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青少年个案工作报告(实用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19 20:45:05 |
  • ZTFB |
  • 8页

在撰写报告时,我们需要清晰地定义问题,收集并分析相关数据和信息,以及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最后,态度要端正,积极负责,将报告视作对自己和他人的负责任的表达。如果您需要更多关于报告写作的资源和技巧,可以参考下面列出的相关书籍和网站。

青少年个案工作报告篇一

为追求新潮和酷感,3个90后女孩竟想出了用吸食毒品作为庆祝生日的方式,还邀请了3个男孩一起到宾馆来“分享”毒品。长寿区检察院近日透露,经该院提起公诉,这3个女孩因犯容留他人吸毒罪,已于1月7日被法院分别判处拘役5个月。

今年20岁的小丽,和同龄的小馨,以及21岁的小红,是很要好的朋友,3人都没有正式职业。去年10月24日是小丽的生日。为了能让这个生日过得刺激、够酷,小丽和姐妹们竟有了一起吸毒庆祝的想法。于是,小丽将自己的身份证和100元钱交给小馨和小红,拜托两人帮自己到长寿区某宾馆开一间房。她还神秘地暗示姐妹们“晚上有好节目”。

小馨和小红来到宾馆后,用小丽的身份证和两人各自的身份证一起开了一间房,并交了100元房费,小红还帮忙垫付了100元押金。当天下午,小丽和两个姐妹邀约另外3个90后男孩,一起来到宾馆房间为小丽庆贺生日。期间,6个人一起吸食了冰毒。第二天凌晨,小丽被公安机关捉获,小馨和小红也很快落网。

据小丽交代,吸食冰毒是她们早就计划好的庆贺生日的方式。几人以前也偶尔吸食毒品,这次过生日,“分享”毒品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种“交流方式”,也是一种“酷”的表现。

小红表示,在90后的朋友圈里,大多数人的父母都忙于工作,甚至常年在外打工,很少有时间管她们。平时她们在家无所事事,感觉特别无聊。大家混在一起,经常想些新奇的办法,追求新潮和“酷”感,寻求“给力”的生活方式。吸毒是她们这类年轻人认为很“拽”的一种行为,感觉和吸烟区别不大。“那么多人吸烟也没有啥啊,吸毒更有‘个性’。”小红语出惊人。

因吸食毒品,去年11月4日,小丽、小馨、小红被长寿区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两年。同年12月17日,长寿区检察院以容留他人吸食毒品罪,对3人提起公诉。

青少年个案工作报告篇二

服务对象姓名:小希(化名)。

性别:女。

年龄:9。

接案时间:20xx年12月1日。

结案时间:20xx年5月15日。

1.接案原因:社工在四点半课堂发现服务对象,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多才多艺,学过舞蹈、绘画,架子鼓,成绩名列前茅。后来接触中发现,服务对象孤傲、偏执,朋辈关系紧张。随后社工与服务对象建立了专业关系。

2.家庭资料:服务对象跟妈妈一块生活,爸爸在其七岁时自杀,单亲家庭,母亲一人承担全部家庭重担,权威主义(专制型)家庭教养模式。妈妈过于偏重对孩子的智慧才艺教育,尽管经济困难,还花4000多的学费给孩子报架子鼓培训班。对服务对象学习方面要求严格,教育投入很大,但是忽视了孩子道德培养和社会化能力的培养。

3.行为表现:服务对象表现为偏执、孤傲、希望引起他人注意,不希望别人说自己不乖,有时具有轻微攻击性。

4.人际关系:同学、朋辈关系紧张。和妈妈交流沟通也很少。

5.支持网络:只有一个住楼上的王某和服务对象关系较好。因为王某的妈妈教育王某,要关照小希。

二、问题分析。

经过与服务对象多次沟通交流,社工和服务对象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通过家访、面谈,资料收集,社工较全面了解服务对象基本情况,并对其问题做出了诊断分析:

1.单亲家庭成长环境,缺乏父爱,服务对象缺乏安全感。

2.服务对象本身比较乖,加上妈妈权威式家庭教育,服务对象比较害怕妈妈,但又渴望得到妈妈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偏执、纠结。

3.朋辈交往能力欠缺,对待喜欢的同学。朋友常采取一些极端措施,导致朋辈关系紧张。

(一)服务理念——优势视角理论、社会支持网络、结构家庭治疗理论。

1.优势视角理论。

立足于发现、寻求、探索及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以开发人的潜能为出发点,协助其从挫折和不幸的逆境中挣脱出来,最终达到其目标、实现其理想。

2.社会支持理论。

指个人能够从中获得资源和支持的自然人际关系网络,主要包括家人、亲戚、邻居和社区互助小组。

3.结构家庭治疗。

结构家庭治疗法假设个人问题与家庭的动力、组织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特别重视家庭结构的影响,认为个体的问题症状都是家庭结构缺陷造成的副产品,必须在家庭结构发生良性改变之后,个体的问题才能够减轻或消除。

(二)服务目标。

1.服务对象不良行为治疗,让服务对象正确认识自己。

2.学习交友技巧、改善服务对象人际关系,建立朋辈支持网络。

3.改善服务对象与妈妈的互动交流关系。与妈妈多交流,了解彼此内心想法。

(三)服务策略。

1.面谈。通过面谈,与服务对象建立彼此信任合作的和谐关系,充分了解其需求,帮助其调整心理情绪状态,让服务对象正确认识自己,减少自己的攻击性行为。

2.介绍服务对象参加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小组、青少年互助小组,学习人际交往技巧,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改善与朋辈群体的关系,并通过互助合作,建立自己的互助支持网络。

3.通过家访、亲子教育讲座等形式,改善服务对象与妈妈的关系,让服务对象了解妈妈艰辛和对自己的爱,让双方勇敢表达自己内心想法,创造单亲也可以幸福的良好家庭氛围。

第一阶段:20xx年12月1号(接案)—20xx年12月3号(预估)。

目标:建立良好专业关系,了解服务对象基本情况,与服务对象一块分析问题成因,并制定服务目标。

内容:通过倾听、接纳、尊重、同理心等技巧,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形成彼此信任和谐的关系。面谈过程中,工作者扮演好忠实倾听者的角色,引导服务对象尽情吐露心声,并启发其诉说自己真实的想法,减轻心理负担。并与服务对象一起制定服务目标。

第二阶段:20xx年12月4—20xx年12月18号(三次面谈)。

目标:引导服务对象正确认识自己,克服自己的攻击性行为。

内容:本阶段主要采用面谈的方式。在面谈过程中,社工扮演好使能者的角色,积极参与服务对象自我认同困境的解析,及时给予适宜的肯定和鼓励,认可她的自我价值,鼓励她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认知方式;同时,工作者还要扮演好监督者的角色,因为服务对象很在意自己在别人心中的样子,害怕听到别人说自己不是乖孩子,面谈中,社工及时纠正她过于偏颇的想法,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心态。通过“当然了”游戏,让服务对象学习如何处理愤怒情绪,减少自己的攻击行为。

第三阶段:20xx年1月10号—20xx年4月18号(团体游戏治疗)。

目标:改善服务对象人际交往关系,帮助其建立朋辈互助支持网络。

内容:本阶段,主要采取团体游戏方式。1月10号—1月31号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小组。3月28—4月19号青少年互助小组。通过“盲人旅行”、“握手游戏”、“风中劲草”、“爱在指间”、“我的秘密”、“角色扮演”、“小故事,大道理”、“风雨同舟”等游戏,让服务对象在游戏与团队中学习人际交往技巧、学会信任、互助合作。

第四阶段:20xx年1月7号—5月12号(家访、社区活动)。

目标:改善服务对象与妈妈的关系,让服务对象感受到妈妈的爱,建立尽管单亲也很幸福的良好家庭氛围。

内容:通过两次家庭探访(1月7号、4月16号家访),两场社区活动(20xx年2月7号亲子教育讲座,20xx年5月12日爱在行动母亲节活动)改善服务对对象与妈妈的关系,让妈妈意识到亲子交流沟通的重要性,也让服务对象了解到妈妈的艰辛与关爱。在家访过程中,运用家庭结构治疗的相关技巧,改善服务对象与妈妈的沟通方式。

第五阶段:20xx年5月15结案。

目标:肯定服务对象的改变与成长,结案准备,处理离别情绪。

内容:与服务对象一块回顾服务过程,肯定服务对象的改变和成长,并给与一定的建议意见。进行结案,处理好离别情绪,注意移情和反移情,做好跟进工作。

(一)评估方法。

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方法进行评估。小组过程中让组员填写参与者意见表。通过访谈,了解服务对象现阶段情绪、家庭、交友等方面的改变。通过观察,了解服务对象不良行为改善情况。

(二)介入成效。

1.服务对象评估。

服务对象在结案后告诉工作人员,她很开心这段日子有社工的陪伴,也很高兴在小组中找到的好朋友。她说她现在和妈妈的交流也多了,并且在学校,同学关系也有所改善。她现在不会刻意做一些行为以引起妈妈的注意,她会主动告诉妈妈自己的一些想法。

2.目标达成情况。

到目前为止,服务目标基本达成,服务对象一切都在像积极的方向发展。与妈妈关系、朋辈关系有所改善,情绪控制能力有有提高,攻击性行为减少。对待问题的看法,也不是如此偏激。

(一)结案原因。

服务目标基本达成,自然结案。

(二)结案处理方式及建议。

社工提前告知服务对象即将结案,并及时处理离别情绪,与服务对象相约后续通过电话、qq等方式跟进服务。

(一)一般技巧分享。

服务过程中,社工注意运用倾听、同理、尊重、接纳等技巧与服务对象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辅导过程中注意运用鼓励与关注、尊重、同感、支持、积极回应等技巧,同时运用面谈、家访技巧,对服务对象的改变及时给与肯定;结案时,注意服务对象离别情绪的处理,给出建议意见,并制定好跟进计划。

(二)个人感受分享。

整个服务,社工与服务对象关系融洽,采用面谈辅导和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加速了服务对象的改变。社工和服务对象都获得了成长。但是,本案是贫困单亲青少年家庭,在介入过程中,社工除了在家访过程中,给与服务对象一些物质帮扶,没有能够改善服务对象家庭经济状况。服务过程,由于社工认知度低,资源整合难度大,没能更好的帮助服务对象争取到更多的支持。

青少年个案工作报告篇三

青少年在情感上、生理上倚赖其家庭而生存。由于父母对于行为的容忍度影响了他们看问题的角度,所以,让其他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参与辅导或治疗过程就十分重要。那么,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介入青少年忧郁症个案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据临床观察和医学、心理学研究发现,青少年忧郁症通常有如下一些常见表现:饮食失调、睡眠困扰和无以名状的哭泣,等等,此外,身体的不适,例如:头痛、下腹部疼痛等可能是忧郁的症状,其他的困扰行为,如行为问题、攻击性、多动等,可能是青少年尝试掩饰他们的忧郁及保护自己不陷入绝境的感受。自杀,与忧郁相关,并对青少年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青少年的酗酒及其他会改变情绪的药物滥用,也是忧郁症状的一种。当然,国内外有关青少年忧郁症及其表现的研究仍在深入中,尤其是青少年忧郁症与青少年其他问题的因果关系或相互联系,更是被探索的一项重要主题。

关于青少年忧郁症的形成原因,国内外医学界、心理学界仍在探索之中。通常认为,生物的、认知的以及家庭的功能丧失,被认为是和青少年忧郁症发生具有密切联系的相关因素,许多的社会工作介入都是以这些假设为基础而展开的。

医学和生物学研究初步表明,忧郁与非忧郁的青少年相比较,前者的泌尿系统代谢物与肾上腺分泌物似乎有些差别。由于青少年的快速成长和改变,导致其与成人期的生物相关因素尚未建立和有机地衔接起来。

最近20多年孜孜不倦的探究已经发现,青少年的负面自我认知在忧郁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饱受忧郁之苦的青少年同时也具有低自尊的倾向或表现。青少年的认知技巧是评估情境和选择行为所必备的。缺乏问题解决能力的青少年,无法正确地辨识问题,或者发展替代性的问题解决方法,他们就会比那些拥有适当问题解决技巧青少年,有较大的忧郁风险。

1)青少年忧郁症事实上是其在观察重要他人尤其是家庭成员的忧郁之后,所学习而发展出来的。

2)代际间思想和情感失调具有传递性,如果父母被诊断有精神疾病,其子女就会被认为是高危险群。但是,孤立和缺少社会支持、虐待等问题的存在,比起有精神疾病的父母,会让青少年有更高患忧郁症的风险。

3)家庭面临的越来越大的经济压力、社会上缺乏可靠稳定的教育设施、青少年虐待和疏忽、离婚以及父亲的缺席和不投入,都对青少年的忧郁症有影响。

4)青少年忧郁也与家庭内父母之间的严重冲突相关。

对青少年忧郁症的社会工作介入通常有三种主要方法:行为介入、认知介入和家庭服务。

行为介入是以具体、可测量的忧郁青少年的问题行为的改变作为介入的目标。比如说,有外向行为(攻击或破坏)的忧郁青少年,如果能保持安静地坐着,就会获得奖赏;而对内向行为(退缩、安静)的忧郁青少年,则会因为与他人交谈或参与活动而获得奖赏,因拒绝与他人接触而受到惩罚。

认知介入所采用的技巧包括:认知重组、角色模仿、问题解决、行为演练等。认知重组涉及别到对青少年思考模式的'改变。根据认知介入方法的基本假设,忧郁被认为是错误的想法和思考过程的结果。思考的扭曲,如:不能从经验中汲取教训;或者以不恰当的证据得出不恰当的结论;或者夸大单一事件的重要性,等等,都会增强青少年的忧郁。但是,如果通过改变思考模式,练习新的思考方式,理解后果,以及探索替代性的问题解决方法,那么,当事人一些负面的自我观点就会消除。

要达成有效的、针对忧郁青少年介入的必要及充分条件,就是家庭的参与。青少年在情感上、生理上倚赖其家庭而生存。由于父母对于行为的容忍度影响了他们看问题的角度,所以,让其他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参与辅导或治疗过程就十分重要。在以整个家庭为取向的服务中,工作员需要对忧郁青少年的家庭进行深入的探访、观察和在收集丰富的资料之基础上进行评量,必要的时候工作员也需要利用家庭以外的资源来促进当事人及其家庭的改变。即便是采用具体的治疗技术,如行为治疗,也需要家庭的积极参入。混乱、纠缠冲突、无秩序的家庭,都会阻碍忧郁青少年的改变。所以,父母关系、父母及代际的互动方式、父母的认知与行为等等,这些家庭环境因素的改善必须和忧郁青少年的治疗同时进行,那么,对青少年忧郁症的治疗才可能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青少年个案工作报告篇四

摘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然而层出不穷的问题学生一次又一次把高校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尤其心理异常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情况更是让高校成为众矢之的。以一名问题本科学生个案为例,分析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通过多方合力帮助,以期能让学生的心理状态恢复健康并长久保持,通过真实个案分析也希望能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略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分析。

1案例。

胡某是2016级英语教育专业的一名男生,19岁,独子,父亲是警察,母亲是企业财务人员。胡某高考时没有发挥好,分数只够二本线,本想继续复读但未得到父母支持,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胡某想报自己喜欢的物理教育,但是家长觉得英语更有前途,也利于以后考研究生,胡某就妥协报了英语教育。大一上学期胡某表现正常,专业课成绩班级排名中上,但是大一下学期开始,有同寝室友被作为交流生派往外校学习,还有同学准备考雅思出国,相比之下胡某感到事事不如别人,压力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沉默,最后直接闭口不言,老师多次心理辅导无果只好与家长联系带该生到医院检查,确诊为抑郁症,家长担心继续呆在原环境学生情况恐会恶化,影响学生正常毕业,于是给学生办理了留级转专业手续,希望学生能有一个新的开始。转入汉语言文学专业初,胡某话虽然较少但跟新宿舍室友关系还算融洽。由于胡某病情需要长期坚持服药,其母亲担心他不按时吃药耽误治疗,选择在校陪读,定时到宿舍监督胡某吃药,尽管胡某父母偶尔也会请室友小聚吃饭以免大家嫌烦,但久而久之宿舍其他室友还是产生了些许不满,认为家长不该这么频繁的随便出入寝室,甚至背后妄加揣测,胡某又回到了形单影只的生活。

2原因分析。

2.1家庭原因分析。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胡某父亲的职业是警察,平时工作忙,对孩子疏于管理,胡某日常起居均由母亲打理,致使胡某错认为只有自己考试好了父亲才会多关爱自己。高考的发挥失常让胡某在志愿填报上选择了被动接受,父母觉得高考没有发挥好选择次一点的学校成绩应该能更突出。可是家长不明白高中和大学的学习模式是不尽相同的,当胡某告知家长同寝室友有到外校学习的、有准备出国的,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的时候,家长并没有引起重视,更没有想到孩子的自信心在受到煎熬,只是告诫学生在校不要贪玩,认为别人能达到的目标自己孩子没有达到是因为没有用心去学,后来学生也不再跟家长交流学校的情况,开始自我封闭、沉默寡言。当家长知道学生患有抑郁症需要长期服药时,自然万分焦急十分配合医生,请长假在校陪读监督孩子吃药,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忽略了学生在新环境的个人思想,也忽略了同宿舍其他室友的感受,给孩子本来正常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室友对胡某家长的不满转嫁到胡某身上,胡某习惯性的接受父母做法,不知道该如何跟家长开口,结果致使自己在寝室不受欢迎。

2.2学校原因分析。

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明确规定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知发出至今六年多的时间里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确实取得了大的进步,但对于真正实现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还有很大距离。单单只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不能使学生及时认识到自己是否存在问题,加之外界环境影响,很少会有学生主动提出自己心理异常。更重要的是高校师生对心理异常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大家一听说某某心理有问题就避而远之,提供帮助更无从谈起。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心理异常学生在初期表现出来时如能及时干预,同学室友再加以帮助,很多是可以妥善处理的,如果干预不及时,病情一旦恶化后果就不堪设想。

2.3个人原因分析。

胡某本身是一个比较听话懂事的学生,只是从小对父母言听计从的习惯让他对自己的生活没有很好的定位,一味按照家长要求来做,不会跟父母强调自己的意见,造成了我们所看到的父母比较强势、孩子比较怯弱的现象。原来高中成绩的自豪感到大学已成为过去,成绩不如室友让胡某一直好强的心理产生了心结,胡某并没有意识到术业有专攻,英语也并不是其强项。由于胡某的交际范围有限,在校没有很好的朋友,所以没有一个有效的泄压渠道,又不愿意主动与辅导员老师沟通,加之父母对胡某在校表现的不理解使胡某心理压抑却无处诉说,长时间自我封闭的情况下导致了抑郁症的产生。

2.4社会原因分析。

社会根据成绩把高校分为了三六九等,同时也把考生分为了三六九等,向往好的教育机会是每一个有上进心的学子都想积极争取的,然而面对现实更多的是机会有限。社会对学习经历的看重、对优质教学资源的认可、对专业学术大咖的.推崇无疑让每一个有机会争取的人都跃跃欲试,网络媒体的宣传报道也让大家看到了差距所在,个别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比如胡某就成了走入心理死胡同的“牺牲品”。

3处理措施。

3.1家庭学校形成合力。

因为很多家长并不了解心理学,对于学生突然出现的状况也是病急乱投医。作为辅导员,首先就是和家长联系沟通,告知抑郁症产生的原因和危害,力求让家长积极配合学生治疗工作。案例中胡某的母亲在得知学生病情时积极接受了医生的治疗意见,没有采取回避态度,对于学生病情好转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多数心理异常的学生当心理辅导不能有效改善学生心理状态时,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控制和治疗尤为必要。同时也要告知家长对学生的关心要适度,不能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和正常交际范围,否则得不偿失。

3.2积极利用主体班会。

利用主体班会对班级同学开展集体心理辅导,通过人人都发言的形式让班级学生增进了解,通过案例共享让大家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对于自身可能存在的心理异常要理性对待、及时解决,并告知相关解决途径;对于周围出现的心理可能有异常的同学要积极伸出援助之手,不能冷眼旁观,更不能以讹传讹。要让班级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班集体大家庭的温暖,做到“不抛弃,不放弃”要让班级正能量传递到每一个成员心中。通过这种集体辅导的方式既能让大家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也让有问题的同学不会太尴尬,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人对自己的心理状态有大概的了解,便于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

3.3发挥班委骨干作用。

班委是班级同学推选出来为班级服务的同学,当遇到困难时班委理应和老师站在统一战线上为班级服务。班级出现心理异常学生时,班委有责任第一时间告知辅导员老师,并在老师的支持下开展相关工作,同时也要告知其室友多些包容与理解,比如关注学生情绪和行为,多与学生聊天,多鼓励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等,通过周围人的关怀和认可来打开问题学生封闭的内心。

3.4借助心理咨询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十六条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精神卫生知识教育;配备或者聘请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人员,并可以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胡某的问题在发现时辅导员老师与其谈话已经没有显著效果,与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联系,心理咨询老师与胡某交流后对其症状做了初步判断,建议辅导员告知家长到正规医院检查后做进一步治疗。辅导员的辅导能力有限,借助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对于学生病情进行判断,以利于采取准确有效的措施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3.5建立学生个人档案。

作为辅导员,对于每一个问题学生都要做好档案管理,除了向上级部门汇报相关情况外,需要针对每一个可能有问题的独立个体做好应急处理方案。在平时管理工作中,多找学生交流谈心,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多些鼓励与认可,制定校级———系级———班级———寝室监控体系,随时应对突发状况。对于胡某的情况,尽管家长配合医院,从药物控制到心理辅导都做了治疗,并且明显取得了好转,胡某现在不仅能看着他人眼睛回答问题,还有正常的面部表情比如微笑等,但这并不代表老师就可以完全放松了。只要胡某仍旧在校求学,作为学校的一员,辅导员老师就有责任和义务对胡某进行关注和监控,在季节交替时也要格外用心,争取让其在学校不再出现任何意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大学生阶段是青年个体身心发展最活跃、最剧烈的时期,同时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且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他们没有形成稳定的三观,受外界因素影响大,如若没有正确的引导,很容易造成自我迷失,这种迷失会让学生感到混乱,表现在行为上就有可能是否定社会、否定学校甚至是否定自我。作为在学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有责任和义务去关注每一名学生,帮助每一个迷失的孩子找到正确的归途,借此呼吁家庭、学校、社会能形成合力将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做实做强,希望每一位学子都能健康成长,最终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万美容.青年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青少年个案工作报告篇五

洋洋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的父母都在私企工作,平时工作较忙,还经常加班,所以洋洋在放学后经常是一个人在家。因为没有人看管,洋洋回到家中,通常都是先看电视,或是玩网络游戏,直到很晚才开始写作业,总是玩够了才肯睡觉。洋洋的老师向家长反映,近期洋洋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且上课时不能集中注意力,还经常在课堂上睡觉。洋洋的父母得知这些情况后很着急,他们也知道总是让洋洋一个人待在家中,会使他不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从而影响学习,而且也存在着安全隐患。他们很不放心,但又没有其他的办法。

【问题】。

假设你所在的社区有很多与洋洋有相同问题的孩子,请为他们设计一份服务方案。

【问题解析】。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社区中的很多孩子因为父母工作较忙,还经常需要加班,在放学后存在着无人看管的问题,他们不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并且一个人在家,存在着安全隐患。

2.个案服务方案。

(1)方案目标。

1)协助家长指导及照看孩子。

2)培养孩子们有效管理自己的时间,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功课及学业,增强他们对学。

习的兴趣。

3)指导孩子们正确的交友方式,鼓励他们参与健康的娱乐活动。

4)培养孩子们积极的人生观及良好的品格。

(2)方案实施策略。

1)与社区学校进行沟通,充分利用社区学校资源,为有需要的孩子建立课余托管。

服务场所。

2)成立社区志愿者队伍,为孩子们提供课业辅导服务。

3)组织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组织游戏,满足社区内小学生康乐活动的需求。

4)将具有相同兴趣的孩子组织起来,开展小组工作。

5)聘请社交技巧、自我照顾能力、公民教育等方面的专业人士,开展相关的讲座、别辅导、发展性程序、家长咨询等服务项目。

(3)方案执行整合社会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进度、处理危机等。

(4)方案评估家庭成员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及其效果评估等。

青少年个案工作报告篇六

一个月来,敏敏的性格变得活泼开朗了许多,还有点调皮了,你交给她的英语单词不会忘记,有时还会闹一闹呢,语言交流的次数与数量明显增强,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更加多对她引导,让她快快长大。

一、情况摘述。

敏敏是我班的一个小朋友,在园时总是低着头,不肯说话,在幼儿园很少与小朋友交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她进行了如下观察:

观察一自选图书时,敏敏总是总在小椅上,不肯去选图书,另一位小朋友坐在她旁边,有些伤心了,喊“找姥爷”,她也坐在那儿跟着说了起来,然后一个人跑到一边,坐在离小朋友很远的.地方,默不作声,看上去很可怜。

观察二吃饭时,敏敏把最爱吃的炸肉吃没了,可能还想要点,她瞪着眼睛注视着老师,老师问他,她只简单的重复了一句“要炸肉”。

二、成因分析。

敏敏的父母因都忙着自己的事业,无暇照顾孩子,敏敏从小跟着保姆长大,保姆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可少了一份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机会,对话也许是少之又少,久而久之,孩子与别人交谈的能力明显不如同龄的孩子,在同伴的眼里已是个被冷落的人,无法交谈的人,而她偶尔说一句话,还会招来一阵耻笑,时间一长,她更加难以启齿了。

三、教育策略。

1、利用多种资源,缩短与教师的距离首先向她介绍了班上的三位老师,我们多给她创造与老师接近的机会,并让老师多于她交流,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眼神里有了光彩,有时还能看见她高兴的笑脸。

2、创造条件,让清清多开口说话。

一段时间以来,敏敏偶尔冒出的一两句话,仿佛成来孩子的笑料,有的小朋友还特意模仿她的话语,经过一番情感渗透,孩子们的笑声减少了,为了能让她多说话,老师抓住与她接触的任何机会,多和她说话,“敏敏,你喝水喝得真好”,敏敏说:“多喝水不生病啊。”“敏敏,你站在这儿做操就行了。”敏敏说:“站好了,别跌倒啊。”只要老师说一句,她一定会有一句话再等着你,而且都会顺着你的语气说,话语明显比以前多了许多。

四、启示。

一个月来,敏敏的性格变得活泼开朗了许多,还有点调皮了,你交给她的英语单词不会忘记,有时还会闹一闹呢,语言交流的次数与数量明显增强,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更加多对她引导,让她快快长大。

青少年个案工作报告篇七

容貌秀丽的阿珍是汕头市区人,谁也想不到,今年17岁的她“毒龄”竟已有两年多了。据阿珍称,是她那个畸形的家将她逼上了这条路,是为了寻求解脱,她才借“药”消愁,结果愁没消去却把自己“吸”进了戒毒所。

据阿珍介绍,其父母在她13个月大时便离异了,她被判随生母,后母亲再嫁时后父嫌她累赘,便把她送给了市区一对结婚多年未曾生育的夫妇(也就是她现在的父母)。

阿珍承认,起初养父母对她很好,吃的、穿的无不关爱有加。但当她7岁时,养母生下了弟弟后,她又成了“累赘”,成了家中的“保姆”,每天做饭、打扫卫生、看管弟弟等什么杂务都“承包”了。为此,阿珍不止一次在夜里躲在被子里偷偷哭泣。因缺乏家的温暖和关爱,阿珍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自己慢慢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

小学毕业后,她即跟着在歌舞厅认识的朋友们离开了家。有一天她见几个朋友躲在一个隐蔽角落里抽烟,仔细一看,发现他们的抽法很奇特,于是她凑了上去,学着他们的样子狠命抽吸了一口,她称,那一刻她感觉到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解脱”。

上瘾后,因无经济来源,她便再也离不开那些娱乐场里的“朋友们”了,因为只有和他们在一起,她才能获得毒品来应付她日益强烈的毒瘾。

青少年个案工作报告篇八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成长的特殊时期,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青少年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未来。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青少年个案。

希望可以帮到您。

洋洋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的父母都在私企工作,平时工作较忙,还经常加班,所以洋洋在放学后经常是一个人在家。因为没有人看管,洋洋回到家中,通常都是先看电视,或是玩网络游戏,直到很晚才开始写作业,总是玩够了才肯睡觉。洋洋的老师向家长反映,近期洋洋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且上课时不能集中注意力,还经常在课堂上睡觉。洋洋的父母得知这些情况后很着急,他们也知道总是让洋洋一个人待在家中,会使他不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从而影响学习,而且也存在着安全隐患。他们很不放心,但又没有其他的办法。

【问题】。

假设你所在的社区有很多与洋洋有相同问题的孩子,请为他们设计一份服务方案。

【问题解析】。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社区中的很多孩子因为父母工作较忙,还经常需要加班,在放学后存在着无人看管的问题,他们不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并且一个人在家,存在着安全隐患。

2.个案服务方案。

(1)方案目标。

1)协助家长指导及照看孩子。

2)培养孩子们有效管理自己的时间,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功课及学业,增强他们对学。

习的兴趣。

3)指导孩子们正确的交友方式,鼓励他们参与健康的娱乐活动。

4)培养孩子们积极的人生观及良好的品格。

(2)方案实施策略。

1)与社区学校进行沟通,充分利用社区学校资源,为有需要的孩子建立课余托管。

服务场所。

2)成立社区志愿者队伍,为孩子们提供课业辅导服务。

3)组织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组织游戏,满足社区内小学生康乐活动的需求。

4)将具有相同兴趣的孩子组织起来,开展小组工作。

5)聘请社交技巧、自我照顾能力、公民教育等方面的专业人士,开展相关的讲座、别辅导、发展性程序、家长咨询等服务项目。

(3)方案执行整合社会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进度、处理危机等。

(4)方案评估家庭成员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及其效果评估等。

一、案例背景。

(一)基本资料。

服务对象姓名:小希(化名)。

性别:女。

年龄:9。

接案时间:20xx年12月1日。

结案时间:20xx年5月15日。

(二)个案背景资料。

1.接案原因:社工在四点半课堂发现服务对象,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多才多艺,学过舞蹈、绘画,架子鼓,成绩名列前茅。后来接触中发现,服务对象孤傲、偏执,朋辈关系紧张。随后社工与服务对象建立了专业关系。

2.家庭资料:服务对象跟妈妈一块生活,爸爸在其七岁时自杀,单亲家庭,母亲一人承担全部家庭重担,权威主义(专制型)家庭教养模式。妈妈过于偏重对孩子的智慧才艺教育,尽管经济困难,还花4000多的学费给孩子报架子鼓培训班。对服务对象学习方面要求严格,教育投入很大,但是忽视了孩子道德培养和社会化能力的培养。

3.行为表现:服务对象表现为偏执、孤傲、希望引起他人注意,不希望别人说自己不乖,有时具有轻微攻击性。

4.人际关系:同学、朋辈关系紧张。和妈妈交流沟通也很少。

5.支持网络:只有一个住楼上的王某和服务对象关系较好。因为王某的妈妈教育王某,要关照小希。

二、问题分析。

经过与服务对象多次沟通交流,社工和服务对象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通过家访、面谈,资料收集,社工较全面了解服务对象基本情况,并对其问题做出了诊断分析:

1.单亲家庭成长环境,缺乏父爱,服务对象缺乏安全感。

2.服务对象本身比较乖,加上妈妈权威式家庭教育,服务对象比较害怕妈妈,但又渴望得到妈妈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偏执、纠结。

3.朋辈交往能力欠缺,对待喜欢的同学。朋友常采取一些极端措施,导致朋辈关系紧张。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理念——优势视角理论、社会支持网络、结构家庭治疗理论。

1.优势视角理论。

立足于发现、寻求、探索及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以开发人的潜能为出发点,协助其从挫折和不幸的逆境中挣脱出来,最终达到其目标、实现其理想。

2.社会支持理论。

指个人能够从中获得资源和支持的自然人际关系网络,主要包括家人、亲戚、邻居和社区互助小组。

3.结构家庭治疗。

结构家庭治疗法假设个人问题与家庭的动力、组织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特别重视家庭结构的影响,认为个体的问题症状都是家庭结构缺陷造成的副产品,必须在家庭结构发生良性改变之后,个体的问题才能够减轻或消除。

(二)服务目标。

1.服务对象不良行为治疗,让服务对象正确认识自己。

2.学习交友技巧、改善服务对象人际关系,建立朋辈支持网络。

3.改善服务对象与妈妈的互动交流关系。与妈妈多交流,了解彼此内心想法。

(三)服务策略。

1.面谈。通过面谈,与服务对象建立彼此信任合作的和谐关系,充分了解其需求,帮助其调整心理情绪状态,让服务对象正确认识自己,减少自己的攻击性行为。

2.介绍服务对象参加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小组、青少年互助小组,学习人际交往技巧,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改善与朋辈群体的关系,并通过互助合作,建立自己的互助支持网络。

3.通过家访、亲子教育讲座等形式,改善服务对象与妈妈的关系,让服务对象了解妈妈艰辛和对自己的爱,让双方勇敢表达自己内心想法,创造单亲也可以幸福的良好家庭氛围。

四、介入过程。

第一阶段:20xx年12月1号(接案)—20xx年12月3号(预估)。

目标:建立良好专业关系,了解服务对象基本情况,与服务对象一块分析问题成因,并制定服务目标。

内容:通过倾听、接纳、尊重、同理心等技巧,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形成彼此信任和谐的关系。面谈过程中,工作者扮演好忠实倾听者的角色,引导服务对象尽情吐露心声,并启发其诉说自己真实的想法,减轻心理负担。并与服务对象一起制定服务目标。

第二阶段:20xx年12月4—20xx年12月18号(三次面谈)。

目标:引导服务对象正确认识自己,克服自己的攻击性行为。

内容:本阶段主要采用面谈的方式。在面谈过程中,社工扮演好使能者的角色,积极参与服务对象自我认同困境的解析,及时给予适宜的肯定和鼓励,认可她的自我价值,鼓励她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认知方式;同时,工作者还要扮演好监督者的角色,因为服务对象很在意自己在别人心中的样子,害怕听到别人说自己不是乖孩子,面谈中,社工及时纠正她过于偏颇的想法,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心态。通过“当然了”游戏,让服务对象学习如何处理愤怒情绪,减少自己的攻击行为。

第三阶段:20xx年1月10号—20xx年4月18号(团体游戏治疗)。

目标:改善服务对象人际交往关系,帮助其建立朋辈互助支持网络。

内容:本阶段,主要采取团体游戏方式。1月10号—1月31号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小组。3月28—4月19号青少年互助小组。通过“盲人旅行”、“握手游戏”、“风中劲草”、“爱在指间”、“我的秘密”、“角色扮演”、“小故事,大道理”、“风雨同舟”等游戏,让服务对象在游戏与团队中学习人际交往技巧、学会信任、互助合作。

第四阶段:20xx年1月7号—5月12号(家访、社区活动)。

目标:改善服务对象与妈妈的关系,让服务对象感受到妈妈的爱,建立尽管单亲也很幸福的良好家庭氛围。

内容:通过两次家庭探访(1月7号、4月16号家访),两场社区活动(20xx年2月7号亲子教育讲座,20xx年5月12日爱在行动母亲节活动)改善服务对对象与妈妈的关系,让妈妈意识到亲子交流沟通的重要性,也让服务对象了解到妈妈的艰辛与关爱。在家访过程中,运用家庭结构治疗的相关技巧,改善服务对象与妈妈的沟通方式。

第五阶段:20xx年5月15结案。

目标:肯定服务对象的改变与成长,结案准备,处理离别情绪。

内容:与服务对象一块回顾服务过程,肯定服务对象的改变和成长,并给与一定的建议意见。进行结案,处理好离别情绪,注意移情和反移情,做好跟进工作。

五、评估。

(一)评估方法。

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方法进行评估。小组过程中让组员填写参与者意见表。通过访谈,了解服务对象现阶段情绪、家庭、交友等方面的改变。通过观察,了解服务对象不良行为改善情况。

(二)介入成效。

1.服务对象评估。

服务对象在结案后告诉工作人员,她很开心这段日子有社工的陪伴,也很高兴在小组中找到的好朋友。她说她现在和妈妈的交流也多了,并且在学校,同学关系也有所改善。她现在不会刻意做一些行为以引起妈妈的注意,她会主动告诉妈妈自己的一些想法。

2.目标达成情况。

到目前为止,服务目标基本达成,服务对象一切都在像积极的方向发展。与妈妈关系、朋辈关系有所改善,情绪控制能力有有提高,攻击性行为减少。对待问题的看法,也不是如此偏激。

六、结案。

(一)结案原因。

服务目标基本达成,自然结案。

(二)结案处理方式及建议。

社工提前告知服务对象即将结案,并及时处理离别情绪,与服务对象相约后续通过电话、qq等方式跟进服务。

七、专业反思。

(一)一般技巧分享。

服务过程中,社工注意运用倾听、同理、尊重、接纳等技巧与服务对象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辅导过程中注意运用鼓励与关注、尊重、同感、支持、积极回应等技巧,同时运用面谈、家访技巧,对服务对象的改变及时给与肯定;结案时,注意服务对象离别情绪的处理,给出建议意见,并制定好跟进计划。

(二)个人感受分享。

整个服务,社工与服务对象关系融洽,采用面谈辅导和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加速了服务对象的改变。社工和服务对象都获得了成长。但是,本案是贫困单亲青少年家庭,在介入过程中,社工除了在家访过程中,给与服务对象一些物质帮扶,没有能够改善服务对象家庭经济状况。服务过程,由于社工认知度低,资源整合难度大,没能更好的帮助服务对象争取到更多的支持。

一、前言。

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时期。青少年在这一时期呈现出几个特点:一是尚未形成自己的个性,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二是青少年大都通过角色模仿来完成自己的社会角色扮演,所以他们喜欢模仿他人的行为,也易把不良行为作为自己模仿和参照的对象;三是情绪和行为倾向于两个极端;四是个体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伤害。

社会学理论认为,人的社会化就是不断地调整自我以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塑造了人的个性,而青少年生活的重要区域除了家庭、学校就是社区。相关研究表明,在青少年犯罪率较高的地区,往往是社区文化环境欠佳,亚文化盛行的区域。“社区文化为社区居民所共享,同时也强有力地约束着社区内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这样一来,要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就要求开展有效的社区工作创造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给予青少年一片干净、祥和的成长空间。

二、开展社区工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性。

(一)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在社区度过,社区是他们的主要成长空间。

据粗略统计,我国中小学生一年中约有170多天的节假日和双休日,而这么多时间里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在社区里度过的。他们在社区完成课后任务,在社区里玩乐。所以社区内的状况对他们有重要的影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处于社会化过程中的青少年,个性还未形成,边缘性强,可塑性也强。从他们接触的人和事上可以看到他们社会化后的影子。社区文化会被青少年所内化,当然也包括黄赌毒等糟粕文化。甚至是社区结构布局对青少年都有重要影响。如果社区楼下就是游戏室,这无疑会增加楼上居民尤其是中小学生打游戏的机会和时间。因此开展正式、系统、专业的社区工作对这些进行管理就显得很必要了。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会把很多人甩在精神或者物质的困境中无法自拔,他们需要借助别人的帮助特别是专业人士的帮助,而不能自立的青少年更需要借助专业社工的力量。在成长期的青少年不仅对外界依赖性强,而且对资源需求量也大。两个同样资质的孩子,一个投入大资金、大精力进行培养,一个则是有限的经济支持,甚至是食不果腹,两个孩子的未来也极可能是天壤之别。这就要对社区资源进行整合,使它得到最优配置,让每个人都获得健康成长的保障。

(一)经费投入不足,许多活动、计划无法付诸实践。

由于目前社区青少年工作开展过程中,并不是所有费用都由政府承担,再加上许多工作都依靠政府实行,所以社会参与度不高,社会捐赠也非常有限。

有部分社会工作者都认为,“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把青少年社会化的责任完全归于家庭和学校,似乎没有社区、社工什么事,忽略了社区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

社区工作者多是年龄较大、缺乏专业培训和专业素质的人,很少有能够根据专业知识和理论提供专业服务给青少年服务对象的。“吵就劝,错就骂,行不通就撤”的现象大量存在。

(四)社会各界对此项服务认识不到位,导致服务定位不正确。

许多年以来,社区各项服务都是由政府倡导和组织的,社会大众主动开展工作的意识缺乏,而且这种由上级命令式的服务工作在执行时会缺少灵活性,各级工作人员难免在工作中加上自己的价值因素。

从全国范围来看,只有为数不多的城市社区开展了服务内容有限的社区青少年工作,地域差异大。此外服务的制度规范性不强,一方面制度不完备,另一方面存在有规范不遵守的现象。

(六)缺乏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和创新。

在最初提出社区服务概念的时候就带有很大的经验性色彩,不同行业的人们大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价值观进行解释的。他们着眼于多种多样的具体工作,始终不能站出来顾全社区整体的建设和发展。理论的发展始终滞后,没有深刻的突破和创新。没有理论的指导社区工作的开展也失去了活力,与专业化道路有了很大的偏离。

(一)拓展服务经费来源,加大资金投入。

这是发展此项工作最亟待解决的问题。鼓励社区经济实体的发展,为社区工作发展提供资金,充分发挥这些经济实体的作用,并保证资金确实有效地用在社区青少年服务上。要调动广大居民积极性,扩大社会参与度,赢得更广泛的社会捐赠。此外对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服务对象进行有偿服务,以服务养服务,这种经营的方式也会促进社区青少年工作向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通过社区内宣传、社工服务上门、新闻媒体宣传等改变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成员以寻求社工帮助为耻的观念,让他们认识到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可以找社工,第一时间想到社工。同时工作者也应把服务青少年视为自己的天职,不能拒绝、推脱。通过宣传教育让公众了解到社区青少年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支持此项工作。

成立一支专门的青少年工作者队伍,对工作者进行培训,实行考试上岗,实施严格的按能力晋升制度。同时可以招募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聘请离退休社区工作专家,为青少年提供专业服务。

(四)肃清社区文化环境,弘扬传统美德,活跃社区气氛。

青年文化是一种从属文化,它永远被镶嵌在特定的主导文化之中,且大多数情况下与主导文化是一致的。不良的社区文化必然导致不良的青年文化,在不良文化下成长的青少年就是不良青少年。社区工作者可以向社区居民讲授健康的生活方式,以身作则,对好行为加以称赞、奖励,对好精神加以弘扬等。从而营造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引导青少年养成正派的生活习性。

(五)扩展社区青少年工作的服务范围,强化社区服务功能。

社区工作不能局限在对少数青少年提供已有的几项服务。而应满足居民多层次、多种类的需求,应设法开辟各种渠道,为青少年群体提供学习指导、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服务,协助他们解决在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的问题,化解纠纷,摆脱困境。

(六)解决理论的深度问题。

发展社区青少年工作理论,进行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和创新。可以将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具体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借鉴国外先进理论,结合具体情况加以本土化,以理论指导实践的前进,以实践促进理论的发展;二是鼓励从业人员、各大高校学者、专家进行理论研究,奖励对理论发展有较大贡献者。

青少年个案工作报告篇九

少年和毒品,两者联系在一起是多么让人揪心。今年16岁的少年小伟,花一样年纪的他本应在父母的呵护下快乐生活,在社会、学校的关爱下健康成长。然而,染上毒瘾并贩毒的小伟却只能在看守所内,透过铁窗看看头顶的那一小块蓝天。11日,平潭县检察院以贩毒罪对小伟提起公诉。

“小伟是个可怜的孩子,从小就没了家,真是可惜。”一提起小伟,办理此案的检察官边摇头,边替小伟感到惋惜。小伟6岁时,父母因感情不和离婚了,他被判给了母亲。离婚后没多久,小伟的父亲离开平潭去广东打工,从此杳无音讯,小伟的母亲则在他人介绍下远嫁台湾,无家可归的小伟只好被寄养在姨妈家。姨妈家有3个孩子,只能给小伟提供物质上的帮助,无法在学习方面照顾他,在学校里,小伟因为没有爸妈经常被同学们嘲笑,自卑的他开始厌倦学习。还没读完初一,小伟就辍学了。因为精神空虚,小伟渐渐与姨妈家的邻居念某熟悉起来。念某有钱,出手也大方,时不时可以带他出去潇洒,小伟甚至有些崇拜这位“大哥”。去年4月的一天,在念某的引诱下,小伟开始吸食冰毒,并很快染上了毒瘾。因为没有经济来源,小伟心甘情愿成了念某的“小弟”,多次接受念某的指令,携带“k粉”、摇头丸等毒品送货,赚取一些零花钱。

今年5月5日凌晨,小伟接到念某的电话,让他到平潭县澳前镇一家夜总会“送货”,当场被警方抓获。被抓后,小伟主动交代自己曾帮念某送过4次货。少年贩卖毒品,令人扼腕叹息,值得反思。毒品是世界三大公害之一,这只邪恶的魔手正向纯洁的青少年伸去,预防青少年吸毒贩毒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青少年个案工作报告篇十

网络互动教学模式使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的体现,一个方面在课前的准备(包括教学设计、资源准备、课件设计等)上,另外一方面在于上课时对课堂的控制。而网络互动本身又存在多种互动类型,其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教学创新是模式转变的亮点与难点所在。

实施网络互动模式,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变得更加复杂与更有意义,教师不仅要熟悉教学内容,备好课本,而且要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可以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的资料用以制作网络课件,这些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等,在计算机的控制下有机的整合起来,运用到局域网中得到高速的传输。

教师的教学思想与设计要在课件的制作中体现出来,对学生在利用网络课件上课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作出适当的预测,并且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对课件进行精心的设计。而网络氛围下,教师可以发动学生积极参与资料的搜集与材料的整理与加工,在参与的过程当中不知不觉的对新知识已经有一定了解。

网络氛围下,电脑教师对教学的控制有很多方法。利用网络课室操作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对遇到困难的'学生及时提供帮助或帮其寻找学习的伙伴,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及时补救。利用自制的课件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的中心内容自主探索,进行合作学习与讨论,提出学习目标与课堂作业要求等等。及时反馈信息,让学生尽快了解老师对学习的评价。对课堂气氛的调动与控制以及其它控制。

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具有如下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机,扩大学生的知识摄取量,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减轻学生学习的身心负担、提高学习效率等等。

相应对策:在线测试(目标测试):精心设计的问题陷阱、极具挑战性的测试题目(游戏)、生动活泼的激励画面、体现教学目标的测试内容等等,让学生在测试中可以重复学习基本内容知识,达到认知方面的目标。

问题:二、聊天室如何更有效地发挥积极作用?网络上的讨论组是自由的聊天空间,如果教师使用得当,它为教学提供了方便的讨论与共同探索的气氛,如果使用不当,它则为自控能力差的学生提供了随便说话开小差的机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相应对策:这其实正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显示的时候。教师要随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出现问题即使的控制,并引导学生围绕学习内容进行讨论。教学系统平台的主要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青少年个案工作报告篇十一

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时期。青少年在这一时期呈现出几个特点:一是尚未形成自己的个性,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二是青少年大都通过角色模仿来完成自己的社会角色扮演,所以他们喜欢模仿他人的行为,也易把不良行为作为自己模仿和参照的对象;三是情绪和行为倾向于两个极端;四是个体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伤害。

社会学理论认为,人的社会化就是不断地调整自我以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塑造了人的个性,而青少年生活的重要区域除了家庭、学校就是社区。相关研究表明,在青少年犯罪率较高的地区,往往是社区文化环境欠佳,亚文化盛行的区域。“社区文化为社区居民所共享,同时也强有力地约束着社区内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这样一来,要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就要求开展有效的社区工作创造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给予青少年一片干净、祥和的成长空间。

(一)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在社区度过,社区是他们的主要成长空间。

据粗略统计,我国中小学生一年中约有170多天的节假日和双休日,而这么多时间里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在社区里度过的。他们在社区完成课后任务,在社区里玩乐。所以社区内的状况对他们有重要的影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处于社会化过程中的青少年,个性还未形成,边缘性强,可塑性也强。从他们接触的人和事上可以看到他们社会化后的影子。社区文化会被青少年所内化,当然也包括黄赌毒等糟粕文化。甚至是社区结构布局对青少年都有重要影响。如果社区楼下就是游戏室,这无疑会增加楼上居民尤其是中小学生打游戏的机会和时间。因此开展正式、系统、专业的社区工作对这些进行管理就显得很必要了。

(三)青少年会有许多要求寄托在社区上,包括学习的机会、劳动就业的培训、提供解决日常问题的途径、增强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等等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会把很多人甩在精神或者物质的困境中无法自拔,他们需要借助别人的帮助特别是专业人士的帮助,而不能自立的青少年更需要借助专业社工的力量。在成长期的青少年不仅对外界依赖性强,而且对资源需求量也大。两个同样资质的孩子,一个投入大资金、大精力进行培养,一个则是有限的经济支持,甚至是食不果腹,两个孩子的未来也极可能是天壤之别。这就要对社区资源进行整合,使它得到配置,让每个人都获得健康成长的保障。

(一)经费投入不足,许多活动、计划无法付诸实践。

由于目前社区青少年工作开展过程中,并不是所有费用都由政府承担,再加上许多工作都依靠政府实行,所以社会参与度不高,社会捐赠也非常有限。

有部分社会工作者都认为,“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把青少年社会化的责任完全归于家庭和学校,似乎没有社区、社工什么事,忽略了社区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

(三)专业的社区青少年工作者队伍薄弱。

社区工作者多是年龄较大、缺乏专业培训和专业素质的人,很少有能够根据专业知识和理论提供专业服务给青少年服务对象的。“吵就劝,错就骂,行不通就撤”的现象大量存在。

(四)社会各界对此项服务认识不到位,导致服务定位不正确。

许多年以来,社区各项服务都是由政府倡导和组织的,社会大众主动开展工作的意识缺乏,而且这种由上级命令式的服务工作在执行时会缺少灵活性,各级工作人员难免在工作中加上自己的价值因素。

从全国范围来看,只有为数不多的城市社区开展了服务内容有限的社区青少年工作,地域差异大。此外服务的制度规范性不强,一方面制度不完备,另一方面存在有规范不遵守的现象。

(六)缺乏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和创新。

在最初提出社区服务概念的时候就带有很大的经验性色彩,不同行业的人们大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价值观进行解释的。他们着眼于多种多样的具体工作,始终不能站出来顾全社区整体的建设和发展。理论的发展始终滞后,没有深刻的突破和创新。没有理论的指导社区工作的开展也失去了活力,与专业化道路有了很大的偏离。

(一)拓展服务经费来源,加大资金投入。

这是发展此项工作最亟待解决的问题。鼓励社区经济实体的发展,为社区工作发展提供资金,充分发挥这些经济实体的作用,并保证资金确实有效地用在社区青少年服务上。要调动广大居民积极性,扩大社会参与度,赢得更广泛的社会捐赠。此外对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服务对象进行有偿服务,以服务养服务,这种经营的方式也会促进社区青少年工作向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通过社区内宣传、社工服务上门、新闻媒体宣传等改变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成员以寻求社工帮助为耻的观念,让他们认识到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可以找社工,第一时间想到社工。同时工作者也应把服务青少年视为自己的天职,不能拒绝、推脱。通过宣传教育让公众了解到社区青少年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支持此项工作。

(三)提高社区青少年工作者专业素质。

成立一支专门的青少年工作者队伍,对工作者进行培训,实行考试上岗,实施严格的按能力晋升制度。同时可以招募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聘请离退休社区工作专家,为青少年提供专业服务。

(四)肃清社区文化环境,弘扬传统美德,活跃社区气氛。

青年文化是一种从属文化,它永远被镶嵌在特定的主导文化之中,且大多数情况下与主导文化是一致的。不良的社区文化必然导致不良的青年文化,在不良文化下成长的青少年就是不良青少年。社区工作者可以向社区居民讲授健康的生活方式,以身作则,对好行为加以称赞、奖励,对好精神加以弘扬等。从而营造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引导青少年养成正派的生活习性。

(五)扩展社区青少年工作的服务范围,强化社区服务功能。

社区工作不能局限在对少数青少年提供已有的几项服务。而应满足居民多层次、多种类的需求,应设法开辟各种渠道,为青少年群体提供学习指导、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服务,协助他们解决在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的问题,化解纠纷,摆脱困境。

(六)解决理论的深度问题。

发展社区青少年工作理论,进行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和创新。可以将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具体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借鉴国外先进理论,结合具体情况加以本土化,以理论指导实践的前进,以实践促进理论的发展;二是鼓励从业人员、各大高校学者、专家进行理论研究,奖励对理论发展有较大贡献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