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出自孟子的名言(实用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1 13:34:19 |
  • zdfb |
  • 7页

有限的生命里,我们应该学会把握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一个简洁明了的总结能够让读者快速了解主要内容。接下来是一些成功人士的总结经历,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借鉴。

出自孟子的名言篇一

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

2、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了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3、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4、一暴十寒。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5、引领而望:“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梁惠王》)释:如果有一位不好杀人的君主,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着脖子期待他的解救了.

6、君子远庖厨:“是以君子远庖厨.”(《梁惠王》)释:君主把厨房摆在远离自己的场所,就是这个道理.

7、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梁惠王》)释:我的目力能够把秋天鸟的细毛看得分明,一车子柴火摆在眼前却瞧不见.

8、挟泰山以超北海:“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梁惠王》)释:把泰山夹在胳臂底下跳过北海,告诉人说,“这个我办不到.”这真是不能.

9、缘木求鱼:“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梁惠王》)释:以您这样的作法满足您这样的欲望,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10、寡不敌众:“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梁惠王》)释:人口稀少的国家不可以跟人口众多的'国家为敌,弱国不可以跟强国为敌.

11、与民同乐:“此无他,与民同乐也.”(《梁惠王》)释: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同百姓一同娱乐罢了.

12、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梁惠王》)释:和天下的人同忧同乐,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于他的,是从来不曾有的事.(注: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化于此)。

13、顾左右而言他:“王顾左右而言他.”(《梁惠王》)释:齐王回过头来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

14、水深火热:“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梁惠王》)释:如果燕国的百姓受水更深,受火更热(指灾难更加深了),那只是统治者由燕转为齐罢了.

15、救民于水火之中:“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梁惠王》)释:如今燕国的君主虐待百姓,您去征伐他,那里的百姓认为您是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解救出来,因此都用筐盛着干饭,用壶盛着酒浆来欢迎您的军队.

16、箪食壶浆:“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梁惠王》)释:如今燕国的君主虐待百姓,您去征伐他,那里的百姓认为您是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解救出来,因此都用筐盛着干饭,用壶盛着酒浆来欢迎您的军队.

17、出尔反尔:“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梁惠王》)释:提高警惕,提高警惕!你怎样去对待人家,人家将怎样回报你.

18、解民倒悬:“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公孙丑》)释:现在这个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实行仁政,老百姓的高兴,正好像被人倒挂着而给解救了一般.

19、事半功倍:“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公孙丑》)释:所以,“事半功倍”,只有在这个时代才行.

20、具体而微:“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公孙丑》)释:冉牛、闵子、颜渊大体近于孔子,却不如他那样的博大精深.

21、出类拔萃:“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公孙丑》)释:圣人远远超出了他那一类,大大高出了他那一群.从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还要伟大的.

22、心悦诚服:“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公孙丑》)释: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的,人家才会心悦顺服.

23、返求诸己:“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公孙丑》)释:(射箭)如果没有射中,不埋怨那些胜过自己的人,返躬自问罢了.

24、与人为善:“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公孙丑》)释: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自己行善,这就是偕同别人一道行善.

26、怨天尤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公孙丑》)释: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27、此一时,彼一时:“彼一时,此一时也.”(《公孙丑》)释:那又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

29、为富不仁:“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滕文公》)释:要发财致富便不能仁爱,要仁爱便不能发财致富.

30、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滕文公》)释:若是不等到爹娘开口,不经过媒人介绍,自己便钻洞扒门缝来互相窥望,爬过墙去私会,那么,爹娘和社会人士都会轻视他.

31、乱臣贼子:“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滕文公》)释:孔子著作了《春秋》,叛乱的臣子、不孝的儿子才有所害怕.

32、自暴自弃:“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离娄》)释:自己残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33、不虞之誉:“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离娄》)释:有意料不到的赞扬,也有过于苛求的诋毁.

34、好为人师:“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离娄》)释: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

35、何出此言:“先生何为出此言也?”(《离娄》)释:老师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呢?

36、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离娄》)释:不孝顺父母的事情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

37、手舞足蹈:“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离娄》)释:快乐一发生就无法休止,无法休止就会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起来了.

38、不为已甚:“仲尼不为已甚者.”(《离娄》)释:孔子是做什么事都不过火的人.

39、左右逢源:“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离娄》)释:蓄积很深,便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

40、)夜以继日:“仰而思之,夜以继日.”(《离娄》)释:抬着头考虑,白天想不好,夜里接着想.

41、自怨自艾:“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万章》)释:三年后,太甲悔过,自己怨恨,自己悔过.(艾,音yi)。

42、先知先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万章》)释:上天生育人民,就是要先知先觉者来使后知后觉者有所觉悟.

43、集大成者:“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万章》)释:“集大成”的意思,譬如奏乐,先敲钵钟,最后用特磬收束,有始有终的一样.

45、杀人越货:“杀越人于货,闵不畏死,凡民罔不憝.”(《万章》)释:(《尚书康诰》)说,“杀死别人,强夺财物,横强不怕死,这种人,是没有人不痛恨的.”

46、茁壮成长:“牛羊茁壮长而已矣.”(《万章》)释:(孔子曾经做过管理牲畜的小吏),他说,“牛羊都壮实地长大了.”

47、知人论世:“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万章》)释:吟咏他们的诗歌,研究他们的著作,不了解他们的为人,可以吗?所以要讨论他们那一个时代.

48、一暴(pu)十寒:“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告子章》)释:纵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冷它十天,没有能够再长的.

49、专心致志:“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告子》)释:假使让弈秋(下棋高手)教授两个人下棋,其中的一个人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话.

50、舍生取义:“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告子》)释:如果两者(生命和义)不能并有,便牺牲生命,而要“义”.

51、杯水车薪:“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告子》)释:如今行仁的人,好像用一杯水来救一车柴木的火焰,(结果连他们已实行的这点点仁都会消失的).

52、言归于好:“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告子》)释:所有我们参加盟会的人订立盟约以后,完全恢复旧日的友好.

53、以邻为壑:“今吾子以邻为壑.”(《告子》)释:如今你却使水流到临近的国家去.

54、习焉不察:“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尽心章》)释:如此做去,却不明白其当然;习惯了却不深知其所以然.

55、独善其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尽心》)释:穷困便独善其身,得意便兼善天下.

56、不言而喻:“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尽心》)释:(君子的本性,仁义礼智)至于手足四肢,在手足四肢的动作上,不必言语,别人一目了然.”

57、引而不发:“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尽心》)释:君子(教导别人正如射手),张满了弓,却不发箭,作出跃跃欲试的样子.

58、仁民爱物:“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尽心》)释:君子亲爱亲人,因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因而爱惜万物.

59、当务之急:“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尽心》)释:智者没有不该知道的,但是急于当前重要工作.(仁者没有不爱的,但是务必先爱亲人和贤者).

60、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书》,不如无《书》.”(《尽心》)释: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

61、茅塞顿开:“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尽心》)释:山坡的小路只一点点宽,经常去走它便成了一条路;只要有一个时候不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

62、言近旨远:“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尽心》)释:言语浅近,意义却深远的,这是“善言”.

63同流合污:“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尽心》)释:(这种人)同流合污,(所以说他是贼害道德的人)。

出自孟子的名言篇二

3、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孟子·尽心下》。

4、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5、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孟子·藤文公下》。

6、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孟子·离娄下》。

7、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

8、訑訑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孟子·告子下》。

9、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梁惠王上》。

10、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11、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孟子·滕文公下》。

12、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地。

13、徒法不足以自行,徒善不足以为政。

14、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孟子·离娄上》。

15、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孟子·离娄下》。

16、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

17、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孟子·公孙丑上》。

1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19、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孟子·离娄上》。

20、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

出自孟子的名言篇三

1.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2.其进锐者,其退速。

3.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6.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7.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9.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0.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11.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1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4.尊贤使能,后杰在位。

1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6.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17.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18.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19.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出自孟子的名言篇四

1.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2.尽信书,不如无书。

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4.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5.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7.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9.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10.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1.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12.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1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5.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16.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17.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18.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19.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20.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出自孟子的名言篇五

1、仁者无敌。

2、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5、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6、民事不可缓也。

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9、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10、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1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3、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14、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5、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6、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7、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18、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9、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20、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2、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23、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4、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5、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7、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2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9、人皆可以为尧舜。

30、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1、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3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3、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34、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35、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36、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37、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38、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0、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41、尽信书,不如无书。

42、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43、仁则荣,不仁则辱。

44、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45、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46、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47、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48、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49、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50、养心莫善于寡欲。

51、其进锐者,其退速。

52、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53、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54、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55、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56、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出自孟子的名言篇六

齐国有一个人,家里娶了一个大老婆和一个小老婆。那丈夫每次外出,一定吃饱肉、喝醉酒,然后才返回家。大老婆问跟他一道吃喝的是些什么人,他说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显贵。大老婆便告诉小老婆说:“丈夫外出,总是饭饱酒醉才回来;问他同些什么人吃喝,他说全是些有钱有地位的人。但是,我从来没见过什么显贵人物到我们家来。我准备偷偷地看他究竟到了什么地方。”第二天清早起来,她便悄悄尾随在丈夫后面,走遍京城中,没见一个人站住同她丈夫说话的。那齐人最后走往东城外的墓地,又走向祭扫坟墓的人,讨些残菜剩饭;不够,又东张西望地跑到别处乞讨。这便是他吃饭喝醉的办法。大老婆回到家里,便把这情况告诉小老婆,她说:“丈夫,是我们仰望并终身依靠的人,现在他竟这样!”她便与小老婆一道怨恨咒骂丈夫,在庭院中相对哭泣。但她丈夫不知道,高高兴兴地从外面回来,向他的两个女人摆威风。在君子看来,有些人所用的追求升官发财办法,不让他们的大、小老婆认为羞耻并相对哭泣的,简直是太少了!

孟子借这个寓言讽刺和嘲笑那些以不正当手段谋求富贵利益的官僚。把他们夸口、无耻、得意洋洋的嘴脸,描写的细腻逼真,令人过目不忘。

出自孟子的名言篇七

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回答说:“(既然梁惠王你喜爱打仗)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他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但同样是逃跑”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这是孟子向梁惠王讲的,其目的是含蓄地告诉梁惠王和其它诸候一样都实行的暴政,即使有时施些小恩小惠也不会改变事物的本质。所以看事物应当看到事物的本质与全局。

出自孟子的名言篇八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

【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12)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译文】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百姓富足。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17)仁则荣,不仁则辱。

【译文】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

(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译文】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19)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译文】为争夺土地而战,杀死的人遍野;为争夺城池而战,杀死的人满城,这就是带领土地来吃人肉,死刑都不足以赎出他们的罪过。

(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译文】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成路上遇见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会把君主看作仇敌。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鱼是我所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吃的;如果两者不能都吃的话,我便丢掉鱼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我便舍弃生命而取义。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帮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帮助。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反对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都归顺他。

(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天时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

(2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译文】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2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译文】破坏仁爱的人叫做“贼”,破坏道义的人叫做“残”。这样的人,我们就叫作他“独夫”。我只听说周武王诛杀了独夫殷纣,没有听说过他是以臣弑君的。

(27)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译文】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28)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译文】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2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译文】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

(30)民事不可缓也。

【译文】关心人民是最紧迫的任务。

(3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shu^g不入洿(w&)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译文】不要在农民耕种和收获的大忙季节征兵和征徭役,妨碍生产,那么生产的粮食便吃不尽了。不要用细密的鱼网到大池中捕鱼,那么鱼类便吃不完了。依照合适的时间到山林砍伐树木,木材也会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便会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

(32)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译文】现在你的厨房里有皮薄膘肥的肉,你的马栏里有健壮的骏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尸体,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领着禽兽来吃人。

(3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译文】桀和纣的丧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百姓的支持;他们的失去百姓的支持,是由于失去了民心。获得天下有方法:获得了百姓的支持,便获得天下了;获得百姓的支持有方法:获得了民心,便获得百姓的支持了;获得民心有方法:他们所希望的,替他们聚积起来;他们所厌恶的,不要加在他们头上,如此罢了。

(34)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译文】贤明的君主在规定百姓的产业时,一定要使他们上可以养父母,下。

可以养妻子儿女,好年成能丰衣足食,遇上荒年也不致饿死。

(3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译文】一切为着使百姓的生活安定而努力,这样去统一天下,没有人能够阻挡。

(36)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译文】诸侯的宝贝有三样:土地、百姓和政治,那种以珍珠美玉为宝贝的人,祸害一定会到他身上来。

(37)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译文】天降生一般的人,也替他们降生了君主,也替他们降生了师傅,这些君主和师傅的惟一责任,是帮助上帝来爱护人民。

(38)人皆可以为尧舜。

【译文】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3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译文】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40)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译文】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4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译文】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4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乱了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我的节,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4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译文】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44)养心莫善于寡欲。

【译文】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

(45)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译文】向诸侯进言,就得轻视他,不要把他高高在上的位置放在眼里。

(4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天将要把重要的任务加到某人的身上,一定要先苦恼他的心意,劳动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如意,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

(47)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译文】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4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文】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49)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译文】交朋友时,不依仗自己年纪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们富贵。

(50)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译文】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51)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译文】丰收年成,年青人多表现懒惰;灾荒年成,年轻人多表现强暴,并不是天生的资质有所不同,是由于环境把他们的心变坏了的结果。

(52)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译文】做一件事情好象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还不见泉水的话,仍然是一个废井。

(53)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译文】君子有三种乐处,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

(54)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译文】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5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译文】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56)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译文】解说诗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误解原意。用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就对了。

(57)尽信《书》,不如无《书》。

【译文】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

(5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5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文】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60)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译文】交朋友时,不依仗自己年纪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们富贵。

(61)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译文】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62)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6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