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模板19篇)
- 上传日期:2023-11-11 13:54:54 |
- ZTFB |
- 9页
宽容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不要过多引用他人观点和言论,要注重表达个人的思考和观点。创造性地运用以下总结范文中的思路和表达方式,可以让您的总结更出彩。
折线统计图篇一
信息社会已经到来,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将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本课正是基于这一理念,选择具有丰富现实背景的学习材料,学生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后,在应用部分设置了分析数据、处理信息的练习题,以培养学生根据数据、图像分析事物并作出合理推断的能力。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能分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图像分析、判断、预测问题结果或趋势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并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1)某电影院上月各类影片观众人数统计图。
(2)新芽书苑2000年3月第一星期故事书销售情况统计图。
2、提问:你已知道了条形统计图的哪些知识?
3、现实生活中还有另一种统计图,你见过吗?出示:折线统计图。
(1) 上虞电影院2000年(1~6)月观众人数统计图。
(2) 百官镇一农户96~2000年人均收入统计图。
1、四人小组讨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2) 这两类统计图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3、从折线统计图上我们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吗?还能了解到什么?
1、你认为哪幅条形统计图用折线统计图来绘制更合适?
2、小组讨论:把这幅条形统计图绘制成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办法?
a、小组讨论 b、汇报 c、提问:绘制的关键是什么?
3、学生尝试绘制。
(1) 出示“我们的调查资料”。
(2) 想一想,哪几组数据用折线统计图绘制比较合适?
(3) 请选择其中一组数据绘制。
(4)小组交流绘制情况,分析增减变化的情况,并推断发展趋势。
(5)大组交流绘制情况,并纠错。
1、出示:李军(住院)的体温变化情况统计图,提问:看图后,你能推断出什么?
2、出示:百官镇一农户96~2000年人均收入统计图。
思考:a、看图后你有什么感受?
b、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对比练习:
(1)出示:“吉祥鞋店2000年凉鞋、棉鞋销售情况统计图”。
思考:a、两种鞋的销售趋势分别怎样?
b、你有什么建议?
(3) 出示:两家游泳衣专卖店的销售情况统计图。
思考:a、比较这幅图,说说哪一幅比较符合我们的生活实际?
b、猜猜为什么乐乐专卖店会有这样的销售现象。
你又有什么新收获?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折线统计图篇二
(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明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差距和变化趋势。并借助此情景让学生认识了解什么是人口老龄化,人口自然增长数和人口负增长这些专业词语。
(2)、技能目标――会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在提供的表格中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绘完整。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人口老龄化情景教学以及联系设计引导学生了解国情并关注国情,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经历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以及分析、判断、推理的过程。
体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及其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先后认识了那几种统计图?
生: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师:条形统计图中你认识了哪几种?
师:如果把我们所学的相关知识梳理一下,这个位置可能是什么?(师指ppt)
生:单式折线统计图
师:如果有单式折线统计图,它与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它自身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带着这些疑问我们继续今天的学习。
二、合作学习
探索新知
师:同学们喜欢看摄影展吗?
(喜欢)老师也特别的喜欢,有一组图片深深的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们一起看……这些图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关于……(老人)
生: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7/100
师:影响人口老龄化的因素有哪些呢?
生: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
师:我们怎么知道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数据变化呢?
生:做调查
整理)
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师:这两幅图有什么异同之处呢?
生:看标题知内容不同
生:出生人口数增长幅度大
死亡人口数增长幅度小
生: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都呈上升趋势
生:两幅图的横轴和纵轴相同
师:你能观图快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吗?
20xx年上海的出生人口数是多少?20xx年上海的死亡人口数是多少?(这两问题学生很快都回答出来而且答案一致)
哪一年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差距最大?(学生回答的慢也不一致)
师:怎么不一致了呢?这个问题你回答起来有什么感觉?
生:需要上看一眼下看一下对比数据,有些麻烦。(引起认识上的困难,引导学生寻找方法)
师:有什么解决办法让我们看起来简便吗?
生:可以合并
生:满足,横轴和纵轴一样
师:同学们会自己合并吗?请同学们同位合作,一个同学负责收集原始数据,一位同学负责画图。
同位合作画图
选择有代表性的三幅图进行展示
a没有标题
师:你有什么建议吗?
b没有图例
师:你能看清楚这幅图表示的信息吗?
生:缺少图例
师:如果想要清楚的表示两种不同的信息,我们该如何选择图例呢?
生:用不同线段区分
生:用不同的颜色区分
c
出示一幅完整的统计图
有标题
有图例
标清图例……
师:现在再看哪一年的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差距最大?(20xx年)你有什么感觉?(方便,快)
师:(出示复式
和两幅单式)那对比一下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生:便于比较两组数据
师总结并板书:并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差距和变化趋势
师:仔细观图,你能回答这几个问题吗?(ppt)
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发言卡的方式讨论
小组汇报
全班交流
上海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整体都呈上升趋势
出生人口数上升明显,死亡人口数上升不明显
从部分看有时上升有时下降,数据是不稳定的
每年的出生人口数都小于死亡人口数
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数据差距逐渐缩小
师:从专业的角度讲,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差距叫做人口自然增长数,图中出生人口数比死亡人口数少时,这是人口负增长现象,所以上海的老龄化现象尤为严重,从19世纪70年代末就已经出现人口老龄化了。
师:所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就是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差距和变化趋势(板书邮电,再次强化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再结合全国的数据统计表有什么共同的规律?
生:差距都是越来越小
师:那我们预测一下未来几十年中,我们全国也有可能出现人口负增长现象。
通过分析判断
推断结论(板书)我们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达到未雨绸缪。(回顾整个制作到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图预测未来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
收获提升
师:关于复试折线统计图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啊?
1,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服务与我们的生产,方便我们的生活。
2.标题可能是什么,会分析。
如果你是商场经理你有什么打算?
少进日产或不进日产的,发扬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谈收获
实践作业
把自己的语数英成绩做成复试折线统计图,方便今后的学习。
折线统计图篇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页的例4,第72页的“做一做”的题目和练习十六的第l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具准备:复习用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例4的复式统计图和“做一做”的复式统计图。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教师出示复习题:下面是某市1997年上半年每月降水量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某市1997年上半年月降水量统计图。
1997年8月制。
单位:毫米。
先让学生观察统计表和统计图,相互提问和回答问题。
学生甲:哪个月的月降水量最多?是多少毫米?
学生乙:6月份的降水量最多,是135毫米。
学生甲:哪个月的月降水量最少?是多少毫米?
学生乙:3月份的降水量最少,是35毫米。
学生甲:哪两个月之间的降水量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毫米?
学生乙:二月与三月之间下降得最快,下降了13毫米。
学生甲:哪两个月之间的降水量上升得最快?上升了多少毫米?
学生乙:三月与四月之间上升得最快,上升了50毫米。
二、新课。
1.教学例4。
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请大家阅读教科书第71页上统计表中的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市无线电一广、工厂产值增长情况统计图。
(1989年一1997年) 1998年1月制。
无线一厂。
无线二厂。
(在下页)。
单位;万元。
间隔都应该留出2个长度单位;1996年到1997年,经过一年,间隔应该是1个长度单位。)。
教师指出:只有每一年留的间隔相同,画出的统计图才能正确地表示出产值增长的情况。大家按照教科书上给出的无线电二厂的数据,根据图例自己画出无线电二厂产值增长的折线。巡视时,教师注意观察学生描点是否准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完后,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统计图(如上图),让学生进行订正。
对于画图有错误的学生、要让他们找出出现错误的原因,并改正。然后教师让学生对照统计图回答问题。
(1)哪个厂的工业产值增长得快?(无线电一厂。)。
(2)哪一年的工业产值增长得最快?(1996年一1997年)。
2.做教科书第72页上“做一做”的题目。
教师让学生自己读数据、描点、连线。巡视时,教师注意观察学生做题情况,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做完后,教师出示下页图,让学生集体订正。
三、小结。
教师:单式和复式两种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是一样的,只是复式折线统。
计图要用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折线表示。
四、作业 。
1.阅读教科书第71—72页上的内容。
2.做练习十六的第5、7题。
折线统计图篇四
信息社会已经到来,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将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本课正是基于这一理念,选择具有丰富现实背景的学习材料,学生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后,在应用部分设置了分析数据、处理信息的练习题,以培养学生根据数据、图像分析事物并作出合理推断的能力。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能分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图像分析、判断、预测问题结果或趋势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并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一、引入:
1、出示:条形统计图
(1)某电影院上月各类影片观众人数统计图
(2)新芽书苑20xx年3月第一星期故事书销售情况统计图
2、提问:你已知道了条形统计图的哪些知识?
3、现实生活中还有另一种统计图,你见过吗?出示:折线统计图。
(1) 上虞电影院20xx年(1~6)月观众人数统计图。
(2) 百官镇一农户xx~20xx年人均收入统计图。
二、展开:
(一)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1、四人小组讨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2) 这两类统计图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2、结合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归纳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从折线统计图上我们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吗?还能了解到什么?
4、结合课本进一步深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
1、你认为哪幅条形统计图用折线统计图来绘制更合适?
2、小组讨论:把这幅条形统计图绘制成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办法?
a、小组讨论
b、汇报
c、提问:绘制的关键是什么?
3、学生尝试绘制。
(1) 出示“我们的调查资料”。
(2) 想一想,哪几组数据用折线统计图绘制比较合适?
(3) 请选择其中一组数据绘制。
(4)小组交流绘制情况,分析增减变化的情况,并 推断发展趋势。
(5)大组交流绘制情况,并纠错。
三、应用
1、出示:李(住院)的体温变化情况统计图,提问:看图后,你能推断出什么?
2、出示:百官镇一农户xx~20xx年人均收入统计图。
思考:
a、看图后你有什么感受?
b、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对比练习:
(1)出示:“吉祥鞋店20xx年凉鞋、棉鞋销售情况统计图”。
思考:
a、两种鞋的销售趋势分别怎样?
b、你有什么建议?
(3) 出示:两家游泳衣专卖店的销售情况统计图。
思考:
a、比较这幅图,说说哪一幅比较符合我们的生活实际?
b、猜猜为什么乐乐专卖店会有这样的销售现象
四、总结
你又有什么新收获?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五、课外作业
折线统计图篇五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26、127页的内容及第129一131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3题。
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一、导入。
投影出示第xxx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的统计表。
学生回忆并回答,师生达成共识,可以利用折线统计图把数据表示出来。
提问: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师生共同完成两个国家所获金牌的折线统计图,然后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
问:统计图的两个轴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二、教学实施。
学生思考,并说出可以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个。
现在大家自己动手完成教材127页的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统计图。
2、提问:观察、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试总结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比较容易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画出图例。
3、现在有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咱们就可以方便地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了。引导学牛回答教材第126页例2中的问颗,从而讲一步认识到从两条折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中国获得金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韩团则趋于平稳。
4、指导学牛异成教材第129负练习二十五的第l题。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得出7一15岁的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随着翎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岁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稳,增长速度比男生慢。
5、看完了亚运会,我们再去看一看学校的运动会。运动会上有一个项目——1分钟跳绳子比赛。有两位同学为了参加学校的运动会,提前10天进行了训练,对每天的成绩做了记录,大家看教材第128页中的统计表,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全班讨论第四问,对学生的发现给予肯定。
李欣和刘云跳绳的成绩都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但上升的情况不同。李欣是稳步提高,刘云忽高忽低;李欣最后四天的成绩呈上升趋势并且比刘云好,而刘云最后四天的成绩不如自己前几天的最好成绩。由此可以预测李欣的比赛成绩可能会超过刘云。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29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题。
通过比较发现某地区7~15岁的男、女生平均身高都在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岁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缓,增长速度要比男生的速度慢。第二个问题是开放式的,让学生通过对自己身高与平均值的比较,体会到统计对生活的实际指导意义。
2、完成教材第129页练习二十五的第2题。
根据甲乙两地的气候特点,选择乙地比较适合树莓的生长。“五一”黄金周时由甲地去乙地旅游,应准备一些厚一点的衣物。
3、完成教材第130页练习二十五第3题。
陈明的体重在13~14岁间增长幅度最大,而且他的体重始终都高于标准体重。
4、完成教材第130页练习二十五的第4题。
a牌彩电销售量逐渐降低,而b牌彩电的销售量在逐步提高并超过了a牌彩电的销量,根据这种变化趋势帮助商场经理做出决策,应加大b牌彩电的进货量同时降低a牌彩电的进货量,以保证比较稳定的销售额。
小组进行讨论,两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更合适?为什么?
(1)适合用条形统计图不用研究变化趋势,可以用条形统计图。
(2)适合用复式折线统计图,因为通过比较,可以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大,外出参加旅游的人数就越多。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交流,老师提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作用有什么不同?
小结:条形统计图不较容易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很快比较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通过学习知道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容易看出两个数据的变化情况,并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遍,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简单的实物投影已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利用自制课件或网页来辅助教学。可今天这节课,我却认为用实物投影仪来辅助教学相对于制作课件而言要高效。教学由统计表引入,当说明要看出两个国家各届金牌数的变化情况时,学生们很快想到了制作折线统计图,这时可以请两名学生在两幅单式统计图中分别中韩两图获金牌情况统计图(注意:发给两位学生的油性笔颜色必须不同)。然后,请学生观察统计表回答哪一届亚运会两国金牌数量相差最少时,学生们发现手拿两幅图进行比较很庥烦,顺理成章地引出把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这时,教师将学生的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重叠在实物投影仪上,新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快速就制作成功了。此时,适时追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两条折线哪条代表中国、哪条代表韩国?谁能想个办法让大家一看都明白呢?”从而自然过渡到补充图例。这样的教学设计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参与(统计图由学生手工制作),又使媒体的使用达到突破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同时与制作课件相比更省时、高效。
折线统计图篇六
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格式和作用。
1、进一步了解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格式和作用,会根据条形和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有关的问题。
2、能掌握绘制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方法,能独立绘制条形和折线统计图。
投影仪、自制投影片、小黑板。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一、揭题。
二、展开。
1、投影出示p63练习第1题的统计表。
先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画法,再回答表后问题。
(1)20xx年与1991年相比,哪些行业的人数增加了?哪些行业的人数减少了?
(3)结合这个地区的总人口是增加还是减少?写理由。
2.尝试画条形统计图。
3、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完成下图(第2题)。
投影出示p63练习四第2题。
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请学生说说是画什么统计图?
(1)学生自己试一试,完成统计图。
(2)学生交流互评。
(3)教师小结。
三、巩固。
练习基本练习题。
四、总结。
五、作业。
折线统计图篇七
2.提高学生的制图能力。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读懂折线统计图,届时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感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个学段的学生制图能力较差,本节课学生已经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绘制统计图,提高制图的能力。
学生分组合作,动手实践。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引入。
1、出示114页第4题的病人体温记录折线图。
2、小结:这也是一种统计图,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折线统计图。
1.学生分组观察讨论: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制作步骤。
1、看一看: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2、比一比: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师小结:定宽度、描点、连线、标数量。
2、请把收集到的折线统计图拿出来,说说你是从哪里收集到的,图中表示什么内容?
2、展示交流:每个组推荐一份较好的在全班交流展示。
三、小组合作动手制作。
老师也在生活中去调查收集了许多资料。
1、北京地区近六年来的年降水量统计表。
2、北京2003年各季度旅游人数统计。
3、北京2004年各季度旅游人数统计。
评一评:在小组内会轩昂评一评看谁制作的折线统计图最正确、美观。
想一想:你制作的折线统计图中,能向别人传递哪些信息?
全班展示、评价。
收集了许多资料,例降水量统计表,旅游人数统计图。
四、小结师总结本课学习情况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定宽度、描点、连线、标数量。
折线统计图篇八
教学目标:。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98~xx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
98。
99。
00。
01。
02。
03。
人数(万人)。
3
4
6
8
8
10。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98~xx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98~xx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条形统计图’。
制作前先让学生说说每格表示几个单位然后再制作统计图。
2.小组交流作品,复习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相关信息“制作步骤、特点”
a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三、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师演示“98~xx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折线统计图”,学生观察。
师: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
师和生一起分析折线统计图,教师演示其中的一个数据的画法,让生知道是这张统计图是如何画的。
师:你们对比这两个统计图,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结:。
教师把两种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出来。
师: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观察参加科技发展人数的变化情况,并谈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四、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中p109的问题解答;。
2.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一小题的问题解答;。
五、小结评价。
六、作业:新学案。
折线统计图篇九
xxx。
1、知识能力目标: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过程方法目标: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
重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弄清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学习。
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到什么地方玩?那你们去过科技馆吗?多去参观科技展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科技馆的工作人员想了解1998~2003年昆明市中小学生参加科技展的人数情况,于是做了一份统计图。
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
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二)、探究新知。
1、为了更明显的看出各年参观科技馆的人数增减情况,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
说一说它的.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
统计图上的各点又表示什么意思?
小组讨论:
(1)、中小学生参加科技展的人数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小组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师带领学生从点和线两方面分析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问:在折线统计图中我们是用什么来表示数据?(板书: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我们明明用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它却叫做折线统计图你,说明这些线段中肯定藏着一些奥秘。
师问: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里面的各条线段,它们有什么作用?
(板书: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请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最后师再带领学生小结。
4、生活中很多方面都会用到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见过什么地方用到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起来说。
(三)、巩固应用。
练习十九第1题。
先观察折线统计图,再说一说从中获得哪些信息,最后完成问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作业。
课本115页第6题九、板书设计:折线统计图点数量的多少线数量的增减变化。
上升——增加水平——不变下降——减少。
略
折线统计图篇十
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1、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2、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投影。
一、导入。
提问:在统计中,我们已学习过哪些统计量?(学生回忆)指出:前面,我们已经对平均数、中位数等一些统计量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实施。
1、出示教材第122页的例1。
提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进行汇报。
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
(1)算出平均数是1.475,认为身高接近1.475m的比较合适。
(2)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485,身高接近1.485m比较合适。
(3)身高是1.52m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52m左右比较合适。
2、老师指出:上面这组数据中,1.52出现的次数最多,是这组数的众数。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3、提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学生比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交流。
老师总结并指出: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它们描述的角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在具体问题中,究竟采用哪种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来确定。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的建议。
5、完成教材第124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2、3题。
学生独立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集体交流。
三、思维训练。
小军对居民楼中8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进行了抽样调查,情况如下表。
(1)计算出8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数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以使用计算器)。
(2)根据他们使用塑料袋数量的情况,对楼中居民(共72户)一个月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作出预测。
折线统计图篇十一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26 、127 页的内容及第129 一131 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3 题。
1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一、导入
投影出示第xxx 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的统计表。
学生回忆并回答,师生达成共识,可以利用折线统计图把数据表示出来。
提问: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师生共同完成两个国家所获金牌的折线统计图,然后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
问:统计图的两个轴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二、教学实施
学生思考,并说出可以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个。
现在大家自己动手完成教材127页的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统计图。
2 、提问:观察、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试总结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比较容易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画出图例。
3 、现在有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咱们就可以方便地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了。引导学牛回答教材第126 页例2 中的问颗,从而讲一步认识到从两条折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中国获得金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韩团则趋于平稳。
4 、指导学牛异成教材第129 负练习二十五的第l 题。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得出7 一15 岁的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随着翎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 岁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稳,增长速度比男生慢。
5 、看完了亚运会,我们再去看一看学校的运动会。运动会上有一个项目――1分钟跳绳子比赛。有两位同学为了参加学校的运动会,提前10天进行了训练,对每天的成绩做了记录,大家看教材第128页中的统计表,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全班讨论第四问,对学生的发现给予肯定。
李欣和刘云跳绳的成绩都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但上升的情况不同。李欣是稳步提高,刘云忽高忽低;李欣最后四天的成绩呈上升趋势并且比刘云好,而刘云最后四天的成绩不如自己前几天的最好成绩。由此可以预测李欣的比赛成绩可能会超过刘云。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29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题。
通过比较发现某地区7~15岁的男、女生平均身高都在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岁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缓,增长速度要比男生的速度慢。第二个问题是开放式的,让学生通过对自己身高与平均值的比较,体会到统计对生活的实际指导意义。
2、完成教材第129页练习二十五的第2题。
根据甲乙两地的气候特点,选择乙地比较适合树莓的生长。“五一”黄金周时由甲地去乙地旅游,应准备一些厚一点的衣物。
3、完成教材第130页练习二十五第3题。
陈明的体重在13~14岁间增长幅度最大,而且他的体重始终都高于标准体重。
4、完成教材第130 页练习二十五的第4 题。
a牌彩电销售量逐渐降低,而b牌彩电的销售量在逐步提高并超过了a牌彩电的销量,根据这种变化趋势帮助商场经理做出决策,应加大b牌彩电的进货量同时降低a牌彩电的进货量,以保证比较稳定的销售额。
小组进行讨论,两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更合适?为什么?
(1)适合用条形统计图不用研究变化趋势,可以用条形统计图。
(2)适合用复式折线统计图,因为通过比较,可以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大,外出参加旅游的人数就越多。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交流,老师提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作用有什么不同?
小结:条形统计图不较容易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很快比较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通过学习知道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容易看出两个数据的变化情况,并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遍,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简单的实物投影已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利用自制课件或网页来辅助教学。可今天这节课,我却认为用实物投影仪来辅助教学相对于制作课件而言要高效。教学由统计表引入,当说明要看出两个国家各届金牌数的变化情况时,学生们很快想到了制作折线统计图,这时可以请两名学生在两幅单式统计图中分别中韩两图获金牌情况统计图(注意:发给两位学生的油性笔颜色必须不同)。然后,请学生观察统计表回答哪一届亚运会两国金牌数量相差最少时,学生们发现手拿两幅图进行比较很庥烦,顺理成章地引出把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这时,教师将学生的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重叠在实物投影仪上,新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快速就制作成功了。此时,适时追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两条折线哪条代表中国、哪条代表韩国?谁能想个办法让大家一看都明白呢?”从而自然过渡到补充图例。这样的教学设计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参与(统计图由学生手工制作),又使媒体的使用达到突破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同时与制作课件相比更省时、高效。
练习二十五第2题的第2小题,问这种植物适合在哪个地方种植,绝大多数的学生百思不得其解,还有的学生吵嚷着说“题目出错了”。原来,他们只会顺着1至12的顺序找,而不会跨年度思考。悲哀呀!学习了五年的数学,而且全班近半数学生在校外参加培优,可思维居然如此僵化,这是应试,也是我教学中没能将数学与生活实际很好的结合。
折线统计图篇十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75页,例题,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会到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解读折线统计图,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媒体: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统计的知识(统计表和统计图)学过哪些统计图呢谁来说说这两种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和特点各是什么以前我们已经学过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题.
2,观察分析.
3,进行比较.
如果比较两个城市2003年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你打算怎么办用这样的方法比较,能解决问题吗你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出示复式折线统计图.
指出:把这量幅折线统计图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新的折线统计图了.知道它叫做什么吗(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完整课题.
4,进行观察.
6,归纳小结.
三,练一练。
1,看图并在小组中交流问题.
从12岁到几岁之间女生比男生平均身高高一些。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三第1题.
独立完成画图.
五,课题小结。
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不仅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折线统计图篇十三
《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数据并制成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的一种新的统计图。
基于以上认识,把《折线统计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3、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相山公园图片。
师:知道这是哪儿吗?看到这些画面你想说点什么?
预设生:人多、人山人海………。
2、由统计表提出问题。
预设生:统计表,条形统计图……。
仔细观察,你能从统计表中知道些什么?
学生回答。
师:老师这儿还带来了一个问题,在相邻的两个年份()年到()年浏览人数增加最快?(课件出示)。
质疑:我们能不能不计算,换一种方式就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年到()年人数增加最快?
出示条形统计图,提问:这幅统计图是用什么表示每年浏览的.人数?这也不能很直观的看出哪年到哪年人数增加最快.
师:我在公园里还看到这样一幅统计图(出示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师:在这幅统计图中,横轴代表什么?纵轴代表什么?
每一年的浏览人数在这幅统计图中都能找到吗?
这幅统计图是通过什么来表示每年的浏览人数的?(点)师板书:点。
2、深入探究。
折线统计图篇十四
折线统计图。
教科书第108~109页以及练习十九第1题。
1、知识能力目标: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过程方法目标: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
重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弄清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学习。
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到什么地方玩?那你们去过科技馆吗?多去参观科技展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科技馆的工作人员想了解1998~20xx年昆明市中小学生参加科技展的人数情况,于是做了一份统计图。
出示条形统计图。
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
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二)、探究新知
1、为了更明显的'看出各年参观科技馆的人数增减情况,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
出示折线统计图(板书标题:折线统计图)
说一说它的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
统计图上的各点又表示什么意思?
2、分析折线统计图
小组讨论:(1)、中小学生参加科技展的人数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2)、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小组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师带领学生从点和线两方面分析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问:在折线统计图中我们是用什么来表示数据?(板书: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我们明明用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它却叫做折线统计图你,说明这些线段中肯定藏着一些奥秘。
师问: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里面的各条线段,它们有什么作用?
(板书: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3、出示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请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最后师再带领学生小结。
4、生活中很多方面都会用到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见过什么地方用到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起来说。
(三)、巩固应用
练习十九第1题
先观察折线统计图,再说一说从中获得哪些信息,最后完成问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作业
上升――增加 水平――不变 下降――减少
略
折线统计图篇十五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06~107页的内容及第109~110页练习二十六的第4~9题)。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统计的理解。
投影片,小黑板、等。
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1课时
投影出示课本第106页例2的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见课本图形)
观察两图中数据,你得到了哪些数据?
怎样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上海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呢?
生答:我们可以把这两幅图画到一起就好比较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
1.怎样才能更清楚地表示出两条不同的折线呢?
教师用电脑演示画图过程(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并用图例说明)。
2.学生在课本中画出死亡人口折线后。提问: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着重强调要用不同的线段来分别连结两组数据中的数。也就是制作复式统计图时,先要画出图例。
3.引导学生回答教材例2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认识到两条折线变化的趋势。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六第4题。
这题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复式折线统计图。练习时,教师让学生结合甲、乙两地月平均气温的复式统计图,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包含的.信息,从而了解甲乙两地的不同气候特点,然后由学生解决3个问题,再全班反馈。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六第5题。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得出7~15岁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岁之后的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稳,增长速度比男生慢。
3.课余时间完成第6题。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会画复式折线统计图,而且还能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得许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复式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篇十六
预设目标:
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难点,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今天我们要它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可以清楚而直接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例如,某玩具厂xx年上半年产量情况如下表。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
(1)图中统计的内容是什么?
(2)哪个月的产量最低?哪个月的产量最高?
二、探究。
(1)学生回忆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产量(万只)。
2、5。
2、8。
3、8。
4、5。
3、5。
3
(2)找出制作折线统计图与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归纳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步骤,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1)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2)在横向射线上确定表示月份的竖线之间的间隔,画出与之垂直的竖线;在纵向射线上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3)根据数据的大小,在图上描出各点。
三、小结。
1、看书回忆,学生小结。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
五、布置作业。
折线统计图篇十七
教科书第62~63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十三第1~4题。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认识,知道的特点。
2.了解制作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练习十三第2题,使学生知道我国人均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渗透国情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人民的卓越智慧,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增强审美意识。
二、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知识迁移类推,学习新知。
三、教学重点。
掌握制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四、教学难点 。
五、教具学具准备、条形统计图的投影片各一张、图纸一张(长8厘米,宽6厘米)。
六、教学步骤 。
(一)铺垫孕伏。
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图。板书课题:
(通过复习,不仅唤起了学生对旧知的回忆,而且还为学习新知识作了孕伏。)。
(二)探求新知。
1.介绍的特点。
(1)介绍的特点。
(出示的投影片)。
教师: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再打出条形统计图的投影片)认真观察,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异同点?
(通过出示投影片,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进而通过比较与条形统计图的异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的认识,为学习制作打下了基础。)。
2.教学制作的方法。
出示例3:指名读出例3中统计表中各数据,师边引导边教学制作步骤。
教师述: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与制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基本相同,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教师:想一想,制作统计图的第一步干什么?指名说后,师出示画好的图纸。(水平射线长6厘米,垂直射线长4厘米。)。
(2)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的间隔。
师:指名说出制条形统计图第二步干什么?
生:适当分配各直线条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师:是描出各个点,应当怎样做?
生: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间的间隔。
师:原来统计表中有几个月份?(12个月份)在水平射线上如何划分?
师:请一名学生到前面量一量图纸中射线的长度。(水平射线长6厘米。)。
师:水平射线长6厘米,根据统计表中有12个月份,在水平射线上画多少等份?(13等份)。
这里用0.4厘米宽的距离表示一个年份,教师完成下图:
(3)在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教师:指名说出第三步干什么?问:这一年中最高的月平均气温是多少?(32.5)。
教师:垂直射线长4厘米,应如何划分?(在垂直射线上画7等份,每份大约0.5厘米)每一份表示5。
在垂直射线的箭头上方注明单位,教师完成下图:
(4)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教师:第四步干什么?生答后,指名到前面试着画一画,师加以帮助,画成像教科书第62页那样的。
(5)在图纸上方写上统计图的标题,注明制图日期及制图人姓名。
(有了制条形统计图的基础,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容易把学过的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中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图的4个步骤真正体现了学生参与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3.引导学生看图分析。
(1)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低?(八月份的平均气温最高,二月份的平均气温最低。)。
(2)哪两个月平均气温上升最快?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三、四月的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十、十一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
(3)和条形统计图哪个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的方法,知道了它与条形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谁能说说制作关键要注意什么?(关键要注意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七、随堂练习。
1.完成“做一做”,让学生自己画在书上,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换检查,并说明这个服装店销售量变化的情况(总趋势是上升的)。
3.练习十三第1题(通过这道练习,使学生学会看)。
某地2000年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的统计图。
2001年2月制。
折线统计图篇十八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2、123页的内容及第124、125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2、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教具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在统计中,我们已学习过哪些统计量?(学生回忆)指出:前面,我们已经对平均数、中位数等一些统计量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实施。
1、出示教材第122页的例1。
提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进行汇报。
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
(1)算出平均数是1.475,认为身高接近1.475m的比较合适。
(2)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485,身高接近1.485m比较合适。
(3)身高是1.52m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52m左右比较合适。
2、老师指出:上面这组数据中,1.52出现的次数最多,是这组数的众数。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3、提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学生比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交流。
老师总结并指出: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它们描述的角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在具体问题中,究竟采用哪种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来确定。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的建议。
5、完成教材第124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2、3题。
学生独立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集体交流。
小军对居民楼中8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进行了抽样调查,情况如下表。
(1)计算出8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数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以使用计算器)。
(2)根据他们使用塑料袋数量的情况,对楼中居民(共72户)一个月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作出预测。
折线统计图篇十九
1、认识及其特点,了解制作的一般方法。
2、会在有横轴和纵轴的方格图上根据数量多少描点、连线。
3、看懂,能根据中数据及其变化情况作数量的简单分析。
4、体会统计在生活里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培养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
看懂,能根据中数据及其变化情况作简单分析。
1、让学生收集一至五年级第二学期自己的体重情况,并制成统计表;
2、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画有横轴和纵轴的方格图;3、制作本节课课件。
一、复习辅垫。
问:这是一幅什么统计图?
它用什么表示每个月的降水量的?有什么特点?
二、初步认识,引入新课。
1、教师叙述:后来,小明把它改成这样一幅统计图——(多媒体出示例题)。
问:这幅统计图与刚才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这幅统计图叫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
1、师生共同制作图。
(1)师生共同边说教师边用多媒体演示至画好横轴、纵轴、网格后的图。
(3)问:怎样连线?(突出“顺次”,教师用多媒体演示连线过程。)。
(4)制好后检查。
问:从这幅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3、归纳的特点。
请你说出的特点。
问:小明为了表示2000年降水量变化的情况选用哪一幅统计图比较好?
四、巩固练习。
1、(1)根据自己收集的一至五年级第二学期的体重制成折线统计图。
(2)画完后相互交换检查。
(3)同桌根据自己制成的折线统计图相互说说自己的体重变化情况。
(1)指导学生看图。
(2)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3)这幅折线统计图与我们前面见到的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指出:在实际运用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制作折线统计图。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深化拓展。
(1)学生先独立分析。分析完后口答,并说明理由。
(2)指出:这要用到更为复杂的统计,比如市场调查等等。同学们有兴趣的话,课后可以开展讨论研究,组织关于这方面内容的一次数学课外活动。如果活动开展得好,我将给你加薪——给平时成绩加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全民反诈宣传总结(精选12篇)
- 中考家长对孩子的寄语与鼓励(大全11篇)
- 最新校园辩论赛活动策划案例(实用11篇)
- 最新开发区冬春火灾防控工作方案内容(汇总8篇)
- 最新初中生作文素材(优质10篇)
- 最新三宽教育心得体会200字(精选13篇)
- 最新安全生产许可证申请书(优秀14篇)
- 最新服务员的规章制度(优质9篇)
- 2023年校园环境调查报告(大全20篇)
- 春节安全工作保障方案(优秀8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