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优质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0 09:20:29 |
  • ZTFB |
  • 8页

总结是对自己成长和进步的一种激励和肯定,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促进和冲击。传记的写作需要对历史人物的研究和对事实的真实再现。通过收集总结范文,我们可以了解不同行业和领域中常见的问题和挑战,提前做好准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篇一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56~57页《确定位置》。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第几层第几号”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平面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二)能力训练点:。

1、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体验:。

体会生活里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比较准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内容。主要是教学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第几层第几号”等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在描述中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并能根据具体描述找到相应的位置。这部分内容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在一年级时也有了一些初步的感知,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并不感到困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把这些知识能真正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可能得出几种答案:。

(1)从前往后数第四排,从左往右数第二个:兔。

(2)从后往前数第四排,从左往右数第二个:猪。

(3)从前往后数第四排,从右往左数第二个:狗.。

(4)从后往前数第四排,从右往数第二个:猪。

……。

提问:咦,我喜欢的小动物只有一个,你们怎么会找出这么多呢?什么原因?(学生讨论)。

小结:看的方法不一样,找出的动物就不一样,看来要知道是哪个小动物必须确定它的位置才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确定位置。(板书课题)。

体会感悟,学习新知。

1、第几排第几个。

(1)出示小猴和小熊的话:。

(小猴说:“我在第一排第一个,”小熊说:“我在第二排第二个。”)。

提问:哪是第一排?你用手指一指。(指名学生上台来指)。

小动物一共站了多少排?我们一起数。

横着的是第几排,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确定第几个。

(板书:第()排第()个)。

确定了方法,那你现在能肯定老师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呢?(学生说)。

(2)练习。

a、用第几排第几个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在哪里?

(出示:我喜欢(),它在第()排第()个。)。

b、请同学说出最喜欢的动物在什么位置,让其他同学猜一猜。

(出示:我喜欢的小动物在第()排第()个,它是()。)。

2、第几组第几个。

小动物有自己的位置,那在教室里同学们也有自己的位置,我们是以第()组第()个来表示的。(板书:第()组第()个)。

(1)定位:。

请这一组的同学起立,我们将这一组定位第一组,那这位同学就是第一组第一个同学。请这组同学依次报位。

(2)报位置。

a、指名学生报位置,学生判断对错。

b、说说其他同学的座位。

(例如:xx坐在第几组第几个。或坐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是xx。)。

c、小游戏:猜猜我的好朋友。

你报你的好朋友的位置,大家来猜他是谁?

(例如:我的好朋友坐在第几组第几个,他是()。)。

d、考考全班的反应。

找找他是谁,并很快说出他的名字,比一比谁说得快。

a、第三组第三个。

b、第一组的倒数第二个。

c、最后一组的最后一个。

3、第几层第几号。

你们都能准确的确定位置了,想不想到动物公寓去参观,看看小动物住在哪里?(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图)。

显示:毛猴子最性急了,它嚷嚷道:“我住在第2层第3号。”

提问:小猴子是怎么数的?(指名生说)引出第()层第()号。

(板书:第()层第()号)。

a、师:每个同学选出你喜欢的小动物,说给同桌听。

(例如:我喜欢(),它住在第()层第()号。)。

b、指名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住在第几层第几号,让同学来猜。

(例如:我喜欢的小动物住在第()层第()号,它是()。)。

反馈练习,深化认识。

第几层第几本。

(1)小动物的公寓参观了,想不想到图书室去看看。(出示图)。

出示:第1层第2本是《新华字典》。

提问:《成语词典》在哪里?你是怎么看的?你们想看什么书?(指名说说)。

(2)你觉得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小结:都有两个“第几”,几就是数,用两个数可以帮我们清楚地描述出这些物体的位置。

联系生活,拓展提高。

1、提问:生活中需要确定位置的情况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学生自由说说)。

(出示图)这是开发商刚建好的房子,请你帮开发商给这些房子的每户人家编门牌号。

要求:编的号码要合理,符合生活实际。

2、开发商为了感谢我们,要请你们去看电影,想看的来领座位号。(出示电影院图)。

(发座位号,学生自己找座位。)。

比较两家电影院的座位,感受不同的排列方式。

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希望同学们确定好自己的人生位置,走出美好的明天。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篇二

教学内容:

纳税。课本第98页的内容和第99页的例5。

教学目标:

1,理解税收的专有名词,会计算应纳税额。

2.建立正确的纳税观,懂得纳税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理解纳税的专有名词,会计算应纳税额。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学前导入:

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过有关税收的知识吗?板书:纳税。

二、展示学习目标:

理解纳税含义,懂得应纳税额。

三、讨论发现:

1.什么人需要纳税?

2.为什么要纳税?

3.你认为你身边的哪些事物是国家用税收款投资完成的?明确:1.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应该依法纳税。

2.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3.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

税收主要分为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类。缴纳的税款叫作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的比率叫做税率。

四、巩固练习:

出示例5:一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多名学生板书演示)。

求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30万元的5﹪是多少。即:30×5﹪=1.5(万元)。

答: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1.5万元。

五、作业安排:

课本练习二十三第102页第。

4、5题。教学内容:利率。课本第99、100页的内容。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篇三

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多媒体课件。

一、旧知铺垫。

1、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算)。

2、哪些运算属于二级运算,哪些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法属于二级运算,加、减法属于一级运算)遇到有括号的题目该怎么来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二、新知探究。

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课件出示)。

(1)+×(2)×-。

(3)-×(4)×+。

2、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

(3)用简便方法计算:25×7×40.36×101。

3、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

(1)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勇于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

(利用例5的三组算式,小组讨论、计算,得出两边式子的关系)。

(3)各四人小组汇报讨论和计算结果。

4、教学例6。

(1)课件出示:××,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应用乘法交换律)。

(2)课件出示:+×,学生先观察题目,然后指名说说这道题适用哪个运算定律,为什么?(适用乘法分配率,因为×4和×4都能先约分,这样能使数据变小,方便计算)。

(3)小结: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课堂检测。

练习三的第一题,第三题。

(1)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已知数的特点,想想怎样做简便?应用。

了什么运算定律。再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点,发现存有问题。

(2)小组内评比,解决疑难问题。

(3)教师讲解疑难。

四、课堂自我评价。

每个学生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并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

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这堂课我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再利用四人学习小组相互探讨,利用实例进行验证,最后在班级这个大氛围内最后验证。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成数和折扣的含义,以及成数与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会解答有关成数的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难点:

理解成数和折扣的含义;理解成数与分数、百分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把下列各数化成百分数。

2.李庄去年种小麦50公顷,今年种小麦60公顷。今年比去年多种小麦百分之几?

师述:农业收成,有时用成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成数的应用题。

板书:百分数应用题。

二、学习新课。

2、成数的含义。

师述:什么是成数呢?在五年级我们学过“几成”就是十分之几,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它相当于10%。

(1)口答。

“三成”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三成五”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2)七成二成五五成相当于百分之多少?

3、售价加两成是什么意思?求售价应先算出什么?

还可以怎样算?学生交流解题思路。

4.出示例2。

(1)学生读题,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

(2)减产一成五是什么意思?

(3)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学生说解题思路。

师述:在列式计算时,我们可以直接把“成数”化成百分数,用百分数进行列式计算。

板书设计:

37.4×(1-15%)。

=37.4×0.85=31.79(吨)。

答:今年产棉花31.79万千克。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篇五

教学目标:

1、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尝试练习、归纳领悟等过程中,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

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3、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新知探究。

1、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教学例3。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张看作一面墙,第一步先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即这面墙的,第二步再涂出小时粉刷这面墙的面积,即的,由此得出×这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是多少?”

(3)根据直观的操作结果,得出×=,根据刚才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推导出计算方法:×==。

(4)提出问题:小时粉刷多少呢?让学生用前面的方法涂色、推导、计算,自主解决问题。

3、小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意义: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4、教学例4。

(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篇六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复习题。

(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9个11是多少?8个6是多少?

(2)计算:

++=++=。

2.引出课题。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二:新知探究。

1.出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2.课件出示自学题纲,让学生自学课本。

(1)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是什么?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

(2)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3)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3、课件出示例1。

教师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学生根据线段图列出不同的算式,并解答。

(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

”,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2/11+2/11+2/11=。

2/11×3=。

(3).分数乘以整数的法则。

a.导出计算方法。

你会计算吗?看哪些同学不用老师讲解就能依据转化思想把分数乘以整数这个新知识转为已经学过的旧知识来进行计算。(可以互相说互相看。)。

b.归纳法则。

通过以上计算,想一想分数乘以整数怎样计算呢?

师:比一比,看哪个组的同学总结的语言准确又简练。

小组讨论,总结出法则: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c.应用法则计算。

讨论,这两种方法哪种简单?为什么?

强调:能约分,要先约分;结果是假分数一定要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4、教学例2。

(1)出示×6,学生独立计算。

(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

(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

(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

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

1.看图写算式。

2.先说算式意义,再填空。

3.看算式,约分计算。(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

四、学生课堂自评。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每个学生给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

板书设计。

分数乘以整数。

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法则: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11×3。

=2×3/11。

=6/11。

教学后记。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篇七

《什么是周长》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内容,是新课标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图形与测量”的内容。在一、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并且已经掌握了这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此外,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对周长也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主要通过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体验“边线、一周、封闭”这些词,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为后面认识各种图形的周长,及周长的计算做好铺垫。

【课前预设】。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本课我准备采用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应用于实际这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而本课我打算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实践探索,理解新知;操作实践,巩固新知;实践训练,深化新知;归纳总结,完善认识五个环节,通过比一比、画一画、评一评;描一描、摸一摸、走一走;量一量、围一围;想一想、算一算、练一练;说一说这些活动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教学具】。

1、电脑课件、展示台。

2、学具袋(直尺、细绳子或皮卷尺、水彩笔、树叶、作业纸。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什么是周长(周长的认识)。

【设计意图】。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枯燥的空间与图形的数学内容还不是很感兴趣,所以通过一个童话故事引入新课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来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二、实践探索,理解新知。

1、比一比、画一画、评一评感知周长。

(1)课件出示各种封闭与不封闭图形,问:哪些图形是有周长的?

(2)画几个自己喜欢的封闭图形。

(3)展示学生作品,并指出图形周长,进一步体会到在同一平面内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2、描一描、摸一摸,走一走体验周长。

(1)描一描。

a、课件出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周长。

b、描一描光碟的边线,问光碟的内部线是它的周长吗?

(2)摸一摸(44页摸一摸)。

让学生用手分别摸一摸数学课本封面的边线及文具盒面的边线,与同桌交流认识周长。

(3)走一走。

怎样走才是教室的周长?怎样走才是操场的周长?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学习活动以及各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学习过程中循循渐进的掌握知识。

三、操作实践,巩固新知。

1、量一量(实践活动)。

(1)测量自己的腰围与头围。

自主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量出结果并记录下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测量过程;

(2)测量树叶的周长。

自选测量工具,测量树叶周长,并在小组内交流测量方法。

2、围一围(45页第1题)。

【设计意图】。

让学生与同学合作量一量身边的一些物体的周长,既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实践训练,深化新知。

1、想一想。

如果要知道三角形的周长应该怎样量?四边形呢?为什么?

2、算一算(45页第2题)。

3、练一练(45页第3题)。

运用课件,通过测量、移动的方法,直观的比较两组图形的周长,从而深化知识。

【设计意图】。

练习题由易到难,从基础题到拔高题,层层深入,这样既顾及到全班好中差三个层面的学生,又为尖子生补充了”营养“。

五、归纳总结,完善认识。

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从小就能自己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与整理,并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反思】。

《什么是周长》是一节帮助学生建立周长概念的一节课,这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认识平面图形是学习习近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为后面的测量周长,计算周长以及周长的应用做好铺垫。同时也为日后学习面积的相关知识,区分周长与面积的概念打好伏笔。基于以上的认识,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两点:

(一)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周长。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重点放在让学生亲身感悟。首先我通过蚂蚁爬树叶的情境让学生看蚂蚁爬过树叶一周的长度,通过对”一周“的强调初现周长概念。再让学生通过比、画、摸、走、描几种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感受到周长都是沿着图形的”边线“进行的,也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充分感受”封闭平面图形“、”一周“、”长度“这三个关键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图形的周长,从而抽象出周长的概念是图形一周的长度。我知道仅靠以上的体验肯定是不够的,所以我接着让学生围一围、量一量、想一想、算一算、练一练来加深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整节课我都注重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在有效的活动中全方位的感受、探索周长的含义。

(二)在练习中让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得到升华。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篇八

化简比。(教材第50~51页例1)。

1、能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理解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

3、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渗透类比思想。

重点: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难点:理解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把下面的分数化为最简分数。(课件出示题目)。

4/86/3012/1814/56。

点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什么是最简分数。

2、六二班共有学生50人,今天出勤人数为46,总人数与出勤人数的比是多少?(课件出示题目,点名学生回答)。

3、师: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4、引出新课。

师:为了使数量间的关系更明确,我们经常要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最简单的整数比。

师:谁知道什么样的比可以称作最简单的整数比?

引导学生联系最简分数的概念,讨论什么叫做最简单的整数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最简单的整数比要满足两个条件,都是整数,二是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公因数只有1。

指名学生举出几个最简单的整数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