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化学说课教案(精选16篇)
- 上传日期:2023-11-21 15:58:21 |
- zdfb |
- 7页
教案是教师为备课和教学活动而编写的一种规范化文本。教案的编写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变通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
化学说课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共价键的三个主要参数:键能、键长、键角;
2.初步了解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的关系;
3.初步了解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概念。
教学重点:共价键的三个主要参数;
教学过程:
[复习]。
1.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可以含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d)共价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
2.下列哪一种元素的原子既能与其它元素的原子形成离子键或极性共价键,又能彼此。
结合形成非极性共价键()。
(a)na(b)ne(c)cl(d)o。
3.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和结构式。
[板书]1、表明共价键性质的参数。
(1)键长:成键的两个原子或离子的核间距离。
[讲述]键长决定分子的稳定性,一般说来,键长越短,键越强,也越稳定。键长的大小与成键微粒的半径大小有关。如键和h—cl。
h—i。
[板书](2)键能:拆开1l某键所需的能量叫键能。单位:/l。
[讲述]键能决定分子的稳定性,键能越大,键越牢,分子越稳定。
[板书](3)键角:分子中相邻的两个键之间的夹角。
[讲述]键角决定分子的空间构型,凡键角为180°的为直线型,如:;凡键角为。
109°28′的为正四面体,如:。
[思考]共价键中有极性键和非金属键,由共价键形成的分子中是否也有极性呢?
[板]2、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化学键的极性是原子在分子中的空间分布决定分子的极性。
[讲述](1)非极性分子:分子中电子云分布均匀,分子结构对称的分子属于非极性分子。只由非极性键结合成的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如:。由极性键结合成的分子,分子中正、负电荷的重心重叠,结构对称也属于非极性分子。如:
(2)极性分子:分子中由于电子云分布不均匀而呈极性的分子。由极性键结合形成的分子,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叠,产生正、负极,分子结构不对称,属于分子极性分子。如:hcl、。
(3)相似相溶原理: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量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量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
如:为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分子溶剂中。
[板书]3、分子间作用力?
[设问]请大家思考一下,分子间作用力是不是一种化学键,为什么?请举例说明。
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分子与分子之间。
化学键存在于:分子内相邻的原子之间。
[阅读]科学视野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板书]氢键:
[讲述]与吸电子强的元素(f、o、n等)相结合的氢原子,由于键的极性太强,使共用电子极大地偏向于高电负性原子。而h原子几乎成了不带电子、半径极小的带正电的.核,它会受到相邻分子中电负性强、半径较小的原子中孤对电子的强烈吸引,而在其间表现出较强的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就是氢键。
[讲述]氢键的形成对化合物的。
物理和化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解释]化合物的熔沸点,主要取决于分子间力,其中以色散力为主。以氧族元素为例,h2te、s2se、h2s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减小,色散力依次减弱,因而熔沸点依次降低。然而h2o由于分子间氢键的形成,分子间作用力骤然增强,从而改变了te—s氢化物熔沸点降低的趋势而猛然升高,卤族中的hf和氮族中的nh3也有类似情况。
[小结]略。
[板书计划]。
1.表明共价键性质的参数。
(1)键长:成键的两个原子或离子的核间距离。
(2)键能:拆开1l某键所需的能量叫键能。单位:/l。
(3)键角:分子中相邻的两个键之间的夹角。
2.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化学键的极性是原子在分子中的空间分布决定分子的极性。
3.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na2o2b.na2oc.naohd.cacl2?
2.下列物质中,不含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是()。
a.cl2b.h2oc.n2d.ch4?
3.下列关于极性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不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b.由同种元素的两个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c.极性分子中必定含有极性键?
d.共用电子对必然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一方?
4.下列化学键一定属于非极性键的是()。
a.共价化合物中的共价键b.离子化合物中的化学键?
c.非极性分子中的化学键d.非金属单质双原子分子中的化学键?
化学说课教案篇二
铁是银白色光泽的金属,密度大,熔沸点高,延展性,导电导热性较好,能被磁铁吸引。铁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硅、铝,排第四。铁是一种副族元素,化合价主要有0价、+2价和+3价,+6价(高铁)不常见。
铁可以与许多非金属单质发生反应,与氧化性较强的反应生成三价铁,如氯气,液溴;与氧化性较弱的.反应生成二价铁,如硫、碘。
(3)铁在氧气中生成四氧化三铁:3fe+2o2点击图片可在新窗口打开fe3o4,四氧化三铁中含有1/3的二价铁和2/3的三价铁。
与氧化性酸反应,铁遇冷的浓硫酸会发生钝化反应。
铁可以与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它后面的金属的盐发生置换反应:fe+cuso4=cu+feso4。
化学说课教案篇三
3.探究棉、毛、合成纤维与酸、碱作用及燃烧时的现象;
4.探究鉴别棉、毛、合成纤维的方法及辨别羊毛制品真伪的方法;
5.了解聚乙烯与聚氯乙烯的不同用途,探究两者的鉴别方法;
6.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以及白色污染的治理方法。
重点。
1.知道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点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废弃的材料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及其危害,提出可能解决污染的合理措施;
3.实验探究纯棉纤维、羊毛纤维、化学纤维,聚乙烯及聚氯乙烯等常见材料的.鉴别方法。
难点。
实验探究纯棉纤维、羊毛纤维、化学纤维,聚乙烯及聚氯乙烯等常见材料的鉴别方法。
1.材料的发展过程。
2.材料的分类。
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复合材料。
3.金属材料。
包括纯金属和各种合金。
(1)金属材料的发展历程。
古代——近代工业——现代工业。
(2)常见金属材料及应用。
球墨铸铁(fe、c、si、mn)——可代替钢。
锰钢(fe、c、mn)——钢轨、自行车架、坦克装甲、挖掘机铲斗。
不锈钢(fe、cr、ni)——医疗器械、炊具。
黄铜(cu、zn)——机器零件、仪表、日用品。
青铜(cu、sn)——轴承、齿轮等。
白铜(cu、ni)——钱币、代替银饰品。
焊锡(sn、pb)——焊接金属。
硬铝(al、cu、mg、si)——火箭、飞机、轮船等。
18黄金(au、ag、cu)——金饰品、钱币。
18白金(au、cu、ni、zn)——金饰品。
铂金(pt)——铂金饰品。
4.无机非金属材料。
分为传统材料和新型材料。
传统材料:陶瓷、玻璃、水泥。
新型材料:新型陶瓷、光导纤维等。
5.合成材料。
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1)合成纤维。
纤维分为: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
天然纤维:吸水性、透气性好。
合成纤维:强度高、耐磨、弹性好、耐腐蚀。
化学说课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共价键的三个主要参数:键能、键长、键角;
2.初步了解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的关系;
3.初步了解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概念。
教学重点:共价键的三个主要参数;
教学过程:
[复习]。
1.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可以含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d)共价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
2.下列哪一种元素的原子既能与其它元素的原子形成离子键或极性共价键,又能彼此。
结合形成非极性共价键()。
(a)na(b)ne(c)cl(d)o。
3.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和结构式。
[板书]1、表明共价键性质的参数。
(1)键长:成键的两个原子或离子的核间距离。
[讲述]键长决定分子的稳定性,一般说来,键长越短,键越强,也越稳定。键长的大小与成键微粒的半径大小有关。如键和h—cl。
h—i。
[板书](2)键能:拆开1l某键所需的能量叫键能。单位:/l。
[讲述]键能决定分子的稳定性,键能越大,键越牢,分子越稳定。
[板书](3)键角:分子中相邻的两个键之间的夹角。
[讲述]键角决定分子的空间构型,凡键角为180°的为直线型,如:;凡键角为。
109°28′的为正四面体,如:。
[思考]共价键中有极性键和非金属键,由共价键形成的分子中是否也有极性呢?
[板]2、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化学键的极性是原子在分子中的空间分布决定分子的极性。
[讲述](1)非极性分子:分子中电子云分布均匀,分子结构对称的分子属于非极性分子。只由非极性键结合成的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如:。由极性键结合成的分子,分子中正、负电荷的重心重叠,结构对称也属于非极性分子。如:
(2)极性分子:分子中由于电子云分布不均匀而呈极性的分子。由极性键结合形成的分子,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叠,产生正、负极,分子结构不对称,属于分子极性分子。如:hcl、。
(3)相似相溶原理: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量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量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
如:为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分子溶剂中。
[板书]3、分子间作用力?
[设问]请大家思考一下,分子间作用力是不是一种化学键,为什么?请举例说明。
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分子与分子之间。
化学键存在于:分子内相邻的原子之间。
[阅读]科学视野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板书]氢键:
[讲述]与吸电子强的元素(f、o、n等)相结合的氢原子,由于键的极性太强,使共用电子极大地偏向于高电负性原子。而h原子几乎成了不带电子、半径极小的带正电的.核,它会受到相邻分子中电负性强、半径较小的原子中孤对电子的强烈吸引,而在其间表现出较强的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就是氢键。
[讲述]氢键的形成对化合物的。
物理和化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解释]化合物的熔沸点,主要取决于分子间力,其中以色散力为主。以氧族元素为例,h2te、s2se、h2s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减小,色散力依次减弱,因而熔沸点依次降低。然而h2o由于分子间氢键的形成,分子间作用力骤然增强,从而改变了te—s氢化物熔沸点降低的趋势而猛然升高,卤族中的hf和氮族中的nh3也有类似情况。
[小结]略。
[板书计划]。
1.表明共价键性质的参数。
(1)键长:成键的两个原子或离子的核间距离。
(2)键能:拆开1l某键所需的能量叫键能。单位:/l。
(3)键角:分子中相邻的两个键之间的夹角。
2.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化学键的极性是原子在分子中的空间分布决定分子的极性。
3.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na2o2b.na2oc.naohd.cacl2?
2.下列物质中,不含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是()。
a.cl2b.h2oc.n2d.ch4?
3.下列关于极性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不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b.由同种元素的两个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c.极性分子中必定含有极性键?
d.共用电子对必然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一方?
4.下列化学键一定属于非极性键的是()。
a.共价化合物中的共价键b.离子化合物中的化学键?
c.非极性分子中的化学键d.非金属单质双原子分子中的化学键?
文档为doc格式。
化学说课教案篇五
1.两种溶液颜色不同,浅绿色的二价铁溶液,黄色的是三价铁溶液。
2.加入kscn溶液,显血红色的溶液是三价铁溶液,不显红色,再滴氯水则变红的是二价铁溶液。
3.加入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的是三价铁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沉淀马上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溶液为二价铁溶液。
化学说课教案篇六
3. 探究棉、毛、合成纤维与酸、碱作用及燃烧时的现象;
4. 探究鉴别棉、毛、合成纤维的方法及辨别羊毛制品真伪的方法;
5. 了解聚乙烯与聚氯乙烯的不同用途,探究两者的鉴别方法;
6. 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以及白色污染的治理方法。
重点
1. 知道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点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 知道废弃的材料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及其危害,提出可能解决污染的合理措施;
3. 实验探究纯棉纤维、羊毛纤维、化学纤维,聚乙烯及聚氯乙烯等常见材料的鉴别方法。
难点
实验探究纯棉纤维、羊毛纤维、化学纤维,聚乙烯及聚氯乙烯等常见材料的鉴别方法。
1. 材料的发展过程
2. 材料的分类
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复合材料。
3. 金属材料
包括纯金属和各种合金。
(1)金属材料的发展历程
古代――近代工业――现代工业
(2)常见金属材料及应用
球墨铸铁(fe、c、si、mn)――可代替钢
锰钢(fe、c、mn)――钢轨、自行车架、坦克装甲、挖掘机铲斗
不锈钢(fe、cr、ni)――医疗器械、炊具
黄铜(cu、zn)――机器零件、仪表、日用品
青铜(cu、sn)――轴承、齿轮等
白铜(cu、ni)――钱币、代替银饰品
焊锡(sn、pb)――焊接金属
硬铝(al、cu、mg、si)――火箭、飞机、轮船等
18黄金(au、ag、cu)――金饰品、钱币
18白金(au、cu、ni、zn)――金饰品
铂金(pt)――铂金饰品
4. 无机非金属材料
分为传统材料和新型材料。
传统材料:陶瓷、玻璃、水泥
新型材料:新型陶瓷、光导纤维等
5. 合成材料
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1)合成纤维
纤维分为: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
天然纤维:吸水性、透气性好
合成纤维:强度高、耐磨、弹性好、耐腐蚀
化学说课教案篇七
由碱性条件下加热回流高锰酸钾溶液制得。操作示例如下:
在500ml的锥形烧瓶中注入65ml水,加热至65℃,在搅拌下小心地加入75g(1.35mol)氢氧化钾和10g(0.063mol)高锰酸钾。安装带有碱石灰的`冷凝管,使烧瓶内的物料回流。约经15min,深紫色的高锰酸根离子的颜色突然消失。接着往该绿色溶液中加入2mol/l氢氧化钾的热水溶液(70℃),以恢复原有的体积。将烧瓶内的物料迅速冷却至-80℃(干冰-丙酮浴),并用2h加热至-5℃。此时将析出粗产品结晶,故应将烧瓶不断地振荡。经冷却,溶液的黏性增加,直至几乎成结冰状态。在干燥空气中滤出产物(避免冰附着于沉淀上),迅速洗净暗绿色的结晶。可依次用下列试剂洗涤。
化学说课教案篇八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应聘高中化学的×号考生,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二《化学键》第一课时的内容,我将从五个方面进行说课,分别为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本篇课题选自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属于物质的结构性质这主题,主要介绍了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达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教材中以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结合实验现象和微观解释帮助学生理解离子键概念及形成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能力。另外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常见无机物及其性质,元素周期表等知识,在结合微观解释离子键概念时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联系。
立足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基本情况,设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掌握离子键的概念,用电子式可以表达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根据对于教学内容的分析,离子键的概念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立足学生的基本情况确定用电子式表达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接下来我来说一说学生的基本情况。从认知特点来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活跃,能够独立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都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撑。从知识经验上上分析,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物质微观结构的知识,同时对于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反应已经比较熟悉,这些都是在上课时需要重点关注的。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达到教学目标,同时体现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本课我会采用模拟微观变化的演示法并全程配合使用合作交流的方法以达到学生自主构建课程知识。建构主义活动元理论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因此我确定如下学法,学生自主回顾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方程式,并通过学生借助微观变化来感受氯化钠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疑导入。
本节课我会通过设置疑问引入课题,上课之初,请同学们回顾元素周期表的内容并提问:元素周期中只有一百多种元素,以这些元素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却数以千万计,这些元素之间通过什么作用连接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建立与本节课的联系。
环节二:初步感知离子键相关概念。
教师播放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请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自主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接下来由宏观进入到微观,教师播放模拟动画请学生结合氧化还原中得失电子知识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分析钠原子和氯原子如何结合生成氯化钠分子,在此过程中完成离子键概念的讲解。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教师设置关键性的提问:离子键的成键微粒是什么?离子键的本质是什么?师生共同总结出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是离子键,由此也可以得出离子化合物的概念。接下来,两个同学为一小组结合元素周期律说说哪些元素容易形成阳离子,哪些元素容易形成阴离子,加深理解离子键的相关概念,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三: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为了更方便表达离子键的形成过程,教师用课件逐步展示原子电子式,离子电子式,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请学生小组内观察书写特点,其中重点关注阴离子书写方式,和离子化合物中若出现相同离子时的情况。讨论结束后请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补充并评价学生的结果还有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经过学生讨论交流后对于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自主总结构建知识的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环节四:巩固练习。
教师设置层次性的习题供学生选择,习题的设计由易到难,第一层次判断化合物中是否包含离子键,第二层次用电子式表达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通过在巩固相关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对知识系统与综合应用的能力,提高学生化学素养。
环节五:全课小结。
教师提问,学生自主思考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归纳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建立知识联系: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并用电子式可以表达其形成过程。
环节六:布置作业。
本篇课题设置迁移类的作业,请学生思考除了离子键,物质中元素与元素之间还有哪些作用,这些作用关于离子键有什么不同?在学生观察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
化学说课教案篇九
别称。
灰锰氧、pp粉。
化学式。
kmno4。
分子量。
158.034。
cas登录号。
einecs登录号。
熔点。
240℃。
沸点。
分解。
水溶性。
6.38g/100ml(20℃)。
密度。
1.01g/ml(25°c)。
外观。
深紫色细长斜方柱状结晶,有金属光泽。
储存条件。
室温。
高锰酸钾如何清洗?
高锰酸钾清洗外阴常常配成1/5000的溶液,并且也可以用于阴道内的冲洗,也是配成1/5000的溶液,还可以用于产后外阴的护理,或者是人工流产之后外阴的护理,都可以用高锰酸钾给予清洗。只不过在配制高锰酸钾的过程中浓度一定要掌握好,如果浓度太浓可能会对皮肤、黏膜产生不良影响会出现刺激症状,严重的可能会导致黏膜组织出现灼伤的现象,所以在配置的时候一定要给予注意。另外,高锰酸钾是酸性溶液常常用于阴道炎,比如说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的冲洗治疗,那么如果是念珠菌感染的情况下不可以用高锰酸钾给予清洗,也就是说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才可以给予相应的用药。
高锰酸钾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和应用有哪些?
高锰酸钾俗称灰锰氧、pp粉,是一种有结晶光泽的紫黑色固体,易溶于水,在水溶液中呈现出特有的紫红色。高锰酸钾的热稳定性差,加热到473k以上就会分解释放出氧气。在水溶液中不够稳定,有微量酸存在时,发生明显分解而析出mn02,使溶液变浑浊。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kmna的分解速率较慢,因此kmnot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较为稳定。而光对kmnot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因此高锰酸钾溶液通常需保存在棕色瓶中。加热沸腾后kmnot溶液分解反应速率加快。
高锰酸钾中的mn的价态是+7价,是锰的最高氧化态,因此高锰酸钾是一种氧化剂,()i一、mn02或mn2+。根据标准电极电势,在酸性介质中kmn04是强氧化剂,它可以氧化cl一、i一、fe2+、soj一,还原产物为mn2+,溶液呈淡粉色,如果mn()f过量,它可能和反应生成的mn2+进一步反应,析出mnoz;在中性、微酸性或微碱性介质中,高锰酸钾氧化性减弱,与一些还原剂反应,产物为mn()z,是棕黑色沉淀;在碱性介质中,mn()f的氧化性最弱,但仍然可以用作氧化剂,();,溶液是绿色。
高锰酸钾是一种大规模生产的无机盐,常用于漂白?、棉、丝以及使油类脱色。高锰酸钾对中性天然水源水中,无论是低分子量、低沸点有机污染物,还是高分子量、高沸点有机污染物,氧化去除效果均很好,明显优于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的效果,剩余的有机污染物浓度很低。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高锰酸钾对低分子量、低沸点有机污染物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但对高分子量、高沸点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很差,有些有机污染物浓度反而高于原水,最高者增加达数倍,高锰酸钾在中性条件下的最大特点是反应生成二氧化锰,由于二氧化锰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会以水合二氧化锰胶体的形式由水中析出,正是由于水合二氧化锰胶体的作用,使高锰酸钾在中性条件具有很高的除微污染物的效能。二氧化锰是许多氧化反应的催化剂,试验表明,二氧化锰对高锰酸钾氧化有机物的催化作用也很显著。新生成的水合二氧化锰胶体,具有很大的表面积,能吸附水中的有机物,反应新生成的水合二氧化锰对微污染物的吸附,大大提高了高锰酸钾除微污染物的效果。
化学说课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1.物质的溶解性。
2.固体的溶解度及温度对它的影响。
3.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4.气体的溶解度及压强、温度对它的影响。
教学重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过程:
[复习]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2.饱和溶液要在哪两个条件下讨论才有确定的意义;
3.如何判断某溶液是饱和溶液,若该溶液不饱和,怎样才能使它变成饱和溶液。
[引言]我们已经知道,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里,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也就是说各种物质在水里的溶解能力不同。我们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
[讨论]根据生活经验,溶解性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溶剂的性质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讲述]在很多情况下,仅仅了解物质的溶解性是不够的,人们需要精确地知道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最多能溶解多少溶质,这就要用到溶解度这个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分析]条件:一定温度下;
标准:100克溶剂里;
状态:饱和状态;
本质:溶质的质量;
单位:克。
[举例]在20。c时,100克水里最多能溶解36克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了饱和状态),我们就说氯化钠在20。c时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克。又如:在20。c时,氯酸钾在水里的溶解度是7.4克,那就表示在20。c时,100克水中溶解7.4克氯酸钾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练习]1.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度时是36克。
(2)2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
(3)20。c时,50克水中加入18克食盐后溶液恰好饱和,因此,20。c时,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度为18克。
(4)10。c时,100克水里溶解了15克蔗糖,所以,10。c时,蔗糖的溶解度为15克。
2.6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24克,填表:
课题:溶解度。
溶质。
溶剂。
溶液状态。
温度。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3.20。c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1)20。c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
(2)20。c时,食盐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讲述]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解度是什么关系呢?物质的溶解性,即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它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一种性质。这种溶解能力既取决于溶质的本性,又取决于与溶剂间的关系。而物质的溶解度,它是按照人们规定的标准来衡量物质溶解性的一把“尺子”。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所能溶解的不同质量,就在客观上反映了他们溶解性的区别。
化学说课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比回忆说出化学键的类型,识别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基本特征,理解共。
价键的极性,能判断物质中具有的化学键类型,正确书写离子、原子、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的电子式以及其形成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对离子键、共价键的本质的理解,寻找化学键的形成规律,发展学生对。
微观粒子的想象能力,加深对物质结构的系统认识。通过分析、讨论深入理解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本质以及两者的关系,提高分析、演绎、归纳的能力。通过阅读信息和背景资料的方法,开阔视野,与所学内容结合起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发现自己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化学结构理论能预测新物质来体验化学带来的惊奇和美妙。
[教学重点]。
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和成键规律,电子式表示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设计思路]。
本节课设计以问题情景发生和解决而产生首尾呼应为框架,以基础知识复习为。
主线,导入信息促进知识和能力发展为特点,着力体现高三复习“退半步重基础,跨半步促提高”的复习策略。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教学过程]。
[课的导入]。
投影:化学史上重大发现——c60彩图展示,(提出问题:你知道它具有什么化学键吗?)。(话题一转)鲜为人知的是,100多年来科学家对纯氮物种的研究和发现,第一次是1772年分离出n2,第二次是1890年合成了重氮离子,是高能氮阳离子,甚至科学家预计能合成n8,你能预测该物质具有什么化学键吗?(停顿,大多数学生回答为非极性共价键)为了进一步了解其成键情况,我们一起来回顾关于化学键的知识。
[设计意图]。
用c60引发学生对过去知识的回忆,而n8看似一个延续,实则为学生创设一个新奇的问题情景,为学生通过复习提高最终尝试解决新问题制造一个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过渡]原子结构的知识告诉我们,绝大多数原子核外电子未达到饱和结构,这就决定了绝大多数的原子要以化学键的形式来成就自己的稳定结构,元素原子的多样性决定了化学键的多样性。
[学生]。
回忆化学键的定义: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并说出键的`类型。
[投影]。
离子键一、化学键的类型。
(配位键)共价键化学键教案极性键非极性键[过渡]这些不同的化学键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它们有哪些特点?[投影]按照以下线索,一起回忆、讨论并回答问题。
1、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实质是什么?成键双方的微粒各是什么?
5、离子键的强弱是由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的强弱决定吗?共价键的强弱又由什么因素决定?
化学说课教案篇十二
(1)记住苯的物理性质、组成和结构特征。
(2)会写苯的燃烧反应、卤代反应、硝化反应、加成反应等化学方程式。
(1)通过分析推测苯的结构,提高根据有机物性质推测结构的能力。
(2)通过苯的主要化学性质的学习,掌握研究苯环性质的方法。
通过化学家发现苯环结构的历史学习,体验科学家艰苦探究、获得成功的过程,培养用科学观点看待事物的观点。
难点:苯分子结构的理解。
重点: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一,课始检测。
(1)烷烃、烯烃燃烧的现象?
(2)烷烃、烯烃的特征反应是什么?
二,导入。
这节课起我们学习一种特殊的烃,先请大家一起看以下化学史资料。
三,科学史话19世纪初,英国等欧洲国家城市照明已普遍使用煤气,使煤炭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生产煤气剩余一种油状、臭味、粘稠的液体却长期无人问津。1825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从这种油状液体中分离出一种新的碳氢化合物。法国化学家日拉尔确定了这种碳氢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分子式为c6h6,并叫作苯。
四,探究问题1。
(1)若苯分子为链状结构,根据苯的分子式c6h6苯是饱和烃吗?
(2)在1866年,凯库勒提出两个假说:
1、苯的6个碳原子形成xxx状链,即平面六边形环。
2、各碳原子之间存在xxx交替形式。
凯库勒认为苯的结构式:xxx;结构简式为:xxx。
五,探究问题2。
若苯分子为上述结构之一,则其应具有什么重要化学性质?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重要化学性质能使溴水褪色;使锰酸钾褪色。
六,分组实验。
从实验入手了解苯的物理、化学性质特点。
1、将1滴管苯滴入装有水的试管,振荡,观察。
2、将1滴管苯与1滴管溴水溶液的混合于试管中,振荡,静置观察现象。
3、将1滴管苯与1滴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混合于试管中,振荡,静置。
4、提问实验现象是?
5、归纳小结。
实验、现象、结论。
水、分层、苯不溶于水。
溴水、分层,上层为橙红色(萃取)、苯不能使溴水褪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分层,下层为紫红色、苯不能使高锰酸钾褪色。
七,思考与交流。
(1)你认为苯的分子中是否含有碳碳双键?苯到底是什么结构呢?
(2)苯的邻位二溴代物只有一种说明什么?
八,强调。
科学研究表明: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化学说课教案篇十三
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通过演示电解质导电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索能力。
通过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在分析强弱电解质的同时,体会结构和性质的辩证关系。
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体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赖的和谐美。
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电离平衡常数。其中电离平衡常数在最新的教学大纲中已不再要求。
教材从初中溶液的导电性实验以及高一电离等知识入手,重点说明强电解质在水中全部电离,而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溶液中既有离子,又有分子。
同时,教材中配合图画,进一步说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转入到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讨论。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知识的核心和后面几节教学的基础,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关于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是本节的难点,教材并没有具体介绍,而是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自己应用平衡移动原理来分析,这样安排是因学生已具备讨论该问题的基础,而且通过讨论,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法建议
关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建议以复习相关内容为主,进而说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组织学生复习高一有关强、弱电解质以及化学键的知识。
(2)离子键、极性键。
建议采用回忆、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组织教学。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电解质的概念并结合实例依据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大小将其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然后再组织学生结合实例讨论各强、弱电解质中的主要化学键,从而得出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这既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建议教学中运用化学平衡知识及学习方法来学习本内容,并注意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重点介绍下面问题。
从弱电解质溶液中既存在弱电解质分子、又存在其电离出的离子这一事实出发,对弱电解质(如醋酸)溶于水时各微粒变化情况展开讨论,使学生明确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然后,引导学生联系化学平衡建立的条件,结合课本中图3-3(可制成挂图),讨论电离平衡的建立。强调指出当弱电解质分子的电离速率等于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时,电离过程就达到平衡状态。有条件的学校可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重点分析醋酸的电离平衡,与化学平衡的`特征相类比,归纳出电离平衡的特征:
(l)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动”。
(2)在电离平衡状态时,溶液中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定”。
(3)电离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就会发生移动――“变”。
利用教材中的讨论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外界条件的变化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使学生深刻认识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并了解平衡移动原理的使用范围。
最后,练习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重点强调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中要用可逆号、多元弱酸的电离要分步写。
化学说课教案篇十四
化学键。
【基础知识导引】。
一、学习目标要求。
1.掌握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
2.学会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用结构式表示简单共价分子。
3.掌握离子键、共价键的本质及其形成。
4.知道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概念,能够判断常见化合物的类别。
5.知道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知道氢键影响物质熔沸点。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离子键和共价键,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2.难点:离子键和共价键本质的理解。
【重点难点解析】。
(一)离子键。
1.氯化钠的形成。
[实验5―4]钠和氯气化合生成氯化钠。
实验目的:巩固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性质;探究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注意:钠的颗粒不宜太大,当钠粒熔成球状时就迅速将盛氯气的集气瓶倒扣在钠的上方不宜太迟。
讨论: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试用已学过的原子结构知识来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2.离子键的定义与实质。
(1)定义: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离子键。
(2)实质:就是阴离子(负电荷)与阳离子(正电荷)之间的电性作用。
3.离子键的形成和存在。
(1)形成;形成离子键的首要条件是反应物中元素的原子易发生电子得失而形成阴、阳离子。由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涵义可知,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一般都能形成离子键。
(2)存在:在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里一定存在离子键,同时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4.离子键的表示方法。
(1)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2)用电子式表示原子、离子原子:如铝原子?、氟原子:离子:如钠离子na、硫离子。
注意:写电子式,首先要弄清原子、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写离子的电子式,要正确地标出离子的电荷,对阴离子还要加一个“[],以表示原子得到的电子全归已有而不是共用。简单阳离子,其最外层电子已全部失去,其电子式就用离子符号表示即可。
(3)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nacl:。
cao:、na2s:、的电子式都是错误的。注意:像、
(4)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nacl的形成过程:
caf2的形成过程:
(二)共价键。
1.氯化氢的生成。
前面我们在[实验4―2]已经做了h2可在cl2中燃烧生成氯化氢的实验,初中我们也学习了在生成氯化氢分子的过程中,电子不是从一个原子转移到另一个原子,而是形成共用电子对,为cl原子和h原子所共用。通过共用电子h原子最外层形成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cl原子最外层形成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从而就形成了稳定结构共价化合物氯化氢。
2.共价键的定义和实质。
(1)定义: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共价键。
(2)实质:共用电子对(负电荷)与原子核(正电荷)之间的电性作用。
化学说课教案篇十五
1.使学生了解化学在人类进步中的作用。
2.使学生明确在高中阶段为什么要继续学习化学。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4.通过了解我国在化学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过程:[引言]在高中,化学仍是一门必修课。“”这句话引自美国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的一次讲话。也许我们对这句话的含意还知之甚少,相信学完本节课后一定会同意西博格教授的观点,对化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设问]除了合成材料外,人类社会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化学解决呢?化石能源是有限的,提高燃烧效率,开发新能源需要化学;保护人类居住的环境需要化学;提高农作物产量,解决吃饭问题需要化学;维护人体健康更离不开化学,我们不难看出在社会发展中,化学所起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
[设问]怎样才能运用化学知识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呢?(请同学们看课本图5,并讨论)。
[一分钟演讲]:请学生根据本节课提供的素材和自己的体会,做一分钟演讲:“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过渡]化学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如此重要,应该如何学好化学呢?[讲解]除了要注重化学实验,掌握有关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十分重要。在化学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方法有实验法、模型法、逻辑法等。在化学学习中,我们要从实验中获取大量的感性知识;许多结论要通过实验验证;许多未知需要实验去探索;作为研究化学必备的实验技能需要通过做实验去提高。目前的实验条件下,原子用眼睛不能直接看到,要研究化学规律必须了解原子的结构,这就需要建立原子的模型,通过模型去想象原子的真实结构。不仅原子需要,分子也需要,前面的牛胰岛素分子模型,是许多科技工作者汗水的结晶。因此,模型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逻辑法是科学研究普遍采用的方法。比如我们根据硫酸、盐酸等酸的性质可用归纳的方法得到酸的通性,又可以用类比的方法推断磷酸的性质。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学习中要注意训练科学方法,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勤于思考,并多阅读课外书籍,以获取更多的知识。相信大家在新学年里一定会学好化学。
化学说课教案篇十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溶液的浓稀与溶液的饱和、不饱和这两组概念的区别。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突出的是要培养学生在实验基础上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2.利用实验和数据的结合,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实验的分析研究,培养学生沿着“问题—实验—分析—结论”的思路,以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中心内容是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学生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对从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教材一开始就提出一杯水里是否可以无止境地溶解糖或食盐这样的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带到要讨论的问题中来。接着教材分别安排了两组实验[实验7-2]、[实验7-3]和[实验7-4],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只要条件固定,物质是不会无限制地溶解在溶剂中(彼此互溶者除外)。由此为依据,通过教师的归纳和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起“饱和溶液的概念”。
1.通过[实验7-2],学生应该了解:
(1)要判断物质的溶解是否有限度,就必须确定“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这两个条件。
(2)当这两个条件不变时,物质溶解的确都各有其限度。学生有了这两点认识之后,就能比较容易理解:当溶质溶解达到它的限度时(如果条件不变),溶液就处在一种特殊的状态即饱和状态。这时的溶液就是该状态下此溶质的饱和溶液。
如何教学生判断是否达到了溶解的限度呢?教材用“不能继续溶解而有固体剩余的时候”,这是利用可直接观察到的宏观现象作为判断溶液饱和的一个依据。但是利用“有固体剩余”来判断溶液已达饱和,又一定要以“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为前题,否则就没有意义。
[实验7-3]和[实验7-4]通过分析可以得到下列关系:对于大多数溶液来说:
(1)说明当改变饱和溶液的任何一个条件时,饱和溶液的状态都会被破坏,成为“不饱和溶液”。
(2)从反面证明饱和溶液定义的叙述必须有两个前提为条件,否则就没有意义。
(3)客观上向学生介绍了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两种可能的方法,即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至于相反过程,即由不饱和溶液转为饱和溶液,由于可能会引起物质的结晶析出,在本节暂不宜展开讨论。
2.为了消除学生把溶液的浓稀与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混为一谈,教材作了一段专门叙述。
通过[实验7-5],利用刚刚建立起来的饱和与不饱和概念及其判断方法,来分辨浓溶液与稀溶液,以及它们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区别,是很有说服力的,教师应很好利用这段教材,或讲解或指导阅读。在讨论时一定要向学生指明,溶液的浓稀,是指一定量溶剂中溶质的相对含量不同而言,与温度是否变化无关;饱和与不饱和是指溶质是否达到了最大溶解限度,受温度和溶剂的量两个条件的制约,表述的是溶液的一种存在状态,与溶液的“浓”、“稀”无关。
教学建议。
(1)边实验、边分析、过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他们积极思维,逐步建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教师演示实验并给出一些数据,引导学生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和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销售行业年会主持词(优秀17篇)
- 《乡土中国》读后感800字作文(优秀8篇)
- 摆渡人读后感300字(大全8篇)
- 2023年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精选20篇)
- 2023年两个确立研讨材料(优秀11篇)
- 宾馆工程部经理述职报告(汇总14篇)
- 2023年酒店消防安全应急预案(优秀11篇)
- 食堂消防安全应急预案(实用16篇)
- 最新推动办公室工作提速提质 办公室提质增效工作总结(九篇)
- 2023年ui设计工作计划(汇总10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