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鸡吃虫》教案反思(通用9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11-22 05:25:22    小编:zdfb
小鸡吃虫教案反思 文件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小鸡吃虫》教案反思(通用9篇)

  • 上传日期:2023-11-22 05:25:22 |
  • zdfb |
  • 13页

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编制的教学计划。教案的设计要体现层次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不同学科和不同教学阶段的教案有其特定的要求和特点。

《小鸡吃虫》教案反思篇一

1、知道快速跑的方法:注意力集中,快速前后摆动双臂。

2、提高快速应变奔跑及身体协调能力,且在快速跑的时候不与他人碰撞。

3、愿意参与游戏,能在游戏中感受合作的快乐以及救出同伴的成就感。

1、母鸡、狐狸头饰各1个、小鸡头饰若干(和幼儿人数相等)、“虫子”

(饮料瓶、易拉罐)若干、录音机、磁带(《老母鸡》音乐)。

2、情境创设:布置“小鸡家”和“狐狸家”的场景。

1、带鸡宝宝到树林里找虫吃,遇到狐狸后快速跑回家里。在家里“鸡宝宝”查询有没有丢失同伴,并一同商量救同伴的方法。教师在旁指导。带鸡宝宝一起去救同伴,要求:轻轻跑出去躲到大树后面,等鸡妈妈把同伴救出后一起快速跑回家,同时注意不要和同伴相撞。

《小鸡吃虫》教案反思篇二

设计思路:

前几天,连下了几天雨,有一天在户外活动时,一个孩子发现了一条蚯蚓,顿时所有的.孩子都围了上去仔细“研究”起来:“它叫什么名字?”、“它住在哪里?”、“它为什么会在操场上?”……根据幼儿的一系列讨论,设计了这个活动。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使两组物体一样多。

2、体验操作的成就感。

教学准备:

母鸡头饰,小鸡、虫各三只,幼儿操作纸教学过程:

一、游戏:

《小鸡吃虫》教案反思篇三

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手口一致点数,尝试用一一对应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对小鸡捉虫的本领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情景图(在草地背景图上插入母鸡一只以及黄、黑、白、花四只小鸡)。

2、点子卡2,,3,4,5各一张,黄、黑、白、花四种盒子。

3、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观察情景图:鸡妈妈带小鸡捉虫。

(价值取向:观察情境图,知道小鸡的名称和数量。)。

1、数一数:鸡妈妈有几只?小鸡有几只?(幼儿学习点数,说出总数)。

小结:点一下,数一下,数到几就把几记在心里,这样就知道他一共有多少。

2、给鸡妈妈的宝宝取名(小黄、小黑、小白、小花等)。

(价值取向:学习手口一致点数,比较物体的多少。)。

1、鸡妈妈告诉小鸡们到草地、花丛里、石头边、大树下去捉虫,看看谁的本领大。

2、幼儿可分别帮助四种小鸡捉虫(图片),捉到小虫后,分别将它们放在四只小鸡相应的盒子里。

3、把每只盒子里的虫展示出来,数数每只小鸡分别捉到了多少虫,并粘贴相应的点子卡。

小结:点一下,数一下,能让我们数得更正确,数到几就用几个点子宝宝表示。

4、比一比:哪只小鸡捉的虫最多?哪只最少?为什么?

小结:比较物体的多少时我们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三、捉虫送给小鸡。

(价值取向:巩固手口一致点数,对小鸡捉虫的本领感兴趣。)。

2、师幼检验。

《小鸡吃虫》教案反思篇四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大胆作画的能力。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小鸡母鸡公鸡

2、涂色:小鸡雏

3、幼儿用绘画材料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件:小鸡母鸡公鸡

1、教师:图片上有谁呀?小鸡跟着鸡妈妈去干什呢?(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2、教师讲解小鸡的生活习性,使知道小鸡不仅喜欢吃米还喜欢吃小虫子。

二、展开

1、出示范画引导幼儿观察小虫子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2、教师示范:画短曲线(小虫)。

4、请幼儿在画有小鸡的画纸上画小虫子。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地作画,适时地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三、结束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欣赏,并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

教学反思:

《小鸡吃虫》教案反思篇五

1、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大胆作画的能力。

3、教幼儿学习画短曲线。

1、课件:图片-小鸡 母鸡 公鸡

2、涂色:小鸡雏

3、幼儿用绘画材料每人一套

课件:小鸡 母鸡 公鸡

1.教师:图片上有谁呀?

小鸡跟着鸡妈妈去干什呢?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2.教师讲解小鸡的生活习性,使知道小鸡不仅喜欢吃米还喜欢吃小虫子。

1.出示范画

引导幼儿观察小虫子是什么样子的。

(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2.教师示范:画短曲线(小虫)。

3.出示画纸:小鸡雏

教师:今天天气真好,小鸡来到草地上,找自己喜欢吃的小虫子,

小朋友也帮小鸡找一找好吗?

4.请幼儿在画有小鸡的画纸上画小虫子。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地作画,适时地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展示幼儿作品

引导幼儿欣赏,并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

《小鸡吃虫》教案反思篇六

今天晚修,我成了“青蛙”!

“飞飞飞,我是一只小飞虫,快乐的小飞虫……”一只小飞虫因为学会了飞高兴极了,哼着小调在空中飞翔。

我的睡意又来了,小飞虫飞进了“山洞”,“山洞”(注释:山洞是指我的嘴巴)关上了大门。“山洞”里的“舌头大妖”开始搅拌起了小飞虫,小飞虫大声呼救:“救命,救命呀!

爸爸妈妈快来救我呀,我在陈芷伊的嘴巴里……”小飞虫尚未讲完,可我的“牙齿搅拌器”已经将它四分五裂、粉身碎骨了。

果然,恶有恶报,“陈芷妖山洞”中的各位大妖被苦死了,原来苦味来源于“陈芷妖山洞”中的小飞虫尸体!我受不了了,连忙来到“wc”求助。可“wc”也帮不了什么,我,只好去求助李杏芳。然而,在这堆口水中发现了小飞虫尸体!

啊,好可怜的小飞虫,它才刚学会飞就死在了“陈芷妖山洞”,可悲呀!你可是今天我杀死的第七只虫子了(注释:并不是每只都是吃的)!哦,对不起,小飞虫,我是无意伤害你的!

《小鸡吃虫》教案反思篇七

绘画:小鸡吃虫(集体)

1、尝试大胆的使用曲线绘画小虫,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2、了解小鸡简单的生活习性,懂得爱护小动物。

画页、油画棒经验准备:了解小鸡简单的生活习性如:小鸡吃什么。

1、激发兴趣,引出活动。

“咯咯哒,今天我真高兴呀!“是谁在唱歌呀?(出示小鸡)

小鸡为什么这么高兴呀?(有许多小虫吃,出示小虫)小虫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一起讨论:小虫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呢?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2、出示画面引发幼儿绘画兴趣。

出示画页,以游戏的口吻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小鸡和他的朋友正在草地上做游戏呢,玩得都饿了,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到处找虫子吃,请你们快给他们画些虫子吧!”

3、幼儿绘画,教师进行指导。

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教师指导幼儿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对于不敢绘画的幼儿,老师可运用平行指导的方法,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教师可鼓励为小鸡们多画些虫子。

《小鸡吃虫》教案反思篇八

活动主题:

活动目标:

1、尝试大胆的使用曲线绘画小虫,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2、了解小鸡简单的生活习性,懂得爱护小动物。

活动准备:

画页、油画棒经验准备:了解小鸡简单的生活习性如:小鸡吃什么。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引出活动。

“咯咯哒,今天我真高兴呀!“是谁在唱歌呀?(出示小鸡)。

小鸡为什么这么高兴呀?(有许多小虫吃,出示小虫)小虫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一起讨论:小虫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呢?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2、出示画面引发幼儿绘画兴趣。

出示画页,以游戏的口吻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小鸡和他的朋友正在草地上做游戏呢,玩得都饿了,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到处找虫子吃,请你们快给他们画些虫子吧!”

3、幼儿绘画,教师进行指导。

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教师指导幼儿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对于不敢绘画的幼儿,老师可运用平行指导的方法,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教师可鼓励为小鸡们多画些虫子。

《小鸡吃虫》教案反思篇九

今天第二个活动是科学《小鸡吃虫》。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分清1—3的数字,并根据数字取相应的物体。一开始,我就用母鸡妈妈的口气对孩子们说:“小鸡宝宝们,今天妈妈要带你们往草地上抓虫子吃。你们可要看清楚,妈妈请你们几只虫子你们就抓几只虫子。可千万别抓错了。”孩子们很兴奋,随着我边“叽叽”地叫着,边做小鸡走的动作。小班的孩子很轻易沉醉到自己的角色中往。我举起卡片说:“宝宝们,你们看妈妈手里的数字是几,就往草地上抓几只虫子回来。”孩子们兴奋地到“草地”上往抓了虫子回来,一个个伸出小手给我看抓的对不对。接着,我又举了2和3的卡片。孩子们都对了。当阳阳把手伸给我看时,呵,好家伙,两手满满地抓了两大把当“虫字”的小塑料插片。

我举起卡片问他:“阳阳,你看,卡片上的数字是几呀?”“3”“那你抓了几只虫子,来我们一起再来数数看。”他把“虫子”一个个家边数边放到我手,“一、二、三”数完三,把剩下的`一把抓放到我手里。我连忙告知他:“数到三就只能放三个,其他的就不能放了。”他眨眨大眼睛“哦”了一声。接下来,我又用敲小铃的方法来玩这个游戏,我敲几下小铃就抓几只虫子。当我敲到三下小铃时,发现阳阳又错了。就又把他拉倒身旁,再重数一次。小璇嚷嚷着:“老师,还要玩”。我说:“好,其他小朋友还想玩吗?”话音刚落,阳阳脆嫩的声音响起来:“还要玩啊,我不想玩了!”脸上一股我从未见过的难过的表情,昔日甜甜的笑脸全无踪迹。我一楞。但其他小朋友坚持要求玩。我就对阳阳说:“那我们玩最后一次好吗?”“好吧。”他答应着,但没有其他孩子的兴奋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