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课程心得体会300字(实用9篇)
- 上传日期:2023-11-11 18:42:59 |
- ZTFB |
- 12页
心得体会是在个人学习和工作经历中的总结和思考,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在写心得体会时,可以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的建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成功的心得体会范文,启发我们写作的灵感。
心理课程心得体会300字篇一
走入心理学这个专业领域,就象揭开蒙娜丽莎的神秘面纱。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类对生活和科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人类已知的领域永远没有未知的领域多;虽然人不能为所欲为,但我们在生活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类的潜力是无穷的,智慧的力量给了我们无穷的希望。正如恩格斯所言:“心理学是世界上最美的奇葩”。
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科学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教学的特点。观察实验能使学生直观地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概括问题能力以及探索精神。科学研究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对于实验心理学来说,也需要学生能够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提问,这样才能学好。加强实验心理学的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更为重要,也是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作为心理学工作者,始终要本着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来工作、教学与研究。
地方师范院校教学受条件、师资力量等限制,在教学资源搜集方面相对困难多些。目前实验教学的主要资源包括:一是来自权威专家编著或翻译的实验心理学教材;二是来自网络教学资源,主要是“实验心理学”国家精品课程和一些院校的精品课程;三是相关的心理学研究专著、论文等出版物等。但由于涉及到知识产权的问题,一些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往往不能方便下载。如果国家师培中心能适当加大对精品课程资源的开放力度,我们这些地方高校的课程与教学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在地方学校,一门专业课一般由一名主讲教师承担。我以为,由一名教师主讲的课程是不能建精品课的,因为无法组成课程组。虽然主讲该门课程的教师只是一人,但是和我们这门课程建设有关的人员都可以成为我们课程组的成员。听了郭秀艳教授关于课程团队人员主要职责的介绍,我的体会是:如果我们要建好实验心理学这门精品课程,一要加强团队的建设,比如多交流,多听课,以科研课题来带动整个精品课程团队;二是实验心理学专业性强,需要有一批专业人才互相支撑,可以把心理学研究方法、认知心理学等课程的老师都整合进来;三是在学校引进人才时要考虑团队建设;四是我们的老师大都孤单地做着个人专业发展,容易出现职业倦怠感,可以用企业管理中的团队素质拓展训练的方法来激发一下大家的团队意识,增进大家的凝聚力,搞搞头脑风暴。
变量和实验设计这个章节是最有实验心理学特色的一章。实验设计的理论讲的时候不难,但真正面对一个问题进行实验设计时,觉得无从下手,实战更难。具体学习哪一章哪一种设计时学生都很明白,具体进行实际的操作,如学生自己进行某一项科研时、写毕业论文进行实验设计时总是会出现各种状况。我们应该提倡学生在“做中学”,先模仿以往成功的实验设计案例,逐步学会自己设计。实验设计是较难的,受教学条件和设计能力的影响,我们一般做的是传统实验,验证型较多,如何激发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与培养创新能力,最主要的是借助设计性实验这一环节去做文章。实验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很重要,很多时候学生觉得课程太难,总觉得参与不进来,可以找到一些经典的有意思的研究主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讨论题目,请学生讨论和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设计这一节应该与统计知识结合起来讲解比较好,这对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很有好处,而且有利于学生论文写作,很多学生往往做了研究后,再来找统计方法,但经常误用。实验心理学老师要有这个意识,把统计学的知识与应用性结合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不少学生学习知识是割裂的,机械的,缺乏分析学科内在逻辑联系性的意识与能力。有一个结合的方法,就是在学生做完每个实验后,提出几个问题,要求他们在写实验报告时必须通过数据的统计处理来给出结论,这样使她们温习、讨论、练习适用统计方法。
实验心理学的教学也可以借鉴案例教学的方法(当然是在学生对基本概念有所了解后),可以选一些经典的研究案例,让学生先讨论(讨论的时候先不让他们知道这是个经典的研究),然后给他们介绍研究案例,再请学生分析和评价这个研究案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概念和实例更深层次的思维加工。
心理课程心得体会300字篇二
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我对自己主观的心理世界有了一个客观的认识,认清了自己性格中的优点和缺陷,明了了自己的潜力所在,为提升自我,超越自我指明了方向,心理学教会我在不丧失自我的前提下,从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看待问题。心理学教给我如何适应纷繁社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迅速成长的技能与技巧,让我能够抱着一份平淡与坦诚去面对现实中的人与事。
但性格中敢为性的一面注定我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我不固守书面理论,尽力尝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印证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并能很好地做到灵活变通,在实践中将理论提升为符合现实情景的操作xing技巧。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展现一个了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让我不拘泥单纯的理论和盲目的实践。
多次社会实践经历,如营销策划,车展设计,也证明和表现了我较高水准的组织策划和沟通协调能力,显示了相关的问题解决及管理能力。
现在我已不仅仅满足于单纯的实践,我需要更大的展现自我的舞台。社会为我提供了,我也清楚在这个舞台上充满了挑战,但挑战与机遇并存!
我已准备好了接受挑战,迎接机遇!微笑面对每一天,我的前途是光明的!
在校两年来,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注意抓重点和老师讲课的笔记,认真听课及回答老师提问的问题,积极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强,学习成绩优良。在班上学习态度很端正,得到了好几门功课的老师表扬!
我遵纪守法,尊敬师长,热心助人,与同学相处融洽。我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努力为班为校做好事。作为一名团员,我思想进步,遵守社会公德,积极投身实践,关心国家大事。在团组织的领导下,力求更好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性格活泼开朗的我积极参加各种有益活动。
三年的中专生活,使我增长了知识,也培养了我各方面的能力,为日后我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通过将近三年的学习,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也就是吃苦精神不够,具体就体现在学习上“钻劲”不够、“挤劲”不够。当然,在我发现自己的不足后,我会尽力完善自我,培养吃苦精神,从而保证日后的学习成绩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作为21世纪的一代,我们即将告别学生时代的酸甜苦辣,迈入社会去寻找另一片更加广阔的天空。在这最后的社会生活里,我将努力完善自我,提高学习成绩,为几年来的中学生活划上完美的句号,也以此为人生篇章中光辉的一页。
心理课程心得体会300字篇三
11月至12月我幸参加了延边州班主任远程培训,通过二个多月的网络培训,我学到了许多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学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专题后,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
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
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这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一般来说,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地经历各种不平衡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面对不平衡状态才会带来发展或者成长的契机。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不断打破对象的平衡,促进其发展。对不平衡状态的外在或内在的非建设性或伤害性处理,才会导致所谓的“病态、变态、或偏差”。
异常行为是学生在心理不平衡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一种偶发性行为,这种行为在学生正常状态下是不会发生的,它与常态行为不同,可以称为“偏态行为”。班主任如果能及时鉴别学生的行为,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的危机状态,回复到正常状态,那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以及意外事件就会大大减少。
第三种状态是不健康状态,当学生处于不健康状态时,往往会非线性地发生不适应行为,包括反社会行为和异常行为。所谓“非线性”地发生,是指这些行为的发生常常是没有明确的、直接的原因,找不到其因果关系,其因果序列是不清晰的。例如,一位小学生突然害怕方格或类似方格的所有物体,这是一种异常行为,包括他自己在内,谁也弄不清他为什么会怕方格。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的特点,我们对其不适应行为的产生就无法预测。学生在心理不健康状态下所发生的反社会行为或异常行为既没有直接的原因,也没有明确的行为动机。因此,谈不上是其价值观、道德水准或人格特点的必然产物。这类行为我们称之为“变态行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不适应行为的发生有不同的特点,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看到广大学生的两个主流,一是大部分的学生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学生由于学业、生活、环境的压力产生暂时的心理不适,他们要求给予指导,以帮助他们正确应对遇到的问题。对于班主任,在面对学生发展中所出现的心理偏差,应树立正确的观念,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而针对极个别的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则要能够及时甄别,并积极寻求专门机构予以解决。
(一)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二)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三)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心理课程心得体会300字篇四
心理课程是大学必修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学习心理课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的思维、行为以及情绪,使我们更加有效地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提升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学习心理课程,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的思维方式是多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点。同时,学习心理课程也提醒我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的情绪,这对于我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心理课程让我意识到人的思维方式是多样的。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许多心理学理论和实验结果,其中最有意义的一点是人的思维方式具有多样性。不同的人在面对同一问题时,可能会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决办法。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个性特点,这也是我们要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
其次,学习心理课程使我更加有效地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在我面对压力和困惑时,我学会了使用积极的心态来应对,学会了一些放松和舒缓压力的方法,例如冥想和呼吸练习。这些方法对我情绪的稳定和调节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在学习心理课程的过程中,我也培养了自我观察和自我反思的习惯,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从而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另外,学习心理课程对于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在心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了解了有效的沟通方式和建立良好关系的方法。这对于我个人来说,尤为重要。在平时的生活中,我更加注重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学会了倾听他人的观点和理解他人的需求。通过运用所学的沟通技巧,我在人际关系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与他人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和融洽。
最后,学习心理课程让我对自我成长和发展具有更加明确的意义和目标。心理课程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优点和潜力,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课程中,我通过参与各种小组活动和个人反思,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学习风格。这使我能够更加明确地制定自己的个人发展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做出相应的努力。
总而言之,通过学习心理课程,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我不仅意识到了人的思维方式的多样性,也学会了更有效地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提升了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学习心理课程也让我对自己的自我成长和发展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并为实现个人目标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心理课程是我大学阶段中非常有价值的一门课程,它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更塑造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相信,这些学习的心得体会将会在我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心理课程心得体会300字篇五
某月至某月我幸参加了延边州班主任远程培训,通过二个多月的网络培训,我学到了许多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学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专题后,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
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
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这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一般来说,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地经历各种不平衡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面对不平衡状态才会带来发展或者成长的契机。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不断打破对象的平衡,促进其发展。对不平衡状态的外在或内在的非建设性或伤害性处理,才会导致所谓的“病态、变态、或偏差”。
异常行为是学生在心理不平衡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一种偶发性行为,这种行为在学生正常状态下是不会发生的,它与常态行为不同,可以称为“偏态行为”。班主任如果能及时鉴别学生的行为,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的危机状态,回复到正常状态,那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以及意外事件就会大大减少。
第三种状态是不健康状态,当学生处于不健康状态时,往往会非线性地发生不适应行为,包括反社会行为和异常行为。所谓“非线性”地发生,是指这些行为的发生常常是没有明确的、直接的原因,找不到其因果关系,其因果序列是不清晰的。例如,一位小学生突然害怕方格或类似方格的所有物体,这是一种异常行为,包括他自己在内,谁也弄不清他为什么会怕方格。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的特点,我们对其不适应行为的产生就无法预测。学生在心理不健康状态下所发生的反社会行为或异常行为既没有直接的原因,也没有明确的行为动机。因此,谈不上是其价值观、道德水准或人格特点的必然产物。这类行为我们称之为“变态行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不适应行为的发生有不同的特点,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看到广大学生的两个主流,一是大部分的学生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学生由于学业、生活、环境的压力产生暂时的心理不适,他们要求给予指导,以帮助他们正确应对遇到的问题。对于班主任,在面对学生发展中所出现的心理偏差,应树立正确的观念,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而针对极个别的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则要能够及时甄别,并积极寻求专门机构予以解决。
(一)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二)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三)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心理课程心得体会300字篇六
又一次团体心理学课程结束。在这个过程中,我受到了很多启发,意外地发现了一些以前从未发现的问题。
说实话,我内心是很抵触这种班级氛围的。因为耽误了,走进教室的时候,看到同学们都围坐成一圈。我的心开始感到焦虑。还剩两个座位,我选了女生旁边的那个安顿下来。没有桌子保护的座位排列方式,感觉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暴露在别人的眼睛里。这种空的不安全感真的让我很难受。
整个活动互动过程中,各种问答、思考、感受环节,让我第一次触碰到了藏在心里的问题。
我是一个开朗乐观的女孩,我擅长交朋友。我一直坚信,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没有恐惧的感觉。从来没有发现自己被别人看的时候这么难受。我迫切需要一些东西来遮盖自己。我紧紧握着笔记本,感觉它可以拉近我和别人的距离。每次回答的时候,我都尽量用微笑来掩饰自己的紧张。我尽量贴在椅背上,让自己更有安全感。我会时不时开合笔帽,缓解紧张的神经。无数个瞬间,我都有种想要逃离的冲动。
选择一个喜欢的人的过程给了我灵感。我开始尝试去感受如何去接受和理解不同的人;试着去感受一些同学的真实情绪;发现自己好害怕不被别人喜欢;同时也害怕被人喜欢;害怕成为焦点...
这些都是我现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更了解自己。我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在别人的关注下,我依然可以拥有灿烂的笑容。
心理课程心得体会300字篇七
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是人们智力发展和脑功能健康的重要标志,是确立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给人们如何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去适应生活,以及如何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或技术,帮助人们战胜自己的某些疾病,进而战胜竞争中的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在心中或多或少都有很多解不开的开的困惑,而这门课程很好的帮助我们如何去应对那些问题以及如何让我们适应大学生活。我想我们都一样,在刚进入大学时有很多的问题,比如目标的失落和确立的冲突。高中我一直以考大学为唯一的目标,我曾多次幻想我憧憬中的大学是什么样子,但我知道,这只是我理想中的大学。在进入大学后,更加验证了我之前的想法,“理想不能和现实混为一谈”。在我心中大学应该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殿堂,刚开学时,激动,愉快之情不能溢于言表,但兴奋过后,才发现大学原来和高中一样,三点一线的生活。我也曾感到迷茫,不知所措,但同学之间的相互竞争也让我明白,如果不改变,如果不努力,我就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在这个强手如林的学校里,我只有更加的努力才能赶上时代日益紧凑得步伐。
恋爱、学习、生活、以及人生目标等等。在课堂上,老师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大宝贵的意见,指导我们如何面对这些挫折,在面对目标失落与确立的冲突时,教会我们如何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让我们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指导了该如何处理学习生活上的困惑。
对心理压力应有的正确认识,对待心理压力这一问题,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加以研究和认识,正确认识心理压力及其表现形式,以奠定有效缓解心理压力的认识基础,而开设心理课恰恰做到了这点。
首先心理课让我们知道了产生心理压力和疾病的原因,总结如下: ? 对新环境的不适应
大学新生面临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会产生不适。首先,是生活环境的不适应,特别是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的学生会产生不适应感;其次对于远离家乡的学生会产生一种远离家乡的距离感;再次是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同学,有些同学初期语言交流易产生障碍,会造成一定的孤独感。这种因环境的突然变化所带来的不适应感、距离感和孤独感虽然是短期的,但如果不能尽快适应这种变化,新生心理就会“缺氧”,导致“心理真空”,产生心理不适。
不理想,甚至出现不及格。据统计,大学一年级期间出现不及格在大学四年之内是最多的,这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学习上的压力来自学习科目多、任务重,在大学期间想取得理想成绩不是容易的事情。再次,学习上的压力来自一些考试,大学期间,一般需要通过英语四、六级统考和计算机过级考试,特别是研究生考试,这是闯过高考之后的又一次闯关,所有这些考试,一些同学会因基础差、学习不得法或发挥不理想等原因而不能如愿,能如愿的同学经受的是一段时期的压力,而不能如愿的同学经受的是长时间的更为沉重的压力。
在大学,人际交往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摆在学生面前。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既是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需要,也是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关系处理得好的同学,知心朋友多,群众威信高;而有的同学陷入了有话没处说、有困难少有人帮的困境,由此引发孤独、空虚、压抑、失落,同学感情淡漠。如果再不能进行心理调适,往往找不到自身缺点或不能克服,最终导致压力过大而影响身心健康。
心理素质不高,如果再缺乏引导,就不能正确对待压力和挫折,容易悲观泄气,消极处世,有的进入这样的误区不能自拔,沉溺网游,借以排解心中的苦闷,结果形成恶性循环,影响了学习和休息。
自恋型,这样的同学往往嫉妒心强,看到同学学习工作上取得优异成绩,就开始闷闷不乐,甚至造谣生事、恶语中伤。所有这些,都会导致一些不应有的心理压力,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在明白压力的来源后,心理课上,老师就根据当代大学上的心理特征讲解了一些如何调节心理压力的有效的方法,就以老师的观点, 我总结出了几点关于大学生比较有效心理调解的方法:
1、情感调节
大学生精力旺盛,情感丰富,常常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如果不良情绪所产生的能量难以释放,就会影响身心健康。因此,要学会情感调节,使不良情感得到转化,即将不良情绪带来的能量引向比较符合社会规范的方向,转化为具有社会价值的积极行动。
2.群体阶段性心理调节
大学生在校四年或五年,各年级时的心理特点不同,要注重不同年级心理的调节。例如,一年级新生刚进入大学,应注意大学生活适应不良的调节;而高年级特别是毕业班学生,应引导他们对未来目标的选定,个人与国家利益之间的舍弃与服从等方面的调适,以保证大学生在各阶段均有良好的心理。
3.适当组织文体活动,愉悦学生身心
学校可在某一阶段,适当地组织一些诸如文艺晚会、体育比赛或旅游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陶冶情操,展现自我,加强交流,提高能力,愉快身心,以减轻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如在新生刚入校时,适时组织一些小型体育比赛或旅游等,能帮助他们尽快熟悉环境,加强交流,减轻不适应感和孤独感。
4、自我意识调节
自我意识使人能够认识和体验自己的情绪,同时也可控制情绪的变化。如一个人的政治意识、道德意识、公民意识以及角色意识等均可对情绪起到调节作用。只有提高自我意识的支配能力,才能保证较高的自我意识水平,发挥正常的自我意识功能。
5.培养自信的动力
自信的动力其实就是自己拥有的能力,大家都知道有能力的人一般比较自信,说白了他们有自己炫耀的资本,而没有能力的人就容易产生自卑感。大学是和社会接轨的桥梁,展现自己的舞台,所以在大学里,没有能力的人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所以提高自身的能力是解决心理疾病的最根本的途径,同时也是预防产生心理疾病的手段。
心理课程心得体会300字篇八
心理课程是大学生活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它不仅是扩展知识面的途径,更是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世界的工具。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深深体会到心理课程给予我的启发和帮助。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心理课程的体验和心得体会。
第二段: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
在心理课程中,我了解到人的内心世界是复杂而多变的。通过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我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比如,通过学习自我意识的概念,我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并且学会如何更好地管理它们。这些知识和技巧不仅帮助我更好地处理情绪和与他人相处,也在我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三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心理课程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人际交往。通过学习人际交往的原理和技巧,我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仅仅是言语之间的交流,更是一种深层次的相互理解和连接。通过学习非言语交流和倾听技巧,我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图和情感表达,并作出有效的回应。这使我在与他人交往时更加自信和舒适,并且能够建立更深入的人际关系。
第四段:应对压力和情绪。
现代社会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压力和挑战。在心理课程中,我学到了如何应对压力和情绪。通过学习压力管理和情绪调节的技巧,我可以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困难,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这些技巧不仅在学业上,也在生活中给予了我宝贵的支持,帮助我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第五段:培养积极心态和乐观态度。
最后,心理课程还教给我一个重要的价值观:积极心态和乐观态度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心理学理论和案例分析,我开始了解到积极心态和乐观态度对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和成功至关重要。积极心态可以让我们看到困难中的机遇,乐观态度可以让我们更加自信和坚持不懈。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时,我学会了用积极和乐观的态度去应对,这使我更有动力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结尾:
通过这门心理课程,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心理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对自己和他人的关注和理解。心理课程的学习是一次深入的心灵之旅,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明确和坚定。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将能够将心理课程所教给我的宝贵经验和技巧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更好的自己。
心理课程心得体会300字篇九
5月15日到17日,我很有幸参加了《实验心理学》国家精品课程的高校师资培训,听实验心理学界专家郭秀艳教授的讲授,感触很深,收获颇丰。郭教授及其团队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以及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我启发很大。虽然还没有系统的讲授过《实验心理学》这门课,但是通过这短暂的三天的学习,使我对精品课程的建设有了更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开阔了视野,对研究性教学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网培中心精心组织的讨论交流活动也使我受益匪浅,通过交流使我了解到各高校实验心理学开设以及教学情况,学到了很多成功的教学案例和宝贵的教学经验。下面结合我在高校的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感想。
通过郭教授的介绍我深深体会到,精品课程的建设不仅仅是编好一部教材、上好几节课、做好几个实验,它是一项系统、立体工程,需要教学团队长期不懈的努力,它包括课程特色、队伍建设、教材编写、教案、辅助资料、教学录像等诸方面的要素,而重要的是要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较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先进的教学理念是课程建设的灵魂,这是课程建设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有一个教学团队,现代社会任何成功都不是靠个人单打独斗的,而是靠一个团队的力量,必须要依靠团队成员的集体智慧,发挥各自的特长,共同努力实现目标。比如《实验心理学》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就具有一支知识、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每个人的分工有所不同,发挥自己的特长,如课程负责人是杨治良教授,郭秀艳教授、庄锦英副教授和叶斌副教授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青年教师,是课程的主讲教师;李林则是基本理论功底扎实的新生代年轻教学人员,课程组还聘请了黄希庭教授、游旭群教授作为教学顾问。课后辅导工作由郝兴昌博士与唐菁华博士负责,课后辅导工作,一方面减轻了骨干教授的教学负担,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教学辅导条件。实验指导工作由王新法老师与朱磊博士负责。对学生实验的指导工作,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验心理学”一直是公认的“难讲”课程,对学生而言,“实验心理学”是他们头痛的一门专业课,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畏惧和厌烦心理;对老师而言,“实验心理学”是学生不爱听的枯燥的一门课,因此,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授课教师和学生。通过郭教授的讲授以及朱磊老师的实验示范课,通过与同行教师们的交流,我发现“实验心理学”并不是难在课程教学内容,而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郭教授的教学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她把教师课堂讲授与指导相结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对学生发现的问题不直接给以答案,而是积极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做实验,自己分析调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以及培养学生学习和钻研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创新精神。她的教学实践也表明,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对问题、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归纳、整理和分析,并运用学习的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对提高“实验心理学”教与学的效果有非常大的帮助。因此,作为实验心理学的老师应着重培养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心理学实验计算机化已经成为心理学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比如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具体包括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信号检测论(包括有无法、迫选法和评价法),反应时方法(包括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信息加工实验(包括刺激编码方式、信息加工模式、句子理解、记忆搜索方式、表象旋转、刺激的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等方面的实验),学习和记忆方面的实验(包括学习迁移、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系列位置效应、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等方面的实验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完成。这就对实验心理学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提高了实验老师设计实验的灵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最后,衷心感谢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为我们提供学习机会,感谢郭秀艳教授以及朱磊老师的讲授,感谢网络培训中心的工作人员。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大学心理课程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2023年给孩子当下的幸福心得体会(汇总15篇)
- 大国担当心得体会(模板16篇)
- 2023年国企改革心得体会(精选11篇)
- 2023年科研诚信心得体会(大全10篇)
- 2023年一对一帮扶心得体会(实用12篇)
- 管理学心得体会500字(优质18篇)
- 2023年服务类工作自我评价(实用13篇)
- 社会调研心得体会(汇总13篇)
- 2023年团内教育评议总结报告(实用13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