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统编版(实用10篇)

  • 上传日期:2023-11-20 10:08:31 |
  • ZTFB |
  • 13页

全面观察个人目标的设定和实现需要总结自己的成果和不足,以便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下是一些个人成长总结的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统编版篇一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生长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主动识字汉字,探索多种识记方法。

(2)仔细看图,讲述图意,培养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了解蝌蚪的成长变化。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动物图片、多媒体课件。

一、猜谜揭题

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出一个谜语给你们猜:圆圆脑袋黑黝黝,长长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朋友。(课件出示蝌蚪图片)你们知道蝌蚪长大后会变成什么吗?那么,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34课《小蝌蚪找妈妈》,老师相信认真听课的小朋友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幅图,请看小蝌蚪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指名看图)谁来用完整的话介绍这幅图,注意抓住小蝌蚪的特点来说。

(学生试说:一群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来游去。)

2、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是这样写的,齐读。

三、初识图意

过渡:刚才我们就是用看图意—读文的方法学习了第一自然段的。现在我们可以尝试使用这种方法读懂课文的大概意思。请看: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

逐一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自己也长大了的过程。

四、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初读课文

同学们都能看着图画说出小蝌蚪的成长变化,下面我们看看课文又是怎样描写这几幅图的呢?请同学们认真地朗读课文。

读书要求:

(1)借助插图,读懂课文意思。

(2)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

(3)不懂的地方,自己做个记号。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指名带读生字。(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把小蝌蚪也吸引过来了,你们看,这八只小蝌蚪都有自己的名字,谁能大声叫出他们的名字呢?如果他叫对了蝌蚪的名字,大家一起跟他读好吗?)

(2)读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吗?

(3)(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师:拼音宝宝躲起来了,你们还会读吗?我们开火车读读。

(4)同桌交流识字方法,认识生字。

师:怎么记住本课的生字呢?现在请同学们和同桌一起讨论交流你的识字方法,比一比哪对同桌学得最认真。

(5)同学们交流识字方法特别积极,你们都记好这些生字了吗?林老师出个字谜来考考你们,有信心吗?“十颗豆来又十颗”(鼓)指名说说识字方法。

(6)学生齐读词语。

师:词语宝宝也跳出来了,我们一起把它读出来吧。

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的生字词学得真不错,现在词语宝宝都跑回课文中去了,你们有信心读好吗?老师相信你们课文能读得更棒!

1、自由读课文,再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6段)同学们可以离开座位,去找你的好朋友一起读课文。

2、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呢?请六位同学开火车接龙读课文。

3、学生评议。(评出读得好的和读得有进步的同学。)

6、学生汇报,教师贴板书。

遇见了(鲤鱼、乌龟、青蛙)

身体变化(小蝌蚪——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青蛙)

7、课中小练习。

口头填空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xx,又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xx,没过多久,xx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xx。

六、指导书写:有、在

“有”字上面的横要长,下面的“月”字,撇要变成竖。

“在”字上面的横要短,下面的竖要超出撇一点点。

2、学生书写“有、在”。(学生书写生字前先回顾正确的写字姿势要求:头正肩平,背直足安,胸离桌子一拳,眼离本子一尺,手离笔尖一寸。)

3、评比书写。

七、小结。

师小结:《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除了告诉我们小蝌蚪成长变化的知识以外,其实课文的描写也十分有趣生动,下节课我们再继续细细地读这篇有趣的课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统编版篇二

《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篇很有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成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情趣”教学理念,通过“说”、“读”的结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为小朋友的自主参与创造有利条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看图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能通过读知青蛙的变化。

3、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一、导入课文

1、谜语导入: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猜猜它是谁?说谜面: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水里游。

2、生交流,说谜底。板书:小蝌蚪

二、学习小蝌蚪自然段

1、出示小蝌蚪图片,说说小蝌蚪长得什么样?

2、课文是怎样来介绍小蝌蚪的呢?(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图文)

(1)自由读,找出描写小蝌蚪的句子。

(2)点名读,齐读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青蛙自然段

1、小蝌蚪长大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播放录音,请同学们听完故事后想一想,说一说。

2、刚才,大家听故事非常认真,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用“——”在课文中画出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

3、检查朗读,点名分段读课文。

4、指名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生说,师板书: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不见,指出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来介绍。

(1)点名回答:鲤鱼、乌龟、青蛙。

(2)小蝌蚪是怎样接近它们的?比较体会: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3)课件演示,播放动画。

a、小蝌蚪与鲤鱼对面迎上去的动画。

b、乌龟在前面游,小蝌蚪在后面追上去的动面。

c、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就游过去的动画。

(4)思考:为什么小蝌蚪认定大青蛙是它们的妈妈?

a、点名朗读鲤鱼和乌龟是怎样向小蝌蚪描述妈妈们的语旬。

b、看图填空。

课件演示:出示图文练习

c、指导学生读句子。

四、分角色读课文

同学们,小蝌蚪、鲤鱼、乌龟、青蛙,你们喜欢谁呢?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读课文。

1、小组分角色朗读。

2、指导分角色朗读。

五、夸夸想想

1、孩子们,你们喜欢青蛙吗?能夸夸他们吗?

2、自由说,点名说。

3、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青蛙的知识?

(1)点名说

(2)师补充

六、课堂小结

孩子们,现在知道了青蛙是益虫,今后我们要一起行动起来保护青蛙。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统编版篇三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会写“甩、前”等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初步了解小蝌蚪长成小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4、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理解课文,懂得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挂图、生字卡片、小黑板。

3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蝌、蚪、阿、姨”等13个生字,会写“甩、阿、肚、向”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

2、同桌互读生字词。(要求:读给同桌听,同桌给及时纠正读错的音。)。

3、认读生字卡片上的生字。(请一位学生读,读对了,大家一起跟读,读错了,请及时举手给予纠正。)。

4、巩固生字词。

(1)游戏:帮字宝宝找家。

(2)游戏:给词语宝宝找家。

5、齐读课文中画出的词语。

6、读全文,标出自然段。

7、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互评。

听录音范读课文。请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识记生字:“甩、阿、肚、向”,并指导书写。

1、教师出示会写得生字,同桌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2、说说自己认为难记的生字,请同学老师帮忙。

3、指导书写。

4、练习写字。

5、评价书写。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了解小蝌蚪长成小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

3、做到不懂就问,增强爱动物、爱科学的意识。

一、复习引入。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2、小蝌蚪是什么样的?画出描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1)看图观察:找出小蝌蚪的变化。

(2)从课文中找到有关小蝌蚪变化过程的段落,认真朗读。

(3)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妈妈、乌龟的对话。

小蝌蚪:第一次很有礼貌。第二次热情,但有点着急。

鲤鱼:亲切。乌龟:和蔼。

3、指导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1)小蝌蚪的尾巴发生了什么变化?

(2)青蛙妈妈的话应该怎样读?(亲切、慈爱)。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学生戴头饰表演课文内容。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和插图,画一画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2、青蛙是益虫还是害虫?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青蛙?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小蝌蚪——大脑袋、长尾巴、灰黑色。

长出两条后腿。

长出两条长瑞。

青蛙——四条腿、宽嘴巴、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统编版篇四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朗读表演,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在感悟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昨天看到一张“寻人启示”,你们愿意帮忙找一找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以读汉字为主。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学生汇报,从哪几个自然段中可以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文章内容。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从哪句话可以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

2、质疑,提出本段中不明白的词语和句子。

3、理解“迎上去”指名表演。

4、分角色朗读。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三、四自然段。用笔标出能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的有关句子。

2、指名说说青蛙的外部特征。

3、请学生为青蛙画一张像。并将自己的作品贴到黑板上。

4、分角色表演。

四、再读全文,思考:学完本篇课文你还了解了哪些知识?

1、课件演示: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指名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几幅图片按顺序贴到黑板上。

3、指名说说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五、课外延伸,培养探索精神。

1、学生汇报课外搜集的资料:其它小动物的成长过程。

2、结束语:大千世界,充满着无数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积极探索钻研,像帮助小蝌蚪那样解决更多的难题。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统编版篇五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图文结合,适宜儿童阅读。课文中生字不注音,让学生自主学习,鼓励他们用多种方法学会生字。

学生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生字都有自己的方法,教师应当相信他们的识字能力。做为农村的孩子,他们对蝌蚪与青蛙都很熟悉,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教学本课,以朗读为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能受他们的欢迎。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予以适时的点拨和引导。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索的重要手段。调动学生朗读积极性,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朗读。

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等8个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老师这儿有一条谜语,想猜吗?

“河边有个歌唱家,一天到晚呱呱呱。身上披着绿大衣,伸出舌头把虫抓。”(青蛙)。

你知道青蛙的孩子叫什么吗?(蝌蚪)。

谁见过蝌蚪?愿意给大家讲讲它长得什么样吗?(贴出青蛙与蝌蚪图片,板书课题)。

二、自主识字,感知课文。

1、这是一篇不注音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想怎么办?

(学生各自交流自己的方法。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有的可以猜测读,有的可以问同学、老师,有的可以做记号,等老师读时认真听。)。

2、学生试读,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范读。

4、再次读文,自查朗读情况。

5、出示词语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a你会读哪个词语就大声的读出来。

b谁愿意当小老师你认识的字词教给同学们?

6、识记生字。

学生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教师可适时引导用实物或动作来识记。

灰:出示灰色的帽子或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见到的灰色的东西。

追(或迎):谁愿意把追(迎)的动作表演给大家看?

披:我这有件衣服,谁能把它披在身上?

阿姨:你把什么样的人叫阿姨?

7、指导写字(略)。

三、读感悟,体会小蝌蚪的变化。

1、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幅图?并把与图相对应的课文内容,读一读(张手让学生自己选择)。

2、全班汇报。(学生喜欢哪一自然段就汇报哪一自然段,不必接顺序来。)。

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加上动作朗读。

学生的表演欲望很强烈,给他们创造表演的机会,他们会很快进入情境,体验到朗读的乐趣。

第四自然段,也可采用此种方法进行朗读。

第二、三、五、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小蝌蚪的关心、爱护、组织。

学生会角色的朗读中来,然后选代表分、角色朗读。

3、戴上头饰表演读。

4、填空练习,体会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又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 ),没过多久,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四、总结全文: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上完了这一课之后,我对新课改精神又有了新的体会,选择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

1、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至关重要。

本课的朗读教学,我采用动作表演和分角色朗读两种形式,尤其是动作表演,看着学生那天真、一丝不苟的动作和可爱的表情,仿佛他们就是小蝌蚪、小青蛙了,教师不用任何言语,学生就已体会到其中的情趣了。

2、让学生自由选择识字方法。

“自己喜欢的就是最好的”。本课中的生字学生,想怎么学习就怎么学,创设他们喜闻乐见的识字途径,认字活动。同时采用与实物联系、动作表演等方法,使他们轻松的记住字形、乐于识字。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统编版篇六

1.会认本课15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生字词小黑板、教学录像带。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二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1)小题。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统编版篇七

1、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仔细观察、虚心求教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观察动物的兴趣,具有热爱生命的情操。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别”;理解16个新词的意思,能在句子中找出“发现、孤独、确实”的近义词。

3、能仿照例句,根据规定的内容,用“原来……怪不得……”写一句话。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能有条例地写出青蛙蝌蚪和蛤蟆蝌蚪的不同。

第一课时。

1、懂“不合群”,并能了解合群何不合群的蝌蚪的区别。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调、觉、难、别”的读音,掌握16个词语。

(一)出示课题,质疑。

(二)带着问题读课文。

1、学生自己读课文。

2、指名读感兴趣的小节,并纠正读音。(调、别、仍、难、觉)。

(三)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题问题。

1、默读。

2、同学间交流。

3、集体交流。

(四)抓主要问题。

1、请学生选择哪些问题是比较重要的。

2、再请学生选择一个次要的问题,带着两个问题到书中寻找答案。

(五)讨论。

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

从形体上看,独游的小蝌蚪比群游的小蝌蚪略微大一点;从颜色上看,独游的蝌蚪是青灰色的,而群游的却是黑色的。(指导朗读时,注意读出不同点)请学生讲一讲两类蝌蚪的不同。

课文中哪些地方是写小蝌蚪不合群的?

1)我发现有只小蝌蚪孤零零地在游,好像在跟那些成群结队的小蝌蚪闹别扭似的。

理解:闹别扭换个词。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那种可怜的样子。

2)不料,那只小蝌蚪又从队伍中钻出来,单独游到一旁去了。

和“孤零零”的意思差不多的词语是什么?(朗读时,强调“又”和“单独”)。

3)可是,过了一会儿,他仍旧从队伍中钻了出来,自个儿悠闲地游来游去。

朗读时强调“自个儿”。说说“悠闲”的意思或做做样子。

4)我们在课文中找到了那么多和“孤零零”的意思差不多的词,你想怎么评价小作者?(体会汉语的丰富性,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5)作者写得那么好,我们怎样把它读好呢?(齐读1、2两段)。

这就是不合群的小蝌蚪,它跟成群结队的小蝌蚪是不一样的。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能干,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不仅能提出自己的疑惑,还能自己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

1、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仔细分析原因,知道小蝌蚪不合群的原因。

2、能为青蛙妈妈写一则寻人启示。

3、能用“原来……怪不得……”说写一句话。

4、明白生活中有许多科学知识,懂得要学会生活中的科学知识,需要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并虚心求教。

(一)复习巩固。

1、读词语。

2、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吗?

(二)讨论,解决上节课中的另外两个问题。

1、上节课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

2、如果我们平时碰到不懂的问题,有哪些办法可以解决呢?(如:查百科全书,上网查询,问老师)。

3、书上的小朋友采用了问老师的办法。他们是怎么问的呢?怎样才能让老师很快地听明白?那么,我们在问的时候,就要求讲清楚,用一句话说明白,不罗嗦。谁会问?(先请学生说,在不能说清的情况下,出示两个句式。)。

句式:老师,我发现有些小蝌蚪……,这是怎么回事?

老师,我发现有两种不同的小蝌蚪,一种……一种……,您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4、小朋友,你们能解释这个原因吗?

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自由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5、小朋友们明白了吗?

书上那个句子说明他们明白了?你能用“原来……怪不得……”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你明白了什么吗?(指导朗读)。

(三)综合提高。

我们的问题解决了,可青蛙妈妈还在烦恼呢!你看,这只不合群的小蝌蚪就这样离开家,在外面玩,青蛙妈妈可着急了。你能帮帮它,为它写一则寻人启示吗?讨论:启示中应该写些什么?(外形特征,性格脾气)。

板书:外形特征性格脾气。

灰色略大独游变成青蛙。

黑色稍小群游变成癞蛤蟆。

善于观察虚心求教。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统编版篇八

1、学会“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3、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小朋友们,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小蝌蚪)它们的妈妈不见了,它们要去找妈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课题)

(采用课件出示蝌蚪可爱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得知小蝌蚪要找妈妈,更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也迫切的要进行读书。)

1、多媒体播放动画,教师范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圈出来,请小伙伴帮忙,把课文读通。

3、小组交流识字情况。读准字音,给生字找朋友,说说记住这些字的好方法。

4、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学生是识字的主人,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和合作识字,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找出与插图对应的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读课文。

3、自由读全文,想一想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

(给学生自主选择读内容的权力,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权,能促进学生更好的读书。)

1、出示“有、在、什、么”引导认读。

2、观察特点,说说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水底寻宝:(课件出示)小蝌蚪在水里看到了这些词:打鼓、披风、阿姨、迎接、追赶、头顶,大家读一读吧!

二、精读课文,深入领会

1、课件出示第一幅图,指名读第一段,想想小蝌蚪是什么样的?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填一填:_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长长的尾巴,________地游来游去。

分角色读课文。

3、小组合作读四、五段。

讨论:你又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青蛙妈妈的样子和小蝌蚪的变化。

朗读这一部分。

4、齐读最后一段。想想这时的小青蛙在做什么?

(文中的插图是重要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师进行了有效的`利用,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感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阅读能力。)

三、演读课文。

1、小组分角色朗读全文。

2、演一演。教师也参与表演。

3、说说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

(进入情境,能更好体会内容,获得审美体验。采用学生喜欢的表演方式,还能促进学生形成多种能力。)

四、练习拓展

1、出示课后“读读说说”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

2、练习填一填。

3、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生长过程,向小朋友介绍一下吧!

(加强课内外的联系,交流中互相学习,体验成功,享受快乐。)

五、指导写字

1、出示“变、条”引导认读。

2、说说怎样写才好看。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评析:

1、体现师生、生生的平等关系。教师力求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以伙伴的身体参与学习活动中,如与学生一起表演课本剧,实现了师生的平等关系,建立了民主、亲切、和谐的氛围。

2、教师有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课文的插图往往在实际教学中被许多教师所忽略,本课教师注重了插图的作用,进行图文结合,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感悟。

3、注重了语言实践。在学生充分读书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出示相关的练习题,学生形成了自己的积累,培养了语感,发展了思维,获得审美感受,使三维目标有机的整合。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统编版篇九

1、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插图和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3、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哪几个自然段讲小蝌蚪在找妈妈。

教学难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语: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蝌蚪)

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复习生字词。

二、自由读课文:

1、标自然段。

2、边读边思考:

1、、小蝌蚪是什么样的?(用横线画出来)青蛙是什么样的?(用双横线画出来)。

2、 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找出相关语句读读。

3、小蝌蚪为了找妈妈,一路上都遇到了谁?用圆圈圈出来

4、.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

三、讲读课文。

第一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指点:课文上说小蝌蚪快活地游来游去,告诉我们小蝌蚪很开心,自由自在的,小朋友想想,我们还可以说什么快活地做什么,谁能说一句,(引导学生运用“快活地”一词,出示:“快活地”的句式)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练习)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4、齐读第一段。

第二段。

1、叙述: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来游去(课件显示),你们看,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原来的样子有什么变化?(引导观察进行比较)。

(例句:谁是我的妈妈呢?

我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呢?

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

…… )

3、小蝌蚪想妈妈,就去向鲤鱼妈妈打听。小蝌蚪怎么问的?理解“迎上去”意思。鲤鱼妈妈怎么回答的?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小朋友读鲤鱼妈妈的话,大家读叙述的话。

分角色朗读。

(课件显示,让学生比较。)

6、小蝌蚪是怎么对着乌龟喊妈妈的?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师引导学生回答:一是,一前一后要用“追”;二是,体现出了它们以为找到了妈妈时的高兴、迫切的心情。)

乌龟又怎么说的?现在请女同学读小蝌蚪的话,男同学读乌龟的话,老师读叙述的话。

分角色朗读。

7、你们想,小蝌蚪怎么会把乌龟当着妈妈的?学生回答后加以指点:青蛙是四腿、阔嘴巴,但不等于四条腿阔嘴巴的就是青蛙。

8、现在,你们评一评,鲤鱼和乌龟的话谁说得全面?(引导学生做出判断)小组讨论。

第三段。

复习读:鲤鱼妈妈和乌龟的话。

(例句: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你啊!

妈妈,原来你在这儿啊!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4、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它们的话该怎么读呢?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朋友读妈妈的话。

分角色朗读。

5、青蛙的样子,课文上是怎么描写的?让学生比较。

课文上描写的: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眼睛。

换一个说法:

荷叶上有一只大青蛙,背上颜色是绿的,肚皮上的颜色是白的,眼睛是凸出来的。

这两段话意思差不多,你们说,哪一段写得好?(课文上写得好,觉得青蛙很美很可爱。)

齐读这一段话。

6、那么课文上是怎样把青蛙写得可爱的呢?我们看,写青蛙的动作,用了哪些词儿?

(板书:蹲 披 露 鼓 )

(板书:碧绿的 雪白的)

9、比较:

青蛙披着绿的衣裳,露着白的肚皮。

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

10、指导朗读。突出四个动词和这两个形容词。

11、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要把青蛙写得这么美呢?

12、讲述:因为青蛙是益虫。一只青蛙年能捉一万五千多条害虫,我们小朋友要好好保护青蛙。

13、现在小蝌蚪已经长成了青蛙,它们和妈妈一起捉虫了,同学们看看图,再自己读读课文。

(学生自学课文最后一节)

14、出示卡片:蹲 蹬

让学生认读,并区别其含义。

三、朗读全文。

四、简要复述。

学生默读,准备复述。

〔板书设计〕

大脑 披衣

灰身 露肚

长尾 鼓眼

小蝌蚪 找 妈妈

长出两条后腿 尾巴变短、不见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统编版篇十

1、 学会“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3、 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课件、生字卡片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小蝌蚪)它们的妈妈不见了,它们要去找妈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课题)

(采用课件出示蝌蚪可爱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得知小蝌蚪要找妈妈,更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也迫切的要进行读书。)

二、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1、 多媒体播放动画,教师范读。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圈出来,请小伙伴帮忙,把课文读通。

3、 小组交流识字情况。读准字音,给生字找朋友,说说记住这些字的好方法。

4、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学生是识字的主人,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和合作识字,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图文结合,读中感悟

1、 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 找出与插图对应的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读课文。

3、 自由读全文,想一想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

(给学生自主选择读内容的权力,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权,能促进学生更好的读书。)

四、指导写字

1、 出示“有、在、什、么”引导认读。

2、 观察特点,说说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 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水底寻宝:(课件出示)小蝌蚪在水里看到了这些词:打鼓、披风、阿姨、迎接、追赶、头顶,大家读一读吧!

二、精读课文,深入领会

1、 课件出示第一幅图,指名读第一段,想想小蝌蚪是什么样的?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填一填:_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长长的尾巴,________地游来游去。

分角色读课文。

3、小组合作读四、五段。

讨论:你又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青蛙妈妈的样子和小蝌蚪的变化。

朗读这一部分。

4、齐读最后一段。想想这时的小青蛙在做什么?

(文中的插图是重要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师进行了有效的利用,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感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阅读能力。)

三、演读课文。

1、 小组分角色朗读全文。

2、 演一演。教师也参与表演。

3、 说说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

(进入情境,能更好体会内容,获得审美体验。采用学生喜欢的表演方式,还能促进学生形成多种能力。)

四、练习拓展

1、 出示课后“读读说说”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

2、 练习填一填。

3、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生长过程,向小朋友介绍一下吧!

(加强课内外的联系,交流中互相学习,体验成功,享受快乐。)

五、指导写字

1、 出示“变、条”引导认读。

2、 说说怎样写才好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