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实用12篇)

  • 上传日期:2023-11-20 10:08:41 |
  • ZTFB |
  • 11页

总结是一种思考和梳理的过程,通过它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总结中要提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经验。以下是一部分值得我们借鉴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篇一

建筑行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伴随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数量日益增多,建筑的质量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面由小编为大家分享现浇混凝土工程常见质量通病措施,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1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现浇商品混凝土施工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商品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影响结构的安全,如何最大限度的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是工程管理人员急需掌握的。本文就结合工作实践,对商品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通病的产生和防治进行探讨。

现浇商品混凝土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商品混凝土表面容易产生裂缝。造成现浇商品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原因是干燥收缩和温度收缩。处于完全自由状态下的商品混凝土,出现再大的均匀收缩,也不会在内部产生拉应力。当商品混凝土处在地基等约束条件下时,内部就会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当时商品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商品混凝土就会开裂。在降温时其降温收缩与干燥收缩叠加在一起时,处于约束条件下的商品混凝土常常会产生裂缝,最初的细微裂缝会引起应力集中,裂缝可逐渐加宽加长,最终破坏商品混凝土的结构性、抗渗性和耐久性。商品混凝土中水泥水化用水大约只占水泥重量的20%,在商品混凝土浇筑硬化后,拌合水中的多余部分的蒸发将使商品混凝土体积缩小。干缩在一定条件下又是个可逆过程,产生干缩后的商品混凝土再处于水饱和状态,商品混凝土还可有一定的膨胀回复。值得注意的是早期潮湿养护对商品混凝土的后期收缩并无明显影响,现浇商品混凝土的保温养护只是为了推迟干缩的发生,有利于表层商品混凝土强度的增长,以及发挥微膨胀的补偿收缩作用。

3.1商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商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既要保证设计强度,又要大幅度降低水化热,既要使商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可泵性、和易性,又要降低水泥和水的用量。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避免结构突变产生应力集中,在易产生应力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加强措施;增配构造筋提高抗裂性能,应采用小直径、小间距的配筋,全截面的配筋率应在0. 3% ~0. 5%之间;在易裂的边缘部位设置暗梁,提高该部位的配筋率,提高商品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在结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施工时的气候特征,合理设置后浇缝,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后浇缝间距20m~30m,保留时间一般不小于60d。

3.2水泥的选用。在选择现浇商品混凝土用水泥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优先选用具有微膨胀性的水泥或收缩性小的'。因为这种水泥在水化膨胀期可产生一定的预压应力,而在水化后期预压应力可部分抵消温度徐变应力,减少商品混凝土内的拉应力,提高商品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具体可以采用中热硅酸盐水泥、大坝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等水泥品种。

3.3骨料的选用。在选择骨料时,应选择线膨胀系数小、岩石弹模较低、级配良好、表面清洁无弱包裹层的骨料。砂应适当放宽石粉或细粉含量,提高商品混凝土的密实性、耐久性和抗裂性。一般情况,砂子中石粉的比例最好是控制在15% ~18%。适当加入粉煤灰,不过要控制其的细度要与水泥颗粒相当的品种,烧失量小,要选择用含硫量和含碱量低的品种,这样可以加强商品混凝土的抗渗性、耐久性,减少收缩,降低胶凝材料体系的水化热等。其他细骨料应采用中砂,平均粒径大于0. 5mm,含泥量不大于5%,选用平均粒径较大的中、粗砂拌制的商品混凝土比采用细砂拌制的商品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10%左右,同时相应减少水泥用量,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商品混凝土温升,并可减少商品混凝土收缩。

3.4商品混凝土温度监测。为了保证现浇商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防止商品混凝土内部由于温差过大在商品混凝土内部产生温度应力,出现裂缝,影响底板的抗渗效果,施工中应严格控制商品混凝土的里表温差不大于25e,商品混凝土筏板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e/d,为了保证准确的测温数据可在商品混凝土中埋入一定数量的测温线,测量商品混凝土不同部位温度变化过程,监测不同时期温度特性和温差范围。

根据设定的测温点位置、标高,将测温线固定在钢筋上进行定位、确定标高,测温线探头与钢筋接触部位进行绝热。商品混凝土入模后设专人负责观测,以确保温度测值连续性,并测得最大值和最小值为原则,商品混凝土入模前,观测一次,同时检查测温线埋入后有无破损,同时观测模内温度。如果温度变化幅度大要及时反馈给施工技术人员,以便根据温度的变化而采取保护措施,保证现浇混凝施工质量。

3.5商品混凝土的运输。商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其匀质性,做到不离析、不分层、不漏浆,以保持较好的和易性和塌落度。采用商品混凝土罐车运输,商品混凝土罐车应穿防寒毡,保证商品混凝土的出罐温度。商品混凝土的供应必须保证商品混凝土连续浇筑。

3.6商品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商品混凝土的浇筑是一个关键环节,因此,要严格把关商品混凝土浇筑关,这样才能控制现浇商品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首先,要把握好浇筑工艺。目前,在商品混凝土浇筑的时,一般是采用/分区定点、循序推进、一个坡度、一次到顶0的浇筑原则,划定浇筑区域,要适应泵送工艺,每台钢筋臂架式泵车负责本区域商品混凝土浇筑。浇筑时先在一个部位进行,商品混凝土浇筑时,先从底层开始,浇筑至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由于总的层数较多,所以浇筑到顶后,第一层末端的商品混凝土还未初凝,又可以从第二段依次分层浇筑,循序推进,确保每层商品混凝土之间的浇筑间歇时间不超过规定的时间。其次,要严格控制好浇筑时间。商品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最好不要超过6h。同时,将商品混凝土表面用塑料薄膜加草席覆盖保温,以保证商品混凝土表面不受冻。另外,商品混凝土尽可能晚拆模,拆模后商品混凝土表面温度不应下降15e以上,商品混凝土的现场试块强度不低于5e。

3.7商品混凝土的养护。现浇商品混凝土养护要达到保湿和保温的双重目的,在商品混凝土浇筑及二次抹面压实后应立即覆盖保温,先在商品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塑料布,然后再塑料布上覆盖一层防寒毯,塑料布覆盖后可以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防止商品混凝土表面因脱水而产生干裂缝。商品混凝土养护期间,应根据测温情况掌握内部温差情况,当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大于25e,应采取保温措施,在其表面上覆盖袋装珍珠岩进行保温,降低温差。现浇商品混凝土养护应保证在潮湿的状态下养护不得少于14d,现场应设专人负责养护工作。

3.8加强技术管理。加强原材料的检验、试验工作。施工中严格按照方案及交底的要求指导施工,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加强计量监测工作,定时检查并做好详细记录,认真对待浇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冷缝,并采取措施避免。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篇二

一、蜂窝的现象:为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散,无强度状态。

1、其产生的原因是:。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

4)模板缝隙未堵严,或模板支撑不牢固,振捣时,模板移位漏浆;5)、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6)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2)、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使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

3)、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

4)、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3、处理方法:

3)、如果是孔洞,则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进行处理。

二、麻面的现象:是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2、防治的措施。

3)模板缝隙拼接严密,柱底模四周缝隙应用双面胶带密封,防止漏浆;

5)浇筑时柱底部应先填100厚左右的同柱混凝土级配一样的水泥砂浆。

6)控制好下料,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产生离析,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应超过2m。

7)浇筑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等情况,若有异常,应停止浇筑,并应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毕。

3、处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使用功能和美观,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加以修补,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用掺加建筑胶的素水泥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篇三

混凝土质量通病是影响公路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制约结构工程质量的突出问题。按照江北大道城市化改造工程指挥部文件宁路江北【2012】18号“关于转发南京市交通局《关于印发南京市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的通知,为很好的配合指挥部开展“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结合我标段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活动实施方案:

一、成立领导组织机构。

长:赵军副组长:漆波朱勤。

员:朱英明刘伟姚俊鹏徐明辉王雷郭尤康及各协作队伍负责人;

二、治理目标。

通过混凝土通病治理,全面提高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有效使用。

(1)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

(2)采用商品混凝土,优先采用比设计强度等级高一等级的混凝土。

(3)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在钢筋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90%以上,工后抽检合格率达85%以上。

(4)加强工艺控制,蜂窝、麻面、裂缝等现象显著减少,混凝土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有明显提高。

(5)形成一批较为先进、成熟的混凝土质量有效控制的工艺和工法加以推广应用。

二、治理范围和重点2.1治理范围。

本项目的桥涵(通道)、混凝土防护工程。2.2治理重点。

1.管理通病:质量责任不明确、落实不到位;设计管理不到位;合同有关质量条款履约不到位;两创三比活动开展不够深入;试验检测及管理工作不规范;检查验收不规范、不严格;工地实验室不规范;施工现场管理混乱等。

3.实体质量通病: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裂缝超限;钢筋布设偏差超标;保护层厚度偏差大,合格率低;蜂窝、麻面及露筋;小型预制构件外型尺寸控制不严,合格率偏低。

三、治理要求及主要措施3.1强化体系,执行到位。

1.根据所承担的工程特点,明确治理目标和环节,细化治理措施,落实治理责任,制定严格制度和有效的激励制度,及时总结治理经验。

2.施工管理精细化。

(1)从实用性、指导性出发,科学、合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层层落实责任人,认真落实质量保证体系,严格“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检制度,上道工序未检验或检验不合格,坚决不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确保不留质量隐患。

(2)推行“三个集中、两项制度”,采取集中拌和、工厂化预制,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施工。

(3)施工技术人员要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治理质量通病并层层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提高具体实施人员治理质量通病的意识和技能。

(4)加强对模板制作安装及混凝土拌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对混凝土的振捣方式、振捣方法与时间、养生方法与时间等都要制定详细具体的措施,并严格落实。

(5)重视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及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进行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

(6)开展文明工地建设达标活动,重点加强混凝土浇注现场的规范化管理。

(7)开展工地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

3.2精细管理,保证效果。

1.商品混凝土运至浇注地点后发生离析、严重泌水或塌落度不符合要求,混凝土厂家应按退货或规范规定处理,如仍不符合要求,则不得使用。

在混凝土运输时,必须考虑各种情况,在施工要求的时间内到达现场。混凝土运输车的数量、规格应满足混凝土浇筑的要求。

2.现场验收。

在混凝土运输车到达现场后,应先核对混凝土出厂通知单进行核对,核对内容包括工程名称、部位、强度等级、塌落度、原材料的检验合格情况等,在核对无误后,由厂方试验人员与施工方试验人员及在监理旁站的情况下对每车混凝土进行和易性、塌落度等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如混凝土不能满足相关要求时,应将该混凝土退回厂方处理。

3.混凝土取样,试件制作、养护和试验。

3.1混凝土试样在混凝土浇注地点随机抽取,取样频率应满足:每100m3。但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每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m3时其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

3.2检验评定混凝土强度用的试件,应按国家标准进行成型、标准养护和试验。并建立相应的台帐。

模板制作质量符合要求,安装必须牢固,对于支架支撑浇筑混凝土期间,设专人按时检查支架、模板有无变形和位移,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

钢筋加工与安装要规范,严格控制钢筋位置。混凝土振捣要规范,合理控制浇注厚度,避免过振、松顶和漏振。加强混凝土保湿养护,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范或设计要求。加强钢筋保护层质量控制,垫块的材料和形状科学合理,易于施工控制;视结构部位特点合理布置保护层垫块,在变截面部位和主筋布置部位适当加密;采取对预应力筋张拉机具、张拉、孔道压浆等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实行预应力混凝土张拉强度和龄期双控,确保孔道压浆密实。

6.重点加强大体积混凝土和冬季、高温、雨期混凝土现场施工质量管理。混凝土浇注前要做好周密安排,保证混凝土浇注的连续性,大体积混凝土浇注要加强混凝土内外温差的控制。冬季、高温、雨期混凝土现场施工应要密切关注施工环境,做好气温突变的应对工作,认真制取相同数量的试件与结构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养护,检查试件强度以指导施工。在重视大型结构物施工的同时,不忽视小型预制构件制作,做到精益求精,提升整体质量水平。

7.及时开展实体工程质量检测。加强混凝土强度指标的无损检测,在每一混凝土构件到达龄期后进行回弹法强度简易普查,核查处理到位,并做好相应的检测记录,使整体混凝土构件强度得到保证。加强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检查管理工作,对于大于c30等级商品混凝土,加强浇注成品构件的强度无损检测,强度检测值低于规定值及时进行施工配合比调整。

通病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施工工艺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一线人员的智慧,调动一线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一线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能力,夯实通病治理基础工作。同时依托典型示范工程,探索和总结质量管理经验,组织交流与推广,以点带面,推进质量通病治理工作上台阶,使通病治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四、具体环节施工技术措施4.1桩基混凝土施工措施。

1.大体积砼的浇筑尽量选择在一天温度最低时进行,按照下述方法控制砼水化热温度。

(1)改善骨料级配、降低水灰比、掺加混合料、掺外加剂等方法减少水泥用量。

(2)采用水化热低的矿碴水泥、粉煤灰水泥。(3)减少浇筑层厚度,加快砼散热速度。

2.夏季砼在浇筑前的砼温度不超过32℃,并采取如下措施以保证砼温。

度不超过32℃。

(1)集料及其它组成成分的遮荫或围盖或冷却。

(2)在生产及浇筑时对配料、运送、泵送及其它设备的遮荫或冷却。(3)喷水以冷却集料。

(4)用制冷法或埋水箱法或在部分拌和水中加碎冰以冷却拌和水,但在拌和完后,冰要全部融化。

1.麻面预防措施。

将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模板接缝要严密,如有缝隙,用玻璃胶或透明胶带封堵严实,防止漏浆。模板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砼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砼均匀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2.蜂窝预防措施。

砼配料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拌和站的计量器,保证材料计量准确。砼拌和均匀,颜色一致,其持续搅拌最短时间大于90s。砼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m,如超过,采用串筒辅助下料。混凝土进行分层振捣,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移动距离不大于1.5倍振捣半径,每次插入下层混凝土深度不小于10cm。

3.孔洞的预防措施。

(1)砼浇筑速度不能过快,以免混凝土分层过厚,使振捣不及时造成孔。

洞。

(2)对于钢筋密集处,在进行钢筋绑扎时注意保证钢筋质量,上下钢筋对齐以便振捣棒能顺利地从上插到需要振捣的部位。

(3)对难以振到的倒角部位,用钢筋或钢管导振或者将模板割洞口,以便振捣棒能进行振捣。

(4)振捣工人必须控制好振捣间距和振捣时间,振捣间距不能大于1.5倍振捣半径,单个点振捣时间不能小于20s。但也不能过振,合适的混凝土不再下沉、不再冒气泡、混凝土表面平坦出浆、将模板各个角落填满即可停止振该部位。

(5)砼配合比需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不能太干,墩身和t梁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60±20mm,以免砼难以振捣。

(6)当混凝土下落高度超过2m时,用串筒进行导流,以免混凝土发生离析。

(7)避免混凝土中混有杂物。4.露筋的预防措施。

(1)钢筋班准确加工钢筋,避免成形钢筋过长或过短,过长易造成钢筋挨到模板而造成露筋。

(2)进行钢筋垫块垫放时,必须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3)混凝土浇筑速度不能过快,以免分层厚度过厚而不利于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振捣时注意保证质量,防止漏振或振捣不到位。

(3)派专人对内外模板不间断地检查,对于变形过大的模板在混凝土初凝前及时纠正。

(4)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接缝进行处理,防止漏浆造成露筋。(5)当混凝土浇筑下落高度超过2m时,用串筒导流,避免混凝土发生离析。

(6)已浇筑的混凝土,在强度不足前避免踩踏,以免露筋。

(7)避免过早拆模,注意混凝土试块的强度,在进行模板拆除时,避免模板碰撞结构本身造成露筋。

5.缺棱掉角的预防措施。

(1)对模板接缝及时进行处理,以避免漏浆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被物体碰撞造成掉角。

(2)现场需按试验室的通知开工,避免在混凝土强度不足时过早拆模,易造成结构物表面及棱角损伤。

(3)冬季砼灌注完毕,做好覆盖保温工作,加强测温,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受冻。

(4)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吊运时,严禁模板撞击棱角。

(5)加强成品保护,对于处在人多、运料等通道处的砼阳角,拆模后要用槽钢或木板将阳角保护好,以免碰损。

6.施工缝夹层的预防。

(1)在模板侧面和底面开口,将施工时产生的杂物冲洗干净。(2)在施工缝处继续灌注砼时,如间歇时间超过规定,则按施工缝处理,在砼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灌注。

(3)在已硬化的砼表面上继续灌注砼前,除掉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的石。

子或软弱砼层,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残留的砼。4.4混凝土施工防裂措施。

1.模板安装。

模板安装准确牢固,在浇筑砼过程中不得有明显变形和跑模。墩身、防撞栏等结构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必须切实保证,防止垫块布置过稀、箍筋凸出、扎丝外露而产生砼露筋、开裂的现象。

2.配合比。

(1)为防止收缩裂缝和过大的徐变,规定:c10砼水泥用量不超过1050kg/m3,c50砼的水泥用量不宜超过1090kg/m3。

(2)大体积砼时,应对碎石进行洒水降温。

(3)承台、墩身等大体积结构,砼中可掺入粉煤灰以降低水化热。(4)外掺剂的选型、掺量应在试验后采用。外掺剂可在骨料拌和过程中掺入,不宜在拌和前掺入。

3.振捣。

梁的转角、预应力锚固区及其它钢筋密集处是振捣的重点,注意砼布料厚度与振捣振动深度的配合,防止振捣不足或重复振捣而过度。空间小的部位应使用小型振捣棒。在现浇梁的过程中,对容易开裂的部位可在砼浇筑后一定时间内进行二次振捣。

5.养护。

墩身、梁底板和腹板等部位应使用氧化剂养生(有自动喷水雾装置的除外),桥墩、梁顶和砼桥面可使用湿麻袋覆盖、塑料薄膜或养护剂养生。湿麻袋养生时,必须覆盖全部砼表面,保持连续湿润,不得形成干湿循环。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篇四

为适应交通运输事业大发展的新形势,全面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落实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安全发展、协调发展的要求,根据云南省交通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及省质监局、和建设指挥部的通知,结合文都第七合同段项目经理部的实际,加强活动的组织,确保取得实效,制了砼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实施方案,扎实有序的推进了此项工作,现将2010年砼质量通病防治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通病治理防治实施方案。

积极落实指挥部的文件精神,制定了《文都二级公路第七合同段砼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并层层落实,加强人员质量意识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方案,办公室负责落实各个施工队方案的具体实施和开展。并对各个施工队伍进行质量通病防范考核。

二、具体方案落实情况。

(一)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

(二)杜绝使用不合格原材料,集料、钢筋、水泥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三)公路工程保护层厚度在钢筋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90%以。

上,工后抽检合格率达85%以上,水运工程保护层厚度工后抽检合格率达85%以上。

(四)蜂窝、麻面、裂缝等现象显著减少,消除漏筋现象,混凝土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有明显提高。

(五)预应力孔道压浆、超限裂缝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六)形成一批混凝土质量控制有效、较为先进的工艺和工法。建成一批内在可靠、外观精美的混凝土工程,培养一批优秀的混凝土工程建设队伍。

三、具体措施落实情况。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明确工作目标、内容和责任,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完善质量管理制度。项目部成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鄂金平。

副组长:张加春。

成员:王义成、高志敏、苏旭明、韦元照、杨云松、毛蕊、吴志诚、李自权、陈俊、肖剑、吉剑、黄伟。

领导小组主要对混凝土通病治理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督促各项制度的落实,及时总结经验和成熟工法,形成长效机制。

(二)强化体系,执行到位。

拌和、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管理。重视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及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开展文明工地建设达标活动,重点加强混凝土拌和站和混凝土浇注现场的规范化管理。开展工地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

认真落实质量保证体系,严格“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检制度,上道工序未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坚决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确保不留质量隐患。二是推行集中拌和、工厂化预制,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施工。三是施工技术人员要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治理质量通病并层层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提高具体实施人员治理质量通病的意识和技能。四是要加强对原材料、模板制作安装及混凝土拌和、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五是重视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及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六是开展文明工地建设达标活动,重点加强混凝土拌和场地和混凝土浇注现场的规范化管理。七是开展工地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

(三)精细管理,保证效果。

1、确保原材料质量。

集料:对于进场的砂石材料经检验合格,拌合站的场地必须硬化、做好排水设施,集料堆放用1.2m的砖砌墙隔离,预防集料串仓。

水泥:水泥全部采大厂的产品,提高砼的质量;

严禁使用锈蚀严重的钢筋(钢绞线);

拌制混凝土用的水满足规范要求;

规范原材料存放、保管和使用。细集料用彩条布遮盖。

2、严格控制配合比。

严格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搅拌站的计量装置安装后即应请技术监督局予以检定,以保证计量准确。试配时应使用施工实际采用的材料,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加强混凝土拌和管理,保证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拌合站具有电子精确计量的设备,砼配料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砼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其搅拌最短时间符合规范规定。

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同时,要做好外加剂材料的物理防护工作,应按规定在使用前复验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掺量,对于失效产品坚决不准使用。

严格控制配合比。雨天施工应增加对骨料含水率的测定次数并据以调整骨料和水的用量。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加强混凝土拌和管理,确保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

3、确保施工工艺规范。

模板制作质量符合要求,安装必须牢固,;钢筋加工与安装要规范,严格控制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振捣要规范,合理控制浇注厚度,避免过振松顶和漏振;混凝土保湿养护要加强,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范要求。尤其要加强钢筋保护层质量控制,变截面部位和主筋布置部位应适当加密;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在砼浇筑、振捣过程中不发生较大变位。

钢筋加工与安装要规范,采用搭建钢筋加工棚,方便钢筋加工,同时钢筋不露天堆放,防止锈蚀,严格控制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垫块的材料和形状应科学合理,易于施工控制;视结构部位特点合理布置保护层垫块。

预制场预制梁板底模采用钢板,厚度应符合施工要求;采用焊接钢筋头固定钢筋骨架位置,确保保护层厚度。

混凝土振捣要规范,合理控制浇注厚度,避免过振松顶和漏振,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防止振捣棒触及钢筋、模板;混凝土保湿养护要加强,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范要求。

4、试验检测工作要规范。

组织好试验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试验检测技术学习,全面提高试验检测队伍整体素质,提高试验检测技术水平,严格工地试验室检查和考核,确保现场试验室人员数量和资质、试验环境、设备满足要求,同时相应母体试验室应加强对工地试验室的管理和指导,确保现场试验检测工作规范有序。积极推广先进的试验检测技术和方法。保证检测工作及时、客观、科学、准确,通过数据动态分析,掌握混凝土质量状况,并对下一阶段的施工提供指导。

5、加强现场作业人员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

要深入落实层层设计交底和施工技术交底制度,把通病治理的责任明确落实到施工一线。同时加强一线参建人员的针对性岗位业务培训,要让一线工程人员了解质量通病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施工工艺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一线人员的智慧,调动一线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能力,夯实通病治理基础工作。

四、总结。

项目部总结了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经验,成熟的工艺、工法,加以推广,形成了长效机制,产品合格率达到100%。(一)、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案措施:

1、模板清理、修正和接缝处理问题:

我合同段在砼施工过程中,不同程度出现了模板清理不干净、模板修正和接缝处理不到位的问题,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后,解决了此类问题。解决措施如下:

(1)模板的选用上杜绝使用染色的模板,防止粘在混凝土上无法清理影响外观;高大体积混凝土选用钢板。

(2)在支设模板之前对模板彻底清理,模板上无浮浆、灰尘并均匀涂刷隔离剂,不使用机油等不易挥发或易染色的油脂。

(3)对于烂边、起毛、变形的模板不经处理不使用,处理合格后方可使用。

(4)模板不得随意打孔,对于未穿对拉杆的孔洞提前用水泥砂浆封堵;

(6)模板固定牢固可靠,在加固方法上本现场有施工先例的可直接借鉴,对于无本现场经验可借鉴的,要通过计算确定加固方案,技术、质检人员要认真计算求证。

(7)模板在施工过程中的清理尤其重要,保证在施工过程中随时对模板的清理。

2、拉螺栓不到位对外观工艺的影响。

在砼防撞墙施工中,由于固定螺栓不到位,对砼外观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处理措施如下:

(1)对拉螺栓的强度和间距需要通过计算确定,这是保证混凝土不会出现胀模;

(2)对拉螺栓的圆木垫或橡胶垫采用较小尺寸为宜,且尺寸一致;

(3)施工中对拉螺栓必须均匀对称布置;

(5)为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外观工艺,在施工中不采用对拉螺栓穿柱而过的方式,在柱外使用对拉螺栓。

3、成品保护措施不足,部分砼成品出现质量缺陷问题:

解决措施如下:

(1)成品保护从拆模时即开始,拆模的方法要得当,避免损伤成品表面;

(4)质量缺陷处理后做到混凝土表面颜色一致、纹理一致、光洁度一致;

(6)对于露筋和孔洞在处理时采用同配比的细石混凝土(黑水泥:白水泥=4:1~6:1),表面处理同上,在28天后用细砂纸轻轻打磨至颜色一致。

1、原材料控制。

加强了原材料控制力度,从源头杜绝砼质量通病的产生。我合。

同段砼材料来源于花岩山料场,材料各个指标检测合格,原材料检测试验共241组,合格241组,合格率100%。

2、砼成品强度检测:

c15砼强度检测165组,合格165组,合格率100%;c20砼强度检测88组,合格88组,合格率100%;c25砼强度检测38组,合格38组,合格率100%c30砼强度检测308组,合格308组,合格率100。

通过砼质量通病治理防范活动,项目部制定的《文都二级公路第七合同段砼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切实可行。我们对在质量通病治理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项目工区、个人予以表彰。

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将砼质量通病治理防范活动坚持下去,严格按照建设指挥部、总监办的文件要求,认真落实,精心组织,一丝不苟的搞好砼质量通病防范活动,在建设指挥部、总监办的正确领导、热情服务和关怀下,为建设好文都二级公路做出积极的贡献!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篇五

一、在思想上要重视混凝土质量问题,坚决贯彻执行上级颁布的各种质量管理文件、规程、规范和标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宗旨是优质、优产、质量至上。

二、施工单位必须有保证工程质量的管理机构和制度,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专人负责施工质量检测和核验记录,并认真做好施工记录和签证记录,整理完善各项技术资料,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三、施工单位应狠抓混凝土施工的每个环节,从材料进场、配合比、搅拌、运输、振捣、养护进行严格质量控制,形成质量控制记录。配备取样送检人员,承担结构混凝土强度、抗渗、坍落度等试件的见证取样送检及结构实体检验工作,现场混凝土试件应该在施工作业面处取样、成型,试件成型后用钉子等锐器在试件表面刻写出强度等级、日期等相关信息。同条件试件和拆模试件应采取一定保护措施放置在相应施工作业面并做好明显标志,防止丢失,同时做好同条件试件的温度记录。试件送检前应按规定养护处置,标养试件应在3天内送入标养室养护,现场混凝土的交付、检测、成型、标识以及成型试件所对应的结构部位等信息,必须在施工日记中有详细的记录。

四、工程监理单位应当按规定对混凝土生产施工质量实施监理,应重点检查生产单位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情况,对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生产计量及出厂检验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检查,必要时应参与拌楼生产开盘旁站鉴定,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对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审查,重点检查混凝土取样浇筑养护等质量控制措施的制定落实情况,并应配备见证人员,对结构混凝土试件的取样送检及结构实体检验实施旁站见证,应在监理日记中记录现场混凝土的交付、检测、成型、标识以及成型试件所对应的结构部位等信息,切实履行监理责任。

五、检测机构应检查结构混凝土强度、抗渗等试件及结构实体检验的见证委托情况,符合要求后方可接受委托,并按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进行检测,对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六、重点工程或首件工程施工前,必须提前预做实验构件,待混凝土质量达标后方可进行施工。

七、进行经常性的工程质量知识教育,提高工人的操作技术水平,在施工到关键性的部位时,必须在现场进行指挥和技术指导。

八、建立建全工程技术资料档案制度,每个工地有专人负责整理工程技术资料,认真按照工程竣工验收资料要求,要根据工程进行的进度及时做好施工记录,自检记录验收签证记录。将自检资料和工程保证资料分类整理保管好,随时接受上级部门检查。

九、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对于违反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的人,将按不同程度给予批评处理和罚款教育,并追究其责任。对发生事故的当事人和责任人,将按上级有关规定程序追究其责任并做出处理。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篇六

根据马鞍山公路局马东环办【2011】9号关于《关于治理砼通病质量的函》及【2011】10号关于《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的函》的文件要求,安徽??公司马鞍山东环线改线工程项目部分别制定了“砼质量通病治理“和“平安工地活动”建设方案,同时根据活动方案要求,陆续开展了相关活动。根据制定实施方案的目标、范围和要求,现将我项目部的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及“平安工地”创建进行总结。

一、治理措施(1)、制定治理目标。

通过明确工作目标、内容、责任,建立有效地激励机制,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工程部根据治理目标,细化了施工组织设计,层层落实责任人;质检部对涉及结构物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关键工艺、关键工序、关键部位严格执行设计文件和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试验室加强了试验检测工作,切实做好试验工作,为混凝土质量通病的治理提供准确、科学的数据。

根据治理的总体目标,制定了阶段性工作目标,使得总体目标的实现有了更加明确的阶段性任务,使得治理工作循序渐进地开展开来。

(2)、建立强有力的领导小组。

为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推动治理活动扎实有效开展,项目部成立了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组织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借鉴公司别处项目部的经验,制定了本合同段的项目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对本项目内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在领导小组的督导下,强化了各部门的职责和执行力。

1.工程部职责:要加强现场服务和技术交底工作,特别要加强涉及质量与安全的关键工序、关键部位的交底;施工管理要精细,应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层层落实责任人。

2.试验室职责:加强对原材料及混凝土拌和、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管理。重视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及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开展工地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

在领导小组的精心规划下,制定并明确了治理的重点如下:

1、材料堆放场地、拌合场、钢筋加工场、预制场的规范建设;

2、主要结构物混凝土的集中拌合;

3、钢筋混凝土工程的钢筋加工、布筋、绑扎和安装;

4、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振捣和养生;

5、结构物混凝土的强度;

6、构造物的外观、尺寸;

7、预应力张拉、压浆。

二、治理过程。

加强制度的建设和落实。

1、确保原材料质量。加强水泥、钢筋(钢绞线)、集料等进场检验,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必须立刻清退出场并做好记录,规范原材料存放、保管和使用。严禁使用锈蚀严重的钢筋(钢绞线),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

2、慎重选用外加剂。选用外加剂要熟悉其品种性能;经检验确认符合施工要求后方可使用。必须准确控制掺加剂量,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

3、严格控制配合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加强混凝土拌和管理,保证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

4、确保施工工艺规范。模板质量要符合要求,制作安装必须牢固;钢筋加工与安装要规范,严格控制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振捣要规范,合理控制浇注厚度,避免过振松顶和漏振;混凝土保湿养护要加强;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范要求;预应力混凝土张拉要实行强度和龄期双控,孔道压浆必须确保密实。

5、加强施工作业人员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有针对性地开展施工作业人员技能培训,使之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落实施工技术交底制度,切实做到层层交底,确保工程质量。

6、加强对各职能部门及协作队伍的管理。明晰权责,严格奖罚,进一步提高各职能部门及协作队伍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稳步提高。

三、经验总结。

对于公路工程施工中常见的砼质量通病,通过本次治理活动的实施,我项目部有效地避免了很多砼质量通病的发生,大大的提高了我项目部砼的施工质量。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通过本次砼质量通病防治方案的实施,我项目部的砼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将根据在实施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继续开展和提高砼质量通病防治的有效实施。但是,我们也有砼质量通病防治实施活动中的不足,主要体现在部门之间的配合不够默契,部门之间的职责和权力划分不够明确,对活动中出现的各种情况预料不足,缺乏前瞻性。

通过现阶段防治活动的开展,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在后续的实施中,我们的防治总目标不变,相应的调整阶段性目标。

在防治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和部署下,我们制定了阶段性防治的目标,具体如下:

(一)第一阶段:总结推广。

2011年6月底项目部各职能部门要总结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经验,总结成熟的工艺、工法,并对各工点技术干部、各协作队伍进行砼质量通病治理工作的考核,并且在本项目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动员部署,提出砼通病治理活动的具体目标、主要内容和实施细则。

(二)第二阶段:组织实施。

2011年7月至2011年10月,为组织实施阶段。项目部各职能部门结合各自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可行的治理措施,并认真加以落实,确保质量责任落实到人,通病治理取得实效。

(三)第三阶段:总结表彰。

2011年12月底项目部各职能部门要总结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经验,总结成熟的工艺、工法,并对各工点技术干部、各协作队伍进行砼质量通病治理工作的考核,对在治理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部门、个人予以表彰。

创建“平安工地”:

1.通过安全例会及每天安全巡查,进一步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2.进一步完善项目部安全保障制度,相继制定安全经费季度计划表和月经费使用报表。3.督促落实各工程队班前会教育制度,并要求班前会记录全面、真实、完整。

4.重新核对整理项目部及工程队在场从业人员,做到从业人员的动态管理,为保证项目部在场从业人员都能全面及时接受三级安全教育、技术交底、安全责任制和相关教育培训打下基础。5.加强安全部门的每天工地巡查,及时纠正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中的安全隐患,必要时对存在问题的工程队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

6.加大宣传力度,制作一批宣传用标志标牌,营造创建活动氛围,争取做到随着活动的有序开展,让人人都能熟知创建工作的内容和要求,并自觉的按照内容和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7.针对安全生产中安全隐患、文明施工等问题,通过每周例会,进一步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努力实现从项目部到工程队全体人员做到人人讲安全,为“平安工地活动建设”创造良好的氛围,真正实现工地平安,人人平安。

二o一一年六月十六日。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篇七

根据云南省交通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的通知,结合我项目工程实际情况,综合治理,防范混凝土质量通病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

为适应交通运输事业大发展的新形势,全面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落实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安全发展、协调发展的要求,必须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夯实混凝土通病治理基础工作。

桥梁建筑物,不仅要受到车辆荷载的复杂力系作用,而且又受到各种复杂的恶劣环境的影响,所以用于公路与桥梁建筑的材料,既要具备一定的力学性能,又要保证在各种自然条件下,综合力学性能不会下降。水泥与集料配置的水泥混凝土是桥梁建筑中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主要材料,它是由水泥、水和粗细集料按适当比例,加入各种外加剂配合、拌制成拌合物,经一定时间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料,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较好的耐久性。但其也存在着抗拉强度低、受拉时变形能力小、容易受温度湿度变化而开裂、自重大等缺点。因此混凝土原材料各项性能指标的优劣及其质量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及其性能。对原材料进行认真的筛选,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基础。

加剂的适应性和经对坍落度损失率等技术指标相结合,综合评价水泥质量的优劣,实行优胜劣汰,选择水泥供应商(厂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水泥质量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并根据统计结果,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及调整的依据。选用水泥强度等级应与要求配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相适应。如水泥强度等级选用过高,则混凝土中水泥用量过低,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和耐久性。反之,水泥用量太多,非但不经济,而且降低混凝土的某些技术品质(如收缩率增大等)。

其次,混凝土所用粗细集料应采用级配良好(严格按照规范及设计要求)、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的材料。加强原材料的检测频率(包括集料的强度、级配、粒径、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等的检测),减少能使水泥水化、或能降低集料与水泥石粘附性,以及能与水泥水化产物产生不良化学反应的有害物质。

最后,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慎用外加剂,可在不增加用水量和水泥用量的情况下,有效地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同时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选用混凝土外加剂以其减水率、保水性和保塑性为主要指标,在进行质量控制时,除对外加剂的常规指标进行检验外,同时对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掺加的组分进行复试,掌握其质量特性。在不增加用水量的前提下,使商品混凝土具有大坍落度、不离析、不泌水、坍落度损失小等性能的外加剂作为优选产品。

久性的要求;经济性的要求;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确保工程所需的耐久性,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增强对钢筋的保护作用。混凝土配合比在生产过程中要进行动态控制,动态控制在基准混凝土配合比基础上进行,由试验室掌握,根据工程情况、设计要求、气候变化、运输距离、原料状况等因素,结合实践经验进行调整,同时加强过程检测,当班人员除随机抽样检测外,还应该在出厂前目测每车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和易性,如果有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坍落度及和易性不合格的混凝土不准出站,有效地控制混凝土强度的离散性,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上。

加强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严格执行“自检、互检、交接检”,提高具体实施人员治理质量通病的意识和技能。加强对原材料拌合、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重视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及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它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手段。强化原材料、混凝土质量检验应做到:(1)把好五关、做到三个不准:即原材料检验关、配合比设计关、计量关、混凝土搅拌时间关、坍落度及强度关;不合格材料不准使用、计量不准的设备不准生产、不合格的混凝土不准出站,确保混凝土符合质量要求。(2)做好事前控制,预防质量事故,通过原材料和混凝土的质量检验和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及时掌握混凝土的质量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理,预防发生工程质量事故,使混凝土的质量处于稳定状态。(3)加强信息反馈,通过对检验资料的分析整理,掌握混凝土的质量情况和变化规律,为改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保证混凝土质量、充分利用外加剂性能、加强管理等提供必要的信息和依据,从根本上减少和预防下列通病的发生。

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2.原因分析。

(1)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时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到位。(2)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

(4)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5)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6)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大挤偏模板。

(7)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3.防治措施。

(1)严格按照图纸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

(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3)墙、柱模板根部和预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梁板混凝土上预埋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位置准确。

(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5)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6)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7)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1-2标高偏差1.现象。

(1)桥梁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

(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未按标记施工。(3)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

(4)预埋件、预留孔洞未固定牢,施工时未重视施工方法。3.防治措施。

(1)每桥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2)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

(3)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模板。

1-3结构变形1.现象。

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梁、墙出现鼓凸、缩颈或翘曲现象。2.原因分析。

(1)支撑间距过大,模板刚度差。

(2)组拼小钢模,连接件未按规定设置,造成模板整体性差。(3)墙模板无对拉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螺栓规格过小。

(4)竖向承重支撑在地基土上未夯实,未垫平板,也无排水措施,造成支随部分地基下沉。

(5)模间对撑不牢固,易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被挤偏。

(1)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的自得及浇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2)梁底支撑间距应能够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若为泥土地基,应先认真夯实,设排水沟,并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以确保支撑不沉陷。

(3)组合小钢模拼装时,连接件应按规定放置,对拉螺栓间距、规格应按设。

计要求设置。

(4)梁、柱模板若采用卡蛤时,其间距要规定设置,并要卡紧模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

(5)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墙上口宽度。

(6)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不下料,严格控制浇灌高度,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

(7)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

1-4接缝不严1.现象。

(1)翻样不认真或无误,模板制作马虎,拼装时接缝过大。(2)模板变形未及时修整。(3)模板接缝措施不当。

(4)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3.防治措施。

(1)翻样要认真,严格按图纸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细部翻成详图,详细编注,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向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作定型模板和拼装。

(2)模板变形,特别是边杠外变形,要及时修整平直。

(3)模板间嵌缝措施要控制,不能用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去嵌缝堵漏。(4)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发生错位要校正好。

1-5脱模剂使用不当1.现象。

(1)拆模后不清理混凝土残浆即刷脱模剂。(2)脱模剂涂刷不匀或漏涂,或涂层过厚。

(1)拆模后,必须清除模板上遗留的混凝土残浆后,再刷脱模剂。(2)严禁用废机油作脱模剂,脱模剂材料选用原则应为:既便于脱模又便于混凝土表面装饰。选用的材料有皂液、滑石粉、石灰水及其混合液和各种专门化学制品脱模剂等。

(3)脱模剂材料宜拌成稠状,应涂刷均匀,不得流淌,一般刷两度为宜,以防漏刷,也不宜涂刷过厚。

(4)脱模剂涂刷后,应在短期内及时浇筑混凝土,以防隔离层遭受破坏。

1-6模板未清理干净1.现象。

(1)钢筋绑扎完毕,模板位置未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扫。(2)封模前未进行清扫。

(3)梁柱接头最低处未留清扫孔,或所留位置不当无法进行清扫。3.防治措施。

(3)梁柱接头处未留清扫孔,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将清扫口处封严。

1-7封闭或竖向模板无排气孔、浇捣孔1.现象。

(1)墙体内大型顶留洞口底模未设排气孔,易使混凝土对称下料时产生气囊,导致混凝土不实。

(1)墙体的大型预留洞口底模应开设排气孔,使混凝土浇筑时气泡及时排出,确保混凝土浇筑密实。

(2)高柱、高墙(超过3m)侧模要开设浇捣孔,以便于混凝土浇灌和振捣。

1-8模板支撑选配不当1.现象。

由于模板支撑体系选配和支撑方法不当,结构混凝土浇筑时产生变形。2.原因分析。

(1)支撑选配马虎,未经过安全验算,无足够的承载能力及刚度,混凝土浇筑后模板变形。

(1)模板支撑系统根据不同的结构类型和模板类型来选配,以便相互协调配套。使用时,应对支承系统进行必要的验算和复核,尤其是支柱间距应经计算确定,确保模板支撑系统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3)钢质支撑体系其钢楞和支撑的布置形式应满足模板设计要求,并能保证安全承受施工荷载,钢管支撑体系一般宜扣成整体排架式,其立柱纵横间距一般为1m左右(荷载大时应采用密排形式),同时应加设斜撑和剪刀撑。(4)支撑体夭的基底必须坚实可靠,竖向支撑基底加为土层时,应在支撑底铺垫型钢或脚手板等硬质材料。

(5)在高处施工中,应注意逐层加设支撑,分层分散施工荷载。侧向支撑必须支顶牢固,拉结和加固可靠,必要时应打入地锚或在混凝土中预埋铁件和短钢筋头做撑脚。

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产生的原因:(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3)混凝土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浇筑,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及振捣又下料。因漏振而造成蜂窝。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形成蜂窝。

现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扳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1-3孔洞。

现象: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产生的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高度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1-4露筋。

现象:混凝土内部主筋、负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产生的原因:

(1)在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露。

筋。

1-5缝隙和夹层。

现象: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夹层。产生的原因:(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未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

现象: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产生的原因:

(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在拆模时棱角被粘掉。(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现象: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产生的原因:

(1)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3)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

(4)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陈。

现象:混凝土外表面有石子显露称为骨料显露。拆模几小时后,表面颜色各处差别很大为颜色不匀。表面没有光滑的水泥砂浆层而是显示砂的痕迹为砂痕。这样使混凝土面不光洁,颜色不匀产生混凝土表面色调不均,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

产生原因:主要有模板内表面材料过分柔软,或为高致密材料;混凝土拌合物砂率低,用间断级配,骨料干燥或多孔,粗骨料过多,过振,均产生骨料显露。施工时温度低,拌合物泌水性大及细骨料中砂不足,空气含量低,浇注速度过快,均会产生砂痕。钢筋或钢模锈色污染混凝土表面造成颜色不匀。

表面不平整,整体歪斜,轴线位移。产生原因:模板自身变形,有孔洞,拼装不平整;模板体系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不足,造成模板整体变形和位移;混凝土下料方式不当,冲击力过大,造成跑模或模板变形;振捣时振捣棒接触模板过度振捣;放线误差过大,结构构件支模时因检查核不细致造成的外形尺寸误差。

二、防治及处理的措施。

(1)预防措施: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1)预防措施:浇灌混凝土前认真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堵好,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严密;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一般应为1~2分钟;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采取措施,如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进行下料;混凝土入模后,混凝土浇注要分层、均匀,振捣要密实,不漏振不过振,配合人工插边。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合适的振捣时间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

(1)预防措施: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凝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1)预防措施: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当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50~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1)预防措施: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mm2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

(1)预防措施:振捣方式及操作要适当。严格控制砂、石材料级配。振捣时,应配合人工插边,使水泥浆进入模板的表面。对骨料显露和砂痕,均可用水砂布打磨,涂抹素水泥的胶溶液进行外观处理。

(1)预防措施: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浇灌完的混凝土及时养护,防止干缩,冬季施工期间要及时覆盖养护,防止冷缩裂缝产生;大体积现浇混凝土施工合理设计浇筑方案,埋设冷却水管等,避免出现施工缝;加强施工管理,混凝土施工时应结合实际条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塌落度等符合规定的要求并严格控制外加剂的使用,同时应避免混凝土早期受到冲击。只要抓住了问题的关键重点,就能有效地防止裂纹的产生。

(2)处理方法:当裂缝较细,数量不多时,可将裂缝用水冲洗后,用水泥浆抹补;如裂缝开裂较大较深时,应沿裂缝凿去薄弱部分,并用水冲洗干净,用1:2.5水泥砂浆抹补。此外,加压灌入不同稠度的改性环氧树脂溶液补缝,效果也较好。

(1)预防措施:采用整体模板;模板加固体系要经计算,保证刚度和强度;支撑体系也应经过计算设置,保证足够的整体稳定性;随时观察模板情况,发现变形和位移要停止下料进行修整加固;振捣时振捣棒避免接触模板;浇筑混凝土前,对结构构件的轴线和几何尺寸进行反复认真的检查核对。(2)处理方法:无抹面的外露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可增加一层同配比的砂浆抹面;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不大时,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不进行处理;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较大时,需经有关部门检查认定,并共同研究处理方案。

艺、工法,全面提高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有效使用。

茂名市交通建设工程总公司。

二0一0年三月。

文天二级公路文山过境段1-8合同段。

华盟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二0一0年三月。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篇八

2015年9月8日拆模发现,1#楼地下室局部墙柱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存在的混凝土质量通病,13-17轴交h-g轴楼梯间墙、柱出现不密实和露筋现象,我公司项目部高度重视积极整改,其整改方案如下:

一、质量通病原因分析:

1、员工思想认识不足、未按技术操作规程及技术交底要求进行作业,对泵送混凝土塌落度较大容易振捣估计过高。

2、操作工人振捣不到位,振捣不及时,有漏振现象,二次振捣不足。

3、振捣前未对模板内的振动棒插点进行探测和试插,导致混凝土灌入后振动棒插入不畅,振捣不到位。

4、模板湿润不充分,入模混凝土水分偿失,导致混凝土流动性变差。

5、混凝土分次灌入间隔时间较长,流动性减小,导致振捣难度加大。

6、局部混凝土有振捣过度现象,导致细骨料拌合物流失,形成漏浆、夹渣现象。

7、项目管理人员混凝土调配计量不及时,不准确,过程监督不力。

二、质量通病处理措施:(一)、表面夹渣处理措施:。

1、夹渣深度2㎝以内,将夹渣面吹洗干净,浇水润湿,刷水泥浆,采用1:2水泥砂浆补抹。

2、夹渣深度2㎝以上,将松散石子清理干净至混凝土密实层,将界面凿毛、吹洗干净,浇水润湿,刷水泥浆,采用1:2水泥砂浆分层补抹压实,补抹厚度35㎝以上除分层补抹压实而外,在层间界面增设钢丝网进行加固处理,防止开裂。

3、采用草袋捆绑围护浇水覆盖养护。

(二)、内部夹渣处理措施:

1、清理:将松散混凝土全部清理干净至密实层,适当加宽洞口,方便浇筑混凝土和保证浇筑质量,界面平整凿毛,避免形成死角,吹洗、冲洗干净。

2、润湿构件:支模浇筑前提前2天,将界面周边构件捆绑草袋浇水覆盖养护,保持原构件的湿润,以保证新浇筑混凝土内部正常的水化反应。

3、支模:利用洞口上下构件作为支撑面支模,模板与构件搭接长度大于20㎝,选择钢筋较少、容易灌注、振捣混凝土一侧设置楔形溜槽。溜槽进料洞口高度大于20㎝,溜槽宽度大于30㎝,溜槽上口距洞口界面大于20㎝,利用混凝土灌入振动形成自重压力,以保证洞口上口界面密实度。(附件:支模附图)。

4、混凝土浇筑:1)、提前浇水润湿模板、钢筋、界面,刷水泥浆;2)、采用商混站提供c40微膨胀混凝土(原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运至浇筑地点调匀改善和易性灌入,灌入同时采用单相振动棒振捣,直至模板周边漏浆判定其振捣到位,灌入高度至溜槽上口(即超出界面口20㎝)。

5、剔打:待混凝土浇筑完成养护7天后,对溜槽形成的牛腿混凝土进行剔打,采用细凿、轻修成自然蜂包,以免影响新浇内部结构。

6、剔打后的牛腿自然蜂包表面,表面不作抹灰处理。

7、混凝土浇筑完成初凝后,采用草袋捆绑围护浇水覆盖养护。

1、项目部组织技术管理人员和相关班组,召开施工质量现场会,分析原因并总结经验教训,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

2、项目部重新组织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培训、教育,重点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加强技术交底教育和质量通病防范措施。

3、对本次事件责任班组处以罚款3000元,材料损失另行计算,栋号工长处罚款200元,下不为例。

4、对责任班组人员经项目部教育培训合格,签订质量承诺书后,再上岗作业;对培训不合格人员、班组进行辞退或解除劳务合同处理。

5、加强现场管理人员对施工作业过程的督促管理,将质量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篇九

1.蜂窝(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疏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产生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造成水泥浆流失。防治措施:

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时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模板缝堵塞严密,浇灌中,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料脖子”。处理方法:

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洗刷干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浇灌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麻面(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

产生原因:

(1)模板表面黏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破坏。(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密,局部漏浆。

(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均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黏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防治措施:

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用海绵条等堵严;选用长效的模板隔离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处理方法:

3.孔洞(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产生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设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混凝土跑浆又未进行振捣。(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动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4)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防治措施:

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高一标号的细石了混凝土浇灌,在模板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或配人工捣固;预留孔洞,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口,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黏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凝土内,及时清除干净。处理方法:

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空压机冲洗,支设带托盒的模板,洒水充分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4.露筋(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产生原因:

(1)浇灌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漏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黏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露筋。防治措施:

浇灌混凝土,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钢筋密集时,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并有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用用刀片或振动棒进行振捣;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直修正;保护层混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胎换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处理方法:

表面露筋:刷洗干净后,在表面抹或1:2.5水泥砂浆,将充满露筋部位抹平;露筋较深: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5.缝隙、夹层(混凝土内成层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

产生原因:

(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2)施工缝处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3)混凝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筒、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4)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防治措施:认真按有关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先浇50~100mm厚减半石子混凝土,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处理方法:

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除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强力填嵌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强力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6.缺棱掉角(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产生原因:

(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2)施工时气温低且过早拆降侧面非承重模板。

(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隔离剂涂刷不均。防治措施:

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具有1.2mpa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材料保护好,以免碰损。处理方法:

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7.表面不平整(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产生原因: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平,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粗糙不平。

(2)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3)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全面出现陷不平或印痕。防治措施及处理方法:

8.强度不够,均质性差(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

产生原因:

(1)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3)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和不匀。

(4)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防治措施:

水泥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过期水泥经试验合格才用;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处理方法:

当混凝土强度偏低,可用非破损方法(如回弹仪法、超声波法)来测定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研究处理方案,采取相对加固或补强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篇十

2009年度元丰路与苏胜路对接工程项目在苏州市交通局和昆山市交通局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苏州市交通局文件苏交质监字[2009]13号《关于印发《苏州市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苏交质监字[2009]17号《关于明确我市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典型示范工程及相关要求的通知》的文件精神,依据昆交质[2009]112号文件要求,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从强化管理措施、加强施工工艺以及严格控制实体质量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治理活动,现将本项目的治理活动总结如下:

一、管理措施。

在接到关于开展混凝土通病治理专项活动的相关文件后,我监理组即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以从制度上保证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有效进行。

1、联合项目部一起成立了元丰路项目的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领导小组,给参与建设的每位管理和技术人员明确职责,定岗定人,通过岗位责任加强质量管理,并定期不定期组织混凝土施工控制的培训等。

2、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进度,每个月一专题,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制定专项通病的治理计划。

3、混凝土施工中试验检测工作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监理组针对试验室,要求相关的仪器设备定期排查、维护,并及时登记试验台帐,确保试验检测工作能如实反映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二、施工工艺。

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进度,每个月一专题,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制定专项通病的治理计划,即通过对混凝土供应商、保护层厚度、通过水化热的控制以达到减少或是避免砼裂缝、预应力孔道压浆控制以及冬季施工保障措施等几项施工工艺的防治来对本项目的混凝土施工加以控制,具体如下:

1、混凝土供应商。

1)从源头控制,和项目部对其包括进料途径、料场备料、运输距离及高温天气下保证混凝土工作性的措施等方面进行多次考察论证。

2)组织召开混凝土供应专题会议,确定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混凝土供应方案。

3)监理组全程参与项目部的混凝土浇筑技术交底工作,强调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分层等几个关键点,并要求现场监理全过程旁站,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

2、本项目桥梁施工中钢筋工程量较大也很密集,在模板安装完毕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控制相对来说就比较困难,由此监理组要求项目部制订专项方案,并做到以下几点:

1)钢筋绑扎完毕后模板安装前,对钢筋进行调直。2)不得采用变形、破损等存在明显缺陷的模板。

3)采用垫块等必要手段以保证保护层厚度(按设计要求不小于4个/m2)。

3、混凝土裂缝的控制1)在高温下进行混凝土施工,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考虑因高气温高蒸发引起拌合物的塌落度损失,适当增加用水量,但为了避免混凝土强度下降,添加适当的高效减水剂,添加避免混凝土速凝的缓凝剂,但掺加任何外加剂都不应增加水泥的水化热。

2)因砂、石材料在混凝土拌和物中所占比例很大,在酷暑高温下采取遮阳、洒水等措施,以降低使用温度,同时保证配合比中水灰比的准确性。搅拌、运输等施工设备避免暴晒,并在操作前洒水降温。

3)夏季高温期间,在烈日暴晒下的砂和石子表面温度有时高达60°c以上,砂石材料在混凝土中所占比例很大(80%左右),如不采取降温措施,很容易引起混凝土在搅拌或运输中出现速凝,影响正常施工,因此要求砂石料在酷暑高温下必须采取遮阳、洒水等措施,一降低其使用温度。

4)将浇注混凝土所接触的模板,在施工前采取洒水等方法,降低表面温度。

5)在夏季进行水泥使用及混凝土施工时,尽可能安排在夜间,混凝土施工需紧凑,连续进行,混凝土振捣一定要密实。

6)在浇注好的混凝土结构及时进行二次抹面和表面收光,以防止和减少微细裂纹产生,如仍在塑性状态出现裂纹应及时进行抹压或用水泥粉或水泥砂浆涂涮处理。

7)高温天气、干燥热风吹在混凝土结构表面使其水分蒸发很快,加强对混凝土养护工作,一般气候下普通混凝土浇注后12小时内开始浇水养护,但夏季高温季节进行混凝土施工时开始浇水养护时间要提前,养护时间要始终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4、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的控制1)选择水化热相对较低的硅酸盐水泥,同时在满足配合比的情况下选用料径大、级配良好的集料,并适当添加减水剂。

2)加大混凝土配合比的质量控制力度,严格按配合比进行配料拌和。

3)分层分次浇筑,以错开混凝土水化热高峰时间,必要时采取夜间浇筑,以把混凝土的水化热影响降至最低。

5、预应力孔道压浆。

1)加强水泥浆施工配合比控制。2)压浆前对孔道进行检查,冲洗干净,锚具周围的间隙和孔洞应封填,防止冒浆。

3)控制好压浆的密实度,压浆前后48h内,结构混凝土温度不得低于5℃,否则应有保温措施,当气温高于35℃时,应在夜间施工。

4)将梁端的砼凿毛后再浇封锚混凝土,其强度需符合设计规定,一般不宜低于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的80%。

5)对张拉设备的使用频率进行核算,超过6个月或200次以及在千斤顶使用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现象时,应重新校验。

6)加强压浆用水泥浆的配合比控制。

2)钢筋焊接,最低温度不应低于-20℃,焊接后不应立即接触冰雪,冷拉钢筋温度不应低于-15℃,采取安全措施后不得低于-20℃,双控时,应力控制值不得大于30mpa,张拉预应力钢材时温度不应低于-15℃。

3)混凝土用各原材料的温度要满足混凝土拌和物所需的温度。当需对原材料加温时,应首先对水温,其次为集料,水泥不得加热,一般加热温度不超过60℃。冬期搅拌混凝土,搅拌时间应延长50%,混凝土拌和物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入模温度不低于5℃。

4)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采取保温措施,浇筑时应控制混凝土温度不低于规范要求。

5)混凝土接缝要有5℃以上的温度,湿接缝保温必须使混凝土强度达75%。

6)混凝土的养护采用蓄热法、蒸汽加热、暖棚加热或电加热等方法。各种方法养护混凝土时应符合规范要求。

7)模板的拆除要根据同条件养护试件的混凝土强度,符合拆模规定时方可拆除。混凝土拆模后,采取相关措施使混凝土缓慢冷却。

我监理组通过以上控制措施,元丰路工程项目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质量良好,未发生一起质量事故,并经质监站检测抽检合格率达到100%,我监理组将继续以高标准、高质量要求自己,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控制,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以达到争创“扬子杯”的目标。

江苏燕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驻昆山元丰路与苏州工业园区苏胜路道路。

对接工程项目监理组2009年12月。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篇十一

2011年5月23日。

治理活动总结。

为适应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促进滨州市路网改建工程建设的安全、优质。根据省交通运输厅和市交通运输局的文件精神,市公路局对在建的路网改建工程项目积极开展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全面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安全、可靠。活动实施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总结如下:

(一)治理范围。

s246庆淄路高青界至邹平韩店段桥涵路面工程、s239大济路惠民县成至联伍桥涵路面工程和s233博临路博兴至淄博界段桥涵路面工程。(其中,s233博临路受省港航部门提高小清河、支脉沟等河流的通航和防洪标准的影响,原设计变更,需要重新论证,该项目桥梁结构物一直没有实施。)。

(二)主要内容。

(1)钢筋加工、制作和安装不规范,焊接不标准,间距控制不严。(2)混凝土浇筑、养护不规范,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分层厚度过大,钢筋密集区振捣不到位,养护未覆盖或覆盖不到位,养护时间不足。特殊气候条件施工时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质量控制措施不力。

(3)预应力构件施工不精细,张拉机具未及时标定,工序安排不合理,张拉龄期控制不规范,孔道压浆不及时、不密实。(4)新旧混凝土接触面凿毛处理不到位,接茬效果不好。(5)支模工艺简单粗糙,模板接缝处理不当,模板支撑数量不够、强度不足。

(6)梁板预制底模处理简单,浇注混凝土前清理不干净,预拱度设置不够,脱模后底板平整度和光洁度不够。预应力芯模上浮,造成孔内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和混凝土结构断面不足、。

(7)梁板预制张拉后放置时间太长,梁板起拱度增大,造成桥面铺装厚度不足。

(8)保护层垫块强度不足、间距太大或绑扎不紧;钢筋绑扎不紧或焊接不好,造成保护层厚度不足。

(9)板底沟缝不饱满、不密实,易脱落。

(1)质量技术指标合格率低,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钢筋间距偏差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满足要求,预埋件偏差大,小型预制构件外形尺寸控制不严等。

(2)混凝土外观质量存在缺陷,裂缝超限,蜂窝、麻面、露筋、色差较大。

(3)原材料质量得不到保证,砂、石材料混堆,钢筋、钢绞线、水泥等的存放保管措施不到位,造成钢材锈蚀、水泥变质。

二、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的主要方法(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建立奖惩制度。

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公路局改建办成立了路网改建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领导小组,分管工程的局领导任组长,总监、工程科长、试验室主任任副组长,改建办、总监办、设计院及各驻地监理工程师、项目经理等相关人员任成员,负责制定路网在建工程的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内容和职责,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各项制定的落实,及时总结经验和成熟功法,并组织对成功经验进行总结交流和推广,对质量通病治理效果好的单位进行表彰。

(二)强化体系、执行到位。

1、统一协调,形成质量通病治理工作联动机制。与设计、监理、试验检测等单位应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及时组织完成工程项目混凝土质量通病调查、分析研究等各项工作,科学制定和部署专项治理措施。实施过程中与各单位加强信息沟通,整合管理、技术资源,群策群力,保证质量通病治理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2、建设管理要科学。根据工程特点及施工管理水平,明确治理目标和环节,细化治理措施,认真组织制定治理质量通病实施要点,落实质量责任制,制定有效的激励制度,对治理质量通病行之有效的个人及队伍予以奖励,对治理不当、措施不力的个人或队伍要予以处罚。在质量通病治理活动中进一步创新建设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检查制度,加强检查和督促落实,定期组织质检部人员对混凝土施工质量开展专项检查,及时总结交流经验和指出存在的问题。对检查出的问题督促限期整改,对抽检合格率底、质量问题突出的单位或个人列入重点督查对象,加大检查频率。

3、施工管理要精细。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层层落实责任人,认真落实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对原材料、模板制作安装及混凝土拌合、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施工技术人员要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采取针对性措施治理质量通病,并层层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提高具体实施人员治理质量通病的意识和技能。重视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开展文明工地建设达标活动,重点加强混凝土拌合场地和混凝土浇筑现场的规范化管理。开展工地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

严格控制商品混凝土的使用部位,对盖梁及所有上部构造必须采用自己的拌合站集中拌合,梁板全部工厂化预制,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施工;商品混凝土只允许用于部分桩柱下部工程,并且必须严格按照总监办批准的配合比和原材料生产混凝土,生产时驻地监理处和项目经理部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

4、试验检测工作要规范,组织好试验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试验检测技术交底,全面提高试验检测队伍整体素质,提高试验检测技术水平。确保现场试验人员数量和资质、试验环境和设备满足要求。总监办中心试验室定期或不定期地加强对工地试验室的管理和指导,确保现场试验检测工作规范有序,保证检测工作及时、客观、科学、准确,通过数据动态分析掌握混凝土质量状况,及时有效地对混凝土质量进行评价,指导下一阶段的施工。

(三)精细管理,保证效果。

1、确保原材料质量。原材料质量是工程实体质量的基础,各在建桥梁结构物工程切实加强了对钢材、水泥、集料、锚夹具、连接器、外加剂、波纹管等进场检验,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在产品进场验收方面,除外观检查和硬度检验外,还委托省内外权威检测机构进行全面检验,并进行静载锚固性能试验,以保证材料质量。碎石集料在招标专用本中明确要求采用水洗料,材料进场前由改建办、总监办、驻地监理处和项目部联合到料场进行考察,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

所有材料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坚决杜绝边检验边使用以及未检验就使用的违规现象,检验合格的材料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存放、保管和使用。严禁使用锈蚀严重的钢材,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立即清退出场并做好记录。

2、慎重选用外加剂。选用混凝土外加剂要熟悉其产品性能,所用外加剂必须是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试验室应组织对每批产品进行检验,经检验确认符合施工要求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并且严格、准确地控制掺加剂量。

3、严格控制配合比。各类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均要求提高保证率系数,桩柱采用商品混凝土的,一律提高一个标号(5mpa)设计和施工控制。灌注桩混凝土添加i级粉煤灰,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易性和耐久性。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加强混凝土拌合管理,确保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

4、确保施工工艺规范。(1)模板制作质量符合要求,安装必须牢固,对于支架支撑浇筑混凝土期间,设专人按时检查支架、模板有无变形和位移,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

(2)钢筋加工与安装要求规范,严格控制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加强过程检查控制,结构成型后采用钢筋保护层仪加大检测频率进行验证。

(3)混凝土振捣要规范,合理控制浇筑厚度,避免过振松顶和漏振。

(4)加强混凝土保湿养护,全部要求绑扎土工织物类喷水保湿养护,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范要求。

(5)加强钢筋保护层质量控制,垫块的材料和形状应科学合理,易于施工控制,视结构部位特点合理布置保护层垫块,变截面部位和主筋布置部位应适当加密,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在砼浇筑、振捣过程中不发生较大变位。

(6)加强对张拉、孔道压浆等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张拉机具应按有关规定定期标定,使用超过规定次数应重新校验,由专人管理,必须仔细记录使用台帐,张拉机具应与锚具配套使用。穿束前应认真检查垫板和孔道,孔道内应通畅、无水分和杂物。预应力筋张拉应坚持“双控”工艺和龄期控制,张拉及放松时填写施工记录备查,必要时应对锚具和孔道摩阻损失进行测定,对在张拉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应暂停张拉,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后方可继续。孔道压浆工作要及时进行,对压浆采用的水泥浆重要技术指标(强度、水灰比、泌水率、膨胀率、稠度等)应进行检验,孔道压浆应缓慢,均匀进行,不得中断,压浆后应从检查孔中抽检压浆密实情况,压浆过程填写施工记录。

(7)梁板侧面和顶面凿毛,在招标专用本中明确要求,并单独验收计量,以此制约施工单位达到彻底凿毛的要求。对新旧混凝土接触面凿毛处理要到位,松散混凝土和旧混凝土面必须全部凿除。

(8)模板制作要精细,接缝处要进行特殊处理以保证不漏浆;底模铺设材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光洁度,保证不会在浇注和振捣过程中打折变形。预应力混凝土芯模进行加固,一是加密固定钢筋,二是在芯模顶设立张拉的钢丝绳,确保芯模不上浮,保证钢筋保护层和混凝土结构的厚度。

(9)板底沟缝在招标专用本中也明确要求,单独验收计量,控制沟缝饱满、密实、牢固。孔道压浆按照设计要求预留排气孔并及时凿通,达到饱满、密实。

5、加强现场作业人员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要深入落实层层设计交底和施工技术交底制度,把质量通病治理的责任明确落实到施工一线。同时,切实加强一线参建人员的针对性岗位业务培训,让一线工程人员了解质量通病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施工工艺的关键环节,进一步提高一线工作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能力,夯实通病治理基础工作。

6、及时开展实体工程质量检测。加强混凝土强度指标的无损检测,在每一混凝土构件到达龄期后进行回弹法强度简易普查,尤其要重加强对现浇混凝土构件的强度检测,发现异常认真核查处理到位,并做好相应检测记录,使整体混凝土构件强度得到保证。

三、治理结果和取得的成效。

通过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全面提高我市路网改建工程的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有效使用。

(一)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有效控制施工配合比保持与设计配合比的一致性,混凝土强度全部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如大济路灌注桩混凝土设计强度25mpa,提高标号到30mpa,28天实际强度达到38~40mpa;预应力板混凝土设计强度50mpa,28天实际强度达到58~60mpa。

(二)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钢筋、水泥、外加剂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三)钢筋保护层厚度在模板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到100%以上,工后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

(四)混凝土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有明显提高。

(五)预应力孔道压浆、超限裂缝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六)形成较为成熟的混凝土质量有效控制的工艺和工法,建成内在质量可靠、外观精美的混凝土工程,培养出优秀的混凝土工程建设队伍。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篇十二

为适应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促进大中修改建工程建设的安全、优质。根据交通运输委《关于开展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集中治理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公路大中修工程的实际情况,市公路局对在建的大中修改建工程项目积极开展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全面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安全、可靠。活动实施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总结如下:

(一)治理范围。

2011至2012大中修改建项目桥涵构水泥混凝土造物工程。

(二)主要内容。

(1)钢筋加工、制作和安装不规范,焊接不标准,间距控制不严。

(2)混凝土浇筑、养护不规范,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分层厚度过大,钢筋密集区振捣不到位,养护未覆盖或覆盖不到位,养护时间不足。特殊气候条件施工时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质量控制措施不力。

(3)预应力构件施工不精细,张拉机具未及时标定,工序安排不合理,张拉龄期控制不规范,孔道压浆不及时、不密实。(4)新旧混凝土接触面凿毛处理不到位,接茬效果不好。(5)支模工艺简单粗糙,模板接缝处理不当,模板支撑数量不够、强度不足。

(6)梁板预制底模处理简单,浇注混凝土前清理不干净,预拱度设臵不够,脱模后底板平整度和光洁度不够。预应力芯模上浮,造成孔内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和混凝土结构断面不足、。

(7)梁板预制张拉后放臵时间太长,梁板起拱度增大,造成桥面铺装厚度不足。

(8)保护层垫块强度不足、间距太大或绑扎不紧;钢筋绑扎不紧或焊接不好,造成保护层厚度不足。

(9)板底沟缝不饱满、不密实,易脱落。

(1)质量技术指标合格率低,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钢筋间距偏差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满足要求,预埋件偏差大,小型预制构件外形尺寸控制不严等。

(2)混凝土外观质量存在缺陷,裂缝超限,蜂窝、麻面、露筋、色差较大。

(3)原材料质量得不到保证,砂、石材料混堆,钢筋、钢绞线、水泥等的存放保管措施不到位,造成钢材锈蚀、水泥变质。

二、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的主要方法(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建立奖惩制度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公路局大中修建设办成立了大中修改建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路网在建工程的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内容和职责,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各项制定的落实,及时总结经验和成熟功法,并组织对成功经验进行总结交流和推广,对质量通病治理效果好的单位进行表彰。

(二)强化体系、执行到位。

1、统一协调,形成质量通病治理工作联动机制。与设计、监理、试验检测等单位应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及时组织完成工程项目混凝土质量通病调查、分析研究等各项工作,科学制定和部署专项治理措施。实施过程中与各单位加强信息沟通,整合管理、技术资源,群策群力,保证质量通病治理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2、建设管理要科学。根据工程特点及施工管理水平,明确治理目标和环节,细化治理措施,认真组织制定治理质量通病实施要点,落实质量责任制,制定有效的激励制度,对治理质量通病行之有效的个人及队伍予以奖励,对治理不当、措施不力的个人或队伍要予以处罚。在质量通病治理活动中进一步创新建设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检查制度,加强检查和督促落实,定期组织质检部人员对混凝土施工质量开展专项检查,及时总结交流经验和指出存在的问题。对检查出的问题督促限期整改,对抽检合格率低、质量问题突出的单位或个人列入重点督查对象,加大检查频率。

3、施工管理要精细。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层层落实责任人,认真落实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对原材料、模板制作安装及混凝土拌合、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施工技术人员要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采取针对性措施治理质量通病,并层层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提高具体实施人员治理质量通病的意识和技能。重视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开展文明工地建设达标活动,重点加强混凝土拌合场地和混凝土浇筑现场的规范化管理。开展工地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

严格控制商品混凝土的使用部位,对盖梁及所有上部构造必须采用自己的拌合站集中拌合,梁板全部工厂化预制,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施工;商品混凝土只允许用于部分桩柱下部工程,并且必须严格按照总监办批准的配合比和原材料生产混凝土,生产时驻地监理处和项目经理部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

4、试验检测工作要规范,组织好试验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试验检测技术交底,全面提高试验检测队伍整体素质,提高试验检测技术水平。确保现场试验人员数量和资质、试验环境和设备满足要求。总监办中心试验室定期或不定期地加强对工地试验室的管理和指导,确保现场试验检测工作规范有序,保证检测工作及时、客观、科学、准确,通过数据动态分析掌握混凝土质量状况,及时有效地对混凝土质量进行评价,指导下一阶段的施工。

(三)精细管理,保证效果。

1、确保原材料质量。原材料质量是工程实体质量的基础,各在建桥梁结构物工程切实加强了对钢材、水泥、集料、锚夹具、连接器、外加剂、波纹管等进场检验,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在产品进场验收方面,除外观检查和硬度检验外,还委托省内外权威检测机构进行全面检验,并进行静载锚固性能试验,以保证材料质量。碎石集料在招标专用本中明确要求采用水洗料,材料进场前由建设办、总监办、驻地监理处和项目部联合到料场进行考察,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

所有材料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坚决杜绝边检验边使用以及未检验就使用的违规现象,检验合格的材料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存放、保管和使用。严禁使用锈蚀严重的钢材,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立即清退出场并做好记录。

2、慎重选用外加剂。选用混凝土外加剂要熟悉其产品性能,所用外加剂必须是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试验室应组织对每批产品进行检验,经检验确认符合施工要求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并且严格、准确地控制掺加剂量。

3、严格控制配合比。各类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均要求提高保证率系数,桩柱采用商品混凝土的,一律提高一个标号(5mpa)设计和施工控制。灌注桩混凝土添加i级粉煤灰,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易性和耐久性。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加强混凝土拌合管理,确保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

4、确保施工工艺规范。

(1)模板制作质量符合要求,安装必须牢固,对于支架支撑浇筑混凝土期间,设专人按时检查支架、模板有无变形和位移,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

(2)钢筋加工与安装要求规范,严格控制钢筋位臵和保护层厚度;加强过程检查控制,结构成型后采用钢筋保护层仪加大检测频率进行验证。

(3)混凝土振捣要规范,合理控制浇筑厚度,避免过振松顶和漏振。

(4)加强混凝土保湿养护,全部要求绑扎土工织物类喷水保湿养护,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范要求。

(5)加强钢筋保护层质量控制,垫块的材料和形状应科学合理,易于施工控制,视结构部位特点合理布臵保护层垫块,变截面部位和主筋布臵部位应适当加密,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在砼浇筑、振捣过程中不发生较大变位。

(6)加强对张拉、孔道压浆等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张拉机具应按有关规定定期标定,使用超过规定次数应重新校验,由专人管理,必须仔细记录使用台帐,张拉机具应与锚具配套使用。穿束前应认真检查垫板和孔道,孔道内应通畅、无水分和杂物。预应力筋张拉应坚持“双控”工艺和龄期控制,张拉及放松时填写施工记录备查,必要时应对锚具和孔道摩阻损失进行测定,对在张拉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应暂停张拉,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后方可继续。孔道压浆工作要及时进行,对压浆采用的水泥浆重要技术指标(强度、水灰比、泌水率、膨胀率、稠度等)应进行检验,孔道压浆应缓慢,均匀进行,不得中断,压浆后应从检查孔中抽检压浆密实情况,压浆过程填写施工记录。

(7)梁板侧面和顶面凿毛,在招标专用本中明确要求,并单独验收计量,以此制约施工单位达到彻底凿毛的要求。对新旧混凝土接触面凿毛处理要到位,松散混凝土和旧混凝土面必须全部凿除。

(8)模板制作要精细,接缝处要进行特殊处理以保证不漏浆;底模铺设材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光洁度,保证不会在浇注和振捣过程中打折变形。预应力混凝土芯模进行加固,一是加密固定钢筋,二是在芯模顶设立张拉的钢丝绳,确保芯模不上浮,保证钢筋保护层和混凝土结构的厚度。

(9)板底沟缝在招标专用本中也明确要求,单独验收计量,控制沟缝饱满、密实、牢固。孔道压浆按照设计要求预留排气孔并及时凿通,达到饱满、密实。

5、加强现场作业人员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要深入落实层层设计交底和施工技术交底制度,把质量通病治理的责任明确落实到施工一线。同时,切实加强一线参建人员的针对性岗位业务培训,让一线工程人员了解质量通病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施工工艺的关键环节,进一步提高一线工作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能力,夯实通病治理基础工作。

6、及时开展实体工程质量检测。加强混凝土强度指标的无损检测,在每一混凝土构件到达龄期后进行回弹法强度简易普查,尤其要重加强对现浇混凝土构件的强度检测,发现异常认真核查处理到位,并做好相应检测记录,使整体混凝土构件强度得到保证。

三、治理结果和取得的成效。

通过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全面提高我市大中修改建工程的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有效使用。

(一)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有效控制施工配合比保持与设计配合比的一致性,混凝土强度全部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如危桥改造中灌注桩混凝土设计强度25mpa,提高标号到30mpa,28天实际强度达到38~40mpa;预应力板混凝土设计强度50mpa,28天实际强度达到58~60mpa。

(二)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钢筋、水泥、外加剂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三)钢筋保护层厚度在模板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到100%以上,工后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

(四)混凝土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有明显提高。

(五)预应力孔道压浆、超限裂缝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六)形成较为成熟的混凝土质量有效控制的工艺和工法,建成内在质量可靠、外观精美的混凝土工程,培养出优秀的混凝土工程建设队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