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摄影师教学设计(优质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11 23:04:23 |
- ZTFB |
- 12页
成功需要勤奋和毅力,付出总有回报。总结要简明扼要,而又能准确地反映出自己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和工作表现。想要更好地了解这个问题,可以参考以下给出的一些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篇一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篇二
1、巩固认识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关怀、爱护的感情。
课件。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三、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四、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男孩还会回来给高尔基照相吗,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读本课的11个生字,会写并能正确使用本课的9个生字。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3、边读边想,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关心、爱护的感情;小男孩对高尔基热爱、崇敬的感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引导学生从人物对话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师生搜集、了解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授课时数:3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做什么的,“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2.导入新课。
课文中的小摄影师是谁呢?他给谁照相?照成了没有?……。
读了课文就会知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阅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朗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不懂的地方划出来。
2.按要求进行预习。(教师巡回指导)。
3.初读课文,检查学习情况。
4、结合资料,感知文章。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简单的问题同学互问互答,难的留作下节课解决。
一、出示中心话题:
二、结合中心话题,理解、感悟全文。
学生可能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从小男孩用写纸条的方式,与高尔基联系,体会他很聪明。
1、
体会小男孩办事有条理,讲方法。他把自己来的目的,用写小纸条的方式,告诉了高尔基,为成功给高尔基照相,争得了主动。
他很有礼貌,结合“亲爱的、您、请您”等礼貌用语来理解。
结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读一读。
2、
“鞠了个躬”可以看出小男孩很有礼貌。
“仔细打量”“咧开嘴笑了”可以看出他的可爱。用礼貌用语“请您”称呼高尔基,说明他有礼貌。
3、
对高尔基充满崇敬。他要给高尔基照相,贴在墙报上。结合“亲爱的、您、请您”等词语来理解。
“仔细打量”可以看出他对高尔基很崇拜,终于见到高尔基,所以得好好看看。
(结合课文插图理解)。
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充满崇敬。“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可以看出他很想给高尔基照一张得意的照片,唯恐哪出了差错。
从“正在读书”体会高尔基工作很忙;
“我很忙”直接点出了高尔基工作的繁忙。
4、
从高尔基破例地让小男孩儿进去,体会出那种热爱关心下一代的特殊感情。
(结合课文插图理解)。
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的爱护。这个伟大的作家却“按”一个小男孩的“吩咐”,而且很配合的“侧过脸,对着他微笑”。
(1)从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大声喊”体会高尔基对孩子十分关心疼爱。
(2)结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
从高尔基不见来采访的杂志社记者,却要见小男孩,体会高尔基对孩子的关心爱护。
三、感情朗读,加深体会。
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可爱的小男孩,他对高尔基充满了崇敬,高尔基对孩子也倍加关爱。课文什么地方使你最感动?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读课文,用心体会。
1、自读体会2、分角色朗读3、表演读。
五、结合资料,拓展学习。
1、阅读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2、阅读。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篇四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语言和内容都比较浅显。课文讲了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高尔基工作很忙,一般不接受记者采访和照相。当得知一名少先队员要为自己照相时,高尔基欣然答应了孩子的请求。在拍照的准备过程中,高尔基尽力配合孩子的工作。在就要拍照的时候,孩子发现忘记了带胶卷,拍照未能完成,尽管高尔基要为孩子担供胶卷,他还是哭着离开了。最后,高尔基交代秘书,他不接待杂志社的记者。但如果是那个少先队员,就一定让他进来。本文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个故事体现了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折射出高尔基这位名人在对待一件平凡的事情所表现出来的不平凡的品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田字格里的九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
3、继续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和能力,锻炼自学能力。
4、了解事情的经过,并且能把这件事讲下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等方法,来理解重点词句。
2、让学生在分角色感情朗读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在交流中感悟语言文字,从而达到深入学文的目的。
3、鼓励学生透过对话、细节描写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增强学习语文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怀爱护和小男孩儿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激发学生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用实际行动给别人带去欢乐,同时也学会享受欢乐。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搜集高尔基的资料;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交流资料。
师: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课题中有一个生字,有认识的吗?谁来读读课题!(指名读课题,强调“摄”的读音)一起来读课题!(齐读课题)。
2、交流对“摄影师”的理解。(预设:学生可能说“照相的人”“专门给别人照相的人”“照相技术应该很高”等等,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师:课题中“摄影师”的前面加了一个“小”字,为什么吗?(有了预习的基础,学生能说出来小摄影师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儿。板书:小男孩儿)他给谁照相?(生:高尔基教师板书:高尔基)。
3、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关于高尔基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初读课文,勾画出本课要认的字,然后把这些生字多读几遍。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可以请教老师、同学。(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巡视,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正音)。
2、检查反馈:
(1)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读。
(2)小组合作检查,如果全读对了在书上给画笑脸。
(3)全班开火车读。
3、出示词语:小摄影师、高尔基、照相、鞠躬、吩咐、胶卷、车辆。
(1)指名读一读。
(2)让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帮助学生解决。
“鞠躬”可以用动作来理解;“吩咐”可以让学生查查字典理解字面意思,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但是在精读课文时,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文中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吗?鼓励学生提出来。
预设:学生可能问“列宁格勒”,教师告诉学生这是一个地名即可,不必过多解释;“打量”可以让学生读读所在的句子理解。教师注意把握课堂节奏,适时展开下一环节的学习。
4、指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试着讲一讲这个故事。(自己试讲,同桌讲一讲)。
2、指名讲故事。(教师可以随机引导学生将故事讲完整,讲明白。)。
预设:高尔基:学生可能围绕着“有爱心、爱护小男孩儿、喜欢小男孩儿、工作忙”这些方面来谈;小男孩儿:学生可能围绕着“可爱、聪明、大胆、认真、粗心”等方面来谈。
四、精读课文,品词悟情。
师:看来,这两位主人公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呢?下面我们就来默读课文,勾画出有关的语句。
(一)自主读书,思考,勾画。
(二)小组交流。
(三)全班交流。
(“高尔基”和“小男孩儿”这两部分的交流根据学生的要求确定交流顺序)。
预设:
对高尔基的印象:
1、高尔基工作繁忙。
(1)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高尔基正在读书,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桌子上。
抓住“正在读书”体会高尔基工作很忙;。
(2)“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儿,就一定让他进来。”
“我很忙”直接点出了高尔基工作的繁忙。抓住“一定”一词从一个侧面,引导学生体会对小男孩儿的重视。
2、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心爱护。
(1)“是你扔的纸团吗?”高尔基问。“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高尔基说。
“扔纸团”的方式高尔基非但没有生气,还破例地让小男孩儿进去,说明他理解爱护孩子。
(2)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
这个伟大的作家却“按”一个小男孩的“吩咐”,特别是“很久很久”表明了高尔基一点没有厌烦,而且很配合的“侧过脸,对着他微笑”,反映了他对孩子极大的耐心。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想象当时的情景。
(3)孩子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高尔基问“你怎么了”,这不仅反映出他的迷惑不解,更有一种关心在里面。引导学生读出亲切温和的语气。
(4)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小男孩已经提着照相机跑出去了。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有很多胶卷。”
从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大声喊”体会高尔基想帮助孩子的一片爱心,又怕孩子听不见的急切心情。引导学生朗读中体会。
(5)“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儿,就一定让他进来。”
可以引导学生质疑: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却要见小男孩儿?在交流中体会高尔基对孩子的关心爱护。
1、从小男孩用写纸条的方式,与高尔基联系,体会他很聪明,会想办法,也很大胆。
2、高尔接问:“是你扔的纸团吗?”小男孩儿在回答的同时“鞠了个躬”,反映了小男孩儿很有礼貌。从文中的“亲爱的、您、请您”这些地方也能看出小男孩有礼貌。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读一读。
3、他仔细打量高尔基,咧开嘴笑了,然后用手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坐在这看报纸。”
“仔细打量”“咧开嘴笑了”可以看出他的可爱,还有见到高尔基的激动与惊喜。引导学生读出这种心理感受。
4、小男孩儿摆弄高尔基照相,说明小男孩儿照相技术不熟练,但做事很认真、有主见。
5、小男孩没有带胶卷哭着离开了。教师可以追问学生:小男孩为什么哭?学生可能认为小男孩儿没有照成相,很失望哭了;也可能认为自己耽误了高尔基的时间,惭愧地哭了;也可能在责怪自己的粗心大意等。引导发挥想象,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四)感情朗读,加深体会。
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可爱的小男孩,他对高尔基充满了崇敬,高尔基对孩子也倍加关爱。下面带着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分角色读读这个故事。
1、小组练习。
2、指1——2组分角色朗读、评议。
五、课外延伸,想象续写。
小男孩还会回来吗?回来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发挥你的想象,把这个故事继续写下去吧!
六、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如:归类比较来记忆、查字典记忆、形近字记忆等),同时要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方面予以指导(结构、偏旁等)。
2、书写指导。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篇五
1、会本课15个生字。掌握由本课生字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革命前辈对青少年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
通过理解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青少年的思想感情。
一个用纸折成的照相机、若干作为奖励的笑脸。
一、以绕口令比赛作为热身运动。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让我们先放松一下,咱们来进行一场绕口令比赛好吗?
二、以照相机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
生:照相机。
师:今天同学们精神都很好,现在我来照一张相片,好吗?
生:好。
师:准备好,看到这边来,大家笑一个,好,一、二(咔嚓)。
同学们,刚才老师在做什么事呢?
生:照相。
师:那照相的人我们叫他什么呢?
师:没错,同学们真聪明,照相的人就叫摄影师。
师板书题目:《小摄影师》,生齐读题目。
师:同学们,你们拍过照片吗?谁来说说他见过的摄影师的年龄大约是多少呢?
师: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今天这位摄影师的年龄,大家猜猜他可能几岁?
生:高尔基。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高尔基是谁吗?
生:著名的文学家。
师: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给一个著名的文学家照相,那么会发生什么事呢?同学们想知道吗?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瞧瞧小摄影师和高尔基的故事吧!
三、学习课文。
1、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讨论小男、孩和高尔基是否认识,并说出其理由。
3、学生讨论从小纸条中可以看出小男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4、学生讨论在拍摄中可以看出小男孩什么样的态度。
5、小男孩拍照成功吗?此时他的心情会是怎样呢?
小组讨论,师请生回答,并奖励回答好的学生一个“灿烂的笑容”
6、从高尔基和秘书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什么?
7、小组讨论:为什么高尔基不接见记者却要见小男孩?
8、课堂小结:从这件事中,我们了解了高尔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师板书:关心、爱护少年儿童。
四、课后拓展:小男孩能不能实现他的愿望?
五、布置作业。
本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没有照成的故事。充分表现了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爱护。
导入新课前,利用自己动手做的“纸相机”为同学们拍照,从而引入课题《小摄影师》。课堂上以灿烂的笑容作为奖励,学生积极性很高,并有助于调动课堂气氛。
在设计本节课时,主要围绕“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爱护”这一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上完本节课后,自己感觉效果不佳,虽然学完本节课后,教学目标基本达到,学生能体会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分析课文缺乏侧重性,没有处理好主次关系,分析课文深入却没有侧重。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没有正确处理好师与生的关系,即传授者与被传授者的关系。在教学理论中,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也就是说,教师是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主体者。在这堂课中,我忽视了这点。这节课上,更多的是我提问题,而让学生按着我的问题理解课文。其实,这样我无形中也就抹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剥夺学生的发言权力。做到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应该是老师在一旁引导,更多地让学生置疑、提问题、解决问题。
本节课对于课文的具体分析,没有处理好主次关系,重点没突出,某些问题讲得过于详细。课堂上某些环节采取的讨论形式,如:同桌讨论、前后桌讨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等形式。没有根据具体问题采取合适的讨论形式。
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位老师,要上好一节课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知识。老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好教材,还要备学生。每个学生的个性有所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是无穷无尽的,因此,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是老师事先所无法预料的。
对于本节课,我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不管是课堂管理方面或者是知识传授方面,都需进一步完善及提高。希望在今后不断的教学研究及向有经验老师的请教下,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篇六
这篇课文是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走进名人,感受他们的不平凡。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发生在高尔基和小男孩之间的这件小事,围绕查找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这条线去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伟人的不平凡之处。同时,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体会三种对话形式及标点的用法。
高尔基的相关名言。
2课时。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名言导入,了解高尔基。
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人需要真理,就像瞎子需要明快的引路人一样。——高尔基。
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高尔基。
天才出于勤奋。——高尔基。
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轻松而舒适的诗。——高尔基。
介绍高尔基:是伟大的俄国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
同学们,你们发现这些名言有什么共同特点?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随一位小摄影师,走近名人——高尔基。去学习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读准“摄”的读音。
3.指导“摄”字形书写。生自己写2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去读课文。完成两个小任务:
a.读准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读顺。
b.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学习情况。
a.生字词出示:
摄影师阳光明媚鞠躬胶卷。
摆弄杂志社秘书打量。
指名读,边读边正音。“打量”轻声——开火车读——找形声字读——齐读。
b.生说“鞠”字书写时注意点——生板演——自由写2个。
c.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个小男孩想给高尔基拍照,摆弄半天后发现胶卷忘记带了。高尔基非但不生气反而交待秘书如果小孩子再来一定要让他进来。
三、细读文本,体会人物感情。
1、高尔基和小男孩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
小男孩“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
2、从课文中找出体现高尔基和小男孩特点的句子。划出来,好好读一读,在旁边做批注。
3、反馈学生找出的句子。指导学生读通相关句子。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新词。
2.说说高尔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二、品词析句,感悟“喜爱”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上节课找到体现高尔基喜爱小男孩的句子。
句子1“是你扔的纸团吗?”高尔基问。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你让我进去吧!”
“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高尔基说。
(1)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对话的意思。
(2)想像当时,高尔基会怎么说这句话,填词、试读。(读出对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之情)。
“是你扔的纸团吗?”高尔基()问。
(3)从哪个词看出小男孩很有礼貌、尊敬长辈。“站起来、鞠躬、请”让学生说说词的意思并表演,再试读。
(4)紧扣“放”体会高尔基工作之忙,不想被打扰。却在百忙之中接待小男孩子,满足他小小的愿望。感悟高尔基对小孩的喜爱和关怀之情。
在生活中一般什么情况下我们会说把谁“放”进来?
那高尔基自己家都要让看门的人放,说明什么?
既然如此繁忙,为何还要在百忙之中接待这么个小男孩?
(5)和同桌分角色表演,读一读,评一评。
(6)这组对话的形式和以前的对话有什么不同?
小结:人物对话“提示语”有的在后;有的在中间。在后文还有的在前边。你们说说什么时候可以放前边,什么时候放中间,什么时候放后边合适?生谈。在今后我们的写话中,也要学习这种写法。
句子2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
(1)小男孩在这位伟人家里,有没有害怕或拘束?从哪儿看出?(“吩咐、摆弄、很久很久”)。
“吩咐”是什么意思?(一般是长辈对晚辈或上级对下级交待事情)。
“摆弄”什么意思?(反复拨弄或移动)同义词:拨弄搬动捣鼓玩弄摆布。
那高尔基堂堂一名人,这么忙居然听从一个小男孩的吩咐,还让摆弄了很久很久,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喜爱、男孩认真)带着这种理解读出“喜爱”。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过渡:摆弄了半天,好不容易摆了个小男孩满意的造型后,小男孩如愿拍成照片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突然”)什么意思?(一下子)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来,一起读读这段话。
句子3“你怎么了?”高尔基不知出了什么事。
小男孩哭着说:“我把胶卷忘在家里了。”
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小男孩已经提着照相机跑出去了。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多胶卷。”
小男孩哭着,跳上一辆电车。电车马上开走了。
(1)读到这,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提问,学生回答。
高尔基为什么不生气,还要给小男孩胶卷?
小男孩为什么不要高尔基的胶卷,非要跑回家拿?
小男孩后来回来了吗?高尔基让他拍到照片了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让他们自己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重点指导朗读好高尔基的这句话。紧扣“大声喊”
过渡:后来故事怎样?请同学们自己接着把课文读完。
句子4:“不是,是一家杂志社的记者。”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1)这是谁和谁的对话?你怎么知道的?
(2)这种对话的形式和以前的对话有什么不同?(无提示语对话)。
师小结:这也是写人物对话的方法,没有提示语。一般用在文中,或读者已了解对话对象时。直接写对话,不用提示语。
4、联系上文,小组讨论: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却愿意随时见小男孩?高尔基喜欢的仅仅是小男孩一人吗?今天来的要是换成其他小朋友,他会怎样?(板书:关心、爱护)。
三、感情朗读,体会高尔基伟大品格。
1、自己读一读体现高尔基关心少年儿童的句子。
2、全班齐读。
四、课后拓展。
1、故事续写:后来小男孩有没有再来,如果来了,他和高尔基之间又会说些什么?请同学们展开想像,模仿文中人物对话提示语方式,至少用上两种对话形式,写一写。
2、推荐课外读物:《童年》。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篇七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了解内容。默读课文,提出问题,初步展开讨论。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习质疑。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2、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老师小结: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爱孩子的事。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回忆上节课归纳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来,则照以下步骤进行)。
1、读文想问题。
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b、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四、角色朗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找出课文中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朗读边找。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
3、挑选一组学生朗读,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此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五、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六、拓展活动。
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篇八
1、学会13个生字、10个新词。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吩咐”“摆弄”“突然”等词语的意思,能用“突然”说一句话。
3、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理解词语的意思。
2、感受高尔基对孩子的爱。
1、思考练习2。
2、用“突然”说一句话。
生字卡片、文字投影片、收集关于高尔基的资料。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朗读课文;交流收集的材料;请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一、齐读课题。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部分词语的读音:吩咐、胶卷、秘书、贴在、侧过。
学生汇报:(共有15个自然段;讲了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的事。)。
三、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关于高尔基的资料。(教师相机板书)。
四、默读全文,围绕着“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的事”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结合课后思考题,说说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五、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将学生不懂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六、学生默读,根据课文内容将质疑的问题梳理、排序。
七、逐一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重点理解摆弄、吩咐、突然等词语,初步知晓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方法。
第二课时。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学习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指名分角色朗读,想一想:小男孩还会回来吗?为什么?
3、讨论。
4、续编故事,以后还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齐读。
2、你认为哪个字不好记,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3、你认为哪个字写时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你来提醒大家。
教师指导“秘”的笔顺。
4、写一写你认为不太好记、不太好写的字。
5、听写:摄影师、杂志社、秘书、突然。
6、出示投影:比较几名同学同一个字的书写,集体评议。
7、自己对照书订正,教师随机批改。
三、指导用“突然”说一句话。
四、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有兴趣的话,选择高尔基的作品读一读。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篇九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语言和内容都比较浅显。课文讲了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高尔基工作很忙,一般不接受记者采访和照相。当得知一名少先队员要为自己照相时,高尔基欣然答应了孩子的请求。在拍照的准备过程中,高尔基尽力配合孩子的工作。在就要拍照的时候,孩子发现忘记了带胶卷,拍照未能完成,尽管高尔基要为孩子担供胶卷,他还是哭着离开了。最后,高尔基交代秘书,他不接待杂志社的记者。但如果是那个少先队员,就一定让他进来。本文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个故事体现了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折射出高尔基这位名人在对待一件平凡的事情所表现出来的不平凡的品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田字格里的九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
3、继续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和能力,锻炼自学能力。
4、了解事情的经过,并且能把这件事讲下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等方法,来理解重点词句。
2、让学生在分角色感情朗读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在交流中感悟语言文字,从而达到深入学文的目的。
3、鼓励学生透过对话、细节描写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增强学习语文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怀爱护和小男孩儿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激发学生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用实际行动给别人带去欢乐,同时也学会享受欢乐。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搜集高尔基的资料;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交流资料。
师: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课题中有一个生字,有认识的吗?谁来读读课题!(指名读课题,强调“摄”的读音)一起来读课题!(齐读课题)。
2、交流对“摄影师”的理解。(预设:学生可能说“照相的人”“专门给别人照相的人”“照相技术应该很高”等等,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师:课题中“摄影师”的前面加了一个“小”字,为什么吗?(有了预习的基础,学生能说出来小摄影师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儿。板书:小男孩儿)他给谁照相?(生:高尔基教师板书:高尔基)。
3、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关于高尔基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初读课文,勾画出本课要认的字,然后把这些生字多读几遍。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可以请教老师、同学。(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巡视,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正音)。
2、检查反馈:
(1)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读。
(2)小组合作检查,如果全读对了在书上给画笑脸。
(3)全班开火车读。
3、出示词语:小摄影师、高尔基、照相、鞠躬、吩咐、胶卷、车辆。
(1)指名读一读。
(2)让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帮助学生解决。
“鞠躬”可以用动作来理解;“吩咐”可以让学生查查字典理解字面意思,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但是在精读课文时,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文中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吗?鼓励学生提出来。
预设:学生可能问“列宁格勒”,教师告诉学生这是一个地名即可,不必过多解释;“打量”可以让学生读读所在的句子理解。教师注意把握课堂节奏,适时展开下一环节的学习。
4、指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试着讲一讲这个故事。(自己试讲,同桌讲一讲)。
2、指名讲故事。(教师可以随机引导学生将故事讲完整,讲明白。)。
预设:高尔基:学生可能围绕着“有爱心、爱护小男孩儿、喜欢小男孩儿、工作忙”这些方面来谈;小男孩儿:学生可能围绕着“可爱、聪明、大胆、认真、粗心”等方面来谈。
四、精读课文,品词悟情。
师:看来,这两位主人公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呢?下面我们就来默读课文,勾画出有关的语句。
(一)自主读书,思考,勾画。
(二)小组交流。
(三)全班交流。
(“高尔基”和“小男孩儿”这两部分的交流根据学生的要求确定交流顺序)。
预设:
对高尔基的印象:
1、高尔基工作繁忙。
(1)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高尔基正在读书,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桌子上。
抓住“正在读书”体会高尔基工作很忙;。
(2)“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儿,就一定让他进来。”
“我很忙”直接点出了高尔基工作的繁忙。抓住“一定”一词从一个侧面,引导学生体会对小男孩儿的重视。
2、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心爱护。
(1)“是你扔的纸团吗?”高尔基问。“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高尔基说。
“扔纸团”的方式高尔基非但没有生气,还破例地让小男孩儿进去,说明他理解爱护孩子。
(2)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
这个伟大的作家却“按”一个小男孩的“吩咐”,特别是“很久很久”表明了高尔基一点没有厌烦,而且很配合的“侧过脸,对着他微笑”,反映了他对孩子极大的耐心。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想象当时的情景。
(3)孩子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高尔基问“你怎么了”,这不仅反映出他的迷惑不解,更有一种关心在里面。引导学生读出亲切温和的语气。
(4)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小男孩已经提着照相机跑出去了。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有很多胶卷。”
从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大声喊”体会高尔基想帮助孩子的一片爱心,又怕孩子听不见的急切心情。引导学生朗读中体会。
(5)“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儿,就一定让他进来。”
可以引导学生质疑: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却要见小男孩儿?在交流中体会高尔基对孩子的关心爱护。
对小男孩儿的印象:
1、从小男孩用写纸条的方式,与高尔基联系,体会他很聪明,会想办法,也很大胆。
2、高尔接问:“是你扔的纸团吗?”小男孩儿在回答的同时“鞠了个躬”,反映了小男孩儿很有礼貌。从文中的“亲爱的、您、请您”这些地方也能看出小男孩有礼貌。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读一读。
3、他仔细打量高尔基,咧开嘴笑了,然后用手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坐在这看报纸。”
“仔细打量”“咧开嘴笑了”可以看出他的可爱,还有见到高尔基的激动与惊喜。引导学生读出这种心理感受。
4、小男孩儿摆弄高尔基照相,说明小男孩儿照相技术不熟练,但做事很认真、有主见。
5、小男孩没有带胶卷哭着离开了。教师可以追问学生:小男孩为什么哭?学生可能认为小男孩儿没有照成相,很失望哭了;也可能认为自己耽误了高尔基的时间,惭愧地哭了;也可能在责怪自己的粗心大意等。引导发挥想象,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四)感情朗读,加深体会。
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可爱的小男孩,他对高尔基充满了崇敬,高尔基对孩子也倍加关爱。下面带着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分角色读读这个故事。
1、小组练习。
2、指1——2组分角色朗读、评议。
五、课外延伸,想象续写。
小男孩还会回来吗?回来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发挥你的想象,把这个故事继续写下去吧!
六、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如:归类比较来记忆、查字典记忆、形近字记忆等),同时要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方面予以指导(结构、偏旁等)。
2、书写指导。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篇十
安达小学。
三年四班。
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课下预习,仔细研读,认真排演。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三)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四)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多元化智能培养”与新课程改革的融合与目标的落实,教学步骤的第一环节“复习导入,说话练习”,使学生的语言智能与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协调发展。“角色演读,体会感情”更是让学生个性体验、理解以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一可以深层次的理解课文的内容与某些关键的.词语;另外在各小组的排演过程中相互之间的评价,对角色表演的切磋,可以使学生人际间的交往进一步加强,也可凸现某些表现力强的同学的表演能力。课堂还给学生但老师的主导作用也没有忽视“巧设疑问,升华感情”,老师的巧设悬疑,又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收拢,并进一步将思想感情升华到一个层次上来,使课堂环节,环环相扣,螺旋向上。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做到了知情意的高度统一,也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融会贯穿于教学始终。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篇十一
这篇课文语言和内容都比较浅显。课文讲了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高尔基工作很忙,一般不接受记者采访和照相。当得知一名少先队员要为自己照相时,高尔基欣然答应了孩子的请求。在拍照的准备过程中,高尔基尽力配合孩子的工作。在就要拍照的时候,孩子发现忘记了带胶卷,拍照未能完成,尽管高尔基要为孩子担供胶卷,他还是哭着离开了。最后,高尔基交代秘书,他不接待杂志社的记者。但如果是那个少先队员,就一定让他进来。本文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个故事体现了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折射出高尔基这位名人在对待一件平凡的事情所表现出来的不平凡的品格。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田字格里的九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
3、继续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和能力,锻炼自学能力。
4、了解事情的经过,并且能把这件事讲下来。
1、通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等方法,来理解重点词句。
2、让学生在分角色感情朗读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在交流中感悟语言文字,从而达到深入学文的目的。
3、鼓励学生透过对话、细节描写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增强学习语文的乐趣。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怀爱护和小男孩儿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激发学生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用实际行动给别人带去欢乐,同时也学会享受欢乐。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搜集高尔基的资料;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1、板书:10小摄影师
师: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课题中有一个生字,有认识的吗?谁来读读课题!(指名读课题,强调“摄”的读音)一起来读课题!(齐读课题)
2、交流对“摄影师”的理解。(预设:学生可能说“照相的人”“专门给别人照相的人”“照相技术应该很高”等等,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师:课题中“摄影师”的前面加了一个“小”字,为什么吗?(有了预习的基础,学生能说出来小摄影师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儿。板书:小男孩儿)他给谁照相?(生:高尔基 教师板书:高尔基)
3、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关于高尔基
1、学生初读课文,勾画出本课要认的字,然后把这些生字多读几遍。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可以请教老师、同学。(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巡视,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正音)
2、检查反馈:
(1)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读。
(2)小组合作检查,如果全读对了在书上给画笑脸。
(3)全班开火车读。
3、出示词语:小摄影师、高尔基、照相、鞠躬、吩咐、胶卷、车辆
(1)指名读一读。
(2)让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帮助学生解决。
“鞠躬”可以用动作来理解;“吩咐”可以让学生查查字典理解字面意思,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但是在精读课文时,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文中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吗?鼓励学生提出来。
预设:学生可能问“列宁格勒”,教师告诉学生这是一个地名即可,不必过多解释;“打量”可以让学生读读所在的句子理解。教师注意把握课堂节奏,适时展开下一环节的学习。
4、指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自由读文,试着讲一讲这个故事。(自己试讲,同桌讲一讲)
2、指名讲故事。(教师可以随机引导学生将故事讲完整,讲明白。)
预设:高尔基:学生可能围绕着“有爱心、爱护小男孩儿、喜欢小男孩儿、工作忙”这些方面来谈;小男孩儿:学生可能围绕着“可爱、聪明、大胆、认真、粗心”等方面来谈。
师:看来,这两位主人公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呢?下面我们就来默读课文,勾画出有关的语句。
(一)自主读书,思考,勾画。
(二)小组交流。
(三)全班交流。
(“高尔基”和“小男孩儿”这两部分的交流根据学生的要求确定交流顺序)
预设:
对高尔基的印象:
1、高尔基工作繁忙
(1)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高尔基正在读书,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桌子上。
抓住“正在读书”体会高尔基工作很忙;
(2)“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儿,就一定让他进来。”
“我很忙”直接点出了高尔基工作的繁忙。抓住“一定”一词从一个侧面,引导学生体会对小男孩儿的重视。
2、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心爱护
(1)“是你扔的纸团吗?”高尔基问。“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高尔基说。
“扔纸团”的方式高尔基非但没有生气,还破例地让小男孩儿进去,说明他理解爱护孩子。
(2)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
这个伟大的作家却“按”一个小男孩的“吩咐”,特别是“很久很久”表明了高尔基一点没有厌烦,而且很配合的“侧过脸,对着他微笑”,反映了他对孩子极大的耐心。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想象当时的情景。
(3)孩子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高尔基问“你怎么了”,这不仅反映出他的迷惑不解,更有一种关心在里面。引导学生读出亲切温和的语气。
(4)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小男孩已经提着照相机跑出去了。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有很多胶卷。”
从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大声喊”体会高尔基想帮助孩子的一片爱心,又怕孩子听不见的急切心情。引导学生朗读中体会。
(5)“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儿,就一定让他进来。”
可以引导学生质疑: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却要见小男孩儿?在交流中体会高尔基对孩子的关心爱护。
对小男孩儿的印象:
1、从小男孩用写纸条的方式,与高尔基联系,体会他很聪明,会想办法,也很大胆。
2、高尔接问:“是你扔的纸团吗?”小男孩儿在回答的同时“鞠了个躬”,反映了小男孩儿很有礼貌。从文中的“亲爱的、您、请您”这些地方也能看出小男孩有礼貌。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读一读。
3、他仔细打量高尔基,咧开嘴笑了,然后用手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坐在这看报纸。”
“仔细打量”“咧开嘴笑了”可以看出他的可爱,还有见到高尔基的激动与惊喜。引导学生读出这种心理感受。
4、小男孩儿摆弄高尔基照相,说明小男孩儿照相技术不熟练,但做事很认真、有主见。
5、小男孩没有带胶卷哭着离开了。教师可以追问学生:小男孩为什么哭?学生可能认为小男孩儿没有照成相,很失望哭了;也可能认为自己耽误了高尔基的时间,惭愧地哭了;也可能在责怪自己的粗心大意等。引导发挥想象,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四)感情朗读,加深体会。
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可爱的小男孩,他对高尔基充满了崇敬,高尔基对孩子也倍加关爱。下面带着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分角色读读这个故事。
1、小组练习。
2、指1——2组分角色朗读、评议。
小男孩还会回来吗?回来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发挥你的想象,把这个故事继续写下去吧!
六、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如:归类比较来记忆、查字典记忆、形近字记忆等),同时要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方面予以指导(结构、偏旁等)。
2、书写指导。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劝慰人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优质9篇)
- 2023年护士长辞职报告简单点600字(大全15篇)
- 2023年圣诞节游戏策划方案(通用19篇)
- 网络游戏策划方案(模板12篇)
- 最新迟到检讨1000字万能检讨书(精选19篇)
- 职员上班迟到检讨书9000字(汇总9篇)
- 2023年竞选班长演讲稿(通用16篇)
- 房子开工大吉祝福语(汇总12篇)
- 最新酒店前台求职信(模板14篇)
- 2023年教师跳槽辞职报告(优质17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