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情端午短语(汇总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23 07:33:54 |
  • zdfb |
  • 14页

人们通过阅读书籍可以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有清晰的目标和明确的结构。请大家注意,这些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在写总结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浓情端午短语篇一

高唱《九歌》,吟屈原《离骚》,五月初五,浓情系端午。

历史的记忆永远磨灭不了5000年的传承,节日的传承却磨灭不了历史的记忆。五月初五,正是记忆着历史长河中一位爱国诗人——屈原。

他爱国,他悲愤,以死殉国。汨罗江畔,几千年过去了,依然江流滚滚。一代爱国诗人随着这江流飘向远方。汨罗江里却留下他至死不渝的灵魂,保佑江的两岸人民风调雨顺,稻谷飘香。人们感谢他,祭拜他,向江里投下粽子,这一投,却投下了几千年的传承。

挂上艾草,喝一口雄黄。除去身上的邪气,避开邪气,迎来好运,让好运常伴你左右。

溱潼河畔,龙舟竞渡,百舸争流。鸣锣重鼓敲打着,队员们跟随着这节奏拼命地向前划着。龙头龙尾,不停地在水中摇摆着,呐喊声,口号声,掌声络绎不绝。车如水,人如潮,将龙舟场围得个水泄不通。

热情好客的姜堰溱潼的人们,邀我们品尝可口的粽子,粽子香,人更甜;粽子甜,人更美。

浓情端午短语篇二

要说端午啊,它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也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它的名称很多,有“龙日节”、“午日节”、“龙舟节”、“浴兰节”等。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举行赛龙舟比赛,还会包粽子、系彩绳、戴香包、喝雄黄酒等。在这天,我也好好体会了一番。

粽子,在端午节前奶奶就已经包好蒸好了。那一个个粽子小巧可爱,里面的馅料更是香甜可口。再撒上白糖,那叫一个好吃。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是用菰叶包黍米做成牛角状的,称为“角黍”;还有用竹筒装进米烤熟的“筒棕”。东汉末年,还有用草木灰水浸泡过的黍米做成的“广东碱水粽”,因为水中含碱因此得名。到后来的唐宋元明时期,花样更是繁多,比如“蜜饯棕”、豆沙、猪肉、松子做馅的粽子等。吃着粽子,我不禁感叹道古人的伟大。

接着就是挂艾草。奶奶将门口挂了一年的艾草取下,换上新的艾草,浓浓的艾草味扑鼻而来。“这能防蚊虫,还能迎福辟邪。”奶奶对我说道。趋利避害这点我倒是知道一些,“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嘛。对人们来说,端午节将艾草、菖蒲挂在门口,就像贴了灵符一样。“因为虫子们都被熏跑啦,所以邪气就都走了。”我不禁一笑。

端午节,少不了的就是戴香包。奶奶亲手做了一只香包给我,让我戴上。里面装的是奶奶存下来的香草,还带着一股浓郁的香气,很好闻。其实香包来历也不小,里面装过的东西经历了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的过程,更是成为了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术品。它的寓意也不少:有象征鸟语花香的,有象征万事如意的,有象征夫妻恩爱的,有象征家庭和睦的。青年人更是讲究,据说如果一对青年男女处在热恋中,那么心思细腻的女孩就要赶在节前做好香包送给自己的情郎,看到的人都会夸赞女孩子的手巧呢。

当然,我们还看了赛龙舟比赛,看了有关端午节的新闻转播,还在手腕上系上了五色线。看啊,就在那一个小小的端午节的粽子里,也包含着浓浓的一份情意在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浓情端午短语篇三

锣鼓喧天,端午节又到了;糯米白,馅咸香,老奶奶裹棕;还回想起五颜六色的龙舟在水中游来游去,绿褐的味道令人难忘,深深的思念进入我的内心。

天亮了,村子瞬间热闹起来,大人小孩都围在龙舟周围,等着送龙舟去比赛。不得不说,这艘船五彩斑斓,气势磅礴,刻刀留下的痕迹印在水龙头上,十分逼真。我和我的搭档期待着我们的龙舟获胜,所以我们从头到尾都密切关注着它。

中午烈日当头,河岸上的人群拥挤不堪,挡住了我们面前的河流,像一股晃动的水流,时而向右拐,时而向左倒。我们用自己的小身段钻过人群,眼睛睁得大大的,又把目光放到了我们的龙舟上。

我很投入。锣鼓响了,船动了,岸上的人使劲喊加油。我紧紧握住伴侣的手,微微颤抖。除了鼓声,我什么也听不见。看到最熟悉最耀眼的龙舟遥遥领先,越过红线,感觉自己终于吸进了空气,活了过来。我回头看着我的搭档,泪流满面。

秦青粽子。

地上整齐地放着一筐洗好的粽子叶,绿叶油油的。一盆盆糯米、绿豆和五花肉吸引了孩子们来玩耍,他们坐在小木的凳子上,耐心地教他们如何包饺子。

我看着手里那些松松垮垮的粽子,不管是包在左边还是右边,总是走样。奶奶笑了,拿了我的粽子,但只有三两次。松松垮垮的粽子在她有力的大手里变得结实饱满。她把它拿到锅里煮了。整个房间都是诱人的粽子。我双手撑着头,看着奶奶一层一层放下糯米和绿豆,突然问:奶奶,你为什么要把绿豆放在粽子里?糯米不是更好吗?奶奶不假思索地说:因为糯米热,你们小孩子吃多了消化不了。听到这个奇怪的回答,我忍不住笑了。嗯,原来糯米是热的。奶奶也笑了。

香青品粽子。

放假回学校后,舍友们自己带了饺子回来。以前我只知道奶奶包的馅,但是他们带了各种各样的馅,有花生,咸蛋,甜米饭;就外观而言,有竹形、六角形、方形,令人眼花缭乱。

室友小心翼翼地脱下绿色的衣服。它的外表是金色的。看起来既可爱又吸引人。然后我把它分成小块。我已经流露出垂涎的神色。室友拿来给我尝了尝。那是我家乡的味道!拿起一块放到我嘴里。嘴里充满了浓浓的粽子香味。我不禁感叹,“太好了!”!室友脸上写满了幸福和骄傲。我最喜欢家乡的粽子,那是家乡的味道。说着,还把粽子放进嘴里。

端午又来了,人也热闹了,又是绿叶长舟,把人引入缠绵的感情,记在心里。

浓情端午短语篇四

历史的记忆永远磨灭不了5000年的传承,节日的传承却磨灭不了历史的记忆。五月初五,正是记忆着历史长河中一位爱国诗人——屈原。

他爱国,他悲愤,以死殉国。泪罗江畔,几千年过去了,依然江流滚滚。一代爱国诗人随着这江流飘向远方。泪罗江里却留下他至死不渝的灵魂,保佑江的两岸人民风调雨顺,稻谷飘香。人们感谢他,祭拜他,向江里投下粽子,这一投,却投下了几千年的传承。

挂上艾草,喝一口雄黄。除去身上的邪气,避开邪气,迎来好运,让好运常伴你左右。

溱潼河畔,龙舟竞渡,百舸争流。鸣锣重鼓敲打着,队员们跟随着这节奏拼命地向前划着。龙头龙尾,不停地在水中摇摆着,呐喊声,口号声,掌声络绎不绝。车如水,人如潮,将龙舟场围得个水泄不通。

热情好客的姜堰溱潼的人们,邀我们品尝可口的粽子,粽子香,人更甜;粽子甜,人更美。

这份情,这份浓情点缀了五月初五。这方水土养了这方可爱的人们,这方爱邀了多少八方来客。浓情端午,也浓了中国爱,更浓了东方的梦想。

浓情端午短语篇五

走进校园,快乐童年。商城路小学红领巾广播站现在开始广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了解关于端午节的知识。

端午节,又被人们称端阳节、端五节。民间最流行的叫法是“五月节”和“棕子节”。那为什么叫端午节呢?原来,“端”在这里就是开始、开头的意思。“五”和“午”在古代是可能通用的。古人认为,“五”是阳气始盛之数,因此五月的第一个逢五日就叫“端午节”,也称“端阳节”。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可多了,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

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还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极了,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最有名的是《离骚》。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汩罗江。

端午节又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同学们,记得有一位哲人这样说过:假如你拥有大地,你就成为一个农民;假如你拥有羊群,你就成为一个牧人;假如你拥有厂房,你就成为一个企业家;假如你拥有的不是金钱和财富,而是选择的机会,那你就是一个真正的富翁。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才是真正的富翁,因为我们有朝气有活力,拥有许许多多的机会。

我们汇聚在大泊中心小学,作为泊小的一份子,我们自豪,我们骄傲。在这里,我们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着自己的能力。

同学们,勤奋出天才,这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它永远激励我们不断地追求、不断地探索。

期末考试就要到来,让我们努力学习、刻苦拼搏,认真复习、认真总结,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浓情端午短语篇六

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我们都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今天我将向同学们介绍这个节日的点点滴滴。

说起端午节,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屈原。屈原是我们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他提倡德行,主张富国强军。

在流亡期间,他创作了《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

对祖国和人民产生了深远影响。

公元前278年,秦军征服了楚国的首都。屈原眼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中始终都不能忍受,不愿意就这样放弃自己的祖国。于是在农历5月5日这天写下了他的最后一部作品《怀沙》,然后抱着石头投进了汨罗江的怀抱里,用他的一生谱写了一场壮丽的爱国主义绝唱。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的人民冲到汨罗江向他表示敬意。渔夫们在河上划着小船不停的找寻,却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一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和其他食物一起投入了江中,算是为这个诗人送行。

直到今天,端午节的活动逐渐演变为了: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当归、喝雄黄酒。

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端午节是以解放后才有正式的命名。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外,还有丰富的饮食习俗。比如吃稻田鳗鱼、吃面条、吃茶叶蛋。江西省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鸡蛋和咸蛋吃。

蛋类分好几种,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成红色,用五颜六色的。

兜,挂在孩子的脖子上,寓意孩子找到好运,平安无恙。

在端午节这天我最喜欢吃粽子,北方和南方的风俗习惯都不一样,粽子的大小也不一样,甜的和咸的,大大小小的样式都有。

在吃过那么多的粽子里,我觉得四川乐山的肉馅粽子最好吃,里面夹着黄糯米和咸肉,肥而不腻,吃起来有胡椒和竹叶的香味,口留留香。

到目前为止,端午节在。

中国。

人民心中仍然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盛大节日。从。

2008。

年起,

中国。

将农历五月初五定为法定假日,以弘扬民族文化,保护民族传统。

我的发言结束了,谢谢大家。

浓情端午短语篇七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从这些传统节日中我们依稀可以看见古代人们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今天是6月14。再过九天,就是五月初五端午节。所以我今天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端午节的随想。

端午节让我想起爱国诗人屈原。屈原看到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悲愤之下,他投汩罗江而去。这一天是农历五月初五。后来,每到这一天,人们就在江河上赛龙舟,怀念屈原。

也许,这古老的传说已经无法让21世纪的现代人感动。记得有一篇报道让中国人震惊了!据《人民日报》报道,辽宁大学民俗研究中心主任、民俗学教授乌丙安给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发送一份急件,说据可靠消息,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目前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很快将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人过了几千年的端午节,如果成了人家的“文化遗产”,同学们,你们不觉得这是天大的笑话吗?如果有人告诉你,几年后中国人想要划龙舟、吃粽子、过端午节,需要向别的国本文来自本站,你一定会说:“开什么国际玩笑!”中国人过了几千年的端午节成了人家的“文化遗产”,这还了得?一场“保卫端午节”的论战在民间悄悄发起。有人说:“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来坚决捍卫这一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有人说:“我对端午节一直情有独钟,每年这天都要吃棕子看赛龙舟。如果端午节真被别国抢去了,我会觉得特别别扭。”后来经过查证,韩国申报的是他们本国的传统节日“端午祭”,并不是想抢我们的传统节日。不过,韩国的申报,可以说给我们提了一个醒:一个国家对本土文化态度的转变有多么可贵。因此,这也是一种激励,激励我们去保卫祖宗的“遗产”,去体悟它们的弥足珍贵。

同学们,端午之争让我们对传统历史文化资源有了一种忧患意识,并且引发了一些相应的行动。怎样才能让民族文化资源融入我们的生活,永远保持新鲜的活力呢?要有文化内在的驱动力。内在的驱动力从哪里来?教化。提高国民教育,加强个人的修行。整体的国民教育得到提升,国民就会对本民族的文化资源有一种广泛的认同。个人的修身齐家到一定层次,民族文化的种子就会在心灵生根发芽。能在个人的心灵生根发芽的文化资源,就会鲜活而永恒。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的每一个传统佳节吧!

感谢大家耐心的倾听,请接受我对各位的端午祝福:祝大家端午节快乐!谢谢。

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

同志们:大家好!

今天这次端午文化座谈会上,刚才,各位专家学者从端午节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等不同角度做了精彩的发言,讲得非常好。在此,我代表本次座谈会的主办单位向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节日祝贺!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我国也把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了。包括端午节在内的中华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滋养着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对推动中华文化历史不断发展壮大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源远流长,它作为我国人民对以爱国诗人屈原等为代表的民族英雄和爱国先驱表达缅怀之情、崇敬之意的传统节日,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周期性、民族性、群众性特点,深深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成为人们抒发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节日。我们这次座谈会就是贯彻中央精神的具体行动。借这个机会,我就弘扬端午文化,凝聚爱国精神,谈几点我自己的感受:

一、要突出爱国主义这一主题。

端午节自春秋战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究其由来,说法不一,但以纪念屈原之说影响为最广最深。也正是因为利用端午节的各种祭奠活动纪念屈原,表达人们对屈原同情和崇敬之情,才赋予了端午节浓浓的爱国情愫和民族情结。可以这么说,屈原精神是端午节的节魂。因此,我们要引导人们过好端午节,首先就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当前,就要进一步弘扬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抗震救灾精神,一手抓好抗震救灾,一手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上来,坚持做到抗震救灾、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为建设以实力、活力、压滤机滤布竞争力为标志的沿海经济社会强省做出各自的贡献。

二、要挖掘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经过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我国形成了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我们要深入挖掘端午节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即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当前,组织端午节文化活动,至少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是以端午民俗传统为主题,开展特色群众文化活动。比如书法、绘画、摄影、征诗、评诗以及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等等。特别要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爱国诗歌朗诵吟唱、爱国诗歌。

散文。

征集等活动,引导人们感受传统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是以普及民俗知识为重点,滤布开展民俗知识讲座与展示活动。如端午民俗文化系列讲座、包粽子比赛等等。

3.是以弘扬端午文化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跑旱船、武术表演,结合奥运会火炬在我省传递,积极引导城乡群众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形成健身热潮。

4.是以除旧布新为重点,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如本站乡群众正确认识端午插艾、佩戴香囊、饮雄黄酒等传统习俗的科学内涵,结合城乡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通过大力整治庭院居室、公共场所、背街小巷和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积极引导城乡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态文明意识。

三、要努力营造节日氛围。

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群众并不陌生,但要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了解端午节,还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宣传引导工作,所以希望报刊、广播、互联网等各级各类新闻媒体,要安排对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专题介绍,通过新闻报道、言论评论、专家访谈、公益广告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宣传介绍端午节的历史渊源、人文典故、传统习俗,使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加深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要营造浓厚的传统节日氛围,深入宣传和报道各地组织端午节主题文化活动的情况,通过创作、宣传体现端午节思想文化内涵、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文艺精品,制作播出反映传统节日的影视作品,组织文艺团体深入基层开展文艺演出,开展各具特色的节庆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传统节日氛围,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端午节、认同端午节、喜欢端午节、过好端午节,使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焕发出新的生机。

谢谢大家!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听到这首童谣,一定会想到端午节。今天,我就来讲说说端午节吧。

一般人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也有一些人认为是为了纪念自杀后,被吴王投入江中的伍子胥。总之,类似的传说五花八门,但最权威的说法是纪念屈原说了。据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含恨抱石头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每年这一天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悬艾草的风俗。其中赛龙舟最有特色,那争先恐后的激烈场面就像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一样,几千年来一直激励着我们。

因为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端午节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今天它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就拿我们重庆来说吧,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会挂上菖蒲、艾草,听老人说这样可以辟邪消灾。各家各户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着浓浓竹叶清香的粽子,是我们孩子们的最爱。枣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个个引人垂涎三尺呢!还没等粽子出笼,馋嘴的我早已踮起脚,准备大吃一场了。

我在网上查了查,知道了我们中国的民族传统节日还有春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清明节等,并且知道了这些节日的来历和纪念方式。我为我们悠久的中华文化而自豪!

艾叶飘香的时节,端午节又从岁月深处向我们走来,承载着对忧愤投江的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裹挟着吃粽子、划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这些民俗。对端午节,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童年时妈妈亲手包的粽子的香甜、和小伙伴撞蛋的乐趣、手腕系上五彩丝线的欣喜,还有观看龙舟竞渡的激动,端午节通过这些有血有肉、具体可感的细节留在我们的记忆里,让我们从这些细节中品味它们所昭示的文化和精神。

端午节与自然的节律密切相关,带有季节的特性。农历五月,季节已进入夏天,芦苇叶长宽了,可以用来包粽子吃;天气温暖,江湖里的水溅在身上,人们也不会感到凉,于是可以举行龙舟赛了。这个时节,各种昆虫进入活跃期,蛇蝎之类的五毒都出动了,人们在门上挂上菖蒲和艾叶,喝雄黄酒,用于驱虫和防病。端午节凝聚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

人们对端午节的记忆往往与童年、与乡土、与亲情联系在一起。到了端午的时候,大人们忙碌起来,包粽子的过程就是一个充满温馨的图景,粽子里糅进了亲人的体温和关爱,长大以后回味起来留恋不已。这是别有韵味的端午的味道,吃粽子吃出一种情思,一种对老人的怀念。端午节给孩子系上五彩的丝线为孩子消灾防毒,美丽的五彩线闪着爱的光芒,带给孩子缤纷的色彩和美好的憧憬。端午节赛龙舟,是力与美的展示,也留在人们对故乡的怀念中。端午节不是空洞的名称,端午节渗透浓浓的情意,带给我们温暖的记忆。

现代人生活越来越便捷和简化,粽子可以从超市买来,少了亲人亲手包的那种温馨的味道,香囊和五彩丝线往往就被忽略掉,孩子眼中的端午节越来越淡化。端午节似乎只留下一个简单的符号。

但端午节留在我们的民族记忆里,大到爱国,小到爱家,这是端午节带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带给我们欢乐,带给我们深思,是维系我们民族凝聚力量的源泉之一。让我们好好珍惜这一份珍贵的精神遗产吧。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又是一年端午节,我很想体会体会这种气氛,便向奶奶要求,让她教我怎样包粽子。包粽子,首先要把箬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好枣子、鸡蛋、肉等做陷,将自己喜欢的陷煮得香喷喷的,就可以开工了。先把长长的箬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箬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

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我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个角,就是揉成一团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杰作”发笑:“这,这能叫粽子吗?你让细线系在什么地方啊?”

我晕!感情粽子包出四个棱角是方便用细线系着挂起来的,怎么这世界上就没有圆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1小时后,改文火煮30分钟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的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黄松软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比,我差点连筷子都要咬下来了。

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

浓情端午短语篇八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又是一年端午节,我很想体会体会这种气氛,便向奶奶要求,让她教我怎样包粽子。包粽子,首先要把箬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好枣子、鸡蛋、肉等做陷,将自己喜欢的陷煮得香喷喷的,就可以开工了。先把长长的箬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箬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

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我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个角,就是揉成一团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杰作”发笑:“这,这能叫粽子吗?你让细线系在什么地方啊?”

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1小时后,改文火煮30分钟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的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黄松软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比,我差点连筷子都要咬下来了。

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

浓情端午短语篇九

又是一年端午到,再回粽叶飘香时。端午节没有春节的喜庆;没有中秋的月圆;更没有儿童节的欢乐。端午节是一抹淡淡的艾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是永远抹不去的思念。

粽叶的艾香,糯米的黏稠,寄托着人们浓浓的思乡情。我又闻到了大街小巷的粽香,现在的我似乎有些明白大姨公了。当时的武威是不毛之地,可现在的武威已经成为了一个繁华的城市,为什么转变这么大?对,就因为有这么多爱国的老兵无私的奉献,所以才有了现在的繁华,他们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大姨公闻到的不是粽香,而是故乡的味道,我被深深地感动了!端午时节,我们不由得想到了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想想屈原不甘楚国被侵略,跳江铭志,成为了一位爱国主义诗人。而当年祖国西北大建设,也成就了大姨公他们的一番报国之志。

又是一年端午到,又到粽叶飘香时,就让这清清的粽香绵延流长吧……。

浓情端午短语篇十

历史的记忆永远磨灭不了50的传承,节日的传承却磨灭不了历史的记忆。五月初五,正是记忆着历史长河中一位爱国诗人――屈原。

他爱国,他悲愤,以死殉国。泪罗江畔,几千年过去了,依然江流滚滚。一代爱国诗人随着这江流飘向远方。泪罗江里却留下他至死不渝的灵魂,保佑江的两岸人民风调雨顺,稻谷飘香。人们感谢他,祭拜他,向江里投下粽子,这一投,却投下了几千年的传承。

挂上艾草,喝一口雄黄。除去身上的邪气,避开邪气,迎来好运,让好运常伴你左右。

溱潼河畔,龙舟竞渡,百舸争流。鸣锣重鼓敲打着,队员们跟随着这节奏拼命地向前划着。龙头龙尾,不停地在水中摇摆着,呐喊声,口号声,掌声络绎不绝。车如水,人如潮,将龙舟场围得个水泄不通。

热情好客的姜堰溱潼的人们,邀我们品尝可口的粽子,粽子香,人更甜;粽子甜,人更美。

这份情,这份浓情点缀了五月初五。这方水土养了这方可爱的人们,这方爱邀了多少八方来客。浓情端午,也浓了中国爱,更浓了东方的梦想。

浓情端午短语篇十一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奶奶到院子里包粽子,我拿了一把凳子坐在上面,手扶着凳子,认真地看奶奶包粽子。

奶奶准备了白白的糯米,红红的大枣,香喷喷的红烧肉和卤蛋等各式各样的材料,奶奶先把箬竹叶折成漏斗的形状,再装进一点调好的糯米,然后放进大枣、红烧肉和卤蛋,一层叠一个,接着盖上最后一层糯米。奶奶用绳子把“漏斗”用绳子紧紧地绑上,一个粽子诞生了。粽子就像一个帐篷一样坐在那边,可爱极了。

我对奶奶说:“奶奶,我要吃粽子,我要吃粽子。”奶奶笑眯眯地说:“好!给我的小馋猫煮粽子去。”过了一会儿,一股香喷喷的味道扑鼻而来,我闻着香味走着看见一盘子的粽子,排好队坐在那边。我跑过去拿了一个粽子,但是好烫哦,我小心地拿起粽子,剥开绿绿的外套,一口咬下去,粽子的味道肥糯不腻,细腻柔软,简直太好吃了。

我和奶奶这一天过得好幸福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