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学生劳动教育2500字论文(大全12篇)
- 上传日期:2023-11-21 20:33:33 |
- zdfb |
- 7页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理解的方式,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写作时,我们应该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文采的优美。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鲜花盆栽推荐,希望大家能在家中享受花草的美好。
大学生劳动教育2500字论文篇一
隨着高等院校的开放和其社会功能的愈加复杂,保证大学生的安全已经成为一个日渐重要的课题。而大学生的各类违法活动也是层出不穷,需要社会、高校、家长和学生的共同配合才能把安全工作做好。在这个过程中,高校的教育责任关系重大,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大学生活的开始,往往是学生第一次相对独立地进入一个陌生的社会环境。其交往人群、社交规律、交往空间与中学阶段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带来新鲜感的同时,所面临的情况也更加复杂。纵观现行的高校教育体系,安全常识相关课程相当匮乏,师生重视程度都难以达到应有的水平。在现在社会化环境复杂、大学生群体基数大、相对弱势的`情况下,各类安全事故层出不穷,给社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强化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广泛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势在必行。
(一)大学生的安全是学校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当代大学生的出生环境大多伴随着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的政策,他们大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就被悉心呵护。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涉世未深,缺乏独立应对危险的能力,这就需要高校培养,加强安全教育。
现在的高校以开放为主,校园与社会重叠度较高,校园的治安形势较为严峻。在此大环境下,不能完全依赖学校和社会的治安系统,大学生也要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提高自身安全能力,维护校园安全环境,构建和谐校园。
大学生群体是未来建设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是祖国的希望。确保大学生人身安全是保证我国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当代大学生群体,身处和平年代,安全意识较为淡薄,而又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反而是一些反动分子重点攻击的对象。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的需要。
(一)通过案例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涉世未深,把书本和电视中的世界当作现实世界是大学生的通病之一。为了解决大学生的这种心理,案例的收集应分两个方面:一是全国范围内的大学生安全事件,把常见的问题进行通识教育,如传销、诈骗、防火、校园贷等问题,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二是多收集学生身边的例子,重点放在同城、同校乃至同院系的安全事件上,让学生意识到安全事故就在自己身边发生过,离自己仅有一步之遥。通过这样远近结合的举例,让学生加强戒备心理。
大学生是一个知识水平相对较高的群体,也是一个求知欲较强的群体,仅仅有案例是不足以把他们的安全心理提高到最高水平的,他们往往自信自己不会被骗或陷入其他困境。因此,针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要加强知识性、专业性。
(三)进一步强化体育教育在高校中的作用。
体育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不可或缺的一环,但中考后的体育教育以辅助课程为主,已经没有了应试的压力,也就没有了教学的压力。而相对的,来自高考的升学压力又加重了文化课负担,教学上自然会弱化体育课。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教学应补足中学体育课程的偏差,加强体育教育,把考核作为强制性标准之一来进行,增强学生体质,以应对各类突发情况。
(四)强化家长的安全意识。
高等院校作为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一定要与高中这类管理相对严格的教育做好衔接工作,让学生的自由度有序放开,避免因突然失去管理带来各种意外情况。这个过程就需要高校和家长进行沟通,建立起高效的沟通网络,让家长通过一定的时间把学生“交”到辅导员手里,而非直接“放出去”,对于这个过程,家长要有所了解和掌控。
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少年强则中国强,在提升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建立起人生观的重要阶段,如果出现严重的安全问题,且未得到妥善解决,则会对大学生造成严重影响,对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其不能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发挥应有的正能量。一定要让高校人才的产出率得到保障,为我国进一步建设现代化提供充分的人才资源。
大学生劳动教育2500字论文篇二
[摘要]养成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是,目前大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对于部分大学生缺乏文明习惯养成的现象,高校应该采取措施,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养成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于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已由应试教育逐步转向素质教育,这是以提高人才素质作为重要内容和目的的教育,是一种更加注重人才人文精神的养成和提高,重视人才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也就是说更加重视使大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
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对养成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抓好养成教育,小而言之,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大而言之,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促进国家的繁荣富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所必须重视的一个课题。
一、当前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
首先,当代大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存在着许多人格缺陷。如缺乏生活阅历,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心理表现不成熟,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任性,我行我素,不顾其他人的感受;自私偏狭,难于与人交往,难于适应集体生活。
其次,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文明的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差。具体表现为: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思想不统一,缺乏自信心,存在悲观情绪、沉沦情绪,学习和生活都存在着麻木状态;体现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学习缺乏主动性、刻苦精神、钻研精神,学习纪律涣散;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学习基础差,学习没兴趣,有的缺课、逃课,对课程学习缺乏热情。学习习惯差表现为: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上课看闲书,说闲话,玩手机短信,课后玩电脑游戏等。
第三,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文明的生活习惯,生活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具体表现为:宿舍卫生差,动手能力差;就寝时间随意性强;饮食习惯不好,随意花钱现象严重,某些学生有吸烟酗酒现象。
因此,我们要对大学生进行纪律约束和思想引导的养成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文明习惯,塑造大学生具有独立生活能力、意志坚强、具有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健康人格。
1、管理机制控制。学生进入学校要有严格的管理组织。一般来说,一年级教育,可以采用严格的纪律约束,重在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二三年级实行辅导员制度,在严格纪律约束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引导,使其逐步转变为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四年级应该建立导师制,有教师对学生毕业前毕业论文指导、毕业设计指导、就业指导,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由毕业到就业的过渡。
2、全员育人制度。全体教师和管理人员都要全员育人。辅导员要随班听课,掌握学生学习纪律和有关问题,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和与学生交流;要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生寝室,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文明习惯,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教师要建立与学生谈话制度,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学习问题,侧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3、养成教育讲座。在新生入学后,可以采取讲座的形式从思想教育、学习生活习惯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成材教育、学习目标引导、学习方法介绍、专业知识介绍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使学生认识到,采取严格的纪律约束,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对自己一生都有好处。通过各种学习方法教育,使学生不必自己摸索,减少从中学向大学学习方法转变的过渡时间。通过目标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确立毕业后的人生目标,为四年大学生活确立奋斗方向。
5、有组织地参加社会实践。大学应当时刻牢记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如果我们不让学生接触社会,就会闭门造车,培养出社会不需要的废材。社会实践活动能引导学生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爱国热情和成长成才的强烈愿望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行动。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必须有组织的使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认识国情,奉献社会,提高素质。
三、实施大学生养成教育必须注意的几点。
1、养成教育要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心理学是认识学生心理的工具,是进入学生心理世界的钥匙。养成教育要有实效,需要遵循心理学原则。这就要求养成教育的内容、方法都要服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教育。对学生而言,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必定具有健全的个性心理。许多我们认为品德低劣的所谓“双差生”,问题就可能出在心理健康上,一个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往往表现为品德差、行为习惯不好。因此,养成教育一定要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只有学生的心理障碍清除了,个性心理健康了,学生才能够有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
2、养成教育要有层次性、个别性。对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正确运用教育手段。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当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个别指导教育,是养成教育的极为重要的原则。不同学生由于家庭环境、个性以及所遇事情的性质与程度不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是不相同的。对具体对象、具体问题,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或正面教育、严辞警告;或动之以情、委婉启发;也可以运用集体力量时常督促。作为养成教育的实施者,必须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因人因事而异,这样才能有实较性。
3、养成教育的反复性、曲折性和长期性。从心理机制上说,习惯是经过长期多次强化和积累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动力定型和自动化了的条件反射系统。一个人要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是很艰难的,只要有一回禁不起诱惑而破了戒,重新做起会变得更加困难。为此,应采取不同措施强化学生的意志力,把文明习惯的养成作为学生追求的目标和境界,从而使养成教育由他律型到自律型,最终达到自由型。
“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重视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做社会有用的人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田建国.大学素质教育纵横谈[m].济南?押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2]张光兴.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m].北京?押科学出版社,2002.
[3]张继栋.今天怎样上大学[m].北京?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应治招.经营今天[m].南昌?押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
[5]余丽珍.试论高校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联性[j].中国高教研究,2004(5).
大学生劳动教育2500字论文篇三
人权从最基本的意义上来说,就是为了让人们实现自己尊严和价值,去发挥和享受自己应该享有的权利。让人类从野蛮低级转化到文明的高级,从以前的人治人的社会发展到法治社会。在历史的进一步发展中,人权制度也在随着不断完善,现今尊重人权和保护自己合法的人权权益已经成为社会的根本目的。故此,劳动人民的权益保障是要经过劳动法律法规来实现实施的。我国第一部的劳动法是在1994年7越5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它的出台积极体现出了保障劳动人民的合法权益,对于我国人权的保障来说,也起到了很大的进展。
从广泛的程度来看,人权与人权保障牵连到诸多方面,比如,法律、道德等,那么我们从这里来谈一下人权与人权保障从法律的角度上相互的关系谈以下此问题。
(一)人权就是我们人类本性的要求。
我们大家人人都会要求自主、自由,还会要求丰富物质与精神生活的舒畅,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这些都是认得本性所来决定的。因为不是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里,人和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复杂的社会关系,这样人与人之间在交往的过程中,如果妨碍了自己的利益,就会产生矛盾和冲突,这时就要用法律规定权利和义务去加以改变,在人类社会一定的历史阶段,人权的保障、实现与发展,只有在法律的改变下,使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不断的超理性与和谐。
(二)人权的本质就是人们本该享有的利益。
只有靠法律来保障与维护我们大家追求的利益都和他们的利益又很的关系的(马克思)。由此可见,人们所说的人权就是要受道德支持的,在现今的生活中,人权的利益必须只有通过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所规范的法规才可以得到保障。什么样的群体一个人,会享受到什么样的人权,那么怎样去确定与保护人权呢?那就有法律、法规做出明确的规定的并且我们还要借助于国家的意志去实现。
(三)法律是保障人权的工具。
通过以上的简单分析,法律通过权利与义务的法律法规的方式去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实现对利益的向往与追求得到认可。因此说,我们所追求的人权就是法定的群里和义务。人权是通过法律来保障的,就如马克思说过的,“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这就是同一个道理。法律本着人类权利的需求而产生的,主要为人权的实现为使命。人权的保障是我们国家法律的重要事情。在现今的生活社会当中,我们的国家早就以核心宪法保障人权的体系为纲要。也可以这样认为,人权保障体系能很好地生存和发展是与法律人权离不开的,因为它是人民人权的保障书。故此,我们大家可以这样认为劳动法主要是以保障我们劳动人民人权的保障体系的子系统。
(一)劳动人民在劳动领域里的人权关系的实现过程。
一般的来说,理想的人权与法定人权的实现是处在一个动荡的过程中,那么就会受到社会法律、经济等限制的。人权分为:应然权利、法定权利与实然权利三种,这三种的人权的本身也是在相互不断地变化过程中。
(二)劳动人民人权要靠法律执行的过程实现。
劳动人民权利的实现需要具备四个方面才可以的。
(1)商品市场经济的情况发展,也就是发展生产力。
(2)文化经济的发展。是指社会经济物质发展得越快就越丰富,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质量就会越高,同时劳动人民想要实现人权的性能就会越大。
(3)社会法制等规章制度要点的重要性。法律是人权的主宰者,所以说我们要建立健全法律,让其保障人权的法律实施。
(4)劳动人民人权意识的水平与发展。这也是对劳动人民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如果劳动人民不会使用自己的权利或是从不主动主张自己的权利,这种表现就是对权力的放弃,所以劳动人民要做到主动去争权利,并且提高对法律、对权力的认识,去实行民主,拿起合法的权利去维护自己的利益,为自己争取合法的权利而努力。
总之,劳动法能够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能保障满足人们的实现,那么就标志着劳动法成功的实现了人权的保障,实现与人权的保障是互利的,两者的彻底实现是不现实的,虽然制定了法律去保护保障人权,但在现实的生活当中,要先实现人权也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与阻止,例如,公共利益上的等。但是从总的来说劳动法的实施对劳动人民的权利起到了很大的保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飞速的发展,我们的劳动法也在随之不断地改善着,也在不断地适应到新的人权当中,所以,我们大家一定要相信,法律的人权保障作用一定会越来越好,劳动法也会对劳动人民的权利保障越来越完美。
大学生劳动教育2500字论文篇四
要想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教师就要注重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和阅读学习氛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展示自己具有的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情绪,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关心、支持和赏识,让学生深受老师的感染,使学生消除对阅读的陌生感和对学习的恐惧感,让学生原本具有的阅读欲望以极其自然和最佳的状态流露出来。此外,教师要想方设法采用多种方式创设阅读情境,如用明朗的语调讲述生动、形象的故事,或者从幽默的情节将学生引入阅读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使学生觉得每次阅读学习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学生兴趣盎然,对接下来的阅读教学有一种期待感,调动他们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在阅读教学中突出情感因素。
语言是一种工具,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是我们更应该强调语言工具的功能本质,即表情达意。欲使语文阅读教学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愿望,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必须在阅读教学中突出情感因素,以情动人,教出情味。不论是教写人的还是记事的文章,拟或是教说明文或议论文,都应该引导学生领会、体验课文的语言形式所传达的作者的憎爱之情,褒贬之义,使学生在情感体验过程中理解字词句篇的含义和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三、贯彻情境熏陶激励思维。
阅读教学的这一特殊规律要求阅读教学,尤其是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必须贯彻情境熏陶,激励思维的原则,同时也赋予了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特定内容和形式,即以具体可感的形象、画面、声色、情态、情节、场面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励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思维乐趣。
当然,阅读教学也离不开抽象思维,也不应忽视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等抽象思维的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教学中,一般教师往往只注意课文中的理智因素,而忽视了蕴含于字词句篇中的情感因素,其结果是:本来极其生动、情感强烈的作品,经过肢解、剖析,只剩了干巴巴的几条筋。这种单调枯燥的情绪体验,又怎能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乃至最终丧失学习语文的动力呢?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的方式激励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思维乐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锻炼思维能力,这既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阅读教学艺术的生动体现。只要这样才能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将“不会学”变为“善学”。所以,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根据教学内容、目的和学生实际,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开启学生思维,像导游一样,一步一步将学生引向柳暗花明之处。
四、阅读教学必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践。
作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的语文,是听说读写的工具,以语言文字为表现形式的课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因此,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与人们交际的需要密切地联系着。所以,阅读教学艺术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也应该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使其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
阅读教学不能为教课文而教课文,为教知识而教知识,必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践,特别是读写听说活动,把课文中蕴含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活化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一盘盘美食甘味,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属所需”、“学有所用”,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并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如一位教师讲《落花生》一课,针对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选材难这个问题,自始至终围绕作文选材进行讲读,使学生认识平时留心观察和勤于积累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一堂课讲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五、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口语艺术。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十二倍”。苏霍姆林斯基也曾强调:教学语言“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是教师以自己活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即使在现代化教学手段普遍应用的时代,语文教学这一基本方式和特点也是不会改变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永远都是语言运用的艺术。
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和阅读思维的情境性要求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又具有清晰严密的逻辑性,能够再现作品中的形象和画面,成为作品中的语言文字所叙述、描写的形象、画面的艺术再创造,从而能够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论是讲解、描述还是复述,其语言都应当活泼新颖、富有情感和魅力,讲究口语艺术,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本身就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创设丰富多彩的读书形式,教师以信任和鼓励的态度来肯定学生,支持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满怀信心地相信他们,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把抓好读书、抓好理解词和句、想方设法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努力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等方面互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并注意给予积极性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点点滴滴积累于平时,他们的阅读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会形成,有效促进语文教学的同时也让小学生在平时阅读中享受到无穷无尽的乐趣。
大学生劳动教育2500字论文篇五
[摘要]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优秀群体,应该树立理性爱国情怀和进行理性爱国实践,这就需要加强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各个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要采取各种合情合理、行之有效的举措来推动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促使广大大学生进一步地树立和加强理性爱国理念,积极地进行理性爱国实践。心理活动能够影响大学生的知、情、意、行。因此,要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充分发挥心理教育的积极意义,推动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树立并加强理性爱国理念,积极地进行理性爱国实践。
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大学生都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个群体的爱国情怀和爱国实践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认可。
当代,大学生依然以其热烈的爱国情怀和积极的爱国实践为国家做出贡献,为全国人民所称道。
大学生应该在各个方面努力地提高自我,这样才能更好地抒发爱国情怀和进行爱国实践。
当代大学生总体上拥有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念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并积极地进行正确的实践活动,如大学生拥有坚定的爱国情怀并积极地进行爱国实践。
然而,由于种种的原因,大学生在整体方面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如不理性的思维和不理性的行动,这在大学生爱国情怀和爱国实践方面有所体现,其影响是负面甚至是恶劣的,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对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都是有害的。
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促进大学生树立理性的爱国理念和理性地进行爱国实践。
应当加强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方面的研究,采取各种合情合理、积极有效的举措来开展此项教育,努力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效。
无论是对于单个个人还是社会群体,心理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所以,心理研究和心理辅导的意义是显着的。
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实际行动都与自己的心理有很大关系,应该加强大学生心理方面及其该方面教育方面的研究工作,努力争取良好的教育成效,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大学生拥有热烈的爱国情怀和积极地进行爱国实践,同时也有不理性的思维和行为存在,这些都与大学生的心理密切关系。
因此,在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方面和其他方面的教育中,要注重运用心理辅导。
一、加强心理辅导,深化大学生理性爱国认识。
(一)理性爱国是一种认识。
理性爱国教育可以推动理性爱国认识过程,从而形成理性爱国认识。
大学生乃至全国人民都应该并且必须热爱国家,从思想上树立爱国情怀,从行动上进行爱国实践。
任何事情都不能是盲目的,爱国同样如此,爱国必须理性。
大学生乃至全国人民都必须理性地爱国,拥有理性的爱国理念和进行理性爱国的实践。
对理性爱国有正确的认识是拥有理性爱国理念和进行理性爱国实践的重要基础。
(二)理性爱国是一种传统。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热爱祖国的传统,一代代无数的中华儿女坚定地秉承这一传统,积极努力地为国奋斗,几千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在祖国的护佑下,繁衍生息,辛勤劳作。
无数饱含爱国热情的先民们顽强不息地在中华热土上战斗和耕耘,保卫和建设着祖国,创造了数不清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让祖国以傲人的雄姿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进入近代以后,祖国遭遇了重大的磨难,无数秉承爱国传统的仁人志士和全国人民前仆后继地为国抗争、为国奋斗,谱写了壮丽的爱国史诗。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经过多年的建设,全国取得了巨大成就,举国骄傲,全世界赞叹。
学习中国的近代史和现代史可以知道,革命的胜利和建设的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爱国热情转化为爱国实践,通过实际的行动取得的,走向美好的未来也需要实实在在的努力。
(三)要通过合情合理、实实在在的行动表达爱国之情,为国家做出贡献。
历史和现实教育了人们,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爱国情感和行动必须理性而不能盲目,绝不能违背道德和触犯法律。
历史和现实也教育了人们,个人与祖国是密切的整体,任何人都不应该并且不能够脱离自己的祖国,“祖国是个人赖以生存的前提和基础。”
同时,无论从国家宏观方面还是个人的切身感受,无数的人都深刻地感受到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密不可分的关系。
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并且必须具有坚定和强烈的爱国情怀,并且将这种情怀付诸实践,以实际的行动为国家做出贡献。
不理性的、盲目的、甚至是触犯法律的思维和行动不仅不能为国家做出贡献,甚至会给国家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和后果。
爱国必须理性,爱国不能盲目和不理性,不能违背道德和触犯法律。
在进行大学生理性爱国心理教育中,首先要使广大大学生从内心中对爱国的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理性爱国有深刻的认识。
要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心理辅导,促进大学生理性爱国。
要重视教师的作用,大学生心理教师和辅导员等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地注重在理性爱国教育中加强心理教育,促使大学生从内心深处深刻地认识到理性爱国的意义。
高校除了要加强专门的心理教育外,还要将心理教育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教育、实践教育和校园文化等工作中,将理性爱国教育和心理教育结合起来,如在时事政策课上,通过祖国的建设成就和祖国人民为祖国付出的实实在在的努力教育大学生从内心深处更好地认识理性爱国。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如校园文化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要注重通过校园文化进行理性爱国教育。
当代是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网络深刻地影响着无数人的各个方面,大学生更是如此,作为年轻一代,这个群体对网络等先进事物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在积极、热情和合理地运用这些事物,各个方面受到了积极地、深刻地受着影响,比如心理方面,要运用网络等先进事物对大学生进行理性爱国教育,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大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理性爱国。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有效的措施值得去挖掘和应用。
将理性爱国教育和心理教育结合有重要意义,需要注重对其进行研究,采取各种有效地措施予以强化。
二、加强心理辅导,强化大学生理性爱国情感。
(一)人具有强烈的情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是情感的一种崇高的表现。
无数的人都要在祖国的承载和护佑下成长、成才和实现人生价值,每一个人的一生之中,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祖国的影响、爱护和恩惠,在长期的岁月中,绝大多数的人们会树立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并将这种情感付诸实践,为国家做出贡献。
爱国情感影响和推动着爱国的具体行动,而爱国的具体行动又能将爱国情感很好地表现出来。
必须明白,这种情感不能盲目,必须理性,理性的爱国情感才符合爱国情感的本质。
爱国之情和爱国实践是一体的,拥有了坚定和热烈的爱国之情也能更好地投入到爱国实践当中,因此,爱国情感必须是真正的符合本质的爱国情感,这种情感必须理性,而不能盲目。
只有拥有了理性爱国情感,才能正在地做到热爱祖国和祖国的各个方面。
在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中,要注重理性爱国情感的培育,要让广大大学生从内心深处明白爱国情感应该是理性的,树立理性爱国情感。
(二)注重心理教育,努力使广大大学生从心灵深处树立起理性爱国情感。
从心理角度来看,情感属于心理过程。
当前,我国大学生总体上拥有坚定强烈、正确合理的爱国情感,并将这种情感表现在合情合理的具体实践当中去,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然而,必须看到,大学生情感也存在着不稳定、波动大和反差大的现象,极易产生不理性的思维和行动,甚至可能造成严重恶劣的后果。
在理性爱国情感教育上,要根据大学生情感方面的具体实际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从而使得大学生树立理性爱国情感,带动大学生在各个方面树立理性情感。
比如,高校应该充分运用校园文化来教育广大大学生树立理性爱国情感,因为“校园文化是大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高校应该进行关爱教育,教育、鼓励和组织大学以实际行动对有困难的人群施以援手,因为,热爱同胞是热爱祖国的重要表现。
高校应该重点进行集体教育,教育大学生融入自己所属的集体和热爱自己所属的集体,因为国家是由无数个人和无数集体组成,热爱集体是热爱祖国的一种具体表现。
充分运用视频教学,因为视频教学可以很好地让大学生感知祖国的历程和成就,比如,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和影视剧。
大学生理性爱国情感教育有还有很多教学方法,应该去研究、挖掘和运用。
三、加强心理辅导,坚定大学生理性爱国信念。
(一)在心理过程中,爱国认识和爱国情感最终会升华为坚定强烈的.爱国信念。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具有坚定爱国信念的民族,历史和现实证明了这一点,并且将在未来更好地得到验证。
爱国信念应该是坚定的、强烈的和持之以恒的,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无论个人是什么境遇,无论国家在什么时期,爱国信念不能改变、不能区别、不能差异。
爱国信念是我国自古以来重要的民族气节之一,在此信念的持久的支撑下、在此信念的强烈的感召下,自古以来一代代的中华儿女前仆后继地为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而奋斗,取得了历史上彪炳千古,现实中世人赞叹的成就,并且将在光明的大路上走向未来,取得更大的辉煌。
(二)爱国信念应该从思维心理中树立,并在具体实践中践行,真正地为国做出贡献。
强烈坚定的爱国信念应该表现在实实在在地为国家做贡献的过程中,而不能盲目,盲目的思维心理和具体行动不仅不能真正地为国家做出贡献,还会给国家带来危害。
因此,正确的,真正的爱国信念应该是理性的,应该思索如何真正地、实实在在地报效祖国,积极地付诸实践,而不能意气用事,要抵制不理性的思维和行动。
树立爱国信念的过程和践行爱国信念的过程中,不能脱离理性,而是应该和理性结合起来,明白理性爱国是一种信念。
(三)要采取各种合理有效地措施来进行大学生理性爱国信念教育,使得大学生从心理上树立理性爱国信念。
在高校教育中,要大力宣传历史和现代爱国模范,用他们的事迹、信念感染大学生的心灵,从而树立坚定的理性爱国信念。
理性爱国信念教育,应该多多运用实践教育的方式,因为实践对信念的树立有积极的影响,比如,通过大学生实习课程和社会活动,让大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具有有意义的实践来进一步地明白爱国就应该实实在在地、合情合理地为国家做出贡献。
高校要及时进行时事教育,让大学生紧跟时事,大学生自己也要紧跟时事,及时地了解国家的大事,比如建设成就,这样,可以促进大学生进一步地树立理性爱国信念。
要重视网络积极的教育作用,“应当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新的机遇,重视和运用网络技术,接受网络,利用网络,化被动为主动,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先进网络积极地影响着世界的方方面面,在大学生理性爱国信念教育中,要充分的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四、加强心理辅导,塑造大学生理性爱国人格。
(一)人格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
每一个人都应该并且必须树立正确和高尚的人格。
爱国就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从古至今,无数中国人民以其爱国人格深深地感动着后世,如文天祥宁死不降,梅兰芳蓄须明志。
新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秉承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奋斗,努力地保卫和建设着祖国,取得了无数的胜利,创造了无数的辉煌,令世人所赞叹。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通向未来的前进道路上,中国人民将持续不断地积极抒发爱国情感,努力进行爱国实践,为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无论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年代,无论是国家当年处于生死存亡而抗争的年代还是今天举国上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而奋斗的辉煌时期,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人民都秉承爱国主义精神,努力地为国奋斗。
这是中国人民爱国人格的强大体现。
从历史和现实中可以看到,爱国应该是合情合理地、实实在在地为国家做出贡献,而不能盲目。
行动和情感密不可分,因此,爱国情感和奇怪行动都必须理性。
理性爱国才是真正的爱国,因此,理性爱国是一种高尚的人格。
(二)大学生是优秀的群体,对国家有重要意义,必须重视大学生的教育工作,促使大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大学生必须树立高尚的人格,爱国人格就是一种重要的人格。
爱国必须理性,理性爱国是一种高尚的人格。
人格属于心理范畴,在大学生理性爱国人格培育过程中,要重视心理辅导。
要积极地采用各种合理措施加强大学生理性爱国人格培育。
高校是大学生重要的生活、学习和成长的场所,对大学生有重要意义,要重视高校在大学生理性爱国人格培育中的作用。
比如,要注重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的积极作用。
要重视人格影响来促进大学生人格培养。
要充分发挥心理课程在大学生人格培养中的作用。
要将人格培养融入到大学生课堂教学当中,因为“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也是人格教育的主阵地。”
要重视纪律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的作用,同时教育大学生要自律。
大学生人格培养是一个重要的工作,要认真挖掘、研究和运用合理的教育方法,比如心理辅导方法。
结语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对大学生群体和整个国家都有重要意义,要认真开展。
大学生的心理对大学生非常重要,必须予以重视,要注重心理辅导。
大学生理性爱国与大学生的心理有密切联系,因此,要将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和心理教育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相互促进。
大学生劳动教育2500字论文篇六
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复杂化,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也日趋复杂,心理负担日益加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然而由于目前教育模式的陈旧,高校重智育发展轻德育培养,重专业知识传授轻人文精神熏陶,如何让大学生‘精神成人”,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己刻不容缓。
1.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及表现大学生的心理正处在成长期,还未达到“完全成人化”,正处于所谓心理上的“断奶期”。其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未成熟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如理想与现实、理智与感情等方面的矛盾。再加上个体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综合素质等等)所以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沉重的学业负担、家庭经济负担等因素的影响下,许多学生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进而表现出种种不良的行为,如自闭、自恋、早恋、同性恋、自杀、神经衰弱、学习困难、无法适应学校生活甚至罹患精神病等。据有关部门统计的资料显示,80年代中期,我国有23.2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到90年代便上升到25%,近年来己达到30%。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屡见不鲜自杀、凶杀等暴力、事件时有发生。
在这些有心理问题的人群中,有的是显性的,能被老师、同学及时发现;有的是隐性的,不易被察觉,只有触及其心灵深处才能发现。有的是“内向”型,这类人群大都经历过一个漫长而又痛苦的心理煎熬过程,自己难以走出心中的阴影,不过对其他人基本没有伤害;有的是“外向”型的,在外界因素的诱发作用下,这类人会将自己心中压抑着的“巨大能量”以爆发方式向外释放,对周围的人有着极大的危害。
心理教育是指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疾病预防的教育。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及有效的教育引导,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防止心理疾病的产生和发展,二者互相联系。
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教育,不仅关系到高等教育能否培养出身心健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人才,而且关系到能否真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关系到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趋全面,不仅要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较高的学识水平,还要有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良好心理素质。这些都使得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及个人发展方向等问题更加复杂化、多样化压力不断加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逐年増多。
身心素质是人才素质中的基础,高素质人才必须有坚强的心理素质作保证。高校教育者要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大学生个性发展,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与培训,使其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具有良好的自控与自我调节能力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更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人的思想意识形成过程与人的心理过程密切相关,并与人的个性心理和内在倾向密切关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关注学生思想意识层面上的问题,更要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文化素质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学生的心理为切入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重视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需要、动机、信念及能力、气质、性格的培养。因此,要提高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必须关注大学生心理变化,掌握学生的心理规律。
我国的心理教育相对西方国家而言,起步比较晚,还存在很多问题。
我国高校开展心理咨询以及各种形式的心理教育,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尽管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要求,每个高校均设立了心理咨询中心,但学校依然偏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轻视心理健康的教育。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教育时缺乏明确的目标和系统的内容,也缺乏必要的时间保证和研究检测手段。大多数心理咨询中心形同虚设,校内电话咨询不能让学生随时联系,校园网上不能互动交流,直接面谈的机会更少,不能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得到及时的咨询和治疗。所以,必须完善高校心理教育研究机构,不但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而且对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开展有效的研究,力求解决问题。
2.从业人员不规范。
心理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强的工作,它不仅要求教师掌握系统的'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且对教师的整体素质,包括个人的道德品质、职业责任感、知识面、生活经验等都有较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里从事心理教育的工作者绝大多数为非专业人员,容易使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混同,失去心理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对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中所测出的统计结果有时分析不当,问题解决不力。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是以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提高心理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但在很多高校中,往往以心理健康教育代替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被忽略了,使得心理教育不能发挥其全部的作用。心理教育过程中,往往出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重诊治,轻教育。在相当多的高校里把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同于心理教育,只考虑筹建心理咨询室,面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而不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二是对象只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不是全体学生,违背了教育的全体性原则,没认识到预防重于治疗。
面对大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高校教育者必须探索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高度重视,加大投入。
加强新世纪大学生心理教育,必须提高对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切实抓好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基础建设工作。首先,加强对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重视和领导。各级领导要充分重视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充分认识大学生心理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是关系到学生切身的重大利益。要把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体制,为大学生心理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其次,加大心理教育的投入,经费上的保障是心理教育能否真正落实的关键。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日常教育、课堂教育、心理问题调查、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科学研究等诸多方面,需要人、财、物和工作场所等方面的保障。再次,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要配备专职心理教育工作人员,并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立一支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相对稳定的心理教育工作队伍。
2.建立一整套管理体制。
恶性案件往往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预防和发现有一定难度。因此要减少甚至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必须有一整套具备前瞻性、预防性和可操作性的周密而完善的综合管理体制。
(1)建立教育机制。
高校应针对大学生在校的不同时期心理反应变化的不同特点,至少在每一学年开设一定学时的心理辅导课程或讲座。所开的课程或讲座必须针对学生实际,具有强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如新生的入学教育,学习过程中如何对待恋爱、挫折,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指导等。通过讲座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譬如心理发展的规律、特点,青年常见的心理障碍和预防措施等,使学生了解自身,学会自我保健和自我调节,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一旦出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知道如何有效求助。可以利用宣传栏、广播、校园网等多种形式进行心理教育的宣传和普及。
(2)建立检查机制。
学校心理咨询机构每年对进校新生的心理状态、认识、情感、人格特征等进行全面地测试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以后定期开展学生心理状态测试并记录在案,建立校、系、班级、个人多级的信息流通渠道,通过普查和个体调查,运用学校、老师、同学等各方力量,务求时时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不仅要让信息从教育者传递到学生中,还要能从学生中得到积极的信息反馈,能和学生进行信息的双向交流。尤其是在学生寝室,要建立起有效的信息获取途径。
(3)建立预警机制。
根据教育、检查掌握的情况,对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如贫困生,单亲家庭,学习、表现落后生等)、特殊情况(如家庭变故,失恋,身体健康状况变化等),进行专门的教育引导,把问题解决在初期,把可能引发事故的隐患消解于萌芽状态。如此,则能把学生、家长、学校、社会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4)建立应对机制。
平时就做好紧急事件的应对预案,有了突发事件,能立即启动,多方齐动,及时处治,迅速制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漫延,并妥善做好事件的善后处理工作,尽量减少事件的影响力和损失程度。
互联网的发展,也为大学生心理教育提供了新的工具。由于网络的便利性、保密性,它往往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所采用。网络可让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既保护了自己的隐私,又得到直接的咨询和帮助,有助于増强心理教育的亲和力与说服力。高校在这方面的工作才刚起步,有待大力发展。
以上种种方法虽不能涉及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所有方面,但如果实施,对问题的解决无疑是有益的,关键在于高校的重视和行动。
心理教育是艰巨而长期的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建立起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心理教育机制,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就一定能够实现。
大学生劳动教育2500字论文篇七
通过上了这么多节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更要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与原则,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而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具备比较正确的认知、良好的情绪情感、坚强的意志品质与健康的个性心理。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一、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
我们都是从高中升到大学,面对新的环境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例如烦躁、压抑、苦闷等,当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千万不要独自一人承受,更不要钻牛角尖,要积极主动调试自己的心理,知道适应环境;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困苦;要学会改变学习方式,使学习轻松愉快,然后确定一个切乎实际的目标;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而求止,知而行之。要学会从心里去接受现实中的一切,既来之,则安之,使自己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
二、人际关系的处理。
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促进身心健康;不良的人际关系使人感到压抑和紧张,承受孤独与寂寞,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因此,我们大学生更要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要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认识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劳动教育2500字论文篇八
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改变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孩子自身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在低段孩子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
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究竟如何在幼儿园中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环境教育活动,本文通过环境教育的一些实践经验和研究,介绍了怎样让幼儿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如何萌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面临生存环境恶化的挑战,大到土地荒漠化,温室效应;小到垃圾、空气污染等等都是我们要重视的环境问题。
为了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人人都应该重视,保护并从我抓起。
而孩子作为我们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从小培养他们养他们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园的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迅速阶段,处在长知识及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形成的最初阶段。
在工作中我认为应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系列环保教育活动。
1创设环境,渲染环保。
美好的环境创设成就美好的心灵,不良的环境造就不健康的心理,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大部分是通过环境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获得的。
为了让幼儿感受环保作品的美与趣,我将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美工作品布置在教室里,让幼儿去欣赏、去理解、去感受,去发现。
在活动室的墙面布置上,有用碎布做成的“小鱼”,有用各种毛线做成的“小花园”,有用一些广告纸拼帖而成的“盆花”。
美的环境不仅带给了孩子视觉上的冲击,也让他们发现了原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品也可以变得那样生动、美丽。
另外,根据主题的.变化我及时在活动室里更添了许多有趣的环保作品。
如用卷筒纸芯做成许多五彩缤纷的小挂件,一个接着一个悬挂在活动室上面。
当孩子置身于这样环境中,注意力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有趣的环保作品激发了孩子们制作的兴趣,也使他们知道了废旧材料的另外用途。
2做好教育,渗透环保。
大班幼儿善于模仿别人,教师为人师表,老师的一举一动幼儿都有可能模仿。
有的孩子看到我去拣他们也去拣,这时我进行了即时教育,讨论怎样能使我们幼儿园变得更整洁优美,孩子们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他们的讨论我给予了肯定,最后总结:最好的环境要我们平时来保持,我们都来争做环保“小卫士”。
现在再也看不到地上有垃圾了,使我们的幼儿园有舒适优美的环境。
我们还开展了《花儿好看我不摘》,《让小草快快长》等活动。
如:有一次,小朋友他非常喜欢花,他采了一朵走到我面前说:老师,这朵花很漂亮,是我送给你的。
当时,我接过花,仔细看了看说:这朵花的确很漂亮很好看,只是把它摘下来太可惜了,随即让幼儿讨论出:(1)花儿好看要给大家看,你摘走了别人就看不到了,如果不摘可以每天来看看它。
(2)如果每个小朋友都把它喜欢的花摘下来花坛里就没有花了,光剩下枝和叶就不好看了,也就破坏了我们的环境,从那以后经常看到孩子们跑到花坛旁停留一会才走,但没有一个小朋友去摘花。
再如:春季,小草刚刚发出嫩芽,脚踏上去很容易损坏,再通过踩痛了小草会哭的故事,让幼儿在初春的时候不要去踩痛小草。
3寓于游戏,行动环保。
“游戏”是孩子们的特权,在游戏中渗透亲自然内容幼儿更容易接受并能在玩玩、说说、做做中掌握环保知识。
4月的爱鸟周来到了,我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情感体验法进行爱鸟教育。
我先在活动室的墙上“造”了一大片“森林”,然后展示许多鸟类的图片。
孩子们从开始对鸟的名称、外形好奇到对鸟有了自己关心、同情的情感;在区角活动中孩子们画画、剪剪小鸟、蝴蝶等来到“森林中”和鸟类作朋友。
在几次活动后,孩子们把这一片墙的小鸟、蝴蝶当作了自己的伙伴。
他们会说:“今天,小鸟又多了三位朋友,它们在树上吃果子”。
通过区角游戏孩子们从内心激发了关心、同情小动物的情感、激发了他们关注生存环境的意识。
操作活动中,孩子也能掌握一些环保知识。
如:玩环保棋、走环保迷宫图。
正是这些集亲自然教育与娱乐为一体的游戏使孩子们了解了大量的成人也不注意的环保知识:绿色食品标志、环保标志、白色污染、噪音的标准等。
他们真正成为关心环保知识、维护环境卫生的小卫士。
角色游戏中,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收集无毒无害的废品,利用纸盒、纸筒、饮料罐开展“咖啡屋”、“小卖部”、“娃娃家”等,使幼儿在游戏中接受环保教育,并懂得如何减少垃圾和利用废物,以培养幼儿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
幼儿园开展游戏需要大量的材料,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商讨,利用生活中无毒无害的纸盒、饮料罐、胶卷筒、纸板等废物,制作游戏材料,让幼儿懂得“废物的根本出路在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4家园合作,实现环保。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发育过程影响至深,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造成幼儿的潜移默化。
因此,家长对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不可忽视。
家庭教育具有幼儿园所无法比拟的随机性和个别性,因此教师应努力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比如在公共场所不吸烟、不随地吐痰、不制造噪音等。
首先,在平时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参加社区举办的环保活动,与孩子共同接受教育,共同进步,一起培养环保意识。
社区工作人员需要加大环保工作的宣传力度,给幼儿和家长相关方面思想的渲染和渗透,让家长和幼儿多一些阅读的空间,树立家长的好榜样,使家长能够做到身体力行的教育和影响孩子。
其次,幼儿园可以开家长会,同家长一起共同研究环保教育的方式和办法。
对于不重视环保教育的家长,我们要以沟通的方式,劝解家长让家长深切并且认识到这种以身作则的重要性,使他们加强自己的环保行为。
通过幼儿园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使孩子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最后,我们还倡导家长们平时经常让幼儿看关于大自然的电视节目等,经常带幼儿参观有关环保方而的展览,经常和幼儿一起到大自然之中去游玩,使得幼儿能够了解大自然的奥秘之处,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也能够唤起幼儿对大自然的那种热爱。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把环保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幼儿身上是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的。
总之,环境保护教育应该从小抓起。
通过经常持久的环保教育,使幼儿确立环保意识,形成环保观念,提高环保觉悟,增强环保责任感,成为真正的“环保小卫士”
参考文献:。
[1]佟文华.环保教育从幼儿园做起之浅见[j].东方青年.教师,2013。
大学生劳动教育2500字论文篇九
1.劳动争议案件类型多样化。金融危机不仅使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增多,同时争议案件的类型也越来越多。劳动争议案件不仅数量越来越多,而且争议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过去,劳动争议案件类型主要是对用人单位除名、辞退的争议,现在主要是对违法辞退,工资、保险、福利、劳动保护等的争议,在这些案件中最多的是劳动报酬和保险福利案件。
2.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的缺陷显露无遗。由于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具有繁琐的程序、环节比较多、时间比较长的缺点,同时从事劳动争议的人员不仅短缺而且大多专业化程度低,导致我国很难去处理劳动争议案件。
现在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在进行转变(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我国合同法法律不健全;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比较低;当经济发展迅速时,劳动关系问题并不会凸显出来,一旦经济发展衰退,劳动关系矛盾就会立刻凸显出来,从根本上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是导致企业劳动关系问题凸显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忽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通过观察我国的人力资源状况调查,能够发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并进行了人力资源规划的企业仅占全部企业的10.3%,在建立人力资源规划的企业中能够做到实行的企业只占其中的六分之一,而且大多企业不按照企业制定的考核制度和培训制度执行,曾经有个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调查,发现占8成的企业对工作分析、评价含义模糊不清。因为市场永远是不断的在进行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竞争的优势逐渐从降低产品的成品、提高产品的质量转变为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的人才开发。人力资源管理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优势的源泉,离开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便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能否对企业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渐渐成为评价一个企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经济危机后,劳动关系问题开始凸显出来,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企业领导者开始重新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思考,渐渐感受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2.以往企业的人力资源理理念大于实践。通过观察,能够发现我国虽然掌握着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但是缺乏实践操作,如“中国人先进的概念能够和美国人相比,只要美国人登出了新东西,在一星期后一定能在中国的报纸上看到”、“多年来理念是满天飞,行动是地上爬”,由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以下缺点:我国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分析不到位、我国没有人力资源管理说明书,导致我国无法对员工给予该应得的报酬。我国企业大多实践操作方面比较薄弱,受经济危机冲击以后大多陷入困境,不知道通过什么手段来应对危机,只能采取最简单的裁员手段,因为我国没有对人力资源管理评价的规定,导致企业中员工的质量良莠不齐,一味裁员,有可能会裁掉具备理念和实践经验的员工,降低企业的竞争力。现如今,经济开始复苏,企业出现了招人难这一现象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企业应该通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来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制度不完善。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制度还不是太完善,劳动争议案件没有得到很好只能累计下来,导致我国劳动争议案件出现“井喷”现象,大部分企业仍存在拖欠员工工资、超时加班、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就业合同等行为,当员工与企业领导者产生矛盾时,劳动者通常会选择集体罢工等不规范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了加剧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困难。还有,随着《劳动合同法》法律的颁布和类似法律知识的宣传,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开始增强,也在一定程度了导致了劳动争议案件的增加。在此情况下,对企业造成了很多压力,一是来自劳动者自身维权意识的增强;二是企业受政府的监管;三是来自社会舆论的压力,企业不得不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制服来执行,加快了人力资源管理法制化的进程。
曾经有个学者说过,经济危机对于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坏的一面指的是,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使大多企业陷入绝境,经济呈现一片萧条的景象;好的一面指的是经济危机在一定程度是一次机遇,经济的调整必然会使国内的资金、资源、人才进行重新配置,甚至是国际性的重新配置,其中最重要的配置就是人才的重新配置,人才的重新配置,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新的契机,所以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抓住机遇,积极的迎接挑战,通过创新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和谐的劳动关系的构建。
1.坚持以人为本,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现代企业管理关注的是以人为本,要提升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是以人为本,只有提高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改善了员工的工作坏境,关注员工的切身利益,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为了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必须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c.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让员工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的素质,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d.提出福利措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2.企业应抓住机遇,为发展做好人才储备。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济危机虽然导致大部分企业采取裁员的手段,但是也为我国企业带来了机遇,企业能够在此状况下,吸收高素质人才和紧缺人才,从而促进企业实现良好发展。企业抓住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b.企业应对危机时能够培育人才,经济危机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在面对困境时,企业员工的能力就可以显现出来。
c.企业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经济危机下,企业很容易吸收优质人才,同时也很容易流失优质人才,为了不让优质人才流失,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激励和奖励机制,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企业,企业得以良好发展。企业在应对经济危机时,应充分抓住机遇,通过创新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构建核销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大学生成才3000论文。
大学生劳动教育2500字论文篇十
为更快适应新教材、掌握新教材,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精神,特制定劳动教育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倡导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更多地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教师点拨、指导为导线,以问题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
x年级学生,由于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而且每一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针对这种情况,了解学生比较困难,但我力争做每个学生的朋友,了解其素质水平,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应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特长和兴趣,关心进步慢的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动手能力及学习该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一)教育学生初步懂得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劳动光荣、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道理;从小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遵守纪律、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劳动态度和勤劳俭朴、爱护劳动工具、珍惜劳动成果等优良品质;初步树立质量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使学生学习一些浅显的手工劳动知识,学会使用一些常用工具。
(三)通过劳动课的教学和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和创造精神,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教学措施。
(一)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自我活动。
(二)搞好分层教学,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每个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四)提倡解决问题的思路、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活动成果的呈现,鼓励学生可以充分自主、自由开动脑筋,大胆想象,积极创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学生劳动教育2500字论文篇十一
摘要:文章以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学课程目标为切入点,指出了现有教学评价体系的不足,提出了创建新型教学评价体系框架的思考,并就创新教育评价体系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体育;教学评价。
随着“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教育部坚持在全国中小学深入推进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并与国家体育总局一起制定了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必修课,是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是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年轻一代的重要途径。随着全国教育工作者对体育教育的关注,在体育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都形成了大量研究实践。在对新课标的深入解读和实践活动中,体育教学的体系框架正逐渐成熟,而教学评价,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创新变革,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成为体育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传统的小学阶段体育课程以增进儿童健康为主要目的,体育教学强调对儿童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而新体育课程标准中,从体育课程对增进儿童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增进儿童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帮助儿童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及技能等四个方面对体育课程的价值进行了全面的阐释,提出了更广泛意义的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体育课程目标。小学体育新课标中提出了培养运动兴趣,形成合作精神,提高个人健康意识,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等多维度的课程目标,在传统体育课采用运动项目提高儿童体能的基本课程要求基础上,更强调培养儿童社会适应性,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启蒙儿童的社会协同意识,帮助儿童养成伴随终身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自觉。从新课程目标的解读不难看出,传统的单一强调体育锻炼目的的体育教学体系,从教学的内容、形式到学生评价体系,都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体育教学创新和适应新要求的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是当前中小学校和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担负的重要工作责任。
传统的体育教育以身体运动为主线,在课标改革后,新的教学领域逐渐增强,评价体系逐渐完善,但仍然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新课标教学目标认识的局限导致教学评价体系不系统、不完整。
课程设计的目标也是要求学生掌握相关运动技能而较少考虑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要。与之相对应的教学评价也多以体育项目的测评成绩作为学生评价主要参考。从新课程目标进行解读现行教学评价仅仅强调了增进学生体能掌握基本运动技能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儿童心理健康、运动精神、健康意识的培养和评价。
(二)强调教学计划的完成性评价,忽略教学效果评价。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不少学校,尤其是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的学校,体育教学的形式、内容逐渐丰富,教学中增加了体育欣赏、协作项目教学、儿童心理教育等教学内容。但由于大多数中小学校依然把学生体育项目成绩作为学生的终极考评,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主要参考也是学生体育项目成绩合格率分布,适应新教学目标的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滞后,因此,尽管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融入社会性活动的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涌现,但创新形式的体育教学课程缺乏效果评价,拓展形式的教学仅限于按要求完成教学计划,无法对教学效果进行测评,教学活动成果也无法反映在学生评价中。
(三)评价方法单一,以运动项目考核成绩替代全面客观的学生评价。
现行体育课程评价仍然采用传统的体育项目技能考试成绩的单一形式。规定一些传统项目,如跑步、立定跳远、掷实心球、跳绳等,让学生参与考试,记录时间、距离、个数等参量,按等级计分,以此作为学生体育评价的最终成绩。这样的传统评价方法形式上过于单一,对学生的评价也仅仅停留在运动能力,无法反映学生的心理水平,社会交往能力、健康意识以及不同个体的差异化成长与发展。同时,教学评价依然以教师为主体,难以贯彻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的全新教学理念。
(一)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领域及水平目标。
在新课程标准中,规定了五个方面的教学领域目标,明确了各教学领域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应达到的水平,其中小学低段一、二年级的儿童,应达到相应领域一级水平的目标要求,小学中段三、四年级的儿童,应达到相应领域二级水平要求,小学高段五、六年级的学生应达到相应领域三级水平要求。五个教学领域及其不同等级水平目标如表1所述。
(二)基于领域目标的教学评价体系框架建设的思考。
教学评价用于评定教学效果,课程建设和教学目标实现需要教学评价系统来保驾护航。新课标在体育运动的基础上从心理素质、社会交往、健康意识等方面拓展了体育教育的范围。基于此,建立覆盖课程的理念、目标和价值取向的教学评价体系,形成在运动项目成绩的基础上,融入学生学习态度、协作精神、个体成长、体育知识和鉴赏等领域的水平评价框架模型。基于领域目标的教学评价体系框架模型主要包括体能评价、技能评价、健康评价、心理评价、社会适应评价五个方面,各评价领域覆盖教学目标与评价方法思考如表2所示。
创新教学评价体系,是适应小学体育教学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课题,教学改革的推进需要体育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和思考体系框架建设、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实践设计等教学活动过程,以下就创新教学评价体系给出几点建议。
(一)实事求是,依据学校教学实际构建覆盖教学目标的评价体系。
由于地区经济文化环境不同,不同学校体育教学设施和教学师资力量等基础保障条件存在一定差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应立足学校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渐进式推进。对于基础条件好的学校,可以深入覆盖学科教学领域的方方面面,形成包含体能、技能、心理、健康、社会性等全方位的学生评价体系,保障体育学科教学的顺利开展和不断革新。而对一些基础条件差的学校,则需依据学校资源的实际情况,采用渐进式建设措施,从基础评价开始,逐渐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二)教学评价要从单一的体育技能考试走向开放、多元,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体育课程评价要摒弃传统的体育项目技能成绩考试形式。课程评价的目的是激励每个学生的发展,新课程评价更应以质性评价为主,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个性化表现。评价不应只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课程推进过程,重视学生在课程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态度、情绪等综合表现以及不同个体为达成活动目标付出努力的程度。教师应观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否积极投入、克服困难、克服自我表现意识、主动与同伴协同以取得团队的胜利等。即使活动没有达到最佳预期,也应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综合体验,结果反而不是活动的终极目的。教学评价应克服单纯的技能得分,转向多元评价模式,不用单一的成绩去衡量所有学生,注重个体的差异性,关注学生自身的水平发展和进步。比起单纯量化考核,多元化的评价更能获得对学生全方位的、深入的了解。学生个性化考评档案的建立将对后续的教学活动十分有益,教师能针对不同个体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因材施教的教学和评价模式也能帮助学生积累良好的运动和成功体验,健康地成长。
(三)强调评价中的学生主体作用。
为所有学生构建学科核心素养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教学的基本职能,体育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必修课程之一,为学生生理心理成长、社会意识和健康意识培养打下基础。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多样性和选择性原则,在学生评价体系建设中,教师作为观察者,让学生自主感知运动中个人行为和同伴行为,并对各自的行为表现进行互评和自评,作为教学活动的亲历者,学生更能体验自己和同伴的行为表现和思想情绪变化,能对自己和同伴的行为社会效应和心理状态给出更为客观的评价。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学应始终把培养体格强健、身心健康、适应社会、具有群体意识的学生作为学科教学的出发点和目标,重视个体的发展和成长,关注学生情感发展倾向和综合素质培养。多角度创新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是提升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新型评价体系的探索和研究对全面落实课程目标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迅.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发挥小学体育教学的价值[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3.
[2]方欣.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路径[j].新智慧,2020(17):72.
[3]李清林.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方法[j].考试周刊,2020(18):123–124.
[4]盛长军.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加强小学体育教学改革[j].家长,2020(3):11–12.
[5]申风娟.试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体育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少年,2019(2):286.
[6]汪瑞卿.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j].考试周刊,2017(20):95–96.
大学生劳动教育2500字论文篇十二
摘要: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工作者们有必要对孩子们灌输正确的核心价值理念。立德树人的前提则是接受良好的思想品德,在这样的影响中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小学生的心智较为单纯,很容易被人左右自己的思想,因此在学校中,教师应该在课上渗透正确的价值观念,告知班级成员不可不劳而获。中国的传统美德需要新一代的青年人继承和弘扬,因此在新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告诉孩子们劳动的价值以及其存在的意义,从而在实践中有所感悟和收获。
国家曾明确规定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以此为前提的授课中劳动教育是其中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学校开设思想政治课的目的在于引导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完成德育教育布置的重要内容。因此课上应该引进新的授课方式来改变现阶段课堂中存在的部分问题。核心素养的渗透在小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广大教师应该对这部分内容加以重视,从而落实劳动教育的意义。
劳动并不仅仅体现在动手的过程中,它还包括了脑力的运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更多的重视人们精神层面的内涵,由于课上缺少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以至于很多学生出现了不劳而获的心理,他们企图在网络上通过求神拜佛,转发一些虚假内容来安慰自己的心理,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这样的思想在义务教育阶段普遍存在。为了遏制这样的想法,首先要让他们明白劳动教育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要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思考和行动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贯彻我们国家的奋斗精神,在掌握知识的前提下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从而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此,教育部对思政课进行了简单的调整,希望可以在实践中能够帮助同学们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真正落实正心立德的教学目标[1]。
(一)树立正确的观念。
小朋友们的心思较为单纯,在课上结合理论多加引导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从而建立正确的思想。首先要告诉他们劳动是一件十分光荣的事情。由于这一年龄层次接受的知识有限,可以从最简单的古诗介绍这一思想观念。在古诗悯农中曾写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两句诗充分的描绘出了农民辛勤耕种的状态,我国作为粮食大国,种地所产生的粮食自然是为了满足国人的需要,只有付出了辛苦才能够有所收获。很多学生会认为农民这一职业身份社会地位较低,教师要对他们的想法进行纠正,职业并没有高低之分,农民靠自己的双手拼出一番事业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所尊敬的,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少需要手工来完成耕地這些事情,同学们应该思考在未来能够依托自己的知识为农民们做些什么,通过自己的智慧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难题。在这样的引导中能够让孩子们意识到任何回报都是需要付出的,只有自己在一件事情上付出了行动,最后的收获才是最快乐的。将这些思想在课上渗透给班级成员从而树立正确的观念,将自己的思想及时的端正,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地督促自己,以达到立德树人的真实效果[2]。
(二)深刻理解内涵。
在观念的引导中,同学们可以深入的体会这一内涵,所谓“新劳动教育”首先还是体现在“新”当中,现在大多数学生的物质生活较为丰富,不可能让孩子们直接到乡下去干农活,但是可以在不同的方式中体会这样的教学。因为环境的不同,孩子们与大自然接触较少,很难真正地认识到劳动的内涵是什么,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到操场上,选择一片有泥土的空地,让孩子们将自己准备的种子播撒在泥土里,观察它的生长状况。之后结合一些理论教学和多媒体补充的视频资源,让他们意识到劳动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同时结合现代的生活,思考体力劳动能够为以后的生活创造怎样的价值,以此体会这一内涵。
(三)实践中具体体会。
在理论的辅助过程中,还需要实践进行相应的补充。在如今的社会中存在着很多的岗位可以供学生学习。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同学可以从事更多的脑力活动,例如为社区提供一些合乎情理的建议。年龄稍低一些的同学可以积极参与到社区的各种活动中,例如组织献爱心的活动,或者闲置物品交易市场,在实际的活动中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可以带上自己的父母共同完成这些活动,一方面增进亲人之间的感情,另一方面能够感受到自己付出的辛苦有所回报的快乐,从而更加真实地体会到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所收获的知识。在实际的动手过程中,能够切身体会到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是值得尊敬的,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指引着他们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3]。
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端正班级成员的思想,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并深刻体会这一内涵,同时在实际生活中领悟劳动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同时引导孩子们尊重不同岗位的劳动成果,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3]张军瑾.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设与实施[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9,09:6-11.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超市应急救援预案(大全14篇)
- 2023年麻风病知识讲座方案设计(大全14篇)
- 最新污水厂有限空间作业 污水处理厂有限空间作业培训(6篇)
- 2023年污水厂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大全17篇)
- 最新大班教师师德师风总结与反思(大全15篇)
- 最新工地安全员个人总结(通用17篇)
- 个人家庭困难申请书800字(优质12篇)
- 部门经理个人述职报告点评(实用19篇)
- 2023年部门经理个人述职报告点评(汇总16篇)
- 最新岳阳楼记读后感600议论文(优秀20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