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摘要及感悟(汇总9篇)

  • 上传日期:2023-11-11 14:10:36 |
  • zdfb |
  • 14页

人生的感悟往往源自于对于困境和挫折的反思与总结。感悟要真实、自然,不要刻意追求华丽的辞藻和虚夸的表达。从这些感悟范文中,或许可以找到与自己类似的经历和感受。

《正面管教》摘要及感悟篇一

很多时候,鼓励并不容易。大人们很容易习惯性地以负面方式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做出回应,而不是处理隐藏在不良行为背后的信息,以激励孩子做得更好。鼓励之所以不容易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太多的成年人坚信惩罚能促进孩子改善他们的行为。

一、鼓励很难有效实施的原因有三:

1.要让大人记住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其实是在说“我只是想有所归属”,有时候的确很困难。

2.尽管大人通常很擅长惩罚孩子,但对于鼓励孩子却不得要领。

3.在冲突发生的时刻,孩子并不一定能够接受鼓励。

二、互相尊重。为了能使“鼓励”这个正面管教工具起到应有的作用,这就需要父母(老师)引导孩子(学生)做到互相尊重。相互尊重包含以下态度:

1.对你自己和他人努力的信任。

2.对别人的观点以及你自己的观点的兴趣。

3.承担起你对问题所应负责任的意愿。

三、改善,而不完美。人生因改善而努力,而不必期待完美。为改变贫困,需要努力去打拼;为改变学生,老师需要努力寻找方法;为提升自己,需要不断努力学习……只要努力了,就不必期待事情的完美。完美是一种极不现实的期待,追求完美的人往往会陷入深深的沮丧之中。孩子们宁愿不做任何尝试,也不愿意因为无法达到一个大人——或者他们自己——期待的完美而体验持续的挫折感。承认孩子的进步会鼓舞孩子,并能激励孩子们持续努力。

四、着眼于优点而不是缺点。每一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每一个孩子和学生也是如此。只要父母和老师善于发现孩子和学生优点。是的,当你把85%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关注15%的消极方面时,消极方面就会膨胀,而积极方面不久就会消失,你看到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另一方面,如果把85%的精力和时间用来认可并鼓励积极的方面,消极方面就会很快消失,而积极方面就会增长到100%,因为这是你所看到的全部。的确,当你关注积极方面,对你自己和别人都是令人鼓舞的。

五、将不良行为转向积极的方面。作为父母和老师,对孩子唯一要做的就是从孩子的行为中寻找优点,然后利用鼓励的正面管教方法请激发孩子成长、成功、成才。

六、做出弥补。当孩子们做出了什么不负责任或者不尊重他人的行为时,给他们一个机会做一些能让被他们冒犯的人感觉好起来的事情,以此作为弥补。做出弥补是一种鼓励,孩子们由此知道了他们能够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而不必担心受到责难、羞辱和痛苦;以非惩罚性的方式让孩子们做出弥补是一种鼓励,因为孩子们经历了一个从错误中学习并改正所造成的任何后果的机会。

《正面管教》摘要及感悟篇二

孩子每天自己刷牙,自己穿衣服,自己收玩具。不用爸爸妈妈操心。相信很多父母都很期待这样的情景。虽说这些习惯并非一朝一夕能养成,但是每一个环节都长时间的付出,正面管教起到什么作用呢?每当孩子不想刷牙,不愿意收玩具的时候,我们坚持“和善与坚定并行”,积极的引导孩子,自己穿衣,刷牙,收玩具,慢慢形成习惯,而这时我们要做的只是提醒孩子就好了。

不知你是否认可这样的“正面管教”的例子,你又是怎么做的呢?

《正面管教》摘要及感悟篇三

正面管教是什么?正面管教讲述的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下面是本站带来的正面管教学习心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学习了《正面管教》,我喜欢里面的这句话:你可以把马儿牵到河边,但你不能逼他喝水。蜂酿蜜,鸡司晨,人不学,不如物。怪不得老人常责骂懒惰的后人连鸡狗都不如。生灵万物降临世间,是快乐多一点还是苦难多一点?或许,上天总那么公道,苦与甜相扶相伴,想有点甜,总需要用苦去换。所以有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名句。

人上人的威风我们梦寐求之,有了这个目标,人们都想打了鸡血一样精神,向前冲!向前冲!一代人没有完成的梦想转移到了下一代。可怜稚子尚幼,早早的就在竞争中浮躁,也所以就出现了上述的马儿,你牵她到了清清河边,可他就是不喝水。作为学生来说,自身学习动机不强,对学习的厌烦可能与原有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对学习价值的认识有关。前三个方面都是外部因素,第四个方面是内部因素。作为老师来说,要改善学生的厌学状态,从学生内部因素入手要显得相对容易且效果更明显些。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必须透彻了解隐藏在背后的各种学习动机因素,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教学目标。更为重要的是,学习动机本身也成为教育的关键目标之一。学校不仅要激励学生建构必要的知识、技能以及学习能力,更要使学生养成强烈的学习动机,推动着持续不断的终身学习。我认为当务之急是了解学生的现有需要。一辆车动力系统的好坏直接决定它的车速和持久性。我们每天的学习也有这样的动力系统,为我们的学习提供动力,它的好坏直接影响我们对学习的态度,也间接影响着我们的学业成绩。想象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有一个发动机,一旦启动就会给你的学习带来动力,它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根据带给你动力的程度,由大到小罗列出来。

把握时机,及时赞扬鼓励,及时的赞美犹如生病及时服药一样,对年幼的孩子会产生很大的作用。比如在活动课上时,当孩子们回答问题时表现的非常棒时,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及时的把握时机进行鼓励:“你的声音真响亮,回答地非常完整”等,只有在孩子做完某件事或正在进行中,就给以适当的赞美和鼓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一时忘记了,应该设法补上去。又如:孩子在老师的说服下,吃饭时终于肯吃蔬菜了,那么我们马上就要补上一句:“xx,真棒,荤菜、蔬菜都要吃,不挑食。”总之,该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在经后的工作中学习更正确、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环境下快乐健康的成长。

春节期间,我抽空阅读了美国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这本书,感触良多,相见恨晚,现在我简单介绍一下正面管教。

象这样的话“很多家长不理解孩子们在操纵父母方面是多么巧于心计。”现在孩子在这方面太聪明。

“溺爱而不帮助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是对孩子多么大的不尊重。”

“在社会环境中,没有秩序也就没有自由。”都是经典。

把这些观念当做知识来接纳是一回事:要把它付诸实践则是另一回事。我们现在就是要选择付诸实践。在实践之前,我们还要认清一些事实和真相。所以我们要看一下现在社会的一些变化:

第一个变化:现在的孩子不像以前孩子那么听话,那么好管教。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二十世纪中期以来,由于人权运动的发展,今天的大人们已经不再给孩子树立服从和顺从的榜样。人权运动以前,不论爸爸说什么,妈妈都很顺从,或者至少表面上顺从,因为那是当时的时代所要求的。而今天,这一传统成为了历史。现在男女平等观念早已深入人心,现在的妈妈们再也不给孩子树立顺从的榜样,这是社会的进步。现在我们很难再看到有谁愿意继续扮演卑下和顺从的角色,而孩子们总是追随他们周围的榜样,当大人们都在积极争取自己的权利,谋求完全的平等与尊严时,孩子们当然也模仿大人,也希望得到平等与尊严。所以现在的孩子很少像以前孩子那么听话和顺从。

现在这个世界到处是机会,而往往机会来时,孩子们却往往还没有准备好,这是最遗憾的。今天的孩子很少能有自然的机会感受到自己被需要以及自己的重要性,但父母和老师可以精心为孩子提供这种机会。我们必须明白,给孩子们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上进心,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必须明白,在相互尊重和共同承担责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合作,远比专横的管教更为有效。

生活中,常见的管教方式有三种?

第一种:严厉型(也可称为独裁型)。这是中国数千年来最常见的教育方式,它的特点是,将自己的观点和方式强加给孩子,并坚信这样做是为孩子好;如教育孩子说:“我要你怎么做,你就得怎么做”。“这些是你必须遵守的规则;这是你违反规则会得到的惩罚”。孩子基本上不参与决策过程,这样的孩子有规矩但没有自由,孩子没有选择。“严厉型”教育的问题在于,不良行为虽然一遭到惩罚就会立即停止,但不久就会再次出现,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也可能会累积到一定时期突然出现恶劣事件(符合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如生心理上的病,自杀等。令人扼腕叹息。

第二种:娇纵型(亦称为“纵容型”、“溺爱型”)。这种教育方式是从西方进口的,在中国,这种教育方式也比较常见。娇纵型父母不会给孩子任何限制,而是让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孩子有无限制的选择,这样的孩子有自由但没有规矩。娇纵型父母坚信:孩子需要许多“自由”,才能快乐;这样的父母往往潜意识里对孩子说:“我们没有规则,我相信我们会爱对方,并且会幸福,我相信孩子你以后会选择自己的规则”。娇纵型教育的问题在于,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很自私,很难明白别人也很重要,也有自己的权利;很难学会负责,很难面对并承受压力,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都会感到高度焦虑。

第三种:正面管教型(亦称为引导型、民主型)。这样教育的孩子有规矩也有自由,孩子可以有限制的选择。父母与孩子一起制订对双方都有利的规则;共同决定在遇到问题时选择对大家都有益的解决方案。当父母必需独自做出决断时,父母会坚定而和善的进行。父母比较注意维护孩子尊严、尊重孩子并且态度坚定时,孩子很快会明白,他们的不良行为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会激励孩子在保持自尊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行为。

假期读了美国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一书,其英文名字为positivediscipline,直译为积极的纪律。书中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技能,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家长管教孩子的实例和老师管教学生的例子,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管理方式,我经常因为孩子多次犯同样的错误而生气,因为她好像没有责任感而深感苦恼,因为她无端的胡闹而心烦。我就在心里嘀咕:这孩子怎么就这么难缠呢?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让我开始反省自己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孩子之所以缺乏责任感,是因为我替她做了很多,从而就剥夺了她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发展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机会。她反而会认为自己需要我的照顾,或者她“理应”享受特别的服侍。

之所以经常犯同样的错误,是因为我总是在孩子犯了错误时给予她的更多是说教、叱责,让她去承担一些逻辑后果,而不是让她从自己的错误中本能地去体验自然后果,所以在我的惩罚中,孩子充满了怨恨甚至是屈辱,她哪里还有心思去学习和改正呢?我发现孩子总是在我特别忙的时候来烦我,让我陪她,以前我一直认为她在无理取闹,没事找事,不懂事,不理解妈妈,但是简·尼尔森却告诉我“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这样做只是在寻求我对她的关注。而她只不过是选择了一个不恰当的时间来获得家长对她的关注。

那么怎样做才算着有效管教或者说是正面管教呢?这就要回到书中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了。即: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3.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4.是否能交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愿意合作)。

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和合作为基础。正面管教把和善与坚定融合为一体,并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生活技能。这就要求我们要抛弃过去那种错误的观念“想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把尊重和理解放在首位。要正确解读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信息,她是想寻求过度关注,还是寻求权利,亦或是为了报复,为了自暴自弃。因为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当一个孩子行为不当时,要把这一错误行为看成一个密码,并且问你自己:“她真正想要告诉我的是什么呢?”要践行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最终赢得孩子和我们的合作并让孩子学会关注于解决问题。

正面管教的方法不仅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品质,在班级管理和处理突发性课堂事件中,也是很有帮助的。现在想起来我上学期处理课堂上一突发情况时,歪打正着用了这种方法。当时,我正在上课,有一女生突然从后门进入,连招呼也没打一下。按照常规做法,我应该让她站在后面,也可以当时就批评她。可是,当时,我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问她为什么来迟到了?她高傲地昂着头,“某某同学流鼻血了,我去给她送纸了!”声音很大,一脸的挑衅!我想在她心里,帮助同学是值得肯定的行为,她不认为自己来迟到是不对的,更不会认为自己不打报告就进教室的行为是对老师的不尊重。

要想让她意识到她的错误,必须先让改变以往的做法。我真诚地看着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平静地说,“你能帮助同学值得表扬,但是,老师希望下次你如果迟到的时候,能从前门进入,跟老师打个报告。这是应有的礼貌和尊重。”她没想到我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吵她,还肯定了她的行为,低下了头,“老师,知道了。”她态度的改变也让我感到很惊喜,我想正是因为老师的态度的变化,给学生的心里感觉带来了不同的感受,才会导致她态度的转变吧!尊重是前提,师生间有了彼此对相互的尊重,才能谈得上平等的对话。有了平等的交流和沟通,我们才能“赢得”学生的心,也才能让教育从“心”开始,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我想如果我能坚持“坚定与和善”并行,在以后的教学和课堂管理中也积极地应有正面管教的方法,一定能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学生心理更加健康!

感谢《正面管教》一书的作者,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让我在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上迈出了第一步。相信我的坚持与改变,一定能让正面管教在以后教育孩子和管理学生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一、正面管教首先是对教育心态的颠覆。

我认为,我们既不要让家长的局限性而成为孩子发展的天花板,也不要因为家长的个人喜好而为孩子的发展设界。

二、正面管教关注孩子长久的影响,而非短期特效。

承认孩子和成人一样具有趋利避害的心理帮助我更好的理解了为什么奖励和惩罚短期有效而长期无效。正视了惩罚和奖励都是来自外界的控制,只能控制孩子的行为而非信念。行为可以控制一时,不能控制一世。

我们越是对孩子加大惩罚的力度,孩子就更积极的,更早的想逃离这种惩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一天天的长大,而我们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我们越是对孩子加大奖励的力度,孩子就更贪婪的,更迫切的想要迎合这种奖励,反应在生活中,就是我们觉得孩子的胃口越来越大,对我们的奖励越来越不买账了。而没有奖励,他似乎就不愿意做任何事。

事实上,就算孩子在大学前都愿意接受我们的奖励和惩罚,进入大学、进入社会后,我们的奖励和惩罚也是鞭长莫及的。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外力”的控制,无论在时效性上,还是持久度上,都不可能伴随孩子终身。

如果把孩子走向社会看似是走进大海,那么惩罚和奖励就是一个一直在泄气的救生圈。这个救生圈或者让孩子感觉束缚,或者让孩子产生依赖。而我们必须一直做的,是更加费力的给救生圈补气,以便于让孩子在当下能活得安全。但孩子终归要远行,而我们也终究要老去,救生圈终究要消失。与其疲于应对给救生圈补气,不如在浅滩时就教会孩子游泳,就算他现在呛了口水,崴了下脚,但长久来看,这样的孩子才更能适应大海。

三、把犯错作为最好的学习机会。

我们应当给孩子更多的包容和成长空间,理解他们对于自己未知的问题犯错很正常,相信他们自己已经在犯错中感受到了悔恨,并有机会和能力在我们的正确引导下改进。将犯错作为最好的学习机会。

如果孩子在一个问题上反复犯错,我们需要“翻译”一下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不要肤浅的应对孩子当下的行为,而是要找到产生这样行为的信念。参照“错误行为目的表”对症下药。

四、没有情绪安全就没有情绪诚实。

当我们和别人聊天总被打击或说教时,那我们下次也没有开始再聊的兴趣,更何况是孩子呢。如果不想让孩子以后回家锁在自己的世界里,如果不想让孩子和我们越走越远,那我们最好不要把训斥和不屑挂在嘴边。对他们的话题多一些兴趣,对他们的错误多一些宽容,学会“孩子气的,创意的语言”。

不要把精力放在问责上,而是关注解决问题的办法。关注问责会带来逃避责任,让孩子敢说,愿意说。

正面管教不是灵丹妙药,不会药到病除。我们的转变需要时间,我们的技巧需要反复练习,它必须成为我们的习惯,成为我们的反射,而且在实践中不断的修正。我相信不同的孩子对待不同的工具接受程度一定也是有差异的。我们不必一股脑的把所有的工具都施展在孩子身上,而是要找到孩子更乐意接受的那几个。

以上是我对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我知道教育孩子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希望能给有孩子的同事们带来一点帮助。

《正面管教》摘要及感悟篇四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相信很多父母跟我一样都会经常带孩子去游乐场玩。我们基本每周六或周日去玩2小时,通常出发前我们会达成一致意见:

1.出发前确定好玩儿多长时间;

孩子在游乐场玩,当快到约定时间时[通常是饭点]我会提醒告诉他“时间快到了,要回家了”。孩子说,“我想再玩一下那个”。

这时我也不会立刻制止,而是告诉他“好的,时间到了我会提醒你”。到时间了会提醒他"我们现在该回家了",孩子立马上放下手中的玩具跟我回家。

2.到游乐场后,玩2次要过来找爸爸妈妈喝一次水;

周末游乐场人一般比较多,有些玩的项目也不适合成人玩。到游乐场后我会找个视野比较好的地方,告诉孩子我在这里等你,你想玩什么就去吧,但你要玩一会儿过来找我喝水。

我们的规则是玩了几次,和几口水,同时告诉我你玩了什么,玩的是否开心,接下来要玩什么去。

这样既保证了孩子的安全,又能让他自己决定玩什么,回来的复述也在锻炼他的表达能力。

《正面管教》摘要及感悟篇五

早就听说过《正面管教》但是一直没有拜读,最近迎来了这本被无数家长、老师所推崇的书。拿到手首先翻看序言,原来作者竟是7个孩子的母亲,29个孩子的祖母,着实吃了一惊。无意中看到书里的一句话:总有几个孩子,能让二年级的老师想提早退休,能让四年级的老师想赶紧放暑假。看到后忍俊不禁,会心一笑。很想看看书中有什么方法来“管教”这一类孩子呢。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拿到新书先看目录是我的习惯,我一下子被第三章的“出生顺序的重要性”吸引了,不管其它先看看这章再说。书中说在家中排行最大的孩子和排行最小的孩子,在性格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老大的特征是负责任、独立、好胜、循规蹈矩、保守等,因为老大是第一个出生的孩子,他们往往错误地认为必须成为第一或是最好的,才能显得自己重要。老小最明显的特征是娇惯,很多老小不但被父母娇惯而且被哥哥姐姐娇惯,这使得他们很容易错误地认为,他们必须不断操纵别人为自己服务,才能显出自己的重要性,常常善于利用自己的魅力来激励别人为自己做事。相比较而言,最小的孩子可能很难适应学校生活。

独生子既可能像老大,也可能像老小。在我们现在的社会里,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的家庭有两个孩子。所以我们的学生基本上都会呈现出老大或老小的心理特征。从我现在所教班级的学生来看,去年一年级刚入学时,有个别孩子呈现出任性、规则意识差的状态,对小学生活的适应相对较慢,甚至有一两个孩子到现在也无法按照学校的规则要求去做,非常自我。看了书中所写,再回想一下这些孩子的家庭状况,确实存在孩子在家中排行最小,或者父母十分娇纵孩子这种现象。

书中还提到,教师的出生顺序也会影响个人的执教风格。身为老大的老师通常喜欢负责。偏爱条理和秩序,最乐意看到学生们坐得整整齐齐,按照他们说的去做。我就是独生女,而且偏向于老大的心理特征。看到这里,我更加觉得自己特别需要这本书了,希望能够从本书介绍的正面管教的方法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努力通过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来达到让学生们有秩序的目的,切忌成为权威型的老师。

《正面管教》摘要及感悟篇六

1.憎恨、2报复、3反叛、4退缩,这四个词语是孩子所做的反应。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任何事情都是不知道该怎么做?父母应该像个导游一样,去解读、去告知。

可以学着,用和善而有边界的爱,让孩子找到自我的归属感和价值感,觉得有人爱。当孩子在哭闹的时候,是在寻找归属感,希望有人爱。童年没找到的价值感和归属感会到成年后从配偶哪里获得。

拜托了冰箱第四季,找到教育孩子的长期有效的正面管教方式:和善而坚定。

当与孩子有正面冲突的时候,学会转身离开,告诉孩子:今后每当你让我生气的时候,我都会转身离开。我是充分的尊重你,等我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再回来和你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

因为父母也有习惯性的不愿意面对困难,这是一种自然性。但是当你能和孩子一起面对他所遇到的问题的时候,你也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

学会道歉,向孩子。真诚的道歉,寻求原谅,找到解决方法。任何一个家庭都会犯错的,当孩子学会道歉的时候,家庭会出现很多修复的机会。

《正面管教》摘要及感悟篇七

我将书看下来,认为在学习正面管教,使用正面管教工具得要从始至终坚持以下几大原则:

一、和善而坚定的态度。

让我认识到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主体的重要性,和善就是“尊重”,和善就是要父母以尊重的态度,用态度影响的行为和言语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并接受孩子的感受。坚定,就是父母对原则、规则的坚持,让孩子感受到在养育的过程中不仅包含着对他的爱,还有原则的坚持。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孩子的自律和责任感。和善而坚定的态度是实施正面管教所有工具的基础,父母要在不断学习中首先做到改变自己。自己的改变,就会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家人和孩子,从中也就会看到了孩子和家人的改变。

二、让孩子感觉自己是重要的。

是被当作平等的主体来对待,是被家庭中其他成员需要的。这样孩子就不为了寻求家庭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而产生一些错误的行为,不会形成自卑的心理或因此而变得毫无责任心。父母可以与孩子约定一些手势或动作来表达孩子的被关注需求。在关注过程中,父母需要鼓励孩子的每一个进步的点,以便孩子在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中逐步培养出孩子的自信心。要做到这点,父母要多给自己心理暗示:相信孩子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做正确的选择。

三、孩子要有独立自主的能力。

那么就要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的事务上来,最好的就是要长期的组织家庭会议,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规则的制定、让孩子发现家庭生活中的问题、让孩子参与到父母和孩子在执行规则及解决问题的互相监督中来。家庭会议通过实践下来,可以实行家庭成员轮流组织、主持会议,孩子的积极性显得特别得高,由此激发孩子参与自我管教的主动性。

四、行大于言。

父母首先得弄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做的事又该怎么去做?这些,孩子都用“心”在看着呢。父母只有弄清楚这些,还要注意到“说一千遍不及做一遍”的道理。曾有老师让家长和她一起做一个动作:将右手以“ok”手势放在下巴上,结果12位妈妈有10位都跟着lily老师将手势放在了脸上,因为老师是放在脸上的。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我平时的唠叨、催促、提醒浪费了多少言语这项功能,更让我深信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作业拖拉都是因为家长的行为在引领着孩子这么做的,因此孩子自动忽略了我的唠叨、催促、提醒。父母一定要切记自己“行为”的重要性,用正确的行为去影响孩子,并坚持不懈。

五、不允许惩罚孩子。

将孩子做错事的情况转变为帮助孩子学习如何以恰当的方式处理问题并弥补错误,长此以往,培养并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作为父母的我们,儿时一直接受被惩罚式的教育,也习惯性地去惩罚孩子,要做到不惩罚孩子是多么大的挑战!但父母在掌握一些沟通技巧实践下来,发现原来孩子做错事后,家长只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与孩子一起解决问题,不惩罚是多么令双方都感到轻松的事儿。父母可以根据“矫正错误的三个r”,运用开放式的提问,和孩子一起讨论他做错事的后果,引导孩子从错误行为中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思考自己如何解决问题以及行动方案,支持孩子弥补错误,引导孩子主动吸取此次的经验,为孩子今后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而培养孩子独立思考、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

本书中一共介绍了27种基本工具,不管作为老师还是家长都很有必要好好读读。

《正面管教》摘要及感悟篇八

小朋友吃饭是一件几乎令所有家长都头疼的事情,在这一点上我们也特别注意。每天三餐,让孩子好好地坐在饭桌前,跟着大人一起吃饭,尽量不看电视不玩玩具,饭前一小时不吃任何零食;家里的零食也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规则虽好,也不一定每次都能顺利的把饭吃完,当孩子只吃肉不想吃青菜时,我们会讲挑食的佩奇看病的故事,让他知道青菜和肉配着吃才不会生病。有时也会用压力山大将食物变成飞机的方式喂孩子吃饭,毕竟谁的孩子能不娇惯呢!

《正面管教》摘要及感悟篇九

我将书看下来,认为在学习正面管教,使用正面管教工具得要从始至终坚持以下几大原则:

让我认识到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主体的重要性,和善就是“尊重”,和善就是要父母以尊重的态度,用态度影响的行为和言语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并接受孩子的感受。坚定,就是父母对原则、规则的坚持,让孩子感受到在养育的过程中不仅包含着对他的爱,还有原则的坚持。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孩子的自律和责任感。和善而坚定的态度是实施正面管教所有工具的基础,父母要在不断学习中首先做到改变自己。自己的改变,就会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家人和孩子,从中也就会看到了孩子和家人的改变。

是被当作平等的主体来对待,是被家庭中其他成员需要的。这样孩子就不为了寻求家庭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而产生一些错误的行为,不会形成自卑的心理或因此而变得毫无责任心。父母可以与孩子约定一些手势或动作来表达孩子的被关注需求。在关注过程中,父母需要鼓励孩子的每一个进步的点,以便孩子在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中逐步培养出孩子的自信心。要做到这点,父母要多给自己心理暗示:相信孩子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做正确的选择。

那么就要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的事务上来,最好的就是要长期的.组织家庭会议,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规则的制定、让孩子发现家庭生活中的问题、让孩子参与到父母和孩子在执行规则及解决问题的互相监督中来。家庭会议通过实践下来,可以实行家庭成员轮流组织、主持会议,孩子的积极性显得特别得高,由此激发孩子参与自我管教的主动性。

父母首先得弄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做的事又该怎么去做?这些,孩子都用“心”在看着呢。父母只有弄清楚这些,还要注意到“说一千遍不及做一遍”的道理。曾有老师让家长和她一起做一个动作:将右手以“ok”手势放在下巴上,结果12位妈妈有10位都跟着lily老师将手势放在了脸上,因为老师是放在脸上的。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我平时的唠叨、催促、提醒浪费了多少言语这项功能,更让我深信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作业拖拉都是因为家长的行为在引领着孩子这么做的,因此孩子自动忽略了我的唠叨、催促、提醒。父母一定要切记自己“行为”的重要性,用正确的行为去影响孩子,并坚持不懈。

将孩子做错事的情况转变为帮助孩子学习如何以恰当的方式处理问题并弥补错误,长此以往,培养并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作为父母的我们,儿时一直接受被惩罚式的教育,也习惯性地去惩罚孩子,要做到不惩罚孩子是多么大的挑战!但父母在掌握一些沟通技巧实践下来,发现原来孩子做错事后,家长只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与孩子一起解决问题,不惩罚是多么令双方都感到轻松的事儿。父母可以根据“矫正错误的三个r”,运用开放式的提问,和孩子一起讨论他做错事的后果,引导孩子从错误行为中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思考自己如何解决问题以及行动方案,支持孩子弥补错误,引导孩子主动吸取此次的经验,为孩子今后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而培养孩子独立思考、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

本书中一共介绍了27种基本工具,不管作为老师还是家长都很有必要好好读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