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唐村镇乡贤助力乡村建设的调查报告提纲(11篇)
- 上传日期:2023-03-19 22:51:16 |
- zdfb |
- 14页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唐村镇乡贤助力乡村建设的调查报告提纲篇一
街道村地处街道北面,距离城区2.5公里,下辖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519户,农业人口1781人,现有耕地面积1947亩,人均耕地约1.09亩。在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初,为了体现公平原则,将耕地分级搭配,整田整土划割为若干小块分到农户,导致每家每户承包经营的耕地零散分布。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在家的“留守农户”接手耕种承包地,使地块分布更加零散。如村5组其中一户农民3.5亩旱地被划分成10余块,最小的一块地只密植了3株柑桔。分散的土地,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不便。
一是难以进行机械作业,耕作效率低;
二是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
三是产业结构调整相互掣肘;
四是种养结合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难以有效运行;
五是对外土地流转涉及农户多,难以协商一致;
六是地块分割产生了较多不能耕作的边界,浪费了耕地资源。围绕破解这一难题,近年来我们在街道村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通过承包权入股、土地预流转的方式,有效地实现了耕地的“团聚”和适度规模经营,劳动效率和经营效益也相应提升。
在村调研发现,虽然群众意识到了承包地散碎化的各种弊端,也有将土地“集零为整”的愿望,但缺乏系统性解决方案和具体路径,缺乏组织者。如农户间相互可以进行土地调换,但各怀心思,效果有限;外部业主整体流转集约经营因农户意见不一难以达成。鉴于此,我们在广泛调研、听取民意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地三权分置、承包权入股、适度规模经营试点的构想:以生产社为单位,以农民自愿为前提,农户的耕地承包经营权全部入股,土地股份化,对农田进行集中整理,引进专合社、龙头企业进行成片经营。在具体探索过程中,我们分别制定了《村耕地成片经营试点管理办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预流转协议》等,组织街道及村干部成立了工作小组,通过宣传动员并与村民们达成一致意见,在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情况下,以书面协议形式,每户农民将所有土地经营权委托给所在村民小组,村民小组和村集体资产公司完善入股相关手续,实现土地标准化整理和规模化经营。
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街道以村为试点村,通过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吸引民间投资,以村集体资产公司为主要载体,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民”的互利共赢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血橙基地,切实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一)落实三权分置。农村承包土地确权颁证后,推进土地股份制改革,要坚持推进“三权”分置并行,落实好集体所有权,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动摇,这是开展土地股份制改革的前提。在实践中,稳定农户承包权,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等用益物权权能;放活土地经营权,创新土地经营权流转模式,推行由农民一次性出租让渡土地经营权向入股经营、合作经营等共享土地经营权方式转变,形成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多元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机制。
(二)规范资源管理。街道村xxxx年注册成立市区社区集体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对现有山坪塘、渠道、提灌站、村道、村级公益性房屋等集体资源资产进行清产核资,通过回收分散的集体资产,对村级“三资”开展集约化、规范化管理。对村集体经济共有人进行确认,为下一步村集体收益分配提供依据。按照“村集体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思路,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到村集体公司,集体公司聘请专合社和农村经纪人负责生产经营,通过把村集体资源资产折股量化组建村集体公司,并整合上级财政扶持资金和吸收民间资金,实现村集体公司、专业合作社和农户之间的三方合作和互利共赢。
(三)培育主导产业。
一是以区大规模绿化行动项目(混交林)为支撑,通过新栽苗、嫁接等方式,规范化种植塔罗科血橙1000亩。注入社会化资本,完成“伙儿山牌”血橙商标注册,通过电商平台开展前期市场拓展、销售。
二是林下种植蔬菜、芽菜等,并与公司签订蔬菜订单收购合同,培育近郊城市保障性蔬菜基地。
三是发展特色水产和肉牛生态养殖,利用嘉隆竹木专业合作社竹笋加工废料为牛饲料,牛的粪便作为种植血橙有机肥,实现种养结合、种养循环。四是培育发展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结合血橙、蔬菜种植、有机草莓等产业,融合新村发展和七洞湖休闲体验,打造村田园综合体品牌,建立1-2家星级农家乐、农业公园,形成轻纺园区和南观路农业旅游示范点。
(四)优化利益机制。进一步强化产业发展对村集体经济的带动作用,村集体公司争取区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资金90万元投入血橙种植项目,专合社吸收民间资金和技术,通过采取“村集体资产公司+专合社+农户”的股份合作模式,引导农户、村集体公司和参与“三变”改革的新型经营主体依法订立合同或协议,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股份联结和合作机制,确定村集体与合作社共占4成、入股农户占6成的初次收益分配方案,探索建立灵活多样的股权收益分配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拟实施经营收益二次返利,切实保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居民股东权益。同时,聘请本村种植大户、贫困户进行长期或临时性工作,以工资收入的形式回馈种植大户和农户。
(五)开展新村建设。加快“四好村”创建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着力实施农村房屋改造、风貌改造、环境整治、洁净亮化工程;开展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和厕所改造,示范区内农房、道路及沿线人居环境改善逐步提升,适度统一,彰显特色;推进乡风文明示范工程建设,建立完善“一约三会”(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反黑会),开展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文明院落等评比,开展法律明白人、法律进乡村等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生活;开展感恩奋进教育,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提振贫困群众精气神。
唐村镇乡贤助力乡村建设的调查报告提纲篇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为前提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曾经极大地释放了农民的潜能,深刻地改变了我国农村面貌。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老化和减少,农村土地零散化、碎片化,土地产出低效化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并逐步滞后于现代农业的要求,已然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道坎。近年来围绕落实农业农村改革部署,正确处理农民和土地关系这一改革主线,通过土地三权分置、承包权入股、适度规模经营、创新经营体制的方式,我们在街道村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街道村地处街道北面,距离城区2.5公里,下辖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519户,农业人口1781人,现有耕地面积1947亩,人均耕地约1.09亩。在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初,为了体现公平原则,将耕地分级搭配,整田整土划割为若干小块分到农户,导致每家每户承包经营的耕地零散分布。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在家的“留守农户”接手耕种承包地,使地块分布更加零散。如村5组其中一户农民3.5亩旱地被划分成10余块,最小的一块地只密植了3株柑桔。分散的土地,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不便。
一是难以进行机械作业,耕作效率低;
二是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
三是产业结构调整相互掣肘;
四是种养结合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难以有效运行;
五是对外土地流转涉及农户多,难以协商一致;
六是地块分割产生了较多不能耕作的边界,浪费了耕地资源。围绕破解这一难题,近年来我们在街道村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通过承包权入股、土地预流转的方式,有效地实现了耕地的“团聚”和适度规模经营,劳动效率和经营效益也相应提升。
在村调研发现,虽然群众意识到了承包地散碎化的各种弊端,也有将土地“集零为整”的愿望,但缺乏系统性解决方案和具体路径,缺乏组织者。如农户间相互可以进行土地调换,但各怀心思,效果有限;外部业主整体流转集约经营因农户意见不一难以达成。鉴于此,我们在广泛调研、听取民意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地三权分置、承包权入股、适度规模经营试点的构想:以生产社为单位,以农民自愿为前提,农户的耕地承包经营权全部入股,土地股份化,对农田进行集中整理,引进专合社、龙头企业进行成片经营。在具体探索过程中,我们分别制定了《村耕地成片经营试点管理办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预流转协议》等,组织街道及村干部成立了工作小组,通过宣传动员并与村民们达成一致意见,在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情况下,以书面协议形式,每户农民将所有土地经营权委托给所在村民小组,村民小组和村集体资产公司完善入股相关手续,实现土地标准化整理和规模化经营。
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街道以村为试点村,通过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吸引民间投资,以村集体资产公司为主要载体,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民”的互利共赢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血橙基地,切实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一)落实三权分置。农村承包土地确权颁证后,推进土地股份制改革,要坚持推进“三权”分置并行,落实好集体所有权,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动摇,这是开展土地股份制改革的前提。在实践中,稳定农户承包权,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等用益物权权能;放活土地经营权,创新土地经营权流转模式,推行由农民一次性出租让渡土地经营权向入股经营、合作经营等共享土地经营权方式转变,形成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多元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机制。
(二)规范资源管理。街道村xxxx年注册成立市区社区集体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对现有山坪塘、渠道、提灌站、村道、村级公益性房屋等集体资源资产进行清产核资,通过回收分散的集体资产,对村级“三资”开展集约化、规范化管理。对村集体经济共有人进行确认,为下一步村集体收益分配提供依据。按照“村集体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思路,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到村集体公司,集体公司聘请专合社和农村经纪人负责生产经营,通过把村集体资源资产折股量化组建村集体公司,并整合上级财政扶持资金和吸收民间资金,实现村集体公司、专业合作社和农户之间的三方合作和互利共赢。
(三)培育主导产业。
一是以区大规模绿化行动项目(混交林)为支撑,通过新栽苗、嫁接等方式,规范化种植塔罗科血橙1000亩。注入社会化资本,完成“伙儿山牌”血橙商标注册,通过电商平台开展前期市场拓展、销售。
二是林下种植蔬菜、芽菜等,并与公司签订蔬菜订单收购合同,培育近郊城市保障性蔬菜基地。
三是发展特色水产和肉牛生态养殖,利用嘉隆竹木专业合作社竹笋加工废料为牛饲料,牛的粪便作为种植血橙有机肥,实现种养结合、种养循环。四是培育发展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结合血橙、蔬菜种植、有机草莓等产业,融合新村发展和七洞湖休闲体验,打造村田园综合体品牌,建立1-2家星级农家乐、农业公园,形成轻纺园区和南观路农业旅游示范点。
(四)优化利益机制。进一步强化产业发展对村集体经济的带动作用,村集体公司争取区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资金90万元投入血橙种植项目,专合社吸收民间资金和技术,通过采取“村集体资产公司+专合社+农户”的股份合作模式,引导农户、村集体公司和参与“三变”改革的新型经营主体依法订立合同或协议,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股份联结和合作机制,确定村集体与合作社共占4成、入股农户占6成的初次收益分配方案,探索建立灵活多样的股权收益分配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拟实施经营收益二次返利,切实保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居民股东权益。同时,聘请本村种植大户、贫困户进行长期或临时性工作,以工资收入的形式回馈种植大户和农户。
(五)开展新村建设。加快“四好村”创建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着力实施农村房屋改造、风貌改造、环境整治、洁净亮化工程;开展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和厕所改造,示范区内农房、道路及沿线人居环境改善逐步提升,适度统一,彰显特色;推进乡风文明示范工程建设,建立完善“一约三会”(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反黑会),开展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文明院落等评比,开展法律明白人、法律进乡村等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生活;开展感恩奋进教育,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提振贫困群众精气神。
唐村镇乡贤助力乡村建设的调查报告提纲篇三
20xx年3月28日至4月18日,对石堆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四个城市”建设进行了调查研究,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石堆镇位于安丘市东部,面积67平方公里,辖47个行政村,1.06万户,人口3.9万,耕地面积6.4万亩。今年以来,石堆镇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着力点,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以开展“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创建活动为主线,加快推进“四个城市”建设,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突破。
(一)全面摸排,掌握第一手资料。全面摸清每个村底数,包括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村规民约制定、在外能人、矛盾纠纷、村霸村痞等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四个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突出重点,开展“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创建活动。
一是产业兴旺方面。开展“带富增收富民”活动。
1.培育一项致富产业。各村结合实际,突出特色,确定一项或多村确定一项能够有带动性的增收产业项目,增加群众收入。
2.培训一套致富技能。通过外出参观学习、举办种养业、务工知识等培训班,确保有劳动能力的群众培训达到90%以上,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的新型农民。各村帮助留守人员联系工艺品加工、农产品粗加工等项目,最大可能的增加家庭收入。
3.探索一条融资渠道。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金融信贷单位,对有意向发展项目缺少资金的家庭,特别是返乡农民工、复退军人、回乡创业大学生创办项目,帮助落实贷款方案,最大限度的提供金融服务。
二是生态宜居方面。开展“乡村环境整治”活动。
1.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和卫生整治,通过落实门前三包,完善村规民约,加强宣传教育等手段,引导村民树立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环境的意识,确保村庄环境卫生长期清洁。坚持“应绿尽绿,能绿则绿”,对村内主要街道进行绿化、亮化,房前用竹篱、围栏围起,房前屋后规范栽种瓜果、绿化小品,全村形成“植物自然,乡土浓郁”的景观。
2.加快美丽村庄建设,全镇打造西莲池、前留晃、阿洛、西河洼、董家下坡、马家亭子、梯门、娄戈8个示范村。
3.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镇驻地村、社区中心村利用好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引导农村居民向镇区、社区集中居住。
三是乡风文明方面。开展“倡树新风正气”活动。
1.开展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每月确定一个评选主题,在“阳光议事日”活动中开展“移风易俗标兵”“石堆好青年”“种养殖能手”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利用电视、报纸、微信等形式,对先进典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激发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目前已评选巾帼标兵117名、移风易俗标兵121名、石堆好青年92名。
2.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增强群众简办婚丧嫁娶事宜、远离不良习俗的自觉性。
3.开展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广场舞大赛、消夏晚会、农民趣味运动会、书画展等系列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4.每村打造1条文化长廊,重点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知识,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引导观念,让大家感受到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风尚。
四是治理有效方面。
1.开展“街头巷尾平安”活动。每村配备1名警务助理,每村建立一支治安巡逻队伍,警务助理牵头开展治安巡防,信息收集、矛盾化解工作。每村建成一套“天网”监视系统,连接派出所治安监控平台。每村组建一个警民微信交流的群,提供警务服务、典型案件和安全防范等信息,随时随地与群众进行互动、交流。
2.开展“全民参与调解”活动。每社区聘请1名法律顾问,在阳光议事日组织法律咨询和宣传,让法律咨询服务形成常态化。各村成立调解委员会,由支部书记任主任,由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优秀村民和评选出的先进典型组成,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力求“小事不出村”。每村建立一处“听证室”,对家长里短、邻里争吵等简单矛盾纠纷实行村级听证。
五是开展“干部能力提升”活动,强化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保障。制定了《农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村干部工作职责,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每月召开一次“阳光议事”会议,组织学习农业技术、法律常识、健康保健等知识,充实阳光议事内容,增加阳光议事日的'吸引力。要求村“两委”班子成员,每人确定一个净增收不低于3万元的致富项目。发展村庄集体经济,在盘活资源、招商引资、土地流转上下功夫,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确保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不低于5万元。
(三)打造示范点,进行典型带动。重点打造步云岭休闲生态园、莲池高效农业示范园、亭子高效农业示范园、沃奇文冠果主题公园四个示范点。其中,步云岭休闲生态园,规划面积3500亩,已建成1500多亩,是集观光旅游、户外运动、休闲采摘、餐饮娱乐、农事体验、延伸加工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休闲旅游综合体。目前,已发展阡陌人间、步云山庄、云岭人家、环秀山庄等11家休闲农庄和1处步云赛鸽文化交流中心。通过园区的示范带动,发展大樱桃、草莓、蔬菜等高效种植大棚80个,发展西瓜、大桃、黄金梨等1500亩。莲池高效农业示范园,规划面积2200亩,已建成1100亩,已发展百汇紫苏庄园、东顺蒜黄种植基地、华仔蔬菜种植基地、田硕洋葱种植基地、孟戈有机蔬菜合作社种植基地等5家。亭子高效农业示范园,占地150亩,已建成高效种植大棚45个。沃奇文冠果主题公园,占地面积358亩,以生产生活生态、健康文化旅游为主题,建设木本粮油博物馆、文冠果加工和旅游综合体、文冠果健康体验展示中心,打造文冠果种植、选育、高产示范、集散、加工、营销一体化的全国木本粮油谷。目前,已经栽植文冠果210亩。全部建成后,带动就业人数300余人,年可实现利润2900万元,利税700余万元。
(一)对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教育引导不够。农民群众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程度不够深,尤其在发展产业方面,目前大部分产业项目主要以工商资本下乡的方式建设,通过引导群众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农家乐、乡村旅游难度很大。
(二)缺乏政策、资金扶持。在基础设施提升方面,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镇级财政不足,单凭县、镇、村三级财力,很难对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人才匮乏。目前,广大农村对人才缺乏吸引力,大学生及高层次人才不愿到农村创业。回来的也只有在外能人到村担任村干部。
(一)建议加大对群众乡村振兴战略的教育培训力度,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建议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完善道路、给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医疗、教育、文体等设施,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三)建议加大政策扶持、项目扶持、资金扶持力度,发展建设田园综合体、郊野公园和休闲农庄,打造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区。
(四)建议上级职能部门提供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各类支持,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创造良好条件。
唐村镇乡贤助力乡村建设的调查报告提纲篇四
20xx年3月28日至4月18日,对石堆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四个城市”建设进行了调查研究,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石堆镇位于安丘市东部,面积67平方公里,辖47个行政村,1.06万户,人口3.9万,耕地面积6.4万亩。今年以来,石堆镇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着力点,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以开展“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创建活动为主线,加快推进“四个城市”建设,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突破。
(一)全面摸排,掌握第一手资料。全面摸清每个村底数,包括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村规民约制定、在外能人、矛盾纠纷、村霸村痞等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四个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突出重点,开展“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创建活动。
一是产业兴旺方面。开展“带富增收富民”活动。
1.培育一项致富产业。各村结合实际,突出特色,确定一项或多村确定一项能够有带动性的增收产业项目,增加群众收入。
2.培训一套致富技能。通过外出参观学习、举办种养业、务工知识等培训班,确保有劳动能力的群众培训达到90%以上,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的新型农民。各村帮助留守人员联系工艺品加工、农产品粗加工等项目,最大可能的增加家庭收入。
3.探索一条融资渠道。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金融信贷单位,对有意向发展项目缺少资金的家庭,特别是返乡农民工、复退军人、回乡创业大学生创办项目,帮助落实贷款方案,最大限度的提供金融服务。
二是生态宜居方面。开展“乡村环境整治”活动。
1.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和卫生整治,通过落实门前三包,完善村规民约,加强宣传教育等手段,引导村民树立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环境的意识,确保村庄环境卫生长期清洁。坚持“应绿尽绿,能绿则绿”,对村内主要街道进行绿化、亮化,房前用竹篱、围栏围起,房前屋后规范栽种瓜果、绿化小品,全村形成“植物自然,乡土浓郁”的景观。
2.加快美丽村庄建设,全镇打造西莲池、前留晃、阿洛、西河洼、董家下坡、马家亭子、梯门、娄戈8个示范村。
3.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镇驻地村、社区中心村利用好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引导农村居民向镇区、社区集中居住。
三是乡风文明方面。开展“倡树新风正气”活动。
1.开展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每月确定一个评选主题,在“阳光议事日”活动中开展“移风易俗标兵”“石堆好青年”“种养殖能手”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利用电视、报纸、微信等形式,对先进典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激发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目前已评选巾帼标兵117名、移风易俗标兵121名、石堆好青年92名。
2.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增强群众简办婚丧嫁娶事宜、远离不良习俗的自觉性。
3.开展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广场舞大赛、消夏晚会、农民趣味运动会、书画展等系列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4.每村打造1条文化长廊,重点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知识,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引导观念,让大家感受到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风尚。
四是治理有效方面。
1.开展“街头巷尾平安”活动。每村配备1名警务助理,每村建立一支治安巡逻队伍,警务助理牵头开展治安巡防,信息收集、矛盾化解工作。每村建成一套“天网”监视系统,连接派出所治安监控平台。每村组建一个警民微信交流的群,提供警务服务、典型案件和安全防范等信息,随时随地与群众进行互动、交流。
2.开展“全民参与调解”活动。每社区聘请1名法律顾问,在阳光议事日组织法律咨询和宣传,让法律咨询服务形成常态化。各村成立调解委员会,由支部书记任主任,由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优秀村民和评选出的先进典型组成,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力求“小事不出村”。每村建立一处“听证室”,对家长里短、邻里争吵等简单矛盾纠纷实行村级听证。
五是开展“干部能力提升”活动,强化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保障。制定了《农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村干部工作职责,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每月召开一次“阳光议事”会议,组织学习农业技术、法律常识、健康保健等知识,充实阳光议事内容,增加阳光议事日的吸引力。要求村“两委”班子成员,每人确定一个净增收不低于3万元的致富项目。发展村庄集体经济,在盘活资源、招商引资、土地流转上下功夫,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确保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不低于5万元。
(三)打造示范点,进行典型带动。重点打造步云岭休闲生态园、莲池高效农业示范园、亭子高效农业示范园、沃奇文冠果主题公园四个示范点。其中,步云岭休闲生态园,规划面积3500亩,已建成1500多亩,是集观光旅游、户外运动、休闲采摘、餐饮娱乐、农事体验、延伸加工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休闲旅游综合体。目前,已发展阡陌人间、步云山庄、云岭人家、环秀山庄等11家休闲农庄和1处步云赛鸽文化交流中心。通过园区的示范带动,发展大樱桃、草莓、蔬菜等高效种植大棚80个,发展西瓜、大桃、黄金梨等1500亩。莲池高效农业示范园,规划面积2200亩,已建成1100亩,已发展百汇紫苏庄园、东顺蒜黄种植基地、华仔蔬菜种植基地、田硕洋葱种植基地、孟戈有机蔬菜合作社种植基地等5家。亭子高效农业示范园,占地150亩,已建成高效种植大棚45个。沃奇文冠果主题公园,占地面积358亩,以生产生活生态、健康文化旅游为主题,建设木本粮油博物馆、文冠果加工和旅游综合体、文冠果健康体验展示中心,打造文冠果种植、选育、高产示范、集散、加工、营销一体化的全国木本粮油谷。目前,已经栽植文冠果210亩。全部建成后,带动就业人数300余人,年可实现利润2900万元,利税700余万元。
(一)对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教育引导不够。农民群众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程度不够深,尤其在发展产业方面,目前大部分产业项目主要以工商资本下乡的方式建设,通过引导群众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农家乐、乡村旅游难度很大。
(二)缺乏政策、资金扶持。在基础设施提升方面,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镇级财政不足,单凭县、镇、村三级财力,很难对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人才匮乏。目前,广大农村对人才缺乏吸引力,大学生及高层次人才不愿到农村创业。回来的也只有在外能人到村担任村干部。
(一)建议加大对群众乡村振兴战略的教育培训力度,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建议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完善道路、给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医疗、教育、文体等设施,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三)建议加大政策扶持、项目扶持、资金扶持力度,发展建设田园综合体、郊野公园和休闲农庄,打造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区。
(四)建议上级职能部门提供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各类支持,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创造良好条件。
唐村镇乡贤助力乡村建设的调查报告提纲篇五
十年前,四都乡作为松阳县整乡搬迁的下山脱贫乡镇,不少农户下山搬迁到县城周边生活,村里的房子、田地、山林被大量闲置,乡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十年后,四都乡大力发展精品民宿,一些贤才能人返乡创业,乡村重新焕发新活力。调研组针对四都乡基层党组织如何利用民宿经济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课题,展开深入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四都乡是松阳典型的山区乡镇。2014年以来,该乡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地理气候、生态资源和乡村优势,高起点、高标准推进精品民宿建设。截止目前,全乡共有中高端民宿、农家乐27家,床位283张,餐位1500余个,共接待游客50余万人,四都山居民宿的集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凸显,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增强。
(一)品质引领,政府主动作为。
一是高起点,开展规划设计。引进国内外知名团队参与规划建设,先后与清华大学、哈佛大学等团队开展紧密合作。如平田村26幢民居由多个知名学院的团队联合设计施工。在政策处理之初,村两委干部主动参与难题破解,村民思想不通,实行党员联系户包干制度落实;村庄建设进度延缓,村两委干部齐上阵,确保按时完工。
又如,2015年8月第一家精品民宿“过云山居”试营业,三年多入住率稳定在90%以上。业主与村集体良好互动,多次参与“主题党日”志愿者服务,为村民送上寒冬里的暖阳;2017年以来,南京先锋书店、云夕酒店、榔树民宿综合体等先后入驻四都,期间,村主要干部全程参与,营商环境和谐。
二是强整合,建设基础设施。四都乡统筹整合,全域谋划,结合六边三化三美、五水共治、传统村落保护等工作,整合资金,在道路建设、村庄环境整治、自来水提升、污水治理等方面优先考虑民宿发展村的配套建设,加大政府投资力度。2014年以来,共投入政府资金3000余万元用于村庄和民宿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三是优保障,提供高效服务。如何利用民宿发展助推村集体增收,四都乡陈家铺村、西坑村、庄河村走出了一条盘活存量资源的道路,将村闲置房产、土地、山林等统一租赁到村集体,为客商提供优质资源。做好政策处理和要素保障工作,主动对接民宿项目建设各阶段存在的难题破解,形成乡、村、民宿三方联动模式,为业主提供优质服务。
(二)内涵发展,民宿共建共享。
一是立足当地,深挖特色。坚持高品质的规划设计,现已营业的过云山居、云端觅境等除了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也充分展示了在地文化,挖掘和突出当地文化元素,乡村特色,在保留中创新,在创新中显品质。
二是发挥优势,融入乡村。一方面通过举办萝卜节、乡村音乐节、乡村论坛、艺术沙龙等风格各异的活动以及与村民共过传统节庆等形式,进一步融入农村、农民。另一方面村两委邀请设计师、专家等参与村庄建设,为村庄发展把脉,聘请了王维仁、张雷、叶胜海等7人为乡村振兴顾问。
三是注重长效,打造品牌。重视民宿自身文化品牌的建设,积极研发符合民宿特色的logo、伴手礼等,开展员工服务、礼仪等培训,组织参加管家、厨师比赛等。
(三)强村富民,助推乡村振兴。
一是民宿带动“双增”。四都民宿已初步形成了以江苏、温州、上海、杭州等城市为主的客源市场,民宿经济进一步壮大,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500余人,间接带动相关行业就业1000余人,村集体年增收40余万元。
二是民宿促进产业。通过民宿的健康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新成立香榧、番薯、果蔬等村级合作社4家,全乡生态循环农业、文化产业、全域旅游等发展势头良好。
三是民宿改善乡风。随着优秀人才的乡村回归和深入参与,“乡村振兴”讲习所孕育而生,社会治理格局发生新变化,文化修复、人心修复于无声处改变着乡风民风。
调研组也发现四都民宿发展存在一些短板,如民宿的融合度不高,“民宿+文化”、“民宿+农业”等深度挖掘不够,功能比较单一,缺乏与生活习俗、生态资源、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民宿的同质化现象,一定程度上存在自然景观类似,文化特色相同,不能充分体现民宿主人独特气质、内涵,“故事分享”不多。
根据四都乡民宿旅游开发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调研组提出如下发展策略。
一是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乡村民宿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应始终放在“乡村振兴”和“三农”战略的大背景下谋划,否则就丧失了生命力。下一步,要树立与村集体、村民共融共生的发展意识,最终于村集体之间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二是深化一二三产融合。要鼓励民宿业主树立对农业、农村、农民的行业特色、空间要素、民俗文化的深度融合意识;要加强对当地原汁原味的人文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做好“民宿+文化”、“民宿+农业”等文章。
通过五年的探索和发展,四都乡在民宿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坚持以党建引领村庄发展,在城乡融合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文化复兴、生态环境保护、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治理有效等方面走出了乡村振兴的“四都模式”,为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迈出了新步伐。
唐村镇乡贤助力乡村建设的调查报告提纲篇六
十年前,四都乡作为松阳县整乡搬迁的下山脱贫乡镇,不少农户下山搬迁到县城周边生活,村里的房子、田地、山林被大量闲置,乡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十年后,四都乡大力发展精品民宿,一些贤才能人返乡创业,乡村重新焕发新活力。调研组针对四都乡基层党组织如何利用民宿经济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课题,展开深入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四都乡是松阳典型的山区乡镇。2014年以来,该乡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地理气候、生态资源和乡村优势,高起点、高标准推进精品民宿建设。截止目前,全乡共有中高端民宿、农家乐27家,床位283张,餐位1500余个,共接待游客50余万人,四都山居民宿的集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凸显,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增强。
(一)品质引领,政府主动作为。
一是高起点,开展规划设计。引进国内外知名团队参与规划建设,先后与清华大学、哈佛大学等团队开展紧密合作。如平田村26幢民居由多个知名学院的团队联合设计施工。在政策处理之初,村两委干部主动参与难题破解,村民思想不通,实行党员联系户包干制度落实;村庄建设进度延缓,村两委干部齐上阵,确保按时完工。
又如,2015年8月第一家精品民宿“过云山居”试营业,三年多入住率稳定在90%以上。业主与村集体良好互动,多次参与“主题党日”志愿者服务,为村民送上寒冬里的暖阳;2017年以来,南京先锋书店、云夕酒店、榔树民宿综合体等先后入驻四都,期间,村主要干部全程参与,营商环境和谐。
二是强整合,建设基础设施。四都乡统筹整合,全域谋划,结合六边三化三美、五水共治、传统村落保护等工作,整合资金,在道路建设、村庄环境整治、自来水提升、污水治理等方面优先考虑民宿发展村的配套建设,加大政府投资力度。2014年以来,共投入政府资金3000余万元用于村庄和民宿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三是优保障,提供高效服务。如何利用民宿发展助推村集体增收,四都乡陈家铺村、西坑村、庄河村走出了一条盘活存量资源的道路,将村闲置房产、土地、山林等统一租赁到村集体,为客商提供优质资源。做好政策处理和要素保障工作,主动对接民宿项目建设各阶段存在的难题破解,形成乡、村、民宿三方联动模式,为业主提供优质服务。
(二)内涵发展,民宿共建共享。
一是立足当地,深挖特色。坚持高品质的规划设计,现已营业的过云山居、云端觅境等除了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也充分展示了在地文化,挖掘和突出当地文化元素,乡村特色,在保留中创新,在创新中显品质。
二是发挥优势,融入乡村。一方面通过举办萝卜节、乡村音乐节、乡村论坛、艺术沙龙等风格各异的活动以及与村民共过传统节庆等形式,进一步融入农村、农民。另一方面村两委邀请设计师、专家等参与村庄建设,为村庄发展把脉,聘请了王维仁、张雷、叶胜海等7人为乡村振兴顾问。
三是注重长效,打造品牌。重视民宿自身文化品牌的建设,积极研发符合民宿特色的logo、伴手礼等,开展员工服务、礼仪等培训,组织参加管家、厨师比赛等。
(三)强村富民,助推乡村振兴。
一是民宿带动“双增”。四都民宿已初步形成了以江苏、温州、上海、杭州等城市为主的客源市场,民宿经济进一步壮大,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500余人,间接带动相关行业就业1000余人,村集体年增收40余万元。
二是民宿促进产业。通过民宿的健康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新成立香榧、番薯、果蔬等村级合作社4家,全乡生态循环农业、文化产业、全域旅游等发展势头良好。
三是民宿改善乡风。随着优秀人才的乡村回归和深入参与,“乡村振兴”讲习所孕育而生,社会治理格局发生新变化,文化修复、人心修复于无声处改变着乡风民风。
调研组也发现四都民宿发展存在一些短板,如民宿的融合度不高,“民宿+文化”、“民宿+农业”等深度挖掘不够,功能比较单一,缺乏与生活习俗、生态资源、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民宿的同质化现象,一定程度上存在自然景观类似,文化特色相同,不能充分体现民宿主人独特气质、内涵,“故事分享”不多。
根据四都乡民宿旅游开发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调研组提出如下发展策略。
一是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乡村民宿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应始终放在“乡村振兴”和“三农”战略的大背景下谋划,否则就丧失了生命力。下一步,要树立与村集体、村民共融共生的发展意识,最终于村集体之间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二是深化一二三产融合。要鼓励民宿业主树立对农业、农村、农民的行业特色、空间要素、民俗文化的深度融合意识;要加强对当地原汁原味的人文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做好“民宿+文化”、“民宿+农业”等文章。
通过五年的探索和发展,四都乡在民宿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坚持以党建引领村庄发展,在城乡融合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文化复兴、生态环境保护、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治理有效等方面走出了乡村振兴的“四都模式”,为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迈出了新步伐。
唐村镇乡贤助力乡村建设的调查报告提纲篇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胡陈乡农业比重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势在必行、至关重要。为此,特围绕胡陈乡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以来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开展专题调研。
(一)资金问题成乡村振兴“拦路虎”
一方面,乡村振兴需要庞大资金,而胡陈乡财政薄弱,难以长期支撑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出于物流等因素的考虑,好项目、大企业一般优先落户开发区、城乡结合部和交通枢纽地带,胡陈乡由于先天的地理劣势,在招商引资上明显缺乏竞争优势。
(二)创新不足制约乡村振兴推进
目前,胡陈乡由于创新不足,发展模式僵化,导致原有优势不显、发展后劲不足,最终拖慢乡村振兴进度。以旅游工作为例,胡陈旅游具有“点多、面广、环境好”的特点,并且拥有农事节庆、休闲农业、户外运动等三大资源要素,优势突出。但是,由于创新不足,胡陈绿水青山等优势未能得到有效的利用,且随着周边乡镇对乡村旅游的日渐重视,胡陈旅游的优势日益减弱。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今年胡陈桃花节外来游客人数和去年相比,下降幅度在60%以上,其中流失的大部分游客前往其他乡镇街道参加模式更新的樱花节、油菜花节。
(三)群众观念有待提升
一方面,受传统“小农思维”影响,大部分农民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抱地养老”、“抱房养老”的程度,农村一些闲置土地、房产难以通过集中流转、整村入股等形式得到合理利用,最终导致花卉经济、民宿经济、观光经济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遭遇土地瓶颈。另一方面,一些相对比较成熟的农家乐、乡村民宿经营业主因现代经营理念欠缺,产品服务比较单一,难以吸引中高收入人群用餐入住,所产生的经济价值、综合价值相对有限。
(一)加强资金管理,强化招商引资
一方面,加强乡村振兴资金监管,做到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定期审核,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加快提升全乡道路交通建设网络,完善全域绿道功能,实现盛宁线力洋至胡陈段建成通车,争取沿海高速互通连接线立项动工,推进乡客运场站规划建设,扭转地理劣势,强化招商引资竞争力。
(二)拓宽工作思路,增强发展后劲
一方面,积极组织乡工作人员、村干部、党员、妇女代表等人员前往乡村振兴工作先进乡镇进行考察学习,开拓视野,拓展思路。另一方面,充分把握胡陈乡现有优势,通过改革试点等方式,“老瓶装新酒”,积极探索胡陈乡村振兴新模式。
(三)改善群众观念,推进全民共建
一方面,通过村民说事、聊天长廊等平台进行宣传,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群众观念,激活群众主人翁意识,鼓励群众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另一方面,借助光点小聚等活动,加强农家乐、乡村民宿经营者之间的交流,并安排相应的经营技能培训,提高经营者经营水准,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唐村镇乡贤助力乡村建设的调查报告提纲篇八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响应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进一步加强农村建设,发展农村产业,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美丽宜居生活家园。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尽管在一系列强农、富农、惠农政策的推动下,农村工作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但很多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是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后对农村发展战略的再提升。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求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等各项涉农经济制度,而且注重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有效推动乡村发展、农民致富。经过对相关政策学习梳理,并采取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结合南城区实际,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南城区地处县城南部,所在辖区共8个行政村:北沙河、胡家庄、南杨家庄、孟家庄、杨家庄、申奉,2个农村社区:太纺二社区、天利达二社区。南城区把农村基础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持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差距逐步缩小。
(一)发展农业产业
目前,农业产业调整成效明显,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以省果树所种植技术为支撑,依托玉露香梨、早黑宝葡萄等产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以海宏牧业为养殖龙头,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银行+农户”的肉羊生产模式。南城区现有耕地6105亩,农业人口8362人,年出栏育肥羊达到20000只,生猪出栏量9360余头,能繁殖母猪148余头,年产肉鸡65000余只。在坚持以农户为主体的基础上,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系。积极与山西农业大学、省果树所对接,在产业结构调整、新品种引进、产业技能培训上下功夫。申奉村在农综开发的基础上与农业大学合作,并签订合同共建140亩试验田,更好的促进科技成果面向实际应用和需求转化,进一步带动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虽然目前南城区产业调整成效明显,但还存在很多问题:1、种植结构单一,农民基本还是以种植玉米等农作物生产生活;2、种植技术不发达,缺少专业农技人员的培训指导,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还需加强;3、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帮扶方式方法还需改进。
(二)改善生态环境,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要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走农业绿色发展道路,才能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建设生态宜居乡村。
自“拆违治乱提质”城乡环境大整治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各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100%,形成了源于自然,用之于田,绿色环保的良性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农民收入增加了,农村秸秆焚烧现象也没有了,农村大气环境得到了大大改善。畜禽养殖采取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的模式,以就地就近种养还田和农用有机肥为方向,加强畜禽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建设,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100%。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得到集中处理。各村积极响应上级指示,清理本村建筑垃圾以及生活垃圾,进行墙壁美化,大力改善村容村貌。虽初步建立了生态系统保护的长效机制,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很多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很差甚至缺乏,今后还需采取设立环境课堂、加强舆论宣传等方式逐步提高村民环保意识;优质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农业面临污染加重等问题凸显,农业生态环境成为短板,还需加强建设高标准、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
(三)传承发展乡土文化,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乡村发展离不开稳定的村级环境,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通过完善村规民约、社会诚信体系等,不断提升村民的自治水平,达到改进村风民风的实效,切实营造和谐的乡村发展环境。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经过长期的不断努力,各村文化机制体制不断健全,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逐渐丰富。
1、农民业余文化组织建设不断完善,文化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群众自发组织各种文娱活动,丰富文化生活,在提升身心素养和幸福指数的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2、各个基础设施建立健全,体育健身场所和图书馆等进一步完善,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免费对群众开放。3、目前,各村基本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且完善夕阳红养老院基础设施建设,为老年人养老提供保障。
但受到教育和社会心理的影响,制约乡村发展也与我们的传统文化、社会心理和教育有关。千百年来,“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致使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是围绕“远离农村、远离农业”展开的,“不好好学习,就当农民”,是乡村家长、教师激励孩子学习动机的最有效口号。人们骨子里潜移默化的渗透着一种观念,农民不是一个体面的职业,甚至只要和农业、农村有关的人与事都会“低人一等”,这样的说法虽然略显极端,但却是当前社会上的一种普遍观念。
(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在攻坚脱贫方面,南城区将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系统内的低保贫困户7户9人,五保贫困户23户24人,全面强化包村干部责任到人,统筹推进,结对帮扶,政策兜底。为认真落实扶贫工作提供制度保障,确保贫困人口一户不落,一人不少,全部脱贫。但在在脱贫工作中,要注重新思维的培养和运用,针对不同的贫困类型采取相对的形式对贫困对象进行帮扶,并且要加强扶志的力度,从真正意义上做到的帮扶,真脱贫、不返贫。
实现乡村振兴,首要的要明确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思路:进一步加强扶持政策落实,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加强平台载体建设,加强集群发展和特色产业建设。依据战略思路,找准战略重点,结合推进情况,全面规划,合理确定区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态定位,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一)推进土地合理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地”是农民生产生活、农村发展的载体。长期以来,农民缺乏新动力、新途径。特别是农村耕地“碎片化”,无法大面积进行创新型生产发展。土地流转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给农民吃了定心丸,要进一步引导他们合理合法地将手中闲置土地流转出去,盘活土地利用价值。
(二)当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中小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蓬勃兴起,要继续鼓励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并重点扶持解决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在发展中面临的融资难、担保难、融资贵等难题。
(三)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农民们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加大对农村环境治理力度,实行长效保护机制,改变农村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态度,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治理、生态保护问题。有效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全面推进乡村绿色发展。
(四)传承发展乡土文化,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因地制宜,采取符合本乡村特点的有效方式,传承发展农村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完善农村基本阵地建设,建立更加长久的运行机制,挖掘本土人才,从思想上振兴农村。
(五)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摆脱贫困是乡村振兴的前提,更加精准脱贫,强化脱贫质量是我们的目的。采取更加有效、创新的方式方法,改善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情况。将扶贫与扶智、扶志将结合,鼓励推动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力争做到全部脱贫不返贫。
(六)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实行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额重大决策部署,我们要真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地位,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
1、完善农村工作领导机制,建立实施乡村战略领导责任制,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
2、强化干部服务意识,提高干部队伍对新思想、新任务的认识,紧抓落实,提高办事效率;
3、根据党的领导,开展工作,制定适合本村的工作条例、机制。
总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改革创新、攻坚破难,要着力构建“多规合一、全域覆盖”的城乡规划机制,要着力构建“重点突破、系统推进”的改革创新机制,我们要坚持不懈的努力,贯彻落实各项制度,汇聚社会各界的力量,坚决把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朝着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不断迈进!
唐村镇乡贤助力乡村建设的调查报告提纲篇九
为充分了解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开展情况以及村民们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关注度,5月21-25日,市统计局组织力量对全市乡村振兴情况进行了调研。此次调研抽取了梁子湖区梁子镇沙湾村和沼山镇湖瓢村。调研采取实地调查和交流座谈相结合的方式。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56份。按照性别分类,男性33人,女性23人;按年龄分类,50岁以下22人,50岁及以上34人;按照文化程度分类,高中以下40人,高中及以上16人;按照调查对象的身份分类,村民44人、村干部8人、乡镇干部3人、其他1人。从调研结果看,全市乡村变化明显,乡村振兴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反映出农业生产效益低、农民增收难、乡村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相关问题,须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一)期盼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在被问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有关乡村振兴的选项中最感兴趣的部分”时,56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有23人选择“生活富裕”,占41.1%。
(二)期盼居民收入进一步增加。56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有24人认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是提高居民收入。虽然近年来我市农村居民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然而,要实现农民持续增收,难度依然较大,需要多方合力来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期盼资金、人才、技术向农业农村流动。在56份有效调查问卷中,认为影响乡村振兴的因素是资金、人才、技术的,分别有42人、35人、37人,分别占75.0%、62.5%、66.1%。在问到“您认为乡村振兴的因素有哪些”时,沙湾村六组龙群莲回答说“当然是资金、人才、技术了,没钱,怎么搞好农村,有钱,没人才和技术也搞不好农村啊”。资金、人才、技术在乡村振兴中扮演重要角色,这是大家的共识。
(四)期盼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在56份有效调查问卷中,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期盼的是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的分别有32人、20人,分别占57.1%、35.7%。认为家里每年负担最重的是医疗的有20人,占35.7%。希望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提高医疗报销比例是村民的共同心声。
(一)产业发展逐步壮大
近年来,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组织不断壮大,为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7年,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105家,省重点龙头企业12家。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1573家,同比增长10.77%。同时,全市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武昌鱼、蓝莓、沼山胡柚、梁道大米等特色产业,打造本地农产品品牌。2017年底,全市共有“一村一品”点308个,示范点45个。全市新增农产品“三品一标”有效品牌88个,总数达204个,同比增加40个,增长24.39%。
(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近年来,鄂州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调查中发现村民感觉变化最大的是“道路变好了变宽了、房子变大了、村子变干净了”。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提高乡村资源利用率,2017年主要农作物秸秆产生量约60万吨,综合使用量达57.7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96.2%,较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乡村垃圾按照“村收集、镇集中、区转运、市处理”的模式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处理指数达到100%。全市有600多座污水处理设施对乡村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污水集中处理指数达到90%以上。
(三)乡风建设基础扎实
全市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村卫生室、图书室、体育健身场所、村民活动中心等基础公共服务从无到有不断完善,为乡风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全市对乡风建设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在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过程中,注重以乡村文化为载体,在尊重原有乡村文化体系的基础上吸纳现代元素。在进行农村旧房改造时坚持原真性保护、原住式开发、原特色利用。
(四)乡村治理有序推进
鄂州市积极探索农村社会管理途径,整合面向农村的各种管理服务资源,建立全域覆盖的农村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每个村都有配备网格员,负责收集社情民意、监督环境卫生、调解矛盾纠纷等工作。网格化的服务管理体系不仅降低了乡村治理成本,而且促进了乡村的和谐稳定。现阶段,随着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化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村民自治制度的不断完善,乡村治理更加科学高效。
(一)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在与村民的交谈中了解到,一户农民种植0.8亩地的小麦,产量320斤,毛收入330元,投入成本335元(整地90元、种子60元、化肥80元、收割85元、农药20元),人工未计,亏本5元。据调查,今年化肥、农药、饲料等农资价格较往年有较大幅度上涨,全市化肥价格按简单平均,平均涨幅22.8%。同时,农业生产人工成本不断增长。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
(二)乡村特色产业不强。通过走访企业,我们了解到,生产特色农产品的企业规模小、生产链短,产业集群度低。以湖北省梁子镇铁皮石斛生产基地为例,基地负责人表示铁皮石斛种植、加工技术要求高,其中从鲜品烘焙成干品这一环节目前依赖于浙江的同行,其原因是这一环节技术要求高,如果在本地培训工人,由于是临时作业,难以留住工人,所以宁愿将鲜品运往浙江同行那里进行烘焙处理。
(三)技术人才支撑不足。通过调查了解,农村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50岁以上人口,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较少。务农人员文化程度一般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农业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推广难,不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
(四)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在调研过程中,部分村民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不想做农活了,希望政府供养他们。一些人觉得医疗费用太高,政府最好全部报销费用。部分村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遇到困难和问题习惯于等政策、靠扶持、要条件,过度依赖政府,缺乏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
1.提高乡村治理水平,促进共治共享。一是加强基层组织作风建设。基层干部要解决好农村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需要不断增强乡村治理能力,转变工作作风。在面对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问题时,切实把中央的精神落到实处,为百姓干实事干好事。二是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加大对基层干部法治教育培训,提高他们民主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意识。三是加大乡村振兴工作的宣传力度。在向村民宣传国家各项政策时,进行合理引导,让群众在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同时,摒弃“等靠要”思想,通过自身努力奋斗,实现生活富裕。
2.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激发内生动力。一是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观光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力争聚集一批特色产业创新性龙头企业,带动特色产业加快升级。三是以品牌意识拓展市场。做响“武昌鱼”、“梁子湖”两大品牌。用“一条鱼”、“一个湖”带响“梁道”、“梁心”等一批产品品牌。
3.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发展农村经济。坚持增加民生投入,补齐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信息流通等方面的短板,缩小城乡差距。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上,美化村容村貌。在生产绿色安全农产品的同时,注重发展农耕文化、乡愁等精神产品,打造生态宜居的好环境。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加大对农业新业态的投入,推动农业多功能拓展,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健康农业、快乐农业等,使农业成为人们追求幸福的新产业新业态。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振兴技术人才。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一是加强农业农村干部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干部的培养、配备、使用。二是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引进农业科技人才,提高科学种养水平,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提升农业生产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三是鼓励返乡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士兵、“三新”农民创新创业,使他们成为带动农村发展的生力军。同时,进一步细化扶持返乡创业的相关政策,为返乡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
唐村镇乡贤助力乡村建设的调查报告提纲篇十
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写入党章,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在更加重要地位,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航向。农村的“面子”就是中国的“里子”,只有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才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
1、农业产业竞争弱。县内蔬菜及其他农产品拥有一些品牌,但由于规模小、市场份额占有率低,真正有辐射效应的品牌产品不多,知名品牌更少,产品宣传力度小,申报注册步伐慢。在产品质量上重视程度不够,有的有名无牌,有的有牌无名,缺乏市场竞争力。
2、主体作用发挥差。由于多数行政村集体经济实力有限、农民素质不高,很多群众对乡村振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认为乡村振兴是政府的事,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主人翁意识,参与热情不高,出现了“上头热、下头冷”的现象。
3、农村环境污染重。生活污水、农药化肥、生活垃圾和人畜粪便等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使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大部分行政村未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乱排乱倒现象严重,破坏水体生态,危害人居生存环境。
4、三大产业融合程度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迟缓,农村产业融合型人才缺乏,农业产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弱,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链条短,附加值不高。
5、乡村文化项目贫乏。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整体创建水平不高、活动不深入、载体不丰富、机制不健全、方法较单一,打架斗殴、聚众赌博、封建迷信、大操大办等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乡村文化项目单一,群众文明素养、文明习惯有待提高。
6、基础设施欠账多。由于历史欠帐,以及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乡村道路、供排水、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条件依然与城镇比、与发达地区比有较大差距,与乡村振兴要求相比更有很大差距。
7、实用人才不足。农业技术人才短缺、大学生村官、村两委干部、脱贫致富带头人等农村实用人才不足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技术服务不到位制约着我县农业产业的发展,农业部门技术力量严重不足,近年来承担工作逐年加大,但人员减少和专业技术人员匮乏问题始终未能解决。
首先,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侧重点放在农村,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发展乡镇企业,实现劳动力内部转移,鼓励民营企业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把民营企业作为全面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扶持、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和支持大型民企投资农村。其次,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全县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各乡镇建起了乡村及城镇化寄宿制学校,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教育公平一盘棋的深度融合,推进了城乡学校布局一体化。最后,完善农村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国家现在对医保这块投入越来越大,可报销比例和范围不断扩大,但是目前还有很多人没有缴纳医保的费用,认为那是花“冤枉钱”。面对村民的不信任,我们要贴心,细心、耐心地讲解医保的作用,让每一位村民都可以享受到医保,不至于“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更多人放心看病。
一是实施文明培育工程,促进了乡村文明程度的提高。由县直单位、乡镇政府、各村委会组织开展活动,以城带乡,城乡共建,将移风易俗与“我们的节日”、“三下乡”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在全县举办“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拒绝邪教”科普宣教活动,通过规范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春节送春联、送吊挂,移风易俗文艺晚会展演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破除封建迷信、树立文明新风。二是将文化元素注入乡村建设。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以文化为魂,将剪纸、武术、民歌闽南戏曲、芗剧等传统文化图文并茂地融入到镇村建设中,在基层镇村举办戏剧比赛、象棋比赛、广场舞比赛、农民篮球赛、武术比赛等文体赛事,着力突出公共服务和文化建设,2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有序推进,“村村通”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大力发展文化的产业化,提升文化底蕴,让乡村文化真正做到移风易俗。
最大化利用资源,培育新型农业主体。面对农村“地多劳动力流失”的情况,可以形成以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对于农村闲置土地,一方面应加大土地流转力度,解决土地碎片化问题,另一方面应成立种植合作社或引入第三方合作,解决劳动力外出流失的问题。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提升农村经济实力。农民是农村的主体,要扩大农民的参与度,积极引进资源,形成“乡镇企业+农户或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化的经营模式。在立足本村优势的基础上,注重产品质量,多元化思考提升产品附加值。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契合点,打造属于本村的特色经济产品。加强一、二、三产业关联度,着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各村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积极了解并顺应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到发展中,打破产业之间的界限,形成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发展,开展电商服务,发展“互联网+”模式,借助“电商”平台推广农产品,引导农民、农业从“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的“新农人”“新业态”。
着实摸清贫困人口家底,明确扶贫思路。乡镇驻村领导、驻村工作队长和村两委干部开展入户走访,详细了解贫困户家庭情况,核对贫困户家庭生活情况,做到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应扶尽扶。着力落实造福工程、危房改造,保障贫困户住房问题。镇、村两级通力协作,全力摸排易地搬迁对象,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跟踪督查,督促贫困户加快确定建房地址、抓紧动工、加快建设进度,早日住上新房。着实做好产业扶贫项目,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围绕乡镇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乡镇地区优势和产业特点,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培育特色产业,积极鼓励和支持贫困户发展支柱产业,以发展生态养殖、特色种植、办理小额贷款等帮扶模式将“结对”贫困户推上了快速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加强“三农”工作队伍的管理,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带动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增强乡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让乡村成为人民向往的美丽家园,实现新时代乡村现代化。切实把加强乡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日程,组织部、农业局应联合举办乡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班,大力度高频次培育乡村实用人才,设置创业富民、新型农业经营、大学生村官能力建设、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等主题培训班。培训对象的遴选要具针对性,一是重点面向贫困地区,二是遴选村级党组织书记及村“两委”其他成员、大学生村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等。各地高校要负责培养一批内心真正为民生为国家做贡献、做牺牲的毕业生,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把真正适合农村工作的人选拔进来,在农村这片热土上,留下踏踏实实在基层服务的干事人,留下兢兢业业的逐梦者。
没有完好生态环境的乡村是病态的,不完整的,乡村振兴,应该绿色先行,这就需要我们加大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开展乡村垃圾治理,抓好建章立制,建立和完善管理范围内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和措施,理顺管理机制,制定农村环境管理和督查、环卫设施管理、清扫保洁、垃圾清运等相关配套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开展乡村污水治理,各乡镇主动履职、敢于负责、镇村联动、合力攻坚,乡镇政府要主动牵头,自觉履行属地管理责任,齐心协力,协调配合,凝聚工作合力,严格执法,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开展村容村貌治理,各乡镇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集中清理乱搭乱建、乱推乱放、乱写乱画,做好“五清”,提升村容村貌亮化美化。开展乡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各乡镇要加大畜禽养殖污染的打击力度,切实把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以铁的决心、铁的措施坚决将整治落实到位,对违法行为决不能姑息,切实做到禁养区内养殖场所一律取缔;可养区内无证养殖的坚决予以打击,正在办理手续的,一律停办。要狠下决心重拳出击,合力抓好畜禽退养整治工作,做到零复养、零延伸。开展乡村矿山及废弃矿渣整治,持续加大矿山整治力度,落实监管责任,加大打击力度,加强矿山修复、狠抓专项行动,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乡村振兴关乎全国人民的幸福指数,用富民之美给村民一个富足的生活条件,用生态之美给游子一个身心休憩的家园,用强业之美给城归一个勃勃发展的生机,只有走上富民、村美、强业的多赢之路,才会实现乡村宜居安康的振兴之梦。
唐村镇乡贤助力乡村建设的调查报告提纲篇十一
围绕进一步加强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加强乡村人才建设、提高乡村民生保障水平、推动我市乡村振兴工作全面提升。6月13日,全市青年干部培训班乡村振兴工作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查看资料、与农户面对面沟通、组织座谈等方式对我市xx县、xx县部分乡村进行调查研究,认真思考,结合我市实际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现报告如下。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必须以问题为导向,找出乡村发展的差距所在,补齐短板,才能不断缩小城乡差距,逐个问题逐个环节地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目前,我市乡村振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乡村建设的历史欠账仍然较多,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乡村人力资源匮乏。人力资源匮乏制约我市乡村振兴发展。一是人才队伍结构欠佳。我市乡村实用人才存在老化、弱化和退化的“三化”现象。从年龄结构上看,45岁以上的占比较多,35岁以下的乡村实用人才较少,缺乏后备力量。文化程度不高,我市乡村人实用才学历层次较低。人才分布不均衡,有的乡镇街道人因为政府最近几年大力支持推动了工业、农业经济的较快发展,导致人才集中于几个乡村。二是人才队伍总量不足。我市乡村存在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劳动力以自发进城务工或经商的方式大量外流,有许多在外闯出天地的人从此留在了城市,基本不回村里,同时,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迅猛推进,城市的发展理念、生活环境、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等要素不断吸引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乡村的资源要素已不能满足现在年轻人的发展,导致人才资源、人力资源双要素匮乏,致使乡村发展中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显现和突出。三是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乡村实用人才和优秀的村书记是我市农业经济的直接推动者,应充分发挥典型作用,通过政府正向奖励、正向宣传,让优秀人才特别是创新能力强、对周边农户有较大带动作用的乡村人才被社会所认可,最大程度调动农村实用人才的创业创新智慧和热情。但是,当前乡村已有的很多实用人才缺乏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特别是优秀的乡村实用人才没有得到相应的奖励。同时,电视、网络、微信、报纸等各类媒体对乡村实用人才的典型报道较少,影响了乡村实用人才的积极性。四是培训体系不健全。我市乡村诸多部门对乡村实用人才进行培训,主要有农业局、科协等,但相互之间又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培训内容又往往会存在重复性,培训的针对性不强,不能适应当前三农发展的要求。
(二)乡村生态环境欠佳。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乡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近年来,全市乡村环境、人居环境已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仍有存在不足之处。一是部分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认识不到位。随意丢弃生活、生产废弃物,到处排放污水等陋习短时间内难以改变,致使“脏、乱、差”现象难以彻底根除。二是乡村环保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依然存在。乡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处于落后状态,大部份乡村没有建立有效的生活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部分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对水源地保护和生态环境改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三是农业废物综合利用率低,畜禽养殖污染日益加重。大棚蔬菜、地膜覆盖已在广大乡村大量使用,上述废棚(地)膜长期滞留于土地中,对土壤质量构成污染。农作物秸秆利用方面,仍大量存在焚烧秸秆现象,是造成大气严重污染重要来源之一。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农户散养和小规模养殖占主体,畜禽粪便随意堆砌排放,基本未做无无害化处理及肥料化利用,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三)乡村农业体系不完善。我市乡村对于大规模健康养殖、水稻种植产业、乡村旅游都有一定的发展,但这些力度还不是很大,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产业转型升级乏力。一是农业不大也不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业发展不足,特色产业培育困难,农业产业链条不长,产品附加值低,农产品商品化率不高,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深。二是缺少大型龙头企业带动。绝大多数农产品仍然以卖原料为主,即使是简单的清洗、分装、预冷、储藏、加工也没有,全市乡村在传统绿色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实现产业升级重组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三是品牌建设严重滞后。农业品牌培育力度不够,知名品牌总量少,销售渠道主要以线下为主。对于乡村电商、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工业强镇、新型经营主体等的培育和建设力度更是很小。
(一)不断加强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几点建议。一是强化领导班子建设。把干部资源向县(区)倾斜,把精力、资源、力量聚焦到乡村振兴上。改善乡镇领导班子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增强班子领导“三农”工作能力,把热爱乡村、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选调到乡镇领导班子。择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加大党员发展工作力度,加强三农工作队伍的再教育、再培训工作。二是创新教育培育理念。要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解决“谁来种地,怎样更好种地,谁来帮助种地”的历史性难题,更加卓有成效的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就需要更好地培育乡村实用人才和加快推动乡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所谓“培育”,虽然与“培训”仅有一字之差,但与“培训”有着较大的差别。“培训”仅是传授知识及技能,而“培育”则包括农村实用人才成长的'全过程,这其中就包括技能培训、思想培训、市场培训、思维培训和政策扶持。如果不能有效实现从“培训”到“培育”的转变,乡村实用人才的队伍建设就无法实现更大的发展。三是吸收各类实用人才。研究制定中长期“乡村实用人才计划”吸收和引进各类人才充实乡村实用人才队伍。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新形势下,要抓住有利的时机,创造各类适宜的条件,大力吸收和引进各方面的人才(工商界、农业高技术高技能、市场推广、机关党建等人才资源,不断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大量吸收涉农大中专毕业生,通过网上招聘会、人才交流大会、赴外招引人才活动等各种形式,鼓励我市的涉农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吸收涉农院校毕业生为农村实用人才。
(二)不断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一是加强宣传提高环境意识。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多形式、多层面地进行宣传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第三方服务建立村中的物业管理组织,加强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全权负责管理村清洁卫生工作,逐步形成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及长效管理机制,使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二是大力推进建设生态文明。积极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发展绿色产业,培育观光休闲、农耕体验、健康养生等“美丽经济”。培育一批集生活、生产、生态于一体的乡村田园综合体、村落风景区、旅游风情小镇,打造一批美丽小镇、美丽村庄、美丽庭院、美丽田园,让美丽乡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宜居家园和市民休闲养生养老的生态乐园。三是深入开展乡村环境整治。巩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完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加强农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施碧水蓝天工程,推广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强重要水资源流域整治和保护,保护好饮用水源。
(三)不断推进乡村农业体系建设。一是加快完善现代农业融合体系框架。继续推进种植业、养殖业、园林特产业蓬勃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梅花鹿、东辽黑猪、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不断优化结构,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加快推进与企业合作,开展产业融合试点示范,整合集中连片原料基地、加工园区和物流配送基地,打造一批区域性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示范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及模式。二是加快实施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框架。提高黑土地和高标准农田的保护和建设,发展科学施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水灌溉工程建设,提高耕种机械化使用率,全面提升田地、水利、道路、山林、电力等设施建设和改造,提高耕种质量。按照各地资源禀赋特点,注重分工协作,避免浪费资源环境,禁止在不适合区域发展相应产业。借助部分乡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民俗旅游的发展契机。注入文化景观元素,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游,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田园人文乡村旅游产业链,创建一批特色小镇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全面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框架。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模式,加快农产品电商化和物联网工程的建设,围绕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基地、流通市场等地,建设一批可清洗、分装、预冷、储藏、加工的设施,择优选择和推介一批有基础、有实力、有意向的中小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采购等方面开展合作,完善产业分工协作,促进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力新优势。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助力乡村振兴演讲稿题目(优秀8篇)
- 初中艺体教研组工作计划(优秀17篇)
- 2023年创业融资计划书餐饮(汇总15篇)
- 最新创业融资计划书1500字(汇总8篇)
- 小学音乐组教研活动计划(实用8篇)
- 2023年企业宣传工作计划方案(汇总19篇)
- 最新新开科室工作计划(实用14篇)
- 写字楼保安部工作计划(实用9篇)
- 最新学生会下学期的工作计划与目标(大全18篇)
-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个人工作计划(汇总15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