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音乐说课稿(精选17篇)

  • 上传日期:2023-11-10 01:17:38 |
  • ZTFB |
  • 12页

人类历史上的战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写总结时,要注重语言的规范和准确性,避免使用模糊不清或主观臆断的表达方式。这是一些总结的典型例子,展示出不同领域和层次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方式。

八年级音乐说课稿篇一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说课,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中的一首歌曲《爱的奉献》的课堂设计及其分析。

《爱的奉献》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中的一首歌曲。这是一首a、b并列二部曲式结构的歌曲。a段深情,颂扬爱心,b段带有呼唤式的音调,具有号召力。整首歌曲深情感人,像诉说般流畅。

初中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其中八年级学生尤为明显,教育界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如:叛逆﹑盲目追求自由平等﹑易受外界影响﹑情绪情感偏激﹑易激动暴躁﹑情绪两极波动﹑凭感情行事的特征,但同时又具有可塑性大﹑主动尝试﹑追求独立等特点。所以应该在情感方面引导他们的性情,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才能、树立他们的志向、鼓励他们的斗志。

学生在繁重的课业和学习压力下,加之社会中不免会有一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外界因素,如:网络中的不健康网站,一些独生子女父母娇生惯养等慢慢侵蚀着原本善良的心,在音乐课上如能让学生体会各种爱,如母爱、父爱、关爱、以及学习一些传扬的奉献的事迹,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共鸣,以德育教育学生,拥有一颗真、善、美、乐于助人的心,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德育人,以情感人对于现如今的学生要比“棍棒教育”“填鸭教育”要来的快,来的巧。最后让学生真正理解“爱”会使自己和他人乃至整个世界为之改变,从而更加激励努力学习是为了将来有更美好的未来而学习,是为了父母和关爱他的人而学习,为了改变社会而学习。本次课中分为三大版块。一、感动:爱的奉献。二、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情绪。.三、感恩:爱的奉献。分别围绕歌曲《你走了吗》(写给闫阿红的歌)《爱的奉献》、舞蹈《千手观音》。《歌曲感恩的心》为教授内容,突出“爱心奉献”的主题,通过听,唱,讲,练,做手语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关心,爱护身边的人和残障人士,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知识素养。

《学记》中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现代教育研究也表明:良好的学习态度、方法,可缩短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音乐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审美感受,是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打基础。因此,我将常用教学方法与自己的“情感体验式”教学法结合起来,重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鉴赏能力,让学生在音乐中学会感恩。

(一)、感动:爱的奉献。

(1)导入。

(2)、师给学生讲苏明娟和闫阿红的故事。

(4)、学生谈谈爱心故事及感受。

(5)、教师总结。

(二)、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1)、歌曲分析。

(2)、解决难点。

师带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唱谱、读词、跟琴唱。

a.学唱时第一遍,让学生跟随音乐唱谱,这样有利于学生准确演唱歌曲。教师指导演唱中易出错的地方,解决本节课的难点。

b.第二遍,学生跟随音乐小声哼唱,同时体会歌曲的情绪及力度。朗诵歌词。教师可采用边打节奏边朗诵的形式来降低学生的演唱难度。

(3)、学习手语。

a,师:通过以上的练习,学生熟悉了歌曲,教师在教学生学习手语。

b、巩固;教师教学生做手语,纠正错误的地方。

c、找学生表演手。

(1)、看几张残疾人图片。

(2)、现在我邀请几个同学来和我一起游戏,结束后在谈谈你的感受。

(3)、介绍残疾人艺术团和《千手观音》的领舞邰丽华。

(4)、再现《千手观音》的`精彩片段。

(5)、欣赏《感恩的心》。

(6)、教师总结。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实现审美体验价值的最佳载体。体验是个体在接触实物或实践活动中对其原貌的一种真切感受,它往往是点燃灵感火花、导入深层认识、实现发明创造的源泉。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在教学目的及教学过程中课程标准又分别提出了“丰富情感体验”和“注重情感体验”的具体要求,由此可以看出情感体验之重要。

波斯纳提出:“经验+反思=教师成长”。反思本课教学,本人在这节课中采取了体验式教育,对学生的评价采纳了综合评价方式,也就是说教学效果不再是看学生这首歌唱熟到什么程度,而是应该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情感反应、参与态度等。让他们通过这节课的参与,对感受爱的奉献。真正做到了在乐中陶情、情中激趣、趣中学乐、乐中审美、美中提高!

八年级音乐说课稿篇二

教学内容:

1、了解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的相关知识,瑰丽的电声-初中音乐教案。

2、欣赏乐曲《夜莺》。

3、对比欣赏古筝独奏和电子合成器演奏的《渔舟唱晚》的片段。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的相关知识。

2、欣赏《夜莺》,感受电声乐队的音响效果,对现场演奏的电子音乐也有一定的了解,同时激发学生对电声音乐的兴趣。

3、通过对比欣赏古筝演奏的和电子合成器演奏的《渔舟唱晚》片段的感受、体验我国古典音乐的美感和电子音响合成器的效果。

教材简析:

1、古筝独奏《渔舟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描绘了夕阳西下、渔歌四起、渔夫满载而归的喜悦情景。全曲大致可分为三段。本课欣赏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慢板。旋律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的欢快情绪。

2、电子合成器演奏的《渔舟唱晚》,以奇妙的音响模仿古筝的演奏,以及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使这个乐曲增添了现代的气息。

3、乐曲《夜莺》中加入了中国的竹笛。笛子用悠扬、清越的音色模拟了夜莺的叫声。月夜下,空旷的原野中夜莺开始歌唱,然后清朗的钢琴加入进来略带迟疑,小心翼翼的奏响,如同一个深夜未眠的人,远远听见夜莺的歌唱去寻访又怕扰飞了夜莺。整首曲子优美动听,具有独特的魅力。

教学重点:对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激发学生对电声音乐的兴趣。

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从学生熟悉的乐器电子琴入手,引出电声乐队与电子音乐的概念。再通过乐曲《夜莺》的欣赏和古筝演奏的和电子合成器演奏的《渔舟唱晚》片段的对比欣赏进一步加深对电子音乐的理解,同时明白各种乐器和电子音乐是不可相互取代的。通过学生的感受、体验、对比等多种方法,使学生了解电声音乐知识的相关知识,提高音乐的辨别和感受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说说电子琴的功能。

2、电子琴:可以模仿许多音色,可以存储数十种舞曲的节奏型,并且每种节奏型还可以在进行各种音色的变化(聆听华尔兹、探戈、迪斯科等舞曲的节奏型)。

3、教师用电子琴的不同音色(钢琴、小号、小提琴等)演奏相关片段让学生听辨,模拟鼓声、海浪声及鸟叫声让学生感受电子琴的丰富音色。

4、介绍电子音响合成器:一种能够产生各种复杂音响的电子乐器系统。

二、电声乐队电子音乐的介绍。

1、提问:1)同学们知道有哪些电声乐队?

2)电声乐队一般有哪些乐器组成?

2、归纳:1)电声乐队的概念:指电子乐器为主组成的乐队。电子乐器指运用电子元件产生和修饰音响的乐器。

2)简单介绍、电吉他、电贝司,音乐教案《瑰丽的电声-初中音乐教案》。

3、播放关于介绍电声乐队的相关影片片段。

4、电子音乐:即电子合成音乐,指运用电子方法产生和修饰的音乐。

三、欣赏《夜莺》。

1、聆听引子。

思考: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它模拟了什么声音?

归纳:乐器是中国的竹笛,它模拟了夜莺的叫声。

2、作者介绍。

雅尼:希腊血统的美国音乐家,被称为“世界一流键盘奇才”,是一个用音乐讲述生活的人。

3、作品简介:《夜莺》是一首充满中国古典音乐情调的现代电声音乐作品,是雅尼为华人而作的,全曲洋溢着中华民族的风格。

4、学习乐曲的两个主题音乐。

1)、学唱第一主题。

2)、聆听第二主题。

5、欣赏乐曲《夜莺》。

思考:你对雅尼的这种演奏形式和演奏效果有什么看法?

归纳:作品将高雅的`古典交响乐与绚丽的现代电声乐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得现场演奏效果很好。

三、古筝演奏和电子合成器演奏的《渔舟唱晚》。

1、聆听电子版的《渔舟唱晚》的片段。

思考:电子版的《渔舟唱晚》采用了什么乐器的音色演奏?同时还加入了什么音响?

归纳:采用了古筝的音色演奏,还加入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使这个乐曲增添了现代的气息。

2、古筝:中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最早见于《史记》记载。

3、聆听古筝独奏《渔舟唱晚》的片段。

思考:1)这首曲子的片段带给你怎样的音乐意境?

归纳:古筝用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的抒情性乐段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

古典乐器与现代电声各有不同的优点和魅力,互相不能完全替代。

四、小结。

高科技手段的电声音乐与其他音乐具有同样的魅力,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子音乐越来越普及,接触的面越来越广,希望同学们在课余能多关注和参与电子音乐的发展。

从学生熟悉的乐器入手,激发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学习电声音乐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电声音乐有所了解。

通过分析欣赏《夜莺》,让学生感受古典交响乐与绚丽的现代电声乐巧妙结合的美感,同时对现场演奏的电子音乐也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学唱和聆听两个主题音乐,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聆听电子版的《渔舟唱晚》片段,提高学生的听辩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对电声音乐的兴趣。

通过古筝演奏和电子合成器演奏的《渔舟唱晚》的对比欣赏,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古典音乐的美感和现代音乐的时代气息。

八年级音乐说课稿篇三

我听了刘老师上的一节音乐课《彩云追月》,十分精彩。刘老师对整个课堂的把握,对音乐本质的充分挖掘,以及和学生的密切配合都让人感受到刘老师扎实的音乐基本功和较高的。

教学。

机智。

这节课有三个地方的处理尤其让我感到新颖独到,有示范启示意义。

1、导入部分情感的激发、情绪的调动充分合理。

《彩云追月》是以越剧音乐为素材,作曲家任光于1935年创作的民族管弦乐曲。乐曲旋律优美,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情景。怎样让全体学生很快溶入乐曲的意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欣赏活动中?刘老师很用心地选择了一幅“夜晚海边望月”图,配着淡淡的《彩云追月》音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种意境营造的相当好。点出“月亮”之后再问:“有没有有关“月亮”的诗词、歌曲?”这时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为后面“带着问题欣赏音乐”,真正走进民族管弦乐曲《彩云追月》做了很好的情感铺垫。

2、层层深入,不着痕迹,解决“切分节奏”难点巧妙。

根据任光的《彩云追月》填词创作的歌曲,宁静、深情,表达了作者对远在台湾亲人的思念。歌曲中多次运用了切分音以及波音、倚音,使得曲调委婉细腻,风格独特。但是大量的切分节奏学生不易掌握,如果生硬地练习和讲解极易破坏课堂营造出的宁静、深情的氛围。刘老师将歌曲创作背景介绍之后点题——彩云追月,就是用切分节奏读出来的,很是简洁、自然,学生也自然地用这一节奏读歌名,了解了“切分节奏”。接着陈老师将歌曲主要的两个乐句单独列出:“616535”和“353215”,用歌名来唱,读好歌名和唱好歌名,实际上就是基本解决好了这首歌曲的难点。之后的老师范唱、感受歌曲情绪、分析数数几个切分节奏、配乐朗诵歌词等每个环节,刘老师都很注意倾听,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地解决问题。正因为此,这些借班上课的孩子最后都能深情地准确唱出歌曲。

3、拓展环节抓住学生心理,用流行音乐表现形式新颖、和本节课结合恰当。

这节课是五年级的音乐课,高年级孩子已开始喜欢追逐“流行”,大多有自己崇拜的偶像,特别是影视歌唱明星。这节课的拓展陈老师精心选择了李宇春的`独唱《彩云追月》和黑鸭子合唱组的《彩云追月》,注入了学生喜爱的流行元素,并让学生感受、实践用流行音乐的表现形式在课堂展现这节课学唱的歌曲,这一做法实际是一种实践创造,同时也将课堂气氛推上高潮。而在这种愉快、喜爱的情绪下进行的实践、创造,让学生自然而然体验出“许多流行音乐的主要元素来源于像这样的一些名曲”,“同样素材的音乐,不同的表现手法会产生不同的内心体验”。

这节音乐课还有不少给人以启示的好的地方,也有一些如果换种方式会不会更好的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是像刘老师这样的一节课,总是会给上课的老师、听课的老师、参与的学生不少满足。正如乐曲中表现的、课堂中体现的和我们听课老师体验到的“皎洁明月动,彩云紧相随”。

八年级音乐说课稿篇四

1、教材分析:《瑶族舞曲》原为作曲家茅沅、刘铁山根据民间歌曲《长鼓歌舞》为素材而写成的管弦乐曲,后经作曲家彭修文移植为民族管弦乐合奏曲。乐曲为复三段体结构,感情丰富、音乐形象鲜明,生动地描绘了瑶族青年男女在节日夜晚欢歌漫舞的情景,表达了瑶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之情。

2、说课内容:本节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音乐八年级第十六册,根据第二单元《西南情韵》为教学内容。

3、教学内容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解全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教学目标。欣赏我国优秀民族民间音乐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培养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对今后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热爱民族音乐有一定的导向和推动作用。

4、教学目标:

a、体验瑶族人民在节日欢歌漫舞的热烈气氛,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民族音乐的爱国主义情感。

b、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联想、想象让学生体会音乐表现手段在塑造艺术形象中的作用。

c、通过欣赏《瑶族舞曲》辨别演奏乐器的音色,从情感体验入手,分析音乐要素、分析音乐进行的特点,提高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

5、教学重点:了解和熟悉乐曲的主题,掌握瑶族音乐的风格特点,节奏特点。

6、教学难点:

a、分析作品内部的主题变化发展。

b、感受乐曲中不同情绪的对比。

适当的教学方法会促进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学中要以听赏为主。八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音乐知识不断积累,对乐曲各种音乐要素的分析能力不断增强,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采用了听赏法、讨论法、对比法和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以较多的信息量,丰富课堂内容,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加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图形、图象、音频、视频等媒体,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感知音乐,更加了解音乐作品及音乐形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主要通过“听”、“唱”等感知要素,让学生去体验音乐的情绪及其特点。

1、导入欣赏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初步了解此曲。

2、欣赏全曲:

a、体会全曲情绪,说出音乐所表现的情景。

b、介绍作曲家和音乐创作背景。

c、介绍瑶族的民族风情和音乐特点。

3、分段欣赏:

a、引子部分:情绪、速度、拍子,表现怎样的情景。

b、聆听第一部分的音乐,哼唱并熟悉音乐第一主题的旋律,并思考第一、二主题的情绪、速度、拍子,表现怎样的情景。

c、聆听第二部分的音乐,并与第一部分音乐做对比,有何不同。

d、全曲欣赏。

4、总结:让全体学生讨论对瑶族长鼓舞的舞曲节奏的认识和对瑶族音乐的体会。

《瑶族舞曲》。

第一主题:抒情、优美,犹如一位美丽的瑶族姑娘在翩翩起舞。

第二主题:热情、奔放,瑶族小伙子们加入姑娘们舞蹈的行列。

八年级音乐说课稿篇五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七年级音乐课的一首作品。这首民歌是由有“西部歌王”之誉的著名作曲家王洛宾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从一个维吾尔族高级知识分子口中学得,并加以整理而成。全曲是由五个乐句都是基本相同的节奏,同样的旋律重复而让人百唱不厌,只在第三乐句的旋律上稍许变化,就能给人以新鲜感。最末两小节是乐段的扩充,在稍许变化的旋律中,用新疆维吾尔族乡土味的虚词衬字渲染,又回到主旋律中去结束全曲。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唱歌曲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

能力目标:通过音乐活动,了解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增强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启发学生珍惜光阴。

(三)教学重点:体会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

(四)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理解歌曲的欢快情绪,锻炼对新疆民族舞蹈动作的创编能力。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音乐的基础知识,但他们把握音乐的情绪和表现音乐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对于我们所教的学生,都是乡镇的学生,他们从小就很少跟音乐接触,因此,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不够浓厚,还缺乏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想要让学生很好而又迅速的掌握音乐知识,那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动力,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谈话法、讨论法、表演法等。

从本课的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如下学法:整体感知法、视听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实践法。

(一)情景导入引情激趣。

1、教师范唱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

2、要求学生听后说出它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并说说歌曲的音乐情绪。

设计意图:课前学生的注意力都比较分散,因此,运用提问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情景创设,运用视听法、提问法,让学生感受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欢乐的歌舞场面,激发他们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从而引入新课教学《青春舞曲》。

(二)整体感知引导掌握。

1、教师范唱《青春舞曲》。

设计意图:让学生全面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2、学唱歌曲。

(1)随老师跟唱歌曲旋律。

(2)教师唱旋律,学生唱词。

(4)教师根据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纠正。

(5)完整演唱歌曲(要求唱出欢快的情绪和拍的韵律感)。

(6)分小组和组合进行歌曲的演唱。

设计意图:七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都已经趋向于成熟阶段,已经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能够感受、体验歌曲的风格特点。

(三)音乐活动---探究表演展现自我。

教师教授新疆舞蹈基本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教授舞蹈动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

(四)拓展。

1、思考:《青春舞曲》这手歌曲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道理?

2、讨论(师生、生生互动)。

设计意图:音乐也是一门学科,它渗透着情感教育、道德教育;通过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不仅能够掌握歌曲中蕴涵的人生道理(告戒人们青春易逝,一寸光阴一寸金,要好好把握时间,珍惜时间。)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鉴别、分析和表达能力。

(五)小结:

今天我们从学习《青春舞曲》这首歌曲中,对我们美丽的新疆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继承和发扬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同时还要谨记歌曲给予我们的人生道理:珍惜时光,展现自我。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线,贯穿整堂课。

八年级音乐说课稿篇六

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说课,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中的一首歌曲《爱的奉献》的课堂设计及其分析。

《爱的奉献》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中的一首歌曲。这是一首a、b并列二部曲式结构的歌曲。a段深情,颂扬爱心,b段带有呼唤式的音调,具有号召力。整首歌曲深情感人,像诉说般流畅。

初中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其中八年级学生尤为明显,教育界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如:叛逆﹑盲目追求自由平等﹑易受外界影响﹑情绪情感偏激﹑易激动暴躁﹑情绪两极波动﹑凭感情行事的特征,但同时又具有可塑性大﹑主动尝试﹑追求独立等特点。所以应该在情感方面引导他们的性情,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才能、树立他们的志向、鼓励他们的斗志。

学生在繁重的课业和学习压力下,加之社会中不免会有一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外界因素,如:网络中的不健康网站,一些独生子女父母娇生惯养等慢慢侵蚀着原本善良的心,在音乐课上如能让学生体会各种爱,如母爱、父爱、关爱、以及学习一些传扬的奉献的事迹,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共鸣,以德育教育学生,拥有一颗真、善、美、乐于助人的心,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德育人,以情感人对于现如今的学生要比“棍棒教育”“填鸭教育”要来的快,来的巧。最后让学生真正理解“爱”会使自己和他人乃至整个世界为之改变,从而更加激励努力学习是为了将来有更美好的未来而学习,是为了父母和关爱他的人而学习,为了改变社会而学习。本次课中分为三大版块。一、感动:爱的奉献。二、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情绪。.三、感恩:爱的奉献。分别围绕歌曲《你走了吗》(写给闫阿红的歌)《爱的奉献》、舞蹈《千手观音》。《歌曲感恩的心》为教授内容,突出“爱心奉献”的主题,通过听,唱,讲,练,做手语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关心,爱护身边的人和残障人士,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知识素养。

《学记》中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现代教育研究也表明:良好的学习态度、方法,可缩短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音乐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审美感受,是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打基础。因此,我将常用教学方法与自己的“情感体验式”教学法结合起来,重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鉴赏能力,让学生在音乐中学会感恩。

(1)导入。

(2)、师给学生讲苏明娟和闫阿红的故事。

(4)、学生谈谈爱心故事及感受。

(5)、教师总结。

(二)、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1)、歌曲分析。

(2)、解决难点。

师带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唱谱、读词、跟琴唱。

a.学唱时第一遍,让学生跟随音乐唱谱,这样有利于学生准确演唱歌曲。教师指导演唱中易出错的地方,解决本节课的'难点。

b.第二遍,学生跟随音乐小声哼唱,同时体会歌曲的情绪及力度。朗诵歌词。教师可采用边打节奏边朗诵的形式来降低学生的演唱难度。

(3)、学习手语。

a,师:通过以上的练习,学生熟悉了歌曲,教师在教学生学习手语。

b、巩固;教师教学生做手语,纠正错误的地方。

c、找学生表演手。

(1)、看几张残疾人图片。

(2)、现在我邀请几个同学来和我一起游戏,结束后在谈谈你的感受。

(3)、介绍残疾人艺术团和《千手观音》的领舞邰丽华。

(4)、再现《千手观音》的精彩片段。

(5)、欣赏《感恩的心》。

(6)、教师总结。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实现审美体验价值的最佳载体。体验是个体在接触实物或实践活动中对其原貌的一种真切感受,它往往是点燃灵感火花、导入深层认识、实现发明创造的源泉。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在教学目的及教学过程中课程标准又分别提出了“丰富情感体验”和“注重情感体验”的具体要求,由此可以看出情感体验之重要。

波斯纳提出:“经验+反思=教师成长”。反思本课教学,本人在这节课中采取了体验式教育,对学生的评价采纳了综合评价方式,也就是说教学效果不再是看学生这首歌唱熟到什么程度,而是应该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情感反应、参与态度等。让他们通过这节课的参与,对感受爱的奉献。真正做到了在乐中陶情、情中激趣、趣中学乐、乐中审美、美中提高!

八年级音乐说课稿篇七

(1)、主动参与与欣赏,演唱等活动感受音乐作品中的奥运之情。

(2)、能用良好的歌唱姿态准确只读《我和你》的主旋律乐谱,能有感情地合唱和背唱《我和你》唱出宁静与激情,并试分声部合唱此曲,注意发声方法。

(3)、通过欣赏与演唱进一步理解独唱,对唱,重唱的特点。

用正确的演唱方法和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出歌曲宁静而又蕴含激情的情绪与意境。

(1)、演唱时状态的把握。

(2)、用分声部合唱表现乐曲。

钢琴、多媒体。

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1、课前提问:今年又是奥运年我想问大家几个关于奥运的问题。

同学们,奥运会几年举行一次?

今年奥运在哪举行?

上一届奥运会是在哪里举行的?(2008、北京)。

2、聆听:

a、欣赏几首奥运会主题曲。

1、汉城奥运会主题歌《手拉手》。

2、悉尼奥运会主题歌《圣火》。

3、雅典奥运会主题歌。

这几首奥运会主题歌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高亢、激情、昂扬)。

b、聆听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听听它有什么独特的气质。

请你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形容这首歌。

生答后,师小结:这首歌我们听完后感觉很温馨,表达和传递着“和谐、和平”的奥运理念,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给全世界带来惊喜与感动的《我和你》吧!

(二)歌曲的学习。

1、师简单介绍歌曲的词曲作者和演唱歌手:

词曲作者:陈其钢(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音乐总监……)。

演唱歌手:中国刘欢(中国流行歌坛的领军人物)英国莎拉.布莱曼(被称为月光女神,她的声音被誉为天籁之音)。

2、试唱练声曲《钟声》。在练声的短小曲目中让学生找到歌唱的状态,为下一步唱好歌曲做准备。这首练声曲要引导学生轻唱,且有弹性。

3、展示歌曲谱例,学生浏览歌曲,试唱歌谱。在新课改中音乐的基础知识的类容让学生自己先浏览,再和老师一起唱,更能加强理解学习。

4、教师弹琴,教唱歌曲。让学生注意声音的控制,以及意境的表现。

5、再次欣赏由刘欢和莎拉.布莱曼演唱的《我和你》。

6、全体同学跟伴奏演唱歌曲,力争演唱出歌曲所表达的涵义。

7、试用英文演唱歌曲。

(三)、拓展延伸。

1、歌曲演唱形式有哪些?

见课本了解独唱、对唱、重唱。

2我们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歌曲。

独唱:请一位同学做演练。

对唱:请两组同学演练。

重唱:学习低声部的旋律,分两组同学演练。

老师总结。

(四)练习检验。

用重唱的形式再次演唱歌曲。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真挚的演唱,投入的表演犹如一股暖流在老师的心底涌动,是呀,我和你,无论肤色,无论种族,我们同住一个地球,同享一片蓝天,因为我们拥有同样的希望和梦想。让我们在《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中结束今天的学习!

八年级音乐说课稿篇八

本课选用了具有浓郁日本音乐特点的民歌樱花,这是学生首次接触日本音乐。在演奏形式上选用了合唱曲和器乐曲,做为以民歌樱花改编的合唱曲和器乐曲有着各自不同的表现方式。相同音乐采用不同的演奏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既扩充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也帮助了学生认识改编乐曲的几种常见的方法。

做为一首具有典型日本风格的民歌,歌曲的旋律建立在日本民间音调的基础上,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生动地展示了日本人民珍爱樱花,趁三月春光结伴前往观赏樱花的喜悦心情,也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统一。

2、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歌曲的独唱、齐唱、合唱、器乐演奏等形式,让学生感受相同音乐主题,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2)辨别器乐改编曲运用了哪些手法,初步尝试改编歌曲的演唱形式。

3)感受日本民歌的风格特点,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

4)针对学生年龄小,对于音乐形象较易理解的歌曲学生较喜欢,对于器乐曲缺少认识,希望通过欣赏与比较,培养学生欣赏器乐曲的能力。

3、重点、难点:

1)相同旋律的不同表现形式。

2)认识改编曲的几种主要方法,并能够加以运用。

1)问题聆听法:

这节课我抓住歌曲的节奏特点,借助日本民间舞蹈动作体验歌曲平稳的节奏,优美舒展的旋律,通过边聆听歌曲边观看各种有关日本风土人情的画面,让学生根据画面说出是哪一个国家的歌曲,并试为歌曲起名字,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2)歌曲模唱法:

歌曲教学以模唱为主,分乐句聆听歌曲旋律进行歌曲的学习。

3)视觉图象法:

在乐曲欣赏的同时,通过各部分音乐的变化配以不同的画面,给学生视听结合,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乐曲的不同变化形式。

4)对比欣赏法:

合唱曲与器乐曲之间的对比欣赏,感受不同演奏形式的不同表现方法。并尝试将器乐改编曲的表现方法运用到歌曲的改编中来,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认识音乐改编的几种方法。认识到音乐的学习不是单纯、唯一的继承,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有更为丰富的改变,进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

主题歌曲与剧情的关联,使学生较直观地理解主题音乐的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通过列出表格,直观地对比分析的方法,使学生自主地得出结论从而来完成能力目标,最后通过亲身体验,验证结论,进一步加深对改编曲的认识。

1)听、画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聆听乐曲与选择画面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感受相同音乐的不同变化,并能够借助不同的画面区分各种音乐演奏形式的变化。

2)实践探索法:

以探索的方法进行学习,在聆听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和了解改编曲的几种常用方法,并能够在实践中加以运用。通过与教师在共同聆听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

1、组织教学。

2、导入:

2.1、聆听歌曲。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通过教师选用的各种有关日本人文景色的画面,边听音乐边说出这是哪一个国家的歌曲。

2.2、我为歌曲起名字。

以为歌曲起名字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聆听歌曲,从中了解歌曲的含义。从歌词中理解到日本的国花是樱花,日本人民每到三月时都会到户外去赏花,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良好品质。

2.3、歌曲模唱。

这个环节教师运用歌曲模唱的方法,让熟悉歌曲的旋律,为下一步的欣赏打下基础,并在学生演唱的过程中进一步与学生共同推敲歌曲应有怎样的歌名,()选取出较有创意的想法,更能表达歌曲的内涵。

3、欣赏合唱曲《樱花》。

三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分辨歌曲演唱形式的能力,通过聆听合唱曲,让学生试说出与教师的演唱以及同学的演唱有什么不同,从而复习了独唱、齐唱与合唱三种不同的演唱形式。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感受歌曲在演唱中力度有怎样的变化,能够做简单的模仿。

4、欣赏器乐曲。

让学生分辩在器乐演奏的过程中,歌曲旋律一共出现了几次,可以用不同的画面来表示,说出你是通过什么形式来区分的。

运用带问题欣赏音乐的方法,即可培养学生正确聆听音乐的好习惯,又可让学生做到有目的的参与音乐活动。在欣赏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借助手势或是画图的形式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很有帮助的。从而让学生认识和感受相同旋律的音乐,不同的表现形式。这首器乐改编曲通过器乐独奏、不同的器乐独奏、几件乐器的合奏等形式,并在速度和力度上加以变化。

5、改编歌曲。

八年级音乐说课稿篇九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用圆润、连贯的声音唱歌及正确地理解歌曲内容。

2、了解蒙古族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

3、教育学生热爱民族英雄,学习英雄为祖国、为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准确表达歌曲感情。

教学难点:长音的保持。

教学手段:讨论法、视唱法。

教材分析:对“嘎达梅林”的解释,最普遍的解释是:“嘎达”是英雄的名字,“梅林”是王府中一个职位很低的官名。也有人解释为:英雄的名字叫那达木德,又名孟亥山,蒙古族人,1892年生,1931年牺牲。“嘎达”是幼子的意思,“梅林”是官衔。总之,对“嘎达梅林”的解释还要做深入细致的考证工作。

《嘎达梅林》这首内蒙古民歌,唱的是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故事:

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控告。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嘎达梅林的妻子牧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

原歌歌词有五百多段,人们经常演唱的四段歌词是由作曲家安波整理译配的。个词运用了形象化的比兴手法,抒发了人民对英雄崇敬怀念的感情。

歌曲的旋律采用了蒙古族常用的五声羽调式作基础,用上下句单乐段结构的曲式写成。两个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上句的旋律起伏宽广,情绪激昂。下句基本上是上句的变化重复,旋律低沉。总起来看,歌曲的节奏舒展从容、稳健有力,旋律宽广豪迈、庄严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对英雄崇敬爱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

教学过程:

(-)欢迎大家到蒙古包作客。(大屏幕显示:蒙古草原风情图片)。

在北方蒙古高原上,长期生活着一个古老民族――蒙古族,他们分成许多部,过着游牧和狩猎生活。蒙古族又是个善战的民族,嘎达梅林就是蒙古族历史英雄人物之一。

1、找一个学生讲述历史上一件真实的故事:

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控告。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嘎达梅林的妻子牧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

(二)学唱歌曲。(大屏幕显示:歌名《嘎达梅林》,背景是骑马善战)。

1、教师范唱,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2、跟琴视唱1、2段歌词。(注意长音唱够拍)。

3、视唱3段,注意换气的地方唱得要准确。

4、视唱4段,分析有几个乐句及乐句之间的关系。

5、完整演唱歌曲。

6、听录音,体会歌曲情绪。

7、再完整演唱一遍歌曲。

(三)分组讨论,介绍有关蒙古族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共分5个组,课前每个组已准备好了自己的内容,并制作成课件)。

每组派一名代表到电脑前展示课前准备的内容。

一组:内蒙古的风光片。

二组:蒙古族是怎样待客的?并表演。

三组:蒙古族的服饰及生活习惯。

四组:蒙古族的音乐(歌曲、乐曲、乐器、音乐家等)、舞蹈。(带动全班学生跳蒙族舞蹈。)。

五组:蒙古族的一些重大活动(那达慕会等)(介绍完后,一个学生演奏古筝曲《喜奔那达慕》)。

(四)我们充分了解了蒙古族,就让我们有感情的再演唱一遍歌曲《嘎达梅林》吧!

(六)小结:这节课,我们充分了解了蒙古族的音乐、舞蹈、风土人情等,如果同学们有机会可以到内蒙古看看,和蒙古族人民结成好朋友。

三、课后记:

本节课通过充分展示蒙古族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使学生非常感兴趣,很好的完成了歌曲的学习。

教学思路:

这使一节唱歌课,我想让学生们在一节课当中,不但学会这首歌曲,而且还要更广泛地了解蒙古族。

1.首先通过大屏幕展示图片,一下把学生带到蒙古草原来;

2.讲解蒙古族的特征,引出“嘎达梅林”;

3.电影片段使学生感受歌曲演唱时的情绪;

4.顺其自然,学唱歌曲,解决难点;

5.分组讨论、展示,给学生主动参与及表现自己的机会;

6.通过以上各种活动,学生更能很好的演唱歌曲;

7.展示器乐教学,所以让学生用口风琴吹奏这首歌曲。

八年级音乐说课稿篇十

西南风情(第一课时)。

1、能用热情欢快的情绪演唱《爱我中华》,体验与表现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内涵。

2、欣赏部分西南少数民族歌舞片段,通过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感受与体验其音乐风格。

3、乐于合作,积极参与音乐实践与创编活动。

1、用热情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爱我中华》。

2、欣赏《什么水面打跟斗》,进行歌词创编。

3、欣赏《竹竿舞》,进行合作表演。

感悟民族音乐风格,拓宽民族文化视野。

参与音乐创编与实践。

我所面对的八年级学生,在歌曲的演唱上,虽然能够较好的理解歌曲的情感与内涵,并喜欢歌唱。但囿于变声期的嗓音条件,在演唱的水平与表现能力上却有所不足。在音乐作品的听赏方面,他们有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老师适当的启发与引领下,能够较好的把握与理解作品的节奏、风格、情绪、情境等特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在音乐的探究、创编、合作上,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还怯于大胆的尝试与展示,需要老师和其他有能力的同学带动并给予鼓励。

我所设计的环节为歌曲《爱我中华》学习与演唱之后的拓展学习环节。目的是让同学们进一步接触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与舞蹈,并通过音乐创编与实践活动深化对西南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感受与体验。

1、壮族民歌风格的对歌《什么水面打跟斗》。感受壮族人民充满生活情趣的对歌场景,并进行填词创编活动。

2、流传在西南广大少数民族中的舞蹈游戏《竹竿舞》。感受与模仿其特有的节奏,或是进一步进行“竹竿舞”的创作练习。

在这个环节中,我的设计理念立足于《音乐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等基本理念,通过体验、模仿、创造、合作等途径,以期对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与合作协调能力等能有所促进。依托教材,我选取了壮族民歌风格的《什么水面打跟斗》,以及流传在西南很多少数民族中的《竹竿舞》。让学生们通过歌唱的创编、节奏的模仿、舞蹈的律动等多种形式充分体验与感受西南少数民族的独特音乐风情。

1、导入:傣族舞蹈《孔雀舞》视频片段,导入与引出课题。

2、学唱歌曲《爱我中华》。

(1)、欣赏歌曲,感受风格。

(2)、展示节奏难点与旋律难点,视唱练习与解决。

(3)、练唱歌曲。

(4)、完整而充满感情的演唱歌曲。

3、拓展学习与音乐实践。

(1)、欣赏壮族风格的对歌《什么水面打跟斗》即兴创编对歌的歌词,进行现场对歌。

4、课堂小结。

八年级音乐说课稿篇十一

1、本教学设计是节奏乐训练。参照全日制培智学校音乐教材第十五册的打击乐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与能力,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理念,创设了本次教学活动。

2、课时:2课时(本次教学活动为第一课时)。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分辨节奏的快慢,并用打击乐器练习快慢不同的节奏。本次教学活动通过一些图片、动作和打击乐器,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教学活动中不知不觉掌握了分辨快慢的音乐节奏,并能用打击乐器演奏出来。

本次教学活动加入了一些动作模仿,介绍了木鱼的演奏方法,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提高音乐分辨能力、感受力和发挥想象力、表现力提供了机会。

新课程要求在音乐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想象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在活动中不断提高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在师生互动、自我实践、互帮互助的多层活动中,使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音乐唱游活动“分辨快慢”意在让学生在兴趣的带领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并通过多种体验方式,逐步学会“分辨快慢”和“表现快慢”。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并通过一些音乐律动和打击乐等活动,补偿学生的肢体缺陷。

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智障儿童,本班学生11人,其中,自闭症1人,脑瘫1人,多动症1人,智力发育迟滞8人。

按认知能力和技能基础的不同,将本班学生分为a、b两个层次,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照顾各层次的学生,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一)知识与技能。

1、提高音乐分辨能力和节奏感。

2、提高运用打击乐器表现节奏的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分辨不同节奏的音乐,并在音乐中模仿人的慢走、正常行走和快。

跑三种行走方式。

2、能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并根据小动物的形态表现不同节奏的音乐。

3、a组学生能用木鱼跟着音乐敲打出快慢不同的节奏,b组学生在老师肢体协助下跟着音乐打节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提高自信心。

重点:听辨节奏不同的音乐。

难点:用木鱼跟着音乐来演奏快慢不同的节奏。

教学课件、音乐、乐器木鱼10个。

小动物头饰(乌龟、蜗牛、小兔、小猫、青蛙、小马、老鼠、狮子、豹子)。

(一)听音乐《老友进行曲》入室。

[设计思路]音乐《老友进行曲》是一首节奏明快、旋律活泼的进行曲,非常适合作为行进的音乐伴奏,加上它是用手风琴演奏,曲风幽默、诙谐,比较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又不像其他进行曲显得过分的严肃,在行进中可以加入一些律动,调动同学们的参与兴趣。同时,踏步行进的方式又为接下来的环节埋下了伏笔。

1、谈话导入:同学们刚才是怎么走进来的?(踏步)那是慢慢踏步还是小跑步进来的?(教师边提问边演示动作)请一个同学再来示范一下。

师:“哦,我们刚才是用中等的速度踏步走进来的。

2、小结:我们知道了,人走路可以有快慢不同的速度,那音乐有没有快慢不同的节奏呢?今天余老师就要带同学们去寻找答案。

(二)观察图片,用动作模仿不同的人的行走速度,感受不同节奏的音乐。

[设计思路]这个环节通过形象的图片展示了三种不同的人的行走速度,过程中融入了三种节奏对比鲜明的音乐。使学生从视觉感受转移到听觉感受上,感知音乐的快慢节奏。选择《虫虫历险记》、《松鼠进行曲》和《纱巾不落地:赛马》这三段音乐,首先这些音乐都是“奥尔夫”的纯音乐素材,结构比较简单。其次这三段音乐具有鲜明的音乐形象,节奏对比很明显,比较有利于同学们的学习活动。

1、出示图片,请学生观察图片上的人物形象,并用动作模仿。

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图片)图片上都有谁啊(老人、学生、刘翔),他。

们行走的动作和速度是怎样的?(请个别同学回答并模仿)。

2、教师指导学生在感受三种不同的音乐节奏中,想象三种不同角色的人不同的行走速度。

师:那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节奏是怎样的?

老人——《虫虫历险记》——缓慢。

学生——《松鼠进行曲》——欢快。

刘翔——《赛马》——快速。

师:请你听着音乐,想象一下老人(学生、刘翔)在缓慢(欢快、快速)的音乐中行走的样子。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感受三段不同节奏的音乐)。

3、小结:我们刚才用不同的速度来走和跑,感受节奏不同的音乐,,知道了音乐也是有快慢的。那同一首音乐中会不会也有快慢不同的节奏呢,我们现在来听听另一首音乐。

(三)通过音乐《划船》,让同学们感受快慢不同的音乐节奏,用小动物的动作来表现音乐的节奏,并能用木鱼来演奏不同的节奏。

[设计思路]选择《划船》这首音乐作为本次节奏训练的教材,主要是因为这首乐曲音乐结构很清晰,四段音乐是表现四种不同的音乐节奏,由缓慢逐步加快。比较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步骤1主要是让学生对音乐有一个整体的感受和认知,为接下的教学环节打下基础。步骤2采用了情景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在模仿小动物行走的过程中也感知了音乐的不同节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充分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将学习内容分层教学,循序渐进,符合特殊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同时,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和想象力,为他们发挥创造性提供了极大的空间。步骤3设计了用木鱼来演奏音乐的快慢节奏。木鱼是奥尔夫音乐课程中常用的打击乐器,它演奏方法简单,比较适合作为单纯节奏训练的器材。步骤3中又细化出了几个过程。先由教师讲授木鱼的演奏方法,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其次,设计了音乐游戏环节,既可以让学生感受木鱼的不同节奏型,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铺垫,又训练了学生的听辨能力和记忆能力。最后再分层教学生演奏音乐。作为本次的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掌握跟着音乐节奏,用木鱼演奏不同的节奏型。对于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各种节奏型的学习和各种打击乐器的演奏已经有一定的经验。无需再单独训练各种节奏型的演奏,只要把四种节奏型融入四段音乐。经过老师的引导,学生的有序训练,就能逐步完成教学目的。

1、播放音乐《划船》,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变化。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好玩的曲子,等一下要请同学们来说说看这首曲子是由慢到快还是由快到慢。(引导学生分辨音乐的速度)。

2、模仿小动物,用小动物的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快慢节奏。

师:那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想来和同学们一起玩,可是有几只小动物走得很慢,同伴们都要等他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动物走得最慢吗?让我们一起看看都来了什么小动物。(出示ppt——小动物图片:乌龟、蜗牛)。

师:这两只小动物走路是什么样子的,他们走得很快还是很慢,请你来学一学。(学生自由模仿,请模仿得好的同学示范。)。

师:现在还要请你听着音乐来模仿这两种动物走路的动作,要跟着音乐节奏来走。(第二、第三、第四段音乐的教学过程同上)。

乌龟、蜗牛——第一段音乐——缓慢。

兔子、青蛙、小猫——第二段音乐——欢快。

老鼠、小马——第三段音乐——快速。

豹子、狮子、老虎——第四段音乐——飞驰。

师:我们刚才已经模仿了很多小动物走路的样子,现在要请同学们戴上头饰,跟着音乐来模仿,每位同学扮演一种小动物。音乐慢的时候模仿走得慢的动物就要走出来;音乐加快的时候,模仿走得比较快的动物就要出来了;你扮演的这种小动物走路的速度一定要和音乐一致的,扮演小马、豹子等动物的同学还要特别小心,不要撞到其它“小动物”。(学生自己选择什么动物就戴上相应的头饰,跟着音乐节奏模仿相应的动物)。

3、用木鱼来演奏音乐的不同节奏。

(1)师:小动物们都能听着音乐按节奏走路了,下面我想考考你们能不能用这种乐器来演奏不同的节奏呢。

(2)出示木鱼,演示木鱼的演奏方法。

师:左手拿木鱼,右手拿木棍,敲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打在自己的手指上,

打在手指上是没有声音的。

(3)玩游戏《听一听》,训练学生的听辨能力和记忆能力。

师: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老师敲出几个不同的节奏,你们听听哪个是最。

慢的,哪个是最快的,看谁的耳朵最灵敏。

(4)学生练习演奏木鱼,学会用木鱼敲出不同的节奏,教师个别指导。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演奏木鱼,你可以尝试着怎样敲会快一点,怎。

样会慢一点。(木鱼学生人手一个)。

[设计思路]在分层教学过程中,由于个别学生的基础比较差,第一和第二段音乐的演奏训练还不能完全掌握,所以花的时间比较长。导致接下的第三和第四段音乐的木鱼节奏训练没有时间完成。我将在第二课时的复习巩固课上再让同学们来练习演奏。

(5)教师指导学生听着音乐,分段练习,用不同的快慢节奏演奏木鱼。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用木鱼来演奏不同的节奏。

第一段:两拍一下x—|x—|。

第二段:一拍一下xx|xx|。

第三段:一拍两下xxxx|xxxx|。

第四段:一拍四下xxxxxxxx|xxxxxxxx|。

(6)教师带领学生跟着音乐完整的用木鱼演奏音乐,指导b组学生。

(7)教师带领基础较差的学生演奏木鱼,另一部分学生跟着音乐和木鱼。

模仿小动物走路。

(四)回收乐器,排队听音乐离室。

八年级音乐说课稿篇十二

开发这一模块并非我主动要求,而是应学校建议。第一年来到浪网中学工作时就被告知,学校以前购置了一批电子琴,一直放在那里没有派上用场,现在我这个钢琴专业的来了,看看能不能教一教。其实我对电子琴也是不怎么了解的,甚至有些“歧视”,一直弹的是钢琴,习惯了钢琴的宽广音域和木质手感,觉得电子琴一无手感二无音色,是孩童的玩具。这一想法在进一步接触她后有了颠覆性的改观。要教孩子,首先自己要熟悉,我用一段时间自学了电子琴,因为有钢琴基础,所以操作键盘不在话下,倒是控制面板上七七八八的按键让我手忙脚乱。熟悉一段时间后发现电子琴简直相当于一个小乐队,伴上动感的节奏,和上左手的和弦,比起钢琴来别有一番乐趣。

找教材也费了一番功夫,电子琴的教材不像钢琴的教材那样系统和规范,电子琴教材版本很多,进度也各不相同。后来一位教过电子琴的朋友给我推荐了一本好书――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电子琴基础大教本》。这本教材的难易程度比较适合刚入门的学生,而且阶梯式的进度,循序渐进地把学生带进电子琴的世界中。对于从来没接触过电子琴、五线谱的农村中学的.孩子也是比较适合的。

在自己熟悉了电子琴,也找到好的教材后,第二年,我开始尝试开设“电子琴兴趣班”,每周利用2节第八节进行训练,一个学期下来,兴趣班的学生掌握了电子琴演奏的初级知识,并且在学校的元旦文艺上进行了汇报表演,获得了师生们的好评。会后不断有学生问我,老师,什么时候能教我们电子琴。小班教学成功后,第二个学期第10周起,我开始在初二所有年级进行大班教学(前9周我进行课本歌曲的教唱,并且有意识的在教唱过程中穿插一些乐理知识,为接下来的电子琴教学打下基础)。由于学校资源有限,只有30台电子琴,而一个班的学生一般有55人左右,我安排两个人共用一台电子琴。电源也是一个要待解决的问题,如果在教室安装插线板,用电源线作为电子琴的电源,那势必会造成安全隐患,而且千丝万缕无法走动,所以最后申请学校买来两箱5号电池,用干电池作为电源,这样安全、方便,普通的电子琴配上普通的电池,若一个礼拜10节课时量,可用半个学期左右。为保证上课纪律,不让练琴的时候互相干扰,我申请学校买来了大转小的转换器(我校的电子琴只有一个大的耳塞插口,要去电脑城买大转小的转换器才能插上平时用的耳塞)和耳塞,两个同学共用琴的话,一人一支耳塞就可以了。音量一定要调到很小声,不然长时间使用会对学生的听力造成影响。

因为是大班教学,所以不可能像一对一的器乐教学那样顾及到每一个学生,在3节课后学生学习的效果已经参差不齐,差别比较明显了。电子琴教学不像唱歌教学,一节课没认真听顶多就一首歌不会唱,下节课学习新歌又可以跟着学好。电子琴教学是循序渐进地过程,一节课,特别是前面讲解键盘、五线谱的几节课,如果没有吃透,接下去的课是很难跟上进度的。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注意力、兴趣都不同,所以建议在教完2个课时后,将唱歌教学与电子琴教学结合起来学习,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同时满足更多学生的需求。可先教歌曲,唱会后让学生自己在琴上弹出。很多学生会用两只手来弹一个旋律声部,我觉得也未尝不可,重要是学生通过在琴上的弹奏进一步的熟悉了歌曲,同时提高了音准、节奏。

开设电子琴大班教学已经三年,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有这么一个案例。这个孩子是班上“四小天王”之一,在初一的唱歌教学中,是我音乐课上纪律的差生,总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爱讲小话爱插嘴,还唱歌不着调。可自从初二一次电子琴课后,他的表现有了180度的大转弯。在检查练习时,我从他的耳机里听他完整弹完一首歌曲后,请他拔掉耳塞弹给全班同学听。起初其他同学起哄,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他,估计都在想,平日里调皮捣蛋的他能弹出什么好曲子来。可当琴声出来后,全班同学都静下来了,也许是吃惊,也许是羡慕,一曲弹完后是同学们热情的掌声,不时传来赞赏声。他先是愣了下,接着不好意思的笑了,我立马不吝惜表扬的词汇,在班上大力表扬他的聪明和认真。结果,一个电子琴课的优生诞生了,他不但上课认真,下课还主动来请我指导,并要求参加电子琴兴趣班学习更深的电子琴知识。他的班主任也多次和我提到,说他学习音乐很积极,课余时间都用在了琴上,自然捣蛋的那根神经就减弱了。这个案例还告诉了我,及时唱歌跑调的孩子也可以把电子琴学好,并借此提高他们的音准。所以后来的考试中我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歌唱的好的可以选唱歌作为考试项目,琴弹的棒的可以选弹琴作为考试项目。

八年级音乐说课稿篇十三

1、教材分析:

《唱脸谱》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梨园撷英》中的学唱歌曲。它是一首以脸谱为歌唱题材的歌曲,全曲以生动的笔调描绘了京剧中各种人物角色脸谱的特点,旋律朴实,亲切,具有浓郁的京剧韵味,是群众喜爱的“戏歌”。全曲由两个段落构成,(引子+a段+间奏+b段)。引子一开始就给人以“源于京剧、胜于京剧”的亲切感、新鲜感和时代感;a段为降b宫调式,由四个乐句组成,歌唱的旋律音调较接近于京剧西皮旦腔的音调,但又吸收了京韵大鼓的创腔方法,使之更加贴近于语言音调;b段转入降e宫调式,四小节的间奏取材于京剧西皮过门,歌唱旋律更接近于京剧西皮净腔的音调,较多运用了净的行腔特点,使其显得朴实、明快、豪爽。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学唱〈〈唱脸谱〉〉,了解京剧花脸唱腔和唱法的特点,力求唱出风格特点,并且要能背唱。

(2)、结合〈〈唱脸谱〉〉的演唱,使学生了解有关戏曲行当,脸谱的知识。

(3)、通过学唱《唱脸谱》,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并背唱这首歌曲。

难点:

(1)、理解京剧唱腔的风格和京剧花脸唱法的特点与内涵。

(2)、在演唱中唱出风格特点。

(3)、学会用等音关系来进行转调演唱。

1、兴趣导入法。

谱来吸引学生的注意,结合生动的语言描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授法。

由于《唱脸谱》是一首学唱歌曲“戏歌”,而我们的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音乐技能,但是他们独立理解音乐、感知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还不够,所以我在运用电子琴、录音机等教具教学的基础上,还配合讲,解、提示歌曲中较难把握的节奏、转调、旋律音调等,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唱歌曲,在教学中,我还运用了创设情境、欣赏、游戏、创新实践、拓展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学得快乐,最终让学生能理解民族音乐,喜欢民族音乐。

我所教的这个班学习风气好,学习音乐的兴趣也很浓,而且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也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理解作品的能力,但表现音乐的能力还有欠缺。所以我在选择学法的指导时,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音乐能力,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组织了“欣赏”“实践”“创新”等活动,让学生在动静结合,师生互动的氛围中去感受歌曲的音乐风格,了解戏曲。

1、创设情境、兴趣引入。

(目的:营造艺术氛围,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讨论交流,激发他们的兴趣)。

然后我再概括,介绍戏曲行当、脸谱的有关知识。

2、教授新课。

(1)、初听歌曲、体验感受。

播放〈〈唱脸谱〉〉,提示学生:这首歌曲跟刚所听到的哪个剧种有关系?唱腔跟哪个行当相似?(京剧、旦腔、净腔)鼓励学生跟音乐轻哼歌曲。

(目的: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到学唱的过程时就自然往京剧风格上靠)。

(2)、朗读歌词,感知节奏。

我先示范边拍节奏边朗读歌词,然后引导学生边拍节奏边朗读。

(目的:引导学生用自然、明快的声音朗读并感知歌曲节奏,到学唱的时候也照这个感觉唱)。

(3)、分段学唱、讲解提示。

由于歌曲的旋律学生还没熟悉,所以我安排跟电子琴学唱歌谱,学歌谱的过程中讲解提示:

调式、调性、节拍、节奏、旋律音调特点、等音转调、音乐结构等,引导学生唱得更准确。

然后跟琴唱词。

(依据: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学生掌握乐谱有利于进行音乐表演和创造等活动。)。

(4)欣赏感知、演唱歌曲。

经过前一环节的学习,学生会唱歌曲了,但是他们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不够,所以我安排再欣赏一遍歌曲,让他们再讨论理解歌曲的音乐风格及演唱风格。然后我范唱,请他们当一回“评委”,(目的是提高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建立师生互动交流的和谐气氛)最后我伴奏,学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尝试背唱。

3、拓展延伸、创新实践。

在一段时间的学唱后,我安排了一个小游戏“分组抢答竞赛辨认脸谱”来调节课堂气氛。最后鼓励学生自主创新“画脸谱”,边聆听戏曲边创作。(目的:加强了与相关学科(美术)的联系又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果有画好的同学就鼓励他边唱边表演来展示他的脸谱作品;如没有就留待下节课再展示。

这节课的内容到着就结束了,但戏曲艺术的学习还没结束,还在延伸。

八年级音乐说课稿篇十四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的相关知识。

2、欣赏乐曲《夜莺》,感受电声乐队的音响效果,激发学生对电声音乐的兴趣。

3、通过对比欣赏古筝演奏和电子合成器演奏的乐曲《渔舟唱晚》,感受、体验我国古典音乐的美感和电子音响合成器的效果。

教学重难点:

1、对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的理解和掌握,

2、对比古筝和电子合成器演奏的《渔舟唱晚》有哪些不同。

3、引导学生发现并体验音乐中细小之处的美。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聆听电子音乐片段(央视天气预报背景音乐)。

师:请同学们听一段音乐,思考音乐使用了哪些乐器演奏?

(学生踊跃回答,如电子琴,吉他等等。出示课件)。

2、介绍电子合成器。

师:请看看着是一个什么乐器呢?(通过幻灯片对电子合成器做一些介绍)。

二、介绍电声乐队及电子音乐。

师:除了电子合成器以外,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电子乐器呢?

生:电吉他,电贝司,电子琴(出示课件)。

1、介绍电子乐器。

电子乐器指运用电子元件产生和修饰音响的乐器。(通过乐器图片和听一些乐器的音响来了解乐器)。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电子乐器,那么由这些电子乐器组成的乐队应该叫什么名字呢?

2、介绍电声乐队。

(1)电声乐队:指电子乐器为主组成的乐队。

师:电声乐队有以下两类(出示课件)。

(2)电声乐队的种类。

师:刚才我们介绍了电声乐队,同学们,你们有自己喜欢的乐队吗?说说看。

生:花儿乐队,信乐团,beyond乐队。

师:我这里也找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乐队,下面我们来欣赏这些乐队的经典歌曲片段。

(3)简单介绍国内、港台、国外的一些代表性的电声乐队。

3、介绍电子音乐。

电子音乐:即电子合成音乐,指运用电子方法产生和修饰的音乐。

4、简单介绍王酩和王立平。

三、欣赏《夜莺》。

1、作者介绍。

雅尼:希腊血统的美国音乐家,被称为“世界一流键盘奇才”,是一个用音乐讲述生活的音乐家。

2、聆听引子。

生回答:笛子,箫模仿鸟的声音夜莺的声音。

师归纳:乐器是中国的'竹笛,它模拟了夜莺的叫声。

3、作品简介:《夜莺》是一首充满中国古典音乐情调的现代电声音乐作品,是雅尼为华人而作的,全曲洋溢着中华民族的风格。

4、欣赏乐曲《夜莺》。

5、哼唱主题。

师归纳:紫禁城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作品将高雅的古典交响乐与绚丽的现代电声乐巧妙地结合起来,音乐优美、舒展、简洁。

四、对比欣赏《渔舟唱晚》。

1、聆听古筝独奏《渔舟唱晚》音乐片段。

思考: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音乐把你带入了怎样的意境?

师归纳:古筝用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的抒情性乐段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

2、介绍古筝:中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最早见于《史记》记载。(出示课件)。

3、聆听电子版《渔舟唱晚》音乐片段。

思考:同一乐曲采用不同的演奏方式各有什么不同效果?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师归纳:电子合成器模拟了古筝的音色来演奏,还加入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使这个乐曲增添了现代的气息。

古筝用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的抒情性乐段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古典乐器与现代电声各有不同的优点和魅力,互相不能完全替代。

五、拓展。

生:逛街的时候会听到,超市,广场上等等。

1、介绍身边熟悉的电子音乐。

思考:1)你认为电子音乐比较适合运用在哪些场合?

师:下面我给大家放几段电子音乐,看同学们是否熟悉。

2)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说出每段音乐都出自哪里?

归纳:a、新闻联播b、动物世界c、多啦a梦。

六、课堂总结。

高科技手段的电声音乐与其他音乐具有同样的魅力,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子音乐将越来越普及,越来越丰富,希望同学们能在瑰丽的电声里找到快乐,找到自己喜欢的音乐。

八年级音乐说课稿篇十五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七年级音乐课的一首作品。这首民歌是由有"西部歌王"之誉的著名作曲家王洛宾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从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口中学得,并加以整理而成。全曲是由五个乐句都是基本相同的节奏,同样的旋律重复而让人百唱不厌,只在第三乐句的旋律上稍许变化,就能给人以新鲜感。最末两小节是乐段的扩充,在稍许变化的旋律中,用乡间土味的虚词衬字渲染,又回到主旋律中去结束全曲。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唱歌曲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

能力目标:通过音乐活动,了解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增强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启发学生珍惜光阴。

(三)教学重点:体会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

(四)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理解歌曲的欢快情绪,锻炼对新疆民族舞蹈动作的创编能力。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音乐的基础知识,但他们把握音乐的情绪和表现音乐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对于我们所教的学生,都是乡镇的学生,他们从小就很少跟音乐接触,因此,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不够浓厚,还缺乏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想要让学生很好而又迅速的掌握音乐知识,那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动力,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谈话法、讨论法、表演法等。

从本课的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如下学法:整体感知法、视听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实践法。

(一)情景导入引情激趣。

1。教师范唱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

2。要求学生听后说出它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并说说歌曲的音乐情绪。

设计意图:课前学生的注意力都比较分散,因此,运用提问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情景创设,运用视听法、提问法,让学生感受新疆民歌欢乐的歌舞场面,激发他们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从而引入新课教学《青春舞曲》。

(二)整体感知引导掌握。

1。教师范唱《青春舞曲》。

设计意图:让学生全面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2。学唱歌曲。

(1)随老师跟唱歌曲旋律。

(2)教师唱旋律,学生唱词。

(4)教师根据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纠正。

(5)完整演唱歌曲(要求唱出欢快的情绪和拍的韵律感)。

(6)分小组和组合进行歌曲的演唱。

设计意图:七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都已经趋向于成熟阶段,已经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能够感受、体验歌曲的风格特点。

(三)音乐活动———探究表演展现自我。

教师教授新疆舞蹈基本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教授舞蹈动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

(四)拓展。

1。思考:《青春舞曲》这手歌曲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道理?

2。讨论(师生、生生互动)。

设计意图:音乐也是一门学科,它渗透着情感教育、道德教育;通过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不仅能够掌握歌曲中蕴涵的人生道理(告戒人们青春易逝,一寸光阴一寸金,要好好把握时间,珍惜时间。)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鉴别、分析和表达能力。

(五)小结:

今天我们从学习《青春舞曲》这首歌曲中,对我们美丽的新疆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继承和发扬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同时还要谨记歌曲给予我们的人生道理:珍惜时光,展现自我。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线,贯穿整堂课。

八年级音乐说课稿篇十六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第15册第四单元中的一首京歌——《唱脸谱》。我的说课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说教材分析、说学生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教学效果、说我个人的作为音乐教师的基本功。

本节课教材对学生了解和认识国粹京剧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着重让学生体验和感知京剧的特点和独特魅力,特别是对京剧艺术进行深入的探索与感知。使同学们愿意探索与京剧艺术有关的文化知识并参加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八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京剧艺术对他们来说很新奇,八年级还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京剧兴趣产生与否,决定了他们对音乐审美的态度。为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感受、体验京剧的行当、脸谱、服饰、唱腔、情绪,能初步分辨京剧的行当、角色、文武场等音乐文化识。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京剧行当、唱腔、情绪的判断力,增强对京剧艺术的理解能力,感受、体验京剧的美。模仿京剧的韵味,演唱戏歌《唱脸谱》,能够伴随锣鼓经走台步及亮相。

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并能用一定的京剧韵味来演唱歌曲《唱脸谱》。

引导学生在多种审美实践活动中初步感受京剧的特点,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我运用了讲授、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使之贯彻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音乐的意境。

体验、比较、探究、合作的学法

对于音乐课,我的设计理念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音乐氛围,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获得新的感受。在本节课上我一直以激发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和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为主线,唤起每个学生的心灵共鸣,使他们尽情地畅游在戏曲艺术的海洋中。

为此,我是这样设计教学流程的:

我采用了动感时尚的表演京剧节目形式,歌曲《粉墨人生》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上课伊始,就对本课充满了好奇。激发了学习热情。精彩的教师示范,引发学生共鸣。

设计意图:创造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情感。

精彩京剧选段视频欣赏,引出京剧的行当。彻底征服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完成对京剧行当及相关知识的认知,在合作体验中引发学生的思考。流畅的完成从兴趣到知识的过渡。

教学意图:学生经过视、听、演加强对京剧艺术知识的理解。

1、整体听赏歌曲《唱脸谱》,用学过的知识来感受歌曲。

2、欣赏美丽的脸谱图案,并引导出脸谱图案的含义。

3、完整演唱歌曲,难点部分教唱。

4、“我是小戏迷”环节,实践中提升审美能力。

教学意图:在实践学习中,进一步体验京剧的乐趣和美妙。

完美的课堂应该能够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和投入,通过几个有特点的戏歌实例向学生表明,美妙的京剧离我们并不遥远的,在流行音乐中完美结合,产生精彩的效果。只要大家积极的探索,梦想总会实现。

京剧让我们音乐更加绚烂;音乐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美丽多姿;音乐为我们插上寻找梦想的翅膀,让我们在音乐的曼妙天空下,自由的翱翔!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喜欢、热爱音乐,用音乐美化我们的人生!这也是我这样设计这节课的目的。

我的板书展示出了这节课的知识要点——京剧的相关知识及教学流程。

我认为我的这节课能够让学生体验和感知京剧的特点及独特魅力,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戏曲的美,是一种享受。同时能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使同学们愿意探索与京剧艺术有关的文化知识并参加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也因为我个人的教学和艺术功底与课堂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八年级音乐说课稿篇十七

本课是第六单元中的一个课题,我在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深挖教材,以复习为切入点,侧重于基础技能和技巧的巩固,强化学生的动手和小组合作能力,在学生基础技能和技巧的巩固方面作一个尝试。

二、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教材选自人音版八年级15册第六单元冬之韵中的两首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踏雪寻梅》,这是两首旋律优美、格调清新高雅的歌曲,唱出了冬天之韵味,唱出了冬天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把冬天一幅幅至纯至美的景色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给我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

2、教学目标。

初二的学生已接触到许许多多的音乐作品,对事物有自己特定的思想和感受,音乐的基础技能和技巧有一定的积累,并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因此,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对音乐的感受,体验冬之韵,以乐观的精神对待自然、对待生活。

(2)复习《踏雪寻梅》,制作打击乐器并创作简单旋律。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集体合作能力。

3、教学重难点。

音乐是抽象的,虽说学生学习音乐的技能技巧有一定的基础,但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把感悟冬之韵,制作乐器和创作简单旋律,作为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说学情。

初二的学生对音乐作品,具备一定的感受能力,加上多媒体展示的画面,对他们感悟冬之韵有一定的帮助;他们本身具有的动手能力和原有的技能技巧以及教师的引导示范、小组合作的智慧,对难点的突破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说教法。

根据音乐课要让学生多听多练多体验的特点,我自制电脑课件,采用启发讲解法、示范演练结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上课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引导、启发、激励学生,从而利于达成教学目标。

五、说学法。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制作画面精美的课件,让学生全方位地感悟音乐。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把学生分成三个学习小组,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主动的有效地参与实践创作,并协同解决实践创作中的问题。

六、说教学程序。

1、播放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导入课题。

这是启动环节,学生通过欣赏视频,设置问题:

(1)歌曲怎样描绘雪?

(2)你看到了怎样一个冬天?

学生说说冬之韵,初步感悟歌曲描绘的冬之韵。

2、为了让课题得到拓展,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所描绘的冬之韵,我让学生找找相关的诗句,发现所描绘的共同点:以咏梅为主,主要是冰雪的洁白无暇、晶莹剔透;腊梅的不畏严寒,笑傲风雪。随后,我摘选了几首诗词,让学生概括冬之韵:冰雪的洁白无暇、晶莹剔透;腊梅的不畏严寒,笑傲风雪。从而突破难点。

3、复习歌曲《踏雪寻梅》,寻找音乐的源泉。让学生复习演唱歌曲,加入打击乐,进行伴奏,并设置问题:歌曲中的哪一句出自我们生活中的声响?这一问题的提出对下一环节的顺利进行有着提示作用。

4、拓展思维,动手作一作。这一环节中有两项活动。

活动1、利用玻璃杯、碗等制作有音高的打击乐器。

活动2、用“1、2、3、5、6”五声音阶为下面诗词创作简单的旋律。

第一首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第二首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第三首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创作简单的旋律,填上以上诗词,唱一唱。

在活动开始前,我展示制作好的玻璃杯乐器,向学生讲解制作的方法,加入不等量的水,得到不同音高的玻璃杯乐器。然后我把学生分为三个学习小组,在实践操作前进行讲解、示范。在学生实践时,我在学习小组间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引导、激励学生,从而使难点得以解决。

5、学生展示与评价,我让学生展示作品,并让他们进行自评和互评,最后我概括,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指出不足和改进。

6、在课堂小结中,我让学生先小结,我再概括:大自然的美景,美不胜收,我们要用心才能感悟;生活中的音乐,妙不可言,我们要用心才能聆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