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总结(通用8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11-11 21:31:33    小编:zdfb
创新教育总结 文件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创新教育总结(通用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1 21:31:33 |
  • zdfb |
  • 14页

总结是对我们所取得成绩和经历的一种客观记录,它能够真实地反映我们的实际情况。写总结时可以采用时间顺序、问题分析、优点缺点等不同的思维方式来组织内容。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总结的范文,探索其中的奥秘。

创新教育总结篇一

创新素质一般表现为善于发现问题,求新求变,积极探究的心理趋向。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教学方法的滞后性已越来越明显,新课程改革迫切呼唤新的教育理念和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应如何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呢?笔者结合自身的理论学习和教学体验,提出以下一些见解,以供同行参考指正。

教学观念是对教学规律、教学过程、教学目的、教学原则等教学基本问题的看法、见解。教学观念的更新可以为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指导思想,规定教学方法创新的主题和宗旨。因此,要进行教学方法创新,首先应转变教学观念。从新课程改革要求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来看,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实现教学观念的切实转变:

1.师生课堂角色的转换。创新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改变传统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课堂模式,构建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主,教师的主导活动为辅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扮好“导”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演”,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教”、“学”并重,重视能力培养。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老师不仅要“教会”,让学生“学会”,更要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即为了不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因此教学中应强调教与学的统一,突出教学的双边性,使学生学习性质由传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发展性。

3.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作用。现代教学理论认为非智力因素对于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和提高学习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不可分割地统一于传授知识和学习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非智力因素的探究,充分、合理地运用各种非智力因素,丰富和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特别是突出情感性,做到情理交融。

4.倡导开放性教学。当今世界是开放的,开放的世界呼唤开放的教学。如把讨论、演讲、辩论、新闻发布会等开放教学引进课堂。开放的教学不仅打破传统局限于课堂、书本知识的传授,而且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也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实现知、情、信、意、行的转化。总而言之,教师有了先进的、科学的教学观念,就会引导教师不断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促使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并在教学中得以体现。

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于受落后教学观念的支配,存在以下弊端:1、注重“填鸭式”教学,忽视启发学生思维;2、教学信息由老师——学生的单向传递,缺少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3、教学方法单一,不重视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4、关注自身的教法,轻视学生的学法;5、重说教,轻情感激发;6、重课堂教学轻课外实践。

这些弊端影响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政治课缺失对学生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因此,必须创新教学方法。这不仅有利于适应我国新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使新课程改革精神得以体现;而且有利于反对强迫灌输,强调启发和学生的体验及实践,培养学生道德思维能力、行为、习惯和社会参与意识与能力,实现知、情、信、意、行的转化;有利于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主动地以“主人”的身分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利用多边互动、信息交汇和“情感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我国有句古语:“子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应当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包括教师的设疑、析疑和学生的质疑、解疑。质疑问难,应把握好三点:首先,激发学生想疑,鼓励学生敢疑;其次教给学生会疑,留出空间让学生质疑;再次,引导学生善疑,激励学生乐疑。具体要求教师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知识的质疑点,寻找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巧妙地设计问题情境,制造“悬念”,挑起“争端”,尤其有意识地于无疑处觅疑,以激起学生求知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同时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标新立异,启发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在探索中归纳、总结、发现新问题。如讲“环境问题的危害”时,我搞了一个实验:把两条小活鱼放进装着有污染的水和无污染的水的两个瓶子里,结果放进有污染水里的鱼很快就死了,而另一条鱼仍然在悠哉游哉。尔后设问:同样在水里,为什么一条鱼会死呢?鱼死说明了什么?等问题。不但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好奇心和兴趣,而且使学生产生了探究的欲望,此时,教师趁热打铁,鼓励、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和提出问题,如鱼死了会出现什么后果?假如鱼换成人,结果会怎样?鱼的死给我们人类什么启示?等等。如此迂回、递进质疑,能使学生思维由浅入深、由窄变宽,由形象到抽象,不仅使讲授内容易被学生掌握,而且启发学生思维,激起求知欲,培养学生求异和探究意识。正如哲学家波普尔所说:“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观察、去实践。”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的动力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是进行思维的前提。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启发思维是政治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素质关键的一步。所以教师的教法应做到或悬念疑云顿起、或情境理念交融、或形文采兼备、或妙语意趣横生,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我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实践教法创新的:

1、导课方法新。依据课文的不同类型、不同内容、学生的具体实际,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如采用故事法、音乐法、情景法、悬念法、数字对比法、诗词名句法、资料法等。方法各不相同,宗旨只有一个,就是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活其思维的创造性。

2、教学用具新。教学用具的及时更新,是课堂教学成功的条件之一。依据教学的需求,因地制宜,不断更换教学用具,如充分利用我校多媒体设备,语音设备,学校的图书、周边的各种资料等。新颖的教学用具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联想、灵感,促进思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引入例证新。思想政治课教材虽补充大量资料,增强了可读性,但因其内容的滞后性,对学生缺乏吸引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及时补充相关资料。补充的材料应突出教学重难点,既可是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话题,或时政新闻、社会热点;也可适当地旁征博引其它学科知识、历史典故、赛事趣谈、社会轶闻等。以引起学生的关注,激起兴趣,尔后,巧妙地加以引导,启迪学生思维。如讲“艰苦奋斗”,笔者补充二则材料:一是对联:“苦不苦,想想红军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比比革命老前辈。”一是广东一位小学生如厕少纸,竟用百元钞擦屁股,一次擦去四大张。材料一出,马上引起学生的广泛兴趣,适时启发:老红军长征苦、累在哪里?体现一种什么精神?当代青少年需不需要这种精神?小学生“百元钞擦屁股”现象给我们什么启示?你如何反思自己的行为?这样,步步为营,层层诱导,引诱学生思维、探索的兴趣,引发其认知上新知、旧知、他知的矛盾冲突,为使自己明白事理,必然促进其探究的热情,从而形成矛盾—探究—新矛盾的思维过程,培养创造性思维。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今天,学会学习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创造性思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个性发展呢?笔者抛砖引玉,谈谈自身的点滴做法:

1、提纲法。就是在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列出学习提纲以掌握知识、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的教学方法。运用提纲法的步骤有:第一,阅读学习的教学内容,列出书面学习提纲,并进行抽查;第二,“调板”一位学生,其他学生评议、补充;第三,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完整、准确的学习提纲;第四,教师总结总评。提纲法能最大限度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去开拓、去思考,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智力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重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2、讨论法。即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围绕某一理论或实际问题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展开论辩,以求得正确认识的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有力地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有效的多元交流、多元互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集思广益。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讨论的重要性,以全班讨论和小组讨论为主,要求学生课下独立学习、思考,广泛搜集信息,把书本知识、社会知识和个体经验整合起来,形成自己的主观看法,以便在讨论上提出自己独立的看法。在讨论中,积极营造宽松的外围环境,留给学生表现的时间、空间,使学生能畅所欲言。这样,就有可能突破思维习惯,有所创见,有助于多维能力的培养。如:讨论可以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学生具备搜集、选择、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在信息处理过程中,要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分类、比较等思维方式,无形之中锻炼了思维能力,及与教师、小组同学探究合作能力等。可见,讨论“对于学生来说,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发生在对话和合作之中的知识生成”,“在与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与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

3、社会调查法。即是针对思想政治课中社会实践、探究的课题,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开展社会调查,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素质,提高认识的教学方法。如讲“未成年人保护”让学生分组深入家庭、学校、社区去调查,了解未成年人被侵权的状况和各种统计数据,写出调查报告,并就此提出解决办法或合理性建议,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能力,不仅使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而且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了社会实践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达到知、信、意、行的统一。此外,表演法、谈话法、演讲法、情境法、发现法、辩论法等均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总之,正如《课程标准》对教学方法的规定:“在教学过程中,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孤立的和一成不变的,教师应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设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求学。”

创新教育总结篇二

在这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只有从小对学生就进行科技创新教育,将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位置。我校在对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方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科学技术普及法》,锐意改革,努力创新,认真总结研究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推进素质教育,形成科技教育特色作出了新的贡献。现将我校在参与过程中的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我校一直重视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教育,学校每年开学都成立科技创新领导小组,政教任组长,美术教师、科技教师具体负责日常活动开展情况。

二、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

学校没学期都制定有活动行事历,其中至少有2次以上科技创新大赛和科技创新绘画比赛。今年4月和11月,我校组织了两次科技绘画比赛,共收到学生作品106幅,评出获奖作品50幅。

三、认真组织科技创新兴趣小组活动:

我校成立了科技创新制作小组和科技创新绘画小组。同学参与意识很强,活动效果很好,得到了校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同学们也表示通过参与小组活动,增强了大家的动手能力,思维也活了,学习成绩也有进步。

四、认真组织参与上级举行的科技创新比赛。

我校每年都积极参与县教育局组织的科技创新大赛,每年在接到比赛通知后,我校就及时召开全校师生的动员大会,并组织学校初选,选出优秀作品上交。2008年以来,我校共有15名同学在县级获奖,今年邱晓波教师还获得县级优秀辅导奖。

虽然我校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和其他学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动手制作方面还很不足,今后我们回再接再厉,坚持不解的抓好科技创新工作。

五里甸子学校。

邱晓波。

2009.12.31。

创新教育总结篇三

如何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找到合适的创业契机,是大学生创业主要的思考问题。

在实践调查中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是一个逐渐庞大的消费群体,并且有独特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趋势。

迅惠网是以各高校为原点向周边辐射,网罗各种优惠信息向大学生传递,同时提供可行路线,并搭建大学生与商家产品的信息反馈平台的网站。

(一)沈阳各高校内小超市、文具店、餐厅等的商品优惠、新出商品的信息发布和简介。

(二)沈阳各高校周边的商场超市、餐饮娱乐等消费场所的折扣、新出商品信息。

(三)与成功的电子地图网站(如百度地图、搜搜地图等)合作,完成优惠地点与大学生所在地的双向定位,为大学生提供方便可行的购物路线。

(四)设立信息反馈板块,消费者可以在网站和手机客户端(初期依靠校园网、微信等平台)对已购的打折商品进行评价,分享消费感受。

二、项目成员基本情况。

我们团队共有5名同学,均为管理学院工程管理专业11级学生,热心于创业事业。

指导老师陈兵、张帆专业知识深厚同事具有丰富的指导经验,保证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三、项目的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大学生没有主要的经济来源,购物时间局限,网上购物存在盲目性和风险性,所以购物的经济实惠、方便快捷、安全实用以及信息充分有效成为当代大学生追求的购物方式。

然而,国内市场此类服务大学生的购物渠道并不完善,缺少此类专业系统的网站和手机客户端,所以迅惠网的出现迎合了大学生消费心理,满足了大学生的消费需求。

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我们一直以以热情服务同学、紧密联系商家为宗旨,秉承真实可靠、方便安全的原则,让大家在购物之前能够掌握商场超市打折促销的一手资料,花更少的钱,得到更多的优惠,帮助消费者告别盲目逛街,在沈阳市形成以该网站为中心的购物圈,达到一定程度的市场份额,在广大学生和商家群体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

通过开展此项创业训练,不仅加深了我们对于大学生创业的客观认识、切实感受到创业的辛苦与喜悦,更锻炼了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次次机遇与挑战中开拓了创业新思路,拓宽创业视野,为日后创业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项目实施过程的收获与体会。

实践创业活动中,我们逐渐学会如何识别各种商业机会和资源。

实践创业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曾遇到过挫折和失败,这要求我们学会了解经营常识、把握经营方向、提高商业能力。

一年的实践,我们受益匪浅,我们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为人处世,更好地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道理,更重要的是认识到了在过不久后即将完全踏入社会的我们该如何去面对种种的挑战,特别是现在的大学生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我们都有创业激情,但我们应该踏实认真的看待这一问题。

其实,在就业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大学生应该首先树立第赚一分钱,而不是一创业就必须挖到一桶金的观念。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理论性的东西;我们有创新精神,有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我们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些都是创业者应具备的素质,这也往往造成为了大学生创业的动力源泉和成功创业的精神基础。

我想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好处在于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经验,以及学以致用;最大的诱人之处是通过成功创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证明自己的价值,但是正如讲师说的创业的道路是艰难的,我认为创业的成功与否不一定与知识的积累量成正比,关键是创业的方向方式和方法。

有的时候还要看准时机,找准市场的潜力。

就好比比尔盖茨,他之所以能财源滚滚,就是因为他看到了计算机在。

人类的生活中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个市场有无限的潜力,也就是需求会无限增大。

五、项目完成情况和创新点。

在院系领导、老师的热心帮助和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下,经过项目组成员的努力,历经初期理论论证,方案设计,收集材料、实地调查等步骤,本项目已取得显著进展。

具体进展情况分述如下:

(一)、20xx年4月1号至7月30号为前期准备阶段,在此阶段中组员已完成了资料的收集,在组内开展了实施前会议,具体分配了任务,确定行程及具体实施方案,完成了初步理论论证。

(二)、20xx年8月1号到9月5号,拜访了沈阳市相关部门,了解相关情况,并针对网络交易和大学生消费情况情况进行调查访问,收集了相关资料。

(三)、20xx年9月6号到10月12号,集中走访了当地店铺和超市,与日常买卖中的大学生们进行了交谈,调查了大学生在交易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完善情况。

(四)、20xx年10月13号到11月16号,集中走访了当地的大学,了解大学周围的店铺类型和数量,与商家洽谈合作业务。

以上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并已经过获得调查所得的交流情况词汇表,得出初步结论。

大学生在饮食方面消费占总消费最大比重。

信誉问题是提升销量的关键。

此外另有成果,搭建了微信公众平台,增添了一条更加简洁有效的途径:

此项目有以下创新点:

(一)该项目利用了当代发达的科学网络技术,具有时代前瞻性;。

(二)该项目建设期间投资少,经营期间获利快;。

(三)该项目用户群体数量庞大,有较强的新事物接受力;。

(四)该项目降低网络购物风险,避免盲目购物。

六、项目对我们的教育意义。

在创新方面,由于我们这是一个创新创业项目,所以创新方面是必不可少的。

我觉得,创新方面首先要明确一个方向和目标,方向和目标是贯穿整个项目的核心,只有明确方向,围绕这个方向努力下去,才可能有结果。

创新点可以从很多方面着手,不一定要很高深很前沿的东西,只要不是照搬别人的东西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就好。

有时候,思维可能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这时候不要着急也不要想着放弃,要试着换一个角度思考,发散思维多方位思考,作出大胆猜想,这时候你也许会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这段时间对这个项目的付出和努力,让我们觉得收获最大的、体会最多的应该是团队合作方面。

一个人不管怎样都是需要团队协作才能把事情做得漂亮,也许一个人也能完成,但是可能要花上十倍百倍的时间,而且完成的可能也没有那么漂亮。

“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团队合作中需要我们成员间地不断磨合,学会倾听大家的意见和分享自己的看法,做到尊重你得每一个组员,开心地交流与合作。

一开始,我们组的五个人的合作一点也不默契,甚至可以用不。

愉快来形容,因为我们之间缺少交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都放在了心里,没有及时地说出来,有种自己忙自己的感觉,一点也没有团队合作的氛围。

直到一段时间后,我们开会讨论交流才发现我们前段时间都在各忙各的,都没有办法交流到一起,整个项目也是毫无进展。

这时我们才意识到我们的团队合作,人员分配方面出了问题。

所以我们及时调整,做到及时交流,每一个人有想法都可以及时的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讨论交流,这样做之后,真的事半功倍,并且在做项目的过程中也感到很开心很快乐。

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很感谢这个项目给我的锻炼与成长的机会。

创新教育总结篇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

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是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事关经济振兴、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在区教育局、督学责任区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团结协作和努力拼搏下,我校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以质量为中心”的办学思想,秉承“诚·爱”教育理念,努力将创新教育作为学校特色发展的主要途径。我校是百年老校,是创新教育的前沿阵地,乘新课改这股强劲东风,努力提升学校创新教育理念,积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丰富内涵特色,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创新教育在创新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地为学生提供活动阵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现对学校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方面的思路与措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把学科建设摆到学校的重要地位。

(一)我们坚持:文化立校、科技立校、创新立校,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促进学科建设。

一是提炼团队精神,凝聚教师心气。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团队建设,制定出台了年级组考核方案,各学科级部研究课、汇报课、展示课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课堂。

教学。

分实施整体评价,组织了“诚·爱”班主任论坛,以此凝聚教师的心气,提升团队的战斗力,促进创新教育教研氛围的行成。

二是建立共同的发展目标,激发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心。

制定了新一轮学校四年年发展规划,形成了以德立校、师资强校、科研亮校、特色名校、质量兴校的可持续型发展思路。建立了共同的发展目标,激发教师了发展的愿望、责任和信心,从根本上促进教师的主人翁精神,加强学校的创新教育建设。

三是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营造创新教育环境。

去年暑假,学校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投资近四十万元对两座教学楼进行了内部修缮,并进行了文化版面的更新,逐步实施了楼内隐性课程建设,学校努力营造浓厚的创新教育氛围。为使学生在校有更多的科技活动场所,充分利用和发挥科技活动室的教育资源,学校不断加大投入,加强科技活动室的硬件建设,充实和完善硬件配备、网络教室、科学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已装备一新。同时投入资金建设了录播教室和创客教室一体的一室多用功能室(天气回暖后就动工),为学校提供了“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活动平台,基于做到创新教育“环境化”。

早在前期的工作中,学校就充分认识到,加强学校的创新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学校教育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不断丰富学校内涵提升的需要。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把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摆到学校工作的重要地位,此后又不断地充实和完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处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成立三马路小学创新教育领导小组。校长多次在会议上表示,学校工作为创新教育工作开绿灯。

(三)打造科学型教师队伍。

一流的学校既要有一流的设施,还要有一流的教师。“教师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生命和活力所在,精神和力量所依。教师首先应该成为“勤于动手”的榜样。

1.组织学习,提高认识。

坚持不懈地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学习与科技教育相关的理论,学习其他学校的教学实践经验,努力转变观念,不断钻研科科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科技育人本领,激发服务学生热情,热爱科技教育,争当科技教育的实践者和探索者。

2.专家引路,培养骨干。

学校积极与区内外教育专家取得联系,经常向他们请教或邀请他们来校作学术报告,来校把脉会诊,指导培养教师开展科技活动,同时组织有关教师参加科技类进修和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学习他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从而形成了一批科技教育骨干,有了这样一批科技教育的领头雁,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创新教育工作。

3.科研导航,开发科技资源。

为了丰富科技内涵,整体推进学校创新教育工作,学校大兴教学改革之风,倡导以研兴校,以研促教,教科室组织教研组、备课组开展科技教育课题研究,定期进行学习、交流。学校要求全体教职工根据科技思想,围绕科技目标,研究本岗位、本学科的实际情况,分析开发科技资源,找准突破口,制订切实可行的科技方案,并加强相关学科的联系和所有学科的渗透,目前,一大批教师在科技教育的实践中不断成长,学校逐步形成了一支科技型的教师队伍。2016年我校申报了2项区级创新课题,其中张世珍老师的课题被推荐为市级创新小课题。

二、加大教学研究力度,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日常开展各类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充分利用好每周的“集中教研”时间,开展讲课、评课活动。课堂研讨活动的扎实开展,带动了我校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提升教师对于创新教育的驾驭能力。

与此同时,我们还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比如微课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实践与研究,充分利用微课的便利和其短小等特点,更加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形式,比如微课与科学、微课与综合实践活动等等,我校先后有宋亚萍老师、李洁老师的科学微课获得区级奖励,史文萍老师制作的微课获得国家级奖励,李晓明、李洁老师制作的微课在潍坊市微课大赛中获奖,同时史老师的教学法《综合实践活动的微课教学开发及实践研究》被推荐到市里备案。

三、

因地制宜,以生为本,让课程迸发生命的活力。一是提高国家、地方课程实施质量,落实基础育人目标。

构建起具有地方和校本特色的富有实效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施模式,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将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中的科学、品社、综合实践、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课程进行整合,整合以后以主题的形式落实,以学生的探究、体验为主,注重课程管理、能力培养、小组合作、安全教育等方面,我们不做的简简单单的课程叠加,也不做拼盘式的课程,而是基于这些学科的课程目标,在充分解读目标的前提下先进行目标的统整,既保证课程实施的丰富多彩,又保证课程目标的充分落实。《茶的学问》、《安全伴我行》、《零食与健康》等在市里的主题课程教学成果展示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二是科学规划校本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1.挖掘校内外资源,构建多样化创新活动平台。

为了让孩子有更丰富生活体验,我们充分挖掘本地的课程资源,带着孩子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开展了活动,我们建立了红色博物馆、坊茨小镇、玉泉洼、碳矿博物馆等基地,按照时间及教学需要每年四月份我们组织“探坊茨魅力,感百年文化”的坊茨小镇游、五月份“探寻煤的足迹”煤矿博物馆参观活动、六月份“走进玉泉洼”现代农业种植园等。完善学生闲暇课外教育活动及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实践体验的舞台,为师生搭建展示、发展特长的平台,形成学校的课程特色。《播撒诚·爱的种子》获得省课程资源一等奖,《探访德日式建筑群》获得省课程资源二等奖,《探坊茨魅力感百年文化》获得区级一等奖。

2.以体验教育为主线,做好节日课程。

从孩子们的视角出发,以体验教育活动为主线,结合学校的实际开展特色校本活动,开展了体育节、母亲节、清明节、科技节、英语节、艺术节、读书节等一系列的校本节日课程,提高校园、班级生活质量和学生幸福指数,让校园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3.打造富有学校特色的社团活动。

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师生“勤于动手”,在于从实践中体验发展。活动课程中蕴含有丰富的创新教育内容,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社团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而且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利用每天下午校本活动时间全面落实校本课程的选修,打造精品社团、精品活动课程,做到有序组织、定点定人,广泛开展各类选修科目(社团活动),使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开设了各科技兴趣小组,如:环保设计社团、电脑创客社团、手工创客社团、创新实验社团、书法社团、七巧板社团等。辅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注意学生自主发展,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兴趣爱好获得满足,每个学生的个人潜能得到和谐、自由发展。

我校节目参加了山东教育电视台的录播演出,英语素养展示、经典诵读、艺术展演等活动均获区优秀组织奖,在全民运动会中,我校男、女队分获团体总分第四、第六名,在11月全区学生创新实验比赛中,张世珍老师辅导的我校代表队获全区第一名,并代表坊子参加了潍坊市的比赛。一年来,在老师们的辛勤培育下,我校学生在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征文、绘画、文艺演出、经典诵读、学科素养展示、实验大赛、电脑制作等各类竞赛中获省市区级奖近200人次。

4.开展系列科技活动。

(1)开展科技创新读书教育系列活动。学校把科技教育纳入读书教育系列活动,先后开展了“崇尚科学、传播文明”、“青少年健康”读书活动,力求使活动系列化,在普及读书的基础开展征文、演讲、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推动科技教育活动,广大学生踊跃参加,提高了读书教育的质量,在“崇尚科学、传播文明”读书活动中,多位同学获得一等奖。

(2)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节。

我校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动科技教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每位同学提供展示个性风采的舞台,每学年举办一次校园科技节。在科技节期间,学校开展科技知识竞赛、科技制作、科技手抄报、网页制作比赛、科技调查等系列活动。到处洋溢着节日气氛,同学们尽情施展科学才华,他们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把我校的科技教育推向高潮。

(3)进行科学实验创新竞赛活动。

随着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在开齐上好实验课,保证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外,学校重视各学科的竞赛活动,发挥学科竞赛的激励机制,让各类优秀学生在竞赛中脱颖而出,获得成功的喜悦,享受知识的乐趣,校内赛事活动频繁,涉及面广,同时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市区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同学们参与面大,获奖等级高。历年来,我校的在区创新实验大赛中名次都比较好,连续三年获得区第二名,尤其是去年11月全区学生实验创新比赛中,张世珍老师辅导的我校代表队获全区第一名,并代表坊子参加了潍坊市的比赛。

5.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的超学科主题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基于我们已有的课程整合经验,以传统节日为切入点,结合每个节日所处的季节特点,分别构建了四个主题:一是春满人间正清明;二是仲夏时节话端阳;三是月到中秋分外明;四是瑞雪飘飞年来到。

每个传统节日都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情感教育价值。如果我们挖掘每个节日所具有的潜在的教育资源和核心价值,构建起以“传统节日”为载体的节日文化与基础性课程之间的有机融合,这样不仅能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而且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能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活动的实施主要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模式,包涵探究、交流、分享、审美、创新等元素。以体验、探究教育为基本途径,融入传统文化理念,体现趣味性、情境性、协作性、设计性和艺术性,实现跨学科的整合。

这次的超学科整合实验仅仅是我们实验的一个起点,后面学校的许多活动也会围绕某一个主题以整合的方式开展,以此极大地丰富学生的体验和经历。但是我们也不会盲目地进行整合,有些确实不适合整合实施地,我们仍然会按照原来的方式进行。

今后工作的思路:

一、加强对科技创新教育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师生、家长、社会对创新教育工作的认识,努力提高科技教育的实效,争取形成广泛的共识,进而形成科技教育的强劲合力,推进创新教育工作。

二、加强对科技创新教育的理论学习、研究和实践的探索,普遍提高教师从事科技创新教育的素质和能力。

三、加强对科技创新教育的常规管理,加强科技创新教育的校本开发,走出一条符合三马路小学特色的创新教育之路。

2017.2。

创新教育总结篇五

在这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只有从小对学生就进行科技创新教育,将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位置。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校把科技创新工作放在突出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了对在少年儿童中开展科技活动的重要性的认识。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逐步深入,我校不断加大科技教育领导力度,提高资金投入,强化科技教师队伍建设,锐意改革,努力创新,认真总结研究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推进素质教育,形成科技教育特色作出了新的贡献,科技教育成果显著,受到了教育局和市、区科协领导、学生家长的称赞和社会各界的认可。现将我校在参与过程中的一些做法简介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我校一直重视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教育,学校每年开学都成立科技创新领导小组,教导处主任任组长,美术教师、科技教师具体负责日常活动开展情况。

二、认真组织科技创新兴趣小组活动:

我校以学校少年宫为载体,成立了科技创新制作小组(小牛顿实验室)和科技创新绘画小组(格列佛画室),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辅导工作。同学参与意识很强,活动效果很好,得到了校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同学们也表示通过参与小组活动,增强了大家的动手能力,思维也活了,学习成绩也有进步。

三、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

学校每学期都制定相关活动计划,每学期开展科普周活动,组织学生科技创新绘画比赛。选出优秀作品加工辅导,为科技创新大赛做准备。

四、认真组织参与上级举行的科技创新比赛。

我校从2010年开始,每年都积极参与市、区教育局、科协组织的科技创新大赛,至今我校共有7幅科幻画作品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奖,多名同学获省市级奖项。2014年开始,我校开始组织学生向科技创新大赛新领域进军。多名同学参加了科技创新大赛创意项目的比赛并取的好成绩,一人获全国二等奖,两人获省级奖项。3名同学被马鞍山市政府授予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高先玉老师连续被马鞍山市政府授予第4、5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园丁奖。

今年我校有幸成为马鞍山市太空种子种植实验活动基地及全国青少年科学体验活动示范学校。这为我校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打开了新局面。展望未来,我校的科普教育工作任重道远,今后一段时期,我校科技教育将加大普及力度,提高活动质量,面向每一个学生,把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知识的教育贯穿于科普教育的全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少年儿童科普教育工作,已得到社会各界和各层面的共同关心和支持,我们将站在时代的高度,全面规划科技教育的新思路,以学生发展为本,努力提高少年儿童的科学素质,造就新时代的创新人才,全面开创我校科技教育的新局面。

创新教育总结篇六

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可分为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创新的本质,是通过对现有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形式、运作思路和思维习惯的突破,优化配置思想政治工作的资源,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发挥功能。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创新,是因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只有形成互动,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产生实际效果。形式创新,就是根据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属性和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真正把工作对象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对待,研究和探索实现互动的形式。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创新,也是由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差异性决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不同,教育形式也应不同,工作对象的差异性内在地要求形式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创新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当前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探索“兴趣引导”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用兴趣引导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接受教育。每个受教育者都有自己特殊的兴趣,在把握其兴趣的基础上取得共同语言,既便于增进沟通了解,也有助于减少排斥和逆反心理。在“兴趣”的引导下,吸引受教育者的注意力,使其在自然、融洽的气氛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探索“需求满足”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在满足受教育者需求的过程中进行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应针对人们的不同需求,开展相应的工作,以走进其内心世界,拉近与受教育者的距离,从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对下岗失业人员及困难群众,首先应考虑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然后有机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受教育者乐于接受教育。探索“快乐体验”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让受教育者在体验快乐中受熏陶。当人们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对自己是一种思想管束和制约时,便会对教育产生隔膜,导致思想政治工作收效甚微。如果把思想政治工作对象放到一系列能够给他们带来快乐体验的活动中,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有效地渗透到人们的思想中去。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可以使受教育者在体验快乐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和熏陶。探索“群体感化”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以群体氛围促进个体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转变。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容易受到群体的影响,群体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对个体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应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放到群众环境中进行,通过群体仪式使受教育者得到感染。探索符合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的规范化、程序性仪式,增强教育、感化的氛围,可以达到用环境教育人、熏陶人、塑造人的目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创新教育总结篇七

我校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经过全体教师的努力,课堂教学面貌一新,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主力军。我校教师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己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教学思路。表现在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上,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全新的教学模式的不断涌现上,体现在人人都在深入研究教育科研教研上。学校已经形成了学习、研究、改革的浓厚氛围。教师的理论前所未有的丰厚起来,教师的'意识前所未有的“前卫”起来,教师的改革前所未有的大胆起来。学校涌现出一大批锐意改革、勇于进取的青年骨干教师,推动着我校教学工作的全面深入发展。仅在20xx年下半年,我校就有韩芳、侯相荣、陈爱民三位教师参加济南市优质课评比,并全部荣获一等奖,居全区先进水平。此外,盛淑娟、刘潇、田燕、高林、鲁传红等老师在区级优质课评比中均获一等奖。我校创造教育小组成员韩芳、盛淑娟、徐万生、商和举、侯相荣、田燕六位教师已经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先锋”,刘兴芹、孙茂华、王芳等教学新星脱颖而出。学校全体教师求同存异,个性化发展,课堂教学各具特色。教师们常常为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而争论得面红耳赤,也常常为每个教师的标新立异而击节叫好。这种浓厚的学术氛围,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注入了长久的活力。

只要进入洪楼三小的课堂,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小绵羊”。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思维的活跃,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

在20xx年下半年区质量抽考中,我校取得了全区总评第一的佳绩。 总之,我校的课堂教学自实施创新教育以来,探索是深入的,变化是巨大的,成效是显著的。相信在上级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在全体老师不懈努力下,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将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创新教育总结篇八

近年来,我区教育工作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区和“两区两中心”战略目标,抢抓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遇,坚持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改革创新,以实施“四大工程”、落实“两大机制”为抓手,举全区之力,加大教育投入;走联校合作之路,整合教育优势资源;采取“引培”并重,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全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实现了学校基础设施标准化,师资配备均衡化,教学质量一体化的一步到位目标,均衡、优质、快速发展成为茅箭教育特色,成为全市教育系统改革发展新模式、新亮点。

(一)实施“四大工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按照“全面启动、突出重点,先急后缓、整体改造,分步实施、分批推进”的工作思路,认真组织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工程、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义务教育关爱“四大工程”,严格按照“五个坚持,五个一样”做法,全面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2013年11月份的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中,茅箭区以98分全市第一、全省并列第一名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了湖北省“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示范区”评估验收。

一是坚持高位主导,确保城乡学校一样建设。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四大家领导参与,部门和乡镇各负其责,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分级负责、社会参与、齐抓共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环境。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投入、统一建设、统一格调、统一落实,统筹全区所有学校均衡发展。

二是坚持实施标准化建设工程,确保城乡学校一样优质。聘请专业建筑设计机构对全区永久性保留及新建的中小学进行了统一规划设计。在经费投入上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在工程建设上坚持大员上阵,特事特办,抓质量赶进度,两年时间内完成12所学校19栋教学及辅助用房,维修加固7栋学校校舍,建成8个塑胶运动场,建设教师周转房48套。建设班班通教室223个,班班通覆盖率达100%。按照“十有八配套”的要求,全区寄宿制学校食堂、寝室等硬件配套设施整体提升,城乡学校塑胶运动场、计算机教室、班班通教室、图书室、功能室、标准化课桌椅、直饮水机等实现了“八个统一,八个全覆盖”,确保了区域内所有学校标准化建设一体提升。

三是坚持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工程,确保城乡教师一样优化。建立教师补充机制,解决学科教师不足的矛盾。完善教师评价和交流机制。对教师工作业绩与平时表现进行量化考核。与郧阳师专合作发展,联合开展教育科研、教师培训、学生顶岗实习。组织联校协作发展,8所城区学校与8所农村学校结成帮扶对子,实现共同发展。广泛开展教师培训活动,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得到提升。全面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确保城乡教师与市直教师同城同酬,设立了月人均200元的农村教师津贴,并积极筹措资金建设教师周转房,激励教师爱岗敬业,安心乐教。四是坚持实施教学质量提高工程,确保教育质量一样提升。打造高效课堂,总结推广了“三一三五”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了“金烛杯”教学大比武活动。实施义务教育“联校协作发展”计划,促进片区内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输出优质的教育管理及教学经验,推动片区内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深化“生本教育”课堂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建立质量均衡考核评价机制,形成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四位一体及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强化教学常规过程性视导,完善了区级、学校、教师三级监控体系,形成有效沟通、有机结合、有序运行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网络,教育教学工作评估一直位居全市前列。

五是坚持实施关爱工程,确保弱势群体一样关爱。开通了南部山区学生“周末班车”,在公路沿线学校设置交通“护学岗”,率先落实学生营养计划,为寄宿制学生提供免费的营养餐。在茅塔乡中心小学和大川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服务站”。指定5所学校为进城务工子女定点就读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同等享受免试、免费和生活补助等政策,辖区所有进城务工子女都能进得来、留得住、上得起、学得好;严格落实“三免一补”等各项资助政策,对困难家庭学生做到“应助尽助”,广泛动员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爱心人士开展捐资助学活动。三年来,共募集资金400多万元,救助贫困生1.5万人次,为300余名贫困寄宿生发放生活费补助近30万元,做到了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

(二)落实“两大机制”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茅箭教育实现均衡发展首要解决好城乡办学条件一体化、教师配置一体化。围绕两大重点目标,区委、区政府一手抓经费投入解决“砖头”问题,一手抓教师队伍补充解决“人头”问题,认真落实“两大机制”,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全面落实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投入作为第一投入,健全义务教育公共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教育投入,依法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并及时足额拨付,优先保证了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建立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我区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与市直持平。畅通教育经费筹措的渠道和途径,采取开发商垫一点,政府挤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的办法解决标准化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充分发挥发改、财政等部门的作用,争取国家和省项目资金支持。建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投入机制,区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部分专项经费用于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并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仅2013年,全区就投入教育资金达2.3亿元,完成了中小学改扩建任务,按照国家标准配齐了所有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学校办学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区大手笔办大教育的做法得到省评估组高度赞扬,成为评估验收工作的亮点。

二是全面落实教师补充机制。区政府出台了《茅箭区教师正常补充机制实施办法》,建立了教师补充长效机制。按照“退一进一”的办法,每年向社会公开招录一批教师,近三年共招录教师114名,全部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采用多元化的教师准入制度。采取区内公开招考和直接到本科院校现场招聘相结合的方式引入教师,通过省人社厅和教育厅统一招农村义务教师、郧阳师专学生顶岗实习、接收大专院校置换生等方式补充教师,有效地解决了师资不足,学科不配套的矛盾。创新教师管理体制,建立了城乡、校际发展协作体、对口帮扶协作区,积极开展送教下乡、兼职走教、对口帮扶等活动,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缩小了城乡、校际间差距。

(三)突出“特色创新”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发展。一是创建特色学校。按照一校一品、一校一特,结合学校特点,汇集专家、校长、教师智慧,政府统一招标、统一出资,聘请专业团队为各校量身定做文化校园、特色学校,提升学校品味和文化内涵的做法。国学教育、阳光体育、艺术教育、科普教育、书香校园、绿色校园、安全教育等特色教育在各校全面铺开,并取得实效。

二是实施学校精细化管理,将学校精细管理形成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一体化、特色化,充分彰显学校立德树人、和谐发展的特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