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与呼吸教学设计(通用19篇)

  • 上传日期:2023-11-13 23:04:32 |
  • zdfb |
  • 14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扰。散文的写作需要情感的流露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下列是一些经典总结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提升写作水平。

肺与呼吸教学设计篇一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说出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的作用。

(二)能力方面。

1.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相关资料,概况总结呼吸道的作用。

2.分析与呼吸系统相关的生活事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发散性、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认同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2.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重点。

1.呼吸系统的组成。

2.呼吸道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呼吸道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与呼吸系统有关的视频、文字、图片等资料制作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呼吸系统的组成。

同学们对于呼吸过程都不陌生,因此可以请同学们谈一下,与呼吸过程直接相关的人体的结构。在这里会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和误差,同学们可能会说出口腔、咽喉,教师要及时的更正和引导,并完成书中的呼吸系统组成的填图活动。在该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把功能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的发现对其功认识上的不足,最终了通过学习理解呼吸道各部分结构的作用。此外在学习呼吸系统的组成时有必要让同学们了解鼻、咽、喉位于呼吸道的上端一般称上呼吸道,以下则称为下呼吸道,让同学理解日常在感冒发生时诊断常用的两个名词。

首先给同学们回放新闻“空鼻症”患者温岭杀医案,引发同学们质疑,医生给患有鼻炎的患者进行鼻子部位的手术后,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严重的后果?带着这样的困惑再引导同学们阅读书中的资料分析和联系生活实际,通过问题引领,实现对不同呼吸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应该更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1.鼻的作用。

当我们长时间说话后会感觉咽喉干痛,教师、歌唱家、相声演员等较普通人群说话时间要长,因此他们也更易患咽炎,这是为什么呢?同学通过问题分析,意识到经常说话导致咽干是因为经常说话的人群在说话时常要用口腔换气呼吸,不能通过鼻腔。结合书中的资料和教师提供的鼻骨性结构和鼻腔内部结构图片资料,使学生了解鼻腔的内部结构特点。鼻的骨性结构能保证气体通畅的进入;鼻毛作为鼻腔的门户对于空气进行了物理的阻挡作用。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可以提出刚出生的婴儿并没有生长鼻毛,当空气中有灰尘时特别容易打喷嚏。同学们意识到通过鼻毛的阻挡作用,减少了粉尘和致病菌的吸入。当空气进入鼻腔后,通过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对于空气进一步处理,吸附粉尘和致病菌,黏液中也含有杀菌物质空气进一步得到清洁,同时黏液也对空气起到了加湿的作用。而对于黏膜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同学理解相对困难,可补充流鼻血的事例,特别容易流鼻血正是因为人的鼻黏膜内,特别是鼻腔前部黏膜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此外请同学们分析生活在寒冷的北欧的人鼻子的外形特点,以引导同学们较好地理解鼻黏膜富含毛细血管对于空气的加温的作用。通过以上资料的分析,同学们体会到作为空气进入的第一站,鼻子对于空气变得清洁、湿润和温暖的重要作用。

2.咽和喉的作用。

首先让同学们说一说如果吃饭时说笑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同学们会说可能会导致食物进入气管而发生剧烈的咳嗽,甚至有时会因为食物的误入引发生命危险。而为什么我们在正常吞咽食物时就不会发生这样的问题呢?展示咽喉结构图、分析吞咽时会咽软骨变化示意图,认识结构特点。这就让同学体会到,咽和喉中的黏膜及分泌的黏液能进一步清洁、湿润和温暖空气的同时,更让同学们意识到防止食物误入也是保证呼吸通畅的重要因素。

请同学们把手放在喉的部位,尝试发出声音后感受其发生的变化。让同学们体会到当发声时喉的部位会发生振动,而这时再展示声带的结构和位置图,此时学生就能很好地认识发生的原理和过程了。而正因为是气流通过时让声带振动发声,因此大声说话和长时间说话会造成声带的损伤,让同学们意识保护声带的重要意义。初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特别是男同学会出现变声,在这里讲解随着喉头的生长,声带在青春期发生宽度、厚度和长度的变化也更有利于同学们理解变声发生的原因。

3.气管和支气管的作用。

在前面学习了咽喉作用后,我们思考一下,当人患呼吸系统疾病时常会有痰排出,痰是如何形成的?痰的排出对于人有什么积极作用?为什么不能随地吐痰?通过阅读书中的气管壁纵切图及文字资料学生了解到,痰是与气管和支气管的结构和功能相联系的。黏膜分泌的黏液含有杀菌物质和吸附作用,对空气起到了清洁作用的同时,纤毛向咽喉方向摆动让黏液排出因此就产生了痰。学生会意识到,痰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随地吐痰是极不卫生和文明的行为。此外学生通过观看气管和支气管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到气管和支气管越分越细,进入到肺内的气体经过了空气的逐级处理,变得清洁、温暖而湿润。

除了对空气的处理的,也要请同学们注意一下气管和支气管是如何保证气流通畅的。同学们通过气管(局部)图片了解到气管软骨建立了气体进入的支架。教师也可补充气管软骨是“c”形软骨,这样的结构不影响气流进入也不影响吞咽食物。但如果误吞咽大块的食物也会出现“噎着”的现象,特别是幼儿常因误吞果冻等大块食物而出现窒息甚至死亡的例子。

同学们在理解了呼吸道在保证气体顺畅通过的作用,及对于空气清洁、温暖、湿润的处理作用时,也要让同学们认识到呼吸道对于空气处理的有限性。及时的补充在粉尘较重环境下长期工作的人会患尘肺病、人也会得肺炎,这些疾病的发生对于人的健康的影响有时是致命的。此外在讲述鼻的结构和功能时,因鼻窦炎和鼻甲肥大引发呼吸问题的发生机率也较大,可补充鼻窦和鼻甲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教师不是直接让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后概括呼吸道的作用,而是通过解答问题的方式,更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增加学习的挑战性。此外注重也日常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用嗓和进餐习惯。

肺与呼吸教学设计篇二

3、意识到保护肺等呼吸器官的重要性,吸烟有害健康,能逐步养成保护呼吸器官的良好习惯。

演示:人体模型、课件。

分组:澄清石灰水、塑料袋或集气瓶(2个)、水槽、吸管、火柴、小木棒等。

师:在上课之前我师:今天老师想了解一下,有哪些同学会游泳?请举手。

(学生纷纷举手)。

们先来体验一个小游戏,好吗?

生:好。

师:捂住鼻子和嘴,屏住呼吸,看谁憋的时间长。

(学生体验活动)。

师:能一直这样憋下去吗?在刚才的憋气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透不过气。

生:有点难受。

生:胸闷。

师: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感觉,其实是和我们人体的一种活动有关,知道是什么吗?(呼吸)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人体的呼吸。

板书:呼吸。

师: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呼吸,怎样才算呼吸一次?

生:一呼一吸。

师:像老师一样,伸出双手,放在胸前,深呼吸一次。有什么感觉?

生:胸部鼓起来了,吸气是鼓起来,呼气时有瘪下去。

师:知道胸腔内帮助我们呼吸的器官叫什么吗?(肺)(板书:肺)。

师:你们认识肺是什么样的吗?谁来说说?

师:出示人体模型,肺到底在胸部的什么位子,一以来看看。并指着肺说:“这就是肺,自己在胸前指指,说说你看到的肺是什么样的,像什么?(肺有两叶)。

师:想想,除了肺,还有哪些器官也参与了人体的呼吸?

小组讨论:人体呼吸器官还有哪些?为什么?它们的位置又在哪里呢?把讨论结果画一画。(出示人体侧面轮廓图并提示:深呼吸一口气,自我感觉一下)。

小组交流:

生:我们小组认为,人体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支气管、肺。

生:我们小组认为,空气首先从口腔到咽喉、气管、支气管,最后到达肺。

师:同意a的举手,同意b的举手,两组不同在哪里?

(出示人体呼吸器官分解图片)。

(学生体验)。

师:有怎样的感觉?

生:我发现用口腔呼吸,感觉空气是凉凉的。

生:我发现用鼻呼吸,比较舒服。

师:尽管口腔也能呼吸,但口腔还有其它作用,所以不属于呼吸器官。好,每个人指一指、摸一摸这些器官。

(生边说边进一步感知人体呼吸器官的位置)。

师:那么,空气是怎样吸如人体,又是怎样呼出来的呢?

生:由鼻子呼入通过咽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再由肺、支气管、气管、鼻出来……。

师:刚才一起认识了呼吸器官,还知道呼吸是一个吸气再呼出的过程,

师:(出示模型演示)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吸进的是什么气体?

生:氧气。

生:应该是空气中的氧气(板书:吸进空气)。

师:呼出的又是什么气体呢?

生:二氧化碳。(板书:呼出二氧化碳)。

师:其它同学也是这样认为的吗?也就是说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不一样的?

师:怎样收集这两种气体?(氧气和二氧化碳)。

生:吸进的气体只要拿袋子或瓶子在教室里装;

生:同样的方法把人体呼出的气体装好。

师:介绍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

(师根据学生回答,演示收集一瓶空气和一瓶二氧化碳)。

生:……。

师:回想一下,我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做过哪些空气的试验?小组讨论一下。

(生开始讨论,师辅导)。

生:空气占据空间;

生:空气有质量;

生:压缩空气有弹性;

生:空气中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许多种气体;

生: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生: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石灰水便混浊;

……。

师:这几个实验中哪个能验证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生:点燃物体,分别放入收集的两种气体中;

师:放进去后呢?

生:继续燃烧说明瓶子里装的是氧气,火焰熄灭(不能继续燃烧)说明是二氧化碳。

生:还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是不是二氧化碳。

师:怎么做呢?

生:往收集好的空气和二氧化碳瓶子里倒入石灰水,摇晃一下,观察石灰水有什么变化。变混浊的那瓶肯定就是二氧化碳。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做这组对比实验前,同学们需要注意两点什么?

生:收集好的气体要防止跑掉;

生:及时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生:……。

师:下面我们利用桌上的材料,先收集吸进和呼出的两种不同气体,完成的组由小组长到前面来领取澄清石灰水,听清了吗,开始。

(学生分组实验,然后组长领取……,教师巡视。)。

师:好,哪个组来说说你们的实验结果是怎样的?说明什么?

生:澄清石灰水倒入装二氧化碳气体的瓶子中摇晃后变浑浊了,澄清石灰水倒入装空气的气体中摇晃后没有变浑浊了。

生:燃烧的小棒放入装空气的瓶子中还在燃烧,燃烧的小棒放装二氧化碳气体的瓶子中火焰灭了。

生:我们认为使燃烧的小棒熄灭、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师:这瓶二氧化碳是哪来的?

生:(齐)呼出的气体。

师:那这空气中也含有二氧化碳,怎么没有变混浊?

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少。

师:由此你们证明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比……。

生:吸进和呼出的气体不一样,吸进的气体氧气多,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变多了。

师:肺在人体呼吸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生:气体交换。

师:交换的是什么气体?

生:氧气和二氧化碳。

师:是不是这样,下面我门来看一段人体呼吸的视频。(视频结束)由此我们发现呼吸让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肺是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

(板书:气体交换肺)。

师:(出示吸进和呼出空气成分百分比表格)同学们从这张表中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发现呼出的氧气减少了。

生:我们发现氮气的含量在吸进和呼出时,没有多少变化,只有0、5%的差异。

生:我们发现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

师:从0、04%增加到4、1%,增加了大约多少倍?

生:大约100倍。

师:多的二氧化碳从哪里来?

生:人的体内产生的。

生:会窒息、死亡。

师:你们能不能举例说明?人为什么要不停地呼吸呢?看来人体呼吸时会产生二氧化碳。

生:火灾时会消耗大量氧气,产生很多二氧化碳,所以人容易窒息;

生:煤气中毒。

生:……。

(小组交流)。

师:谁能说一说,怎样做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呼吸器官呢?

生:注意呼吸卫生,如不随地吐痰,扫地前先洒水,用湿布擦黑板。这样可以保持空气的清洁,预防肺结核等传染病。

生:坚持锻炼身体,以增加肺活量,预防感冒和气管炎。

生:不要吸烟。烟不仅刺激气管,使气管发炎,还能使人得肺癌。

师:让我们来看一看,录像中是如何教我们保护呼吸器官的?

(观看保护呼吸器官的录像)。

生:我发现了吸烟者的肺变黑了。

师:(出示变黑的肺)说说为什么肺变黑了?

生:因为烟里面有一种叫尼古丁的物质,它能附在肺上,使肺变黑。

师:看到这则新闻,你有什么样的感想?

生:平均每秒钟就有一个人死于吸烟有关疾病,这太可怕了。

生:以前我总听大人们说,吸烟有害健康,现在我知道了,真的是这样,吸烟还会危害生命。

生:应该全面戒烟。

师:作为小学生,你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生:长大不吸烟。

生:课后收集资料,设计并制作一份戒烟小报,张贴在公告栏内。

师:你周围有吸烟的人吗?你准备怎样去劝解他们呢?

生:我要把这段新闻回家讲给吸烟的爸爸听。

生:我准备将吸烟的危害,请有关专家作成一个电视公益广告,来劝解吸烟的人,请他们早些戒烟。

师:关于呼吸的问题还有很多,下课可以继续研究。

肺与呼吸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2、能根据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自己的判断。

科学知识:

1、知道心跳、呼吸和运动是有联系的,运动可以使心跳和呼吸加快,休息后恢复到正常状态。

2、了解自己正常情况下1分钟心跳、呼吸的次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究运动对身体的影响,意识到事物和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意识到采集、分析数据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教学准备:手表、记录表。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每当有很多老师来听课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高兴、兴奋、紧张……。

师:你的这种心情从身体状况的哪方面表现出来的?

生:心跳加快,脸红……。

师:相对于体育课来说,我们现在处于什么状态下?

生:安静状态。

生:呼吸加快、心跳加速、气粗……。

3、师:你们体育课上做过原地高抬腿运动吗?怎么做的?

生:大腿和身体呈90°夹角。

师示范动作。

生:男生脸上有汗、脸变红了、气喘粗了……。

师:你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问男生)。

师:你有这样的感觉吗?(问女生)。

5、师:为什么他们的感觉会不同?(请他们下去)。

生:男生做了高抬腿运动,而女生没有做运动。

6、师:为什么运动后我们的呼吸就会变粗呢?

生:我们的心跳加快了,同时使呼吸加速。

7、师:运动后我们的呼吸和心跳次数比安静时的呼吸和心跳次数快多少呢?怎样知道呢?

生:进行测量。

二、自主学习:

学生讨论并汇报。

生:用手摸、听、测脉搏……。

(2)师:我们今天用测量脉搏的方法来测量心跳次数。用我们的右手搭在左手手腕的内侧偏上的地方,找到脉搏(示范),每个人试试,要准确地找到你的脉搏。

生:讲述表格的看法、写法。(师适时补充)。

(4)师:现在我们要开始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次数了,先测量哪种状态下的?

生:安静状态下的。

(5)师:表格里面要求我们填写同一时间内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我们第1次先测量1分钟呼吸的次数,第2次再测量1分钟心跳的次数。

师:注意呼吸次数的计算方法,找准自己的脉搏。准备好了吗?开始(计时1分钟,测量两次)。

学生各人自己测量数据,并记录,算出平均值。

生:汇报所测数据,计算平均值。

(1)师:安静状态下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有了,接下来要测量什么数据了?

生:尝试说。

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请一、三大组只记录测量呼吸的次数,二、四大组只记录测量心跳的次数。

(2)师:我们仍旧用原地高抬腿的方法进行测量运动时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测量时要注意,请你按照老师拍手的节奏做原地高抬腿运动。每位同学一定要把动作做标准了,否则就不能准确测量出呼吸和心跳的次数了。(计时1分钟,老师调整好学生所站的位置)。

学生各人自己测量数据,并记录,计算出平均值。

学生汇报所测数据。

学生进行比较。

师:你们比较一下,发现什么?

生:运动结束时呼吸和心跳的次数要比安静状态下的速度快。(说出具体数据)。

(5)师:我们除了用表格进行数据比较之外,还可以用图形进行数据比较。这儿有一个坐标,横线表明在什么状态下,竖线表示呼吸或心跳的次数,我们现在就要把表格中的数据转换成图形,看老师是怎么做的。(以某一学生为例说明条形图的画法)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图形中的一种,叫条形图,大家看用这种方法比较数据有什么优点?(明显、清楚、一目了然……)。

肺与呼吸教学设计篇四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学起来有兴趣,探究起来有价值,展示交流有思路,课前通过充分预设,本节课学生研讨氛围浓,教学效果突出。

本节课进行了两部分知识梳理,一是呼吸系统的组成以读图的方式梳理,二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以填写的形式梳理,通过小组合作梳理知识,进一步规范学生读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本节课利用大屏幕出示的几幅图“气管的外观和横切”、“鼻的解剖结构”、“气管壁纵切”、“吞咽与呼吸的关系”对学生理解和展示本节重点内容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今后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

存在的不足:

1、痰的形成是气管和支气管表面的纤毛向喉的方向摆动,学生误认为是咽部的纤毛摆动,反思一下,可能是受生活经验的影响,当咳嗽、有痰的时候,多半是咽部不适,所以学生误认为是咽部纤毛摆,将痰咳出。

2、拓展了一个结合生活实际的问题“上呼吸道指的是什么?”,学生表述不完整,有的说是鼻,有的说是咽,有的说是喉,缺乏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概括。

肺与呼吸教学设计篇五

本课指导学生认识人的呼吸器官及其作用;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的系列。

本课的思路是:先突破难点,指导学生认识呼吸的`意义,然后指导学生认识担负呼吸任务的器官,接着测一下肺活量,最后向学生进行呼吸卫生教育,并设计一份戒烟小报。

1、会做有关实验,会选择一定的方法测定自己的肺活量;

3、认识到保护肺等呼吸器官的重要性,吸烟有害健康,能逐步养成保护呼吸器官的良好习惯。

:石灰水、塑料袋、水槽、吸管、玻璃杯、气球、软尺。

学生讨论。

(人体的器官有鼻子、喉、肺、气管、支气管等)。

2、组织学生看教材中插图,进一步认识呼吸器官。注意:嘴不是呼吸器官。

分组活动,指名演示。

4、师:你们通过刚才的了解,认为哪个呼吸器官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汇报。

5、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肺和呼吸的关系。(板书:肺和呼吸)。

设计意图:活动从平常司空见惯的呼吸行为引入新课,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呼吸的意义”。

1、师: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我们呼出的是什么气体?

(二氧化碳气体)。

2、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种与我们人息息相关的二氧化碳气体。

(1)实验1:先收集一塑料袋空气,倒入澄清石灰水,摇晃,观察有没有变化?

(2)实验2:收集呼出的气体,同样倒入澄清石灰水,摇晃后观察有什么变化?

(4)交流实验结果:实验1,溶液没有变化;实验2,溶液变浑浊;实验3,在呼出气体的瓶子里火柴灭了。

3、师:以上三个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呼出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呼吸让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人吸进的氧气与吃进去的食物发生反应产生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设计意图:3个实验,目的是通过观察,了解人体呼吸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一定要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那样效果会更好。

1、师:人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肺活量。我们动手测一测自己的肺活量。

2.学生阅读教材,自学测肺活量的方法。

3.师生讨论交流具体要求:

(1)学生按教材p50的提示测量自己的肺活量。并将相关数据记录在教材p79上;

(2)各组找出肺活量最大的同学;

小组讨论、汇报:肺活量大的同学呼吸次数少,肺活量大说明肺功能好,身体好。)。

4、师:怎么样才能增大肺活量呢?

(加强锻炼等)。

2、学生自学教材,分组讨论。

3、班级交流。

(我们要为保护呼吸器官做些积极的事情,比如平常打扫卫生先洒水,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不吸烟,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等。)。

学生汇报。

2、讲述:课后请每个小组收集资料,设计并制作一份戒烟小报。

设计意图:这一拓展活动,可以另安排一节课组织学生去讨论、研究、出小报。

肺与呼吸教学设计篇六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说出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的作用。

3.举例说明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二)能力方面

1.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相关资料,概况总结呼吸道的作用。

2.分析与呼吸系统相关的生活事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发散性、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认同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2.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呼吸系统的组成。

2.呼吸道的作用。

呼吸道的作用。

教师:准备与呼吸系统有关的视频、文字、图片等资料制作课件。

(一)导入

(二)呼吸系统的组成

同学们对于呼吸过程都不陌生,因此可以请同学们谈一下,与呼吸过程直接相关的人体的结构。在这里会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和误差,同学们可能会说出口腔、咽喉,教师要及时的更正和引导,并完成书中的呼吸系统组成的填图活动。在该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把功能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的发现对其功认识上的不足,最终了通过学习理解呼吸道各部分结构的作用。此外在学习呼吸系统的组成时有必要让同学们了解鼻、咽、喉位于呼吸道的上端一般称上呼吸道,以下则称为下呼吸道,让同学理解日常在感冒发生时诊断常用的两个名词。

(三)呼吸道的作用

首先给同学们回放新闻“空鼻症”患者温岭杀医案,引发同学们质疑,医生给患有鼻炎的患者进行鼻子部位的手术后,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严重的后果?带着这样的困惑再引导同学们阅读书中的资料分析和联系生活实际,通过问题引领,实现对不同呼吸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应该更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1.鼻的作用

当我们长时间说话后会感觉咽喉干痛,教师、歌唱家、相声演员等较普通人群说话时间要长,因此他们也更易患咽炎,这是为什么呢?同学通过问题分析,意识到经常说话导致咽干是因为经常说话的人群在说话时常要用口腔换气呼吸,不能通过鼻腔。结合书中的资料和教师提供的鼻骨性结构和鼻腔内部结构图片资料,使学生了解鼻腔的内部结构特点。鼻的骨性结构能保证气体通畅的进入;鼻毛作为鼻腔的门户对于空气进行了物理的阻挡作用。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可以提出刚出生的婴儿并没有生长鼻毛,当空气中有灰尘时特别容易打喷嚏。同学们意识到通过鼻毛的阻挡作用,减少了粉尘和致病菌的吸入。当空气进入鼻腔后,通过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对于空气进一步处理,吸附粉尘和致病菌,黏液中也含有杀菌物质空气进一步得到清洁,同时黏液也对空气起到了加湿的作用。而对于黏膜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同学理解相对困难,可补充流鼻血的事例,特别容易流鼻血正是因为人的鼻黏膜内,特别是鼻腔前部黏膜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此外请同学们分析生活在寒冷的北欧的人鼻子的外形特点,以引导同学们较好地理解鼻黏膜富含毛细血管对于空气的加温的作用。通过以上资料的分析,同学们体会到作为空气进入的第一站,鼻子对于空气变得清洁、湿润和温暖的重要作用。

2.咽和喉的作用

首先让同学们说一说如果吃饭时说笑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同学们会说可能会导致食物进入气管而发生剧烈的咳嗽,甚至有时会因为食物的误入引发生命危险。而为什么我们在正常吞咽食物时就不会发生这样的问题呢?展示咽喉结构图、分析吞咽时会咽软骨变化示意图,认识结构特点。这就让同学体会到,咽和喉中的黏膜及分泌的黏液能进一步清洁、湿润和温暖空气的同时,更让同学们意识到防止食物误入也是保证呼吸通畅的重要因素。

请同学们把手放在喉的部位,尝试发出声音后感受其发生的变化。让同学们体会到当发声时喉的部位会发生振动,而这时再展示声带的结构和位置图,此时学生就能很好地认识发生的原理和过程了。而正因为是气流通过时让声带振动发声,因此大声说话和长时间说话会造成声带的损伤,让同学们意识保护声带的重要意义。初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特别是男同学会出现变声,在这里讲解随着喉头的生长,声带在青春期发生宽度、厚度和长度的变化也更有利于同学们理解变声发生的原因。

3.气管和支气管的作用

在前面学习了咽喉作用后,我们思考一下,当人患呼吸系统疾病时常会有痰排出,痰是如何形成的?痰的排出对于人有什么积极作用?为什么不能随地吐痰?通过阅读书中的气管壁纵切图及文字资料学生了解到,痰是与气管和支气管的结构和功能相联系的。黏膜分泌的黏液含有杀菌物质和吸附作用,对空气起到了清洁作用的同时,纤毛向咽喉方向摆动让黏液排出因此就产生了痰。学生会意识到,痰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随地吐痰是极不卫生和文明的行为。此外学生通过观看气管和支气管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到气管和支气管越分越细,进入到肺内的气体经过了空气的逐级处理,变得清洁、温暖而湿润。

除了对空气的处理的,也要请同学们注意一下气管和支气管是如何保证气流通畅的。同学们通过气管(局部)图片了解到气管软骨建立了气体进入的支架。教师也可补充气管软骨是“c”形软骨,这样的结构不影响气流进入也不影响吞咽食物。但如果误吞咽大块的食物也会出现“噎着”的现象,特别是幼儿常因误吞果冻等大块食物而出现窒息甚至死亡的例子。

同学们在理解了呼吸道在保证气体顺畅通过的作用,及对于空气清洁、温暖、湿润的处理作用时,也要让同学们认识到呼吸道对于空气处理的有限性。及时的补充在粉尘较重环境下长期工作的人会患尘肺病、人也会得肺炎,这些疾病的发生对于人的健康的影响有时是致命的。此外在讲述鼻的结构和功能时,因鼻窦炎和鼻甲肥大引发呼吸问题的发生机率也较大,可补充鼻窦和鼻甲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教师不是直接让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后概括呼吸道的作用,而是通过解答问题的方式,更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增加学习的挑战性。此外注重也日常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用嗓和进餐习惯。

肺与呼吸教学设计篇七

活动目标:

1、感知和体验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2、了解怎样让空气变得干净的一些方法。

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积极探索发现的意识。

活动准备:

气球,塑料袋,小型充气玩具(每人一个),气球n个。环境污染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猜谜语:看不见,摸不着,抓不住,闻不到,你需要,他需要,我们大家都需要。(空气)。

二、学习部分:

1、讨论。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闻一闻空气是什么味道?

师:你怎么样才能感觉到空气?

2、游戏《我和空气捉迷藏》。

玩法:教师说“吸”,幼儿吸气后用手捂住鼻子,嘴巴――表示空气藏起来了,教师说“呼”,幼儿松开手吐出空气――表示空气跑出来了。

师:你有什么感觉?

师:小朋友们我们现在颠倒一下“呼”和“吸”,再玩一次。

师:这次你又有什么感觉?没有空气人会怎么样?

小结:空气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是透明的,但我们能感觉到。呼吸时我们会把空气从身体里呼出去,吸进来,如果没有呼吸的空气,我们会很难受,人没有空气就不能生存。

3、玩好玩的充气玩具。

a、出示充气玩具,幼儿拿到自己带来的充气玩具,玩之前讲清规则并交代任务,让幼儿带着问题去玩充气玩具。(幼儿自由玩充气玩具时,发现充气玩具有什么特点,和别的玩具有什么不同?)。

b、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幼儿用手按一按,摸一摸,说说自己的感觉。(软软的,有弹性~)。

c、教师:请你们把这些充气玩具变回没有空气的样子,变得时候,让充气玩具的小嘴巴对着自己的脸,你有什么感觉,再按一按,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空气从玩具种跑出来了,出来时有风。玩具里空气没有了,就变得没有弹性了,变瘪了。)。

小结:我们眼睛看不到,用手摸不着,但我们能感觉到空气的存在,像风像水一样是会流动的。空气是会流动的。

4、游戏《捉空气》。

教师:我们发现呼吸时有空气,充气玩具里有空气,我们来试一试怎么样把空气捉住把。教师引导幼儿如何用塑料袋捉空气,幼儿自由在不同的地方捉空气。

你在什么地方捉到了空气?教师贴上空气字卡。

a、我们在各个地方都捉到了空气,但怎么证明你捉到的是空气呢?(塑料袋鼓起来了,塑料袋有弹性,松开塑料袋口,有风跑出来。)。

三、活动延伸。

观看空气污染的视频,让幼儿了解空气对我们的重要性。

师:你看到了是什么污染了我们的空气(工厂排除的浓烟,燃烧的垃圾,汽车的尾气)。

师:空气污染了会产生什么现象?对我们身体有什么危害?

小结:空气污染了会产生雾霾,呼吸了雾霾的空气会让我们得呼吸道疾病和生理机能障碍。

师:怎样让我们的空气变得干净呢?

让幼儿自由讨论并把自己方法画下来。

四、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方法。

课后反思:空气是如此有趣、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其他的事物呢?在这个主题的学习过程中,或许不仅有幼儿的成长,也有教师可以获得的启迪。可以由此而了解如何选取适合幼儿的,又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自主生成更适合的活动设计。

我们的班级工作是以家长工作作为基础的,我们觉得家长的理解、支持、配合是班级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除了与家长交流教养经验以外,更重要的是宣传新的幼教思想、幼教概念,每周的主题活动都应该有家长的参与,如在这一周中要求家长与孩子一起给气球充气,直接了解充气的步骤、方法、注意要点,并在幼儿园有关活动时带上气球。家长和孩子共同装饰两个气球,使孩子每天观察气球的变化,如气球变瘦了吗,为什么。

这样的活动是家园合作下才能够得以更好的开展,此项活动的开展,使幼儿获得了乐趣。增长了知识。萌发了对空气的祝福之意,感激之情。对我们来说,爱孩子不是说在嘴上,要挂在心里,爱孩子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家庭状况。爱孩子就是关怀孩子,就是尊重孩子,爱孩子就是责任,因为有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才会做的更好。在每个主题的课堂时间与课的生成中,我们还要有细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爱心,这颗爱心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这颗爱心撒向每一个角落的都是一样的爱,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孩子们的心,赢得家长朋友的心!我想,只要我们能够有心在生活中随处扑捉到一些与课题相关连的生成内容,那么在我们身边的孩子一定能够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受到启发,不断的受到激发,相信我们这些爱孩子的人能够染让他们更健康,更茁壮地成长,明天我们将创造更灿烂的阳光!

肺与呼吸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2、会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呼吸和心脏、脉搏跳动的规律。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运动会对身体带来影响;

2、意识到采集、分析数据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手表或秒表、统计图表、风格不同的音乐。

学生准备:手表、自制听诊器。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在以前的生活中,你对自己的身体有了哪些方面的了解?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提问:刚刚参加过一些运动,你感觉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3、讲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测量我们的呼吸、心跳和脉搏。

(1)提问:怎么样算呼吸一次?指名让学生讲解并演示。怎么样可以测量到呼吸?

(2)提问:你有没有听到过自己心跳的声音?

学生静坐体会。

教师讲述:利用合适的工具我们可以更清楚地听到自己和他人心跳的声音。分发课前制作好的简易听筒,分组听一听自己和同桌的心跳声音。

有力的心跳声音是一个人身体健康的标志。

方法指导:伸出自己的左手,掌心朝上,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将指肚部位放在左手手腕外侧,大拇指自然地放在手背附近。这时,中指指肚就可以感觉到手腕处脉搏的跳动了。

学生自我尝试。

(4)讲解:在同一个时间内,心跳的次数和脉搏的次数是一样的。所以在测量时,我们只需要通过测量脉搏的跳动次数就可以知道心脏的跳动次数了。

2、预测:你静坐时一分钟呼吸和脉搏跳动的次数是多少?在活动记录上作好记录。

3、布置任务:每两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为自己和对方测量1分钟呼吸和脉搏跳动的次数,并在科学活动记录上作好记录。建议可以一人测量自己的呼吸次数,另一人帮助测量脉搏的跳动次数。测量结束后交换。

4、小组活动:分组测量。

5、汇报测量数据,并交流与你预测的数据一样吗?

6、提问:参加活动后我们的呼吸次数和脉搏跳动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7、三分钟热身活动。

各组一位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做“坐下——起立——扬臂——坐下”的循环动作。

活动一结束,小组内合作马上测量运动后的呼吸和脉搏跳动次数,并作好记录。

8、播放舒缓、柔和的音乐,让学生休息三分钟以后,第三次测量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

9、组内交换,另一位学生参加活动热身活动和休息,再分别测量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

10、休息时间相机安排学生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和血液循环系统图。)。

三、分析、整理数据。

1、阅读自己的活动记录表,提问:比较一下你测量的这三组数据,有什么发现?

2、小组内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总结:人在运动时,所需要消耗的能量比原来要多很多,所以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都会比原来增加。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所能够承受的运动的负荷也不同,于是会出现有些人运动后呼吸与脉搏跳动的次数变化非常大的现象。

4、调查:哪些人在休息3分钟后呼吸和脉搏的次数已经靠平静时的次数了?

四、拓展延伸。

1、小资料:

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平静时的呼吸和心跳参照数。

呼吸频率。

年龄每分钟呼吸次数。

新生儿40—50次。

5岁儿童20—30次。

10岁少年25次以下。

15岁青少年20次以下。

成年人16—18次。

心跳频率。

年龄每分钟心跳次数。

新生儿140。

3岁儿童110。

4岁儿童100。

10岁少年90。

成年男子70—722。

成年女子76。

德国综合理科教材(初中版2)。感觉这些数据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是有帮助的,所以利用资料卡的形式向学生作推荐。

2、提问:通过上面的测量和比较,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想进一步研究?

小组讨论,交流,把想研究的问题记录下来,课后可以自己先去找些资料来自学一下。

肺与呼吸教学设计篇九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第二课《我们的呼吸》。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并做出猜想和假设;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会收集资料并分析资料;能对实验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比较与分析。

2.愿意合作与交流;养成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能够做到珍爱生命。

3.了解人体呼吸器官的名称及人体呼吸的过程,知道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明确人体的呼吸器官。

2、设计实验验证人体呼出和吸收的气体是否相同。

教学准备:

胶管,水槽,玻璃片,火柴,集气瓶,烧杯,澄清的石灰水,气球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我想和大家一起做个游戏,愿意吗?

师:好!请同学们起立。游戏时请你们闭紧嘴,用手捏住鼻子憋住气,坚持不住就坐下松手。

师:能谈谈刚才屏气时的感觉吗?

生:难受、胸闷、头晕等。

师:总之憋气的感觉好受吗?如果憋不住了我们就要干什么?

师:这节课咱们就研究呼吸。(板书课题《我们的呼吸》)。

二、探究活动。

师:老师有时会听到有的同学说我今天心情不好,不吃饭了!但大家有没有听到过说,我今天心情不好不呼吸了!是啊!呼吸就意味着生命存在,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呼吸。

师:既然呼吸对人类这么重要,那关于呼吸你有什么想知道的?或者有什么问题要问?可以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问题,引导出为什么呼吸、怎么呼吸、用什么呼吸、呼什么吸什么?等问题。

1、认识呼吸器官。

师:首先我们先来搞清楚用什么呼吸,你觉得我们都用什么来呼吸?

生答部分呼吸器官,师记录在黑板上。

师:可能有的同学对于身体里面都有哪些器官不太清楚,我们也没法把他打开来看一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身体内部的结构图,你可以在图上把他们圈出来,一个小组一张。

师:鼻子里边有鼻毛,可以把大颗粒的微尘挡住,而嘴巴不行。另外鼻子还有什么?对鼻涕,它可以粘住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使鼻腔保持湿润,鼻腔还能温暖吸入的空气。所以我们一般要用鼻呼吸。

师:从鼻子进去以后,空气又到了咽、喉、气管、支气管再到肺,然后再出来,怎么出来?对又原路返回。(别讲解位置边介绍器官的构造)。

2、吸什么呼什么。

师:那么到底我们吸什么呼什么,光靠猜不行,我们要去验证一下。

(1)收集气体。

师:来,谁先给老师送点你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用用?

怎么啦?不舍得吗?来,你给老师送点,行吗?

生面露难色。

(生分组讨论。)。

师:刚才,各小组同学讨论得很热烈,一定找出了好办法,哪个小组先说说?

学生可以想到吸进的气体就是我们周围的空气,所以就把集气瓶放在桌子上,它里面盛得就是我们吸进的气体。

师:吸进的气体我们收集到了,那呼出的气体怎样收集呢?

学生交流想法,引导出学生说出排气集气法,并介绍排水集气法。

师:我的这种方法叫排水集气法。请看屏幕(边讲边演示)用这种方法收集呼出的气体时,首先要将集气瓶装满水,然后将集气瓶倒立在水槽中,用手扶助瓶子,接着把胶管的一端伸进集气瓶里,从胶管的另一端向瓶子里吹气,等瓶子里的水排出去了,在水中用玻璃片将瓶口盖严,最后将瓶子从水中取出,口向上放在桌上。

生分组收集气体,师巡回指导。

师:两种气体我们收集到了,那怎样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谁有办法?

师:看来有一定的难度,不要紧,老师这里给大家准备了火柴,小组同学可以根据大屏幕上的提示讨论一下。(氧气有支持燃烧的性质,二氧化碳则不支持燃烧。)。

(小组讨论。)。

师:谁先说说你们想到的办法?这个小组。

学生应该可以讨论出把点燃的火柴放在瓶子里来验证那瓶的氧气多,那瓶的二氧化碳多。然后动手操作,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实验时瓶盖上的玻璃片移开一个小口就可以了,火柴是伸进瓶口而不是扔进瓶里,做完后及时把玻璃片盖上。仔细观察,还要做好记录。

(生分组实验,师巡回指导。)。

师:刚才,同学们在实验中配合得非常默契,哪个小组上来说说你们在实验中的发现?(报告单大屏幕展示。)学生交流汇报。

办法1:用胶管向石灰水里吹气,看能不能变浑浊?

办法2:把石灰水倒进集气瓶里,摇一摇,看是否浑浊?

师:那赶快动手试试把!(生动手)怎么样?石灰水变浑浊了吗?

师:看来,我们呼出的气体比吸进的气体含有什么较多?

生:二氧化碳。

师:对,从这两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出呼吸就是人体吸取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板书:氧气二氧化碳)人体只有连续不断的得到充足的氧气,经过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才能与氧气发生反应,转化为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呼吸。

3、怎么呼吸。

出示动画演示。

师:其实在呼吸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器官,就是膈(在图上指出),那么膈有什么作用呢,咱们来做个模拟实验。

出示呼吸模拟装置,让学生认识装置各部分模拟人体的器官,然后演示操作。

生:感冒、咳嗽、哮喘、鼻塞、肺炎等。

生:不吸烟,不随地吐痰,保护环境卫生,不污染空气,锻炼身体,经常呼吸新鲜的空气等。

师:很好!同学们,你们说得真不错。关于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老师也查阅了许多资料,这里有一组图片,咱们一块来看看。

师:(大屏幕播放播放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因此我们应该从小做起,从自我做起,保护环境,爱惜自己的呼吸系统。

四、肺活量。

生:想!

师:请小组长上台来领。(每人一个气球)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比赛,请听好要求:先深深的吸一口气,然后尽最大的力气来吹气球。只吹一次,不能吹第二次。然后把气球拧紧,别漏气。听明白了吗?准备好,开始。

(生吹气球)。

师:请同学们把你吹的气球举起来,大家互相看看,一样大吗?

生:不一样大。

师: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不一样大?

生:因为我们的力气不一样大。

师:是吗?谁还有不同意见?

生:因为我们的肺活量不一样。

师:你说得很正确。能解释一下什么是肺活量吗?请看屏幕,谁来读一下?(抽生读)它是检测我们呼吸器官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医院里有专门测肺活量的仪器。刚才,有的同学吹得气球很大,说明你的肺活量大,而有的同学吹得气球比较小,说明你的肺活量较小。不过,没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加我们的肺活量。

肺与呼吸教学设计篇十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会用澄清石灰水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区别。

2、结合生活体验,整理出呼吸器官的功能。

3、会测量自己的肺活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爱护身体、勤于锻炼,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2、知道吸烟是不好的生活方式。

科学知识。

1、知道呼吸时吸入的是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的气体中主要含有二氧化碳。

2、认识呼吸器官,了解它们的作用知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

3、了解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比较吸进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不同。

教学准备:人体肺模型,课件,活动记录,矿泉水瓶12个(带标签的),石灰水六瓶,电子肺活量测量仪。

教学过程:

一、“憋气”游戏导入,体验呼吸的重要性。

1、体验憋气活动。

2、导入呼吸。

二、认识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谈话,知道胸腔内帮助我们呼吸的器官叫什么吗?讲解肺的写法。

1、(出示人体肺模型)这个是我们人体肺模型,我们用这个模型来代替真的人的肺。

2、学生交流对肺内部形态的观察的发现。

3、教师出示人体解剖图,辅助学生深入了解肺的位置,形状。

(二)认识其它人体呼吸器官及作用。

1、(出示人体解剖图)让学生说出你们认为是的呼吸器官。

2、引导学生比较体验用口腔与鼻腔呼吸的不同,从而认识到鼻腔的作用。

三、探究吸进的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

1、(出示模型演示)引导学生说出: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吸进的是什么气体?

呼出的又是什么气体呢?

2、师示范指导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

3、课件出示温馨提示,引导学生展开分组实验,利用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检测呼出的气体。

4、交流讨论研究实验的发现。

5、教师播放人体呼吸视频(和出示吸进和呼出空气成分百分比表),进一步肯定学生的研究发现。

四、测肺活量。

3、师课件出示:成年女子、男子的肺活量及刘翔等运动员的肺活量数据。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运动。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师适时课件出示,健康的肺和吸烟的肺。

2、播放视频《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让学生谈感想。(全班交流)。

六,拓展总结,共读儿歌。

师课件出示《保护呼吸器官》儿歌。

关于呼吸的问题还有很多,下节课可以继续研究。课后请每个小组收集资料,设计并制作一份戒烟小报。(下课)。

板书设计:

肺和呼吸。

吸进氧气。

肺气体交换。

呼出二氧化碳。

课后反思:

《肺和呼吸》是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指导学生认识人的呼吸器官及其作用;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的系列。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呼吸器官都有哪些及它们的主要功能,并通过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来认识到肺的作用。

难点是认识和理解肺的呼吸原理及功能。

首先,我安排了“憋气”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呼吸的重要性和感觉到胸闷,大体了解呼吸器官的位置。接下来,我有让学生把手放在胸前和我一起做几次完整的呼吸,再一次让学生认识到呼吸时肺的扩张和收缩。这些对于学生认识呼吸器官很重要,是自己亲身体会到的,学生就会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记忆自然也就更深刻。

在区别嘴和鼻子那个属于呼吸器官时,我还是让学生分别用嘴和鼻子进行呼吸来比较和体验它们的不同,我尊重学生的发现,我相信学生一定会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认识到鼻子属于呼吸器官。

在突破本课难点时,我启发学生用四年级学过的有关氧气和二氧化碳性质的知识来比较吸进和呼出气体的不同,从而认识到肺的作用。

测肺活量、播放吸烟危害健康视频,都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呼吸器官的重要性及如何更好的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

文档为doc格式。

肺与呼吸教学设计篇十一

(1)仔细观察呼吸系统结构图,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

(2)了解呼吸道结构特点,总结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

(3)了解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是有限的。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分析相关资料,概括呼吸道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呼吸系统的组成。

2.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的作用。

呼吸道作用的分析与总结。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运用启发、引导交流、讨论、观察、分析、体验综合等方法进行教学。

1.教师准备:准备呼吸道疾病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拓展知识小故事。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查阅有关呼吸系统的疾病的知识、资料。

1课时

环节一:创设情景,激发导入

1、出示问题: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

学生:婴儿第一声啼哭表明要呼吸空气。

教师:如果哭不出来,可能是呼吸道不畅通,医生会拍婴儿的后背或小脚丫。

2、亲身体验(小活动):请同学们起立闭嘴,同时用手捏紧鼻子,看你能坚持多长时间?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可见,呼吸是人体最基本的生命活动之一。今天我们来认识人体的呼吸。(板书课题:人体的呼吸--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环节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

人体呼吸作用与生命活动的关系教师出示资料和讨论题

(1)长跑运动员在跑步过程中不仅四肢和全身肌肉骨骼在活动,而且胸腹起伏剧烈,嘴张开,呼吸急促。

(2)一个人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测得体温37℃。

讨论:提供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能量从哪里来?

学生阅读资料,讨论交流,归纳出结论:呼吸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起决定性作用。

2、呼吸系统的组成:

学生自学课文中关于呼吸系统组成的信息。填出课本44页呼吸系统组成的各个器官名称。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提出争议:“嘴也可以用来呼吸,用嘴呼吸和用鼻子呼吸有什么区别?”

这样做合理吗?

结论:合理。法官的做法非常明智。孩子出生前肺里面没有空气,所以放入水中会下沉。

环节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41—42页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

问题1: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通畅?(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气管c型的软骨,喉部的软骨,鼻骨与软骨。)

问题2:呼吸道除了保证气流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呢?这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

引导学生联系鼻腔气管的结构特点,根据刚才对讨论题的分析,所掌握的知识,尝试解答得出正确答案,并对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评价。

组织小组学生进行交流,汇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尘肺、肺炎等。学生讨论得出:呼吸道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生活在空气污染较严重的环境,就可能患呼吸系统疾病,如尘肺等。

问题4: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

师生共同小结:痰是由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的粘膜所分泌的粘液,以及被粘液所粘着的灰尘和细菌等组成。它通过粘膜表面上的纤毛不断地摆动,逐步推向喉部然后经咳嗽排出体外。痰中含有大量的病菌,随着尘埃飘浮在空气中,易引起人体疾病的传播,同时也不文明。

引导学生回答:北欧人的鼻鼻端较尖和大,这可能与御寒有关。

教师讲述:北欧人鼻子较大,鼻腔较长,有利于预热寒冷的空气。

展示鼻口呼吸示意图,理解呼吸方式的不同。

教师讲述:用鼻呼吸,不仅使吸入的空气温暖、湿润和清洁,还可以减少不清洁空气对呼吸道和肺的刺激,有利于人体健康。

图片展示哮喘、肺炎病人症状和尘肺状况。

教师讲述:哮喘是支气管感染或者过敏引起的一种疾病,常由吸入花粉、灰尘等物质引起。肺炎是一种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的严重疾病,常表现为发烧、胸闷疼痛、咳嗽、呼吸急促等。尘肺是长期在粉尘比较多的场所工作的人容易患的一种职业病。

展示健康者与吸烟者的肺比较图。

教师讲述:呼吸道温暖、湿润和清洁进入肺内空气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环境中空气过于污浊,经过呼吸道处理后进入肺内的空气仍可能有一些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

学生自由回答问题。如:戴口罩、佩戴防毒面具、大面积植树造林等。

环节四:归纳小结,知识拓展

“呼吸道四兄弟”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每个人来表表功,说说谁最重要。得出结论:一个都不能少,通过这个活动,让大家理解团队的力量,以及生命是一个统一整体的概念。

会厌软骨与吞咽和呼吸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演示:呼吸与吞咽的关系。

教师强调:呼吸时,喉口开放,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会厌软骨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

吃饭时为什么不要大声说笑?

观察“吃饭时大笑会呛着”的小漫画,得出正确答案。

声带拉紧和松开与发声

观察“声带拉紧和松开”的图示,讨论声音的发出。明确大喊大叫的危害。

教师强调:青春期为了保护声带,应避免大声喊叫,避免长时间大声说话,不吸烟、不喝酒。

环节五:学以致用,展示提高

1.关于呼吸系统的组成,正确的是(c)

a.气管、支气管、肺b.鼻、喉、气管、支气管、肺

c.呼吸道、肺d.呼吸道、气管、支气管

2.痰生成的部位是(d)

a.鼻腔粘膜b.喉腔侧壁

c.食道粘膜d.气管和支气管粘膜

3.感冒时,常感到呼吸不畅通,这主要是因为(d)

a.气管分泌的粘液增多b.喉部肿胀,喉腔变小

c.鼻黏膜分泌增多d.鼻黏膜充血肿胀

4.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用鼻呼吸更好地原因是(d)

a.鼻腔能湿润空气b.鼻腔能温暖空气

c.减少吸入气体对呼吸道和肺的不良刺激

d.a、b、c都是

在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以前为什么要先清除口、鼻内的污物?

由细菌、病毒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是怎样传播的?叙述这些微生物从外界到达发病部位的“旅程”。

通过练习巩固了知识,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练习册》第二题、第三题。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二、呼吸道的作用

1.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2.使到达肺的气体湿润、温暖、清洁

肺与呼吸教学设计篇十二

1. 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

2. 通过资料分析,说出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法、资料分析等了解呼吸道的知识。

1.认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应自觉地维护环境中空气的清新、清洁。

2.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通过资料分析,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道的作用。

掌握呼吸道的作用。

多媒体课件

教师: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

学生:动脑思考后自由发言。

教师:呼吸系统的组成: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识图、填出呼吸道的组成的名称。

学生:阅读课文中关于呼吸系统组成的信息。观察图4-25呼吸系统的组成,并根据呼吸的常识,填出呼吸道组成的器官名称。

教师:下发讨论题指导各组阅读资料分析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分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资料分析内容,围绕讨论题进行分析,尝试解决问题。

在讨论之后,组织各组学生选派代表对已经解决的问题发表意见,其他各组适当补充和修改,统一答案。对未解答的问题在教师的提示和启发下,再进行思考、分析,归纳出正确答案。

讨论题中的第1题采用抢答的方式回答,要协调好课堂纪律;其余的题组织各组选派学生代表回答。

在回答讨论题第2题之后提醒学生回答用嘴呼吸和用鼻子呼吸哪一个好。(学生思考前面提出的问题,根据刚才对讨论题的分析所掌握的知识,尝试解答问题,得出正确答案。)

讨论题中的第3题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并通过让学生举例分析,最终形成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关系的观念。

讨论题第5题注意提醒学生根据人体体温恒定和讨论题第2题中相关的知识来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呼吸道的作用,给以适当的鼓励和评价。

学生:把分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组间进行简单评议。

吞咽与呼吸的关系:

教师:多媒体出示:

“吃饭时大笑会呛着”的小漫画和“吞咽与呼吸关系图”,引导学生叙述吞咽与呼吸的关系,鼓励学生发言,谈体会。

学生:观察“吃饭时大笑会呛着”的小漫画和吞咽与呼吸关系图。谈体会及家长对此事的看法。形成“食不言”的正确观点。

教师:多媒体出示:

“声带拉紧和松开”示意图,引导学生叙述声音的发出。

学生:观察“声带拉紧和松开”的图示。叙述声音的发出,明确大喊大叫的危害。

1、该节内容较简单,可以最后让学生自主发问,提高认识性,并与生活相结合;讲授咽、喉部及其会厌软骨(利用两个粉笔盒结合讲授),比较形象。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内容。学生多人站起来发言,互相补充,比较完整的进行了小结。

肺与呼吸教学设计篇十三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趣的呼吸器官》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们怎样呼吸》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培养学生搜集事实与证据能力的第一个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承担的二级目标是“能借助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搜集相关事实与证据,能运用语言或者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

人是怎样呼吸的?人吸进的和呼出的气体为什么不一样呢?本课以观察活动引入,引导学生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肺模型和肺活量测量仪等活动,了解肺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状态,接着又通过对测量数据的比较与分析,了解呼吸保健的有关知识,最后以补充阅读的形式,让学生了解部分生物富有特色的呼吸方式和呼吸器官,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趣味性。

1、知道人体呼吸系统的简单结构,了解肺的呼吸过程和意义。

2、能借助自制的肺模型解释肺的工作过程,在小组内集体制作、讨论等活动中,乐于合作与交流。

3、对学生进行呼吸系统卫生教育。

自制肺模型并解释肺的工作过程。

通过对肺模型的观察与思考,了解肺的工作过程、

1、教师准备:人呼吸系统模型,肺活量测量仪,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塑料瓶、圆珠笔管(或硬吸管)、橡皮筋、气球、细绳、橡皮泥、剪刀等若干(分组实验)。

一、激趣导入:

1、猜猜看:“我们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做的事是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呼吸)。

2、做活动:屏住呼吸,你能坚持多久?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告诉大家你的感受(难受)。

3、做一组:让我们做一次深呼吸,细细感受我们无时无刻都离不开的呼吸吧!(跟老师一起做)。

小结:可见,我们平时所说的呼吸,其实是先吸后呼。

二、揭示课题:

在呼吸过程中,我们都用到了哪些器官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有趣的呼吸器官》吧!(板书课题)。

三、观察活动:

1、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课件显示人体呼吸系统图)。

2、学生回答:鼻、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3、你能在自己的身上指出他们的位置吗?(同桌互相合作,试一试,指一指)。

4、再次进行深呼吸,感受一下肺的工作。

四、动手操作:

(一)为了进一步了解肺是如何进行呼吸的,就让我们做一个肺模型来探究一下吧!

活动步骤:

先检查自己小组的工具与材料是否准备齐全?

塑料瓶1个,圆珠笔管1根、橡皮筋2根、气球2只、橡皮泥、剪刀。

1、用剪刀把塑料瓶的底部剪掉,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

2、用橡皮筋把一只气球在圆珠笔管上扎好。

3、把捆扎好的`带有气球的圆珠笔管从瓶口处通过,并用橡皮泥固定。

4、把另一只气球剪去一部分,思考剪去是一大半还是一小半?

5、用细绳把剪去的气球系牢。

6、用另一根橡皮筋把这只气球捆在瓶子底部。

(二)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合作,做完后,与小伙伴交流:肺是怎样呼吸的?

(三)全班汇报、交流。

吸气时,胸廓扩大,腔内气压减小,气流进入肺部。

呼气时,胸廓缩小,腔内气压增大,气流离开肺部。

五、数据分析:

在医学上还有个名词---肺活量,那什么是肺活量呢?(大屏幕出示肺活量定义)。

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

下面是探探同学所记录的“肺活量”数据统计表,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我的肺活量”记录表。

小结:男生比女生的肺活量大;运动员比一般人的肺活量大。学生观察、比较、交流、汇报。

六、拓展阅读:

1、同学们,我们人类是用肺呼吸的,动物们是用什么器官呼吸的呢?(出示课件)。

2、呼吸系统对我们十分的重要,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好呼吸器官呢?

(1)不能吸烟。

(2)注意卫生,空气质量不好时出门要戴口罩。

(3)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肺与呼吸教学设计篇十四

不知道我们大家有没有出现过觉得呼吸困难的情况,可能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没有正常,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我们一身的体质条件,也可能是由于我们感染上了某种疾病,使我们感觉呼吸困难,很多人特别惧怕这种情况的发生,因为我们也知道如果呼吸不畅就会造成死亡,所以大家都盲目的去医院治疗,我们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的相关内容吧。

作用:

1、加温湿润作用。

主要在鼻和咽,而气管和支气管的作用较小。一般情况下,外界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都较肺内为低。由于鼻、咽粘膜有丰富的血流,并有粘液腺分泌粘液,所以吸入气在到达气管时已被加温和被水蒸气所饱和,变为温暖而湿润的气体进入肺泡。如果外界气温高于体温,则通过呼吸道血流的作用,也可以使吸入气的温度下降到体温水平。呼吸道的这种空气调节功能对肺组织有重要的保护作用。经气管插管呼吸的病人,失去了呼吸道的空气调节功能,可使呼吸道皮、纤毛及腺体等受到损伤,因此应给病人呼吸湿润的空气为宜。

2、过滤清洁作用。

通常通过呼吸道的过滤和清洁作用,阻挡和清除了随空气进入呼吸道的颗粒、异物,使进入肺泡的气体几乎清洁无菌。呼吸道有各种不同的机制防止异物到达肺泡。

其一在上呼吸道。鼻毛可以阻挡较大颗粒的进入,而鼻甲的形状则使许多颗粒直接撞击在粘膜上或因重力而沉积在粘膜上。这样,直径大于10μm的颗粒几乎完全从鼻腔空气中被清除掉。

其二在气管、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直径在2~10μm的颗粒可通过鼻腔而进入下呼吸道,但这里管壁粘膜有分泌粘液的杯状细胞和纤毛上皮细胞。所分泌的粘液覆盖在纤毛上。许多纤毛有力地、协调地和有节奏地摆动,将粘液层和附着于其上的颗粒向喉咽方向移动。每次摆动可移动粘液层达16μm,若每秒钟纤毛摆动20次,则每分钟可使粘液层移动约19mm。纤毛推动粘液层及所附着的颗粒到达咽部后,或被吞咽或被咳出。吸入气干燥或含有刺激性物质,如二氧化硫等,可以损害纤毛的运动,影响呼吸道的防御功能。

其三是巨噬细胞。直径小于2μm的小颗粒可以进入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巨噬细胞可以吞噬吸入的颗粒和细菌,然后带着它的吞噬物向上游走到细支气管壁上的粘液层,随粘液排出。肺泡巨噬细胞生活在氧分压较高的肺泡中,当通气量减小或氧分压降低时,其功能将减退。此外,呼吸道的分泌物中还含有免疫球蛋白和其他物质,有助于防止感染和维持粘膜的完整性。

肺与呼吸教学设计篇十五

《测量呼吸和心跳》是五年级科学第一学期第四单元第一课。重点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运动对呼吸和心跳的影响,难点是采集比较准确的数据。通过本节的教学,我感触很多,现谈谈想法,进行反思。

导课时,我提出问题:“运动时,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学生说出了很多身体的变化。紧接着问:“人在运动时,呼吸和脉搏跳动,究竟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它们变化的规律又是怎样呢?”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然后引导学生,我们要研究呼吸和脉搏跳动,那首先要能测量呼吸和脉搏跳动,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教师先让学生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再给予补充。

在本节课中,准确地采集数据成为一道难题。于是,我把学生分成两大组,自己给自己测量呼吸的次数,由同桌给他测量脉搏的次数,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难题。而计时这个工作,则由教师来完成,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分散注意力。从测量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采集的数据接近实际情况。

由于学生采集的数据比较科学、准确,所以,在接下来对三组数据的分析中,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呼吸和心跳变化的规律,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并且,学生能尝试着运用各种图形来表示他们发现的运动对呼吸和心跳的影响,虽然不是很规范,但学生已经知道运用统计图形来进行表达了。

应该说,本节课因为很好地突破了难点,所以学生在对数据的分析上就显得非常轻松,很好地突出了重点,从而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

在科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研究、探索呢?我认为本课设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让问题具有导向性。

从“我们都知道心脏是在不停地跳动,你们有什么办法能证明人体的心脏是在不停地跳动的?”这一问题出发,学生说出在胸口听或医生用听诊器听胸口、摸颈部、摸手腕……,学生想到“颈部、手腕处怎么会有心跳呢?”这样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了。

二、让方法具有科学性。

学生要研究“心跳”这一普通的现象来研究,首先要让学生掌握测量脉搏的方法;其次要让学生来测量脉搏;再次要让学生作好如实的.记录,并作好数字统计。

三、让研究具有丰富性。

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寻找研究方法、自己进行研究,教师只是指导学生正确的方法,并利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统计数据,演化成直观的统计图,让学生得出结论。

四、让评价具有多元性。

学生将参与教学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对学习活动出现的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在评价中仍发挥重要的作用,但不再充当裁判员的角色,而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伙伴和激励者,同时又是自己科学教学的调控者。并评价始终伴随于整个探究过程之中。

肺与呼吸教学设计篇十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

2.通过资料分析,说出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法、资料分析等了解呼吸道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应自觉地维护环境中空气的清新、清洁。

2.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资料分析,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道的'作用。

教学难点:掌握呼吸道的作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实例引入:

教师: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

学生:动脑思考后自由发言。

学习新知:

教师:呼吸系统的组成: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识图、填出呼吸道的组成的名称。

学生:阅读课文中关于呼吸系统组成的信息。观察图4-25呼吸系统的组成,并根据呼吸的常识,填出呼吸道组成的器官名称。

呼吸道作用:

教师:下发讨论题指导各组阅读资料分析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分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资料分析内容,围绕讨论题进行分析,尝试解决问题。

在讨论之后,组织各组学生选派代表对已经解决的问题发表意见,其他各组适当补充和修改,统一答案。对未解答的问题在教师的提示和启发下,再进行思考、分析,归纳出正确答案。

讨论题中的第1题采用抢答的方式回答,要协调好课堂纪律;其余的题组织各组选派学生代表回答。

在回答讨论题第2题之后提醒学生回答用嘴呼吸和用鼻子呼吸哪一个好。(学生思考前面提出的问题,根据刚才对讨论题的分析所掌握的知识,尝试解答问题,得出正确答案。)。

讨论题中的第3题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并通过让学生举例分析,最终形成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关系的观念。

讨论题第5题注意提醒学生根据人体体温恒定和讨论题第2题中相关的知识来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呼吸道的作用,给以适当的鼓励和评价。

学生:把分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组间进行简单评议。

知识拓展:

吞咽与呼吸的关系:

教师:多媒体出示:

“吃饭时大笑会呛着”的小漫画和“吞咽与呼吸关系图”,引导学生叙述吞咽与呼吸的关系,鼓励学生发言,谈体会。

学生:观察“吃饭时大笑会呛着”的小漫画和吞咽与呼吸关系图。谈体会及家长对此事的看法。形成“食不言”的正确观点。

声音的发出:

教师:多媒体出示:

“声带拉紧和松开”示意图,引导学生叙述声音的发出。

学生:观察“声带拉紧和松开”的图示。叙述声音的发出,明确大喊大叫的危害。

课堂小结。

1、该节内容较简单,可以最后让学生自主发问,提高认识性,并与生活相结合;讲授咽、喉部及其会厌软骨(利用两个粉笔盒结合讲授),比较形象。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内容。学生多人站起来发言,互相补充,比较完整的进行了小结。

肺与呼吸教学设计篇十七

科学探究:

1、会用澄清石灰水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区别。

2、结合生活体验,整理出呼吸器官的功能。

3、会测量自己的肺活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爱护身体、勤于锻炼,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2、知道吸烟是不好的生活方式。

科学知识。

1、知道呼吸时吸入的是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的气体中主要含有二氧化碳。

2、认识呼吸器官,了解它们的作用知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

3、了解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

:比较吸进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不同。

人体肺模型,课件,活动记录,矿泉水瓶12个(带标签的),石灰水六瓶,电子肺活量测量仪。

1、体验憋气活动。

2、导入呼吸。

谈话,知道胸腔内帮助我们呼吸的器官叫什么吗?讲解肺的写法。

1、(出示人体肺模型)这个是我们人体肺模型,我们用这个模型来代替真的人的肺。

2、学生交流对肺内部形态的观察的发现。

3、教师出示人体解剖图,辅助学生深入了解肺的位置,形状。

(二)认识其它人体呼吸器官及作用。

1、(出示人体解剖图)让学生说出你们认为是的呼吸器官。

2、引导学生比较体验用口腔与鼻腔呼吸的不同,从而认识到鼻腔的作用。

1、(出示模型演示)引导学生说出: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吸进的是什么气体?

呼出的又是什么气体呢?

2、师示范指导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

3、课件出示温馨提示,引导学生展开分组实验,利用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检测呼出的气体。

4、交流讨论研究实验的发现。

5、教师播放人体呼吸视频(和出示吸进和呼出空气成分百分比表),进一步肯定学生的研究发现。

3、师课件出示:成年女子、男子的肺活量及刘翔等运动员的肺活量数据。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运动。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师适时课件出示,健康的肺和吸烟的肺。

2、播放视频《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让学生谈感想。(全班交流)。

师课件出示《保护呼吸器官》儿歌。

关于呼吸的问题还有很多,下节课可以继续研究。课后请每个小组收集资料,设计并制作一份戒烟小报。(下课)。

吸进氧气。

肺气体交换。

呼出二氧化碳。

《肺和呼吸》是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指导学生认识人的呼吸器官及其作用;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的系列。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呼吸器官都有哪些及它们的主要功能,并通过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来认识到肺的作用。

难点是认识和理解肺的呼吸原理及功能。

首先,我安排了“憋气”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呼吸的重要性和感觉到胸闷,大体了解呼吸器官的位置。接下来,我有让学生把手放在胸前和我一起做几次完整的呼吸,再一次让学生认识到呼吸时肺的扩张和收缩。这些对于学生认识呼吸器官很重要,是自己亲身体会到的,学生就会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记忆自然也就更深刻。

在区别嘴和鼻子那个属于呼吸器官时,我还是让学生分别用嘴和鼻子进行呼吸来比较和体验它们的不同,我尊重学生的发现,我相信学生一定会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认识到鼻子属于呼吸器官。

在突破本课难点时,我启发学生用四年级学过的有关氧气和二氧化碳性质的知识来比较吸进和呼出气体的不同,从而认识到肺的作用。

测肺活量、播放吸烟危害健康视频,都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呼吸器官的重要性及如何更好的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

肺与呼吸教学设计篇十八

1、学习独立识写本课的10个生字,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借助旁批,弄清公路“呼吸”的方法,认识其作用。

4、试着自主阅读,自己动手批读。

5、唤起学生爱护环境、热爱科学的意识。

1、弄懂公路“呼吸”的原理。

2、通过对课文的理解,认识公路“呼吸”的作用。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师生查阅有关科技环保的相关资料。

2课时。

2、为什么课文题目中的呼吸要加上引号?

公路是怎样呼吸的呢?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以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下作上记号。

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互评、正音。

2、同桌讨论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全班同学一起解决。

3

交流通过讨论理解的.生词。

同学们,让我们借助旁批,自由地读课文,想想公路是怎样呼吸的?

1、自读课文。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呢?

我读懂了公路“呼吸”是科学家创造发明的、清除空气污染的一种方法。

读懂了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是——汽车尾气……

3、哪一段是介绍公路是怎样“呼吸”的。请你找出来再读读。你明白了吗?

让学生先自读、自悟。再分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全班讨论,给学生探究的充裕时间,教师相机点拨:公路两旁的土壤“吸附”汽车尾气,土壤中的水溶解了尾气中的一部分“氮氧化物”以“呼”出,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吸收,变成肥料。

4、文中说这真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多媒体画面展示自学题:

让公路通过来一些,人们就能,同时还能为土壤增加!公路“呼吸”有两个作用:

5、让学生再读课文,把自己新的感受批在书上。

6、科学家们发明了这一举两得的好方法,你们还有哪些好办法能清洁空气,保护环境,都说出来,我们听听,然后把它批在书上。

《会“呼吸”的公路》简洁、明了地给我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正在利用高科技手段改造城市环境,绿化、美化家园。行动起来吧!让我们也做一名合格的环保卫士,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维护我们生存的家园——地球的环境。

16会“呼吸”的公路

土壤吸附

溶解

汽车尾气

(净化空气)

肺与呼吸教学设计篇十九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第二课《我们的呼吸》。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并做出猜想和假设;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会收集资料并分析资料;能对实验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比较与分析。

2.愿意合作与交流;养成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能够做到珍爱生命。

3.了解人体呼吸器官的名称及人体呼吸的过程,知道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

1、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明确人体的呼吸器官。

2、设计实验验证人体呼出和吸收的气体是否相同。

胶管,水槽,玻璃片,火柴,集气瓶,烧杯,澄清的石灰水,气球等。

一、游戏导入:

师:我想和大家一起做个游戏,愿意吗?

师:好!请同学们起立。游戏时请你们闭紧嘴,用手捏住鼻子憋住气,坚持不住就坐下松手。

师:能谈谈刚才屏气时的感觉吗?

生:难受、胸闷、头晕等。

师:总之憋气的感觉好受吗?如果憋不住了我们就要干什么?

师:这节课咱们就研究呼吸。(板书课题《我们的呼吸》)。

二、探究活动。

师:老师有时会听到有的同学说我今天心情不好,不吃饭了!但大家有没有听到过说,我今天心情不好不呼吸了!是啊!呼吸就意味着生命存在,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呼吸。

师:既然呼吸对人类这么重要,那关于呼吸你有什么想知道的?或者有什么问题要问?可以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问题,引导出为什么呼吸、怎么呼吸、用什么呼吸、呼什么吸什么?等问题。

1、认识呼吸器官。

师:首先我们先来搞清楚用什么呼吸,你觉得我们都用什么来呼吸?

生答部分呼吸器官,师记录在黑板上。

师:可能有的同学对于身体里面都有哪些器官不太清楚,我们也没法把他打开来看一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身体内部的结构图,你可以在图上把他们圈出来,一个小组一张。

师:鼻子里边有鼻毛,可以把大颗粒的微尘挡住,而嘴巴不行。另外鼻子还有什么?对鼻涕,它可以粘住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使鼻腔保持湿润,鼻腔还能温暖吸入的空气。所以我们一般要用鼻呼吸。

师:从鼻子进去以后,空气又到了咽、喉、气管、支气管再到肺,然后再出来,怎么出来?对又原路返回。(别讲解位置边介绍器官的构造)。

2、吸什么呼什么。

师:那么到底我们吸什么呼什么,光靠猜不行,我们要去验证一下。

(1)收集气体。

师:来,谁先给老师送点你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用用?

怎么啦?不舍得吗?来,你给老师送点,行吗?

生面露难色。

(生分组讨论。)。

师:刚才,各小组同学讨论得很热烈,一定找出了好办法,哪个小组先说说?

学生可以想到吸进的气体就是我们周围的空气,所以就把集气瓶放在桌子上,它里面盛得就是我们吸进的气体。

师:吸进的气体我们收集到了,那呼出的气体怎样收集呢?

学生交流想法,引导出学生说出排气集气法,并介绍排水集气法。

师:我的这种方法叫排水集气法。请看屏幕(边讲边演示)用这种方法收集呼出的气体时,首先要将集气瓶装满水,然后将集气瓶倒立在水槽中,用手扶助瓶子,接着把胶管的一端伸进集气瓶里,从胶管的另一端向瓶子里吹气,等瓶子里的水排出去了,在水中用玻璃片将瓶口盖严,最后将瓶子从水中取出,口向上放在桌上。

生分组收集气体,师巡回指导。

师:两种气体我们收集到了,那怎样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谁有办法?

师:看来有一定的难度,不要紧,老师这里给大家准备了火柴,小组同学可以根据大屏幕上的提示讨论一下。(氧气有支持燃烧的性质,二氧化碳则不支持燃烧。)。

(小组讨论。)。

师:谁先说说你们想到的办法?这个小组。

学生应该可以讨论出把点燃的火柴放在瓶子里来验证那瓶的氧气多,那瓶的二氧化碳多。然后动手操作,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实验时瓶盖上的玻璃片移开一个小口就可以了,火柴是伸进瓶口而不是扔进瓶里,做完后及时把玻璃片盖上。仔细观察,还要做好记录。

(生分组实验,师巡回指导。)。

师:刚才,同学们在实验中配合得非常默契,哪个小组上来说说你们在实验中的发现?(报告单大屏幕展示。)学生交流汇报。

办法1:用胶管向石灰水里吹气,看能不能变浑浊?

办法2:把石灰水倒进集气瓶里,摇一摇,看是否浑浊?

师:那赶快动手试试把!(生动手)怎么样?石灰水变浑浊了吗?

师:看来,我们呼出的气体比吸进的气体含有什么较多?

生:二氧化碳。

师:对,从这两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出呼吸就是人体吸取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板书:氧气二氧化碳)人体只有连续不断的得到充足的氧气,经过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才能与氧气发生反应,转化为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呼吸。

出示动画演示。

师:其实在呼吸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器官,就是膈(在图上指出),那么膈有什么作用呢,咱们来做个模拟实验。

出示呼吸模拟装置,让学生认识装置各部分模拟人体的器官,然后演示操作。

三、保护呼吸器官。

生:感冒、咳嗽、哮喘、鼻塞、肺炎等。

生:不吸烟,不随地吐痰,保护环境卫生,不污染空气,锻炼身体,经常呼吸新鲜的空气等。

师:很好!同学们,你们说得真不错。关于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老师也查阅了许多资料,这里有一组图片,咱们一块来看看。

师:(大屏幕播放播放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因此我们应该从小做起,从自我做起,保护环境,爱惜自己的呼吸系统。

四、肺活量。

生:想!

师:请小组长上台来领。(每人一个气球)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比赛,请听好要求:先深深的吸一口气,然后尽最大的力气来吹气球。只吹一次,不能吹第二次。然后把气球拧紧,别漏气。听明白了吗?准备好,开始。

(生吹气球)。

师:请同学们把你吹的气球举起来,大家互相看看,一样大吗?

生:不一样大。

师: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不一样大?

生:因为我们的力气不一样大。

师:是吗?谁还有不同意见?

生:因为我们的肺活量不一样。

师:你说得很正确。能解释一下什么是肺活量吗?请看屏幕,谁来读一下?(抽生读)它是检测我们呼吸器官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医院里有专门测肺活量的仪器。刚才,有的同学吹得气球很大,说明你的肺活量大,而有的同学吹得气球比较小,说明你的肺活量较小。不过,没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加我们的肺活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