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节的历史来源(优质14篇)

  • 上传日期:2023-11-22 17:48:25 |
  • zdfb |
  • 12页

体验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个人成长提供指导。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有充分的思考和准备,不可草率行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写总结有所帮助。

元旦节的历史来源篇一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旦节的历史来源篇二

1919年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为了抗议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和会上支持日本对我国的侵略行动,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最后发展成为全国人民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保卫民族独立与争取民主自由的坚强意志,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正是在1939年纪念五四运动20周年的时候,现代中国两大阵营对“五四”泾渭分明的评价公开化了。

1939年“五四”前夕,延安的青年联合会向全国青年发出倡议,定“五四”为中国青年节,此建议得到各地青年团体的同意。起初,民国政府不同意,后来被迫同意了这个规定。

不久,他们又觉得这个规定很危险,便改定了3月29日为青年节(这一天是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黄花冈起义并牺牲七十二烈士的日子)。

但共产党领导下的边区政府一直把“五四”定为青年节,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宣布5月4日为青年节,简称“5.4青年节”。

1918年11月11日,延续4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英、美、法等国的胜利和德、奥等国的失败而宣告结束。1919年1月,获胜的协约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平会议。中华民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会议。中华民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华特权,取消二十一条等正当要求,均遭拒绝。会议竟决定日本接管德国在华的各种特权。对这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华民国代表居然准备签字承认。消息传来,举国震怒,群情激愤。以学生为先导的五四爱国运动就如火山爆发一般地开始了。

5月4日下午,北京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他们高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呼吁各界人士行动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保卫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这一运动得到工人和各阶层人士的声援和支持,上海、南京等地的工人纷纷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来示威。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并指令巴黎参加会议的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为了使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青年节。1949年12月23日,中国人民政务院正式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按照国务院公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规定,“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但这一规定没有明确放假适用人群的年龄上限。

2008年4月,经国务院法制办同意,54青年节放假适用人群为14至28周岁的青年,3亿多青年将于每年5月4日放假半天。

此次进一步明确年龄上限后,将有3亿多年龄在14至28周岁之间的青年可以依法在青年节这天享受到半天的假期,感受到社会对青年的关爱。

元旦节的历史来源篇三

历史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见证,是一部展现人类智慧和血泪的故事。有关历史的资料和文献源远流长,从书籍、纪实、图片等多种形式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过去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我有了一些心得体会,我相信这些体会也将有助于我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首先,了解历史不能仅限于表面现象。为了更好地了解历史,我们需要深入到背后的原因和推动因素。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有一定的背景和原因,只有了解这些,才能真正理解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发展的动力。例如,我们通常会知道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因为对于凡尔赛和约的不满而发动的,但我们还要了解更多关于中国近代史、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启蒙运动的影响,才能充分理解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意义。

其次,历史的真实性需要多方面的验证。在了解历史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不只看一方面的资料,而是综合多方面的角度进行验证。正如目前对于二战期间的大屠杀的争议,我们不能只看某一方面的资料,而是要了解多方位的证据和史料,才能得出一个更加客观的结论。所以,不要被单一的信息迷惑和愚弄,要多方面的比对,充分了解整个历史事件。

另外,历史的评价不能一概而论。同样的历史事件,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评价。我们不能用现代的眼光看待古代的历史,也不能用先入为主的观点和偏见去评价历史上的人和事件。只有站在历史的角度,全面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和演变,才能做出准确的评价。例如,我们评价毛泽东,不能仅仅看到他的错误和弊端,而不去看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

最后,了解历史需要持之以恒的学习。历史是一个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没有人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整地了解整个历史。我们要有耐心和毅力去学习,不懈努力地阅读和研究历史资料,不断地积累知识。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我们才能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真相和内涵,也才能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总之,了解历史是我们对过去的一种尊重和对未来的一种规划。通过深入研究历史,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现在的社会和我们所处的位置,能够更好地感受历史的长河对于人类发展的贡献。同时,我们也能够从历史中吸取智慧和教训,指导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历史是永远不能被忽视的一门学问,我相信,只有通过深入学习,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历史,也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元旦节的历史来源篇四

历史是人类经验与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源泉。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历史对我们现在和未来的重要性。而历史的来源也是我们了解历史的必经之路。因此,在“历史来源心得体会”这一主题下,我想借此机会探讨历史的来源以及对人类发展的影响,以及反思历史对个人和社会的启示。

首先,历史的来源涵盖了文献、考古、口述传统等多种渠道。首先,文献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和社会的有力证据。无论是古代的经典著作还是历史文献,都为我们还原了那个时代的风貌。其次,考古是通过对古代文物的发掘和研究,还原了过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最后,口述传统也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来源,我们可通过长辈的讲述和口述资料了解那个时代的风貌和人文特色。可以说,通过这些来源,我们得以全方位地了解历史,从不同角度去审视历史。

其次,历史来源对人类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历史的来源不仅帮助我们了解过去,还能够为我们提供启示和教训。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了解人类社会的变化和进步,从而总结经验教训,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历史不仅告诉我们过去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明白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为我们指引未来的方向。

然而,历史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顾和总结,更是对现在的警示和启迪。历史的教训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着重要意义。对于个人来说,历史的教训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同时,历史也可以给我们以勇气和鼓舞,使我们不畏艰难险阻,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对于社会来说,历史的教训可以引导我们摆脱陷入历史悲剧的命运,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可以说,历史是我们人类的镜子,我们可以通过镜子了解自己的不足,以此为鞭策,不断进步。

然而,历史也有其局限性和主观性。不同的人对于同一历史事件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历史的记载往往是有限的,许多真相可能会因为时代的需求或主导意识形态的影响而被篡改或隐藏。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同时,必须保持审慎的态度,广泛收集并比较不同的历史材料,以尽量地接近真相。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历史的复杂性,并不盲目地相信历史的表面现象。

综上所述,历史的来源对于我们了解历史和认识自己有着重要意义。历史的教训和启示使我们在面对现实和未来时更加明确方向和目标。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历史的主观性和不完整性,保持批判性思考,不断追求真正的历史真相。历史之于人类,就如同血液之于生命。只有通过了解和尊重历史,我们才能够前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元旦节的历史来源篇五

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年--762年)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南北朝时代元宵节吃伴和肉与动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一种叫“面茧”的面食,到宋代有盐豉汤印绿豆粉做的科斗羹,并出现了“圆子”,此后元宵节南北方均以吃元宵为习。

元宵灯节期间,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又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元旦节的历史来源篇六

历史作为一门学科,不仅仅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整理,更是对人类发展和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和解读。历史的来源是了解历史的基石,只有从源头去寻找,才能真正认识历史的真相。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历史来源的重要性,本文将就这一主题进行探讨和总结。

第二段:文献记载的历史来源。

文献记载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来源之一。古代的历史记载主要以典籍、史书为主,这些文献记录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例如《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是我国古代历史记载的重要依据。这些文献中所记载的历史经过了作者的整理和加工,具有一定的观点和立场,因此我们在运用这些记载时需要进行批判性思考,不能完全接受其中的观点。

第三段:考古发掘的历史来源。

考古学是研究人类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学科,通过对遗址、墓葬、器物等古代人类活动遗迹的发掘和研究,可以获得大量的历史信息。考古发掘所揭示的文物不仅仅是日常生活用品,还有重要的象征性物品,可以为我们解读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提供线索。考古学实证了历史,使得历史变得更加真实可信。

第四段:口述传说和民间故事的历史来源。

除了正式的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口述传说和民间故事也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来源之一。人们往往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将历史事件传递给后代,这些传说和故事中融入了人们对历史时期的记忆和看法,保留了许多不为正式历史记载所记录的婉转和细节。这些传说和故事虽然不具备严格的史料性质,但可以从中了解民间的历史观念和思维方式。

第五段:综合运用历史来源的重要性。

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历史来源,才能还原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正式的文献记载可以提供历史事件的时间和人物背景,考古发掘可以揭示古代文化和社会变迁的实证信息,而口述传说和民间故事则可提供被较正式历史记载所忽视的重要细节和视角。只有综合运用各种历史来源,才能更全面地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结尾段:总结和反思。

通过对历史来源的思考和总结,我意识到历史来源在研究历史中的重要性。不同的历史来源提供了各自不同的视角和信息,我们需要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来源,进行比较、辨析,才能对历史事件和发展得出较准确的结论。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历史来源本身的局限性,尤其是文献记载和口述传说等存在主观意识和误解的情况,我们需要保持审慎的态度,以求对历史有更深刻的了解。

总之,历史来源是我们探究历史真相的重要依据,只有通过综合运用不同的历史来源,我们才能还原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历史来源也提醒我们要保持批判性思维,不断质疑和审视历史,以期更准确地把握历史的真相。

元旦节的历史来源篇七

>元旦的传说故事

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1、不宜大扫除。

很多人,会选择在元旦的时候大扫除,有辞旧迎新的意思,但其实是有风水讲究的。

新的一年,每个人的运势都会被打散重新分配,开年第一天,就打扫家里,可能会将还没成型的运势给扫掉!

忠告:元旦开始流年交运,要实现将一切厄运、霉气、病气、统统清出门外。民间古法,多采用碌柚叶煲水洗澡洗头,称之为冲“大吉水”,能驱除一年的衰气、霉气和阴气,净化负能量。

2、不宜装修或动土。

一年之初的风水最为不稳定,所以不宜在元旦调整床位、更换大门、进行装修之类的,一旦处理不当,就会给家中带来阻滞、败坏之气,影响一年的运势。

忠告:新的一年,倘若因家居摆设磕碰,出现划伤手指,碰头摔跤的情况,就不太吉利了,受流年凶星影响,家居风水暗藏病气、煞气等不利危机,稍有不慎,可能导致连衰半年。

3、不宜动剪刀。

元旦这天,切记动刀剑或剪刀,也不要动针线。传统认为,开年动针线,挑了龙筋长针眼,口舌是非全难免,避免容易引起口舌是非,所以应当加以注意。

忠告:新年第一天,要注意克制下,尽量不要和家人发生矛盾,以免加剧流年凶星的威力影响。

4、不宜喊名字催起床。

元旦放假,这天家里人肯定会睡懒觉的,而在这一天里,最好不要催人起床,即便催的话,也不能喊其名字,否则意味着一整年都要被人催着干事,忙的焦头烂额。所以元旦节,就允许孩子们睡个懒觉吧。

忠告:为防新的一年运势低迷,触碰霉运,各方面都应谨慎小心些,流年飞星运转,凶星驾临,易遭遇诸多波折和小人侵扰。

5、不宜打碎餐具。

我们生活、收入、职位经常称为饭碗。因此,有人说饭碗丢了,言外之意就是失业了。如果新的一年里,我们家中使用的饭碗,不小心产生缺口或裂纹,这是一种破财的象征。

此外,民间还有一种说法:正月的初一、十五打破或碰碎饭碗,要赶快丢掉,不然整一年下来,都是破财与倒霉运。平常打碎的饭碗一定要说句岁岁平安。

忠告:要及时将家中的晦气、穷运等不好气息扫除出门,或将不吉利的风水扭转。

6、避免他人掏自己的东西。

若元旦这天外出,自己手上拿了东西,不方便掏口袋,比如说钥匙,就叫人帮忙拿,这在开年第一天是不被允许的,因为这样就表示一整年运势都被别人掏走,如果别人在你口袋掏钱的话,就意味着整年的钱财都会被人家掏走。

7、冰箱不宜为空。

在元旦这天,最好将冰箱、厨房储物柜塞满食物,毕竟从冰箱里,就能看出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冰箱里满满的,也说明你在新的一年里会生活富足!

忠告:新的一年,想要将家宅打造成吉庆之地,须从厨房、客厅等方方面面的布局去调节,要积极守福,否则福运会离你而去!

1、养胃粥。

材料:粳米50克、大枣10个、莲子20克。

做法:

1、莲子用温水泡软、去芯,粳米淘洗干净,大枣洗净。

2、三者同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旺火煮开后,文火熬煮成粥。

3、跟着自己的喜爱来放入调料,早晚吃。

功效:养胃健脾,还可防治缺铁性贫血。

2、养胃汤。

材料:红枣50克,带蚕蛹的蚕茧20个,适量白糖。

做法:

1、先把洗净的红枣,和蚕茧一起入锅,加800克水。

2、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煎15分钟。

3、滤汁入大碗,加入白糖调味即成。

功效:汤甜味美,养胃健脾,润肺生津。鲢鱼:用于缓解胃痛,常用于脾胃虚弱的治疗。尤其适用于胃寒疼痛或由消化不良引起的慢性胃炎。带鱼:补五脏、祛风、杀虫,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尤为适宜。

3、海带薏苡仁蛋汤。

原料:海带50克,薏苡仁50克,鸡蛋2个,调料适量。

制作:

1、海带洗净,切条状。薏苡仁洗净。放锅内加水炖烂。

2、鸡蛋炒熟,随即将海带、薏苡仁连汤倒入,加盐、胡椒粉。

功效:利湿,活血,软坚。

海带性味咸、寒;功能清热化痰,软坚消瘿。现代科学证实海带具有防治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脂血症的功效。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功能健脾利湿,清热排脓,疗痹通络。现代科学则认为薏苡仁具有一定的防治肿瘤及保护肝脏的功能。故两者相配具有利湿化痰,软坚等功效,对老年人患有高血压、高脂蛋白血症、动脉硬化以及肿瘤者常食有益处。

元旦节的历史来源篇八

魏氏早期主要是在今山西、河南、山东省境内发展繁衍,也有部分分居于今湖北、湖南省境。魏无知有两个玄孙,一个叫魏谌,定居清河;一个叫魏汉,定居任城。此外,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魏氏有部分人迁至今陕西省境内。东汉时江南一些地方已有魏姓居民。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随行将佐有魏有人、魏仁浦,后均在福建安家。唐代有魏慕中自巨鹿徙居江西南昌,历15世;二子魏亨,移居福建上杭,5代孙邦政又移居广东龙川;三子魏利,留守祖坟;四子魏贞,有一子移居广东揭阳,还有一子居海丰。

1、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今属山东)人,后徙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西汉大臣。少学《易》,为郡卒史。昭帝时举贤良,以对策高第为茂陵令,迁河南太守。

2、魏延,字文长,南阳义阳(今河南南阳)。三国蜀汉大将,累迁征西大将军,封南郑侯。题跋像取自清光绪庚寅冬月广百宋斋校印《图像三国志》。

3、魏徵,现作“魏征”,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元旦节的历史来源篇九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正月十五燃灯习俗的兴起也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元旦节的历史来源篇十

据《韩非子》记载,齐宣王最喜欢听吹竽,但是又喜欢讲排场。为他吹竽的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当时有个南郭先生,根本就不会吹竽,看到这个机会,就到齐宣王那里去,请求参加这个吹竽队。齐宣王就把他编在吹竽队里,并且给他很高的薪水。这位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每逢吹竽,就混在队里,拿着竽装腔作势。这样一天天混过去,不曾被人发现。

等到齐宣王死了,齐泯王接替王位。他和齐宣王不同,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而是喜欢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来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逃之夭夭,不敢再冒充吹竽人了。

元旦节的历史来源篇十一

阮籍,又名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县)人,是魏晋交替时期的一位着名诗人。他很小的时候父亲便死了。虽然家境清苦,但他勤学好学,后来终于成为当时着名的诗人。

阮籍本来很有抱负,希望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他对执政的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是又不敢明白地表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只得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此外,他还以写诗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想法。如:在非常着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中,阮籍就用迂回含蓄的语言来表达了忧国和避世的心情。

他的好朋友嵇康,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对司马家族的统治也抱有轻蔑和厌恶的态度。虽然阮籍与嵇康两人关系特别亲密,但是,对嵇康的哥哥嵇喜,阮籍是很不喜欢的。据说,阮籍能作“青白眼”。“青眼”就是黑眼,两眼正视,眼球上黑的多;两眼斜视,眼球上白的多,就是“白眼”。阮籍对待不受欢迎的人,就用白眼看他。《晋书·阮籍传》说:阮籍母亲死时,嵇喜去吊丧,阮籍给的就是白眼;随后嵇康带着酒和琴来慰问,阮籍就换了青眼。由于有这个故事,后来就产生了“垂青”“青目”“青照”等语,意思是请求或感谢别人瞧得起自己。同时,形容轻视就叫白眼,例如“白眼对人”“遭人白眼”。

除嵇康外,阮籍的好友还有山涛、向秀、刘伶、王戎以及自己的侄子阮咸。他们七个人经常聚在一起,在山阳竹林之下,闲谈、狂饮、作诗、弹琴,高兴时就纵声狂笑,不高兴时就痛哭一场,被世人称为“竹林七贤”。在这七人当中,阮籍大概是最为疯癫的了,尤其是在喝醉的时候,常常哭笑无常。因此《晋书》上说描写他时说到“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所谓“当其得意,忽忘形骸”,就是“得意忘形”这句成语的来源。

元旦节的历史来源篇十二

1月1日又称元旦,“元”是开始,第一之意;“旦”是早晨,一天之意。“元旦”就是一年的开始,一年的第一天。从字面上看,“旦”字下面的一横代表着波涛澎湃的海面。

在本周的日历上,有一个光辉的日子——1月1日,这标志着华夏神州又增添了一道年轮,标志着时代的航船乘风破浪,伟大祖国又迎来了充满希望的一年。

1月1日又称元旦,“元”是开始,第一之意;“旦”是早晨,一天之意。“元旦”就是一年的开始,一年的第一天。从字面上看,“旦”字下面的一横代表着波涛澎湃的海面,一轮红日正从海上喷薄而出放射着灿烂辉煌的光芒,这个象形字生动地反映了旭日东升的形象。把“元旦”合在一起,就是要人们以蓬勃的朝气和奋发的斗志来迎接崭新的一年。

同学们,时光老人的脚步在悄悄挪移,我们不是都有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感觉吗?东晋诗人陶渊明曾有过这样的感叹:“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我们也不乏这种紧迫感。我们是青年,青年是生命中的春天,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们是跨世纪的一代,成学业于本世纪,成事业于新纪元,我们将成为时代洪流中搏击风浪的勇士。生逢此时,荣幸又艰巨。读书,是一切成大事者的必由之路,是一切创造的基础。认真读书是时代的要求。我们要用勤奋和汗水夯实学业大厦的地基,用拼搏向时光索取价值,用双手为鲜艳的五星红旗添彩。只有这样,才无愧于华夏子孙,才能肩负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

同学们,我们正满怀着希望和信心来叩响人生这扇奥妙的大门。生活是那样丰富和广阔,有无数宝藏等待我们去挖掘,有无数险峰等待我们去攀登,有无数蓝图等待我们去描画……在这生命的春天里,播洒下希望的种子,辛勤地耕耘吧!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元旦节的历史来源篇十三

1857年3月8日,美国纽约的服装和纺织女工举行了一次抗议,反对非人道的工作环境,12小时工作制和低薪,游行者被警察围攻并赶散,两年以后,又是在三月,这些妇女组织了第一个工会。

1908年3月8日,15,000名妇女在纽约市游行,要求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劳动报酬与享有选举权,禁止使用童工。她们提出的口号是"面包和玫瑰",面包象征经济保障,玫瑰象征较好的生活质量。五月,美国社会党决定以二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做为国内的妇女节。

国际妇女节的概念萌生在20世纪初,国际社会正处于工业化时期,急剧增长的人口,激进的意识形态,社会状况十分动荡。以下就是重要事件的年代:

1909年3月8日,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市的女工和全国纺织、服装业的工人举行规模巨大的罢工和示威游行,要求增加工资、实行8小时工作制和获得选举权。这是历史上劳动妇女第一次有组织的群众斗争,充分显示了劳动妇女的力量。斗争得到全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妇女群众的广泛同情和热烈响应,最后取得了胜利。

从1911年欧洲超过100万人举行各种活动庆祝国际妇女节以来,国际妇女节已经走过近100年的历史。就如同女性为争取自己权利所做的斗争一样,妇女节也曾遭到抵制。上世纪30年代的德国,希特勒就曾禁止庆祝妇女节。最近,德国著名女历史学家马塔莎德披露了相关历史。

我国第一次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始于1924年。当然,我国劳动妇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于广州举行了"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纪念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通令全国,定3月8日为妇女节。

1977年:支持妇女工作权利。

1978年:生育选择自由的权利。“我不是一个生育机器!”广大妇女要求选择生育、自由堕胎的权利。

1978年:悉尼妇女节运动。1978年悉尼阿德莱德港口,妇女举行集会游行。

1981年:墨尔本妇女节运动。墨尔本妇女呼吁妇女自由解放的权利。

1984年:妇女有权参政。广大妇女在自己的节日集会游行,要求女性参政的权利,女性也有权加入议员选举。

1984年:妇女解放权利自由。妇女团结一致,强烈要求妇女解放和自由权利。

1998年:消除妇女歧视提高妇女地位。1998年7月,消除对妇女歧视委员会主席salmakhan(左起第三位)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讲话,论述提高妇女地位和享受人权方面的进展及问题。

元旦节的历史来源篇十四

元旦是我国传统节日,你知道元旦的历史吗?下面本站小编精心整理了元旦的历史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1月1日为新年。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

在我国,还列入了法定假日。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

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按公历计,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1月1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20xx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直到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同时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改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元旦一词最早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南朝梁人兰子云的《介雅》诗也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还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

春联。

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鸡蛋出现时间:吴晋时期。

综合简介:元旦吃一个鸡蛋的习俗,在吴晋时期就已经有了。据说当时吃鸡蛋是为了长生,不过到了梁武帝在位的时候就没有了,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梁武帝信奉佛教。

历史记载: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

椒柏酒出现时间:东汉时期。

综合简介:椒柏酒,是由花椒和柏树叶浸跑而成的。据古书记载,饮椒柏酒可去病长寿。而元旦节饮椒柏酒的传统习俗,主要在山东历城、浙江嘉兴一代。

历史记载: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

汤饼出现时间:后魏时期。

综合简介:汤饼在古代指的是小麦面制品用水煮的食品,也就是类似我们现在吃的面条。

历史记载:元旦,京师人家多食索饼,所谓年馎饦,或此之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