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问题调查报告(优秀19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23:37:58 |
  • zdfb |
  • 8页

报告的撰写需要充分的准备和研究,以确保我们能够提供有实质性和可行性的信息。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首先要明确报告的目标和受众。如果你对报告写作感到困惑或不确定,请看下面的范文,或许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报告的写作要点。

农村教育问题调查报告篇一

天气晴朗,料峭的春寒,抖落在薄暮里,仍有沁人的凉意,不管天有多么的寒冷,但终究会有暖和的那天。可人的教育就不同了。如果在人一生的黄金阶段,如果你错过了读书的好时机,成材就只是人们的空话题了。

在大多数生活贫困的地区,有太多的人无视教育的重要性,极早离开了学堂,走上了本不该属于自己成长道路上的打工道。

寒假期间,我特意留意了一下,从远方打工回来的许多亲朋好友,都赶回家过年,清楚的记得我一远方亲戚回来招工,我拿起了他的那本花名册,看了看,令我大吃一惊的居然是80%的打工仔都是初中文凭,甚至还有些是小学文凭,看到这些,我又陷入沉思。我好奇的问了问叔叔,他们一个月工资多少,他说大概1000元左右。为了这1000元,宁愿放弃自己的大好前途,太不应该了,他们还那么小,一切应该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呀!这样才不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

再仔细想想,我们那个院子有5个同龄的孩子,有3个在读技校,1个在广州打工,只有我一个还在读书,常常碰到那个在打工女孩子的妈妈,她经常问我读书出来准备做什么,我只是笑笑,从她的话中,我仿佛听到了鄙视,很不是滋味呀!

也许还有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有些家长,他认为读书没用,读书太浪费钱,他们宁愿让自己的孩子跟亲朋好友出去闯世界,出去吃苦,也不愿让他们的孩子在学校“浪费钱”,我想来想去,不知道这是对还是错。我只知道我还小,我不读书,我去干什么,我不想过早的踏进那个复杂的社会受人欺负,受人侮辱,我只有在学校里学一些在社会中学不到的东西,为将来走进社会作铺垫,埋伏笔。

也许有人会说:“我也曾经是一个莘莘学子,但我没有考上一所好大学,高中毕业后,照样会为自己的生计烦恼”,但我想说:只要你珍惜在校的每一堂课每一分钟,好好的学,认真的学,即使没什么好的结果,但你不曾后悔,因为你曾经拥有过。

我没有太高的目标,我的目标很简单:明天不后悔则已。

发展高科技需要高技术人才,这对于一个人口大国来说,是很简单的,但是所缺乏的仍然是头脑资源,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应甘心落后于一个地域狭小、自然资源严重匮乏的小国家——“高科技大国”以色列。

从我做起,掌握了高科技知识,在发展高科技产业中将会得天独厚,游刃有余。支持这高新技术水平发展并使其不断坚实的将是我们这群令许多国家难以匹敌的高科技人才!

农村教育问题调查报告篇二

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子女们的受教育状况,以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应学校要求,我们进行本次调查。在此我真心希望您能够如实填写并提出宝贵意见,我们一定尊重和保护您的隐秘。谢谢您的合作!

1.您的职业是?

a.教师b.工人c.经商d.农民e.行政官员f.其它。

2.您的文化程度是?

a.小学b.初中c.高中d.大专及师范类e.其它。

3.您有没有孩子在上学或者已经毕业?

a.有b.没有。

4.您的孩子在毕业后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你会后悔吗?

a.一定会b.可能会c.不会d.说不清。

5.供孩子上学您最担心什么问题?

a.费用b.毕业后的工作问题c.费用和工作d.不担心。

6.您有几个孩子是高中以上(含高中)文化程度?

a.4b.3c.2d.1e.0。

7.您有几个孩子是初中以下(含初中)文化程度?

a.4b.3c.2d.1e.0。

8.您的孩子中,最高文化程度是?

a.小学b.初中c.高中d.大学e.正在上学f.其它。

9.您的孩子为什么会退学呢?

a.家庭困难不能支付高额费用b.学习成绩不好。

c.早点儿找份儿工作挣钱d.其它原因e.没退学。

10.您的孩子因为成绩不好而不愿意上学,你会怎样做?

a.强扭的瓜不甜不想上了就退学吧b.逼他(她)继续上学直到毕业。

c.分析成绩不好的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激励他(她)努力学习d.不知道该怎样做。

11.谢谢您的参与,请问您对本试卷感觉如何?

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c.不满意d.很不满意。

*您对于教育或者本问卷的建议(可选填):。

农村教育问题调查报告篇三

1.留守儿童数量比例大且女孩多于男孩。

在本次调查中,我村的留守儿童中女童大约占75%,男童多随父母外出读书。其中,有35%的留守儿童为双亲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单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占65%.随着外出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数量也愈来愈多。

2.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

在调查的留守儿童中,有80%是父亲外出打工,由母亲抚养孩子兼务农。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重视,只顾工作,不顾孩子的学习情况,放其自生自灭。有20%是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由奶奶爷爷或外公外婆抚养。还有少数是托付给亲戚抚养,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最严重,因为监护人对其教育的了解一片空白。

3.留守儿童不能自觉按时完成作业,有些行为习惯欠佳。

农村的留守儿童多为隔代看护,长辈对其教育不重视加上孩子从小没接受严格教育,不按时完成作业,家里长辈只顾养家糊口没顾及孩子的读书情况,造就孩子的懒性甚至有些孩子还有打架、吸烟等不良行为。这些问题都是从小父母忽视教育没好好教育孩子造成的。

1.留守儿童的学习普遍较差。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从小缺乏家庭教育,造成孩子对学习缺少热情和对待学习态度不端正,有些孩子会逃课、打架、谩骂老师。留守儿童没人管教,自觉性较差,造成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留守儿童从少缺少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的环节,不仅对其学习而且在行为习惯上也产生了负面影响。所以,只有从教育上对留守儿童进行全面教导,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成长!

2.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缺少父母的引导。

留守儿童从小缺少父母的关心,特别是教育这一方面。有些孩子是由奶奶爷爷抚养,老一辈文化水平总体较低导致他们不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只是关注吃喝其他方面的问题。儿童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引导和关怀,但很多父母外出工作只顾撰钱没时间了解孩子的教育情况,也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很多孩子在教育这方面跟父母的交集几乎为零,跟自己的父母没有交流的机会。这种长期的缺乏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3.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介入很少,孩子跟家长存在代交。

父母外出务工,一方面本身就很少机会跟孩子交流,寄托爷爷奶奶抚养孩子,他们在孩子的学习教育方面不能给予帮助,只能靠孩子自己的自觉性,老一辈一般比较疼爱孙子,在孩子的学习上管教不够严格。另一方面,孩子正处于成长发育期,需要多与父母交流和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但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少交流,久之会缺少感情,造成孩子不会主动跟父母说自己的想法和倾诉一些烦恼。父母因为忙碌没有抽时间多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各种关怀。日积月累,孩子与父母的交流越来越少,长期这样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小结:从以上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看,第一从家庭角度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不平衡,很多父母为了赚钱养家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其他方面的需求,只提供吃喝上的满足远远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父母没意识应该为孩子提供教育心理其他方面的关爱。家长希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但却常常在经济收入跟教育方面取舍不当。第二从家长方面看,家长的教育能力跟孩子的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农村的家长本身文化水平就比较低,在这方面上不能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帮助,但由于经济能力有限跟观念问题,几乎很少家长会在教育上为孩子提供家教或辅导班方面的投资。另外,家长整天忙碌于工作,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一无所知,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心理上的困惑等方面的关注更是少的可怜。即使有关注也只是停留在有没有完场作业这项最基本的观念上,真正意义上的家庭教育处于空白状态。对于处于身心发育的时期父母缺乏提供充分的精神上的了解跟知识的全面解答,这些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负面影响。第三从农村学校教育角度看,由于农村经济比较落后,教育跟不上国家平均水平。不仅师资严重缺乏,教育设备、教育资源都比较落后单一,教育力量很薄弱。而孩子的成长中离不开学校老师的教导,学校应该通过教师、集体关爱活动为留守儿童带来心灵上的温暖,以弥补孩子因缺乏亲情关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时,由于农村教育理念、办学条件等多方面的制约,致使孩子不能接受到优质的教育。所以,学校应该进行教育改革,提供更多的师资力量为当地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让孩子都能全面健康成长。

目前,随着各界人士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政府、基金会、慈善机构的大力帮助,使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近年来逐渐有所减少。只有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帮助,才能让留守儿童的问题得到解决,从而给农村留守孩子提供一个完整健康的成长环境。

1.借助政府力量,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职能。

国家应该更加重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发挥自身职能,为贫困地区提供教育支持,完善国家教育体制,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教育。政府要贯彻实施“三农”惠民政策,重视农村存在的问题,为早日建设美好农村和城乡一体化采取积极措施,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让孩子接受全面教育,将来为国家做贡献。其次,国家要加强经济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收入,制定惠农政策,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让农村的家长可以尽量不用外出务工养家,这样就有足够的时间关爱孩子,从而减少留守儿童数量。最后,国家要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建设教育基地,配套教育设备,投入更多的师资队伍,不断完善农村教育水平。及时弥补农村教育的不足,达到国家总体平均教育水平。

2.完善学校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主导作用。

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中,学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对留守儿童关爱的缺乏只有通过学校的帮助来弥补,学校应该义不容辞发挥其自身的主导作用,为孩子提供教育帮助。老师要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多与孩子交流谈心,多开展集体关怀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必要的关爱,从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老师要定时到儿童家庭进行走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跟身心情况,还要定期跟孩子的监护人交流,进行各方面的沟通,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垫下基础,给孩子实现全面健康成长提供一个美好环境。

3.引起农村基层组织的重视,发挥基层组织的职能。

农村基层组织应该建立农村儿童少年教育和监护体系,儿童的教育除了靠政府、学校、家长,也离不开基层的大力支持。儿童教育是社会各阶层共同的责任,村政府应该建立教育咨询点,少年儿童教育服务中心,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提供多方面的帮助。暑期期间,村委会可以通过邀请当地各校大学生到农村进行三下乡支教活动,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到农村为孩子们提供学习的指导和各方面的交流,开展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服务工作,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学习更多的知识。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从农民工大规模涌入城市务工开始,已经持续了将近20年之久,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阻碍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建设。国家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尽快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提供大力帮助,争取早日实现我国的城市化建设。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关系到数千万儿童和上亿农民工的重大问题,同时,更关系到我国农村广大地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问题。所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是国家政府的职责,也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尽一份力量和一份职责,伸出援助之手。只有政府、学校、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共同承担职责,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希望社会能重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争取为农村留守孩子提供一个美好的教育环境,让每一个儿童都有机会接受教育,学好文化知识,实现全面健康成长,将来为国家的建设做贡献!

农村教育问题调查报告篇四

1.因为缺少关怀导致情感发育不良。情感发育不良的表现,就是情感缺乏。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出现自卑、自闭、孤僻等现象,并且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往往会表现出自私的状态。这样的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差,对他人的信任感也逐渐偏低,和同龄城市儿童相比,往往会出现较多的心理问题。

2.安全隐患普遍存在。由于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权,大多由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履行。可是由于各种原因,很多时候,他们并无法像父母一样关爱自己的孩子,这就会导致孩子自身安全保护意识较差,同时出现任何意外事故,都无人监管。

3.日常行为缺乏约束与管理。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启蒙阶段,如果这一阶段无人对其行为进行看管,便会使儿童自身的行为出现随意性。小到平时课堂上的不守规矩,大到打架斗殴乃至逃学偷盗,这些行为在农村留守儿童的身上屡见不鲜,这就足以说明,留守儿童自身行为缺乏约束与管理,是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要体现。

1.亲情与家庭教育缺失。农村留守儿童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心理成长方面,都长期处于一种无人问津的状态。许多家长一个学期才会打一次电话给老师,询问孩子的在校情况,而孩子平时的教育,则由祖父母代劳。长期下去,必然导致留守儿童放任自我,甚至出现厌学心理,最后不得不面临辍学的选择。

2.留守儿童的教育者缺乏管理教育能力。针对目前我国农村现状来看,大多数农村剩余劳动力来到城市打工,而农村中剩下的就只有老人、妇女和儿童。留守家庭儿童大多都是由老人和儿童组成,而老人并没有相应的能力对孩子进行看管。即便是履行了监护人的权利,可是大多数农村老人都是文盲或者半文盲状态,老人与孩子之间形成的代沟完全无法满足对儿童的教育要求,更不要提对孩子进行学习辅导或者思想教育。

3.父母文化水平以及价值观念对孩子的影响。由于农村外出打工的父母自身的文化程度相对有限,因此其往往会凭借自己的价值观影响孩子。许多父母认为即便是未来走到了城市,也依然是给别人打工,所以这就会影响一些家长产生读书无用的想法,进而对子女的教育也会有所影响。

4.不良社会习气的影响。这一阶段的儿童,处于身心发展时期,对于社会中一切新鲜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但同时也因为缺乏明辨是非的心,从而导致自身很容易受到社会中一些不良习气的影响。

1.针对留守儿童建立相应保护体系。针对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来看,要想改变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建立起对留守儿童相应的保护体系。如可以实行农村学校寄宿制,这样将可以将所有留守儿童集合起来,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既保障了孩子的精神需求,也可以由老师统一管理,进而帮助留守儿童提高学习成绩,感悟生活温暖。

2.注重农村地区化对儿童的教育。农村地区可以依据本地区的实际特点,制定出符合该地区自身的教育体系。如可以由村委会、学校、妇联等机构共同联手,建立起保护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体系。

3.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与帮扶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帮扶政策宣传力度,同时还应该规定父母对孩子的义务教育行为,无论是父母还是其监护人都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对未成年人的行为进行监督,并且尊重未成年人的心理状态,使得未成年人适龄的时候必须接受相应的教育。

4.保障农民工子女享受同等城市受教育权利。农民工进城打工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逆转的趋势。针对这一现象,应该加大对农民工的公平待遇力度,甚至可以加大帮扶,使得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儿童一样,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权利。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都是我国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因此政府应该给予最大程度的帮助,尽可能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为和谐良好的成长环境与条件,同时也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可以与城市儿童一样,享受相应的权利,感受同样快乐的童年,获得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农村教育问题调查报告篇五

在农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小学和初中的农村教师、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调查的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学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家长问题。其中以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为重点。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普遍推行,农村中小学的教育问题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对此老师抱怨、学生抱怨、家长抱怨。为了找到问题的实质,把握问题的关键,从而向有关部门、有关人士发出呼吁,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走访调查及问卷座谈的形式为主,走访了八个中小学,调查了小学生25人,初中生34人,老师及校长19人。通过调查,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并对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1.教学问题。

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62.5%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64.18%的学生选择是因为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3.49%。看来,事实上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公共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2)师资队伍不稳定,总体素质不高。

(3)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中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

(4)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调查发现,相当大数量的教师对生活表示不满意(51.8%)和比较不满意(7.8%),感到压力很大。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二)尽管近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谁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生存。面对动辄“下岗”“走人”的内部管理体制,老师们为了保住“饭碗”,感觉压力很大。(三)最近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另外我发现,还有几个关于教师较为集中的问题是:(一)农村教师水平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平。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通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外调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以致走访的几所中学几乎都没有高级教师。(二)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但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

3.学生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与思考。

在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或学习主动性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学生的学习目标大部分是家长、老师压出来的,成绩认可高,重视分数的达80%。在所学课程中,选择英语最薄弱的学生比例最高,占了47.67%。然而对于“你想如何提高”这一问,我原先设计了“自己复习巩固”,“请家教”,“参加培训班”和“其他”四个选项,结果有56.3%的同学选了其他,询问后发现学生们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长指导,向同学、老师请教等等。调查表明,46.1%的农村学生在平时能努力学习,并持之以恒,但也有34.5%的农村学生平时学习没有规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学习来应付考试。

通过和学生们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学生学习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中小学生学习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习。学生们将学习效果不理想主要归因于学习方法有待改进,但由于59.3%的农村学生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习资源匮乏、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习。

4.家长问题。

在回答“你觉得所在地区教育状况如何”的问题时,75.36%的家长选择“一般”,5.8%的家长认为“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长对当地教育状况并不满意。如栾卸村,拥有生产康必得的集团公司,当地农民收入较高,但由于很多家长不满足于当地教育,就将孩子送往城里上学。

当问及“您对孩子在校表现情况了解程度”时,只有17.5%的家长表示很了解,而选择“基本不知道”的占20%。然而在回答“对孩子学习上关心程度”时,却有58.75%的家长表示很关心。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对孩子在校表现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说对孩子学习很关心呢?对此我询问了部分家长,原来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心即是对孩子学习关心的全部表现。

对家长问题的一些思考:

(1)家长没有家教意识。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

(3)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们希望孩子们能考出去“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调查却发现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结合调查情况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主要抓以下几点: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在我们当地,学生家长及教师对此却不以为然。原因还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不紧密,就业渠道不畅。调查中一位校长说到,他曾经去青岛考察过,青岛的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的都是紧缺人才,毕业后都能找到工作,职业教育很受欢迎。因此实行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符合农村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

3.解构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机构。

私立学校应该是一种补充、激活农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们当地农村,私立学校几乎没有。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独家经营,始终处于“老大”地位,传统、封闭、死守教条,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药。因此应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以切实扩大高中的办学规模,解决农村初中升高中的瓶颈问题,缓解升学的巨大压力。

农村教育问题调查报告篇六

农村留守儿童一个特殊群体。

所谓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随着大量农村成年男女向城镇转移就业,而多数人没有携带子女一同前往,致使许多的农村儿童远离双亲或单亲,成为农村家庭的留守儿童,多数依靠祖父或外祖父母监护。随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而在农村出现的“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视和十分关注的社会群体。

农村留守儿童是未成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只有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后,出现临时监护人学习辅导不力,生活照顾不周,亲子接触缺失等现象困难。

但已有调查表明,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或缺位,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对留在家乡的子女疏于照顾,无法认真履行监护的职责,使孩子失去应有的安全保障,农村留守儿童被拐卖,受到意外作害,失学辍学等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缺少亲情关怀和应有的家庭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行为和心理的成长发育中比较容易偏离正常轨道。

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不多,将子女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人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过问甚少,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较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上弊端也较多。加之他们还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和学习。

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数较少,与留守子女联系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而青少年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另外,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比例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家的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

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造成亲情欠缺,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点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同时,根据调查和座谈情况看,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和父母关怀的强烈要求,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留守子女在人际文化、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协作求助,学习成绩等方面发生障碍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

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发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亲近畅通倾诉,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这种情况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引发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封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行为发生在文化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调查中发现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质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经常迟到、早退、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成人混在一起,对留守孩子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

建立农村社区儿童少年教育和监护体系,充分发挥农村的教育作用。儿童少年的教育历来是家庭、学校与社区共同的责任,目前,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很大部分没有建立相关的儿童少年教育组织,使农村在儿童少年的教育与成长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原来那种稳定的由家长亲自伴孩子走儿童少年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父母短期、长期缺位的家庭生活将越来越多。这样,儿童少年的监护与教育的责任就几乎全部落在了学校肩上,但是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只有全部时间的四分之一,而其它时间大部是在家庭和社会度过的,因而,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建立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指导站、乡村教育机构就显得尤为迫切,同时,现在也初步具有了建立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的可能性和基础。

从家庭的角度看,有必要改变家长外出的方式和亲子沟通方式,从调查材料可以看出,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则对子女学业成就的影响就比较大,但是如果有一个在家,则影响相对就要少得多,建议父母外出务工时,如果孩子已经上学,而又没有相当的人作为监护,最好就留一个在家监护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保证家庭教育完整性,这样家长可以和学校保持联系。共同承担起教子责任,另外,如果父母都外出,最好把孩子带到务工所在地上学,便于教育,如果条件不允许,则要改变与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距太久,保持与孩子经常性的联系,并对孩子的情况非常熟悉。具体来说,一是在沟通时间与机会就比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二是在沟通的内容上,不能只学习、考试,更多的关心他们的生活心理与情感,更多的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为;三是在交流沟通的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

农村留守儿童,是儿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农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建设者,他们能健康成长,不仅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更关系着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着光和国家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解决好这一人口城市化、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现象,已在为一项紧迫任务。

如此,留守儿童很难得到父或母贴身的爱和关怀,也得不到父或母的言传真教,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上的帮助,在他们的意识里,父或母是一个长期漂浮的身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希望。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孤独的,他们的成长是寂寞的,他们的价值观是模糊的。

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理上的缺陷,如孤僻内向,情绪消极,胆小怕事,自觉性差等,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他们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生活散漫,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文档为doc格式。

农村教育问题调查报告篇七

(一)溺爱型家庭。

这种家庭生活富裕,给孩子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从小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生活上关怀备至,但缺乏科学的教育,导致子女任性、自私、娇横无理,依赖心重。

(二)放纵型家庭。

这种家庭除了生活上保障子女的需要外,对子女的缺点错误,不管不问,不加以约束,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上学不配合学校的教育,还百般为自己的子女进行袒护,造成孩子野蛮无理,随意性强,无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专横型家庭。

这类家庭为对子女时有教育,但教育不得法,不注重与子女的沟通,父子关系淡漠化,方法简单粗暴,子女一有问题就喝斥、打骂,没有进行必要的引导,导致子女胆小怕事、性格内向和产生恐惧心理。

(四)期望型家庭。

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不考虑子女的差异和具体条件,只抓子女的成绩,不问孩子的品行,加重孩子的课业负担,逼孩子考高分、上重点,严重影响了子女身心健康成长。

(五)特殊家庭。

有单亲家庭、组合家庭等,这类家庭子女无人管教,生活上无人关心,子女容易和社会闲杂人员混在一起,沾染上许多的恶习,逃学、打架等现象就出现在这类孩子的身上,使孩子出现心理缺陷和性格差异。

(六)留守儿童家庭。

由于农村条件的制约,许多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常年不在子女身边,有的只有过年回家一趟。其子女一般的由爷爷、奶奶或在亲戚朋友家寄住,有的寄宿学校,这类家庭的子女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平时较为自由懒散,手中又常有零花钱,但没有父母的监管,也常常会染上不良的恶习。

以上几种类型的家庭由于教育态度、价值观念、教育方式、家长素质、家庭结构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因此不能对子女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导致了家庭教育的缺乏。

(一)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还存在许多不相适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轻课外的现象依然存在,忽视青少年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教育方法和要求成人化的倾向还依然存在,致使“问题学生”越来越多。因此,学生要加大力度转变观念,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针对当前独生子女多、溺爱儿童多,缺乏劳动教育和关爱他人意识和尊重他人的意识浅薄的实际情况,坚持开展劳动教育、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教育,树立热爱生活的信念,培养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从小事做起,一件一件把事情做实,并将主要内容坚持下去,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形成从家庭出发,在学校中拓展强化,在社会实践中巩固完善的教育过程,即使矫正青少年学生中产生的不良行为。

(二)教师要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及时交流学生的信息。

通过沟通交流,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开设的课程、学习的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共同研究教育孩子的方法,帮助家长努力与学校教育相适应,做好子女的.家庭教育。要开通开通家长学校电话,及时与家庭联系,掌握学生思想变化情况。要有重点地进行特殊家庭学生的联系,解决“问题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要加强寄宿制学校的管理。

农村寄宿制学校中留守少年儿童较多,学校应加强寄宿学生的生活、学习、安全等方面的工作,创设优良的生活环境,解除留守儿童的后顾之忧,使其能安心于学习。

(四)教师通过家长会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

家长会是联系家长的一种有效途径,向家长提出各方面的要求,并征求家长意见,也是家长了解学校、了解孩子的最好机会,因此要求家长应积极参加家长会,并主动与老师交流,以达到家长会的目的。

(五)创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水平与能力。

现在许多学校都成立了家长学校,其目的是提高家长的素质,学习家庭教育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也为家长与学校、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家长之间交流学习提供机会。家长学校主要是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水平与能力,让家长自己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因此,要求家长要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并从自身的一言一行做起,努力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惯,爱护子女,耐心诱导,不娇惯,不纵容,用科学方法教育子女,用自身的言行影响子女,使子女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六)建立学校、家庭道德教育联系制度。

要建立学校、家庭道德教育联系卡。只有家长和学校双方都认真填写“学校——家庭道德教育联系卡”,才能够及时沟通、及时交流信息,掌握学生思想变化情况。

(七)帮助营造健康的家庭文化氛围。

家长是家庭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优化家庭文化环境,建设健康、文明、积极的家庭文化环境,是家长的重要责任。学校应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家长提高认识,让家长努力创造一种与现代社会融合、合拍的家庭文化氛围。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尊重、平等对待,特别要重视孩子的合理意见。不要强迫孩子按父母的要求发展,而是去发现孩子的个性倾向、兴趣、志向,促使其健康成长。家长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是正确的,但不要为子女设计未来,而应该鼓励他们自由的成长,这种和谐民主的家庭气氛,十分有利于孩子自主意识和责任心的养成。生活中,家长要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努力创造和丰富家庭生活的内容,如看电视、阅报、家庭书法、绘画、摄影、旅游、体育锻炼等等,不仅能增长知识,锻炼能力,还有利于家人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孩子发展多方面的情趣和多维学习。

(八)督促家长做好监管工作。

对于自学性不强、自制力低的孩子,学校要督促家长,对子女的动态、心理、行为和表现等进行全方位的掌握,以便发现学生问题,及时矫正,防止因一些不良的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使子女沾染不良习气。

(九)关爱特殊家庭的子女。

特殊家庭的子女由于无人关爱,心理较为孤独,与众不同,学校教育中教师要对这些子女要有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予以帮助关怀,要在精神方面予以更多的激励,引导他们树立信心,勇敢面对生活,克服心理障碍,健康成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农村教育问题调查报告篇八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速度呈急剧上升的趋势,从而导致流动人口子女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从目前状况来看,其中能够跟随父母前往城市接受教育的孩子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留在家中。这些留在家中的孩子为“留守子女”。虽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我们国家带来了经济的持续发展,但是这种发展的背后却是以下一代的成长为代价,由于种种原因,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子女”队伍在教育上逐渐出现了很多问题。本。

以高邮市甘垛镇横泾带程村为对象开展调查。

1、我村有210名学生,其中“留守子女”42名,占学生总数的20%。在一次全校调查中,结果显示其中45%的学习成绩较差,42%的学习成绩中等偏下,10%的学习成绩较好,仅有3%的学习成绩优秀。学习成绩仅仅是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凸现的一个方面。更令人担忧的是孩子的综合素质、品德教育和人格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2、儿童安全无保障。儿童对行为后果的预见能力差,缺乏自制力,农村上学的路途遥远,儿童的人身安全存在着重大的隐患。儿童是个弱势群体,容易成为犯罪分子侵害的目标。现在孩子的青春期发育较之八十年代提前了大约三至四年,孩子的身体成熟与性心理成熟年龄严重不同步,孩子对性知识既无知又好奇,孩子性过错行为也极易发生,从而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当今时代信息网络发达,许多孩子在网上与陌生人交往,极易受到一些不法分子的引诱、哄骗,以致于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许多孩子从此走上自暴自弃、自甘堕落的地步。

3、留守子女情感缺乏,造成性格缺损。许多父母认为只要给足了孩子的钱,接受了学校教育,就可以了。他们没有想到孩子需要父母亲情的呵护,爱的滋养。孩子们想知道父母在做什么?为什么离开他们?他们想听到父母的声音,他们想与父母进行心与心的沟通。由于孩子缺乏亲情的关怀,他们体会到的是人情的冷漠,过早地承受他们所不能承受之重,使得他们性格内向自闭,孤僻乖戾,甚至出现反社会攻击性人格。

建立学校与家庭相协调的组织,共同承担对留守子女教育责任。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使各个家长认识到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迫切性和严重性,联系学校让学校建立登记留守子女档案,记录孩子的成长记录,互通有无,针对孩子的不同特点,采取必要的监管措施。切实落实留守子女的监护权要求。家长外出之前把子女交给可靠的及能够尽到监护责任的亲友,确保孩子生活学习都能得到照应,同时家长与学校和孩子保持紧密的通讯联系。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正面来看,外出务工增强了农村家庭对子女受教育的支付能力,形成了一些家长对子女接受教育的正确态度等;从负面来看,外出务工使家庭教育缺位,对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对此,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充分发挥外出务工者对“留守子女”发展的积极作用,抑制其不良影响。

(一)建立农村社区儿童少年教育和监护体系,增强和发挥农村社区教育的作用。

儿童少年的教育历来是家庭、学校与社区共同的责任,但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基层没有相关的儿童少年的社区教育组织,使得我国农村在儿童少年的教育与成长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人口流动受到非常严格的限制,因而进城务工的农村人口很少,甚至没有,所以父母与子女少有分离的状况存在。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农村人口进城务工越来越多。旧的家庭成员长期稳定不变的家庭结构已经打破,新的家庭成员经常性缺位的家庭结构已经开始形成。也就是说,那种稳定的由家长亲自伴随孩子走过儿童少年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父母短期、长期缺位的家庭生活将越来越多。这样、儿童少年的监护与教育的责任就几乎全部落在了学校的肩上。但是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只有不到全部时间的旧、而其它时间大部分是在家庭和社会。特别是随着双体制的建立,孩子在社会上的时间就更多了。因而,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建立和完善农村教育就到了非常迫切的地步。同时,也具有了建立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的可能性和基础。一是因为基层党政机关人员有大量富余人员,中小学校有大量退休人员,他们中有大批能胜任中小学生监护、教育和生活料理等工作。二是有部分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经济相对比较富裕,他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建立某种机构,来管理和监护其子女,使他们能安心在外务工。因此,在农村建立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可以由基层学区、学校和共青团三家牵头,联合妇联、工会、村委会和派出所,共同构建农村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这必将对留守子女的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也有利于全面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

(二)从家庭的角度看,有必要改变家长外出的方式和亲子沟通方式。

从调查材料可以看出,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则对子女学业成就的影响就比较大,但是如果有一个在家,则影响相对就要少得多。因此,我们建议,父母外出务工时,如果孩子已经上学,而又没有相当可靠的人作为监护,最好就留一个在家监护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情况,这样家长可以跟学校经常保持联系,共同承担起教子责任。另外,如果父母都外出,则要改变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距太久,保持与孩子经常性的联系,并对孩子的情况非常熟悉。具体来说,一是沟通时间的分配上,最好做到每个星期或者至少半个月要能交流一次。如果经济允许的话,可以一个学期中间回来一次,再加上寒暑假把孩子接到旁边,这样,亲子互动与沟通的时间与机会就比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二是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学习成绩,其它方面也应该询问,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要有更多的关心。三是在交流沟通的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这方面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我们在调查时,有些学生通常是通过。

日记。

本的方式来抒发和宣泄自己内心的秘密与不满,如果父母经常与子女以书信交往,子女就可以把父伞作为一种倾诉的对象,而电话由于价格昂贵而不具备这方面的功能。另外除了与孩子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外,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向班主任请教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振兴的希望。庞大的留守子女群体,已成为我国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他们的教育的失败会极大影响未来劳动力的素质,因而会成为未来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在目前经济转型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农村劳动力将继续流向城市,留守子女队伍日益扩大。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与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迫切要求国家、社会、教育各个部门做出积极的反应,形成合力,滋润留守子女干涸的情感空白,确保每一位孩子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

农村教育问题调查报告篇九

一.实践参加者:默澜,xxx。

二.实践主题:农村人口受教育状况。

三.时间:02月18日。

四.地点:江苏省常州市王家村。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活动内容:。

(一)基于社会发展需要,以走访\\询问的方式对农村人口的受教育情况进行调查。

(二)主要方面涉及:各年龄层的教育情况,农村孩子受教育条件,以及人们(尤其是贫困家庭)对孩子教育的看法。

二.调查资料:。

(一)人员成分:1.现村民中有许多是外来的打工者,。

2.因村庄有一定年代,所以老龄者较多,多数年轻人因各自条件一部分仍与老人一起住在村里,其他已不在村中常住。

(二)1.接受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教育的人口增长最快,但人数依然很少;。

2.中等教育人口中高中文化程度也有所增加;初中及以上人口大幅度增加;同时,由于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小学教育程度人口明显下降,现主要人群为老年者。

(三)虽然农村受教育情况有所改善,但农村就业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劳动技能依然较低。依然是以接受低文化教育的为主。

2.初中入学率和在校生巩固率均在98%以上,

3.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结构比例趋于合理,

4.高等教育面向大众化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台阶。

(五)女性适龄者的受教育情况和男性基本一致,可见农村受教育的性别差异减少了。

(六)为鼓励村民接受教育,村内对升入高中和大学的村民给与了奖励。

三.调查结果:农村劳动力不仅受教育程度低,而且绝大多数不具有职业技术资格。

四.理性思考:。

不难理解,人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社会总产值、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文教娱乐支出呈正相关关系,而且与前三项指标呈高度相关。但与居民恩格尔系数呈高度负相关关系。说明人口受教育程度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以上说明,人口受教育程度、地区城市化水平,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面貌的改变发挥积极地促进作用;而就业人数、外出人口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能发挥积极作用,甚至制约农村的发展。

(二).尽管江苏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启动了大规模的农民培训工程,但由于人口流动以及劳动力转移,农村中年轻、有文化、有技能、有特长的`人都外出务工经商,而年龄大、低文化、无特长的人,只能留在农村种地或经营林牧副业,农村就业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劳动技能依然较低。

五.问题与建议:。

(一)问题:低素质的劳动者无法向外输出,农村劳动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也难以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尽管市场对劳动力需求较大,但需要的则是有技能的劳动力,而农村劳动力的现状无法满足需求,也使得农村劳动力无法向非农产业转移。

(二)建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科学技术进步的动力,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正在推动技术创新并使之成寒假农村人口受教育状况调查的调查报告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有体力是不够的,必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能。因此要继续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同时抓好更高一层的教育,努力使中国教育真正惠及全中国人口.

农村教育问题调查报告篇十

一.实践参加者:默澜,xxx。

二.实践主题:农村人口受教育状况。

三.时间:2002月18日。

四.地点:江苏省常州市王家村。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活动内容:。

(一)基于社会发展需要,以走访\\询问的方式对农村人口的受教育情况进行调查。

(二)主要方面涉及:各年龄层的教育情况,农村孩子受教育条件,以及人们(尤其是贫困家庭)对孩子教育的看法。

二.调查资料:。

(一)人员成分:1.现村民中有许多是外来的打工者,。

2.因村庄有一定年代,所以老龄者较多,多数年轻人因各自条件一部分仍与老人一起住在村里,其他已不在村中常住。

(二)1.接受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教育的人口增长最快,但人数依然很少;。

2.中等教育人口中高中文化程度也有所增加;初中及以上人口大幅度增加;同时,由于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小学教育程度人口明显下降,现主要人群为老年者。

(三)虽然农村受教育情况有所改善,但农村就业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劳动技能依然较低。依然是以接受低文化教育的为主。

2.初中入学率和在校生巩固率均在98%以上,

3.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结构比例趋于合理,

4.高等教育面向大众化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台阶。

(五)女性适龄者的受教育情况和男性基本一致,可见农村受教育的性别差异减少了。

(六)为鼓励村民接受教育,村内对升入高中和大学的村民给与了奖励。

三.调查结果:农村劳动力不仅受教育程度低,而且绝大多数不具有职业技术资格。

四.理性思考:。

不难理解,人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社会总产值、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文教娱乐支出呈正相关关系,而且与前三项指标呈高度相关。但与居民恩格尔系数呈高度负相关关系。说明人口受教育程度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以上说明,人口受教育程度、地区城市化水平,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面貌的改变发挥积极地促进作用;而就业人数、外出人口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能发挥积极作用,甚至制约农村的发展。

(二).尽管江苏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启动了大规模的农民培训工程,但由于人口流动以及劳动力转移,农村中年轻、有文化、有技能、有特长的人都外出务工经商,而年龄大、低文化、无特长的人,只能留在农村种地或经营林牧副业,农村就业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劳动技能依然较低。

五.问题与建议:。

(一)问题:低素质的劳动者无法向外输出,农村劳动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也难以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尽管市场对劳动力需求较大,但需要的则是有技能的劳动力,而农村劳动力的现状无法满足需求,也使得农村劳动力无法向非农产业转移。

(二)建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科学技术进步的动力,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正在推动技术创新并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有体力是不够的,必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能。因此要继续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同时抓好更高一层的教育,努力使中国教育真正惠及全中国人口.

农村教育问题调查报告篇十一

我市很多农村乡镇中小学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40%以上,最多的乡镇甚至高达70%。面对留守儿童教育难题,各学校纷纷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在困难面前,广大教育工作者选择了给自己加压,对留守儿童不歧视、不冷落、不放弃,努力让每位留守儿童学会自主学习、独立生活,创造条件使得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生活上享受到温暖、学习上得到关爱。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是及时与家长沟通。农村中小学普遍对留守儿童进行了登记,建立了联系卡,昌江区丽阳乡余家希望小学还挤出资金,按生均每学期1元的电话费补助教师,加强教师与家长的交流,增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效果。鱼山镇中心学校还提出要求,让教师经常家访,改变教育方式方法,上门送关爱,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二是教师无偿辅导。不少学校采取放学以后对留守儿童开小灶的措施,延长教师工作时间,无偿辅导学生作业,通过托管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三是指导家庭教育。鱼山中学抓住春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高峰,召开家长会对监护人进行指导,争取家庭教育的配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家长以前的那种只关心学习成绩,不关心学生心理;只知道训斥责备,不懂得理解关爱;只关心物质生活,不重视精神支持等不良心态。

四是鼓励学生交流。乐平市塔前中学还专门安排了,鼓励留守儿童与家长沟通。鱼山镇中心学校开展红领巾帮扶,鼓励学生结伴同进,组织留守儿童才艺展示和竞赛活动,为留守儿童打开心扉,增进与外界交流创造条件。多项活动的开展,也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

五是教师结对帮扶。浮梁县福港学校,中层以上干部都下到班级蹲点,与班主任共同做好教育工作,并采取结队帮扶的做法,有针对性地对特殊留守儿童进行教育,还动员学校教师捐款捐物,为留守儿童买雨伞、雨鞋,给留守儿童送温暖,留守学生受到很大鼓舞。塔前中学让一部分留守儿童,将生活费委托班主任代为管理,帮助他们科学理财,使家长消除了后顾之忧。

各校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许多留守儿童得到多方面的关心和帮助,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付出了很大努力,但由于数量较多,教育的工作量很大,牵涉面又广,仅靠教育一家很难但此重任,尤其是教师负担过重,教育经费紧张,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确实存在很多困难。

在调研中发现,由于正常的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日渐突出,由于数量庞大,近期看来似乎只是家庭问题,若干年后就有可能成为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存在的教育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不少外出打工父母与孩子每年才联系一至二次,甚至有的父母基本上一年内都不与孩子联系。尽管有相当部分的外出务工父母一年返家探亲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但父母常年在外,孩子缺少亲情的关怀,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尤其是孩子的情感教育几乎成为空白,由于他们处于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很多问题得不到解答,心理需求也无法满足,致使大多数留守儿童情感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定缺陷,如性格孤僻、寂寞空虚、难以沟通、攻击性强等等。有些在外务工父母为提高孩子的生活水平和学习条件,经常给家里寄钱、寄物,导致一些留守儿童存在乱花钱的状况,这很不利于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

调查显示,平均约有65%(有的县区高达70%)的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由于祖孙年龄相差一般都在40至50岁左右,老人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孩子往往只能在物质生活上得到保障,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无从谈起。因此,无论是从体力还是智力上都无法完全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的重任。

由于祖辈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甚至有一部分是半文盲,年龄的代沟无法在思想上沟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调查结果显示,有不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在学习上明显处于劣势;大多数教师也反映留守儿童中“学困生”、“问题学生”较多,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多有厌学倾向。一方面缺少父母的关爱,而祖辈的文化水平较弱,学习上缺乏监督;另一方面,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践性内容增加,需要家长适当辅导,爷爷奶奶心有余而力不足。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留守儿童的作业态度和质量都有明显不足,留守儿童年龄都不大,没有父母的监督和指导,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然不够,学习状况很不理想。

很大部分留守儿童思想健康出现偏差,更谈不上远大理想、热爱祖国等思想境界,甚至一部份儿童还没有形成一种价值取向。出现不遵守规章制度、不诚实、拉帮结派、欺负同学、顶撞祖辈、我行我素、甚至小偷小摸等不良习气。依靠父母得到的物质享受,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习气,并有可能形成“读书无用沦”、“拜金主义”等。

农村教育问题调查报告篇十二

中国由于地理和历史环境的原因,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在山区人地矛盾更为突出,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山里大量闲置的劳动力走出大山去城市务工来改变生活贫苦的状况,由于没有技术紧靠出卖劳力,收入微薄,仅能保障最基本的生活所需,无力将孩子带在身边,山里交通不便,大都是半年、一年、更有甚者几年也不回来看孩子一次。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急需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平顶山鲁山、郏县和洛阳嵩县是山区的典型代表,总体而言耕地面积不足,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外出打工,是留守儿童较为普遍和严重的地区。

调查内容:xx山区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走访、访谈。

调查时间:

一、调研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中国的农村、乡镇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打工,随之产生了一个群体――留守儿童。其中0-14岁孩子占据多数,他们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长年不在身边,在其成长的过程中缺乏必需的关爱和管教,严重影响了孩子们身心健康,其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俨然成为了建设和谐社会上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河南是劳务工输出大省,也是留守儿童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这些劳务工对中原经济的崛起做出了贡献,他们的生活水平也稍有提高,然而仍无力将孩子带在身边,社会各界对中原地区的这些留守儿童的关注度普遍不够,以至于我们不忍看到的悲剧接连发生。为了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我们挑选了河南山区的新密尖山、平顶山的鲁山、郏县,洛阳的嵩县,深入学校对留守儿童做调研活动。

二、调研基本情况说明。

此次调研我们走访小组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新密市尖山乡发放问卷77份,平顶山鲁山、郏县发放问卷347份,洛阳嵩县德亭镇、九店乡发放问卷164份,共计的588名适龄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回收问卷数量550份。其中特别针对儿童关于留守原因,监护情况,学习、生活情况及需求,情感关系及需求等问题做了重点调研与访谈。

(1)留守儿童情况。

新密市尖山乡留守儿童比例。

平顶山留守儿童比例。

嵩县留守儿童比例。

72.7%。

76.4%。

71.4%。

表2-1受访儿童中留守儿童比例。

而在对于这部分留守儿童的调研中发现,接近60%的留守儿童属于父母均不在家的双留守现象。平顶山山区留守儿童父母均不在家占57.6%;一个月回来一次占19.6%,多是半年或一年回来一次的占67.2%。一年以上占11.2%。嵩县的因不少务工人员在洛阳周边打工,多是父亲外出母亲在家照看孩子,不过均不在家也占了31.1%,一个月回来一次占45.1%,一年以上回来一次的占8.5%。

(2)留守儿童监护家庭教育问题。

在对各地区留守儿童现阶段被监护情况的调研中发现,平顶山鲁山和郏县的留守儿童:由祖(外)父母照顾的占48.7%,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占30.5%,由哥哥姐姐或亲戚照顾的占19.6%,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占1.8%,自己照顾自己的也有一定比例5.8%,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占4.3%。在与父母的联系情况上不经常联系的占据33%,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占23.2%。

根据这两项数据显示,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存在严重情感缺失的情况,这部分孩子大多表现得孤僻,语言表达能力差,自卑,学习成绩差等。

在与能够与父母联系的孩子中,被关心得最多的还是以学习,生活问题居多,占总数的51.9%,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比例较为分散其中询问学习和生活的占27.4%。

农村教育问题调查报告篇十三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农村留守儿童一个特殊群体。

近几年,我国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

所谓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随着大量农村成年男女向城镇转移就业,而多数人没有携带子女一同前往,致使许多的农村儿童远离双亲或单亲,成为农村家庭的留守儿童,多数依靠祖父或外祖父母监护。随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而在农村出现的“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视和十分关注的社会群体。

留守儿童问题不容忽视……

农村留守儿童是未成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只有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后,出现临时监护人学习 辅导不力,生活照顾不周,亲子接触缺失等现象困难。

但已有调查表明,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或缺位,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对留在家乡的子女疏于照顾,无法认真履行监护的职责,使孩子失去应有的安全保障,农村留守儿童被拐卖,受到意外作害,失学辍学等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缺少亲情关怀和应有的家庭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行为和心理的成长发育中比较容易偏离正常轨道。

“留守儿童”教育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学习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不多,将子女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人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过问甚少,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较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上弊端也较多。加之他们还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和学习。

(二)性格缺陷。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数较少,与留守子女联系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而青少年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另外,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比例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家的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

(三)缺乏亲情。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造成亲情欠缺,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点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同时,根据调查和座谈情况看,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和父母关怀的强烈要求,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留守子女在人际文化、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协作求助,学习成绩等方面发生障碍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

(四)心理障碍。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发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亲近畅通倾诉,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这种情况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引发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封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

(五)行为偏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行为发生在文化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调查中发现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质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经常迟到、早退、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成人混在一起,对留守孩子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

建立农村社区儿童少年教育和监护体系,充分发挥农村的教育作用。儿童少年的教育历来是家庭、学校与社区共同的责任,目前,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很大部分没有建立相关的儿童少年教育组织,使农村在儿童少年的教育与成长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原来那种稳定的由家长亲自伴孩子走儿童少年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父母短期、长期缺位的家庭生活将越来越多。这样,儿童少年的监护与教育的责任就几乎全部落在了学校肩上,但是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只有全部时间的四分之一,而其它时间大部是在家庭和社会度过的,因而,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建立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指导站、乡村教育机构就显得尤为迫切,同时,现在也初步具有了建立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的可能性和基础。

一是在沟通时间与机会就比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连贯性;

三是在交流沟通的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

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是儿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农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建设者,他们能健康成长,不仅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更关系着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着光和国家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解决好这一人口城市化、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现象,已在为一项紧迫任务。

如此,留守儿童很难得到父或母贴身的爱和关怀,也得不到父或母的言传真教,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上的帮助,在他们的意识里,父或母是一个长期漂浮的身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希望。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孤独的,他们的成长是寂寞的,他们的价值观是模糊的。

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理上的缺陷,如孤僻内向,情绪消极,胆小怕事,自觉性差等,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他们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生活散漫,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农村教育问题调查报告篇十四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走访和询问,对广东地区的农村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村教育出现如教育经费不足和学校负债严重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农民对新知识的吸收及民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这不但是问题而且将是农村教育的危机。一、乡村学校负债累累由于农村学生的学费难收齐,而教师的办公经费又不足,很多农村学校只得向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有的学校为达到"普九标准"向私人借贷修建设施,等到新学年开始就从学杂费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债务。

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门不顾农村的现状而要求一些小学、中学一定要达到"普九标准",这无异是在让学校背负沉重的债务。更有些学校为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花费巨额的招待费。导致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有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无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造成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望学兴叹",以致不得不离开学校。农村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大多是民办教师,他们的学历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根据规定要转正参加培训考试得花一笔不少的钱,由于地方财政支出有限,教师工资又难发齐,这给教师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很多乡村任教的教师还要承担一些摊派,如修建公路、地方报纸的征订,这些费用全都直接从教师工资中扣除,这些摊派根本就不同教师商量,犹如强盗拦路抢劫,这些做法直接损害了教师的利益。一方面当地专科师范毕业生回乡任教,但政府由于教师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大而无力接收,另一方面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四、资源分配不公平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各政府、电力、交通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他们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何况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农村中学中我看到一种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块荒田,实验室的仪器陈旧的难以利用。如此的设施怎么进行有效的教学呢?相反在城镇的小学,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体育设施和其它教学设备可以说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为什么?是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五、改变教育问题的策略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吃紧还会挪用教育经费。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乡村小学、中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问题,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放宽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政府投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再次,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

农村教育问题调查报告篇十五

家长应努力创造条件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对子女造成的不良影响,强化家长对子女成长的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引导家长正确处理打工致富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种无法代替的教育资源,父母可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多与子女进行交流,关心子女的成长,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另一方面,家长要多与学校教师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并及时引导教育,防止其滋生消极的思想倾向。

关注“留守儿童”身心成长是一个繁杂的社会问题,县委、政府、相关部门及全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要加强舆论宣传,特别要加大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要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各级妇联要充分发挥联系各界妇女的特殊作用。开展“代理妈妈”活动,给予“留守儿童”更具体的爱。组织“留守母亲”接受文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她们的素质,更好地承担起“留守子女”的抚养教育责任。共青团可组织“留守儿童”参加团(队)活动,和城市儿童开展手拉手活动,各级关工委要积极参与“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与特困和问题的“留守孩子”结对帮扶,让他们能得到更多的亲情和关爱。

学校和教师应更多地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变化,增加感情投入,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应有的心理归属。还要与家长及代养人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发挥家庭和教育的合力作用。同时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创造条件开设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课,使“留守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

要把解决“留守”问题作为当前“三农”问题的另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制定和出台保证农民工女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和义务的各项政策和措施,改善农民工子女就学条件,使“留守孩子”能够生活在父母身边,与城市儿童共享城市文明。

农村教育问题调查报告篇十六

中国由于地理和历史环境的原因,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在山区人地矛盾更为突出,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山里大量闲置的劳动力走出大山去城市务工来改变生活贫苦的状况,由于没有技术紧靠出卖劳力,收入微薄,仅能保障最基本的生活所需,无力将孩子带在身边,山里交通不便,大都是半年、一年、更有甚者几年也不回来看孩子一次。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急需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平顶山鲁山、郏县和洛阳嵩县是山区的典型代表,总体而言耕地面积不足,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外出打工,是留守儿童较为普遍和严重的地区。

调查内容:xx山区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走访、访谈。

调查时间:

一、调研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中国的农村、乡镇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打工,随之产生了一个群体——留守儿童。其中0—14岁孩子占据多数,他们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长年不在身边,在其成长的过程中缺乏必需的关爱和管教,严重影响了孩子们身心健康,其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俨然成为了建设和谐社会上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河南是劳务工输出大省,也是留守儿童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这些劳务工对中原经济的崛起做出了贡献,他们的生活水平也稍有提高,然而仍无力将孩子带在身边,社会各界对中原地区的这些留守儿童的关注度普遍不够,以至于我们不忍看到的悲剧接连发生。为了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我们挑选了河南山区的新密尖山、平顶山的鲁山、郏县,洛阳的嵩县,深入学校对留守儿童做调研活动。

二、调研基本情况说明。

此次调研我们走访小组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新密市尖山乡发放问卷77份,平顶山鲁山、郏县发放问卷347份,洛阳嵩县德亭镇、九店乡发放问卷164份,共计的588名适龄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回收问卷数量550份。其中特别针对儿童关于留守原因,监护情况,学习、生活情况及需求,情感关系及需求等问题做了重点调研与访谈。

(1)留守儿童情况。

新密市尖山乡留守儿童比例。

平顶山留守儿童比例。

嵩县留守儿童比例。

72。7%。

76。4%。

71。4%。

表2—1受访儿童中留守儿童比例。

而在对于这部分留守儿童的调研中发现,接近60%的留守儿童属于父母均不在家的双留守现象。平顶山山区留守儿童父母均不在家占57。6%;一个月回来一次占19。6%,多是半年或一年回来一次的占67。2%。一年以上占11。2%。嵩县的因不少务工人员在洛阳周边打工,多是父亲外出母亲在家照看孩子,不过均不在家也占了31。1%,一个月回来一次占45。1%,一年以上回来一次的占8。5%。

(2)留守儿童监护家庭教育问题。

在对各地区留守儿童现阶段被监护情况的调研中发现,平顶山鲁山和郏县的留守儿童:由祖(外)父母照顾的占48。7%,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占30。5%,由哥哥姐姐或亲戚照顾的占19。6%,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占1。8%,自己照顾自己的也有一定比例5。8%,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占4。3%。在与父母的联系情况上不经常联系的占据33%,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占23。2%。

根据这两项数据显示,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存在严重情感缺失的情况,这部分孩子大多表现得孤僻,语言表达能力差,自卑,学习成绩差等。

在与能够与父母联系的孩子中,被关心得最多的还是以学习,生活问题居多,占总数的51。9%,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比例较为分散其中询问学习和生活的占27。4%。

而对于自己最喜欢的人这个问题的调研中发现64%的孩子选择了爸爸妈妈,有1。1%选择了谁也不喜欢。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在最喜欢的人上选择爸爸妈妈的占75%,有6。1%的选择了谁也不喜欢,对于选择谁也不喜欢这些孩子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这完全是一种漠视、消极的态度,其父母几乎难得回家,甚至在走访中发现,有很多孩子对于父母的样貌等等并不能有很清晰的描述。

(3)生活问题及需求。

在对500多名孩子的调研中发现,在对其自身卫生习惯的问题上,如:刷牙、洗澡,平顶山鲁山和郏县的留守儿童:在多久刷一次牙上62%一到两天刷一次,有32。3%的孩子们从没刷过牙,在洗澡上,52。5%的孩子们一星期洗一次,半年以上洗一次的有28。2%。在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在这道题目的选择上,只有51。8%的孩子们一到两天刷一次牙,有35。2%的孩子们半年以上洗一次澡。可见相比较而言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卫生问题堪忧。在家有谁洗衣做饭,祖父母的占了43。9%,自己洗衣做饭的占了20。1%,嵩县的留守儿童61%由爸爸洗衣做饭,自己洗衣做饭的占17。9%。

放学以后一般会做什么,不管是鲁山、郏县,还是嵩县的留守儿童都一致的选择了在家写作业分别占68。8%、71。3%,帮家人做家务的12—14岁的'孩子较多,占23%,和同学玩占比例比较小分别是2。7%、4。9%,孩子们普通表现出喜欢独处,不愿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在大一点的孩子身上表现的更加明显。若日常生病了怎么办谁会到你去看病,选择自己的分别是13%、13。3%。生日的时候是否会收到礼物,没有的也占相当的比例。平顶山山区的孩子占了26。5%,嵩县的更多一些占了44。5%,生日的时候收到过蛋糕了分别占了32。3%、32%。

(4)学校生活情况及需求。

在你比较喜欢上什么课上平顶山山区的孩子有31。2%选择了语文、42。3%的选择了数学,而选择音乐美术的不多,因为大部分学校紧紧只抓学生的学习,少有开设音乐美术课。嵩县的孩子们大致与之相同。在平时课外书的阅读上,这两个地区的孩子选择作文书的较多分别是44,4%、37。8%。这也和学校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没有多余的时间阅读课外书。在零花钱上,平顶山山区一周给1—3元占37%,嵩县山区的比例稍微大一些占47。6%,没有零花钱的也占一部分分别所占的比例是5。3%、10。4%。就这一调查结果来看,山区经济状况普遍不是太好。

农村教育问题调查报告篇十七

今年我响应市委市府名师支教传帮带的号召,来到胶州四中,在一年的支教过程让我们认识了四中的一草一木,了解四中教育的一点一滴,对于农村的高中教育有了新的认识,想将我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报告如下:

农村高中的老师是很不容易的,他们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但是有些问题让他们无可奈何,与城区高中相比有这样几个问题:

与城区高中相比,农村教育在上班下班是很不方便的,在没有学校班车的情况下,有车一族至少也需要半小时左右,没车一族,就拿做公交车来说吧,比如:从南华苑开始坐车,就要先做206或者16,然后半道转成6路,下了6路车还有大约10分钟的路程,如果坐车非常顺利,也几乎1小时,如果加之等车时间,就有可能1各半小时至2小时,加入早上第一节有课,那就要6点就走,比起城区7:30,要浪费1个半小时在路上;万一有个什么急事,打车都需要将近30元钱的;另外班主任看班,城区的班主任可能晚上熄灯后就可以回家,而农村的班主任特别是女班主任由于时间太晚就要睡在学校,甚至一周都不能回家;虽然现在很多都是有车一族,还有一个安全更值得重视,每天穿行于204国道,车水马龙,不分心还好,分心时真让人后怕。(何况每天有多少事情需要思考,需要及时解决,需要和平处理),而这一方面,农村教师没有任何补助和特殊的照顾,依然毫无怨言地穿行于忙碌的工作和家庭之间。

除了交通,还有一个大的问题那就是吃饭问题,民以食为天,对于农村学校的老师,中午是没法回家的,孩子要不送给老的,要不就是托管,不像有些单位中午伙食进行补贴,这一项农村学校是没有,老师们都得自己掏钱的,一顿饭两种平常的菜和一个馒头就是5元钱,这是对教师进行优惠了,要改善生活一般就是接近10元了,现在一切从简,说实话教师的福利也几乎为零了,如果能每月给教师一定的补助,提供对教师的福利待遇。这样更能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我们今年一共来四中20多名支教教师,可见农村的教育严重师资不足,师资流失的原因:1.上班下班不方便,2.孩子上学不方便,3.城区教育机会多,4.职称评上了该进城享福了……;现在扩招学生,造成了师资力量不足,而且很多老师的上课很不规范,严重缺乏培训过关,有些已经评为高级的教师退居二线,不再兼任教学工作,这样造成教学师资的匮乏,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招收新毕业教师之外,还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做好传帮带,做好互助组的工作,实施奖罚政策,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对于教课成绩不理想的老师要及时谈话、鼓励,做好组内的问题查找。

农村的教育不仅需要软件的“扶持”,更需要硬件的“帮助”。政府应该给农村学校配备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现在四中配备先进的讲课仪,教师上课比以前的效率提高,让很多课堂精彩绽放。现在微课教学日新月异,如潮水般涌入课堂,但是现在我们没有一个好的地方进行开发微课,一没有高级的电子备课室,二没有高级的电子阅览室,也没有高配置的微机室,这让很多教师没有开发微课和学习的机会,如果能得以配置,教育又会升一台阶。

由于农村学校,学生生源质量不高,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很多教师只是靠着吃老本生活,这样就会抑制教学的前进,政府能够多提供一些机会让农村教师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学习相关的先进的理论知识,开采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添彩的“他山之石”,相信教师不会出现日久倦怠的思想,反而会时刻想着创新。

当然,这些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时间和资金,希望领导们重视,同时希望农村的教育能迎来美丽的春天。

农村教育问题调查报告篇十八

仙居县是山区县,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生产生活模式也随之改变。原来的大山和土地已经无法满足农民的要求,大批青壮年农民离开家乡,远赴陌生的城市谋生,他们中大部分的人因为工作、生存等压力,无法将子女带进城里,把年幼的孩子留在家里给年迈的父母或亲戚或老师托管,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县留守儿童有1.3万多人。由于家庭关爱和教育的缺失,这批孩子普遍存在着学习、品德、心理等方面的问题。为此,我们对下各镇、安岭乡、溪港乡等地的留守儿童进行了重点调查。

一、现状。

在调查中,大部分的留守儿童随祖辈、随亲戚、随老师生活,自立和其它情况的也有。他们中大部分人独立自主,有较强的劳动能力,有关照兄弟姐妹的爱心,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有抗挫折的能力。习惯留守,有独特的思维方式,有独处的习惯,潜意识中形成了习惯,认为生活原本就是这样,但他们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学习问题。留守儿童在学龄前缺乏良好的早期教育,他们大多数是在爷爷奶奶或其他人的监护下成长,监护人对他们宠爱有加,没有直接受到父母更多的好的家庭教育和行为引导,换句话说他们受到的只有溺爱或缺乏关爱。留守儿童在小学期间,由于本身自制力较差,父母在家的时候,学习劲头十足,父母外出打工期间,学习热情普遍下降。中学期间,很多留守儿童能够体谅到父母打工的艰难,学习很用功,学习成绩优秀,但是也有一部分孩子,由于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和缺乏家庭的亲情引导,学习观念淡薄,学习目的不明确,成绩较差。由于本身自控能力较差,无法抵制社会不良诱惑,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时有发生。加之部分家长潜意识里认为,农村未成年人学业有成的机率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总体并不优秀,属中等的偏多。

二、生活问题。大部分留守儿童生活质量较差,能吃饱但不能吃好,营养跟不上。饮食荤素搭配上,荤少素多,很多儿童基本上吃不到新鲜水果。父母给的零花钱,往往花在没有什么营养又伤胃口的零食上,有些寄宿生把钱花在三餐主食上的很少,吃了没有,吃了多少,没人过问没人督促。有的困难留守儿童家庭还出现“逆向”照顾现象,幼小的留守儿童反而还要照顾年老体弱的`长辈,承担着超出其能力的繁重劳动。三、心理问题。留守儿童正处在生理快速发育成长,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与父母交流的机会,有了烦恼与问题无法向父母倾诉,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或者不关注这些孩子的情绪情感变化。学校则受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对他们的情感和心理健康的关注也不够,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他们与父母主要靠电话交流,且通话时间很短,缺乏深层次的交流。他们缺乏心理的关爱,亲情失落,遇到问题,不愿、不善于向老师、同学或其他的家人倾诉,孩子普遍感觉孤独、郁闷、内向、孤僻、缺乏自信、不善与人交流。因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呵护,他们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现象。

四、安全问题。由于留守孩子家庭父母外出,监护人不到位,非正常死亡时有发生,其受到烧伤、烫伤、交通事故、电力事故、溺水等意外伤害的几率远远比普通家庭儿童大;留守儿童因缺少家庭和学校的有效监护而容易遭受各种人身侵害,特别是留守女童更易被人猥亵、强奸、诱骗。有少数留守儿童沉迷于武侠小说中,模仿成年人抽烟喝酒,有的拉帮结派,被社会上不良青年拉拢、利用,甚至参与一些小偷小摸、校园暴力等,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和人身安全。

二、原因分析。

1、家长因素。农村生活和教育需求不断提高,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他们只能选择进城务工,艰难的谋生使他们很少给家里打电话、写信,这样就没有机会与孩子进行亲情和思想上的沟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大部分家长以为给孩子买几件新衣服、买些好吃的、交付学费,没有意识到还需要与老师沟通,只注意孩子的身体,不注重孩子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山区孩子的父母更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交高额的私立学校学费使孩子进入城市,而且孩子父母的文化普遍校低,不会不惜一切的来培养孩子。

2、监护人因素。由于监护人的特殊性,只要孩子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其行为一般不过问,他们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里健康和全面发展;重交通安全不关心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重按时回家按时到校,而忽视其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缺失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人混在一起。祖辈为监护人的,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有的体弱多病,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大部分还要干农活,无能力无精力无时间照顾孩子,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亲戚为监护人的,亲戚通常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学业成绩和物质上的满足次之,而较少关注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心理、精神上的需要,留守儿童常常因感到自己是“外来人”而产生自卑心理。总之,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不知道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

3、户籍制度制约。现行的户籍制度规定,义务教育的责任在户籍地,流入地没有这一强制责任,现在的实际情况也是城市无法接纳这么多的外来学龄儿童。这些孩子要么成为留守儿童,要么放弃学业成为新文盲进入城市。他们的父母大多也已经意识到不能让孩子成为新文盲,那么他们只能成为留守儿童。

4、其他因素。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学校课程设置与农村未成年人身心发展不相适应,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以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在全国各地,留守儿童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常常见诸报端。

三、对策与建议。

仙居各地针对留守儿童情况也作了一定探索,下各镇横梁陈村关工委建立了留守儿童乐园,4名退休教师在周末下午为村里45名留守儿童孩子辅导检查作业,颂读弟子规、宣讲慈孝、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已经坚持了近2年;下各路北村关工委成员王雪娟前年开始建立了东篱之家,从最初利用周日下午辅导孩子做作业和游戏到现在每天都有孩子到家里来,孩子也从1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70多人,除了本地的10名爱心志愿者,假期中杭州、天津、台州等第一些高校的大学生也慕名前来爱心帮教;皤滩乡和受助大学生签订了假期回乡帮助留守儿童协议;溪港乡建立“代理妈妈”制度,设立了“留守儿童关爱基金”,建立“留守学生信息管理库”;南峰街道、福应街道等大学生村官也开办过假期班,但随着大学生村官考录到其他单位等因素,除了下各镇,这些假期班都是短期的,没有形成常态化。

一、要有政策层面的保障。政府应当把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一部分,加强对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的调研和研究,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改变不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状况,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保障农村留守儿童能够与城市儿童平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和服务。

二、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家长的教育和引导,宣传普及家教知识,强化家长的自身素质和家庭教育观念,明确教育子女的职责。引导家长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以正确教育和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父母要学会了解孩子,不仅要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掌握每一时期孩子不同的心理、智力和情感的变化,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把孩子带在身边。

三、充分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中主导作用。学校应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一是从生活上和心理上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心和关爱,开展老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关爱活动;二是针对留守学生特点,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在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三是通过书信电话等形式,加强学校和留守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为增进孩子与父母的联系创造条件;四是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留守儿童监护人情况、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方式等要登记造册,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情况,有针对性实施教育。

四、充分发挥有关群团组织的职能作用。关工委、妇联、共青团等组织要发挥各自的职能,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作用,组织志愿者创建留守儿童乐园、假期度假班等多种形式的关爱活动,让全社会都来关爱留守儿童。针对目前留守儿童主要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四老人员”带养的实际,在无法改变现况的情况下,关工委等部门可通过开办家长学校、举办留守儿童监护人学习培训班或其他形式的专题讲座,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努力提高监护人的水平。五、拆除户籍壁垒。当然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让每个孩子都能和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又能接受优质教育,就得拆除户籍壁垒。孩子们跟随父母不管到什么地方都可以到当地学校读书,让每个孩子都能和他们的父母生活在一起,也就不存在留守儿童了。

总之,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既需要政策、法律和法规的支持和保障,也需要每一个人的关爱,是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内的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农村教育问题调查报告篇十九

中国由于地理和历史环境的原因,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在山区人地矛盾更为突出,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山里大量闲置的劳动力走出大山去城市务工来改变生活贫苦的状况,由于没有技术紧靠出卖劳力,收入微薄,仅能保障最基本的生活所需,无力将孩子带在身边,山里交通不便,大都是半年、一年、更有甚者几年也不回来看孩子一次。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急需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平顶山鲁山、郏县和洛阳嵩县是山区的典型代表,总体而言耕地面积不足,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外出打工,是留守儿童较为普遍和严重的地区。

调查内容:xx山区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走访、访谈。

调查时间:

一、调研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中国的农村、乡镇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打工,随之产生了一个群体――留守儿童。其中0-14岁孩子占据多数,他们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长年不在身边,在其成长的过程中缺乏必需的关爱和管教,严重影响了孩子们身心健康,其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俨然成为了建设和谐社会上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河南是劳务工输出大省,也是留守儿童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这些劳务工对中原经济的崛起做出了贡献,他们的生活水平也稍有提高,然而仍无力将孩子带在身边,社会各界对中原地区的这些留守儿童的关注度普遍不够,以至于我们不忍看到的悲剧接连发生。为了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我们挑选了河南山区的新密尖山、平顶山的鲁山、郏县,洛阳的嵩县,深入学校对留守儿童做调研活动。

二、调研基本情况说明。

此次调研我们走访小组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新密市尖山乡发放问卷77份,平顶山鲁山、郏县发放问卷347份,洛阳嵩县德亭镇、九店乡发放问卷164份,共计的588名适龄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回收问卷数量550份。其中特别针对儿童关于留守原因,监护情况,学习、生活情况及需求,情感关系及需求等问题做了重点调研与访谈。

(1)留守儿童情况。

新密市尖山乡留守儿童比例。

平顶山留守儿童比例。

嵩县留守儿童比例。

72.7%。

76.4%。

71.4%。

表2-1受访儿童中留守儿童比例。

而在对于这部分留守儿童的调研中发现,接近60%的留守儿童属于父母均不在家的双留守现象。平顶山山区留守儿童父母均不在家占57.6%;一个月回来一次占19.6%,多是半年或一年回来一次的占67.2%。一年以上占11.2%。嵩县的因不少务工人员在洛阳周边打工,多是父亲外出母亲在家照看孩子,不过均不在家也占了31.1%,一个月回来一次占45.1%,一年以上回来一次的占8.5%。

(2)留守儿童监护家庭教育问题。

在对各地区留守儿童现阶段被监护情况的调研中发现,平顶山鲁山和郏县的留守儿童:由祖(外)父母照顾的占48.7%,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占30.5%,由哥哥姐姐或亲戚照顾的占19.6%,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占1.8%,自己照顾自己的也有一定比例5.8%,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占4.3%。在与父母的联系情况上不经常联系的占据33%,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占23.2%。

根据这两项数据显示,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存在严重情感缺失的情况,这部分孩子大多表现得孤僻,语言表达能力差,自卑,学习成绩差等。

在与能够与父母联系的孩子中,被关心得最多的还是以学习,生活问题居多,占总数的51.9%,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比例较为分散其中询问学习和生活的占27.4%。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