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哦,香雪教学设计(汇总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23:13:07 |
- zdfb |
- 8页
总结是对过去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可以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在撰写总结时,我们应该注重事实的客观描述。以下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都非常值得学习。
哦,香雪教学设计篇一
1.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
3.培养学生圈划关键词句的能力,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的品质。
说明:
铁凝的《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短篇小说,题目的感叹语调也提示和透露了这一点。《哦,香雪》是铁凝的成名作,作者选取了一个类似于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把叙述者确立在城市人的位置上,但又具有敏感的心灵和宽厚的胸怀,对那个封闭的小山村,对那一群普普通通的山里少女投来同情、关爱的一瞥,在看似稚嫩可笑的心理律动中发掘时代思潮的波澜。反映在小说的叙述结构上,作者并没有以情节线索来安排叙述,而是根据情感抒发的内在逻辑,把一些情节片段加以组接。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圈划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语句来鉴赏人物,通过景物描写来补充反映人物。
1.重点:小说三要素中的人物鉴赏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难点: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特色。
说明:
小说的情节十分简单,而相对较多的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使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作家特有的女性的细腻、敏感也突出了作品的抒情风格;但更重要的是时代思潮的影响,70年代末兴起的个性解放和主情主义思潮,使这一时期的小说出现了一种抒情化的倾向。闭塞的台儿沟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没有了过去的宁静,也扰乱了少女们的心,一方面是因为少女们天生的好奇心理,一方面是封闭的山寨对山外世界、对文明社会的向往之情,小说的情感基调是清新、婉丽、优美、纯净的,但并不意味着纤弱、单薄竿浅显,相反它寄予了作者对时代现实的严峻思考:那纯朴、淡远的美果然是迷人的,令人不由自主地去欣赏和赞美,但它恰恰又是与贫穷和闭塞联系在一起,在时代列车的呼啸声中,这种纯朴迷人的美还能保留多久呢?80年代是一个对“现代化”充满神秘与迷信的时代,一种新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现代化必然代表进步、文明和美好;反之,就是落后、封建和野蛮--,但敏锐的作家铁凝却从现代化(火车的象征)进入以前的人性淳朴的民间社会作出美轮美奂的.赞美,这种深远的意蕴,将会超越时空而发生永恒的魅力。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对于居住在深山里的人们来说,也许他们从小就有一个疑问:山外是什么?山外有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抒情小说《哦,香雪》就是这样一篇大山中的文章。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大山,是什么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在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吗?请大家用笔圈划出来。
1.火车打破了宁静。
圈划第5段,“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如今,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
2.“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在课堂上带着问题读课文,有明确的目的性,圈划课文也有明确的指向性,由于课文较长,整体预习之后,往往抓不住主干,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有目的的思考。
快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1.文本的故事情节略显散乱,让我们快速浏览课文,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2.在大概提炼出了整篇小说中的各个“事件”按“历时性”顺序之后,让我们把它们按照“共时性”事件的排列顺序重新编排:
火车进村——姑娘们打扮——姑娘们互开玩笑;
上学被人嘲笑——香雪看到铅笔盒,用鸡蛋换铅笔盒——香雪独自返回。
通过这样的一组排列,你能看清作者所想表达的内容吗?
1.火车进村,停靠一分钟,姑娘们打扮,看乘客/和列车工作人员搭讪,火车开走,姑娘们互开玩笑,做生意,凤娇与“北京话”聊天,香雪看到铅笔盒,上学被人嘲笑,车上的冷漠,香雪错上了车,用鸡蛋换铅笔盒,香雪独自返回,与姐妹们相遇。
2.在左一栏的正是属于“城市世界”的话语,而右一栏则是“乡村世界”的话语,中间一栏是“乡村世界”努力向“城市世界”靠拢的表现。
通过复述情节,理清文章结构铺排,思考这样的情节安排对文本有何作用。
再读课文。
鉴赏人物。
1.香雪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是在第几段?在文中找出原句并说说她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3.香雪追求的是不是“铅笔盒”这一具体物象?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用文中的原话)。
5.如果用几个词语来描绘香雪,你会选择哪几个呢?
1.小说第五段末尾便提到了两位主要人物:香雪和凤娇。她们俩都是对“火车”带来的那个——说得玄一些——不同的“世界”十分之渴盼,于是带有一种迫不及待的热情。而“总是”一词又使读者在此感到,香雪比凤娇显得更外向,也更积极主动。
2.这群姑娘都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搅乱了年轻的心,都像过节一样梳妆打扮,去迎接那列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的到来。
而她们感兴趣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油盖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而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铅笔盒,渴望交换铅笔盒。因为她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她想获得与别人同样平等的权利,想获得尊严,对文化知识的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在物品需求上迥然不同。
3.香雪的内心刻画中我们可以发现,香雪的追求其实已经超出了“铅笔盒”这一具体物象,而向往着那她自己——甚至包括叙述者——也说不清的那什么超越于一切她的知识范围所了解的东西之外的那个什么。这种焦虑从叙述者用日常语言对香雪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时可以显现出来:“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她好象忽然明白了同学们对于她的再三盘问,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她第一次意识到这是不光彩的,因为……”(着重为引者所加)我们当然不认为香雪的思考是错误的,但当她的思想用“贫穷”、“不光彩”等属于她的日常语汇来表达出来,却又显得单薄和贫瘠。当然,通过这些词我们已经可以了解到,香雪比她的姐妹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台儿沟需要的不是“完善”,而是“革新”。
4.作者用了一段插叙写了香雪用鸡蛋换到了铅笔盒,却是再次突出了“两个世界”不同的观念差异。香雪似乎不能领会属于“别个世界”的人们对于她所处的世界的怜悯和同情,而香雪则认定“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坚持把鸡蛋塞在女学生座位下面。换句话说,香雪认为白拿铅笔盒是“不光彩”的事情,而以四十个鸡蛋换来,就可以使双方达成“平等”。
5.追求知识,有着山里人特有淳朴、真纯、尊严。
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是重中之重,而散文化的语言,抒情式的表达,使得分析文本时必需注重关键词句的表面和引申,看出词句背后的深意。注重培养学生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细读章节。
注重景物。
小说重点描写了香雪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文具盒。当她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怕——不怕——犹豫——坚定。
她的内心变化是用景物烘托得,找一找相关的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月夜山景的图画,它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明确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强调人物描写重方法;环境描写重作用的考察重心。
小结课文。
《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短篇小说,也是铁凝的成名作。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小说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
教师的小结必不可少,通过小节使得学生对文章主旨更深的探讨。
课后作业。
学生按照要求,想象完成作业。
作业的开放化设计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人物命运的思考。
思路点拨。
铁凝曾经说过,世上最纯洁、美丽的情感就是少女的梦想。尽管它幼稚、缥缈,甚至可笑,尽管它也许是人性中最为软弱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最可宝贵的一种情感,作为美的对象,它可以洗涤人性中那些功利的、自私的、丑陋的部分,至少可以作为这些东西的反衬和对照。小说中香雪那洁如水晶的目光,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少女们那飘荡在山谷里的天真烂漫的笑声,还有少女凤娇对乘务员“北京话”的那种无私无邪的情感,都是少女世界的特有的美丽风景。小说重点写了少女香雪的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为此,她甘愿被父母责怪,而且一个人摸黑走了三十里的山路,这对一个平时说话不多,胆子又小的山村少女来说,需要极大的勇气。作者还有意交代了香雪这一举动的心理动力,那就是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还有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
在小说的叙述结构上,作者并没有以情节线索来安排叙述,而是根据情感抒发的内在逻辑,把一些情节片段加以组接。她极力在“一分钟”里开掘,细致入微地描写了香雪们对新生活的纯真、热切的向往和追求;将一些每天一分钟里发生的事件以特定的方式加以精心的选择、排列和叙述,最后以香雪换铅笔盒的“冒险”为终结,尤其对香雪夜归的情景做了浓墨重彩的渲染,使情感的抒发达到高潮,就如一支优美动人的小夜曲。
练习举隅。
1.作者凭着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优美的文笔写作,表现独特,语言清新淡雅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读者心里,两岸风景美不胜收,无论是叙述语言,诸如对火车拟人化的描绘,还是对人物如香雪做生意的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对话,写得都很美。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
(1)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2)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要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
(3)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生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4)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哦,香雪教学设计篇二
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
3.培养学生圈划关键词句的能力,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的品质。说明:
重点:小说三要素中的人物鉴赏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难点: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特色。说明:
铁凝曾经说过,世上最纯洁、美丽的情感就是少女的梦想。尽管它幼稚、缥缈,甚至可笑,尽管它也许是人性中最为软弱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最可宝贵的一种情感,作为美的对象,它可以洗涤人性中那些功利的、自私的、丑陋的部分,至少可以作为这些东西的反衬和对照。小说中香雪那洁如水晶的目光,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少女们那飘荡在山谷里的天真烂漫的笑声,还有少女凤娇对乘务员“北京话”的那种无私无邪的情感,都是少女世界的特有的美丽风景。小说重点写了少女香雪的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为此,她甘愿被父母责怪,而且一个人摸黑走了三十里的山路,这对一个平时说话不多,胆子又小的山村少女来说,需要极大的勇气。作者还有意交代了香雪这一举动的心理动力,那就是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还有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
哦,香雪教学设计篇三
一、 简介并导入:
1.作者简介。
铁凝,祖籍河北赵县,1957年9月生于北京,1975年于保定高中毕业后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1979年回保定,在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自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约150余万字。1982年发表短篇小说《哦,香雪》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它真实的描写了一个少女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和纯真美女的品格。1984年〈〈六月的话题〉〉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麦秸垛〉〉获1986至1987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1984年铁凝调入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现为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和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了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期。1988年还写成第一部分长篇小说〈〈玫瑰门〉〉,它一改铁凝以往那种和谐理想的诗意境界,透过几代女人生存竞争的较量与厮杀,彻底撕开了生活中丑陋和血污和一面。
2.写作背景。
在20世纪的中国,人性和人道主义一直是文学的普遍而敏感的话题,“人的觉醒”不仅为“五四”新文学带来了普遍的人道主义,也开成了新文学的创作的强烈的文体意识和鲜明的个性特征。新文学在以后的发展虽然经历了许多曲折,但人道主义始终是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的主要思想内涵和情感依托。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文学中的人性与人道主义被作为大逆不道的异端邪说,并且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受到越来越严厉的打击,被不加区别地斥之为“资产阶级思想”“修正主义理论”,作家的独立思考与艺术个性都不得被否定,他们必须在政治斗争中被各种大一统的思想与思想模式所改造和取代。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的惟一属性和文艺批评的惟一标准,人道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人道主义才又在中国盛行。而作为有着广泛影响的文学也必然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强烈的关注。铁凝的小说《哦,香雪》也正产生于此时,它深刻地反映了80年代初整个中国走向文明、开放的艰难与坎坷。她的小说常以普通人生活为表现对象,通过平凡的日常事物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心灵世界,并借助人物心灵深处的触动传达具有时代特征的情绪。她善于从自己独特的视角捕捉人物内心的活动,以清丽简洁、富有音乐性和诗意的语言,营造空灵、淡远、含蓄的艺术境界。
二、初步感知,把握情节。
引子 火车开进了小山村。
开端 姑娘们欢乐的时刻 向往文明。
发展 香雪渴望有铅笔盒 渴望脱贫。
高潮 香雪换回铅笔盒 自尊自爱。
结局 香雪深夜归。
三、感知课文,讨论把握几个问题。
1、 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2、 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了服饰和容貌后,就朝村口火车经过的地方跑,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凤娇是第二。起初是观望议论,后来就做生意换一些发卡、纱巾之类的装饰品,再后来想换一个铅笔盒,最后为换一个铅笔盒香雪还登上火车走出了三十里路。发生了有过程的变化。
让学生试读课题《哦,香雪》,用自己觉得最好的感觉和声音表达出来。
3、 香雪与其他姑娘们的表现有什么异同?
香雪与其他姑娘们一样,表现了她们对山外世界装扮的关注,对美的十分热烈地向往和追求。所不同的是,香雪在她们的追求中,更注重的是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识和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的姑娘。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
第二课时。
一、 读赏人物形象:
明确:不同的人物话语不同,潜台词非常丰富。凤娇说话大胆直率:“哟,我们小,你就老了吗?”缩小年龄距离,暗示下文凤娇对“北京话”的非同一般的感情。香雪少言寡语,性格文静腼腆,内心世界极其丰富。“那个姑娘”虽没名字,打趣凤娇的言谈,泼辣性格分明不在凤娇之下。
明确:其中写了香雪丰富的心理活动。利用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一路的机会,写到了她害怕的心理,写到了得到朝思暮想的铅笔盒而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还想到了台儿沟贫穷落后,展望它将来,还想到了爹和娘……表达了她对山里人命运的思考,表现了她对现代文明的向往,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之所以写得特别详细,是因为小说主要是为了刻画香雪这个人物形象,表现她为了获取一个铅笔盒而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而这一情节正好可以充分地说明问题,前面的情节主要起铺垫作用。
3、 怎样认识香雪和她追求的铅笔盒?
明确:小说用两个情节写香雪想得到铅笔盒,并为此走出了三十里夜路,可见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跟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就象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从她身上,可以显示强烈的时代意义。
二、品味小说的语言,完成练习题。
作者凭着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优美的文笔写作,表现独特,语言清新淡雅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读者心里,两岸风景美不胜收,无论是叙述语言,诸如对火车拟人化的描绘,还是对人物如香雪做生意的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对话,写得都很美。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
1、 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五彩缤纷”表明姑娘们对这一分钟的期盼,这里有她们的“喜怒哀乐”,表明她们对这一分钟内发生的故事,心情是复杂的,既高兴,又伤心,高兴可以每天接触大山以外的现代文明,伤心是不能走出大山,融入现代文明的世界中去。
2、 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要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
“故意磨磨蹭蹭”是因为喜欢,想多待一会,特别是开她玩笑后更有那一点意思了;“更够意思”是说“北京话”对她更好。这里她对“北京话”好,实质上表明她爱“北京话”所代表的现代都市文明。“北京话”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
3、 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生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着意刻画香雪的清纯;“美好的感情”是一种非常健康非常纯洁的感情,不会有其他杂质,说明香雪的纯净的美,可以感化别人,使别人的心灵也变得更美好。这是对人物的侧面描写,效果非常好。
4、 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被感动得颤栗”它拟人又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含义丰富。
哦,香雪教学设计篇四
1.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
3.培养学生圈划关键词句的能力,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的品质。
说明:
铁凝的《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短篇小说,题目的感叹语调也提示和透露了这一点。《哦,香雪》是铁凝的成名作,作者选取了一个类似于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把叙述者确立在城市人的位置上,但又具有敏感的心灵和宽厚的胸怀,对那个封闭的小山村,对那一群普普通通的山里少女投来同情、关爱的一瞥,在看似稚嫩可笑的心理律动中发掘时代思潮的波澜。反映在小说的叙述结构上,作者并没有以情节线索来安排叙述,而是根据情感抒发的内在逻辑,把一些情节片段加以组接。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圈划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语句来鉴赏人物,通过景物描写来补充反映人物。
1.重点:小说三要素中的人物鉴赏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难点: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特色。
说明:
小说的情节十分简单,而相对较多的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使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作家特有的女性的细腻、敏感也突出了作品的抒情风格;但更重要的是时代思潮的影响,70年代末兴起的个性解放和主情主义思潮,使这一时期的小说出现了一种抒情化的倾向。闭塞的台儿沟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没有了过去的宁静,也扰乱了少女们的心,一方面是因为少女们天生的好奇心理,一方面是封闭的山寨对山外世界、对文明社会的向往之情,小说的情感基调是清新、婉丽、优美、纯净的,但并不意味着纤弱、单薄竿浅显,相反它寄予了作者对时代现实的严峻思考:那纯朴、淡远的美果然是迷人的,令人不由自主地去欣赏和赞美,但它恰恰又是与贫穷和闭塞联系在一起,在时代列车的呼啸声中,这种纯朴迷人的美还能保留多久呢?80年代是一个对“现代化”充满神秘与迷信的时代,一种新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现代化必然代表进步、文明和美好;反之,就是落后、封建和野蛮--,但敏锐的作家铁凝却从现代化(火车的象征)进入以前的人性淳朴的民间社会作出美轮美奂的赞美,这种深远的意蕴,将会超越时空而发生永恒的魅力。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对于居住在深山里的人们来说,也许他们从小就有一个疑问:山外是什么?山外有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抒情小说《哦,香雪》就是这样一篇大山中的文章。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大山,是什么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在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吗?请大家用笔圈划出来。
1.火车打破了宁静。
圈划第5段,“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如今,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
2.“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在课堂上带着问题读课文,有明确的目的性,圈划课文也有明确的指向性,由于课文较长,整体预习之后,往往抓不住主干,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有目的的思考。
快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1.文本的故事情节略显散乱,让我们快速浏览课文,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2.在大概提炼出了整篇小说中的各个“事件”按“历时性”顺序之后,让我们把它们按照“共时性”事件的排列顺序重新编排:
火车进村——姑娘们打扮——姑娘们互开玩笑;
上学被人嘲笑——香雪看到铅笔盒,用鸡蛋换铅笔盒——香雪独自返回。
通过这样的一组排列,你能看清作者所想表达的内容吗?
1.火车进村,停靠一分钟,姑娘们打扮,看乘客/和列车工作人员搭讪,火车开走,姑娘们互开玩笑,做生意,凤娇与“北京话”聊天,香雪看到铅笔盒,上学被人嘲笑,车上的冷漠,香雪错上了车,用鸡蛋换铅笔盒,香雪独自返回,与姐妹们相遇。
2.在左一栏的正是属于“城市世界”的话语,而右一栏则是“乡村世界”的话语,中间一栏是“乡村世界”努力向“城市世界”靠拢的表现。
通过复述情节,理清文章结构铺排,思考这样的情节安排对文本有何作用。
再读课文。
鉴赏人物。
1.香雪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是在第几段?在文中找出原句并说说她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3.香雪追求的是不是“铅笔盒”这一具体物象?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用文中的原话)。
5.如果用几个词语来描绘香雪,你会选择哪几个呢?
1.小说第五段末尾便提到了两位主要人物:香雪和凤娇。她们俩都是对“火车”带来的那个——说得玄一些——不同的“世界”十分之渴盼,于是带有一种迫不及待的热情。而“总是”一词又使读者在此感到,香雪比凤娇显得更外向,也更积极主动。
2.这群姑娘都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搅乱了年轻的心,都像过节一样梳妆打扮,去迎接那列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的到来。
而她们感兴趣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油盖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而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铅笔盒,渴望交换铅笔盒。因为她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她想获得与别人同样平等的权利,想获得尊严,对文化知识的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在物品需求上迥然不同。
3.香雪的内心刻画中我们可以发现,香雪的追求其实已经超出了“铅笔盒”这一具体物象,而向往着那她自己——甚至包括叙述者——也说不清的那什么超越于一切她的知识范围所了解的东西之外的那个什么。这种焦虑从叙述者用日常语言对香雪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时可以显现出来:“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她好象忽然明白了同学们对于她的再三盘问,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她第一次意识到这是不光彩的,因为……”(着重为引者所加)我们当然不认为香雪的思考是错误的,但当她的思想用“贫穷”、“不光彩”等属于她的日常语汇来表达出来,却又显得单薄和贫瘠。当然,通过这些词我们已经可以了解到,香雪比她的姐妹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台儿沟需要的不是“完善”,而是“革新”。
4.作者用了一段插叙写了香雪用鸡蛋换到了铅笔盒,却是再次突出了“两个世界”不同的观念差异。香雪似乎不能领会属于“别个世界”的人们对于她所处的世界的怜悯和同情,而香雪则认定“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坚持把鸡蛋塞在女学生座位下面。换句话说,香雪认为白拿铅笔盒是“不光彩”的事情,而以四十个鸡蛋换来,就可以使双方达成“平等”。
5.追求知识,有着山里人特有淳朴、真纯、尊严。
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是重中之重,而散文化的语言,抒情式的表达,使得分析文本时必需注重关键词句的表面和引申,看出词句背后的深意。注重培养学生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细读章节。
注重景物。
小说重点描写了香雪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文具盒。当她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怕——不怕——犹豫——坚定。
她的内心变化是用景物烘托得,找一找相关的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月夜山景的图画,它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明确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强调人物描写重方法;环境描写重作用的考察重心。
小结课文。
《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短篇小说,也是铁凝的成名作。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小说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
教师的小结必不可少,通过小节使得学生对文章主旨更深的探讨。
课后作业。
学生按照要求,想象完成作业。
作业的开放化设计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人物命运的思考。
思路点拨。
铁凝曾经说过,世上最纯洁、美丽的情感就是少女的梦想。尽管它幼稚、缥缈,甚至可笑,尽管它也许是人性中最为软弱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最可宝贵的一种情感,作为美的对象,它可以洗涤人性中那些功利的、自私的、丑陋的部分,至少可以作为这些东西的反衬和对照。小说中香雪那洁如水晶的目光,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少女们那飘荡在山谷里的天真烂漫的笑声,还有少女凤娇对乘务员“北京话”的那种无私无邪的情感,都是少女世界的特有的美丽风景。小说重点写了少女香雪的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为此,她甘愿被父母责怪,而且一个人摸黑走了三十里的山路,这对一个平时说话不多,胆子又小的山村少女来说,需要极大的勇气。作者还有意交代了香雪这一举动的心理动力,那就是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还有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
在小说的叙述结构上,作者并没有以情节线索来安排叙述,而是根据情感抒发的内在逻辑,把一些情节片段加以组接。她极力在“一分钟”里开掘,细致入微地描写了香雪们对新生活的纯真、热切的向往和追求;将一些每天一分钟里发生的事件以特定的方式加以精心的选择、排列和叙述,最后以香雪换铅笔盒的“冒险”为终结,尤其对香雪夜归的情景做了浓墨重彩的渲染,使情感的抒发达到高潮,就如一支优美动人的小夜曲。
练习举隅。
1.作者凭着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优美的文笔写作,表现独特,语言清新淡雅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读者心里,两岸风景美不胜收,无论是叙述语言,诸如对火车拟人化的描绘,还是对人物如香雪做生意的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对话,写得都很美。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
(1)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2)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要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
(3)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生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4)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教学目标】1.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2.赏析作品纯朴、优美的语言风格,体会‚散文体小说‛的特点。3.启迪学生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培养对时......
一、教学目标:学会探究小说主题二、教学重点:如何把握小说主题三、教学难点:掌握小说阅读方式四、教学时数: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一则短......
哦,香雪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提问:一分钟能做什么?(学生众说纷纭)大家第一次看到火车时是什么心情?
二、走进作者、写作背景。
通过出示作者的作品及简单介绍,与课前学生找的相关资料,互相补充,从而迅速对作者有了深刻的认识。
三、快速浏览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1.文本的故事情节略显散乱,让我们快速浏览课文,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通过复述情节,理清文章结构铺排,思考这样的情节安排对文本有何作用。
四、小组合作、探究。
3、在大概提炼出了整篇小说中的各个“事件”按“历时性”顺序之后,让我们把它们按照“共时性”事件的排列顺序重新编排:
火车进村——姑娘们打扮——姑娘们互开玩笑;停靠一分钟——。
看乘客/和列车工作人员搭讪,凤娇与“北京话”聊天,做生意——火车开走;上学被人嘲笑——香雪看到铅笔盒,用鸡蛋换铅笔盒——香雪独自返回。
通过这样的一组排列,你能看清作者所想表达的内容吗?明确:1.火车打破了宁静。
圈划第5段,“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如今,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
2.“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3.火车进村,停靠一分钟,姑娘们打扮,看乘客/和列车工作人员搭讪,火车开走,姑娘们互开玩笑,做生意,凤娇与“北京话”聊天,香雪看到铅笔盒,上学被人嘲笑,车上的冷漠,香雪错上了车,用鸡蛋换铅笔盒,香雪独自返回,与姐妹们相遇。
2.在左一栏的正是属于“城市世界”的话语,而右一栏则是“乡村世界”的话语,中间一栏是“乡村世界”努力向“城市世界”靠拢的表现。
此环节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课堂上带着问题读课文,有明确的目的性,圈划课文也有明确的指向性,由于课文较长,整体预习之后,往往抓不住主干,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有目的的思考。
五、再读课文鉴赏人物。
1.香雪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是在第几段?在文中找出原句并说说她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3.香雪追求的是不是“铅笔盒”这一具体物象?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用文中的原话)。
5.如果用几个词语来描绘香雪,你会选择哪几个呢?明确:
1.小说第五段末尾便提到了两位主要人物:香雪和凤娇。她们俩都是对“火车”带来的那个——说得玄一些——不同的“世界”十分之渴盼,于是带有一种迫不及待的热情。而“总是”一词又使读者在此感到,香雪比凤娇显得更外向,也更积极主动。2.这群姑娘都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搅乱了年轻的心,都像过节一样梳妆打扮,去迎接那列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的到来。
而她们感兴趣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油盖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而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铅笔盒,渴望交换铅笔盒。因为她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她想获得与别人同样平等的权利,想获得尊严,对文化知识的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在物品需求上迥然不同,3.香雪的内心刻画中我们可以发现,香雪的追求其实已经超出了“铅笔盒”这一具体物象,而向往着那她自己——甚至包括叙述者——也说不清的那什么超越于一切她的知识范围所了解的东西之外的那个什么。这种焦虑从叙述者用日常语言对香雪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时可以显现出来:“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她好象忽然明白了同学们对于她的再三盘问,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她第一次意识到这是不光彩的,因为„„”(着重为引者所加)我们当然不认为香雪的思考是错误的,但当她的思想用“贫穷”、“不光彩”等属于她的日常语汇来表达出来,却又显得单薄和贫瘠。当然,通过这些词我们已经可以了解到,香雪比她的姐妹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台儿沟需要的不是“完善”,而是“革新”。
4.作者用了一段插叙写了香雪用鸡蛋换到了铅笔盒,却是再次突出了“两个世界”不同的观念差异。香雪似乎不能领会属于“别个世界”的人们对于她所处的世界的怜悯和同情,而香雪则认定“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坚持把鸡蛋塞在女学生座位下面。换句话说,香雪认为白拿铅笔盒是“不光彩”的事情,而以四十个鸡蛋换来,就可以使双方达成“平等”。5.追求知识,有着山里人特有淳朴、真纯、尊严。
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是重中之重,而散文化的语言,抒情式的表达,使得分析文本时必需注重关键词句的表面和引申,看出词句背后的深意。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突出小说的人物描写,通过合作研究,学生能阐述出任务的形象特点,同时注重培养了学生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六、细读章节注重景物。
小说重点描写了香雪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文具盒。当她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怕——不怕——犹豫——坚定。她的内心变化是用景物烘托得,找一找相关的景物描写。景物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月夜山景的图画,它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此环节的设计,学生明确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强调人物描写重方法;环境描写重作用的考察重心。
七、小结课文。
《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短篇小说,也是铁凝的成名作。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小说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教师的小结必不可少,通过小节使得学生对文章主旨更深的探讨。
八、课后作业。
1、文章到这里虽然结束了,但我们设想一下,这些人物在追求所谓文明的时候会变成什么样呢?学生按照要求,想象完成作业。
2、任选一段认为精彩的语段,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进行写作的训练。
在作业布置上,我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任学生二选一自由选择完成。习题一开放化设计使学生对本节课知识作进一步巩固和延伸,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人物命运的思考。习题二将所学知识与专业特点紧密联系,体现学以致用。
五、教学反思。
反思这一节课,有欣慰,也有些须遗憾。欣慰的是,学生的表现非常精彩。课堂上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研读文本、质疑、解疑、合作、讨论、探究、独立鉴赏,不时迸射智慧火花,体现了较好的语文学习素养,课堂气氛融洽、和谐、活跃。这正是我所期待的效果。我所理解的理想课堂是:每个学生都被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学就是为了开发和提高个人的创造思维而进行的互助式悟性训练。老师带领学生挖掘自身的潜能,帮助他们寻找独特的自我。我想这也就是新课程语文个性化教学的精髓所在。本节课,我能充分地尊重学生,鼓励他们,信任他们,激励他们较顺利地完成了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我的遗憾也是我最深的感受:教学上的“贪多”,就一定有“嚼不烂”之处。《哦,香雪》情节简单,人物少,但艺术特色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清新质朴的语言,都是这篇文章的精彩之处,学生在独立鉴赏时,一定会有学习的愿望,而学生的需要就是课堂教学的需要。但在短短的一节课,要做到面面俱到,自己的“教功”确实太浅。课堂预设性强,为完成预设目标,所以课堂的节奏很快,有些问题没能展开,给人以蜻蜓点水之感,例如对人物语言的鉴赏,没有充分展开。
如果重新设计这节课,我会安排两课时,让学生充分地触摸文本、解读文本、表达思想。
一节课,成功也好,失败也好,都已不重要——教者的收获才是最重要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的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我从学生身上看到了希望,更加强了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信心。
《致橡树》说课稿。
一、说教材。
《致橡树》是高教版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第一单元。作为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开始,本单元安排的是诗歌的阅读与欣赏,选编了一些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这些诗歌的作者、时代、题材各不相同,风格差异也比较明显,但是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致橡树》是我国当代女诗人舒婷的成名作,也是她爱情诗的代表作。诗人热情而坦诚地歌唱了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新型爱情观。
全诗感情基调理智、冷静,意象明丽、隽美,思维缜密、流畅。据此,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现代诗歌的特点,尤其是意象运用、象征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和语文创新能力。
情意目标——领会作者对传统爱情观的否定,对平等独立的爱情的憧憬及对“人”的关切之情,并希冀由此赢得学生的思考和共鸣。
教学重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依据:本诗的创作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但诗人追求的爱情观对当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只有了解了诗人的爱情观,才能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与拓展。
教学难点:意象象征义的分析。
二、说教法。
精巧导入--创造美,激情诵读--感受美,仔细品味--领悟美的方法。本单元是诗歌单元,虽说学生在小学、初中就已经接触过诗歌,但大多都比较浅显,因此,怎样引导学生从诗歌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是本单元的主要教学任务。我认为教学本文的关键是阅读、欣赏、讨论与比较,即在反复诵读的同时,以讨论探究比较的方式感悟、理解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又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因此,我把教学步骤设置为“导入——诵读——讨论"三个环节。这几个环节的设计,是依据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旺盛的求知欲,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能动地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完成知识的学习与审美训练。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多重的感官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产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与教师的启发引导相结合,通过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另外,由于这首诗歌是自读课文,所以,在课时安排上我计划用一课时来完成教学。
三、教学过程。
1.导入定向:创造气氛,奠定情感。意在渲染氛围,在思维、情感、个性等方面唤起学生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首先,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导入”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好的导语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文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从而有助于教师教学。然而,这首诗所表达的主题——爱情,对于许多中学教师来说是惟恐避之不及的,因而,我选择了一个新的视角——诗的视角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我大胆地把导语设计成为:“有人说,没有诗歌的民族是悲哀的,我很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我更庆幸的是诗歌伴随着我们成长。诗,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还能够陶冶我们的性情,滋养我们的心智。古诗如此,新诗亦然。被称为“朦胧诗”派掌门人的舒婷就以一首《致橡树》深深打动了一代年轻人的心,这首现代诗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震撼力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舒婷,走进她的《致橡树》。”这一导语设计,目的是在于唤起学生对朦胧诗及对舒婷《致橡树》的好感。
2.作者介绍: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作者舒婷及朦胧诗派的一些知识。依据:因为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新的语文大纲重新把文学常识的内容纳入到考试中来,因此,让学生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是必不可少的。
3.鉴别欣赏:品味语言,感知意象。同过通过多媒体示范朗读和学生自己品读,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歌,感悟诗情。
依据:读是学习诗歌的基础环节,也是主要环节。因此,形式多样的诵读是诗歌教学的重中之重。
4、讨论:
提出三个问题,学生讨论:(1)诗人否定什么样的爱情观?
明确:诗人批驳种种世俗的爱情观,在诗人看来,爱情不是向一方攀附,也不是单方面的痴恋,即使是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
(2)诗人肯定什么样的爱情观?
明确:诗人追求高尚、进步的爱情观,即必须在相知相恋相依,相互平等,互相独立的基础上各自实现自我的价值。
情内涵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
5、小结:
诗人按照先破后立的艺术构思,在诗的开头首先否定了种种世俗的爱情观;接着在强调独立平等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的爱情。这两种爱情观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强调了爱的基础独立、平等。在舒婷看来,尤其是作为女性诗人看来,“她”有没有真正的独立平等意识、是不是十分珍视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尊严是非常重要的。
本诗写于1977年,当时正好是在“文革”后对“文革”中人性扭曲、等级明显的社会现象的反思,女诗人回想几千年来中国妇女总处在男尊女卑的生存状态下,以饱含情感的笔触,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向世人宣告女性是独立的,与男性是平等的,应该与男性公民一起创造美好的生活,所以本诗可以理解为女性的独立宣言。
6、作业:
(1)背诵全诗。
(2)搜集自己喜欢的爱情格言。
(3)写一首健康的能表达自己观点的爱情诗,适当的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哦,香雪教学设计篇六
1、理解小说折射的时代信息。
2、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
3、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目的之2,难点:目的之3。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
一、简介并导入:
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的小说。作者铁凝,1957年生,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发表中短篇小说60余篇,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夜路》,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小说集》。她以一个女作家的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真挚美好的情致,对生活素材独到的发掘和精巧提取,语言清朗睿智,作品蕴涵深挚,质朴优美。
二、阅读分析并说明过渡语。
小说主要写了四个情节:
1、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
2、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过渡语是: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3、香雪渴望有一个铅笔盒,过渡语是:“也难怪,咱们香雪是学生呀。”也有人替香雪分辨。
4、香雪夜走三十里路得到心爱的铅笔盒,过渡语是:可是,那诱人的哒哒声老是在耳边响个没完。
三、感知课文,讨论把握几个问题。
1、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2、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了服饰和容貌后,就朝村口火车经过的地方跑,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凤娇是第二。起初是观望议论,后来就做生意换一些发卡、纱巾之类的装饰品,再后来想换一个铅笔盒,最后为换一个铅笔盒香雪还登上火车走出了三十里路。发生了有过程的变化。
3、香雪与其他姑娘们的表现有什么异同?
香雪与其他姑娘们一样,表现了她们对山外世界装扮的关注,对美的十分热烈地向往和追求。所不同的是,香雪在她们的追求中,更注重的是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识和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的姑娘。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
第二课时。
一、读赏人物形象:
明确:不同的人物话语不同,潜台词非常丰富。凤娇说话大胆直率:“哟,我们小,你就老了吗?”缩小年龄距离,暗示下文凤娇对“北京话”的非同一般的感情。香雪少言寡语,性格文静腼腆,内心世界极其丰富。“那个姑娘”虽没名字,打趣凤娇的言谈,泼辣性格分明不在凤娇之下。
明确:其中写了香雪丰富的心理活动。利用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一路的机会,写到了她害怕的心理,写到了得到朝思暮想的铅笔盒而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还想到了台儿沟贫穷落后,展望它将来,还想到了爹和娘……表达了她对山里人命运的思考,表现了她对现代文明的向往,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之所以写得特别详细,是因为小说主要是为了刻画香雪这个人物形象,表现她为了获取一个铅笔盒而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而这一情节正好可以充分地说明问题,前面的情节主要起铺垫作用。
3、怎样认识香雪和她追求的铅笔盒?
明确:小说用两个情节写香雪想得到铅笔盒,并为此走出了三十里夜路,可见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跟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就象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从她身上,可以显示强烈的时代意义。
二、品味小说的语言,完成练习题。
作者凭着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优美的文笔写作,表现独特,语言清新淡雅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读者心里,两岸风景美不胜收,无论是叙述语言,诸如对火车拟人化的描绘,还是对人物如香雪做生意的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对话,写得都很美。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
1、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五彩缤纷”表明姑娘们对这一分钟的期盼,这里有她们的“喜怒哀乐”,表明她们对这一分钟内发生的故事,心情是复杂的,既高兴,又伤心,高兴可以每天接触大山以外的现代文明,伤心是不能走出大山,融入现代文明的世界中去。
2、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要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
“故意磨磨蹭蹭”是因为喜欢,想多待一会,特别是开她玩笑后更有那一点意思了;“更够意思”是说“北京话”对她更好。这里她对“北京话”好,实质上表明她爱“北京话”所代表的现代都市文明。“北京话”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
3、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生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着意刻画香雪的清纯;“美好的感情”是一种非常健康非常纯洁的感情,不会有其他杂质,说明香雪的纯净的美,可以感化别人,使别人的心灵也变得更美好。这是对人物的侧面描写,效果非常好。
4、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被感动得颤栗”它拟人又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含义丰富。
哦,香雪教学设计篇七
1.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
3.培养学生圈划关键词句的能力,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的品质。
说明:
铁凝的《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短篇小说,题目的感叹语调也提示和透露了这一点。《哦,香雪》是铁凝的成名作,作者选取了一个类似于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把叙述者确立在城市人的位置上,但又具有敏感的心灵和宽厚的胸怀,对那个封闭的小山村,对那一群普普通通的山里少女投来同情、关爱的一瞥,在看似稚嫩可笑的心理律动中发掘时代思潮的波澜。反映在小说的叙述结构上,作者并没有以情节线索来安排叙述,而是根据情感抒发的内在逻辑,把一些情节片段加以组接。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圈划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语句来鉴赏人物,通过景物描写来补充反映人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小说三要素中的人物鉴赏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难点: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特色。
说明:
小说的情节十分简单,而相对较多的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使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作家特有的女性的细腻、敏感也突出了作品的抒情风格;但更重要的是时代思潮的影响,70年代末兴起的个性解放和主情主义思潮,使这一时期的小说出现了一种抒情化的倾向。闭塞的台儿沟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没有了过去的宁静,也扰乱了少女们的心,一方面是因为少女们天生的好奇心理,一方面是封闭的山寨对山外世界、对文明社会的向往之情,小说的情感基调是清新、婉丽、优美、纯净的,但并不意味着纤弱、单薄竿浅显,相反它寄予了作者对时代现实的严峻思考:那纯朴、淡远的美果然是迷人的,令人不由自主地去欣赏和赞美,但它恰恰又是与贫穷和闭塞联系在一起,在时代列车的呼啸声中,这种纯朴迷人的美还能保留多久呢?80年代是一个对“现代化”充满神秘与迷信的时代,一种新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现代化必然代表进步、文明和美好;反之,就是落后、封建和野蛮--,但敏锐的作家铁凝却从现代化(火车的象征)进入以前的人性淳朴的民间社会作出美轮美奂的赞美,这种深远的意蕴,将会超越时空而发生永恒的魅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对于居住在深山里的人们来说,也许他们从小就有一个疑问:山外是什么?山外有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抒情小说《哦,香雪》就是这样一篇大山中的文章。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大山,是什么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在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吗?请大家用笔圈划出来。
1.火车打破了宁静。
圈划第5段,“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如今,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
2.“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在课堂上带着问题读课文,有明确的目的性,圈划课文也有明确的指向性,由于课文较长,整体预习之后,往往抓不住主干,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有目的的思考。
快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1.文本的故事情节略显散乱,让我们快速浏览课文,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2.在大概提炼出了整篇小说中的各个“事件”按“历时性”顺序之后,让我们把它们按照“共时性”事件的排列顺序重新编排:
火车进村——姑娘们打扮——姑娘们互开玩笑;
上学被人嘲笑——香雪看到铅笔盒,用鸡蛋换铅笔盒——香雪独自返回。
通过这样的一组排列,你能看清作者所想表达的内容吗?
1.火车进村,停靠一分钟,姑娘们打扮,看乘客/和列车工作人员搭讪,火车开走,姑娘们互开玩笑,做生意,凤娇与“北京话”聊天,香雪看到铅笔盒,上学被人嘲笑,车上的冷漠,香雪错上了车,用鸡蛋换铅笔盒,香雪独自返回,与姐妹们相遇。
2.在左一栏的正是属于“城市世界”的话语,而右一栏则是“乡村世界”的话语,中间一栏是“乡村世界”努力向“城市世界”靠拢的表现。
通过复述情节,理清文章结构铺排,思考这样的情节安排对文本有何作用。
再读课文。
鉴赏人物。
1.香雪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是在第几段?在文中找出原句并说说她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3.香雪追求的是不是“铅笔盒”这一具体物象?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用文中的原话)。
5.如果用几个词语来描绘香雪,你会选择哪几个呢?
1.小说第五段末尾便提到了两位主要人物:香雪和凤娇。她们俩都是对“火车”带来的那个——说得玄一些——不同的“世界”十分之渴盼,于是带有一种迫不及待的热情。而“总是”一词又使读者在此感到,香雪比凤娇显得更外向,也更积极主动。
2.这群姑娘都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搅乱了年轻的心,都像过节一样梳妆打扮,去迎接那列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的到来。
而她们感兴趣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油盖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而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铅笔盒,渴望交换铅笔盒。因为她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她想获得与别人同样平等的权利,想获得尊严,对文化知识的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在物品需求上迥然不同。
3.香雪的内心刻画中我们可以发现,香雪的追求其实已经超出了“铅笔盒”这一具体物象,而向往着那她自己——甚至包括叙述者——也说不清的那什么超越于一切她的知识范围所了解的东西之外的那个什么。这种焦虑从叙述者用日常语言对香雪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时可以显现出来:“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她好象忽然明白了同学们对于她的再三盘问,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她第一次意识到这是不光彩的,因为……”(着重为引者所加)我们当然不认为香雪的思考是错误的,但当她的思想用“贫穷”、“不光彩”等属于她的日常语汇来表达出来,却又显得单薄和贫瘠。当然,通过这些词我们已经可以了解到,香雪比她的姐妹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台儿沟需要的不是“完善”,而是“革新”。
4.作者用了一段插叙写了香雪用鸡蛋换到了铅笔盒,却是再次突出了“两个世界”不同的观念差异。香雪似乎不能领会属于“别个世界”的人们对于她所处的世界的怜悯和同情,而香雪则认定“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坚持把鸡蛋塞在女学生座位下面。换句话说,香雪认为白拿铅笔盒是“不光彩”的事情,而以四十个鸡蛋换来,就可以使双方达成“平等”。
5.追求知识,有着山里人特有淳朴、真纯、尊严。
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是重中之重,而散文化的语言,抒情式的`表达,使得分析文本时必需注重关键词句的表面和引申,看出词句背后的深意。注重培养学生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细读章节。
注重景物。
小说重点描写了香雪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文具盒。当她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怕——不怕——犹豫——坚定。
她的内心变化是用景物烘托得,找一找相关的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月夜山景的图画,它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明确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强调人物描写重方法;环境描写重作用的考察重心。
小结课文。
《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短篇小说,也是铁凝的成名作。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小说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
教师的小结必不可少,通过小节使得学生对文章主旨更深的探讨。
课后作业。
学生按照要求,想象完成作业。
作业的开放化设计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人物命运的思考。
思路点拨。
铁凝曾经说过,世上最纯洁、美丽的情感就是少女的梦想。尽管它幼稚、缥缈,甚至可笑,尽管它也许是人性中最为软弱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最可宝贵的一种情感,作为美的对象,它可以洗涤人性中那些功利的、自私的、丑陋的部分,至少可以作为这些东西的反衬和对照。小说中香雪那洁如水晶的目光,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少女们那飘荡在山谷里的天真烂漫的笑声,还有少女凤娇对乘务员“北京话”的那种无私无邪的情感,都是少女世界的特有的美丽风景。小说重点写了少女香雪的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为此,她甘愿被父母责怪,而且一个人摸黑走了三十里的山路,这对一个平时说话不多,胆子又小的山村少女来说,需要极大的勇气。作者还有意交代了香雪这一举动的心理动力,那就是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还有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
在小说的叙述结构上,作者并没有以情节线索来安排叙述,而是根据情感抒发的内在逻辑,把一些情节片段加以组接。她极力在“一分钟”里开掘,细致入微地描写了香雪们对新生活的纯真、热切的向往和追求;将一些每天一分钟里发生的事件以特定的方式加以精心的选择、排列和叙述,最后以香雪换铅笔盒的“冒险”为终结,尤其对香雪夜归的情景做了浓墨重彩的渲染,使情感的抒发达到高潮,就如一支优美动人的小夜曲。
练习举隅。
1.作者凭着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优美的文笔写作,表现独特,语言清新淡雅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读者心里,两岸风景美不胜收,无论是叙述语言,诸如对火车拟人化的描绘,还是对人物如香雪做生意的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对话,写得都很美。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
(1)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2)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要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
(3)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生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4)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一.导语设计。
对于居住在深山里的人们来说,也许他们从小就有一个疑问:山外是什么?也许祖祖辈辈有着同样的回答,山外还是山。然而幸运地是小山村台儿沟人们的生活因为一列火车而发生了变化,从那以后,他们知道了山外还有更广阔的天地。今天著名作家铁凝将为我们展现这一划时代的变化。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来学习铁凝的抒情小说《哦,香雪》。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作者铁凝,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夜路》,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小说集》。
《哦,香雪》写的是一列火车经过小山村台儿沟时,带给以香雪为代表的一群山村少女的种种冲击,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在小说中,作家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突现了作品的抒情风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丽的小说和一群美丽的姑娘。
三.复述故事情节。
(火车来之前……火车来之后……)。
精心打扮,等待火车,寻求新奇。
锁定目标,追赶火车,交出鸡蛋。
愿望实现,步行返回,欢呼香雪。
这位同学复述得很好,火车的经过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和那里的人们尤其是以凤娇和香雪为代表的一群姑娘掀起了很大的波澜。
四、赏析人物形象。
明确:这群姑娘都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搅乱了年轻的心,都像过节一样梳妆打扮,去迎接那列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的到来。她们对山外的东西全都充满了好奇:一个发卡、一块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一只人造革的书包、一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都会带给她们热烈的话题和美妙的遐想;在这好奇与向往的目光里,还融入了少女对未来生活的个人梦想。
2.提问:她们的感兴趣的东西是一样的吗?
明确:不一样。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油盖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
而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铅笔盒,渴望交换铅笔盒。
3.提问:香雪为什么会有这种与其他女孩子不同的表现呢?
明确:
因为她是台儿沟唯一的初中生,她的同学有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而她只有一只“小木盒”,她们常常取笑她。因此香雪非常地希望能拥有和她一样的铅笔盒。所以当她看到火车上的学生有这样的铅笔盒时她就更加注意了。
提问:香雪的木制铅笔盒是怎么得来的?
明确:那是她“当木匠的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意制作的,它在台儿沟还是独一无二呢。”
提问:那她为什么还要追求火车上的那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呢?
明确:因为她的镇上的同桌总是把自己那只宽大的塑料泡沫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而且她们总喜欢问她一天吃几顿饭。香雪后来明白,自己的木制铅笔盒在她们眼里成了贫穷、落后、封闭的代名词,她们是瞧不起她的贫穷,是对她和她的小山村的蔑视。香雪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她想拥有和镇上同学一样的铅笔盒,也想学着同桌那样,把铅笔盒“啪”地合得严严实实。
提问:是她爱慕虚荣吗?如果不是,从哪里可以看得出来?
这并不是因为她爱慕虚荣。首先那个铅笔盒主人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她,怎么也不要她的鸡蛋,但是,香雪在临下车的时候还是悄悄地把鸡蛋塞在女学生的座位下面了,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纯朴的香雪。
其次,香雪觉得学生是在哄她……“台儿沟再穷,也没有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当她知道“北京话”有爱人时“替凤娇委屈,替台儿沟委屈”
……“赶快下去,赶快回家,第二天赶快上学,……理直气壮地打开书包”……在镇上同学面前挣回她代表台儿沟的高贵的自尊,她不要别人看不起她,她要从台儿沟带去和同学一样的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挣回属于台儿沟的尊严。
提问:那么香雪所追求的“那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又代表着什么呢?
明确: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是文化和知识,是她要求摆脱小山沟封闭落后生活的一种企盼,是对现代文明的一种渴求。
明确:因为小孩少不更事,他们的思想还很稚嫩;老者们已近垂暮,他们已经不再能担负起台儿沟的发展和兴盛;而青年男人们虽然有年轻的思想,可以很快接受新兴的事物,也有开创新气象的勇气。但是从小说的创作需要来看,小说是通过一群女孩子来衬托香雪这个主人公,而男人一般比较独立,他们很少成群结对地出门。其次,那些拿鸡蛋换东西做买卖的事情一般只有女孩子才能做得来,小伙子一般从事体力劳动。另外,女孩子们的穿着打扮可以给人带来一种清新的,充满朝气的感受,乘客在心理上更容易接纳她们。
五.小结课文。
哦,香雪教学设计篇八
杭州市塘栖中学 熊启寿。
设计理念:
生成--探究式教学就是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的重要目的除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之外,还必须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与矛盾的过程,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摘自周海英《新课程背景下“生成—探究”教学策略研究》)。
教研室周海英老师要求我上一堂文学阅读课,在区青语会上供大家探讨,而且要求采用“生成探究教学策略”。这种类型的课,初中学校做法比较成熟。高中学校还没开始实行,说实在的,我心里没底。我选择了读本里的一篇小说。
这篇小说,是女作家铁凝的成名作,获得1982年全国短篇小说奖。这篇小说,语言上很有特色,尤其是有着女性独特的细腻。荷花淀派作家孙犁极力推崇这篇小说,说她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如一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
而我看完这篇小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香雪这个形象给我的心灵带来的冲击,她与山水自然相近,很淳朴纯粹,她在青山绿水中长大,对外界充满着强烈的好奇,积蓄着满身的冲劲。我在她身上看到了我原来的一些影子,尤其是那自尊自爱,强烈的追求欲望。曹雪芹说过:女孩子们的心中,埋藏着人类原始的多种美德。小说的欣赏,角度很多,比如人物、情节、环境,还有主题,而这篇文章作者通过诗意的语言,抒情的笔调,描写了一群天真、活泼、朴实的山村姑娘的形象,而在这个群体中,作者极力捧出美得“叫人心疼”的香雪。
教学方法采用“生成探究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互相撞击,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起引导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
学生:课前自由阅读《哦,香雪》,在“生成探究随写卡”写下自己的见解。
上课时间:2005、4、14。
班级:余杭高级中学高一(12)班(借班上课)。
过程描述:
一、创设情境:学生谈原初体验。
出示课题——《哦香雪》,配以一幅乡村小屋雪景图,只出现黑白两色,给人清新、纯净的感觉。(多媒体课件)。
师:大家已经看过了《哦,香雪》,每个人肯定有不同的感觉,现在请大家谈谈你们看完后原初的感觉:
方路:这就是那时的农村啊!香雪给我好舒服、好温馨的感觉呀!
戚玲燕:小说生动的刻画了香雪——一个从未走出去的山里姑娘的形象,她纯洁、朴实又勇敢的追求自己所喜欢的事物,(而且,)小说的环境描写也比较有特色。
盛程:本文写了一个深山女孩——香雪,对新事物的好奇与渴望,同时,我还感受到了深山中的人们那种纯朴善良,也感受到深山农民不甘闭塞的强烈意识!
吴燕丽:故事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火车似乎是催化剂,带来了(山外)新的世界,开启了台儿沟女孩心中的向往和好奇,燃起了她们心中渴望进步的要求,引起了时代的碰撞。
施晓雄:(小说)好清新、干净,简单的文字却组合成让人有点感动。(看完后,)在心里记得的感觉,好真实。“山外还是山,但其实有不一样的”,“哦,香雪”,我好象看着她们在奔跑着嬉戏。
自由发言后,我要求学生试读课题《哦,香雪》,用自己觉得最好的感觉和声音表达出来。(同时我点了几个学生来读,引来班级学生哄堂大笑,觉得读得好“肉麻”,但也有学生读的引来赞美的掌声。)。
马上就有同学提出,谈人物,有人要谈香雪,也有人要谈凤娇。
师:下面我们进行自主性、探究性的阅读欣赏。当然,我对合作探究提几个要求(多媒体课件出示):
1、 抓住文章语言,抓住细节进行;
2、 深入去感悟,先“感”后“悟”,要善于抓住瞬间感觉;
3、 欣赏后要表达感受,不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要用散文化的情感性的语言表达。
4、 要学会倾听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观点进行判断、思考,达到互动效果。
全班马上变得生气盎然。有人独自思考,有些小组交流。
几分钟后,我要求大家安静,开始进行探究阶段: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我们先深呼吸,放松一下。
于是就有了下列同学的发言:
陈微:台儿沟的姑娘我都喜欢。(班级学生大笑)因为她们纯朴、直爽、勇敢,她们有着山里人独特的品质,不为外界事物所污染,非常纯粹。
陈志超:我只喜欢香雪,她是一个渴望走出大山的姑娘。还有,台儿沟的生活令我向往。
俞黎燕:香雪是否有必要花40个鸡蛋,夜里走30多里山路换取一个小小的铅笔盒?
刘赟俊:我认为香雪这样做值得!其实,铅笔盒只是一个引线,她要追求的其实是铅笔盒背后的东西。课文中44页第6段有体现。
俞黎燕:我认为,没有必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是有必要从物质上、精神上去跟时代的潮流,尤其是精神上。而香雪为了世俗的眼光,竟付出了如此大的代价去得到一个小小的铅笔盒,真的不值得!
师:是啊,铅笔盒到底是什么呢?好,有碰撞了,继续。
吴燕丽:香雪,可以毫不犹豫的追求自己所爱的事物,铅笔盒就是她的所爱,她是台儿沟农民逐渐苏醒的缩影。文中44页最后和45页第1段。
方路:我觉得值!其实铅笔盒不再是它本身了,而是香雪所追求的信念、决心。
陈芳:我觉得铅笔盒是香雪虚荣心的象征,是自尊心的代表,也是她对山外世界向往的一个载体。文章44页第5段因为她的木制铅笔盒被同学取笑。
师:我也谈点自己的看法,对于香雪,那哪是铅笔盒啊,分明是个魔盒。它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的象征。那里面有她的理想,有她的一切。这让我记起一句歌词:我说我的眼里只有你!
不妨请一个同学朗读文中对香雪换得铅笔盒后的心理描写。
找了个朗读比较好的同学,她读了46页第3段。
费铭:为什么大家不谈凤娇?凤娇不好吗?(呵呵,好象有点迫不及待。)。
师:哦?支持凤娇的凤迷(“蜂蜜”)来了。
费铭:凤娇更受我欢迎。她们都想了解山外的世界。为什么香雪上了火车,后来有那么多担心、害怕?为什么上车的不是凤娇?这些都是因为凤娇比香雪更懂事,考虑更全面,而香雪就显得天真无知。大家请看第45页最后一段。
郎梦佳:我们何不把香雪和凤娇一起来看?
冯超:我说,香雪是“雪“,纯净;凤娇是“凤(疯)”,活泼。
蔡颖姗:我觉得,香雪和凤娇都很纯洁。她们对山外那复杂的世界了解不深,又对其表现出极度好奇,单纯而无邪。我对香雪有许多的喜爱,但更多的是不明白!大家可以看到书本第41页。
陈微:香雪与凤娇,她们追求的有所不同。香雪更注重大山外面的精神世界,她是山里人们的一个缩影——处于闭塞的大山里,想追求外来的新鲜事物,逐渐觉醒。比如,文章41页看出,香雪对皮书包感兴趣,而凤娇对女人的发饰和手表感兴趣。
方吕蔚:香雪纯真、善良;凤娇大胆、直爽。她们对未来充满无限遐想,但追求有所不同,香雪更注重精神方面,凤娇更注重物质方面。她们都是台儿沟人民的缩影。香雪那天真无邪的脸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纯朴又不乏对生活的向往,那害羞又不失礼数的形象,正预示着大山美好的希望与未来。
有同学开始私下读“哦,香雪”、“哦,凤娇”,有人摇头有人笑。
盛程:我觉得,文章以小见大,用一个香雪,写出了那时的农村青年农民不甘闭塞、落后,立志走出深山的形象,也反映了农村青年的热情和纯朴。
费铭:(小说)主要写香雪,既写香雪又写了其他台儿沟的姑娘。香雪太清纯,纯得我们都不忍心伤害她。43页中说她做买卖的时候,说她眼睛“洁如水晶”,说她“还不知道什么叫受骗”,还说看到她“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在她面前,再计较的人也会变得慷慨大度。这段肖像描写太精彩了,香雪很美!
师:哦?(大家笑了,觉得这个“哦”字有文章。就有同学在下面说,“哦”,有作者对香雪的强烈喜爱之情。)。
郎梦佳:我认为,香雪是主角,凤娇是配角。所以,文章以“哦,香雪”为题。但如果仅仅描写香雪,那么就会显得突兀,加上凤娇和其他少女,为文章增添了血肉,(使文章)更加生动鲜活充实,(而)凤娇的活泼大胆的性格,为文章添加了生气。
方吕蔚:我想说,台儿沟的发展有两面性。香雪踏上火车的一刹那,暗示着台儿沟的觉醒,但山里太纯朴,她们不知道山外的世界有多复杂。假如她们走出了大山,我们又会少了那一个与世隔绝的村庄,又会少了一杯纯净的水,但更少了的是那纯朴的风土人情。
刘赟俊:随着时代的发展,纯朴迷人的美还能留多久?
下面有学生点头,我适时的提出疑问:有人说香雪这个形象美,台儿沟美吗?
我亮出孙犁谈铁凝的《哦,香雪》——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绐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多媒体课件)。
美好理想的憧憬:《哦,香雪》“那纯朴、淡远的美果然是迷人的,令人不由自主地去欣赏和赞美,但它恰恰又是与贫穷和闭塞联系在一起,在时代列车的呼啸声中,这种纯朴迷人的美还能保留多久呢?(当代评论家陈思和)。
铁凝说——我写他们,那是因为我真心地热爱他们,即使是自私、愚昧、落后也总那么真切,那么感人。(多媒体课件)。
看完名家对小说的评价,以及作者自己的看法后,大家觉得顿时豁然开朗。原来小说描写了一群天真、活泼、朴实的山村姑娘的形象,而在这个群体中,作者极力捧出香雪,她很美,象大山里面的精灵;台儿沟虽然很落后、闭塞,但让人向往。台儿沟“小得让人心疼”,而香雪“美得叫人心疼”。
课堂至此,其实不觉中已经下课,有位学生还追问了一个问题。
管海强:小说的鉴赏,到底有哪些方法?
经过大家的七嘴八舌,总结了本小说的人物形象鉴赏方法——小说以人物为中心,情节推动人物性格发展,环境描写烘托人物性格,而鉴赏小说人物,主要抓住语言、心理、动作、肖像描写,还有就是文中的香雪与凤娇形象比较。
该下课了,我说,说实在话,上这种课感觉时间太短,其实我们今天可以说只是开了个头,这篇小说我们一起探讨一个星期都不成问题。大家都很积极,谢谢大家!
教学反思:
这堂课上了50多分钟,说实在话,有点意犹未尽。同时,上课给我感觉,余高的学生积极性很高、素质也很高,他们还有很多东西没有表达出来。总的来说,我还是比较满意这堂课的表现。
上课之前有个想法:能否让这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大家进入一种联想丰富的、积极思考的状态,并能自由的发表各自的看法,同时大家(包括我和听课的老师)能够互动,碰撞出火花,深入到文本中去,能够从文本中领略出文学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享受。(有点理想主义)。
我觉得,整个一堂课,基本体现了“生成探究教学策略”,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情感,在他们的情感体验中滚动生成问题,自由自主合作的探究问题。同时,阅读鉴赏过程中,学生、老师、文本之间轻松对话,学生、老师、文本组成的三维结构,在课堂达到了三者的互动。课堂上学生思想活跃,兴趣盎然,生命的活力得到极大的焕发。可惜当时没有录音录象,使场景再生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他们的“生成探究随记卡”交了上来,使得场景大致再现。
“生成探究教学策略”最大的价值,它是对学生极大的尊重,是对他们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的激发。它缩小了教师的预设性,扩大了学生的自主性,改变了单向指示的教学方式和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在随记卡上,陈芳同学写到:现当代小说的鉴赏,原来还有这么多学问,开始以为看看文章就可以了。
当然这只是一堂课,所以不可能象作讲座一样解决所有的问题,也不需要解决所有的问题。小说的鉴赏,人物、情节、环境等等,这堂课主要探究了人物,当然也是写得最出彩的地方。其实我觉得,本文的环境描写也是写得很精彩的,尤其是香雪换回铅笔盒以后那几段描写。语言也很优美。
上课给我的另外一个深刻体会就是——上这种类型的课对老师的要求很高,但这正是我需要加强的地方。尤其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眼力,对作品的深度理解;二是心力,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把握;三是教学机智,教师的临场决断和教学艺术。
对于上面三点,我谈谈我这堂课做的不足的地方。
1、借班上课,估计不足。因为我原来任教的是普高,虽然我已经按比我们学校重点班高一层次来备课,但最终发现,我的估计还是低了,没想到余高的学生素质这么高,并准备得那么充分。所以,导致我在上课的时候,错失了一些把文章往深处发掘的良机,也就是在对作品的深度理解上做的不够。
2、初次尝试,不够成熟。这种类型的课,由于高中学校还没有开始施行,我也是第一次上这种类型的课,上之前我心里没底,有点患得患失。同时,我作为一个新教师,个人专业修养还有待加强。所以,课堂中一些细节还不是很完善。
3、理论修养,有待加强。上这种类型的课,讲求“生成、探究”,我主张并实行的是“滚动生成”或者说“动态生成”,学生老师共同生成,且课堂是以合作探究为主,也没有过多的强调探究的形式;但在探究的过程中,老师的主导作用到底到哪一步?在哪些方面?这是我疑惑的地方,也是使我在这堂课中犹豫而错失提升课堂档次的良机的地方。
最后,上这堂课是今年4月份,当时我就做了个简单的整理。而详细整理是现在,由于时间的关系,可能会出现一些遗漏。但里面学生的话,都是他们的原话,我没有进行任何加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疫情期间乡村医生述职报告(六篇)
- 二力平衡教学反思一(精选12篇)
- 最新二力平衡教学反思总结(优秀8篇)
- 2023年参观科技馆心得体会50字(实用16篇)
- 2023年参观科技馆心得体会150字(实用11篇)
- 2023年学生卫生工作计划(通用19篇)
- 最新秋季月工作计划九月份(汇总13篇)
- 2023年以抓住机遇为题作文题目 抓住机遇高考作文(3篇)
- 抓住机遇作文题目(4篇)
- 2023年物料计划下半年工作计划(精选15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