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学校活动中渗透德育(大全19篇)

  • 上传日期:2023-11-20 14:39:22 |
  • ZTFB |
  • 7页

交通安全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清晰明确自己总结的对象和内容,以便更好地组织文章结构。总结是对自己的一种反思和梳理,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如何在学校活动中渗透德育篇一

(辽宁省抚顺市十二中学)。

一、充分利用化学史对学生进行优良品德的教育,注重德育的实效性。

化学的发展史是一部很好的教科书,它不仅展示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而且也向后代展示了古今中外历代科学家奋斗的历程。我们可以把化学史分为六个时期:史前期、炼丹时期、医药化学时期、燃素时期、定量时期、科学相互渗透时期。在后几个时期中先后翻译了一些化学书籍,出现了很多知名的化学家,有德国的贝歇尔,英国的波义耳、道尔顿,意大利的阿佛加德罗等等,还建立了不少化学基本定律。无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正是由于他们具有顽强的学习精神,刻苦钻研,不畏牺牲,最终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学生在学习化学史的同时,也学到了科学家不懈追求、努力奋斗的精神。

二、充分利用中外科学家的.感人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注重德育的可行性。

在化学史上,古今中外化学家不仅在科学领域为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他们对祖国、对事业有着崇高的献身精神。教学中可自觉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献身祖国、献身事业的优良品德。中国化学之父侯德榜博士,生于1890年的福建省一个农民家庭,从小热爱祖国,勤奋学习。19留学美国,8年后获博士学位,他放弃了国外的优越条件,毅然回到祖国,全身心扑到制碱工艺和设备的改进上,决心打破洋人的垄断,生产出中国造的纯碱。经过无数个昼夜,他终于成功了,1933年他出版了专着,轰动了世界,被誉为首创的制碱名着,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大涨了我们民族的志气。科学家的这些热爱祖国的动人事迹,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

三、充分利用科技成果,对学生进行爱科学教育,注重德育的针对性。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们要大力宣传科技意识教育,针对学生特点,通过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向学生介绍化学领域中先进的科学技术、科技成果,如: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应用,新能源的开发,新型无机材料,高分子智能材料,可燃冰――未来的新能源的应用,绿色化学等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国主义热情。

四、利用环境教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全球酸雨破坏损失建筑物,臭氧层遭受破坏,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升高,冰川融化使得海面上涨,严重的雾霾等等,这一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在国内外由于工业“三废”没有处理好,造成危害的事件有很多,如英国的烟雾事件,日本的哮喘病,我国的某些地方水质污染、空气污染等等。每年工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的量相当大,而且有增无减。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保护环境是科学家面临的严峻课题,也是我们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要把环境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主人翁意识。

如何在学校活动中渗透德育篇二

在开展高中化学教学时,我们可以将我国历史中的一些著名人物的事迹以及对人类社会作出的贡献渗透到课堂教育中去。在教学中灵活插入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古今中国在化学领域的主要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觉到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利用化学思维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化学基本原理规律性很强,但在普遍规律中存在着特殊性。通过对化学基本原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大千世界是由丰富多彩的物质组成的,尽管它们的形态多样,性质不一,但都由基本粒子―――原子、分子、离子所组成。在“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关系”的内容学习中掌握物质无限可分和物质是第一性的观点;在“有机物与无机物、化合与分解、中和与水解、氧化与还原、酯化与皂化、溶解与结晶”等内容的学习中掌握对立统一的观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变化中充满矛盾的运动,它们之间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在“化学反应速率”内容的学习中掌握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的观点。

通过讲述物质的复杂性、多样性等,教育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社会时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通过量变与质变关系的学习,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通过对立统一规律的学习,树立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以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

三、通过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地给予提示,使学生通过多种包括实验、操作、观察、设计、讨论等寻找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以学生思维为主线,多种感官参与,完美地完成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个过程。这样的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大胆设想、勇于创新、勇于探索问题的学习习惯。

四、通过环境保护的教学培养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科学是把双刃剑,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大量的物质和能源,并向大自然排放过多的大自然本身不能够消除的废物,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问题。众所周知,20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相继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这些都是由于人类向外排放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使人类致病、致畸、致残的反面实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常常拿出与化学有关的污染实例教导学生,虽然化学造福人类,但却给我们的环境带来更多的污染,一方面我们应该尽自己的力量立志研究有效的方法去减弱甚至消除污染,另一方面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增强环保意识,为环保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五、总结。

总而言之,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样,在化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也并非急功近利而成,它需要教师进行长期的亦步亦趋的积累,在具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吃透教材的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寓德育于教学,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如何在学校活动中渗透德育篇三

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这已是我们的共识,但如何将认识落实到行动,使德育真正“到位”、“就位”,还远远没有解决。比如说,人们一般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思想政治老师和语文老师的'任务,与其他学科的老师关系不大,与我们计算机老师更是“不搭界”的。但事实上,如果在学科教学中没有贯彻“德育为首”的方针,德育就不能真正到位,加强德育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对于我们计算机教师来说,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这也是中学计算机的教学目的之一。《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中就明确指出了,要在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即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及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

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首先要从教材实际出发,附着于知识的讲授或上机的训练之中。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其次把握计算机学科的特点,注意渗透的生动性。教师要深刻理解教学大纲,把握本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在渗透德育时,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增强生动性。比如,在课堂上通过介绍我国在计算机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等等。

l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所谓习惯,就是指由重复和练习巩固下来并完全变为某种动作的需要,它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注意这个问题,教育学生要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并注意计算机病毒的查消,以确保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持久地开展计算机教学。同时,要教育学生遵守机房各项规则,帮助学生养成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好习惯。当然,这需要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其关键在于以下几方面:

[1][2][3][4]。

如何在学校活动中渗透德育篇四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与丰富文明成果的伟大民族,在民族进步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人文精神。而这些人文精神大多与文学作品结合在一起,传承下来。语文学科,与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能够让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汲取先人的精神精华,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目前,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所利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过分尊重课本,将课本视为教学活动开展的圣经。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对课文进行阅读与讲解,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教课本。教师不能对课本内容进行有效开发,即时文学作品中有再丰富的人文精神内容,也无法传递到学生头脑中。教师只顾着讲解语文基础知识,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感受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力量。

(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不足。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当代高中学生接受教师的两种模式,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默契配合,有利于人文精神教育目标的实现。学校的语文教育,对学生的情感发展有很大影响,鉴于语文学科教学是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实践,教师与家长将全部希望寄托于语文课堂教学。即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再高,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无意地带入一些社会负面思潮,也会阻碍高中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建立。

(三)教师人文素养有待提高。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师队伍中,许多教师都是从大学走出来的毕业生。这些教师从学校出来就直接进校当了老师,缺少社会生活的经验。年轻老师的个人生活阅历不足,其对于人文素养的感受也较少。教师自己的人文精神水平不足,就没有能力从语文课本内容中开发人文精神教育内容,无法对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引导。

(一)丰富语文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方法的丰富,对于高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在教学创新发展的今天,教师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活动中得到突出。首先,教师可以利用讨论法实施教学。让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文内容进行讨论,共同开发其中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学生自主领悟语文课本内容中的人文涵养。像在讲解《我与地坛》时,让学生对史铁生的文字进行阅读,并选出自己感悟最深的一部分与同桌讨论,有利于学生感受到其中的人文精神。有学生选择“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一次性能够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所以,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这段文字进行讨论,在讨论分析作者的痛苦与坚强,分析地坛对于作者的'意义,从中感受到正确的人文精神。其次,教师可以利用竞赛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人文精神。同样在《我与地坛》教学中,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完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赛去寻找与中心思想相关的关键语句。这些关键语句往往都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意义,加强学生与这些关键语句的互动,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素养提高。

(二)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实施人文教育。

首先,高中语文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语文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去感受文学的美好,领悟文学世界中的精神力量。语文教师应当尽自己所能让学生具有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爱阅读。在工作之余,提高自身的阅读量,在教学过程中流露出自己的文学素养,能够感化学生,促进学生积极探究文章中的精神内容。其次,教师要积极进行自我反思。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是刻意的说教,而是无形的感染。教师要多加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有不妥之处,分析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用真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营造良好的人文精神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活与学习理念。

(三)加强校家教育结合,整合人文教育。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对于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效果有重要影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努力,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人文观念,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巩固课堂人文教育成果,更有利于学生认可正确的人文理念。比如在讲解《一个人的遭遇》时,教师会向学生传递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人文精神,如果家长好斗爱吵架,这样的人文观念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停留。教师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呼吁家长规范个人行为,通过科学的家庭教育给高中学生营造一个相对合理的人文成长环境,促进学生人文素质提高。综上所述,将人文精神与高中语文教学真正结合起来,需要教育工作者重视人文精神的渗透,更要用这样的教学改革去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渗透,能够让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当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他们的生活态度与学习态度都会发生改变,语文教学的育人目标也因此达成。

如何在学校活动中渗透德育篇五

摘要:由于职业学校学生的特殊性,传统的德育的模式既适应不了现代课改的要求,也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所以要重新考虑德育的方式和要求。教师在德育中加入实践的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既符合课堂改革的要求,也为提升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增强他们的适应力提供了一些借鉴。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创造的教育是以生活为教育,就是生活中才可求得教育。”面对今天的市场经济,面对这些被普通教育所遗弃的职教学生,面对他们迷失在德育的说教中时,摆正我们职业教育中德育的位置,就成了我们德育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德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而传统的说教既说服不了学生,也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不到帮助他们提高政治素质。为此,为了提高德育的教学效果,为了更好地完成德育课肩负的德育功能,我们必须重视德育课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1.我国传统的教育制度迫切需要加强基础教育的实践环节。

对于很多教师来讲,传授道德知识是最容易的一件事情。无论是教学目的、内容,还是过程、方法与效果测评,对于“知识点”的强调是第一位的。表面上是“知情意行”,实质上是在道德知识的编排、讲授、练习、记忆与考试上做文章。很多学生虽掌握了不少知识,但缺乏社会责任感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一些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理想信念令人担忧。

2.重视德育教学的实践环节是德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我在担任德育课的过程中,为了和学生产生良好的互动,曾不止一次对全班级的学生做过民意调查。调查的结果不能不引起我们德育老师的反思:在问及学生“对德育课的态度”时,只有18%的同学对德育课的话题感兴趣,有80%的同学对德育课表示一般,其中还有5%的同学认为德育课的说教多,离社会现实远。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学生没有兴趣的德育课”是失败的教学。(德育管理论文)回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只有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使目前的德育课教学走出困境,而增加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无疑也是出路之一。

3.重视德育的实践环节是改变现在德育课现状的重要途径。

本来很多家长和学生历来有着较深的观念,德育课是无关紧要的,更不要说职业学校中的德育课。他们忽视了它的基本功能,于是把它当成了一门无所谓的课程,导致了学生上课时态度不端正,对待实质内容不关心,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把它当成了头痛和厌烦的课程。

4.重视德育教学的实践环节是德育老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实施素质教育,最终要落实到学校、落实到教师,体现在学生的身上。面对新的教育形式,面对这群特殊的群体,如果我们德育老师仍然把教学视野局限于传统的知识教学,局限于教学方法上的“灌输”,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探索,积极寻找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方法,以适应当前教育教学的发展。

5.重视德育实践环节是全面提高职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在要求。

职业类的学生本身的基础比较差,行为等比较叛逆,再加上课程和角色的转换,单纯的理论知识已经吸引不了他们。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符合他们好奇、好动、敢想、迫切融入社会的心理特点,能达到书本教育达不到的效果。

分析完以上的原因,我个人认为要使职业教育中的德育走出困境,就必须把教学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带着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关注自己、关注我们生存的社会。这也是大势所趋。

二、当前的教学改革为德育教学开展实践活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一方面,现在很多职业类学校都在尝试校本课程的开发,根据学生的个人志向、兴趣和需要提供灵活多样的选择内容,从而为增强课程开发能力和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有效地利用学校资源和社区资源,引进和学生生活经验关系比较密切的内容,才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实例。

例如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自己选择这所学校的意义,感受技工人才在社会上的发展和需要,我们选择了“明天技工以我为荣”的人物介绍为校本课程的重要辅助。我们带领学生先找一些实习带队老师,确定几个现在已经在重要的岗位上作出成绩的学生,然后深入他们所在的工厂,了解他们自身努力的过程,结合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听听周围对他们的评价,让他们体会到他们对于社会也是有价值的',而不再轻视自己的学校和专业。这样,让学生从别人那里得到肯定,他们就会确定自己将来也能达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比如92届的陆小明,现在已经是一家较大型机械工厂的副总等。通过对这些人物和发展历程的材料的收集,可以将这些作为德育的辅助材料,从而给学生们带来更大的说服力。

另一方面,是加强研究性的学习。比如我们迎接他们的第一课就是《职业》,书本上介绍了它的类别,大约有8个大类、64个种类、1868种具体的职业。我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找职业的类别,谁找全了,我就不要他参加期末的考核了。虽然没有学生能坚持到底,但是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现在的德育教学方式,已经不是传统的、接受式的、被动式的方式,而是建立在老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的。

三、现代教育手段的更新为增强实践环节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现在的课堂教育多运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发挥了视频、电视录像,甚至网上教学的优势。所以,在教学中多利用这些手段,能增强课堂教学的内涵,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我们要制作一些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教学课件。教师之间可以通力合作,每人承担一个主题,完成的课件可以资源共享。教师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邀请计算机技术运用较好的学生,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提供了实践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德育课的整体教学质量。

四、在课堂教学中增强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包括课前、课堂、课后三块内容。相应的,在课堂教学中增强实践环节也有三个内容:

1.课前预习要指导和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在学生课前预习环节上,教师可以指导和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观察、调查、访谈乃至亲身体会,使课前预习成为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积累感性经验、产生求知欲望、尝试探究问题的活动。如在《货币的演变》过程中,要了解商品的定价的依据和发展,我就让他们去大润发记下至少10种不同的商品价格,增强了他们对商品和货币的认识。

2.增强课堂教学的现实性。

课堂教学要彻底改变以本为本、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密切联系社会现实问题和学生实际生活,整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德育课的吸引力。较常用的是角色扮演法,如在《我是光荣的纳税人》一课中,我请了一个专业的“税官”(学生扮),让他给法盲们(学生)上了一堂课,宣传税收的种类、好处及逃税的行为等,效果比单纯的讲解要好很多。

3.课后学习活动中增强实践性。

课后作业的布置既要照应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又要精心设计一些行为作业,使学生学会在所学理论知识的指导下来从事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深化认识,提高能力,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如在《理财工具》中,我让学生给自己的未来收入做个评估,然后为自己设计一份理财计划。同时,我还结合现在的金融危机,给他们上了一课,让他们明白了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理论。

总之,我们必须站在教育改革的立场上,站在科学的高度,重视德育课上的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开放的教学模式中放飞思想,学以致用,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才是职业类学校德育的目的所在。

(江苏省张家港工贸职业高级中学)。

如何在学校活动中渗透德育篇六

初中阶段是一个转型时期,学生处于青春期,叛逆心里极为严重,此时的他们心理不成熟,看待事物不全面,抵制诱惑能力不够,以及男女生之间的萌动心理等等,只要稍有不慎,一念之差,将来后悔莫及。所以说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但是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步的渗透我们的德育工作,用尊重、信任、体贴、关怀去充实,做到有的放矢,那么我们就能为学生的顺利成长铺路、架桥。有人说:“要给人以阳光,你心中必须拥有太阳。”

一、提升素质。

在所有的老师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班主任。本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班主任作为个体可以允许可以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但是现代社会的学生,他们接触外界的新鲜事物比较多,每一天都有许多新的观念充斥着他们的头脑。他们总是苛刻班主任是一个完人,容不得班主任有一点的错误。所以班主任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言行,赢得学生的认同,并不是虚伪的掩饰,而是一个完善自我的过程,是德行之列。为人师者,本也应以此为先。其实,之所以要全力塑造好这个标志性的形象,根本的目的还在于将言传身教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学生最在乎的赞赏与批评必定是来自他钦佩或欣赏的人。当班主任被学生们认同为心目中标志着美好和高尚的形象时,许多时候便可以不怒而自威,许多道德观念便可以轻而易举地深入人心。

二、树立榜样。

作为老师都更喜欢成绩好、遵守纪律的好学生。但是班主任必须要公平、公正、平等地对待班上每一位学生,把每一位学生都当做自己的孩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所以当学生生病,及时询问病情;学生请假,及时与家长联系;学生学习有困难,悉心指导;放学回家,嘱咐学生注意安全;天气变化,提醒学生增减衣物;学生取得成绩,多加表扬;学生有违纪行为,委婉提出,及时改正„„这些虽是小事,但对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情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当我们对待那些双差生也能做到如此,那么全班同学也就对你心悦诚服了。记得班里有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的原因导致他无心向学、纪律散漫。像他这样的孩子如不及时教育,给予特殊的爱,会使他失去学习的信心,发展下去有可能走上邪路的。为了能使他转变,我经常找他谈心,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对待家庭问题。我记不清多少次和他促膝谈心,我的关心教育终于融化了他冰冷的心,他开始变了,变得有礼貌,懂事了,学习也更积极了。

四、善于交流。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心理异常复杂的时期。对班主任,他们有话可说,工作才有开展的可能,这需要班主任善解人意、善于交流。善于交流是指我们平时要跟学生善意的相处,留意学生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问题要有语言的艺术,可以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这样容易让学生亲近,也容易让学生受益终生。记得有一次自习课,我在教室窗外静观纪律。我发现有一个男生传纸条给女同学。看完内容那一刻我非常生气。当这个男同学来到办公室时,我感觉得到他的紧张,因为他不知道他的班主任将会如何定义他的行为。我觉得,我如果是善意的,就不应该在这个时候伤害他。与他谈了谈我的观点:关于爱情与责任、关于人生与幸福。结束时,他带着释然的微笑,对我说“谢谢”,我能感到他抖擞的精神。此后他的每次进步,无不让我回忆起这次谈话的成功。无论哪种角色,都是同一的形象。无论怎样的相处,都是在同一片蓝天下。班主任用自己的爱心打造的,便是学生的天堂。

五、培养学生的荣誉感。

在集体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关键的一环。集体荣誉感的形成,会促使班级各个方面进步,为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所以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例如运动会、广播操比赛、大型文艺汇演等,让每一个同学积极参与,为每一名同学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当学生处在一个有凝聚力的班集体,会发挥每一个同学的潜能。所以说班级集体的教育功能虽是无形的,但又是无所不在的,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灵魂。

班主任是教育者、领路人,只要我们的班主任心中拥有太阳,洞悉学生的心理,对学生的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和风细雨,定然润物无声。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就会做得更好,就会实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参考文献:

[1]《班主任读本》——天津教育出版社。

如何在学校活动中渗透德育篇七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在新课程理的深入实施,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德育工作者的专利,它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惯穿在每个学科之中,不同时期,不同的重点工作,确定符合学校特点的德育工作的新内容,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以及各个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和,促使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因此学校特制定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育工作计划。

一、目标与措施在教案中三维目标的确定是教师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更要详细具体,在教学流程中处处要体现德育教育的目的,学校将定期检查教师在教学中的执行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参与学习,动手实践,培养高尚情操的引领者,改变以往教师只是教书,育人是主管德育领导的事情。

3在作业改革工作上,将改变常规作业的弊端,改变只注重知识的积累,忽略人性化的管理,忽略道德情操的培养,我们确定“全面成长,分层递进,展示特色”增加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测试内容。

4充分发挥政治,语文,等学科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主阵地的教育功能,结合社会、校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利用学校电视台,学生答辩会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政治立场,政治水平,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充分发挥健康课,心理咨询室等不断提升学生的养成教育,挫折教育,失败教育,利用假期去行众拓展集中培训。

6结合中央8号文件精神,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列入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使之在校园内外处处达到教育功能。

7充分利用校刊、校报、《星桥文学社》校长信箱,校长接待日等,了解学生的心声,关注学生成长动态,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变化。

二、效果及运用。

1、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结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落实新守则等看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2、形式通过公开课、开放课、随机听课等形式看课堂的时效性。

3、通过德育问卷调查,家长反馈,社会反响及教师的操作评语验收德育教育的效果。

4、学校把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工作扎实落实到所有学科,使学科之间有机整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渠道。

如何在学校活动中渗透德育篇八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是教育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对每一位学生来说,其学习的第一动力来自于教师。因此,教者是否能够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语文老师必须从以下两方面来做好工作。

1.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

高尚的职业道德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学生也在仔细地观察着老师的一言一行,通过模仿比对,也即是“为人师表”。首先,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初中生由于刚从低年级段走入中年级段,在生理及心理上都还不够成熟,他们在生活中还有着很大的依赖性,而其最容易依赖的人除了自己的父母就是自己的老师。因此,语文老师要真正让学生相信自己,首先就要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进行严格要求。其次,要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情绪可以感染人,教师如果在课堂中能表现出极高的工作热情,那么所教的学生也会受到感染,从而喜爱这门学科。可以想象,一个不爱语文学科的语文老师,怎么能教好学生的语文,因此,语文老师要在课堂中保持活力,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热情,使他们也真正热爱语文。

2.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初中生由于年龄的原因,对于很多知识还不了解,同时他们又对新知识存在着渴望。因此,语文老师在学生面前适当地展示自己渊博的学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将学生所获取的知识比作一条小溪,那么我们教师的知识就必须是一条江河,要让学生有“水”可取。“小溪”与“江河”的对比,为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对老师的要求仅仅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学识,但是这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知识获取的需求,语文老师要在掌握相关专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其他学科知识的获取,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同时,老师还要在研究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个体研究,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总结教学经验,以此研究出一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之路。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是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从教师的备课开始,就应当将德育考虑进去,具体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我国的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始终占据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更应当引导学生认识到小家与大家的联系,认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的繁荣有着不可脱离的关系,从而树立起奋发学习,努力报效祖国的思想。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很多的名家大作,其中塑造了很多的形象人物,他们时刻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起到了无可比拟的作用。如,文天祥的.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人热血沸腾;周恩来同志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更是激人奋进;鲁迅先生因为国人思想之愚昧,愤而弃医从文,让大家清晰地认识到个人与国家之间的紧密关系。这些都向大家述说了爱国的思想,学生在学习这些课文时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其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应该在课本的基础上,继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充分学到知识的同时,思想更加受到教育。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之中,如何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可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一生。初中学生思想活跃、热情向上,同时还对神秘的事物存在着好奇心,这使他们极容易受到现代社会中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从而在享受中迷失了自我。还有一些学生存在着远大的志向,但是迫于家庭条件或者社会条件不允许,而产生挫败感,每当这些情况发生时,语文老师就应当积极地发挥作用,对其思想进行积极的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进行健康的思想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健康教育,让学生充分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并就自身存在的缺点进行积极的改正。同时,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教师还要积极地帮助他们树立坚强的信心,加强心理承受能力,并教会他们如何面对学习及生活中的压力。如,在《皇帝的新装》一文中,面对小男孩最后所说的一句实话,我们要拿出来重点讲解,就其保持着难能可贵的诚实进行宣传。

4.进行法律基础教育。

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是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基础部分之一。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有着优越的物质条件,但是带来的就是对物质的追求,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极容易产生好吃懒做的习惯,甚至会发生违法事件。所以,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必要的法律知识宣传非常有必要,让他们懂得纪律、法律的重要性,从而让他们学习做人的基本道理。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并不仅仅是知识教育,而是应当在文字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将道德放入其中,有效地将“道”渗透入“文”中去。教育不仅要培养出具有高学识的知识青年,同时更应当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这样才能不违背教育的本质。

参考文献:

[1]谢艳玲.语文审美教育中的道德教育浅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01).

[2]沈娟.让语文课成为道德教育的课堂[j].考试周刊,(11).

如何在学校活动中渗透德育篇九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是教育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对每一位学生来说,其学习的第一动力来自于教师。因此,教者是否能够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语文老师必须从以下两方面来做好工作。

1.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

高尚的职业道德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学生也在仔细地观察着老师的一言一行,通过模仿比对,也即是“为人师表”。首先,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初中生由于刚从低年级段走入中年级段,在生理及心理上都还不够成熟,他们在生活中还有着很大的依赖性,而其最容易依赖的人除了自己的父母就是自己的老师。因此,语文老师要真正让学生相信自己,首先就要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进行严格要求。其次,要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情绪可以感染人,教师如果在课堂中能表现出极高的工作热情,那么所教的学生也会受到感染,从而喜爱这门学科。可以想象,一个不爱语文学科的语文老师,怎么能教好学生的语文,因此,语文老师要在课堂中保持活力,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热情,使他们也真正热爱语文。

2.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初中生由于年龄的原因,对于很多知识还不了解,同时他们又对新知识存在着渴望。因此,语文老师在学生面前适当地展示自己渊博的学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将学生所获取的知识比作一条小溪,那么我们教师的知识就必须是一条江河,要让学生有“水”可取。“小溪”与“江河”的对比,为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对老师的要求仅仅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学识,但是这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知识获取的需求,语文老师要在掌握相关专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其他学科知识的获取,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同时,老师还要在研究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个体研究,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总结教学经验,以此研究出一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之路。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是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从教师的备课开始,就应当将德育考虑进去,具体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我国的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始终占据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更应当引导学生认识到小家与大家的联系,认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的繁荣有着不可脱离的关系,从而树立起奋发学习,努力报效祖国的思想。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很多的名家大作,其中塑造了很多的形象人物,他们时刻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起到了无可比拟的作用。如,文天祥的.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人热血沸腾;周恩来同志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更是激人奋进;鲁迅先生因为国人思想之愚昧,愤而弃医从文,让大家清晰地认识到个人与国家之间的紧密关系。这些都向大家述说了爱国的思想,学生在学习这些课文时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其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应该在课本的基础上,继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充分学到知识的同时,思想更加受到教育。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之中,如何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可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一生。初中学生思想活跃、热情向上,同时还对神秘的事物存在着好奇心,这使他们极容易受到现代社会中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从而在享受中迷失了自我。还有一些学生存在着远大的志向,但是迫于家庭条件或者社会条件不允许,而产生挫败感,每当这些情况发生时,语文老师就应当积极地发挥作用,对其思想进行积极的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进行健康的思想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健康教育,让学生充分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并就自身存在的缺点进行积极的改正。同时,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教师还要积极地帮助他们树立坚强的信心,加强心理承受能力,并教会他们如何面对学习及生活中的压力。如,在《皇帝的新装》一文中,面对小男孩最后所说的一句实话,我们要拿出来重点讲解,就其保持着难能可贵的诚实进行宣传。

4.进行法律基础教育。

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是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基础部分之一。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有着优越的物质条件,但是带来的就是对物质的追求,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极容易产生好吃懒做的习惯,甚至会发生违法事件。所以,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必要的法律知识宣传非常有必要,让他们懂得纪律、法律的重要性,从而让他们学习做人的基本道理。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并不仅仅是知识教育,而是应当在文字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将道德放入其中,有效地将“道”渗透入“文”中去。教育不仅要培养出具有高学识的知识青年,同时更应当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这样才能不违背教育的本质。

参考文献:

[1]谢艳玲.语文审美教育中的道德教育浅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01).

[2]沈娟.让语文课成为道德教育的课堂[j].考试周刊,2008(11).

如何在学校活动中渗透德育篇十

德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文章作者]陈红[文章来源]慈溪中学中国园丁网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这已是我们的共识,但如何将认识落实到行动,使德育真正“到位”、“就位”,还远远没有解决。比如说,人们一般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思想政治老师和语文老师的任务,与其他学科的老师关系不大,与我们计算机老师更是“不搭界”的。但事实上,如果在学科教学中没有贯彻“德育为首”的方针,德育就不能真正到位,加强德育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对于我们计算机教师来说,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这也是中学计算机的教学目的之一。《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中就明确指出了,要在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即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及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首先要从教材实际出发,附着于知识的讲授或上机的训练之中。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其次把握计算机学科的特点,注意渗透的生动性。教师要深刻理解教学大纲,把握本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在渗透德育时,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增强生动性。比如,在课堂上通过介绍我国在计算机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等等。下面试从三方面来论述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l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所谓习惯,就是指由重复和练习巩固下来并完全变为某种动作的需要,它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注意这个问题,教育学生要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并注意计算机病毒的查消,以确保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持久地开展计算机教学。同时,要教育学生遵守机房各项规则,帮助学生养成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好习惯。当然,这需要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其关键在于以下几方面: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即要使学生明白,良好的习惯(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不仅是个性心理品质的良好反映,也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循循善诱、晓之以理,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在windows中关机的步骤,即屏幕上出现如下信息“你可以安全地关闭计算机”时,才能关闭电源,而不能直接关闭电源,并且使他们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仅应该是知识渊博的智者,而且应该是道德修养的榜样,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每位教师,不管你是否自觉,本身就是学生的一本活的德育教材。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即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也应有良好的习惯。而教师师表美的作用,从德育角度讲,至少有三:能够发挥德育主体的德育潜能;能够促进学生的榜样学习;能够改善道德教育效能。比如,把用户文件建立在所用系统软件的子目录下就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如果教师在课堂演示的.时候,特别是在保存或另存文件的时候,注意这个问题,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把用户文件分门别类地存放的良好习惯。反之,如果教师不注意这个问题,由于学生的模仿心理很强,学生就会照猫画虎,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甚至可能使学生也养成了类似的不良习惯。所以,作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此外,培养方法也要得当,即要注意常规与有意识训练相结合。良好的习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也可以靠有意识的训练来培养。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培养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当作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有的放矢,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根据习惯形成的特点,既要注意从早抓起,防微杜渐,高度警惕任何不良习惯的滋长,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又要注意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坚持到底。l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今天,计算机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应用领域已越来越广泛。但是,计算机使用规模及范围的增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与道德问题。通过计算机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的重要途径。首先,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自觉遵守政府有关部门制订的关于保障计算机系统安全性政策和规定;(2)自觉遵守学校的计算机管理部门制订的关于使用计算机的有关规定(3)不设计、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4)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的习惯(5)支持正版软件,反对盗版软件……其次,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必须在计算机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使计算机这一信息处理工具,在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乃至社会进步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时,可通过实例(cih病毒、爱虫病毒……)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将会对人类产生巨大的危害性。它会破坏计算机存储的数据,损坏计算机的硬件,造成系统的崩溃,甚至使internet瘫痪。所以,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会受到法律的严惩。同时,要加强培养学生有关知识产权和软件保护的意识。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的工作一刻也离不开软件,否则它就是一堆废铁。而软件的研制和开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软件是人类智力的创作成果。然而,计算机的软件虽然难于创作却极容易被复制。为了发展和繁荣计算机软件产业,要加强学生有关知识产权和软件保护方面的意识,注意结合我国的《计算机保护条例》(已于1991年10月1日开始执行),使学生明白:未经软件著作人的同意,复制其软件的行为是侵权行为,侵权者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从小培养学生使用正版软件、反对盗版软件的意识,促进计算机应用事业的发展。此外,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已逐步进入了家庭,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日益增加,上网冲浪成了时尚。网上聊天,收发电子邮件成了时髦话题;网上游戏使部分学生留恋忘返;因此,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已经迫在眉捷。比如说,上网的学生一般对“黑客”充满了神秘感,有一种偶像崇拜。报纸、杂志上的有关报道:美国的商业网站连续受到黑客袭击,黑客入侵政府网站……都令学生想入非非,有的甚至跃跃欲试。因为他们并不认为,这是不道德的,甚至是犯罪。他们的好奇心促使他们钻研各种网上编制技术。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他们很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网上环境的破坏者。所以,作为计算机教师,对学生进行网上道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l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人际关系是指表示人与人之间相互效交往、联系和影响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协调人们在活动中的行为,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人们的活动效率。任何个人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成员,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生活的,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社会之中,他必然要同其他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而一项工作和工程单靠个人的能力也是难以完成的,必须把一部分人组织起来,协调合作,共同完成。个人在自然面前是软弱的,而集体的力量则是无穷的。社会发展到今天,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对交际能力的要求更是有增无减。要想获得成功,不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运用联合效应,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此外,具有与人协作精神会产生的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环境,也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但是,计算机技术却会产生对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比如,会使学生沉迷于计算机世界中,从“书虫”变成“网虫”,或迷恋于计算机游戏而缺乏同学之间的交往,或在感到孤独时仅仅与计算机交流思想,以至于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比如,在教学内容告一段落时,给学生布置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可以是收集有关计算机发展、应用的资料,总结某一软件的使用方法,编排一份班级小报,解决其它学科的问题等。任务应该有趣味性、难度适宜、有利于计算机的学习使用。教师可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学生自由分组,或由教师根据掌握计算机的程度搭配分组,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如何在学校活动中渗透德育篇十一

德才兼备,这是新时代新社会对人才的新的要求,所谓人才一定是要专业技能与思想品德兼备的新型人才。小学时期儿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小学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学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势在必行,而课堂教学就是小学教育的主要形式与重要渠道,所以,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渗透德育教育,这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一)什么是学校德育教育。

学校德育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要求,根据教育发展状况,在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引导受教育者去实践、去感知,去体会,使受教育者符合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小学德育工作在整个教育体系与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课堂教学自然而然的成为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与渠道,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与教育实践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小学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培养目标,课堂教学中各个学科所特有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学生在吸收知识,获取人生经验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人格,爱国情、集体主义观念,民主与法制观念、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就会在日积月累的学习过程中被不断塑造,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逐渐展开。

(二)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质与正直的人格要求,使学生在德育教育的培养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集体主义观、公平正义观,建立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成为遵守纪律、乐于助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的新时代的小学生。良好的品德教育不是在短时间就可以培养的,他需要长时间的思想品德教育与正面形象的榜样熏陶,更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有计划、系统的进行引导、传输与教育。小学教师要牢牢记住小学德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并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使德育教育与教材紧密结合,抓住课堂上的一切有利因素,随时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使小学生在课堂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成为一个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小学生。

(一)教师的榜样与示范作用。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师,需要在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发挥自身作为人民教师的榜样与示范作用。教师的社会责任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教师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正面的精神风貌对于教书育人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工作中所表现的言行举止,工作态度,生活作风,师德师风都对学生有重要影响。学生在潜意识的状态下会被老师的这些因素所影响,因此,教师要着装得体,工作态度认真努力,生活态度积极向上,讲课进度具体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明了,学生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受到教师的影响,在无形中形成良好的品德与风尚,同时课堂教学的氛围轻松愉快,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趣味性不断增强,学生接受知识与认知世界也会更加轻松自由。

(二)培养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增强其自律意识。

保持纪律是小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在每节课上课前都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要求与规范。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相应的课前准备,如:学习工具要主动准备好,课前预习要充分认真,上课的时候要求所有学生都全神贯注,注意力集中的听老师所讲内容,思想不要开小差和随时随地的走神,能够做到认真倾听,养成良好的认真听课、会听课的好习惯。在课后更要及时认真的复习,认真完成作业,巩固知识。这个过程说来容易,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长期的规范、引导、督促和鼓励。整个过程对于学生的行为规范性与自律意识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为学生未来的工作与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逐渐的养成专心听讲,遵守时间,遵守纪律,互相团结的好习惯,为学生能端正学习态度和工作态度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德育内容要与学科内容科学统一。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要尽力做到学科内容与德育教育的科学统一,相互协调。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认为在文性的学科中才能够展开德育教育,在自然性学科中,德育教育很难展开。其实在小学教学体系中,除了《品德与社会》课、《品德与生活》课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教材以外,在任何学科中都可以展现德育教育。教师可以要根据其他学科教材的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守时惜时、勤于动手、举止文明等诸多优秀品质的培养。例如,在数学的计算中可以懂得节约的重要意义;《家乡》课中,可以使学生感受家乡的丰富的物产,美丽的自然风光,民风的淳朴,加深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成功训练》课通过每单元的教学目标,设计出不同的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成功与失败,并在实践活动中,反思总结,以此来完善自身的品格、修养、处事的态度等。只要教师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用心抓住每节课的德育教育切入点,都能在随堂的教学中逐步塑造学生的'良好品质。有效的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所以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需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小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渗透给学生祖国的繁荣昌盛与党的伟大。增强学生强烈的归属感与浓烈的爱国感。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国文化繁荣昌盛,类型多样,教师要根据这些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促使他们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付出努力。小学德育的建设工程,必然是离不开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

总之,小学教育是塑造人才的重要时期,对于学生的性格的培养,能力的提升,都有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期间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教育势在必行,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的时候,必须要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教师发挥自身在学生学习生涯过程中的示范与指导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注重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的和谐统一,并且德育教育的渗透一定要注重学生的成长环境与学习氛围,使小学生的道德水平与思想品德不断得到深化、提高和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就是促进国家整体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就是促进中华民族国民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吕文容浅谈提高道德教育实效性的长效机制[j]。

文学教育(中),(1)。

何拴来浅析小学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促进素质教育的策略[j]。

技信息(科学教研),(5)。

如何在学校活动中渗透德育篇十二

陕西省佛坪县中学王宝杰。

现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下同)中蕴含了很多的德育因素,如果我们加以挖掘,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这对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崇尚美好品德、端正人生走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无疑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首先,结合课文教学及相关内容,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当代中学生思想解放,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这是他们的优点。但在相当一部分中学生中,淡漠历史,不知道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不知道先辈为了寻求民族解放道路所付出的艰辛。针对这一思想实际,在教学鲁迅的《呐喊自序》时,教师就可积极捕捉德育契机,精心施教。可先设计这样富有深情的导语:“同学们,当你们现在沐浴着幸福的阳光时,你们可曾想过,一百多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吗?你们可曾想过,有多少先辈为了国家的振兴,进行了怎样艰辛的探索吗?人是不能忘本的,更不能忘记祖国的历史。今天,我们就来重温鲁迅先生当年是怎样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心路历程,接受先生那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洗礼”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则以爱国主义精神为主线,重点讲析鲁迅先生为了拯救国民的灵魂而不断修正自己的理想,把个人的理想和祖国的命运结合起来的崇高品质。最后,再做这样画龙点睛式的'总结:“同学们,尽管我们现在已初步进入或即将步入小康生活,但我们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有人这样形容这个差距:我们即使马不停蹄地赶,到本世纪中叶,才能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现在的水平。所以,我们还得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鲁迅先生那种把个人理想同祖国命运结合起来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这样,同学们的心灵一定会受到极大的震动,陷入沉思而深受启示。

又如,在学习《游褒禅山记》介绍王安石生平时,挖掘出列宁对他的评价“中国十三世纪的改革家”这一因素;在学习《窦娥冤》介绍关汉卿生平时,把关汉卿与莎士比亚进行对比,突出关汉卿的成就不比莎士比亚差的因素;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挖掘出法国红学家对《红楼梦》的评价“十八世纪最优秀的女子文学”这一因素,等等,对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的熏陶和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情感教育。一个语文教师若能经常坚持挖掘语文教学中这样的德育启悟点,对学生一定会起到很好的德育熏陶作用。

其次,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提升思想道德修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高中阶段,正是学生分辨是非、真假、美丑、善恶能力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也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作文训练更贴学生实际,这对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必修3、必修4的作文训练,全是紧贴现实的议论文训练。笔者认为,这正是对高中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极好契机。备课时,我通过反复斟酌,决定选择与高中生思想实际紧密相关的三个题目《中学生打工利弊谈》、《谈男女生的交往》、《上网利多?弊多?》来大做文章:第一步,先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明辨是非,提炼出旗帜鲜明的、正确的中心论点。通过此步教学,同学们初步形成了如下观点:1、中学生可以利用假日适当打工;2、中学阶段男女生交往,只限于纯洁的友谊;3、平时上网弊大于利,但可在假期适当上上学习网,且不可过度伤身。可见,通过讨论,学生的认识提高了,是非明确了。第二步,要求学生找论据,既要从身边找,又要从报纸等新闻媒体上找;既要找正面论据,又要找反面论据,而且必须找到反面论据。然后,要求同学们把各自找到的论据进行交流。交流时,那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使大家深受教育,特别是有学生长时间上网而猝死网吧的事例,还有黑网吧因失火而使一些中学生葬身火海的事例,给同学们的心灵以及大的震憾。第三步,再点拨议论文的写作技巧,这时,一切已水到渠成,学生自然心领神会,写出的议论文观点鲜明、正确,论证严密、充分。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便于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又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德育熏陶。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后来,我用同样的方法对《中学生该不该看武侠小说》、《中学生要不要读名著》两个作文题进行教学,同样收到了良好的德育渗透效果。

再次,通过语文第二课堂活动来实施德育渗透。中学生精力充沛,喜爱从事各方面的活动,容易在活动中接受感染和影响,这种感染和影响的深度和广度甚至超过课堂之外,往往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终生难忘。语文第二课堂活动是整个语文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融入德育内容,深化素质教育,是语文这门学科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且行之有效的延伸。在教学鲁迅小说《药》时,为了使学生深入领会上世纪初中国国民的不觉悟以及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同时也感悟一下鲁迅先生那为国为民而不断思索的拳拳爱国之心,学习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不失时机地布置了第二课堂活动:请同学们把《药》改编排练成话剧,为全县中学生艺术节准备节目。之后,我一直关注着同学们这一活动的发展动向,不时地指导他们如何把握华老栓愚昧麻木的内心世界、刽子手杀害革命者的凶残、革命者夏瑜没有充分发动民众的悲哀,要求他们要充分理解鲁迅先生对这种革命悲剧的痛心思考,告诉他们只有深刻把握这些内容,才是改编和排练成功的关键。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人物和作品主旨,还运用多媒体教室下载了电影《药》让学生观看。这样,学生在语文第二课堂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革命历史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他们的排练实践会更加巩固这种革命历史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使其终生受益。

当然,第二课堂活动要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教师只需准确把握时机,巧启发、妙诱导,在开发学生智力、掌握语文基本知识的同时,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

现阶段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尤其需要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而高中阶段又是他们步入社会的准备期,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语文教育工作者,更应发挥语言文字的功能,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对高中生进行一些恰如其分的德育渗透,对于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完善他们的人格,以便将来更好地参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通讯地址:陕西省佛坪县袁家庄镇佛坪中学(723400)。

作者邮箱:fpzxwbj@。

如何在学校活动中渗透德育篇十三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数学 教学 德育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四,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四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如何在学校活动中渗透德育篇十四

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学科,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比之其他教材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因素,能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品德修养.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人们认识上的.偏差,语文教学往往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人文的关怀,偏离了教育的终极目标.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尝试从技校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及其优势、技校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误区及进行德育渗透的一些做法等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作者:李启森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技工学校刊名:职业英文刊名:occupation年,卷(期):2010“”(20)分类号:g71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误区

如何在学校活动中渗透德育篇十五

21世纪,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改变,近几年来选择医学专业的学生中既有热爱医学事业愿为人类服务的,也有认为学医实惠可以为自己增加钱财的。医疗技术的使用要视其使用者的善恶,道德高尚的人可以将医学造福于人类,如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而如果是一个道德败坏的人,那么其掌握的医疗技术就是为虎作伥,如有的医生盗卖病人的器官,有的医生向病人推销假药,完全丧失了医生应有的道德良心。一名合格的医学生必须要“先会做人,再会医人”,因此,要培养一名真正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医术精湛和医德高尚的人才,学校德育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我们现招收的学生年龄小,世界观未形成,易接受各种思想的冲击,学校教育对他们影响是意义深远的。

苏霍姆林斯说过:“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因此,做为一个专业老师,要学会开发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将德育教育与专业知识学习结合起来,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德育,避免了德育的高不可攀和空洞,使德育更贴近于现实和生活,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教师的行为影响。

(一)教师的表率作用。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表率作用将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这既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专业课中德育渗透的坚实基础,在任何场会的言谈举止中都要以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行为来约束自己,真正做到以身示范、教书育人。

(二)教师的素质修养。

教师要具备高尚的人格,平时要加强政治学习,通过学习政治实事,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懂得国家的政策方向,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生观,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范跑跑之流的反面形象要时刻引以为鉴,只有具有高尚品质的人,才能得到学生的敬重;教师的素质不仅表现在政治思想理论水平上,还体现在教师的专业能力上,学识渊博的老师也是学生喜爱和学习的老师。教师应刻苦钻研专业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学术造诣,成功的教师都是以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来得到学生的敬重和爱戴的。

(一)在课程内容中渗透德育。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理念,追求真理是科技工作者永恒的目标,由于有这种不畏牺性而追求真理的'决心,才能将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和造福于人类,例如在讲到《sars相关冠状病毒感染的护理》这一节时,结合“非典”时期钟南山院土和“非典”时期献身的医护人员的事迹对学生进行教育;在讲《儿科护土的角色和素质》这一节时,提出了护土的概模南丁格尔,号召学生学习南丁格尔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为护理事业奋斗一生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鼓励我们的学生为了祖国的医学事业要有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永不放弃的精神;讲解《小儿生长发育》这一节时,给学生强调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情,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有孝心的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于父母、感恩于师长、感恩于社会;讲解《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这一节时,因轻微刺激如声、光、针刺、蚊虫叮咬等均可引起患儿的痉挛发作,教育学生一定要以人为本,在镇静剂发挥作用时将医疗操作集中完成,要具有关心爱护病人,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讲解《小儿静脉穿刺》时,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理解患儿父母的心情,强调提高医疗操作技术,具有扎实的基本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专业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将德育在学科教学中潜移默化、点滴渗透,而不是空洞和苍白的说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受到感染和启发,学生也易于理解和接受。

(二)结合社会现象进行德育渗透。

当前医疗单位中有许多不良的医德医风,如部分医务人员受“拜金主义”之风的影响,向病人索要“红包”和拿“回扣”,倒卖病人,少数医务人员缺乏道德原则,对待病人冷漠,无责任心和同情心,社会影响很坏。这些不良之风也吹进了校园,因此,在教学中要立场坚定的批评这股歪风,给学生强调这样做的危害性和违法性,并结合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录相,将医务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伤员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英雄就在身边,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高尚品德深深的感动了学生、激励了学生。时时刻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

今天的学风,就是明天的医风,专业老师要有“德育无小事,事事育人,德育无闲人,人人育人”的思想,在教材中挖掘德育理念,培养学生树立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医学治病救人的崇高目的。只有提高了学生的道德品质,才能将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尚的道德和精湛的医学技术、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材。

参考文献:

[1]沈雁霞.刘奇浅论新时期医学院校德育教育的现状及对策.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如何在学校活动中渗透德育篇十六

摘要:语文课重在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就如何在优化课堂,体现课改精神的同时加强德育参透,结合实际总结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语文;德育;方法。

一、感情沟通法。

“周记”是师生之间感情沟通的桥梁。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周周练笔,生写师阅,加强师生的心灵沟通。批阅时也不再着重于文章本身的写作章法,语句的锤炼,而把它当作朋友间的谈心。读到妙处,便著一“妙”字,读到酣畅淋漓处,便书“痛快”,抨击时弊,“于我心有戚戚焉”,苦闷烦恼,“出去走走,你会发现‘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取得成功,“衷心祝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等。周周的练笔,及时评价能了解学生心理,及时解答学生问题,并针对学生的思想情绪,及时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二、内容联想法。

所谓内容联想法,即从课文当中所提到的人物、事情或观点,想到某种思想,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学习《囚绿记》一文时,先让学生感受优美的散文语言,通过一枝绿藤所表现的不屈服于黑暗,永不气馁的精神,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的同时,让学生把这种精神用到学习和生活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斗志,这样在潜移默化中让学习受到了思想道德的教育。

三、知识迁移法。

所谓知识迁移法,即运用课内的知识选择恰当的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即使复习中,我们仍然可以应用知识迁移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如,作文训练,学习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夹叙夹议”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夹叙夹议”这种表达方式,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出了这样一道训练题:作文课时,我班的王莫同学跑出去玩,回教室迟到了,他骗我说去厕所了。当他被本班学生识破后,他还理直气壮地说“撒谎是一种艺术”。我让学生就这个学生的言行写一段夹叙夹议的文字。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王莫同学的言行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马上讲评学生的作文片段,解释这种写法便是“夹叙夹议”,学生对“夹叙夹议”这一表达方式理解得很快,效果也很好。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积极探索,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灵活应用,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和谐的情感氛围中,让他们自己去体会人性的光辉。

(作者单位陕西省柞水中学)。

如何在学校活动中渗透德育篇十七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实施,其对新课程的要求也更加严格。要想能够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素质,而且还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来进行探讨和分析。

随着当前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实施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其教育的重点,因而德育教育是能够体现高中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根据高中语文新课程的要求得知,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品质,从而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积极地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因而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上科学合理的利用好课程教学,而且还要承担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责任。因此,在高中这个关键的阶段,无论是学校还是语文教师,都要注重对学生德智全面发展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现如今社会发展的变化中,其对人才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因而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十分重要。语文教学在实施渗透德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意义。在高中这个阶段,高中生虽然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年龄,但是其心智还没有完全的成熟,因而在这个阶段,高中生的人生世界观以及判定是非的能力都还没有形成,因而作为高中教师,必须要注重这个情况,并且根据学生这种现象来抓住教育的机会,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来对其进行德育教育。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的改变这种现状,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柱基础。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实施德育教育,对原本语文学科结构在完善上、对语文学科地位上以及语文基础的形成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对学生不够严格。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其在日常教学工作上,不能够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以及缺点。在教学观念上,不能够认为学生年龄小而松懈对其管理。在目前,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管理过于松散,从而造成教学中不断出现问题。面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必须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管理观念,从而减少其对学生学习造成的影响。

2.教师在教学上对自身的要求不够严格。

作为语文教师,其既然是学生学习的只要指导者,就必须要严格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这对学生日后走向工作以及学习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自身的行为,并且还要在生活中规范自己的举止行为,从而避免自己的不良行为或者习惯对学生在思想品德的教育上产生影响。但是,在现阶段,大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其不爱岗、不敬业甚至经常迟到或缺课等行为,这种情况如果不解决,不仅会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而且还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在思想上认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并且还能够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上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实现培养现代化人才的目标。

3.教学组织方法存在不足之处。

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当中,由于很多教师在教学上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形式,从而影响实现学生内心活动与教学活动的相结合。教师只有通过合理的组织课堂教学以及科学的教育方式来进行教育,才能够更好的促进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科学的教学组织,不仅能够体现出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而且还更好的实施德育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因而教师必须要优化自身的教学组织方法。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其在实施语文阅读教学时,必须要深入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内容,并且在德育教育素材的基础上,合理选择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点,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将德育教育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当中。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感悟和体验,还能更好的促进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在语文教学当中,教师要能够和学生一起探讨,从而来发现语文知识所带来的魅力。在这种学习交流的方式下,能够不断的提高学生在写作上的能力以及对阅读文章感悟的能力和阅读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能够逐渐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很辩解语文阅读中的德育知识,与此同时,教师还能够能利用教材中所具有的德育知识来构建学生的人格。长期下来,教师就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在高中语文中的《沁园春长沙》这篇文章,教师就能让学生来对其进行阅读,让学生在语文阅读教育中能够逐渐形成相关的思想道德品质。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首先就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特征来进行。由于现在的高中生在热爱劳动、服务集体、勇于奉献等方面都很欠缺,因而学生在看待问题时都只注重于事物的表面,而忽视其存在的本质。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其主要就是以教材为主。因而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一定要将实施德育教育与书本知识相结合,如教师在讲解《师说》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反复理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通过让学生对这句化的理解来体会教师在教学中所给予学生的帮助和指导。通过这种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渗透,不仅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而且还逐渐培养了学生高尚的情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思想的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品质。

3.加强学生对名言警句的积累和理解。

在现代高中教材中,都会有很多经典有名的名言或者格言。不管是散文、小说还是诗词,这些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这些名篇不仅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出类拔萃的文学特色。而且包含一些短小精悍的名言名句。在教材中,其中就有这些名句。对于这些名言警句,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对其重视,根据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主要中心内容,加以对其进行重点分析和讲解。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思想而健康成长。

4.高中语文教师要明确德育教育的要求和标准。

教师要想能够达到德育教育的目标,首先要明确德育教育的要求和目标。在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其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因而教师在语文教育上并没有实施德育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高中语文教师就要认真研究新课标对学生语文修养和思想道德上的相关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语文教学发挥育人的作用和价值,从而提高和完成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

四、结语。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渗透,不仅提高了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实施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表现。关于德育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深入教材、深入生活以及结合学生的特点来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逐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如何在学校活动中渗透德育篇十八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所以,教育更注重了知识人才的培养,而忽略了德才兼备型人才的需要。实质上,人才的质量影响了社会的发展,人才的素质和修养更关系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加体现出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结构、行为模式、价值观、生命观和人际关系的变化。学生的思想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义务教育的普及使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独生子女比例较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独立生活能力,合作相处能力变差。同时,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因此降低,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德育的发展,学生有了做人的思想素质,才能具备成才的知识素质。

通过在教学中的发现,现在的学生多少都存在着品德上的缺陷:有些学生学习很好,但是自私、冷酷、狭隘;有些学生虽然不惹事生非,但在生活上懒惰,性格上自闭。绝大部分学生则是无礼貌、厌学、散漫,甚至目无法纪。这些学生既有本身素养的问题,也有心理原因。所以,教育学生不仅仅是为了传授专业知识,更要注重学生品德素质的培养。教书和育人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不能把教书和育人分开来谈。教学中忽视学生的德育培养想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是很难实现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只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更需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强烈的责任感和多方面的协调合作能力,这不是几句话、几堂课能够训练出来的。“德育”要从各方面做起。

一、教师要为人师表。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言传身教是教师对学生最直接的教育方法,教师是学生效仿的对象,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得到学生的认可,你所传授的知识才会被学生接受,这就需要教师平时的一言一行都要规范自己:如迟到,早退,仪表,言谈举止等,虽是小问题,却深深的影响学生行为,体现一个人的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再讲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时候,告诉学生在初中这个人生发展的十字路口,每个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长大成才而努力学习,另外,通过对函数特征的总结,如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抛物线,有的是曲线,启发学生: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正如函数图象一样:有时平坦,有时崎岖,有时高潮迭起,有时低潮绵延。但无论生活怎样变化,都应保持冷静向上的人生态度,经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在历史课中,给学生讲一些历史故事,比如苏秦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越往勾践卧薪尝胆坚决复国的故事。这些故事教育学生做人做事都要有吃苦耐劳、勤奋刻苦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把这种精神用在学习上,才会长大人才。同时教师也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学生良好道德习惯的培养。

道德的培养需要养成习惯。当代少年儿童有十个不良习惯:

1、待人无礼貌。

2、学习不刻苦钻研,常常被动学习。

3、害怕承担责任。

4、喜欢依赖别人。

5、任性,做事经常以自我为中心。

6、不爱劳动。

7、不爱护环境。

8、在消费中盲目攀比、炫耀。

9、做事不遵守规则。

10、在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

长期以来,人们只认为习惯的`培养关键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实际上中学阶段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期。除了在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习惯,在生活中和特定的环境中如班会中也要培养,每周举行一次关于德育的主题班会,以故事、讲座、或写作的形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习惯,使学生在做人方面要做到:

1、孝敬父母。

2、明辨是非,知错就改。

3、诚实守信。

4、独立自主。

5、有责任心,勇于承担责任。

6、善待他人,真爱生命。

7、热心公益。

培养学生做人的习惯也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也需要父母对孩子在生活中给予正确的引导。除了做人方面培养习惯外,做事方面也要有好的习惯:首先是遵纪守法。其次,教育学生讲究文明礼仪,遵守社会公德。再次,养成学生做事有方而且高效率的习惯。最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良好习惯。

四、心理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一部分。

中学生在初中阶段是一个比较容易产生挫折心理的阶段,遇到困难会产生挫败感,灰心丧气,自此一蹶不振,时间长了便会有自卑感,为了改变这一现象也要给学生培养一种习惯,以悦纳自我为核心的自信良好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不断以鼓励的语气去和学生交流,让学生充满希望,给学生尊严,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这不只在教育过程中实现,也需要家长的帮助。家长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赞扬,教孩子接纳自己的缺点。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形成稳定的自我评价,教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在学习上教育孩子勇敢面对挫折,要有越挫越勇的心态。与同学善于交流,敢于表达,自信源于表达。怎样善于表达呢?表达有一定的技巧如:当众表达要声音洪亮,语气平和。与人交流的时候要积极鼓励,善于表扬别人。与长辈说话要讲究礼貌,懂得尊卑次序。与人讲话的同时要懂得与人的目光进行交流等等。在学校,教师可以让学生多看一些有关语言表达的书。因为语言是一个人文明与否的表现,而自信是语言表达的心理基础,在自信中孩子才会正视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并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学习和生活。

如何在学校活动中渗透德育篇十九

教学。

中渗透德育教学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内容,具体内容:将德育从课前到课内再到课外,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方法以供大家学习。(一)一、抓住课前三分钟演讲我在每节语文课上正课之前,都会...将德育从课前到课内再到课外,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方法以供大家学习。

(一)一、抓住课前三分钟演讲我在每节语文课上正课之前,都会让学生进行三分钟演讲的说话训练。有时让学生讲述成语故事。成语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蕴涵了丰富的哲理,是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的极佳的教材。学生讲完故事后,我并没有简单的一带而过,走过场了事,而是让其他学生评论该成语讲述的道理或对自己的启发。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思想品德的熏陶。如"孟母三迁"、"水滴石穿"、"自食其言"等成语教会了学生不要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做事要持之以恒、做人要重诚信等做人的道理。有时让学生评述社会生活中的事件。我抓住这个时机,启发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看待这个世界。

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品质教育的因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1、结合教材内容,陶冶爱国情操江泽民在200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学生学习怎样做人的,且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因素,都是语文学科思想教育的内容,加强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已迫在眉睫。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每篇课文都体现了文以载道,道以文盖的原则。小学语文课的课文所涉及的德育渗透内容,方方面面无所不有,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科学思想、审美情操......,但每篇都有其侧重点。教师只要通过字、词、句辐射,深究课文的内在思想性,使学生由技能的学习提高,直至思想的升华。如教学《颐和园》一课时,上课伊始,通过颐和园的全景图投影,配以录音机播放的柔和优美的曲子,学生们的情感被牵动了,随即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边听朗读,同时重点思考作者从几方面观察颐和园美丽景色,要求学生从文章中找出有关词句。课文的朗读在音乐的伴奏中进行,学生们的情感已完全融合在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当学生们对"美丽"有了身临其境的认识后,我又进一步问学生:"你喜欢颐和园吗?为什么?"并结合彩图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们此刻已经产生对颐和园景致的向往和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性才能的热爱。我借此时机,介绍了颐和园遭八国联军破坏的历史。简单介绍了北京还有一座比颐和园规模更大,景色更加瑰丽的圆明园,遭到八国联军的毁灭性破坏,这既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意识,又使他们沉浸在"我们的祖国多么壮丽"的遐想之中。

2、体会故事之美,激发英雄主义古人云:"文章不是无情物"、"凡为文以意为主"。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渗透在语言文字教学过程中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忧国爱民的英雄人物形象、许多革命先烈、革命领袖人物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动人故事,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主义诗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们。如《狼牙山五壮士》、《我的战友邱少云》、《丰碑》、《再见了,亲人》等。学习这些课文时,可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等语句,让学生细心品词赏句,用心灵感悟英雄人物的爱国激情和高尚的爱国情操,在故事情节中升华他们的英雄主义。学习此类课文时,教师通过查阅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加上点拨,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人物高尚情操,从中汲取力量,受到感染。

容的情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好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一样。让学生与作者能够产生在情感上的"亲",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做到入境悟情。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有活动展现情境,有音乐渲染情境,有画面再现情境,有感人故事唤起情境......但我们必须注意到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认识水平去考虑创设情境,以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如在上《小珊迪》这节课时,教师先播放一首符合课文情调的歌曲,在课堂上制造出一种"十分悲惨"的气氛。然后教师再用语言导入正课。这样就很容易唤起了学生对同龄人——小珊迪的美好情感,引起他们深入学习课文的兴趣。在讲课文时,教师可以作两个"情境"设计:用语言配合课文插图描绘出在小利比的话中,小珊迪被马车撞伤,车夫扬长而去的惊心动魄场面和小珊迪临死前的悲惨情景。向学生再现这些感人的场面后,让他们自己深刻地感受到主人公美好的品质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情冷暖,并认清资本主义社会吃人的、黑暗的本质,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抓紧时机,巧妙地设计问题:"邱少云为什么一动也不动?","他怎么能做到一动也不动的?","假如他动了后果会怎么样?"等等。面对这一个个问题,学生就对问题的答案产生兴趣,这样就要积极地开动脑筋。从而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到邱少云是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为了战友的生命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才会自觉严格遵守纪律并英勇献身的。由此可见,巧妙地设计问题就能揭示蕴含在课文深层次德育因素的内涵。

四、充分利用各类语文活动语文课外活动是对学生产生道德影响的途径之一,也是养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途径之一。行为习惯需要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训练。比如我在上阅读课时,以"我最喜欢看的一本书"为主题,要求学生进行分组交流,然后全班举行读书报告会,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这既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又让学生受到了课外书中正面人物思想言行的影响与熏陶。

总之,语文教师只有善于捕捉和创造各种时机,将德育从课前到课内再到课外,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才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从而很好地促进语文知识的学习,使语文学科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真正的水乳交融,齐头并进。

(二)与时俱进,科教兴国此乃我国当今一项重大举措。时代不断进步,观念不断更新,教育更是不断地发展变化,新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在课程改革中更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德育教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育中,首要的是德育。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而进行德育教育,空洞乏味的宣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各个学科的渗透教育。事实上,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只重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德育的渗透,使许多宝贵的德育资源白白浪费了。这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如果能将语言能力的培养溶入到一种积极上进的思想道德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就不失为一块培育品学兼优人才的沃土。

施展。人才的核心是人而不是才,一个人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完整的人格,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反之,一个没有德行的人拥有的知识越多,那么他为人类所做下的缺德事也会越多。"只教给孩子知识,而不培养其心灵,只能给社会培养一堆麻烦。"(美罗斯福)人才的含金量最主要在于他的德性而不是他的才能。我们让学生学会做人,然后再去做事,只有德才兼备,才是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作为一名教育者,他的崇高使命就在于培养一个完整无缺的人;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具备德育观念,时刻准备把德育教育渗透进语文教学中。

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中国近代史、基本国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民主法治教育;把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同积极学习世界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结合起来。

中华民族曾经以优秀的道德文化而著称于世,然而随着时光的流转,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道德文化却黯然失色、光华不再了。语文作为一门传统学科,应当主动承担起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力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几千年的灿烂文化重新焕发出它的生机。也许基于这一原因,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深化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这个要求并不过分,因为,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本所选文章都是极具典范性的,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它融汇了古今中外最优秀的语言文化和经验,涵盖了人类文明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精神的,还是文化的。我们不仅要学习它的文化内涵,还要学习创造这些文明的大师们洞察事物、思考问题、探求真理、憧憬未来的美好人生经验。

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中国有一句古诗也能生动地揭示它的内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所以,教师应该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的能力培养之时,抓住契机将德育教育内容渗透进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接受,也就是说,应当注意运用科学有效的德育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以下几点意见仅供参考。

1、突出文中关键词句语文教学中,只有扎扎实实地抓住课文中的字、词、句,才能透彻地阐述课文内在的思想内容,才能使学生学到知识,提高技能,受到深刻、生动的思想教育。在教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我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作者从几个方面描写长沙的秋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首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关键词句,如:染、透、争等,当学生对长沙秋景有了具体的认识后,再引导学生推敲文中的重点字词,以深化对长沙秋景的热爱。这样,一幅美丽的长沙秋景图不但带给他们感观上的慰藉,而且让他们在心灵中激发起热爱自然的炽热之情,再由此转化为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

文时,我首先问学生的课本等书籍是怎么印刷的,一问激起千层浪,学生各抒己见,我以此为契机让他们阅读课文,并要求他们思考:我国古人是怎样印刷书籍的?这样就自然地过渡到活版印刷术的介绍,从而教育学生以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为骄傲,以作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另外,教师还可利用朗读达到教育的目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读得好,可以深切地传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在授课之初,教师的范读是调动学生情感的最有效、最快速的方法。如朱自清的《春》一文,比较适合于朗读,富有感情的朗读能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乃至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乐"的形象,向我们袒露了深沉的爱国的赤诚之心。

4、挖掘教材内容一个人的素质像座冰山,露出水面容易被人看到的只是一个小面积,而真正决定一个人能否取得创造性成就的则是那水下不容易看到的一个大面积——进取性、独立性、坚韧性、责任心等创新人格。培养学生的这些创新人格是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格意识,实质上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使他们具有勇于开拓、敢于吃苦、乐于思考、一丝不苟、团结协作、胸怀广阔、坚忍不拔以及自尊自信的品格。中学语文课本中能培养学生上述品格的篇目很多,可作德育教育的诱机。如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周国平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等,对这些教材,或深追细究,以"渐入佳境",或质疑讨论,以明辨主旨。初中教材《荔枝蜜》是一篇对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高尚精神的讴歌之作。教学时,可把注意力放到对劳动的认识上,让学生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劳动是平凡的,但精神是可贵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