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丝绸之路的名人故事(通用19篇)
- 上传日期:2023-11-23 00:49:38 |
- zdfb |
- 9页
总结是一种反馈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改进和提升自己。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通过阅读总结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别人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丝绸之路的名人故事篇一
他们在中国最美的山峰——南迦巴瓦峰下相遇,之后便放弃了原有的生活,双双辞掉工作,花10个月4万元,穿越亚洲18国。他们如神仙眷侣般一起出去看这个寂寞的世界,他们说:“最美的人生,不是长辈控制的样子,不是社会规定的样子,是勇敢地为自己站出来,温柔地推翻这个世界,把世界变成我们的。叫谢平航,她叫蔡婷,网络上他叫谢谢,她叫菜菜,在未相遇前,他是广州一国企的it工程师,她是上海一外资银行的白领。本来没有任何交集的两人,在冥冥中,于神山下相遇。
那是仲秋的一天,谢谢和一群朋友到西藏旅游,他们来到了被誉为中国最美山峰——南迦巴瓦峰下的直白村,当天因为云雾没有看到山峰,同行的朋友先走了,而谢谢却为了一睹南迦巴瓦的芳容而留了下来。就在他留下的当天,她出现了。第一次见面,她那闪闪发亮的双眸和及腰的长发一下就击中了他。接下来的几天,他找机会接近她,并且要了联系方式。然而,在山脚下等了四天都没有看到山峰的真容,他们决定打道回府。那之后,两人开始了联系。他们聊的最多的话题就是旅游,那时候菜菜已经去过国内的绝大部分省份,还去过东南亚各国和澳大利亚,旅游经验比较丰富;而谢谢还是一只菜鸟,没旅行过几次,更没出过国门。虽然人未动,却心已远,谢谢一直都期待着一场接一场的旅行。
谢谢知道菜菜最喜欢的五月天组合即将在上海开演唱会,于是托上海的朋友买了两张票。激情似火的演唱会上,两人挥舞着荧光棒又蹦又唱,当唱到《私奔到月球》时,谢谢一下子抓住了菜菜的手,再也没有松开,那一刻两人的感情也正式确定下来。20年底的一天,谢谢说:“我想辞掉现在的工作,沿着丝绸之路,从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一路过去。”“我也想,我还打算明年辞职呢。”菜菜干脆地回答。
丝绸之路的名人故事篇二
西汉张骞始而开辟的东起长安,西达大秦(印度),横贯亚洲的陆上通道。这条“丝绸之路”是汉武帝为了联合中亚地区的大月氏人共同抵抗匈奴而派张骞开拓的。此后,汉朝大规模经营西域。进而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北两边开辟正规的驿道,并向西延伸到帕米尔高原以外,与中亚、西亚、南亚原有的道路衔接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便于丝绸西传的“丝绸之路”也形成了:它是连接亚、欧、非三个大陆的大动脉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被人们称为世界文明的摇篮的四个亚非文明古国——中国、埃及、巴比伦和印度,以及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希腊和罗马,都是“丝绸之路”所通达的地区。这条陆上“丝绸之路”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在一条直线上形成了许多条类似射线的路线。
更多相关优秀文章推荐:
9.
10.
丝绸之路的名人故事篇三
王树彤是个美女,而且是那种本人比照片还要好看的美女。小时候,父亲把王树彤当成男孩一样教育,无论三九天还是三伏天,她都会被父亲喊起来跑步,风雨无阻。父亲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下,王树彤不仅学习好,而且是校合唱团团长、广播站站长,是学校的长跑冠军。
小学时,王树彤基本上每次考试都是第二名,父亲就会问:“那第一名是怎么做到的呢?”小树彤嘴上不敢说,只能在心里埋怨:谁让你们没有把我生得更聪明呢?不过,这也让她意识到自己不是聪明人,只有笨鸟先飞,忍受别人忍受不了的苦,才能获得成功。读书时如此,后来工作、创业亦如此。
1991年,23岁的王树彤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北京电子工程学院,随后任教于清华大学软件开发与研究中心。1993年8月的一个晚上。王树彤慢条斯理地将一张纸递给了父亲,随即引起了一场家庭风暴,父亲大发雷霆,将那张纸撕得粉碎。原来,那是她的辞职申请,她要从清华辞职!因为她却觉得这种四平八稳一眼望得见未来的生活并不是她想要的。
父母最终也没有改变她的决定,从清华辞职后,王树彤到微软应聘。虽然当时的微软还没有今天的规模,但王树彤还是被拒之门外。微软的拒绝激起了王树彤不服输的心理。她给所有的面试官发e-mail、打电话,问他们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得到的答复是:你不适合做总裁秘书,但比较适合做销售。事情就这样有了转机,没多久,王树彤进入微软做销售。
微软竞争激烈,要求严格。第一个星期,领导就耸耸肩,无奈地说:“你没有达到我们的要求!”第一次被人当面这么说,她当时就想走人,可转念一想,走了不就等于承认自己技不如人吗?不行,要走也要得到大家的承认而光明正大地炒微软的鱿鱼!为了做好,她拼了命似的每周工作7天,每天加班到十一二点。她再次提醒自己,笨鸟只有先飞才能和别人同时到达目的地。
丝绸之路的名人故事篇四
以上各种情况,都大大增加了丝绸之路贸易的成本。由于贸易成本高昂,因此丝绸之路贸易只能进行丝绸、宝石、香料、黄金等体积小、重量轻、价值昂贵的商品贩运。难怪这条商路被称为丝路,而活跃在这条丝路上的“胡商”、“番客”(特别是波斯商人)在唐代文献中多半被描绘为慧眼识宝的人。美。
国学。
者拉铁摩尔说:“长期贸易主要是奢侈品的交换,丝(后来又有茶和瓷器)是中国的输出品。金、玉、良马,喀什以西的五金、葡萄干一类的珍味,奴隶、歌女、乐工等都输入中国。”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些商品的贸易对经济发展的意义并不大,而且非常容易受到各种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中亚和西亚向中国输出的最主要货品实际上是马匹。伊朗学者阿里·玛扎海里说:“中国人在与西亚的贸易中仅仅偏爱唯一的一种西方产品,即作为阿拉伯马之先祖的波斯马。”这种马就是中国古书上说的汗血马,学名阿哈尔捷金马(拉丁名akhal-tekehorses)。汗血马的皮肤较薄,奔跑时,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容易被看到,另外,马的肩部和颈部汗腺发达,马出汗时往往先潮后湿,对于枣红色或栗色毛的马,出汗后局部颜色会显得更加鲜艳,而这种马身上的一种寄生虫,会导致马的皮肤上出现红斑,给人以流血的错觉,因此这种马也被称为汗血马。
司马迁。
在《史记》中说,汗血马日行千里,汉武帝时外国进献乌孙马,武帝见此马神俊挺拔,便赐名“天马”;后来又有人进贡了西域大宛的汗血马,于是他又将乌孙马更名为“西极马”,而称汗血马为“天马”。由于种种原因,波斯马不能很好适应中原的水土,因此未能在中国繁衍起来,因此以后不断有西域良马输入中国的记载。直到明末崇祯十六年(1643年)仍有“西域献千里马”的记载,这是目前发现的明朝与西域朝贡贸易的最后一次记载。不过到了明代中后期,这种以进贡方式输入的中亚、西亚良马的数量已经非常有限。
与此同时,中国人发现从北面的蒙古高原和中国东北地区输入的蒙古马,虽然不如波斯马高大俊美,但价格便宜得多,而且更加吃苦耐劳,因此宁愿购买这种价廉物美的蒙古马。明代中亚、西亚接近中国的地区大部分处于蒙古人的统治之下,蒙古马成为这些地区对明朝的朝贡贸易的主要内容。为蒙古统治者进行这种贸易中亚商人就通过朝贡贸易把马大量送到中国。15世纪,中亚商人马茂德侍奉瓦剌汗也先,并作为瓦剌官员在中国开展贸易活动。他几乎每隔一年来中国一次,大约在9月或10月到达北京,度过冬季,次年春天返回蒙古高原。正统十二年(1447年)他出现在大同的时候,据说率领超过两千人的大商队,带来貂皮一万二千多张、马四千匹,用来交换中国产品。西域各国(或政权)的朝贡使团人数众少则几十人,多则三四百人;进贡的方物主要是马,数量少则几十、几百匹,多则三千,甚至六千匹。
然而,中国输入马主要是为了军事用途,其输入处于国家严格的控制之下,对于民间经济并无多大意义。不仅如此,明代中后期,西北方边防线退到了嘉峪关长城一线。借助于火器,长城防线有效地防御了北方游牧人的攻击,因此明朝不像汉、唐两朝为了西北边境的。
安全。
需要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来对抗北方和西北的游牧人,从而也不必从外地大量输入马匹。换言之,马匹输入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了。
更重要的是,中国与丝路沿途各国(或政权)之间的朝贡贸易是一种官方贸易,是明朝笼络其他国家(或政权)的一种政治手段。这种贸易完全取决于有关国家(或者政权)之间的政治关系,因而不是真正的商业活动。由于朝贡贸易不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也不具有现代意义上的贸易性质。明朝在朝贡贸易中实行“厚往薄来”的政策,使得这种贸易成为明朝政府的沉重财政负担。由于中国在这种朝贡贸易中实际上是赔本的,所以费正清(johnfairbank)说:“不能说中国朝廷从朝贡中获得了利润。回赠的皇家礼物通常比那些贡品有价值得多。在中国看来,对于这一贸易的首肯更多的是一种帝国边界的象征和一种使蛮夷们处于某种适当的顺从状态的手段。”正因为这样,我们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今天有许多对历史有兴趣的国人抱怨,在这种朝贡贸易只是为了满足中国皇帝的虚荣心,“花钱赚吆喝”。
明朝中后期,一则由于财力紧张,二则越来越意识到丝绸之路贸易在经济上得不偿失,明朝政府对维护丝路贡赐的愿望和能力都在日减之中。明朝政府派遣出使西域的人数减少乃至没有,双方往来成为西域人单方面来华。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由于朝贡贸易违背了商业以牟利为目的这一根本原则,因此缺乏发展的内在动力。到了隆庆初年,朝贡贸易制度也基本瓦解了。
事实上,丝绸之路上的民间商贸早就衰落了。由于路途艰难,沿着丝绸之路来做生意的各国商人经历千辛万苦来到中国这个富庶之乡后,都乐不思蜀,不想再回去了。周密说:由于回回商人从中亚到中国“如登天之难”,因此“今回回皆以中原为家,江南尤多,宜乎不复回首故国也”。这些外来客商不想从原路返回故土,中国本土商人更不愿沿着这条艰辛之路去那个危险之地做生意。在这种情况下,贸易怎么进行呢?在此情况下,中国与中亚、西亚之间的贸易也因此不可避免地走向衰亡。
造成丝绸之路贸易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中国与丝绸之路各地的贸易中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等。换言之,中亚、西亚地区需要中国产品,而中国则基本上不需要这些地区的产品。阿里·玛扎海里正确地指出:“中国当时与世界的其余地方比较起来极为富裕和技术发达。中国生产和拥有一切,它丝毫不需要与胡人从事交易。18世纪末东印度公司的英国人在想到用鸦片采交纳茶叶和瓷器价款之前就发现了这一事实。”明朝人对这一点知道得很清楚。嘉靖初年,都御史陈九畴、御史卢问之向嘉靖皇帝提出:“番人之所利于中国者甚多”,而中国却不仅未从中获利,反而受害,因此要求明朝政府“闭关绝贡,永不与通”。这个建议也获得兵部的支持。虽然明朝政府没有采纳这个建议,但是丝路的商贸地位已大不如前。随着海上贸易的蓬勃发展,丝路贸易情况更是每况愈下。
因此,我们应当实事求是地看待丝绸之路的历史。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在文化交流方面有重要意义,但在经济上则否。到了近代,随着大规模商贸活动的发展,这条丝路上的贸易更是已经成为过时之物。正如任何历史上存在过的客观事物一样,丝绸之路也是有兴必有衰,最后乃至终结。那种把丝绸之路称为“洲际商贸大通道”、“永远的通道”的说法,肯定是不符历史实际的。
如前所述,丝绸之路沿途充满各式各样的国家和政权,政治状况极不稳定,反复多变。一些强势的地区势力(特别是游牧政权)往往通过这条通道向外扩张,而中国往往是这种扩张的终极目标。这一点过去往往为人忽视,但的确是历史事实。
阿拉伯人于公元7世纪中叶从沙漠中兴起后,迅速征服了欧亚非广大地区,建立了广袤的阿拉伯帝国,中国史籍中称为大食国。早在8世纪初,阿拉伯帝国在东方的最高长官哈贾吉·本·优素福应许他的两个大将——穆罕默德和古太白·伊本·穆斯林,谁首先踏上中国的领土,就任命谁做中国的长官。于是前者征服了印度的边疆地区,后者征服了塔立甘、舒曼、塔哈斯坦、布哈拉等大片中亚地区,但谁都没能达到中国。唐朝开元三年和五年(715、720xx年),西突厥部落突骑施联合大食向唐朝的安西四镇(位于今天的新疆地区)发动过两次战争,均被唐军击退。为了消除大食的威胁,天宝十年(751)四月,唐朝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率唐、番联军三万人从安西出发,翻过葱岭,越过沙漠,经过了三个月的长途跋涉之后,在七月份到达了中亚名城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城附近)城下。阿拉伯人在接到高仙芝进军的消息之后,驻巴士拉的东方总督艾布·穆斯林立即派遣部将塞义德·本·侯梅德带部下数千人的部队抢先驻守怛逻斯城中,加强防守,为大军集结赢得。
时间。
艾布·穆斯林带着自己的一万人赶往撒马尔罕构筑工事准备大战,齐雅德和另一将领艾布达·乌德·哈里德·本·伊卜拉欣·祖赫利召集河中的驻屯军一万迅速赶往怛罗斯城,高仙芝攻城五天不克,阿拉伯援军赶到,从背后袭击唐军配合唐军作战的葛逻禄部兵突然逃跑,导致唐军战败,高仙芝率领残兵数千逃回安西此后,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将安西驻军东撤,参加平乱,于是西部防线空虚,中国本土暴露在大食兵锋之前幸亏此时吐蕃勃兴,占领了西域,与大食鏖战,阻挡了大食东侵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这个新形势,从长远处看,吐蕃阻止武力传教的大食东侵,使汉族文化免于大破坏,又为后来回纥西迁,定居在天山南北作了准备,对中国历史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共
2
页,当前第。
2
页
1
2
丝绸之路的名人故事篇五
横亘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在世界文明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今天更成了国人关注的焦点。然而人们在热情谈论这条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时,却很少问问它是否真的可以称为“洲际商贸大通道”,或者称为“和平友谊之路”。
在近代以前的历史上,这条丝路曾经是世界上路程最远、为时最长、同时意义也最重要的国际商道。早在两千年前,罗马地理博物学家老普林尼(gaiuspliniussecundus)说道:“遥远的东方丝国在森林中收获丝制品,经过浸泡等程序的加工,出口到罗马,使得罗马开始崇尚丝制衣服”。他还说:“保守估计,印度、塞雷斯(中国)和阿拉伯半岛每年可以通过贸易从罗马帝国赚取一亿银币(sesterces)的利润,这便是我们罗马帝国的妇女每年用作购买奢侈品的花费。”虽然他说的贸易数字无从证实,但这段话也表明:早在公元之初,丝绸之路已把欧亚大陆两端的汉帝国和罗马帝国以及中间的印度联系了起来。
首先,交通运输方面,这条丝路是一条极尽艰难险阻的路程。它在历史上经历了不少变化。在汉代,它西起罗马帝国首都罗马城,经西亚、中亚,最终到达中国的首都长安。到了唐代以后,丝绸之路覆盖范围扩大,西起地中海东岸与黑海沿岸港口城市(例如亚历山大港、大马士革、阿勒颇、君士坦丁堡等),经过里海南部进入亚洲,穿过巴格达,分为几条支路穿过内陆地区,再汇集于咸海附近,然后在中亚的布哈拉开始分路前往印度的德里与阿格拉。经过布哈拉,到达帕米尔北部的撒马尔罕后,丝绸之路再次出现分支:往北通向阿拉木图,往东穿越中亚,并沿昆仑山脉或天山山脉行进抵达西安。
无论是哪一条丝绸之路,一路上尽是高山、大漠、草原、荒野,大多数地方人烟稀少,许多地方甚至人迹罕至。唐代高僧玄奘沿着丝绸之路西行,行至莫贺延碛,“长八百余里,古曰沙河,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唯望骨聚马粪等渐进”,“四顾茫然人鸟俱绝,夜则妖魑举火烂若繁星,昼则惊风拥沙散如时雨。虽遇如是,心无所惧,但苦水尽渴不能前。是时四夜五日无一渧沾喉口腹干燋。几将殒绝不复能进”。到了梵衍那国,“在雪山中,涂路艰危倍于凌碛之地,凝云飞雪曾不暂霁,或逢尤甚之处则平途数丈。故宋王称西方之难增冰峨峨飞雪千里即此也”。又“渡一碛至凌山,即葱岭北隅也。其山险峭峻极于天,自开辟已来氷雪所聚,积而为凌,春夏不解,凝冱污漫与云连属,仰之皑然莫覩其际。其凌峯摧落横路侧者,或高百尺,或广数丈。由是蹊径崎岖登涉艰阻。加以风雪杂飞,虽复屦重裘不免寒战。将欲眠食复无燥处可停,唯知悬釜而炊席冰而寝。七日之后方始出山。徒侣之中冻死者十有三四。牛马逾甚”,旅途极尽艰难。元朝初年人周密说:“回回国所经道中,有沙碛数千里,不生草木,亦无水泉,尘沙眯目,凡一月方能过此。每以盐和面作大脔,置橐驼口中,仍系其口,勿令噬嗑,使盐面之气沾濡,庶不致饿死。人则以面作饼,各贮水一槛于腰间,或牛羊浑脱皮盛水置车中。每日略食饵饼,濡之以水。或迷路水竭,太渴,则饮马溺,或压马粪汁而饮之。其国人亦以为如登天之难。”马可·波罗行经中国新疆的罗布荒原时,从荒原的最窄处穿过,也需要一个月时间;倘若要穿过其最宽部分,则几乎需要一年的时间。人们要过此荒原,必须要准备能够支持一个月的食物。在穿越荒原的三十天的路程中,不是经过沙地,就是经过不毛的山峰。特别是帕米尔高原,沿高原走十二日,看不见一个居民。此处群山巍峨,看不见任何鸟雀在山顶上盘旋。因为高原上海拔高,空气稀薄,食物也很难煮熟。
直到17世纪初,葡萄牙传教士鄂本笃沿着丝绸之路从印度经中亚来中国,旅程依然非常艰险。在翻越帕米尔高原时,“由于天气寒冷、空气稀薄,人、马几乎不能呼吸,因此而致死者比比皆是,人们只有靠吃蒜、葱或杏干来抵御”。他们经过了一段最恶劣的道路,在滕吉巴达克(tengi-badascian)山附近损失了大量财物和马匹,在翻越撒克力斯玛(sacrithma)高山的时候又冻死了许多同伴。在与盗贼、火灾、山岭、风雪相争斗后,1611月末这支商队终于到达目的地——喀什噶尔的鸭儿看城。此时距鄂本笃等离开果阿东行已有一年。鄂本笃所带的马有六匹都死于冻饿困乏。
丝绸之路上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骆驼和马、驴,特别是被称为“沙漠之舟”的骆驼。据马可·波罗在罗布荒原所见,商人们用骆驼的多,因为骆驼能载重物,而食量又小,比较合算。然而,即使是骆驼,其运载能力也十分有限。例如连接欧亚海上贸易的苏伊士地峡,长不过160余公里,沿途是沙漠,货物运输只能靠骆驼。适应这里天气和地理情况的阿拉伯骆驼,在最佳状况下能驮运400磅(180公斤)重的货物,每天走40英里(64公里)的路程。丝绸之路沿途的地形更为复杂,行程更为遥远和艰苦,因此骆驼的运输能力更受限制。他们将食物和商品装在驴子和骆驼背上,如果这些牲畜在走完这个荒原之前就已精疲力竭,不能再使用的话,他们就把它们杀而食之。
其次,前近代时期的世界上,各个国家(或政权)的领土往往没有明确的边界,因此出现许多管辖权不清的地方。不少地区在若干时期中甚至没有国家(或政权)管治,成为政治管辖的真空地区。这种情况使得国际贸易成为高风险的事业。特别是前近代时期国际贸易中的商品主要是价格昂贵的奢侈品。这样一来,使得从事国际贸易的商队更加成为沿途盗匪垂涎的目标。因此丝绸之路上盗匪横行,洗劫商旅,杀人劫财,乃是常情。玄奘西行中就多次遇到盗匪,有一次遇到多达二千余骑的“突厥寇贼”。另外一次与商人通行,有一日,“同侣商胡数十,贪先贸易夜中私发。前去十余里,遇贼劫杀无一脱者。比法师等到,见其遗骸无复财产”。蒙古帝国时期治安情况有所好转,丝路得以重现繁荣。但是从马可·波罗的记述来看,盗匪依然不少。像著名的商业中心忽里模子城附近就因有成群的强盗不断袭击抢劫商旅,所以极其危险。蒙古帝国瓦解后,中亚地区大多数时期处于混乱状态。鄂本笃于1603年3月从印度启程前往中国,在拉合尔随同商队出发去喀布尔,同行的有500人,已有相当的自卫能力,但途中遇到盗匪,多人受重伤,鄂本笃和其他几人逃到了树林里才得以脱险。因此之故,商人只能结成大团伙,携带武器,雇用卫队,以对付小股盗匪。荷兰人白斯拜克于1560年奉日耳曼皇帝查理五世之命,出任驻奥斯曼帝国使节。他在伊斯坦布尔见到一位旅游中国的土耳其麦沃拉纳教派的伊斯兰传教士。此教士讲了他去中国经历。他加入了进行丝绸之路贸易的商队。这个商队规模颇大,原因是路上艰难险阻,非结大队不可。他们一直行抵中国嘉峪关后,方才安全。
第三,丝绸之路是一条国际贸易路线。国际贸易涉及国际贸易的各国(或者领土政权),在经济政策、语言、法律、风俗习惯以及货币、度量衡、海关制度等方面都不相同。由于这些差异,进行国际贸易有诸多困难。例如因为贸易主体为不同国籍,资信调查比较困难;因涉及进出口,易受双边关系、国家政策的影响;交易金额往往较大,运输距离较远,履行时间较长,因此贸易风险较大;除交易双方外,还涉及到运输、保险、银行、商检、海关等部门;参与方众多,各方之间的法律关系较为复杂。即使在今天,国际贸易也比国内贸易更困难,同时商业风险也更大。至于在前近代时期,情况就更为严峻了。由于没有国际法和国际公约一类共同的游戏规则,因此一旦商业纠纷出现,在大多数情况下,就只有靠纠纷发生地的统治者的意志来解决。丝绸之路上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大小邦国及游牧部落政权,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其中许多可以说就是当时的“流氓国家”(roguestates)。它们往往对过往商旅横征暴敛,雁过拔毛,过往商队不得不忍受它们的勒索。即使是那些“非流氓国家”,商队也往往要向它们上贡,寻求它们在其境内经过时予以保护。更严重的是,这条路上的政治状况很不稳定,正如罗伯特(jean-noelrobert)所说的那样,在罗马帝国时代,丝绸之路沿途所经之地区政治相对稳定,因此无论怎样困难,东西方之间的道路还是通贯了近两个世纪。但是公元3世纪以后,世界陷入一片混乱,安全得不到保证,贸易也随之越来越少。
以上各种情况,都大大增加了丝绸之路贸易的成本。由于贸易成本高昂,因此丝绸之路贸易只能进行丝绸、宝石、香料、黄金等体积小、重量轻、价值昂贵的商品贩运。难怪这条商路被称为丝路,而活跃在这条丝路上的“胡商”、“番客”(特别是波斯商人)在唐代文献中多半被描绘为慧眼识宝的人。美国学者拉铁摩尔说:“长期贸易主要是奢侈品的交换,丝(后来又有茶和瓷器)是中国的输出品。金、玉、良马,喀什以西的五金、葡萄干一类的珍味,奴隶、歌女、乐工等都输入中国。”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些商品的贸易对经济发展的意义并不大,而且非常容易受到各种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中亚和西亚向中国输出的最主要货品实际上是马匹。伊朗学者阿里·玛扎海里说:“中国人在与西亚的贸易中仅仅偏爱唯一的一种西方产品,即作为阿拉伯马之先祖的波斯马。”这种马就是中国古书上说的汗血马,学名阿哈尔捷金马(拉丁名akhal-tekehorses)。汗血马的皮肤较薄,奔跑时,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容易被看到,另外,马的肩部和颈部汗腺发达,马出汗时往往先潮后湿,对于枣红色或栗色毛的马,出汗后局部颜色会显得更加鲜艳,而这种马身上的一种寄生虫,会导致马的皮肤上出现红斑,给人以流血的错觉,因此这种马也被称为汗血马。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汗血马日行千里,汉武帝时外国进献乌孙马,武帝见此马神俊挺拔,便赐名“天马”;后来又有人进贡了西域大宛的汗血马,于是他又将乌孙马更名为“西极马”,而称汗血马为“天马”。由于种种原因,波斯马不能很好适应中原的水土,因此未能在中国繁衍起来,因此以后不断有西域良马输入中国的记载。直到明末崇祯十六年(1643年)仍有“西域献千里马”的记载,这是目前发现的明朝与西域朝贡贸易的最后一次记载。不过到了明代中后期,这种以进贡方式输入的中亚、西亚良马的数量已经非常有限。
与此同时,中国人发现从北面的蒙古高原和中国东北地区输入的蒙古马,虽然不如波斯马高大俊美,但价格便宜得多,而且更加吃苦耐劳,因此宁愿购买这种价廉物美的蒙古马。明代中亚、西亚接近中国的地区大部分处于蒙古人的统治之下,蒙古马成为这些地区对明朝的朝贡贸易的主要内容。为蒙古统治者进行这种贸易中亚商人就通过朝贡贸易把马大量送到中国。15世纪,中亚商人马茂德侍奉瓦剌汗也先,并作为瓦剌官员在中国开展贸易活动。他几乎每隔一年来中国一次,大约在9月或10月到达北京,度过冬季,次年春天返回蒙古高原。正统十二年(1447年)他出现在大同的时候,据说率领超过两千人的大商队,带来貂皮一万二千多张、马四千匹,用来交换中国产品。西域各国(或政权)的朝贡使团人数众少则几十人,多则三四百人;进贡的方物主要是马,数量少则几十、几百匹,多则三千,甚至六千匹。
然而,中国输入马主要是为了军事用途,其输入处于国家严格的控制之下,对于民间经济并无多大意义。不仅如此,明代中后期,西北方边防线退到了嘉峪关长城一线。借助于火器,长城防线有效地防御了北方游牧人的攻击,因此明朝不像汉、唐两朝为了西北边境的安全需要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来对抗北方和西北的游牧人,从而也不必从外地大量输入马匹。换言之,马匹输入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了。
更重要的是,中国与丝路沿途各国(或政权)之间的朝贡贸易是一种官方贸易,是明朝笼络其他国家(或政权)的一种政治手段。这种贸易完全取决于有关国家(或者政权)之间的政治关系,因而不是真正的商业活动。由于朝贡贸易不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也不具有现代意义上的贸易性质。明朝在朝贡贸易中实行“厚往薄来”的政策,使得这种贸易成为明朝政府的沉重财政负担。由于中国在这种朝贡贸易中实际上是赔本的,所以费正清(johnfairbank)说:“不能说中国朝廷从朝贡中获得了利润。回赠的皇家礼物通常比那些贡品有价值得多。在中国看来,对于这一贸易的首肯更多的是一种帝国边界的象征和一种使蛮夷们处于某种适当的顺从状态的手段。”正因为这样,我们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今天有许多对历史有兴趣的国人抱怨,在这种朝贡贸易只是为了满足中国皇帝的虚荣心,“花钱赚吆喝”。
明朝中后期,一则由于财力紧张,二则越来越意识到丝绸之路贸易在经济上得不偿失,明朝政府对维护丝路贡赐的愿望和能力都在日减之中。明朝政府派遣出使西域的人数减少乃至没有,双方往来成为西域人单方面来华。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由于朝贡贸易违背了商业以牟利为目的这一根本原则,因此缺乏发展的内在动力。到了隆庆初年,朝贡贸易制度也基本瓦解了。
事实上,丝绸之路上的民间商贸早就衰落了。由于路途艰难,沿着丝绸之路来做生意的各国商人经历千辛万苦来到中国这个富庶之乡后,都乐不思蜀,不想再回去了。周密说:由于回回商人从中亚到中国“如登天之难”,因此“今回回皆以中原为家,江南尤多,宜乎不复回首故国也”。这些外来客商不想从原路返回故土,中国本土商人更不愿沿着这条艰辛之路去那个危险之地做生意。在这种情况下,贸易怎么进行呢?在此情况下,中国与中亚、西亚之间的贸易也因此不可避免地走向衰亡。
造成丝绸之路贸易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中国与丝绸之路各地的贸易中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等。换言之,中亚、西亚地区需要中国产品,而中国则基本上不需要这些地区的产品。阿里·玛扎海里正确地指出:“中国当时与世界的其余地方比较起来极为富裕和技术发达。中国生产和拥有一切,它丝毫不需要与胡人从事交易。18世纪末东印度公司的英国人在想到用鸦片采交纳茶叶和瓷器价款之前就发现了这一事实。”明朝人对这一点知道得很清楚。嘉靖初年,都御史陈九畴、御史卢问之向嘉靖皇帝提出:“番人之所利于中国者甚多”,而中国却不仅未从中获利,反而受害,因此要求明朝政府“闭关绝贡,永不与通”。这个建议也获得兵部的支持。虽然明朝政府没有采纳这个建议,但是丝路的商贸地位已大不如前。随着海上贸易的蓬勃发展,丝路贸易情况更是每况愈下。
因此,我们应当实事求是地看待丝绸之路的历史。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在文化交流方面有重要意义,但在经济上则否。到了近代,随着大规模商贸活动的发展,这条丝路上的贸易更是已经成为过时之物。正如任何历史上存在过的客观事物一样,丝绸之路也是有兴必有衰,最后乃至终结。那种把丝绸之路称为“洲际商贸大通道”、“永远的通道”的说法,肯定是不符历史实际的。
如前所述,丝绸之路沿途充满各式各样的国家和政权,政治状况极不稳定,反复多变。一些强势的地区势力(特别是游牧政权)往往通过这条通道向外扩张,而中国往往是这种扩张的终极目标。这一点过去往往为人忽视,但的确是历史事实。
阿拉伯人于公元7世纪中叶从沙漠中兴起后,迅速征服了欧亚非广大地区,建立了广袤的阿拉伯帝国,中国史籍中称为大食国。早在8世纪初,阿拉伯帝国在东方的最高长官哈贾吉·本·优素福应许他的两个大将——穆罕默德和古太白·伊本·穆斯林,谁首先踏上中国的领土,就任命谁做中国的长官。于是前者征服了印度的边疆地区,后者征服了塔立甘、舒曼、塔哈斯坦、布哈拉等大片中亚地区,但谁都没能达到中国。唐朝开元三年和五年(715、7),西突厥部落突骑施联合大食向唐朝的安西四镇(位于今天的新疆地区)发动过两次战争,均被唐军击退。为了消除大食的威胁,天宝十年(751)四月,唐朝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率唐、番联军三万人从安西出发,翻过葱岭,越过沙漠,经过了三个月的长途跋涉之后,在七月份到达了中亚名城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城附近)城下。阿拉伯人在接到高仙芝进军的消息之后,驻巴士拉的东方总督艾布·穆斯林立即派遣部将塞义德·本·侯梅德带部下数千人的部队抢先驻守怛逻斯城中,加强防守,为大军集结赢得时间。艾布·穆斯林带着自己的一万人赶往撒马尔罕构筑工事准备大战,齐雅德和另一将领艾布达·乌德·哈里德·本·伊卜拉欣·祖赫利召集河中的驻屯军一万迅速赶往怛罗斯城,高仙芝攻城五天不克,阿拉伯援军赶到,从背后袭击唐军。配合唐军作战的葛逻禄部兵突然逃跑,导致唐军战败,高仙芝率领残兵数千逃回安西。此后,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将安西驻军东撤,参加平乱,于是西部防线空虚,中国本土暴露在大食兵锋之前。幸亏此时吐蕃勃兴,占领了西域,与大食鏖战,阻挡了大食东侵。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这个新形势,从长远处看,吐蕃阻止武力传教的大食东侵,使汉族文化免于大破坏,又为后来回纥西迁,定居在天山南北作了准备,对中国历史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到了明代,情况变得更加严峻。差不多就在明朝建立的同时,中亚兴起了一个极具侵略性的游牧政权——帖木儿帝国。这个帝国的创始人是帖木儿(1335-14),历史上也称为“跛子帖木儿”。他自称是成吉思汗的嫡派后裔,并以成吉思汗的继承人自居。帖木儿的势力兴起于中亚的河中地区,迅速成为中亚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此人以残暴著称,对一切敢于抗拒的敌人进行大屠杀,并用被杀者的头颅建立人头金字塔,以警示他人,不得反抗。他一生都在征战:三征花刺子模,六次或者七次征伊犁,两征东波斯,三征西波斯,打败了奥斯曼帝国、东欧的金帐汗国、中亚的东察合台汗国和印度德里苏丹国等伊斯兰强国,并对俄罗斯发动了两次战争。中亚、中东、印度的重要城市报达(今巴格达)、布鲁萨、萨莱、焉耆和德里等著名城市都遭到过他的洗劫。通过三十多年的征战,他建立了从德里到大马士革、从咸海到波斯湾的帖木儿帝国,定都于撒马尔罕。他到了晚年打算要征服中国。此时明太祖建立了明朝,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派使者傅安、刘伟等出使西域,来到撒马尔罕后,被帖木儿王朝逮捕,经过长时期的谈判后才获释。尔后,帖木儿于洪武二十、二十五、二十七年(1387、1392、1394年)三次派使者携带礼物到明朝,呈上了措辞谦卑的称臣书信,以刺探明朝的虚实和麻痹明朝。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元璋派傅安携带一封向帖木儿表达感谢的信到撒马尔罕。但在此时帖木儿已经宣布他要征服中国以迫使中国人皈依伊斯兰教,并且开始在位于今哈萨克斯坦南部的讹答刺城聚集大军。傅安尚未返回,明成祖已即位。成祖得到帖木儿准备入侵的消息,立即命令甘肃总兵宋晟进行戒备。永乐二年(14),帖木儿兴兵二十万远征中国,途中突然于次年(1405年1月19日)在讹答刺城病逝,终年71岁。在他壮丽的蓝色圆顶的陵墓内的绿玉色棺材上,写着他的豪言:“只要我仍然活在人间,全人类都会发抖!”台湾作家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对此事进行评论说:“仅只比明王朝晚一年,在中亚兴起的帖木儿汗国,正决心恢复蒙古帝国东方的故有版图。1404年,靖难之后结束第二年,帖木儿大汗从他的首都撒马尔罕;出发东征,进攻中国。不料在中途逝世,军事行动中止。如果帖木儿不适时的死,根据已知的资料推断,以明王朝以那残破的力量,势将无力抵抗。一个新的异族统治可能再现。”柏杨仅只提到“新的异族统治”,然而与以前对各种宗教都持宽容态度的成吉思汗、忽必烈汗不同,明朝现在面对的是一位狂热的圣战领袖,力图用武力迫使中国人改宗伊斯兰教。如果帖木儿的计划成功,中国的历史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帖木儿帝国之后,中亚一些统治者依然企图染指中国西北地区。1517年,满速儿汗从哈密向甘肃的敦煌、肃州和甘州方向攻击中国本土。与此同时,他的弟弟、喀什噶尔的统治者赛德汗把圣战引入了吐蕃人的拉达克地区。《明史》和《拉失德史》都记载了满速儿汗对中国的战争,《拉失德史》并指出这是一次反异教的圣战。在圣战的威胁下,嘉峪关以西地区各族人民大多皈依了伊斯兰教。
这些中国所面对的严重威胁都是来自丝绸之路。因此把丝绸之路想象为歌舞剧《丝路花雨》所描绘的那种莺歌燕舞、歌舞升平的和平友好景象,当然不符合历史。
有鉴于以上各方面的原因,到了明代中后期,明朝政府重新考虑以往对丝绸之路沿途地区的政策,采取更为现实的对策。为了保障西北地区的安全和丝绸之路沿途地区的秩序,明初在嘉峪关以西(今甘肃西北、青海北部及新疆东部)设立的七个羁縻卫所,又称“关西七卫”、“西北七卫”和“蒙古七卫”(因七卫首领皆为蒙古贵族),作为处理这些地区事务的机构。经过多年的考量,到了嘉靖三年(1524年),明朝政府将七卫全部撤入嘉峪关以内。这一行动不仅表现了明朝将边防线收缩到其力所能及的范围,而且也表现了明朝不愿意再介入中亚地区的纷争。
晚明著名文人袁宏道在谈到对待邻国之间的纠纷时说:“譬如邻人自相讦讼,我乃鬻田宅、卖儿女为之佐斗,不亦惑乎?”撤回关西七卫也表现了这种态度。撤回关西七卫是明智的,因为这可以使得明朝政府将有限的资源用到更加需要的地方。这一行动标志着在过去两千年中时通时闭的丝绸之路,终于到了其终结之时。到了清代,丝绸之路贸易在中国的外贸中所占地位已经无足轻重。因此可以说到了明代后期,丝绸之路就已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丝绸之路的名人故事篇六
玄奘离开长安,到了瓜州,先是被李昌捉住,后因李昌是信佛之人,所以把玄奘放了,玄奘被放之后,去一座庙里求佛,偶然遇到一名胡人,名叫石磐陀,希望请高僧为他受戒,让他成为居士,于是就请玄奘帮他受戒。当他得知玄奘要远赴印度求法,心中十分敬仰,发誓要帮助玄奘,随师父前往印度。
但经过几天的日夜兼程,石磐陀怕玄奘在五峰被擒而把他供出来(在当时协助偷渡过境是死罪),怕惹来杀身之祸,竟产生了杀师叛逃的恶念。一天夜晚玄奘刚躺下睡觉,发觉有人正向他走来,定睛一看,正是石磐陀,石磐陀抽出刀,向他逼近,走过来,又返回,又走过来,又返回,玄奘知道他已经动了杀机。此刻,不论是厉声斥责,还是乞求饶命,都会激起石磐陀的杀心。于是玄奘静静地坐着,闭目不视。见此情景,石磐陀竟不敢下手,徘徊良久终于还刀入鞘。到了第二天早晨,石磐陀终于承认了。于是玄奘送石磐陀了一匹骏马,自己带着老胡人送的瘦老赤马走向五峰。
丝绸之路的名人故事篇七
“丝绸之路”一词的来源:19世纪末德国的地理学家李希德?霍芬在中国的甘肃省和**维吾尔**考察时,看到从东面来的商队,便想这是否就是古代运送丝织品的通道呢?他在其所著的《中国》一书的第一卷中第一次将这条路命名为“丝绸之路”,此后这句话便被广泛地用于泛指古代连接东西方两个世界的贸易之路。
绿洲之路:丝绸之路总的来说可以分为陆路和海路两条。陆路又可分为绮中亚、天山以北草訽的草訽之路和绮天山以南的绿洲之路两条。其中绿洲丝路又分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的西域北路和绮塔克缤玛干大沙漠南缘的西域南路,海路是指绮中国南部、印度、波斯湾抵达红海。现在由于地理位置的訽因,我们还是把目光转向陆路丝绸之路。
连接中亚绿洲城市的这条路以西安(古代长安)为出发点,途中在中国境内又分为三条,它们分别是:
1、天山北路:西安—敦煌—哈密—乌鲁木齐—伊犁—苏联(俄罗斯)境内—罗马。
3、西域南路:西安—楼兰—且末—尼雅—和田—喀什—帕米尔高訽—中亚—西亚这条连接绿洲之间的商队之路是人类与严酷的自然斗争中开创的道路。丝绸之路开通前的状况:位于丝路**位置的帕米尔高原西侧,是久负盛名的蓝宝石产地,这里所产的宝石在很久以前就被运往地中海沿岸。此外,在帕米尔高訽东侧的塔里木盆地西南的和田,以出产玉石而闻名,中国自古以来都以此处所产玉石为上乘之品而极为重视。因此,丝路开通以前,以帕米尔高訽为中心至西亚诸国“蓝宝石之路”和通往中国内地的“玉石之路”就已绮开通了。
此外,在公园前5世纪,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他的《历史》一书中写到:早在公元前7世纪,黑海北岸兴起的游牧民族斯泰基族的高度的金属文明就已传播到了居于天山脚下的塞族。匈奴的兴起:到了公元前3世纪,继承了斯泰基文化的塞族—匈奴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最初,游牧于蒙古高訽一带的匈奴在吸收了周围部落的同时又将其势力范围想东扩张,最后出现在中国本土上,秦始皇为了防止匈奴的入侵而在公元前214年修筑了万里长城。在秦朝倾力修筑长城之时,匈奴击败了游牧于甘肃河西一带的大月氏,并将其赶至中亚阿姆河一带,控制了以蒙古高訽为中心,东至辽东半岛,西至塔里木盆地(包括36国在内)的广大地区。汉朝统一中国:在中国,秦朝灭亡以后。汉朝建立了统一的中国,汉朝从建立之初就背负着与匈奴斗争的使命。匈奴绮常袭击汉朝的北部疆域,以致于发生了汉高祖刘邦在山西白登山被围事件。自此以来,汉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赠送许多物品,并下嫁了王女。
汉武帝在公元前159年,汉武帝即位,此时,汉朝国内安定,绮济繁荣,汉武帝便开始采取积极的对外政策。其一是计划击败匈奴,保持北部边疆的安定。其二是相与西方通商。要实施这个政策就必须与大月氏结成联盟。据说大月氏的首领被匈奴所杀,因此,他们非常仇视匈奴。与大月氏达成联盟来夹击匈奴,张骞就是被选**来的使者。张骞西行:公元前138年,张骞与匈奴出身的甘父带领百十来人从长安出发,在出了汉朝疆域后不久便被匈奴捕获。匈奴单于让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流放于漠北草訽。张骞在此度过了十几年,并有了自己的孩子,但是他却一直没有忘记自己作为汉朝使者的使命,最后终于找到机会逃了出来,绮过大宛、康居,终于到达了已在阿姆河流域定居建国的大月氏,可是,到了大月氏之后才发现大月氏已绮满足于这块水草丰美的地方,已失掉了向匈奴复仇的意志。张骞在大月氏呆了一年以后,见游说不成便踏上了归途,途中又被匈奴捉住,1年以后,匈奴发生内乱,张骞乘机逃脱,于公元前126年,也就是出发13年后,终于返回了长安。与大月氏结成联盟的目的虽然没有达到,但张骞却带回了有关西域的很多情报。汉武帝被张骞报告里所述的有关西域的各种珍奇物产所吸引,特别是被誉为“天马”的大宛产的汗血马。对喜欢骏马的汉武帝来说最具吸引力。此后,在击败匈奴后,张骞于公元前119年再次出使西域,抵达乌孙,为开辟通商作出了重大贡献。
丝路传播的物品:现在,我们常见的葡萄、苜蓿、胡麻、黄瓜、胡椒、胡桃等,据说都是张骞所带来回来的东西。此外,绮过张骞所开辟的这条通商道路传来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汉武帝所喜爱的大宛马自不必说,还有地毯、毛织物、蓝宝石、宝石、金银器、玻璃制品、珍珠、土尔其石、以及罗马、波斯的银币等,此外公元前后由中亚传来的佛教,以及汉明帝时,由西域来访的僧侣所穇译的佛绮、建造的寺院等。另外,中国产的丝织品、瓷器、漆器等也传到了西方。据说,中国人为了保持对丝织品的独占地位,在输出丝织物的同时严禁输出蚕种。在中国古代遗迹中发现了茧,在殷代的甲骨文中就有“蚕”、“桑”、“绢”、“帛”等文字,由此可见,蚕丝技术始于战国时代而成熟于汉代。后汉与丝绸之路:汉朝时在西域地区设置了西域督护府,其势力范围几乎包括了中亚全部。但是在前汉趋于衰退之时,代之而起的是十几年后兴起的后汉。在后汉时代,班超、班勇父子两人威震西域,夺回了曾一度被匈奴所占据的西域,重新设置了西域督护府。班超巧妙地运用外交和武力手段,使五十多个城邦国家服属后汉,这样,在平定了中亚之后,丝路上地交通与贸易进一步趋于繁荣。甘英出使罗马、班超于公元97年派遣部下甘英出使大秦(罗马),甘英虽然没能与罗马进行直接接触,但却是中国人首次到达地中海东岸(现在的希腊附近),而且还带回了大量关于中亚、印度、西亚、罗马等地的情报。以这些情报为基础,通商也逐步走向繁荣。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的使者来到后汉拜访,大秦王安敦是当时的罗马皇帝。象这样在前汉、后汉时代开始进行的西域地区的贸易活动,常因汉朝的内乱和游牧民族的入侵而中断,此后,随着唐朝的建立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绮营。唐代的丝绸之路、公元618年唐王朝建立了强大而又统一的中国。此时,在漠北高訽与匈奴相匹敌的(土尔其系的)游牧民族突厥也建立了游牧帝国。与汉朝一样,唐朝在国力强盛以后击溃了突厥,使其土崩瓦解,使得东西方贸易比汉代更加繁荣。
玄奘三藏赴印度:在唐王朝建立后不久,唐三藏便起身赴印度取经。但此时的丝路大部分控制在突厥手中,唐朝禁止出国旅行。公元627年(一说629年)唐三藏还是悄悄地从长安出发,越过边关,绮河西走廊途径伊吾(哈密),高昌(吐鲁番)向西边进发,当时唐三藏认为伊吾、高昌为异教之地,但却意外地得到了热情的接待,特别是信仰佛教的高昌国竟有僧人三千人。此后,唐三藏又向西绮塔缤斯、塔什干、撒马尔汗等地抵达印度。唐三藏还留下了西行记录《大唐西域记》一书共12卷。(后人根据他的行记写了一部脍炙人口的神话小说《西游记》)造纸术的传播:在唐代有一件不能忘却的事情就是造纸术的传播。公元751年唐与波斯在塔缤斯河展开了一场会战。唐军大败,只好后退。在被送往撒马尔汗和巴布缤的战俘中有一名造纸工匠。这名造纸工传播了了造纸术。唐朝对西方文化十分宽容,在长安建有罗亚斯德教寺院、伊斯兰教寺院,宫廷中也使用被叫做色国人的西方人才。据说倍受唐玄宗、杨贵妃宠爱的安禄山就是伊朗血统的混血儿。**的兴起:代替突厥而取得蒙古高訽支配权的**,公元840年被(土耳其血统的)柯尔柯孜追至蒙古高訽的维吾尔人在征服了东土耳其斯坦之后,控制了许多城邦国家。此后逐渐地放弃了游牧生活,在绿洲定居下来。现在生活在绿洲上的**人便是他们的后裔,但是,有的学者指出:古代**与现代**没有直接关系。唐朝在公元755年发生了安史之乱,在维吾尔人的支持下,此乱才得以平息。由此看来,唐朝与维吾尔保持着和睦的关系,保证了西域的安全。但是,自从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以后,直到元朝建立,此期间大约三个半世纪中,中国通往西方的这条丝路几乎被废弃。蒙古帝国与丝绸之路:在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骑兵征服北亚之后的13世纪,丝绸之路才再度得以畅通,在蒙古铁骑势如破竹的进攻下,这次西征到达德国和波兰,从而形成了包括中国西域、伊朗、俄罗斯在内的空前的大帝国。成吉思汗的子孙忽必烈在中国建立元朝,任用波斯人和维吾尔人作官,此时威尼斯商人马克?波罗绮西域南道到达元朝都城—大都,他回国后写下了著名的《东方见闻录》,其中也介绍了“黄金之岛”日本。在马克?波罗的书中记录有“牌子”一词,这是元朝皇帝颁发的一种通行证,它可以在蒙古帝国领域内自由旅行。因为蒙古势力抵达西亚,所以在中国与欧洲之间,持有这种牌子的商人可以直接来往进行贸易活动。
此时天主教也传播而来,据说当时作为罗马教皇委派的使者也访问了大都,一百多人还接受了洗礼。但是,蒙古的`西征也带来了破坏性的一面,压榨中亚城邦国家,从而导致城市荒废。铁木尔帝国与丝绸之路: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控制着河西走廊及哈密一带,中亚一带则被控制在自称为成吉思汗后裔的铁木尔帝国手中,铁木尔一生征战,建立了一个东起中国北部边境,南抵印度北部,西至小城邦国家,北至俄国南部的大帝国。铁木尔王朝热心于建设华丽的建筑,表现了对学识和艺术的深刻理解,首都撒马尔汗就是集东西方文化之大成之地。但是,铁木尔帝国在远征中国途中,随着铁木尔君主之死,快速走向衰退,丝路上的游牧民族也由盛至衰,丝路贸易也趋于败落。丝绸之路的衰退:关于丝路的衰退,我想有以下几种理由:其一是公元1498年达?迦马发现印度洋航线。其二是奥斯曼帝国又占领了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因此,欧洲与中国的通商便得越来越困难,欧洲不得不寻求新的通商道路,海路顿时引人注目,随着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发展,在安全上和成本上都有较大的益处,丝路由此成为地方贸易的通道,十五世纪以后,丝路对人们来说,已绮成为一片空白之地。
清代的丝绸之路:公元17—18世纪,天山南路、北路处于准噶尔贵族控制之下。这对建国于中訽的清朝来说是一片难以控制的地区,但是,在乾隆年间,即公元1755—1758年平定了准噶尔贵族叛乱,称此地为“**”,并在伊犁设伊犁将军府。此时,为清朝立下功绩的吐鲁番郡主被特许建立了苏公塔,以记其功。清朝还在各绿洲驻有少量军队,并允许其自治,在这种情况下,,不断发生伊斯兰教教徒叛乱,同时勾结俄罗斯军队南下。为了对付这种情况,清朝在**设省,并大量移民。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原混乱,**也处于内乱之中,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于1955年10月1日建立了******。
丝绸之路的名人故事篇八
说起丝绸之路,我们便会觉得那是一条带有神秘色彩的古老驿道,起于汉,兴于唐,丝绸之路贯通了京都长安与亚欧大陆的贸易,做到了互通有无,同时也将自己的文化带入了对方的文化中,形成了多元的文化格局,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丝绸之路的兴盛也促使了很多人去亲身体验,其中有很多我们熟悉的人物,吴承恩笔下的唐玄奘就是其中之一,在我们所熟知的《西游记》中,唐僧是一个人妖不分,善恶难辨的糊涂和尚,其实不然,真实的玄奘是一个敢于只身一人勇闯大漠、并精通佛法的得道大师,除此之外,玄奘的家境殷实,他俗家姓陈,父亲陈光蕊,中过状元,官拜文渊阁大学士,外祖父殷开山,官至宰相。那么玄奘又为什么要去西行取经呢?我想除了玄奘本身好学的原因外,想要在唐朝众多的人才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有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游学经历。
公元639年,玄奘得一匹良驹相伴,自长安出发,历时17年,途径138个国家,终取得真经,返回大唐。要说玄奘途中的经历可真是丰富,玄奘一路西行,途中经过秦州、兰州等地,历尽千辛万苦,到达了距今天吐鲁番40千米的高昌国,当时的高昌国王被玄奘一人勇闯大漠的精神所感动,将其视为座上宾,殷勤招待并希望玄奘能在高昌弘扬佛法,普度众生,后玄奘继续西行,终于到达天竺,师从戒贤大师,学习大乘佛教。而高昌国也是《西游记》中第十七回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故事的发生地,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火焰山,火焰山是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内的一座山,因其所有的盆地地形,使得火焰山成为了全中国最热的地方,夏季最高温度可以达到四十至五十摄氏度,每当盛夏,七月流火,红日当头,地气蒸腾,焰云缭绕,红色的山体形如飞腾的火龙,十分壮观。维语称火焰山为“克孜勒塔格”(红山之意),而吴承恩在《西游记》中这样描述火焰山:“西方路上有个斯哈哩国,乃日落之处,俗呼天尽头。这里有座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那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袋、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哩!“虽然这段话实在是过于夸张,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火焰山高温、寸草不生的特征,但在火焰山的山腹中因地壳运动产生了许多的沟谷,火焰山的奇特地形也给了瓜果生长充足的糖分的机会,哈密瓜、葡萄、桃等瓜果得以在这里生长,每到收获季节,到处都是瓜果飘香。而现在香甜的哈密瓜,大串大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已经成为了新疆的靓丽名片。
玄奘在丝绸之路西行取经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为我们所熟知的故事,虽然这些故事并不像《西游记》中的故事一样脍炙人口,但会还原给我们一个真实的唐玄奘。我们都知道《西游记》中玄奘的是三位徒弟是作者吴承恩编造出来,娱乐大众的,但在历史上,玄奘真收过一个徒弟,此人名叫石磐陀,十分崇拜玄奘,便执意要与玄奘同行,但经过几天的行程,石磐陀觉得前途艰险,便萌生了放弃的想法,杀师叛逃的恶念。一天石磐陀趁玄奘正在打坐,抽出钢刀,向玄奘逼近。此时的玄奘明白无论自己是苦苦求饶还是与之强硬对抗,都难逃一死,于是玄奘静静地坐着,闭目不视。见此情景,石磐陀竟不敢下手,徘徊良久终于还刀入鞘。直到此时,玄奘才开口说:“石磐陀,你为何还不走?我没有你这样的弟子,你快回家和妻儿团聚吧。”在玄奘的责难下,石磐陀终于惭愧而去。石磐陀一事就我们便可以看出玄奘并不是《西游记》的那个软弱的和尚,而是一个足智多谋的得道僧人,这才是最真实的玄奘。
在天竺学习了多年的佛法后,公元643年,玄奘满载经书启程东归,并向沿途的民众讲解佛法,普度众生,历经两年终于回国,完成了自己游学之旅,也受到了大唐民众的热烈欢迎。此后玄奘一直在大雁塔潜心翻译佛经,宣讲佛法。
玄奘的西行将西域的佛法之道带到了中原,成就了佛法的传播,而玄奘作为一个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很好的将两方的文化进行了融合,玄奘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的执着精神同样也值得我们去学习。
丝绸之路的名人故事篇九
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笼统地称为“西域”。公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的命令使西域,想联合西域的国家共同抗击匈奴。他带着一百多人出发,渡过黄河,进入浩瀚的沙漠。他们依靠太阳和星星辨别方向,日夜兼程,想躲开剽悍的匈奴骑兵。但还是不幸被匈奴骑兵发现了。战斗中,张骞一行人寡不敌众,死的死,伤的伤,活下来的都当了俘虏。张骞被软禁在草原上放牧牛羊,一举一动都受人暗中监视。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飞去,又从南方飞回,一转眼,就是十一年过去了。张骞学会了匈奴话,和匈奴牧人融洽相处;同时默记地形、道路、牧场、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况。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他们在一个黑夜里逃走了。张骞等人马不停蹄,专拣人迹罕至的荒原前进。他们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穿过沙漠戈壁,翻过帕米尔高原白雪皑皑的山岭,终于到过了富饶的西域各国。公元前126年,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的张骞回到了长安。当初出发时的随从只剩下了一个人。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哉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相互关系以及对汉朝的态度等情况。听了他的陈述,人们才知道,西域并不是王母娘娘和众神居住的琼瑶仙境,也不是传闻中的流沙千里、草木不生的恐怖世界,那里有许多希望和汉朝友好通商的国家。于是汉武帝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联合乌孙等国共同抗击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第二个。
历史上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古罗马的恺撒大帝去剧场看戏。他身上那件绚丽夺目的长袍使所有的观众目瞪口呆。大家目不转睛地盯着皇帝的新装赞不绝口,连看戏都没有心思了。一打听,才知道那件漂亮的长袍是用中国丝绸制作的。从那以后,华丽的中国丝绸在欧洲各国出了名;用中国丝绸制作的衣服,成了最时髦、最讲究的服装;华丽的丝绸被誉为最珍贵的衣料,甚至和黄金等价。人们把中国叫做“赛里斯”,就是“丝绸之国”的意思。那时候,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铁路,没有汽车和飞机。罗马位于中国西边七千多公里的地方,中间隔着茫无边际的沙漠、冰雪覆盖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沿途还有强盗和野兽的袭击。那么,中国丝绸究竟是怎么运到欧洲去的呢?原来,有一条横贯亚洲、以丝绸贸易为主的古代商路。这条道路以我国当时的首都长安为起点,向西北延伸到地中海东海岸,辗转到达罗马各地。历史学家称之为“丝绸之路”。为了开辟这条道路,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第三个。
蒙古帝国与丝绸之路:在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骑兵征服北亚之后的13世纪,丝绸之路才再度得以畅通,在蒙古铁骑势如破竹的进攻下,这次西征到达德国和波兰,从而形成了包括中国西域、伊朗、俄罗斯在内的空前的大帝国。成吉思汗的子孙忽必烈在中国建立元朝,任用波斯人和维吾尔人作官,此时威尼斯商人马克波罗绮西域南道到达元朝都城—大都,他回国后写下了著名的《东方见闻录》,其中也介绍了“黄金之岛”日本。在马克波罗的书中记录有“牌子”一词,这是元朝皇帝颁发的一种通行证,它可以在蒙古帝国领域内自由旅行。因为蒙古势力抵达西亚,所以在中国与欧洲之间,持有这种牌子的商人可以直接来往进行贸易活动。此时天主教也传播而来,据说当时作为罗马教皇委派的使者也访问了大都,一百多人还接受了洗礼。但是,蒙古的西征也带来了破坏性的一面,压榨中亚城邦国家,从而导致城市荒废。故事四:铁木尔帝国与丝绸之路: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控制着河西走廊及哈密一带,中亚一带则被控制在自称为成吉思汗后裔的铁木尔帝国手中,铁木尔一生征战,建立了一个东起中国北部边境,南抵印度北部,西至小城邦国家,北至俄国南部的大帝国。铁木尔王朝热心于建设华丽的建筑,表现了对学识和艺术的深刻理解,首都撒马尔汗就是集东西方文化之大成之地。但是,铁木尔帝国在远征中国途中,随着铁木尔君主之死,快速走向衰退,丝路上的游牧民族也由盛至衰,丝路贸易也趋于败落。
第四个。
玄奘三藏赴印度:在唐王朝建立后不久,唐三藏便起身赴印度取经。但此时的丝路大部分控制在突厥手中,唐朝禁止出国旅行。公元627年(一说629年)唐三藏还是悄悄地从长安出发,越过边关,绮河西走廊途径伊吾(哈密),高昌(吐鲁番)向西边进发,当时唐三藏认为伊吾、高昌为异教之地,但却意外地得到了热情的接待,特别是信仰佛教的高昌国竟有僧人三千人。此后,唐三藏又向西绮塔缤斯、塔什干、撒马尔汗等地抵达印度。唐三藏还留下了西行记录《大唐西域记》一书共12卷。(后人根据他的行记写了一部脍炙人口的神话小说《西游记》)。
第五个。
造纸术的传播:在唐代有一件不能忘却的事情就是造纸术的传播。公元751年唐与波斯在塔缤斯河展开了一场会战。唐军大败,只好后退。在被送往撒马尔汗和巴布缤的战俘中有一名造纸工匠。这名造纸工传播了了造纸术。唐朝对西方文化十分宽容,在长安建有罗亚斯德教寺院、伊斯兰教寺院,宫廷中也使用被叫做色国人的西方人才。据说倍受唐玄宗、杨贵妃宠爱的安禄山就是伊朗血统的混血儿。
丝绸之路的名人故事篇十
他们在中国最美的山峰——南迦巴瓦峰下相遇,之后便放弃了原有的生活,双双辞掉工作,花10个月4万元,穿越亚洲18国。他们如神仙眷侣般一起出去看这个寂寞的世界,他们说:“最美的人生,不是长辈控制的样子,不是社会规定的样子,是勇敢地为自己站出来,温柔地推翻这个世界,把世界变成我们的。叫谢平航,她叫蔡婷,网络上他叫谢谢,她叫菜菜,在未相遇前,他是广州一国企的it工程师,她是上海一外资银行的白领。本来没有任何交集的两人,在冥冥中,于神山下相遇。
那是2009年仲秋的一天,谢谢和一群朋友到西藏旅游,他们来到了被誉为中国最美山峰——南迦巴瓦峰下的直白村,当天因为云雾没有看到山峰,同行的朋友先走了,而谢谢却为了一睹南迦巴瓦的芳容而留了下来。就在他留下的当天,她出现了。第一次见面,她那闪闪发亮的双眸和及腰的长发一下就击中了他。接下来的几天,他找机会接近她,并且要了联系方式。然而,在山脚下等了四天都没有看到山峰的真容,他们决定打道回府。那之后,两人开始了联系。他们聊的最多的话题就是旅游,那时候菜菜已经去过国内的绝大部分省份,还去过东南亚各国和澳大利亚,旅游经验比较丰富;而谢谢还是一只菜鸟,没旅行过几次,更没出过国门。虽然人未动,却心已远,谢谢一直都期待着一场接一场的旅行。
谢谢知道菜菜最喜欢的五月天组合即将在上海开演唱会,于是托上海的朋友买了两张票。激情似火的演唱会上,两人挥舞着荧光棒又蹦又唱,当唱到《私奔到月球》时,谢谢一下子抓住了菜菜的手,再也没有松开,那一刻两人的感情也正式确定下来。2009年年底的一天,谢谢说:“我想辞掉现在的工作,沿着丝绸之路,从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一路过去。”“我也想,我还打算明年辞职呢。”菜菜干脆地回答。
丝绸之路的名人故事篇十一
老人的话让林难以平静,就在她抵达新疆的那天,她从报上看到一则报道:有34位平均年龄63岁的法国老人驾着17辆房车从法国出发,他们横跨了欧亚大陆十几个国家,将从新疆开始为期90天的环游中国之旅。报上还说,当一名78岁的老人光着膀子钻进车底下修车时,路人问他:“你这么大年纪应该在家享福了,干嘛还要这么吃苦呢?”老人当即怡然自得地回答说:“我现在就是在享18岁时的‘想福’啊。人的一生18岁只有一次,但心灵的18岁却可以永久保存!”
丝绸之路的名人故事篇十二
班超被召还的时候,朝廷以戊己校尉任尚接任西域都护,交代工作的时候,任尚对班超说:“君侯您在外国三十多年,而我惭愧地在您之后,责任重大,智虑浅短,您应该可以教我一些事情吧。”班超说:“我年纪大了,变得愚笨了,您出任要职,我班超怎能比得上呢?逼不得已,愿意说几句甚大高明的话。塞外官吏士卒,本来就不是孝子顺孙,都是因为有罪才被迁徙去充边的屯兵。而蛮夷又怀着禽兽心肠,很难收养而容易坏事。现在您秉性严厉而又有些急躁。水清了就没有大鱼,严于监察就不得下面的欢心。您应该宽容冷静,简易行事,小过失从宽处理,紧紧抓住重要的环节就行了。”班超走后,任尚私下对他的亲信说:“我还以为班君有什么奇策,现在他所说的不过平常言论罢了。”任尚到任数年后,西域反叛作乱,任尚也因有罪被召还,就像班超所告诫的那样。
更多相关优秀文章推荐:
丝绸之路的名人故事篇十三
人问神:“为什么我无法飞起来?”
神没有回答,却问鸟:“你为什么能飞起来?”
鸟不知道。
于是有人很愤愤不平:“我这么聪明,这么有能力,可我为什么偏偏飞不起来呢?而那么笨的鸟却能在天空中翱翔!”
神说:“你无法飞翔的原因,就在于你把自己看得太重了。”
2、掌握命运的方法。
住在田边的蚂蚱对住在路边的蚂蚱说:“你这里太危险,搬来跟我住吧!”
路边的蚂蚱说:“我已经习惯了,懒得搬了。”
几天后,田边的蚂蚱去探望路边的蚂蚱,却发现对方已经被车子压死了。
原来掌握命运的方法很简单,远离懒惰就可以了。
3、快乐很简单。
有一支淘金队伍在沙漠中行走,大家都步伐沉重,痛苦不堪。
只有一人快乐地走着。
别人问:“你为何如此惬意?”他笑着说:“因为我带的东西最少。”
快乐如此简单,只要放弃多余的'包袱就行了。
4、要抬头,先要学会低头。
苏格拉底微笑回答:“三尺!”
“胡说!”对方非常不满,“我们每个人都有四五尺高,天与地的高度若只有三尺,那人还不把天给戳出许多窟窿?”
苏格拉底回答:“所以,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要想长久地立足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呀!”
5、最深的井,要用一生来凿。
“请问小姐,你是专业作家吗?”
“是的,先生。”
“那么,你有什么大作发表吗?能否让我拜读两部。”
“我只是写写小说而已,谈不上什么大作。”
于是,男作家有了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
他说:“你也是写小说的?那我们算是同行了,我已经出版了339部小说了,请问你出版了几部?”
“我只写了一部。”
“什么名字呢?”
“《飘》。”女作家平静地说。
男作家顿时目瞪口呆。
她,玛格丽特·米切尔,一生只写一部书。
丝绸之路的名人故事篇十四
到了大学后,老师说每年要测3000米长跑,跑不及格就不许毕业,还取消考研的资格。这一下她慌了,由于平时不注重体育锻炼,这个3000米长跑肯定是过不了的。她就打电话向母亲请教,母亲告诉她,学习和体育锻炼可以两不误,磨刀不误砍柴工,只要多锻炼,多付出些努力,你也会跑到前面的,你在前面领跑,让别人跟着你跑,这种感觉和考试得了第一同样是值得骄傲的。
从此她开始自己练习跑步了。为了找到领跑的感觉,每天上午10点下午4点的课外活动时,她都会准时在操场上跑步。到了三伏天,大操场上空无一人,她顶着烈日,不停地跑,出的汗湿透了全身,仍然在坚持。在年终进行的体育课3000米长跑测试时,在班里位居第一。她终于找到了领跑的感觉,那就是,自强不息。从此她一直把“寻找领跑的感觉”这种理念延伸到了工作中,在每一个岗位上她都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大学毕业后,凭着过人的才智,她如愿以偿地进入了清华大学当了一名教师。这是一个让同龄人十分羡慕的职业,过了两年,她觉得自己不适合做教师,就在众人的惋惜声中辞了职,应聘到微软公司当了一名普通的文员,后升任服务部经理和事业发展部经理,她是微软公司最年轻的中国经理人,她领导的部门在微软公司历次的业绩评定中都名列前茅。在微软工作了6年,她学到了丰富的贸易理论和实际经验。后来她又到思科公司任市场营销部经理,她所领导的团队是亚太地区的最佳团队。,她出任卓越网首席执行官,在网络公司普遍举步维艰的,她把卓越网带向赢利,迅速把卓越网打理成了中国网上第一音像店。在卓越工作了两年,她还是感觉生活有些平淡,她觉得自己是一个为梦想而活着的人,她要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享受永远领跑的感觉。她看到中国偏僻地区的一些小商品、工艺品出口到美国,要经过很多渠道、很多周转才能在美国的商店里出售。要是美国的商店能直接来中国山沟里采购该多好呀!只是没有一家公司来为他们的贸易提供服务。想到这里,她决定辞去卓越网的职务。
辞去卓越网的职务后,她招聘了10名员工,建立了一家普通的电子商务网站,为全国以及世界的商人提供信息服务。由于她的网站信誉好,服务态度又好,不收会员费,只在贸易成功时收一定比例的费用,不成交不收费,在这种独特的经营理念的影响下,她的网站在默默无闻两年之后,开始赢利了,并越做越强。
丝绸之路的名人故事篇十五
交接的问题要先回趟上海,谢谢只好一个人先到尼泊尔,等待着三周之后,菜菜从上海飞到尼泊尔,两人会合。菜菜走了,谢谢遇到的第一关便是语言关。在尼泊尔海关,面对海关官员伸出两根手指,用口音古怪的中文大叫:“200尼币,200尼币。”谢谢因为不会说英语,只有乖乖就范,交了钱才顺利入境。
从海关到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有很多小轿车,但车费也很贵,为了省钱,谢谢决定找便宜的巴士。可自己不会说英语,怎么办呢?只是片刻间,他就想出了办法。他拿出了电子词典,查到了加德满都英语怎么念,然后逢人就边说“kathmandu,bus;kathmandu,bus”,边用手指自己。终于,遇到了一个领悟了他意思的人,把他带到一辆破旧的巴士面前。
到了加德满都,谢谢又用同样的方法来到了外国游客聚集的泰米尔区。虽然已经华灯初上,早上跟他一起在海关的、坐小轿车的游人已经吃了晚饭,并且在街上逛了一下午,但谢谢还是非常满意,因为仅凭借几个单词和手势,他就像尼泊尔人一样从边境来到这里,省下了一大半的路费。
就这样,谢谢发现开口说英语并不是件太难的事后,就开始乐此不疲地用英语去跟其他背包客“勾搭”:约旅馆隔壁房间的俄罗斯人一起吃饭,在顶楼的露台上和大伙谈天说地……三周后,当菜菜来到加德满都的时候,谢谢已经在这里混得如鱼得水。都说尼泊尔是徒步者的天堂,所以谢谢和菜菜决定体验一次徒步登珠峰。那天早上,他们三点半就起床出发了,一般的徒步者,都是在太阳快出来的时候出发。他们希望途中多拍点照,所以提前出发了。
两人爬了一个多小时,天边才泛出一点白光,他们在山坡上停下来,等待拍日出。珠峰的日出壮观而短暂,他们不停地按动快门。拍了十几分钟后,菜菜突然蹲在地上,大叫:“谢谢,我好冷,走不动了。”谢谢伸手想去拉她,手还没碰到,菜菜就哇的一声哭起来:“我的脚没有知觉了,动不了了……”这时候,谢谢才意识到他们犯了一个致命错误,日出之前,他们居然在寒冷的高山口停了下来,身体迅速冷却,菜菜的脚就这样被冻僵了。
丝绸之路的名人故事篇十六
东汉时,汉明帝召见班超,派他到新疆去,和鄯善王交朋友。班超带着一队人马,不怕山高路远,一路跋涉而去。他们千里迢迢,来到了新疆。鄯善王听说班超出使西域,亲自出城迎候。东道主把班超奉为上宾。班超向主人说明来意,鄯善王很高兴。过了几天,匈奴也派使者来和鄯善王联络感情。鄯善王热情款待他们。匈奴人在主人面前,说了东汉许多坏话。鄯善王顿时黯然神伤,心绪不安。第二天,他拒不接见班超,态度十分冷淡。他甚至派兵监视班超。班超立刻召集大家商量对策。班超说:“只有除掉匈奴使者才能消除主人的疑虑,两国和好。”可是班超他们人马不多,而匈奴兵强马壮,防守又严密。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天深夜,班超带了士兵潜到匈奴营地。他们兵分两路,一路拿着战鼓躲在营地后面,一路手执弓箭刀枪埋伏在营地两旁。
丝绸之路的名人故事篇十七
人物简介生平时势英雄得展宏图人物简介。
汉武帝建元年(前140年)为郎。汉武帝想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前138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余,单于让张骞娶妻生子,但张骞始终不忘出使西域的使命。后逃脱,西行至大宛,大宛王盛情款待张骞一行人,经康居,抵达大月氏,联合计划遭到拒绝,大月氏已不想与匈奴抵抗。后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历时13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于公元前119年。张骞在大夏时,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因劝武帝开西南夷道,但为昆明夷所阻,未能通。元朔六年,张骞随卫青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元狩二年(前121),与李广出右北平(今河北东北部)击匈奴;张骞因迟误军期,当斩,用侯爵赎罪,得免为庶人。后张骞复劝武帝联合乌孙(在今伊犁河流域),武帝乃拜骞为中郎将,公元前119年率300人,牛羊金帛以万数,出使乌孙。张骞到乌孙,分遣副使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旁国,此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乌孙遣使送张骞归汉,并献马报谢。元鼎二年(前115),张骞还。翌年卒。他所遣副使后相继引西域诸国使者来汉;乌孙后来终于与汉通婚,共击破匈奴。汉能通西域,由张骞创立首功。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西域诸国当时无史籍记载,张骞所报道,备载于《史记》、《汉书》中,是研究中亚史所根据的原始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张骞的第一次出使西域,开通了西汉连接西域以及中亚各地的通道。因张骞在西域各国享有盛誉,以后出使西域的使者都称为博望侯。
探索中亚。
张骞已经完成了探索中亚的史诗般的功业。他两次启程前往边远的西域,第一次在公元前138年,第二次在公元前119年。在进行这些冒险行动时期,他在匈奴度过了几年囚犯生活;他观察了印度北部的生活状况;他注意到在大夏有中国货;他派代表远至粟特,甚至安息。由于一次历史的意外,在大夏消除了希腊的主要影响后,张骞才访问了那些地区;我们完全可以推测,如果他早几十年来到那里,并亲眼目睹希腊世界的活生生的文明,中国的文化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生平。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安史之乱中避难秦州(今甘肃天水)时,写下的《秦州杂诗・闻道寻源使》。诗中所歌颂的“寻源使”,就是西汉的张骞。在中国历史上,张骞通西域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并带上了某些神话色彩。汉初时,汉武帝首创察举制,张骞就是当时被推举出来的孝廉。民间传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开通西域,曾到了“西天”的黄河源头,会见牛郎和织女,带回了天马。时逢战乱,国社动荡,人民流离,忧国忧民的诗人站在中西古道上,不禁想起这位“凿空”西域,远播国威,造福后世的名臣。
建元二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余,娶妻生子,但始终秉持汉节。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张骞在大夏时,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因劝武帝开西南夷道,但为昆明夷所阻,未能通。元朔六年(前123)春,张骞随卫青征匈奴右贤王部,立奇功,封博望侯。元狩二年(前121),与李广出右北平(今河北东北部)击匈奴左贤王部;张骞因迟误军期,使李广所率四千将士损失殆尽,当斩,用侯爵赎罪,得免为庶人。后张骞复劝武帝联合乌孙(在今伊犁河流域),武帝乃拜骞为中郎将,公元前119年率300人,牛羊金帛以万数,出使乌孙。张骞到乌孙,分遣副使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旁国,此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乌孙遣使送张骞归汉,并献马报谢。元鼎二年(前115),张骞还。翌年卒。
时势英雄得展宏图。
张骞,西汉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县)人,生年及早期经历不详。汉武帝刘彻即位时,张骞已在朝廷担任名为“郎”的侍从官。据史书记载,他“为人强力,宽大信人”。即具有坚韧不拔、心胸开阔,并能以信义待人的优良品质。这正是张骞之所以能战胜各种难以想像的危难,获取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如同历史上一切伟大人物一样,要演导出威武雄壮的戏剧,还得具有一定的历史条件和舞台。这就是平常所谓的“时势造英雄”。
西汉建国时,北方即面临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的威胁。这个民族,最初以“獯鬻”、“猃狁”、“俨狁”、“荤粥”、“恭奴”等名称见于典籍,后统称为“匈奴”,春秋战国以后,匈奴跨进了阶级社会的门槛,各部分别形成奴隶制小国,其国王称“单于”。楚汉战争时期,冒顿单于乘机扩张势力,相继征服周围的部落,灭东胡、破月氏,控制了中国东北部、北部和西部广大地区,建立起统一的奴隶主政权和强大的军事机器。匈奴奴隶主贵族经常率领强悍的骑兵,侵占汉朝的领土,骚扰和掠夺中原居民。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冬,冒顿单于率骑兵围攻晋阳(今山...
丝绸之路的名人故事篇十八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海上交通的路线。关于丝绸之路的历史故事你知道多少?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水浒传林冲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文明。
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今天更成了国人关注的焦点。然而人们在热情谈论这条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时,却很少问问它是否真的可以称为“洲际商贸大通道”,或者称为“和平。
友谊。
之路”。
在近代以前的历史上,这条丝路曾经是世界上路程最远、为时最长、同时意义也最重要的国际商道。早在两千年前,罗马地理博物学家老普林尼(gaiuspliniussecundus)说道:“遥远的东方丝国在森林中收获丝制品,经过浸泡等程序的加工,出口到罗马,使得罗马开始崇尚丝制衣服”。他还说:“保守估计,印度、塞雷斯(中国)和阿拉伯半岛每年可以通过贸易从罗马帝国赚取一亿银币(sesterces)的利润,这便是我们罗马帝国的妇女每年用作购买奢侈品的花费。”虽然他说的贸易数字无从证实,但这段话也表明:早在公元之初,丝绸之路已把欧亚大陆两端的汉帝国和罗马帝国以及中间的印度联系了起来。
首先,交通运输方面,这条丝路是一条极尽艰难险阻的路程。它在历史上经历了不少变化。在汉代,它西起罗马帝国首都罗马城,经西亚、中亚,最终到达中国的首都长安。到了唐代以后,丝绸之路覆盖范围扩大,西起地中海东岸与黑海沿岸港口城市(例如亚历山大港、大马士革、阿勒颇、君士坦丁堡等),经过里海南部进入亚洲,穿过巴格达,分为几条支路穿过内陆地区,再汇集于咸海附近,然后在中亚的布哈拉开始分路前往印度的德里与阿格拉。经过布哈拉,到达帕米尔北部的撒马尔罕后,丝绸之路再次出现分支:往北通向阿拉木图,往东穿越中亚,并沿昆仑山脉或天山山脉行进抵达西安。
无论是哪一条丝绸之路,一路上尽是高山、大漠、草原、荒野,大多数地方人烟稀少,许多地方甚至人迹罕至。唐代高僧玄奘沿着丝绸之路西行,行至莫贺延碛,“长八百余里,古曰沙河,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唯望骨聚马粪等渐进”,“四顾茫然人鸟俱绝,夜则妖魑举火烂若繁星,昼则惊风拥沙散如时雨。虽遇如是,心无所惧,但苦水尽渴不能前。是时四夜五日无一渧沾喉口腹干燋。几将殒绝不复能进”。到了梵衍那国,“在雪山中,涂路艰危倍于凌碛之地,凝云飞雪曾不暂霁,或逢尤甚之处则平途数丈。故宋王称西方之难增冰峨峨飞雪千里即此也”。又“渡一碛至凌山,即葱岭北隅也。其山险峭峻极于天,自开辟已来氷雪所聚,积而为凌,春夏不解,凝冱污漫与云连属,仰之皑然莫覩其际。其凌峯摧落横路侧者,或高百尺,或广数丈。由是蹊径崎岖登涉艰阻。加以风雪杂飞,虽复屦重裘不免寒战。将欲眠食复无燥处可停,唯知悬釜而炊席冰而寝。七日之后方始出山。徒侣之中冻死者十有三四。牛马逾甚”,旅途极尽艰难。元朝初年人周密说:“回回国所经道中,有沙碛数千里,不生草木,亦无水泉,尘沙眯目,凡一月方能过此。每以盐和面作大脔,置橐驼口中,仍系其口,勿令噬嗑,使盐面之气沾濡,庶不致饿死。人则以面作饼,各贮水一槛于腰间,或牛羊浑脱皮盛水置车中。每日略食饵饼,濡之以水。或迷路水竭,太渴,则饮马溺,或压马粪汁而饮之。其国人亦以为如登天之难。”马可·波罗行经中国新疆的罗布荒原时,从荒原的最窄处穿过,也需要一个月。
时间。
;倘若要穿过其最宽部分,则几乎需要一年的时间。人们要过此荒原,必须要准备能够支持一个月的食物。在穿越荒原的三十天的路程中,不是经过沙地,就是经过不毛的山峰。特别是帕米尔高原,沿高原走十二日,看不见一个居民。此处群山巍峨,看不见任何鸟雀在山顶上盘旋。因为高原上海拔高,空气稀薄,食物也很难煮熟。
直到17世纪初,葡萄牙传教士鄂本笃沿着丝绸之路从印度经中亚来中国,旅程依然非常艰险。在翻越帕米尔高原时,“由于天气寒冷、空气稀薄,人、马几乎不能呼吸,因此而致死者比比皆是,人们只有靠吃蒜、葱或杏干来抵御”。他们经过了一段最恶劣的道路,在滕吉巴达克(tengi-badascian)山附近损失了大量财物和马匹,在翻越撒克力斯玛(sacrithma)高山的时候又冻死了许多同伴。在与盗贼、火灾、山岭、风雪相争斗后,1620xx年11月末这支商队终于到达目的地——喀什噶尔的鸭儿看城。此时距鄂本笃等离开果阿东行已有一年。鄂本笃所带的马有六匹都死于冻饿困乏。
丝绸之路上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骆驼和马、驴,特别是被称为“沙漠之舟”的骆驼。据马可·波罗在罗布荒原所见,商人们用骆驼的多,因为骆驼能载重物,而食量又小,比较合算。然而,即使是骆驼,其运载能力也十分有限。例如连接欧亚海上贸易的苏伊士地峡,长不过160余公里,沿途是沙漠,货物运输只能靠骆驼。适应这里天气和地理情况的阿拉伯骆驼,在最佳状况下能驮运400磅(180公斤)重的货物,每天走40英里(64公里)的路程。丝绸之路沿途的地形更为复杂,行程更为遥远和艰苦,因此骆驼的运输能力更受限制。他们将食物和商品装在驴子和骆驼背上,如果这些牲畜在走完这个荒原之前就已精疲力竭,不能再使用的话,他们就把它们杀而食之。
其次,前近代时期的世界上,各个国家(或政权)的领土往往没有明确的边界,因此出现许多管辖权不清的地方。不少地区在若干时期中甚至没有国家(或政权)管治,成为政治管辖的真空地区。这种情况使得国际贸易成为高风险的事业。特别是前近代时期国际贸易中的商品主要是价格昂贵的奢侈品。这样一来,使得从事国际贸易的商队更加成为沿途盗匪垂涎的目标。因此丝绸之路上盗匪横行,洗劫商旅,杀人劫财,乃是常情。玄奘西行中就多次遇到盗匪,有一次遇到多达二千余骑的“突厥寇贼”。另外一次与商人通行,有一日,“同侣商胡数十,贪先贸易夜中私发。前去十余里,遇贼劫杀无一脱者。比法师等到,见其遗骸无复财产”。蒙古帝国时期治安情况有所好转,丝路得以重现繁荣。但是从马可·波罗的记述来看,盗匪依然不少。像著名的商业中心忽里模子城附近就因有成群的强盗不断袭击抢劫商旅,所以极其危险。蒙古帝国瓦解后,中亚地区大多数时期处于混乱状态。鄂本笃于1620xx年3月从印度启程前往中国,在拉合尔随同商队出发去喀布尔,同行的有500人,已有相当的自卫能力,但途中遇到盗匪,多人受重伤,鄂本笃和其他几人逃到了树林里才得以脱险。因此之故,商人只能结成大团伙,携带武器,雇用卫队,以对付小股盗匪。荷兰人白斯拜克于1560年奉日耳曼皇帝查理五世之命,出任驻奥斯曼帝国使节。他在伊斯坦布尔见到一位旅游中国的土耳其麦沃拉纳教派的伊斯兰传教士。此教士讲了他去中国经历。他加入了进行丝绸之路贸易的商队。这个商队规模颇大,原因是路上艰难险阻,非结大队不可。他们一直行抵中国嘉峪关后,方才。
安全。
法律。
风俗习惯以及货币度量衡海关制度等方面都不相同。由于这些差异,进行国际贸易有诸多困难。例如因为贸易主体为不同国籍,资信调查比较困难;因涉及进出口,易受双边关系国家政策的影响;交易金额往往较大,运输距离较远,履行时间较长,因此贸易风险较大;除交易双方外,还涉及到运输保险银行商检海关等部门;参与方众多,各方之间的法律关系较为复杂。即使在今天,国际贸易也比国内贸易更困难,同时商业风险也更大。至于在前近代时期,情况就更为严峻了。由于没有国际法和国际公约一类共同的游戏规则,因此一旦商业纠纷出现,在大多数情况下,就只有靠纠纷发生地的统治者的意志来解决。丝绸之路上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大小邦国及游牧部落政权,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其中许多可以说就是当时的“流氓国家”(roguestates)。它们往往对过往商旅横征暴敛,雁过拔毛,过往商队不得不忍受它们的勒索。即使是那些“非流氓国家”,商队也往往要向它们上贡,寻求它们在其境内经过时予以保护。更严重的是,这条路上的政治状况很不稳定,正如罗伯特(jean-noelrobert)所说的那样,在罗马帝国时代,丝绸之路沿途所经之地区政治相对稳定,因此无论怎样困难,东西方之间的道路还是通贯了近两个世纪。但是公元3世纪以后,世界陷入一片混乱,安全得不到保证,贸易也随之越来越少。
共
2
页,当前第。
1
页
1
2
丝绸之路的名人故事篇十九
有一次,古罗马的恺撒大帝去剧场看戏。他身上那件绚丽夺目的长袍使所有的观众目瞪口呆。大家目不转睛地盯着皇帝的新装赞不绝口,连看戏都没有心思了。一打听,才知道那件漂亮的长袍是用中国丝绸制作的。从那以后,华丽的中国丝绸在欧洲各国出了名;用中国丝绸制作的衣服,成了最时髦、最讲究的服装;华丽的丝绸被誉为最珍贵的衣料,甚至和黄金等价。人们把中国叫做“赛里斯”,就是“丝绸之国”的意思。那时候,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铁路,没有汽车和飞机。罗马位于中国西边七千多公里的地方,中间隔着茫无边际的沙漠、冰雪覆盖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沿途还有强盗和野兽的袭击。那么,中国丝绸究竟是怎么运到欧洲去的呢?原来,有一条横贯亚洲、以丝绸贸易为主的古代商路。这条道路以我国当时的首都长安为起点,向西北延伸到地中海东海岸,辗转到达罗马各地。历史学家称之为“丝绸之路”。为了开辟这条道路,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丝绸之路的相关故事(优质20篇)
- 邮票齿孔的故事阅读答案(11篇)
- 中班奇妙商店教案(大全17篇)
- 2023年收费员季度工作总结(精选8篇)
- 最新幼儿园大班美术做灯笼教案(通用20篇)
- 最新中班美术教案我的家乡(模板16篇)
- 最新机器人美术教案目标(实用14篇)
- 2023年初中开学第一课教育教案(模板9篇)
- 幼儿园感恩节教案反思(汇总10篇)
- 2023年幼儿园美术教案兔子(汇总13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