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教育》读后感300字(大全15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10:45:02 |
  • zdfb |
  • 10页

读后感是对读完一本书后的感受和体会的总结,它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书中的内容。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有深度的读后感呢?首先,我们需要全面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提炼出核心观点和感受。以下是一些名人的读后感,他们对作品的评价和观点或许能够启发你对作品的理解和想法。

《人的教育》读后感300字篇一

读了林格先生的《教育是没有用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章《习惯是教育的最终成果》。尤其是在全国推行的六大习惯,我更觉得非常全面。

习惯与做人品格的培养存在着一种线性关系,人格决定了人的发展发向。如果健全的人格是一个大屋子,那么需要找到门和把手,否则知其门不得而入。这个门把手,就是习惯。

养成教育课题组经过三年的论证最终确定以下六大习惯向全国推广:1、把一件事情做到底;2、孝敬父母;3、说了就一定要努力去做;4、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5、认真写字;6、从错误中反思自己。

林格先生认为:习惯是教育的最终成果,一个人习惯的好坏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在我们的身边不乏有这样的家长,认为学习成绩是最重要的,只要成绩好了,其它的都不重要。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试想一个人成绩再好,就算考上大学了,没有一个好习惯,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吗?能在以自学为主的大学校园里取得更大的收获吗?进入社会能找到一个好工作吗?能在自己的工作上创出一番事业吗?有一句话叫“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成绩只是“芝麻”,而好的习惯才是“西瓜”。

曾经看过一则故事:父子两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

习惯形成你的能量。”用行动培养习惯,用习惯收获性格,而性格会照亮你的人生。

俗话说的好:习惯成自然,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人的一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齐白石老先生说:“养成好习惯,必有好人生。”

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一种习惯。你的习惯无法改变,但可以用好的习惯来替代。成功很简单,只要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养成习惯,如此而已。

《人的教育》读后感300字篇二

当在同事那里看到这本书时,名字很吸引我。为什么浪漫的象征“玫瑰”,和在别人眼里严肃的职业“教育”,联系到一起的呢?好奇的拿起它,却怎么也不能放下,被它深深地打动了。心灵鸡汤不过如此吧!

在书的封面有这样一段小字:“我们萧萧的树叶都有声响回答那风和雨,你是谁呢,那样沉默着?我不过是一朵花。是的,我只不过是一朵小花,带着一丝芬芳,和着风和雨,我却执着地孕育着,盛开着,以最大的努力回报春天。”

除了自序“我在成长,我在写”之外,这本书有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写了作者的教学随感反思并就学生和自己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与朋友的交流等。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所感;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见闻,并对中国和日本教育的进行了对比而产生了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博览群书的读后感。

书中有篇文章《心中盛满阳光》,文章里的每个字都能触动自己的心,不忍割舍就全部抄写到读书笔记中永远保留着。开头是这样的,如果你把所处的环境看成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如果你把周围的人群看成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如果你把所处的环境变化魔鬼,你就在制造地狱;如果你把周围地人群变成天使,你就在营造天堂。

好花要有好心情赏,有好的心情才能欣赏到好的风光。你的内心如果是一团火,你就能释放出光和热。因此,面对教育的系列让人不满的现象,面对自己的专业成长的困惑与压力,我们要从中寻找阳光、快乐的地方——根系教育的土壤,理想滚烫于心,紧贴地面行走,激-情向上生长。退去浮华留下平实。让我们踏实前进,留下深深的足迹。

如新课程改革在给我们带来了契机的同时,也随之会伴随着许多问题的出现,在探索的道路上我们肯定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出现许多新矛盾。需要我们所有的探索者手牵手,朝前走。“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懂得关怀,获得朋友;懂得开心,获得轻松;懂得遗忘,获得自由——就能是你心中盛满阳光。愿你我的心中都如窦老师所写,在彼此的心中盛满阳光。

《人的教育》读后感300字篇三

福禄培尔,德国教育家,幼儿园运动的创始人。其教育理论以德国古典哲学和早期进化思想为主要根据,以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主张为教育思想的主要渊源,福禄培尔的一生的贡献主要在学前教育方面。他曾经详细地研究了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并在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建立了一套幼儿园教育体系,并组织幼儿园教师进行训练,大力倡导幼儿园运动,在教育史上开创了幼儿教育的新纪元,被誉为“幼儿教育之父”。1826年写了《人的教育》一书。

《人的教育》是一本著名的教育论著,作者福禄培尔关于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是他一生活动的主要方面。《人的教育》就是一部泛论儿童时期学前和学校教育的书。书中,作者主张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反对强制性教育和压制儿童的发展,重视儿童积极活动和发展儿童个性以及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主张人的一切发展阶段教育的连续性等。

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是“总论”;第二章是“幼儿期的人”;第三章是“少年期的人”;第四章是“学生期的人”;第五章是“整体的概观和结论”。

(一)第一章是“总论”,阐述了作者教育的基本理论。

关于人的发展阶段,福禄培尔把人的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

一是幼儿期;。

二是少年期;。

三是学生期。

论教育的两个原则:

1、“教育适应自然发展”原则。

在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中,“教育适应自然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原则。在他看来,教育适应自然的发展,在于反对违反自然的人为干涉的教育,使人像自然那样按照其本性发展。

2、“自动发展”原则。

福禄培尔关于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人的“自动”发展的原则。福禄培尔认为,这种“自动”发展是个体利用自我能动的力量,通过内部表现于外部和外部表现于内部的两个阶段实现的。福禄培尔之所以提出人的“自动”发展的教育原则,还在于反对旧教育对儿童的束缚。

但福禄培尔并没有因此使儿童的发展绝对自由化,而排斥外部力量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总之,在他看来,不同的教育手段对儿童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同的。福禄培尔认为,学校作为一种教育机构,应当把外部世界以及作为外部世界处于密切联系的学生自己呈现在学生面前。学校教育的目的是按照自觉的内在联系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二)第二章是“幼儿期的人”。

幼儿期任务:智育—情感的激发、自制习惯的养成、由观察事物引向图画和对数目的认识。途径:游戏和说话,“游戏是人在这一阶段上最纯洁的精神产物,同时是人的整个生活、人和一切事物内部隐藏着的自然生活的样品和复制品。所以,游戏给人以快乐、自由、满足,内部和外部的平静,同周围世界的和平相处。一切善的根源在于它、来自于它、产生于它。”

(三)第三章是“少年期的人”。

少年期任务:学习(使外部的东西称为内部的东西)。途径:实例、语言、游戏、家庭生活。“这个阶段儿童的游戏总是带有独特的、与儿童的内心生活相适应的性质”,“在这些游戏游戏中得到充分滋养的绝不仅仅是身体的,或者说肉体的力量,也在不断增长地、肯定地、可靠地显示出精神和道德的力量。”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生活对儿童来说就是他的生活的楷模,会对他的生活发生强烈的影响。父母应当让儿童学会分担家庭中的事务,不应拒绝孩子帮助做事的自发要求,而应加以支持和肯定,让其自然良性地发展。

(四)第四章是“学生期的人”。

1、各门教学科目。

(1)宗教。

福禄培尔认为,宗教是人的心灵的反映,宗教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宗教信仰,使之认识人与上帝的关系,永远信赖上帝,并且按照上帝的旨意行事。宗教应当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优先地位。

(2)自然常识与数学。

福禄培尔认为,“凡宗教说到和表达的东西,自然都会显示和表现出来。”自然界是上帝意志的体现;只有信仰上帝,才能认识自然,才能研究自然。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应当把自然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应当让儿童在观察和接触自然的过程中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掌握基本的自然常识。

数学在自然教学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既属于人又属于自然,是人与自然、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思维与感觉之间的媒介;它是思维的产物,同时又反映了自然界的统一性,其数、形、量三方面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三位一体。因此,福禄培尔认为,没有数学的教育是站不住脚的、不完全的。

(3)语言。

福禄培尔认为,宗教和自然分别属于内部与外部两个不同的世界,而把这两个世界联系在一起的是语言。三者组成了一个不可分的统一体,其共同的目的是把内在的本质揭示出来,而语言的这种作用更为明显。语言和数学一样也具有双重性,它既是人的精神活动的表现,又具有一定的自然属性,如文字、语音等。福禄培尔进一步指出,书写和阅读练习在语言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学习书写和阅读,人才会成为具有人格的人,儿童才会成为真正的学生,学校也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学校。因此,儿童必须在阅读和书写上花费一定的功夫。

(4)艺术。

福禄培尔指出,人除了追求宗教和自然以外,还要追求人的自我表现,即表现人的内心生活,这便是艺术。艺术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培养艺术家,而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使人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按照艺术表现的材料和方式的不同,福禄培尔将艺术划分为音乐、绘画、雕塑三种。他指出,儿童在幼小的时候便表现出了艺术才能的萌芽,如通过颜色和绘画等表现自己的要求,因此,艺术教育应从小进行,作为学校的正式科目。

2、关于学校和家庭的问题。

福禄培尔十分重视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认为二者的协调一致是学校教育首要的和必不可少的条件。学校与家庭两者所拥有的共同生活分为10个方面:宗教意识唤醒和养成;身体的锻炼;自然及外界的观察;诗歌的掌握;语言的练习;由简到繁的手工练习;线条练习;各种颜色的辨别和着色练习;游戏;讲述故事、寓言、童话等。

福禄培尔指出,上述所有活动分散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之中,分散在人类的一般生活中。为此,应当让儿童参加一定的家务劳动;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安排他们从事相应的家务劳动。福禄培尔把劳动称为“劳作浴”,认为学生经过劳动的洗浴之后,不仅身体得到锻炼,而且精神活动得到加强。

《人的教育》读后感300字篇四

我是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师,平日里耕耘在教学一线,忙忙碌碌的,用在阅读上的时间就少了,但是对书本的渴望却越积越多。在上一学期我有幸参与到特级教师黄咏梅工作室中,工作室开展的“阅读阅快乐”活动点燃了学员们阅读的热情,也激发了我挤出时间来阅读的源动力。在指导老师黄咏梅老师推荐的阅读书目中我看到了《人的教育》这本书,我一下子就被书名深深吸引住了。有个发自内心的声音对我说一定要选它,一定要读一读这本书。为什么呢?身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该关注的不正是人的教育吗?书名引发了我教育理念的共鸣,利用假期我如饥似渴的读完了这部教育名著,可谓“收获满满”。

一、了解了福禄培尔的生平事迹,拓展了眼见。

福禄培尔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他出生在德国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自幼丧母,父亲整日忙碌无暇管教,继母对他也很冷漠。因而福禄培尔的童年是孤独、寂寞的。童年的遭遇使得福禄培尔对儿童教育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也推动他创办了世界上的第一所幼儿园,并探索、研究及实践了一套完整的幼儿教育体系,写下了著名的教育论著《人的教育》,在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理解了福禄培尔教育的核心理念,教育要顺应儿童发展的内在规律。

通读《人的教育》全书,可以看出福禄培尔是一位虔诚的徒,他认为既然人性是神性的派生,而神是全智、全能、全爱的,所以人性也是善良的,天生就有一种发展的可能性。这是一种性善论的观点。基于人性本善的认知,福禄培尔得出了教育的基本规则,教育要尽量顺应儿童发展的内在规律,要为儿童的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不能去破坏儿童的天性,除非这种天性遭到破坏,否则不应采取任何的干预措施。我们可以看到这一规则认知在今天依然有着广泛的、强大的影响力。

德国是资源缺乏的国家,在欧洲国家中人口最多的,科技发展很高,腐败水平低。许多跨国公司的总部像大众、戴姆勒(daimler)、西门子(siemens)和宝马都位于德国。它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主要依靠的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群体。德国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完美的系统著称。可是对于儿童,严谨的德国人似乎多了些宽容,他们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甚至于对于那些在常人眼里的“问题”儿童,他们也能找出孩子闪光的一面。德国的儿童教育能达到今天的高水平绝对有教育先行者福禄培尔不可磨灭的功绩。

四、福禄培尔在他的教育实践中非常强调情感教育,并把“教育适应自然”作为其一以贯之的重要原则。

福禄培尔把对人的教育和对自然物的栽培进行类比后指出,在对待自然物方面,我们的做法常常是正确的。很多人都知道,如果需要动植物健康茁壮地成长,就必须给它们提供适宜、宽松的环境,要反对揠苗助长,要反对粗暴的干预和意志的强加。但是,在对待人的问题上,人们却会走上完全相反的道路。尽管人与动植物的成长遵循的是同一条法则,但人们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却喜欢把他们当作橡皮泥,认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来随意地塑造,结果是孩子的成长与他们的天性背道而驰。为此,福禄培尔呼吁,教育者在教育孩子时要适应孩子的本性,让他们遵循其规律自由地成长,就像我们对待花园中的葡萄藤一样。

五、我们倡导的“生本教育”可谓对《人的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当我读到这一段文章自然而然的联系到我们今天在教学中倡导的“生本教育”。“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主持开展的,由课题研究带动的大型教育整体改革实践。生本教育主张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从“教育适应自然”和“生本教育”的观点看,教师的使命是什么呢?就是为学生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为学生的生长提供自由支配的时间,另一方面是为学生的生长提供专业的好老师。如果说学生的天性就是与生俱来的种.种禀赋,那么,教育就要为这些禀赋的生长提供外在的自由。外在自由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自由支配的时间。从词源学上讲,希腊文的“学校”(school)本身就是从“闲暇”(shule)中派生出来的。在希腊人看来,到学校上学就意味着从日常琐事中抽离出来,有充裕的闲暇,可以专注地体验和沉思,在这种体验和沉思中,人的心智能力得到了生长。

更多在本书阅读中的收获数不胜数,无法一一列举。我在阅读中趟过了书籍的长河,在静思中感悟了教育的真谛。阅读是与古老的睿智的作者用书籍去沟通交流;阅读是对灵魂的一种洗练,阅读还是对教育先知思想的传承。阅读是幸福的、阅读是快乐的,这样的幸福与快乐真是多多益善。带着阅读的幸福与快乐,投身于不平凡的教育事业中去,“余愿足矣”。

《人的教育》读后感300字篇五

福禄培尔,德国教育家,幼儿园运动的创始人。其教育理论以德国古典哲学和早期进化思想为主要根据,以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主张为教育思想的主要渊源,福禄培尔的一生的贡献主要在学前教育方面。他曾经详细地研究了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并在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建立了一套幼儿园教育体系,并组织幼儿园教师进行训练,大力倡导幼儿园运动,在教育史上开创了幼儿教育的新纪元,被誉为“幼儿教育之父”。1826年写了《人的教育》一书。

《人的教育》是一本著名的教育论著,作者福禄培尔关于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是他一生活动的主要方面。《人的教育》就是一部泛论儿童时期学前和学校教育的书。书中,作者主张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反对强制性教育和压制儿童的发展,重视儿童积极活动和发展儿童个性以及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主张人的一切发展阶段教育的连续性等。

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是“总论”;第二章是“幼儿期的人”;第三章是“少年期的人”;第四章是“学生期的人”;第五章是“整体的概观和结论”。

关于人的发展阶段,福禄培尔把人的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

一是幼儿期;

二是少年期;

三是学生期。

1、“教育适应自然发展”原则。

在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中,“教育适应自然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原则。在他看来,教育适应自然的发展,在于反对违反自然的人为干涉的教育,使人像自然那样按照其本性发展。

2、“自动发展”原则。

福禄培尔关于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人的“自动”发展的原则。福禄培尔认为,这种“自动”发展是个体利用自我能动的力量,通过内部表现于外部和外部表现于内部的两个阶段实现的。福禄培尔之所以提出人的“自动”发展的教育原则,还在于反对旧教育对儿童的束缚。

但福禄培尔并没有因此使儿童的发展绝对自由化,而排斥外部力量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总之,在他看来,不同的教育手段对儿童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同的。福禄培尔认为,学校作为一种教育机构,应当把外部世界以及作为外部世界处于密切联系的学生自己呈现在学生面前。学校教育的目的是按照自觉的内在联系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幼儿期任务:智育—情感的激发、自制习惯的养成、由观察事物引向图画和对数目的认识。途径:游戏和说话,“游戏是人在这一阶段上最纯洁的精神产物,同时是人的整个生活、人和一切事物内部隐藏着的自然生活的样品和复制品。所以,游戏给人以快乐、自由、满足,内部和外部的平静,同周围世界的和平相处。一切善的根源在于它、来自于它、产生于它。”

少年期任务:学习(使外部的东西称为内部的东西)。途径:实例、语言、游戏、家庭生活。“这个阶段儿童的游戏总是带有独特的、与儿童的内心生活相适应的性质”,“在这些游戏游戏中得到充分滋养的绝不仅仅是身体的,或者说肉体的力量,也在不断增长地、肯定地、可靠地显示出精神和道德的力量。”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生活对儿童来说就是他的生活的楷模,会对他的生活发生强烈的影响。父母应当让儿童学会分担家庭中的事务,不应拒绝孩子帮助做事的自发要求,而应加以支持和肯定,让其自然良性地发展。

1、各门教学科目。

(1)宗教。

福禄培尔认为,宗教是人的心灵的反映,宗教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宗教信仰,使之认识人与上帝的关系,永远信赖上帝,并且按照上帝的旨意行事。宗教应当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优先地位。

(2)自然常识与数学。

福禄培尔认为,“凡宗教说到和表达的东西,自然都会显示和表现出来。”自然界是上帝意志的体现;只有信仰上帝,才能认识自然;只有基督教徒,才能研究自然。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应当把自然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应当让儿童在观察和接触自然的过程中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掌握基本的自然常识。

数学在自然教学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既属于人又属于自然,是人与自然、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思维与感觉之间的媒介;它是思维的产物,同时又反映了自然界的统一性,其数、形、量三方面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三位一体。因此,福禄培尔认为,没有数学的教育是站不住脚的、不完全的。

(3)语言。

福禄培尔认为,宗教和自然分别属于内部与外部两个不同的世界,而把这两个世界联系在一起的是语言。三者组成了一个不可分的统一体,其共同的目的是把内在的本质揭示出来,而语言的这种作用更为明显。语言和数学一样也具有双重性,它既是人的精神活动的表现,又具有一定的自然属性,如文字、语音等。福禄培尔进一步指出,书写和阅读练习在语言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学习书写和阅读,人才会成为具有人格的人,儿童才会成为真正的学生,学校也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学校。因此,儿童必须在阅读和书写上花费一定的功夫。

(4)艺术。

福禄培尔指出,人除了追求宗教和自然以外,还要追求人的自我表现,即表现人的内心生活,这便是艺术。艺术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培养艺术家,而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使人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按照艺术表现的材料和方式的不同,福禄培尔将艺术划分为音乐、绘画、雕塑三种。他指出,儿童在幼小的时候便表现出了艺术才能的萌芽,如通过颜色和绘画等表现自己的要求,因此,艺术教育应从小进行,作为学校的正式科目。

2、关于学校和家庭的问题。

福禄培尔十分重视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认为二者的协调一致是学校教育首要的和必不可少的条件。学校与家庭两者所拥有的共同生活分为10个方面:宗教意识唤醒和养成;身体的锻炼;自然及外界的观察;诗歌的掌握;语言的练习;由简到繁的手工练习;线条练习;各种颜色的辨别和着色练习;游戏;讲述故事、寓言、童话等。

福禄培尔指出,上述所有活动分散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之中,分散在人类的一般生活中。为此,应当让儿童参加一定的家务劳动;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安排他们从事相应的家务劳动。福禄培尔把劳动称为“劳作浴”,认为学生经过劳动的洗浴之后,不仅身体得到锻炼,而且精神活动得到加强。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培养一个好孩子,就像栽种一颗小树,从幼苗到参天大树,需要的是用心、勤快的浇水,适时的修剪、打理,它一定不负众望,成为出色的人才。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孙京媛说过:“做孩子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成功的品质,独立解决困难,自信面对挑战,远离恶习,主动承担责任,热情地投入生活,友好地看待他人,这样为孩子铺下一条成功的路,赢在起跑点!”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在生活中成长,就应该在生活中学习,每一个点滴事例,都可以是学习的对象。有爱心、有孝心,善意地对待周围的人。这样,孩子将来踏入社会,才会更好的认识与理解,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与事物。

我国谚语也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接触就是对孩子进行无声的教育。做孩子的引路人,家长要处处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良师益友,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家长应该从自己做起,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多抽出时间和孩子相处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以及学校里的状况;在学习上,家长应做到和孩于同步学习,和孩子一同成长。要从精神上多给孩子们一些激励,为她们加油,在孩子成长的漫长而且很不平坦道路上,给于加倍的温暖和关爱,使她们有战胜失败的信心和勇气。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兴趣是一种动力,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这件事情是他比较感兴趣的事,那么他一定非常愿意去做。既使再苦再累,困难重重,他都心甘情愿地去做,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年阶段对周围事物产生好奇心、发生浓厚的兴趣,可能是终生成就的源泉。兴趣是儿童对某种事物探索的欲望,只要有了好奇心,有了探索欲望,孩子就会从内心的深处去研究喜欢的事物,才会乐此不疲。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创造性地应用教学资源,精心创设情境,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形成,将变成一种学习的动力和信念,有了动力和信念,学生在学习中才不怕吃苦、不怕挫折,敢于质疑、敢于挑战。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先要使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让孩子尝到甜头。还要对孩子多鼓励,对于孩子的好表现和好成绩,不要吝啬使用赞美之词,因为称赞对孩子会起很大的鼓励作用。以表扬为主的教育方式,对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

《人的教育》读后感300字篇六

暑假这两天在家读了德国著名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福禄培尔所着的《人的教育》一书。《人的教育》这本教育名著蕴涵了福禄培尔的许多重要思想,在教育上有很大影响。他非常值得我们去研读。

全书共分为五章,在第一章“总论”中,作者提出了教育要顺应自然的原则,从这一原则出发,他要求让儿童从最早期开始就能不受干扰地自然发展,注重他们的个性的发展。对此我感受很深,也非常赞同他的观点,我们不妨看看我们身边的朋友们,他们的孩子才多大,就不管孩子有没有音乐的天赋,就送去弹钢琴、弹古筝、拉二胡等。甚至几个月大的孩子每天竟要听一小时的《圣经》,难道你不觉得荒唐吗?孩子的童年应该是快乐的而不是像赶集似的穿梭于各种培训班!

在《人的教育》中,福禄培尔还提出了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幼儿期,人的教育主要是托付给父母和家庭的,儿童与家庭成员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因此要给缺乏教育知识的父母提供内容和方法上的.指导。对于这一点也是我很欣赏的,我觉得为人父母,懂得一些如何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父母的教育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父母在平时要有意识去学习了解一些育儿方法,避免错误教育对幼儿产生不利影响。

虽然这本教育巨著读来受益匪浅,但书中提到的有两个观点,我并不赞成。第一是他的唯心主义思想,作者将一切都归结为上帝这个统一体。第二是作者在书中强调“培养精明能干的母亲的必要性居首要地位”。其实我认为,在一个健康的家庭中,父亲在孩子的心目中也是同等的重要的。如果作为一个父亲在孩子的眼中不能与母亲同等重要,那么,这个家庭一定不是一个健康的家庭。不单是母亲要精明能干,父亲也应如此。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既使是好孩子也会养成不良习惯甚至于学坏的。

总之,这本书中提到的教育思想,不仅对当时德国教育普遍存在的那种机制的和机械刻板的教育方法具有革命意义,而且对当下的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也具有启发意义。值得一读!

《人的教育》读后感300字篇七

学校应该教什么这段选文中,福禄培尔认为,对于儿童来讲,学生期就是儿童学校教育生活的主要时期。

他将带着信仰和信念、预感和期望去熟悉面对着他的一个外部世界。

因此,教育这样当把儿童作为一个人,不就仅交给他学习的对象本身,而且教给他与该学习对象有感知识。

通过十几年的教学的摸索和反思我也深深地感到,师道之尊,可以使学生仿之、效之,但绝不是不可超越之。

教师不是全部知识、全部真理的化身,那么,我们就应该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一起去探求真理,发现真理,开创教师和学生真正平等的对话平台。

语文的学习应该寻找一种和学生谈话的轻松,态度的平等亲切,心灵的坦诚和谐。

语文绝对不是只依靠教师就能学好,而是需要自己从鲜活的文字中感悟到独特的情感,从平凡的生活中感悟到高尚的情操,从一个标准答案中体会一次独立的思考。

教师要永远相信自己教给学生的和学生教给你的一样多。

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语文教学能成为教师和学生终生追求真善美的友人和伙伴,教师和学生在语文课堂一道幸福成长,那才是真正的教育和理想的学习。

努力让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学生的感觉——我这样提醒自己:“如果每一个学生都学会了认识自己,都找到自己是一个好学生的感觉,都有了自信和创造的尊严,他们获得的是终身享用不尽的真正财富。

《人的教育》读后感300字篇八

在没有接触李希贵这个人之前,我就已经听过他的“语录”,比如“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没有仓库的学校是一种理想,它其实是想告诉人们,学校里不应该有库存起来的资源”、“跳出教育看教育,需要擦亮我们的第三只眼睛”等等。这个暑假里,我从《面向个体的教育》里真真切切地领略了李希贵博大的教育思想,并从中得到了不少的震撼和启发。

李希贵是现任北京十一学校校长,历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评估中心主任,同时也兼任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理事等等。他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其中《语文实验室计划》被列为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特级教师计划”,并获山东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但纵使头顶着这么多闪光的头衔,却反而使得他的师生观和教育观更加瞩目。

一、师生观。

北京十一学校里,李校长高举“学生第一”的大旗。为了创建孩子们向往的理想学校,他们让选择成为学校的主题词,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个人都成为自己的ceo。班主任成为了主任导师,和其他几位担任导师的相关老师组成一个教育团队,分别负责学生的人生导航、心理辅导和学业指导。而教师在学校的办学目标实现过程中处于第一位,才会协助校长落实他心中教育理想。“我认为关注学生应该先从关注教师开始。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塑造学生美好的人生。这个目标,只能通过教师来完成。”“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任何关爱,只能通过人的传递,才显得真切、动人,谁都没有办法改变。一位教师,在校园、在课堂举手投足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他可以春风化雨,也可以让学生‘近墨者黑’。”

一次,在高一新生的录取中面临着一个两难选择,一位在马术方面已经很有造诣但中考成绩差距很大的学生报考了十一学校。是录取还是放弃?学校校务会经过讨论,打破常规录取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孩子”。他们的想法就是宁肯放弃百分之百的重点率,也要为各类不同个性的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要为老师们的教学创造更加宽松、和谐的氛围,将学校真正建设成一所属于孩子们的学校。“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了应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是没有规定应给予学生的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我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话,也是让李希贵至今感到震撼的话。

身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也应该从关注孩子本身开始。我们要用一双慧眼发现那棵树,那棵树一定与这棵树不太一样,有的需要在天空挺拔,有的则需要在河边茁壮,有的习惯于云山雾罩,有的却渴望阳光普照……发现那颗树,需要我们提供适宜的土壤、水份、气候、养料,需要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需要我们的教育情怀。“我深切地感受到,当我们的孩子每一个都焕发自我潜能,发挥自我价值、成为最好的自我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就真的赢了”。这是李希贵校长的切身体会,我想,《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定会让我们换一种理念、换一个思路,换一个视角来看我们的孩子,放大教育的的智慧和力量,以塑造孩子美好的人生为方向而奋斗!

《人的教育》读后感300字篇九

作者福禄贝尔,是德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是近代学前教育的奠基人。他创立了一种对当时来说是新型的学前教育机构,并以“幼儿园”这个独特的名称命名,可以说是首倡者。

书的第一篇是总论,作者写的很抽象。静下心来,细细的品读,才能够有所理解,并且真的受益匪浅。作者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上帝精神,即他的本质。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的本质在他的身上得到发展和表现,成为觉悟,并使这种觉悟在人的生活中发挥作用。人的本质具体是指什么呢?它是“构成自然本质并永久地显现在自然中的东西”。本质是自然的。“失去了上帝和自然,我们必须求助于人类的智慧和才智,我们只能建立空中楼阁。”对于幼儿来说,好奇、童真、善良……都是自然的,是儿童本质的体现。因此,学前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让这些天性得到充分的体现与发展。儿童从刚刚出生到这个世界上起,人们就应当按照他们的本质去理解和正确对待他,让他自由地、全面地运用他的能力。现在的家长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学到别人不会的东西,各种兴趣班,暑期班,培训班越来越多。为了强调某些能力和肢体的运用而牺牲其他能力和肢体,这是幼儿教育中不可取的。

教育要顺应自然的原则,是福禄培尔教育理论体系的一条重要原则。他要求让儿童从最早期开始就能不受干扰地自然发展。因此,“教育、训练和全部教学与其是绝对的、指示性的,不如更应当是容忍的、顺应的,因为在纯粹采用前一种教育方式下,人类那种完美的发展、稳步或持久的前进将会丧失。”作为教育者,如果永远以领导者自居,对学生进行命令和干预,让教育和教学起着毁灭的、阻碍的作用,反过来是害了孩子。

在幼儿的生活中,作者也有其独到的见解。在没有其他活动物体存在时,不能让幼儿独自呆在床上或摇篮里,这样不仅会使身体虚弱,也是产生心理上娇嫩和脆弱。幼儿的卧床从早期起不应过于柔软,也不能用羽毛的枕头。而饮食始终只能是养料,唯一的目的是促进体力和智力活动,儿童的食物应该尽量简单,以能够维持儿童的生活所需,使他在体力和智力上达到同样程度的发展为限。教幼儿站立和步行时,我们不应当使用拐杖和绳子。在幼儿的成长中,他会自己发现自己有走人的教育读后感1000字路和站立的力量,自然的学会这些技能。这些观点,涉及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对于儿童过分的保护,并不能让他们最好的成长。适当的放手,让幼儿在“艰苦”的环境中学会生活,在困难中学会坚强。有利于他们身体的发展,又有利于他们心理的锻炼让他们成为独立、坚强、自信的人。

福禄贝尔把人的教育时期分为两个阶段:幼儿期和少年期,幼儿期又分为一般婴儿期和幼儿期,少年期有分为少年期和学生期。在幼儿期,幼儿把他以前内化的东西重新外化,在这一阶段,感官发展非常重要。少年期,外部的东西成为内部的东西,即学习的过程。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他们学习的动力所在。作者认为,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家庭生活对儿童来说就是他生活的榜样,会对他的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而担任学生期的人的教学任务的主要是学校。在这一节里,福禄贝尔对学校的性质、任务、教学内容、教育方法等学校教育问题作了论述。

“恩物”是福禄贝尔设计的一套活动玩具,为了让儿童开展游戏和其他活动,因为他十分重视游戏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他认为游戏是儿童发展的,这一时期人的发展最高阶段。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尽情的享受快乐。但可惜的是,作为成人我们往往不能很好的理解这种快乐。对于儿童的游戏,他们不仅不积极的参与,还采取各种行为进行阻止。认为玩泥巴太脏,玩水衣服会湿……其实,这些都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游戏。而往往只有这些儿童自发选择的这些游戏才能显示出他未来的内心世界。一个游戏着的儿童,一个全神贯注地沉醉于游戏中的儿童是儿童生活最美好的表现。此外他还主张为儿童创设活动条件,如让孩子在自己的花园里种植植物,组织他们手工制作等。我想,现在幼儿园里设立的植物角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对以后生活的预习。所以,每一个大人都应该重视这个时期的游戏,给予充分的支持。

《人的教育》为我们讲述了幼儿教育中的各种问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虽然整本书看下来,我还有很多地方并没有真正的读懂,我想,以后我还是应该再仔细的读。

《人的教育》读后感300字篇十

人的教育》一书是一本著名的教育论著,作者福禄培尔是德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的教育读后感。

作文。

欢迎参考!

刚开学时经同事介绍我在学校图书室借了一本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培尔的著作《人的教育》。有关这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我早在几年前就学习了许多,今晚再一看,感觉也没什么可读之处,但我还是硬着头皮去读。因为我认为只要是书,它都有读的价值,既借之,则读之。

当我读到这位教育家的生平时,从中读到了一句很值得我去读并且也很让我佩服的一句话,不是福禄培尔说的,而是他的同事巴普罗说的,这句话是这样的:“如果不重视和不着手家庭教育改革,学校教育便缺少了正确的和不可缺少的基础。”我反复地把这句话读了几遍,的确让我振奋。因为谈到家庭教育使我想起当前学生家长(这里指学生的父母)大部分都在外打工挣钱,把孩子都丢在家里让爷爷,奶奶照顾。虽然有一部分家长在家,却也从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总是只顾挣钱。他们这些做家长的哪里知道孩子们在他们面前和在爷爷奶奶面前的影响和表现完全是不一样的。因此,我认为,有些学生的不良习惯,甚至学坏行为直接与家长有着一定的关系。所以说不重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就缺少了正确的和不可缺少的基础。只有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把孩子教育好。

因此,我认为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配合我们学校的教育才能使孩子成人,成材。否则,就是一种缺陷的、不完整的教育。

这一学期,我园发了一本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培尔的著作《人的教育》。有关这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我早在几年前在幼儿教育学中学习过关于这方面的知识,今天再一看,感觉也没什么可读之处,但我还是硬着头皮去读。因为我认为只要是书,它都有读的价值,既然发了,就看一看。

当我读到这位教育家的生平时,从中读到了一句很值得我去读并且也很让我佩服的一句话,不是福禄培尔说的,而是他的同事巴普罗说的,这句话是这样的:“如果不重视和不着手家庭教育改革,学校教育便缺少了正确的和不可缺少的基础。”我反复地把这句话读了几遍,的确让我振奋。因为谈到家庭教育使我想起当前幼儿家长,大部分都在外打工挣钱,把孩子都丢在家里让爷爷,奶奶照顾。虽然有一部分家长在家,却也从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总是只顾挣钱。他们这些做家长的哪里知道孩子们在他们面前和在爷爷奶奶面前的影响和表现完全是不一样的。因此,我认为,有些幼儿的不良习惯,甚至学坏行为直接与家长有着一定的关系。所以说不重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就缺少了正确的和不可缺少的基础。只有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把孩子教育好。

因此,我认为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配合我们学校的教育才能使孩子成人,成材。否则,就是一种缺陷的、不完整的教育。

教育要顺应自然的原则,是福禄培尔教育理论体系的一条重要原则。他要求让儿童从最早期开始就能不受干扰地自然发展。因此,“教育、训练和全部教学与其是绝对的、指示性的,不如更应当是容忍的、顺应的,因为在纯粹采用前一种教育方式下,人类那种完美的发展、稳步或持久的前进将会丧失。”福禄培尔拿园丁修剪葡萄藤作为比喻:“葡萄藤应当被修剪,但修剪本身不会给葡萄藤带来葡萄,相反的,不管出自多么良好的意图,如果园丁在工作中不是十分耐心地、小心的顺应植物本性的话,葡萄藤可能由于修剪而被彻底毁灭,至少它的肥力和结果能力被破坏。”对于这句话中的观点我觉得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教育学生就好比园丁修剪葡萄藤,一定要顺应儿童的天性,耐心的指导学生,不能强制性地教育压制学生。因此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这一点。与让儿童不受干扰地自然发展的主张一致,福禄培尔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在作为人类一员和上帝儿女的每一个人身上包含并体现整个人性,但他在每个人身上是以完全固有的、特殊的、个人的、独一无二的方式被表现、被塑造的……”对于这一点我想也就是我们在教育儿童时,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保护儿童做事的积极性并予以肯定和支持,尊重儿童正确的观点,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

学校应该教什么这段选文中,福禄培尔认为,对于儿童来讲,学生期就是儿童学校教育生活的主要时期。他将带着信仰和信念、预感和期望去熟悉面对着他的一个外部世界。因此,教育这样当把儿童作为一个人,不就仅交给他学习的对象本身,而且教给他与该学习对象有感知识。通过十几年的教学的摸索和反思我也深深地感到,师道之尊,可以使学生仿之、效之,但绝不是不可超越之。教师不是全部知识、全部真理的化身,那么,我们就应该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一起去探求真理,发现真理,开创教师和学生真正平等的对话平台。语文的学习应该寻找一种和学生谈话的轻松,态度的平等亲切,心灵的坦诚和谐。语文绝对不是只依靠教师就能学好,而是需要自己从鲜活的文字中感悟到独特的情感,从平凡的生活中感悟到高尚的情操,从一个标准答案中体会一次独立的思考。教师要永远相信自己教给学生的和学生教给你的一样多。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语文教学能成为教师和学生终生追求真善美的友人和伙伴,教师和学生在语文课堂一道幸福成长,那才是真正的教育和理想的学习。

努力让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学生的感觉----我这样提醒自己:“如果每一个学生都学会了认识自己,都找到自己是一个好学生的感觉,都有了自信和创造的尊严,他们获得的是终身享用不尽的真正财富。”

《人的教育》读后感300字篇十一

作为一个教育人思考我们的教育,孩子的各项能力正在被施予催化剂而“早熟”。很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而然能理解的知识非要在小小年纪花上几堂课的时间让孩子学习,其结果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本该在操场上尽情玩耍的时间被关在教室里埋头苦算,童年的快乐被一大推的试题掩埋。

福禄贝尔告诉我们:家庭生活对儿童来说就是他的生活的楷模。观察我们班级学生以及家长,我发现家长素质好的,孩子的学习习惯肯定不赖,这在我们低段体现得尤为明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父母是他们评判自己的标准。孩子们会以父母为榜样,在生活中如此表现自己。可见,我们对孩子影响将多么重要。可是,我们的家长,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家长,往往这方面的认识很淡薄——自己看着电视剧却吼着孩子去写作业,自己搓着麻将却将孩子关在屋里看书……殊不知身教重于言教啊。

我们的孩子是厉害,小小年纪就能把计算做得准确无误,小小年纪就能背得一肚子诗文。写文章信手拈来,什么文体、格式老练得令成人也自叹弗如。那些从孩子内心生发出来、自然的、稚拙的文字却被嗤之以鼻。

人的语言习惯是怎样的?对于一个暂且不懂得人的语言习惯的孩子来说,是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重要还是语言习惯重要?我们一定要初涉语言天地的孩子转瞬间都懂得深奥的语言习惯吗?这样的打击对于激发孩子学习语言的积极性是多么大的悲哀啊?今后孩子还会这样还会有这么丰富的语言吗?恐怖剩下的只有畏惧和逃避吧。其实关于语言习惯,等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随着生活和学习积累的加深,孩子自然而然地能够习得。过早地施予规范就相当于催熟孩子的语言积累,这对孩子的语言创新是很不利的。许多优秀的作家往往被我们扼杀在摇篮阶段。

所以人的力量、天赋及其发展方向、四肢和感官活动,是按照它们本身在儿童身上出现的必然的次序发展的。

《人的教育》读后感300字篇十二

暑假这两天在家读了德国着名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福禄培尔所着的《人的教育》一书。《人的教育》这本教育名着蕴涵了福禄培尔的许多重要思想,在教育上有很大影响。他非常值得我们去研读。

全书共分为五章,在第一章“总论”中,作者提出了教育要顺应自然的原则,从这一原则出发,他要求让儿童从最早期开始就能不受干扰地自然发展,注重他们的个性的发展。对此我感受很深,也非常赞同他的观点,我们不妨看看我们身边的朋友们,他们的孩子才多大,就不管孩子有没有音乐的天赋,就送去弹钢琴、弹古筝、拉二胡等。甚至几个月大的孩子每天竟要听一小时的《圣经》,难道你不觉得荒唐吗?孩子的童年应该是快乐的而不是像赶集似的穿梭于各种培训班!

在《人的教育》中,福禄培尔还提出了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幼儿期,人的教育主要是托付给父母和家庭的,儿童与家庭成员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因此要给缺乏教育知识的父母提供内容和方法上的指导。对于这一点也是我很欣赏的,我觉得为人父母,懂得一些如何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父母的教育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父母在平时要有意识去学习了解一些育儿方法,避免错误教育对幼儿产生不利影响。

虽然这本教育巨着读来受益匪浅,但书中提到的有两个观点,我并不赞成。第一是他的唯心主义思想,作者将一切都归结为上帝这个统一体。第二是作者在书中强调“培养精明能干的母亲的必要性居首要地位”。其实我认为,在一个健康的家庭中,父亲在孩子的心目中也是同等的重要的。如果作为一个父亲在孩子的眼中不能与母亲同等重要,那么,这个家庭一定不是一个健康的家庭。不单是母亲要精明能干,父亲也应如此。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既使是好孩子也会养成不良习惯甚至于学坏的。

总之,这本书中提到的教育思想,不仅对当时德国教育普遍存在的那种机制的和机械刻板的教育方法具有革命意义,而且对当下的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也具有启发意义。值得一读!

《人的教育》读后感300字篇十三

刚开学时经同事介绍我在学校图书室借了一本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培尔的著作《人的教育》。有关这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我早在几年前就学习了许多,今晚再一看,感觉也没什么可读之处,但我还是硬着头皮去读。因为我认为只要是书,它都有读的价值,既借之,则读之。

当我读到这位教育家的生平时,从中读到了一句很值得我去读并且也很让我佩服的一句话,不是福禄培尔说的,而是他的同事巴普罗说的,这句话是这样的:“如果不重视和不着手家庭教育改革,学校教育便缺少了正确的和不可缺少的基础。”我反复地把这句话读了几遍,的确让我振奋。因为谈到家庭教育使我想起当前学生家长(这里指学生的父母)大部分都在外打工挣钱,把孩子都丢在家里让爷爷,奶奶照顾。虽然有一部分家长在家,却也从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总是只顾挣钱。他们这些做家长的哪里知道孩子们在他们面前和在爷爷奶奶面前的影响和表现完全是不一样的'。因此,我认为,有些学生的不良习惯,甚至学坏行为直接与家长有着一定的关系。所以说不重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就缺少了正确的和不可缺少的基础。只有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把孩子教育好。

因此,我认为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配合我们学校的教育才能使孩子成人,成材。否则,就是一种缺陷的、不完整的教育。

文档为doc格式。

《人的教育》读后感300字篇十四

福禄培尔(fredrichfroebel,1782—1852),德国教育家,幼儿园运动的创始人。其教育理论以德国古典哲学和早期进化思想为主要根据,以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主张为教育思想的主要渊源,福禄培尔的一生的贡献主要在学前教育方面。他曾经详细地研究了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并在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建立了一套幼儿园教育体系,并组织幼儿园教师进行训练,大力倡导幼儿园运动,在教育史上开创了幼儿教育的新纪元,被誉为“幼儿教育之父”。1826年写了《人的教育》一书。

《人的教育》是一本著名的教育论著,作者福禄培尔关于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是他一生活动的主要方面。《人的教育》就是一部泛论儿童时期学前和学校教育的书。书中,作者主张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反对强制性教育和压制儿童的发展,重视儿童积极活动和发展儿童个性以及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主张人的一切发展阶段教育的连续性等。

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是“总论”;第二章是“幼儿期的人”;第三章是“少年期的人”;第四章是“学生期的人”;第五章是“整体的概观和结论”。

关于人的发展阶段,福禄培尔把人的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

一是幼儿期;

二是少年期;

三是学生期。

1、“教育适应自然发展”原则。

在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中,“教育适应自然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原则。在他看来,教育适应自然的发展,在于反对违反自然的人为干涉的教育,使人像自然那样按照其本性发展。

2、“自动发展”原则。

福禄培尔关于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人的“自动”发展的原则。福禄培尔认为,这种“自动”发展是个体利用自我能动的力量,通过内部表现于外部和外部表现于内部的两个阶段实现的。福禄培尔之所以提出人的“自动”发展的教育原则,还在于反对旧教育对儿童的束缚。

但福禄培尔并没有因此使儿童的发展绝对自由化,而排斥外部力量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总之,在他看来,不同的教育手段对儿童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同的。福禄培尔认为,学校作为一种教育机构,应当把外部世界以及作为外部世界处于密切联系的学生自己呈现在学生面前。学校教育的目的是按照自觉的内在联系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幼儿期任务:智育—情感的激发、自制习惯的养成、由观察事物引向图画和对数目的认识。途径:游戏和说话,“游戏是人在这一阶段上最纯洁的精神产物,同时是人的整个生活、人和一切事物内部隐藏着的自然生活的样品和复制品。所以,游戏给人以快乐、自由、满足,内部和外部的平静,同周围世界的和平相处。一切善的根源在于它、来自于它、产生于它。”

少年期任务:学习(使外部的东西称为内部的东西)。途径:实例、语言、游戏、家庭生活。“这个阶段儿童的游戏总是带有独特的、与儿童的内心生活相适应的性质”,“在这些游戏游戏中得到充分滋养的绝不仅仅是身体的,或者说肉体的力量,也在不断增长地、肯定地、可靠地显示出精神和道德的力量。”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生活对儿童来说就是他的生活的楷模,会对他的生活发生强烈的影响。父母应当让儿童学会分担家庭中的事务,不应拒绝孩子帮助做事的自发要求,而应加以支持和肯定,让其自然良性地发展。

1、各门教学科目。

(1)宗教。

福禄培尔认为,宗教是人的心灵的反映,宗教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宗教信仰,使之认识人与上帝的关系,永远信赖上帝,并且按照上帝的旨意行事。宗教应当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优先地位。

(2)自然常识与数学。

福禄培尔认为,“凡宗教说到和表达的东西,自然都会显示和表现出来。”自然界是上帝意志的体现;只有信仰上帝,才能认识自然;才能研究自然。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应当把自然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应当让儿童在观察和接触自然的过程中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掌握基本的自然常识。

数学在自然教学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既属于人又属于自然,是人与自然、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思维与感觉之间的媒介;它是思维的产物,同时又反映了自然界的统一性,其数、形、量三方面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三位一体。因此,福禄培尔认为,没有数学的教育是站不住脚的、不完全的。

(3)语言。

福禄培尔认为,宗教和自然分别属于内部与外部两个不同的世界,而把这两个世界联系在一起的是语言。三者组成了一个不可分的统一体,其共同的目的是把内在的本质揭示出来,而语言的这种作用更为明显。语言和数学一样也具有双重性,它既是人的精神活动的表现,又具有一定的自然属性,如文字、语音等。福禄培尔进一步指出,书写和阅读练习在语言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学习书写和阅读,人才会成为具有人格的人,儿童才会成为真正的学生,学校也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学校。因此,儿童必须在阅读和书写上花费一定的功夫。

(4)艺术。

福禄培尔指出,人除了追求宗教和自然以外,还要追求人的自我表现,即表现人的内心生活,这便是艺术。艺术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培养艺术家,而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使人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按照艺术表现的材料和方式的不同,福禄培尔将艺术划分为音乐、绘画、雕塑三种。他指出,儿童在幼小的时候便表现出了艺术才能的萌芽,如通过颜色和绘画等表现自己的要求,因此,艺术教育应从小进行,作为学校的正式科目。

2、关于学校和家庭的问题。

福禄培尔十分重视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认为二者的协调一致是学校教育首要的和必不可少的条件。学校与家庭两者所拥有的`共同生活分为10个方面:宗教意识唤醒和养成;身体的锻炼;自然及外界的观察;诗歌的掌握;语言的练习;由简到繁的手工练习;线条练习;各种颜色的辨别和着色练习;游戏;讲述故事、寓言、童话等。

福禄培尔指出,上述所有活动分散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之中,分散在人类的一般生活中。为此,应当让儿童参加一定的家务劳动;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安排他们从事相应的家务劳动。福禄培尔把劳动称为“劳作浴”,认为学生经过劳动的洗浴之后,不仅身体得到锻炼,而且精神活动得到加强。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培养一个好孩子,就像栽种一颗小树,从幼苗到参天大树,需要的是用心、勤快的浇水,适时的修剪、打理,它一定不负众望,成为出色的人才。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孙京媛说过:“做孩子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成功的品质,独立解决困难,自信面对挑战,远离恶习,主动承担责任,热情地投入生活,友好地看待他人,这样为孩子铺下一条成功的路,赢在起跑点!”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在生活中成长,就应该在生活中学习,每一个点滴事例,都可以是学习的对象。有爱心、有孝心,善意地对待周围的人。这样,孩子将来踏入社会,才会更好的认识与理解,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与事物。

我国谚语也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接触就是对孩子进行无声的教育。做孩子的引路人,家长要处处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良师益友,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家长应该从自己做起,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多抽出时间和孩子相处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以及学校里的状况;在学习上,家长应做到和孩于同步学习,和孩子一同成长。要从精神上多给孩子们一些激励,为她们加油,在孩子成长的漫长而且很不平坦道路上,给于加倍的温暖和关爱,使她们有战胜失败的信心和勇气。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兴趣是一种动力,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这件事情是他比较感兴趣的事,那么他一定非常愿意去做。既使再苦再累,困难重重,他都心甘情愿地去做,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年阶段对周围事物产生好奇心、发生浓厚的兴趣,可能是终生成就的源泉。兴趣是儿童对某种事物探索的欲望,只要有了好奇心,有了探索欲望,孩子就会从内心的深处去研究喜欢的事物,才会乐此不疲。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创造性地应用教学资源,精心创设情境,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形成,将变成一种学习的动力和信念,有了动力和信念,学生在学习中才不怕吃苦、不怕挫折,敢于质疑、敢于挑战。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先要使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让孩子尝到甜头。还要对孩子多鼓励,对于孩子的好表现和好成绩,不要吝啬使用赞美之词,因为称赞对孩子会起很大的鼓励作用。以表扬为主的教育方式,对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

《人的教育》读后感300字篇十五

《人的教育》这是一本著名的监狱著作。书的作者是福禄培尔,他是德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也是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他被称作“幼儿教育之父”。《人的教育》是一部泛论儿童时期学前和学校教育的著作。在书中,福禄培尔提倡教育要顺应儿童的天性,反对压制儿童的发展和强制性教育,重视儿童积极活动和发展儿童个性,还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主张人的一切发展阶段教育的连续性等。

福禄培尔教育理论体系的一条重要原则是教育要顺应自然。他主张让儿童在最早期的时候就不受干扰地自然的发展。因此,“教育、训练和全部教学与其是绝对的、指示性的,不如更应当是容忍的、顺应的,因为在纯粹采用前一种教育方式下,人类那种完美的发展、稳步或持久的前进将会丧失。”福禄培尔拿了身边的小事园丁修剪葡萄园这件事来当做例子:“葡萄藤应该定期被修剪,但是修剪了之后不会给葡萄藤带来葡萄,不管出自多么良好的意图,如果园丁在工作中不是十分耐心地、小心的顺应植物本性的话,葡萄藤可能由于修剪而被彻底毁灭,至少它的肥力和结果能力被破坏。”

这句话很值得我们去深思的。当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教育学生就好比是园丁在修剪葡萄藤,一定要去顺儿童的天性,细心耐心的指导学生,不能强制性的教育和压制孩子!对于这一点,作者还看到了儿童的个性发展,一定要去顺应儿童的天性,耐心的指导学生,不能强制性地教育压制学生。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这一点。和让儿童不受干扰地自然发展的主张一致,福禄培尔也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在作为人类一员和上帝儿女的每一个人身上包含并体现整个人性,但他在每个人身上是以完全固有的、特殊的、个人的、独一无二的方式被表现、被塑造的……”对于这一点我想也就是我们在教育儿童时,一定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保护好儿童做事的积极性并予以肯定和支持,尊重儿童正确的观点,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

在书中提到福禄培尔认为,对于儿童来说的话,儿童学校教育的主要时期是学生期,他将带着信仰和信念、预感和期望去感受着他的另一个外部世界。因此,教育是把儿童作为一个人,不仅交给他学习的对象本身,而且教给他学习的对象有感知识。通过十几年的教学探索和反思我也深深地感到,师道之尊,可以使学生仿之、效之,但绝不是不可超越之。教师本身不是全部知识、全部真理的化身,那么,就应该做到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一起去探求真理,发现真理,开创教师和学生真正平等的对话平台。语文学习应该寻找一种能和学生谈话的轻松,态度的平等亲切,心灵的坦诚和谐。

语文这门学科绝对不是只依靠教师就能学好,而是需要学生自己从鲜活的文字中感悟到自己独特的情感,从平凡的生活中去感悟到高尚的情操,从一个个标准答案中体会一次次独立思考。教师要永远相信自己教给学生的和学生教给自己的一样多。对于学生成长来说,语文教学能使教师和学生成为终生追求真善美的友人和伙伴,教师和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一起幸福成长,这样才是真正的教育和理想的学习。

努力让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学生的感觉、我不断地这样提醒我自己:“如果每一个学生都学会了认识自己,都找到自己是一个好学生的感觉,都有了自信和创造的尊严,他们获得的是终身享用不尽的真正财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