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的莫高窟的解说词(模板12篇)
- 上传日期:2023-11-23 09:26:39 |
- zdfb |
- 12页
针对周末的规划与安排,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6、提炼出关键信息是一篇完美总结的关键。总结范文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和概括,可以启发我们的思考。
甘肃的莫高窟的解说词篇一
莫高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称千佛洞,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甘肃莫高窟。
导游词。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大家好,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是闻名天下的莫高窟。莫高窟地处敦煌,它和鸣沙山、月牙泉一样是敦煌著名的旅游景点,还是我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29处景观之一的文化遗产。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鸣沙山东麓。洞窟始凿于公元4世纪,至14世纪结束,前后延续约一千年。莫高窟是一座灿烂辉煌的建筑,是绘画和雕塑之宫,是中国现在石窟中规模最大、内容最多的石窟。
游客们,现在所在的地点是莫高窟的大门,在我们眼前有二座双塔,背后整面山体都是一层层藏洞,从远处望去就像一座高楼,一屋屋、一间间。洞里藏有许多宝藏、经卷、文书等。最多最醒目的是壁画,特别突出的是飞天壁画形象。
各位游客,你们有没有发现壁画大多是残缺不全的,那是因为一百多年前曾经遭到过几次劫难,被外国人盗走许多珍藏,现在给人们留下许多的遗憾。我在这里也要呼吁大家都来保护好我们的世界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好我们的民族文化。
各位游客,因时间关系,今天的游览就到此为止了。希望大家不虚此行,通过这次参观游览,对莫高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想要更深地了解莫高窟,欢迎你们下一次再来。
大家好!欢迎来到敦煌莫高窟。我先给大家一个。
自我介绍。
:我名叫王奕,给你们讲解是我的荣幸,我在这里先给大家提个醒儿,这里的宝物不要触摸,否则后果自负。我们现在已经互相认识了,下来我们就言归正传,来讲讲敦煌莫高窟吧!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敦煌莫高窟所珍藏艺术珍品是中外交流的瑰宝。人们都把莫高窟称为甘肃中的一颗明珠。敦煌壁画形象逼真,尤其是:“飞天”图案,大家看,这就是我所说的“飞天”。还被唐朝人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也是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主要体现在壁画方面,是这里的壁画才让莫高窟闻名远扬的。现在大家把它的大概了解了吗?我可要继续讲了!
大家快来看这里吧!以学习的态度去看。外国旅游者对莫高窟的评价是:“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相当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画廊。”“它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人一生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壁画和佛像的艺术水平实在是震撼人心。”
惋惜的是:莫高窟虽然在漫长的岁月中受到大自然的侵袭和人为的破坏,至今保留有从十六国、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个朝代的洞493个,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彩塑像两千身,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若把壁画排列,能伸展3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个画廊。现在得让大家开心开心了,不能老沉浸于可惜: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敦煌艺术极感兴趣,不断进行研究,形成了一个专门学科“敦煌学”。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尤以丰富多彩的壁画著称于世。希望可以成功吧!
最后要给大家讲的是:壁画艺术了!石窟壁画富丽多彩,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雄伟瑰丽。在大量的壁画艺术中还可发现,古代艺术家们在民族化的基础上,吸取了伊朗、印度、希腊等国古代艺术之长,是中华民族发达文明的象征。各朝代壁画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反映出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珍贵的形象史料。
我的讲解到此结束,祝大家旅途愉快!
大家好,我叫高晨睿,你可以叫我高导,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临宕泉河,面向东,南北长1600米,高50米。莫高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称千佛洞,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进莫高窟,你们可以看壁画,但不要去触摸壁画,也不要用普通手电筒和闪光照相机,不然会破坏壁画的。
莫高窟是一座绘于洞窟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供养人、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这些画雄浑宽广、鲜艳瑰丽,体现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特色。莫高窟的壁画上,处处可见漫天飞舞的美丽飞天,飞天在无边无际的茫茫宇宙中飘舞,有的从空中俯冲下来,执若流星;有的穿过重楼高阁宛如游龙。
今天的旅程到此结束,我很高兴为大家做导游,再见!
甘肃的莫高窟的解说词篇二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来到历史悠久的敦煌莫高窟,我是你们的王导。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由于清王朝x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仅存的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甘肃的莫高窟的解说词篇三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我是这次敦煌莫高窟一日游的导游,我姓陈,你们就叫我陈导吧!你们的眼前就是莫高窟的大门,想知道莫高窟是什么样的吗?听我慢慢道来。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部,距城约25公里,洞若观火窟开在鸣沙山东的断崖上。它是中国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也是佛教艺术中心。
游客们,洞窟数目达到492个,塑像2000尊以上,其中最大者33米,最小者仅10厘米。所以,塑像在莫高窟中最有名。
壁画总面积为平方米,若将所有壁画排列起来,就有30公里长。如果说是莫高窟使的敦煌闻名全球的话,那么,使得莫高窟闻名的就首推这些壁画,是旅游时的参观重点。
游客们,你们知道吗?莫高窟始建于东晋太和元年(公元366年)。传说有个名叫乐尊的各党路过此地,忽然见到金光闪耀,似有千佛显现,认为这就是佛家的圣地,遂四处募捐,开掘了第一个石窟。消息传开后,商旅纷纷差使在此修造石窟,以期旅途平安。这样一直延续到元代,经历1000多年。
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受最重点的文物保护。
好了,现在我介绍到这儿,请大家漫步欣赏。不能乱扔果皮等垃圾,不能在壁画上乱涂乱画,要保护文物。
谢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甘肃的莫高窟的解说词篇四
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五层,南北长约1600米。始凿于366年,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飞天4000余身,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本世纪初又发现了藏经洞(莫高窟第17洞),洞内藏有从4─10世纪的写经、文书和文物五、六万件。引起国内外学者极大的注意,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学。
甘肃的莫高窟的解说词篇五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我是这次敦煌莫高窟一日游的导游,我姓陈,你们就叫我陈导吧!你们的眼前就是莫高窟的大门,想知道莫高窟是什么样的吗?听我慢慢道来。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部,距城约25公里,洞若观火窟开在鸣沙山东的断崖上。它是中国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也是佛教艺术中心。
游客们,洞窟数目达到492个,塑像20xx尊以上,其中最大者33米,最小者仅10厘米。所以,塑像在莫高窟中最有名。
壁画总面积为45000平方米,若将所有壁画排列起来,就有30公里长。如果说是莫高窟使的敦煌闻名全球的话,那么,使得莫高窟闻名的就首推这些壁画,是旅游时的参观重点。
游客们,你们知道吗?莫高窟始建于东晋太和元年(公元366年)。传说有个名叫乐尊的各党路过此地,忽然见到金光闪耀,似有千佛显现,认为这就是佛家的圣地,遂四处募捐,开掘了第一个石窟。消息传开后,商旅纷纷差使在此修造石窟,以期旅途平安。这样一直延续到元代,经历1000多年。
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受最重点的文物保护。
好了,现在我介绍到这儿,请大家漫步欣赏。不能乱扔果皮等垃圾,不能在壁画上乱涂乱画,要保护文物。
谢谢!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敦煌莫高窟,我是你们的张导游,请大家保护它的卫生,不要乱涂乱画,随时注意安全。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坐落于中国西部甘肃省敦煌市东南二十五公里处鸣沙山的悬崖上,石窟南北长一千六百余米,上下共五层,最高处达五十米,现存洞窟四百九十二个,壁画四万五千余米,彩塑两千四百一十五身,飞天塑像四千余身,莫高窟规模宏大,历史悠久,与山西省云南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莫高窟最初开凿于公元三六六年,至公元一二一七年——一三六八年基本结束,期间经过不断开凿,使莫高窟成为集各时期世界上最庞大、内容最丰富、历史最悠久的佛教艺术宝库,同时也表现出历代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和非凡的成就。
莫高窟旁边长满了草,这些杂草不仅在旁边装饰,还长得又高又密,两旁栽了粗壮的大树,便也成了这里一道风景,从远望去,莫高窟在青草绿树之间,多漂亮呀!
好了,各位游客,游览现在开始,莫高窟确实很美丽,祝愿大家旅行快乐、心情愉快。
甘肃的莫高窟的解说词篇六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精选5篇甘肃莫高窟。
导游词。
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今天我将带你们参观敦煌莫高窟。
欢迎大家来这里参观,你们需要注意的是:一、不准刻字,二、不准拍照,三、不准随地乱扔垃圾。
你们看,那就是我们的敦煌莫高窟,它于198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的、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传说它是一位名叫乐尊的僧人建造的,距今已有1652年的历史了。在公元366年,乐尊东行至此,在一天傍晚,乐尊从三危山望向对面的鸣沙山,看到鸣沙山金光万丈,便觉得这是佛祖给他的暗示,这里是修行的最佳地方。于是他在这里凿出了第一口洞窟,从此苦心修行。后来经过历朝历代的扩建,莫高窟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座红色九层建筑,是第96窟,里面的弥勒佛像又称“北大像”,佛像高达33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室内弥勒佛像,也是中国仅次于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的的第三大佛。
你们看,这些洞窟像不像密密麻麻的蜂巢呢?虽然敦煌莫高窟被称为千佛洞,但其实它只有492个洞。洞窟中第17窟是著名的藏经洞,它是在1920xx年由一个叫王圆箓的道士发现的。可是后来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来到了莫高窟,连骗带抢夺走了许多经书,至今还保存在大英博物馆中。
你们看,这就是那幅有名的壁画——第257窟的《九色鹿》。关于九色鹿,还有一个传说故事:从前,有一只九色鹿在恒河中救了一个人,九色鹿告诉他说:“你一定不能把我的住址告诉其他人。”那人答应了,可他不守诺言,还是把九色鹿的住址告诉了国王,国王带了一些人去抓九色鹿,后来从九色鹿那里知道了实情。那人最终遭到了报应,身上长满了毒疮,痛苦地死去了。其实九色鹿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前世,这也是莫高窟中著名的本生故事画。像这样的佛教故事画,莫高窟还有很多很多。
在148窟中,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眼睛微闭,好像进入了梦乡。
敦煌莫高窟逝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的骄傲。
今天的参观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来到历史悠久的敦煌莫高窟。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就叫我老周吧。四大石窟有: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其中最大的,可就是敦煌莫高窟了。接下来,就跟着我一起去敦煌莫高窟看看吧!
首先我要向大家介绍:莫高窟的千佛洞。他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坐落在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05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圣地。
各种各样的石窟大小不一。千佛洞的岩壁上雕刻着成千上万的小佛像,每个小佛像虽然只有一寸多高,但头和身子都雕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好了,到下一个景点。
你们看,这个东西是一个九层的遮掩,也叫“北大像”,高36米,是世界第三大佛哦!莫高窟是一个百宝箱。
好了,游览到此结束。欢迎下次再来!
莫高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以来又发现了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但在近代,莫高窟受到骗取、盗窃,文物大量流失,其宝藏遭到严重破坏。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四大石窟还有: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麦积山石窟。
编辑本段【沿革概述】。
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临宕泉河,面向东,南北长1680米,高50米。洞窟分布高低错落、鳞次栉比,上、下最多有五层。它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僔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元朝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废弃,莫高窟也停止了兴建并逐渐湮没于世人的视野中。直到清康熙四十年(1720xx年)后,这里才重新为人注意。近代,人们通常称其为“千佛洞”。
莫高窟现存北魏至元的洞窟735个,分为南北两区。南区是莫高窟的主体,为僧侣们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有487个洞窟,均有壁画或塑像。北区有248个洞窟,其中只有5个存在壁画或塑像,而其它的都是僧侣修行、居住和亡后掩埋场所,有土炕、灶炕、烟道、壁龛、台灯等生活设施。两区共计492个洞窟存在壁画和塑像,有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唐宋木构崖檐5个,以及数千块莲花柱石、铺地花砖等。
编辑本段【艺术特色】。
莫高窟是一座融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于一体,以壁画为主、塑像为辅的大型石窟寺。它的石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像窟、涅磐窟等。各窟大小相差甚远,最大的第16窟达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高不盈尺。窟外原有木造殿宇,并有走廊、栈道等相连,现多已不存。
莫高窟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人、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此外还有很多表现当时狩猎、耕作、纺织、交通、战争、建设、舞蹈、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画作。这些画有的雄浑宽广,有的鲜艳瑰丽,体现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特色。中国五代以前的画作已大都散失,莫高窟壁画为中国美术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也为研究中国古代风俗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形象和图样。据计算,这些壁画若按2米高排列,可排成长达25公里的画廊。
莫高窟所处山崖的土质较松软,并不适合制作石雕,所以莫高窟的造像除四座大佛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为木骨泥塑。塑像都为佛教的神佛人物,排列有单身像和群像等多种组合,群像一般以佛居中,两侧侍立弟子、菩萨等,少则3身,多则达11身。彩塑形式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这些塑像精巧逼真、想象力丰富、造诣极高,而且与壁画相融映衬,相得益彰。
它是一个九层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处在崖窟的中段,与崖顶等高,巍峨壮观。其木构为土红色,檐牙高啄,外观轮廓错落有致,檐角系铃,随风作响。其间有弥勒佛坐像,高35.6米,由石胎泥塑彩绘而成,是中国国内仅次于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的第三大坐佛。容纳大佛的空间下部大而上部小,平面呈方形。楼外开两条通道,既可供就近观赏大佛,又是大佛头部和腰部的光线来源。这座窟檐在唐文德元年(888年)以前就已存在,当时为5层,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和清代都进行了重建,并改为4层。1935年再次重修,形成现在的9层造型。
莫高窟的壁画上,处处可见漫天飞舞的美丽飞天——敦煌市的城雕也是一个反弹琵琶的飞天仙女的形象。飞天是侍奉佛陀和帝释天的神,能歌善舞。墙壁之上,飞天在无边无际的茫茫宇宙中飘舞,有的手捧莲蕾,直冲云霄;有的从空中俯冲下来,势若流星;有的穿过重楼高阁,宛如游龙;有的则随风漫卷,悠然自得。画家用那特有的蜿蜒曲折的长线、舒展和谐的意趣,呈献给人们一个优美而空灵的想象世界。
艳丽的色彩,飞动的线条,在这些西北的画师对理想天国热烈和动情的描绘里,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他们在大漠荒原上纵骑狂奔的不竭激情,或许正是这种激情,才孕育出壁画中那样张扬的想象力量吧!
编辑本段【风格演变】。
莫高窟现存有壁画和雕塑的492个石窟,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北朝、隋唐、五代和宋、西夏和元。
开凿于北朝时期的洞窟共有36个,其中年代最早的第268窟、第272窟、第275窟可能建于北凉时期。窟形主要是禅窟、中心塔柱窟和殿堂窟,彩塑有圆塑和影塑两种,壁画内容有佛像、佛经故事、神怪、供养人等。这一时期的影塑以飞天、供养菩萨和千佛为主,圆塑最初多为一佛二菩萨组合,后来又加上了二弟子。塑像人物体态健硕,神情端庄宁静,风格朴实厚重。壁画前期多以土红色为底色,再以青绿褚白等颜色敷彩,色调热烈浓重,线条纯朴浑厚,人物形象挺拔,有西域佛教的特色。西魏以后,底色多为白色,色调趋于雅致,风格洒脱,具有中原的风貌。典型洞窟有第249窟、第259窟、第285窟、第428窟等。如第243石窟北魏时代的释家牟尼塑像,巍然端坐,身上斜披印度袈裟,头顶扎扁圆形发髻,保留着犍陀罗样式。
隋唐是莫高窟发展的全盛时期,现存洞窟有300多个。禅窟和中心塔柱窟在这一时期逐渐消失,而同时大量出现的是殿堂窟、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像窟等形式,其中殿堂窟的数量最多。塑像都为圆塑,造型浓丽丰满,风格更加中原化,并出现了前代所没有的高大塑像。群像组合多为七尊或者九尊,隋代主要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或四菩萨,唐代主要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和二天王,有的还再加上二力士。这一时期的莫高窟壁画题材丰富、场面宏伟、色彩瑰丽,美术技巧达到空前的水平。如中唐时期制作的第79窟胁侍菩萨像中的样式。上身裸露,作半跪坐式。头上合拢的两片螺圆发髻,是唐代平民的发式。脸庞、肢体的肌肉圆润,施以粉彩,肤色白净,表情随和温存。虽然眉宇间仍点了一颗印度式红痔,却更像生活中的真人。还有在第159窟中,也是胁侍菩萨。一位上身赤裸,斜结璎珞,右手抬起,左手下垂,头微向右倾,上身有些左倾,胯部又向右突,动作协调,既保持平衡,又显露出女性化的优美身段。另外一位菩萨全身著衣,内外几层表现清楚,把身体结构显露得清晰可辨。衣褶线条流利,色彩艳丽绚烂,配置协调,身材修长,比例恰当,使人觉得这是两尊有生命力的“活像”。
五代和宋时期的洞窟现存有100多个,多为改建、重绘的前朝窟室,形制主要是佛坛窟和殿堂窟。从晚唐到五代,统治敦煌的张氏和曹氏家族均崇信佛教,为莫高窟出资甚多,因此供养人画像在这个阶段大量出现并且内容也很丰富。塑像和壁画都沿袭了晚唐的风格,但愈到后期,其形式就愈显公式化,美术技法水平也有所降低。这一时期的典型洞窟有第61窟和第98窟等,其中第61窟的地图《五台山图》是莫高窟最大的壁画,高5米,长13.5米,绘出了山西五台山周边的山川形胜、城池寺院、亭台楼阁等,堪称恢宏壮观。
莫高窟现存西夏和元代的洞窟有85个。西夏修窟77个,多为改造和修缮的前朝洞窟,洞窟形制和壁画雕塑基本都沿袭了前朝的风格。一些西夏中期的洞窟出现回鹘王的形象,可能与回鹘人有关。而到了西夏晚期,壁画中又出现了密宗的内容。元代洞窟只有8个,全部是新开凿的,出现了方形窟中设圆形佛坛的形制,壁画和雕塑基本上都和密宗有关。典型洞窟有第3窟、第61窟和第465窟等。
藏经洞。
1920xx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圆箓为了将已被遗弃许久的部分洞窟改建为道观,而进行大规模的清扫。当他在为第16窟(现编号)清除淤沙时,偶然发现了北侧甬道壁上的一个小门,打开后,出现一个长宽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现编号为第17窟),内有从4世纪到11世纪(即十六国到北宋)的历代文书和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这就是著名的“藏经洞”。
藏经洞藏经洞的内壁绘菩提树、比丘尼等图像,中有一座禅床式低坛,上塑一位高僧洪辨的坐相,另有一通石碑,似未完工。从洞中出土的文书来看,最晚的写于北宋年间,且不见西夏文字,因此可推断藏经洞诗元11世纪时,莫高窟的僧人们为躲避西夏,在准备逃难时所封闭的。
莫高窟藏经洞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非常重大的发现,其出土文书多为写本,少量为刻本,汉文书写的约占六分之五,其它则为古代藏文、梵文、齐卢文、粟特文、和阗文、回鹘文、龟兹文等。文书内容主要是佛经,此外还有道经、儒家经典、小说、诗赋、史籍、地籍、帐册、历本、契据、信札、状牒等,其中不少事本和绝本。这些对研究中国和中亚地区的历史,都具有重要的史料和科学价值,并由此形成了一门以研究藏经洞文书和敦煌石窟艺术为主的学科——敦煌学。
破坏情况。
莫高窟在元代以后已很少为人所知,几百年里基本保存了原貌。但自藏经洞被发现后,旋即吸引来许多西方的考古学家和探险者,他们以极低廉的价格从王圆箓处获得了大量珍贵典籍和壁画,运出中国或散落民间,严重破坏了莫高窟和敦煌艺术的完整性。
1920xx年,英国考古学家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在进行第二次中亚考古旅行时,沿着罗布泊南的古丝绸之路,来到了敦煌。当听说莫高窟发现了藏经洞后,他找到王圆箓,表示愿意帮助兴修道观,取得了王的信任。于是斯坦因就被允许进入藏经洞拣选文书,他最终只用了200两银两,便换取了24箱写本和5箱其他艺术品带走。1920xx年,斯坦因再次来到莫高窟,又以500两银两向王圆箓购得了570段敦煌文献。这些藏品大都捐赠给了大英博物馆和印度的一些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现拥有与敦煌相关的藏品约1.37万件,是世界上收藏敦煌文物最多的地方,但近年来由于该馆对中国文物的保护不力甚至遭致失窃,因而受到不少指责。
1920xx年,精通汉学的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在得知莫高窟发现古代写本后,立即从迪化赶到敦煌。他在洞中拣选了三星期,最终以600两银两为代价,获取了1万多件堪称菁华的敦煌文书,后来大都入藏法国国立图书馆。
1920xx年,伯希和在北京向一些学者出示了几本敦煌珍本,这立即引起学界的注意。他们向清朝学部上书,要求甘肃和敦煌地方政府马上清点藏经洞文献,并运送进京。清廷指定由甘肃布政使何彦升负责押运。但在清点前,王圆箓便已将一部分文物藏了起来,押运沿途也散失了不少,到了北京后,何彦升和他的亲友们又自己攫取了一些。于是,1920xx年发现的五万多件藏经洞文献,最终只剩下了8757件入藏京师图书馆,现均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对于流失在中国民间的敦煌文献,有一部分后来被收藏者转卖给了日本藏家,也有部分归南京国立中央图书馆,但更多的已难以查找。王圆箓藏匿起来的写本,除了卖给斯坦因一部分以外,其他的也都在1920xx年和1920xx年卖给了日本的探险家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1920xx年,俄罗斯佛学家奥尔登堡对已经搬空的藏经洞进行了挖掘,又获得了一万多件文物碎片,目前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
近代,除了藏经洞文物受到瓜分,敦煌壁画和塑像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目前所有唐宋时期的壁画均已不在敦煌。伯希和与1920xx年到来的哈佛大学兰登·华尔纳先后利用胶布粘取了大批有价值壁画,有时甚至只揭取壁画中的一小块图像,严重损害了壁画的完整性。王圆箓为打通部分洞窟也毁坏了不少壁画。1920xx年,莫高窟曾一度关押了数百名俄罗斯沙皇士兵,他们在洞窟中烟熏火燎,破坏不小。1940年代,张大千在此描摹壁画时,发现部分壁画有内外两层,他便揭去外层以观赏内层,这种做法后来引发了争议,直到现在依然争论不休。
编辑本段【历史现状】。
敦煌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一度颇为繁华,周边石窟寺亦颇多。除了莫高窟,还有西千佛洞、榆林窟及东千佛洞等,共同组成了敦煌石窟群,其中西千佛洞和东千佛洞通常被看作是莫高窟和榆林窟的分支。西千佛洞位于莫高窟西南30余公里的党河北岸崖壁上,呈东西向排列,全长2.5公里,现存北魏、北周、隋、唐、五代、西夏、元的洞窟22个、壁画约800平方米、彩塑34身,它的洞窟形制、塑像和壁画的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均与莫高窟十分相似,但由于历史上的保护不周,目前残损坍塌较甚。
虽然早在20世纪初就有罗振玉、王国维、刘半农等人在北京、伦敦、巴黎等各地收集、抄录敦煌文献,但对莫高窟的真正保护开始于1940年代。1941年至1943年著名画家张大千对洞窟进行了断代、编号和壁画描摹。1943年,国民政府将莫高窟收归国有,设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由常书鸿任所长,对敦煌诸石窟进行系统性的保护、修复和研究工作。1950年,研究所改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依然由常书鸿主持,到1966年以前,已加固了约400个洞窟,抢修了5座唐宋木构窟檐,并将周边10余平方公里划定为保护范围。1984年,中国政府进一步将敦煌文物研究所升格为敦煌研究院,充实了科技力量,开展治沙工程,积极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加强保护工作。由于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对壁画会产生潜在性的破坏,近年造访莫高窟人数增加,因此对日常参观人数应该加以限制。
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大家好!今天我来当你们的导游,我的名字叫赵亮,大家叫我小赵吧,我今天带大家参观神奇的莫高窟。”
“大家可能不知道,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距城约二十五公里,它是中国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也是佛教中心。莫高窟始建于东晋太和元年(即公元三六六年),传说有个名叫乐尊的和尚路过此地,忽然看见金光闪耀,似有千佛显现,乐尊认为这就是佛家的圣地,遂四处募捐,开掘了第一个石窟。后来陆续开掘了很多的石窟。
要问莫高窟的洞穴有多少,让我来告诉你吧,莫高窟洞窟多达到492个,塑像达20xx尊以上,其中最大的一尊高达33米,最小的一尊只有10米。而492个洞窟中,保存着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纥、西夏、元、清、民国等时期的45000平方米笔画,简直就是一座博大清美、无可比拟的历史画廊,洞窟里还保存着历代彩塑3390身,其中圆塑像2088身,影塑1302身,大家今天有幸可以亲眼目睹其中的一些塑像了。
对了,各位游客朋友,提醒一下大家,为了防止闪光灯强光对壁画产生化学反应,造成加速氧化分散,从而导致壁画脱色、损坏,所以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是不允许拍照的,请大家遵守相关规定。
下面大家可以自由活动,慢慢参观欣赏……“。
“好了,今天我们就先参观到这里,还有很多未能参观的地方,我们留待下次再来,谢谢大家。”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张导。伴着徐徐的春风,我们来到了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莫高窟面前。
莫高窟坐落在我国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它的四周布满沙丘。莫高窟的洞窟数量有735个,分南北两个区,南区492个,北区243个。洞窟里面有精彩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还有堪称无价之宝的藏经。它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画廊。
大家请跟随我到内洞,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那些历史悠久的壁画。莫高窟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它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
大家看,面前的这一幅壁画,是佛教艺术的其中一幅。这幅画的描绘的是《尸毗王割肉救鸽》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国王叫尸毗王,大家都知道释迦摩尼吧,尸毗王就是它的前世。尸毗王十分的诚实、善良和仁慈,他一心求佛。天上有两个佛想要考验尸毗王是不是真心求佛。他们一个变成了鸽子,一个变成了老鹰。老鹰追逐鸽子,鸽子躲到了尸毗王的怀里。老鹰恶狠狠地说:“把鸽子还给我!”因为尸毗王十分善良,他愿意割自己的肉给老鹰,来换取鸽子的性命。两个佛看尸毗王果然是真心向善,这时,天空下了一阵香雨,国王感到身体轻飘飘的,他成了佛。这个故事就讲完啦。
下面,大家看一看壁画上的飞天,洞窟里有成百上千幅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请拨琴弦。有的倒着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扬,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游客朋友们,我们了解了莫高窟,听了《尸毗王割肉救鸽》的故事,大家有没有被莫高窟的艺术魅力震撼呢?下面,大家可以自行游览,体会莫高窟的奇妙之处。
甘肃的莫高窟的解说词篇七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今天我将带你们参观敦煌莫高窟。
欢迎大家来这里参观,你们需要注意的是:一、不准刻字,二、不准拍照,三、不准随地乱扔垃圾。
你们看,那就是我们的敦煌莫高窟,它于198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的、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传说它是一位名叫乐尊的僧人建造的,距今已有1652年的历史了。在公元366年,乐尊东行至此,在一天傍晚,乐尊从三危山望向对面的鸣沙山,看到鸣沙山金光万丈,便觉得这是佛祖给他的暗示,这里是修行的最佳地方。于是他在这里凿出了第一口洞窟,从此苦心修行。后来经过历朝历代的扩建,莫高窟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座红色九层建筑,是第96窟,里面的弥勒佛像又称“北大像”,佛像高达33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室内弥勒佛像,也是中国仅次于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的的第三大佛。
你们看,这些洞窟像不像密密麻麻的蜂巢呢?虽然敦煌莫高窟被称为千佛洞,但其实它只有492个洞。洞窟中第17窟是著名的藏经洞,它是在1920xx年由一个叫王圆箓的道士发现的。可是后来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来到了莫高窟,连骗带抢夺走了许多经书,至今还保存在大英博物馆中。
你们看,这就是那幅有名的壁画——第257窟的《九色鹿》。关于九色鹿,还有一个传说故事:从前,有一只九色鹿在恒河中救了一个人,九色鹿告诉他说:“你一定不能把我的住址告诉其他人。”那人答应了,可他不守诺言,还是把九色鹿的住址告诉了国王,国王带了一些人去抓九色鹿,后来从九色鹿那里知道了实情。那人最终遭到了报应,身上长满了毒疮,痛苦地死去了。其实九色鹿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前世,这也是莫高窟中著名的本生故事画。像这样的佛教故事画,莫高窟还有很多很多。
在148窟中,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眼睛微闭,好像进入了梦乡。
敦煌莫高窟逝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的骄傲。
今天的参观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甘肃的莫高窟的解说词篇八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甘肃莫高窟的。
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今天我将带你们参观敦煌莫高窟。
欢迎大家来这里参观,你们需要注意的是:一、不准刻字,二、不准拍照,三、不准随地乱扔垃圾。
你们看,那就是我们的敦煌莫高窟,它于198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的、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传说它是一位名叫乐尊的僧人建造的,距今已有1652年的历史了。在公元366年,乐尊东行至此,在一天傍晚,乐尊从三危山望向对面的鸣沙山,看到鸣沙山金光万丈,便觉得这是佛祖给他的暗示,这里是修行的最佳地方。于是他在这里凿出了第一口洞窟,从此苦心修行。后来经过历朝历代的扩建,莫高窟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座红色九层建筑,是第96窟,里面的弥勒佛像又称“北大像”,佛像高达33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室内弥勒佛像,也是中国仅次于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的的第三大佛。
你们看,这些洞窟像不像密密麻麻的蜂巢呢?虽然敦煌莫高窟被称为千佛洞,但其实它只有492个洞。洞窟中第17窟是著名的藏经洞,它是在1920xx年由一个叫王圆箓的道士发现的。可是后来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来到了莫高窟,连骗带抢夺走了许多经书,至今还保存在大英博物馆中。
你们看,这就是那幅有名的壁画——第257窟的《九色鹿》。关于九色鹿,还有一个传说故事:从前,有一只九色鹿在恒河中救了一个人,九色鹿告诉他说:“你一定不能把我的住址告诉其他人。”那人答应了,可他不守诺言,还是把九色鹿的住址告诉了国王,国王带了一些人去抓九色鹿,后来从九色鹿那里知道了实情。那人最终遭到了报应,身上长满了毒疮,痛苦地死去了。其实九色鹿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前世,这也是莫高窟中著名的本生故事画。像这样的佛教故事画,莫高窟还有很多很多。
在148窟中,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眼睛微闭,好像进入了梦乡。
敦煌莫高窟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的骄傲。
今天的参观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莫高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以来又发现了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但在近代,莫高窟受到骗取、盗窃,文物大量流失,其宝藏遭到严重破坏。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四大石窟还有: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麦积山石窟。
编辑本段【沿革概述】。
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临宕泉河,面向东,南北长1680米,高50米。洞窟分布高低错落、鳞次栉比,上、下最多有五层。它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僔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元朝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废弃,莫高窟也停止了兴建并逐渐湮没于世人的视野中。直到清康熙四十年(1720xx年)后,这里才重新为人注意。近代,人们通常称其为“千佛洞”。
莫高窟现存北魏至元的洞窟735个,分为南北两区。南区是莫高窟的主体,为僧侣们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有487个洞窟,均有壁画或塑像。北区有248个洞窟,其中只有5个存在壁画或塑像,而其它的都是僧侣修行、居住和亡后掩埋场所,有土炕、灶炕、烟道、壁龛、台灯等生活设施。两区共计492个洞窟存在壁画和塑像,有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唐宋木构崖檐5个,以及数千块莲花柱石、铺地花砖等。
编辑本段【艺术特色】。
莫高窟是一座融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于一体,以壁画为主、塑像为辅的大型石窟寺。它的石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像窟、涅磐窟等。各窟大小相差甚远,最大的第16窟达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高不盈尺。窟外原有木造殿宇,并有走廊、栈道等相连,现多已不存。
莫高窟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人、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此外还有很多表现当时狩猎、耕作、纺织、交通、战争、建设、舞蹈、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画作。这些画有的雄浑宽广,有的鲜艳瑰丽,体现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特色。中国五代以前的画作已大都散失,莫高窟壁画为中国美术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也为研究中国古代风俗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形象和图样。据计算,这些壁画若按2米高排列,可排成长达25公里的画廊。
莫高窟所处山崖的土质较松软,并不适合制作石雕,所以莫高窟的造像除四座大佛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为木骨泥塑。塑像都为佛教的神佛人物,排列有单身像和群像等多种组合,群像一般以佛居中,两侧侍立弟子、菩萨等,少则3身,多则达11身。彩塑形式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这些塑像精巧逼真、想象力丰富、造诣极高,而且与壁画相融映衬,相得益彰。
它是一个九层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处在崖窟的中段,与崖顶等高,巍峨壮观。其木构为土红色,檐牙高啄,外观轮廓错落有致,檐角系铃,随风作响。其间有弥勒佛坐像,高35.6米,由石胎泥塑彩绘而成,是中国国内仅次于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的第三大坐佛。容纳大佛的空间下部大而上部小,平面呈方形。楼外开两条通道,既可供就近观赏大佛,又是大佛头部和腰部的光线来源。这座窟檐在唐文德元年(888年)以前就已存在,当时为5层,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和清代都进行了重建,并改为4层。1935年再次重修,形成现在的9层造型。
莫高窟的壁画上,处处可见漫天飞舞的美丽飞天——敦煌市的城雕也是一个反弹琵琶的飞天仙女的形象。飞天是侍奉佛陀和帝释天的神,能歌善舞。墙壁之上,飞天在无边无际的茫茫宇宙中飘舞,有的手捧莲蕾,直冲云霄;有的从空中俯冲下来,势若流星;有的穿过重楼高阁,宛如游龙;有的则随风漫卷,悠然自得。画家用那特有的蜿蜒曲折的长线、舒展和谐的意趣,呈献给人们一个优美而空灵的想象世界。
艳丽的色彩,飞动的线条,在这些西北的画师对理想天国热烈和动情的描绘里,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他们在大漠荒原上纵骑狂奔的不竭激情,或许正是这种激情,才孕育出壁画中那样张扬的想象力量吧!
编辑本段【风格演变】。
莫高窟现存有壁画和雕塑的492个石窟,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北朝、隋唐、五代和宋、西夏和元。
开凿于北朝时期的洞窟共有36个,其中年代最早的第268窟、第272窟、第275窟可能建于北凉时期。窟形主要是禅窟、中心塔柱窟和殿堂窟,彩塑有圆塑和影塑两种,壁画内容有佛像、佛经故事、神怪、供养人等。这一时期的影塑以飞天、供养菩萨和千佛为主,圆塑最初多为一佛二菩萨组合,后来又加上了二弟子。塑像人物体态健硕,神情端庄宁静,风格朴实厚重。壁画前期多以土红色为底色,再以青绿褚白等颜色敷彩,色调热烈浓重,线条纯朴浑厚,人物形象挺拔,有西域佛教的特色。西魏以后,底色多为白色,色调趋于雅致,风格洒脱,具有中原的风貌。典型洞窟有第249窟、第259窟、第285窟、第428窟等。如第243石窟北魏时代的释家牟尼塑像,巍然端坐,身上斜披印度袈裟,头顶扎扁圆形发髻,保留着犍陀罗样式。
隋唐是莫高窟发展的全盛时期,现存洞窟有300多个。禅窟和中心塔柱窟在这一时期逐渐消失,而同时大量出现的是殿堂窟、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像窟等形式,其中殿堂窟的数量最多。塑像都为圆塑,造型浓丽丰满,风格更加中原化,并出现了前代所没有的高大塑像。群像组合多为七尊或者九尊,隋代主要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或四菩萨,唐代主要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和二天王,有的还再加上二力士。这一时期的莫高窟壁画题材丰富、场面宏伟、色彩瑰丽,美术技巧达到空前的水平。如中唐时期制作的第79窟胁侍菩萨像中的样式。上身裸露,作半跪坐式。头上合拢的两片螺圆发髻,是唐代平民的发式。脸庞、肢体的肌肉圆润,施以粉彩,肤色白净,表情随和温存。虽然眉宇间仍点了一颗印度式红痔,却更像生活中的真人。还有在第159窟中,也是胁侍菩萨。一位上身赤裸,斜结璎珞,右手抬起,左手下垂,头微向右倾,上身有些左倾,胯部又向右突,动作协调,既保持平衡,又显露出女性化的优美身段。另外一位菩萨全身著衣,内外几层表现清楚,把身体结构显露得清晰可辨。衣褶线条流利,色彩艳丽绚烂,配置协调,身材修长,比例恰当,使人觉得这是两尊有生命力的“活像”。
五代和宋时期的洞窟现存有100多个,多为改建、重绘的前朝窟室,形制主要是佛坛窟和殿堂窟。从晚唐到五代,统治敦煌的张氏和曹氏家族均崇信佛教,为莫高窟出资甚多,因此供养人画像在这个阶段大量出现并且内容也很丰富。塑像和壁画都沿袭了晚唐的风格,但愈到后期,其形式就愈显公式化,美术技法水平也有所降低。这一时期的典型洞窟有第61窟和第98窟等,其中第61窟的地图《五台山图》是莫高窟最大的壁画,高5米,长13.5米,绘出了山西五台山周边的山川形胜、城池寺院、亭台楼阁等,堪称恢宏壮观。
莫高窟现存西夏和元代的洞窟有85个。西夏修窟77个,多为改造和修缮的前朝洞窟,洞窟形制和壁画雕塑基本都沿袭了前朝的风格。一些西夏中期的洞窟出现回鹘王的形象,可能与回鹘人有关。而到了西夏晚期,壁画中又出现了西藏密宗的内容。元代洞窟只有8个,全部是新开凿的,出现了方形窟中设圆形佛坛的形制,壁画和雕塑基本上都和西藏密宗有关。典型洞窟有第3窟、第61窟和第465窟等。
藏经洞。
1920xx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圆箓为了将已被遗弃许久的部分洞窟改建为道观,而进行大规模的清扫。当他在为第16窟(现编号)清除淤沙时,偶然发现了北侧甬道壁上的一个小门,打开后,出现一个长宽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现编号为第17窟),内有从4世纪到11世纪(即十六国到北宋)的历代文书和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这就是著名的“藏经洞”。
藏经洞藏经洞的内壁绘菩提树、比丘尼等图像,中有一座禅床式低坛,上塑一位高僧洪辨的坐相,另有一通石碑,似未完工。从洞中出土的文书来看,最晚的写于北宋年间,且不见西夏文字,因此可推断藏经洞是公元11世纪时,莫高窟的僧人们为躲避西夏军队,在准备逃难时所封闭的。
莫高窟藏经洞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非常重大的发现,其出土文书多为写本,少量为刻本,汉文书写的约占六分之五,其它则为古代藏文、梵文、齐卢文、粟特文、和阗文、回鹘文、龟兹文等。文书内容主要是佛经,此外还有道经、儒家经典、小说、诗赋、史籍、地籍、帐册、历本、契据、信札、状牒等,其中不少是孤本和绝本。这些对研究中国和中亚地区的历史,都具有重要的史料和科学价值,并由此形成了一门以研究藏经洞文书和敦煌石窟艺术为主的学科——敦煌学。
破坏情况。
莫高窟在元代以后已很少为人所知,几百年里基本保存了原貌。但自藏经洞被发现后,旋即吸引来许多西方的考古学家和探险者,他们以极低廉的价格从王圆箓处获得了大量珍贵典籍和壁画,运出中国或散落民间,严重破坏了莫高窟和敦煌艺术的完整性。
1920xx年,英国考古学家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在进行第二次中亚考古旅行时,沿着罗布泊南的古丝绸之路,来到了敦煌。当听说莫高窟发现了藏经洞后,他找到王圆箓,表示愿意帮助兴修道观,取得了王的信任。于是斯坦因就被允许进入藏经洞拣选文书,他最终只用了200两银两,便换取了24箱写本和5箱其他艺术品带走。1920xx年,斯坦因再次来到莫高窟,又以500两银两向王圆箓购得了570段敦煌文献。这些藏品大都捐赠给了大英博物馆和印度的一些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现拥有与敦煌相关的藏品约1.37万件,是世界上收藏敦煌文物最多的地方,但近年来由于该馆对中国文物的保护不力甚至遭致失窃,因而受到不少指责。
1920xx年,精通汉学的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在得知莫高窟发现古代写本后,立即从迪化赶到敦煌。他在洞中拣选了三星期,最终以600两银两为代价,获取了1万多件堪称菁华的敦煌文书,后来大都入藏法国国立图书馆。
1920xx年,伯希和在北京向一些学者出示了几本敦煌珍本,这立即引起学界的注意。他们向清朝学部上书,要求甘肃和敦煌地方政府马上清点藏经洞文献,并运送进京。清廷指定由甘肃布政使何彦升负责押运。但在清点前,王圆箓便已将一部分文物藏了起来,押运沿途也散失了不少,到了北京后,何彦升和他的亲友们又自己攫取了一些。于是,1920xx年发现的五万多件藏经洞文献,最终只剩下了8757件入藏京师图书馆,现均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对于流失在中国民间的敦煌文献,有一部分后来被收藏者转卖给了日本藏家,也有部分归南京国立中央图书馆,但更多的已难以查找。王圆箓藏匿起来的写本,除了卖给斯坦因一部分以外,其他的也都在1920xx年和1920xx年卖给了日本的探险家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1920xx年,俄罗斯佛学家奥尔登堡对已经搬空的藏经洞进行了挖掘,又获得了一万多件文物碎片,目前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
近代,除了藏经洞文物受到瓜分,敦煌壁画和塑像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目前所有唐宋时期的壁画均已不在敦煌。伯希和与1920xx年到来的哈佛大学兰登·华尔纳先后利用胶布粘取了大批有价值壁画,有时甚至只揭取壁画中的一小块图像,严重损害了壁画的完整性。王圆箓为打通部分洞窟也毁坏了不少壁画。1920xx年,莫高窟曾一度关押了数百名俄罗斯沙皇军队士兵,他们在洞窟中烟熏火燎,破坏不小。1940年代,张大千在此描摹壁画时,发现部分壁画有内外两层,他便揭去外层以观赏内层,这种做法后来引发了争议,直到现在依然争论不休。
编辑本段【历史现状】。
敦煌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一度颇为繁华,周边石窟寺亦颇多。除了莫高窟,还有西千佛洞、榆林窟及东千佛洞等,共同组成了敦煌石窟群,其中西千佛洞和东千佛洞通常被看作是莫高窟和榆林窟的分支。西千佛洞位于莫高窟西南30余公里的党河北岸崖壁上,呈东西向排列,全长2.5公里,现存北魏、北周、隋、唐、五代、西夏、元的洞窟22个、壁画约800平方米、彩塑34身,它的洞窟形制、塑像和壁画的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均与莫高窟十分相似,但由于历史上的保护不周,目前残损坍塌较甚。
虽然早在20世纪初就有罗振玉、王国维、刘半农等人在北京、伦敦、巴黎等各地收集、抄录敦煌文献,但对莫高窟的真正保护开始于1940年代。1941年至1943年著名画家张大千对洞窟进行了断代、编号和壁画描摹。1943年,国民政府将莫高窟收归国有,设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由常书鸿任所长,对敦煌诸石窟进行系统性的保护、修复和研究工作。1950年,研究所改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依然由常书鸿主持,到1966年以前,已加固了约400个洞窟,抢修了5座唐宋木构窟檐,并将周边10余平方公里划定为保护范围。1984年,中国政府进一步将敦煌文物研究所升格为敦煌研究院,充实了科技力量,开展治沙工程,积极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加强保护工作。由于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对壁画会产生潜在性的破坏,近年造访莫高窟人数增加,因此对日常参观人数应该加以限制。
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编辑本段【屈辱简史】。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20xx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洞内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四万多件。此后莫高窟更为引人注目。
1907、1920xx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
1920xx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
1920xx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
1920xx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弄走约600件经卷。
1920xx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
1920xx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
他们都以少量的银元,带走了大量的中国的灿烂文化。
注:
王道士。
藏经洞发现之后,王道士尽了最大的努力,做了他应该做的一切。首先,徒步行走50里,赶往县城去找敦煌县令严泽,并奉送了取自于藏经洞的两卷经文。王道士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引起这位官老爷的重视。可惜的是这位姓严的知县不学无术,只不过把这两卷经文视作两张发黄的废纸而已。
1920xx年,敦煌又来了一位新知县汪宗翰。汪知县是位进土,对金石学也很有研究。王道士向汪知县报告了藏经洞的情况。汪知县当即带了一批人马,亲去莫高窟察看,并顺手拣得几卷经文带走。留下一句话,让王道士就地保存,看好藏经洞。
两次找知县没有结果,王圆箓仍不甘心。于是,他又从藏经洞中挑拣了两箱经卷,赶着毛驴奔赴肃州(酒泉)。他风餐露宿,单枪匹马,冒着狼吃匪抢的危险,行程800多里,才到达目的地,找到了时任安肃兵备道的道台廷栋。这位廷栋大人浏览了一番,最后得出结论:经卷上的字不如他的书法好,就此了事。
几年过去了,时任甘肃学政的金石学家叶昌炽知道了藏经洞的事,对此很感兴趣,并通过汪知县索取了部分古物,遗憾的是,他没有下决心对藏经洞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直到1920xx年,省府才下令敦煌检点经卷就地保存。这一决定和汪知县当初的说法一样,都是把责任一推了之。王圆箓无法可想,又斗胆给清宫的老佛爷写了秘报信。然而,大清王朝正在风雨飘摇之际,深居清宫的官员哪望能顾得上这等“小事”。王圆箓的企盼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
1920xx年,斯坦因到来,他通过宗教精神的交流将王道士俘虏了。斯坦因说:“道士之敬奉玄奘,在石窟寺对面新建凉廊上的绘画有显明的证据,所画的都是一些很荒唐的传说……我用我那很有限的中国话向王道士述说我自己之崇奉玄奘,以及我如何循着他的足迹,从印度横越峻岭荒漠,以至于此的经过,他显然是为我所感动了。”
当时王道士把经卷卖给斯但因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他多次求助官方予以重视,而且是逐级上报,但无人过问,致使他灰了心。二是为了完成他的宏愿,清扫洞窟,修建三层楼,架设木桥。三是唐玄奘沟通了他们的思想,斯坦因这个探险家追求事业的精神感动了他。因此他虽则思想极为矛盾,极不愿意外国人将这些文物带走,但在无奈的情况下,也只好让了步。
当斯坦因把敦煌文物宣传于全世界之时,当朝命官这才懂得了其重要价值,但他们不是考虑如何地保护它,而是千万百计窃为己有。因此,一时间偷窃成风,敦煌卷子流失严重,这是敦煌卷子自发现以后最大的劫难,后来连醉心于壁画的张大千也加入了破坏的行列。1920xx年清政府作出决定,把剩余的敦煌卷子全部运往北京保存。在运送的路途中,几乎每到一处都失窃一部分。
大量经卷的散失,曾经使王圆箓感到非常痛心,因为藏经洞是他发现的,多年来在他保管期间从未发生过无故大量散失的事,官方如此掠夺,又如此贪心,使他感到极大的愤慨。所以,当1920xx年斯但因第二次到莫高窟后,王圆箓对他说了一段令人深思的话,《斯坦因西域考古记》是这样记述的:“说到官府搬运他所钟爱的中文卷子致受损伤,他表示后悔当时没有勇气和胆识,听从蒋师爷的话,受了我那一笔大款子,将整个藏书全让给我。受了这次官府的骚扰之后,他怕极了,于是,将他所视为特别有价值的中文写本另外藏在一所安全的地方。”
敦煌千古事,苦乐谁心知?
敦煌文物的流失不应该把责任归因于任何个人,那是历史对整个中国的嘲讽。
我们不能以一个完人的标准去审视王圆箓,他在那个时代其实真的很平凡。或许只有把他放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中去理解,才能得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藏经洞前聚满了游人,在黑暗的洞中回响着各种不同国籍的声音,我随着匆匆人流,对王圆箓投去深情的一瞥。
去敦煌之前,我就有个心愿要找到余秋雨所说的“道士塔”。我问导游:王圆箓葬在何处?他说在莫高窟售票处前面。我从洞窟中一路下来,果然看到了一座淡黄色的塔伫立在莫高窟陈列馆前。在我所驻留的数分钟内,我没有看到还有其他人在注意到它。细细看了一下塔上的文字,原来是王的徒子徒孙们用来纪念王圆箓的,墓志上记录了他的功德。他们建造了莫高窟众多塔中最大最高的一座,将一个道士以及他的所有功过归还给了大地。
关于王圆箓我说了许多,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我应该向他致敬,也向我心中最大和最迷人的文化致敬。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来到历史悠久的敦煌莫高窟。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就叫我老周吧。四大石窟有: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其中最大的,可就是敦煌莫高窟了。接下来,就跟着我一起去敦煌莫高窟看看吧!
首先我要向大家介绍:莫高窟的千佛洞。他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坐落在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05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圣地。
各种各样的石窟大小不一。千佛洞的岩壁上雕刻着成千上万的小佛像,每个小佛像虽然只有一寸多高,但头和身子都雕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好了,到下一个景点。
你们看,这个东西是一个九层的遮掩,也叫“北大像”,高36米,是世界第三大佛哦!莫高窟是一个百宝箱。
好了,游览到此结束。欢迎下次再来!
“大家好!今天我来当你们的导游,我的名字叫赵亮,大家叫我小赵吧,我今天带大家参观神奇的莫高窟。”
“大家可能不知道,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距城约二十五公里,它是中国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也是佛教中心。莫高窟始建于东晋太和元年(即公元三六六年),传说有个名叫乐尊的和尚路过此地,忽然看见金光闪耀,似有千佛显现,乐尊认为这就是佛家的圣地,遂四处募捐,开掘了第一个石窟。后来陆续开掘了很多的石窟。
要问莫高窟的洞穴有多少,让我来告诉你吧,莫高窟洞窟多达到492个,塑像达20xx尊以上,其中最大的一尊高达33米,最小的一尊只有10米。而492个洞窟中,保存着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纥、西夏、元、清、民国等时期的45000平方米笔画,简直就是一座博大清美、无可比拟的历史画廊,洞窟里还保存着历代彩塑3390身,其中圆塑像2088身,影塑1302身,大家今天有幸可以亲眼目睹其中的一些塑像了。
对了,各位游客朋友,提醒一下大家,为了防止闪光灯强光对壁画产生化学反应,造成加速氧化分散,从而导致壁画脱色、损坏,所以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是不允许拍照的,请大家遵守相关规定。
下面大家可以自由活动,慢慢参观欣赏……“。
“好了,今天我们就先参观到这里,还有很多未能参观的地方,我们留待下次再来,谢谢大家。”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各位朋友,你们好。我是今天的导游,现在我带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呀离敦煌市区东南25公里处,我用这段时间,就莫高窟先做一点简单的介绍。
敦煌莫高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莫高窟的开凿比龙门石窟早120xx年、比云冈石窟早94年。莫高窟以它创建年代之久。建筑规模之大、壁画数量之多、塑像造型之多、保存之完整,其艺术价值之博大精深而闻名天下,享誉国内外。一年中游客接踵而来,络绎不绝,对促进文化交流,传播学说,弘扬民族艺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莫高窟的壁画艺术是龙门、云冈石窟所没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寺所无法相比的,它是莫高窟艺术的精髓。如果所45000平方米壁画一张张连接起来将长达25公里,要把这些壁画哪放在路边的话,可以构成个从市区到莫高窟的一条长长的画廊。其规模之宏大,题材之广泛,艺术之精湛,被日本学者称之为“一大画廊”,法。
国学。
者称之为“墙壁上的图书馆”;正如一位学者看了莫高窟后感慨的说:“看了离煌石窟就等于看到了世界的古代文明”。
莫高窟,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峰,窟区南北全长1600多米,现存洞窟492个,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每个洞窟里面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飞天,精美绝伦的壁画,构图精巧的花砖,构成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世界。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366年,现在我进入洞窟参观,首先我们去参观有名有“藏经洞”。这个洞窟位于系统工程号洞窟甬道的北侧,编号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时期河西都僧统洪的“影窟”,有碑文载这一事实。1920xx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录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了秘百多年的“藏经洞”,这些珍贵无比的文物终于重见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x加之王圆录的愚昧,使这些珍贵的文物遭到了帝国主义分子的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盗劫。1920xx年沙皇俄国的奥勃鲁切夫来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为诱饵,骗取了一批文物。1920xx年,英国人斯坦因,仅用数十块马蹄银,劫取了约一万多卷,同时还有佛教绣品和佛画五百多幅,现藏于大英博物馆;1920xx年法国人伯希和盗走文物六千多卷,现在藏于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和吉美博物馆。1920xx年10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的吉川小一郎和桔瑞超盗走约九百余卷。直到1920xx年清政府才将被劫余的文物运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图书馆。在运输途中及运到北京后不少文物被偷、损坏、遗失,是中国考古史上一次难以估量的损失。“藏经洞”发现的这些文书内容包括宗教经典和多种文字写的世欲文书,它涉及到许多学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资料,经过国内外学者几十年的研究、开拓出一门全新热门的学科--敦煌学。
好了,我就介绍到这里,这种艺术瑰宝的魅力是需要自己体会到,那么希望大家在欣赏中收获到属于自己的感悟!
甘肃的莫高窟的解说词篇九
大家好,这里是敦煌莫高窟景区。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龚,大这可以叫我龚导。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也就是我们这个地方。大家向下望,四周丰满沙丘,再抬头望一望,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大家可以想象,修筑这宏伟的敦煌莫高窟的人民多么不容易。为了保护这些遗产,请大家在内不扔垃圾,不拍照。
现在我闪已经到了彩塑展厅。这里的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精妙绝伦。我左边这尊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右边这尊是威风凛凛的大王;右上方这尊是强壮勇猛的力士。最宏伟的是我身后这尊卧佛了。它一共有16米长,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祥。相信大家看了以后,会禁不住啧啧赞叹。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壁画展厅。这里的壁画有很多,内容丰富多彩。我左边是记录佛教故事的描绘神佛形像的,右边的是反映民间生活的和描摹自然风光。大家知道我身后的壁画是什么吗?对了,那就是引人注目的飞天。这一个飞天臂挎花篮,采摘鲜花;这一个飞天怀抱琵琶,银拨银弦;这一个飞天倒悬身子,自天而降;这一个飞天彩带飘拂,漫天遨游;而这一个飞天舒展双壁,翩翩起舞。你们看了这些壁画是否觉得进入了艺术殿堂?是的,我告诉你们,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好了,下面是自由活动时间,请大家细细游赏,有什么问题可以来问我。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莫高窟游玩。我是这里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龙。
莫高窟位于敦煌的东南部,始建于前秦,修建在丝绸之路上。当时丝绸之路很难走,而沙漠丝绸之路就更难走了。沙漠中的太阳毒辣辣的,稍不留神就会中暑,甚至死亡;流沙藏在普通沙子里,一踩就会陷进去,人就很可能会死;沙尘暴很容易让人迷路,甚至让人窒息死亡。所以没有人想走这条丝绸之路。朝廷为了鼓舞人们走这条丝绸之路,就修建了莫高窟。
莫高窟是人们搭架子,爬到上面,用锤子和钉子建造的。莫高窟规模巨大,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莫高窟的佛好像比玉皇大帝的势力还要大一些。大家看,这就是莫高窟最大的佛,有36米高,比10个姚明还要高。他盘腿坐着,左手轻搭在膝盖上,右手竖在嘴前,好像在念经“南无阿弥陀佛”,保佑人们完成使命。他的眼睛注视前方,很紧张。他全身上下没有一点颜色,却挡不住他的圣洁光辉。他的衣服紧紧贴着身体,把头发扎成了一个坨在头顶上,像一个网球。人们看着圣洁的佛,都跪在面前拜佛。佛看着黄沙,心里想:那些走丝绸之路的人有没有平安回来?这里还有很多佛跟他一样,在盼着人们平安归来。
这就是充满佛性的莫高窟,祝你们旅游开心!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这次敦煌莫高窟一日游的导游,我叫殷佳怡。希望能在我的介绍下,让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敦煌莫高窟给你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大石窟还有: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麦积山石窟。但是这些石窟都不能和敦煌莫高窟比美,因为敦煌莫高窟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窟呢!它位于敦煌市东南部,距城约25公里,洞若观火窟开在鸣沙山东的断崖上。是中国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也是佛教艺术中心。它的历史也很悠久,它修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北朝、隋朝、唐朝、五代、西夏和元朝这几个朝代都修建过。
现在,大家就跟我到敦煌莫高窟中去看看吧!
你们看,这就是敦煌莫高窟西南方向的一个洞窟:西千佛洞,你们猜这个洞有多长吗?一定不知道吧,其实这个洞有2.5公里长呢!这些泥巴彩塑在这个洞里有34个呢,但是整个莫高窟的彩塑就有2415个呢!
各种各样的石窟大小不一,最大的第16窟达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才高不到一英尺。莫高窟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非常的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的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和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此外还有很多生活方面的画作。好了,说了那么多,我们就去参观下一个景观吧!
大家看到了吗?这个建筑是一个九层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立于崖窟中段,与崖顶等高,巍峨壮观。其间有弥勒佛坐像,高36米,由石胎泥塑而成,是除了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之外的第三大佛哦!
好了,下面请大家自由活动。在活动之前,我还是那句老话:请大家保护环境,珍惜莫高窟的每一寸土地。她不仅是游览名胜地,还是我们中国的骄傲,让我们共同祝愿:拥有无限魅力、栩栩如生的莫高窟,永远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灿烂辉煌的一页……欢迎有机会再到这里来玩。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甘肃,我是你们本次甘肃之行的导游员李欢,现在就由我带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
相信大家也都听说过许多外国旅游者对莫高窟的评价:“看到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画廊”,“它是世界上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
敦煌莫高窟与洛阳的龙门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时刻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莫高窟以它创建年代之久、建筑规模之大、壁画数量之多、塑像造型之美,保存之完整、其艺术价值之博大精深而闻名天下,享誉国内外。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显现,被称为“东方卢浮宫”。“千”这个数字在这里不指具体的数目而是喻指很多。因为这里有很多的佛教塑像和壁画洞窟,所以俗称“千佛洞”。莫高窟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隋代洞窟第423号洞窟的题记中,其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说,莫高窟开凿于沙漠的高处而得名,在古汉语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说从藏经洞出土的文书和许多唐代文献都有记载,唐代沙洲敦煌县境内有“漠高山”“漠高里”之名,据此考证,鸣沙山在隋唐也称漠高山。因此将石窟以附近的乡、里名称命名;其三是说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脱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译。
敦煌莫高窟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峰,窟区南北全长1600多米,现存洞窟492个。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每个洞窟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飞天,精美绝伦的壁画,构图精巧的莲花砖,构成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世界。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1961年我过国务院确定气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莫高窟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是石窟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举世无双的人类瑰宝。
首先我们去参观有名的藏经洞。这个洞窟位于弟16号洞窟通道的北侧,编号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时期河南都僧统共讧的“影窟”,有碑文记载这一事实。说到藏经洞大家就会想到王道士。是他发现了藏经洞,但也是由于他的无知导致了藏经洞大部分文物损坏、丢失。1920xx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箓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了藏九百多年的藏经洞。这些珍贵无比的文物终于重见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败加之王圆箓的愚昧,使这些珍贵文物遭到了帝国主义分子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盗窃。1920xx年沙皇俄国的奥勃鲁切夫来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为诱饵骗取了一些文物;1907英国人斯坦因仅用树十块马蹄银劫取了约一万多卷,同时还有佛教绣品和佛画五百多幅,现藏于大英博物馆;1920xx年法国人伯希和盗走文物六千多卷,现藏于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和吉美博物馆;1920xx年10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的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盗走约九百多卷。直到1920xx年清政府才将被劫余的文物运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图书馆。在运输途中以及运到北京后不少文物被偷、损坏、遗失,是中国考古史上一次难以估量的损失。藏经洞发现的这些文书,涉及到许多学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资料,经过国内外学者几十年的研究,开拓出一门全新热门的学科----敦煌学。
当时王道士把经卷卖给斯坦因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在长达七年的时间里,他多次求助官方予以重视,而且是逐级上报,但是无人过问,致使他灰了心;二是为了完成他的宏愿,清扫洞窟,修建三层楼,架设木桥;三是唐玄奘沟通了他们的思想。斯坦因这个探索家追求事业的精神感动了他。因此他虽则思想极为冒矛盾,既不愿意外国人将这些文物带走,但是在无奈的情况下也只好让步。
当斯坦因把敦煌文物宣传于全世界是,当朝命官这才懂得了其重要价值。但是他们不是考虑如何的保护它,而是千方百计的窃为己有。因此一时间偷窃成风,敦煌卷子流失严重。这是敦煌卷子自发现以后最大的劫难。真所谓是“敦煌千古事,苦乐谁人知!”
那么,藏经洞是什么时候为何被密封的呢?
一说是11世纪初,西夏侵入敦煌是为了保护经典而藏;一说是不用但又不能丢切的神经圣典收集存放;再一说是为了防止伊斯兰教徒破话而藏。后来收藏了这些经典的僧侣逃的逃了,还俗的还俗了,死的死了,直到20世纪初发现这个洞窟为止,再没有人知道这件事。
参观了藏经洞,了解了它的掠夺史,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敦煌莫高窟艺术的精髓---壁画艺术。通过壁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了我过各民族各阶层的劳动生活、社会活动、风俗习惯、衣冠服饰、音乐舞蹈等。它不仅是一部生动的敦煌画史,也是一部丰富的文化史。在莫高窟壁画的佛经故事中,也有许多动人的画面,如“九色鹿”的故事,就是歌颂正义谴责邪恶的。壁画以连环画的方式生动的表达了这一故事。
谈到壁画艺术大家想到最多的就是飞天。飞天是佛教中称为香音之神,能奏乐、善飞舞、满身异香而美丽的菩萨。唐代飞天更为丰富多彩,气韵生动。她既不像希腊插翅的天使,也不像古代印度腾云驾雾的天女。中国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她们优美轻捷的女性身躯漫天飞舞。飞天是民族艺术的一个绚丽形象。提起敦煌人们就会想到神奇的飞天。莫高窟的壁画艺术是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所没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所无法比拟的。其规模之宏大、题材之广泛、艺术之精湛,被艺术学者称之为“一大画廊”,法国学者称之为“墙壁上的图书馆”。
那么大家一定很想知道是谁绘成了堪称世界艺术瑰宝的敦煌壁画?
研究人员认为敦煌画师的来源主要有四种。首先是来自西域的民间画师。这是因为敦煌壁画的早期作品风格和新疆同期的很多佛教石窟壁画风格非常接近;第二是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吏获罪流放敦煌时携带的私人画师;第三是高薪聘请的中原绘画高手;第四是来自五代时期官办敦煌画院的画师。
欣赏了美丽而神奇的壁画艺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莫高窟的彩塑。彩塑是敦煌艺术的主体,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彩塑形式丰富多彩,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最高34.5米,最小仅2厘米(善业泥菩萨像),题材之丰富和手艺之高超,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17窟唐代河西都僧统的肖像塑好玩塑像后绘有持杖近侍等,把塑像与壁画结为一体,为我国最早的高僧写实像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莫高窟的建筑艺术主要指洞窟的形制。洞窟本身就是具有立体空间的建筑。前期的洞窟以中心塔柱式为主。所谓中心塔柱式即开凿是在洞窟中央留下一个方柱,在柱子的四面开龛,龛内塑像;中期开凿的洞窟相对较大,中心塔柱式被庙堂式即浮斗顶窟式代替,多数是在洞窟正面墙壁上开较大的龛,塑造多身塑像。窟顶为覆斗式,天井彩绘精美的图案;后期开凿的洞窟都比较大,纵深二三十米,称殿堂窟。洞窟中央设有佛坛,佛坛上面塑造多身较大的塑像。此外还有禅窟、大佛窟和涅盘窟。从洞窟建筑形式的转变和多样化,反映了古代艺术家们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融化、吸收使它成为了本民族的东西。另外,莫高窟还保存着宋代窟檐五座,以及散步其周围造型独特的舍利塔十几座,加上壁画,中彩绘的亭、台、楼、阁、殿、寺院、城池、居民、茅巷、野店等等,构成了莫高窟无比丰富的建筑艺术的宝库,也是一部敦煌建筑史。
那么,敦煌莫高窟历经千余年来为何能完整的保存下来呢?
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死自然条件,莫高窟地处内陆沙漠,气候非常干燥,干燥的气候给保存莫高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其次,古代人开凿洞窟是为了供奉神、佛和作为祭祀祖先的家庙。祖先开凿,子孙继承,加之又有僧侣维持香火不断,后代又予以维修、重绘;再次莫高窟远离城市,交通不便,历史上也没有发生过灾难性的战争等重大破坏。所以能较好的保存下来。
短暂的莫高窟之旅就要结束了,很高兴能和大家相聚在这里,谢谢大家的观赏。
甘肃的莫高窟的解说词篇十
莫高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以来又发现了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但在近代,莫高窟受到骗取、盗窃,文物大量流失,其宝藏遭到严重破坏。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四大石窟还有: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麦积山石窟。
编辑本段【沿革概述】。
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临宕泉河,面向东,南北长1680米,高50米。洞窟分布高低错落、鳞次栉比,上、下最多有五层。它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僔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元朝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废弃,莫高窟也停止了兴建并逐渐湮没于世人的视野中。直到清康熙四十年(1720xx年)后,这里才重新为人注意。近代,人们通常称其为“千佛洞”。
莫高窟现存北魏至元的洞窟735个,分为南北两区。南区是莫高窟的主体,为僧侣们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有487个洞窟,均有壁画或塑像。北区有248个洞窟,其中只有5个存在壁画或塑像,而其它的都是僧侣修行、居住和亡后掩埋场所,有土炕、灶炕、烟道、壁龛、台灯等生活设施。两区共计492个洞窟存在壁画和塑像,有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唐宋木构崖檐5个,以及数千块莲花柱石、铺地花砖等。
编辑本段【艺术特色】。
莫高窟是一座融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于一体,以壁画为主、塑像为辅的大型石窟寺。它的石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像窟、涅磐窟等。各窟大小相差甚远,最大的第16窟达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高不盈尺。窟外原有木造殿宇,并有走廊、栈道等相连,现多已不存。
莫高窟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人、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此外还有很多表现当时狩猎、耕作、纺织、交通、战争、建设、舞蹈、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画作。这些画有的雄浑宽广,有的鲜艳瑰丽,体现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特色。中国五代以前的画作已大都散失,莫高窟壁画为中国美术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也为研究中国古代风俗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形象和图样。据计算,这些壁画若按2米高排列,可排成长达25公里的画廊。
莫高窟所处山崖的土质较松软,并不适合制作石雕,所以莫高窟的造像除四座大佛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为木骨泥塑。塑像都为佛教的神佛人物,排列有单身像和群像等多种组合,群像一般以佛居中,两侧侍立弟子、菩萨等,少则3身,多则达11身。彩塑形式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这些塑像精巧逼真、想象力丰富、造诣极高,而且与壁画相融映衬,相得益彰。
它是一个九层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处在崖窟的中段,与崖顶等高,巍峨壮观。其木构为土红色,檐牙高啄,外观轮廓错落有致,檐角系铃,随风作响。其间有弥勒佛坐像,高35.6米,由石胎泥塑彩绘而成,是中国国内仅次于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的第三大坐佛。容纳大佛的空间下部大而上部小,平面呈方形。楼外开两条通道,既可供就近观赏大佛,又是大佛头部和腰部的光线来源。这座窟檐在唐文德元年(888年)以前就已存在,当时为5层,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和清代都进行了重建,并改为4层。1935年再次重修,形成现在的9层造型。
莫高窟的壁画上,处处可见漫天飞舞的美丽飞天——敦煌市的城雕也是一个反弹琵琶的飞天仙女的形象。飞天是侍奉佛陀和帝释天的神,能歌善舞。墙壁之上,飞天在无边无际的茫茫宇宙中飘舞,有的手捧莲蕾,直冲云霄;有的从空中俯冲下来,势若流星;有的穿过重楼高阁,宛如游龙;有的则随风漫卷,悠然自得。画家用那特有的蜿蜒曲折的长线、舒展和谐的意趣,呈献给人们一个优美而空灵的想象世界。
艳丽的色彩,飞动的线条,在这些西北的画师对理想天国热烈和动情的描绘里,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他们在大漠荒原上纵骑狂奔的不竭激情,或许正是这种激情,才孕育出壁画中那样张扬的想象力量吧!
编辑本段【风格演变】。
莫高窟现存有壁画和雕塑的492个石窟,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北朝、隋唐、五代和宋、西夏和元。
开凿于北朝时期的洞窟共有36个,其中年代最早的第268窟、第272窟、第275窟可能建于北凉时期。窟形主要是禅窟、中心塔柱窟和殿堂窟,彩塑有圆塑和影塑两种,壁画内容有佛像、佛经故事、神怪、供养人等。这一时期的影塑以飞天、供养菩萨和千佛为主,圆塑最初多为一佛二菩萨组合,后来又加上了二弟子。塑像人物体态健硕,神情端庄宁静,风格朴实厚重。壁画前期多以土红色为底色,再以青绿褚白等颜色敷彩,色调热烈浓重,线条纯朴浑厚,人物形象挺拔,有西域佛教的特色。西魏以后,底色多为白色,色调趋于雅致,风格洒脱,具有中原的风貌。典型洞窟有第249窟、第259窟、第285窟、第428窟等。如第243石窟北魏时代的释家牟尼塑像,巍然端坐,身上斜披印度袈裟,头顶扎扁圆形发髻,保留着犍陀罗样式。
隋唐是莫高窟发展的全盛时期,现存洞窟有300多个。禅窟和中心塔柱窟在这一时期逐渐消失,而同时大量出现的是殿堂窟、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像窟等形式,其中殿堂窟的数量最多。塑像都为圆塑,造型浓丽丰满,风格更加中原化,并出现了前代所没有的高大塑像。群像组合多为七尊或者九尊,隋代主要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或四菩萨,唐代主要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和二天王,有的还再加上二力士。这一时期的莫高窟壁画题材丰富、场面宏伟、色彩瑰丽,美术技巧达到空前的水平。如中唐时期制作的第79窟胁侍菩萨像中的样式。上身裸露,作半跪坐式。头上合拢的两片螺圆发髻,是唐代平民的发式。脸庞、肢体的肌肉圆润,施以粉彩,肤色白净,表情随和温存。虽然眉宇间仍点了一颗印度式红痔,却更像生活中的真人。还有在第159窟中,也是胁侍菩萨。一位上身赤裸,斜结璎珞,右手抬起,左手下垂,头微向右倾,上身有些左倾,胯部又向右突,动作协调,既保持平衡,又显露出女性化的优美身段。另外一位菩萨全身著衣,内外几层表现清楚,把身体结构显露得清晰可辨。衣褶线条流利,色彩艳丽绚烂,配置协调,身材修长,比例恰当,使人觉得这是两尊有生命力的“活像”。
五代和宋时期的洞窟现存有100多个,多为改建、重绘的前朝窟室,形制主要是佛坛窟和殿堂窟。从晚唐到五代,统治敦煌的张氏和曹氏家族均崇信佛教,为莫高窟出资甚多,因此供养人画像在这个阶段大量出现并且内容也很丰富。塑像和壁画都沿袭了晚唐的风格,但愈到后期,其形式就愈显公式化,美术技法水平也有所降低。这一时期的典型洞窟有第61窟和第98窟等,其中第61窟的地图《五台山图》是莫高窟最大的壁画,高5米,长13.5米,绘出了山西五台山周边的山川形胜、城池寺院、亭台楼阁等,堪称恢宏壮观。
莫高窟现存西夏和元代的洞窟有85个。西夏修窟77个,多为改造和修缮的前朝洞窟,洞窟形制和壁画雕塑基本都沿袭了前朝的风格。一些西夏中期的洞窟出现回鹘王的形象,可能与回鹘人有关。而到了西夏晚期,壁画中又出现了西藏密宗的内容。元代洞窟只有8个,全部是新开凿的,出现了方形窟中设圆形佛坛的形制,壁画和雕塑基本上都和西藏密宗有关。典型洞窟有第3窟、第61窟和第465窟等。
藏经洞。
1920xx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圆箓为了将已被遗弃许久的部分洞窟改建为道观,而进行大规模的清扫。当他在为第16窟(现编号)清除淤沙时,偶然发现了北侧甬道壁上的一个小门,打开后,出现一个长宽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现编号为第17窟),内有从4世纪到11世纪(即十六国到北宋)的历代文书和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这就是著名的“藏经洞”。
藏经洞藏经洞的内壁绘菩提树、比丘尼等图像,中有一座禅床式低坛,上塑一位高僧洪辨的坐相,另有一通石碑,似未完工。从洞中出土的文书来看,最晚的写于北宋年间,且不见西夏文字,因此可推断藏经洞是公元11世纪时,莫高窟的僧人们为躲避西夏军队,在准备逃难时所封闭的。
莫高窟藏经洞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非常重大的发现,其出土文书多为写本,少量为刻本,汉文书写的约占六分之五,其它则为古代藏文、梵文、齐卢文、粟特文、和阗文、回鹘文、龟兹文等。文书内容主要是佛经,此外还有道经、儒家经典、小说、诗赋、史籍、地籍、帐册、历本、契据、信札、状牒等,其中不少是孤本和绝本。这些对研究中国和中亚地区的历史,都具有重要的史料和科学价值,并由此形成了一门以研究藏经洞文书和敦煌石窟艺术为主的学科——敦煌学。
破坏情况。
莫高窟在元代以后已很少为人所知,几百年里基本保存了原貌。但自藏经洞被发现后,旋即吸引来许多西方的考古学家和探险者,他们以极低廉的价格从王圆箓处获得了大量珍贵典籍和壁画,运出中国或散落民间,严重破坏了莫高窟和敦煌艺术的完整性。
1920xx年,英国考古学家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在进行第二次中亚考古旅行时,沿着罗布泊南的古丝绸之路,来到了敦煌。当听说莫高窟发现了藏经洞后,他找到王圆箓,表示愿意帮助兴修道观,取得了王的信任。于是斯坦因就被允许进入藏经洞拣选文书,他最终只用了200两银两,便换取了24箱写本和5箱其他艺术品带走。1920xx年,斯坦因再次来到莫高窟,又以500两银两向王圆箓购得了570段敦煌文献。这些藏品大都捐赠给了大英博物馆和印度的一些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现拥有与敦煌相关的藏品约1.37万件,是世界上收藏敦煌文物最多的地方,但近年来由于该馆对中国文物的保护不力甚至遭致失窃,因而受到不少指责。
1920xx年,精通汉学的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在得知莫高窟发现古代写本后,立即从迪化赶到敦煌。他在洞中拣选了三星期,最终以600两银两为代价,获取了1万多件堪称菁华的敦煌文书,后来大都入藏法国国立图书馆。
1920xx年,伯希和在北京向一些学者出示了几本敦煌珍本,这立即引起学界的注意。他们向清朝学部上书,要求甘肃和敦煌地方政府马上清点藏经洞文献,并运送进京。清廷指定由甘肃布政使何彦升负责押运。但在清点前,王圆箓便已将一部分文物藏了起来,押运沿途也散失了不少,到了北京后,何彦升和他的亲友们又自己攫取了一些。于是,1920xx年发现的五万多件藏经洞文献,最终只剩下了8757件入藏京师图书馆,现均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对于流失在中国民间的敦煌文献,有一部分后来被收藏者转卖给了日本藏家,也有部分归南京国立中央图书馆,但更多的已难以查找。王圆箓藏匿起来的写本,除了卖给斯坦因一部分以外,其他的也都在1920xx年和1920xx年卖给了日本的探险家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1920xx年,俄罗斯佛学家奥尔登堡对已经搬空的藏经洞进行了挖掘,又获得了一万多件文物碎片,目前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
近代,除了藏经洞文物受到瓜分,敦煌壁画和塑像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目前所有唐宋时期的壁画均已不在敦煌。伯希和与1920xx年到来的哈佛大学兰登·华尔纳先后利用胶布粘取了大批有价值壁画,有时甚至只揭取壁画中的一小块图像,严重损害了壁画的完整性。王圆箓为打通部分洞窟也毁坏了不少壁画。1920xx年,莫高窟曾一度关押了数百名俄罗斯沙皇军队士兵,他们在洞窟中烟熏火燎,破坏不小。1940年代,张大千在此描摹壁画时,发现部分壁画有内外两层,他便揭去外层以观赏内层,这种做法后来引发了争议,直到现在依然争论不休。
编辑本段【历史现状】。
敦煌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一度颇为繁华,周边石窟寺亦颇多。除了莫高窟,还有西千佛洞、榆林窟及东千佛洞等,共同组成了敦煌石窟群,其中西千佛洞和东千佛洞通常被看作是莫高窟和榆林窟的分支。西千佛洞位于莫高窟西南30余公里的党河北岸崖壁上,呈东西向排列,全长2.5公里,现存北魏、北周、隋、唐、五代、西夏、元的洞窟22个、壁画约800平方米、彩塑34身,它的洞窟形制、塑像和壁画的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均与莫高窟十分相似,但由于历史上的保护不周,目前残损坍塌较甚。
虽然早在20世纪初就有罗振玉、王国维、刘半农等人在北京、伦敦、巴黎等各地收集、抄录敦煌文献,但对莫高窟的真正保护开始于1940年代。1941年至1943年著名画家张大千对洞窟进行了断代、编号和壁画描摹。1943年,国民政府将莫高窟收归国有,设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由常书鸿任所长,对敦煌诸石窟进行系统性的保护、修复和研究工作。1950年,研究所改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依然由常书鸿主持,到1966年以前,已加固了约400个洞窟,抢修了5座唐宋木构窟檐,并将周边10余平方公里划定为保护范围。1984年,中国政府进一步将敦煌文物研究所升格为敦煌研究院,充实了科技力量,开展治沙工程,积极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加强保护工作。由于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对壁画会产生潜在性的破坏,近年造访莫高窟人数增加,因此对日常参观人数应该加以限制。
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编辑本段【屈辱简史】。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20xx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洞内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四万多件。此后莫高窟更为引人注目。
1907、1920xx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
1920xx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
1920xx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
1920xx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弄走约600件经卷。
1920xx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
1920xx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
他们都以少量的银元,带走了大量的中国的灿烂文化。
注:
王道士。
藏经洞发现之后,王道士尽了最大的努力,做了他应该做的一切。首先,徒步行走50里,赶往县城去找敦煌县令严泽,并奉送了取自于藏经洞的两卷经文。王道士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引起这位官老爷的重视。可惜的是这位姓严的知县不学无术,只不过把这两卷经文视作两张发黄的废纸而已。
1920xx年,敦煌又来了一位新知县汪宗翰。汪知县是位进土,对金石学也很有研究。王道士向汪知县报告了藏经洞的情况。汪知县当即带了一批人马,亲去莫高窟察看,并顺手拣得几卷经文带走。留下一句话,让王道士就地保存,看好藏经洞。
两次找知县没有结果,王圆箓仍不甘心。于是,他又从藏经洞中挑拣了两箱经卷,赶着毛驴奔赴肃州(酒泉)。他风餐露宿,单枪匹马,冒着狼吃匪抢的危险,行程800多里,才到达目的地,找到了时任安肃兵备道的道台廷栋。这位廷栋大人浏览了一番,最后得出结论:经卷上的字不如他的书法好,就此了事。
几年过去了,时任甘肃学政的金石学家叶昌炽知道了藏经洞的事,对此很感兴趣,并通过汪知县索取了部分古物,遗憾的是,他没有下决心对藏经洞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直到1920xx年,省府才下令敦煌检点经卷就地保存。这一决定和汪知县当初的说法一样,都是把责任一推了之。王圆箓无法可想,又斗胆给清宫的老佛爷写了秘报信。然而,大清王朝正在风雨飘摇之际,深居清宫的官员哪望能顾得上这等“小事”。王圆箓的企盼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
1920xx年,斯坦因到来,他通过宗教精神的交流将王道士俘虏了。斯坦因说:“道士之敬奉玄奘,在石窟寺对面新建凉廊上的绘画有显明的证据,所画的都是一些很荒唐的传说……我用我那很有限的中国话向王道士述说我自己之崇奉玄奘,以及我如何循着他的足迹,从印度横越峻岭荒漠,以至于此的经过,他显然是为我所感动了。”
当时王道士把经卷卖给斯但因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他多次求助官方予以重视,而且是逐级上报,但无人过问,致使他灰了心。二是为了完成他的宏愿,清扫洞窟,修建三层楼,架设木桥。三是唐玄奘沟通了他们的思想,斯坦因这个探险家追求事业的精神感动了他。因此他虽则思想极为矛盾,极不愿意外国人将这些文物带走,但在无奈的情况下,也只好让了步。
当斯坦因把敦煌文物宣传于全世界之时,当朝命官这才懂得了其重要价值,但他们不是考虑如何地保护它,而是千万百计窃为己有。因此,一时间偷窃成风,敦煌卷子流失严重,这是敦煌卷子自发现以后最大的劫难,后来连醉心于壁画的张大千也加入了破坏的行列。1920xx年清政府作出决定,把剩余的敦煌卷子全部运往北京保存。在运送的路途中,几乎每到一处都失窃一部分。
大量经卷的散失,曾经使王圆箓感到非常痛心,因为藏经洞是他发现的,多年来在他保管期间从未发生过无故大量散失的事,官方如此掠夺,又如此贪心,使他感到极大的愤慨。所以,当1920xx年斯但因第二次到莫高窟后,王圆箓对他说了一段令人深思的话,《斯坦因西域考古记》是这样记述的:“说到官府搬运他所钟爱的中文卷子致受损伤,他表示后悔当时没有勇气和胆识,听从蒋师爷的话,受了我那一笔大款子,将整个藏书全让给我。受了这次官府的骚扰之后,他怕极了,于是,将他所视为特别有价值的中文写本另外藏在一所安全的地方。”
敦煌千古事,苦乐谁心知?
敦煌文物的流失不应该把责任归因于任何个人,那是历史对整个中国的嘲讽。
我们不能以一个完人的标准去审视王圆箓,他在那个时代其实真的很平凡。或许只有把他放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中去理解,才能得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藏经洞前聚满了游人,在黑暗的洞中回响着各种不同国籍的声音,我随着匆匆人流,对王圆箓投去深情的一瞥。
去敦煌之前,我就有个心愿要找到余秋雨所说的“道士塔”。我问导游:王圆箓葬在何处?他说在莫高窟售票处前面。我从洞窟中一路下来,果然看到了一座淡黄色的塔伫立在莫高窟陈列馆前。在我所驻留的数分钟内,我没有看到还有其他人在注意到它。细细看了一下塔上的文字,原来是王的徒子徒孙们用来纪念王圆箓的,墓志上记录了他的功德。他们建造了莫高窟众多塔中最大最高的一座,将一个道士以及他的所有功过归还给了大地。
关于王圆箓我说了许多,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我应该向他致敬,也向我心中最大和最迷人的文化致敬。
甘肃的莫高窟的解说词篇十一
大家看前边有绿色的地主就是莫高窟,它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峰,窟区南北全长1600多米,现存洞窟492个,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每个洞窟里面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飞天,精美绝伦的壁画,构图精巧的花砖,构成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世界。
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366年,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在现存的洞窟中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塑像2400余身,最大塑像主, 30多米,最大壁画约50平方米。
这些壁画、塑像,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从4世纪到14世纪上下延续千年的不同时代的社会、生产、生活、交通、建筑、艺术、音乐、舞蹈、民情风俗、宗教信仰、思想变化、民族关系、中外交往等情况。
在我国三大石窟中,莫高窟是开凿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
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贵的价值。
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
现在我进入洞窟参观,首先我们去参观有名有“藏经洞”。
这个洞窟位于系统工程号洞窟甬道的北侧,编号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时期河西都僧统洪的“影窟”,有碑文载这一事实。
1900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录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了秘百多年的“藏经洞”,这些珍贵无比的文物终于重见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坏加之王圆录的愚昧,使这些珍贵的文物遭到了帝国主义分子的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盗劫。
1905年沙皇俄国的奥勃鲁切夫来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为诱饵,骗取了一批文物。
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仅用数十块马蹄银,劫取了约一万多卷,同时还有佛教绣品和佛画五百多幅,现藏于大英博物馆;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盗走文物六千多卷,现在藏于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和吉美博物馆。
1911年10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的吉川小一郎和桔瑞超盗走约九百余卷。
直到1910年清政府才将被劫余的文物运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图书馆。
在运输途中及运到北京后不少文物被偷、损坏、遗失,是中国考古史上一次难以估量的损失。
“藏经洞”发现的这些文书内容包括宗教经典和多种文字写的世欲文书,它涉及到许多学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资料,经过国内外学者几十年的研究、开拓出一门全新热门的学科--敦煌学。
那么藏经洞是什么时候、为何密封的呢?一说是:十一世纪初,西夏侵入敦敦煌时为了保护经典而藏;一说是:不用但又不能丢弃的神圣经典存放;再一说是:为了防止伊斯兰教徒破坏而藏。
后来收藏了这些经典的僧侣,逃的逃了,还俗的还俗了,死的死了。
直到本世纪初发现这个洞窟为止,再没有人知道这件事。
下面我带大家去参观328窟,这个洞窟的精彩所在为塑像,在进入洞窟前,就彩塑的大致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
莫高窟的彩塑有圆塑、浮塑、影塑等几种形式。
小的不足盈寸,最大的高34.5米,是世界第四大佛。
一般的塑像都是用木头搭架,上面缠上麦秆、谷草、芦苇、麻丝等,然后用特制的粘涂塑,整形雕刻,最后上彩绘画的。
塑像主要有四大类:(1)佛像,包括释迦、弥勒、药师、阿弥陀以及三世佛、七世佛;(2)菩萨像,包括观音、文殊、普贤及供养菩萨等;(3)弟子像,包括迦叶、阿难;(4)尊神像,包括天王、力士、罗汉等,另外还有一些鬼神、神兽等动物塑像。
由于制作年代不同,风格也截然不同,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秀骨清像”、“曹衣出水”和唐代的“吴带当风”等风格,充分地体现了当时的艺术巨匠超凡的想象和高超的思维。
塑像是石窟的主体,多为1佛2菩萨的组合,前期的粗壮而逐渐演变到后期的清瘦。
隋、唐以来出现了一铺七身或九身的群像,也出现了大的造像,如148窟和158窟的两身长16米多的涅槃像、96窟高3405米的北大佛和130窟高26米的`南大佛,都是一时期的作品,其艺术风格也趋向雍容华丽,特别是唐代的许多优秀作品,那注入的感情和技巧,给人的印象就像真实的生命体。
285窟是莫高窟西魏时期的代表洞窟,建筑形式为覆斗顶方形禅窟,内有西魏大统四、五年,造像题记,是莫高窟最早的一个有记年的洞窟。
南壁禅窟上面绘有《五百强盗在佛因缘》故事,讲的是:在古印度有五百人造反为盗国王派军队捕获,挖去双眼,放逐山林,他们痛苦不堪,嚎啕大哭,呼唤佛的名号,佛听到后,大发慈悲,用神通力使他们恢复光明,并现身说法,终于使五百强盗皈依佛门。
画面非常写实,每个环节都作出细致的描绘,这则故事对今人同样教育意义,只要迷途知返,悬崖勒马,还为时不晚。
220窟是初唐开凿的洞窟。
这个洞窟南北两壁面,原来被宋代的壁画覆盖,1948年已残损的千佛画被剥掉后,下面露出了初唐时代的壁画,色彩如初,非常清新鲜丽,保存状态极其完好,而且是非常精美的作品。
南壁是根据《佛说阿弥陀经》绘画的“阿弥陀净土变”,中间是栏杆环围的宝池,沙罗双树下的莲花台上坐着阿弥陀佛,以胁侍菩萨为中心,诸菩萨、飞天、伎乐天等众圣云集,场面非常壮观。
宝池前有红、绿、黑、白颜色的瓷砖铺设的平台,正面舞台上乐师们在演奏各种乐器,平台中央有两个舞姬,在圆形的地毯上踏着音乐节奏立着脚尖跳舞,羽衣飘动,激烈欢快。
英建筑艺术主要指洞窟的形制。
石窟本身就是具有立体空间的建筑。
前期的洞窟以中心塔柱式为主。
所谓中心塔柱式既开凿时就在洞窟的中央留下一个方柱,在柱子的上面开龛,龛内塑像;中期开凿的洞窟相对较大,中心塔柱式被庙堂式即伏头号代替,多数是在洞窟正面墙壁上开较大的佛龛,塑造多身塑像。
窟顶为覆斗式,天井彩绘精美的图案,后期开凿的洞窟都比较大,纵深二三十米,称殿堂窟。
洞窟中央高有佛坛,佛坛上面塑造多身较大的塑像。
除此以外还有禅窟、大佛窟和涅磐窟。
从洞窟建筑形式的转变和多样化,反映了古代艺术家们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进,融化、成为本民族的东西。
另外莫高窟还保存着宋代木结构窟檐五座,以及散布其周围造型独特的舍利塔十几座。
加上壁画中彩绘的亭、台、楼、阁、殿、寺院、城池、民居、茅巷、野店等等,构成了莫高窟无比丰富的建筑艺术的宝库,也是一部敦煌建筑史。
今天将由我带领大家游览佛教文化艺术的一朵奇葩,中国三大石窟之一、闻名中外的洛阳龙门石窟。
洛阳,是中外闻名的历史名城。
她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
为使各位来宾在洛阳期间能对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古迹有进一步的了解,在乘车去景点参观的途中,我将洛阳的历史及龙门石窟的大致情况,向大家做简单的介绍。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的南岸。
因地处洛河北岸而得名,意为洛水之阳。
洛阳在历史上曾是众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称“九朝古都”。
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洛阳曾长时间地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
今天,我们去参观的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便是众多的文物古迹之一。
龙门石窟,在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口处,距市区12.5公里,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共同组成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龙门,在春秋战国时期称“伊阙”,香山(东山)与龙门山(西山)东西对峙,伊水从中流过,形成一座壮丽的门阙。
后因处于隋唐帝国之南,又称龙门。
石窟寺艺术,随着僧侣的传教活动传入我国的边疆和内地,同我国民族特点和传统的各种艺术技法风格融合交汇,成为我国的一种特有的雕刻、彩绘工艺。
我们今天要看的龙门石窟就是我国众多寺群中的瑰宝之一。
洛阳龙门石窟的开凿是继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之后由皇室开凿的又一大型石窟寺群,建于北魏太和年间,先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
前后400多年。
其中大规模、有效率的营建约计150年左右,分别出现在北魏(占40余年)和隋唐(约占110年左右)时期。
龙门石窟的大大小小的佛龛、石像沿伊水两岸星罗棋布的在龙门东西两山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
龙门石窟造像,既是历代劳动人民和艺术家无穷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又是外来文化和我国文化结合而成的一朵奇葩。
富有才华的古代工匠和雕刻设计艺术家,面对光秃的悬崖峭壁,运用着简单的锤凿,雕出如此巍峨壮观又精工细致的群体佛像,这在当时生产力和生产工具十分落后的条件下,确实令人叹为鬼斧神工。
好了,各位朋友,我们已来到了龙门石窟,现在请大家关好车窗,带好自己的贵重物品,下车跟我走,去参观石窟。
大家好,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是闻名天下的莫高窟。
莫高窟地处敦煌,它和鸣沙山、月牙泉一样是敦煌著名的旅游景点,还是我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29处景观之一的文化遗产。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鸣沙山东麓。
洞窟始凿于公元4世纪,至14世纪结束,前后延续约一千年。
莫高窟是一座灿烂辉煌的建筑,是绘画和雕塑之宫,是中国现在石窟中规模最大、内容最多的石窟。
游客们,现在所在的地点是莫高窟的大门,在我们眼前有二座双塔,背后整面山体都是一层层藏洞,从远处望去就像一座高楼,一屋屋、一间间。
洞里藏有许多宝藏、经卷、文书等。
最多最醒目的是壁画,特别突出的是飞天壁画形象。
各位游客,你们有没有发现壁画大多是残缺不全的,那是因为一百多年前曾经遭到过几次劫难,被外国人盗走许多珍藏,现在给人们留下许多的遗憾。
我在这里也要呼吁大家都来保护好我们的世界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好我们的民族文化。
各位游客,因时间关系,今天的游览就到此为止了。
希望大家不虚此行,通过这次参观游览,对莫高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
想要更深地了解莫高窟,欢迎你们下一次再来。
甘肃的莫高窟的解说词篇十二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各位朋友,你们好。我是今天的导游,现在我带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呀离敦煌市区东南25公里处,我用这段时间,就莫高窟先做一点简单的介绍。
敦煌莫高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莫高窟的开凿比龙门石窟早120xx年、比云冈石窟早94年。莫高窟以它创建年代之久。建筑规模之大、壁画数量之多、塑像造型之多、保存之完整,其艺术价值之博大精深而闻名天下,享誉国内外。一年中游客接踵而来,络绎不绝,对促进文化交流,传播学说,弘扬民族艺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莫高窟的壁画艺术是龙门、云冈石窟所没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寺所无法相比的,它是莫高窟艺术的精髓。如果所45000平方米壁画一张张连接起来将长达25公里,要把这些壁画哪放在路边的话,可以构成个从市区到莫高窟的一条长长的画廊。其规模之宏大,题材之广泛,艺术之精湛,被日本学者称之为“一大画廊”,法国学者称之为“墙壁上的图书馆”;正如一位学者看了莫高窟后感慨的说:“看了离煌石窟就等于看到了世界的古代文明”。
莫高窟,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峰,窟区南北全长1600多米,现存洞窟492个,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每个洞窟里面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飞天,精美绝伦的壁画,构图精巧的花砖,构成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世界。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366年,现在我进入洞窟参观,首先我们去参观有名有“藏经洞”。这个洞窟位于系统工程号洞窟甬道的北侧,编号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时期河西都僧统洪的“影窟”,有碑文载这一事实。1920xx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录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了秘百多年的“藏经洞”,这些珍贵无比的文物终于重见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x加之王圆录的愚昧,使这些珍贵的文物遭到了帝国主义分子的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盗劫。1920xx年沙皇俄国的奥勃鲁切夫来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为诱饵,骗取了一批文物。1920xx年,英国人斯坦因,仅用数十块马蹄银,劫取了约一万多卷,同时还有佛教绣品和佛画五百多幅,现藏于大英博物馆;1920xx年法国人伯希和盗走文物六千多卷,现在藏于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和吉美博物馆。1920xx年10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的吉川小一郎和桔瑞超盗走约九百余卷。直到1920xx年清政府才将被劫余的文物运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图书馆。在运输途中及运到北京后不少文物被偷、损坏、遗失,是中国考古史上一次难以估量的损失。“藏经洞”发现的这些文书内容包括宗教经典和多种文字写的世欲文书,它涉及到许多学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资料,经过国内外学者几十年的研究、开拓出一门全新热门的学科--敦煌学。
好了,我就介绍到这里,这种艺术瑰宝的魅力是需要自己体会到,那么希望大家在欣赏中收获到属于自己的感悟!
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南京东路导游词(优秀8篇)
- 重庆特色导游词(通用15篇)
- 漳州市导游词 漳河导游词(五篇)
- 2023年江西特产导游词(大全17篇)
- 最新登泰山记导游词600(精选8篇)
- 2023年清源山导游解说词(优秀10篇)
- 医院年会主题标语(模板14篇)
- 最新房产局年终工作总结(通用19篇)
- 最新校园编辑部个人工作计划(模板14篇)
- 2023年订婚祝福语诗句(模板17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