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产业发展规划报告(七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03-18 21:32:51    小编:zdfb
文旅产业发展规划 文件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文旅产业发展规划报告(七篇)

  • 上传日期:2023-03-18 21:32:51 |
  • zdfb |
  • 7页

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文旅产业发展规划报告篇一

(一)落实县十二届党代会以及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工作报告目标任务,切实推进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以文化促旅游,以旅游带动文化。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加快全国文化先进县创建工作,顺利通过验收,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旅游收入稳步增长。县被授予“省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称号。

(二)认真抓好文艺创演工作,多出文艺原创作品,打造地方特色文艺品牌,年内创作歌词16首、歌曲16首、迷昜锅庄音乐舞蹈第四辑一套共12章节,以建设“和谐家园”为题材的小品3件,舞蹈节目6个。积极配合市艺术剧院在我县完成公益性演出20场,本局组织文化单位完成下乡演出30场。

(三)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改进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和内容,汇同组织部、民政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制定了《加强农村及社区公共服务站点运行管理的意见》。县、乡(镇)、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每周开放35小时,村文化活动室每周开放15小时以上。县图书馆新馆已于8月底完成搬迁,新购图书登记上架、图书数据录入等基础性业务工作有序推进。所有服务窗口于9月下旬全面开放。为全县12个乡镇及88个行政村文化站、室增购了电脑、移动硬盘等设备。新建农家书屋17家,全部完成图书及设备配送工作。确保了所有基层服务点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服务、文体活动服务三项主要活动常年举办。

(四)继续推进文化品牌建设,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确定以建设安宁河流域特色文化县为事业发展目标,在系统内成立迷昜文化研究会,落实专人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工作。广泛收集并整理各种本土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素材,组织创作人员加工提炼,尽可能出作品、出精品。继续在全县城乡推广迷昜锅庄舞,不断巩固广场舞会作为我县的文化活动品牌地位。本年度举办全县性大型文化活动6次,比较上规模有影响的有:“元宵之夜”焰火文艺晚会、迷昜花会开(闭)幕式文艺演出、建国六十周年系列庆祝文艺活动。县文化馆、图书馆努力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日常馆办活动长期开展,节假日加班加点向群众开放。在公众信息网上公示服务指南和内容,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五)保护文化遗产,推进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文物普查工作有序推进,人员、经费全面落实。日常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到目前为止,田野调查已全面完成,普查点605个。所有资料已搜集、整理完毕。完善了县域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制度,对境内的各级文物点进行了2次拉网式消防安全检查。组织专门人员对挂榜清真寺、何家坝遗址和“五七”干校旧址再次进行界限勘察和相关资料搜集整理,完成了该三个文物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资料。落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山傈僳族“约德节”保护措施,确定2位传承人,由省文化厅进行了公布并颁发了证书。

(六)加强队伍建设。管理、执法机构健全,编制、人员、经费到位,并经专门业务培训,持证上岗。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执法队伍建设,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人员经费足额到位。全年举办业主法规培训班6次,按工作要求及时向市局、执法支队报送相关工作信息11期。

(七)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文化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文书档案齐备、规范,在各文化经营场所公布“12318”举报电话,确保24小时畅通无误,凡接到群众举报,能做到在第一时间内赶到事发现场,重大案例处理情况及时向群众公示,认真对待群众来信来访,做好登记,及时处理,件件有结果。

(八)强化市场监管,认真坚持市场巡查制度,采取日常巡查与突击检查、独立检查与联合行动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对本县文化市场的监管。城区的网吧、电玩、歌厅做到了每星期巡查2—3次,乡镇做到了每周一次,执法队伍70%以上的工作时间用于巡查市场,收缴非法光碟1150碟,处罚违规网吧6家。全县城乡文化市场经营有序、健康发展,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九)扎实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全年组织专项行动14次,其中协同工商、公安、团委、教育开展联合行动8次,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了专项整治,加大了中考、高考期间“保考治噪”的整治力度,有效净化了校园周边环境,邀请团委、妇联、教育、社区对学校周边及娱乐场所进行4次巡查,广泛听取意见,以便更好的提高整治效果,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十)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合理调整城区文化产业经营布局,将城北新区商业步行街打造成为本县文化产业集中经营区域。目前,已引入歌舞娱乐、电玩、网吧等经营业主30余家。培育了德辉科技,现代网络、红色激情娱乐城为代表的文化产业骨干企业。汇同相关职能部门,确立了南部新城亲水戏水核心区文化产业群建设项目。项目规划及相关图纸已全面完成,年底以前将启动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初步确定将迷昜龙舟文化节、迷昜花节和迷昜品果节作为我县重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开展文化产业培训4期,参与216人次。

(十一)旅游产业有序发展,全县实现旅游总收入达到5亿元,已完成招商引资1400万元,完成投资3700万元。

(十二)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加快亲水戏水、享受阳光休闲度假区项目建设。基本完成可行性研究、移民安置、环评三个报告。12月,swa公司、上海同济大学将完成深化项目规划和详规。投资1000万元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城南电站堤坝、河堤立柱工程,启动土地征用工作。

(十三)启动了龙潭溶洞旅游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区相关前期工作,完成规划,制定了创建实施方案,完成了景区旅游购物点建设,完成游客接待中心、景区标识标牌的规划设计和部分标识标牌的设置。指导景区内3家农家乐进行改造和升级,每家农家乐接待规模都在500人次以上,完成投资100万元。扎实开展城乡综合环境治理进景区工作,梳理制定龙潭溶洞环境综合城乡环境整治进景区方案,积极治理景区内综合环境和服务提升等工作,努力确保景区平安稳定、整洁宜人,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

(十四)启动海塔世外桃园和普威绿野花乡景区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前期实施工作,完成规划,完成海塔世外桃园旅游区及普威雪梨观光园乡村旅游观光的景区大门、标识标牌设置、观景亭、普威滨水景观和海塔景区专用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任务,共完成投资2300余万元。

(十五)二滩小环线北岸规划和得石镇旅游集镇规划,黄磷厂遗址旅游项目规划等正与市旅游局协调配合落实规划设计单位,积极推进规划进度。得盐路得石镇至三滩桥7。5公里道路改造正努力协调由市交通局牵头进行建设,目前尚无进展。完成盐米路三期普威至白坡张门扎段水泥路面铺筑并实现通车,完成投资2100余万元。

(十六)指导安宁明珠大酒店积极做好创建四星级旅游饭店相关准备工作。

(十七)成功举办了·迷昜花会、迷昜元宵焰火文艺晚会和品黄草樱桃等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扩大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邀请一流策划设计单位精心制作了两种版本的《旅游》宣传册,采取各种方式组织县域内旅游企业到大连、重庆、成都、江浙等地实地宣传、推荐和参加各类促销活动,节庆活动期间与凉山州日报社、日报及我市最大的网站gogo等媒体合作,将宣传范围扩大,进一步增强了旅游宣传面和对县外游客的吸引度,我县旅游宣传影响日渐明显。

(十八)强化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全年开展执法监督培训2次,经营业主培训4次。坚持对旅游市场重大节假日和不定期的检查和督导,全县旅游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本年我县无重大旅游质量投诉和旅游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旅游投诉结案率和满意率达100%;积极推进旅游协会工作,发挥协会的作用,努力促使旅游经营单位提高服务质量、协作和规范服务;按时报送倾旅工作信息和旅游相关《动态信息》。

(一)加强了机关效能建设,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改进机关作风,简化办事程序,提供服务质量,努力让人民群众满意。

(二)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党务、政务及财务工作透明度,不断完善监督机制,严肃各项工作纪律,继续发扬重大事项民主决策作风,努力完成了各项工作指标。

(三)加强机关政治思想工作,坚持每半月一次学习制度,全年集中政治学习12次。

(四)认真抓好党建工作,按照基层党组织十项生活制度要求完成各项指标内容。

(五)按照县委安排,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良好成效。

(六)认真做好了维护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等工作。

(一)完成了与县政府签订的《消防安全责任书》要求的各项工作任务,确保文化旅游场所全年不出现消防事故。

(二)完成了与县政府签订的《安全生产责任书》要求的各项工作任务,确保文化旅游场所全年不出现安全事故。

(三)完成了与县政府签订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要求的各项工作指标,确保本系统无违法违规现象。

(四)按照卫生、档案工作指标要求,实现了本年度任务达标。

(五)完成了城乡社区建设工作任务。

(六)认真开展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确保取得实效,并形成了长效机制。

(七)完成了与县委、县政府签订的其他《目标责任书》以及县委、县政府或县委办、县政府办发文明确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的专项工作。

(一)全面推进基层文化工作年度目标责任制,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切实解决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开展活动面临的困难,把现有文化阵地用好用活。

(二)抓好乡村旅游发展重点地区(普威、海塔景点),以及县城周边农家乐的升级换代(普威23家、海塔17家)和冬春度假乡村旅馆接待、培育,提升我县旅游接待水平和档次。

(一)旅游招商引资目标仅完成了1400万元的引资任务,难以完成多达1。5亿元的引资目标。原因在于亲水乐园等大项目没启动,旅游服务接待体系不完善、参与项目缺少,加之我县所处地域位置、人气状况及文化旅游资源现状和当前文化旅游引资的现实困难以及整个旅游业还处于发展中,真正参与旅游项目开发和投入的极少,虽然我局组织了龙潭溶洞、亲水项目、海塔和普威乡村旅游、迷昜湖等项目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引资,但收效甚微。我局将通过编制招商项目、制作招商宣传单、推出挂网项目、参加各类交易会或与投资商面谈等方式来全力引资,力争年底能实现4000万元的引资目标。

(二)龙潭溶洞创4a推进困难。按照县政府与市政府签订的目标任务,龙潭溶洞旅游区必须在明年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区,虽然我局已经呈报了创建实施方案,因一直没有得到政府常务会通过,相关工作举步艰难。

(三)亲水戏水项目建设,因城南城市规划等因素,基础建设推进不明显,我局将精心编制亲水项目招商册全力进行引资,力争引入商家投资。

(一)制定了《加强农村及社区公共服务站点运行管理的意见》,建立健全了基层文化阵地运行机制,理顺了管理关系,明确了责任主体,细化了工作任务,以政策形式落实了日常运行经费和管理人员工作津贴。

(二)成功举办了“·迷昜花会”,在攀西地区首创推出了以桃花、梨花、油菜花等三花为媒的乡村旅游项目,并借助新闻发布会、网络及报刊媒介平台形成广泛影响,我县旅游整体发展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三)加快国家级文化先进县的创建工作,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

(四)倾力抓好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在原计划只有100余个普查点的基础上,今年3月省上又新下达我县文物普查成果总量在9月前要必须达到600个点的任务。面对巨大重任,我局在前期工作经费紧张、人员紧缺情况下,充分调动局机关、文化馆、文工团在职人员工作积极性,利用工作和节假日加班加点突击普查工作,高质量完成野外普查数据采集、室内数据录入和前期档案归集工作,全面完成了600余个文物点的普查工作,我县整个三普工作在全市保持领先。

文旅产业发展规划报告篇二

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加速了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旅游业已逐渐发展成为第三产业龙头。目前,国家已明确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的一项重要工作积极推进,针对镇党委、政府以“南山竹海”为中心和龙头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建设华东知名旅游休闲观光区的决定,全镇坚持“生态立镇,旅游兴镇”战略,按照“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原则,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逐步形成特色生态旅游新格局,而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游客越来越新、越来越奇、越来越高的欣赏品位,让我们这一新兴的旅游镇不得不立足镇情,正确分析旅游业现状,从而一步一步走好开发路,走上品牌路,这样才能逐步培育壮大旅游产业,为全镇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一)优势分析

1、地理位置优越

xx镇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是溧阳南部丘林山区开发特色镇,全镇区域面积85平方公里,山林面积10万亩,辖10个行政村,1。8万人口。交通便利,距市区30公里,距宁杭高速入口20公里,境内戴横公路(xx—xx)和平横公路(xx—xx)贯穿南北。虽身处深山,但便捷的交通使其对接于各大城市旅游黄金通道网络之中。

2、气候适宜

xx镇隶属天目山脉,属丘林山区,大小山岭17座,吴越第一峰海拔541米。境内四季分明,水源充沛,光照充足,气候温湿,季节特征明显,年平均气温15.4℃,年降雨1200—1300毫米,无霜期为235天。土壤为黄棕壤,呈微酸性,植被丰富,有常绿阔叶林、落叶林、常绿针叶林、毛竹林等广泛分布。自然条件适宜,形成发展生态旅游独特优势。

3、自然资源富足

作为xx南部丘陵山区开发特色镇,茶、桑、栗、果、竹五大优势产业成为我镇特色农业支柱与主导,在占全镇总面积70的山林中,共分布着4万余亩翠竹、3万余亩板栗、1万余亩桑园、1万余亩茶园、5千余亩果园,正在建设的南山农业生态观光示范园更是前景喜人。

3、旅游资源丰富

境内有国家4a级天目湖——南山竹海旅游度假区,风光秀丽,景色怡人,凭借2万余亩翠竹这一自然景观,该景区被外界称为“天然养吧”,其他还有古松园、南山寿泉、古兵营遗址、古石桥等20余处特色自然景点,与此同时,结合李家园中心村建设,投资6000万元的田园风光区和投资8000万元的乡村旅游区的规划工作正式启动,以“农家乐”的形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成为不断提升xx旅游档次和内涵的重要内容。

4、旅游商品开发潜力大

境内有野竹笋和板栗等真空包装食品系列,有李子、樱桃、水晶梨、柿子等四季鲜果系列,有香峰寿眉、南山寿眉、南山黄茶、珍稀白茶等茶叶系列,有土鸡、竹鸡、野鸭、野山羊等野味火锅系列,有竹席、竹帘、竹雕、竹鞋等竹制品系列,这些农副产品及特色食品已逐步成为各地游客购物和餐饮的首选,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竹木业、珍稀花卉苗木、新品瓜果、畜牧业、蚕桑业等壮大发展,将为旅游食品、纪念品开发提供很好的原材料市场。

5、政策优惠

国家已经采取一系列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政策措施,对旅游业升温具有极大促进作用。我市多次召开旅游工作会议,详细研究全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相应出台。我镇全力以赴以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为主要项目广泛招商引资。这些都为我镇旅游业发展奠定基础。

6、旅游投资热潮高涨

凭借20xx年初南山竹海风景区与天目湖旅游公司的成功联营,为全镇旅游产业开发注入了新的活力,到目前为止全镇旅游产业开发累计投资近亿元,国内外许多客商纷沓而至,积极加入旅游业及相关产业投资开发,推动了xx旅游业快速发展。

(二)、劣势浅析

1、旅游软环境亟待改善

一是景区所在地群众和景区经营者之间在土地、山林征用及工程项目承建方面矛盾突出;二是旅游从业人员观念较为落后,对旅游业的认识还未能真正到位,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高;三是旅游经营、管理人才缺乏,不能满足旅游业日益发展的需要;四是全镇群众普遍对旅游产业开发特别是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开发信心不足,旅游经营意识较差,这已成为制约我镇旅游业发展重要因素。

2、旅游硬环境较差

一是对现有景点完善开发投资力度不足,资金投入不到位;二是仍有多处鲜为人知的自然景点景观尚未开发;三是通往景区公路等级、通讯等基础设施比较差,部分景区(点)未通公路或通讯不畅;四是配套设施如宾馆、饭店少且档低次。

3、旅游资源开发迟缓,很难形成整体优势

我镇境内除南山竹海等少许景点具有接待能力外,其他如古松园、宋朝古兵营遗址、唐代古石桥、清风山等一大批自然、人文景观景点由于种种原因至今还未得到充分开发,尚不具备接待能力,旅游文化内涵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形成横涧旅游业“资源富集、但亮点少”的格局。

4、旅游宣传力度不够

目前旅游业宣传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地方特色,宣传广度、深度不够,缺乏创新意识。

5、旅游商品开发不力。旅游商品、纪念品开发经营比较落后,缺乏新、特、奇等地方特色,缺乏集中的旅游商品经营店和购物区域。

6、资金投入不够

xx镇是常州市级贫困乡镇,财政收入往往只能解决全镇机关干部生活和一些小投入的公益事业,而无力拿出更多资金用于旅游业投入,这也是制约横涧旅游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围绕“生态立镇、旅游兴镇”的战略目标,以生态旅游为龙头,形成“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项目带动、整体推动”的生态旅游新机制,高起点做好xx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工作,并认真按照xx镇旅游产业开发总体规划的要求,认真进行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和景点建设工作,加大对全镇群众的旅游产业开发意识的宣传教育,逐步形成人人盼望旅游资源开发,个个愿意开发旅游资源的良好氛围,努力把横涧镇建成华东线上生态、文化、休闲、度假旅游新亮点。

1、提高认识,加强发展

旅游业是一个涵盖一、二、三产业的综合性产业,具有拉动投资和消费双重效应,能够刺激经济增长,解决社会就业等社会问题,是发展生态经济、富民强镇的最直接、最有效的产业突破口和结合点,同时,旅游业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部门、各行业大力配合支持,因此我们要加强旅游宣传和引导,从而形成全社会都支持配合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推动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旅游管理机制

建立一个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又兼备宏观调控手段,并有利于对旅游产业开发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又利于旅游业向大规模、深层次方向发展,符合镇情的旅游管理体制,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关键。为此,针对横涧镇情,成立专门旅游产业开发管理机构,负责对全镇旅游工作实行宏观管理,制定旅游发展战略并监督其实施,制定旅游开发规划并审批实施,同时,协调处理旅游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重大问题,并监督有关部门执行。

3、加大政策倾斜力度

政府应制定专门政策,从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对旅游业扶持。如安排一定财力用于旅游基础设施改善和旅游宣传工作等,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4、深挖旅游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竞争力

文化在旅游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着旅游业发展方向和兴衰。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是没有灵魂的旅游。我镇旅游资源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挖掘潜力很大。因此,必须加强旅游文化内涵发掘、提炼、利用,提高旅游文化内涵,形成横涧旅游独特亮点,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从而提高xx旅游的档次及市场占有份额。

5、加快旅游环境建设,提高横涧旅游业整体形象

一是加快以公路、通讯、电力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快以宾馆、饭店、旅行社为龙头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三是加强旅游人才引进和现有从业人员培训工作,为旅游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四是加强旅游宣传工作,提高xx旅游知名度。

6、大力开发旅游商品

一个地区旅游商品开发与状况,代表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兴衰。结合我镇实际,目前应重点抓好特色农副产品等旅游食品深度开发。同时,立足横涧资源优势,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旅游纪念品,提高旅游商品竞争力和吸引力。

7、加强行业管理,坚持依法治旅

一是加强旅游产业开发制度建设,促使我镇旅游业走“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这一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二是依照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妥善处理和协调旅游产业投资经营者和景点所在地群众之间的矛盾;三是做好旅游市场整顿和规范工作,严厉打击欺客宰客等违法行为,创好旅游业发展良好外部环境;四是加强涉旅安全工作,强化安全意识,落实旅游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营造良好的旅游安全氛围,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

8、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实现优势互补

加快与天目湖旅游区、平桥石坝、蓄能电站等景点串成一线的速度,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本地旅游观光,使我镇成为集旅游、度假、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华东知名旅游胜地。

文旅产业发展规划报告篇三

为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县人大常委会视察组于6月上旬至中旬,对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视察。视察组先后听取了向坝乡、丰溪镇及十八里长峡管理局的汇报,实地察看了县内部分景区保护和开发情况,召开县直相关部门座谈会征求意见。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旅游产业地位提升。近年来,县政府提出了建设“大交通、大水利、大生态、大旅游”的发展思路,积极培育壮大旅游产业,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旅游产业地位得到提升。20xx年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家乐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的通知》等相关产业发展政策,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和制度,确保县政府政策落实,政策的出台和措施的实施,使旅游业发展有了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撑。20xx年,全县接待游客73.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0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5%、43.7%,充分显现了旅游产业对县域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展示出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

(二)旅游产业建设加快。一是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竹溪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关垭古长城、鄂坪水上公园等xx多个旅游发展规划先后编制完成,为今后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目标;二是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交通瓶颈制约初步打破,连接县城与十八里长峡的水向公路有望缩短为3个小时,偏头山旅游公路、楠木寨旅游公路已经改造完成,旅游厕所、旅游标志牌建设正在进行,多条旅游公交线路开通,为居民游玩提供了较好的出行环境;三是景区景点建设加快,楠木寨景区一期已经建成,成为我县第一家有门票收入的景区,为后续其他景区建设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百里景廊、百里果廊、鸡心岭、偏头山、关垭子、美丽乡村、十八里长峡等旅游项目的逐步开发建设,将进一步丰富竹溪旅游产品,增强竹溪旅游的吸引力。

(三)旅游发展潜力巨大。一是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的竹溪饮食文化在xx境内有口皆碑;山二黄剧种和向坝民歌分别被列为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竹溪独有的民俗文化;关垭子古长城、偏头山、鸡心岭、甘宗祠等古迹遗址均有丰厚的文化传说底蕴;十八里长峡作为我国中东部切割最深的大峡谷,拥有独特的地质地貌,在周边地区有很高的知名度。二是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县域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76.8%,植被丰富、生态良好,是华中地区少有的“天然氧吧”,符合现代旅游消费者回归自然、亲近自然、体验自然的消费需求;从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方面看,国务院20xx年8月发布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对于扩就业、增收入,推动中西部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生态环境改善意义重大”,省人民政府2015年3月下发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我省战略性支柱产业”,两个《意见》中分别释放出多项利好政策,这为我们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竹溪的旅游业有了初步发展,县内居民周末游、郊区游逐步升温,县外游客从零散旅游到组团来竹溪旅游,景区建设实现了有门票收入的历史性突破,可以说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也应该看到,我县旅游业还处在基础较差、总量不大、质量不高的发展水平。

(一)认识不到位。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景点少、基础设施不配套,不能满足居民的旅游需求。根本原因在于:一是缺乏现代旅游开发理念,对旅游产业的地位、旅游政策法规认识不足,认为竹溪发展旅游缺乏资金、景点特色不明,缺乏旅游产业开发信心。二是旅游协作意识不够强,旅游产业发展没有形成各方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在思想和行动上没有围绕推进旅游开发抓工作落实,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未能变成经济优势,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

(二)产业不配套。一是旅游景点开发滞后。极具特色的十八里长峡,旅游发展规划尚未最终定稿,除一条穿峡而过的国道外,境内没有进行任何开发,古盐道、向坝民歌等历史民俗文化没有充分挖掘;346国道沿线片区建设同质化,特色不浓、看点不多,可参与性、可体验性不强,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各乡镇正在开发建设的旅游景点多数进展缓慢,景点分散、品位不高、文化底蕴单薄,同时缺乏旅游标识标牌。二是旅游产业化水平低。接待标准和能力较低,没有专业旅游车队和旅行社,县城宾馆饭店档次不高、一次能接待上百人团队的宾馆基本没有,景点周边的农家乐规模小或仅限于提供餐饮,设施欠完善、经营无特色、服务不规范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娱乐、购物环节薄弱,没有一处集中展示我县丰富旅游商品的综合购物场所,也没有一台能够反映民俗文化、展示地方特色的歌舞节目,不能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政策不明朗。20xx年县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虽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但由于配套办法不够明确、责任划分不够具体,很多措施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提出的有关景区建设工作目标没有如期完成;特别是意见中提到的“加大投入、金融支持、税收优惠、土地供应”等支持政策,缺乏具体明确的操作办法,导致有政策、难执行,有优惠、难落实,有措施、难操作。

大力发展旅游业是竹溪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出路,是建设“xx绿色崛起示范县”和“全省山区绿色发展示范区”的重要支撑点,必须围绕发展旅游业、壮大旅游业、做强旅游业来谋划。

(一)深化认识,科学规划。全县上下要牢固树立科学旅游观,着力实施旅游强县富民战略。一是立足生态优势,抓好旅游规划编制。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发展全域旅游理念,开阔视野、创新思维,从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先导产业、富民产业培植的高度出发,高起点、高水准、高品位的组织好全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强化旅游规划的统领力、执行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各项产业布局、历史文化开发等都要围绕旅游进行谋划。二是依托“两核”辐射,实施“三廊”串珠战略。十八里长峡、偏头山是竹溪两大核心景区,分别位居全县南北,十八里长峡特点在于良好生态、独特地貌,以山水绿色生态景观为主,对南部山区乡镇有较强带动力;偏头山优势在于集道教文化、慈孝文化、楠木文化为一体,以人文历史特色景观为主,对北部地区有较强带动力。要依托“两核”辐射,整合旅游资源,充实历史内涵,提升文化品位,把竹溪打造成休闲驿站、养生天堂和旅游胜地。在十八里长峡景区建设中,尤其要注重保护长峡自然风光,把向坝乡作为景区游客集散接待中心进行规划建设,使游客游玩在长峡、吃住在向坝。同时,要以“三廊”建设为抓手,合理布局各功能区块,搞好旅游节点建设,形成“三廊串珠”旅游景点带,做到点线面结合、步步有美景。

(二)加大投入,科学建设。一是强化政府引导。积极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树立大旅游意识,项目围绕旅游申报、资金围绕旅游争取、工程围绕旅游建设,形成齐心协力、共谋旅游发展的工作合力,改善旅游产业发展大环境。二是加大招商力度。做好与北京市密云县旅游对接工作,学习密云先进经验,加强旅游项目包装与对外推介;围绕旅游产业大发展,出台旅游专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让客商清晰了解相关政策和办事流程,增强投资旅游信心。景点低水平的开发将对景区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为此要注重引入有全新旅游理念、有资金实力的投资者来开发建设,既要超前思维、又不贪大求洋,既要谋求发展、又要注重保护,避免一哄而上、无序开发。三是注重文化建设。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内涵,通过引经据典、搜集民间传说,对各景点、景观、景物进行编撰包装,充分展示竹溪独有的饮食文化、民歌文化、山二黄文化、朝秦暮楚文化、慈孝文化、三贡文化、道教文化等,营造浓厚的地方民俗文化氛围,提升旅游文化底蕴和旅游文化品位。在景区内配套建设特色文化传承平台,编演优秀精品剧目,增强景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三)明确目标,科学发展。总体目标是把旅游理念贯穿产业发展全过程,把旅游要素植入生产全环节,围绕全域型深生态旅游目的地打造,做好生态文章。一是发展观光农业,把旅游与农耕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实现农旅一体化,打造现实版“开心农场”。二是搞好片区建设,突出田园风光,彰显各地特色,防止同质化,让游客在各个片区有不同体验,增强郊区短线游的吸引力。三是完善旅游游步道、景区厕所、自驾营地、标识标牌等,为游客开展自驾游、生态游、探险游、科普游等提供必要游玩服务。四是注重旅游商品研发,在“吃住行游娱”基础上,突出“购”的要素,指导、鼓励和支持企业研发具有竹溪特色的生态旅游商品,建设旅游购物中心,着力发展电子商务,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旅游、服务旅游。五是搞好横向联合、内外联动,与周边地市县加强区域合作,共同打造跨区域特色旅游线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双赢。

(四)健全机制,科学管理。一是完善《竹溪县旅游农家乐扶持办法》等制度,实行农家乐星级动态管理,鼓励发展集吃住一体、有农家风味的农家乐和农家宾馆,实现以吃农家饭为主向茶余饭后观赏民间艺术、体验农家生活转变,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二是健全宣传机制,强化旅游产品营销。设立旅游发展资金,增加旅游宣传推介经费,利用省市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宣传介绍竹溪的丰富旅游资源;精心策划举办以旅游为主题的节庆活动、推介活动,积极参加各种旅游交易会、推介会;协调相关部门对外地来溪游客发送一条介绍旅游资源短信,在各大宾馆放置旅游地图、宣传册、旅游风光扑克,在竹溪政务网、竹溪新闻网开设旅游专栏,努力扩大社会影响。三是健全培训管理机制,依托县职业技术学校,加强旅游从业人员旅游相关基础知识、服务技能、本地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乡村旅游服务礼仪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升服务水平;加强旅游执法队伍建设,加强旅游行业管理,规范旅游企业经营行为;开展优秀景区和优秀星级饭店、酒店、农家乐评选活动,引导从业企业争先创优,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

文旅产业发展规划报告篇四

文化旅游产业是新形势下的朝阳产业,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点和产业xx县的强大引擎。推动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已成为实现全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深入了解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近期,县政协组织调研组深入旅游景点和文化经营场所,通过现场查看、走访了解、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建设特色文化县、发展旅游重点县为目标,以提高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增强文化旅游产业整体实力为落脚点,根据省、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要求,结合全县文化资源禀赋,充分挖掘人文、自然、生态等方面的优势,着力加强“一区两园”(华夏文明河西走廊自然人文传承创新区、丹霞文化产业园、大沙河生态文化产业园)建设,努力构建具有临泽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倾力打造“中国枣乡·七彩丹霞·戈壁水乡·红色圣地”旅游名片,全力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至目前,全县共有文化产业经营单位93家。省级文化产业园——丹霞文化产业园按照“三大板块两环五区”(即:核心地质游览板块、丝路文化体验板块、民俗风情板块,丹霞地质游览环、丝路文化体验环,丹霞地质观光区、入口门景区、文化体验区、运动娱乐区、民俗体验区)的总体格局,各项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依托昭武古城、西游传说遗迹、丹霞山、丹霞广场和红西路军梨园口战役纪念馆,以保护生态环境、塑造城市景观、培育特色文化产业为目标,以红色圣地、田园风光、生态休闲、健身娱乐、国防教育和塞上江南风情于一体的县级文化产业园——大沙河生态文化产业园,各项基础设施已全面启动。同时,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文化产业发展氛围进一步浓厚。自2010年以来,成功举办“激情广场爱国歌曲大家唱临泽篇”演出;连续三年举办“中国枣乡·魅力临泽”旅游文化艺术节,组织开展了“红旗飘飘”红歌传唱、“亲近大沙河,感受生态美”万人休闲健身跑步活动、“枣乡情”民族交响音乐会、“生态临泽”书画摄影展等文化艺术活动,在繁荣城乡文化生活的同时,提升了临泽的文化软实力,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2012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780万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1.05%。建成大沙河生态旅游景区、七彩丹霞旅游景区、梨园口战役纪念馆、双泉湖景区、香古寺景区等一批省内外知名旅游景区,其中,丹霞景区被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梨园口战役纪念馆被批准为全国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双泉湖、香古寺景区被命名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双泉湖、黑河烟林被命名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建成星级旅游饭店4家,发展特色“农家乐”85家。2012年,全县接待游客7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8.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7亿元,比上年增长88.5%。

1.文化旅游规划相对滞后。近年来,全县文化旅游产业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还缺少一个统一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旅游与文化及相关产业融合度不高,文化带旅游、旅游促文化的发展机制还未形成,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目标、结构框架还不甚清晰,文化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没有显现出来。

2.规模偏小缺乏项目支持。文化企业数量、规模、经营呈现“小、散、乱”的状态,经济效益不够理想;文化产业在招商引资、基础建设方面还没有大的项目和资金支撑,发展只停留在“小打小闹”上。旅游资源开发迟、开发程度低,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旅游产业开发仍处于起步开发、夯实基础、加强培育的阶段。

3.市场主体不强要素不健全。文化产业市场发育不健全,以个体经营居多,传统项目比重大,上档次的综合性经营场所少, 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旅游资源分属于条块多头管理,主管部门、乡镇自身投资能力弱,融资渠道相对较窄,一些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进展缓慢;旅游六大产业要素还不够匹配,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已不能满足旅游发展的需求,“过境游”与“过夜游”比例失调,旅游对相关行业的拉动作用还不明显。

4.文化旅游骨干人才严重短缺。全县文化旅游从业人员数量少,业务素质较低,全县最大的文化经营企业丹霞旅游公司,经营管理人才严重不足;文化旅游产业高端人才如文化创意、市场营销、投融资、企业管理等人才严重缺乏,制约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紧紧抓住全省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机遇,突出宜居宜游首位产业,着力建设具有自然人文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和知名旅游景区,培育一批骨干文化旅游企业,打造一批知名文化旅游产品品牌,加快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立足现有自然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底蕴和地域人文景观,坚持前瞻性、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科学编制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明确全县未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指导方针、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在全面落实政府批准的《张掖丹霞地质公园七彩丹霞景区规划》的基础上,精心做好华夏文明河西走廊自然人文传承创新区、丹霞文化产业园、大沙河生态文化产业园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并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规可依,有章可循,避免盲目和重复建设,努力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综合效益好的项目作为示范和支撑。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地方独有或特有资源,以“兰洽会”、深圳“文博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为平台,积极实行“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实施重点招商,精确招商,吸引具实力、有品牌的企业投资文化产业。要放宽旅游市场准入,按照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和“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采取旅游资源入股、转让、租赁、承包等多种经营方式,构建多元化旅游开发投入机制,加大各类信用担保机构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的担保力度,鼓励引导国家、集体、个人、外商等多种经济成份投资开发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服务配套设施和经营性旅游项目。加快启动xx县丹霞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市场化运营,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搭建投融资平台。争取实施河西走廊自然人文保护传承创新国家级综合示范区项目,精心做好丹霞文化产业园、大沙河生态文化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县文化馆扩建、xx县数字放映厅等项目建设,为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搭建平台。开通七彩丹霞至大沙河景区旅游快速通道,建设丹霞旅游小镇,以七彩丹霞、大沙河景区、黑河湿地为支撑,精心培育丹霞奇观、绿洲风貌、生态景观、红色圣地为主的精品旅游线,完善xx县城游客集散中心服务功能,开发双泉湖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完善旅游服务要素市场,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培育临泽新的经济增长极。

发掘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深入研究“塞上江南”、“丝路明珠”中国第三阶梯才能看到的南国景观、七彩丹霞、绿洲、湿地、戈壁、沙漠等多彩的生态文化、河西走廊地域文化、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和中国枣乡品牌文化,并加以挖掘运用,着力打造以“中国枣乡---魅力临泽”旅游文化艺术节、“四月八”庙会为主的节会文化品牌;以七彩丹霞、西游遗迹、峡谷奇观为主的旅游文化品牌;以戈壁水乡、黑河湿地为主的生态文化品牌;以精品玉米制种、现代设施农业为主的农耕文化品牌;以梨园口战役纪念馆、汪家墩战斗遗址为主的红色文化品牌。实施“枣乡·丹霞”宜居宜游宣传文化工程,积极组织开展新闻采访交流、文艺创作采风等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传播活动,促进“中国枣乡”文化品牌形象的传播,使旅游者充分体验和感受临泽所具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亮的文化形象,充分体验多彩的民俗风情,充分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康体养生和惊险快乐之美。

以打造“中国枣乡·七彩丹霞·戈壁水乡·红色圣地”四张名片、提升临泽整体旅游形象为目标,采取“政企联手、部门联合、区域联动”的手段,整合资源和资金,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一是强化主流媒体宣传。运用网络、电视等现代媒体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大、影响力高的特点,加大在央视、甘肃卫视、旅游专业网站的广告宣传力度;做好临泽旅游网及a级景区和星级宾馆旅游网与旅游专业网站联网对接,积极开展联网营销。二是强化户外宣传。继续做好国内重点城市机场、车站及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的张掖丹霞及临泽旅游宣传广告,积极协调在高速公路临泽出入口及国道、省道xx县乡公路沿线设置完善旅游景区交通导览指示牌;在高速公路临泽出入口等处设置游客咨询服务台,旅游旺季免费发放《临泽旅游指南》明白卡。三是强化节会宣传。精心设计制作一本《临泽风光》画册、一张《临泽自驾游地图》和一张《临泽旅游指南》明白卡,参加国内“旅交会”、经贸洽谈会等宣传推介活动,努力拓展对外宣传空间;坚持每2-3年承办一次高规格、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文化节会或重大活动,提升临泽整体形象,扩大对外知名度。四是加强区域合作。组织重点旅游经营单位主动到周边及重点客源地搞宣传促销、搞区域合作,加强与周边省区市和市内外旅行社的联系沟通,联手宣传促销、联合开发市场,构建资源共享、市场共推、优势互补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实现区域旅游发展合作共赢。

加强文化旅游经营人才、企业家队伍建设,培养造就懂文化、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建立健全文化旅游人才培养引进机制,通过“送出去学、请进来教”等方式,提升现有文化旅游产业管理和经营人员的素质,依托全国知名高校委托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文化旅游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稳定和加强基层文化管理队伍,壮大民间文化演艺队伍,培育一支文化资源研究队伍。实行灵活宽松的引进政策,重点引进创新团队、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鼓励社会人才投身文化旅游建设,深化职称评审改革,实现非公有制文化旅游企业人员在评定职称、参与培训、申报项目、表彰奖励等方面同等对待。

围绕省、市建设河西走廊自然人文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基地“核心区”的目标,建立旅游与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融合机制,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形成 “规划上统筹编制、政策上统一扶持、项目开发上统一打造、市场开拓上统一推介、人才培养上统一培训”的文化带旅游、旅游促文化的良性循环。围绕丝绸之路文化和临泽鲜明的地域文化资源,把文化元素贯穿到旅游景区项目设计、建设、管理、营销、服务的各个环节,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于“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之中,用文化包装旅游项目,增强旅游的魅力、活力、吸引力,提升旅游的内涵和核心竞争力;发挥旅游传播、传承文化的载体作用,为实现文化产品价值创造消费市场。编排地方特色演艺剧目,搭建演艺平台;扶持开发刺绣、烙画、剪纸、面塑、葫芦雕刻等地方文化特色旅游商品及小包装便携式地方土特产品,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推进旅游与体育、农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丰富旅游内容,增加旅游产品,延伸旅游产业链条。

文旅产业发展规划报告篇五

旅游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特质。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近期,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宏伟目标,并就新时期旅游业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面对前所未有的历史政策机遇,全县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形成产业和经济优势,是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重大课题。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区位优势明显,随着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良好的政策环境,发展旅游产业具备了良好的资源、政策和工作基础。

第一,在资源禀赋方面。县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环境优美,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境内有古人类遗址、古墓葬群、古动物化石点106处,馆藏珍贵文物30余件,有野狐峡、仙姑山、生态园等10多个旅游景点。据考证,地处在关山深处的是秦汉皇帝祭祀炎黄二帝的上、下畤遗址。根雕、剪纸、刺绣、罐罐茶、洋芋搅团、核桃包子等民间工艺品和风味食品,都有着浓郁的民俗风情和地方特色。

第三,在工作基础方面。历届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是近两年来,县上把旅游产业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重点产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编制完成了《县旅游业开发策划纲要》,《县人文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及近期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人文生态旅游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成立了省陇山历史文化暨旅游开发研究会。编辑出版了《历史文化研究文集》、《县览胜》、《诗话》等系列丛书。按照加快建设宜居宜商宜游区域中心小城市的思路,先后建成了人民广场、河风情线、公园,完成了景区一、二期建设工程,开工建设了雷神山生态园,建成国家3a级景区生态园、2a级景区公园,景区先后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建成三星级宾馆2座,二星级1座,旅游接待能力大幅提升,全县旅游产业综合经济收入有了明显提高。

总之,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优势比较明显,基础条件比较优越,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但是,旅游产业是一个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的产业,要经历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阶段,而我县旅游产业刚刚起步,还处在起步期向发展期过渡的阶段,景区(景点)规模普遍偏小,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对外知名度不高,吸引力不强,综合效益和带动发展优势尚未凸显,加快发展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1、科学制定规划。要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按照“理念超前、要素齐全、符合县情、便于操作”的原则,在整合全县各种资源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全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景区修建性控制详细规划,尤其是在加强与交通、文化、农业、林业等专项规划有机衔接的同时,重点做好关山旅游经济区和、玄峰山等重点景区(景点)建设规划。通过规划来提高景区开发质量,增强景区吸引力和竞争力。要强化旅游规划的权威性,严格执行“没有规划不准上项目,规划不通过审批不准实施,项目未经审查不准动工”的原则,切实加大旅游规划的实施和监督力度,防止盲目开发,充分发挥规划对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发的统领和指导作用。

2、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设立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有侧重的.整合资金主攻旅游产业大项目。建立扶持和鼓励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机制、工作机制和投融资机制,重点在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建设用地、招商引资等方面加快制定一系列带有突破性的政策措施,组建旅游开发公司,搭建融资平台。积极开展银企对接,对重大旅游项目实施政府贴息,鼓励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旅游项目的贷款规模,鼓励私营企业、民间资本投资经营旅游产业,兴办旅游项目,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3、推进项目建设。按照彰显特色,强化功能,丰富内涵,完善服务,优化环境的思路,重点实施一批对旅游线路具有支撑作用的重点项目,促进全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一是加快景区基础建设。重点抓好关山生态休闲旅游经济区、汭河旅游观光长廊、基础设施建设、关山旅游区游客服务中心建设等8个过亿元项目,将、、、等景区有机连接起来,初步形成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的西部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二是加快道路通讯建设。把完善交通条件作为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工作和首要任务,重点实施、、三条旅游道路,加快建设各主要景区的停车场,组建旅游客运公司,配套建设通讯基站、公用电话和电子触摸屏等通讯设施。三是加快旅游标识建设。按照景区标识建设规范化的要求,突出文化特色和人性化服务特点,紧密与各景区游客服务中心、主干道路相衔接,规范设置景区标识指示牌和导览牌,方便游客通行。

4、完善服务设施。重点解决接待能力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全面提高旅游综合接待能力。一是积极发展住宿餐饮娱乐。大力发展星级旅游饭店、经济型宾馆和“农家宾馆”,形成以星级宾馆为龙头,旅游环线经济宾馆为主要组成部分,景区周边“农家乐”为补充的旅游住宿接待体系。积极挖掘关山地方特色饮食文化,建立、、三个特色饮食区,开发核桃包子、洋芋搅团、麻腐、山野菜等特色系列食品。依托艺术团,积极实施避暑养生、休闲娱乐、民俗演绎和游客体验等参与和互动较强的旅游项目,不断丰富和完善旅游活动的文化特色。二是大力开发旅游商品。突出地方特色,挖掘民俗工艺品和绿色原生态特有产品,深度开发旅游商品。在民俗文化商品开发上,重点开发工艺陶瓷、书画、挂历、台历、社火脸谱、刺绣、荷包、皮影以及民间独具特色的手工艺品;在特有纪念品开发上,主要是依托药材种植园区和药材种植产业协会的主导作用,开发核桃、蕨菜、黑木耳、沙棘、药材等各种旅游商品,逐步形成产业连市场、引游客、增收入的良性发展格局。

5、强化宣传促销。实施市场开发战略,以提升旅游整体形象为目标,加强旅游宣传品制作,加强营销策划,实现宣传的聚合效应、整体效应和放大效应。一是加强节会宣传。通过举办、参展各类旅游节会,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提炼鲜明的主题口号,积极参展促销。二是开展主要客源地推介活动。通过走出去参展促销,请进来考察踩线等方式,重点开发西安、宝鸡等一级客源市场,还要积极培育开发二级客源市场,加大与大型旅游企业,特别是旅行社的合作,招揽游客。三要积极开展旅游网络营销活动。加大旅游电子工程建设,完善网络平台,加大网络内容的充实和更新,制作一批反映旅游特色的旅游风光片,依托大台、大报、大刊、大网等主要媒体,组织开展宣传促销活动,积极培育旅游消费群体。

文旅产业发展规划报告篇六

刚刚闭幕的县委全会和县人代会提出了“20xx年是全县的旅游突破年”,xxxx旅游业的发展再次被提上一个新的高度,这也将是今后全县的一项重点工作。

旅游业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已经和汽车业、石油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被誉为“永远的朝阳产业”、“永远的环保绿色产业”、“国民经济提升的催化剂”。旅游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创造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据统计,与旅游相关的行业、部门已超过110个,旅游消费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的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业和商品零售业的贡献率超过40%。因此,很多地方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加大了旅游产品开发的力度,国内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竞争愈来愈激烈。但国内旅游产业整体水平较低,正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可以说,要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分得“一杯羹”,机遇与挑战并存,前景和难度同在。

有人说:xxx东北无旅游。虽很笼统,但从全省来看,旅游业已成为全省的支柱性产业。横向比较,昭通市的旅游业发展,与xxxx西黄金旅游地“第一军团”相比,仍属于“欠发达”地区,还属于“藏在深闺无人知”。目前,xxx县位于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靠后位置,处于“创业”阶段。

(一)xxx旅游业发展的历史。

xxx的旅游开发思路提出较早,但起步较晚,至今尚未形成规模。1986年,国家将旅游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就曾有人提出开发xxxx旅游,受认识和经济基础不足的制约,未能引起重视。xxx年,云天化厂曾计划在峰顶山建职工疗养地,但因故未搭成协议,这算是xxx发展旅游的起步。1994年、1995年各乡镇纷纷推出自己的旅游项目,县文体部门对xxxx坪森林资源、中岭九老洞溶洞、铜厂三河坝瀑布等旅游资源进行了考察和论证,旅游发展成为当时xxx的热点话题。到1997年县内个体户首次对峰顶山、二十四岗进行旅游投资,开设餐旅、休闲、娱乐项目,xxx旅游业开发正式进入实质性阶段。20xx年,县委十届二次全会提出建设“绿色经济强县、湖滨生态旅游县、文明幸福小康县”的奋斗目标,首次将旅游发展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同年12月,成立xxx县旅游局。xxx年,启动xxx县旅游规划编制工作。众所周知,受交通不便、移民工作等因素影响,xxx县旅游业发展进程缓慢。

(二)xxx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去年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了“1245”发展思路;刚刚闭幕的县委全会,又将今年确定为“旅游突破年”。围绕旅游发展战略定位,从去年开始,全县旅游业发展全面提速,进入了快车道,如县城绿化亮化、公路沿线房屋量化、面山绿化等项目快速推进,围绕旅游要素培植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年,将立足“水上游、城中看、山上玩、乡村吃”的思路,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筹办“两赛一节”(龙舟、垂钓两大赛事和美食节)活动,大力发展水上娱乐项目和乡村旅游。在今年全市旅游工作电视电话会上提出要加快推进金沙江高峡平湖旅游线建设,把水富、xxxx、永善、巧家4个县作为串珠状连接起来,重点打造好水富邵女坪和xxxx新城、湖心岛、金山寺。积极申报金沙江高峡平湖皮划艇、龙舟赛等“水上运动”项目,力争打造成中国水上运动训练基地。

(三)当前xxx旅游业面临的一些问题。

一是旅游业的发展要素极不完善。集中表现为“游、购、娱、食、住、行”旅游六大要素处于培植阶段、十分薄弱、配套滞后、结构失衡。如交通不便,旅游酒店凤毛磷角,景点还未形成线路,等等。

二是旅游产品的品种结构过于单一。xxx旅游发展规划曾提出了xxx十大旅游项目,即:享水上娱乐、探原始森林、赏金江奇石、走石龙老街、望长江东转、登观斗佛山、游马湖遗址、品茶马文化、观xxx含笑、揽峡谷风光。尽管当前提出了“水上游、城中看、山上玩、乡村吃”的思路,但总体上看,旅游产品仍以观光型为主,结构单一,内容不够丰富和多元。

三是旅游景区、项目对游客缺乏吸引力。目前xxx的旅游景点,既非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等垄断性的旅游资源,又非我有人无的独具创意的特色旅游项目,走的大众旅游路线,同质化严重,难以提升知名度,很难激发中远程游客专程前来旅游观光的兴趣。

除去政府政策性支持,政府强势主导等因素,但就旅游业发展现状、趋势分析,我们面临着较多的机遇:

(一)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蕴含无限潜力

中国人口基数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转变,更加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而旅游成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潜在的旅游市场巨大。虽然,国内的旅游业蛋糕越做越大,竞争也越来越强,但我国旅游业发展整体水平偏低,旅游如同走马观花,停留在感官体验上,无法给游客带来高品质精神享受,很多游客返程后都感到身心俱惫,该有的身心愉悦、心旷神怡的感觉荡然无存。在看似繁荣、竞争激励的旅游业发展背后,依然有着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为此,国家提出旅游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步伐,云南省提出了旅游“二次创业”,这是全国全省旅游业提质增效、再上新台阶的摸索期、调整期,也是给我县旅游发展留下的较为难得的取得突破、追赶跨越的一段黄金期。

(二)休闲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发展新趋势。

休闲旅游,简而言之,是以休闲为目的的旅游。不仅是游山玩水,简单地“放松放松”,与传统旅游相比,一动一静,一行一居,一累一闲,对传统的旅游概念从内涵到外延都做了新的延伸,更多的是建立在旅游基础上的行为情趣,以达到丰富人生、实现人生价值的目的,满足实现人类普遍存在的求知、求乐、求健、求美心理。休闲旅游是传统旅游的升级版。xxx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湖滨新城及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具有发展休闲旅游的潜力和条件。加之,县委政府提出了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湖滨生态园林城,抓住了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当前生态游方心未艾,若能扬长避短、避开竞争激烈的观光旅游市场,将目标定位于休闲旅游,将xxx打造成为休闲旅游的终点站、目的地,而不是观光旅游的“中转站”,完全可以在休闲旅游上大做文章,并将大有可为。

(三)诸多旅游资源整合和开发带来的效益不可估量。

旅游业发展必然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也是艰难的创业过程。xxx旅游资源不具有先天优势、也具有垄断性,更不具备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资源,因此,必须要走一条新路,经过科学合理的资源整合和开发,精心的包装以及有效的推广,使其成为标志性产品进入市场并形成品牌。从内生资源来看,有峡谷风光、万里平湖、魅力新城,有原始森林、良好生态;有历史遗址、人文景观等;从地理条件上看,处于川xxx黔大旅游格局的规划区、两个电站的中心区、蜀南竹海等热点旅游的辐射区。从外地发展经验来看,依靠培植旅游资源,形成的特色旅游地的经验值得借鉴,如蜀南竹海。从发展要素上看,科技的元素投入使用,及文化与科级的对接等模式,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新兴旅游地发展项目的选择之一。

文旅产业发展规划报告篇七

为促进我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xx月xx日,县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采取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方式,对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山水休闲胜地”的目标定位,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全县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

1、旅游基础设施初具规模。目前,我县已建成了aa级景区皖东烈士陵园和aaaa级景区白鹭岛生态旅游区等2个旅游景点,打造了林桥苗木花卉生态园、景华农业生态园、金斗农业生态园等3个农业生态园。通往各主要景区、景点的路网基本建成,景区内的水、电、路、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齐全,功能配套,能够基本满足游客对旅游基础设施的要求,促进了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的转化。

2、旅游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目前,我县已入驻了旅行社4家;发展了星级旅游饭店1家、星级农家乐8家、星级旅游餐馆3家、旅游定点餐馆3家;培育了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6家;兴建了一批旅游娱乐和购物场所,形成了功能较为齐全的旅游服务体系,具备了一定的旅游接待能力。

3、旅游拉动作用逐渐增强。据统计,我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9.6万人次,同比增长32%;实现旅游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33%。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我县餐饮、住宿、商贸、交通、娱乐、通信、种植和养殖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城乡的统筹发展。

我县旅游业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主要得益于县委、政府采取的多项措施,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组建了来安县旅游业攻坚指挥部,加强对全县旅游业的宏观管理、指导和协调,为培育和发展来安旅游产业提供了组织保障。对投资万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实行“五个一”的工作机制;坚持每周一调度、每月一督查的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旅游项目推进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为旅游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是坚持规划先行。结合我县实际,重金聘请专家高标准编制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推出了十大旅游精品项目,为培育和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科学指导,为“五色两核三带四区”旅游发展布局的实施,提供了科学的建设依据。

三是坚持项目推动。通过加大旅游项目的招商和帮办力度,推动和促进了一批重大旅游项目的成功落地和顺利实施,带动全县旅游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据统计,我县规划实施的旅游项目多达35个,其中续建项目12个,新建项目23个。目前,黄大圩湿地公园、龙窝寺森林公园、莲花湖旅游开发等5个项目正在筹建当中。

四是坚持品牌带动。根据xx独特的资源优势,坚持打造“xx”旅游品牌。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以生态休闲旅游为主题,常年在《xx日报》、《xx晚报》和xx电视台对我县xxxx生态旅游度假村进行宣传,使xxxx的游客每年都保持递增16%以上。多次在xx、xx、xx、xx、xx等地举办旅游推介会,有效地推动和激活了客源市场,使来安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今年x月成功举办的中国“第x届xxxx生态文化旅游节”,充分展现了“xxxx,xx”的新形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五是坚持资金投入。近年来,县政府投资xxx万元实施了xx烈士陵园改造工程,对陵园广场、纪念馆等基础设施进行改建,丰富了景点内涵,提高了服务档次。县交通、民宗、文体、水利等部门政府性投资xxxx万元,用于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社会资本投资x亿元开发了一批乡村旅游、休闲旅游、城市快捷酒店等多元化旅游新产业。今年以来,县财政还先后拨付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总计xxx万元,用于奖励和开展旅游景区创建和农家乐创建、第x届xxxx生态文化旅游节。

通过近几年来的努力,我县旅游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1、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目前,通往部分景区、景点的道路大多等级低,尚处于路窄弯多不平坦的状况,车辆进出不便,存在潜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旅游产业要素制约依然存在。在项目引进和推进中,因土地指标紧缺,导致一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艰难;因资金和相关手续办理等原因,致使部分项目进展缓慢,严重制约着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

3、旅游资源与文化融合有待挖掘。部分旅游景区项目内容过于单调,停留在观光层次,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文化含量明显不足;以历史人物、历史古迹、历史遗迹等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特色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对人文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

4、旅游产业化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旅游产业链尚未形成,满足不同类型、不同规模游客需求的接待能力较差;旅游商品研发深度不够,旅游商品市场不成规模。

5、旅游行政执法开展困难。我县还没有成立旅游执法和监管机构,旅游行政执法、旅游服务质量监督检查、旅游投诉案件处理等工作无法开展。

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快速增长的经济总量,为我县旅游业发展积蓄了后劲;省政府去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更为我县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些有利时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1、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意义。县政府要把旅游产业提升到支柱产业的重要位置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各项措施,确保旅游产业实现科学发展;要强化旅游部门的职责,使旅游管理部门在旅游资源的保护、利用、开发和管理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推进各项工作全面落实;要建立健全旅游产业发展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和激励机制,严格考核兑现,实行重奖重罚,充分发挥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真正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建、合力发展的良好局面。

2、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优化旅游产业发展投融资环境。认真研究制定税收、土地、产业扶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越的条件,吸引有实力的客商到我县投资开发旅游产业。强化主体意识,用产业化的思维和市场化的运作手段,大胆引进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参与旅游产业发展,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3、进一步加强规划,统筹谋划好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原则,根据《来安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制定旅游项目专项规划,对各类景点、服务设施进行科学布局;积极探索旅游项目与农业项目捆绑,缓解土地指标压力的新形式,切实加强对旅游项目规划、建设的深层次管理。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对各景区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开发、分级保护,避免生态资源遭到破坏。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实行旅游资源分段分批开发,避免一哄而上、低效开发、浪费资源,确保资源与环境的永续利用。

4、进一步加大投入,切实增加旅游产业政策性投入。通过加强旅游项目编制上报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更多的旅游项目资金;紧紧围绕重点景区、田园风光线路,加紧编制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项目,积极争取各级项目资金,确保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县财政每年都要列支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年增加,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产业建设的积极作用。林业、农业、交通、发改、水利、建设等部门要把天然林保护、农业综合开发、乡村公路、农村能源、水利建设等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与发展旅游业结合起来,有效整合建设资金,切实推进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

5、进一步突出重点,切实提升旅游产业发展的层次。完善xxxx生态旅游区和xx烈士陵园接待设施和游乐功能,整合旅游资源,实现绿色旅游与红色旅游有机紧密结合。督促指导白鹭岛大酒店、金太阳大酒店和来城新区大酒店等高星级旅游饭店加快建设和申报评星工作,提升我县旅游接待档次。加快舞彩国际生态旅游项目推进步伐,打造“休闲度假的高端产品”。要注重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区域合作,形成旅游精品线路。此外,还应采取集中培训、委托培养、外出参观等多种形式,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服务技能和水平。

6、进一步挖掘潜力,拓展丰富旅游产业发展文化内涵。坚持举办xxxx生态文化旅游节、旅游项目推介会,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展示来安的发展魅力、城市品味,文化底蕴。加强旅游商品的开发,着力培育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专业市场,开发一批具有来安特色、市场前景广阔的旅游商品。推进参与式文化旅游项目,鼓励开展民风民俗民乐展示,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

7、进一步规范秩序,切实加强对旅游产业的行政执法。成立专门机构,配齐、配强旅游行政执法人员,落实执法经费、配备交通工具,为旅游行政执法提供人员、资金上的保障。健全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定期会同公安、工商、卫生等部门对旅游市场进行专项治理整顿。加强对景区(点)的监管力度,完善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净化旅游市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