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丽水古堰画乡导游词1000字(精选17篇)
- 上传日期:2023-11-22 15:29:17 |
- zdfb |
- 10页
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表达是用适当的语言、手段或方式将思想、感情、意愿等展示出来的过程。以下是一些关于写作技巧和方法的总结,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丽水古堰画乡导游词1000字篇一
今年的八月,我参加了一个写生的夏令营,地点是有着“浙江绿谷”之称的丽水,写生的地方叫古堰画乡。
说是古堰画乡,其实是个小村子。
画乡临着的一处村落,古色古香,与画乡是浑然天成。我们途经几户人家,个个都被那儿的小院惊艳了一脸——家家的院墙上、墙根、墙角处处都是花,鲜艳的花儿铺满了一堵外墙。娇嫩的花儿尽情地绽放着,美了一段悠悠的时光。
画乡的最前面是一片浓郁的绿荫。遮天蔽日的绿,分处苍翠、挺拔。因为这片绿荫,仅仅来自于两株高大的古树。古树后方,是一座同样历史悠久的亭子,匾额上烫金的大字,瓦片上繁复大气的花纹,经过岁月的洗礼蒙上了尘埃,磨损了棱角,显得历经沧桑,别有一番意味。
亭后便是古街。这里的时光是慢的,生活也是慢的。在古街上慢慢踱步,恍然间让人有种“这儿是个不为世事所扰的世外小镇”的感觉。坐在家门口择菜的老奶奶,饭店里闲下来休息的老板娘,头上轻轻飘摇着的饰品,都显得安宁而祥和。走着走着,一份温馨从心底油然而生。
村子边的水更是重头戏。粼粼的波光,托着渔船轻微地摇晃,似乎想和船儿一起去远航。岸上的石头一块又一块,而对岸,远远望去,只是两种颜色。一是浅褐的岸,一是深绿的树。岸,似乎只剩下细细一丝,树,连成一片的树林,才是主体。多、浓郁却不突兀,与天空相得益彰,令人赏心悦目。更远的山,是浅浅的黛色,似是漫不经心的一笔,将淡淡的墨色留在了天际。
在这儿,入眼的,便是画。不需刻意寻找,一切美得自然。当真是,一不小心,入了画,——“人在画中游”。
丽水古堰画乡导游词1000字篇二
古堰画乡景区,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和大港头镇境内,距丽水市区二十公里,核心区块包括大港头、堰头、坪地和保定范围,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氛围浓厚。龙丽、丽龙高速公路在此有出口,53,50省道贯穿全境,通过金温铁路丽水站接轨全国铁路大动脉,交通便捷,距中国最大的小商品城义乌只有100多公里。古堰画乡把一个生态和人文的丽水完整地传达给世人。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浙江古堰画乡的。
导游词。
古堰画乡景区,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和大港头镇境内,距丽水市区二十公里,核心区块包括大港头、堰头、坪地和保定范围,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氛围浓厚。龙丽、丽龙高速公路在此有出口,53,50省道贯穿全境,通过金温铁路丽水站接轨全国铁路大动脉,交通便捷,距中国最大的小商品城义乌只有100多公里。古堰画乡把一个生态和人文的丽水完整地传达给世人。
古堰画乡是楼阳生在谈及大港头区域文化产业项目定位时首先提出的。古堰画乡"古堰"首先表明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有建于公元520xx年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济堰,有古街古亭古埠头、青瓷古窑址、大大小小的古村落和古樟树群,形象地表达了该区块真山真水,自然古朴的江南古镇的美丽风貌。
"画乡"突出了文化特色和发展定位,有省内外著名的"丽水巴比松画派",建有丽水巴比松陈列馆、丽水油画院、古堰画乡展览馆、古堰画乡分校等,另有专业美术写生创作基地-"在水一方写生创作基地"(座落于丽水市区23公里的大港头镇,是中国美术学院及其附中的教学实训基地)和丽水九龙巴比松写生创作基地。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大家到丽水古堰画乡来旅游观光。丽水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闽两省交界处,全市总面积1.73万平方千米,人口为266万。下辖一市一区七县,分别是莲都区,龙泉市,缙云、遂昌、松阳、青田、云和、景宁、庆元县。丽水古称处州,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丽水市花是杜鹃,市树是红豆杉。
各位游客朋友,丽水自古以来文化昌盛,青田石雕,龙泉宝剑,龙泉青瓷被誉为丽水“三宝”。龙泉青瓷始于南宋,盛于宋元,以其色青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深受各国青瓷爱好者的喜爱。龙泉宝剑是闻名中外的民间艺术珍品,始创于春秋时期,因产地位于龙泉而得名,具有极高的观赏性与工艺性。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和龙泉宝剑锻造技术都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田石雕是以青田县所产的优质叶蜡石作为材料雕制而成的艺术品,享有“在石头上绣花”的美誉,青田也因此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石雕之乡”。除“三宝”外,丽水的环境还有“三好”,分别是山好,水好,空气好。全浙江海拔最高的第一山峰、第二山峰都在丽水境内,其中海拔最高的凤阳山的黄毛尖,海拔1921米。丽水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其中,50%以上的水可以直接饮用。丽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80%,富含负氧离子,被誉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天然氧吧”。20xx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到丽水调研时,盛赞丽水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除“三宝”和“三好”之外,丽水还拥有丰富的特色旅游资源。缙云黄帝祠与陕西黄帝陵并称“北陵南祠”;景宁是我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畲乡风情淳朴独特;汤显祖任遂昌知县时创作了我国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戏曲代表作《牡丹亭》;庆元拥有廊桥100多座,被誉为中国廊桥之乡;青田拥有300多年的华侨史,33万华人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古堰画乡景区。它位于瓯江两岸的碧湖镇和大港头镇,距丽水市区28千米,主要观赏景点有通济堰,巴比松油画展和瓯江风光。“古堰”指的就是通济堰,始建于南朝年间,距今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是浙江省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水利灌溉工程之一。画乡位于瓯江南岸大港头镇,是丽水特有的艺术画派“巴比松油画”的故乡,也是我国著名美术写生基地和摄影创作基地。两个景区隔瓯江相望,瓶江是浙江省第二大江,全长384千米,而在丽水境内有309千米。
通济堰与都江堰、它山堰、郑国渠、灵渠并称为我国四大古代水利工程,至今仍然发挥着灌溉效能,还在为两岸百姓造福。大家请看,大坝就像一轮弯月静卧在松阴溪的河道上,那大坝为什么要建造拱形的呢?实际上,最初建造的直坝屡屡被大水冲毁,为了减少水流对它的冲击力,后来才改为拱形坝体。大坝最初是木框填石,上游一发大水,大坝就被冲毁。到了南宋时对大坝进行整修,将木坝改筑为石坝,再用松木作为坝基,又沿江筑起36座炼铁炉,将炼成的铁水浇铸到石坝缝内。这种独创的筑坝技术,是大坝千年永固的重要原因。
接下来我们将乘坐瓯江的游船前往画乡景区。现在我们看到的江便是瓯江的秀美风光。瓯江是丽水人民的母亲河,这一段江面水质清澈,风景优美,丽水也因此被评为中国第一个摄影之乡,同时还拥有三个国家级摄影基地和22个摄影创作基地。随着俄罗斯摄影师在瓯江取景拍摄的作品“瓯江帆影”在摄影比赛中获得世界大奖之后,丽水的风光就逐渐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另外,在瓯江两岸至今还保存500多处青瓷古窑址,历史上丽水的青瓷就是通过海上陶瓷之路运往世界各地。
各位游客朋友,游船靠岸之后,我们就来到了画乡景区。各位请看码头边这棵老樟树,已有1300多年的树龄,它见证了这里曾经的繁华。在保存完好的古镇老街上分布着许多特色民宿、青瓷工艺品商店和餐馆茶楼,而最吸引我们注意力的就是老街上的一间间画室了,人们把这种风格的油画作品称为丽水巴比松画派。巴比松画派的概念起源于19世纪中叶,在法国巴黎近郊一个叫作巴比松的小山村,生活着一群在艺术上有着创新精神的画家们,他们呼吸着农村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和泥土的芬芳,用画笔描绘出那里的自然景色和风土人情,形成了著名的巴比松画派。从20世纪80年代起,一群借鉴法国巴比松画派技法的专业画家来到这里写生创作,他们汇聚在宁静的瓯江边上,以“画我家乡、走向自然”的创作精神,表达对故园乡土风情、自然风光的由衷热爱。加上当地的缙云工艺美术学校不断培养出一些年轻画家不断汇集到此,逐渐形成了丽水独特的巴比松画派。
古堰画乡位于丽水西南的大港头,这有里丽质天成又磅礴大气的水乡景色,拍照或写生尤其漂亮,因此许多美术院校选择这里作为写生基地,有了“画乡”的美誉。江滨古街边常能看到支着画板创作的人,颇有文艺气息,而已有千年历史的水利工程通济堰,是来到古堰画乡的游客必到的地方。
瓯江将景区分为两部分,“古堰”是北岸的堰头村,“画乡”指的是南岸镇政府所在的大港头镇。二者隔河相望,没有桥,只有画舫往返两岸。游人通常会先到大港头,而后乘船去对面的堰头村。
大港头看点最集中的是江边一条挂着红灯笼的街——江滨古街,虽然新修后看不出古意,也算得上风景如画。街道两边大多是画室或者和画有关的店铺,你可以在街边文艺的特色小店淘些特色小玩意儿,也可以在他她爱情邮局寄张明信片给亲人朋友。东面街口有棵古香樟树和以此命名的双荫亭,很有韵味。亭旁是香樟古埠,可在此乘坐去往对面堰头村的渡船,或者沿街走到摄影展览馆附近的通坪埠头乘船。
瓯江的江水平静,水很干净,周围的自然风光也很是不错。江上时常有挂着白帆的小船,适合采风拍照。乘上画舫,不久就能到达江对岸的堰头村。
从古堰码头至村边的景观道旁有不少塑像,介绍了历代与通济堰有关的政客、水利学家和诗人。走过一段汀步,岔路口往前可沿着江边一路走到通济堰,往右则通往村北的文昌阁。由文昌阁往西走也能到通济堰,不过沿路有许多古樟树、古民居,人文景观更为丰富。其中,文昌阁是座小巧的二层建筑,被大片的古樟树围绕着,一旁是有着三个引水孔的三洞桥。往南是嘉庆年间的“孝节流芳”贞节牌坊,还有“示禁”石碑。村中有一些清朝和民国时期建筑,装饰简单大气,少数被辟为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展览馆。
通济堰是一段横卧在碧水之间的拱形石坝,它一面是涟漪层起的平静水面,另一面则是汹涌的注水口,和长着灌木,散布着鸥鸟的河滩互相映衬,甚是抢眼。通济堰一旁的詹南二司马庙内,有元代以来二十多个水利碑刻,可以借此了解这个千年间浙江最大的水利工程。
古堰画乡位于丽水西南的大港头,这有里丽质天成又磅礴大气的水乡景色,拍照或写生尤其漂亮,因此许多美术院校选择这里作为写生基地,有了“画乡”的美誉。江滨古街边常能看到支着画板创作的人,颇有文艺气息,而已有千年历史的水利工程通济堰,是来到古堰画乡的游客必到的地方。
瓯江将景区分为两部分,“古堰”是北岸的堰头村,“画乡”指的是南岸镇政府所在的大港头镇。二者隔河相望,没有桥,只有画舫往返两岸。游人通常会先到大港头,而后乘船去对面的堰头村。两边都有游客中心,门票可以分开买,不过买联票会略便宜一些。
大港头看点最集中的是江边一条挂着红灯笼的街——江滨古街,虽然新修后看不出古意,也算得上风景如画。街道两边大多是画室或者和画有关的店铺,你可以在街边文艺的特色小店淘些特色小玩意儿,也可以在他她爱情邮局寄张明信片给亲人朋友。东面街口有棵古香樟树和以此命名的双荫亭,很有韵味。亭旁是香樟古埠,可在此乘坐去往对面堰头村的渡船,或者沿街走到摄影展览馆附近的通坪埠头乘船。
瓯江的江水平静,水很干净,周围的自然风光也很是不错。江上时常有挂着白帆的小船,适合采风拍照。乘上画舫,不久就能到达江对岸的堰头村。需要注意的是,游船下午五点就没有了,要注意游玩时间。
从古堰码头至村边的景观道旁有不少塑像,介绍了历代与通济堰有关的政客、水利学家和诗人。走过一段汀步,岔路口往前可沿着江边一路走到通济堰,往右则通往村北的文昌阁。由文昌阁往西走也能到通济堰,不过沿路有许多古樟树、古民居,人文景观更为丰富。其中,文昌阁是座小巧的二层建筑,被大片的古樟树围绕着,一旁是有着三个引水孔的三洞桥。往南是嘉庆年间的“孝节流芳”贞节牌坊,还有“示禁”石碑。村中有一些清朝和民国时期建筑,装饰简单大气,少数被辟为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展览馆。
通济堰是一段横卧在碧水之间的拱形石坝,它一面是涟漪层起的平静水面,另一面则是汹涌的注水口,和长着灌木,散布着鸥鸟的河滩互相映衬,甚是抢眼。通济堰一旁的詹南二司马庙内,有元代以来二十多个水利碑刻,可以借此了解这个千年间浙江最大的水利工程。
大港头可住宿的地方不少,多是古朴风格的客栈和农家乐,标间价格在200元上下,预算充足可住更好些的江景房。另外,当地的鱼非常出名,当然价格也不菲,溪鱼一斤至少要80元以上。
古堰画乡,位于浙江省丽水市大港头区。“古堰画乡”旅游区总面积为15.53平方公里,距浙江省丽水市市区28公里。景区包含了通济堰和瓯江莲都段两个旅游资源单体。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济堰是中国古代五大水利灌溉工程之一,迄今已有1500余年,至今仍然发挥着巨大的灌溉效能,还在为碧湖平原的百姓造福,被称为活着的通济堰。
通济堰是中国古代五大水利灌溉工程之一,迄今已有1500余年,至今仍然发挥着巨大的灌溉效能,还在为碧湖平原的百姓造福,被称为活着的通济堰。而保存完好的拱形大坝和“水上立交桥”石函以及千年古樟树群、古村落构成的美景更是独树一帜,无法人为复制的,还有堪比漓江的瓯江自然风光,这里已成为中国著名的美术写生、艺术创作、油画生产基地和摄影创作基地。通济堰拱形大坝是世界上最早的拱形大坝,初为“木蓧”(即为“筱”,为竹子)构筑,南宋时改为石坝,现存坝保持着拱坝原有古老的结构特色,坝长275米,底宽25米,高2.5米。大坝选址合理,千余年来经受各种自然灾害的考验,巍然不动。
在堰头村口有一条名为“泉坑”的山坑,其水横贯通济堰渠道,每遇山洪暴发就挟带大量沙砾和卵石冲泄而下,淤塞渠道。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20xx年),知县王褆按邑人叶秉心的建议,在通济堰上建造了一座立体交叉石函引水桥。先在渠道里造两个平行的桥墩,把渠道隔为三孔(所以俗称三洞桥);把泉坑引入两边砌有挡水墙的桥面,宛如把坑水引入了一个两头贯通的石函(即石匣子),使坑水凌空跨过渠道,而在挡水墙上再铺砌石板,成为行人通道;使下层流渠水,中层引坑水,上层通行人。石函建成,并沿用至今。
丽水古堰画乡导游词1000字篇三
浙江省的古堰画乡是我国4a级景区,也是我妈妈的家乡。它位于丽水市莲都区大港头镇和碧湖镇境内,距离市区二十公里。景区里的千年古樟和通济堰最吸引人们的眼球了,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氛围浓厚,把一个生态和人文的丽水完整地传达给人们。
春天,百花盛开,瓯江里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着,小草从土里钻出来了,大樟树也长出了嫩绿的叶子,鲜花展开多彩的舞裙,许多小鸟停在大樟树的枝干上,叽叽喳喳,好像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江对岸的堰坝旁边,开满了粉红色的桃花,金黄色的迎春花……它们争先恐后地开放。通济堰也开始忙碌起来,为下游农民伯伯的稻田灌溉。
夏天,大樟树枝叶长的郁郁葱葱,密密层层,人们坐在大树底下乘凉、聊天。瓯江上扬起了白帆,勤劳的渔民也开始了他们的工作,撒网捕鱼了。堰渠仍旧欢快地工作着,下游的农民伯伯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秋天,大樟树的叶子稀稀落落地变黄,秋风吹过,它们“沙沙沙”地唱歌,若干的黄叶像飞舞的蝴蝶,为它们伴舞。因为有堰渠的工作帮助,下游的农民伯伯看着金灿灿的稻田,开心地笑了。还给人们带来又香又甜的柿子,酸甜可口的橘子,又是一个丰收年呀!
冬天,天气变冷,捕鱼的渔民整理工具,为来年的工作准备,期待来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大樟树和通济堰陪伴着人们幸福快乐的生活着。
古堰画乡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丽水古堰画乡导游词1000字篇四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宁波游览参观.
我们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必要了解一下这个城市的情况,大家来到宁波也不例外,那么我呢现在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城市的情况及风土人情.宁波位于浙江的东北部,东海之滨中国海岸的中部,是浙江的第二大城市,是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副省级单列市和具有制定地方性法规权利的城市.是我国著名的港口城市和文化名城.全市共辖余姚、慈溪、奉化三个县级市,鄞县、宁海、象山三个县,市区分江东、江北、北仑、镇海、海曙五个区,市区面积1033平方公里,人口120余万.宁波简称”甬”,是一个象形字,上如钟钮,下如钟形,中间两横如钟带,因宁波境内有一山峰似覆置大钟,故名.早在周朝就有了”甬”地的称谓.宁波古时称明州,因有四明山得名.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朝廷置明州,州治在今鄞县鄞江镇,到明洪武十四年(1381)明太祖朱元璋采纳了一个鄞县读书人单仲友的建议,取”海定则波宁”之意,改宁波一直沿用至今.
宁波的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温度16摄氏度,四季分明,春夏两季雨水较多,但容易受到台风的影响,秋季凉爽,东无严寒.
来到宁波,我们要从什么角度去了解它?它又是怎样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呢?我们可以概括的认为宁波共有四张名片.
我们先打开第一张名片,这张就是宁波装,俗话说:”云想衣裳花想容”,中国人用”衣食住行”来概括生活的最基本内容,而衣拍在最前面.韩非子说:”人无羽毛,不衣则犯寒”,到了现代社会,服装不仅仅是人类用来御寒护体的,更是人类智慧文明最直露和最实用的审美物化体现,自1998年中国首家服装博物馆在宁波诞生,人们已经在讨论”北有大连,南有宁波”的话题,中国自有龙袍以来,有意义的服装变革大抵只有两次,一次为公开实用的胡服骑射,二为作宣言的中山装.从前的人们除他们的住宅外,都是靠衣服来表示地位的尊卑,完全限制了个性特征,而西服的出现却能体现出人类对于健全体魄的憧憬,在“五口通商”后,外出谋生的宁波裁缝,用高超的祖传手艺,给外国人(当时称红毛人)制作西服,因此,”红帮裁缝”应运而生,一把剪刀,一把尺子,到中国的第一件中山装,第一套西服,第一家西服店,都出自宁波人之手.宁波服装在”红帮”的培育下,由小树苗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20世纪90年代,宁波服装步入了它的黄金期,现有1600余家企业,年服装生产力占全国的12%左右.宁波的服装业被认为是未来中国服装业中最有希望与中国服装业一争高低的一个板块.好,现在大家都各自检查一下,各位身上穿的是否有宁波的服装,如果没有,晚上等我们住下来后,大家赶快去买,因为在将来,也许你会因穿有宁波服装而骄傲,(开个玩笑).宁波服装名牌可以说是群星灿烂,”雅戈尔”、”杉杉”、”罗蒙”20xx年的服装节上,国际服装界巨子-77岁高龄的皮尔.卡丹先生动情地说:”我被宁波迷住了!”还惊叹在中国竟有这么好的服装企业,而”杉杉”却在天一阁,上演了一台”天一夜宴”,在世界名模陈娟红、马艳丽等的超凡演示下,把江南园林深厚的文化底蕴,淋漓尽致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各位游客们:
大家好,我是导游,欢迎来到浙江大佛寺,一起去看看这里的美景吧!
浙江大佛寺坐落在浙江省新昌县西南的南明山,大佛寺创建于东晋永和年间(345—356),原名石城寺,宋初改名宝相寺,清初又称南明寺,民国十四年(1925)始称大佛寺。南朝齐永明三年(485),开窟凿小石佛千余尊,次年(486)扩开凿大石佛像,至梁天监十五年(516)石弥勒大像方始完工。隋开皇十七年(579),智者大师圆寂于大石佛像前。
大佛寺因石雕弥勒大佛像而名扬中外,民间称其为弥勒道场。大佛寺自明万历年间起,以临济为宗,大佛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千佛院、大雄宝殿、大佛殿、地藏殿、西方殿、方丈殿、“智者大师纪念法塔”、两个放生池以及东西厢房等。
大佛寺与日本佛教天台宗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日本比睿山天台宗开祖最澄于唐贞元二十年(804)入唐求法,到此参学。大中七年(853),最澄的弟子义真之徒园珍、园载入唐历访名刹,于公元885年到石城寺。此后,日本佛教界凡到天台国清寺朝拜者,必到新昌大佛寺朝礼大佛和智者大师塔。
1983年,大佛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前来游玩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好了,各位亲爱的团友,今天的游览在这结束了,感谢大家的配合与支持!希望下次还能一起到这里来游玩。
以上是阅读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浙江大佛寺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位团友,大家好。
保国寺位于宁波市江北区费市灵山山腰幽谷中,相传东汉光武帝时骠骑将军张意的儿子中书郎张齐芳弃官隐居于此。东汉时山上原有寺叫“灵山寺”,也叫“骠骑将军庙”,唐会昌五年寺宇被毁,广明元年(880年)重建,僖宗李儇赐“保国寺”匾额,此后改名为保国寺。
大雄宝殿建筑风格特异,巧夺天工,是保国寺建筑之精华。大雄宝殿是寺内主建筑,重檐歇山式,是江南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其面阔三间(11.91米),进深三间(13.35米),成纵向长方形。大雄宝殿气势雄伟,全部结构皆用斗拱裼巧妙衔接和精确的榫卯技术,不用一钉而将建筑物的各个构件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承托起整个殿堂屋顶的重量。
保国寺作为浙东名刹,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科学艺术价值,也是欣赏自然胜景之地。
交通:保国寺离市区仅15公里,乘332路公交车可直达。
详细资料:
保国寺历史悠久,据传东汉建武年间,有骠骑将军张意与其子中书郎张齐芳爱这里山清水佳,隐居于此。佛教传入,舍宅为寺。因在灵山上,初名灵山寺。唐会昌五年(845)灭佛,寺毁。唐广明元年(880)重建,改名保国寺。保国寺并不是以其宗教寺庙闻名于世,而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在一千年前就以精湛绝伦的建筑工艺令人叹为观止。保国寺的精华——大雄宝殿或称无梁殿,它重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是长江以南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之一。清康熙二十三年增建了四周重檐,成为重檐歇山顶形式。
共
2
页,当前第。
2
页
1
2
丽水古堰画乡导游词1000字篇五
古堰画乡是个风景优美,一处集悠久历史文化,有着动人传奇故事的地方。它好像就是一幅画,画中江上的帆影,天上的白鹭,古色古香的街道无一不吸引着全国各地的画家和摄影家,不远千里慕名而来。
好不容易熬到了放假,这次说什么也不放过。想着古堰画乡的秀丽别致,就抵挡不住想去一睹风光的愿望。于是姨妈在我的苦苦哀求之下,就带我去古堰画乡玩。刚一下车门,一条古色古香的街道便映入眼帘,一栋栋古式建筑的房子屹立在这片土地上,依水而建,错乱有致地排列两旁。两三个灯笼挂在几栋房子上,显得十分可爱古朴。随着阵阵微风,小灯笼轻轻摇曳起来,似乎正在跟我们打招呼呢!一些小画家正聚精会神地作画呢!古朴的街道和小画家紧紧融合在一起。远远望去,仿佛构成了一幅和谐,安宁的画面,赏心悦目。
跟着姨妈的脚步,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江边。几只白鹭在江面上嬉戏玩闹,原来水平如镜的江面溅起丝丝涟漪,十分活泼可爱,白鹭的憨态逗得路人“咯咯”直笑。不一会儿,碧绿的江水就恢复原来的样子静静地流淌着,不见一丝波纹,仿佛是一块完美无瑕的碧玉。
啊,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美丽平静的西湖,却从没看过这样的水。这里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人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这里的水真秀啊,秀得仿佛一位美丽羞涩的少女蒙着一条神秘绿纱平静地注视着我们。一条小船在江面上慢慢地划动,天空灰蒙蒙的,远处连绵不断的高山好似翠绿的屏障,新生的竹笋,却因天空的灰沉而呈墨绿色。山和水好似融为一体,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围绕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朦,山间一片墨绿。就仿佛是一幅水墨画,自己也好像进入画中,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对岸的一幅幅田园山水画尽入眼底,山花烂漫给人无尽遐想。古堰画乡就是这样的一幅耐人寻味的画。
丽水古堰画乡导游词1000字篇六
古堰画乡,位于浙江省丽水市大港头区。“古堰画乡”旅游区总面积为15.53平方公里,距浙江省丽水市市区28公里。
景区包含了通济堰和瓯江莲都段两个旅游资源单体。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济堰是中国古代五大水利灌溉工程之一,迄今已有1500余年,至今仍然发挥着巨大的灌溉效能,还在为碧湖平原的百姓造福,被称为活着的通济堰。
通济堰是中国古代五大水利灌溉工程之一,迄今已有1500余年,至今仍然发挥着巨大的灌溉效能,还在为碧湖平原的百姓造福,被称为活着的通济堰。
而保存完好的拱形大坝和“水上立交桥”石函以及千年古樟树群、古村落构成的美景更是独树一帜,无法人为复制的,还有堪比漓江的瓯江自然风光,这里已成为中国著名的美术写生、艺术创作、油画生产基地和摄影创作基地。
通济堰拱形大坝是世界上最早的拱形大坝,初为“木蓧”(即为“筱”,为竹子)构筑,南宋时改为石坝,现存坝保持着拱坝原有古老的结构特色,坝长275米,底宽25米,高2.5米。
大坝选址合理,千余年来经受各种自然灾害的考验,巍然不动。
在堰头村口有一条名为“泉坑”的山坑,其水横贯通济堰渠道,每遇山洪暴发就挟带大量沙砾和卵石冲泄而下,淤塞渠道。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知县王褆按邑人叶秉心的建议,在通济堰上建造了一座立体交叉石函引水桥。
先在渠道里造两个平行的桥墩,把渠道隔为三孔(所以俗称三洞桥);把泉坑引入两边砌有挡水墙的桥面,宛如把坑水引入了一个两头贯通的石函(即石匣子),使坑水凌空跨过渠道,而在挡水墙上再铺砌石板,成为行人通道;使下层流渠水,中层引坑水,上层通行人。石函建成,并沿用至今。
丽水古堰画乡导游词1000字篇七
古堰画乡是个风景优美,历史悠久,有着动人传奇故事的地,古堰画乡导游词怎么写,下面带来古堰画乡导游词范文,希望可以帮到你。
古堰画乡,位于浙江省丽水市大港头区。“古堰画乡”旅游区总面积为15.53平方公里,距浙江省丽水市市区28公里。
景区包含了通济堰和瓯江莲都段两个旅游资源单体。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济堰是中国古代五大水利灌溉工程之一,迄今已有1500余年,至今仍然发挥着巨大的灌溉效能,还在为碧湖平原的百姓造福,被称为活着的通济堰。
通济堰是中国古代五大水利灌溉工程之一,迄今已有1500余年,至今仍然发挥着巨大的灌溉效能,还在 为碧湖平原的百姓造福,被称为活着的通济堰。
而保存完好的拱形大坝和“水上立交桥”石函以及千年古樟树群、古村落构成的美景更是独树一帜,无法人为复制的,还有堪 比漓江的瓯江自然风光,这里已成为中国著名的美术写生、艺术创作、油画生产基地和摄影创作基地。
通济堰拱形大坝是世界上最早的拱形大坝,初为“木蓧”(即为“筱”,为竹子)构筑,南宋时改为石坝,现存坝保持着拱坝原有古老的结构特色,坝长275米,底宽25米,高2.5米。
大坝选址合理,千余年来经受各种自然灾害的考验,巍然不动。
在堰头村口有一条名为“泉坑”的山坑,其水横贯通济堰渠道,每遇山洪暴发就挟带大量沙砾和卵石冲泄而下,淤塞渠道。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知县王褆按邑人叶秉心的建议,在通济堰上建造了一座立体交叉石函引水桥。
先在渠道里造两个平行的桥墩,把渠道隔为三孔(所以俗称三洞桥);把泉坑引入两边砌有挡水墙的桥面,宛如把坑水引入了一个两头贯通的石函(即石匣子),使坑水凌空跨过渠道,而在挡水墙上再铺砌石板,成为行人通道;使下层流渠水,中层引坑水,上层通行人。石函建成,并沿用至今。
都说古堰画乡是个风景优美,历史悠久,有着动人传奇故事的地方。我一直想一睹它的风采。今天,我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我们一大批青田的小记者在叔叔阿姨们的带领下,到古堰画乡游玩。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古香古色的街道,一栋栋古式建筑的房子错乱有致地排列在古街的两旁,它们依水而建,看上去别有一番江南水乡的味道。哇!这里的水可真清啊!清得能一眼看到河底静静躺着的鹅卵石;这里的水可真静啊!静得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一座古朴的立交式石拱桥就座落在溪水上,仿佛是一道美丽的彩虹。两岸千年古樟树群山环绕,显示出它独特的美。一些画家正在聚精会神地作画呢!我们被眼前的景色陶醉了!
好美的古堰画乡,它真使我流连忘返!
古堰画乡位于丽水西南的大港头,这有里丽质天成又磅礴大气的水乡景色,拍照或写生尤其漂亮,因此许多美术院校选择这里作为写生基地,有了“画乡”的美誉。江滨古街边常能看到支着画板创作的人,颇有文艺气息,而已有千年历史的水利工程通济堰,是来到古堰画乡的游客必到的地方。
瓯江将景区分为两部分,“古堰”是北岸的堰头村,“画乡”指的是南岸镇政府所在的.大港头镇。二者隔河相望,没有桥,只有画舫往返两岸。游人通常会先到大港头,而后乘船去对面的堰头村。两边都有游客中心,门票可以分开买,不过买联票会略便宜一些。
大港头看点最集中的是江边一条挂着红灯笼的街——江滨古街,虽然新修后看不出古意,也算得上风景如画。街道两边大多是画室或者和画有关的店铺,你可以在街边文艺的特色小店淘些特色小玩意儿,也可以在他她爱情邮局寄张明信片给亲人朋友。
东面街口有棵古香樟树和以此命名的双荫亭,很有韵味。亭旁是香樟古埠,可在此乘坐去往对面堰头村的渡船,或者沿街走到摄影展览馆附近的通坪埠头乘船。
瓯江的江水平静,水很干净,周围的自然风光也很是不错。江上时常有挂着白帆的小船,适合采风拍照。乘上画舫,不久就能到达江对岸的堰头村。需要注意的是,游船下午五点就没有了,要注意游玩时间。
从古堰码头至村边的景观道旁有不少塑像,介绍了历代与通济堰有关的政客、水利学家和诗人。走过一段汀步,岔路口往前可沿着江边一路走到通济堰,往右则通往村北的文昌阁。由文昌阁往西走也能到通济堰,不过沿路有许多古樟树、古民居,人文景观更为丰富。
其中,文昌阁是座小巧的二层建筑,被大片的古樟树围绕着,一旁是有着三个引水孔的三洞桥。往南是嘉庆年间的“孝节流芳”贞节牌坊,还有“示禁”石碑。村中有一些清朝和民国时期建筑,装饰简单大气,少数被辟为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展览馆。
通济堰是一段横卧在碧水之间的拱形石坝,它一面是涟漪层起的平静水面,另一面则是汹涌的注水口,和长着灌木,散布着鸥鸟的河滩互相映衬,甚是抢眼。通济堰一旁的詹南二司马庙内,有元代以来二十多个水利碑刻,可以借此了解这个千年间浙江最大的水利工程。
大港头可住宿的地方不少,多是古朴风格的客栈和农家乐,标间价格在200元上下,预算充足可住更好些的江景房。另外,当地的鱼非常出名,当然价格也不菲,溪鱼一斤至少要80元以上。
丽水古堰画乡导游词1000字篇八
我们每天都忙碌在繁重的工作之中,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仿佛已经忘记了,自己的最初的目的是什么?自己的初心有些什么?所以说有的时候应当适当的休息一下,看看周围的世界,那些让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让自己的心灵有片刻的休息之地。感受安静的氛围,感受心灵的放松,与洒脱,下面这篇游记,带你走进古堰画乡。
刚来到这里,我们便马不停蹄的来到了江滨古街,在这里闲逛着。这里的街道非常的宽阔,街道特别的长,在街道的两边林立着高低不同的瓦房,但是他们都领次栉,我们走在古街上,感受着这里的古韵。在这条古街上,他并没有太多的商业气息包裹,反而更增添了几分朴素的氛围,因为在这边有许多的民宿,还有一些具有特色的店铺,在街上有许多老人和小孩漫步在街道的两边,有些人打着牌品着茶,享受着慢时光,在不经意之间,我也放慢了脚步。在街边,有一位白发苍苍,年过花甲的老人认真而专注的,缓慢的编织着手中的工艺品。我从小到现在就写过一篇,感兴趣,于是我慢慢的走上前去,生怕有一丝的打扰,就这样静静的看着,老爷爷编织。就仅仅是这是一种慢节奏,这种不经意之间流露出来的气息变得安静下来。我看了大约有半个小时的时间,老爷爷才注意到我的到来。有些老人家有些惊喜,脸上还带着笑容。看着我如此的喜爱,跟教我如何去编制。他手把手认真的教教我,虽然动作有些迟缓,但是编制的过程还有步骤,却十分的严谨。
在爷爷的悉心教导之下,大约用了三四个小时的时间,因为美丽的花篮子编织完成。他也看我如此的喜爱,越是要做给我留作纪念。在这条街上有各种各样的小小的店铺,这些店铺,你别看见小,但是他的东西却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你不妨可以买几件留作纪念。
紧接着我们还来到了双荫亭。光从他的名字听,你便会觉得这里一定会很凉爽,不过的确如此。这些亭子就在两棵巨大的樟树下面。这两棵大树历经了千年,非常的粗壮,两棵大树相互的缠绕着,然而亭子就在他们的庇护之下,这里也成为了当地人与众多游客歇脚的不二选择。这个小小的亭子,他是在民国时期才建立的,它的占地面积并不是太大,有几根红色的亭柱支撑。在亭柱上还刻画着一些花纹,显得特别的精致,虽然它历经了岁月的磨砺,但是人能够看出它当年的风韵。在两棵大的樟树的保护下,这个亭子就如同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姑娘,端庄而又稳重。我们站在亭中在这里,你可以一览瓯江的美景。在进入停车场,有一块石碑,他的年代有些久远,上面的字迹有些模糊,看不清楚了,根据当地的人们说,这个亭子是在古代为一些商人所休息的场所。我们来到双英亭的时候,想要去一睹他的风采,然而,我们到来时候正赶上这里,当地的乡民们表演节目,这些人大多数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都写出了各自的本领,卖力的表演着自己的节目,然而在亭子外也水泄不通,大家都看着他们表演节目,同样也博得了整场下了一片喝彩。
在这样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古镇中,她的夜色也是最不容错过的,晚饭之后,我和同行的人一起往江边古田深处走去,并没有显得死气沉沉,在这里有许多店铺还亮着灯,也要学着当地的人,还有一些游客,在古街上漫步,在街上,有一盏盏红红的灯笼亮起来,显得特别的有热闹的氛围。我本来以为用我深处走这里的,街灯会越来越少,然后我就错了,我们继续漫步着,这些街灯,个个都多彩明亮,这里的小酒馆一个接一个的映入我的眼帘,到了夜幕降临时分,才是他们真正,充满生气的一面。
原来在想象之中还有一个小小的酒吧,这个酒吧他的门面并不是那么的起眼。不过反正是让我感觉如获珍宝一般的开心。我们透过酒吧的蓝色玻璃,看见一只可爱的花猫正在慵懒的,在地上摊着。我们慢慢的推开门,生怕打扰了他的安静,但是就在我们不经意之间,它却跑开了。这里的老板是一位中年的男士,从他的打扮上,我也能看出它所流露出来的舒适与惬意,这个酒吧仿佛远离了俗世的宁静一般,老板非常的热情,给我们讲述了当地一些有趣的故事。不能看出我当地人还是非常的淳朴而又善良的。
丽水古堰画乡导游词1000字篇九
古堰画乡景区,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和大港头镇境内,距丽水市区二十公里,核心区块包括大港头、堰头、坪地和保定范围,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氛围浓厚。龙丽、丽龙高速公路在此有出口,53,50省道贯穿全境,通过金温铁路丽水站接轨全国铁路大动脉,交通便捷,距中国最大的小商品城义乌只有100多公里。古堰画乡把一个生态和人文的丽水完整地传达给世人。
古堰画乡是楼阳生在谈及大港头区域文化产业项目定位时首先提出的。古堰画乡"古堰"首先表明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有建于公元505年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济堰,有古街古亭古埠头、青瓷古窑址、大大小小的古村落和古樟树群,形象地表达了该区块真山真水,自然古朴的江南古镇的美丽风貌。
"画乡"突出了文化特色和发展定位,有省内外著名的"丽水巴比松画派",建有丽水巴比松陈列馆、丽水油画院、古堰画乡展览馆、古堰画乡分校等,另有专业美术写生创作基地-"在水一方写生创作基地"(座落于丽水市区23公里的大港头镇,是中国美术学院及其附中的教学实训基地)和丽水九龙巴比松写生创作基地。
丽水古堰画乡导游词1000字篇十
各位团友:
早上好,今天我们要去参观的地方有着诗情画意的名字古堰画乡,顾名思义古堰画乡由古堰和画乡两部分组成,他们分别位于碧湖镇的堰头村和大港头镇,两地隔江相望又浑然一体,是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首先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古堰画乡的由来,古堰画乡是丽水市委市政府为发展文化产业在2005年提出建设的一个文化园区,当然在我们市民眼里更是一个精品景区,古堰画乡位于距丽水市区20公里的碧湖和大港头,核心区块包括大港头、瓯江风光、堰头、坪地和保定。
古堰画乡的开发理念是:艺术之乡、浪漫之都、休闲胜地,其发展定位是“三基地一中心”:美术写生基地、油画创作基地、行画生产基地、生态休闲度假中心。
通过古堰画乡的建设,我们要打造中国知名特色文化文化园区,把这里建成长三角最大的自然风光写生和创作基地、长三角主要的中高档行画生产基地、长三角区域重要的生态文化休闲度假目的地以及原创画集散中心、绿谷文化展示中心 。
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个景区已经完成一期核心工程的建设,古堰画乡旅游也终于撩起了神秘的面纱,今天就让我们好好的领略一下独特的古堰画乡吧!
古堰画乡位于瓯江的中游,从市区出发到古堰画乡乘车需30分钟左右,这一路上风光不断,首先我们现在经过的是水阁工业园区,水阁工业区距现在市区约4公里,规划总面积14.4平方公里,按照现代工业园区标准进行建设。
从上游汹涌澎湃的瓯江到大港头镇后江面顿时开阔、水势平缓、风平浪静、白鹭数点、野舟自横……真是“江到此时自然平、千般景色聚此处”,是整条瓯江最漂亮的一段,至瓯江下游因与温州的入海口相接,所以水势渐黄,江面也渐宽,是瓯江丽水段最宽阔的一段,丽水的制船业、水路运输也大多集中于此。
更吸引了许多早期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从瓯江两岸留下的众多的古民居就可见一斑,瞧:大家左手边车窗外面就有这么一大片古民居,这里是下南山,小小的村落却有着悠久的历史,该村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现有清末民国初期民居30多幢,其特点是依山而建,层层高出,错落有致,为浙南山区建筑代表,也是目前我市个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
说着说着我们已经渐渐的进入了碧湖镇,碧湖镇是莲都区第一大镇,全镇总面积133.2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是莲都区唯一的一片平原,早时是丽水主要的产粮区,1998年被列为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00年被确定为浙江省136个省级中心镇之一,是各项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千年古镇,今天我们要去的古堰就位于碧湖镇的堰头村,在这里请允许我先卖个关子,稍后再说有关古堰的历史,现在我们的车子直接前往大港头的画乡,大港头镇是莲都区下辖的5个镇之一,是国家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也是国家级生态示范镇。
镇区距丽水市区23公里,全镇总人口1.5万,镇区人口0.5万,集镇化水平较高,这里水陆交通便捷,龙丽丽龙高速公路路口就在我们左手边,53省道贯穿全境,通过金温铁路丽水站接轨全国铁路大动脉,水路上溯龙泉,下至温州。
大家请看左手边车窗外,有没有看到一块很大的广告牌?对了,这个就是古堰画乡的标志性宣传画:图案以汉字“画”、“乡”为基础造型元素,同时有机融入古堰、古街、古镇、古印等元素,突出浑厚的中国书画韵味,以及古堰画乡的整体形象。
“画”字仅保留外形的认知,上部分变为一枚大红的印章,并反白描绘出古街的形象,下部的乡字则形象地变为流水和古堰,与中国书画笔画水乳交融,凸显出古堰画乡鲜明的地理风貌以及独具特色的自然人文魅力,形象地表达了该区块真山真水、自然古朴的江南古镇的秀美景色,突出了浑厚的文化特色和发展定位。
图案采用中国书画传统的红黑颜色,古朴自然、凝重大方,充满浪漫的艺术气息和金石韵味,体现了古堰画乡“艺术之乡、浪漫之都、休闲胜地”的开发理念。
正是古堰画乡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人文历史,吸引了众多的艺术爱好者前来写生、摄影,由此孕育而生的在水一方写生创作中心就在大家的左边车窗外,在水一方是2000年9月由中国美院院长许江先生亲率美院师生来此授牌的一个校园式的专为艺术类在校师生和画家、摄影家来丽写生创作提供服务的单位,该基地已同中国美院等30多家艺术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里面配套设施齐全,可同时容纳600人住宿用餐,所以来这里写生摄影的人士基本都是住在这儿的。
好了,话到这儿,车子也要进入景区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刚才我一直是用独特两个字来形容古堰画乡,为什么说独特呢?您看!印入我们眼帘的景区入口的标志,各位请猜猜看,有什么寓意呢?对了,我们的游客朋友真是有很高的审美水平。
用透视的角度来看,这是景区里一条古街的一个切面,下面的小路呈现反“之”字形,就像是一个乡村的乡字,很有艺术气息吧?在标志的左边有一个大型的油画画框,寓意着土生土长的丽水巴比松画派,大家在这里还可以欣赏到各地画家在此留下的精美油画,体验人在画中游的美好意境呢。
(古堰画乡展览馆)各位朋友,我们要参观的第一个点古堰画乡展览馆到了,请大家带好随身贵重物品,跟我下车……首先,看看这座建筑的外形,我们猜一下这座建筑的前身是干什么的?对了,是大港头电影院,经改建而成的,这充分体现了我们景区建设中巧妙地利用现有资源,在整个古堰画乡建设过程中。
我们秉承的是“不大修、存原貌”的理念,因为古堰画乡相信在钢筋水泥森林的我们需要的不是造作的美丽,而是纯真的风景和看风景的纯真心情!展览馆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展厅面积800平方米,共展出了155幅油画作品,靠外面的90幅是我们本地画家的创作作品,里面55幅是写生作品,各位嘉宾浏览一下馆内的油画作品,会发现有一个共同点,表现的主题都是古堰画乡各种场景片段的真实写照。
这就是我们土生土长的“巴比松油画”,关于巴比松这个名字还有一个历史渊源:
巴比松画派是法国19世纪的风景画派,主张描绘具有民族特色的法国农村风景。
我们的朋友肯定会问,为什么远在法国的画派会和浙南山区的小镇联系起来呢?艺术不断进步的源泉在于交流,在于相互学习借鉴。
巴比松为法国巴黎枫丹白露森林进口处,风景优美。
1850年前后,这里还是一个偏僻的小村,没有教堂,没有邮局,也没有学校,但它仅有的两家客店却住满来这里写生的画家,这里迷人的风景和淳朴的民风吸引了他们。
先是卢梭从巴黎迁居于此,接着柯罗、米勒等大批画家也到这里居住,几乎成为一条“画家村”了,画史上被称为“巴比松画派”便由此开始,法国巴比松虽然和我们古堰画乡有着很远的距离,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优美的风景。
而巴比松和丽水巴比松信奉着“面对自然,对景写生”的共同理念,都走上了以农村真实景象为描绘题材的独立道路,进入一种全新的境界。
丽水油画家群体受到法国巴比松画派的启迪,发现美就在我们身边,决心要以表现家乡美为己任,画我家乡,走向自然。
经过多年的实践,所创作的作品在一些展览中都取得了好成绩,在省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个艺术流派,这种追求客观真实、表现生活的绘画创作手法与法国巴比松画派异曲同工,由此,外界称丽水油画群体为“丽水巴比松画派”。
这在油画界属典型的中西结合,双剑合壁的艺术形式,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是我们丽水人的骄傲,也是我们古堰画乡的骄傲。
我们往里走,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中国美术协会理事王文杰的作品,可以看的出这里的油画都是源于生活的切面。
可能就是我们生活中经历的一个小片段,“艺术源于生活”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这幅是丽水美术协会主席詹维克的作品,詹维克是丽水油画群的元老,他于1980年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就在地区群艺馆工作,抓群众美术,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他要不断的作画,去画家乡,画丽水,他与其他作画的人一致认为丽水人作画要以风景为主体,要善于发现丽水的美景,要与自然对话,跟画布聊天,并不断地、耐心地、认真地搞革命的现实主义,大胆尝试,逐渐脱离单一的写实风格,在颜色上的选择上也更多的加入自己的主观意图,在这点上,詹维克首先做到了,从这幅画中大家也可以感受到这种变化。
这幅是丽水油画院院长蔡志蔚的作品,他的作品也走出传统的写实审美风格,没有选择表现优美的自然环境,而是用稻草堆、破船等为素材。
蔡志蔚说,虽然风格改变了,但是不变的是巴比松的精神,法国巴比松画派的代表人物柯罗一辈子在巴比松村作画,一生献给了巴比松村,丽水的巴比松画派要学习的就是这种奉献精神,把自己一生的艺术追求奉献给自己这块热土,由此可见,丽水的巴比松画派追求的不仅仅是画的本身,更多的是追求的精神吧。
这是年轻的油画家严加福,用孤独画孤独,形成了他成熟的个人主题系列作品“黑夜”。
去年,严加福“西湖夜未央”个人画展在杭州西湖畔成功举行,中国美院朱卫东教授看了画展后说:“我很欣赏严加福对黑夜领域的良好把握以及探索精神,作为一位具有扎实艺术功底与良好表现力、创造力的青年作家,严加福在画坛已崭露头角,非常有潜力成长为一位优秀画家”。
从几个科班出身的专业画家发展为一个拥有100余位创作骨干的油画群体和团队,丽水巴比松画派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这20多年走的很辛苦,但是成果和业绩也是有目共睹的,多年来,《美术》杂志等媒体陆续看出百余幅丽水油画作品和数十篇群体评论。
在省数届美展、西湖美术节、中国油画精品大展、纪念建党七十五周年综合美展、浙江省青年油画家提名展等大型美展上,丽水巴比松油画或以群体,或以个体的面目频频亮相,成绩斐然,今天,古堰画乡已是全国著名的美术写生基地、创作基地、行画生产基地、生态休闲度假中心。
“在水一方写生创作中心”年接待来自全国50来所大专院校的美术师生以及来自国内外的画家、作家、摄影家、各个门类的文艺工作者达5万多人。
这里生产的行画更是引起油画收藏家的注目,作品销往国内外。
(香樟古埠)各位朋友,参观完了展览馆,接下来我们继续往前,抛却一切静下心来,用一种从容的心态来欣赏我们古堰画乡的美景吧!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以这棵古樟树为核心的古樟广场,旁边是刚开放的游客接待中心,大港头渡口共有三株古老的香樟,这株是其中最大的一株,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胸围达7.45米,需要5个大人才能合围过来哦,大家不妨可以试试看,树冠覆盖面积超过500平方米。
可以说它就是古堰画乡往昔繁华和近日重新崛起的最好见证。
各位嘉宾现在请放眼看去,同时举起我们的双手,围成一个画框,透过画框,所到之处,无不是一副绝美的山水实景画(举手示范),你看:古樟的两个枝桠,江面的小船组成了一道活动的油画,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看去,能形成不同的景致。
关于大港头,《清史稿 处州府》中记载:大溪(就是瓯江),西南自云和入,左得松阴溪,西自松阳来会,成大港头。
(用手指的方向,左边是瓯江的主干流龙泉溪,右边是支流----松阴溪)早在唐时,勤劳而聪慧的排工渔民们就相中了这一块风水宝地。
他们傍水筑庐,猎鱼而居,早迎山光水色撒网,晚邀明月共枕。
久而久之,这里便逐渐成了瓯江中游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了来往货物的集散地,成了休闲猎奇的场所,成了人来人往的名埠。
据史料记载,大港头镇南宋时期就成为了瓯江流域重要的政治、经济活动中心,民国末期仍为瓯江水运著名埠头。
“雨歇村南大港头,湖光掩映夕阳楼,也能热闹如城市,六县来船并一舟”,清朝诗人朱小塘的《大港头春望》把我们的思绪带回了那个船运繁忙、商贾云集、熙来攘往、瓦肆嬉闹的时空……这块充满魅力的土地展现出了一桢穿越时空、动人心魄的瑰丽山水人文画卷。
朱小塘并不是一个十分有名的诗人,但是古堰画乡的美景弥补了他的艺术缺陷,这首小诗在今天看来仍然让我们向往那段逝去的繁华!
抗战时期,浙江铁工厂迁址大港头,1938年,粟裕部队人民军队集结大港头北上抗日,同年丽水市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支部在大港头镇成立,所以说这里也是革命老区之一。
1939年,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当时浙江省省长黄绍陪同下,视察坐落在大港头的“浙江铁工厂”。
当时,大港头商贾云集,有“小香港”之美誉。
大家随着我将目光调到我们眼前,就是这个有着31级踏跺的古渡口,就是这个埠头,是当时大港头区域和外界联系的纽带,大港头一个很大的港口码头,一个简单有力的名称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名字代表了怎样的过去,史料记载丽水生产的木头、茶叶、青瓷、宝剑等经过这里转道温州再输往全球各地,而温州的盐、海产品等工农业必需品也从这里经过,其中一部分在丽水城的南明门下货,另外的继续运到这里和上游的龙泉等地,后来这一切在公路和铁路等交通迅猛发展后逐渐失落,曾经的日竞千帆、繁华盛况今日早已洗尽铅华,从容而静谧,大港头以其崭新的“古堰画乡”之姿,正散发出新的风采。
(双荫亭)我们眼前的这座古亭,名为“双荫亭”,建于民国时期,因亭前有两棵大樟树,故称双荫亭。
较大的一株胸围4.6米,较小的.一株3.68米,之所以这株较小是因为此树的树干于50年代初被雷所劈,但至今生命力依然旺盛。
另有一株古樟位于古街临江的一居民家中,形成了树干在屋内,树冠在屋外的“房包树”的奇特景观。
双荫亭属双层建筑攒尖顶,亭长6.7米,宽6.3米,占地总面积约50平方米。
共18根红漆亭柱,据说寓意18罗汉,又名罗汉亭。
全亭风格端庄稳重,凭江而立,在亭中可一饱江中美景。
亭前有块碑,因年代久远,背面字迹已模糊不清,因此亭是古时候为商人提供休息的场所,这块碑也是以前上下船的商人捐钱修筑的,用于纪念意义,现如今也就成了游人凭吊大港头古时盛况之场所了。
(风情古街)从渡口往西延伸,我们看到了一条深入镇里的古街,这条由古色古香的石板铺成的古街临水而建,两边的房子大多是明清建筑,都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想当年应是小镇最繁华的场所吧,由此我们就走进了古时繁华的大港头:想象一下,临街木板壁门窗洞开着,杂货小店依次排列,依稀能见到古时这里人流物流涌动的繁荣缩影,古街的一面是临江而建的木结构双层小楼,在那挑出水面的阁楼上,推开窗子就可欣赏美丽的瓯江。
小楼之间有众多的小埠头,它们从古街沿楼脚伸入江边,与古渡口一起架设了瓯江通往古街的通道,所以,人在古街的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可以很便捷的下到瓯江,这方便了居民诸如淘洗之类的日常生活,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格局便于货物和人流的集散。
据当地老百姓讲,大港头之所以称大港头,是因为自从这里有埠以来,就是过往船只商贾的歇息之地,因为它的位置正好处在瓯江的中游,特别是南宋以来,上游的龙泉成了瓷业中心,瓯江上,窑工、排工、船工,商船、官船、散船,真可谓是船舶往来如织,人头攒动如梭,热闹程度可想而知。
有些排工窑工把货运到温州港脱手后,中途在大港头歇夜,几乎把一年的辛苦收入一夜之间就消费了,灯红酒绿笙歌声声中,埠头在一年年变大变繁荣,以至于当年衙门的书记官、墨客们来不及记录当时的盛况,来不及探究多少随时都会发生的悲欢离合故事。
现如今,古街旧时繁华不再,这条长550米,宽3米的古街成了古堰画乡核心景点和文化产业聚集区,这里的房子由政府统一进行改造,秉着“立面改造、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古街进行修复,再租给行画生产商,租金很便宜,一年只要五六千,最终都是老百姓受益,现开辟有大小行画企业和原创画廊近50家,街道临街门店内油彩飘香,商品油画琳琅满目,所产商品行画行销欧美。
我们继续往深处走:往日的商业街现在成了画廊一条街,这里的画又称为“行画”,是一种商品油画,,在西方和韩国需求量特别大,但是国外生产成本较高,所以其生产基地逐渐由西方、韩国转移到香港、深圳、在转移到我们这里,我们这里的油画生产后,通过义乌市场出口到国外,目前,义乌市场有30家左右比较成熟的行画经营户,保守估计每年的行画销售额达到6-7个亿人民币,其中较大的一家“王斌画框”年外销达到4亿人民币(油画占1亿,画框3亿),可见这个行画的前途不可限量哦!我们看古街两边有很多的画廊,这里有一家弘业国际礼品有限公司是首批进驻古堰画乡的行画企业,而前面的这家丽水油画院是丽水目前规模最大的油画院,有画师30余人。
古街除了是画廊一条街以外,也可称是休闲一条街、酒吧一条街,细心的朋友很快就发现,在这条街上除了画廊还有打年糕、打草鞋、弹棉花、磨豆腐、竹编等民间手工艺和花灯、社戏等民间文艺,对了,古街还是酒吧风情一条街呢,不信你看:007会所、古堰休闲吧、甲方乙方酒吧,还有些正在装修的,这些都是提供休息娱乐休闲的场所,走累了,随时走进一家,挑个临江或临街的位置坐下,沏壶丽水本地好茶,浮想联翩,优哉游哉!
(通坪埠)走过短短500多米的古街,就象穿过了千年的时空,从现代回到古代,经历了古商埠的繁华,又回到现在的悠闲静谧,现在我们站在码头上,准备乘船横渡瓯江到对岸的古堰景区,请各位朋友注意安全!开船喽!
(江上游览、坪地半岛)各位朋友,刚才我们身临其境在古街上穿过,现在我们换个角度,从水面上再看临江而建的房子,是不是别有一番滋味呢?我个人认为现在看到的才是最漂亮的,所以举起你们手中的相机或手机,将大港头的美景带回家吧!不过一定要注意安全哦!(几分钟后)我们游船的对面有个半岛,由龙泉溪和松阴溪会合经溪水冲击作用而形成,名为坪地,坪地村三面环水,村中有盆地如坪因而得名。
小小村落只有10多户人家,环境清幽,层峦叠嶂,阡陌相通,鸡犬相闻,俨然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这里的建筑多为浙南山区泥墙木结构青瓦房。
世居这里的农人因有瓯江的阻隔,古风便沿袭的相对纯粹,他们与外界联系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船,故家家户户都有小船,现如今这种木制小船都成了画家、摄影家眼中的宝贝了呢!好了,几分钟之间我们就从画乡来到了古堰,大家在船停稳后随我下船,去了解一下我国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的通济堰吧!
(保定码头竹林幽岛)各位朋友,在从码头到通济堰大坝短短的几分钟时间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通济堰的简况吧,通济堰地处莲都区碧湖镇堰头村,位于松阴溪和瓯江汇合处,始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年间,也就是公元502-519年,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它是浙江省历史最悠久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已知的最早的拱形大坝,比西班牙建于16世纪的爱尔其坝还要早1000多年,是我国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在我国乃至世界水利史上都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为何要在此地建堤坝呢?通济堰又有什么作用呢?我在车上曾经提到碧湖镇是一个平原,早时也是丽水主要的产粮区,因此地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在此修建通济堰,并将水系分为四十八派,干渠分支渠,支渠分毛渠,迂回曲折,渠渠相通,呈竹枝状分布,遍布整个碧湖平原,并利用西南高东北低(落差达20余米)的地理形势,形成大面积的自流灌溉,另外,各支渠利用尾闸拦蓄余水,将其注入众多湖塘储蓄,以备旱时不足,形成以引灌为主,储泄兼顾的竹枝状水利网,简而言之,通济堰的贡献有以下几点:1、灌溉碧湖平原农田,这在通济堰历代碑文中均有明确记载。
二是储水功能,就是储蓄余水,以备天旱时用。
三是排涝功能,古时候碧湖平原是一片空旷洼地,地势低,常年积水。
通济堰的水利网,设有直通大溪的概闸,在洪水期间,开闸泄洪,排泄渠水,使农田、村庄免受浸淹,减少洪灾损失,确保碧湖平原旱涝保收,四是为灌区人民提供源源不断的生活用水功能。
五是运输与生产加工功能,古代以水运为主,通济堰干渠是可以通舟行货的。
六是养殖功能,可以在渠内养鱼、养虾,放养鹅、鸭,种植莲子、莲藕、茭白等,总之,通济堰及其水利网对于碧湖平原的贡献是说不清道不完的,而我们要参观的通济堰也近在眼前了。
(通济堰大坝)各位朋友,千呼万唤始出来的通济堰大坝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了,看不出来吧,这看似简简单单的堤坝却凝聚了古时多少人的心血,关于大坝的营造,北宋民间还流传着“白蛇示迹”创建拱坝的传说:“是岁溪水暴悍,功久不就,一日,有老人指之曰:‘过溪遇异物,即营其地’,果见白蛇自山南绝西北,营之乃就”,听起来是挺别扭的,其实也很简单,这说的是南朝朝廷当时派出负责修堰的官员是詹、南二位司马,两司马到任后,带着一班幕僚对松阴溪进行考察时,由于地形复杂,竟一时无法决定坝址,站在溪边叹息之时,忽见一条白蛇从对面昂首横游过来。
真是天佑民矣!两司马感慨万端,他们从白蛇过溪游行的蜿蜒曲折路线中得到启发,把力学原理运用到水利工程建设上,成功地在宽过半里的松阴溪上创建拱坝截流,这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是十分伟大的,同时也开创了世界水利工程技术史上拱形堰坝的先河,后来经历代修葺完善,固定成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样子。
大坝最初为木筱构筑。
关于通济堰最初的坝体结构,已无考证(古籍中无记载了),在宋开禧元年改建成石坝以前,通济堰一直采用传统的柴木结构,这可以从《通济堰志》的有关记载中证实,这种柴木大坝需在每年洪峰之前的初春枯水期进行大修,很是费工费料,因主材料是竹木,为保证修坝用材,特别备有方圆五里的堰山,山上的竹木专供修坝所用。
关于大坝的结构也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多层柴木编桩结构的土砾坝心堰坝,称之为“编桩土心坝”。
即在选定的坝址上打几排坝桩,并以圆木钉固,再以柴木编成的长辫交错紧密地缠绕在坝桩上,组成上游挡水坝面和下游挡土坝面。
在二个结坝面之间充实砾土,筑成坝心。
再在坝顶的桩头上以圆木前后错纵相连钉结实,并以卵石压顶,堰坝下游坝面用圆木支撑。
早期的通济堰坝除了这种编桩土心结构外,一种说法是方木叠垒结构的坝体。
但是据本地参与过通济堰维修的村民诸葛金文的回忆,当年维修,挖到坝基时,清楚可见有两排松木,分一横、一竖两层相叠,排列在卵石地上,松木之上压着巨石,没有编桩,这在元朝《丽水县重修通济堰记》中也得到了证实,在2007年9月,丽水市博物馆在大坝下游松阴溪河床上做了敲桩试验,结果表明:在溪滩卵石地上将木桩敲下去是不可能的,所以关于编桩之说也就不成立了,另外一种方木叠垒结构的坝体也同样是不可能的,主要是方木坝体在水中浮力较大,易被水漂,那到底大坝初创是怎样的呢?据各种通济堰重修记中记载,通济堰大坝初创时,应为“木框填石”,也就是《通济堰志》中记载的“木土砾坝”,其方法是在木框中放“簟皮”(dian pi 用竹篾编织而成,农村常用于晒谷子用),并用木筱(相当于木钉)固定,再填实土砾筑成堰堤。
到了宋朝以后就改成石坝了。
通济堰是一个完整的水利工程体系,由大坝、进水闸门、石函、叶穴、干渠、支渠、毛渠以及众多的湖塘组成,眼前的这个大坝全长275米,宽25米,高2.5米。
有3条干渠,72条支渠,321条毛渠。
干渠全长22.5公里,建有大水闸两处,分为上、中、下三源,上段有叶穴,直通瓯江,以供泄洪。
从干渠又分出支、毛渠共48派,在支渠上建有72座水闸进行分流调节。
各支渠又利用尾闸拦蓄余水,并挖凿许多湖塘与支渠相通,蓄水以备旱灾。
至此,形成了以灌溉为主、储泄兼顾的竹枝状水利网。
大坝每天将20万立方米的溪水拦入堰渠,通过这个网,至今日夜灌溉着碧湖平原3万多亩良田,并解决了灌区人民的生活用水问题。
整个通济堰水利工程体系集水利学、力学、结构学、美学、地形学等学科于一身,是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的一大不朽杰作,是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的文明瑰宝。
1961年,它被浙江省列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重点保护单位,现在这里是丽水市的十二大摄影创作基地之一,也是古堰画乡的核心景区。
(龙庙)刚才我们欣赏了通济堰大坝,现在我们到通济堰北岸的“龙庙”去看看吧,龙庙也叫詹南二司马庙,当初是为纪念詹南二司马筑堰而建的,其性质类似都江堰的二王庙,该庙始建年代无从考证,几经兴废,如今只剩民国时期台门和东侧厢房,其他是解放后改建的青砖小青瓦房,面积约600平方米,原来庙内供有詹南二司马的塑像,但现已不复存在了,现在主要作为通济堰历代碑刻存放之地和通济堰管理用房。
在20世纪50年代末,因此地有意建瓯江水电站,庙内的碑刻怕被淹没,于1959年迁往温州,直到1988年,丽水县文管会和碧湖区水利管理委员会才从温州江心屿运回部分通济堰水利碑刻,现在就立在龙庙内,所以从某种意义上看,龙庙实际上也是有关通济堰水利工程的专题博物馆,历代围绕通济堰的有关碑记都陈列在庙中,共存有24方碑刻。
(民俗文物陈列馆)由于农业发达,商业繁荣,人们生活殷实,加上村稠镇大,人口集中,因此碧湖镇的民俗文化特别多,可以说是通济堰孕育了碧湖的民俗文化,比如:板龙、篾龙、竹马、闹荷船、打莲香、八仙灯、采茶灯、狮子灯、走马灯,等等等等,有些名称甚至都没怎么听说过,为了更好的展示碧湖镇民间文艺活动,特在通济堰开辟了民俗文物陈列馆,大家不防进去瞧瞧,说不定会有很大的收获呢!
(传统农具展示馆)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离不开农具,碧湖镇是丽水的产粮大区,自是少不了各种农具,在现代化发达的今天,这些农具很多都已经不存在实际作用了,但是也存在着不可或缺的教育意义,尤其是对于现代的小朋友,从来都没接触过农田,更不用说是农具了,现在我们也进去看看,接受一下教育,重温一下过去吧!
(古民居)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地处的堰头村是个历史悠久的村落,自从有了通济堰,也就有了这个村子了,所以这里古民居颇多,不知是这里风水特别好呢,还是什么原因,堰头村在明清时期,获取功名的人有数十位,光进士就出了5位,这些人有了功名富贵以后,就是建民居以示显赫了,你看这栋叫“玉叶流芳”的清代古民居,是乾隆年间所建,占地面积有880平方米。
二进砖木结构建筑,第一进位七开间二层,石雕砖雕木雕一样不少,可见这份人家当时也是显赫一时的这栋叫“南山映秀”的古民居也是清代早期建筑,据传,房主叶朝鼎自幼聪慧过人,5岁吟诗作对,6岁能弈棋弹唱,生平熟背四书五经,为人贫富均等,但生了个儿子却天性爱武,长大后十八般武艺无一不精,结果官居五品武官,如此,文武父子流芳后世,文明遐迩而这栋叫“光荣南极”的古民居也是乾隆年间所见,做工都相当精细,你看这廊柱横梁牛腿上的雕刻,龙飞凤舞,栩栩如生,好不精致。
虽说堰头村建村很早,但是堰头村真正兴旺起来还是南宋一户姓叶的人家从福建的福清搬过来以后的事,而叶家真正兴旺起来,也是到了明末清初以后了,经过多少代人的努力,到了清朝,叶家终于培养教育出了一大批知识分子,而且是获取了功名的知识分子。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幢古民居,称为“书香门第”,由于年久失修,大门墙头已然倒塌,雕刻精致的“书香门第”牌匾也已遗失。
(贞节牌坊)各位朋友,这里有个构建独特的石牌坊,这个牌坊叫做贞节牌坊,大家都知道,贞节牌坊都是用来表彰封建社会的妇女三从四德从一而终的,但是这个牌坊却是例外,这里原来是叶家的宗祠,取名追远堂。
追远堂当时的规模很大,但文革时毁了,只剩下门前的这座贞节牌坊。
关于这个贞节牌坊,说起来可不一般,它是皇帝敕封,当时叶家有一房的当家人叫叶成发,英年早逝,留下一堆儿女,其妻梁氏却把培养子女的重担挑起来了,而且使本门下的子孙都考取了功名,这影响可不得了,当时正值乾隆当皇帝后第一次游江南,听说浙江处州居然还有这么一位智慧型的贤妻良母,为了鼓励天下父母培养子女读书,为国出力分忧,就下了一道圣旨,命建了这么一座贞节牌坊,因为这里是当时的国道,从此,文武官员路过这里,都要下轿下马。
大家抬抬头,看到了吗?牌坊上正中那圣旨石碑还在呢!
这段渠道蜿蜒曲折,而且宽窄不一,是否初建时有意如此已无从考证,有人说是当时挖渠不敢动大地主的土地,堰渠只得绕着走,也有人说是有意使渠水弯曲缓行,以利农田灌溉,且不论是何种原因,至宋代以来,此堰渠就是这么蜿蜒曲折的,这点沿渠分布的古樟树群可以作证。
古樟树群分布在通济堰主渠道两岸,既保护了堰渠又美化了生态,这样的古樟,这里共有十多棵,每一颗都苍劲挺拔遮天盖地,看起来既老态龙钟有生机勃勃。
这堰首渠旁的近千年的护岸香樟,连绵成林,几个世纪来捍护着堰堤,是丽水唯一幸存的古樟树群。
它们的年龄基本都在800--1000岁以上,都是老寿星了,我们以前当地有个风俗,怕小孩子养不大,都会拜樟树什么的为干娘,有些将名字就取为樟树什么的,以保佑自己的小孩能平平安安长大,象樟树这样长命百岁。
(文昌阁)伴随着这些古樟树一起守护通济堰和堰头村,见证其历史变迁的,还有这个建筑----文昌阁,俗名八角亭。
顾名思义,这个堰头村曾经文风昌盛,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这可以从刚才我们参观的那些古民居中就可以了解到。
这个村在历史上特别是在明清时期,曾经辉煌一时,文昌阁建于清朝嘉庆年间,距今也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它的结构是二层重檐歇山顶亭榭式木构建筑,二十根柱子四方鼎力,外观八角形,顶部元宝状,这个元宝状也是有讲究的,它象征着功名,寓意是好男儿志在四方,荣归故里,衣锦还乡。
,至于文昌阁建在这个位置上也是有讲究的:一是这里正好是村尾,风水流韵;二是这里是官道必经之路,可供商贾旅人避雨小憩;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建在这里可与千年古樟、小桥流水辉映成趣,完美结合,绿荫掩映,藏风得水,意境也是十分幽雅的。
(石函,即三洞桥)出了文昌阁,我们就踏在了桥上,这桥叫“三洞桥”,学名石函。
这可不一般哦,这可是中国最古老的水上立交桥呢!不信啊,大家先看一下这里的地形,这是山坑流下来的水,这是通济堰的渠水。
我们的祖先很是聪明,山洪暴发的时候,为了不让山坑里的水冲毁渠道,就让山坑水从桥上过,桥上再建桥,就是为了解决行人和牲畜的交通问题了,而通济堰的渠水,则永远顺畅的从桥下的三个函洞里通过。
这一古代水利建筑设计科学而独特,堰渠水和山坑水,两条水流呈立体垂直十字形交叉运行,很好的解决了渠水和山水相冲突的矛盾。
而且桥上桥的设计,又及时解决无论晴天雨天的人畜通行问题,真可谓是巧夺天工。
怪不得1990年,中日农耕江南民俗考察团到通济堰考察时,日方团长福田亚细南先生被这古老的水利建筑艺术所折服,赞叹道:“当世上尚无立交桥时,中国人民在这山乡已建造了水上的立交桥”。
这三洞桥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在中国科技并不发达的12世纪初,这一石涵的设计和建造开创了水流立体分流系统的先河,真是了不起的创造。
直到今天,这一水上立交桥仍保持着古建筑的特色和风韵,仍具极高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
(停车场结束语)感受千年古堰画乡,拥抱诗画风光,给我半天,还你千年,但愿通过我的讲解能让大家感受到大港头和碧湖堰头的千年历史,千年爱恋!谢谢!
丽水古堰画乡导游词1000字篇十一
古堰画乡位于丽水西南的大港头,这有里丽质天成又磅礴大气的水乡景色,拍照或写生尤其漂亮,因此许多美术院校选择这里作为写生基地,有了“画乡”的美誉。江滨古街边常能看到支着画板创作的人,颇有文艺气息,而已有千年历史的水利工程通济堰,是来到古堰画乡的游客必到的地方。
瓯江将景区分为两部分,“古堰”是北岸的堰头村,“画乡”指的是南岸镇政府所在的大港头镇。二者隔河相望,没有桥,只有画舫往返两岸。游人通常会先到大港头,而后乘船去对面的堰头村。
大港头看点最集中的是江边一条挂着红灯笼的街——江滨古街,虽然新修后看不出古意,也算得上风景如画。街道两边大多是画室或者和画有关的店铺,你可以在街边文艺的特色小店淘些特色小玩意儿,也可以在他她爱情邮局寄张明信片给亲人朋友。东面街口有棵古香樟树和以此命名的双荫亭,很有韵味。亭旁是香樟古埠,可在此乘坐去往对面堰头村的渡船,或者沿街走到摄影展览馆附近的通坪埠头乘船。
瓯江的江水平静,水很干净,周围的自然风光也很是不错。江上时常有挂着白帆的小船,适合采风拍照。乘上画舫,不久就能到达江对岸的堰头村。
从古堰码头至村边的景观道旁有不少塑像,介绍了历代与通济堰有关的.政客、水利学家和诗人。走过一段汀步,岔路口往前可沿着江边一路走到通济堰,往右则通往村北的文昌阁。由文昌阁往西走也能到通济堰,不过沿路有许多古樟树、古民居,人文景观更为丰富。其中,文昌阁是座小巧的二层建筑,被大片的古樟树围绕着,一旁是有着三个引水孔的三洞桥。往南是嘉庆年间的“孝节流芳”贞节牌坊,还有“示禁”石碑。村中有一些清朝和民国时期建筑,装饰简单大气,少数被辟为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展览馆。
通济堰是一段横卧在碧水之间的拱形石坝,它一面是涟漪层起的平静水面,另一面则是汹涌的注水口,和长着灌木,散布着鸥鸟的河滩互相映衬,甚是抢眼。通济堰一旁的詹南二司马庙内,有元代以来二十多个水利碑刻,可以借此了解这个千年间浙江最大的水利工程。
丽水古堰画乡导游词1000字篇十二
古堰画乡,位于浙江省丽水市大港头区。“古堰画乡”旅游区总面积为15.53平方公里,距浙江省丽水市市区28公里。景区包含了通济堰和瓯江莲都段两个旅游资源单体。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济堰是中国古代五大水利灌溉工程之一,迄今已有1500余年,至今仍然发挥着巨大的灌溉效能,还在为碧湖平原的百姓造福,被称为活着的通济堰。
通济堰是中国古代五大水利灌溉工程之一,迄今已有1500余年,至今仍然发挥着巨大的灌溉效能,还在为碧湖平原的百姓造福,被称为活着的通济堰。而保存完好的拱形大坝和“水上立交桥”石函以及千年古樟树群、古村落构成的美景更是独树一帜,无法人为复制的,还有堪比漓江的瓯江自然风光,这里已成为中国著名的美术写生、艺术创作、油画生产基地和摄影创作基地。通济堰拱形大坝是世界上最早的拱形大坝,初为“木蓧”(即为“筱”,为竹子)构筑,南宋时改为石坝,现存坝保持着拱坝原有古老的结构特色,坝长275米,底宽25米,高2.5米。大坝选址合理,千余年来经受各种自然灾害的考验,巍然不动。
在堰头村口有一条名为“泉坑”的山坑,其水横贯通济堰渠道,每遇山洪暴发就挟带大量沙砾和卵石冲泄而下,淤塞渠道。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20年),知县王褆按邑人叶秉心的建议,在通济堰上建造了一座立体交叉石函引水桥。先在渠道里造两个平行的桥墩,把渠道隔为三孔(所以俗称三洞桥);把泉坑引入两边砌有挡水墙的桥面,宛如把坑水引入了一个两头贯通的石函(即石匣子),使坑水凌空跨过渠道,而在挡水墙上再铺砌石板,成为行人通道;使下层流渠水,中层引坑水,上层通行人。石函建成,并沿用至今。
丽水古堰画乡导游词1000字篇十三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浙江省丽水市拥有仙都风景名胜区、青田石门洞、中国畲乡之窗、丽水南明山、东西岩、云中大漈景区等国家级、省级风景区多处;龙泉凤阳山,庆元百山祖等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3处;仙宫湖等省级森林公园7处;龙泉大窑遗址等国家级、省级文保单位17处。清纯山水、风雅古朴的丽水,集“奇、峻、清、幽”于一地,汇“峰、林、洞、瀑”于一域。丽水森林覆盖率80.4%,中国森林覆盖率市位居第二,被誉为“浙南林海”。丽水市山清水秀、古迹众多,拥有国家级、省级风景区多处,自然风光美不胜收,人文景观如群星璀璨,交相辉映,是生态旅游休闲度假胜地。丽水是全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地,景宁畲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人们可以在这里领略到畲族的传统文化和多彩的服饰、饮食、婚嫁、宗教等习俗风情。丽水市是浙西南的交通枢纽。金温铁路已经开通运行,金丽温高速公路横贯丽水,是我国同江至三亚、上海至瑞丽两条国道主干线在浙江中部的'重要连接线,330国道横贯境内,丽浦等11条省道干线组成骨架,已形成高级和次高级公路为主干的公路运输网络。丽龙龙丽高速公路(两龙高速)已于2007年年底全线开通,台缙(台州——缙云)高速也于2007年底建成开通。丽水的交通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丽水拥有两座500吨泊位的温溪港,货轮可直达全国各大港口和香港、澳门。
丽水古堰画乡导游词1000字篇十四
都说古堰画乡是个风景优美,历史悠久,有着动人传奇故事的地方。那么你对古堰画乡了解吗?那么关于古堰画乡。
导游词。
作文要怎么写呢?我们不妨来参考下范文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堰画乡导游词作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古堰画乡位于丽水西南的大港头,这有里丽质天成又磅礴大气的水乡景色,拍照或写生尤其漂亮,因此许多美术院校选择这里作为写生基地,有了“画乡”的美誉。江滨古街边常能看到支着画板创作的人,颇有文艺气息,而已有千年历史的水利工程通济堰,是来到古堰画乡的游客必到的地方。
瓯江将景区分为两部分,“古堰”是北岸的堰头村,“画乡”指的是南岸镇政府所在的大港头镇。二者隔河相望,没有桥,只有画舫往返两岸。游人通常会先到大港头,而后乘船去对面的堰头村。两边都有游客中心,门票可以分开买,不过买联票会略便宜一些。
大港头看点最集中的是江边一条挂着红灯笼的街——江滨古街,虽然新修后看不出古意,也算得上风景如画。街道两边大多是画室或者和画有关的店铺,你可以在街边文艺的特色小店淘些特色小玩意儿,也可以在他她爱情邮局寄张明信片给亲人朋友。
东面街口有棵古香樟树和以此命名的双荫亭,很有韵味。亭旁是香樟古埠,可在此乘坐去往对面堰头村的渡船,或者沿街走到摄影展览馆附近的通坪埠头乘船。
瓯江的江水平静,水很干净,周围的自然风光也很是不错。江上时常有挂着白帆的小船,适合采风拍照。乘上画舫,不久就能到达江对岸的堰头村。需要注意的是,游船下午五点就没有了,要注意游玩时间。
从古堰码头至村边的景观道旁有不少塑像,介绍了历代与通济堰有关的政客、水利学家和诗人。走过一段汀步,岔路口往前可沿着江边一路走到通济堰,往右则通往村北的文昌阁。由文昌阁往西走也能到通济堰,不过沿路有许多古樟树、古民居,人文景观更为丰富。
其中,文昌阁是座小巧的二层建筑,被大片的古樟树围绕着,一旁是有着三个引水孔的三洞桥。往南是嘉庆年间的“孝节流芳”贞节牌坊,还有“示禁”石碑。村中有一些清朝和民国时期建筑,装饰简单大气,少数被辟为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展览馆。
通济堰是一段横卧在碧水之间的拱形石坝,它一面是涟漪层起的平静水面,另一面则是汹涌的注水口,和长着灌木,散布着鸥鸟的河滩互相映衬,甚是抢眼。通济堰一旁的詹南二司马庙内,有元代以来二十多个水利碑刻,可以借此了解这个千年间浙江最大的水利工程。
大港头可住宿的地方不少,多是古朴风格的客栈和农家乐,标间价格在200元上下,预算充足可住更好些的江景房。另外,当地的鱼非常出名,当然价格也不菲,溪鱼一斤至少要80元以上。
古堰画乡,位于浙江省丽水市大港头区。“古堰画乡”旅游区总面积为15.53平方公里,距浙江省丽水市市区28公里。
景区包含了通济堰和瓯江莲都段两个旅游资源单体。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济堰是中国古代五大水利灌溉工程之一,迄今已有1500余年,至今仍然发挥着巨大的灌溉效能,还在为碧湖平原的百姓造福,被称为活着的通济堰。
通济堰是中国古代五大水利灌溉工程之一,迄今已有1500余年,至今仍然发挥着巨大的灌溉效能,还在为碧湖平原的百姓造福,被称为活着的通济堰。
而保存完好的拱形大坝和“水上立交桥”石函以及千年古樟树群、古村落构成的美景更是独树一帜,无法人为复制的,还有堪比漓江的瓯江自然风光,这里已成为中国著名的美术写生、艺术创作、油画生产基地和摄影创作基地。
通济堰拱形大坝是世界上最早的拱形大坝,初为“木蓧”(即为“筱”,为竹子)构筑,南宋时改为石坝,现存坝保持着拱坝原有古老的结构特色,坝长275米,底宽25米,高2.5米。
大坝选址合理,千余年来经受各种自然灾害的考验,巍然不动。
在堰头村口有一条名为“泉坑”的山坑,其水横贯通济堰渠道,每遇山洪暴发就挟带大量沙砾和卵石冲泄而下,淤塞渠道。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知县王褆按邑人叶秉心的建议,在通济堰上建造了一座立体交叉石函引水桥。
先在渠道里造两个平行的桥墩,把渠道隔为三孔(所以俗称三洞桥);把泉坑引入两边砌有挡水墙的桥面,宛如把坑水引入了一个两头贯通的石函(即石匣子),使坑水凌空跨过渠道,而在挡水墙上再铺砌石板,成为行人通道;使下层流渠水,中层引坑水,上层通行人。石函建成,并沿用至今。
丽水古堰画乡导游词1000字篇十五
古堰画乡位于丽水西南的大港头,这有里丽质天成又磅礴大气的水乡景色,拍照或写生尤其漂亮,因此许多美术院校选择这里作为写生基地,有了“画乡”的美誉。江滨古街边常能看到支着画板创作的人,颇有文艺气息,而已有千年历史的水利工程通济堰,是来到古堰画乡的游客必到的地方。
瓯江将景区分为两部分,“古堰”是北岸的堰头村,“画乡”指的是南岸镇政府所在的大港头镇。二者隔河相望,没有桥,只有画舫往返两岸。游人通常会先到大港头,而后乘船去对面的堰头村。两边都有游客中心,门票可以分开买,不过买联票会略便宜一些。
大港头看点最集中的是江边一条挂着红灯笼的街——江滨古街,虽然新修后看不出古意,也算得上风景如画。街道两边大多是画室或者和画有关的店铺,你可以在街边文艺的特色小店淘些特色小玩意儿,也可以在他她爱情邮局寄张明信片给亲人朋友。
东面街口有棵古香樟树和以此命名的双荫亭,很有韵味。亭旁是香樟古埠,可在此乘坐去往对面堰头村的渡船,或者沿街走到摄影展览馆附近的通坪埠头乘船。
瓯江的江水平静,水很干净,周围的自然风光也很是不错。江上时常有挂着白帆的小船,适合采风拍照。乘上画舫,不久就能到达江对岸的堰头村。需要注意的是,游船下午五点就没有了,要注意游玩时间。
从古堰码头至村边的景观道旁有不少塑像,介绍了历代与通济堰有关的政客、水利学家和诗人。走过一段汀步,岔路口往前可沿着江边一路走到通济堰,往右则通往村北的文昌阁。由文昌阁往西走也能到通济堰,不过沿路有许多古樟树、古民居,人文景观更为丰富。
其中,文昌阁是座小巧的二层建筑,被大片的古樟树围绕着,一旁是有着三个引水孔的三洞桥。往南是嘉庆年间的“孝节流芳”贞节牌坊,还有“示禁”石碑。村中有一些清朝和民国时期建筑,装饰简单大气,少数被辟为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展览馆。
通济堰是一段横卧在碧水之间的拱形石坝,它一面是涟漪层起的平静水面,另一面则是汹涌的注水口,和长着灌木,散布着鸥鸟的河滩互相映衬,甚是抢眼。通济堰一旁的詹南二司马庙内,有元代以来二十多个水利碑刻,可以借此了解这个千年间浙江最大的水利工程。
大港头可住宿的地方不少,多是古朴风格的客栈和农家乐,标间价格在200元上下,预算充足可住更好些的江景房。另外,当地的鱼非常出名,当然价格也不菲,溪鱼一斤至少要80元以上。
丽水古堰画乡导游词1000字篇十六
古堰画乡位于丽水西南的大港头,丽水古堰画乡导游词怎么写,下面带来丽水古堰画乡导游词范文,希望可以帮到你。
古堰画乡景区,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和大港头镇境内,距丽水市区二十公里,核心区块包括大港头、堰头、坪地和保定范围,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氛围浓厚。
龙丽、丽龙高速公路在此有出口,53,50省道贯穿全境,通过金温铁路丽水站接轨全国铁路大动脉,交通便捷,距中国最大的小商品城义乌只有100多公里。
古堰画乡把一个生态和人文的丽水完整地传达给世人。
古堰画乡是楼阳生在谈及大港头区域文化产业项目定位时首先提出的。
古堰画乡"古堰"首先表明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有建于公元505年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济堰,有古街古亭古埠头、青瓷古窑址、大大小小的古村落和古樟树群,形象地表达了该区块真山真水,自然古朴的江南古镇的美丽风貌。
"画乡"突出了文化特色和发展定位,有省内外著名的"丽水巴比松画派",建有丽水巴比松陈列馆、丽水油画院、古堰画乡展览馆、古堰画乡分校等,另有专业美术写生创作基地-"在水一方写生创作基地"(座落于丽水市区23公里的大港头镇,是中国美术学院及其附中的教学实训基地)和丽水九龙巴比松写生创作基地。
古堰画乡位于丽水西南的大港头,这有里丽质天成又磅礴大气的水乡景色,拍照或写生尤其漂亮,因此许多美术院校选择这里作为写生基地,有了“画乡”的美誉。
江滨古街边常能看到支着画板创作的人,颇有文艺气息,而已有千年历史的水利工程通济堰,是来到古堰画乡的游客必到的地方。
瓯江将景区分为两部分,“古堰”是北岸的堰头村,“画乡”指的是南岸镇政府所在的大港头镇。
二者隔河相望,没有桥,只有画舫往返两岸。
游人通常会先到大港头,而后乘船去对面的堰头村。
两边都有游客中心,门票可以分开买,不过买联票会略便宜一些。
大港头看点最集中的是江边一条挂着红灯笼的街——江滨古街,虽然新修后看不出古意,也算得上风景如画。
街道两边大多是画室或者和画有关的店铺,你可以在街边文艺的特色小店淘些特色小玩意儿,也可以在他她爱情邮局寄张明信片给亲人朋友。
东面街口有棵古香樟树和以此命名的双荫亭,很有韵味。
亭旁是香樟古埠,可在此乘坐去往对面堰头村的渡船,或者沿街走到摄影展览馆附近的通坪埠头乘船。
瓯江的江水平静,水很干净,周围的自然风光也很是不错。
江上时常有挂着白帆的小船,适合采风拍照。
乘上画舫,不久就能到达江对岸的堰头村。
需要注意的是,游船下午五点就没有了,要注意游玩时间。
从古堰码头至村边的景观道旁有不少塑像,介绍了历代与通济堰有关的政客、水利学家和诗人。
走过一段汀步,岔路口往前可沿着江边一路走到通济堰,往右则通往村北的文昌阁。
由文昌阁往西走也能到通济堰,不过沿路有许多古樟树、古民居,人文景观更为丰富。
其中,文昌阁是座小巧的二层建筑,被大片的古樟树围绕着,一旁是有着三个引水孔的三洞桥。
往南是嘉庆年间的“孝节流芳”贞节牌坊,还有“示禁”石碑。
村中有一些清朝和民国时期建筑,装饰简单大气,少数被辟为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展览馆。
通济堰是一段横卧在碧水之间的拱形石坝,它一面是涟漪层起的平静水面,另一面则是汹涌的注水口,和长着灌木,散布着鸥鸟的河滩互相映衬,甚是抢眼。
通济堰一旁的詹南二司马庙内,有元代以来二十多个水利碑刻,可以借此了解这个千年间浙江最大的水利工程。
大港头可住宿的地方不少,多是古朴风格的客栈和农家乐,标间价格在200元上下,预算充足可住更好些的江景房。
另外,当地的鱼非常出名,当然价格也不菲,溪鱼一斤至少要80元以上。
各位团友:
早上好,今天我们要去参观的地方有着诗情画意的名字古堰画乡,顾名思义古堰画乡由古堰和画乡两部分组成,他们分别位于碧湖镇的堰头村和大港头镇,两地隔江相望又浑然一体,是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首先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古堰画乡的由来,古堰画乡是丽水市委市政府为发展文化产业在2005年提出建设的一个文化园区,当然在我们市民眼里更是一个精品景区,古堰画乡位于距丽水市区20公里的碧湖和大港头,核心区块包括大港头、瓯江风光、堰头、坪地和保定。
古堰画乡的开发理念是:艺术之乡、浪漫之都、休闲胜地,其发展定位是“三基地一中心”:美术写生基地、油画创作基地、行画生产基地、生态休闲度假中心。
通过古堰画乡的建设,我们要打造中国知名特色文化文化园区,把这里建成长三角最大的自然风光写生和创作基地、长三角主要的中高档行画生产基地、长三角区域重要的生态文化休闲度假目的地以及原创画集散中心、绿谷文化展示中心 。
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个景区已经完成一期核心工程的建设,古堰画乡旅游也终于撩起了神秘的面纱,今天就让我们好好的领略一下独特的古堰画乡吧!
古堰画乡位于瓯江的中游,从市区出发到古堰画乡乘车需30分钟左右,这一路上风光不断,首先我们现在经过的是水阁工业园区,水阁工业区距现在市区约4公里,规划总面积14.4平方公里,按照现代工业园区标准进行建设。
在产业结构上以机械制造、轻纺加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精细化工等产业为主,其中比较著名的企业有丽人木业、飞雁羽绒、格蕾丝羽绒等等,它的存在不仅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也给丽水的经济带来一定的增长点,水阁工业区位于瓯江的中下游,瓯江是浙江省第二大河,也是丽水和温州人民的母亲河,全长800余里,分上、中、下游,每段各有其特色,上游劈山而出,势不可挡,落差极大,水势湍急,适合发电,建有很多水电站,其中紧水滩水电站就是浙江省第二大水电站,仅次于新安江水电站,所以我们丽水有“中国小水电之乡”的美称.
上游汹涌澎湃的瓯江到大港头镇后江面顿时开阔、水势平缓、风平浪静、白鹭数点、野舟自横……真是“江到此时自然平、千般景色聚此处”,是整条瓯江最漂亮的一段,至瓯江下游因与温州的入海口相接,所以水势渐黄,江面也渐宽,是瓯江丽水段最宽阔的一段,丽水的制船业、水路运输也大多集中于此。
瓯江之名有着悠久的历史原因,瓯字是一个区字加一个瓦字,从字面上解释是瓦片很多的区域,事实上瓯字原意是盛水的用具,是陶制的,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在瓯江两岸就出现了陶制品,慢慢的在瓯江两岸就有了制陶的窑址,至宋元时期达到鼎盛,当时瓯江上运陶瓷的船只往来如梭,人们也就将此水的名称取为瓯江世界上但凡有江河奔流的地方,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人类最早聚居的地方,浩浩荡荡的八百里瓯江不仅孕育了独特的自然风光,更吸引了许多早期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瓯江两岸留下的众多的古民居就可见一斑,瞧:大家左手边车窗外面就有这么一大片古民居,这里是下南山,小小的村落却有着悠久的历史,该村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现有清末民国初期民居30多幢,其特点是依山而建,层层高出,错落有致,为浙南山区建筑代表,也是目前我市个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
说着说着我们已经渐渐的进入了碧湖镇,碧湖镇是莲都区第一大镇,全镇总面积133.2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是莲都区唯一的一片平原,早时是丽水主要的产粮区,1998年被列为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00年被确定为浙江省136个省级中心镇之一,是各项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千年古镇,今天我们要去的古堰就位于碧湖镇的堰头村,在这里请允许我先卖个关子,稍后再说有关古堰的历史,现在我们的车子直接前往大港头的画乡,大港头镇是莲都区下辖的5个镇之一,是国家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也是国家级生态示范镇。
镇区距丽水市区23公里,全镇总人口1.5万,镇区人口0.5万,集镇化水平较高,这里水陆交通便捷,龙丽丽龙高速公路路口就在我们左手边,53省道贯穿全境,通过金温铁路丽水站接轨全国铁路大动脉,水路上溯龙泉,下至温州。
大家请看左手边车窗外,有没有看到一块很大的广告牌?对了,这个就是古堰画乡的标志性宣传画:图案以汉字“画”、“乡”为基础造型元素,同时有机融入古堰、古街、古镇、古印等元素,突出浑厚的中国书画韵味,以及古堰画乡的整体形象。
“画”字仅保留外形的认知,上部分变为一枚大红的印章,并反白描绘出古街的形象,下部的乡字则形象地变为流水和古堰,与中国书画笔画水乳交融,凸显出古堰画乡鲜明的地理风貌以及独具特色的自然人文魅力,形象地表达了该区块真山真水、自然古朴的江南古镇的秀美景色,突出了浑厚的文化特色和发展定位。
图案采用中国书画传统的红黑颜色,古朴自然、凝重大方,充满浪漫的艺术气息和金石韵味,体现了古堰画乡“艺术之乡、浪漫之都、休闲胜地”的开发理念。
正是古堰画乡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人文历史,吸引了众多的艺术爱好者前来写生、摄影,由此孕育而生的在水一方写生创作中心就在大家的左边车窗外,在水一方是2000年9月由中国美院院长许江先生亲率美院师生来此授牌的一个校园式的专为艺术类在校师生和画家、摄影家来丽写生创作提供服务的单位,该基地已同中国美院等30多家艺术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里面配套设施齐全,可同时容纳600人住宿用餐,所以来这里写生摄影的人士基本都是住在这儿的。
好了,话到这儿,车子也要进入景区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刚才我一直是用独特两个字来形容古堰画乡,为什么说独特呢?您看!印入我们眼帘的景区入口的标志,各位请猜猜看,有什么寓意呢?对了,我们的游客朋友真是有很高的审美水平。
用透视的角度来看,这是景区里一条古街的一个切面,下面的小路呈现反“之”字形,就像是一个乡村的乡字,很有艺术气息吧?在标志的左边有一个大型的油画画框,寓意着土生土长的丽水巴比松画派,大家在这里还可以欣赏到各地画家在此留下的精美油画,体验人在画中游的美好意境呢。
(古堰画乡展览馆)各位朋友,我们要参观的第一个点古堰画乡展览馆到了,请大家带好随身贵重物品,跟我下车……首先,看看这座建筑的外形,我们猜一下这座建筑的前身是干什么的?对了,是大港头电影院,经改建而成的,这充分体现了我们景区建设中巧妙地利用现有资源,在整个古堰画乡建设过程中,我们秉承的是“不大修、存原貌”的理念.
为古堰画乡相信在钢筋水泥森林的我们需要的不是造作的美丽,而是纯真的风景和看风景的纯真心情!展览馆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展厅面积800平方米,共展出了155幅油画作品,靠外面的90幅是我们本地画家的创作作品,里面55幅是写生作品,各位嘉宾浏览一下馆内的油画作品,会发现有一个共同点,表现的主题都是古堰画乡各种场景片段的真实写照。
这就是我们土生土长的“巴比松油画”,关于巴比松这个名字还有一个历史渊源:
巴比松画派是法国19世纪的风景画派,主张描绘具有民族特色的法国农村风景。
我们的朋友肯定会问,为什么远在法国的画派会和浙南山区的小镇联系起来呢?艺术不断进步的源泉在于交流,在于相互学习借鉴。
巴比松为法国巴黎枫丹白露森林进口处,风景优美。
1850年前后,这里还是一个偏僻的小村,没有教堂,没有邮局,也没有学校,但它仅有的两家客店却住满来这里写生的画家,这里迷人的风景和淳朴的民风吸引了他们。
先是卢梭从巴黎迁居于此,接着柯罗、米勒等大批画家也到这里居住,几乎成为一条“画家村”了,画史上被称为“巴比松画派”便由此开始,法国巴比松虽然和我们古堰画乡有着很远的距离,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优美的风景。
而巴比松和丽水巴比松信奉着“面对自然,对景写生”的共同理念,都走上了以农村真实景象为描绘题材的独立道路,进入一种全新的境界。
丽水油画家群体受到法国巴比松画派的启迪,发现美就在我们身边,决心要以表现家乡美为己任,画我家乡,走向自然。
经过多年的实践,所创作的作品在一些展览中都取得了好成绩,在省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个艺术流派,这种追求客观真实、表现生活的绘画创作手法与法国巴比松画派异曲同工,由此,外界称丽水油画群体为“丽水巴比松画派”。
这在油画界属典型的中西结合,双剑合壁的艺术形式,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是我们丽水人的骄傲,也是我们古堰画乡的骄傲。
我们往里走,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中国美术协会理事王文杰的作品,可以看的出这里的油画都是源于生活的切面。
可能就是我们生活中经历的一个小片段,“艺术源于生活”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这幅是丽水美术协会主席詹维克的作品,詹维克是丽水油画群的元老,他于1980年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就在地区群艺馆工作,抓群众美术,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他要不断的作画,去画家乡,画丽水,他与其他作画的人一致认为丽水人作画要以风景为主体,要善于发现丽水的美景,要与自然对话,跟画布聊天,并不断地、耐心地、认真地搞革命的现实主义,大胆尝试,逐渐脱离单一的写实风格,在颜色上的选择上也更多的加入自己的主观意图,在这点上,詹维克首先做到了,从这幅画中大家也可以感受到这种变化。
这幅是丽水油画院院长蔡志蔚的作品,他的作品也走出传统的写实审美风格,没有选择表现优美的自然环境,而是用稻草堆、破船等为素材。
蔡志蔚说,虽然风格改变了,但是不变的是巴比松的精神,法国巴比松画派的代表人物柯罗一辈子在巴比松村作画,一生献给了巴比松村,丽水的巴比松画派要学习的就是这种奉献精神,把自己一生的艺术追求奉献给自己这块热土,由此可见,丽水的巴比松画派追求的不仅仅是画的本身,更多的是追求的精神吧。
这是年轻的油画家严加福,用孤独画孤独,形成了他成熟的个人主题系列作品“黑夜”。
去年,严加福“西湖夜未央”个人画展在杭州西湖畔成功举行,中国美院朱卫东教授看了画展后说:“我很欣赏严加福对黑夜领域的良好把握以及探索精神,作为一位具有扎实艺术功底与良好表现力、创造力的青年作家,严加福在画坛已崭露头角,非常有潜力成长为一位优秀画家”。
从几个科班出身的专业画家发展为一个拥有100余位创作骨干的油画群体和团队,丽水巴比松画派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这20多年走的很辛苦,但是成果和业绩也是有目共睹的,多年来,《美术》杂志等媒体陆续看出百余幅丽水油画作品和数十篇群体评论。
在省数届美展、西湖美术节、中国油画精品大展、纪念建党七十五周年综合美展、浙江省青年油画家提名展等大型美展上,丽水巴比松油画或以群体,或以个体的面目频频亮相,成绩斐然,今天,古堰画乡已是全国著名的美术写生基地、创作基地、行画生产基地、生态休闲度假中心。
“在水一方写生创作中心”年接待来自全国50来所大专院校的美术师生以及来自国内外的画家、作家、摄影家、各个门类的文艺工作者达5万多人。
这里生产的行画更是引起油画收藏家的注目,作品销往国内外。
(香樟古埠)各位朋友,参观完了展览馆,接下来我们继续往前,抛却一切静下心来,用一种从容的心态来欣赏我们古堰画乡的美景吧!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以这棵古樟树为核心的古樟广场,旁边是刚开放的游客接待中心,大港头渡口共有三株古老的香樟,这株是其中最大的一株,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胸围达7.45米,需要5个大人才能合围过来哦,大家不妨可以试试看,树冠覆盖面积超过500平方米。
可以说它就是古堰画乡往昔繁华和近日重新崛起的最好见证。
各位嘉宾现在请放眼看去,同时举起我们的双手,围成一个画框,透过画框,所到之处,无不是一副绝美的山水实景画(举手示范),你看:古樟的两个枝桠,江面的小船组成了一道活动的油画,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看去,能形成不同的景致。
关于大港头,《清史稿 处州府》中记载:大溪(就是瓯江),西南自云和入,左得松阴溪,西自松阳来会,成大港头。
(用手指的方向,左边是瓯江的主干流龙泉溪,右边是支流----松阴溪)早在唐时,勤劳而聪慧的排工渔民们就相中了这一块风水宝地。
他们傍水筑庐,猎鱼而居,早迎山光水色撒网,晚邀明月共枕。
久而久之,这里便逐渐成了瓯江中游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了来往货物的集散地,成了休闲猎奇的场所,成了人来人往的名埠。
据史料记载,大港头镇南宋时期就成为了瓯江流域重要的政治、经济活动中心,民国末期仍为瓯江水运著名埠头。
“雨歇村南大港头,湖光掩映夕阳楼,也能热闹如城市,六县来船并一舟”,清朝诗人朱小塘的《大港头春望》把我们的思绪带回了那个船运繁忙、商贾云集、熙来攘往、瓦肆嬉闹的时空……这块充满魅力的土地展现出了一桢穿越时空、动人心魄的瑰丽山水人文画卷。
朱小塘并不是一个十分有名的诗人,但是古堰画乡的美景弥补了他的艺术缺陷,这首小诗在今天看来仍然让我们向往那段逝去的繁华!
抗战时期,浙江铁工厂迁址大港头,1938年,粟裕部队人民军队集结大港头北上抗日,同年丽水市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支部在大港头镇成立,所以说这里也是革命老区之一。
1939年,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当时浙江省省长黄绍陪同下,视察坐落在大港头的“浙江铁工厂”。
当时,大港头商贾云集,有“小香港”之美誉。
大家随着我将目光调到我们眼前,就是这个有着31级踏跺的古渡口,就是这个埠头,是当时大港头区域和外界联系的纽带,大港头一个很大的港口码头,一个简单有力的名称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名字代表了怎样的过去,史料记载丽水生产的木头、茶叶、青瓷、宝剑等经过这里转道温州再输往全球各地,而温州的盐、海产品等工农业必需品也从这里经过,其中一部分在丽水城的南明门下货.
外的继续运到这里和上游的龙泉等地,后来这一切在公路和铁路等交通迅猛发展后逐渐失落,曾经的日竞千帆、繁华盛况今日早已洗尽铅华,从容而静谧,大港头以其崭新的“古堰画乡”之姿,正散发出新的风采。
(双荫亭)我们眼前的这座古亭,名为“双荫亭”,建于民国时期,因亭前有两棵大樟树,故称双荫亭。
较大的一株胸围4.6米,较小的一株3.68米,之所以这株较小是因为此树的树干于50年代初被雷所劈,但至今生命力依然旺盛。
另有一株古樟位于古街临江的一居民家中,形成了树干在屋内,树冠在屋外的“房包树”的奇特景观。
双荫亭属双层建筑攒尖顶,亭长6.7米,宽6.3米,占地总面积约50平方米。
共18根红漆亭柱,据说寓意18罗汉,又名罗汉亭。
全亭风格端庄稳重,凭江而立,在亭中可一饱江中美景。
亭前有块碑,因年代久远,背面字迹已模糊不清,因此亭是古时候为商人提供休息的场所,这块碑也是以前上下船的商人捐钱修筑的,用于纪念意义,现如今也就成了游人凭吊大港头古时盛况之场所了。
(风情古街)从渡口往西延伸,我们看到了一条深入镇里的古街,这条由古色古香的石板铺成的古街临水而建,两边的房子大多是明清建筑,都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想当年应是小镇最繁华的场所吧,由此我们就走进了古时繁华的大港头:想象一下,临街木板壁门窗洞开着,杂货小店依次排列,依稀能见到古时这里人流物流涌动的繁荣缩影,古街的一面是临江而建的木结构双层小楼,在那挑出水面的阁楼上,推开窗子就可欣赏美丽的瓯江。
小楼之间有众多的小埠头,它们从古街沿楼脚伸入江边,与古渡口一起架设了瓯江通往古街的通道,所以,人在古街的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可以很便捷的下到瓯江,这方便了居民诸如淘洗之类的日常生活,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格局便于货物和人流的集散。
据当地老百姓讲,大港头之所以称大港头,是因为自从这里有埠以来,就是过往船只商贾的歇息之地,因为它的位置正好处在瓯江的中游,特别是南宋以来,上游的龙泉成了瓷业中心,瓯江上,窑工、排工、船工,商船、官船、散船,真可谓是船舶往来如织,人头攒动如梭,热闹程度可想而知。
有些排工窑工把货运到温州港脱手后,中途在大港头歇夜,几乎把一年的辛苦收入一夜之间就消费了,灯红酒绿笙歌声声中,埠头在一年年变大变繁荣,以至于当年衙门的书记官、墨客们来不及记录当时的盛况,来不及探究多少随时都会发生的悲欢离合故事。
现如今,古街旧时繁华不再,这条长550米,宽3米的古街成了古堰画乡核心景点和文化产业聚集区,这里的房子由政府统一进行改造,秉着“立面改造、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古街进行修复,再租给行画生产商,租金很便宜,一年只要五六千,最终都是老百姓受益,现开辟有大小行画企业和原创画廊近50家,街道临街门店内油彩飘香,商品油画琳琅满目,所产商品行画行销欧美。
我们继续往深处走:往日的商业街现在成了画廊一条街,这里的画又称为“行画”,是一种商品油画,,在西方和韩国需求量特别大,但是国外生产成本较高,所以其生产基地逐渐由西方、韩国转移到香港、深圳、在转移到我们这里,我们这里的油画生产后,通过义乌市场出口到国外,目前,义乌市场有30家左右比较成熟的行画经营户,保守估计每年的行画销售额达到6-7个亿人民币,其中较大的一家“王斌画框”年外销达到4亿人民币(油画占1亿,画框3亿),可见这个行画的前途不可限量哦!我们看古街两边有很多的画廊.
里有一家弘业国际礼品有限公司是首批进驻古堰画乡的行画企业,而前面的这家丽水油画院是丽水目前规模最大的油画院,有画师30余人。
古街除了是画廊一条街以外,也可称是休闲一条街、酒吧一条街,细心的朋友很快就发现,在这条街上除了画廊还有打年糕、打草鞋、弹棉花、磨豆腐、竹编等民间手工艺和花灯、社戏等民间文艺,对了,古街还是酒吧风情一条街呢,不信你看:007会所、古堰休闲吧、甲方乙方酒吧,还有些正在装修的,这些都是提供休息娱乐休闲的场所,走累了,随时走进一家,挑个临江或临街的位置坐下,沏壶丽水本地好茶,浮想联翩,优哉游哉!
(通坪埠)走过短短500多米的古街,就象穿过了千年的时空,从现代回到古代,经历了古商埠的繁华,又回到现在的悠闲静谧,现在我们站在码头上,准备乘船横渡瓯江到对岸的古堰景区,请各位朋友注意安全!开船喽!
(江上游览、坪地半岛)各位朋友,刚才我们身临其境在古街上穿过,现在我们换个角度,从水面上再看临江而建的房子,是不是别有一番滋味呢?我个人认为现在看到的才是最漂亮的,所以举起你们手中的相机或手机,将大港头的美景带回家吧!不过一定要注意安全哦!(几分钟后)我们游船的对面有个半岛,由龙泉溪和松阴溪会合经溪水冲击作用而形成,名为坪地,坪地村三面环水,村中有盆地如坪因而得名。
小小村落只有10多户人家,环境清幽,层峦叠嶂,阡陌相通,鸡犬相闻,俨然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这里的建筑多为浙南山区泥墙木结构青瓦房。
世居这里的农人因有瓯江的阻隔,古风便沿袭的相对纯粹,他们与外界联系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船,故家家户户都有小船,现如今这种木制小船都成了画家、摄影家眼中的宝贝了呢!好了,几分钟之间我们就从画乡来到了古堰,大家在船停稳后随我下船,去了解一下我国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的通济堰吧!
(保定码头竹林幽岛)各位朋友,在从码头到通济堰大坝短短的几分钟时间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通济堰的简况吧,通济堰地处莲都区碧湖镇堰头村,位于松阴溪和瓯江汇合处,始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年间,也就是公元502-519年,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它是浙江省历史最悠久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已知的最早的拱形大坝,比西班牙建于16世纪的爱尔其坝还要早1000多年,是我国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在我国乃至世界水利史上都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为何要在此地建堤坝呢?通济堰又有什么作用呢?我在车上曾经提到碧湖镇是一个平原,早时也是丽水主要的产粮区,因此地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在此修建通济堰,并将水系分为四十八派,干渠分支渠,支渠分毛渠,迂回曲折,渠渠相通,呈竹枝状分布,遍布整个碧湖平原,并利用西南高东北低(落差达20余米)的地理形势,形成大面积的自流灌溉,另外,各支渠利用尾闸拦蓄余水,将其注入众多湖塘储蓄,以备旱时不足,形成以引灌为主,储泄兼顾的竹枝状水利网,简而言之,通济堰的贡献有以下几点:1、灌溉碧湖平原农田,这在通济堰历代碑文中均有明确记载。
二是储水功能,就是储蓄余水,以备天旱时用。
三是排涝功能,古时候碧湖平原是一片空旷洼地,地势低,常年积水。
通济堰的水利网,设有直通大溪的概闸,在洪水期间,开闸泄洪,排泄渠水,使农田、村庄免受浸淹,减少洪灾损失,确保碧湖平原旱涝保收,四是为灌区人民提供源源不断的生活用水功能。
五是运输与生产加工功能,古代以水运为主,通济堰干渠是可以通舟行货的。
六是养殖功能,可以在渠内养鱼、养虾,放养鹅、鸭,种植莲子、莲藕、茭白等,总之,通济堰及其水利网对于碧湖平原的贡献是说不清道不完的,而我们要参观的通济堰也近在眼前了。
(通济堰大坝)各位朋友,千呼万唤始出来的通济堰大坝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了,看不出来吧,这看似简简单单的堤坝却凝聚了古时多少人的心血,关于大坝的营造,北宋民间还流传着“白蛇示迹”创建拱坝的传说:“是岁溪水暴悍,功久不就,一日,有老人指之曰:‘过溪遇异物,即营其地’,果见白蛇自山南绝西北,营之乃就”,听起来是挺别扭的,其实也很简单,这说的是南朝朝廷当时派出负责修堰的官员是詹、南二位司马,两司马到任后,带着一班幕僚对松阴溪进行考察时,由于地形复杂,竟一时无法决定坝址,站在溪边叹息之时,忽见一条白蛇从对面昂首横游过来。
真是天佑民矣!两司马感慨万端,他们从白蛇过溪游行的蜿蜒曲折路线中得到启发,把力学原理运用到水利工程建设上,成功地在宽过半里的松阴溪上创建拱坝截流,这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是十分伟大的,同时也开创了世界水利工程技术史上拱形堰坝的先河,后来经历代修葺完善,固定成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样子。
大坝最初为木筱构筑。
关于通济堰最初的坝体结构,已无考证(古籍中无记载了),在宋开禧元年改建成石坝以前,通济堰一直采用传统的柴木结构,这可以从《通济堰志》的有关记载中证实,这种柴木大坝需在每年洪峰之前的初春枯水期进行大修,很是费工费料,因主材料是竹木,为保证修坝用材,特别备有方圆五里的.堰山,山上的竹木专供修坝所用。
关于大坝的结构也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多层柴木编桩结构的土砾坝心堰坝,称之为“编桩土心坝”。
即在选定的坝址上打几排坝桩,并以圆木钉固,再以柴木编成的长辫交错紧密地缠绕在坝桩上,组成上游挡水坝面和下游挡土坝面。
在二个结坝面之间充实砾土,筑成坝心。
再在坝顶的桩头上以圆木前后错纵相连钉结实,并以卵石压顶,堰坝下游坝面用圆木支撑。
早期的通济堰坝除了这种编桩土心结构外,一种说法是方木叠垒结构的坝体。
但是据本地参与过通济堰维修的村民诸葛金文的回忆,当年维修,挖到坝基时,清楚可见有两排松木,分一横、一竖两层相叠,排列在卵石地上,松木之上压着巨石,没有编桩,这在元朝《丽水县重修通济堰记》中也得到了证实,在2007年9月,丽水市博物馆在大坝下游松阴溪河床上做了敲桩试验,结果表明:在溪滩卵石地上将木桩敲下去是不可能的,所以关于编桩之说也就不成立了.
外一种方木叠垒结构的坝体也同样是不可能的,主要是方木坝体在水中浮力较大,易被水漂,那到底大坝初创是怎样的呢?据各种通济堰重修记中记载,通济堰大坝初创时,应为“木框填石”,也就是《通济堰志》中记载的“木土砾坝”,其方法是在木框中放“簟皮”(dian pi 用竹篾编织而成,农村常用于晒谷子用),并用木筱(相当于木钉)固定,再填实土砾筑成堰堤。
到了宋朝以后就改成石坝了。
通济堰是一个完整的水利工程体系,由大坝、进水闸门、石函、叶穴、干渠、支渠、毛渠以及众多的湖塘组成,眼前的这个大坝全长275米,宽25米,高2.5米。
有3条干渠,72条支渠,321条毛渠。
干渠全长22.5公里,建有大水闸两处,分为上、中、下三源,上段有叶穴,直通瓯江,以供泄洪。
从干渠又分出支、毛渠共48派,在支渠上建有72座水闸进行分流调节。
各支渠又利用尾闸拦蓄余水,并挖凿许多湖塘与支渠相通,蓄水以备旱灾。
至此,形成了以灌溉为主、储泄兼顾的竹枝状水利网。
大坝每天将20万立方米的溪水拦入堰渠,通过这个网,至今日夜灌溉着碧湖平原3万多亩良田,并解决了灌区人民的生活用水问题。
整个通济堰水利工程体系集水利学、力学、结构学、美学、地形学等学科于一身,是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的一大不朽杰作,是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的文明瑰宝。
1961年,它被浙江省列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重点保护单位,现在这里是丽水市的十二大摄影创作基地之一,也是古堰画乡的核心景区。
(龙庙)刚才我们欣赏了通济堰大坝,现在我们到通济堰北岸的“龙庙”去看看吧,龙庙也叫詹南二司马庙,当初是为纪念詹南二司马筑堰而建的,其性质类似都江堰的二王庙,该庙始建年代无从考证,几经兴废,如今只剩民国时期台门和东侧厢房,其他是解放后改建的青砖小青瓦房,面积约600平方米,原来庙内供有詹南二司马的塑像,但现已不复存在了,现在主要作为通济堰历代碑刻存放之地和通济堰管理用房。
在20世纪50年代末,因此地有意建瓯江水电站,庙内的碑刻怕被淹没,于1959年迁往温州,直到1988年,丽水县文管会和碧湖区水利管理委员会才从温州江心屿运回部分通济堰水利碑刻,现在就立在龙庙内,所以从某种意义上看,龙庙实际上也是有关通济堰水利工程的专题博物馆,历代围绕通济堰的有关碑记都陈列在庙中,共存有24方碑刻。
(民俗文物陈列馆)由于农业发达,商业繁荣,人们生活殷实,加上村稠镇大,人口集中,因此碧湖镇的民俗文化特别多,可以说是通济堰孕育了碧湖的民俗文化,比如:板龙、篾龙、竹马、闹荷船、打莲香、八仙灯、采茶灯、狮子灯、走马灯,等等等等,有些名称甚至都没怎么听说过,为了更好的展示碧湖镇民间文艺活动,特在通济堰开辟了民俗文物陈列馆,大家不防进去瞧瞧,说不定会有很大的收获呢!
(传统农具展示馆)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离不开农具,碧湖镇是丽水的产粮大区,自是少不了各种农具,在现代化发达的今天,这些农具很多都已经不存在实际作用了,但是也存在着不可或缺的教育意义,尤其是对于现代的小朋友,从来都没接触过农田,更不用说是农具了,现在我们也进去看看,接受一下教育,重温一下过去吧!
(古民居)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地处的堰头村是个历史悠久的村落,自从有了通济堰,也就有了这个村子了,所以这里古民居颇多,不知是这里风水特别好呢,还是什么原因,堰头村在明清时期,获取功名的人有数十位,光进士就出了5位,这些人有了功名富贵以后,就是建民居以示显赫了,你看这栋叫“玉叶流芳”的清代古民居,是乾隆年间所建,占地面积有880平方米。
二进砖木结构建筑,第一进位七开间二层,石雕砖雕木雕一样不少,可见这份人家当时也是显赫一时的这栋叫“南山映秀”的古民居也是清代早期建筑,据传,房主叶朝鼎自幼聪慧过人,5岁吟诗作对,6岁能弈棋弹唱,生平熟背四书五经,为人贫富均等,但生了个儿子却天性爱武,长大后十八般武艺无一不精,结果官居五品武官,如此,文武父子流芳后世,文明遐迩而这栋叫“光荣南极”的古民居也是乾隆年间所见,做工都相当精细,你看这廊柱横梁牛腿上的雕刻,龙飞凤舞,栩栩如生,好不精致。
虽说堰头村建村很早,但是堰头村真正兴旺起来还是南宋一户姓叶的人家从福建的福清搬过来以后的事,而叶家真正兴旺起来,也是到了明末清初以后了,经过多少代人的努力,到了清朝,叶家终于培养教育出了一大批知识分子,而且是获取了功名的知识分子。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幢古民居,称为“书香门第”,由于年久失修,大门墙头已然倒塌,雕刻精致的“书香门第”牌匾也已遗失。
(贞节牌坊)各位朋友,这里有个构建独特的石牌坊,这个牌坊叫做贞节牌坊,大家都知道,贞节牌坊都是用来表彰封建社会的妇女三从四德从一而终的,但是这个牌坊却是例外,这里原来是叶家的宗祠,取名追远堂。
追远堂当时的规模很大,但文革时毁了,只剩下门前的这座贞节牌坊。
关于这个贞节牌坊,说起来可不一般,它是皇帝敕封,当时叶家有一房的当家人叫叶成发,英年早逝,留下一堆儿女,其妻梁氏却把培养子女的重担挑起来了,而且使本门下的子孙都考取了功名,这影响可不得了,当时正值乾隆当皇帝后第一次游江南,听说浙江处州居然还有这么一位智慧型的贤妻良母,为了鼓励天下父母培养子女读书,为国出力分忧,就下了一道圣旨,命建了这么一座贞节牌坊,因为这里是当时的国道,从此,文武官员路过这里,都要下轿下马。
大家抬抬头,看到了吗?牌坊上正中那圣旨石碑还在呢!
这段渠道蜿蜒曲折,而且宽窄不一,是否初建时有意如此已无从考证,有人说是当时挖渠不敢动大地主的土地,堰渠只得绕着走,也有人说是有意使渠水弯曲缓行,以利农田灌溉,且不论是何种原因,至宋代以来,此堰渠就是这么蜿蜒曲折的,这点沿渠分布的古樟树群可以作证。
古樟树群分布在通济堰主渠道两岸,既保护了堰渠又美化了生态,这样的古樟,这里共有十多棵,每一颗都苍劲挺拔遮天盖地,看起来既老态龙钟有生机勃勃。
这堰首渠旁的近千年的护岸香樟,连绵成林,几个世纪来捍护着堰堤,是丽水唯一幸存的古樟树群。
它们的年龄基本都在800--1000岁以上,都是老寿星了,我们以前当地有个风俗,怕小孩子养不大,都会拜樟树什么的为干娘,有些将名字就取为樟树什么的,以保佑自己的小孩能平平安安长大,象樟树这样长命百岁。
(文昌阁)伴随着这些古樟树一起守护通济堰和堰头村,见证其历史变迁的,还有这个建筑----文昌阁,俗名八角亭。
顾名思义,这个堰头村曾经文风昌盛,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这可以从刚才我们参观的那些古民居中就可以了解到。
这个村在历史上特别是在明清时期,曾经辉煌一时,文昌阁建于清朝嘉庆年间,距今也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它的结构是二层重檐歇山顶亭榭式木构建筑,二十根柱子四方鼎力,外观八角形,顶部元宝状,这个元宝状也是有讲究的,它象征着功名,寓意是好男儿志在四方,荣归故里,衣锦还乡。至于文昌阁建在这个位置上也是有讲究的:一是这里正好是村尾,风水流韵;二是这里是官道必经之路,可供商贾旅人避雨小憩;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建在这里可与千年古樟、小桥流水辉映成趣,完美结合,绿荫掩映,藏风得水,意境也是十分幽雅的。
(石函,即三洞桥)出了文昌阁,我们就踏在了桥上,这桥叫“三洞桥”,学名石函。
这可不一般哦,这可是中国最古老的水上立交桥呢!不信啊,大家先看一下这里的地形,这是山坑流下来的水,这是通济堰的渠水。
我们的祖先很是聪明,山洪暴发的时候,为了不让山坑里的水冲毁渠道,就让山坑水从桥上过,桥上再建桥,就是为了解决行人和牲畜的交通问题了,而通济堰的渠水,则永远顺畅的从桥下的三个函洞里通过。
这一古代水利建筑设计科学而独特,堰渠水和山坑水,两条水流呈立体垂直十字形交叉运行,很好的解决了渠水和山水相冲突的矛盾。
而且桥上桥的设计,又及时解决无论晴天雨天的人畜通行问题,真可谓是巧夺天工。
怪不得1990年,中日农耕江南民俗考察团到通济堰考察时,日方团长福田亚细南先生被这古老的水利建筑艺术所折服,赞叹道:“当世上尚无立交桥时,中国人民在这山乡已建造了水上的立交桥”。
这三洞桥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在中国科技并不发达的12世纪初,这一石涵的设计和建造开创了水流立体分流系统的先河,真是了不起的创造。
直到今天,这一水上立交桥仍保持着古建筑的特色和风韵,仍具极高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
(停车场结束语)感受千年古堰画乡,拥抱诗画风光,给我半天,还你千年,但愿通过我的讲解能让大家感受到大港头和碧湖堰头的千年历史,千年爱恋!谢谢!
丽水古堰画乡导游词1000字篇十七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大家到丽水古堰画乡来旅游观光。丽水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闽两省交界处,全市总面积1。73万平方千米,人口为266万。下辖一市一区七县,分别是莲都区,龙泉市,缙云、遂昌、松阳、青田、云和、景宁、庆元县。丽水古称处州,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丽水市花是杜鹃,市树是红豆杉。
各位游客朋友,丽水自古以来文化昌盛,青田石雕,龙泉宝剑,龙泉青瓷被誉为丽水“三宝”。龙泉青瓷始于南宋,盛于宋元,以其色青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深受各国青瓷爱好者的喜爱。龙泉宝剑是闻名中外的民间艺术珍品,始创于春秋时期,因产地位于龙泉而得名,具有极高的观赏性与工艺性。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和龙泉宝剑锻造技术都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田石雕是以青田县所产的优质叶蜡石作为材料雕制而成的艺术品,享有“在石头上绣花”的美誉,青田也因此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石雕之乡”。除“三宝”外,丽水的环境还有“三好”,分别是山好,水好,空气好。全浙江海拔最高的第一山峰、第二山峰都在丽水境内,其中海拔最高的凤阳山的黄毛尖,海拔1921米。丽水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其中,50%以上的水可以直接饮用。
丽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80%,富含负氧离子,被誉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天然氧吧”。除“三宝”和“三好”之外,丽水还拥有丰富的特色旅游资源。缙云黄帝祠与陕西黄帝陵并称“北陵南祠”。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古堰画乡景区。它位于瓯江两岸的碧湖镇和大港头镇,距丽水市区28千米,主要观赏景点有通济堰,巴比松油画展和瓯江风光。“古堰”指的就是通济堰,始建于南朝年间,距今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是浙江省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水利灌溉工程之一。画乡位于瓯江南岸大港头镇,是丽水特有的艺术画派“巴比松油画”的故乡,也是我国著名美术写生基地和摄影创作基地。两个景区隔瓯江相望,瓶江是浙江省第二大江,全长384千米,而在丽水境内有309千米。
通济堰与都江堰、它山堰、郑国渠、灵渠并称为我国四大古代水利工程,至今仍然发挥着灌溉效能,还在为两岸百姓造福。大家请看,大坝就像一轮弯月静卧在松阴溪的河道上,那大坝为什么要建造拱形的呢?实际上,最初建造的直坝屡屡被大水冲毁,为了减少水流对它的冲击力,后来才改为拱形坝体。大坝最初是木框填石,上游一发大水,大坝就被冲毁。到了南宋时对大坝进行整修,将木坝改筑为石坝,再用松木作为坝基,又沿江筑起36座炼铁炉,将炼成的铁水浇铸到石坝缝内。这种独创的筑坝技术,是大坝千年永固的重要原因。
接下来我们将乘坐瓯江的游船前往画乡景区。现在我们看到的江便是瓯江的秀美风光。瓯江是丽水人民的母亲河,这一段江面水质清澈,风景优美,丽水也因此被评为中国第一个摄影之乡,同时还拥有三个国家级摄影基地和22个摄影创作基地。随着俄罗斯摄影师在瓯江取景拍摄的作品“瓯江帆影”在摄影比赛中获得世界大奖之后,丽水的风光就逐渐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另外,在瓯江两岸至今还保存500多处青瓷古窑址,历史上丽水的青瓷就是通过海上陶瓷之路运往世界各地。
各位游客朋友,游船靠岸之后,我们就来到了画乡景区。各位请看码头边这棵老樟树,已有1300多年的树龄,它见证了这里曾经的繁华。在保存完好的古镇老街上分布着许多特色民宿、青瓷工艺品商店和餐馆茶楼,而最吸引我们注意力的就是老街上的一间间画室了,人们把这种风格的油画作品称为丽水巴比松画派。巴比松画派的概念起源于19世纪中叶,在法国巴黎近郊一个叫作巴比松的小山村,生活着一群在艺术上有着创新精神的画家们,他们呼吸着农村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和泥土的芬芳,用画笔描绘出那里的自然景色和风土人情,形成了著名的巴比松画派。从20世纪80年代起,一群借鉴法国巴比松画派技法的`专业画家来到这里写生创作,他们汇聚在宁静的瓯江边上,以“画我家乡、走向自然”的创作精神,表达对故园乡土风情、自然风光的由衷热爱。加上当地的缙云工艺美术学校不断培养出一些年轻画家不断汇集到此,逐渐形成了丽水独特的巴比松画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乐山大佛导游词500字(大全9篇)
- 北京天坛导游词1000字(模板14篇)
- 圆明园的导游词(模板10篇)
- 乡镇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总结(通用13篇)
- 最新学生会工作不足的总结报告(通用9篇)
- 2023年最感人的道歉情书(优秀9篇)
- 最新提分手道歉信(精选13篇)
- 写给儿子道歉信愧疚(优秀14篇)
- 最新给全班同学的道歉信500字(实用8篇)
- 侮辱同学的道歉信(汇总18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