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武则天的故事600字(优秀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14:40:06 |
  • zdfb |
  • 11页

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人类在探索世界、认识自我过程中产生了无数思想和观点。写总结时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但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通过仔细阅读这些范文,可以了解到不同领域和主题的写作特点和规律。

武则天的故事600字篇一

武则天原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四品才人,赐号武媚。

太子李治一次在宫中遇见武才人,见她美貌,多看了几眼,武氏报以媚笑,两人眉眼传情。

李世民去世之后,武氏在感业寺削发,当了尼姑。

李治即位,为高宗。太宗周年忌日,李治到寺里烧香,又见到了出家的武氏。武氏对着李治流泪,李治也流下泪来。

情这种东西真怪,正经八儿的显得平淡,不合理得到的倒是挑动了心。

李治的皇后王氏一直没有生育,李治求子心切,对萧淑妃宠爱有加。王氏十分嫉妒,听说李治对着武氏流泪之事,便暗中叫武氏蓄发,并劝李治接入后宫,想以此离间李治与萧妃之情。

武氏入宫后,立即动了谋取皇后之位的心机。开始时,对皇后低声下气,百般讨好,得到皇后的称赞。不久,武氏被拜为二品昭仪。

武氏得到皇帝的专宠,皇后和萧淑妃反而被冷落。于是两人结成同盟,不断在高宗面前说武氏坏话,可是皇帝一句也听不进去,对武氏却言听计从。

永徽五年,武氏生一女婴,高宗钟爱异常,视若掌上明珠。一天,王皇后前来探望,武氏却有意避开。等到皇后离去后,武则天便用锦被扼杀了自已的亲生女儿。

高宗下朝,见女儿被害,大怒,下令追查凶手。侍奉宫女一致诉说王皇后刚刚离开此地。武则天则哭得死去活来。

高宗认定女儿是皇后所害,顿生废立之心。后以害死孩子的罪名废王皇后和萧淑妃为庶人。

王氏和萧氏被囚宫中,武则天派人将王氏和萧氏各打一百棍杖,并割去手足,投入酒瓮中。

王、萧二人在酒瓮中哭喊了几天几夜才气绝而死。萧妃临死时大骂:“阿武妖精,竟惨毒至此!愿来世转生为猫,阿武为鼠,我要等将她喉咙咬断!”

武则天自此怕猫,下令宫中不准养猫。

武则天的故事600字篇二

如果我们抛开一切个人道德上的评价,来看中国近千年封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话,她的功绩和贡献是非常突出的。换句话说,在她统治的十五年之中,是一段非常繁荣和富庶的时期,这一时期跟唐太宗李世民治下的”贞观之治“颇为相似而被后人称为“贞观遗风”,这一阶段同时也为日后唐朝鼎盛时期,由唐玄宗李隆基所开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她的功绩主要体现在三个发面:人才的选拔和任用、重视农业生产和抵御外族侵略。首先是人才上,她不拘一格选拔和重用有才能之人,而且为了招揽人才,她还进一步完善了由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度,允许通过自荐和试用等形式来招募人才。另外她还开创了殿试和武举制度。然后是农业,武则天规定能够让“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官员升迁,而贬斥滥收苛捐杂税的官员,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之后,全国的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而在军事上,她为了打击吐蕃一族的入侵,曾经派大将王孝杰远征抵御他们的进攻,并收复了安西四镇。

但是武则天也有很多的过失,比如她曾经重用酷吏,并奖励告密的官员。结果导致了贪官污吏的横行。而且在晚年的时候,她好大喜功,大兴土木,生活奢靡,严重影响了百姓的正常生活。但是这些跟她所做出的贡献来说,还是比较小的。因此,对她功过的正确评价应该是“功大于过”。

武则天的故事600字篇三

武则天晚年时,各地天旱灾害不断。信佛的武则天下令赈灾的同时颁布了一条禁屠令,禁止民间屠宰牲畜。

慑于武则天威严,全国上下无不遵守。恰在这时,开国元勋秦叔宝家的孙媳妇一胎双子,喜事临门,摆了个满月酒宴请百官。

席间,秦叔宝突然想起了“禁屠令”这事儿,心中不免惴惴。于是敬酒时对百官说:“若说禁屠令,这天不该有此宴。可老母亲晚年喜得俩曾孙,实在高兴。既然各位来了还期望尽情喝酒的同时,多多包涵!”在场的人无不答应。可这一说偏偏提醒了来吃酒的傅游艺、杜肃两个小人。二人相视一笑,心里有了小九九。散席时,神不知鬼不觉地各揣了一个肉包子。

两人其实跟秦家无仇无怨,只是觉得邀功请赏的机会到了。第二天他们就向武则天密报此事。添油加醋的同时,还将两个肉包子呈上。武则天立即宣秦叔宝的儿子秦怀玉和其亲家上殿。问明此事后,让人拿出俩肉包子让他们辨认。秦怀玉和亲家一见大惊失色,急忙叩头谢罪。

武则天此时却笑了起来:“我禁止屠宰,只是禁止无端地屠宰,像你们家有这么大的喜事。理应庆贺,屠宰并但是分。这天叫你们来,只是告诉你们,请客时不好什么人都叫。”武则天顺手指了指旁边的傅游艺、杜肃说,“像这样表面应承,却偷揣包子出来的人,就不好叫。”

武则天的故事600字篇四

武则天以阴谋手段夺得天下,又当了十几年皇帝之后,碰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继承人的问题。早先,武则天并不想议论这个问题,历史上的教训够多了,弟弟逼兄长让位,儿子杀父皇自立,为了政权、利益,骨肉相残,全无一点人情可讲,武则天对此心有余悸。可是,到了晚年,身弱体衰之后,这个她本不想考虑的问题是非考虑不可了。

按武则天的意思,她是想立自己的娘家侄儿武承嗣或武三思为继承人,但这两人都不争气。武承嗣没有头脑,缺乏机智,缺少教养,只是一个乱撞乱碰、头脑简单的一介武夫。而武三思虽然比起武承嗣来有些心计,但由于自幼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对国家治理、历史鉴戒等事情一窍不通。又加上他给武则天的情夫冯小保和尚当了多年随从,学了不少坏毛病,所以在长安城名声极臭。

那怎么办呢?要不立自己和高宗李治生的儿子李显或李旦,但这两个儿子在高宗去世后相继被武后扶上过皇位,且他们一上台后都试图从自己手中夺回大权,建立“李氏天下”,看来是儿子大后向父不向母啊!思来想去,她觉得还是立武氏子孙更好些,虽然他们才学能力差些,但总不致会为李氏天下复辟的。

主意打定,她利用对弈机会与自己最信赖的智囊人物狄仁杰商议。武则天就是这等精明,像这样令臣下棘手的问题她总不在上朝等严肃场合下问臣子们,那时他们注意力集中,对自己的.言辞字斟句酌,生怕以此罹祸,故最有可能不讲真话。若在其他随便场合,比如对弈、赏花等时随便谈起来,臣子们多无精神准备,来不及编谎话,最容易透出自己的真实思想。而武则天在自己对某事拿不定主意时,最爱听别人的真话,以供自己参考借鉴。在与狄仁杰对弈正紧张时,武则天突然问狄仁杰:“你说是立武三思等为太子好呢?还是立李显等为太子好呢?”

狄仁杰是何等人物!他见武则天近来多无故沉思,就知道她在为何事挠头,而自己对这一问题如何应对,狄仁杰早已思谋好了。听见武则天问,狄仁杰装作还沉浸在棋局上,随口答:“当然是李显兄弟们了。”狄仁杰摸透了武则天的脾胃,她喜欢听人猝不及防时的应答。

武则天闻听狄仁杰说出这种话来,大出所料,她原以为狄仁杰会顺从当时的政治形势,拥立武氏子孙的。于是忙问:“为什么?”

狄仁杰这时才从棋盘上抬起头来,慢条斯理地说:“立后嗣,一是为国家有人承大统,二是为先帝宗庙有人祭祀。您想,武氏兄弟立宗庙,是祭祀他的先祖、祖父母、父母,怎能祭祀他的姑母呢?”

是呀!武则天突然一惊,这个连不识字的村妇都明白的道理,怎么饱读史书而自负的自己却从没想到呢?看来自己原先的想法得重新考虑了。

狄仁杰见武则天陷入了沉思,知道是打中了她的要害,又猛击一记:“陛下想想,是自己的侄儿亲呢?还是自己的儿子亲呢?儿子身上流的,总归是母亲的血呀!母子亲情,是任何别的感情也代替不了的。春秋时,郑庄公母亲帮小儿子夺君位,惹得郑庄公把她囚禁起来,但没多久,母子又和好如初了。亲情难间呀!”

这些话,使武则天又沉思了半晌,看来自己是到了非要选择是做皇后、太后还是拱手把江山让与武姓的时候了,最后,她还是下了决心做个皇帝母亲,免得死后没人祭祀,成为饿鬼,在地狱中受苦。于是,她把被自己废为卢陵王已十四年没见面的儿子李显昭回京师,立为太子。后来,李显又重新做了皇帝,他就是唐中宗。

武则天的故事600字篇五

如果有谁痛骂我们,我们必须会怒火中烧。可武则天看到骆宾王讨伐自己的檄文时,不但没有发怒,反倒欣赏起他的文采来,她感慨道:“这样有才能的人流落到那边去了,这是宰相的过错呀!”换了别人,早打听好骆宾王家的地址,派人拿他的人头去了。

此外,哪怕是至亲至宠,武则天也不会任其为所欲为。一天,武则天的男宠薛怀义大摇大摆地从朝堂经过,遇见宰相苏良嗣。苏良嗣骂他无耻,还打了他十多个嘴巴。薛怀义找武则天诉苦,满以为武则天会为他出气。不料,武则天却说:“你进宫见我应走北门,南宫是尚书们出入的地方,你冒犯了他们,他们是有权管事的。”武则天毕竟是武则天,她能分清什么是国事,什么是家事,两者孰轻孰重,她心里透亮。不像慈禧,为了给自己做寿,海军军费都可挪用。

有武则天情结的人可分为两等:第一等是用心机夺了政权,混个垂帘听政的资格,但于国无功,甚至有罪,如慈禧;第二等是有权术,有势力,但于国不利且不得善终,如武则天的儿媳韦皇后、女儿太平公主、孙女安乐公主,都曾效法武则天,但最后不是被杀就是自杀。

有武则天的野心,没有她的潜质;有武则天的残忍,没有她的肚量。这就是许多人想当武则天,最后连慈禧都不如的原因。

武则天的故事600字篇六

武则天(公元624年---705年)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位女皇帝,山西文水县人。“则天”,是她的尊号。古时候,女孩一般是没有名字的,即便有也不外传。她入宫以后,唐太宗李世民给她取名叫武媚。当了女皇,她自己取名武zh*o。“zh*o”这个字是武则天新造的。读音和意义都是和“照”字相同。她自诩非常英明,双眼像太阳一样照耀太空。

武则天一生,始终处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之中。在她势掌朝政期间,能注意选拔人才,重视农业生产,曾经做过一些有益于历史发展的事;但是她宠信酷吏,结党营私,也干过许多不利于人民的事。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hu*,原来是山西有名的木材商人,因为帮助唐高祖李渊夺取天下有功,曾做过工部尚书、荆州都督等大官。他四十七岁那年,妻子杨氏生了第二个女儿,这就是后来的武则天。过了十二年,武士hu*得病去世了。这时候的武则天,已经长得如花似玉,非常漂亮。于是,“武家出了美女”的消息不胫而走,一传十,十传百,最后传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耳朵里。

有一天,唐太宗派传旨宦官飞马来到武家,当众宣读诏书:封武则天为才人(宫中嫔妃的一种,是最低的一级),命她即刻进宫。

杨氏听完诏书,又惊又慌,心想:皇帝妻妾众多,除正妻皇后以外,还有妃、嫔、婕妤、美人等级别,而才人的地位最低,如果得不到皇帝宠爱,就要在深宫内院熬一辈子。想到这里,她禁不住抱住女儿失声痛哭道:

“儿啊,想不到你父亲去世不久,家里就飞来横祸。你要是进了宫去,只怕我们母女再也没有见面的日子啦!”

十四岁的武则天却很平静,反而笑着劝慰母亲说:

“母亲不必过分悲伤。依女儿看来,这不一定是件坏事呢。”

“什么?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杨氏听说,惊愕地瞪着泪眼问道。

“女儿此番进宫,只要事事察颜观色,处处小心待候,就能博得皇上欢心。到那时候,不但女儿享不尽荣华富贵,还能光耀门庭,给母亲脸上争光呢!”武则天一字一句地回答,显得很自信。

杨氏这才明白,自己的女儿是把进宫看成进身的阶梯。想到女儿自小聪明过人,八面玲珑,说不定真会得到皇上的宠爱。杨氏这才不再哭了。隔了两天,武则天拜别了母亲,高高兴兴地进了宫。

唐太宗召见她以后,发现这位武家女不仅长得美貌,而且彬彬有礼,落落大方;问她几句话,还言辞委婉,对答如流。唐太宗非常高兴,当即就赐给她一个名字叫“武媚”。

唐太宗比武媚大二十六岁,但是他很快就喜欢上这个聪明能干的小姑娘了。

公元643年,唐太宗年老多病,立了长子李治为太子,定下了皇位继承人。这时候,武媚已经是快二十岁的少女了。进宫以后,她学了不少文学和历史知识,唐太宗对她分外宠幸,就是在卧病期间,也要她日夜陪伴服待。

太子李治早就听说武媚的名声,常常以探望父亲为理由,进宫和武媚接近。武媚明明知道太子的心意,可表面上她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

有一次,李治在唐太宗父亲病床边问候病情的时候,又偷偷向武媚挤眉弄眼。武媚依旧装正经,不予理睬。等李治走后,她故意对贴身的宫女说道:

“太子真是一片孝心,国事再忙,总忘不了每天要来探望父皇病情。皇上把帝位传给他,真是好眼力。”

谁知贴身宫女听了以后,竟“扑哧”一笑说:

“亏得娘娘还是个聪明人儿,难道您还没有识透太子的心意?他每次进宫,探望皇上的病情是假,和娘娘亲近是真。”

武媚听说,急忙喝住那宫女,心里却乐滋滋的。她暗自揣摩,老皇帝看来是活不长了,这天下不久就是太子的。要是能和太子相好,将来就有机会爬上去;若是得罪了他,往后休想有出头的日子。主意拿定,武媚就不再在李治面前假装正经,反而和他暗中眉来眼去,两个人很快好起来了。

公元649年,唐太宗病死了,太了李治当了皇帝,就是唐高宗。按当时的规矩,皇帝死了,他的一般嫔妃就不能留在宫中了。武媚因没有生过孩子,按宫规被送到感业寺当了尼姑。

唐高宗即位以后,对他的王皇后并不喜欢,却宠爱萧淑妃。王皇后对此十分苦恼。有一次,王皇后已经两天没见到唐高宗了,就把待候他的宦官召来,探听高宗的行踪。那个宦官支支吾吾,不肯讲出实情。王皇后故意双眼圆睁,厉声问道:

“怎么,当了一名内待宦官,就连皇后也不放在眼里啦!今天不讲实话,你休想活着出去!”

“小人实在不知道啊!”

“胡说!来人呐!”

“娘娘息怒,容小人讲来。”

“快讲,若有半句慌言,小心脑袋!”

“是!”内侍宦官应了一声,就一五一十地说道:“这几天皇上心绪烦闷,和大臣们议定朝政后,总要到感业寺和武媚娘娘在一起,夜深以后才回宫安寝。”

王皇后听后又惊又喜。惊的是唐高宗竟不顾伦理道德,勾搭上了先皇的妃子;喜的是她忽然想出了一个对付萧淑妃的法子。于是,她就主动向唐高宗建议,把武媚堂而皇之地接回宫来。唐高宗听了,自然乐得心花怒放。他不仅亲自去把比自己大四岁的武媚接进了宫,还把她封为“昭仪”。

王皇后把武昭仪接回宫来,是为了夺取皇上对萧淑妃的宠幸,出出自己胸中的闷气。谁知道,她自己也因此倒霉了。

武昭仪刚回到皇宫的时候,对皇上和皇后真是百依百顺,很快取得了这两位主子的欢心。唐高宗有了武昭仪,果然把萧淑妃冷落在一边。王皇后见报复成功,起初心里很高兴,可是又一想,自己并没有获得皇上的宠幸,就又对武昭仪嫉妒起来。她想法离间高宗和武昭仪的关系。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被心计多端的武昭仪给察觉了。于是,武昭仪决定耍弄权术,除掉王皇后。

她先是对周围宫女、宦官非常关心,得到什么赏赐都要分给众人一些。这样,王皇后和萧淑妃有什么活动,有人就会及时向她报告,她再到皇帝那儿去告状。渐渐地,唐高宗对王皇后和萧淑妃越来越不喜欢。

后来,武昭仪生了个女孩儿,高宗非常疼爱。一天,武昭仪不在,王皇后来看了看女孩儿就走了。武昭仪回来后,知道王皇后来过,就心生一计。她狠狠心,把自己的亲生女儿掐死了,然后又在闻讯赶来的唐高宗面前哭诉道:

“女儿刚才还好端端的,我一转身她就断了气,准是有人暗中下了毒手,请皇上作主查明凶手!”

高宗生气地对宫女喝问道:

“武娘娘离开的那会儿,谁到这里来了?”

“启奏万岁,皇后娘娘独自来过这里。”宫女们齐声回答。

“还有谁来过?”

“没有了。”

“难道皇后会……”

“啊!准是皇后下的毒手!”武昭仪趁机大哭起来,“她见我生了孩子,早就嫉妒在心,今天终于做出了伤天害理的事。请皇上明断是非。”

高宗虽然火冒三丈,因为拿不到确凿证据,一时很难处置王皇后,却产生了废掉王皇后的念头。这样的事一多,唐高宗终于下决心废掉了王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

唐高宗本来身体就不好,后来又得了风眩病,头晕眼花,看不清东西。他就经常把朝中大事,交给武皇后替他处理。

武皇后趁机重用支持过自己的许敬宗、李义府等人,把他们提拔到重要的岗位上来,然后,唆使他们捏造罪名,先后害死反对自己的褚遂良、长孙无忌等老臣。于是,朝中大臣站在她一边的越来越多,政权实际上已经落入她的手中。

慢慢地,唐高宗也看出来,武皇后的势力太大,对自己不利。他又背地里把宰相上官仪召到宫中,商议废掉武皇后。可武皇后不是当年的王皇后了,她的亲信非常多,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她的耳朵里。武皇后先发制人,跑来质问唐高宗。唐高宗惊慌万状,把责任一古脑儿推到宰相上官仪身上。可怜上官仪被杀掉了,还株连了不少人。打这以后,连皇帝也管不了武皇后的事了。唐高宗每次上朝,皇后都坐在帘子后面,什么大主意都是皇后拿。

说起武皇后执掌大权,虽然心狠手毒,可她也真有些办法,办了一些好事。

有一年,武皇后向唐高宗提出了十几条治理天下的建议。她说:

“现在各地大兴土木的事太多了,耗费很多的民力,应该少办这种事,让百姓们有时间去种好地,养好蚕,多打粮食多织布,国家才富强。”

“行啊!”唐高宗一口答应。

“还有,现在不管是官家的还是私人的作坊,尽做那些奢侈的东西,有什么大用处呢?应该下令,不得再做这些。”

唐高宗边听边点头,说:

“我看你经常穿着旧裙子,就是为了让大家都崇尚节俭吧?”

“是的。”

“这很好。”

“还有,我主张对百姓要讲好的道德,不要动不动就动刀动枪,武力压服,那是不能服人心的。”

“好,就照皇后说的办。”

后来,武皇后提出的几条都实行了。各地都鼓励农民开荒种地,军队也种粮屯田。还兴办了许多水利工程。几十年里,农业生产一直很稳定。

公元683年,唐高宗病死了。谁来当皇帝呢?这只有武皇后说了才算。原来的太子是皇后的亲生儿子李弘,因为和皇后不和,被她用毒酒害死了。二儿子李贤接着做了太子,也不听她的,武皇后就把他废了,后来又把他害死。所以,唐高宗一死,三儿子李显即了位,是唐中宗。武则天成了太后。可唐中宗刚当了两个月,因为惹恼了母亲,也被拉下马。四儿子李旦接着当皇帝,是唐睿宗。实际上,谁当皇帝,都得听太后的,皇帝根本不放在她的眼里。

武太后虽然大权在握,可她不满足。她想当女皇帝,成为名副其实的最高统治者。于是,她对自己的祖宗一一进行追封,建了庙宇,为她当皇帝创造条件。哪些大臣们敢反对,她就把他们降职。

有个被降职的大臣叫徐敬业,对武太后的行为非常不满,就发动了一场武装叛乱,召集了十几万人马,向朝廷进攻,要求武太后把权力交还给皇帝。一个叫骆宾王的著名诗人也参加了这场叛乱,还写了一篇文章,把武则天狠狠骂了一通,号召朝廷文官武将起来反对她。

武太后看了这篇骂她的文章,一点也不生气,还笑了笑说:

“这文章写得不错呀,就是有许多内容不是真的。可惜写文章这个人,当宰相的为什么白白放过,没有重用他呢?”

她没有惊慌,沉着地调兵遣将,只用了四十天就把叛乱镇压下去了。别处几次叛乱也都让她收拾了。武太后能有效地控制军队,说明当时她的政权是巩固的,也说明人民反对动乱。

武太后把反对她的人镇压下去以后,就放心大胆地要当皇帝了。公元690年,她把国号改为周,自称圣神皇帝,成为我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个封建女皇帝。当时,她已经是66岁的老人了。后来,她就被尊称为则天皇帝。

武则天当了皇帝,知道那些贵族不会打心底里拥护自己,就想了很多办法对付这些人。有一个办法就是鼓励告密。谁有什么对她不满的,被她知道了,就要治罪。她下令,凡是来告密的,由官家供给马匹和管吃管住,如果告密属实,可以当官;不实也不追究。就是普通种田的、打柴的人,都可以直接面见皇帝告发别人。这一来,到京城告密的人,越来越多。

武则天靠这一手虽然得到了不少情报,可也给一些坏人钻了空子。有些靠告密升了官的人,动用酷刑对付被告发的人。说起那些刑法,让人难以忍受。有时候把犯人的手脚捆在一根横木上来回转,叫“凤凰晒翅”;有时候让犯人双手捧着枷跪在地上,再往枷上垒放砖,叫“仙人献果”……这些酷刑,不知害死了多少无罪的人。

来俊臣找到周兴,问他:

“犯人不招供,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周兴说:

“这容易。我的办法是,准备一口大瓮,用木炭在外面加热,把犯人放进瓮里,谁还敢不招认呢?”

“好,好极了!”来俊臣夸奖着,立刻让人抬来一口大瓮,又对周兴说,“现在有人告发你谋反,我奉旨审问你,请你钻到瓮里去吧!”

周兴听后,吓得抖索起来,连忙说:

“我招,我招!”

武则天重用周兴、来俊臣这样的人,使得大臣们整天战战兢兢,彼此见了面,都不敢多说话,生怕说错了被人听去向女皇告密。

武则天对反对自己的人坚决镇压,对那些有才能的人,也能重用。我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在武则天那时候,有了很大发展。

武则天通过各种考试选拔人才,她自己还亲自考察学生,挑选能人。不管出身高低,只要有本事,都能得到重用。这样,在她手下,就有了一大批能干的文臣武将。武则天对他们很信任。他们的话,只要对的她都能听,并不计较态度好坏。

有个挺有名的大臣叫狄仁杰,武则天让他当了宰相。有一次,武则天想建造一座大佛像。钱不够,怎么办呢?她就准备让各地的和尚尼姑每人每天出一个铜钱,作为捐款。狄仁杰知道以后,劝女皇说:

“现在有的佛寺,盖得比宫殿还要华丽。和尚尼姑们都经常勒索百姓,比官府还厉害。很多百姓干了一年还吃不饱,索性不干活了,都去当和尚尼姑,到有的吃。这样,干活的人越来越少,白吃饭的和尚尼姑越来越多,对国家有什么好处哇?您一向主张爱护百姓,建佛的事,就不应该做了。”

武则天听了,很受感动,说:

“你说得对,我怎么能不听呢?建佛的事,就停下来吧!”

有一年三月,天气转暖了。可过了几天,又下了一场大雪。有个官员认为这是瑞雪兆丰年,带领百官向武则天庆贺,说了好些吉祥话,武则天也很高兴。可其中有个叫王求礼的官不但不参加庆贺,还在一边冷笑。武则天很奇怪,就问:

“你这是怎么啦?”

“启奏陛下,”王求礼说,“现在已经是春天了,万物正在发芽生长,忽然下雪使天气变冷,这是灾害,哪里是什么祥兆呢?陛下万不可听那些奉承话。”

武则天听了,想了想,点了点头,说:

“还是你说得对,这场雪下得不是时候,不应该庆贺,倒应该感到不安呢!”

这样的事,还有不少。武则天能听取规劝,是她受到大臣们支持的重要原因。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作为一位女皇能够连续执政几十年,是非常不容易的。在武则天时期,政局稳定,人口增加,生产也有了很大发展。

公元704年,武则天,得了重病。这时候,大权掌握在她的宠臣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俩手里。他俩日夜守候在女皇身边,不许别人进见,连太子也不行。

朝中大臣都恨透了张易之和张昌宗,就想乘武则天病重,发动政变,除掉“二张”,恢复唐朝。

那天,大臣张柬之带着武士护拥着太子,来到武则天住的长生殿门外。“二张”听外面人声嘈杂,连忙出来看,见来了这么多人,知道大事不好,刚要逃跑,张柬之一挥手,武士们上前把他们杀了,又闯进了长生殿。

武则天见来了这么多杀气腾腾的文官武将,大吃一惊,问:

“你们要干什么?”

大臣们七嘴八舌地说:

“张易之和张昌宗干的坏事太多,我们已经把他俩杀死了!”

“陛下年迈有病,应该赶快让位给太子!”

“是啊,如今人心向着大唐,陛下不要固执了!”

武则天气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最后,她只得答应传位给太子李显。李显即位,恢复了唐的国号,他就是唐中宗。虽然唐中宗对武则天还算尊重,可武则天连病带伤心,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不久,这位曾经威风了几十年的女皇,孤零零地死去了。她一生活了八十二岁。

武则天的故事600字篇七

民间传说借以创造多种多样的故事,具有一定的历史性,有其独特的价值,因而受到民众的重视和喜爱。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武则天贬牡丹的传说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另一妃嫔摇摇头说:“如今严冬寒月,梅花开放正适时令。若让百花齐放,需等来年春天。”

武则天听罢哈哈一阵大笑,说:“春时花开,不足为奇。百花斗雪竞放,方合我的心意。”

妃嫔们看她已有几分醉意,劝说道:“武后,时辰不早,快快回宫歇息了吧。若还想观赏,待明日一早再来。”

武则天由宫女搀着回到宫里。但她酒兴未消,仍想着让百花斗雪竞放的事。于是,令宫女拿来文房四宝,当即手握霜毫,蘸饱浓墨,在白绢上写了一首五言诗: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放,莫待晓风吹。

写罢,她叫宫女拿到上苑焚烧,以报花神知晓。

宫女把武则天的诏令拿到上苑焚烧以后,吓坏了百花仙子。大家赶快聚集一起,共同商量对策。

桃花仙子胆最小,瑟瑟缩缩地说:“武则天心毒手狠,什么样的事都干得出来,咱们不敢违抗呀!”

有几个小花仙子也怯生生地附和着说:“是呀!咱们还是早作准备,提前开放了吧!”

牡丹仙子不同意她们的意见,有几分气愤地说:“武则天也太霸道了。你管人间的事,如今竟又管起我们来了。这百花开放,各有节令,开天辟地,四季循从。岂容你逆天乱地?姐妹们,咱们不能从!”

众花仙听牡丹仙子这么一说,都觉得句句在理。可一想武则天的残暴,又都犹豫起来了。

不少仙子接着说:“姐姐,开也是这一次。不然会大祸临头的。”

牡丹仙子倔强地说:“违心的事一次也不能干。只要咱们骨硬志坚,看她能耐我何?”

这时已鼓打四更,天色快亮。众花仙看牡丹仙子的决心已下,只好匆匆散去,各自开花去了。

百鸟啾啾,晨曦初露。武则天一觉醒来,醉意已经全消。她穿衣起床,坐在镜前让丫环给她梳妆打扮。正在这时,宫女推门而入,欣喜地禀报:“万岁,上苑的百花全开放了!”

武则天一听大喜,想想咋晚写出的诗,只不过是“酒后戏言”,没想到百花真的奉旨开放了。她急忙走出皇宫,来到上苑。举目一望,满园的桃花、李花、玉兰、海棠、芙蓉、丁香等全部怒放了,一丛丛,一簇族,绚丽多彩,争芳斗艳。灿烂的朝霞映着花朵,皎洁的白雪衬着绿叶,随风摇曳,时俯时仰,婀娜多姿,妩媚动人。这时,满朝文武百官都纷纷跑来,观看稀罕。武则天面对众卿,得意忘形,迈着大步朝一片光枝秃杈的牡丹走去。她一看花丛中唯有牡丹未放,一股怒火油然而升。心想,这还了得!君言不从,我还如何临朝执政?况且对着这些文武百官,岂不有失脸面?她越想越恼火,破口大骂:“大胆牡丹!竟敢如此放肆,抗旨不开。放火焚烧,一株不留!”说罢,愤然而去。

武士们领旨后,马上点柴引火,扔入牡丹丛中。霎时,浓烟滚滚,烈焰熊熊,只烧得牡丹噼噼啪啪乱响。牡丹仙子看着一片牡丹将毁于一旦,禁不住滴滴泪垂,悲愤万分。

正当午时,大火燃尽,牡丹花圃化成一片焦灰。内侍禀报武则天:启禀万岁,牡丹已焚烧成灰。

武则天怒气未消,恶恨恨地说:“连根铲除,贬出长安,扔到洛阳邙山,叫它断种绝代!”

武则天为什么要把牡丹贬到洛阳邙山呢?原来她常来洛阳,到过邙山。她知道沟壑交错,偏僻凄凉,好叫她在媾孤苦受罪,以解她心头之恨。

武士们又马上挥起铁镢,把牡丹连根掘出,连夜装车送住洛阳,扔到了邙山岭上。

谁知,牡丹一入新土,就又扎下了根。来年春天,满山翠绿。邙山的人很早就喜欢牡丹,家家移种,户户育植。后来城里人听说了,也纷纷跑来移栽。牡丹仙子看洛阳人这样喜爱牡丹,非常高兴。一到谷雨,株株怒放,千姿百态。观赏牡丹的人,扶老携幼,朝暮不断,人海花海,盛况非凡。

牡丹在洛阳繁植盛开了。因为这种牡丹在武则天的烈火中骨焦心刚,矢志不移,人们赞它为“焦骨牡丹”。后来经过洛阳人的精心培育,花儿更红更艳了,所以后人起名叫“洛阳红”。

冬虫夏草别名异名虫草。公元690年,武则天(620xx年-720xx年)晚年体衰多病,咳嗽不止,稍感风寒便病情加重,尤其冬季,不敢轻易地走出寝宫。太医为治疗她的病,什么贵重的药品都用过,但是不见多少疗效。

跟随武则天多年的御膳房康师傅,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记得在家乡时,老年人用冬虫夏草炖鸡滋补身体,想给武则天做一道试试看。鸡是“发物”,有可能引起老病复发,于是康师傅改用鸭子取而代之。鸭子炖好后,康师傅端给武则天品尝。不料武则天见汤里有黑糊糊的似虫非虫的东西,疑惑不解,认定是康师傅要害她,欲以谋杀罪处之。但念其以往没有过失,将其打人了大牢,没有当即问斩。

御膳房的李师傅与康师傅是同乡好友,非常同情康师傅的遭遇。他想只有用冬虫夏草治好武则天的病,才能还康师傅的清白。一天,李师傅一边拔鸭子身上的毛,一边琢磨着怎样用冬虫夏草炖鸭子,才能使武则天看不见那黑糊糊的东西呢?他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他扒开鸭子的嘴,将20根冬虫夏草塞进鸭肚里,再将其放进锅里炖起来。武则天吃了以后,觉得鸭子炖的汤味道鲜美,一天两次,此后每天便喝两盅冬虫夏草炖的鸭汤。一个多月后,武则天的气色好转,不再咳嗽了,宫廷上下都为她的健康高兴。

一天,武则天心情愉悦,邀请监察御史吃饭。李师傅端上了冬虫夏草炖鸭汤,武则天说:“我的身体恢复得很好,得益于这道汤。”监察御史尝了一勺,果然味道极佳。席间,武则天问监察御史如何处理康师傅谋杀案,这时李师傅斗胆抢说了几句话:“康师傅炖的鸭汤里面黑糊糊的东西是冬虫夏草。康师傅之所以这样做,全是为了给武皇补身子……”

李师傅现身说法,把制作冬虫夏草炖鸭汤的整个过程,原原本本地向武则天和监察御史做了讲述,之后,从鸭肚子里取出了黑糊糊的冬虫夏草。武则天见此情景,马上吩咐把康师傅放出来,专门为她做冬虫夏草全鸭汤。从此,冬虫夏草全鸭汤这道既能佐餐,又能治病的名菜身价百倍,成了御膳房的一道名菜,后来传到民间,1000多年来,盛行不衰。

冬虫夏草的功效: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用于久咳虚喘,劳嗽咯血,阳痿遗精,腰膝酸痛。

开经偈与“武则天”的传奇故事。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我们翻开经典都会看见一首开经偈,这一首偈就是八十卷《华严》当年翻译圆满的时候呈送给皇帝看,那个时候皇帝是唐朝武则天。武则天看到这部经非常欢喜,就题了这四句“开经偈”。这四句偈实在做得太好了,以後许许多多高僧大德想再做一首偈都没有办法;一直到现在也没有人能够再做一首开经偈比它更好的。所以我们念的开经偈就是《华严经》翻译圆满,武则天题的四句偈。因体会经义的玄妙希有,非常地欢喜,故有感而发写下开经偈。

【传说】。

佛教中有这么一个故事。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佛传法的时候,有一天,释迦佛带着弟子托砵外出化斋。一群小孩在路上玩堆沙子。其中一位娇滴滴的女孩子,远远看见释迦佛带领弟子们而来,就半戏半真的用双手从地上捧一捧沙,走到佛陀面前,往佛陀的饭砵内一放。释迦牟尼客气地接受了她的沙土。

大弟子舍利佛看不过眼,心想这女孩岂有此理,怎么可以用沙土戏弄我师尊。在路上实在忍不住,就问道:“师尊,刚才那女孩子,把沙土放您饭砵里,怎么能让她这么胡闹?”释迦佛微笑:“你们不知,此女千百年后,因缘成熟,要在东震旦国为王。这时我如不接受她的沙,她将会试图去破坏佛法。我接受了她的沙子,这样让她结下此善因缘,她将来做王时将会弘扬佛法。”

此女孩子就是后来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女主武则天。她一出世就有帝王的龙凤之姿。武则天做皇后之前曾经作了四、五年女尼。她不但虔信佛法,而且精通佛理。她作了一首赞叹佛法的四句偈言,「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成为佛徙诵经的开经偈,一直流传了千百年。

这首偈的由来,据说是武则天做皇帝的时候,由于武则天是虔诚的佛教徒,她对于华严经非常地爱好。总觉得晋译的六十华严欠缺得太多了,不完整,感觉到非常地遗憾,所以就派了特使到印度去求这部经,看看有没有完整的本子,在这时候于阗国的三藏法师得到有这个本子,她就连法师一起请到中国来,这个法师是实叉难陀,请他来之后,主持翻译华严经。实叉难陀法师在西域是非常有声望,知名度相当高的一位法师,我们中国这些大德,乃至于帝王,对他都非常景仰,皇帝亲自聘请实叉难陀法师到中国来。实叉难陀法师来的时候,带来了华严经,也不完整;但是比晋译的经多出了九千颂,所以一共有四万五千颂,大经的义趣已经能够看得出来了。译场规模也非常大,武则天自己也常常去参与。

翻成之后,武则天初阅《华严经》时,因体会佛法的高妙稀有,非常欢喜,故有感而发,给这个大经题了一首开经偈,这就是我们现在念的开经偈:

【解释】。

「无上甚深微妙法」。

这是赞扬佛法的教理无上甚深,无上就是指世间没有一种学问可以超越佛教的义理。没有甚么可以比得上或高得上那么深奥不可测及微妙不可思议的佛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今世舍了人身,来生是否还能再来。

做人。

那就难保了。一切要看我们现在所造的是什么业,万一造了恶业,很容易就进入畜生、饿鬼、地狱道,根本没有机会闻修佛法,得道解脱。

劫在佛教中代表极长的。

时间。

分小劫中劫及大劫一小劫约有一千六百八十万年一中劫有二十个小劫而一大劫则有成住坏空四个中劫。那么百千万劫就可想而知是要经历无数的年份了。为什么百千万劫难遭遇呢?因为我们众生流转六道不知等到何时何日才可投生人间大德们常说:"投得人身如盲龟每百年一次从海底爬升上满布木板而偶有一空隙的海面上透气般难得"况且六道之中天道和修罗道众生乐多于苦而只顾尽享天福少有修行。

天道众生的寿命从五百岁至八万劫不等,视乎在二十八个天中那一个天而定,第一个天名四天王天,一日等于人间五十年,而第二个天名帝释天,一日则等于人间一百年,如此类推。

鬼道众生的寿命通常都有千多年,鬼道一日则人间一个月,而鬼道众生忙于四处觅食,少有听闻佛法和修行的。

畜生道众生的寿命是六道众生中最短的,从数小时至少有数百年不等,亦是难得听闻佛法和修行。

地狱道众生终年终日受苦,无有出期,谈何修行和听闻佛法呢?而人道众生是苦乐参半,反而是最佳修行的地方。

虽同生于人间,亦只有福份的人,才可以有机会听闻佛法和修行的。

所以这句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应好好的珍惜这个人身来好好去修行。难怪大德们经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中土难生。"。

「我今见闻得受持」。

既然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从现在开始要好好地追求与研究佛法,依照佛的教法来奉行与修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学佛者受持佛法的唯一心愿,就是希望能彻底了解如来的真实教理,信、解、行、证,趣入佛所教导真实不虚的意义。

这首偈语可以说是充分地表达了轮回迷途的众生有幸见闻佛法时的欢喜。数百年来虽有许多人曾经试图修改其中的文字,但都不比原作,可见这首诗偈之精妙。颂流传至今,并成为众多修行人颂经之前必不可少的发愿文。千百年后的今天,大凡佛教寺院,每天在未诵经文以前,都要先念这四句“开经偈”。

武则天的故事600字篇八

入宫之前,武则天的生活并不如意。他的少女时期随做官的父亲在四川生活,后来,父亲去世,同父异母兄长对她们母女很刻薄,因此武则天在长安和姐妹、母亲有过一段很艰难的生活。

到了公元636年,即唐太宗贞观十年,太宗的皇后长孙氏病逝,第二年,太宗听说武则天美貌出众,于是将她召进宫中做了才人,这是级别很低的嫔妃,这时的武则天只有十四岁。不过在封建社会,这个年龄的女子基本上都要出嫁了。

进宫之后,太宗赐给她武媚的称号,所以人们都叫她媚娘。由于他性格倔强,不善于施展女人的温柔手段,所以不受太宗的宠爱。这使得武则天进宫十二年后也没有为太宗生育一男半女,才人的`称号当然也没有改变、提升。

武则天的机会来自于太宗的儿子李治,即后来的高宗。

在太宗在世的时候,武则天便和李治产生了感情,至于发展到什么程度,这在历史典籍中一般是不记载的,现在一些历史小说的描写有它的合理性,但毕竟是文学的创作,不能全信。

贞观二十二年,即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隐讳的说法是驾崩。按照惯例,没有生育过的嫔妃们要出家做尼姑,生育过的则要打入冷宫,为死去的皇帝守寡,他们都是皇帝的“东西”,即使皇帝死了,其他任何人也不能动。

武则天到感业寺出家后,并没有安心念佛,而是处心积虑地想出来。到了第二年,太宗的忌日,高宗李治到感业寺里来进香,武则天紧紧把握住了这次机会。她使高宗又回忆起了先前的恋情,武则天的美貌加上旧情,促使高宗不再顾忌佛教教规和礼教的约束,将武则天带回了皇宫。这就是封建帝王至高无上权力的一次极好体现,自己喜欢的事,即使祖先有过训令禁止,也可以找个借口去做。

武则天原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四品才人,赐号武媚。

太子李治一次在宫中遇见武才人,见她美貌,多看了几眼,武氏报以媚笑,两人眉眼传情。

李世民去世之后,武氏在感业寺削发,当了尼姑。

李治即位,为高宗。太宗周年忌日,李治到寺里烧香,又见到了出家的武氏。武氏对着李治流泪,李治也流下泪来。

情这种东西真怪,正经八儿的显得平淡,不合理得到的倒是挑动了心。

李治的皇后王氏一直没有生育,李治求子心切,对萧淑妃宠爱有加。王氏十分嫉妒,听说李治对着武氏流泪之事,便暗中叫武氏蓄发,并劝李治接入后宫,想以此离间李治与萧妃之情。

武氏入宫后,立即动了谋取皇后之位的心机。开始时,对皇后低声下气,百般讨好,得到皇后的称赞。不久,武氏被拜为二品昭仪。

武氏得到皇帝的专宠,皇后和萧淑妃反而被冷落。于是两人结成同盟,不断在高宗面前说武氏坏话,可是皇帝一句也听不进去,对武氏却言听计从。

永徽五年,武氏生一女婴,高宗钟爱异常,视若掌上明珠。一天,王皇后前来探望,武氏却有意避开。等到皇后离去后,武则天便用锦被扼杀了自已的亲生女儿。

高宗下朝,见女儿被害,大怒,下令追查凶手。侍奉宫女一致诉说王皇后刚刚离开此地。武则天则哭得死去活来。

高宗认定女儿是皇后所害,顿生废立之心。后以害死孩子的罪名废王皇后和萧淑妃为庶人。

王氏和萧氏被囚宫中,武则天派人将王氏和萧氏各打一百棍杖,并割去手足,投入酒瓮中。

王、萧二人在酒瓮中哭喊了几天几夜才气绝而死。萧妃临死时大骂:“阿武妖精,竟惨毒至此!愿来世转生为猫,阿武为鼠,我要等将她喉咙咬断!”

武则天自此怕猫,下令宫中不准养猫。

武则天的故事600字篇九

传说武则天施展手段取得皇后地位以后,原来的王皇后和萧妃被囚于冷宫中。这冷宫全部密封了起来,只在墙壁上留有一个孔,用来传送饭食。高宗虽然废了王皇后和萧妃,对她们仍然念念不忘,有一次他偷偷地跑去看望她们两人,王皇后对高宗说:“若是皇上还念旧情,使我们两人能重见天日,那就求皇上把这座院子取名为回院。”

谁知高宗皇帝的这次会见不但没有让王皇后、萧淑妃重见天日,反使她们惹下杀身之祸。已经权柄在握的武则天怎能容忍王,萧复出,危及自己的地位呢?因此,当武后知道高宗皇帝探望冷宫后,大为震怒。她瞒着皇帝传令将王、萧二人杖责一百,并残酷地砍去手足,扔入酒瓮中。没几天,王、萧二人就命赴黄泉了。萧淑妃死前一直咒骂武则天,说道:“阿武妖狐,这样凶残地置我们于死地。愿我以后转世为猫,阿武转世为鼠,我世世代代。咬断她的喉咙。”萧淑妃的诅咒,使武则天心惊肉跳。从此以后,她总是在梦中看见王、萧的'鬼魂出来作祟,她们就像死时那样恐怖。武则天受不了这样的折磨,就劝高宗皇上移居东都洛阳,终生不归长安。

从此,武后一见到猫就担惊受怕,她在洛阳期间,严禁宫中养猫。

武则天在朝廷中地位日渐巩固后,在宫中与高宗皇帝并称“二圣”,被高宗皇帝封为“天后”。也许是女人的天性使然,她特别爱听好听话,于是就有好事之徒想方设法讨好她。

有一次,襄州人胡延庆用朱砂调漆,在一只大乌龟的腹部写着“天子万万年”,以此冒充天生神物进呈朝廷。一个叫李昭德的大臣指斥其伪,用刀将那几个字一刮而尽,并要求将骗子胡延庆交付司法机关治罪。武则天听了汇报后说:“‘天子万万年’也不是什么坏心眼呀!”传令不予追究。

有一次,一个叫朱前疑的郎中上书武则天说:“臣前日在梦中见到陛下统治天下达八百年。”武则天看到很高兴,立刻传令授予他一个拾遗的官职。

有一年冬天,刑部监狱的死刑犯将被处死。这些死囚们设法在监狱的墙内外各造了几个巨人的脚印,长达五尺。到三更半夜,这群犯人同声大叫,监狱官前去查问,死囚们说:“刚才有圣人现身,身长三丈,面色金黄。这个圣人对我们说‘你们的死罪是被冤枉的,但不必担忧,皇上圣明,马上就要大赦天下。’”这件离奇的事马上被人报告给武则天。武则天立即传令禁军持火把照亮地上,仔细观察,发现确有几个巨人的脚印。因此认为天意如此,便大赦天下,赦免了死囚们,并改元为“大足元年”。

武则天好祥瑞、图吉利,天下百姓为求恩赏,绞尽脑汁投其所好。有一次,东都洛阳的一个百姓在洛河滩上看到一块石头,不经意间将石头击成两半,发现这块石头的中心是红色的。他赶忙将这块石头献给武则天,并介绍说:“这块石头有一颗忠于皇上的红心。”武则天一听大为高兴。这时,大臣李昭德提醒武则天说:“这块石头有忠于皇上的一颗红心,难道其他石头都要造反吗?”武则天虽有所觉悟,仍不怪罪献石的人。

武则天与佛教有很深的渊源,她称帝以后,下令禁止人为屠杀动物。有一次,武则天派御史娄师德外出办事。娄师德在一家饭馆就餐,厨师上了一道肉菜。娄师德问:“天下禁止杀牲,怎么还会有肉?”厨师说:“豺狼咬死了羊,只好取肉享用。”娄师德说:“这个豺真懂事,见了我这样的大官就去咬羊,正好给我解馋。”

过一会,厨师又上了一条鱼。娄师德又问鱼从何来,厨师回答说:“鱼也是被豺狼咬死的。”娄师德听后训斥厨师说:“智短(弱智,愚笨),豺狼不会潜水,自然不会咬死鱼,为什么不说是水獭呢?”

这件事后来被人反映到武则天那里,她一笑置之。

武则天的故事600字篇十

1:为了夺取皇后之位,掐死了自己的女儿。

虽然现在有些人还对此有争议,但很多史册上都有记载。当时王皇后可谓是势头正盛,如果通过正常手段,武则天很难撼动她的地位。当时身为昭仪的武则天刚生下一女儿,王皇后就前来探望,而且抱了小公主亲了几下。在王皇后走后,武则天为了权力,就亲手把女儿掐死,然后陷害王皇后,致使她失宠。之后,武则天又制造了“巫蛊事件”,重要把王皇后废掉,可谓是心狠手辣。

2:武则天残忍地对待王皇后和萧淑妃。

武则天先是联合王皇后排挤掉了唐高宗的宠妃萧淑妃,只有又通过陷害使得唐高宗废掉了王皇后,然后自己被立位皇后,而王皇后和萧淑妃都被贬为庶人。这样并没有让武则天收敛,还把她们的双脚砍掉,泡在酒瓮里活活折磨致死,可谓是残忍至极。

3:杀死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李弘和李贤。

李弘是武则天的大儿子,也是唐高宗的第五个儿子,被立为太子后,十分仁义,接待众大臣也都符合礼节,可谓是德才兼备。史书中有记载是武则天因为怕权力受到危险,就毒杀了他,也有说是病死的。

但对于李贤的死,却是十分明确。太子李弘死后,李贤被立为太子,在位期间,得到朝廷内外的称赞。李贤的文史造诣也非常深厚,他对《后汉书》的亲笔点评更被史家称为“章怀注”,有较高的历史文献价值。但他因谋逆罪被废为庶人,武则天做皇帝后就逼李贤自尽。

4:武则天还毒杀了自己的亲外甥女魏国夫人贺兰氏。

并且把这嫁祸于和自己不和的同父异母的两个哥哥。除此之外,武则天还铲除了很多阻挡自己夺权的大臣,甚至很多被灭门。正所谓,虎毒不食子,但为了权力,武则天却亲手杀死自己儿女,这得有多狠心!

武则天的故事600字篇十一

武则天(公元624年---7)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位女皇帝,山西文水县人。“则天”,是她的尊号。古时候,女孩一般是没有名字的,即便有也不外传。她入宫以后,唐太宗李世民给她取名叫武媚。当了女皇,她自己取名武zh*o。“zh*o”这个字是武则天新造的。读音和好处都是和“照”字相同。她自诩十分英明,双眼像太阳一样照耀太空。

武则天一生,始终处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之中。在她势掌朝政期间,能注意选拔人才,重视农业生产,以前做过一些有益于历史发展的事;但是她宠信酷吏,结党营私,也干过许多不利于人民的事。

武家女入宫。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hu*,原来是山西有名的木材商人,正因帮忙唐高祖李渊夺取天下有功,曾做过工部尚书、荆州都督等大官。他四十七岁那年,妻子杨氏生了第二个女儿,这就是之后的武则天。过了十二年,武士hu*得病去世了。这时候的武则天,已经长得如花似玉,十分漂亮。于是,“武家出了美女”的消息不胫而走,一传十,十传百,最后传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耳朵里。

有一天,唐太宗派传旨宦官飞马来到武家,当众宣读诏书:封武则天为才人(宫中嫔妃的一种,是最低的一级),命她即刻进宫。

杨氏听完诏书,又惊又慌,心想:皇帝妻妾众多,除正妻皇后以外,还有妃、嫔、婕妤、美人等级别,而才人的地位最低,如果得不到皇帝宠爱,就要在深宫内院熬一辈子。想到那里,她禁不住抱住女儿失声痛哭道:

“儿啊,想不到你父亲去世不久,家里就飞来横祸。你要是进了宫去,只怕我们母女再也没有见面的日子啦!”

十四岁的武则天却很平静,反而笑着劝慰母亲说:

“母亲不必过分悲伤。依女儿看来,这不必须是件坏事呢。”

“什么?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杨氏听说,惊愕地瞪着泪眼问道。

“女儿此番进宫,只要事事察颜观色,处处留意待候,就能博得皇上欢心。到那时候,不但女儿享不尽荣华富贵,还能光耀门庭,给母亲脸上争光呢!”武则天一字一句地回答,显得很自信。

杨氏这才明白,自己的女儿是把进宫看成进身的阶梯。想到女儿自小聪明过人,八面玲珑,说不定真会得到皇上的宠爱。杨氏这才不再哭了。隔了两天,武则天拜别了母亲,高高兴兴地进了宫。

唐太宗召见她以后,发现这位武家女不仅仅长得美貌,而且彬彬有礼,落落大方;问她几句话,还言辞委婉,对答如流。唐太宗十分高兴,当即就赐给她一个名字叫“武媚”。

唐太宗比武媚大二十六岁,但是他很快就喜爱上这个聪明能干的小姑娘了。

武媚与太子。

公元643年,唐太宗年老多病,立了长子李治为太子,定下了皇位继承人。这时候,武媚已经是快二十岁的少女了。进宫以后,她学了不少文学和历史知识,唐太宗对她分外宠幸,就是在卧病期间,也要她日夜陪伴服待。

太子李治早就听说武媚的名声,常常以探望父亲为理由,进宫和武媚接近。武媚明明知道太子的心意,可表面上她装出一本正经的样貌。

有一次,李治在唐太宗父亲病床边问候病情的时候,又偷偷向武媚挤眉弄眼。武媚依旧装正经,不予理睬。等李治走后,她故意对贴身的宫女说道:

“太子真是一片孝心,国事再忙,总忘不了每一天要来探望父皇病情。皇上把帝位传给他,真是好眼力。”

谁知贴身宫女听了以后,竟“扑哧”一笑说:

“亏得娘娘还是个聪明人儿,难道您还没有识透太子的心意?他每次进宫,探望皇上的病情是假,和娘娘亲近是真。”

武媚听说,急忙喝住那宫女,心里却乐滋滋的。她暗自揣摩,老皇帝看来是活不长了,这天下不久就是太子的。要是能和太子相好,将来就有机会爬上去;若是得罪了他,往后休想有出头的日子。主意拿定,武媚就不再在李治面前假装正经,反而和他暗中眉来眼去,两个人很快好起来了。

公元649年,唐太宗病死了,太了李治当了皇帝,就是唐高宗。按当时的规矩,皇帝死了,他的一般嫔妃就不能留在宫中了。武媚因没有生过孩子,按宫规被送到感业寺当了尼姑。

王皇后的如意算盘。

唐高宗即位以后,对他的王皇后并不喜爱,却宠爱萧淑妃。王皇后对此十分苦恼。有一次,王皇后已经两天没见到唐高宗了,就把待候他的宦官召来,探听高宗的行踪。那个宦官支支吾吾,不肯讲出实情。王皇后故意双眼圆睁,厉声问道:

“怎样,当了一名内待宦官,就连皇后也不放在眼里啦!这天不讲实话,你休想活着出去!”

“小人实在不知道啊!”

“胡说!来人呐!”

“娘娘息怒,容小人讲来。”

“快讲,若有半句慌言,留意脑袋!”

“是!”内侍宦官应了一声,就一五一十地说道:“这几天皇上心绪烦闷,和大臣们议定朝政后,总要到感业寺和武媚娘娘在一齐,夜深以后才回宫安寝。”

王皇后听后又惊又喜。惊的是唐高宗竟不顾伦理道德,勾搭上了先皇的妃子;喜的是她忽然想出了一个对付萧淑妃的法子。于是,她就主动向唐高宗推荐,把武媚堂而皇之地接回宫来。唐高宗听了,自然乐得心花怒放。他不仅仅亲自去把比自己大四岁的武媚接进了宫,还把她封为“昭仪”。

王皇后把武昭仪接回宫来,是为了夺取皇上对萧淑妃的宠幸,出出自己胸中的闷气。谁知道,她自己也因此倒霉了。

武昭仪弄权。

武昭仪刚回到皇宫的时候,对皇上和皇后真是百依百顺,很快取得了这两位主子的欢心。唐高宗有了武昭仪,果然把萧淑妃冷落在一边。王皇后见报复成功,起初心里很高兴,但是又一想,自己并没有获得皇上的宠幸,就又对武昭仪嫉妒起来。她想法离间高宗和武昭仪的关联。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被心计多端的武昭仪给察觉了。于是,武昭仪决定耍弄权术,除掉王皇后。

她先是对周围宫女、宦官十分关心,得到什么赏赐都要分给众人一些。这样,王皇后和萧淑妃有什么活动,有人就会及时向她报告,她再到皇帝那儿去告状。渐渐地,唐高宗对王皇后和萧淑妃越来越不喜爱。

之后,武昭仪生了个女孩儿,高宗十分疼爱。一天,武昭仪不在,王皇之后看了看女孩儿就走了。武昭仪回来后,知道王皇之后过,就心生一计。她狠狠心,把自己的亲生女儿掐死了,然后又在闻讯赶来的唐高宗面前哭诉道:

“女儿刚才还好端端的,我一转身她就断了气,准是有人暗中下了毒手,请皇上作主查明凶手!”

高宗生气地对宫女喝问道:

“武娘娘离开的那会儿,谁到那里来了?”

“启奏万岁,皇后娘娘独自来过那里。”宫女们齐声回答。

“还有谁来过?”

“没有了。”

“难道皇后会……”

“啊!准是皇后下的毒手!”武昭仪趁机大哭起来,“她见我生了孩子,早就嫉妒在心,这天最后做出了伤天害理的事。请皇上明断是非。”

高宗虽然火冒三丈,正因拿不到确凿证据,一时很难处置王皇后,却产生了废掉王皇后的念头。这样的事一多,唐高宗最后下决心废掉了王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

武皇后听政。

唐高宗本来身体就不好,之后又得了风眩病,头晕眼花,看不清东西。他就经常把朝中大事,交给武皇后替他处理。

武皇后趁机重用支持过自己的许敬宗、李义府等人,把他们提拔到重要的岗位上来,然后,唆使他们捏造罪名,先后害死反对自己的褚遂良、长孙无忌等老臣。于是,朝中大臣站在她一边的越来越多,政权实际上已经落入她的手中。

慢慢地,唐高宗也看出来,武皇后的势力太大,对自己不利。他又背地里把宰相上官仪召到宫中,商议废掉武皇后。可武皇后不是当年的王皇后了,她的亲信十分多,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她的耳朵里。武皇后先发制人,跑来质问唐高宗。唐高宗惊慌万状,把职责一古脑儿推到宰相上官仪身上。可怜上官仪被杀掉了,还株连了不少人。打这以后,连皇帝也管不了武皇后的事了。唐高宗每次上朝,皇后都坐在帘子后面,什么大主意都是皇后拿。

说起武皇后执掌大权,虽然心狠手毒,可她也真有些办法,办了一些好事。

有一年,武皇后向唐高宗提出了十几条治理天下的推荐。她说:

“此刻各地大兴土木的事太多了,耗费很多的民力,就应少办这种事,让百姓们有时刻去种好地,养好蚕,多打粮食多织布,国家才富强。”

“行啊!”唐高宗一口答应。

“还有,此刻不管是官家的还是私人的作坊,尽做那些奢侈的东西,有什么大用处呢?就应下令,不得再做这些。”

唐高宗边听边点头,说:

“我看你经常穿着旧裙子,就是为了让大家都崇尚节俭吧?”

“是的。”

“这很好。”

“还有,我主张对百姓要讲好的道德,不好动不动就动刀动枪,武力压服,那是不能服人心的。”

“好,就照皇后说的办。”

之后,武皇后提出的几条都实行了。各地都鼓励农民开荒种地,军队也种粮屯田。还兴办了许多水利工程。几十年里,农业生产一向很稳定。

女皇登基。

公元683年,唐高宗病死了。谁来当皇帝呢?这只有武皇后说了才算。原来的太子是皇后的亲生儿子李弘,正因和皇后不和,被她用毒酒害死了。二儿子李贤之后做了太子,也不听她的,武皇后就把他废了,之后又把他害死。因此,唐高宗一死,三儿子李显即了位,是唐中宗。武则天成了太后。可唐中宗刚当了两个月,正因惹恼了母亲,也被拉下马。四儿子李旦之后当皇帝,是唐睿宗。实际上,谁当皇帝,都得听太后的,皇帝根本不放在她的眼里。

武太后虽然大权在握,可她不满足。她想当女皇帝,成为名副其实的最高统治者。于是,她对自己的祖宗一一进行追封,建了庙宇,为她当皇帝创造条件。哪些大臣们敢反对,她就把他们降职。

有个被降职的大臣叫徐敬业,对武太后的行为十分不满,就发动了一场武装叛乱,召集了十几万人马,向朝廷进攻,要求武太后把权力交还给皇帝。一个叫骆宾王的著名诗人也参加了这场叛乱,还写了一篇文章,把武则天狠狠骂了一通,号召朝廷文官武将起来反对她。

武太后看了这篇骂她的文章,一点也不生气,还笑了笑说:

“这文章写得不错呀,就是有许多资料不是真的。可惜写文章这个人,当宰相的为什么白白放过,没有重用他呢?”

她没有惊慌,沉着地调兵遣将,只用了四十天就把叛乱镇压下去了。别处几次叛乱也都让她收拾了。武太后能有效地控制军队,说明当时她的政权是巩固的,也说明人民反对**。

武太后把反对她的人镇压下去以后,就放心大胆地要当皇帝了。公元690年,她把国号改为周,自称圣神皇帝,成为我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个封建女皇帝。当时,她已经是66岁的老人了。之后,她就被尊称为则天皇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