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校园景观规划平面图(通用8篇)

  • 上传日期:2023-11-20 10:12:45 |
  • ZTFB |
  • 8页

总结是一种对自身成长和进步的记录,通过总结,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轨迹,同时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改进和提升。如何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是每个家长思考的问题,我们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探索和实践的机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校园景观规划平面图篇一

根据《石家庄市教育局关于印发管理质量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石教〔2009〕107号)精神,为使我市中小学校校园规划、建设与城市建设“三年大变样”和城镇化进程相适应,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打造省会标准化学校建设平台,使我市的学校建设进一步突出省会特色。经市教育局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2009年,全市各学校(布局调整保留学校)要依据当地城市、城镇“三年大变样”总体规划,结合国家实施的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尽快编制完成学校的校园总体规划(含绿化、美化、道路规划)及总体规划平面图与效果图。

具体要求:

(1)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对学校校园总体规划(含绿化、美化、道路规划)及总体规划平面图与效果图严格把关。

(2)学校的大门、围墙(围栏)要逐步统一模式、规格和色彩,做到与周围环境协调。

(3)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由当地教育部门统一规划,达到主题鲜明、格调一致。

(5)总体规划平面图(为体现绿化,请出彩图)与效果图(彩图),统一大小为60*90cm,内带2cm宽边,新规划单体建筑效果图暂不要求。

(6)请各校将总体规划文本和规划平面图(黑白即可)先行编制完成,a4纸打印,务于10月21日上午10点前报校安办(纸质与电子档)。

(7)各校要及时上报教育局计财科与设计院联系出效果图进展情况。

校园景观规划平面图篇二

2012年9月。

大岭中学创建“和谐校园”工作发展总体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平安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师德建设”为宗旨,以讲职业道德,树行业新风为主要内容,以学校作风建设和教育行风建设为核心,紧紧围绕“素质提高、基础扎实、质量第一、家长满意”的办学目标,进一步丰富创建内容、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学校文明行业创建,努力塑造服务优质、环境优美、作风优良的学校新形象。

二、创建目标。

坚持“以德促教、以德治校”的思想,以“平安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师德建设”为动力,进一步完善常规管理,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实现以道德修养、文化素养、法制观念为内容的教师素质的提升;实现以服务优质、环境优美、人民满意为要求的服务意识的提升;实现以行业风气、工作秩序、职业道德为标志的文明程度的提升,为争创绩市文明单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意识。组建学校“和谐校园”创建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把建设“和谐校园”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与教职工的师德考评和考核、评优挂起钩来。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校“和谐校园”建设长效机制,规范管理行为,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2.学校要健全创建工作计划,落实创建任务,完善创建机制。要通过教代会、党支部大会宣传动员,使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创建“和谐校园“工作意义和作用,提高创建意识,增强创建责任,切实加强领导,推动创建工作不断深入。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师德建设为切入口,加强对教职工行风建设教育宣传。学校要把“和谐校园”建设作为学校作风建设和师德建设的基本内涵来抓,使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层层签订学校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与教师签定师德建设责任状,进一步规范教师师德行为。继续实行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在完善上学期考核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绩效考核的工作领域,根据教育局的工作部署和学校创建工作总体规划,进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监控,各项活动记录要准确、及时,监控要到位,材料积累要准确有效,学期末,组织力量进行汇总,进行量化考核。大力宣传典型事迹,提升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

4.加强教学管理,提升教师业务素质。树立精品意识和服务意识,使中兴小学的教师能以“热情服务从教严谨认真求教、准确无误施教、探索进取研教、爱心诚心乐教、真心真情助教”的教学风格,展示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形象,为全体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展示每一个学生的特长,促进孩子们的个性全面发展,使孩子的美好未来从这里开始。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办学效益日渐增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服务师生,奉献社会。

5.建立“平安”校园。

“平安”的主要内容有:第一是遵章守纪,有了良好的纪律,才会有平安的校园。进一步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在校常规要求等,使学生自觉养成上下课进出教室一行制,课间活动有秩序,体育、实践课上讲安全的好习惯,并配合检查评比,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第二,学校安全办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消防、交通、饮食卫生、集体活动、传染病预防等安全教育,定期进行安全应急演练,本学期两次演练,随时随地检查学校安全实施,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切实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6.建设“绿色”校园。

“绿色”的主要内容有:第一是卫生,这是一所学校的面貌与形象,必须抓实抓好。要增强师生的卫生意识和卫生责任,保证教室、办公室的整洁、美观,第二是绿化,加强学生爱校绿化教育,班级的花草要管理好,做到适量、美观,第三是充分利用心理健康、公共卫生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和身体健康的教育,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意识。

7.建设“和谐”校园”

“和谐”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师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工作;学校安全防范体系和长效机制建设工作;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工作;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组织领导机制保障,怎人制落实工作等,做到(1)学校政令的畅通与高效执行。令出必行,有责必负,有规必循,人人都要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保持学校工作的畅行无阻。(2)人际关系的和睦,同事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人说普通,语言和气、平等相处,相互谦让。(3)要加强家校联系,要牢固树立教育服务意识,利用校讯通互动平台增加与广大家长的情感沟通与思想交流,对于学困生与德困生,鼓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采用上门走访的形式寻求家庭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8.结合创建“和谐校园”和“园丁形象工程”活动,开展评优活动。根据学校各项制度要求检查考核,评出文明教师、文明学生、学科骨干、带头人。

附:

(1)创建“和谐校园“工作领导机构。

长:李宝华。

副组长:李壮志刘世杰。

张绍宏。

成员:赵凤林。

袁恒。

吴广新。

张国民。

各班班主任。

(2)创建“和谐校园“办公室。

任:李壮志。

副主任:赵凤林。

成员:袁。

张国民。

吴广新。

李方圆。

李长贤。

崔艳。

校园景观规划平面图篇三

紫海花谷景区基地约333.33hm2,其中可种植花卉面积约66.67hm2,林地面积200hm2,是未被破坏的自然谷底生态林区。基地独特的山脊轮廓、凹凸坡地的地貌形态,构成了层次丰富,富于变化的空间界面轮廓和背景立面,基地花卉种植区域均成斜坡递进式渐变地形,坡度有缓有急,既保证了充足的光照条件,又有良好的观赏视觉效果,为塑造独具特点的丛林花谷景观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结合基地现状地形地貌和生态条件,保护和利用原有植被群落,形成背景环境。以薰衣草为主要观赏对象,结合马鞭草、一串红、万寿菊、黑心菊、蛇目菊、蛇鞭菊、百日草、鼠尾草、雏菊、石竹、孔雀草等花卉植物的观赏特征和环境艺术景观,融合不同的地域文化与花卉文化,并把自各地区的引种成果与科普教育相结合,增加观赏性木本植物梅花、樱花、海棠等的种植造景,营造出以原有山体景观为形态外貌,薰衣草观赏为主调,具有独特山谷花海景观特色,融游览观赏、文化交流、科普教育为一体的花卉植物专类园。运用植物文化意蕴和独特而深刻意境的植物景观,给游客以意境美的享受[1]。

3规划设计原则。

3.1尊重场地原则。

设计以最大程度保留原有的地形地貌,充分合理地利用原有地形,进行更深入的景观设计,做到因地制宜,生态景观的可持续发展。3.2生态优先原则尊重场地原有的生态特征,完整保留生态群落较好的'区域,争取最大限度保留原有的生态环境以便最大程度保留原有的生物链。和谐的花卉植物景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建园”的重要表现形式[2]。

3.3文化先导原则。

深入挖掘“薰衣草情”文化,在突出花文化特征的基础上,使花景不仅具有观赏性,更兼具人性、传统性与文化性。在建设景观中,营造出花的文化与情感,引起观者的共鸣。3.4整体性原则通过对山谷生态景观的整体改造,形成“环状、片状、带状、台状”景观游览路线。真正实现建立一个时令可赏、四季可游,具有独立文化内涵和丰富游览价值的风景区。

根据紫海花谷所处区位、现状、社会环境及建设目的,风景游览结合本地的人文资源,突出本地特色,打造“薰衣草情”主题文化景观,将景观内容定位在亲情、友情、爱情,即“爱”的主题。尊重场地原有的生态特征,最大程度利用现有的道路进行游览路线设计。园内几十种花卉与薰衣草竞相开放、争奇斗艳,风车长廊更是典雅别致。景区所展示的优美花卉植物景观形象,通过人们的感官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3]。另有生态园林供游客漫步休憩,身在其中会让您感受到天人合一、相互交融的浪漫与美丽。

5.1景区入口。

位于游客接待中心,为景区大门,以老寨村委会为进谷主要道路起点,经过景观商业区由进谷主要道路到达。然后沿进谷主要道路到达第二停车场,景区管理办公区,进入观赏游览区。

5.2停车场、聚散广场设置。

根据总体规划系统布局,为保证园区林木和游人安全以及满足旅游旺季游客能快捷进出花谷,设一处游客接待中心、第一停车场、景区大门入口,并在大门内外建有门区广场,进谷主要道路需满足消防要求。另外,在园区管理办公区设计第二停车场和游人聚散场地,以满足游人的疏散,游兴的酝酿。

5.3道路系统。

本园道路分为3级:进谷主要道路兼满足林业消防要求,宽6m,为保障整个园区安全;游览环路樱花大道,宽4m;主游览步道,连接各主要观赏区,宽2m,为游赏展示区间的主道;次级游览步道宽0.6~1.2m,进入花卉种植区小道。共同构成景观观赏园组团间的游览交通体系。

5.4游赏展示分区。

根据现状立地条件、空间特征、文化特色和规划立意构思,结合各品种花卉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观赏特性、展示方式及游人的游赏行为,将紫海花谷划分为6大观赏区与1条游览环道,分别为:环路景观:“樱花大道”、紫海云天:“薰衣草情”、风雨长廊:“廊桥幻影”、易道主题景区:花拼———“太极”、特色景区:荷兰风情“风车屋”、生态餐厅、其它主景观区:“花带花拼”。

5.4.1环路景观:“樱花大道”。樱花大道宽4m的主路,沿路栽种樱花形成樱花大道,成为花谷的一个特色,形成有规模、上档次的樱花景观和樱花文化,在樱花盛开的季节营造出浓烈的樱花情感和樱花文化。

5.4.2紫海云天:“薰衣草情”。该区为花谷核心景区,以薰衣草观赏为主题和特色,打造“薰衣草情”主题文化景观,将亲情、友情、爱情、人情、融入于此,还有以爱情为主题的花拼“双心意”和爱情主题文字“lu”,每年的5~10月,园内几十种花卉与薰衣草竞相开放、争奇斗艳。5.4.3风雨长廊:“廊桥幻影”。通过现场勘查,在每个景点观赏区都设置用于观赏和遮荫避雨的景观长廊,每一个观赏花区都有梦幻般美丽的花色景观及花拼图案,带给游人犹如仙境一般的感觉,每一个景观长廊与花海相应相辉、如梦如幻,因此,每一个景观长廊景区我们都提名“廊桥幻影”。

5.4.4易道主题景区:花拼“太极”。该景区位于花谷入园处,易道主题的花拼“太极”也是花谷景区内的一大特色,花道内以在视觉上色彩明快、节奏感变化强、形式丰趣的大型色彩为主,以花卉植物形成“太极”图案的花拼。加上新颖的小品(景区介绍牌、特色垃圾箱等),从而引起进入景区游客心理上强烈的震感与共鸣,突出整个景区的个性,热情而不做作,大力而不张扬。

5.4.5特色景区:荷兰风情“风车屋”。根据现场踏勘,该景区单独成景,有利于创造不同特色景观,在该区以种植荷兰国花郁金香为主,三色带状种植,形成花田,在配于荷兰风情小品“风车屋”,打造特色荷兰乡村主题景观区,让游人感受国外乡村风情。

5.4.6其它主景观区:“花带花拼”。主要有3个景观区,都以时令花拼为主,拼成带状图案,时而如水流柔和随性,时而如真绸丝带随风飞舞,体现出花海的柔和优美。把整个花谷有机衔接,形成一个统一的生态景观,使整个花谷观赏区分散而不凌乱。再配于特色小品,形成完善的花谷景观系统。

6结语。

本花谷绿色植被系统、山体形态和改造后的植物多样性群落景观,构成了山谷花海景观的整体空间场景,内部微地形地貌的变化,为创造不同类型的空间提供了丰富的实体环境。规划中根据景点设置和地貌特点,塑造了“樱花大道”、“风雨长廊”、“生态餐厅”、“景观商店”、“易道小品太极”、“抽象丝带概念小品”、“生态停车场”、“聚散广场”等景观景点。各类空间通过游览线串联,按照简约、合宜、渗透、流动的有机结合,景观展示和游览序列铺排,进行内外空间系统的结构组合,形成有起伏层次、虚实对比、大小变化、主从有序的山谷花地景观环境。

参考文献:。

1朱钧珍.中国园林植物景观艺术[j].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庞爽慧.海棠专类园规划设计理论初探[d].河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

3侯碧清.城市景观中的植物造景[m].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校园景观规划平面图篇四

高校校园景观色彩为广大校园师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视觉环境,同时也在城市景观规划中担当者不可忽视的作用。色彩学在高校校园景观中的合理应用是改善广大校园师生生活、居住环境的重要原因,也是美化校园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于本文试分析高校校园景观色彩设计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景观规划中色彩设计的基本原则,以达到使整个校园景观色彩和谐统一的目的。

色彩学指的是建立在二十世纪表色体系和定量的色彩调和理论上的一套色彩理论。上世纪70年代,法日等国家针对色彩领域进行理论研究,他们将先进的色彩设计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中,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这套理论和工作方法也为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奠定了基础。从色彩学的角度出发,重点研究色彩学在高校校园景观中的应用,从而由此来提高高校景观的质量,改变单一的色彩结构,使其视觉效果变得更加丰富。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校园环境建设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景观规划中,各类校园景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要将它们放在整个校园景观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比如其建筑形式是否与高校的历史文化相吻合、建筑色彩与自然环境色是否相协调等等,这些都是在高校校园景观规划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1、高校校园建筑色彩存在的问题。

建筑色彩过于单一。高校校园建筑往往是由若干个建筑群组成的,大致可以分为家属区、学生宿舍、教学楼以及校园服务设施建筑。一直以来,建筑外观色彩又只能依靠建筑材料自身颜色来表现,这就造成了各个建筑群之间缺少多样性和识别性的问题。建筑色彩缺少变化,会使人觉得呆板,使整个高校校园景观缺少活力。新老建筑色彩不一。在我国历史悠久的高校不在少数,校园中的古建筑也已经成为了这所高校的标志性建筑。而如何将新建筑与周围的老建筑相协调,并在此基础上再形成新建筑自己的色彩特征则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建筑色彩杂乱无章。在高校校园色彩设计中,建筑色彩杂乱无章或者使用不当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建筑与建筑之间不能相互呼应、各自为政,那么不但不会产生美感反而周围环境景观在它的影响下也会成为视觉垃圾。

2、高校校园环境色彩存在的问题。

景观色彩单一或无序。校园景观是整个校园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综合体现,景观色彩如何配置是将环境色彩整体统一的第一步,确保使其在统一的范畴内又不单一。在校园中,如果景观色彩没有经过系统的规划,使小品、雕塑的色彩不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往往就会造成色彩杂乱无章的效果。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我们首先应该确定主色调并使各个区域风格统一,在不同的区域内使用一个或者几个辅助色来丰富整个区域的色彩变化。夜空间环境缺乏。随着校园文化活动的日益丰富,夜间出行的师生也越来越多,而校园夜生活环境的形成就是为了给广大师生提供夜生活的场所。就目前情况而言,夜间照明系统并没有随之而改变,依旧存在照明度不够或无照明的情况,从而极易导致交通隐患和治安隐患。如果高校校园夜间照明环境能够合理利用不同颜色的灯光技术,不仅可以丰富校园彩色的空间表现,也可以使之与广大师生的活动体系相互交融。导视系统识别性缺乏。导视系统是塑造文化、营造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起到引导、说明、指示的作用,同时也是景观环境中的重要环节。在导视识别系统中,色彩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元素,在不同的空间内使用不同的色彩,便可以达到易于识别的目的。

从高校校园景观环境色的物质载体性质的角度,我们可以将校园景观环境色分为三大类:自然色、半自然色与人工色。

1、自然色。

自然色指的是自然物质所展现出来的色彩,其表现为山、水、天空、植物、自然光源等等。如果我们能够将校园中的这些自然景观充分的加以利用,并且通过合理的分配将植物、水体、及一些其他要素进行组合,势必能够优化整个高校校园景观的视觉效果。植物色。在整个高校校园景观规划中,植物景观是主要的造景元素,也是在校园中所占比例最大的软质景观。植物景观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同时还起着美化校园环境、改善生态、烘托硬质景观的作用。比如武汉大学的樱花大道就是一处极具特色的植物景观,这处景观不仅仅是学校的象征,更重要的则是体现出整各校园内浓厚的人文气息。天空色。在校园景观中多以背景色出现,且以明色调为主。在布置前景色时则多采用暗色调,从而可以通过明暗变化来使整个空间更富有层次感。水面色。自然环境中,水面色主要反映的是天空颜色和植物颜色,此外还包括了池底的颜色、水中的藻类及水体的清晰程度。山体色。在高校校园景观布局中,山体是校园景观的空间框架,可以用来丰富空间层次。山体色彩能够反映出季节、天气的变化,营造出美妙的空间境界。比如,夏季时新叶可以染绿整个山体,秋季时整个山体又由绿变黄,进入冬季山体又被白雪覆盖,地面、建筑、山体之间相互映衬,景色十分壮观。自然光。色彩与光是密不可分的,因为有了光的作用人们才能看到色彩。而自然光并非是恒定,且多以明色调为主,其中具体包括天空的反射光、太阳的直射光、月亮的反射光。影响校园景观色彩的光源主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白昼的自然光,另一种是夜晚的人工照明。高校校园中各种景观元素在自然光的光照下产生微妙的色彩变化,从而影响了校园景观的色彩效果。

2、半自然色。

半自然色指的是经过加工但未改变自然物质性质的颜色,比如:木材、石材、金属等等。石材的种类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大理石、花岗岩、鹅卵石、砂石、石板等。其中,花岗岩是高校校园硬质景观色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色彩沉着、含蓄,饱和度低。但当花岗岩经过人工处理后,其色彩则更倾向于灰色,比如灰黑、灰白、灰绿等色。石材,不仅可用于高校校园景观中的地面铺装、小品贴面,也可用于置石。自然石材冷暖不一,且低饱和度的石材与高饱和度的植物相互映衬,形成了使人极为亲切的饱和度对比。木材在校园景观中属于硬质景观色彩构成的点缀色,主要用于座椅、栏杆、标识、指示牌等。在现代景观规划中,木材一般都在经过防腐处理后直接使用,可以展现其原有的颜色和纹理。木质的花架、座椅在经过刷漆处理后,可使木材的颜色更加明亮,并通过与主景的色彩组合营造出轻松、活泼的色彩氛围。金属是一种雕塑材料,具有高强、防火、耐久等特点。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的金属能够表现出特定的肌理、质感、色彩,外表更加多样化,与自然景观相互辉映,同时也能为景观设计师的艺术创作提供极大的空间。

3、人工色。

人工色主要是指通过技术手段,人为调配出的各种色相、明度、饱和度的色彩。主其要包括瓷砖色、玻璃色、镜面色、涂料色、建筑色等。瓷砖色。在校园景观规划中常用的瓷砖品种极为丰富,比如有无釉砖、有釉砖、麻面砖、玻璃马赛克等。这些瓷砖根据需要被加工成不同的颜色,色彩丰富持久、可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视觉感受。玻璃色。玻璃作为建筑外立面组成的重要元素,在景观规划、建筑艺术中被广泛使用,随着玻璃制作水平的日益提高,使其从单一的采光功能慢慢扩展到装饰功能,从而成为影响景观色彩设计的重要因素。从色彩的角度将玻璃进行分类,基本可以分为:压花玻璃、磨砂玻璃、透明玻璃、彩色玻璃等,设计师可以使用多种玻璃进行组合来达到不同的效果。涂料色。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高校景观设计中涂料色彩的使用也变得日益丰富。高明度与高饱和度的涂料颜色,可用来增强高校校园景观中硬质景观的指示性和装饰性。建筑色。建筑外部颜色可以反映出整个建筑群的外部形象,而在校园景观规划中建筑外部色彩是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因素。比如西方建筑传统中,红色多用于文化、教育建筑上。以红色为主基调的校园建筑,给以人成熟为重、简约大气之感。而当红色与灰色相搭配时,又使人觉得轻松活泼富有美感。

首先,色彩设计应符合高校的整体形象。因为在高校校园的建设中,师资力量、科研水平是高校的内在形象,而学校的规模、学校的环境则是最直观的外在形象与公众形象。在高校校园环境设计中,色彩是营造整体氛围的一个重要因素。设计师可以利用色彩对学校各处区域进行划分,同时考虑到观赏者的视觉生理因素、视觉心理因素,即可以营造出一个极具个性又富有文化内涵的校园环境。其次,色彩设计应符合校园功能分区。校园景观环境应以使用者为中心,应按照师生日常生活规律来进行功能分区。而根据校园功能分区来制定色彩设计管理体系是则解决校园色彩混乱的重要方式之一。按照师生日常生活、学习的需要,我们可以将整个校园分为校前区、教学区、办公区、宿舍区、运动区等。那么我们如何在把握好校园主色调的基础上再结合每个区域的特点来进行色彩设计,同时又使每个区域有所不同则就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比如,校前区作为校园的主入口,是最能体现高校校园色彩特征的区域,因此校前区的色彩设计必须强化主色调,标志性建筑也应以主色调作为其外观的基础色,且与周围辅助色相互搭配、协调、降低反差,则能起到丰富整个色彩环境的作用。校园中教学、办公区应属于相对安静的区域。因此在这两个区域的色彩设计中应尽量减少主色调的使用,并降低辅助色的纯度,通过明度与色相来控制色彩对比,从而营造出舒适、安静、和谐的色彩氛围。在宿舍区的色彩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使用高明度、低彩度的暖色调来要给人健康、轻松、愉悦的色彩心理感受。并利用柔和的辅助色与校园的主色调相协调,来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运动场的色彩应多采用高纯度的蓝、红、黄等色来装饰看台,球场则多以绿、蓝、红为主,从整体校园色彩环境来看,运动场是色彩变化最大的区域,也是最具动感和激情的区域。最后,色彩设计也应尊重高校的人文背景。人文景观是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为满足物质、精神的需要又叠加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人文景观所包含的因素很多,比如社会风俗、宗教信仰、社会制度、文化艺术等等。色彩是人文景观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景观规划的重要依据。

人们的审美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在高校校园景观中色彩的应用也应随之趋向多样化、个性化。想要重视高校校园景观色彩的未来发展,我们就应考虑到校园地域、传统、民族、气候等问题。所以在色彩设计中设计师应结合校园地貌,在不破坏原有地貌的基础上结合校园历史人文背景,形成一个良好的场所环境,并通过色彩使高校校园的历史文化得到延伸与发展。

校园景观规划平面图篇五

我们看到了文人内心的无奈与悲凉,同时也看到东方哲学影响下的审美格调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空间形式。挖掘文人园林的意境营造绝不是追求旧文人的生活模式和心态,而是从中感悟空间的东方哲学,这是一种精神性的审美构架,极具东方气质,追求与自然相融的意境,寻求单纯物质空间带来的精神享受。如何在人为的空间环境中打破与自然的隔绝;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间再造精神的无限性,将人、自然、空间三位一体有机的融合。这些空间营造的手法与思想很多可以被当代设计借鉴。

空间设计与现代建筑有机的结合,追求单纯的自然品位,远离华丽、琐碎、堆砌、庸俗和过分的装饰,力求一石一木传达情致,用极小的空间营造丰富的审美意境。在文人山水园林的山水美学意境中,可以被现代空间设计借鉴的手法和理论思想很多。首先,在建筑的整体空间布局上,步随景移,移步易景,是一种很好的设计手段。它注意时间和空间层次的流动性,在少量的时间里体会着丰富变化的空间审美,景物与周围环境或开或合,或虚或实,不必强求整体设计的定式,依环境造空间,依时空求变化。在设计中选材经济、朴素、雅致、格调清新,直接触发人们心灵的本质。当代空间设计中很多案例都试图追求这是空间布局的意境美。例如,刘家琨设计的《何多苓工作室》。他在建筑的中间安置了天井,这看似简单的小小天井积聚文人山水园林的特质。“天井四壁封闭,特意拔高,对外成为物质性的主体,对内则强化了空无,这个天井是为空间的存在性和东方精神而置的。”

在这个天井中人们不能直面天空,但可以透过四周形态各异的窗看到天井内不同的景致。阳光也由于墙面的反射变得柔和了起来。人随着时间变化体会自然地微妙变化,怡景怡情。其次,在造园手段上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这种方法十分适用于当今寸土寸金的城市。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关注到园林设计中“小”的问题。文人园林中既有“仰则观象于天,俯则取法于地”的上下动态把握,也有“百尺为形,千尺为势”的远近打量把握。例如,王澎主持设计的上海顶层画廊,在不大的面积内营造出一个极富动态的空间,利用开合墙面和可以移动的方形空间形成空间的复杂和变化。坐在可以移动的方形空间,周围是一片黑暗,穿过一扇透出微亮光线的门窗,使人感觉自己是坐在一个室外的庭院,产生矛盾的虚幻空间感。在王澎的作品中充分体现出小空间复杂时空的设计思维。又如,在美学观点上文人园林强调“形”,而不是“型”。关于“形”,萧启宏先生的解释为影子,“影”因轮廓形成形状,而“型”是人为之物“,形”却是物我合一。所以文人园林中门窗、隔扇、剪纸花窗、透漏的假山,无不因影子而产生致幻致虚的意境。影与形互为关系,不断重构,形与无形相互交替极具现代感。所以被当代空间设计借鉴。例如,王晖先生设计的“左右间酒吧”,酒吧利用镜子和镜面不锈钢的折射和反射所表现出来影的“无形之形”,引起观者新奇的感受和有趣的遐想。再如,在空间功能上文人园林不单是满足简单的私密性,而是同时要满足可游、可居、可观、可行的观点。一些建筑如:台、楼、阁、亭、廊,皆朝四面有不同程序的开敞,称“厅空间”。这种“厅空间”成为文人园林的主导形式,满足了文人看与被看的审美情趣。所以,这样的一种“厅空间”被当代设计师所借鉴。房屋的中间有庭院,建筑绕庭而作。

二、人生活于园中与自然融合。

是独立精神的放松,使建筑在自然面前甘当配角,使自然成为审美主体。文人园林设计是整体思维的产物,在最简单的形式里容纳着最丰富的内容。这如同中国文化的另一代表——围棋一样,只有黑白两色,但其组合变化却是惊人的。虽然只是略举了几个小小的事例,但可以看出它给我们当代的空间设计带来的深刻影响,当代设计师要充分挖掘它的精神内涵和造园手段为设计所用。

校园景观规划平面图篇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便利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城市病的困扰。现代都市繁杂喧闹和竞争激烈的快节奏生活方式使人们的身心不堪重负。

在这一背景下,生态旅游应运而生,并受到人们的普遍青睐。“农家乐”旅游方式虽然同西方国家的乡村旅游在本质上并无二致,但也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1].对于乡村来说,通过农家乐旅游不仅要达到发展经济的初始目的,同时还要以此为契机改善生活居住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无疑是实现上述目的的必要条件[2].鉴于目前农家乐开发还处于自发阶段,大多还处于经济导向的乡村旅游开发的初级阶段,因此“农家乐”美丽乡村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1乡村景观的涵义与构成。

景观生态学认为乡村景观是乡村中由于人类活动形成的自然斑块与人类经营斑块组成的一种复合体。由于乡村景观受到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它可分为自然生态、农业生产和人文建筑生活3大系统,并且互为依存、相互影响;而人文地理学则认为,乡村景观是构成乡村地域综合体的最基本单元,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过程中形成的、形态结构及功能相似、各构成要素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协调统一的复合体。总之,乡村景观的根本特征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有效融合,具有明显自然属性的可开发环境资源。

从乡村景观的内涵来看,乡村景观包含了一个村落居民的生产环境、生活环境以及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3个主要层面,由于研究角度和侧重点不同,对乡村景观的分类也有所不同。结合农家乐旅游的田园文化的特征及本文的研究需要,本文将乡村景观分为田园景观、庄园景观、庭园景观3种景观,并以此对“农家乐”美丽乡村旅游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规划和设计进行层层解读。

田园景观是指以大农业为基础的整个村落范围内各种景观的总合,不仅是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场所,同时也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因此自然、农业和人文景观就成为田园景观的基本构成要素;庄园景观是指村庄建成区内各种景观的集合,其社会属性比田园景观要强许多,其不仅凝聚着当地人们生活的历史积淀,具有浓郁的乡土色彩,同时其建筑形式、空间格局、物质形态往往是适应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果,因此庄园景观仍然体现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庭园景观是整个村庄的基本单元,主要包括住宅、院门与围墙、水景、铺地及植物景观等要素。

2乡村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与设计原则。

游客参与“农家乐”旅游的主要目的是追求一种回归,体验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田园野趣,然而现实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许多乡村景观设计过于人工化和商业化,乡村城市化倾向日益突出,致使乡村景观千人一面、缺乏乡土特色,当然对城市游客的吸引力也会降低。其次随着旅游开发的不断深入以及居民生态保护意识的缺乏,部分乡村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乡村旅游区的自然生态魅力正在一步步消失;还有目前很多“农家乐”旅游村在在景观设计上缺乏整体意识,较多注重农家庭院景观以及道路景观的营造,未能将周围的自然环境与聚落景观有效融合,进而缺乏“大景观”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因此“农家乐”旅游活动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吃饭、聊天、采摘等农家活动上,未能将旅游活动开展到整个外部自然景观空间中去,影响了游客的参与性和综合效益的提高。

“农家乐”旅游景观建设不仅要有利于提升旅游资源品位,更重要的是实现当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提高当地人民的居住环境品质,所以乡村景观建设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首先是保证乡村景观的和谐共生。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要注意营造与保护并重,通过景观资源的有序整合和合理配置,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共生,其中重要的是在规划设计中注意保护特色建筑和民风民俗景观,彰显民间和地域特色。其次是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家乐”旅游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路径,其中的乡村景观建设必须与农村的发展规划相结合,充分发挥景观建设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最后乡村景观建设要有利与增加加农民收入,给当地居民创造出自由、温馨的生活空间切实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

田园景观中的山、水、林、田等自然元素构成了“农家乐”旅游中乡村景观的基础自然状况[3].在贴近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指导下,田园景观设计应该在保留传统田园风光的基础上,对乡村的空间形式与布局进行统一规划,形成既具有田园风光又可以给游客地域风俗和农耕文化感知的“大景观”格局。

田园景观的规划设计主要应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考虑:首先是自然景观的保护。自然景观要素构成了乡村景观赖以存在并独具特色的物质基础,人工要素要建立在这些自然景观要素的基础之上,并与其相互融合。针对农家乐旅游造成自然环境破坏、生态恶化的状况,景观规划必须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尽量保持自然景观要素的原真性。其次是农业景观的开发与利用。农业景观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结果,是“农家乐”旅游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景观基底。针对“农家乐”旅游规划设计中对现有农业景观资源缺乏有效利用的现状,可以采取农业景观整合策略。

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对域内的田园景观进行合理的规划,营造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田园风光,还需要以传统农业为基础积极整合现代农业要素,形成“农家乐”旅游与农业景观相互融合的发展的模式。另外,人文景观不仅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更是文化传承和历史研究的资源宝库。无论是其中的堂、寺庙、戏台等物质元素还是民风、民俗等非物质元素,都是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村落景观设计时对其应在尊重和保护的前提下,对这些人文景观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总之,田园景观规划设计必须要从功能优化及文化体现的角度展开,需要在保护和传承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的进行,在维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整合和融入农业景观以及人文景观,并使其得到延续与传承,将域内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提升“农家乐”旅游的生态与文化内涵。

聚落景观是是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和周围环境的组合体[4],聚落景观的韵味和美感往往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开展“农家乐”旅游活动的主要场所。鉴于聚落景观具有旅游接待和保障居民生产、生活的双重功能,其景观建设必须以保持原有风貌,同时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水平为目标,实现村民与游客的“同乐”.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应按照“有机更新”的原则,对不同的对象分别采取改造、整治或保护的建设方式。

聚落景观的规划设计主要包括民居建筑、乡村道路以及主要节点3个层面:在民居建筑更新设计中主要应从“功能”与“外观”方面展开,使其既能满足旅游接待与居民生活需求,同时还要保持建筑的原始风貌;在乡村道路的规划设计方面,要注意到乡村道路既是整个村落的骨架和对外联系、发展旅游业的媒介,同时又不同于城市道路系统那种方便快捷的本质。在聚落景观的道路设计上,不能拘泥于城市道路宽与直的特征,而应较多的照顾适宜性与人性化;在节点空间的塑造方面,聚落景观中的村庄入口、中心广场、重要建筑、古树名木等节点空间不仅形式多样、变化丰富,同时其蕴含的历史文化或精神内涵,这些节点空间对乡村的文化氛围的塑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庭院景观是乡村人文景观的基本单位,也是农家乐旅游中的主要功能单位和活动场所。庭园景观侧重于居民的生产生活,审美与实用的统一是庭院景观设计的重要原则。从内容上看,庭院景观设计主要包括空间布局的优化、空间功能的发挥以及乡土文化生活气息的营造:

民居庭院空间是居民在长期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并受到气候因素、民俗因素以及生活方式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发展和变迁,因此庭院空间的布局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同时又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在庭院设计中要注意对这些特色庭院景观进行继承和保护,而不是追逐城市社区景观倾向的新农村模式。

村庄庭园景观在居民的生活、生产、生态与文化等4个维度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家乐旅游开发,居民和游客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对庭园景观的功能进行有效整合与优化,实现生产、生活、旅游等各项功能相互融合的庭园景观特色,就成为庭园空间的功能完善的主要途径。基于上述设计理念,庭院景观功能的完善主要有农家乐-自住结合型、种养-自住结合型以及工业-生活结合型3种模式。以农家乐-自住结合的模式为例,这种模式保证村民生产生活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对住宅进行整合和美化,使其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化特色,不仅可以满足游客的体验需求,同时也提高了庭园空间的附加值。

4结语。

随着乡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乡村面貌有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在美丽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城市化的倾向也不容忽视。因此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应该摒弃城市景观设计的经验,将乡村景观设计定位于居民生产和生活的自然表达,只有坚持这一理念,“美丽乡村”建设才能回归其真实的本原,并为我国的乡村建设提供有效的动力和支持。

参考文献:

校园景观规划平面图篇七

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主要的设计方法是“艺术设计法”。“艺术设计法”是城市园林规划的主流趋势,其倡导将艺术理念融入景观设计方案中,体现出“自然、绿化、优美”等基本的艺术要素。

1.布局法。

结构布局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需重点考虑的问题,只有在空间布局上把握住景观的分布形式,才能从宏观上体现出园林景观的艺术之美。对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而言,首先,必须要进行合理的地形改造,再进行合理布局,并依低挖湖、据高堆山或适当平整土地,使园林地形富于变化;其次,利用地形组织空间和控制视线,通过与其他园林要素的配合,形成一个自然丰富、优美的空间景域。布局法要求设计人员从局部、整体等双方面考虑造景规划,尽可能使园林区与周边规划区相互协调起来。

2.自然法。

园林景观是来自于大自然灵感设计的人造景观,遵循大自然规律是城市景观艺术性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师应当掌握充足的自然元素,根据绿色景观中吸取的灵感展开设计,以保证城市景观规划达到预期的美观效果。这些都是自然法设计应当掌握的生态理念。

3.修饰法。

并非所有的园林景观都要重新设计,为了节约城市绿化改造的成本耗资,政府可以采取修饰法进行设计,合理地利用原有绿色景观的空间区域。从绿化属性进行划分,园林景观主要有软质、硬质等两大类别,修饰法在两者间的应用方式略有不同。软质景观主要是自然保留的物质,包括花、草、树、木等原生态植物,设计人员只需对其稍加修饰或扩大空间,便可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硬质景观是人工改造形成的景观区。修饰法在设计时要考虑人工工艺的改造要求,减小手工造景规划的难度。

4.综合法。

随着园林艺术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人们对于园林景观设计有了多方面的认识,这也使设计师工作面临着高标准的要求。对于城市园林景观规划的'艺术性设计来说,设计师必须要懂得如何运用综合式的手段调配景观区域,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景观绿化效果。以水陆造景为例,设计人员先以水景设计为主。选定某个水景区域展开布局之后,再考虑陆地造景中植物配置的相关问题。例如,先设计水域景观的给排水结构,对管道布局详细地考察规划;再对周边配套景观植物实施绿化改造。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改造效果。

城市是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搞好城市环境不仅能提高人们日常居住的环境,也是改善城市风貌的有效方式。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将朝着艺术化的方向发展,这是改变旧城市风貌的有效措施,也是带动区域环境优化的可行性方案。设计人员应深刻体会艺术性设计方法的内涵,并结合城市园林景观要求拟定设计方案。

校园景观规划平面图篇八

为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用校园文化陶冶学生情操,滋养学生心灵,使校园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师成就事业的舞台。根据我校实际,特制定以下总体规划和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总体目标。

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从净化、绿化、美化,整治校容校貌入手,以各种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环境氛围,促进学校文化建设。

三、扎实推进。

(一)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的核心文化,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因此我们的办学理念是“精心做事、诚实做人”;校训“求实创新、奋发图强”;校风“真实教学、合作创新”;教风“敬业爱生、博学奉献”;学风“乐学善思、勤奋进取”

(二)环境文化建设。

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按学校规划分批完成学校的净化、绿化工作,力争用三至五年时间使校园环境达到花园式学校的要求;创设各种文化设施,开辟板报栏、橱窗、个性展示墙、名师名生展示走廊、图书室、阅览室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利用功能室展出学生书画作品,开辟文化墙,使学生亲自参与自我熏陶;在学校主要部位设立名人名言宣传字画,展示学校的校训和教书育人理念,提升校园文化层次。

(三)活动文化建设。

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育。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片或优秀影视片;利用各种纪念日,组织开展读书宣传活动;每年组织新生开展入学教育,进行新队员宣誓;举办各种知识竞赛或演讲会等活动,使学生从中受到直观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课外文化活动,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以广大学生爱好、兴趣为纽带,增设让全校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丰富第二课堂。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我校的古筝兴趣小组演奏达到一定的水平。

(四)课堂文化建设。

采取“经验交流(班主任)、案例分析、课堂研讨、示范课、公开课、推门课”等形式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用“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鼓励教师多读书,促进教师养成自觉读书学习的习惯;提供机会让老师走出去学习,利用专业引领这一形式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加强教师之间的对话、互动和合作;要求教师做好教学反思,让教师在自我反思中提升教学综合能力。

充分发挥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全员参与、群策群力、齐抓共建的良好氛围。

五、具体规划。

1、环境文化建设方面:

(1)校园干净、整洁、地面不见垃圾、无乱涂乱画乱刻乱丢乱摘乱踩及蛛网、浮尘等现象,无卫生死角;教室窗明桌净,布置典雅,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2)逐步做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工作,积极建设绿色学校和环保校园。

(3)创设利用好各种文化设施,充分利用户外条幅、黑板报、宣传栏等文化教育阵地;及时展出学生书画作品,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染和熏陶。

(4)开展好办学理念、校训、校徽、校歌、“四风”(即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的宣传释义工作,让校园已有的文化逐步深入人心。(5)加强教师办公室、教室、图书室等功能室建设,布置规范合理、整洁、大方、典雅,富有教育意义。

2、精神文化建设方面:

(1)规范执行升降国旗制度,抓好国旗下讲话。国旗下讲话时要体现对学生的爱国主义、德育的教育。(2)规范“两操及大课间活动”,要求教师与学生一同运动,给学生做表率、示范。眼保健操老师要放下书本,督促学生认真做。大课间活动的相关设施与场所的建设及管理落实到位。

(3)定期开展优秀教师和学生的评选和榜样激励教育活动。

3、行为文化建设方面:

(2)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教育学生使用文明礼貌语言,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同时切实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有计划开展关爱生命、感恩教育等活动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布置的专题教育活动。(3)开展开展各种有益的健康的活动。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意的课外文化活动,占领学生的业余生活阵地。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开展要制度化,涉及面要广且学生要达到一定参与率。(4)定期开展主题班队会。(5)人人会唱校歌。

(二)2015年4月——2016年3月。

1、环境文化建设方面:

(1)进一步做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工作。

(2)抓好学校的走廊文化建设。悬挂《名人画像》;把师生们的书法、绘画作品、兴趣小组学生的手工制作精品,分别装帧分类,悬挂在各个走廊墙壁上,学生每天行走其间,观赏自己的书画作品,开阔眼界,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增强学生的自豪感。(3)更新部分陈旧的露天文化设施。

2、精神文化建设方面:

(1)建设好图书室、阅览室、宣传栏、校务公开栏,管理落实要到位,内容要定期更换。

(2)精心组织学期总结会、重大纪念日等具有特殊教育意义的活动。

3、行为文化建设方面:

(1)继续加强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加强师德修养。(2)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3)充分发挥少队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4)继续开展各种兴趣小组。

(三)2016年4月——2017年3月。

(1)进一步做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工作。(2)修缮、增设宣传橱窗、黑板报、公示栏等。(3)继续加强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加强师德修养。

(4)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在学生中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继续开展各种兴趣小组。

(5)充分发挥少队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少队活动。

(四)2017年4月——2018年3月。

(1)进一步做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工作。(2)增设校园内相关地点(厕所等)提示牌,处处提示、警醒。在校园内的树上挂树牌,并介绍相关知识。(3)定期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并且形成制度。

(4)在教师中继续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建立教师成长档案。(5)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在学生中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继续开展各种兴趣小组。

(6)充分发挥少队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少队活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