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征文(汇总1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1 04:49:27 |
  • zdfb |
  • 13页

手记是一种用来记录、记述和评价个人经历、心情和感受的一种文学形式。总结是一种整理思绪、梳理知识的方式,我想我们需要养成总结的好习惯。最后,希望大家能喜欢这些总结范文,并能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收获。

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征文篇一

在巫山县竹贤乡,大巴山深处,有一条被当地人称为“绝壁天路”的崎岖山道。道路尽头的下庄村,四面被海拔高于千米的险峻大山包围,因其仿佛置身万丈深井中,而得名“下庄”。

在竹贤乡一带,毛相林被称为“当代愚公”。20多年前,时任村支书的他带领村民们在绝壁上开凿天路,改变了下庄与世隔绝的状况。

如今,这条路已被拓宽、加固,村里先后发展起柑橘、乡村旅游等产业,“绝壁天路”又成为村民的致富路。

不甘“坐井观天”

带领村民绝壁开路。

记者近日乘车从巫山县城出发,在群山中颠簸了近两个小时才到达下庄村。20多年前,毛相林带领村民开凿的天路顺着山势蜿蜒而下,路的一侧连着绝壁,一侧临着深渊,颇为壮观。

不高的个头、花白的头发——再次见到毛相林,他的脸上又多了几道皱纹。几年前,记者就曾来到下庄村,对毛相林绝壁凿路,带领村民“愚公移山”的事迹进行过深入报道。此次故地重游,毛相林已是年近花甲的老人。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年轻时,毛相林最爱哼唱这首祖辈传下来的歌谣。正如歌谣中描述的一样,下庄村坐落于“天坑”之中,20多年前,这里不通公路,村民出村要手脚并用,翻过一道落差上千米的悬崖。

1997年,时任下庄村支书的毛相林坐在海拔1300米的山崖上,望着天坑中的下庄,心里腾起了修公路的打算。可当他说出自己的计划时,村中反对声却不少,原因很简单——修路要钱,村里拿不出。

毛相林不甘心“坐井观天”,他偷偷挪用了母亲的700多元养老钱,作为第一笔修路资金。在其带领下,村民们东拼西凑,5天时间共筹集了3960元,再加上毛相林以个人名义向信用社贷款的1万多元,下庄村民第一次向大山、向闭塞发起了挑战。

这年秋天,毛相林和村民们没日没夜地泡在工地上。大部分路段要在悬崖绝壁上开凿,没有任何机械设备,他们就用最原始的方式——将红绳缠在腰间,在半山腰荡着“秋千”勘测;用钢钎凿孔、铁锹铲土,然后填上炸药,劈山开石。

2004年,一条2米来宽、全长7.9公里的绝壁天路终于修通了,竣工那天,村民们买来长长的鞭炮,炸得震天响。

不甘落后。

发展产业铺就致富路。

“天路”改变了下庄人的命运。

有了这条路,下庄与竹贤场镇的距离由过去的一天缩短为1小时车程。随着与外界交流的逐渐频繁,下庄人发现,邻近的村庄早已依托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把下庄村远远甩在了身后。

光修路还不够,下庄的村民更盼着脱贫致富。在毛相林的带领下,不甘落后的下庄人向贫穷发起了挑战。

“要我说,打通村民的致富路,丝毫不亚于在绝壁中劈山开石。”毛相林感慨,“流血流汗我们都拼过来了,还有什么能阻拦我们呢?”每次院坝会,毛相林都给村民们打气。

与此同时,毛相林还鼓励村民种植南瓜、芝麻、小麦等农作物,配套开设了厂房,加工麻油和麦子面条,使下庄村形成以瓜果为主,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的农业产业格局。

“刚回家时,我便被漫山的柑橘树深深吸引。在毛支书的带领下,这几年,下庄村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下庄村“电商达人”王石感慨道。21岁的他是土生土长的下庄人,前年,刚刚中专。

毕业。

的他放弃沿海的工作机会返乡创业。他巧识商机,将村里的农产品放在网上销售,第一年就挣了十多万元,“尤其是村里的柑橘,每年刚一上市就成了网红‘爆款’,行情最好时,我一天共销售出200多单。”

在下庄村,这几年,像王石这样的返乡青年越来越多,为下庄发展注入了活力。去年,下庄全村人均纯收入达8000余元,比20年前增长了4倍。

打造民宿村落。

实现效益叠加。

一个绝壁中的“天坑村”,一条悬崖上的“天路”。

20多年来,全国各大媒体对下庄人战天斗地、绝壁开路的事迹进行了多次报道,“下庄精神”曾鼓舞了不少偏远贫困地区的群众。

2015年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巫山县委县政府利用帮扶资金对这条绝壁天路进行了硬化,并将路面宽度拓宽至4.5米。随着交通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城里游客将私家车开到了下庄村,慕名前来寻访下庄“天路”,感受“下庄精神”。

虽然已卸任村支书,但毛相林依旧闲不下来。这一次,他又萌发了打造民宿村落,发展乡村旅游的念头。

“下庄村地靠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资源丰富,若能将村民家的农房改造成乡间民宿,将游客留下来,就能实现农旅融合的效益叠加。”毛相林盘算着。

可是,农房改造需要资金,村民们没看到效益,都担心这是“赔本生意”。

于是,毛相林带头将自家房屋简单改造,办起了村里第一家农家民宿。“你看,以前白色的外墙被我涂黄后,更有乡村风味,室内用木条吊顶,凸显原生态气息……”毛相林领着记者在改造后的民宿中穿来穿去,兴奋地介绍自己的设计理念。

去年红叶节期间,毛相林的农家民宿平均每天能接待上百名客人,短短一个月,就为他带来上万元收入。

有了老支书带头示范,村民们积极性高涨。令人欣喜的是,今年初,县里也决定投入资金,帮助下庄村民实施民宿改造计划。目前,下庄村已改造19栋34户民宿,二期72栋88户民宿改造也已纳入规划,很快将启动建设。

“下一步,我们还将引入旅游公司,打造‘下庄古道’‘鸡冠岭’等旅游景点,并与巫山县博物馆合作,在村委会广场打造一个‘下庄精神陈列馆’,将‘下庄精神’融入到旅游开发中,让乡村旅游更有内涵……”如今,毛相林已很少吟唱那首古老的歌谣。站在“天路”的尽头,他心里还有着一箩筐打算。

br/>

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征文篇二

壁立千仞,群山合围。翻几座大山,盘过108道“之字拐”,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便映入眼帘。这里地处巫山深处,如“深井”一般,“井底”缓坡上,小楼星罗棋布,大片柑橘林连绵起伏。

毛相林是下庄村村委会主任,也是老村支书,当地人称他当代“愚公”。

成为“愚公”,是被穷逼出来的。“锁”在深山里的下庄村,以前是巫山县最穷的地方。村民外出只能徒步翻过绝壁,到县城得花两天时间。

不能让大山“困”住下庄!19开始,“愚公”毛相林带领乡亲们“移山”,用了整整7年时间,在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

路通了,产业也活了。在毛相林带动下,乡亲们种起了脐橙等水果,发展生态旅游。随之,一栋栋新楼拔地而起,一辆辆小轿车来来往往,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曾经最穷的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村民人均收入达12670元是修路前的40倍。

“要自己动手,劈山开路!”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小时候,毛相林就常听长辈们念叨。坐“井”观天,村民们有时也开玩笑说要修路,可没人敢下决心。

直到年的一天,38岁的毛相林去县里开会,发现邻村村民家里有电视机,还有车子来收购蔬菜。“没想到山里还能这么生活!”回到村里,毛相林马上召集村民们商量修路的事。

“你看这山,鸟都飞不过去。”“钱从哪里来?”“要不搬出去算了?”

大伙你一句我一句。村里有几百亩地,乡亲们不想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土地,可想到修路之难也是特别打怵。

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征文篇三

下庄的地形像一口井,三面是绝壁,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米,村民住在井底,外出只能沿着东面的缓坡爬山。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悬崖上摔死的村民有23人,摔伤的有60余人,摔残的有15人。

山外的东西运不进来,下庄的东西卖不出去,一村人就守在下庄受穷。

1997年,毛相林开始带领村民在悬崖绝壁上修路。他在动员大会上说:“不修路没得出路,不修路还会死更多的人!”

绝壁上修路就是赌命。毛相林带头在绝壁上悬空钻炮眼、安放炸药雷管,带头搬石头、铺路。晚上,他睡在窝棚最外面,在腰杆上拴根保险绳,另一头系在老树根上,怕夜里翻身掉下悬崖。他说:“我是修路发起人,最重的活、最危险的活必须带头。”

1999年,刘恒玉的女婿、28岁的沈庆富,第一个死在修路的悬崖上。50多天后,落石裹着黄会元坠向深渊。

毛相林问大家:“这路修还是不修?”大家举起了紧握的拳头:“修!”

七年修路,没钱没物资了,毛相林带头贷款1万元,他甚至将妹妹临时寄存在他那里的3000元钱“挪用”了。

七年修路,6条鲜活的生命留在了这条绝壁路上。毛相林带领村民强忍悲痛,咬牙修路。

2004年3月,一条2米多宽、8公里长的天路终于修到了山外。

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征文篇四

在巫山县竹贤乡,大巴山深处,有一条被当地人称为“绝壁天路”的崎岖山道,山下就是下庄村。19起,接任村支书的毛相林带领村民们在绝壁上开凿了这条“天路”,改变了下庄与世隔绝的状况。之后,他又带领村民发展起柑橘、乡村旅游等产业,“绝壁天路”又成为下庄的小康路。

11月18日,毛相林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其感人事迹再次在我市干部群众中传播并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向榜样看齐,以昂扬的斗志奋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榜样的故事温暖人心。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把榜样立起来,他们的故事不仅能够温暖人心,更能感染人心。

“‘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毛相林这句话让我备受鼓舞。”11月18日晚,当cctv1时代楷模发布厅开始播放毛相林先进事迹时,南川区三泉镇风吹村驻村工作队员吴萌萌刚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她聆听着毛相林绝壁凿路的感言,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庄的变化让我深深明白甩掉‘穷帽子’还得拔掉‘穷根子’,只有当‘要我脱贫’变成了‘我要脱贫’,才能真正过上好日子。”

江津区鼎山街道滨江社区综合服务专干欧长君感慨地说,“当代愚公”毛相林不等不靠、敢想敢干,带领村民向天问路的勇气与坚韧值得每一位扶贫干部学习。他将以扎根基层一线的脱贫攻坚楷模为榜样,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璧山区璧城街道扶贫办主任肖海燕则表示,毛相林及他所带领的下庄人都是创造奇迹的英雄,向榜样致敬学习的最好方式是躬身实践。现在正值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际,越到最后越要绷紧弦,与时间赛跑,继续巩固和拓展脱贫成果,建立防止返贫致贫的监测、预警、保障工作机制。同时,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精神的力量不断生长。

近年来,我市涌现出一大批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的脱贫攻坚先进典型,他们的事迹,让精神的力量不断生长。

“因为脱贫攻坚,我和毛相林成了朋友,这几年每次去下庄村考察、学习,都能感受到下庄实实在在的变化。”今年才从巫山当阳乡调至巫山双龙镇担任副镇长、双龙镇天鹅村第一书记的严克美告诉记者,毛相林坚持苦干实干,带领乡亲们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过上幸福文明生活的事迹早已根植于每一个巫山人的心底,“如今我所在的天鹅村虽然已整村脱贫,但不能松懈,我将以毛相林为榜样,继续扎根基层、扎根农村,为村民过上富裕的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得知毛相林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后,曾与毛相林一同参加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巡回报告的酉阳车田乡清明村第一书记方文激动不已。“毛相林的先进事迹我听过很多次,最让我感动的是他带领村民发展产业的故事。”方文感慨说,毛相林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未来的工作中,我要向毛相林看齐,时刻不忘人民公仆为人民的责任与担当,帮老百姓办好每一件实事。”

激励起干事创业的热情。

当前,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面对最难啃的硬骨头,“时代楷模”的力量正激励着基层干部群众,凝聚起磅礴力量。

“我们把毛相林先进事迹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不断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巫山县县委书记李春奎告诉记者,在基础设施方面,巫山县将进一步补齐水、电、路、讯、房等设施短板,保障农村地区既要有水到户,又要干净卫生;在促农增收方面,加大对贫困群众的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力度,既注重劳动力转移,让他们能身怀技能外出务工,也要注重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特色农业等本地产业,促进农民多渠道增收。在社会保障方面,强化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确保贫困群众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确保不出现因贫辍学现象。总之,脱贫攻坚越往后走,越需要各级各部门绷紧弦、加把劲,以更大决心、更强意志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陈天艳是下庄村驻村干部,大学毕业后来到下庄与毛相林并肩战斗。“毛相林是村里出了名的热心肠,义务帮村民盖房,资助贫困学生读书,每年为因修路失去亲人的村民送去腊肉香肠……他用真心换真情,当看到他上台领奖的那一刻,村子里的人都无比激动。”陈天艳告诉记者,作为新一代下庄人,在以后的工作中,她会以毛相林为榜样,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把工作做到老百姓心窝里。

过去,武隆区羊角镇艳山红村人心不齐,发展滞后,第一书记游四海上任后,融洽了干群关系,又带领村民发展中药材、优质红薯、乡村旅游等产业,让村民实现稳步增收。学习了毛相林的先进事迹后,游四海说:“不怕有个烂摊子,就怕没有好班子。我将从毛相林身上汲取榜样的力量,继续带领乡亲们干好乡村振兴这件大事,将艳山红村建设成为产业旺、百姓富、生态美的美丽乡村。”

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征文篇五

据炎陵县_网消息,中共株洲市委委员、株洲市政协副主席、中共炎陵县委书记黄诗燕同志,工作期间突发心脏病,于月29日下午不幸殉职,享年56岁。

今年8月,记者走进炎陵县深山采访。盘山公路两旁,不时出现购销两旺的黄桃交易集市;崇山峻岭间,硕果累累的桃林一望无边。

“炎陵人都知道‘大黄(书记)抓小黄(桃),抓出金黄黄’。”中村瑶族乡鑫山村村支书朱景华告诉记者,这个村40多户贫困户靠种植黄桃脱贫,“我们村靠62824棵‘摇钱树’,几乎家家盖新房、买新车。”

炎陵县黄桃办主任邓纪平告诉记者,当地山区种植水稻“三年两不收”,但约40年前从外地引进的黄桃,却特别适应这方水土,“炎陵黄桃”果肉细腻紧致、口感清甜爽滑。

“天无绝人之路。”初,在霞阳镇果农陈远高家,黄诗燕见到一棵每年能结果400多斤、收入近7000元的“桃王”。学农出身的他喜出望外:“我们要把黄桃从小打小闹的‘珍品’,变成助力脱贫攻坚的商品。”

“全县今年黄桃种植面积有8.9万亩,总产量5.18万吨,产业链综合产值20.6亿元,这些都是的十几倍。”炎陵县黄桃协会秘书长谭忠诚说,“今年3.42万名桃农人均增收2976元,有3145户贫困户户均种桃增收6200元。”

黄诗燕主政炎陵县期间力推的各类绿色农业,带动了全县约九成贫困人口显著增收。

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征文篇六

据炎陵县_网消息,中共株洲市委委员、株洲市政协副主席、中共炎陵县委书记黄诗燕同志,工作期间突发心脏病,于20__年11月29日下午不幸殉职,享年56岁。

今年8月,记者走进炎陵县深山采访。盘山公路两旁,不时出现购销两旺的黄桃交易集市;崇山峻岭间,硕果累累的桃林一望无边。

“炎陵人都知道‘大黄(书记)抓小黄(桃),抓出金黄黄’。”中村瑶族乡鑫山村村支书朱景华告诉记者,这个村40多户贫困户靠种植黄桃脱贫,“我们村靠62824棵‘摇钱树’,几乎家家盖新房、买新车。”

炎陵县黄桃办主任邓纪平告诉记者,当地山区种植水稻“三年两不收”,但约40年前从外地引进的黄桃,却特别适应这方水土,“炎陵黄桃”果肉细腻紧致、口感清甜爽滑。

“天无绝人之路。”20__年初,在霞阳镇果农陈远高家,黄诗燕见到一棵每年能结果400多斤、收入近7000元的“桃王”。学农出身的他喜出望外:“我们要把黄桃从小打小闹的‘珍品’,变成助力脱贫攻坚的商品。”

“全县今年黄桃种植面积有8.9万亩,总产量5.18万吨,产业链综合产值20.6亿元,这些都是20__年的十几倍。”炎陵县黄桃协会秘书长谭忠诚说,“今年3.42万名桃农人均增收2976元,有3145户贫困户户均种桃增收6200元。”

黄诗燕主政炎陵县期间力推的各类绿色农业,带动了全县约九成贫困人口显著增收。

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征文篇七

以前,位于竹贤乡的下庄村与世隔绝,毛相林带领村民,历时七年,用血肉之躯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8公里的出山公路。反映他们修路的壮举的“下庄精神”图片展览在全国引起轰动。路修通后,通过10多年的努力,烤烟、柑橘、养鱼、芝麻、西瓜等产业已在下庄村发展起来,仅烤烟、柑橘两项作物每亩都能增收3500—4000元,当年的全国贫困村将在今年实现脱贫目标。为了缩短农产品送进城的时间,他又带领村民拓宽了通村公路,开凿出下庄人的“致富路”。

详细内容。

上世纪的世纪之交,曾有一群“井”底人,渴望一条通向未来的生命之路,有了用生命挑战悬崖的壮举。这就是当时震撼了一代人的“下庄精神”。而今,仍在下庄村,依然是这群人,为了脱去贫穷的帽子,再次拿起锄头,向悬崖宣战,将12公里的山路拓宽成一条致富大道。

时间跨度整整。18年间,一直有一个人,在下庄村起着主心骨的作用。他就是被称为“当代愚公”,现任下庄村村主任的毛相林。毛相林,今年56岁,1992年入党。开始任村主任。由于他身材矮小,当地人称“毛矮子”。

英雄之路。

下庄村位于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的一个巨大的天坑里,现与原两河村合并。该村共有176户716人口。其中,居住在天坑内的有96户、397人。曾经的下庄,流传着这么一首打油诗: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两眼直发昏。这首民谣不知流传了多少年,多少代。它既是对下庄自然环境及地貌特征的形象写照,更是下庄人生存状态的真实反秧。村里的人要想出村,唯有徒步穿越悬崖峭壁上一条总共有108道弯的羊肠小道,到县城要走上整整三天。在凿通这条“天路”之前,300多人的村庄有153人从未到过县城,甚至还有50人从未出过村,不知公路汽车为何物,全村数十年只出过3个高中生,下庄人做梦都想走出大山。

19农历7月,支书、村主任一肩挑的毛相林从巫山县委举办的村干部培训班学习归来,坐在海拔1300米的岩口子上,望着天坑中的下庄,毛相林不停地问自己:下庄人的日子越来越紧巴。许多外出打工的青年都一去不复返,剩下的单身汉越来越多,越来越难找老婆。难道下庄就在这“井底”永远穷下去困下去吗?难道我毛矮子就硬是比别人矮一大截?望着远处直视苍穹的巨岩“笑天龙”,心里腾起了修公路的打算。“毛矮子莫是发了疯祖祖辈辈都只是感想的事,他居然敢做?”毛相林刚提出修路,村民就议论纷纷。怀疑的,担心的,嘲笑的都有。

在毛相林的带领下,一九九七年冬月十二,一个阴冷的日子。随着毛相林的一声令下,下庄人炸响了第一眼开山炮,向大山、向闭塞、向贫穷发出了挑战。动工修这条路的时候,村里只有80多个劳动力,用的是钢钎、锄头、撮箕这些最原始的工具,用肩扛手掰这些最原始的方法,一寸一寸向前掘进,村民沈庆富、黄会元等6条生命的代价和无数个日日夜夜,下庄村民硬是凿通了天坑,用血肉之躯硬是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天路”。他们修路的壮举,被原万州日报连续报道,并提炼出了“下庄精神”:勤劳友善、甘于奉献、自强不息。用图片展览的方式在万州、重庆、湖北等地展出,引起了全国性轰动。

奉献之路。

毛相林人虽矮小,但意志坚强如岩石。他家5口人,其妻长期有病,母亲70多岁。要修路,他是村干部,必须一心扑在工地上。晚上,他找妻子做思想工作。妻子抱怨:“你上有老、下有小,一家几口人张着嘴巴望着你,你还想修路?”没有办法,他只得找到母亲。母亲是个老党员,全力支持儿子:“你放心去干,干就干出点脸面。路没修好,我找你;家里有差错,你找我。”

为了修路,毛相林没日没夜地吃住在工地上,与村民们同甘共苦。为了修路,他“挪”用了母亲700元的养老钱,还以个人的名义在信用社贷款1万多元……有一次,工地上炸药、雷管快用完了,眼看就要停工了。毛相林回到家里,叫妻子把妹妹寄存在他家的3000元钱拿出来去买材料。一向温顺的妻子态度十分坚决:“不行。”毛相林轻言细语不见效果,火了。不禁上前推了妻子一掌,将妻子推了一个趔趄,险些跌倒。妻子扑了上来,和丈夫抓扭起来。后来,在母亲的调解下,妻子才答应把妹妹的钱拿去救急。

发展之路。

下庄人有不服输的性子。毛相林更具备这种性格。

以前,下庄村还可自给自足,村民们一年到头不缺粮少肉。但是,相邻的贫困村阮村通过劳务输出和发展烤烟产业,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原来别人羡慕的下庄村逐渐被甩在身后,成了一个贫困村。他带领乡亲四处考察取经,学习发展经验,找寻合适的产业。种植烤烟?不行,下庄村海拔三、四百米,不行。发展天麻种植?不行,一是成本大,二是地理气候条件不适宜。有一次,他到曲尺乡参加现场会,发现了当地的柑橘树长得喜人,村民凭借种植柑橘、小水果等,一年收入上万元。一打听,柑橘适宜中低海拔种植,下庄正适合。,下庄村500亩柑橘园基本成型。

“路通、车通,才有人通、财通。”当年曾全程参与修路的下庄村校老师张泽焱告诉记者,自从公路修通以后,村里至今已走出去20多位大学生,有的还上了名牌大学,村里有了漂亮的小学,学生们不仅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而且学校还配备了电脑,随时可以上网。张泽焱说,随着出山公路的打通,到山外闯世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村民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村民栽果树,种西瓜,拉到山外去卖,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现在,电视、洗衣机、智能手机已不是什么希罕之物,有些人家还买了私家车。

下庄村是20脱贫村。在县交委和帮扶牵头部门工商联的帮助下,下庄村的产业已然规划清晰,产业发展正迈出新的步伐。“全村在巩固300亩烤烟的基础上,又发展了500亩柑橘;还鼓励劳动力外出务工……”毛相林说,除了产业外,现在全村的水、电、路、卫生等基础设施也大为改善,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十足。“我们村要确保今年脱贫,再过二、三年基本实现小康。”毛相林告诉记者,该村还准备打造“下庄精神”教育基地,发展生态旅游产业,让村民吃上旅游饭。

致富之路。

要致富,先修路。路要宽敞了,车轮才会滚滚来。上世纪末下庄人第一次修通的路,只能通摩托车和小型农用车。每逢下雨,山上滚滚落石和泥石流,经常阻断交通。这条8公里长的公路,拉近了下庄村与外界的距离。但仍然无法承载让下庄村富裕起来的重任。眼看别村的公路车水马龙,而自个村的公路年久失修,毛相林决定再次带领村民整修公路。

年5月8日,毛相林和24位曾经参与修建8公里“生死路”的下庄勇士,主动站出来,带领村里的青壮年,对下庄出山公路进行拓宽整修。路窄了,扩。弯急了,取直……在整修公路的现场,随时可以看见毛相林忙碌的身影。有时,他与村民们一起轮锹挥锄;有时,他与技术人员盘坐在公路边,盯着图纸指划着什么。数月过去,一条2米来宽的机耕道变成了3米多的碎石路。

“我们以前修路,是为了走出天坑看看外面的世界,”毛相林的语言很直白,从来没有提及“下庄精神”几个字。“18年前修了路,村民们能出山看一看外面的世界,让子孙后代不再愚昧。”毛相林说,现在修路,是为了发展产业,大伙儿致富的渠道也拓宽了,以前交通不够通畅,更不够通达,运输成本高,很多蔬菜、经济作物卖不出去。现在,可以大力发展了。总之,让村民们不再贫穷,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但我们深信,下庄人的战天斗地、顽强拼搏、自力更生的下庄精神早已浸入到他们的骨肉和血脉之中。毛相林是其中的一员,更是其中的代表人之一。

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征文篇八

重庆市巫山县的下庄村,曾经极度偏僻、交通不便,被“锁”在“天坑”之中。起,时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的毛相林带领村民问天要路,以血肉之躯,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8公里的出山路。出山不是最终目的,带领村民发展致富、过上好日子,才是最终目的。出山公路修通后,他又带领村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历经时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并于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

一段简介,书写了一段一名共产党人不凡的人生,展现了一名老党员坚持为人民的幸福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是为民的奋斗,让毛相林瘦小的身躯顶天立地起来,是为民的奋斗,让毛相林内心的精神光辉伟大起来,是为民的奋斗,让毛相林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心中学习的榜样。

要学习他,树牢为民情怀。1995年12月,毛相林接任老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下庄的闭塞和贫困成了压在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群众日子过不好,就是心头“一块大石头”,这就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人的情怀,是他打心眼里对群众的关心与爱。我们要树牢为民情怀,把人民群众的生活放在心中,真正把人民当亲人。

要学习他,为民勇敢奋斗。为民奋斗,之于毛相林,是人生价值的体现和彰显,多年以来,毛相林带领村民奋进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也铺出一条建设美好生活的道路。奋斗是实现幸福的唯一途径,我们要紧盯着人民的幸福,用自己的奋斗,为人民谋福。

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征文篇九

下庄的地形像一口井,三面是绝壁,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米,村民住在井底,外出只能沿着东面的缓坡爬山。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悬崖上摔死的村民有23人,摔伤的有60余人,摔残的有15人。

山外的东西运不进来,下庄的东西卖不出去,一村人就守在下庄受穷。

19,毛相林开始带领村民在悬崖绝壁上修路。他在动员大会上说:“不修路没得出路,不修路还会死更多的人!”

绝壁上修路就是赌命。毛相林带头在绝壁上悬空钻炮眼、安放炸药雷管,带头搬石头、铺路。晚上,他睡在窝棚最外面,在腰杆上拴根保险绳,另一头系在老树根上,怕夜里翻身掉下悬崖。他说:“我是修路发起人,最重的活、最危险的活必须带头。”

刘恒玉的女婿、28岁的沈庆富第一个死在修路的悬崖上。50多天后落石裹着黄会元坠向深渊。

毛相林问大家:“这路修还是不修?”大家举起了紧握的拳头:“修!”

七年修路,没钱没物资了,毛相林带头贷款1万元,他甚至将妹妹临时寄存在他那里的3000元钱“挪用”了。

七年修路,6条鲜活的生命留在了这条绝壁路上。毛相林带领村民强忍悲痛,咬牙修路。

3月,一条2米多宽、8公里长的天路终于修到了山外。

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征文篇十

1997年以前,位于竹贤乡的下庄村与世隔绝,毛相林带领村民,历时七年,用血肉之躯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8公里的出山公路。反映他们修路的壮举的“下庄精神”图片展览在全国引起轰动。路修通后,通过10多年的努力,烤烟、柑橘、养鱼、芝麻、西瓜等产业已在下庄村发展起来,仅烤烟、柑橘两项作物每亩都能增收3500—4000元,当年的全国贫困村将在今年实现脱贫目标。为了缩短农产品送进城的时间,他又带领村民拓宽了通村公路,开凿出下庄人的“致富路”。

详细内容。

上世纪的世纪之交,曾有一群“井”底人,渴望一条通向未来的生命之路,有了用生命挑战悬崖的壮举。这就是当时震撼了一代人的“下庄精神”。而今,仍在下庄村,依然是这群人,为了脱去贫穷的帽子,再次拿起锄头,向悬崖宣战,将12公里的山路拓宽成一条致富大道。

时间跨度整整18年。18年间,一直有一个人,在下庄村起着主心骨的作用。他就是被称为“当代愚公”,现任下庄村村主任的毛相林。毛相林,今年56岁,1992年入党。2012年开始任村主任。由于他身材矮小,当地人称“毛矮子”。

英雄之路。

下庄村位于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的一个巨大的天坑里,现与原两河村合并。该村共有176户716人口。其中,居住在天坑内的有96户、397人。曾经的下庄,流传着这么一首打油诗: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两眼直发昏。这首民谣不知流传了多少年,多少代。它既是对下庄自然环境及地貌特征的形象写照,更是下庄人生存状态的真实反秧。村里的人要想出村,唯有徒步穿越悬崖峭壁上一条总共有108道弯的羊肠小道,到县城要走上整整三天。在凿通这条“天路”之前,300多人的村庄有153人从未到过县城,甚至还有50人从未出过村,不知公路汽车为何物,全村数十年只出过3个高中生,下庄人做梦都想走出大山。

1997年农历7月,支书、村主任一肩挑的毛相林从巫山县委举办的村干部培训班学习归来,坐在海拔1300米的岩口子上,望着天坑中的下庄,毛相林不停地问自己:下庄人的日子越来越紧巴。许多外出打工的青年都一去不复返,剩下的单身汉越来越多,越来越难找老婆。难道下庄就在这“井底”永远穷下去困下去吗?难道我毛矮子就硬是比别人矮一大截?望着远处直视苍穹的巨岩“笑天龙”,心里腾起了修公路的打算。“毛矮子莫是发了疯祖祖辈辈都只是感想的事,他居然敢做?”毛相林刚提出修路,村民就议论纷纷。怀疑的,担心的,嘲笑的都有。

在毛相林的带领下,一九九七年冬月十二,一个阴冷的日子。随着毛相林的一声令下,下庄人炸响了第一眼开山炮,向大山、向闭塞、向贫穷发出了挑战。动工修这条路的时候,村里只有80多个劳动力,用的是钢钎、锄头、撮箕这些最原始的工具,用肩扛手掰这些最原始的。

方法。

一寸一寸向前掘进村民沈庆富、黄会元等6条生命的代价和无数个日日夜夜下庄村民硬是凿通了天坑用血肉之躯硬是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天路”。他们修路的壮举被原万州日报连续报道并提炼出了“下庄精神”:勤劳友善、甘于奉献、自强不息。用图片展览的方式在万州、重庆、湖北等地展出引起了全国性轰动。

奉献之路。

毛相林人虽矮小,但意志坚强如岩石。他家5口人,其妻长期有病,母亲70多岁。要修路,他是村干部,必须一心扑在工地上。晚上,他找妻子做思想工作。妻子抱怨:“你上有老、下有小,一家几口人张着嘴巴望着你,你还想修路?”没有办法,他只得找到母亲。母亲是个老党员,全力支持儿子:“你放心去干,干就干出点脸面。路没修好,我找你;家里有差错,你找我。”

为了修路,毛相林没日没夜地吃住在工地上,与村民们同甘共苦。为了修路,他“挪”用了母亲700元的养老钱,还以个人的名义在信用社贷款1万多元……有一次,工地上炸药、雷管快用完了,眼看就要停工了。毛相林回到家里,叫妻子把妹妹寄存在他家的3000元钱拿出来去买材料。一向温顺的妻子态度十分坚决:“不行。”毛相林轻言细语不见效果,火了。不禁上前推了妻子一掌,将妻子推了一个趔趄,险些跌倒。妻子扑了上来,和丈夫抓扭起来。后来,在母亲的调解下,妻子才答应把妹妹的钱拿去救急。

发展之路。

下庄人有不服输的性子。毛相林更具备这种性格。

以前,下庄村还可自给自足,村民们一年到头不缺粮少肉。但是,相邻的贫困村阮村通过劳务输出和发展烤烟产业,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原来别人羡慕的下庄村逐渐被甩在身后,成了一个贫困村。他带领乡亲四处考察取经,学习发展。

经验。

找寻合适的产业。种植烤烟?不行下庄村海拔三、四百米不行。发展天麻种植?不行一是成本大二是地理气候条件不适宜。有一次他到曲尺乡参加现场会发现了当地的柑橘树长得喜人村民凭借种植柑橘、小水果等一年收入上万元。一打听柑橘适宜中低海拔种植下庄正适合。2013年下庄村500亩柑橘园基本成型。

“路通、车通,才有人通、财通。”当年曾全程参与修路的下庄村校老师张泽焱告诉记者,自从公路修通以后,村里至今已走出去20多位大学生,有的还上了名牌大学,村里有了漂亮的小学,学生们不仅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而且学校还配备了电脑,随时可以上网。张泽焱说,随着出山公路的打通,到山外闯世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村民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村民栽果树,种西瓜,拉到山外去卖,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现在,电视、洗衣机、智能手机已不是什么希罕之物,有些人家还买了私家车。

下庄村是2015年脱贫村。在县交委和帮扶牵头部门工商联的帮助下,下庄村的产业已然规划清晰,产业发展正迈出新的步伐。“全村在巩固300亩烤烟的基础上,又发展了500亩柑橘;还鼓励劳动力外出务工……”毛相林说,除了产业外,现在全村的水、电、路、卫生等基础设施也大为改善,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十足。“我们村要确保今年脱贫,再过二、三年基本实现小康。”毛相林告诉记者,该村还准备打造“下庄精神”

教育。

基地,发展生态旅游产业,让村民吃上旅游饭。

致富之路。

要致富,先修路。路要宽敞了,车轮才会滚滚来。上世纪末下庄人第一次修通的路,只能通摩托车和小型农用车。每逢下雨,山上滚滚落石和泥石流,经常阻断交通。这条8公里长的公路,拉近了下庄村与外界的距离。但仍然无法承载让下庄村富裕起来的重任。眼看别村的公路车水马龙,而自个村的公路年久失修,毛相林决定再次带领村民整修公路。

2015年5月8日,毛相林和24位曾经参与修建8公里“生死路”的下庄勇士,主动站出来,带领村里的青壮年,对下庄出山公路进行拓宽整修。路窄了,扩。弯急了,取直……在整修公路的现场,随时可以看见毛相林忙碌的身影。有时,他与村民们一起轮锹挥锄;有时,他与技术人员盘坐在公路边,盯着图纸指划着什么。数月过去,一条2米来宽的机耕道变成了3米多的碎石路。

“我们以前修路,是为了走出天坑看看外面的世界,”毛相林的语言很直白,从来没有提及“下庄精神”几个字。“18年前修了路,村民们能出山看一看外面的世界,让子孙后代不再愚昧。”毛相林说,现在修路,是为了发展产业,大伙儿致富的。

渠道。

也拓宽了,以前交通不够通畅,更不够通达,运输成本高,很多蔬菜、经济作物卖不出去。现在,可以大力发展了。总之,让村民们不再贫穷,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但我们深信,下庄人的战天斗地、顽强拼搏、自力更生的下庄精神早已浸入到他们的骨肉和血脉之中。毛相林是其中的一员,更是其中的代表人之一。

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征文篇十一

重庆市巫山县的下庄村,曾经极度偏僻、交通不便,被“锁”在“天坑”之中。1997年起,时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的毛相林带领村民问天要路,以血肉之躯,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8公里的出山路。

出山公路修通后,他又带领村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历经13年时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并于2016年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多年以来,毛相林带领村民奋进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也铺出一条建设美好生活的道路。

守初心,凿出“脱贫路”

老下庄村坐落在巫山县竹贤乡的大山深处,四周高山绝壁合围、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是名副其实的“天坑村”,从“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外出只有一条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到县城要走3天。

1995年12月,毛相林接任老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下庄的闭塞和贫困成了压在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当时全县村级干道建设规划是由易到难,下庄的路太艰险,未列入规划,县上何时规划修路也不确定。但下庄人要想改变贫困,唯一的“突破口”就是修通从“井底”到“井口”的公路。

看到过去封闭落后的邻村如今通了公路,家家电灯亮、户户电视响,毛相林下定决心要带领村民修路,走出贫困。在全村党员干部会上,毛相林对大家说:“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

1997年冬,毛相林带领村民在“鱼儿溪”畔正式动工修路。村民们个个腰系长绳,趴在箩筐里,吊在几百米的悬崖上打炮眼,在悬崖峭壁上放炮,炸开一处处缺口,炸出“立足之地”,稳步向前推进。

自修路以来,毛相林身上的担子最重,白天要翻山越岭到各个工地巡查安全,晚上还要在工地上总结安排工作。为了早日修通绝壁路,毛相林最长在工地驻扎了3个月没回家。

为了修路,毛相林不知磨破了多少双胶鞋,手上和脚上磨起的血泡鼓了破,破了又鼓。到2004年,整整用了7年时间,毛相林带领村民克服了一个个困难,终于在悬崖绝壁上抠出了一条8公里长的“天路”,修通了人们盼望已久与外面世界沟通的连接路、出行路,让村民们看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用真心,蹚出“致富路”

出山的路通了,青壮年走出了下庄。看着留在村里的老人、小孩,还有成片撂荒的土地,40多岁的毛相林留了下来。“我要在这片土地上开拓一条致富路。”

2005年,老下庄村和两合村合并成一村,毛相林当选为新下庄村村主任。“作为群众选出来的村干部,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是我的本分。”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毛相林坚定地说。

毛相林学历不高,但他知道,要脱贫致富,除了先修路还得发展产业。听说漆树值钱,他就带领几个青壮年爬上海拔1000多米的原始森林,挖回羊羔大木漆,在村里培育出2万余株漆树,没想到当年夏天树全部热死了。

后来他又在村里养山羊、种桑树养蚕,但都失败了……。

为此,毛相林主动在村民大会上做了检讨,他也明白了“要懂科学,不能蛮干”。虽然屡战屡败,但毛相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下庄村走出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他请来县里农业专家对下庄的气候、土壤环境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确定了发展柑橘、桃树、西瓜三大产业。为打消村民顾虑,他积极争取县农委补助,组织村民代表到曲尺乡实地考察柑橘产业,还率先种植10亩柑橘,并让开车跑运输的儿子到邻近的奉节县自费学习技术,无偿为村民提供技术支持。几年下来,全村种下650亩柑橘,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产业+农户”的模式,成立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500多亩已挂果,每年给村民增加收入200万元左右。

2019年村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670元,是修路前年收入的40多倍。毛相林带领村民历时15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蹚出了一条“致富路”。

强信心,走好“未来路”

毛相林常说:“虽然现在条件好了,但下庄精神丢不得,还要一代一代传下去。下庄人的步伐不会止于打通绝壁上的天路,不会止步于脱贫路,还要走好乡村振兴的路,走上小康路!”

为激励下一代继续奋斗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让下庄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2018年年底,毛相林积极主动向县、乡两级申请,想在下庄村建立一个下庄人事迹陈列室。

2020年4月,在县、乡两级大力支持下,下庄人事迹陈列室在下庄村文化广场建成,广场上还屹立了一座“下庄筑路英雄谱”,上面刻着108位当年以生命挑战悬崖的村民姓名,彰显了下庄人用生命和汗水铸就的不甘落后、不等不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下庄精神”,承载了毛相林这一代下庄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

2004年通路以后,全村有36人外出上小学、132人外出上中学,29人考上了大学。毛相林希望这些有知识、有见地、有文化的年轻人能回到下庄,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改变下庄的面貌。

每年过年外出务工村民回家,毛相林都要挨家挨户上门为他们讲述这些年来下庄的变化,描绘下庄美好的未来,请他们回来,为下庄的乡村振兴尽心出力。41岁的杨亨均回来成立了秀葱农业专业合作社,管理下庄的桃园,探索出新的创收门路;29岁的毛连长带着女朋友一起回来,做网络直播带货;大学生彭淦回来了,走上讲台成了下庄村小的一名老师;毛相林的儿子毛连军也回来了,参与到旅游环线建设中。

毛相林说,等他从村主任岗位上退下来,他就做下庄人事迹陈列室的义务讲解员,为大家讲述下庄人脱贫奔小康的故事。他要把下庄精神传承下去,让来到下庄的人们懂得珍惜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建设和谐富足的美丽乡村。

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征文篇十二

毛相林,男,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委会主任。原下庄村四周高山绝壁世世代代几乎与世隔绝。曾获“感动重庆十大人物”“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扶贫开发工作20xx年度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不忘初心,带领村民“劈山开路”。1997年冬,担任老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的毛相林带领村民在“鱼儿溪”畔正式动工修路——他和村民们腰系长绳,趴在箩筐里,吊在几百米的悬崖上打炮眼,在悬崖峭壁上放炮,炸开一处处缺口,炸出“立足之地”,稳步向前推进,整整用了7年时间,在悬崖绝壁上抠出了一条8公里长的“天路”,修通了人们盼望已久与外面世界沟通的连接路、出行路。

勇担使命,带领村民脱贫致富。20xx年1月,两合村合并到下庄村,村民委员会换届时,毛相林被村民高票当选为村主任。从村支书到村主任,毛相林的工作角色发生了变化,但他不辜负组织和群众信任的初心始终未变。下庄的`有形的、出行的路抠通了。但人民群众要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下庄还要再修通一条致富路。毛相林积极动员有富余劳动力的家庭外出打工。十年来,先后有百余村民外出打工,全村每年劳务收入200余万元。毛相林又动员村民种植纽荷尔,为把关技术,他挨家挨户地检查验收,手把手地教村民打窝种树。20xx年通过贫困村脱贫攻坚验收。下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写在村民脸上,甜在村民心里,也映照着毛相林花白的头发,更激发着他更深的思考。他以20年的执着坚守求证出自己的人生最大值——“成为一名群众身边的好干部。”

参加工作20多年来,毛相林带领村民在绝壁上凿出一条出山公路,在贫瘠的土地上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向毛相林同志学习,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征文篇十三

11月17日,本报报道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数十年来扎根基层一线,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展现了党员干部强烈的责任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近日,中宣部授予毛相林“时代楷模”称号,他的感人事迹在当地引起热烈反响。

“20多年前,毛相林带领着下庄人一锤一凿,凿通出山路,现在又带领村民迈向致富路。这种无私奉献的为民情怀、愚公移山的坚韧精神,值得我们年轻干部学习。我们要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驻村干部周勇说。

“学习了毛相林同志的事迹,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深深地被打动。”重庆市南川区庙坝村第一书记宋建峰说,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从毛相林身上学到很多。在关键时刻,一定咬紧牙关,冲锋在前,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

重庆市巴南区圣灯山村扶贫干部谢志耕说,下庄人脱贫摘帽,毛相林这个带头人起了重要作用。他要以毛相林为榜样,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重庆市綦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科科长谢邦金说:“毛相林是当代党员的优秀代表,我们要认真学习他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的精神,引导退役军人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重庆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方旭表示,激发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至关重要,毛相林等下庄人不等不靠、艰苦奋斗,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西南政法大学哲学系本科生崔冬赟表示,青年大学生要学习毛相林的奋斗精神,立志到基层去,将青春的“小我”融入到社会的“大我”中去,让青春之花在广阔天地绽放。

br/>

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征文篇十四

据炎陵县_网消息,中共株洲市委委员、株洲市政协副主席、中共炎陵县委书记黄诗燕同志,工作期间突发心脏病,于2019年11月29日下午不幸殉职,享年56岁。

今年8月,记者走进炎陵县深山采访。盘山公路两旁,不时出现购销两旺的黄桃交易集市;崇山峻岭间,硕果累累的桃林一望无边。

“炎陵人都知道‘大黄(书记)抓小黄(桃),抓出金黄黄’。”中村瑶族乡鑫山村村支书朱景华告诉记者,这个村40多户贫困户靠。

种植。

黄桃脱贫,“我们村靠62824棵‘摇钱树’,几乎家家盖新房、买新车。”

炎陵县黄桃办主任邓纪平告诉记者,当地山区种植水稻“三年两不收”,但约40年前从外地引进的黄桃,却特别适应这方水土,“炎陵黄桃”果肉细腻紧致、口感清甜爽滑。

“天无绝人之路。”2012年初,在霞阳镇果农陈远高家,黄诗燕见到一棵每年能结果400多斤、收入近7000元的“桃王”。学农出身的他喜出望外:“我们要把黄桃从小打小闹的‘珍品’,变成助力脱贫攻坚的商品。”

“全县今年黄桃种植面积有8.9万亩,总产量5.18万吨,产业链综合产值20.6亿元,这些都是2011年的十几倍。”炎陵县黄桃协会秘书长谭忠诚说,“今年3.42万名桃农人均增收2976元,有3145户贫困户户均种桃增收6200元。”

黄诗燕主政炎陵县期间力推的各类绿色农业,带动了全县约九成贫困人口显著增收。

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征文篇十五

毛相林,男,汉族,中共党员,1959年1月出生,重庆巫山人,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主任。荣获“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扶贫开发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担任老下庄村支书的毛相林带领村民向绝壁挑战历经7年时间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改任撤并后的新村主任毛相林又带领村民脱贫攻坚历经时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

他是带领村民不等不靠、艰苦奋斗、拔除穷根的优秀基层党员干部代表。原下庄村四周高山绝壁合围,外出只有一条盘旋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世世代代几乎与世隔绝。

19,毛相林带领村民,以最原始的方式,在空中荡,壁上爬,用钢钎撬,用雷管炸,用两脚蹬,历时7年,用血肉之躯在原下庄村四周高山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8公里的“天路”。

出山公路修通后,他又带领村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通过多年努力,让贫穷落后的面貌大大改观。,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

修通一条出山路。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这是老下庄村的真实写照。下庄四周高山绝壁合围,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几乎与世隔绝。

全村4个社,96户、近400人住在“井”底。从“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井底”海拔仅200余米,与外界联系,只有3条小路。其中一条“大路”有3个大台阶,108道“之字拐”。由于条件所限,四面环山的地理环境、下庄人过着苦种薄收的日常生计。

年7月,接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不久的毛相林,从县城参加完村干部培训班回来,坐在老下庄的“井口”之上,鸟瞰海拔1100多米的那个酷似天坑的古老村子,心底倒海翻江:改革开放都这么多年了,外面的世界一天一个样,如果再过些年下庄还是老样子,我这村支书就有愧百姓,简直就是白干了。

那时,毛相林下定决心,要努力改变下庄村的落后面貌。要改变,唯一的“突破口”就是修路。修通从“井底”到“井口”的乡村公路。

回家后的毛相林当晚便召开群众会,掷地有声地提议修公路。有人议论,有人摇头,有人怀疑一无资金二无机械,要硬生生在悬崖上抠一条路,当时的村民没这个底气和勇气。毛相林并没有泄气,他扳起指头给村民们算起了细账,告诉村民:“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通过反反复复的打嘴仗算细账,村民总算达成共识,同意修路。

1997年11月12日,下庄人终于在寒风刺骨的一个大雪天,在“鱼儿溪”畔炸响了第一个向封闭与贫困宣战的开山炮。

没有炮眼,放红绳凿;没有挖机,用双手刨……在峭壁悬崖上,不能爬行也不能站立。就腰系长绳,放到山间悬空钻炮眼,放一炮炸个“立足之地”。就这样,村民们在空中荡,壁上爬。分好几个施工班,多处开炮,在半山腰炸开一处处缺口,形成一个个石礅,然后“步步为营”向前推进。

修路难,在悬崖绝壁上凿路难上加难。男男女女带着工具和干粮来到工地,以洞穴、岩壁作为安身落脚之处。为防止晚上睡觉翻身掉下悬崖,他们便在腰间拴根“保险绳”,绳子的一头拴在岩缝的老树根上。为鼓舞群众士气,毛相林与村组干部一起向群众发誓:不贪占便宜,誓死修通公路!公路在村民整齐的号子声中一尺一寸地向前艰难延伸。毛相林的担子更重,白天要翻山越岭到各个工地巡查安全,晚上还要在工地上总结安排工作。

为了修路,毛相林“挪”用了母亲700元的养老钱和妹妹寄存的3000元家具款,还以个人的名义向农村信用社贷款1万元;为了修路,毛相林不知磨破了多少双胶鞋,手上和脚上磨起的血泡鼓了破,破了又鼓。在他的带动下,一些县城打工的村民也自发回村加入筑路队伍,甚至有老人主动请缨到工地做饭。

从不轻易掉眼泪的毛相林哭过,但他从未绝望过。他常说,我个人解决不了的还有组织在,下级解决不了的还有上级在。,巫山县委县政府将下庄路纳入全县重点工程建设,给予物资支持。

最终,历经七年鏖战,初,悬岸绝壁间一条长达8公里的“抗争之路”通车了,几辈人渴盼的出山公路梦想成真。

修出一条致富路。

201月,两合村合并到下庄村,村民委员会换届时,毛相林被村民高票当选为村主任。从村支书到村主任,毛相林的工作角色发生了变化,但他不辜负组织和群众信任的初心始终未变。下庄的有形的、出行的路抠通了。但人民群众要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下庄还要再修通一条致富路。

毛相林积极动员有富余劳动力的家庭外出打工。十年来,先后有百余村民外出打工,全村每年劳务收入200余万元。毛相林又动员村民种植纽荷尔,为把关技术,他挨家挨户地检查验收,手把手地教村民打窝种树。

几年来,全村种下650亩纽荷尔,成立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500多亩已试花挂果,预计给村民增加收入200万元。毛相林还鼓励村民种植了几百亩的西瓜和南瓜。仅西瓜一项,村民年均收入3000多元。

细数村民的增收门路,毛相林将其概括为“三色”经济:蓝色(劳务输出)、绿色(西瓜)、橙色(纽荷尔)。正是在“三色”经济的催化下,村民的腰包鼓了。20通过贫困村脱贫攻坚验收。

下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写在村民脸上,甜在村民心里,也映照着毛相林花白的头发,更激发着他更深的思考。他以的执着坚守求证出自己的人生最大值——“成为一名群众身边的好干部。”

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征文篇十六

重庆市巫山县的下庄村,曾经极度偏僻、交通不便,被“锁”在“天坑”之中。1997年起,时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的毛相林带领村民问天要路,以血肉之躯,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8公里的出山路。出山不是最终目的,带领村民发展致富、过上好日子,才是最终目的。出山公路修通后,他又带领村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历经13年时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并于2016年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

一段简介,书写了一段一名共产党人不凡的人生,展现了一名老党员坚持为人民的幸福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是为民的奋斗,让毛相林瘦小的身躯顶天立地起来,是为民的奋斗,让毛相林内心的精神光辉伟大起来,是为民的奋斗,让毛相林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心中学习的榜样。

要学习他,树牢为民情怀。1995年12月,毛相林接任老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下庄的闭塞和贫困成了压在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群众日子过不好,就是心头“一块大石头”,这就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人的情怀,是他打心眼里对群众的关心与爱。我们要树牢为民情怀,把人民群众的生活放在心中,真正把人民当亲人。

要学习他,为民勇敢奋斗。为民奋斗,之于毛相林,是人生价值的体现和彰显,多年以来,毛相林带领村民奋进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也铺出一条建设美好生活的道路。奋斗是实现幸福的唯一途径,我们要紧盯着人民的幸福,用自己的奋斗,为人民谋福。

要学习他,甘于讲求奉献。多年的奋斗,在毛相林的带领下,形成了以奋斗为核心的下庄精神,他说,他退休后还要把下庄精神传承下去,让来到下庄的人们懂得珍惜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建设和谐富足的美丽乡村。奉献,是毛相林给我们最直观的印象,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时刻树牢奉献意识,以“无私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和姿态面对人民群众。

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征文篇十七

重庆市巫山县的下庄村,曾经极度偏僻、不便,被“锁”在“天坑”之中。1997年起,时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的毛相林带领村民问天要路,以血肉之躯,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8公里的出山路。出山不是最终目的,带领村民发展致富、过上好日子,才是最终目的。出山公路修通后,他又带领村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历经13年时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并于20xx年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

一段简介,书写了一段一名共产党人不凡的人生,展现了一名老坚持为人民的幸福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是为民的奋斗,让毛相林瘦小的身躯顶天立地起来,是为民的奋斗,让毛相林内心的精神光辉伟大起来,是为民的奋斗,让毛相林成为广大干部心中学习的榜样。

要学习他,树牢为民情怀。1995年12月,毛相林接任老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下庄的闭塞和贫困成了压在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群众日子过不好,就是心头“一块大石头”,这就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人的情怀,是他打心眼里对群众的关心与爱。我们要树牢为民情怀,把人民群众的生活放在心中,真正把人民当亲人。

要学习他,为民勇敢奋斗。为民奋斗,之于毛相林,是人生价值的体现和彰显,多年以来,毛相林带领村民奋进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也铺出一条建设美好生活的道路。奋斗是实现幸福的唯一途径,我们要紧盯着人民的幸福,用自己的奋斗,为人民谋福。

要学习他,甘于讲求奉献。多年的奋斗,在毛相林的带领下,形成了以奋斗为核心的下庄精神,他说,他退休后还要把下庄精神传承下去,让来到下庄的人们懂得珍惜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建设和谐富足的美丽乡村。奉献,是毛相林给我们最直观的印象,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时刻树牢奉献意识,以“无私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和姿态面对人民群众。

据炎陵县_网消息,中共株洲市委委员、株洲市政协副主席、中共炎陵县委书记黄诗燕同志,工作期间突发心脏病,于20xx年11月29日下午不幸殉职,享年56岁。

今年8月,记者走进炎陵县深山采访。盘山公路两旁,不时出现购销两旺的黄桃交易集市;崇山峻岭间,硕果累累的桃林一望无边。

“炎陵人都知道‘大黄(书记)抓小黄(桃),抓出金黄黄’。”中村瑶族乡鑫山村村支书朱景华告诉记者,这个村40多户贫困户靠种植黄桃脱贫,“我们村靠62824棵‘摇钱树’,几乎家家盖新房、买新车。”

炎陵县黄桃办主任邓纪平告诉记者,当地山区种植水稻“三年两不收”,但约40年前从外地引进的黄桃,却特别适应这方水土,“炎陵黄桃”果肉细腻紧致、口感清甜爽滑。

“天无绝人之路。”20xx年初,在霞阳镇果农陈远高家,黄诗燕见到一棵每年能结果400多斤、收入近7000元的“桃王”。学农出身的他喜出望外:“我们要把黄桃从小打小闹的‘珍品’,变成助力脱贫攻坚的商品。”

“全县今年黄桃种植面积有8.9万亩,总产量5.18万吨,产业链综合产值20.6亿元,这些都是20xx年的十几倍。”炎陵县黄桃协会秘书长谭忠诚说,“今年3.42万名桃农人均增收2976元,有3145户贫困户户均种桃增收6200元。”

黄诗燕主政炎陵县期间力推的各类绿色农业,带动了全县约九成贫困人口显著增收。

毛相林常说:“虽然现在条件好了,但下庄精神丢不得,还要一代一代传下去。下庄人的步伐不会止于打通绝壁上的天路,不会止步于脱贫路,还要走好乡村振兴的路,走上小康路!”

为激励下一代继续奋斗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让下庄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

为激励下一代继续奋斗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让下庄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20xx年年底,毛相林积极主动向县、乡两级申请,想在下庄村建立一个下庄人事迹陈列室。

20xx年4月,在县、乡两级大力支持下,下庄人事迹陈列室在下庄村文化广场建成,广场上还屹立了一座“下庄筑路英雄谱”,上面刻着108位当年以生命挑战悬崖的村民姓名,彰显了下庄人用生命和汗水铸就的不甘落后、不等不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下庄精神”,承载了毛相林这一代下庄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

20xx年通路以后,全村有36人外出上小学、132人外出上中学,29人考上了大学。毛相林希望这些有知识、有见地、有文化的年轻人能回到下庄,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改变下庄的面貌。

每年过年外出务工村民回家,毛相林都要挨家挨户上门为他们讲述这些年来下庄的变化,描绘下庄美好的未来,请他们回来,为下庄的乡村振兴尽心出力。41岁的杨亨均回来成立了秀葱农业专业合作社,管理下庄的桃园,探索出新的创收门路;29岁的毛连长带着女朋友一起回来,做网络直播带货;大学生彭淦回来了,走上讲台成了下庄村小的一名老师;毛相林的儿子毛连军也回来了,参与到旅游环线建设中。

毛相林说,等他从村主任岗位上退下来,他就做下庄人事迹陈列室的义务讲解员,为大家讲述下庄人脱贫奔小康的故事。他要把下庄精神传承下去,让来到下庄的人们懂得珍惜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建设和谐富足的美丽乡村。

老下庄村坐落在巫山县竹贤乡的大山深处,四周高山绝壁合围、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是名副其实的“天坑村”,从“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外出只有一条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到县城要走3天。

1995年12月,毛相林接任老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下庄的闭塞和贫。

困成了压在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当时全县村级干道建设规划是由易到难,下庄的路太艰险,未列入规划,县上何时规划修路也不确定。但下庄人要想改变贫困,唯一的“突破口”就是修通从“井底”到“井口”的公路。

看到过去封闭落后的邻村如今通了公路,家家电灯亮、户户电视响,毛相林下定决心要带领村民修路,走出贫困。在全村党员干部会上,毛相林对大家说:“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

1997年冬,毛相林带领村民在“鱼儿溪”畔正式动工修路。村民们个个腰系长绳,趴在箩筐里,吊在几百米的悬崖上打炮眼,在悬崖峭壁上放炮,炸开一处处缺口,炸出“立足之地”,稳步向前推进。

自修路以来,毛相林身上的担子最重,白天要翻山越岭到各个工地巡查安全,晚上还要在工地上总结安排工作。为了早日修通绝壁路,毛相林最长在工地驻扎了3个月没回家。

为了修路,毛相林不知磨破了多少双胶鞋,手上和脚上磨起的血泡鼓了破,破了又鼓。到20xx年,整整用了7年时间,毛相林带领村民克服了一个个困难,终于在悬崖绝壁上抠出了一条8公里长的“天路”,修通了人们盼望已久与外面世界沟通的连接路、出行路,让村民们看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11月17日,本报报道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数十年来扎根基层一线,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展现了党员干部强烈的责任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近日,中宣部授予毛相林“时代楷模”称号,他的感人事迹在当地引起热烈反响。

“20多年前,毛相林带领着下庄人一锤一凿,凿通出山路,现在又带领村民迈向致富路。这种无私奉献的为民情怀、愚公移山的坚韧精神,值得我们年轻干部学习。我们要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驻村干部周勇说。

“学习了毛相林同志的事迹,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深深地被打动。”重庆市南川区庙坝村第一书记宋建峰说,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从毛相林身上学到很多。在关键时刻,一定咬紧牙关,冲锋在前,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

重庆市巴南区圣灯山村扶贫干部谢志耕说,下庄人脱贫摘帽,毛相林这个带头人起了重要作用。他要以毛相林为榜样,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重庆市綦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科科长谢邦金说:“毛相林是当代党员的优秀代表,我们要认真学习他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的精神,引导退役军人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重庆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方旭表示,激发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至关重要,毛相林等下庄人不等不靠、艰苦奋斗,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西南政法大学哲学系本科生崔冬赟表示,青年大学生要学习毛相林的奋斗精神,立志到基层去,将青春的“小我”融入到社会的“大我”中去,让青春之花在广阔天地绽放。

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征文篇十八

出山的路通了,青壮年走出了下庄。看着留在村里的老人、小孩,还有成片撂荒的土地,40多岁的毛相林留了下来。“我要在这片土地上开拓一条致富路。”

老下庄村和两合村合并成一村毛相林当选为新下庄村村主任。“作为群众选出来的村干部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是我的本分。”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毛相林坚定地说。

毛相林学历不高,但他知道,要脱贫致富,除了先修路还得发展产业。听说漆树值钱,他就带领几个青壮年爬上海拔1000多米的原始森林,挖回羊羔大木漆,在村里培育出2万余株漆树,没想到当年夏天树全部热死了。

后来他又在村里养山羊、种桑树养蚕,但都失败了……。

为此,毛相林主动在村民大会上做了检讨,他也明白了“要懂科学,不能蛮干”。虽然屡战屡败,但毛相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下庄村走出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他请来县里农业专家对下庄的气候、土壤环境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确定了发展柑橘、桃树、西瓜三大产业。为打消村民顾虑,他积极争取县农委补助,组织村民代表到曲尺乡实地考察柑橘产业,还率先种植10亩柑橘,并让开车跑运输的儿子到邻近的奉节县自费学习技术,无偿为村民提供技术支持。几年下来,全村种下650亩柑橘,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产业+农户”的模式,成立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500多亩已挂果,每年给村民增加收入200万元左右。

村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670元,是修路前年收入的40多倍。毛相林带领村民历时15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蹚出了一条“致富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