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西旅游导游词(大全10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21:43:11 |
  • zdfb |
  • 7页

建议书是一种用于提出改进和建议的文档,它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完美的总结应该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成绩和不足,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法。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山西旅游导游词篇一

女土们、先生们:

周末闲暇时,您是否常与家人、朋友到公园游玩呢?今天,我将带大家到别具特色的森林公园去一游,相信您一定会体验到以前所未曾体验到的乐趣。

老顶山森林公园位于长治市东北部,距城中心约7公里,地理位置非常优越。该园东西宽约3公里,南北长约8公里,森林覆盖率为68%,公园内有五峰,俗称五顶,由北向南依次为老顶、梳妆顶、玉皇顶、奶奶顶和新顶。五顶之中,老顶海拔最高,为1378米,由此冠称“老顶山”。这里属暖温带气候,自然资源丰富,辟有老顶山风景旅游区,神农峰名胜旅游区,林业科研考察区和动物养殖观赏区四大景区。有的景区正处于开发建设之中。1983年被确定为山西省省级森林公园,1993年又被划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无论四季与朝夕,这里都各具气象,各有情致,冬春瑞雪纷飞青山素裹,秋夏千林尽染百草峥嵘。一会儿,我将带大家一同走进美丽的森林公园,去领略它的绚丽壮观,它的雄奇多姿。

进入园区,青松翠柏,果树连片,山花烂漫。森林中植物种类繁多,药用、经济、油料植物应有尽有。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属国家保护鸟类有游隼、苍鹰、红腹角雉等,这些小生灵,为公园增添了许多的野趣和勃勃生气,但愿我们能多碰到些可爱的小动物。

各位朋友,我们首先要登500米长的台阶到新顶半山腰的南崖宫参观一下。南崖宫依山而建,其门为阁楼式,栩栩如生的彩龙盘旋于四根丹柱上,双层斗拱四挑,施琉璃脊兽。请大家随我走入这一天然岩洞中,它宽24米,深15米,高6米,正面塑吕祖像,两侧为罗汉众神像。沿着洞旁的台阶,我们可以走上一座二层六角秀美玲珑的亭子,小超一下。再往上走至新顶之巅,是风雨楼,俗称观景楼,青石座台,共3层,上下有石阶相通,二、三层楼上前后各有大红明柱八根,周围砌有石栏,整个建筑雕梁画栋,气势宏大。风起云涌,松涛怒吼时,站在这里,你会真切地体会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境界。再看四周这石刻天成的黑虎卧岗以及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峰峰岭岭,你会觉得平日的忧郁烦恼及尘世纷争全都没有了,有的只是透心的清爽和舒畅,仿佛所有的意念刹那问全都融入了眼前这美不胜收的风景之中,融入这大自然毫无雕饰的温馨之中了。

最后,我们到百谷山的主峰玉皇顶参观炎帝铜像。相传,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炎帝神农氏曾在这里“尝百谷、制耒耜,教民耕种”,首先在这里完成了人类由游牧到定居,从渔猎到农耕的重大变革。老顶山有关炎帝的传说及炎帝活动的遗迹很多,以炎帝为中心的开发,使者顶山成为始祖之山,其文化内涵源远流长,吸引了海外侨胞前来寻根祭祖,可与山西洪洞大槐树相媲美。为纪念炎帝,文物管理部门投资500多万元,塑造了炎帝铜像,总重量100吨,由我国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设计,1990年9月1日奠基,1995年10月安装完成。

请看铜像左侧这一巨型石碑,它长6米,高3米,携刻着关于炎帝在此创立光辉业绩的碑文。放置铜像的平台用汉白玉栏杆围绕,四周砌有护坡。铜像总高39米,其中,像高25米,基座高14米,宽24米,长29米。基座又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三层,每层高2米,表面为白色花岗岩贴面,有台阶相通;第二部分为展厅,外高8米,红色花岗岩贴面,正面镶着长8米,高5米的铜板敷设的牛头浮雕。您知道为什么要刻牛头吗?因为炎帝氏族是以牛作为他们的“图腾”,也就是他们的氏族保护神的,这里也隐含着炎帝驯养家畜,开创农业的不朽贡献。基座上的炎帝铜像为全身站立像,披发、赤臂,上身着兽皮,下身以树叶相遮,微微抬起的双手捧着一捆谷穗,其面部神态庄严肃穆,气度非凡,是以一个神化了的人的形象设计,突出体现了对先祖的崇拜和敬仰。铜像面向着长治市区的方向,仿佛我们的祖先炎帝仍在关切地注视着他的子孙后代。

我们由基座后的台阶进入展厅。这里以图片、文字说明、实物等形式,展示了炎帝在此开创人类古代农业文明的伟大贡献。炎帝铜像中间是空的,沿旋梯可上至炎帝胸部谷穗处,这里是一个可容纳20人站立的观景平台,站在如此高度,上党盆地远近景物,尽收眼底,城廓、农舍、高楼、田园,可谓气象万千,让人油然而升腾出一种伟大而谦恭的情愫,一种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

各位朋友,今天的游览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再看我们的祖先——炎帝一眼,让我们这些有着相同血缘的炎黄子孙共同努力,把我们的祖国母亲装扮得更加美丽。欢迎您再来游览!

山西旅游导游词篇二

游击战体验园位于百团大战总指挥部旧址——蟠龙镇砖壁村,群山环绕,沟壑纵横,地形、地势极为险要,易守难攻,便于隐蔽,是个极好的战略要地。

游击战体验园正是利用砖壁村这一险要地理位置,依据朱德总司令提出的“八路军十大游击战法”为主题设计,共设有地雷战、地道战、追击战和围困战等参与项目,并加入美轮美奂的'现场情景表演以及真人cs实战体验、儿童军事体验区等多个景点和项目,利用机械、声、光、电等现代手段,生动再现八路军与日寇斗争的艰苦历程。游客可以亲自参与到“打一场游击战”的角色扮演活动中,真正当一回抗日英雄,体验烽火年代那硝烟弥漫的战争场景。

山西旅游导游词篇三

古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位于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公园内,这里洪洞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炎夏,游客络绎不绝,有的赋诗题词,抒发“饮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盘桓眷恋,久久不肯离去。

元朝末年,元政府连年对外用兵,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加之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仍,终于激起连绵十余年的红巾军起义。元政府予以残暴的镇压,争域夺地的殊死之战时有发生,两淮、山东、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元末战乱的创伤未及医治,明初“靖难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鲁、豫、皖诸地深受其害,几成无人之地。在元末战乱时,蒙古地主武装察罕贴木儿父子统治的“表里山河”——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较之于相邻诸省,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难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明朝灭亡元朝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

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据记载,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汾河滩上的老鹞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晚秋时节,槐叶凋落,老鸦窝显得十分醒目。移民们临行之时,凝眸高大的古槐,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鹞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土的移民潸然泪下,频频回首,不忍离去,最后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鹤窝。为此,大槐树和老鹤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民谣数百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广为流传。

明初从山西洪洞等地迁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少部分迁往陕西、甘肃、宁夏地区。从山西迁往上述各地的移民,后又转迁到云南、四川、贵州、新疆及东北诸省。如此长时间大范围有组织的大规模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而将一方之民散移各地,仅此一例而已。明政府推行移民垦荒振兴农业的政策,虽然其目的是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但客观上缓和了社会矛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边防巩固,社会安定。

民国二年,宦游山东的贾村人景大启告老还乡后,集资修建了碑亭、茶室等。碑亭建在原来的古大槐树处,亭虽不大,但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精巧玲珑。亭中竖立青石碑一座,刻有“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体大字。碑亭背面,刻有碑文,简述移民事略。亭前靠西一侧,建有茶室三间,以备寻根游人歇憩品茗,茶室楣匾题字为“饮水思源”。碑南二十余米处建有牌坊一座,横额雕刻着“誉延嘉树”,另一面刻有“荫庇群生”。八十年代初,洪洞县政府重修并扩建了大槐树公园。

在这里还流传着一些有关迁徙的故事。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命山西巡抚张锡銮率卢永祥第三镇兵进攻山西革命军,所到之处肆意抢掠。到洪洞后,士兵来到古大槐树处,纷纷下马罗拜,互相传言:“回到大槐树老家了。”不但没抢掠,而且将财物供施于大槐树下。大槐树“御灾抗患”之功为人们所称道。

山西旅游导游词篇四

西岳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约120千米的华阴县乡北,是秦岭的一个小支脉,因其西临少西岳,今称太华。西岳南濒黄河、渭水,北连秦岭,共有五峰,即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南峰云台、中峰玉儿,其海拔都在20xx米以上。今书《山海经》叙“太华之山,高五千仞,削成四方,远望若华然”;南魏郦叙元在《水经注》中说,西岳“远而望之若花状”,故名西岳,因为今时候,“华”与“花”二字是相通的。也有人说,西岳起名于山顶的莲花池。

西岳在五岳傍边以雄险著称,向有“西岳世界雄”的盛誉。西岳属断层山,由抗风化能力出格强的花岗岩组成。大约在距古7000万年前的利剑垩纪时,秦岭一带发生发火强烈的地壳运动,形成一个伟大的花岗岩体的侵进“岩株”,其器材长15千米,北南严10千米,面积约150仄方千米。至新生代,由于西岳南麓渭河地堑不戚陷落,秦岭山地几经抬降,使形成西岳主体的花岗岩侵人体出露地表,并在第三纪新构制运动中大幅上降,加之大制作的风雨雕琢,形成险拔峻秀的山势。

“自今西岳一条路”。登西岳只需一条长约15千米的峪叙可行,山路逶迤曲折,艰险崎岖。玉泉院是游人登山的必经之地,相传在宋朝,叙士贾得降为其师陈传(号稀夷)修的祠。因院中泉水与西岳上的玉井潜通而命名,亦名希夷祠。院内乱争长廊回开,殿宇、亭台、秀石新颖,溪流环绕,茂林建竹,环境幽俗,泉水清冽甘美。康有为曾写叙:“谷心清泉引曲流,长廊回开树无忧,泉声岳色可忘世,让与希夷睡万秋。”

从玉泉院入山,北行2500米,有石门挡路,这等于五里闭,人称“第一闭”。没有远处希夷峡谷,又有一叙石门,仅容独身通过,号称“华铁门”,雅称“第两闭”。经沙萝坪、毛儿洞、过云门,就到了青柯坪,路程恰为一半。前面西峰拔地而起,气势磅礴,南跳秦川,渭河如带,黄河隐约可见。“华山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去……。”坪东有块“回口石”,石前万丈陡崖直耸云端,令人望而生畏。游人至此,上则畏险,退则没有舍,有倘佯犹豫之感。

从回口石挽索丢阶而行等于西岳第一天险--“千尺”。危崖峭壁、突兀腾空,高约20米,凿有370多个石阶,右左垂有铁索,严仅容身。俯望直岩崭立,一线天合,仰视如临深井,确有“一夫当闭,万夫莫合”之险。与“千尺”紧邻的“百尺峡”,其陡险之状更甚于“千尺”,现在几经建整,已转危为安。“老君犁沟”也是登山必经险路,依山傍壑,陡坡直上,铺有570多个石阶。相传是当年太上老君在西岳建炼,看到人们合山凿叙,非常艰辛,便以自己的青牛挽铁犁,辟出这条山路,故名“老君犁沟”。当地有民谣曰:“千尺、百尺峡、老君犁沟来上爬。”在“老君犁沟”的尽头是“猢狲愁”,顾名思义,崖壁太陡峭了,连猴子都收愁。

从猢狲愁下聚仙台,过横翠崖南上就到了南峰,也叫云台峰。其山势峥嵘,三面悬绝无路,只需一叙山岭与别的山峰相通,苍松翠柏,掩映高低,巍然独秀,有若云状,故名“云台峰”。1949年6月,我百姓解放军八怯士越过悬崖峭壁,偶袭南峰真军,造制了“神兵飞越天险,英雄智取西岳”的事业,突破了“自今西岳一条路”的说法。

从南峰北上,要经擦耳崖、入地梯以及苍龙峰等险叙。在岩陡路窄的擦耳崖,人面壁挽索贴身而入,偶然候岩石会擦着耳朵;至其尽头壁立60°,登 30级“石?”,昆季并用,称之“天上梯”。过此没有远,就到了苍龙岭下,一叙乌色的山脊,似苍龙横在空中,首尾各搭一山,高低长达1500米,登山叙就合凿在岭脊上,径严没有过1米,中突旁杀,二侧深壑千仞没有辨水石,游人出没于浮云游丝傍边,令人无没有惊叹。

“过了金锁闭,另是一重天”。金锁闭形势险要,是西岳东峰、西峰以及北峰的咽喉。在三峰之间是一片凹地,西面有镇岳宫,它依山岩而修,松林包抄,有名的“玉井”就在院中。每当雨季,玉井的水溢流出去,经过“两十八宿潭”奔注器材二峰之间,变为瀑布飞流直下,成为西岳名胜。

西峰也叫莲花峰,笔立千仞,悬绝异常,峰顶一巨石,上覆石叶,形如莲花瓣,故称莲花峰。峰顶尚有一大石,中部大凸,状似刀削,名“斧劈石”,为“沉香劈山处”。神话“宝莲灯”中,西岳儿神三圣母的女子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就发生发火在这个地方。

东峰朝阳峰,山势壮丽,今松参天,峰顶朝阳台是观日出的绝妙的地方。每当凌晨,火团冉冉降起,水光相映,霞光万叙,身临其境颇有“江山云云多娇”之感。峰东南有巨崖直垂,黄利剑相间,远望五指分亮,形如巨掌,因名“仙掌崖”。传说是今代河神巨灵劈山合河的地方。过往西岳以及中条山是连在一块女的,挡住了黄河的往路,河神巨灵手托西岳,足踏中条,劈山合河,使黄河东流大海。唐代大诗人李利剑赞颂叙:“巨灵咆哮辟二山,洪波奔流射东海。”峰东侧有险径“鹞子翻身”通来专台,为汉武帝时卫叔卿下棋遗址,相传宋代合国皇帝赵匡胤与陈抟在山高低过棋,宋王输了西岳,亦名下棋亭。

北峰是西岳主峰,峰有两顶,分称“落雁”与“松桧”,此中落雁峰海拔2200米,是西岳最高峰。在绝顶的地方“俯天池”旁的石壁上,镶刻着“太华绝顶”、“登峰制极”、“女视诸峰”、“洗手摩天”等亮清以及近代诗人题词。

近年去,西岳游客一劳永逸,为缓解上山叙路拥挤阻塞,修了西岳黄甫峪旅游公路暨“智取西岳”登山路,结束了自唐代以去“自今西岳一条路”的汗青。

山西旅游导游词篇五

各位游客:

大家好!

回銮寺是由于唐太宗当年到绵山想登山未成在此回銮而得名。当时唐太宗还留下题诗一首:“回銮游福地,极目玩芳晨,宝刹遥承露,天花近足春。焚钟交二响,法日转双轮。寂尔真仙境,超然离俗尘。”大家请随我进寺内参观。这座寺庙在五代时曾遭战乱的破坏,宋代时又重新修建。

寺内院落宽展宏敞,主要是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左右垛殿和东西配殿。从天王殿向内观望,虽然院内建筑物不高,却庄重、肃穆。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殿,原有元代泥塑佛像群和铁佛像、木雕佛像,而且四壁绘有元代壁画,可惜十年动乱中被毁掉了。现在寺内生长有古松、龙槐、杉树等,夏日槐荫如伞,四季古松清幽,给寺内增添了勃勃生机。

朋友们,从回銮寺出发,再南行约1。5公里的路程,我们就要开始登山了。山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的丰富,但是景点较为分散,往返路程大约9公里左右,俗称“九里十八弯,二十四座诸天小庙,各处罗列。”

我们现已到达绵山的第一个重要景区——龙头寺。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腹地。寺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龙头寺,。下为关帝庙。从龙头寺出来,沿途两山对峙,怪石磷响,风景绝佳。小路像一条飘带盘绕山腰。朋友们请继续向上爬。在这个险要处,有一个巨石垒堡当道而立,高约7米,宽4米,在堡门里有屋子,供人看守。门前是一条很深的沟,设有门板吊桥。从上面的了望孔口能看见进山的人。如果放行就将吊桥放下,待来人通过后,便又将吊桥扯起。门的左右是深渊绝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继续前行,不远处就可看到一高数十米,宽三四余米的凹崖,崖根处有数十个碧绿的石乳倒挂在石壁之上,被称作“石乳泉”,据说此水可疗痼疾。过了石乳泉,山势愈加险要,沿途群峰环绕、烟云缥缈、两山对峙,不知脚下的路在何方。其实“绵山十里山水画卷”这才开始。首先看到的是建于悬崖绝壁处的白云洞,洞内有团团白云不断涌出,据说还能预测阴雨。

过了白云洞,来到一座木桥上,桥上怪石嶙峋,桥下万丈绝涧,行人都必须贴壁而行,万分小心,可见桥之险要。传说绵山山主田志超最初来绵山时,前有断崖挡路,后有猛虎追赶,幸有鹿兔以蹄相搭,方才通过。所以这座桥就被后人称之为“兔桥”,前面1公里处的另一座桥被命名为“鹿桥”。

过了“免桥”、“鹿桥”,再攀127级石级便是绵山的主要风景区——抱腹岩。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就深藏于这一巨大的岩洞之中,除抱腹寺外,此处还有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石佛殿和五龙殿等建筑,这些建筑都深藏在抱腹岩的腹中,雨雪无法侵入,这种清幽险绝的景象实属罕见。

在空王殿,殿中央是一尊金身塑像,关于这尊塑像还有一段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据说这就是绵山佛主——“空王古佛”。空王佛是田志超的化名,相传是隋末唐初人。志超自幼好学,才华过人,7岁入学,遍读经、史、子、集,长大后,父亲不幸去世,家境衰落,于是到太原蒙山开化寺拜师学艺,5年之后学业有成,来到了绵山,到达后当天夜里在抱佛寺内找了一间空房住下,第二天的黎明,志超刚起床,就听一妇人喃喃自语:“哪里的野人,好生无理,缘何占我房舍?还不快快离去。”

龙母依旧大怒,志超又耐着性子说:“佛家慈悲为怀,俗话冤仇还宜解不宜结呢,况且我们往日无仇,近日无恨,有啥不能商量的!”龙母自觉语失,反问:“有何主意?”志超说:“咱们对奔,三盘两胜定输赢,如果您赢了,我就远走高飞,假如您输了,您就让出介山。”龙母自信自己棋艺高超,是不会输的。那么结局如何呢?大家一定猜出是志超胜了龙母。此事很快传遍了各州府县,人们都虔诚地向他顶礼膜拜,奉作神仙。

在抱腹寺内,仍保存着许多重要的碑刻。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就深藏于此,此碑通高3米,宽1米,厚35厘米,碑两侧刻有唐、宋及金人题记。

铁索岭是抱腹岩上面一个高约200米的山岭,游客手抓铁链斜身而上,回头就是万丈深渊,使人头晕目眩。向上可到达绵山的最高峰,如登上峰顶,峰峦迭翠,一片绿色世界,在东南处草坪上立着三块矩形巨石,据说那儿就是当年被焚死在绵山的介子推的殉难处。

“火焚绵山”的故事许多人都听说过,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事。据《左传》和《史记》记载:春秋时,晋国有个人名叫介子推,他为人正直,是有名的忠臣孝子。在晋国公子重耳被赶出国门在外避难时,介子推忠心耿耿随重耳在外漂泊了十九年。一次重耳途经卫国,饥不能行,众臣争采野菜煮食,重耳难以下咽,这时介子推便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汤让重耳吃,重耳感动不已,夸介子推有“割股奉君”之功。

重耳结束流亡生活,到国内当上晋文公之后,流亡时跟随他的群臣争相邀赏,惟独介子推悄然离去,他说:“我宁愿终生贫困,也不愿贪天功为己功”,便背上自己的老母,进入绵山隐居起来。此事不久便被晋文公得知,立即前往绵山,但介子推死活不肯出来相见。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是孝子,决定举火焚林,他认为这样一来,介子推为保全老母性命,一定会背母亲逃出山中。结果介子推宁死不出山,和老母相抱,被熊熊烈火烧死在山中。晋文公焚山时正值“清明节”前一天,后人为纪念介子推,每逢此日都不忍举火,冷食一日,“寒食节”从此便流传下来了。

从抱腹岩下行,我们将看到前方弯道上有五个特殊的山峰,这就是“五龙墓”。传说五龙死后就葬在这里。北宋文人为这段山水作了写照:“路尽山尤险,溪深水愈豪,寺楼今不见,依旧五峰高”。

朋友们,过“五龙墓”不远就到了舍身崖,所谓舍身崖,就是指旧时儿女为父母消灾免难,舍身投崖处。这里地势险要。继续往前走便到了“一锅泉”,这里地下埋一铁锅,水由崖壁流入锅里,游人常掬水而饮,味道甘甜。参观完一锅泉,我们就该往回返了。

女士们、先生们,秀丽壮观的绵山离我们渐渐远去,愿今日之游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山西旅游导游词篇六

山西省,简称晋,位处华北,东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称山西。省会太原,古时又称“并州”。山西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总面积的1.6%。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山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能源基地,山西为全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山西省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河北省为邻;西、南以涛涛黄河为堑,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跨绵绵内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xx米之间。最高点为五台山的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点在垣曲县境内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山西省介于东经110°15′-114°33′,北纬34°34′-40°43′之间,南北长628公里,东西宽385公里,总面积15.6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1.63%,总人口3000余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4%。有6个省辖市、5个地区、119个县(市、区)。省会太原,驻太原府东街。境内自然资源丰富,以出煤闻名天下.号称"乌金之乡",也叫“煤炭之乡”。

山西表里山河,东界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亘北岳恒山、五台山,南耸中条山,中立太岳山。主要河流有汾河、海河两大水系。境内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240条,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汾河最长,全长659公里。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黄河,北自偏关县老牛湾入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抵芮城县风陵渡而东折,南至垣曲县碾盘沟出境,途经19县560个村庄,流程965公里。

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潮商、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

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外缘有山脉环绕。因而难于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气候特征;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气候温和。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14℃,昼夜温差大,南北温差也大。西部黄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晋东南的大部分地区,平均温度在8—10℃之间。临汾、运城盆地年均温度达12—14℃。冬季气温全省均在0℃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温,7月份气温介于22—28℃之间。

山西旅游导游词篇七

山西省,简称晋,位处华北,东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称山西。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山西旅游。

导游词。

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飞速发展,太原已经变成了一座繁华、热闹、富有现代气息的大都市!美丽的街道上,宽阔的马路,高耸林立的幢幢楼房。到处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新十大建筑扮靓我们的省城太原,山西大剧院、山西体育中心、太原煤炭中心、山西大医院、山西科技馆、太原美术馆、山西博物馆……放眼望去,一个个被赋予了使命和生命的建筑拔地而起。太原国际机场新航站、太原铁路客运南站,这些昔日的蓝图构想一步步变为了现实!

中博会召开之际,备受瞩目的太原,十大建筑整装待命,这些代表着龙城现代新形象的建筑群向来自五湖四海的嘉宾盛情绽放,展示着古城太原迷人的魅力!每当夜幕降临,华灯高照,十大建筑笼罩在灯的海洋中,无比壮观、无限美好!

夜晚走在繁华的大街上,路灯亮了起来,河水亮了起来,小桥亮了起来,人的心情也亮了起来。迎泽桥、漪汾桥、火炬桥、祥云桥、胜利桥、南内环桥……映着汾河的美丽妖娆。这些桥在霓虹灯的照耀下,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动人。

假如,你站到高处去看我们这座美丽的城市,你就会发现在桥下行驶的汽车像奔流不息的银河一样在流淌,每一辆车灯串起来就像一条金色的巨龙在路中摇摆。你看那火炬桥,看上去就像一把在熊熊燃烧的火炬一样!汾河两岸风景如画,百花盛开,游人置身其中,如在花中走,如在画中游!

啊!美丽的太原城,是我可爱的家乡,一座座大桥,一条条街道,把太原装饰的那么秀美!请大家都来太原游玩,我相信所有人都会喜欢太原城这美丽而繁华的都市!

各位游客:

大家好!非常欢迎你们到杏花村古井文化园参观游览,我是景点导游×××。

池州杏花村以杜牧的《清明》诗而闻名,古有杏花村十二景,复建杏花村是池州几代人的梦想,这座牌坊就是杏花村复建的一个重要标志,牌坊上的“杏花村”三个字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艾青题写的。

大门两边有一幅。

对联。

:“旭日照池州出墙红杏引春风四时飘绿雨,晓钟惊世界耀眼琼花香碧宇千里醉丹霞”,寓意改革开放的春风和池州优美的生态环境引来无数外商来池州投资兴业,也才有了杏花村复建的开始,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古井文化园就是旅欧华侨詹晓荣先生投资兴建的,下面就请大家随我进园参观,一起探寻杜牧笔下的杏花村。

大家好,我是您这此游览的导游员,叫。

首先我代表山西省旅行社欢迎您来参观菩萨顶。我在这里祝您玩得开心愉快,通过我的讲解,一定会使您不虚此行。

大家看,坐落在灵鹫峰上的这座金碧辉煌的寺庙就是素有喇嘛宫之称的菩萨顶。我们已经参观了许多寺庙,大家可能也发现了,大多是红墙灰瓦,,而菩萨顶却是红墙黄瓦。在古代中国,黄色是皇家专用的,可菩萨顶却用了黄琉璃瓦,,您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考虑,等我们参观完寺庙,听了我的讲解,您自然会明白。

此寺创建于北魏,原叫大文殊院。相传唐太宗贞观五年,僧人法云想塑一尊文殊像,可不知道塑何职文殊。一天夜里,法云从长明灯下的蓝光中看见一尊文殊菩萨像,并由塑工塑成。传说这便是文殊菩萨显圣,展示真容,所以此寺又叫真容院,俗称菩萨顶。

寺庙经历代修补,尤其是1952年政府拨款补修了所有殿宇和牌楼、石阶等。现占地30亩,分前院、中院、后院和东配院四处院落,有殿堂楼房121间,是五台山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喇嘛寺院,殿宇云集,雄伟壮观,布局严谨,独具特色。我们从山麓仰望,阳光下飞檐斗拱,相托红墙黄瓦,金碧辉煌,象西藏布达拉宫,所以有喇嘛宫之称。菩萨顶在五台山有很高的地位,是黄庙首领庙。

大家请跟我往上走。

我们登上这高高的台阶,就进入寺庙了。这台阶、木牌坊、幡杆就是康熙皇帝看成龙头的地方。这里我们要让大家数一数,到底有多少台阶,等大家登上这高高的灵峰圣境,我会告诉大家关于这台阶,上面的石狮的说法和传说。

大家数清楚了吗?到底有多少台阶?

山西旅游导游词篇八

华山西岳坐落在陕西省华阴市,南瞰黄河,北牵秦岭,因“远而望之若花状”,故有其名。又由于其西临少西岳,故又有太西岳之称。

西岳之上,偶峰峻岭、幽谷险叙、灵泉今洞、趣石秀木、祠庙宫观,制作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开地十全十美、卓然天成。东、西、北、南、中,五峰卓绝,各具特色:东峰居高临险,视野合阔,朝阳观日,别有风情;西峰状似莲花,陡峭巍峨,阳刚挺拔,名胜寡多;北峰傲然绝顶,近天咫尺,高峻雄伟,气势专大;南峰四面悬绝,树木葱郁,巍然独秀,有若云台;中峰虽小,可是林木葱茏,环境清幽,传说颇为歉富,值得细细品味。此外,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在地位上呈三峰鼎峙,“势飞利剑云外,影倒黄河里”,被人誉为“天外三峰”。

西岳向以险要而闻名于世界,其之陡险位居五岳之首。常言叙:“自今西岳一条路”。一路行过,必经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入地梯、苍龙岭等绝险要叙,1949年,百姓解放军冲破西岳天险,智取西岳守敌,如古天险如故,人们可镇定饱览。

峻岭、怪石、云海、鸣泉、飞瀑、奇迹遍布西岳,其间更没有累腾空架设的长空栈叙与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这二处绝世天险,另有千尺幢、百尺峡、苍龙岭、老君犁沟、入地梯等多个绝险狭隘,令人无没有感慨大制作的鬼斧神工。正所谓“无限体面在险峰”,西岳公然美没有胜发,体面幽静,山谷青翠,鸟语花香,流泉垂挂,景色在五岳傍边独树一帜,令民气旷神怡。

登临西岳,小视世界,云行足间,融身口于制作傍边,方感西岳之专大,叹万物之精妙。就在这西岳之上,相传南宋合国之君赵匡胤曾与陈抟老祖对弈,结果将整座西岳输予了他,可是百年来后,后世的各位游工资西岳的险要美景所深深折服,没有经意间却将醉迷美景的口输予了整座西岳。

山西旅游导游词篇九

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山西旅游美景。

导游词。

应县木塔位于山西大同南约70公里。它建在应县城佛宫寺的山门内,原名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建于辽代清宁二年(1056),它建在4米高的两层石砌台基上,顾名思义,木塔确是全部用木建成的。木塔通高67.13米,底层直径为30米,平面为八角形,五层六檐。外观是五层,但是塔内夹有暗层四级,实为九层。塔内各层,使用了中国传统的斜撑、梁枋和短柱等建筑方法,使整个塔连成一个整体,既坚固,又壮观。据测,建筑该塔实用木材3500立方米以上,重达3000吨左右。

木塔自建造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长期经受风雨侵蚀,并曾遭受军阀炮击以及多次强烈地震,虽有轻微倾斜,仍巍然屹立。实践证明,它是建筑结构与使用功能设计合理以及造型艺术的典范之作,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辽代是公元十至十二世纪契丹族在北方建立的一个封建王朝,当时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大力提倡佛教,在山西、河北一带大兴土木,修建佛庙、佛塔。应县木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营造的。塔的底层有一尊11米高的释迦牟尼金身坐像,保持着辽代的风格。底层的墙壁上还有6幅如来佛画像以及飞天,色彩鲜艳,神采奕奕,是中国壁画中的珍品。

木塔的第三层和第五层分别有四方佛和释迦坐像。过去这里既是历代统治者拜佛的场所,又是战争时用于观战指挥的瞭望台。

木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国家曾多次拨出巨款进行维修和加固。塔内各层之间有木梯相通,塔的四周有平座栏杆。游人逐级登楼,凭栏远眺,其乐陶陶。

恒山位于山西浑源县境内,相传4020xx年前舜帝北巡至此,见山势雄伟,遂封为“北岳”;恒山崛起于桑乾盆地南端,连绵数百里。横亘寨上,主峰海拔20xx米,山上怪石争奇,古树参天,苍松翠柏之间散布着殿亭楼台,给雄伟的北岳增添了不少秀色。古有恒山十八胜景,今尚存朝殿、会仙府、九天宫、悬空寺等十余处,最为著名的就是悬空寺。悬空寺坐落在金龙口的绝壁上,一组红绿相映的建筑群,玲珑剔透,像是一幅彩画贴大石壁上,又像无形的线把几座小房子系在半空。正如当地民谣说的“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该寺始建于北魏王朝后期,经金、明、清三代重修,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

山门依山势朝南,全寺大小40间殿宇台阁紧贴岩壁一字排开,南北长如蟠龙,东西窄如衣带。外观上高低错落,参差有致,内部联系颇见匠心,有的用栈桥凌空飞渡,有的以暗道相通,有的在石级上攀登而过,有的拱越石壁穿窗入室,有时使人好像已面临绝境,几经回旋,又豁然开朗,别有洞天之感。

全寺建筑分为三组。先是三宫殿,这是道教的天地。几座泥塑像都是乌眉黑颜。衣袖带风,有一种飘尘出世的无为之意。继而是三圣殿,这是佛家的世界,佛像丰臂润面,端坐莲席,目光微启。最后是三教殿,这里集中国文化之大成,中为佛祖释迦牟尼,右是圣人孔子,左是道祖老子,他们神态各异。竭力表现出所主教宗的雍容大度。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计1100多个小龛,大小造像51000余尊,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冈石窟是在北魏中期齐凿的。北魏经历了“太武灭佛”、“文成复法”。文成帝和平年间(460——465)云冈石窟开始大规模营造,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建成,前后计60多年。初由著名的高僧昙曜主持,“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现第16至20窟就是“昙曜五窟”。现存洞窟大部分凿于太和十八年(494)迁洛前。据《水经注》记载,当时“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日新眺”。

云冈石窟雕刻在我国三大石窟中以造像气魄雄伟、内容丰富多彩见称。最小的佛像2公分。最大的高达17米,多为神态各异的宗教人物形象。石窟有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的佛传浮雕,有精雕细刻的装饰纹样,还有栩栩如生的乐舞雕刻,生动活泼,琳琅满目。其雕刻艺术继承并发展了秦汉雕刻艺术传统,吸收和融合了佛教艺术的精华,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来隋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与亚洲国家友好往来、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云冈第五、六窟在云冈石窟群中部,为孝文帝迁洛前约465——494年开凿的一组双窟。庙前有清顺治八年(1651)建造的五间四层木楼阁,朱红柱栏,琉璃瓦顶,颇为壮观。第五窟开作椭圆形草庐形式,分前后室。后室北壁本尊为释迦牟尼坐像,高17米,为云冈最大的佛像,外部经唐代泥塑重装。窟内满雕佛龛造像。窟西侧刻有两佛对坐在菩提树下,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第6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二层方形塔往,高约14米,塔柱上雕有四方佛,上面四角各有一座九层出檐小塔,驮于象背上。窟四壁满雕佛、菩萨、罗汉、飞天等造像。窟顶有三十三诸天及各种骑乘,令人目不暇接。环绕塔柱四面和东南西三壁的中下部,刻有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内容连贯,构图精巧。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内容丰富,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有代表性的一窟,也是中期造像艺术汇集的大检阅。

云冈第七、八窟位于云冈石窟的中部,为一组双窟,是云冈石窟第二期开凿较早的石窟。七窟前现存的木构建筑,是清顺治八年(1651)修建。七、八窟平面均为长方形,窟内布局上下分层,左右分段。七窟后室北壁上层天幕龛的中央,雕一交脚弥勒菩萨像,坐于狮子座上,左右备一倚坐佛像,边为二胁侍菩萨。内容仍为三世佛,且出现了造像组合。下龛为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壁与窟顶相接处雕一排伎乐人像,各执乐器演奏。东西两壁对称开凿,壁与顶部相接处雕一排千佛。下分四层雕有八个不同的佛龛。南壁凿有一门一窗,左右两侧各雕四个佛龛。门窗间有六个供养人和伎乐天人像。明窗内雕菩萨和禅定比丘。内拱内雕力上、0天王和飞天。顶部分格雕平棋,中为团莲,周雕飞天,把整个窟顶装饰得花团锦簇。第七、八窟与前期窟群比,在形制、内容、造像构成、题材等方面出现了诸多变化,从中折射出北魏社会变革的洪流。

昙曜五窟现编号第16——20窟,是由昙曜和尚主持开凿的第一期窟洞,也是云冈石窟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据《魏书·释老志》载:“和平初,……昙曜白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以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帝为楷模,雕刻五尊大像。这五窟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形制上共同特点是外壁满雕千佛,大体上都摹拟椭圆形的草庐形式,无后室。造像主要是三世佛(过去、未来、现在),主佛形体高大,占窟内主要位置。

山西旅游导游词篇十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计1100多个小龛,大小造像51000余尊,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冈石窟是在北魏中期齐凿的。北魏经历了“太武灭佛”、“文成复法”。文成帝和平年间(460——465)云冈石窟开始大规模营造,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建成,前后计60多年。初由著名的高僧昙曜主持,“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现第16至20窟就是“昙曜五窟”。现存洞窟大部分凿于太和十八年(494)迁洛前。据《水经注》记载,当时“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日新眺”。

云冈石窟雕刻在我国三大石窟中以造像气魄雄伟、内容丰富多彩见称。最小的佛像2公分。最大的高达17米,多为神态各异的宗教人物形象。石窟有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的佛传浮雕,有精雕细刻的装饰纹样,还有栩栩如生的乐舞雕刻,生动活泼,琳琅满目。其雕刻艺术继承并发展了秦汉雕刻艺术传统,吸收和融合了佛教艺术的精华,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来隋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与亚洲国家友好往来、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云冈第五、六窟在云冈石窟群中部,为孝文帝迁洛前约465——494年开凿的一组双窟。庙前有清顺治八年(1651)建造的五间四层木楼阁,朱红柱栏,琉璃瓦顶,颇为壮观。第五窟开作椭圆形草庐形式,分前后室。后室北壁本尊为释迦牟尼坐像,高17米,为云冈最大的佛像,外部经唐代泥塑重装。窟内满雕佛龛造像。窟西侧刻有两佛对坐在菩提树下,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第6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二层方形塔往,高约14米,塔柱上雕有四方佛,上面四角各有一座九层出檐小塔,驮于象背上。窟四壁满雕佛、菩萨、罗汉、飞天等造像。窟顶有三十三诸天及各种骑乘,令人目不暇接。环绕塔柱四面和东南西三壁的中下部,刻有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内容连贯,构图精巧。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内容丰富,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有代表性的一窟,也是中期造像艺术汇集的大检阅。

云冈第七、八窟位于云冈石窟的中部,为一组双窟,是云冈石窟第二期开凿较早的石窟。七窟前现存的木构建筑,是清顺治八年(1651)修建。七、八窟平面均为长方形,窟内布局上下分层,左右分段。七窟后室北壁上层天幕龛的中央,雕一交脚弥勒菩萨像,坐于狮子座上,左右备一倚坐佛像,边为二胁侍菩萨。内容仍为三世佛,且出现了造像组合。下龛为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壁与窟顶相接处雕一排伎乐人像,各执乐器演奏。东西两壁对称开凿,壁与顶部相接处雕一排千佛。下分四层雕有八个不同的佛龛。南壁凿有一门一窗,左右两侧各雕四个佛龛。门窗间有六个供养人和伎乐天人像。明窗内雕菩萨和禅定比丘。内拱内雕力上、0天王和飞天。顶部分格雕平棋,中为团莲,周雕飞天,把整个窟顶装饰得花团锦簇。第七、八窟与前期窟群比,在形制、内容、造像构成、题材等方面出现了诸多变化,从中折射出北魏社会变革的洪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