邮电大学共同编制的《江苏省“”智慧旅游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7月份,省旅游局三级旅游电子政务平台、全省导游人员在线培训考核平台两个建设项目的前期研究也通过了专家评审,目前已经进入一期建设。同时,我们争取到了《江苏省智慧旅游企业技术标准》在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立项,启动了项目的编制。9月份,在天津举办的20xx年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智慧旅游主题展上,我省主要试点城市从事智慧旅游研发的骨干企业展示了一批智慧旅游项目,在整体实力、研发能力和产品的技术含量等方面都得到了好评,企业还拿到了一批订单。11月份,国家旅游局公布了22家全国智慧旅游试点景区,中山陵、中华恐龙园名列榜中。同时,南京、苏州、无锡、镇江、常州等市的智慧旅游建设也取得了新的发展。明天上午,镇江市将举办20xx中国旅游电子商务暨智慧旅游创新创业大会,成为我省继南京、苏州、常州之后第四个通过举办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大会来培训行业骨干、推广信息运用、推动全行业加快智慧旅游建设的城市。后天,南京市政府还将举办智慧旅游二期建设成果发布会和20xx智慧旅游高峰论坛。

二是越来越多的现代信息科技企业致力于智慧旅游研究开发。我省以智慧旅游为龙头的旅游信息化的发展,得到了大批现代信息科技企业和主要通讯运营商的呼应与支持。移动、电信和同程网、途牛旅游网、江苏国盾、江苏有客、扬州易游、南京大汉、苏州海客与八爪鱼、无锡智感星际等,都已经走在了国内智慧旅游项目研究和开发的前列,确立了现代信息技术企业在智慧旅游市场上的产业定位。在旅游行业内部,镇江茅山、常熟沙家浜、苏州山塘街、无锡灵山和常州嬉戏谷等景区都已经完成了智慧旅游整体行动计划的研究,相关项目的开发不断有进展。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的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定稿,将在无锡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进以智慧旅游为重要内容的智慧城市建设。同时,由于智慧旅游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发展,进一步强化了我省智慧旅游发展的市场运作模式和旅游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三是后发地区的旅游信息化建设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连续几年的旅游信息化建设,全省旅游业发展后发地区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发展步伐越来越快。一些长期困扰旅游信息化工作健康、快速发展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信息化发展的综合环境明显改观,信息服务质量明显提升,达到了旅游行业提质增效的目的。其中,宿迁已经完成了智慧旅游三年行动计划,连云港今年年初上线了全新的旅游信息平台,发行了旅游年卡并开始尝试网上旅游交易。淮安、盐城的旅游信息化工作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四是旅游信息化发展的领域不断拓宽。在发展传统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全省各地的旅游信息化建设正在出现新的项目、新的领域和新的运用。从江苏智慧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来看,旅游营销、旅游服务、旅游管理和旅游支撑这些智慧旅游的4大系统建设已经形成共识,各地的项目建设已经出现齐头并进的态势。各个试点城市旅游局上项目、赶进度、求发展之外,省内不少旅游景区的信息化建设也在加快步伐。据省旅游信息中心的调研,类似于镇江茅山、常熟沙家浜这样的景区,近几年陆续开发的信息化项目都在12个以上,尽管这些项目有些还不够系统,也还不够完善,实际运用中也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方向是正确的,只要各地能集中精力编制智慧旅游发展计划,通过梳理整合与完善各种资源,精心组织推进项目建设,一定能够开辟旅游信息化的新局面。省旅游信息中心在推进全省智慧旅游发展的同时,还注意与多种类型的传媒和社会信息资源的合作,进一步加快智慧旅游营销与服务的发展步伐。11月下旬我局与新华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美好江苏欢乐游——全国重点网络媒体记者采访活动,组织了全国41家重点网络媒体记者对常州、泰州、镇江3市进行为期5天的采访活动,共开辟16个江苏旅游网络专题,刊载有关3市旅游的报道超过20xx篇次,发送微博近5000条。同时,与新华社江苏分社合作推出了新华手机报江苏旅游版,正在尝试的美好江苏游手机客户端基本完成,即将举行全球发布仪式。

以上成绩的取得,充分说明蓬勃发展的我省旅游信息化建设,正在成为全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鲜明特色,这也是推进旅游支柱产业建设,逐渐探索以智慧旅游为龙头的旅游信息化发展的新模式。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对旅游信息化工作的发展坚强有力领导的结果,也是在座各位同志扎实有效工作的结果。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旅游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的经费投入不足、专业技术人员过少、项目开发盲目和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等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注意,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切实加以解决。

二、以党的精神指导全省旅游信息化健康发展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我省旅游信息化的发展有了较快的进步,也为今后更好更快的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后一个阶段,全省旅游信息化工作应当紧紧围绕党的明确提出的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全省“”智慧旅游发展规划,以智慧旅游建设为主线,以全面提升我省旅游整体形象和产业素质为重点,以构建和谐旅游行业为目标,改革创新,扎实工作,实现全省旅游信息化建设更好更快地发展。第一,要提高加快智慧旅游建设,进一步增强培育旅游支柱产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我省旅游信息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影响了旅游信息化发展的后劲。总体上看,与山东、浙江、四川等省相比,我省旅游信息化发展的水平和运用服务质量还相对落后,我省旅游信息化发展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当前,国内各省市旅游信息化工作随着智慧旅游建设的崛起,正处于大开发、大推进、大发展的重要时期,这对我省旅游信息化的发展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特别是随着国家积极推进智慧旅游试点城市、试点企业的发展战略,许多兄弟省市和一批5a级旅游景区都加大了智慧旅游的建设力度,发展势头十分强劲,信息技术运用的竞争日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不发展要落后,发展慢了也要落后。各地都要从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发展旅游信息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的“各项工作都要有新的更大进步”的总体要求,以及全省“”智慧旅游发展规划和各地的智慧旅游发展规划、行动计划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二,要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突出旅游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全省“”智慧旅游发展规划已正式颁布执行。各地要围绕贯彻落实这个规划,进一步明确智慧旅游发展的思路。要按照有利于更快更好地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安排好旅游信息化发展工作。目前我省各地发展智慧旅游的积极性很高,必须予以保护与引导。但是从全省旅游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智慧旅游建设的普遍开花还是不恰当的,或者讲是火候未到,必须突出发展重点,扶优扶强。智慧旅游建设的重点区域还是在苏南与沿江地区,现阶段发展的重点企业还是在3a级以上的景区,抓紧建设的重点还主要是旅游公共服务项目,重点工作也还是要突出几个重大项目,围绕几个目标,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通过几年持之以恒的努力,真正取得实效。明年,省旅游局要完成全省三级旅游电子政务平台一期项目和全省导游员模拟现场电子考试项目建设,完成《江苏省智慧旅游企业技术标准》项目编制和《江苏智慧旅游卡商业模式策划与运行管理研究项目》,启动江苏旅游公共服务平台设计和江苏智慧旅游卡(中国旅游卡江苏部分)试点。按照省政府相关部门的部署,根据《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xx-20xx年)》的要求,支持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对无锡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的建设。同时,积极支持苏北地区旅游信息化建设,培育一批在线旅游、网络旅游企业。我们希望各市的智慧旅游建设也要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工作环节放在抓旅游信息化整体素质的提高上面,带动区域智慧旅游的整体建设。重点确定了,就要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在狠抓落实上下工夫。第三,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积极探索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市场运作新途径。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包括智慧旅游在内的旅游信息化工作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都在企业。没有大型骨干信息技术企业和旅游企业的参与,不形成以企业为支撑的市场运作方式,旅游信息化就会缺乏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省“”智慧旅游发展规划和各地的智慧旅游行动计划能否得到落实,关键要靠企业主体的培育。在信息化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各级旅游部门既要千方百计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资金支持,又要进一步强化服务,努力为各类企业参与旅游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加快推进全省旅游企业和信息技术企业参与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增强全省旅游信息化工作的活力。要进一步鼓励各种形式的企业加强技术和市场合作,以资金、品牌为纽带,实现企业与技术之间的整合,走出一条联合发展、分工协作的新路子。

第四,要牢固树立旅游信息化建设的精品意识。当前,各地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发展智慧旅游的热情很高,不少信息技术企业参与以智慧旅游为龙头的旅游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也很高,信息技术的选择余地也很大,这些愿望都是好的,心情都可以理解,但是头脑要冷静,思路要清晰,对一些信息技术要有所选择,防止发生炒冷饭,和选择运用比较落后、在市场上缺乏前景的信息技术。在实践中,目前可以选择的信息技术资源非常丰富,不可能都为我所用。大家对此一定要统一认识,集中有限的财力、精力,培育智慧旅游精品。尤其要重视培育精品项目、有特色的项目、高档次的项目。这里要强调的是,由江苏银联、江苏国盾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旅游局项目中国旅游卡(江苏智慧旅游卡)的试点发行工作,是我分管的一项工作。刚才江苏国盾的部门负责人简单介绍了项目的前期工作,借此机会,恳请各位局长一定要重点关照,重点过问,作为一项重点精品工程来参与建设,争取在全国各省市中成为进度最快、质量最高、效益最好的精品工程。第五,要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信息化人才队伍。旅游信息化发展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近年来,我省各级旅游部门和企业加强了旅游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旅游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仍然是我省的一个薄弱环节,还不能很好满足以智慧旅游为龙头的旅游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需求。希望各地抓住智慧旅游建设的契机,把专业人才队伍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各地要以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在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信息化管理人才、紧缺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服务人才等三个方面取得较大的突破。要下决心研究旅游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机制问题,通过与专业机构合作、服务外包、建立专兼职技术队伍等机制建设,形成良好的氛围,创造良好的环境,让一批旅游信息化人才迅速成长和脱颖而出,让更多信息技术企业的专业人才愿意为旅游信息化工作。旅游信息化工作是一项知识性、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各级旅游部门的领导和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也要加强学习,熟悉并把握旅游信息化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努力提高领导和驾驭旅游信息化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第六,要进一步形成加快旅游信息化发展的合力。旅游信息化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开放程度高,必须整体部署,共同推进。从全省层面来讲,《江苏省智慧旅游企业技术标准》、《江苏智慧旅游卡商业模式策划与运行管理研究项目》一定要争取尽快出台,同时,《江苏省智慧旅游信息化应用平台标准》和《江苏省智慧旅游信息化数据及交换标准》这两个技术标准的编制也应当及早启动。建议各地要把以智慧旅游为龙头的旅游信息化工作摆上重要的工作日程,形成合力,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智慧旅游旅游规划、资源整合、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性宣传和机构建设等方面的主导作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各地要打破框框、树立大旅游的发展意识,下决心研究解决跨地区旅游资源和信息资源整合协调发展的问题,真正做到旅游信息化建设全省一盘棋。

同志们!我省旅游业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旅游产品转型、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体制创新的关键时期。希望各地以这次全省旅游信息化工作会议为契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协作,整体推进,努力开创江苏旅游信息化发展的新局面,为把旅游业尽快培育成为全省的重要支柱产业做出不懈的努力,做出新的贡献!

信息化工作会议主持词篇八

信息化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已经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这种信息化逐步向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演进。21世纪以后,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更加深刻。下面就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信息化工作会议。

讲话稿。

仅供参考。

同志们:

**市机关事务管理政务网站的开通,标志着我局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翻开了新的一页,是我局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对网站开通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关心、支持网站建设的**市信息化办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所有参与网站开发建设的工作人员表示亲切的慰问!

这次会议,既是庆祝我局政务网站开通的会议,也是我局政务网站建设培训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局政务网站信息化建设,动员局各处室和各单位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全面推进局政务网站建设,促进全局电子政务建设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下面,我再提三点意见:

一、正确分析形势,切实提高对网站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和一个单位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希望局各处室和单位要站在现代竞争和发展的高度重新审视这项工作,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网站信息化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1、推进政务网站建设是提升我局形象,扩大对外交往的重要途径。因特网被认为是目前成本最低、最快捷和最有影响力的宣传媒介,网站则是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对外窗口和名片。近年来,我局对外交往不断向纵深推进,机关后勤品牌的经营和运作也迈出了坚实步伐,在同行兄弟单位中竞争力、形象和知名度不断提升。然而,对因特网这一现代化宣传手段运用得还很不够。特别是一直以来,我局没有自己正规统一的电子政务门户网站,与我市建设“数字”和实现新一轮“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的目标要求极不相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局的对外形象。为此,在岁末年初我局积极实施局系统电子政务上网工程,开展政务公开、网上办事、互动交流,是包装宣传自己,提升机关事务部门形象,扩大对外交往的必然要求。

2、推进政务网站建设是实现科学管理,加强机关后勤自身建设的现实需要。电子政务建设不只是信息技术在政务领域的推广和应用,也不是简单地将我局现有职能和业务流程电子化或网络化,而是实现职能转变的重大创新,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机关后勤改革和管理体制变革的创新。信息网络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扩大政务公开,推进依法行政,是转变职能、改进管理方式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大力推进电子政务,有利于优化服务环境,加强勤政廉政建设,防止和克服腐败,有助于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后勤管理运行机制,对于加强机关后勤自身建设具有极其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3、推进政务网站建设是增加工作透明度,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年”的需要。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积极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利用政务网站这个平台可以进一步加强公众对我局后勤工作的有效监督,大力推进政务公开,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率,优化服务质量,将我局“机关效能年”活动不断引向深入。通过局政务网站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提供局各处室及各单位所拥有的各种信息资源为领导服务、为机关服务、为机关干部职工服务。如公众性的通知公告、政策法规、机关保障、机关服务、办事指南等信息上网,方便市直各单位机关干部职工及时了解我局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与公众进行沟通,收集公众对机关事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使我局能够及时了解社情民意,解决机关干部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改进工作作风,促进政务公开,提高后勤服务质量。

二、突出工作重点,加快推进政务网站建设步伐。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局电子政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打造“数字后勤”为目标,以局政务网站为龙头,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注重应用”的原则,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加大投入,建设一个体系完整、结构合理、高速互通、先进实用的电子政务系统,带动后勤管理、保障和服务信息化。

1、加快推进后勤管理信息化。要不断提高我局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管理和维护水平,真正使其成为“沟通世界的桥梁,联系群众的纽带,信息化建设的载体,网上办公的平台”。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要始终把抓管理上水平的准则贯穿于始终,致力于“三个一流”:一是要完善一流的网络。完善的网络体系是政务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基石。要以局政务网站为主干,七个职能处室、七个直属中心、四个下属企事业单位为分支的统一网络体系,实现局、直属中心、下属企事业单位三级网络互联。二是要开发一流的系统。在抓好网络与硬件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大软件开发力度,投入专项经费用于网上公文收发、传输、处理及协同办公等一系列应用系统的开发,并将这些系统整合在局政务网站这个统一的应用平台上来,一站式登录,逐步实现推进局办公自动化建设。三是要建设一流的网站。继续加强政务门户网站建设,充分发挥其平台作用。局网办要履行好管理协调和技术支撑的作用,局各处室和单位要认真做好信息的搜集、整理和上报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共同把政务门户网站办出生机、办出特色,树立我局的良好形象。

2、加快推进后勤保障信息化。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高机关后勤保障水平。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把创新的思路贯穿于始终,强化“三个狠抓”:一是狠抓机关职能处室信息化建设。在依托局政务网站的基础上,局计财处要积极探索网上数据实时报送和结算系统,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局房管处要不断加大网上办事的力度,能上网的服务项目力争上网实时办结;局节能办要把市直各单位节能降耗数据实现网上在线报送。二是狠抓直属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车管中心在建立车辆电子台帐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车辆、人员网络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生活服务中心要进一步探索餐饮、洗理、便民超市、生鲜食品“一卡通”结算系统,并逐步与局政务网整合。三是狠抓下属四家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要发挥局政务网站的平台作用,局下属企事业单位要积极开展电子商务,上网发布产品和价格信息,建立起办公用品、文印、汽修、洗车等专业商务平台,集中推介我们的优势产品和项目,通过上网工程,整体包装、策划和宣传企业,扩大我局后勤实体知名度,推广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规划管理系统,提高企业生产、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3、加快推进后勤服务信息化。网站是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平台。要把局政务网站建设成“为公众服务的窗口”和“为政务服务的平台”。在信息化运行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服务的理念贯穿于始终,突出“三个优先”:一是注重服务优先。办好办事指南栏目,从人员出入证办理、车辆出入证办理、就餐卡办理、集体户口办理、公交月票办理、幼儿入托办理、水电报修办理和会务登记八个方面为机关干部职工提供服务,搭建一个高效、便捷的网上服务平台,有条件要逐步推行“网上受理、实时办理、限时办结、全程服务”的工作模式,如基建房管处的水、电、门锁报修今后也要力争实现网上报修。二是注重时效优先。要进一步畅通信息渠道、增强发布时效,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网站管理办法和网站绩效考核机制,将网站信息更新、维护责任落实到各相关处室、单位。使网站栏目的更新、维护得到落实,保证局政务网站信息发布的及时性。三是注重民意优先。要积极畅通与公众网上交流的渠道,把“局长信箱、网上留言、在线qq、民意调查、网上投诉”等栏目切实办好,真正建立起一个网络在线互动平台和网上监督平台。

三、强化保障措施,形成政务网站长效管理机制。

政务网站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工作量大、牵涉面广,需要局各处室、各单位的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为了我局信息化工作今后的顺利开展,要切实做到“三个强化”:

1、强化组织领导。局网办要加强对全局网站建设的规划管理、组织协调和监督实施,及时研究解决网站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各处室和单位要切实把网站建设工作摆到首要位置,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制定发展规划。局办公室要把网站的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纳入重要目标管理,加大督查和考核力度。要在全局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良好工作态势,真正确保局政务网站建设有人操作、有钱运作、有制度保障、有创评机制。

2、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坚持自学与培训并举,尽快构筑我局网站建设的人才高地。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自学信息化知识,了解信息化发展动态,不断增强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自觉性。要把计算机培训纳入全局干部职工学习培训计划,开展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扫盲工作,争取经过一到两年的努力,使所有机关干部了解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确保全局35岁以下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达到计算机二级以上水平,35岁以上的干部职工掌握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

3、强化全员信息化意识。一方面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化宣传和普及教育,提高干部职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信息化意识和水平,以领导带动职工,党团员带动群众,营造全局广大干部职工关心信息化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阵地,切实做好信息化宣传工作。另一方面,要强化信息安全建设。局政务网站必须严格按照互联网应用的保密、安全和新闻发布等管理规定,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并实行责任制,注重网站发布流程,发布内容审核要层层把关。要严格执行上网信息保密审查制度,严禁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上网。加强上网信息的保密检查,一经发现涉密信息,应立即删除,并严肃查处和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严防黑客和病毒的攻击。

最后,希望局政务网站建设的有关工作人员抓住机遇,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围绕实现三个“百分之百”的目标,继续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架起一座“机管局走向世界,世界了解机管局”的桥梁。即:进一步推广网络平台的应用,努力实现网上办公平台覆盖率100%;继续加大投入,在机关“人手一机”基础上实现下属单位“人手一机”,实现计算机普及率100%;不断完善培训体系,实现信息化专兼职人员技能培训率100%。为加快**市的信息化建设,推动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同志们:

这次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工业和信息化会议精神,总结经验,表彰先进,部署工作,动员全市上下坚定信心、克难攻坚,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刚才,会议表彰了年度发展突出的大企业(集团)、“小巨人”企业以及企业服务先进单位和个人;副市长同志总结了“”时期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成绩,对“”时期特别是今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和指导性,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讲4点意见。

一、要把工业发展放在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来认识。

工业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力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战场、“三化”协调发展的主动力,在国民经济中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快工业发展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推动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快工业发展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具体体现。人类走出农耕文明以后,工业发展就成为整个经济发展的关键,抓工业发展就抓住了经济发展的“牛鼻子”。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的过程实际就是工业化的过程,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也无一例外是通过快速发展做大工业来做强经济总量的。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工业居于主导地位已有30多年的历史,而我市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40%的时间尚不到20xx年,加快工业发展仍是我市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二)加快工业发展是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期间,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工业兴市战略,扎实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工业经济突飞猛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年,全市gdp总量位居全省第4,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十五”末的65%提高到71%;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5%,比“十五”末提高8.2个百分点,高出全省14.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近700亿元,是“十五”末的3.4倍。这些数字表明,工业一直是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而且将在当前和今后的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更加突出的地位。

(三)加快工业发展是加速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城市是工业的载体,工业是城市的支撑,工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相辅相成。目前,我市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6个百分点,城镇化滞后已成为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生产要素配置低效的重要原因,基于此,市委、市政府做出了以新型城镇化带动“三化”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就“三化”协调发展来讲,城镇化是工业化的伴生物,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本动力。只有加快工业发展,形成产业高度集聚,提供日益增多的就业岗位,有效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才能带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因此,加快城镇化发展,必须以产业发展尤其是工业为支撑,没有工业基础,城市发展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四)加快工业发展是科学发展的紧迫任务。站在“”发展的历史新起点,市委提出了“三化协调、两高两好、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总体要求。实现这个目标,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90%,三次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市农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逐步下降,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有所提高,但也只是在20%左右徘徊。只有加快工业发展,才能形成充足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推动金融保险、现代物流、商贸旅游、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只有加强工业的主导地位,不断提高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才能带动全市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才能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奋力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新局面。

二、要把结构调整作为工业发展的战略任务来落实。

精心调结构、积极转方式,是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做好今年和“”时期工业工作的着力点,各级各部门要强化措施,抓好落实。

(一)要坚持项目带动。把项目建设作为调结构、转方式主要抓手,促使在建项目快推进、竣工项目快产出、投产项目快做强。要紧紧抓好今年安排的76个工业和服务业重点项目,确保今年60个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10亿元、16个重点现代服务业项目完成投资23亿元。积极争取省重点项目和省“转型升级双千工程”项目,力争100个以上项目纳入省项目盘子。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带动作用,鼓励引导民间投资,促进产业项目投入持续扩大。认真筛选、论证、推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立产业转型升级重大项目储备库,着力构建运作持续、接续有力的产业项目推进机制。坚持完善市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重点项目联审联批制度等工作推进机制,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二)要推进技术创新。把技术创新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支撑,切实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推动企业摆脱困境、加快发展。目前,我市大多数企业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自主创新能力较差,发展过于依赖外延扩张,一旦遇到市场需求下降或激烈竞争,就很容易被挤出市场。要把引导、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认真落实《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深入实施“1010”科技工程,以骨干企业为主体,着力抓好省重大科技专项和企业研发平台建设;扎实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

(三)要加快产业集聚。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最佳平台,持续提升发展水平。一要实施好产业集聚区“3213”发展计划。即全市10个产业集聚区要完成投资300亿元,其中工业投资200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00亿元。二要建设好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加快推进80个亿元以上在建工业项目,确保早建成、早见效。积极采取bt、bot等融资方式和整体开发模式,加快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和生产性服务设施建设,基本实现起步区和近期发展区基础设施全覆盖。三要加快多层标准化厂房建设。每个产业集聚区标准化厂房面积要达到30万平方米以上,严格执行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标准,严格控制“两高”项目入驻,推动产业集聚区集约节约发展。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在投资强度上每亩地不能低于200万元,投资亿元以下项目原则上不予单独供地,必须入住标准厂房,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节省建设用地、促进产业集聚区集约节约发展,也是为了企业减少投入、降低成本;香港150平方公里的面积70%以上为山地,但目前仍有40%的后备用地,靠的就是集约发展。同时,要增强环保意识,严把高污染企业的准入关口,否则,我们当代和子孙后代都要为之付出代价。四要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认真落实省、市促进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用好产业集聚区发展扶持资金,完善产业集聚区建设协调推进机制,推动产业集聚区持续快速发展。

(四)要健全完善体系。把新型工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以高端产业为引领,着力构建现代工业体系。一要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扎实推进风电装备制造、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超硬材料、生物医药等五大工程,力争风电整机项目批量化生产,新能源电动汽车项目市场化生产,智能电网、新材料、生物医药项目产业化生产。二要做强做优主导特色产业。深入实施电力装备、食品、发制品等产业调整振兴计划,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做精做优食品工业,巩固壮大能源工业,加快发展电力电子、烟草、发制品、金刚石等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提升三大主导、四大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当然,这里也有一个创新问题,各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路子,我们也希望能够总结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但创新是企业共同的发展路子。原阳县有一家生产酒的企业,用我们禹州的钧瓷做瓶子,一瓶酒卖到了3800元,他们把两种不同的元素融合在一起,这就是创新。三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大力实施创新工程,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的高端高效发展。突出抓好纺织、箱包、建材、再生金属加工等传统产业,积极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市场占有率。

三、要把企业培育作为工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来推进。

企业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先行军,也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和扩大就业的主要载体。要加大企业培育力度,促使企业快速做大、做强、做优。

(一)要培育骨干企业。扎实推进大企业培育工作,形成一批特色明显、主业强大、产业高新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实现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高新技术产业化。要以现有龙头企业和引进的重大产业项目为支撑,快速扩充产业规模,积极培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发挥其在推进产业集群中的辐射带动作用。突出抓好50家大企业集团、100家小巨人企业和20户高新技术企业,给予要素倾斜、重点服务,使其成为行业领军企业。要按照省政府培育“双百”企业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以50家大企业(集团)作为我市“50强”企业,以100家小巨人企业中的前50名作为我市“50高”企业,加大培育力度,力争今年全市超百亿元企业达到3—4家。

(二)要加快上市步伐。以培育和推动企业上市为主要抓手,促进企业调整结构,规范管理、上档升级,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要加大对拟上市企业的培育、指导力度,通过举办上市培训、推介等活动,强化企业对资本市场的认识和了解,帮助企业解放思想、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尽快确定上市目标;特别要做好大企业(集团)、“小巨人”企业、百户重点企业中优秀企业的上市辅导。要培植更多的优质上市资源,推动更多的企业多形式、多渠道上市,形成梯次推进的企业上市工作格局,今年要争取1—2家企业成功上市,推动2—3家企业进入辅导报备,上市预备队企业保持在30家左右。已上市公司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突出主业,搞好规范运作,实现持续发展。

(三)要加强对外合作。企业加强对外合作是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要学会合作,善于合作,借用外力,走合作扩张发展的路子。当前,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正处于黄金机遇期,要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积极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在转方式、调结构中求得新的突破。要创新投资合作模式,以产业招商、园区招商、代理招商等形式,吸引创新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投资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大力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要不断推进与国内外500强、央企、行业龙头企业等大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突出“招大招强”,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重组我市相关产业和企业。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进一步优化投资合作软硬件环境,提高行政效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过硬的投资平台。

(四)要提升管理水平。企业提升管理水平要用好两个途径。一个途径是通过上市形成倒逼机制,促进管理升级,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另一个途径是苦练内功,努力探索适合于自身发展的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管理办法,把规范管理的理念融入生产、经营、销售各个环节,打造管理科学、运转高效的现代工业企业。同时,要推进管理创新,不断学习和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战略性资源管理水平,真正向管理要效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要把环境优化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来打造。

工业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大局,涵盖众多行业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努力形成推动工业发展的强大合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强化领导责任,搞好统筹协调,根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政府。

工作报告。

》的安排,抓紧做好工业经济运行指标和重点工作任务的分解落实,对经济运行、工业投入、节能降耗、技术创新、质量兴市等涉及到的指标任务,要抓早、抓紧、抓主动,明确目标责任,制定。

工作方案。

精心谋划有的放矢狠抓落实。

(二)要搞好企业服务。今年,市里拿出496万元对企业进行了奖励,力度很大。市本级每年用在工业领域的奖、贴、补3项资金达到6800万元,另外还有土地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一些隐性支持,这表明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已从过去的直接管理型转变为服务型,当前开展的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基础设施配套、搭建招商引资平台、从优办理各种手续、营造发展环境等工作,都是为给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下一步,要继续认真落实市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和市直单位分包重点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服务长效机制。要每月召开一次面向100家重点企业的政策咨询会,宣讲政策,收集解决问题,服务企业发展。要精心实施大企业集团和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以实施“800家重点服务企业计划”为抓手,认真落实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全市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做优。

(三)要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各部门都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来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打破部门、行业、地域界限,各出其力、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联动,营造全市一盘棋的工业发展氛围。要围绕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大局,制定支持企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警企地治安联防工作领导小组要建立联系企业制度,对影响企业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的违法犯罪活动给予严厉打击,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对不作为、乱作为等影响企业发展的单位和个人,纪检监察部门要依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同志们,做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意义重大,任重道远。全市上下一定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努力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确保全年工业经济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实现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同志们:

今天局党委在这里召开全局系统信息化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全面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刚才强局长就如何推进交通信息化做了一个很好的讲话,我完全同意。几位处长也结合各自工作,做了发言,讲得都很好。下面,我也就如何全面推进西安市交通信息化建设,谈一些自己的思考,如果有什么地方说得不够准确、不够全面,希望大家给予谅解。

一、广州之行的感受、感想。

这次通过对广州市交委信息化建设实地的参观、考察与座谈,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震撼”,而且是发自内心的一种“震撼”。广州市交委的信息化建设举全委之力,经过了十年,尤其是近三年的全力推进,可以说不但走在了我国大城市的前列,而且走在了全世界同类城市的前列,对广州市交通带来的深刻变化和变革,是很难用语言来表述清楚的,我在这里举几个事例。

第一个例子,广州的信息化建设平台的搭建、系统的建设、运营以及管理的延续、提升,不但满足了交通行业市场监管的需求,也为交通企业在监管、服务,尤其是经济效益的提高方面创造了非常了不起的成绩。它的服务功能提升到了城市交通管理这一更高层面。广州市年初机构改革时形成了大交委,把城市道路的交通工程,包括交通信号、交通设施的组织管理交给了广州市交委。当然,这是一个全面复杂的系统工程,广州市整合了过去参与城市交通管理的各个方面的资源,如公安交管系统、治安系统、城管系统、市政系统等多部门在道路交通方面的视频信号、线圈信号等2万多路信号,传输到广州市交委的智能交通平台,然后由这个平台根据每条道路的车流、人流信息和现有的道路条件,开发出道路模拟仿真系统,对道路堵塞的原因进行仿真计算机模拟处理,最后优化出交通调度运行方案。

第二个例子,广州市的公交调度指挥系统,达到了类似于机场调度的模式,就是调度员与车辆是对应的,在同一大平台上,一个调度员可以实时调度大约60辆公交汽车的运行。这种做法给公交公司带来的效益是什么?就是减少了原来约名传统条件下从事管理、调度指挥的工作人员。对出租企业,对其他从事道路交通运输企业,在实时管理方面,在降低成本方面,作用也是巨大的。广州的交通信息化公司,由于对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服务,普遍得到企业认可,交通信息公司自身也取得了良好的收益,都是运营企业根据约定和。

合同。

自觉的去交费因为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太明显了。

第三个例子,现在我们行业管理感到困难的问题,如监管难、取证难。在他们这个平台上,一目了然,近年来,西安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出租汽车达到一万多辆,公交车达到七千多辆,汽车修理厂发展到几千家,业务监管范围不断扩大,而相关的处室和部门的人员又没有任何增加,所以大家普遍感到人手不够,忙不过来。在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信息化来完善我们的监管手段,提升监管水平,同时提高服务水平。

第四个例子,广州市在其最繁华的道路之一——中山大道上建成了一条brt公交专用线,当初在建这个通道的时候,据说有很多人反对,事实证明当初修建brt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brt建设前,在中山路上运营的公交车有1700辆,建设后,运营车辆减少到800辆,brt通道里运行的一共有30多条线路,日承担客运量由原来的40万人次提高到90万人次,超过了绝大多数城市一条地铁线的日客流量,公交车运行速度也由原来的每小时11公里提高到现在的每小时23公里。在brt通道里,投放多少车,车的间距是多少,哪个地方人多需要车,如何进行调度安排,都能通过智能调度系统进行实时监控。

第五个例子,亚运组委会的交通组织调度,由交委的信息公司承担,3700辆运动员、裁判员、官员用车,由信息公司统一调度,开幕式乘船入场,调度也由交通信息公司完成,必须做到分秒不差,亚委会评价,广州亚运会比北京奥运会强的就是交通调度智能化。

我上面举了五个例子,让大家共同分享一下这次广州之行的感受,只有身临其境,才会有这样的感受,才能体会到我们的不足。两市交通现状相比较,广州城市人口比西安多一倍,广州的公交车有9000辆,我们有7000辆,但是年客运量却比我们大了50%。我们真切感受了广州公交车运行速度快、乘座舒适;广州的出租车有17000辆,我们有11000辆,他们一天载客170万人次,我们80万人次,将近是我们的二倍。网上有评论说不爱西安的十大理由,我们占了俩,一是公交车成了“肉夹馍”,二是出租车拒载。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给政府说,要增加公交车,完全是车辆不足这个因素吗?这两年“打车难”,社会各界反响很大,完全是因为出租车总量不够吗?诚然,总量不足是客观存在,但是我们的运行效率呢?广州为什么能比我们多运许多的人呢?目前我们的负面评价仍然很多,运营过程中的一些随机的事件,单单靠人能管得住吗?不靠信息化的手段,能克服这些顽疾吗?不行。

二、我们的现状和问题。

西安的交通信息化建设已经搞了八年了,八年来,我们从一纸空白,发展到今天的状况,搭建起了平台,完成了一些项目,可以说,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初具规模。但是与兄弟城市比,与同等规模的城市相比,特别是与广州相比,我们还相差甚远。

任文斌局长带领我局一批人到广州进行了学习。当时广州交委经过考察引进了北京航天智通这个从事信息化建设的公司成立了一家国有控股的股份公司。回来以后我们也依照这种方式和构架成立了一家公司北京航天智通公司占了45%的股份我们行业参与的国有公司占了55%的股份。这家公司自成立运作了三年取得了一些进展搭起了一个平台建成了一些项目。但是今天我不谈成绩只说问题。这个公司运作到今天已经维持不下去了即将崩盘、垮台这也是我们急迫抽出时间去广州学习的原因。从广州的经验看搭建这个平台构建这个系统是没有错误的反思我们的工作我认为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我们体制有问题。目前全国绝大多数交通局都有信息中心而且是个事业单位专门负责行业信息化建设、日常维护和运营局科技处负责规划和标准的制定。但是我们局里没有这个机构而把它设在了运管处由运管处成立信息中心来负责。事实证明这是行不通的。二是我们一些领导和同志认识不到位认为自己对本职工作很熟悉都是行家里手不需要再搞什么信息化这样在行动中就表现出不积极甚至抵触的情绪。三是我们现有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利益纠葛。直言不讳的讲局里没有组建这个信息公司的时候我们的企业就有一些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局里搭建了这个平台后必然要冲击原有参与者的利益特别是在这个平台的搭建过程中又进来一些参与者形成了新的利益格局。

下一步,局里要向市委、市政府汇报,申请成立交通信息中心,为事业单位,承担西安市交通信息化建设的主体责任。当然,这不容易,需要一个过程,当前怎么办?局党委考虑要用行政的手段来推动这项工作,选派年富力强、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精的干部深入到信息公司,不拿公司任何报酬,不参与公司的内部管理,推动信息化向更高层次和更深领域拓展,如有需要,局里还要再继续选派得力干部,参与信息化建设。

前段时间,我也听到对西安交通信息公司的一些议论,大多数都是来自于行业内的从业者,有的甚至说市局搞的信息公司是个官办公司、皮包公司,没水平,没能力,没技术,没资金,只收钱,提供不了任何服务。这次去广州,我们也把北京航天智通公司的老总请过去,我也和他充分交换了意见,对这个公司的整体情况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广州的实践证明,航天智通绝不是一家没有资金、没有实力的皮包公司。航天智通公司也承诺将象对广州公司的投入一样,从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给西安公司更大投入,与我们交通运输局携手合作,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们信息公司达到广州的水平。广州公司大部分管理平台和软件都是他们研发的,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它们搬过来,就是一个强力推动的问题。从现在起,这个信息公司作为市交通运输局一个下属单位对待,交通运输行业内原有的所有平台都只能作为交通信息化的二级平台。一个地方的交通信息化平台,过去我们认为就是一个公司,只能通过市场化手段来运作,实际上,这个信息平台是行政监管手段和市场服务的结合,它为行业监管部门提供必要的监管手段,另外也有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大众的功能。这个公司的职能就是把行政监管手段和市场服务功能双重功能融为一体打造一个监管和服务平台。那么想推进这项工作向前发展,就必须有两只手,而且两只手都要硬,一只是行政的手,一只是市场的手。要想短时间内提高西安交通信息化水平,没有行业的支持,没有全行业共同的认识,没有我们的努力奋斗,是不可能的。

三、如何强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在今年的半年工作会上,我对西安交通运输业未来发展勾画的发展愿景,是需要我们一件一件事情来踏踏实实落实的。第一个举措就是二级网化建设,投资57亿元,建设644公里二级公路,这些项目现在都开工了,进展顺利。第二个举措就是交通信息化建设。西安要打造现代交通,上水平,上台阶,唯有实现信息化不可。使我们交通运输事业有“为”有“位”。会后,相关单位和企业回去后都要开会研究、安排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工作,结合本行业、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在如何构建交通信息化建设上迈出新步伐。首先采取这么几项措施:

一是选派科技处副处长李都厚博士兼任信息公司常务副总,代表交通运输局督促、检查、落实各单位、各行业信息化建设情况,协调建设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局里今后还将会定期召开信息化建设会议,强力推进全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是强力问责。刚才强局长建议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年终考核目标,我完全同意。在此基础上,还要建立问责机制。这个问责办法由科技处和监察室负责起草,凡是参与信息化建设的部门、行业和企业,包括信息公司,都要实行问责。哪些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在信息化建设上不重视、不努力,甚至成为“绊脚石”,毫不客气,请他让路。哪些企业,在这里以自我利益为中心,阻碍西安交通信息化发展,坚决清除。

三是对企业的一些要求。首先我想对运营企业说,广州的实践证明,信息化是提高监管水平、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希望运营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希望你们做出应有的表率。其次我想对交通信息化建设的参与者说,我们的信息化建设,目前还只是培育期,不是收获期。我们做的系统还没有完成,没有得到从业者的认可,我们提供的服务还不完善,市场化水平还不高,这个时候想获利,是不可能的。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把“蛋糕”做大了,做熟了,我们的参与者才是人人获利。再次我想对信息公司说,需要“两只手”,我们市局这只行政的手将强有力的打出去,希望公司这只市场的手也能成为一只强有力的手。只靠行政手段还不够,公司的管理水平、运作水平、技术水平和投入力度,也从另一方面制约这个事能否干成。希望你们围绕推动西安信息化建设,按照今天的会议精神,把这项工作做好,得到西安市交通运输全行业的认可和从业者的认同。

最后,希望通过这次会议,为西安市交通信息化建设未来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在明年世园会之前,使这项工作迈上一个大的台阶,再用一年的时间,使西安交通信息化初步达到广州水平,为西安交通行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