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实用9篇)

  • 上传日期:2023-11-11 21:57:20 |
  • ZTFB |
  • 7页

教案是教师进行课堂管理和教学评价的依据。教案的编写要突出学科的交叉性和综合性。以下是一些优秀教师编写的教案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的教学实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篇一

1.说课内容:

2.教材简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而且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这一节内容。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写法、意义与加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祛,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3.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会读写乘法算式。

(3)口述乘法算式的意义。

4.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其中识别相同加数是本节课的关键。

本节课教学设计从四导入手,导入新课、导学新知、导练、导总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起着带路人向导作用,学生困惑时给予启发,阻塞时给予点拨,上台阶时给予铺垫。攀登时,给予鼓劲。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地发现新知,探究新知。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1.联系实际,设疑导新。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本节课一开始从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看图,听录音,算一算本班捐款情况。这样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起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有用处,就容易激发兴趣。然后设疑,问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这种困难?”让学生产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从而导入新课,学生跃跃欲进,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为探求新知创下良好的开端。

2.由"扶"到"放",导学探究

叶圣陶先生曾说:”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

例1的教学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师生共同摆红花,教师指导写乘法算式。第二个层次是让学生自己摆方块,尝试写乘法算式。第三个层次是学生看图说留意,独立写乘法算式:这样由“扶”到“放”,逐步让学生探究新知。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是先由教师指导写算式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小组交流小结写乘法算式的方法。"一看、二数",到运用"一看、二数"的方法让学生独立写乘法算式。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地位,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同时,在由“扶”到“放”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比较到动口说一说,概括出乘法的含义,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思维品质,促进思维的发展。

3.合理设计练习导练,强化新知。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本节课的练习有两个层次,第一个是基本练习,是让学生看图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使学生初步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乘法算,并能正确写出乘法算式。第二个层次是综合练习。形式上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4.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新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新课前提出的那几个学习目标进行总结,这种总结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学习方法的总结。这样由新课开始想学什么到结束时回忆总结学会什么,这种做法,对整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帮助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同时,增强学的目标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思考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

1.复习铺垫,孕伏新知,设疑导新。

(1)让学生看图,听录音,从本班具体捐款的事实中算出本班捐款的情况,产生下列三道连加的算式:

2十2十2=6

3+3+3+3=12

5+5+5+5+5+5=30

(2)师:刚才解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

从中揭示知识生长点,为认识乘法作知识迁移。

(3)导新:有一种方法比较简便,只要一步就可以解答,同学们想不想学?这种方法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揭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2.引导探究,掌握新知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让学生说说你想学什么?从而揭示学习目标。这样,既增强学生的学习目标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篇二

本节课我将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学情三方面来叙写学习目标。

1、基于课程标准。

2、基于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是乘法学习的起始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直接基础,也对今后学习表内乘除法及多位数乘除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基于学情。

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对乘法并不太陌生,甚至还有少部分学生能背出乘法口诀,但对于什么是乘法,乘法的作用是什么,意义是什么,乘法和加法是否有关系,学生不太清楚。这就需要给学生搭建认知的`桥梁,创设具体、形象、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通过学生自己的探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新的知识。

学习目标的叙写。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制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思考、交流,会列出同数连加算式,会把同数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能说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通过观察,认识乘号,会正确地读出乘法算式。

学习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学习难点:探究乘法的意义。

1、通过观察情境图能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列出加法算式,把加法算式归纳为几个几,会用乘法算式表示,并能说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结合乘法算式,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为了达成学习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努力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在此学习流程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好奇心强,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景十分必要。为此,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认真观察游乐园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第二步:从图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第三步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1、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

2、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3、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

这样设计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我也有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主动思考、提问题的好习惯。

环节(二):探究新知,渗透意义。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为了达成目标,突出重点,为此,我分三步进行教学的:

活动一、教学例1,感受同数连加。

第一步:老师引导学生先解决小飞机里有多少人?的问题。

出示课件学生再认真观察小飞机里的数学信息独立思考列出同数连加算式。

教师板书:5个33+3+3+3+3=15。

教师提问几个3相加?这里的3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突出个数和相同加数。

第二步:知识迁移,用上述方法解决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教师板书:

4个66+6+6+6=24。

7个22+2+2+2+2+2+2=14。

教师提问每个算式都是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6、7、2分别表示什么?再次突出个数和相同的加数。为改写乘法做很好的铺垫。

活动二、学习读写乘法算式。

第一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小组讨论、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每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教师直接说出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我们就可以用乘法来计算。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第二步:引导学生分析最后一个加法算式:加数都是几?有几个2相加?得多少?

学生回答,师边板书边总结:7个2相加就可以写成7×2=14,或2×7=14。教师提问算式中的2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教师小结加数相同的加法改乘法必须是用相同的加数和个数相乘。

第三步:认识“×”并教学乘法算式的读法。(教师范读、指名读、同桌互读)。

第四步:知识迁移学生根据以上方法列出下面几组乘法算式并读出。

环节(三)闯关比赛,巩固新知。

第一关、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写出乘法算式,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做一做第一题)。

第二关、看图填一填(做一做第二题)。

第三关、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做一做第三题)。

第四关、读一读(练习九第四题)。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巩固新知、理解乘法意义,我将练习设计成了学生喜爱的比赛形式,淡化了“练”的痕迹,这样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乐在活动”中。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篇三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后进行的教学,也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因此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知识水平,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活动的形式展开教学。刘爽老师的课堂清新自然,在以下几个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节课,周老师安排了简单活跃的拍手活动作为课前游戏,又出示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游乐园”情境进行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在课堂中周老师让学生经历了连加计算的繁琐,在理解完过山车中2+2+2+2+2表示5个2相加,周老师提问,如果20个2相加,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标准地列出了,2+2+2+2+……这时周老师适时地引入乘法计算。学生进行对比后,自然就体会到了乘法简便和快捷的优越性。让学生参与经历数学知识的呈现过程,了解新知产生的由来,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在练习上,周老师也颇费苦心,通过我会连、我会选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乘法算,并能正确写出乘法算式。这些巩固性、多样性、层次性的练习,符合二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整节课下来,我觉得有以下两点值得商榷:

1、从图中来,没有回图中去。课的伊始,刘爽老师很好的利用主题图,让学生发现了其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了数学问题。从而提炼出了3道题目的解决方式。但剩下的大多数时间,周老师都是根据算式理解含义,基本上没有再回到图中去。其实就2年级的小朋友而言,对抽象的算式的理解远难于对形象的图意的理解。

2、3×4与4×3的板书,混淆视线。这节是表内乘法的起始课,虽然很多小朋友已经知道有乘法这种计算,个别小朋友还会背乘法口诀。但是在意义的理解上还一知半解。课上,刘老师有意图的把3×4,4×3这两个算式写在上和下,然而在讲解这两个算式的意义时问题出现了,学生不知道哪个算式表示4个3,哪个表示3个4。我觉得在板书的书写上可以避免这种算式写在上下位置,或者提炼其他的数据作为素材。

1刘老师设计的这节课教学思路是很清晰的,通过学生特感兴趣的游乐园情景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列出......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篇四

本节课,周老师安排了简单活跃的拍手活动作为课前游戏,又出示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游乐园”情境进行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在课堂中周老师让学生经历了连加计算的繁琐,在理解完过山车中2+2+2+2+2表示5个2相加,周老师提问,如果20个2相加,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标准地列出了,2+2+2+2+……这时周老师适时地引入乘法计算。学生进行对比后,自然就体会到了乘法简便和快捷的优越性。让学生参与经历数学知识的呈现过程,了解新知产生的由来,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在练习上,周老师也颇费苦心,通过我会连、我会选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乘法算,并能正确写出乘法算式。这些巩固性、多样性、层次性的练习,符合二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整节课下来,我觉得有以下两点值得商榷:

1、从图中来,没有回图中去。课的伊始,刘爽老师很好的利用主题图,让学生发现了其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了数学问题。从而提炼出了3道题目的解决方式。但剩下的大多数时间,周老师都是根据算式理解含义,基本上没有再回到图中去。其实就2年级的小朋友而言,对抽象的.算式的理解远难于对形象的图意的理解。

2.3×4与4×3的板书,混淆视线。这节是表内乘法的起始课,虽然很多小朋友已经知道有乘法这种计算,个别小朋友还会背乘法口诀。但是在意义的理解上还一知半解。课上,刘老师有意图的把3×4,4×3这两个算式写在上和下,然而在讲解这两个算式的意义时问题出现了,学生不知道哪个算式表示4个3,哪个表示3个4。我觉得在板书的书写上可以避免这种算式写在上下位置,或者提炼其他的数据作为素材。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篇五

刘老师设计的这节课教学思路是很清晰的,通过学生特感兴趣的游乐园情景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列出加数相同的算式,比较、发现算式共同特点,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写一写的过程中体会有若干个相同加数相加时还用加法算式特别麻烦,从而引出乘法算式及意义,最后巩固练习。

就是整个教学过程显得零碎,每个大环节设计意图都很好,如果能把每个大环节整合一下,把问题集中在一个问题,学生能自己完成的就让学生自己完成,就不要老师领着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了,比如情境图可以综合成一个情境图,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肯定会说出其中一种游乐活动,“每架小飞机上有3人”“有5架小飞机”这时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提出问题:小飞机上共做了几个人?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其他的问题就可以直接放给学生,“你还能发现其他的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吗?这时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或者直接回答(放给学生并不一定是小组合作),学生应该能模仿刚才的例子提出其他的问题并列出算式。

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应该就是乘法的意义,而不仅仅是有加法算式简单的变成了乘法算式,要提升到----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就可以用乘法算式,在这个环节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多说一说,加深印象,比如,7×4表示什么,为什么用5×4?提出类似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及思考,加深学生的理解。所以说,在引导学生列出连加算式时,让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加法算式的特点,总结归纳出这些都是几个几相加的和,然后分别说一说其他算式都是几个几相加的和。如果学生直接列出乘法算式,老师应该紧接着问:你是怎样想的?通过学生的解释也可以引出乘法算式及意义,然后紧接着让其他学生也来说一说,最后再比较乘法算式和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发现,意图是通过比较观察体会乘法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要比用加法简便,在学生能想到乘法算式的前提下没有必要再回到100节小火车能乘多少人,什么悬念。

刘老师一直在强调“几个几相加的和,几是这个相同加数,有几个就乘几。”我认为不需要,因为新课标要求不再区分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的`前后位置。只要学生会分析是几个几相加了,那么没必要非得强调是“5×3”中5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最后应该提升到,有几个几就用乘法,不需要再结合加法算式,在具体情境中就能体现,比如,有三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能做6人,一共能做几人?就可以直接列式:3×6=18(架)。刘老师的板书设计特别好,字写得好,而且清晰能够很明确的表示出这节课的重难点。

刘老师的语言特别丰富,教态自然大方,值得学习,如果讲课时能走到学生中间那就更有亲和力了,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篇六

教学内容:教材48—50练习九的第5—11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乘法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熟记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正确读写乘法算式,并能熟练地用加法算得乘法的积及解决一些相关的数学实际问题。

2、让学生通过类通过合作学习、相互展示、相互交流,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兴趣,感受数学之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加深乘法的意义理解,能熟练地通过加法算得乘法的积。

教学难点:加深乘法的意义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提出目标。

1、找朋友。(用卡片出示)。

2+2+2=6        3+3+3+3=12。

2、出示学习目标:

(1)自主完成习题。

(2)在自主学习、互动展示中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熟记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正确读写乘法算式,熟练解决一些相关的数学实际问题。

二、互动交流,展示成果。

(一)自主完成练习,同桌互相展示。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48—49的5、6、7、8题(教师参与其中,相机帮助,重在收集学生不同的思维方法及错例,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探讨)。

2、同桌展示。

(二)全班展示,激发冲突。

1、全班展示,成果共享。(以小组为单位逐题展示)。

(1)算法展示。

a.第5题。

算式:5×33×5。

6×44×6。

(学生展示后,让学生读读所列的算式,并说说所列算式的意义)。

b.第6题。

算式:2×4 3×5 2×6(或6×2)。

c.第7题。

‘3+3+3+2’如有学生改写成‘3×3+2’的应予肯定和表扬。

‘4+4+4-4’如有学生改写成‘4×3-4’或‘4×2’的应予肯定和表扬。

d.第8题。

3个8相加,和是(24)。

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24)。

(这是两道相关联的填空题,学生展示后,让学生说说填得的数和两道题的联系,以进一步认识相同加数与乘法的关系)。

f.第9题。

学生列加法算式或用乘法算式都应给予肯定,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进一步加深对乘法意义理解。

(2)错例展示。

根据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时教师参与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让各小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均可进行质疑。

三、联系生活,拓展知识外延。

同学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乘法计算的问题,大家想不想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这样的问题呢?如:

(1)一辆小车有4个轮,3辆这样的小车一共有几个轮?用乘法怎样算?

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乘法算的例子?(学生同桌合作举例并在全班展示)。

老师也收集了有关的信息,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些乘法表示什么意思?

出示:a、一包铅笔的外包装(规格6支×2),你从这道算式中知道了什么?

b、一盒月饼,按3×2放置,猜一猜里面的月饼是怎样放的?

(学生同桌合作举例并在全班展示)。

(2)送信。

(学生同桌合作逐一分信后在全班展示,重点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3+3+5分不出去。)。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篇七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而且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这一节内容。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写法、意义与加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祛,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会读写乘法算式。

(3)口述乘法算式的意义。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其中识别相同加数是本节课的关键。

本节课教学设计从四导入手,导入新课、导学新知、导练、导总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起着带路人向导作用,学生困惑时给予启发,阻塞时给予点拨,上台阶时给予铺垫。攀登时,给予鼓劲。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地发现新知,探究新知。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本节课一开始从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看图,听录音,算一算本班捐款情况。这样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起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有用处,就容易激发兴趣。然后设疑,问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这种困难?”让学生产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从而导入新课,学生跃跃欲进,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为探求新知创下良好的开端。

叶圣陶先生曾说:”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

例1的教学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师生共同摆红花,教师指导写乘法算式。第二个层次是让学生自己摆方块,尝试写乘法算式。第三个层次是学生看图说留意,独立写乘法算式:这样由“扶”到“放”,逐步让学生探究新知。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是先由教师指导写算式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小组交流小结写乘法算式的方法。"一看、二数",到运用"一看、二数"的方法让学生独立写乘法算式。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地位,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同时,在由“扶”到“放”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比较到动口说一说,概括出乘法的含义,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思维品质,促进思维的发展。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本节课的练习有两个层次,第一个是基本练习,是让学生看图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使学生初步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乘法算,并能正确写出乘法算式。第二个层次是综合练习。形式上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新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新课前提出的那几个学习目标进行总结,这种总结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学习方法的总结。这样由新课开始想学什么到结束时回忆总结学会什么,这种做法,对整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帮助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同时,增强学的目标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思考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

(1)让学生看图,听录音,从本班具体捐款的事实中算出本班捐款的情况,产生下列三道连加的算式:

2十2十2=6

3+3+3+3=12

5+5+5+5+5+5=30

(2)师:刚才解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

从中揭示知识生长点,为认识乘法作知识迁移。

(3)导新:有一种方法比较简便,只要一步就可以解答,同学们想不想学?这种方法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揭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篇八

本节课我将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学情三方面来叙写学习目标。

1、基于课程标准。

2、基于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是乘法学习的起始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直接基础,也对今后学习表内乘除法及多位数乘除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基于学情。

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对乘法并不太陌生,甚至还有少部分学生能背出乘法口诀,但对于什么是乘法,乘法的作用是什么,意义是什么,乘法和加法是否有关系,学生不太清楚。这就需要给学生搭建认知的`桥梁,创设具体、形象、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通过学生自己的探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新的知识。

学习目标的叙写。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制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思考、交流,会列出同数连加算式,会把同数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能说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通过观察,认识乘号,会正确地读出乘法算式。

学习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学习难点:探究乘法的意义。

二、说评价任务。

1、通过观察情境图能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列出加法算式,把加法算式归纳为几个几,会用乘法算式表示,并能说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结合乘法算式,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三、说学习流程:

为了达成学习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努力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在此学习流程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好奇心强,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景十分必要。为此,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认真观察游乐园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第二步:从图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第三步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1、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

2、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3、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

这样设计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我也有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主动思考、提问题的好习惯。

环节(二):探究新知,渗透意义。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为了达成目标,突出重点,为此,我分三步进行教学的:

活动一、教学例1,感受同数连加。

第一步:老师引导学生先解决小飞机里有多少人?的问题。

出示课件学生再认真观察小飞机里的数学信息独立思考列出同数连加算式。

教师板书:5个33+3+3+3+3=15。

教师提问几个3相加?这里的3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突出个数和相同加数。

第二步:知识迁移,用上述方法解决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教师板书:

4个66+6+6+6=24。

7个22+2+2+2+2+2+2=14。

教师提问每个算式都是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6、7、2分别表示什么?再次突出个数和相同的加数。为改写乘法做很好的铺垫。

活动二、学习读写乘法算式。

第一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小组讨论、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每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教师直接说出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我们就可以用乘法来计算。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第二步:引导学生分析最后一个加法算式:加数都是几?有几个2相加?得多少?

学生回答,师边板书边总结:7个2相加就可以写成7×2=14,或2×7=14。教师提问算式中的2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教师小结加数相同的加法改乘法必须是用相同的加数和个数相乘。

第三步:认识“×”并教学乘法算式的读法。(教师范读、指名读、同桌互读)。

第四步:知识迁移学生根据以上方法列出下面几组乘法算式并读出。

环节(三)闯关比赛,巩固新知。

第一关、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写出乘法算式,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做一做第一题)。

第二关、看图填一填(做一做第二题)。

第三关、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做一做第三题)。

第四关、读一读(练习九第四题)。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巩固新知、理解乘法意义,我将练习设计成了学生喜爱的比赛形式,淡化了“练”的痕迹,这样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乐在活动”中。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篇九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

3.体验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个性化学习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4.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加法和乘法间的转化。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一、创设情景。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刘谦的魔术表演吗?魔术表演不仅非常神奇,在魔术表演的过程中还隐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隐藏在魔术表演中的数学问题。

2.学生观察信息窗,搜集有关信息。

师:从舞台上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师:看魔术师的表演,你能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根据信息提出的数学问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

2.初步感知加法算式的繁琐:魔术师变出了这么多宝葫芦,在列式计算时你有什么感觉?

初步思考:魔术师如果变得串数更多呢?比如8串呢?

3.明确探究问题。

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在板书时,老师故意写成9个5相加。

学生发现老师的错误后帮助找出写错的原因。

4.小组合作交流,创造数学符号。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学生讲述自己创造方法的想法,然后大家来比较每种写法的优点。

5.引入乘法。

8×5=40或5×8=40

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意义和读法。

引导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

学生交流。

师生小结: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另一个因数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师生一起用手势表示从加号到乘号的过程。

进一步让学生明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练习拓展,巩固新知

练习1:根据魔术师的表演把写出的加法算式改写出乘法算式。

练习2:寻找生活中的乘法。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1)一星期有7天,3个星期有()天。

(2)我们每天在学校的时间大约是6小时,一周(过双休)在校学习时间大约是()小时。

这两个题目可以说是拔高的题目,仍有大部分的同学做对了,但也有老师讲解完还是不明白的同学,还需多进行生活实践类题目的指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